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2 14:43:5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生命起源的意义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化学起源论
1859年,伴随着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的问世,生物科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同时也为人类揭示生命起源这一千古之谜带来了一丝曙光,这就是化学起源论。化学起源论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再由有机物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一步步演变出原始的生命体。但这只是理论的推测,还缺乏令人信服的实验证据。195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米勒在其导师尤利指导下,完成了模拟在原始地球还原性大气中进行雷鸣闪电能产生有机物(特别是氨基酸)、以论证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实验,即著名的米勒模拟实验,这是生命起源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后来,科学家们仿效米勒的模拟实验,合成出大量与生命有关的有机分子。
但米勒的实验也有很多的疑点,例如米勒实验提供持续的电能――在原始时代的地球不一定有相类似的电能;其次,各种不同的气体和物质的配合,虽然能够产生氨基酸、醣类等物质,但仍不能证明这就是生命的起源;氨基酸很可能是宇宙流星和彗星在撞击地球的时候带来的,因为当时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再者,类似实验所假设的大气层不能证明就是原始的大气层,因而所得的结果也是不确定的;更重要的是,米勒实验中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这一阶段是在原始的海洋中形成的,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然而,人们目前还不能在实验室里验证这一过程。米勒本人也承认他的实验与自然界的生命起源过程相距较远,并且现代科学发现在火星上有氧气存在却没有生命,因此,米勒曾提出的大气层中没有氧气存在故没有生命之说就不成立。
海洋起源论
在化学起源论的基础上,20世纪70年代一些学者提出了热泉生态系统论,也就是所谓的海洋起源论。它是现在最新的、最流行的,也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有关生命起源的假说。由于现阶段所发现的古细菌,大多都生活在高温、缺氧、含硫和偏酸的环境中,这种环境与热泉喷口附近的环境极其相似――热泉喷口附近不仅温度非常高,而且又有大量的硫化物、甲烷、氢和二氧化碳等,与地球形成时的早期环境相似。有些学者认为热泉喷口附近的环境不仅可以为生命的出现以及其后的生命延续提供所需的能量和物质,而且还可以避免地外物体撞击地球时所造成的有害影响,因此,热泉生态系统是孕育生命的理想场所。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生命可能是从地球表面产生的,随后就蔓延到深海热泉喷口周围,而后来的撞击毁灭了地球表面生命。只有隐藏在深海喷口附近的生物得以保存下来并繁衍后代――热泉生态系统是现存所有生物的共同祖先。
1967年,美国学者布莱克在黄石公园的热泉中发现了大量嗜热生物。1977年,科学家克里斯在太平洋底的热泉中,同样也发现了大量的嗜热微生物。科学研究表明,热泉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硫化氢和硫化金属矿物,一方面有作为新陈代谢重要催化剂的黄铁矿物和硫的出现;另一方面,有遗传物质如核糖核酸的出现。由此看来,地球上的生命也许就诞生在距今38亿年到40亿年问这些充满硫磺味的热水池或者软泥之中。宇宙生命论
然而,热泉中的这些物质又是如何而来的呢?早在19世纪初,人们已在陨石上找到了有机分子,它们是有机合成物诞生的重要因素。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类利用天体物理的手段,在月球表面或者火星的火山口等地方,探测到了近百种有机分子。1969年9月28日,科学家发现坠落在澳大利亚麦启逊镇的一颗炭质陨石中就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6种是构成生物的蛋白质分子所必须的。
上述种种证据促使了宇宙生命论的产生,即所谓的生命起源于宇宙大爆炸。这一假说提倡“一切生命来自星际空间”的观点,认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来自宇宙问的其他星体――“地上生命,天外飞来”。该假说认为,承载着“生命种子”的陨石或星际分子坠落在地球表面或通过其他途径,形成地球最初的生命。
但是,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在已发现的星球上,其自然状况并不具备保存生命的条件,并且天体在迁移的过程会产生具有强大杀伤力的紫外线、X射线等各种高能宇宙射线,当它们穿越大气层到达地球的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因此生命不太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存活。此外,这类在外星球上形成的有机小分子在地球上也可以形成。宇宙起源论实际上是把生命起源的问题推到了无边无际的宇宙中去了,将生命起源这一问题转变为“宇宙中的生命又是怎样起源”。
这个朋友是一个8岁女孩的妈妈,活泼开朗,经常和自己的孩子玩得不分你我。其实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我,我相信很多书画家都被问过这样的问题(当然我不是书画家),他们很好奇你的成功的方式,不过更多的是对书画艺术天生的向往和追求。我说我从小喜欢写字,觉得自己粉笔字很漂亮,中学开始对文学和哲学产生兴趣,更加深了对书法作为一种艺术的理解和热爱,大学开始在朋友圈出名,到现在仍没有放弃,而且书法的路途逐渐明朗,其实,这一切有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人的某种气质和书法很相近,都是为了迎合生命里想要过的一种生活方式。那种气质有的人是天生的,有的人是家庭环境熏陶的,也有后天内外部因素形成的。
朋友说:“我到现在学习还不晚吧。”我说:“不晚,金庸到80岁了才去上剑桥大学。”朋友让给推荐个方法。我说:“艺术是很多方面的,艺术是共通的,不一定非得局限于书法这一种,主要是看她喜欢哪种艺术,钢琴,古筝,歌唱,画画等,都是艺术,但千万记住,是内心真正热爱,而不是追逐高雅的时尚。家里悬挂书画作品,励志的,劝学的,都可以,经常邀请有这方面特长的朋友到家里做客。书法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人生的气质,或舒缓古朴的隶书,或庄重优雅的楷书,或飘逸潇洒的行书,或狂放不羁的草书,正如苏轼说,书法乃气之所成也!”
朋友说:“我从哪步开始?”我说:“有空了多去古玩城走走看看,大学路古玩城三楼四楼,郑东新区天下收藏文化街更好,去熏陶一下,要是有喜欢的也可以买下来,挂家里。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平台,多看看那上面经常推荐分享的中外书画大师艺术家,增长知识。买一本字帖即可,一支毛笔,一瓶墨水,一个毛毡,一个不用太大的砚台,一个安静的房间,一张干净的桌子,花几十块钱刻一方印。”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和投入内部员工的满意度管理,服务型企业更是高度重视,原因无非是下面模型所示的价值传递规律。
这么描述内部员工满意度管理的重要性对吗?对。但笔者更愿意从运营的角度去诠释内部员工满意度的重要。一个好员工离开企业,对企业的损失是什么?新员工的服务质量不能马上提升,客户的体验不好则会引发一连串的投诉,这些都会对运营管理造成压力!因此笔者认为内部员工满意度管理是运营管理的重要部分,它将直接影响服务运营管理的稳定程度。
如何来进行内部员工满意度的管理呢?员工满意度测评是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特别是服务型企业通用的一种方法,“盖洛普Q12测评法”是比较常用的工具之一,但笔者认为Q12只是一种通用的员工满意度测评模型,不是最适合服务型企业、特别是中国的呼叫中心的管理现状。笔者基于经营“企业内部服务管理”多年的实践和项目经验,提出一种针对国内呼叫中心员工满意度管理的、基于“员工生命周期”的基层员工满意度分析模型和测评方法,相信此方法和结果都能带给热衷于这个管理话题的服务管理者们一些启发与思考。
过程与方法:
首先,作为管理对象的“员工满意度”本身就是一个变量,因为根据满意度的期望效应和对企业的感知度与工作体验,满意的要因都会不断变化。在员工在企业的不同阶段,满意的对象和标准也都会有所变化,这种变量在员工为企业服务的第一年里非常之明显,第二年开始趋于稳定。因此笔者的实践是将满意度的管理分为三个时间点,也被称为三个管理的关键时刻(M—MOT)。从操作层面来看,这三个时间点都是员工与HR的接触点,笔者也一直坚持员工的满意度管理应该是企业HR的工作,对于服务型企业也是如此。HR是员工与上级的第三方,相对客观与真实。
这里我们将三个关键时间定义为:转正、续签、离职,这样我们可以分别了解到新员工的满意度、老员工的满意度以及大家最关心的离职员工的满意度。
每个月员工在办理转正、续签、离职手续的时候,HR介入进行相关满意度调研。对于管理者而言,当月企业的员工总体满意度可以用三个满意度的平均或者根据人数权重后的平均值,笔者建议是简单的平均,因为可以把他们作为这一类员工的简单抽样。
如果管理对象是从时间上对员工生命周期的分解,那么满意度也是一个抽样的概念,需要对其进行内容分解,模型如右图。
同样,总体满意度的测评结果可以是每个纬度的平均。当然笔者一直研究客户满意度和内部满意度,始终相信最终平均满意度的算法可个性化设计。满意度计算是一门艺术,关键是如何做才更加接近真实。
笔者建议各个服务型企业的HR都将这三个关键时刻的满意度调研进行流程化和制度化的建立,等到每个月收集完满意度调研的数据之后便能看到宏观的内部员工满意度的结果,随着数据的积累,便可以对自己企业的内部管理有所启发。
以下是笔者的一个项目实践结果,有近千份的数据支持,相信能够代表这个行业的特点,与大家分享。
结果与启发:
1、观察总体满意度和三个关键时刻满意度的趋势,可以设置一个目标值以进行满意度观察。笔者建议:如果是坚持第二年进行内部满意度管理的企业,可以以去年的平均值作为标杆依据。
笔者在自己的项目中发现每年年初的满意度普遍较高,随后进入第二季度会是一个满意度的低峰。这时HR就可以去关心下业务情况,或许这段时间也是服务型企业的业务繁忙季,越是业务繁忙越是需要运营的稳定,这时候就需要通过员工的满意度结果对内部管理进行参考和干预,这才是完整的内部满意度管理,有测有改!
2、观察总体满意度纬度下的三大满意度细节会发现在呼叫中心中员工的团队满意度相对比较高,而领导满意度其次,但是工作满意度相对比较低,而且不是突然变低,在整体的趋势上和三类员工的总体平均下一直如此。因此在服务型企业的内部管理中最大的管理挑战是如何引导员工去认识服务岗位工作的价值,自己身处服务一线却大不认同服务的价值,又怎么会给客户带去更好的服务体验呢?
3、除了横向比较各个满意度的结果以外还可以纵向地观察三个时刻满意度的结果;当然结果也是可以被预见的,该测评模型是从员工的生命周期出发,结果也证明了员工生命周期规律的存在,满意度愈来愈低之后员工会选择离职。
4、通过三个关键时刻调研结果的纵向加权平均结果可以观察到每个时刻员工在管理上的问题:
在笔者的项目实践过程中,发现新员工更在乎来自于上级的肯定和赞美,老员工更在乎来自上级的沟通与辅导以及自己在企业中的职业生涯发展的机会。而在离职的时候,部分员工的离职原因多少是对领导的不满和对团队的失望。这里笔者强调三点内部管理意见,相信对所有服务型企业是通用的,呼叫中心在内部管理上需要强化三点:
需要加强对新员工的肯定和赞美;
注重老员工的团队建设,加强对他们的辅导;
帮助他们进行在企业中的职业生涯规划。
笔者在自己的项目中也发现一些行业现象,就是服务型企业的员工对自己的待遇和工作价值的不认可。这两点的改变需要过程,需要企业在企业文化上作比较大的投入,而且很多时候这两个满意度因素是社会因素,这里笔者更加强调以上三点的管理意见。
[一]
明堂之争始于东汉,其时已有所谓今礼、古礼之别,许慎《五经异义》云:
今戴礼说《盛德记》曰:“明堂者,自古有之,凡九室,室四户八牖,共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茅盖屋,上圆下方,所以朝诸侯,其外有水曰辟雍。”《明堂月令》说:“明堂高三丈,东西九仞,南北七筵,上圆下方,四堂十二室,室四户八牖,其宫方三百步,在近郊三十里。”讲学大夫淳于登说云:“明堂在国之阳,三里之外,七里之内,丙巳之地,就阳位,上圆下方,八窗四闼,布政之宫,故称明堂。明堂,盛貌,周公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五精之神,太微之庭中有五帝坐位。”古《周礼》《孝经》说:“明堂,文王之庙,夏后氏曰世室,殷人曰重屋,周人曰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盖之以茅。周公所以祀文王于明堂,以昭事上帝。”许君谨按:“今礼 古礼各以义说,无明文以知之。”[4]
所谓“今礼”是指东汉的明堂制度,《礼图》云:“建武三十年作明堂 ,明堂上圆下方,上圆法天,下方法地,十二堂法日辰,九室法九州。”[5]这个制度最早见于《大戴礼记·盛德》(今本在《明堂》篇)。所谓“古礼”是指《周礼·考工记》所载之五室明堂之制。
对于两种明堂制度的来历,许慎认为“无明文以知之”,对此郑玄加以反驳,他说:
《戴礼》所云,虽出《盛德》篇,云九室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秦相吕不韦作《春秋》时说者所益,非古制也。‘四堂十二室’,字误,本书云‘九堂十二室’。淳于登之言,取义于《孝经 援神契》说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曰明堂者,上圆下方,八窗四闼,布政之宫,在国之阳。帝者谛也,象上可承五精之神,五精之神实在太微,在辰为巳,是以登云然。今汉立明堂于丙巳,由此为之。周人明堂五室,是帝各有一室也,合于五行之数,《周礼》依数以为之室,德行于今。虽有不同,时说炳然,本制著存,而言无明文,欲复何责?[6]
按照郑玄的说法,五室是周人的明堂制度,九室是秦人的明堂制度,五室显然早于九室。这个看法对后世的影响很大,阮谌《三礼图》云:
明堂者,布政之宫,周制五室,东为木室,南为火室,西为金室,北为水室,土室在中。秦为九室十二阶,各有所居。[7]
《礼图》:秦明堂九室十二阶,各有所居。[8]
并且,由于五室之制早于九室之制,故后世论明堂制度者,多以五室为是。袁翻《明堂议》:
明堂五室,三代同焉。配帝象行,义则明矣。及《淮南》《吕氏》与《月令》同文,虽布政班时有堂个之别,然推其体例,则无九室之证。 明堂九室,著自《戴礼》,探绪求源,罔知所出。而汉氏因之,自欲为一代法。[9]
贾思伯云:
窃寻《考工记》虽是补阙之书,相承已久,诸儒著述无言非者,方之后作,不亦优乎?且《孝经 援神契》《五经要义》旧《礼图》皆作五室,及徐刘之论同《考工》者多矣。[10]
类似论者尚有不少,直至近人王国维作《明堂庙寝通考》,仍以五室为是,九室为非。
对于郑玄的以九室明堂为秦制的说法,也有学者表示不同意见。牛弘曾条列古代有关明堂的文献,在谈到记载着“九室十二堂”的《明堂月令》时,他说:
今《明堂月令》者,郑玄云是吕不韦著《春秋十二纪》之首章,礼家抄合为记,蔡邕 王肃云周公所作,《周书》内有《月令》第五十三,即此也,各有证明,文多不载。束皙以为夏时之书。刘?云:‘不韦鸠集儒者,寻于圣王月令之事而记之,不韦安能独为此记?’今案不得全称周书,亦未即可为秦典,其内杂有虞夏商周之法,不韦安能独为此记也。[11]
牛弘对以往争论的态度是公允的,他认为九室明堂有其来源。
平心而论,尽管前人对明堂制度的讨论已很多,但即便今日,要判定上古明堂是五室抑或九室还很困难,记载两种明堂制度的文献都是春秋战国以后的,不足以说明西周或更早时期的明堂制度。考古学所得的古代建筑遗迹也没有五室或九室的样子。先秦文献中唯一的明堂实例见于《孟子》,顾颉刚先生已指出,这个明堂实际上就是太室,[12]也就是王国维先生的文章中大量引用的铜器中的大室。《孝经援神契》云:“明堂之制,东西九筵,筵长九尺也。明堂东西八十一尺,南北六十三尺,故谓之太室。”[13]是明堂即是太室,本只一室。西汉武帝时,欲造明堂,但无人知道具体的明堂制度,齐人公玉带献黄帝明堂图,所绘为一室明堂。[14]直至唐代,仍有人认为明堂只有一室。[15]笔者以为,彻底弄清三代明堂问题,时机尚未成熟,但笔者相信西汉以前的明堂既非五室,亦非九室,也没有后世的关于明堂制度的争议。明堂的五室与九室之争是从东汉开始出现的。 对于后世关于明堂的激烈争论,笔者以为他们各有证据,厚此薄彼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笔者想做的是先弄清学者所争论的两种明堂制度的来历。
首先看古人对明堂制度的解释。古人对明堂的解释,不论是五室明堂还是九室明堂,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将明堂与天地四时联系在一起。
《大戴礼记·明堂》:明堂者,古有之也。凡九室,一室而有四户八牖,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茅盖屋,上圆下方。
《礼含文嘉》:上圆象天,下方法地,八窗象八风,四达法四时,九室法九州,十二座法十二月,三十六户法三十六气,七十二牖法七十二候也。[16]
《三辅黄图》:明堂所以正四时,出教化,天子布政之宫也。黄帝曰合宫,尧曰衢室,舜曰总章,夏后氏曰世室,殷人曰阳馆,周人曰明堂。先儒旧说,其制不同。称九室者,取象阳数也,八牖者阴数也,取象八风,三十六户牖,取六甲之文,六六三十六也。上圆象天,下方法地。八窗即八牖也,四闼者象四时四方也。五室者,象五行也。皆无明文,先儒以意释之耳。
《礼记外传》:五室象地载五行也,五行生于四时,故每室四达,一室八窗。[17]
牛弘:今检明堂必须五室者何?《尚书帝命佥》曰:“帝者承天立五府,赤曰文祖,黄曰神斗,白曰显纪,黑曰玄矩,苍曰灵府。”郑玄注:“五府与周之明堂同矣。”且三代相沿,多有损益,至于五室,确然不变。[18]
从上引文献看,两种制度似乎与某种思想有关,并且各有来源,尤其是五室明堂,它显然和五行思想有关。《汉书·艺文志》云:“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则明堂中还包含数术的因素。地下文物与文献的不断出土,证实了我们的推测,尤其是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的出土,为我们理解两种明堂制度的来历提供了契机。
[二]
首先抄录《太一生水》原文:
“大一生水,水反辅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大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寒热。寒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寒热之所生也。寒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大一之所生也。是故大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又[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埋,阴阳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谓[口,不知者谓口。口]”[19]
学者对这段文字中的概念已作了很多研究,从他们的研究中可以发现,这些概念在传世文献中均可找到,并不生疏。问题在于这些概念在不同文献或同一文献的不同上下文中的含义都有差异,尤其是太一和神明两个词。我们认为孤立地研究这些概念的含义是困难的,只有弄清这篇文献的主体内容与中心思想,才有可能正确理解其中的概念的含义。
论者多谓《太一生水》为又一种宇宙生成模式, 笔者认为不妥,《太一生水》表述的内容和《老子》四十二章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模式有根本不同。 在《太一生水》模式中,太一并不直接生成万物, 万物独立于太一通过生水 生天地 生神明 生阴阳 四时 寒热 湿燥等一系列生成环节而成岁的过程之外, 这在《太一生水》本文中表述得很清楚。在前面叙述的太一成岁而止的过程中,没有提到万物,而下文却说“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又[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这是太一成岁后太一的运动及其作用,这个运动“为万物母”“为万物经”,显然万物不在太一成岁的过程中产生。
传世文献中有关天地、阴阳、四时与万物的关系的论述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淮南子 泰族训》云:“阴阳四时,非生万物也,雨露时降,非养草木也,神明接,阴阳和,而万物生矣。”又说:“天地四时,非生万物也,神明接,阴阳和,而万物生之。”这种论述还见于其它文献,内涵基本一致,也就是说,万物不直接由天地、阴阳、四时产生,但神明相接、阴阳调和为万物诞生提供了基本的外部条件,即《太一生水》所说的“为万物母”(“母”应理解为“傅母”)。
《太一生水》的主体内容是太一经过一系列的生成阶段而成岁,这个“岁”是指有着寒热湿燥四时变化的具体的岁时,而不是单由湿燥而生的岁。这表面上和《太一生水》本文冲突,但结合传世文献中的相关论述,就会发现寒热和湿燥同是成岁的必要条件,它们之间不是生成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如:
《吕氏春秋·贵信》 :“天行不信,不能成岁;地行不信,草木不大。春之德风,风不信,其华不盛,华不盛则果实不生。夏之德暑,暑不信,其土不肥,土不肥则长遂不精。秋之德雨,雨不信,其谷不坚,谷不坚则五种不成。冬之德寒,寒不信,其地不刚,地不刚则冻闭不问。天地之大,四时之化,而犹不能以不信成物,又况乎人事?”
这里讲“四时之德”,即风暑雨寒,《史记·天官书》“春风秋雨,冬寒夏暑”和《文子·九守》“天有风雨寒暑”都是指此,它们是四季的季节特征。《太一生水》 的寒热湿燥显然也是“四时之德”,只不过文字略有不同。
类似的论述还见于《春秋繁露·四时之副》 :
“天之道,春暖以生,夏暑以养,秋清以杀,冬寒以藏。暖暑清寒,异气而同功,皆天之所以成岁也。”
这里“四时之德”变成了“四时之气”,风暑雨寒变成了暖暑清寒,但其讲四时成岁与《太一生水》《贵信》则是一致的。
传世文献中有很多寒暑燥湿并举的例子,姑举几例。或寒暑在前,燥湿在后,如:
《吕氏春秋·书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
《吕氏春秋·爱类》:“民寒则,暑则欲水,燥则欲湿,湿则欲燥,寒暑燥湿相反,其于利民一也。”
《吕氏春秋·恃君览》:“寒暑燥湿不能害”。
《文子·道原》:“夫形伤乎寒暑燥湿之虐者”。
《淮南子·泰族训》:“故寒暑燥湿,以类相从”。
或燥湿在前,寒暑在后,如:
《淮南子·时则训》:“是故燥湿寒暑以节至”。
《管子·法法》:“为宫室台榭,足以避燥湿寒暑,不求其大”。
显然,它们之间并不存在如《太一生水》所论的生成关系,《太一生水》的寒热湿燥,就其内容而言,是和四时一一对应的,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成岁之岁是由四时寒热湿燥组合而成的具体的岁时,而不是单由湿燥产生。
《太一生水》中不仅四时寒热燥湿与岁有关,其它如太一、水、天地、神明、阴阳皆与岁时相关,只不过不如四时寒热燥湿与岁的关系直接罢了。本文上引以及下引的诸多文献足以说明这一点,中的天地,〈九宫八风〉中的太一,〈原道〉中的水等都是很好的例子。所以笔者认为〈太一生水〉的主体内容是成岁。必须指出的是,诸成岁概念之间的关系在传世文献中没有〈太一生水〉这么严整,这当是〈太一生水〉作者的创造,这种创造是有背于时人的常识的,其对寒热与燥湿关系的处理是明证。
太一经过一系列环节成岁之后,为万物的生长确立法则,即“为万物经”, 即万物的生长消息必须遵循四时变化的规律,合乎四时之德,而不能突破超越这个规律。这是这篇文献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即时令思想。
把握了“成岁”这个中心内容,再去理解太一成岁过程中的概念,就有了基础。
关于太一,当如李学勤先生所说是太一之星,[20]即文献中的帝星,西方人称之为β Ursa Minor。《灵枢·九宫八风》中有一条习谓之“太一行九宫”的记载:
“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
我们认为,这里太一一年中分居八宫的周期运动,反映的是一种有别于四时成岁的成岁模式,可以姑且称之为“八节成岁”。关于这个太一,李学勤先生援引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一号墓出土的九宫式盘上的文字,指出就是北辰神名。[21]同为太一成岁模式,两个太一的内涵应该一致,故而可以断定,《太一生水》中的太一是星名或北辰神名。
关于水,论者多引《管子·水地》篇来解释,事实上古代思想家大多重水,《老子》第八章说“上善若水”,孔子也“亟称于水”,[22]这和水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分不开,《淮南子·原道训》中有一段关于水德的精彩描述:
“天下之物莫柔弱于水,然而大不可极,深不可测,修极于无穷,远沦于天涯。息耗减益,通于不訾。上天则为雨露,下地则为润泽。万物弗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大包群生,而无好憎,泽及??而不求极。富赡天下而不既,德施百姓而不费。行而不可得穷极也,微而不可得把握也。击之无创,刺之不伤,斩之不断,焚之不然。淖溺流遁,错缪相纷,而不可靡散。利贯金石,强济天下。动溶无形之域,而翱翔忽区之上, 回川谷之间,而滔腾大荒之野。有余不足,与天地取与,授万物而无所前后,是故无所私而无所公,靡滥振荡,与天地鸿洞。无所左而无所右,蟠委错?,与万物始终,是谓至德。”
水充盈于天地之间,是万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它“与天地取与”“与天地鸿洞”“与万物始终”。因此它可以成为成岁的基本条件。
“神明”是当前学者间争议最大的一个词,或将其理解为抽象的精神境界,或将其理解为日月,[23]或将其理解为鬼神。[24]关于此,首先要说明的是,将神明拆成两个词来理解以照顾全文的两两对应的生成关系,是没有必要的。上文已说过,寒热湿燥就其内容而言,它们是对应于四时的,相互间是并列关系,而不是文中表述的生成关系。对于神明的理解也是一样,只能从它与主体内容成岁的关系上探讨它的含义,而不必拘泥全文的表述形式。
从成岁的角度理解神明,将其理解为抽象的精神境界是不合适的,岁时本身是具体的,太一、水、天地、阴阳二气、四时、寒热湿燥都是具体的,神明也应是具体的。对于日月与鬼神二说,理解为鬼神更好一些,诚然,文献中不乏将天地、日月、阴阳、四时并举的例子,但也有天地、日月、鬼神、阴阳、四时并举的例子,还有天、日月、星辰、阴阳、四时并举的例子。[25]很显然,从解释力的角度讲,将神明理解为鬼神更好,因为鬼神可以包含日月,反之则不行。从文献中与《太一生水》之神明含义相近的神明的意思来看,将神明解释为鬼神是对的,比如:
《庄子·天道》:“天尊地卑,神明之位也。”
《?冠子·泰鸿》:“泰一者,执大同之制,调泰鸿之气,正神明之位者。”
《大戴礼记·千乘》:“凡民之藏贮以及山川之神明加于民者。”
此三个神明皆应看作一个词,前两条说神明之位,则神明可能很多,第三条讲山川之神明,则此神明必不是日月,而是鬼神。
鬼神之于成岁的意义很大,在古人的心目中,一年是否风调雨顺,取决于风伯、雨师之所为,所以他们除祭祀天地外,还要祭祀这些神明,正如刘向所说:
“王者所以因郊祭日月星辰 风伯 雨师山川何以为?皆有功于民,故祭之也。皆天地之明神从官也。”[26]
关于天地、阴阳、四时、寒热、湿燥,传世文献中有很多叙述,意义也比较确定,此从略。
《太一生水》的主体内容是描述太一经水成天地、神明、阴阳、四时、寒热、湿燥并最终成岁的成岁过程,就其学派性质而言,它属于数术类。《汉书·艺文志·数术略》著录了多部与太一有关的书,五行家有:
泰一阴阳二十三卷
泰一二十九卷
天文家有:
泰壹杂子星二十八卷
泰壹杂子云气三十四卷
杂占家有:
泰壹杂子候岁二十二卷
此外,在《方技略》、《兵书略》中还有几部关于太一的书,《太一生水》主要讲成岁,故当属于《数术略》,李学勤先生说:“四时成岁的框架,正是中国古代数术的基本要素之一。”[27]是很对的。
郭店简中《太一生水》被抄在《老子》丙本之后,则和它明显的道家色彩有关。《太一生水》的道家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表述形式明显受了《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影响,以致将原本并列的寒热湿燥叙述成先后相生的机械序列。事实上,全文的生成关系,并不是要说明这些概念之间,客观上真存在着生成与被生成的关系,而是要体现一种等级思想,这种等级思想是为其中心思想时令思想服务的。
二是太一生水的思想是道家一生水思想的翻版,《淮南子·原道训》中有一段关于一生水的阐述:
“夫无形者,物之大祖也;无音者,声之大宗也。其子为光,其孙为水,皆生于无形乎。”
“所谓无形者,一之谓也。所谓一者,无匹合于天下者也,卓然独立,块然独处,上通九天,下贯九野。员不中轨,方不中矩,大浑而为一。叶累而无根,怀囊天地,为道关门。穆? 隐闵,纯德独存。布施而不既,用之而不勤,是故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循之不得其身。”
这里明确说水是“无形”之孙,水生于“无形”,而无形即是“一”,无形生水即是一生水。 《太一生水》的作者大概了解道家的这个思想,于是他在叙述太一成岁的过程中有意插入了“水”。 我们知道,尽管古代思想家都重视水,但文献在叙述成岁或岁时时,一般都不提水,[28]因此《太一生水》成岁过程中的水很可能是人为加上去的。由于有这两条明显的道家特征,《太一生水》才会被抄在《老子》丙本之后。
基于上述论述,可得结论如下:《太一生水》的主体内容是描述太一经水成天地、神明、阴阳、四时、寒热湿燥直至成岁的过程,其中太一为帝星,神明为鬼神;它的中心思想是时令思想。就其学派而言,属于数术类。它明显受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叙述上也作了相应改编,一是它的生成序列与关系是改编的结果;二是在太一与天地之间人为地插入了水。改编后的太一成岁,尤其它对寒热与湿燥关系的处理,是常识所无法接受的,故其对当时以及汉代的思想界并未产生大的影响,过高估计它在思想史上的地位是不合适的。
[1] 王国维《明堂庙寝通考》,《观堂集林》卷三。
[2] 江藩《隶经文 明堂议》 皇清经解续编本。
[3] 下文有少许论述,可作为我们对三代明堂的基本认识。学者或据殷墟的“亚”形大墓,推测商代已有类似于王国维先生所提出的明堂制度,我们认为,这种推测是难以成立的,此并容另文论述。汪宁生《释明堂》(《文物》1989年第9期)也以明堂为一室。
[4] 孔颖达《礼记正义 明堂位》引,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5] 《后汉书 光武纪》注引,中华书局标点本。
[6] 此据陈寿祺《五经异义疏证》,皇清经解本。
[7] 《太平御览》卷533引。
[8] 《隋书 宇文恺传》引,中华书局标点本。
[9] 《魏书 袁翻传》,中华书局标点本。
[10] 《魏书 贾思伯传》,中华书局标点本。
[11] 《隋书 牛弘传》,中华书局标点本。
[12] 顾颉刚《浪口村随笔》卷三“明堂”,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13] 《太平御览》卷533引。
[14] 《史记 封禅书》《汉书 郊祀志》均有记载。
[15] 成伯?《礼记外传》,《太平御览》卷533引。
[16] 《太平御览》卷533引。
[17] 《太平御览》卷533引。
[18] 同注11。
[19] 据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辑。
[20] 李学勤《太一生水的数术解释》,《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辑。
[21] 李学勤《九宫八风及九宫式盘》,载《古文献论丛》,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
[22] 《孟子 离娄下》。
[23] 据王博《美国达慕思大学郭店〈老子〉国际学术讨论会纪要》,《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辑。
[24] 许抗生《初读〈太一生水〉》,《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辑。邢文《论郭店〈老子〉与今本〈老子〉不属一系——楚简〈太一生水〉及其意义》,〈中国哲学〉第二十辑。
[25]类似的句例文献中还有不少,此 仅就《淮南子 泰族训》举这三种句例。
[26] 刘向《五经通义》,据《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关键词:财务分析 周期性 经营管理
1、周期性的内涵
生命周期是指企业诞生、成长、壮大、衰退甚至死亡的过程。企业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导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而目前判断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无一定的标准,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因为它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基本只能做定性的判断。
2、周期性的划分对于医院财务分析工作的意义
本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理论,将周期性的概念引入医院的财务分析之中,以一年为一个长程循环,以此来探究医院年度经营中是否存在一定的周期性的变化,并根据相应的变化趋势探究各阶段医院的财务管理特征,进而提出合理的经营管理策略,以此使得医院的财务分析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细分化,更具有时效性。
3、医院年度经营周期性划分
以我院为例,通过对我院最近5年的收入情况分析可知,医院收入在一年的2月―3月份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此阶段恰是春节之后的时间。而从4月份至10月份收入会出现一定的波动,总体上相对稳定,从10月份至12月份,收入又会出现一个大幅的增长,但其增长幅度小于2月―3月份的增长幅度,接着从12月份至次年春节,收入又会出现一个大幅度的下降。本文拟把医院全年的经营细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4、不同阶段下医院的财务特征
4.1、初次成长期财务特征分析
这一时期,医院的经营业绩处于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且竞争者纷纷介入。而盈利能力的增长会导致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降低,而随着医院业务规模的急速扩张,医院对于资金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而医院业务规模的扩大,使得医院更倾向于选择积极的财务政策和经营政策。总而言之,初次成长期医院的财务特征可以归结为低风险,高报酬,高积累。对于医院的财务部门,在该阶段应当重点关注医院的医疗业务利润率、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净值率、经营性现金流量净值等反应医院发展能力的指标。
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维持收入增长的势头,医院应当做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经营战略:
(1)提高业务水平,注重服务质量,并且适当增加有关业务特色以及样式,寻找新的细分市场。(2)相关优惠活动可以通过渗透市场定价法来吸引下一层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3)市场部加大营销力度,采用密集分销,扩大营销覆盖面,在该时期大力开拓新的分销渠道。(4)该时期也是宣传的重点时期,宣传部门应当着力提高宣传力度,考虑到医院本身的知名度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宣传重点可以从提高知名度转为激发消费者对相关新增业务的兴趣,喜好和购买欲望,使之从对业务的了解转向业务偏好。
4.2、成熟期财务特征分析
在这一阶段,首先,医院的相关业务以被绝大多数消费者所熟识,因此收入的变化并不显著,而该阶段的绝对收入是各个阶段最大的,因此该阶段有较大的盈余积累。且该阶段的收入往往来自于已经建立一定忠诚度的病人消费的重复性。因此该阶段的收入增长率和利润增长率增长会放缓,而毛利率,资产报酬率在同行业中处于相对适中的水平。而该阶段收入增长的放缓和资产规模的扩大使得该阶段资本周转速度变慢,因此资本周转速度的改进成为该阶段的关键。另一方面,该阶段是竞争十分激烈的一个阶段,因此在成熟期,医院的主要任务是牢固的占领市场,防止与竞争对手的蚕食进攻。
因此,首先,为了保持市场份额,且尽量争取最大的利润,在该阶段医院可以通过市场渗透或市场开发增加现期业务的消费量,其次,为了改进资本周转速度,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医院应当通过控制存货、固定资产的订货次数,最佳订货批量等控制存货的持有量。通过加快应收款项的收回,制定合理的有收款项信用政策来合理运用应收款项。
4.3、二次成长期财务特征分析
在这一阶段,医院的经营业绩将再一次高速增长,在总收入提升较明显的前提下,入院人数反而下降,留院人数,床位使用率变化幅度也较小,可见,相比于初次成长期,二次成长期增长的收入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医院的市场份额并无明显扩张。且衰退期紧接着该阶段之后,因此该阶段收入增长欠缺持久力。
因此在该阶段,医院在经营管理策略上,可以把门诊与病房进行一定的分离,对于门诊来讲,由于其收益在该阶段增长幅度比较大,因此可以考虑进一步提升业务,服务质量,适当增加有关业务特色以及样式,寻找新的细分市场,对于病房来讲,应当以稳住现有的经营成果为主,同时尽力寻求有利的增长点,提高资产周转速度。
4.4、衰退期财务特征分析
2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湖南 衡阳421001)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课题[湘教通(2011)272];南华大学护理学重点学科.摘要: 目的:分析职业院校医卫类学生器官捐赠态度和意愿的影响因素,为在职业院校开展器官捐赠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衡阳市某职业院校医卫类学生,采用史丽珠《器官捐赠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17.0软件统计848份有效问卷,分析848名医卫类学生器官捐赠态度和意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在848名学生中,其器官捐赠态度总得分为(3.44±0.73)、器官捐赠意愿总得分为(2.00±0.59);有55 名学生愿意进行器官捐赠,且最愿意将器官捐赠给家人;愿意捐赠的器官前3位分别是捐赠眼角膜(30.5%)、捐赠肾(18.8%)、捐赠心(16.5%)。结论:职业院校医卫类学生的器官捐赠态度和意愿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器官捐赠呈正向态度,但捐赠意愿较低,应在学生中加强器官捐赠知识教育。
关键词:器官捐赠;态度;职业院校;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50-02 目前,治疗终末期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最有效的方法是实施器官移植。我国已经成为器官移植的第二大国,移植者的存活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然而,我国每年大约有150万人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器官移植,但最终只有1%的人可获得移植机会[1],主要是缺乏器官供体。职业院校医卫类学生是社会中坚力量和未来的希望,易接受新知识、新观念,他们的器官捐赠态度与意愿将对未来整个社会的器官移植、器官捐赠事业起着某种特别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调查和分析职院医卫类学生器官捐赠态度与意愿,希望能供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4年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某职业技术学院870名医卫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年龄、年级、专业、是否学习或接受过器官移植相关知识及是否听过器官捐赠等。②采用台湾史丽珠等[2] 研究者编制的《器官捐赠量表》中的器官捐赠意愿和捐赠态度分量表,后者共22题,分正向题(1-6题),反向题(7-22题),答案选项为非常同意至非常不同意,计1~7分,在正向题分数越低表示赞成器官捐赠的态度越正向,反向题已经先反向计分。
1.2.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录入数据、统计分析,P值少于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发放并收回87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848份,有效率为97.5%。848名职院医卫类学生年龄在13岁~25岁之间,其中,女生722人,男生126人;一年级学生302人,二年级学生218人,三年级学生136人,四年级192人。有731名( 86.2 %)学生听说过器官捐赠。
2.2 器官捐赠态度: 848名职业院校医卫类学生器官捐赠态度总得分为(3.44±0.73),器官捐赠意愿总得分为(2.00±0.59);不同年级学生器官捐赠态度与意愿总得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器官捐赠意愿: 在848名职业院校医卫类学生中,仅有55名( 6.5 %)学生愿意进行器官捐赠。在愿意捐赠的学生中,89.4%的学生愿意将器官捐给自己的家人,61.1%的人愿意捐赠给朋友,41.2%的人愿意捐给不认识的人;88.0%的学生捐赠前会考虑家人的意见,57.2%学生将考虑自己的意见。
2.4 器官捐赠内容: 在愿意捐赠身后器官的职业院校医卫类学生中,在愿意捐赠的器官方面处于前3位的分别是捐赠眼角膜(30.5%)、捐赠肾(18.8%)、捐赠心(16.5%),而捐赠意愿最低的是皮肤(9.0%)。
3 讨论
3.1 职业院校医卫类学生器官捐赠态度和意愿现状: 该职业院校医卫类学生器官捐赠态度总分(3.44±0.73)和器官捐赠意愿总分(2.00±0.59)处于中等水平,器官捐赠呈正向态度,学生们比较认同器官捐赠的价值,本结果与史丽珠等[4]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低于陈瑞娥等[5]研究结果,可能是因为在我国生死教育学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媒体的宣传力度也有待加强。因此,建议学校增开有关器官捐赠的课程,提高医卫类学生的捐赠态度与捐赠意愿。
3.2 职业院校医卫类学生器官捐赠态度和意愿的影响因素:传统的封建思想与伦理道德观念 在我国几千年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广大民众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死后要保持全死;活着时忌讳谈论生死的问题,更不要说谈论身后事,受“生要全肤,死要厚葬” 等所谓生命神圣论以及“贵生怕死,忌谈死亡”等偏颇的认识[6]的影响。赞同“我死后一定要保持全尸,故不捐赠器官”占23.8%,说明职业院校医卫类学生受传统封建思想影响较少。但是,37.9%的学生赞同“我的家人如果知道我死后捐赠器官,他们会不高兴”;“就捐赠前会征求谁的意见时”,虽有57.2%的学生会考虑自己的意见,但却有88.0%的学生会考虑家人的意见,表明职业院校医卫类学生受伦理道德、家庭情感因素影响个人的捐赠意愿。因此,在进行器官移植、器官捐赠的知识宣传时,应扩大宣传的范围、增加宣传的力度,争取全民知晓并积极参与。
3.3 死亡判断标准: 调查结果显示45.0%的学生担心“如果我答应捐赠器官,在尚未确定我死亡前,医师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取出我的器官”。因此,明确死亡标准尤为重要。我国现行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中规定,在人体器官移植过程中,判断是否能进行器官摘取行为应以“脑死亡”为标准。目前我国在临床实践中,将“脑死亡”与“心死亡”有机结合,形成我国的“脑心双死亡器官捐赠模式”。再者,器官摘取、移植的参与医师不得参加判定捐献者的死亡,以免为达到移植器官的目的而把未真正死亡者当成死亡者进行器官摘取与移植。
器官捐赠立法体系不完善 86.0%的职业院校医卫类学生赞同“器官捐赠可以挽救生命”,这对器官移植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大众对器官捐赠的渠道不了解,缺乏有效的捐赠制度,捐赠者无法与相关机构进行有效、及时的沟通,导致捐赠无门;再者,捐赠程序中各部门规定的环节太多,易错过最佳移植时机,影响器官捐赠工作的有效实施。如死亡后2小时内尸体的角膜才能用于移植,但因中间环节多,等手续办齐后,最佳时限已过。
3.4 器官捐赠激励机制未建立: 截至2009年底,统计数据显示,有超过65%的器官移植的器官来源于死刑犯[7]。而活体器官捐赠移植后存在供体术后出现并发症、死亡的危险,再加上我国又是无偿捐赠原则,无形中加剧了器官捐赠供体不足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在愿意捐赠器官的职业院校医卫类学生中,89.4%的人愿意将器官捐给自己的家人,只有41.2%的人愿意捐给不认识的人。若能在道德的倡导下,施以恰当的利益激励,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器官捐赠意愿。如新加坡在2009年的《人体器官移植法》中率先增加了对活体器官捐献者要给予合理的金钱补偿的内容[8]。
3.5 人生观与心态: 本调查结果显示, 81.4%的学生赞同“人死后把器官捐出可以造福人类”,表明职业院校医卫类学生具有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念,只要在不伤害自己或极少伤害自己的情况下愿意救助他人,为社会作贡献。自我延续是人类具有的比较强的一种心理表现。64.6%的职业院校医卫类学生赞同“假如我死后能捐出我的器官,就像有部分的我仍然活着”,相当于死者的重生,比率高于吴红艳[10]的研究结果。在捐赠的器官方面,31.0%的学生意愿捐献眼角膜,仅有9.0%的学生愿意捐赠皮肤,可见职业院校医卫类学生希望死后能保留自己身体外在的完整性,具有较强的追求完整、完美的心理特征。
3.6 器官捐赠相关宣传力度不够: 86.2%医卫类学生听说过器官捐赠,但只有22%的学生曾接受或学习过器官移植相关知识。若通过对职业院校医卫类学生进行器官捐赠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并能及时给予广大民众予以宣教,器官捐献完全赞同率会较大幅度地上升。
总之,器官移植这一生命科学技术带给了医学领域一系列伦理难题,需要人们重新认识和思考生命伦理、社会伦理与道德等,分析其利弊,建立相应的社会调适机制,提高广大人们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器官移植事业真正开展并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 李艳.河南省居民对活体大器官移植认知态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6):758.
[2] 史丽珠,曾明月,陈琼瑶,等.器官捐赠量表信效度之建立[J].长庆护理,1998.9(4):11-19.
[3] 黄芬, 周金莉, 万艳平等. 农村居民器官捐赠知识态度及意愿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13,29(3):417-419.
[4] 史丽珠,刘于纶,黄淑玲,等.北部某护专护生对器官捐赠意愿、态度、知识之调查[J].长庆护理,2001,12(1):43-51.
[5] 陈瑞娥,谢春满.大学护生对器官捐赠的知识、态度、意愿之探讨[J].安宁疗护杂志,2007,13(2):185-199.
[6] 刘勇. 关于器官捐献的公民教育研究[D]. 清华大学, 北京:2004.
[7] 黄洁夫.推动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性举措-----心死亡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原则性思考[J]中国器官移植杂志,2011(1):1.
[8] 何悦,刘云龙.中国人体器官移植立法之完善[J].中国发展.2011(3):30.
五星红旗——祖国的象征。每当她冉冉升起,迎风飘扬的时候,中华儿女无不为之激动.
我梦想有一天,到天安门广场亲眼观看五星红旗的升旗仪式-----
国旗护卫队整队出发。迎着曙光,队伍步出天安门,走过金水桥,迈上长安街,迈向天安门广场国旗基座…… 威武的队列,铿锵的足音,啊,作为中国人,我感到多么自豪,骄傲!
国旗上染着我们无数先烈的鲜血,他们用生命换来我们国家民族的独立民主,繁荣富强.我愿成为一名护旗手,像革命先烈们一样,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她.,让她永远在我们的国土上高高飘扬,在我们的校园里高高飘扬,永远激励着我们从小爱国,爱家,爱我们的校园.培养我们爱护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品德修养.
我希望成为一名护旗手----------如果能实现愿望,我将感到无比的光荣与自豪!
1.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之前,没有配偶的男女,未办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如起诉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如起诉时一方或双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
2.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之后,没有配偶的男女,未办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如同居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如同居时一方或双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
3.自民政部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之日起,没有配偶的男女,未办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按非法同居关系对待。
4.离婚后双方未再婚,未履行复婚登记手续,又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一方起诉“离婚”的,一般应解除其非法同居关系。
5.已登记结婚的一方又与第三人形成事实婚姻关系,或事实婚姻关系的一方又与第三人登记结婚,或事实婚姻关系的一方又与第三人形成新的事实婚姻关系,凡前一个婚姻关系的一方要求追究重婚罪的,无论其重婚行为是否构成重婚罪,均应解除后一个婚姻关系。前一个婚姻关系的一方如要求处理离婚问题,应根据其婚姻关系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解或者作出判决。
6.审理事实婚姻关系的离婚案件,应当先进行调解。经调解和好或撤诉的,确认婚姻关系有效,发给调解书或裁定书;经调解不能和好的,应调解或判决准予离婚。
7.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男女,一方要求“离婚”或解除同居关系,经查确属非法同居关系的,应一律判决予以解除。
8.人民法院审理非法同居关系的案件,如涉及非婚生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问题,应一并予以解决。具体分割财产时,应照顾妇女、儿童的利益,考虑财产的实际情况和双方的过错程度,妥善分割。
9.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双方所生的非婚生子女,由哪一方抚养,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时,应根据子女的利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哺乳期内的子女,原则上应由母方抚养,如父方条件好,母方同意,也可由父方抚养。子女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应征求子女本人的意见。一方将未成年的子女送他人收养,须征得另一方的同意。
10.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同居生活前,一方自愿赠送给对方的财物可比照赠与关系处理;一方向另一方索取的财物,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84〕法办字第112号《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8)条规定的精神处理。
11.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同居期间为共同生产、生活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可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
12.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一方在共同生活期间患有严重疾病未治愈的,分割财产时,应予适当照顾,或者由另一方给予一次性的经济帮助。
13.同居生活期间一方死亡,另一方要求继承死者遗产,如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的,可以配偶身份按继承法的有关规定处理;如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而又符合继承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可根据相互扶助的具体情况处理。
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 现金股利logit回归
引言
经理们似乎总是面临这样的难题:是多支付股利呢,还是多增加留存收益?一方面,较多支付股利有利于股东们增加信心,产生积极的市场反应;然而另一方面,这意味着留存收益的减少,企业在需要融资时不得不采取风险和成本均较高的外部筹资方式。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们,如何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使得利润在股利分配和内部留存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是一个很重要并且难处理的问题。外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通常比较稳定,经理人们只有在企业遭受重大挫折时才会改变股利支付率,因为股利政策的变化会引起股市的波动,有损企业的市场价值。然而,与国外上市公司稳定的股利政策不同,我国股利的发放在稳定性和持续性上都有不足。这一切使得股利政策看起来像是一个谜,吸引着无数学者不断地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
从Miller和Modigliani(1961)提出在完美市场下,企业的价值与股利政策无关以来,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财务界。之后,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包括税收差别理论、理论、信号理论等,但是上述理论都没能完全解释清楚著名的“股利之谜。”我国特殊的市场制度和环境,使得对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解释更难了。2006年DeAngelo提出了股利生命周期理论,为研究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该理论认为公司的股利支付与所处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有关,处在成熟期的企业倾向于多支付现金股利,而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有较多的投资机会,会选择少支付甚至不支付现金股利。这为现有的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本文运用2003年至2011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市场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研究处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公司是否支付现金股利的情况,来检验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意愿是否具有生命周期的特征,并据此提出合理的制定现金股利政策的建议。
文献回顾
股利政策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MM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市场没有摩擦力的时候,企业的价值与它的股利政策无关。随后对股利政策的研究涌现出很多理论和分支,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企业股利政策。
Dhrvmes andKurz(1967)研究发现,行业的不同会对企业的股利政策产生不同的影响,成熟产业的股利支付率通常高于新兴产业,例如公共事业公司的股利支付率高于其他产业。Jen sen(1976)研究发现,公司的成长机会与现金股利的支付水平呈负的相关关系。Fama和French(2001)发现,盈利性、投资机会和公司规模是影响公司是否发放股利的重要因素。Baker和Wurgler(2004)提出。企业的股利政策受投资者需求的驱动,即以往不发放股利的企业会由于投资者对股利需求的增加而开始发放股利。以上学者们,都是通过研究有支付股利意愿的公司的特征,间接证明了股利政策与企业生命周期有关。
直到DeAngelo等(2006)首次提出了股利的生命周期理论,将股利政策与企业生命周期建立了直接联系,自此股利政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股利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刚成立的公司拥有的投资机会较多的而自身资源较少,一般倾向于少支付股利,而将利润中的较大部分留存在企业中用于后续投资。成熟的公司由于盈利能力强,在公司内部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留存收益且外部投资机会少,一般倾向于支付股利。他们用留存收益占权益资本比例(RE/TE)和留存收益占总资产的比例(RE/TA)作为衡量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变量。实证结果表明,RE/TE(或RE/TA)较低的公司很可能处在扩充资本的阶段,而RE/TE(或RE/TA)较高的公司可能处在成熟阶段,拥有充足的收益积累使得公司可以较大的利用内部筹资,因此更愿意发放股利。随后,我国学者们也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研究了我国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
国内的宋福铁、梁新颖(2010)以RE/TE作为企业生命周期变量,运用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分别考察了RE/TE和其他控制变量对上市公司是否发放现金股利以及股利支付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支付意愿具有生命周期特征。
纵观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关于股利企业生命周期的理论较少,这为文本进一步的探讨提供了较大空间。此外,对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差异。影响企业生命周期的因素很多,如何对企业生命周期做出合理的划分,准确的判断各个不同的阶段,对于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现金股利研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对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销售增长率、资本支出、企业账龄、股利支付率综合分析,这类分类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ha rony(1992),black(1998)等;二是以留存收益率(RE/TE)来划分,如DeAngelo(2006);三是现金流分类法,主要代表学者是Dickson(2006)根据经营现金流量、投资现金流量的符号把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本文将在如何较为合理准确的划分企业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尝试,以更好的划分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丰富我国股利的生命周期理论。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的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的CSMAR数据库,数据期限为2003年至2011年。选取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剔除数据不完整的公司,ST公司、金融类等公司后,共收集了符合要求的样本公司4149个。
(二)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
本文综合Anthony(1992)、DeAngelo(2006)、Dickinson(2007)的方法使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资本支出率、留存收益股权比这三个指标。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三个阶段(见表1)。
分别将每一年度样本公司三个判断因子进行排序。按三分位法分成高、中、低三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资本支出率的高组别对应的分值均为0,中等组别对应的分值均为1,低组别对应的分值为2;留存收益低组别对应的分值为O,中等组别对应分值为1,高组别对应分值为2。依据表1将分值为0、0、0的划分为成长期,将分值为2、2、2的归为成熟期,将分值为1、1、1的归为衰退期。生命周期变量的值为三个变量分值之和,因此,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阶段中,生命周期变量的值分别为0、3和6。将每一年的处于成长期阶段的数据汇总为成长期的总样本。同样,对每一年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数据进行相同的处理,最后汇总为成熟期和衰退期的总样本。
(三)变量设定
1.被解释变量。股利支付意愿(Y)该变量是虚拟变量,若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则Y=1,若不发放现金股利,则Y=0。
2.解释变量。企业生命周期变量(Life):Life=O表示公司处在成长期;Life=3表示公司处在成熟期;Life=6表示公司处在衰退期。
3.控制变量。总资产净利率(ROA):通常企业在盈利能力高的时候更愿意支付现金股利。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N01),公司的股利政策是掌握在对公司具有实际控制权的大股东手里,大股东为了套现倾向于进行现金分红。也就是说,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支付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越大。总资产的自然对数(SIZE);公司规模衡量的是企业继续发展的空间。公司规模越大,在现有规模基础上扩大规模的空间相对就较小,企业利用现金和其他资源进行再生产的欲望较小,而这部分闲散的资金正好可以用来发放现金股利。市值面值比(M/B)具有强大成长能力的企业,面临的投资机会较多,为了满足资金需求,企业更倾向于将利润中的较大部分作为留存收益,从而较少的进行现金分红。资产负债率(TL/TA),若企业的偿债能力较低,债权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会对企业的现金支付进行限制,减少了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可能性。
(四)模型
由于企业是否发放现金股利是个二分变量,所以采用Logistic Regression即逻辑回归,构建的Logit模型如下:
从(1)式可以看出,P不仅对life、Ln(TA)等自变量是非线性的,而且对β1也是非线性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不能用OLS去估计参数,但我们可以将(1)式转换下再估计参数。
取(1)的自然对数,我们得到:式(2)即为Logit模型。
实证结果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是将所有样本公司按照上述生命周期变量构建的方法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可以看出:处在成熟期的公司较多,而处在成长期和衰退期的公司较少。成长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比成熟期、衰退期都高,且衰退期主营收入增长率为负数。从成长期到衰退期资本支出率逐渐减少,留存收益股权比值逐渐增大,表明生命周期各阶段这三个变量是有明显差别的,可以较好的划分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表3是先按生命周期判断因子把样本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个样本组。然后再将这三个样本组分别按照支付现金股利和不支付股利再进行分组,得出表3中支付现金股利公司数在各个生命周期阶段所占的比例。从表3中可以看出:处于成熟期的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公司数占成熟期样本的比例大于成长期支付现金股利公司所占比例和衰退期支付现金股利公司所占的比例,这一定程度上符合现金股利的生命周期理论,具体的结论还有待进一步进行实证检验。
(二)实证分析结果
从表4和表5中可以看出,变量ROA和SIZE的系数均为正,除了极个别年以外均显著。说明盈利水平越高、企业规模越大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意愿越强烈。变量TL/TA除个别年以外,均显著性为正,表明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发放现金股利的意愿越低。变量N01系数和变量M/B的系数有正有负,且不显著,说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成长能力与现金股利支付意愿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关系。
从表4中可知,变量Life的系数均为正,说明从成长期到成熟期,现金股利支付意愿与生命周期阶段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处于成熟期的企业比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更倾向于发放现金股利。其中,有几年Life系数为正数且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证监会将分红状况作为企业再融资资格的考虑因素之一。2008年10月9日中国证监会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其中规定“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三十”提高了上市公司再融资时的现金分红标准。基于这项法规的调整,成长期的企业有较大的融资需要,为了获得融资资格,不得不适当发放现金股利。
从表5中看出,生命周期变量Life的系数有负数也有正数,说明成熟期企业现金股利的支付倾向与衰退期企业支付倾向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别。这可能是由于:一方面,处于衰退期的企业面临的投资机会较小,应该将多余的现金支付给股东,同时为了维持现金股利发放的持续性,也会倾向于发放现金股利;另一方面,处于衰退期的企业为了让自身可以继续在行业中存续下去或者转向另一种成长阶段,会将现金留存在企业内部用于后续经营方针的调整和实施。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我们没能得出从成熟期到衰退期企业现金股利支付意愿变化的一致的结论。
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