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20 14:46:5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安全保卫 安全教育

一、高职院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现状问题分析

(一)安全保卫工作滞后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国的高职院校诸多方面都迈出了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步伐。然而,因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高职院校安全捍卫步队的建设停滞不前。同时,捍卫部分的职能权限也被严峻制约,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捍卫职员的工作热性。资金投入力度方面的不足使得捍卫部分无法购置新的设备,部门捍卫职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在碰到题目时无法给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二)校内治安形势严峻

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内治安形势十分严峻,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高职院校不断扩大规模,这使得学生层次日趋复杂化,从而给安全保卫工作增添了一定的负担;各大高职院校在近年来不断扩宽生源渠道,这使得家庭条件比较富裕的学生增多,学生的整体生活水平也获得了显著提高,寝室内的各类贵重物品越来越多,如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数码相机、收集等等,这些物品最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增加了安全保卫工作的外延。

(三)学校周边环境复杂

同时,学生的防范意识稀薄,对安全隐患的防控能力较差,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偶有发生。尤其在高职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情况下,学校周边泛起了大量出租房、网吧、游戏厅、饮食店、小贩摊点、违章建筑等,增加了校园的不安全因素,使得学校周边环境复杂化。 高职院校学生是一支庞大的消费群体,为学校周边各类商贩提供了客源。

(四)学生心理素质较差

如有些学生会走一些临时工、当家教、跑就业等,在与社会频繁打交道的过程中,难免会给自身安全带来一定隐患。同时跟着学生与社会接触机会的不断增多,各种外来因素的影响也随之与日俱增。

二、要加强各系部作为学校二级安全保卫工作职能部门的职责

(一)学校周边环境复杂,校区占地面积大,给保卫工作增大了难度,探索掌握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规律,经常性的有的放矢地开展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各部门应该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研究制定本部门的安全工作计划。

(二)学校内小偷小摸案件多,群殴群伤案件增多,呈突发势头,充分运用各种手段积极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各类案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所以部门应该在教与管上下工夫。“教”主要是加强法制教育、纪律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使人们知法、懂法、守法、守纪、文明。提高法制观念,增强纪律意识。“管”是通过行政手段,按照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项安全稳定的管理措施。

(三)严抓自身队伍建设,各部门应设立安全稳定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岗位职责、明确责任人,达到事有人管、人有专则。定期的对本部门所管辖的办公室、教室、实验室、物品库、学生寝室进行安全检查。要用新的态度和作风对待安全保卫工作,要用新的手段和方法创新保卫。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安全检查规章制度,完善安全工作管理档案。每次检查都要有记录,都要存档。学校会不定期的检查各系的安全检查记录和档案,这是安全保卫工作二级管理的重要部分。

(四)积极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电视、专刊、板报、和编写安全知识手册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消防教育,配合学校组织学生学习消防器材的使用和灭火演习,使同学们对消防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冬季是消防安全隐患比较大的季节。针对冬季寒冷、空气干燥,学生违章使用电器现象突出和容易诱发火灾的特点,各部门要重点防控。对于本系学生中存在的打架、斗殴、偷盗等一般性事件要做到及时处理,情节严重或者是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及时上报保卫处。做到解决及时,处理及时,不留后遗症。

(五)各部门安全工作负责人要掌握本部门教师值日值宿情况,加强管理,防止出现漏值现象,如因病假、事假、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值班的,由本系自行负责解决,作到只能串不能漏。各部门自行组织的各种大型活动要事先报请学校批准并到保卫处备案方可举行。各系办的各种涉外培训辅导班必须在保卫处登记注册以便保卫处掌握情况。对于本部门处理不了的事件,要及时和保卫处联系和沟通,不能隐瞒不报,以防止发生重大事故。

三、高职院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对策

(一)加强协调合作,落实安全保卫责任

为了有效解决高职院校保卫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院校领导必须对安全保卫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将此项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将安全保卫工作提上议事议程,使之成为学校核心工作的组成部分,提高该项工作的重要程度。学校应当从制度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合理可行的安全保卫制度,如安全保卫联席会议制、安全保卫检查督促制等等,切实提高保卫部门和学校各职能部门以及各个院系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明确岗位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协调运行,真正实现齐抓共管的目标,通过综合治理有效减少或基本杜绝校园内各种安全隐患,充分发挥出安全保卫的作用,确保师生安全,维护校园稳定。

(二)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于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

高职院校安全保卫工作要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将校园内部安全环境的治理作为重点,通过人防、物防、技防,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首先,学校应建立一支高素质校卫队伍,选聘一批接受过专业安全保卫训练的保安人员,对他们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制定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并为师生提供安全帮助;其次,抓住安全防范重点,落实防范措施。如,在道路设置减速带,在学生宿舍加固门窗,在实验楼安装防盗门等,从而减少安全隐患;再次,学校应建立安全监控中心、消防监控中心,并在学校的重要交通要道口、重要部门安装摄像头,设置电子报警系统,对其实施24小时全方位监控。

(三)强化周边环境治理,维护学校正常秩序

高职院校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应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学校应联合当地综治部门、派出所、社区等,深入了解学校周边的治安隐患,经常性地开展周边秩序整治行动,打击周边环境存在的各种违法犯罪现象,积极配合工商、文化等部门治理周边游戏厅、网吧、出租房、饮食店,促使它们规范经营,减少安全事故隐患。通过强化周边环境治理,从而维护学校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为学生创建安全的学习环境。

(四)重视学生安全教育,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为了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各种问题,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首先,可以开展法制宣传,借此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借助校园内的各种媒体,如宣传栏、广播、校报等,进行安全防盗、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借此来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防范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安全活动月,在活动期间,可推行寝室文化教育,制作安全防火、安全用电等宣传标语,并张贴在学生寝室门外,使安全教育随处可见;最后,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解决各类心理问题。

职业院校应以发展促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为原则,加强各项治安管理和防范措施,做好和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工作。围绕学校治安工作的特点积极开展工作,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防范、处理的水平,确保教育教学秩序的顺利进行,努力为师生的工作、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

参考文献:

[1]梁为,浅谈如何发挥高职生在安全保卫工作中的作用,《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年3 期.

[2]王霞,高职院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现状及对策《科技资讯》 2009年19期.

第2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songjh”为你整理了这篇公安局关于贯彻落实市安委办上半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县安委办《关于印发**县贯彻落实市安委办上半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方案的通知》(民安委办发〔2020〕42号)文件要求,对照整改任务问题清单,我局高度重视,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狠抓整改落实,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安委会办公室上半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督查反馈共性问题整改情况

(一)“五个年”活动不扎实

1.“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决战年”方面

问题1:督导检查流于形式。

整改情况:我局组织交警等部门,按照工作职责定期组织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项督查,督促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落实主抓责任。严格日常执法检查,对查出的隐患双重督办并闭环管理,对督办不力的行业部门约谈通报,对隐患整改不力的企业依法移送交通运输局进行处罚。持续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重点企业、重点车辆、重点驾驶人管理和重点路段为重点,始终将其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的源头关键,坚持常态化排查隐患,动态化整治清零。今年以来,全县共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9处,整改完成2处,其他尚在整改当中。

2.“以案释法宣传助推教育年”活动方面

问题1:“以案释法”效应未显现。

整改情况:针对存在问题我局结合安全生产、禁毒宣传、电诈等宣传教育工作实际,进一步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拓展宣传教育内容,由县局指挥中心牵头,交警、治安、刑侦、网安、法制、禁毒等部门配合,组织开展6次富有**特色、反映公安机关工作亮点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七进”宣传活动148次,文明交通讲习121次,举办大型交通安全宣传活动11次,媒体曝光交通违法行为239起,在省级新媒体网站刊播交通安全宣传稿件10篇,在各类报纸刊登新闻信息29篇,交通安全提示信息223条,全力助推“以案释法宣传助推教育年”活动上水平、上台阶。

问题2:企业安全培训流于形式,无培训档案、无签字。

整改情况:我局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专项行动,多次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督促企业严格遵守培训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对发现培训流于形式和弄虚作假的相关企业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依法严厉处罚或移送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处罚。

3.“借智聚力查处隐患推动年”活动方面

问题1:“以案释法”效应未显现。

整改情况:完善隐患排查整治“双重交办、双重督办”制度并严格落实。配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全县专家库并适时更新,积极与纪委监委、财政、审计等部门沟通,进一步完善专家费发放制度。

4.“实战演练提升战力建设年”活动方面

问题1:政府层面综合演练少,与“全灾种、大应急”的要求还有差距。

整改情况:进一步细化应急演练方案和脚本,增加演练科目,积极参加9月份由县应急管理局、县教育局、县地震局、县消防救援大队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开展1 次县级层面综合性应急演练。结合公安工作实际我局进一步修订完善应急演练计划,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衔接,适时组织开展行业领域综合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实战能力。

问题2:各企业应急预案不及时、无计划、无总结、无评估、做样子、走过场。

整改情况:及时督促企业加快修订完善相关预案并报行业主管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备案,利用日常工作检查对企业应急演练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和指导,督促企业规范应急演练内容和程序。修订、完善了《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预案》、《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工作预案 》、《恶劣天气条件下交通事故现场处置预案 》、《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事故现场处置工作预案 》等4个预案,制定《道路交通应急演练方案》,分别于5月30日,组织开展了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处置演练,于6月9日,组织开展了运输危化品车辆事故现场处置演练。演练活动为快捷及时、高效稳妥地处置各类道路交通事故,增强应急抢险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专项整治三年进展不平衡

问题1:未建立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专项行动无实质成效。

整改情况:我局组织召开三年行动工作推进会,重点就三年行动的重要性、整治重点内容、目标任务等方面进行再动员、再安排、再部署。治安、交警、禁毒等部门组织开展自查,对行动方案照抄照搬不切合实际的,结合公安工作实际进一步进行修订完善。同时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营造人人知晓、全员参与的舆论氛围;组织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专项督查、检查,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三年行动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并跟踪落实整改到位。

(三)年度目标任务推进落实不力

问题1: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工作滞后。

整改情况:我局严格按照《**县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明确的重点工作任务,强化思想认识,发力攻坚,按照任务分工、时间节点抓好贯彻落实。

问题2:应急预案体系尚未健全。

整改情况:我局按照省、市总体安排部署,加快推进全县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积极与上级公安机关有关部门沟通衔接,修订完善并通过专家评审的县级层面1 个总体预案和9 个专项应急预案施行,健全完善全覆盖、多层级应急预案体系。

问题3: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

整改情况:我局将高危行业领域企业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情况纳入日常监管执法的重点内容,全面督促交通运输等企业依法投保安全生产责任险。对相关部门“六大体系”和“九大工程”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度,进一步督促相关部门强化思想认识,细化工作措施,全力推动落实相关工作任务。

二、市安委会办公室上半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督查反馈政府和部门问题整改

问题1: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只有文件部署,工作无实质进展。

整改情况:我局组织召开三年行动推进会,严格按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3 个专题实施方案、12 个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明确的重点工作任务,强化思想认识,发力攻坚,按照任务分工、时间节点抓好贯彻落实。

三、县安委办、县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自查全县安全生产问题整改

问题1:部分行业主管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安排不及时,会议召开不认真、流于形式。

整改情况:我局治安、交警等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严守红线底线,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工作会议制度并严格执行,定期组织召开本行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分析研判形势,安排部署工作,切实将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落到实处。

问题2:分管安全领导学习不认真,日常安全检查不严肃,隐患问题胡抄乱写。

整改情况:我局进一步加强本部门分管领导和业务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督促本部门、单位分管领导和业务工作人员强化思想认识,积极参加有关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切实提升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水平。

问题3:对发生在行业内的安全生产事故纠纷处理不积极,推诿扯皮。

整改情况:针对存在问题我局进一步健全完善“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制度,进一步明确本部门、单位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和人员分工,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定期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等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化解安全生产事故纠纷。

问题4:一些行业主管部门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未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方案不切实际。

整改情况:我局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推进会,对三年行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同时对制定的三年行动方案开展自查,对行动方案照抄照搬不切合实际的,结合公安工作实际进一步进行修订完善并严格贯彻落实。

问题5:道路交通领域、建筑领域日常安全监管不严,宣传教育不到位,事故多发。

第3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公共卫生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868-02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句话不但说明人类以食物赖以生存,而且也说明食物安全性对人类的重要性。食品卫生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食品卫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因此,大多数食品安全问题能引起公共卫生问题,反之亦然。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1 食品安全的含义及内容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食品安全界定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食品安全包括四个成分:第一,成分安全,不包含危害人体健康的成分。第二,功能安全,食用后不影响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第三,免疫安全,不能带有导致人体发病的动物、微生物和病毒。第四,遗传安全,即不改变人类基因和人类的遗传功能。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和食品(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

2 公共卫生的含义及内容

公共卫生的具体内容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监控和医治;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其中,食品卫生是公共卫生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食品卫生界定为“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食品卫生是指提供人类食用的各种食品,在其生产、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烹饪、食用等各个环节必须符合饮食卫生标准,保证各种食品所含营养和能量安全进入人体,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食品卫生具有食品安全的基本特征,包括结果安全,即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等和过程安全,但更侧重于过程安全。食品卫生通常并不包含种植、养殖环节的安全。

3 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的相互影响

尽管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有一定的区别,但是食品卫生是食品安全的前提。而食品卫生又是公共卫生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1,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发展与稳定。

3.1 食品安全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关于问题食品的各类报道层出不穷,牛奶业普遍使用三聚氰胺出现各种问题奶粉、养殖业普遍滥用抗生素、食品工业违规滥用食品添加剂、化肥使用过多、农药使用以及残留严重超标、转基因食品。从沈阳“毒豆芽”、湖北“毒生姜”、牛肉膏、染色馒头、瘦肉精、地沟油到问题血旺、黑心鸭、潲水油等等。问题食品涉及面越来越广,危害程度也越来越深。这些食品安全问题引发诸多公共卫生问题,对人民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3.1.1 食源性疾病

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是食源性疾病2。也就是说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引发公卫问题的因素最主要的是食源性疾病。2006年9月7日陈君石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论坛”上指出,食源性疾病已是目前我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食源性疾病是最普遍的健康问题之一,是降低经济生产力的重要原因。食源性疾病不但影响人类生产力,甚至危害人类生命安全。食品安全问题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食源性疾病是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食源性疾病报告的数据。郑州市 2008年食源性传染病年发病率为206 /10万3。2006-2008年广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共189起,发病2678例,死亡6例4。总体上,我国食源性疾病发生率较高。问题食品所带来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不但给人们造成生活、工作上的痛苦,而且也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医疗负担,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11年全国卫生系统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会议上表述,卫生部拟将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饮用水安全也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5。食品安全信息报告纳入中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3.1.2 化学污染

我国化肥使用量平均高达400公斤/公顷以上,远远超出发达国家的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农药的使用严重超标,农药残留的情况非常严重。因此,农产品源头污染严重。在食物种植养殖环节出现不安全因素,导致食品不卫生、环境污染等公共卫生问题的发生。在食品加工制作的过程中,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并不少见,少数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动下使用、乱用及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在食品包装、贮藏、运输过程中食品防腐剂的乱用及滥用等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其中农药的使用问题是突出问题。化学污染所导致的公共卫生问题不只是人们的身体健康,还有环境污染的问题。加重国家治理环境的负担。不但影响食用者自身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影响下一代的健康。

3.1.3 生物污染

微生物、寄生虫、生物毒素等污染问题,如沙门菌污染、霉菌毒素污染和寄生虫污染等。生物污染通过食物而传播。不但引发严重的食源性疾病,而且还能引发环境污染,导致发生严重的传染病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加重医疗负担和环境治理负担。

3.1.4 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是指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还不能确定,转基因食品中可能含有对人体毒害作用,如致癌的物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检测、法规乃至食品经济和食品与农产品贸易方面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争议。

第4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卫生管理;解决措施

公共卫生管理是组成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重要的一部分,我国一直特别强调经济与科学技术共同进步[1]。与此同时,促使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来看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现状并不十分令人满意。2003年的SARS使得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基础薄弱的缺陷充分地暴漏出来,时至今日我国在公共卫生管理方面仍存在一种"供需不平衡"的局面,由于政府投入的财政不足使得公共卫生管理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2]。可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国2003至今国家公共卫生管理功能的状态进行整理总结,作为本次探讨的主要材料。

1.2方法 调查研究公共卫生管理功能的现状,包括财政投入、城乡差异、应急预警系统、执法人员素质、食品安全问题几个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案。

1.3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P

2结果

对采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发现目前国家卫生管理现状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2.1财政投入不足 与其他公共消费性支出相比,我国对公共卫生的财政支出比例较低,,与国际行情相比,我国在公共卫生方面的支出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匹配。以2012年为例,公共卫生管理支出所占比率7.16%与国防支出的、行政管理的21.3%、18.45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2.2公共卫生支出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 目前我国城市的公共卫生支出明显高于农村,同时在资源配置上城市也是明显的由于农村,另外,除了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之间也是差异显著。

2.3缺乏常规的应急和预警系统 在不建立常规预警系统的情况下,人民群众的危机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并且应对危机的人力、财力、物资储蓄不充沛,支援准备明显欠缺。

2.4执法人员的素质较低 目前,虽然相关的法律体会日趋完善,但是国内卫生监督队伍中存在一部分执法人员在政治素质、专业技术水平、法律素养等方面水平都较低。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法律法规无法恰当有力的执行,严重影响了卫生管理的水平。

2.5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都是我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奶粉中三聚氰胺超标、鸡蛋中汗三聚氰胺、砒霜门、橡胶门等等一些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更加使得广大人民群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降低,担忧和恐慌增加。

3讨论

公共卫生管理的影响因素包括国家的宏观政策和市场经济体制两方面。公众健康情况明显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主要的影响途径包括影响家庭以及个人的收入情况、对不同人群的收入情况造成影响、对卫生保健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资源的投入造成影响[3]。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因为公共卫生体系的不健全以及对外市场的全方位开放,使得公共卫生情况手打了较大的冲击。一方面体系体制不健全严重影响了国内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中很多负面的东西,比如艾滋病、性病、吸毒等流入国内,使得公共卫生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如下解决措施①加强财政支持,公共卫生管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为了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给予足够的经费保证,这也是回避旧体制的弊端建立新体制的基础和关键所在[4]。②减小城乡差异农村,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人无法根据需要就医治疗。为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医疗体制的改革,真正解决老百姓就业难、看病难的问题。③建立健全应急预警机制,参考国外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警机制。④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建立严格的内部工作制度,严禁出现管理人员假公济私的现象。另外,还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管理人员能够真正发挥监督的水平和作用。⑤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力度,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得到改善和解决。首先要从根源入手,在源头上加强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对无卫生许可证、无卫生加工条件的食品加工小作坊进行严格的整治;健全食品安全评估和评价的体系;完善食品的相关标准和认证;对进口食品进行严格的检查等[5]。

虽然目前来看,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功能的现状仍然存在着很多弊端,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高效合理的解决方案,相信这些弊端和不足会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得到解决,公共卫生管理功能会日趋完善,造福百姓。

参考文献:

[1]王居一.浅议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中对艾滋病的防控[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4):504-506.

[2]吴海峰,何坪,罗艳秋,等.多部门合作管理经验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启示[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7):510-511.

[3]黄淑华,叶向阳.东莞市二次供水卫生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18(1):89-92.

第5篇

关键词:高校;食品安全;监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279-03

收稿日期:2013-08-19

作者简介:杨慧(1982-),女,河南开封人,讲师,从事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食品安全、社会治安和医疗安全,是当前中国人最担心的三大安全问题。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必然是不可轻视的问题。而高校作为学生的集聚地,人数多而且相对集中,并且多为在校食宿生,所以高校食品安全卫生更是不容忽视。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对公众的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尽管中国政府已经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旨在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行动计划,加大了立法和监管力度,但针对学校操作性强的食品安全标准及法律体系尚未完善。所以,正确审视高校卫生安全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对于保证高校食堂饮食卫生安全和学生身体健康,维护校园秩序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食品中毒类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现状

(一)近三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对比

由上表可知,20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2010年网络直报数据相比,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减少14.09%和25.54%,中毒人数增加12.75%。

2012年与2011年网络直报数据相比,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减少7.9%和19.7%,死亡人数增加6.6%。

(二)近三年来校园中毒情况

2012年共报告学生食物中毒事件35起,中毒2 754人,死亡4人。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年总数的20.1%、41.2%和2.7%。与2011年相比,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增加16.7%和44.9%,死亡人数增加3人。

2011年共报告学生食物中毒事件30起,中毒1 901人,死亡1人。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全年总数的15.87%和22.84%。其中25起发生于学校集体食堂,中毒1 682人,无死亡。与2010年相比,发生于学校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减少1起,中毒人数增加9.15%。

(三)近三年来数据对比

根据近三年数据,虽然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的得到了各级政府以及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但是每年的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并没有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发生在学校内的中毒起数所占全年食品中毒起数的比重也没有呈现逐步下滑的趋势,这说明,中国发生在校园里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仍然严重。

二、校园卫生安全问题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食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规和政策逐步完善

表3

除了上述法律法规外,教育部非常重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和卫生部联合制定《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从上表可以看出,虽然中国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但专门针对学校餐饮方面的法规仍然不多,并且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法规中的责任主体结构不明显,问责机制不完善,学校常把学校的安全责任推给食堂的经营者。并且,相应的法律法规没有与之配套的完备的执法细则。

(二)高校食堂经营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食堂经营的主要模式有:学校成立餐饮服务中心,笔者对地处河南省的二十所高校进行调查,发现学校规模比较大、学生比较多的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绝大多数高校所采用的这种模式,而学校规模比较小,学生人数相对不多的比如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等采用的管理模式是租赁或承包的经营模式。

在餐厅实施”投标竞价“的方式选择承包商时,重点关注的是承包费用和提供菜品的价格,而对如何确保饮食安全问题则是抱着“谁经营谁管理,谁出错谁负责”的思想。承包方通过与餐厅签订合同,确定其经营期限。由于经营时间有限,餐厅经营的承包方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在食品安全保证设施和条件的改善方面就显得缺乏;而在选择炊事人员时普遍注重其“刀”上功夫而忽略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而辅助员工往往不经培训就上岗,多是学历较低的社会底层人员。

(三)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而突发性的比如学生集体中毒事件是属于公共卫生事件的组成部分,针对这样一些突发事件,在进行处理的时候需要针对突发事件而建立国家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是一套集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于一体的应急体系和工作机制,它包括信息披露机制、应急决策机制、处理协调机制、善后处理机制等。虽然中国各地区、各高校已经初步建立了相应的预警机制,比如高校内部设置食品安全监测点,出现端倪及时上报等,而且也有相对比较完善的应对措施,但是近三年来食品中毒人数的数字来看,证明高校的预警机制仍然有一定的缺陷。

(四)学校餐厅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总体上看,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学生健康的重视,很多高校的食堂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及逐年扩招制度,在校学生在数量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多数学校由于办学时间教早,餐厅设施不及新的办学设施。因此,有些问题逐渐凸显。首先,很多餐厅 存在规模小,设施落后的问题。餐厅规模小,打饭窗口少,导致学生打饭时间长;由于餐厅就餐位置少,学生打饭后无法正常找到座位就餐。同时,由于设施陈旧,餐厅厨房缺乏足够数量的冰箱,导致生熟食品无法区分保鲜存放。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食堂设置中,清洗区与加工区规划不合理,未设置餐具洗消间,有的对清洗后的餐具无任何消毒措施。

(五)餐厅从业人员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学校食堂的管理人员多为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食堂内部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从社会上招聘的临时工,餐厅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多数仅具有初中文化水平。这就导致多数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问题没有完整具体的概念,同时又缺乏责任心。在未取得健康证明或者健康证过期的情况下,从事餐饮工作。在食品加工中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要求穿戴工作衣帽及口罩,甚至还出现部分留长指甲的现象。

三、高校食品安全对策分析

(一)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虽然中国已经制定了不少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但针对高校的法律法规还有欠缺,而且执法的力度不够,所以,除了需要相关部门,比如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教育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此外,还要加大执法力度。针对学校门前及周边无证经营的小摊贩,学校应主动与相关执法部门联系,积极配合执法部门开展的突击检查和长期治理工作。对出现无证经营的摊位坚决予以取缔;没收经营中的“三无产品”,并处以经济上的处罚。

(二)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针对学校餐厅食品安全,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人制度,从源头抓起。在原材料采购方面,由专人负责,且尽可能采购有食品安全标识或者认证的主副食品和调料。加强食品储藏、加工、供应过程的监控,切实保证各个环节的食品质量和卫生处于合格状态。当出现生产流程事故,立刻明确责任到人,及时解决问题。对后果严重的,除予以辞退还并追究责任。针对承包食堂的个体经营者,学校更应该提高监管力度,一旦发现出售的食物以次充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时,立刻严厉禁止,情节严重者,应交执法部门处理。

(三)完善食品安全应急机制

要使高校尽量避免出现公共卫生事件,要使已经出现的公共卫生事件在人员集中的高校尽量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应该建立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首先,要有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指挥系统,建立由学校主管领导、院系领导、后勤管理部门、校医院、餐厅从业人员和学生代表组成的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其次,还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监测系统,及时收集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包括相关行政监管部门的食品安全信息、安全公告,还要及时收集相应主管部门的监测和预警信息,以及消费者反映的食品在生产、储存、流通等各个环节的信息等,有危险情况,积极向学校相关部门及学生通知,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再次,还要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学校要提供完善的物质保障,及时处理突发卫生事件。

(四)加大投资力度,改善餐厅设施

学校餐厅是集体用餐单位,也是食品中毒的高发区。针对餐厅存在的年久失修、设施陈旧的现象,应努力做到改善,不应抱有“这么多年都这样也没出事”的侥幸心理。学校应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重点向学校食堂建设项目转移和倾斜,着力加强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学校食堂房舍标准化建设步伐。另外,对消毒条件不好的学校餐厅,应安排专项资金,为学校食堂配备了消毒柜、冰柜和食品留样柜等,加强餐具的清洗和消毒。同时在食堂醒目位置设立“餐厅监管责任人电话”标识牌,对就餐过程或者餐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及时的意见,以便出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追究责任。

(五)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由于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多数没有经过太多的文化教育,在个人行为和社会责任心方面存在欠缺。所以,制定严格的从业门槛和工作职责规范要求。高校食堂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栋梁,而且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活动量大,需要健康的食品补充足够的营养,所以,高校后勤集团可以根据需要,聘请一些懂得食品营养搭配的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另外,需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包括从食品的采购、加工、存放、烹饪和清洁消毒,食物中毒的类型及预防,增强他们的从业素质,此外,还要不断地告诫他们食品安全对学校安全稳定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四、结论

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长远发展,所以,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应该引起高校及相关主管部门及各地政府的重视,需要用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需要有完善的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需要用资金来改善设备,需要改善从业者的素质,如果能从各个环节严格要求,不断完善,减少甚至杜绝食品安全事件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当然,这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管。

参考文献:

[1] 刘秀娟.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9,(6).

[2] 李云.学校食品安全监管重点细节与应对措施[J].中国学校卫生,2009,(2)

[3] 唐晓纯.学校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预警研究[J].食品科学,2007,(3).

[4] 胡晓元,李云,刘建军.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7,(1).

Research on Supervision and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of Food Safety

and Healt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Hui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0,China)

第6篇

关键词:公共场所;公共安全;安全保障能力

本文是河北经贸大学2014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城市公共场所安全保障能力调查研究――以河北省廊坊市火车站为例》(项目编号:201411832023)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城市公共场所安全保障能力调查研究――以河北省L市火车站为例

收录日期:2015年4月2日

一、公共场所与公共安全

(一)公共场所及其特点。公共场所是供公众从事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所的总称,是供公众进行工作、学习、经济、文化、社交、娱乐、体育、参观、医疗、卫生、休息、旅游和满足部分生活需求所使用的一切公共建筑物、场所及其设施的总称。

公共场所因其所承担的功能不同,存在方式具有很大的差异,在此仅以火车站为例介绍其特点。

1、人流量大。中国人口众多,人们长途出行大多会选择乘坐火车。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乡城间的人口流动现象不断升温,对火车站的接待能力和安保能力构成了严重挑战。

2、具有时间或季节周期性。火车站的时间或季节周期性通常是和国家节假日相关联的,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火车站所承载的人流量较大,属火灾、踩踏等意外事故高发期。此外,季节等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客流量。

3、建筑封闭,出口通道较多。售票室、候车室等候车站主要建筑虽然处于较封闭的室内,但通常设有多个安全通道,方便人们进出,除了可以有效缓解高峰时期的人流量外,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也可以保证群众的及时疏散。

(二)公共安全。所谓公共安全,是指社会和公民个人从事和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公共安全包含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公众出行安全等。

除了上述内容外,广义的公共安全主要涵盖以下四个方面:即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公共卫生和社会治安。公共场所安全保障能力的高低与公共场所对以上四类问题的防御程度息息相关。

二、L市火车站安全保障能力简述与评估

(一)L市火车站简述。L市火车站即高铁站于2011年6月份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位于京沪高速铁路,北距北京约40km,南距天津约60km,是重要的交通枢纽。L火车站处于市区常甫路东北一侧,与客运车站南北对应。L站为2台4线横列式站型,设正线2条,到发线2条,设450×9.0×1.25m侧式旅客站台2座,站台上设宽12m旅客地道2座。最高聚集人数1,000人。站房主体最高点距地面19.4m,无站台柱雨棚长422米,投影建筑面积19,630平方米。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调查结果与问题探究

1、问题分析。根据前面阐述的公共安全问题的覆盖范围,可以从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公共卫生及社会治安四个方面对L市火车站的安全保障能力进行分析研究。

(1)自然灾害。对L站的安全运行能够产生主要影响的有地震这一地质灾害以及近几年兴起的雾霾这一“城市气象”灾害。

L地区位于华北平原,附近基本无高山、火山等,因此火山爆发或者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L地区出现的可能性很小,但L地区处于华北地震带上,再加上曾经发生过的196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事件以及1976年河北唐山7.8级地震事件,可以判断该地震带比较活跃,因此需要对地震这一地质灾害加以防范。

另外,L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虽然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到火车的运行及火车站的日常营运,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火车站候车大厅的顶棚设计以及站台雨棚设计要不断完善。2014年8月份出现的石家庄站漏雨事件就是一个例子。

除此以外,由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与之相伴的日益严重的雾霾污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火车的按时运行以及火车站的正常运营,并且由于雾霾天气会诱发呼吸道疾病,这使得每天都拥有大量人流的候车大厅必然会出现疾病传播的现象。从性质上看,这其实属于人为造成的归咎于公共卫生的次生的公共安全问题。需要对其表(疾病传播)里(雾霾)进行共同治理。

(2)服务(设施)事故。由于火车站不存在生产性问题,因此将第二类公共安全问题改为服务(设施)事故。这一类问题主要指的就是由于火车站内部服务人员的服务内容、处理问题的相关程序出现问题或者是因为站内的一些公共设施出现故障而导致的安全性问题。比如说火车站内部电梯等设备出现故障而造成的对乘客的伤害。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方面是完全由火车站自身来控制的,一旦出现问题便于及时救治伤者和纠正问题,因此人民群众对这一方面发生安全性事故的担忧较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可能会发生由于相关服务或者设施存在不到位而出现的属于其他类型安全事故(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的事件。

(3)公共卫生。此类问题影响面最广且由于其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因而不易控制。火车站属于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旅客,在空气不是十分畅通的情况下,极易发生病毒传播的现象。L站由于刚刚开通,车次不是特别多并且其内部十分宽敞,通风状况良好,另外站内卫生也注意时刻保持。因而疾病传播几率较小。

(4)社会治安。这类问题是当前火车站也是所有公共场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并且由于最近相关事件频繁发生,公共场所相继加强了各自的安全保障能力。2014年,我国公共交通场所安全事故频发,如,“3.1”昆明火车站案、“4.30”乌鲁木齐火车站恐怖袭击事件、“5.7”广州火车站持刀砍人事件等,这一系列发生在公共交通场所的恶性治安案件严重扰乱了人们的出行安全及正常的社会秩序。

社会治安问题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社会治安包含的问题有很多,其中包括各种恐怖袭击事件、械斗、群体性的违法与抗法事件、交通拥堵现象、爆炸、纵火、投毒、抢劫、偷窃、踩踏等严重的扰乱社会秩序事件等。其中,踩踏事件算是一个特例,造成其发生的原因可能为公共场所的服务不到位,安全设施不齐全,也有可能是人们自发拥挤造成该事件,因而难以从原因上对其分类,但踩踏事件的发生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因而在这里将其归为社会治安一类。根据笔者对火车站周围人群的调查,发现80%左右的民众更关注社会治安类的事件,如火灾、盗窃、踩踏等。

2、调查结论。通过对L市火车站相关工作人员的走访以及对100名群众进行的问卷调查,针对以上四项问题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首先,群众最为关注的是社会治安方面的问题;相比较之下最不重视的是服务(设施)事故这一类;雾霾天气造成的公共卫生环境差也是火车站出行群众提及频率较高的问题。同样的,对于工作人员也是如此,问题表现大体上和群众基本一致,只是由于其工作主要负责服务群众和火车站内部的相关设施,因而在服务(设施)事故方面占的比重较大。

三、火车站公共安全问题应对措施

针对这一调查结果,可以发现火车站的服务人员和群众所关注的问题基本保持一致。社会治安及其他公共安全问题的解决顺序存在一致性会使得政府或者火车站针对其问题出台的相关政策和办法符合群众的内心想法,进而更便于实施运作工作。

针对以上调查反映出来的现象,根据“监控――信息传达――问题处理――反馈”的这一火车站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可以认为工作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监控。火车站必须实行设备监控与人为监控相结合的监控模式,通过摄像头等仪器和工作人员以及警卫员的联合监督,准确判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由于火车站具有相当独立的各个功能空间,因而监控范围需要包括售票区域(注意购票队列),候车区域(注意候车大厅及站台的人口密集区),办公区域(注意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设备区域(注意安全设施状况)等几个方面。

(二)提高信息传达能力。火车站等公共场所发生安全事故在很多情况下是因为信息传达不到位,不及时导致的。警力以及相应的安全应援队伍虽然不像影视作品中表现的那样“姗姗来迟”,但其效率问题仍然让人们十分担忧。居住在廊坊本地的王先生表示火车站有时会存在找不到工作人员的现象,有什么问题想要咨询却找不到人,总不能去人口密集的售票口去问。当然,这并不算公共场所的安全事件,但是从平常的小事反映出的信息传达的效率问题却更令人担忧。这需要火车站内部增加服务人员配备的数量并且对其进行规范性培训,从而保证他们时刻坚守岗位,及时为民众排忧解难。

(三)增强应急处理能力。这是解决问题的直接环节,工作人员除了要提醒群众注意自身生命财产安全之外,还应做到对上述事件的预防和事件发生后的及时补救性工作。尤其是针对恐怖袭击事件,虽然大多数火车站并没有实际经历过,但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强个人信息的审查、火车站警力布置、逃生通道的安全畅通等相关工作。交通拥堵问题则需要火车站工作人员和交警的紧密配合,尽量减少交通拥堵现象。

(四)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现在,国内大部分火车站都增加了警力布置,火车站不远的地方总是可以看到警车、警察甚至是一些武警官兵。这是在2014年频频发生的火车站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火车站所作出应急措施,这其实就算是反馈的一个方面,虽然这样的恶性事件只发生在少数车站,并没有发生在其他大部分地区,但是绝大多数的公共场所都应以此为鉴。在笔者调查时,L市火车站前的广场上也能见到警车和警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可以应对一些临时的突发状况。同时这也能为群众和火车站的工作人员提供心理上的安全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钟娟娟,方建炯.火车站安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

[2]郭怡.火车站典型公共场所安全评价研究.西安科技大学,2013.6.

[3]埃瑞卡,张媛.火车站面临的安全挑战[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3.1.

[4]孙海哲,魏毅,胡家豪.火车站潜在犯罪嫌疑人直觉预判的探索研究――以南京火车站为例[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4.4.

[5]杨叶.面对恐怖暴力,关于警察执法巡查的理性思考[J].现代妇女(理论版),2014.8.

[6]田鹏刚,陈平,赵冬,陈曦虎,刘永福.某市火车站候车大厅安全技术鉴定[J].建筑技术,2006.

[7]韩凤岩,徐志胜.深圳福田地下火车站火灾危险源分级管理及优化设计[J].铁道工程学报,2009.5.

第7篇

但是,对于卫生行业来说,2006年并不是一无是处。尽管缺少详细可行的方案,一些原则性的指导方针却陆续出台,比如:发展社区医疗,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种方式的改革试点,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铺开。

不论是对改革的热烈讨论,还是引人注目的试点,信息化好像都没有被放到很突出的位置,但是信息技术作为一个重要手段,往往成为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一环。卫生改革艰难,推进信息化困难,考虑要圆滑灵活,但同时推进信息化要遵守各种标准规范,也就是行为要合乎规范,这正所谓智欲圆而行欲方。

一 社区医疗重任在肩

2006年2月21日,国务院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相关部委紧接着先后制定了9个配套文件。作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手段,“社区卫生服务”成为2006年的高频词汇。

社区卫生服务之所以被赋予重任,一个重要的的制度设计是它与大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社区医疗定位在小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医疗,对没有能力诊治的疾病及时转到大医院就诊。大医院收治的病人进入康复期后,根据情况转回社区护理。这种双向转诊的制度,既可以方便患者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减轻大医院门诊压力,又可以减轻市民的经济负担,从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点 评:

社区卫生服务能否完成历史使命,一个重要方面是信息系统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承担康复护理的重任,必须建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要涵盖公民基础健康档案以及预防免疫、就诊记录、健康检查记录、计划生育等方面,逐步实现与临床信息的一体化管理,与疾控中心、医保中心、卫生厅局等系统建立接口连接。

二 南京试水药房托管

2006年4月,南京市卫生系统将在全市近200家医院全面推行药房托管,这被视为未来医疗体制重大改革医药分家的预演。

药房托管是指,将医疗单位药学部门负责的药事管理中的药品供应及调剂工作,委托药品经营企业运作。南京玄武区采用的是一种新型的药品销售形式进行药房托管改革―医药电子商务平台。该区涉改医疗机构的所需药品全部都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来、采购,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

点 评:

每次改革,都会成就抓住机会的公司,同时会诞生信息技术成功应用的典型。南京医药公司抓住药房托管的契机,获得了26家医院药房的托管权。该公司年中报告宣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由传统的供应链向现代供应链的转变,实现了物流一体化,并开发了相关增值服务,因而公司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经营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2006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的同比增幅都超过10.00%,净利润的同比增幅更是高达31.86%。

三 信息化支撑下的农村合作医疗

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穷。这个是农民看病难的真实写照。看病难是困扰我国8亿农民的一个大问题。卫生部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近60%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为了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我国已有几百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有1.6亿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其目标是2008年在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为了配合新农合制度的推广,2006年11月,卫生部通过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到2010年,要初步建立起基本设施比较齐全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在2-3年内建立起与新农合制度发展相适应、与建设中的国家卫生信息系统相衔接、较为高效的全国新农合信息系统。

点 评:

新农合是一个新生事务,信息化的历史包袱相对比较少,互联互通更容易实现。按照新农合信息系统的要求,在各级新农合管理部门、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间要建立计算机网络联接,实现网上在线审核结算、实时监控和信息汇总。对于信息化基础很好的城市医院来说,新农合这些互联互通的要求更容易实现。

四 食品安全网开通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不啻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福寿螺事件、苏丹红鸭蛋、陈化粮等频繁的食品安全事件,却让消费者陷入困惑。2006年9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国务院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正式开通国家食品安全网()。该网站主要宣传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各省(区、市)、各部门食品安全工作动态和食品安全有关知识等。该网站的开通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密切与食品监管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建立广泛的社会监督网络。

点 评:

国家级食品安全网开通,表明我国政府在监控食品安全方面的决心。值得注意的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非信息化的问题更值得关注。来到餐桌上的食品,需经过从田间到餐桌的漫长旅程,其中任何环节出现差错都容易引出大问题。多个政府部门有权监管,但真正发生问题时,却没有人愿意出来承担责任。我国食品安全监控,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五 公共卫生气象信息为中国公众服务

现在,看云识天气逐渐被大多数人所遗忘。对于一些能引起人们不良反应的气象事件,谁来提示公众?2006年11月10日,卫生部、中国气象局日前签署了《应对气象条件引发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合作机制》,表明公共卫生气象信息提示将为公众服务。公共卫生气象问题是指公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由不良气象条件引发的生理与心理疾患,或由不良气象条件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合作机制指出,双方合作开展可能引发夏季高温中暑、冬春季一氧化碳中毒、疾病流行等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提示。

第8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 管理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526-01

近年来,随着全球工业发展步伐的加快,人类世界再次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经济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却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公共卫生安全当前已成为了许多国家所面临着的重要课题。在中国,特别是在农村公共卫生安全非常薄弱,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是关系着国民身体健康的大事,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对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时期农村这一时代背景,结合农村工作经验,围绕如何构建当前有效的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谈一点看法。

1 当前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现状

当前,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的意识极其淡薄,许多农村甚至都没有制定公共卫生管理的相关条款。在这样的背景下,2003年,让世界瞩目的非典肆虐着中国的许多城市和农村,迫使我国不得不采取对外来人员或外地回归人员的隔离措施;2005年,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流行性感冒;2008年后期,公共卫生安全隐患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即食品安全问题,从“三聚氰胺”到“问题奶粉”,从“毒生姜”到“假羊肉”……问题食品频频曝光;2012年的“地沟油”,“问题豆芽”……等等。据统计,上世纪末中国受食品安全隐患威胁的地方占全国所有城乡的80%以上。近年来,虽然我国农村并未爆发更大规模的流行性疾病,然而其安全隐患却始终存在。这充分说明了当前我国在公共安全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中国是20世纪下半叶在世界范围内受天灾人祸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主要表现形式为:①流行性疾病;②食品安全;③环境污染;④事故灾难。

2 公共卫生管理概念的论述

事实上,所谓公共卫生管理其实包括多项内容,且也涉及到了多个部门,因此,严格来说公共卫生并非一个单独的概念。公共卫生体系主要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医疗救治机构和公共卫生研究机构等。而本文所探析的公共卫生则仅针对卫生监督管理机构而言,准确的说,是基于农村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所开展的论述,做好公共场所、学校、劳动、放射、食品等五大卫生监督监测管理;做好农村预防接种、消杀、从业人员体检、卫生宣教、传染病预防控制和救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并监控农村人群健康信息,指导并治疗患者,监测并报告相关信息;研究和预测农村人群健康态势,制修订并实施防治规划,调整防治方案等。

3 当前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构建

自非典和“毒奶粉”事件后,我国公共卫生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分期。作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一个单独个体――卫生监督机构要认真在上述事件中吸取教训,并重置组织目标和战略发展目标,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完善的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3.1 构建农村四级公共卫生隐患防护网络。在工作实践中,公共卫生管理并非由卫生执法监督一家来承担,而应是中国这一庞大医疗卫生体系的“末梢神经”。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实质是通过控制环境和预防疾病等手段来促进农村的居民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一个健全的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应包括预警系统、监控系统、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和社区卫生防控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而,要使其成为一个体系,就必须要构建四级公共卫生隐患防护网络。

第一级以国家级疾病控制中心为核心,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共同构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

第二级以省级医院为核心,建立应急系统,制定多种应急方案,并设立信息联系部门,承上启下,加强对上级预警的管理和传达工作效率。

第三级以县级医院为核心,其主旨在于加强医疗检诊效用,提升工作水平,配置一支高效的服务队伍。

第四级以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其主要职责在于对各种会导致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的事件进行诊断并提出初级预警,同时建立公共卫生安全防御防控系统。

在四项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络中,其各级之间的关系在于沟通与协调,应创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构建救灾防病、处理紧急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网络。

在四级公共卫生隐患防护网络中,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是工作的重心,设计面广,基础薄弱,难度较大。

3.2 公共卫生管理职业化。如何建立一个健全、敏锐、充满活力的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呢?不少公共卫生专家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和见解。

有专家认为,要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就必须要进行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建设。其中,硬件包括:要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有足够的设备、经费、人员和政策保证等;软件包括政府的危机意识和政府下属部门的通力合作意识。笔者认为,制度完善是从容应对、妥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

3.3 加强定期演习。如何建设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技术过硬、训练有素的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疫病、险情的挑战呢?笔者认为,捷径只有一条,就是更多的开展演习训练。

第9篇

(一)自然灾害方面: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乡、村干部提前充分准备下,通过组织管理、预案完善、落实责任、强化检查、消除隐患等几个环节的努力,基本做到未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二)安全事故方面:一是群众安全意识增强;二是安全生产、消防等基础设施健全;三是隐患整治彻底。

(三)公共卫生方面:进一步完善工作预案,做好物质储备,加大宣传力度,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

(四)社会安全方面: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种突发安全事件以及在重点项目建设中的不稳定因素,做好政策法律宣传,及时化解矛盾。

(一)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建立

全乡已完成1个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即《__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8份专项应急预案;村、学校等各类应急预案9个。建立建全应急队伍,并适时组织演练,这些应急预案明确了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程序以及应急保障措施,保证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高效有序。

(二)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

全乡已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办公室、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防火指挥部、灾害应急救援等应急指挥机构,明确了职责分工。初步建立了快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

(三)应急预警机制基本完善

我们建立了可联动的预报预警监测等网络,先后建立了综治维稳、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公共卫生等信息队伍。基本上做到联得上、出得去、处得好。

(四)应急队伍建设初具规模

组建培育了乡、村、组三级综合应急队伍,建立了20支应急分队,成立了综合治安、防洪防汛、卫生安全等专业应急队伍10支。

(五)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得到加强

我乡一直坚持以“防患未然、平战结合、加强储备”的原则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目前,建有器材室一个,全乡应急救援物资、基本生活物资、抢险物资等储备相对充足,应急物资的生产、加工和调度能力有保障,基本上可以满足应急需要。

(六)应急培训宣传进一步落实

积极开展了应急知识宣传月、宣传周活动,免费发放应急知识手册1000余份,大力开展应急管理培训。

(一)主要目标

根据上级工作要求结合__乡实际,为做好“十三五”期间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我乡将重点关注、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确保不发生重特大突发事件。

一是加强自然灾害防控。我乡将进一步增强应对恶劣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灾害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是做好交通安全。重点加强车辆安全管理,确保乘车安全。将和卡房坡交警队协调合作,做好违章车辆的查处和管理。加强摩托车管理,引导车主购买保险。加强交通法规宣传,倡导出行讲法律、讲文明,创造良好的交通秩序

三是确保公共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大。食物中毒防控难度较大,突发动植物疫情风险增加,学校、群体性聚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依然是防控重点。我们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作为公共卫生安全的重中之重,加强监管力度。

四是维护社会安全。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非传统安全威胁有所上升。侵财犯罪、恶性暴力事件、犯罪、青少年犯罪问题依然是管控重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等问题可能成为的主要诱因;民族、宗教等对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为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主要有四点措施:一是建立功能齐全的预测预警体系;二是建立畅通的应急信息交换平台和应急信息收集、监测网点;三是建立人员整齐、设备精良的应急救援队伍;四是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制度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