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2 14:44: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职思想政治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注学科特点,体现思想性
政治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一个突出差异在于:它不是以知识识记和理解为主要目标,而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明确科学信仰,树立主流价值观。因此,一份优秀的政治教学案,其核心价值应该在于思想的广度和深度。
教案设计:以高中《经济生活》中“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为例,笔者在设计时,首先从整体上考虑到“劳动是一种幸福”的这一主题思想的贯穿;然后分成3个方面,依次设计为“择业,实现幸福”“就业,挑战幸福”“维权,保障幸福”。
设计意图:一份优秀的教学案,其实是融会知识智慧与生命思想的载体。只有彰显人文与思想的教学案,才能显示政治这门学科的生命。劳动最光荣是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进入产业大军的劳动者,他们面向全世界阐释了“吃苦耐劳”这一中国劳动者形象。以“有活干是件很幸福的事”为主线,能够唤醒学生主流价值观和生命的情感契合。
关注问题冲突,体现思辨性
著名教育家蒙旦曾提倡读书需“思辨”,他认为教学“不是要学生知道多少知识,而是使学生成为更好更多地判断知识的人”。这和我们政治学科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而教案中的问题设计正是实施这一教育的具体手段。一种富有理性思辨的设问,让课堂回答既不能随意,也有话可说。这避免了只是“是”“不是”“对”“不对”这种浅表性地机械反应,使学生能从思维和知识上做出更深层次的理论解释和现实分析,逐渐养成理性分析的品质。那么,什么是思辨性的问题设计呢?问题设计能引起学生多角度思考或者周延的思维导向,符合知识本身规律,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
教案设计:就业难是近几年的社会热点,与此同时,一些企业却面临“招工难”的困扰。一边呈现人才过剩,另一边却招不到人。如此两难,原因何在?教师追问:“十几年来,‘就业难’发生了哪些变化?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究竟难在哪里?”
设计意图:从设问的形式看,这是对一个教学内容的连续三个提问,其中既有“是什么”,又有“为什么”。专注于引导学生如何辩证地思考复杂的社会现象,做出理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设问的内容看,就业难与招工难,正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存在对立,又存在统一。就对立性看,前者反映劳动力的需求不足,而后者反映供给不足;就统一性看,大学生群体和农民工群体面临着同样的经济产业结构调整,都需要在劳动力市场展开激烈竞争,在不同的主客观条件下,其就业的概率也就不尽相同。
关注资源整合,体现开放性
政治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内化国家的主流价值观。而价值观的培养不是外部强加的结果,必须通过围绕主题的丰富情景,内在体验生成。因此,教案的设计更需要情理交融,拓宽阅读资源,优化结构,形成课堂知识的互补增值。
教案设计:本节课,笔者动用的阅读资源包括:导致就业难的落后观念;解决“就业难”“招工难”两难问题,既需顶层设计,又需增强就业能力;反馈问题阶段的“问题留白”。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阅读,使学生能从大量感性材料入手,不断体验就业难题在理论和现实层面的障碍;不断思考,从国家和个人层面入手找到合适的工作。
关注社会体验,体现求实性
如何才能通过教案的设计,让学生从生活逻辑出发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呢?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答案就是不仅从书本中找答案,还要在引入社会教育在体验中求实,不是坐而受教。
教案设计:笔者设计了“职场菜鸟,小心陷阱――请同学们来点评案例”环节。设计如下:小美应聘到一家快递公司上班,口头约定月薪为5000多元。可签订劳动合同时,小美发现合同上并未写明工资和岗位,仍在这份空白劳动合同上签字。实际上,他每月只领到工资3000多元。小美和公司屡次协调未果,最终被开除。小美要求公司支付当初承诺的工资并支付经济补偿金,这时公司拿出已经签订的劳动合同,小美居然发现这份空合同“被填”了,原来的劳动报酬处已填上3000多元。
设计意图:像小美这样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仍“被填空”的现象并不少见。尽管书本讲怎样维权时仅仅用了“签订劳动合同”的广泛知识,并没有继续细化。但针对现实,难道不应该与时俱进地深化社会知识吗?难道学生不应该进一步懂得“即使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合同文本若保留一些空白,可能发生根据单位的意愿随意更改,这也为劳动者以后维权埋下隐患”?因此,教案的设计不应仅是对教材的解读,而且应该向社会生活延伸,引导学生求实求是,丰富人生智慧。
参考文献
关键词:案例分析;政治课堂;西方文化
实施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是当前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在高中政治课堂实施案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也指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精心选择案例,并将其融入教学内容当中,使学生在不断分析的过程中提高政治课堂的效率,活跃课堂氛围。
下面以教学《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的影响。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等等。所以,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文化的继承性,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分析了下面的案例。
案例:明末清初时期,西方的耶稣会士带来了欧洲的古典哲学、美术、音乐以及自然科学等。固然有一大批士大夫知识分子关注西方耶稣会士带来的西方文明,但同时亦不乏严拒者。拒绝者的理由,就是“中国之教,自伏羲以迄周孔,传心有要,阐道有宗,天人之理,发泄尽矣,无容以异说参之。”也就是认为儒家文化已尽善尽美,反对吸纳西方文化。
请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评析上述拒绝者的文化态度。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原封不动地全面照搬传统文化,也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同时,案例教学法结果的多元化还给学生营造了开放的环境,对发散学生的思维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总之,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将适合的案例引入课堂供学生分析,这样可以在不断练习中掌握案例分析试题的解题技巧,最终为高考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一、“导学案”辅助教学的模式构建及其特征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指:“引导学生学习的学习材料”,具体指的是全体的教学人员进行集体的备课,结合新课标要求,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学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特色,编写辅助政治教师教学和学生政治学习的材料,即“导学案”。“导学案”具有系统性、引导性和辅等几个特征。由于高中政治的学习难度加大,有些学习能力比较差的高中生无法跟进教师的教学进度,“导学案”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导学案”内容丰富,涵盖了所有教师的智慧,将高中政治的教学内容以简洁、层次分明、系统地展现在“导学案”上,学生在课上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行学习,课后就可以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进行再次的查漏补缺。当然,“导学案”的种类是多样的,有的是起着预习的作用,在教师上课之前发放给学生;有的是在教师上课过程中使用,辅助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有的是起着总结回顾和深化学习的作用,在课后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的提高。
根据“导学案”辅助教学的模式特征,可以知道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还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对于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对“导学案”进行精心的编写和审定,进行有效利用
要想使得“导学案”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需要设计好一个优秀的“导学案”。“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全体政治教师要发挥自己所长,对“导学案”的内容、排版等进行精心的编写。另外,如果“导学案”的质量较好,并经过不断地加工和深化细节,教师也可以向所在学校申请,将优秀的“导学案”进行装订,留待下一届的教师和学生使用。这样,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也是对教师智慧的保存和鼓励。
关键词:案例教学 思想政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154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各种教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与变革。初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为了达到更通俗浅显地让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目的,采用了以案例为依托的教育教学方法,充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与方针,同时也突出思想政治课以实际出发、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学科特色,在具体的案例问题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高效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都有重要的意义。
以案例为依托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就是把具有社会性以及教学性的事实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依托,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完成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内容,作为一种强调开放性与互动性的教学形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能力与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也能收获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以案例为依托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要求教师扮演好“主导课堂”这一角色。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最终是为了促进同学们的学习。它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时教学程序与方法会有很多改变,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教师需要做到的第一点是做好案例信息的搜集与编辑整理工作。在案例教学中所采用的例子不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生编硬造的故事,也常常不是事实的照搬,需要基于一定的事实进行编写。教师可以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指导下,以教学的重点难点为中心,根据初中生特有的身心特点与学习状况,在所搜集到的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编辑整理,更好地适应教学。整理出来的材料要为学生的思考与讨论留下充足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充足的准备以及全面的考虑,要比学生的考虑深入得多,这样才能在学生的讨论遇到瓶颈时进行适时引导,深化问题与思考的深度。第二点是引导课堂讨论的方向。案例教学要求学生讨论,还课堂于学生,但是由于初中生的活泼天性与这个年龄段特有的活跃思维等原因,课堂讨论的话题不免会偏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课堂讨论话题,在问题发现、讨论以及解决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加以引导。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各执己见时,需要教师从旁进行思想的沟通与交流,支持不同意见的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但也要避免课堂的混乱,以更好地达到让同学们相互学习的目的。
其次,以案例为依托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带着整理过的案例资料开展课堂教学,需要学生对该案例进行分析,进行一定的自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以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自己的思考才能发现材料中所要说明的问题,而不是教师把问题理论等一系列的东西推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由此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被激发出来,自我主动接受的东西必定比教师硬塞进他们脑子的东西印象深刻。在学生对问题进行了了解与思考后就是讨论的环节,在这个环节过程中学生之间交流各自的看法,不同的思想交织在一起,他们可以相互学习,促进自身的提高。同时案例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主动权,充分参与到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当中去,给他们自由轻松的氛围进行学习,也就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也能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更加热爱学习。
再次,以案例为依托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上好思想政治课的案例教学课,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资料的整理与理论的准备,有充分的准备才不至于在课堂讨论的环节显得知识局促与贫乏;教给学生这些知识以备讨论之用也能让他们的讨论更加深入。然后就正式进入了思想政治课的案例教学环节,在这一个阶段要把所有的案例与情境逐一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充分了解案例事件,快速进入教学情境当中。例如在讲述正当防卫知识的案例中,由一名学生充当讲解员的身份介绍案例,让其他学生自愿模拟故事中的角色,让学生充分了解案例的同时也让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进入状态。
了解案例之后可以给同学们一定的独自思考时间,这个时间里学生会大致了解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并根据案例形成自己的见解。然后可以开始讨论。讨论可以分为小组讨论与班级讨论。在讨论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基本的讨论要求,例如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充分说出自己的意见,要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要尊重他人,平等民主地展开讨论等等。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他们在小组内部讨论,每个成员在发表自己意见的同时听取他人的意见,最后小组形成一个讨论结果加以记录,对小组内部有争执的问题也可以详细记录,拿出来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回查看情况,了解讨论范围。小组讨论结束便是班级讨论,每组派出一个发言人,陈明观点并提出问题,最后达成对问题的共识,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与总结反思。这样的教学改变了政治课堂的教学模式,使以往在同学们眼中枯燥的政治课堂也生动活泼起来,学习热情也就被激发出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思想政治。
笔者相信以案例为依托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在变革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形式的同时,也能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许.浅谈职高政治课堂的即时评价[J].中国校外教育,2010,(13).
[2]刘艳玲,宋璐.品德课堂即时评价的问题[J].中国德育,2009,(8).
[3]尹安玲.即时评价 巧妙点拨[J].山东教育,2007,(25).
“暗示———领悟”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造一个生动真实的情知结合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引导学生在一种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从事智力活动,达到高效率的记忆和领悟。
我国的“乐学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情知教育”等都属于这一类。愉快教育就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教师教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余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组织形式,从情感教育入手,给学生爱和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实施智能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并重的整体人格教育。愉快教育的四要素为“爱、美、兴趣、创造”。成功教育就是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适当调整教育的起点,设计出系列的、小步子的教学目标,分层渐进,让学生多体验成功,进而不断增强自信心,强化学习动机。这实质上是激理论在教育上的实际运用。情境教育由我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所创。她把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情境理论移植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之中。现在,此法已被运用到政治课教学之中。这几种教学模式在我国正在快速推广。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肯定了望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挖掘出学生的“情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愉快地、有信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暗示———领悟”教育主要是通过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情感因素来达到德智教育为目的的模式。
其教学的一般程序是: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总结转化。这里的创设情境与发现法的创设情境有区别,发现法创设情境主要围绕问题为中心,促使学生活跃思维,提出问题。而暗示法中的创设情境是为了通过暗示,促使学生领悟其中道理。暗示作用的发挥,需要通过学生的能动性而起发生,因此,必须有一个学生参与活动的阶段,比如通过唱歌、听音乐、表演、谈话等活动,这些活动是教师在创设情境阶段所设计好的,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有时,学生的领悟还得通过教师的启发。总结启发阶段,就是要求教师在学生活动之后进行理性的总结,使情与理相结合,这时教师的讲解也不同于讲授课的讲解,因为,讲授式的讲解是以学生没有在特设的情境下进行活动的前提下进行,学生缺乏一种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而“暗示———领悟”模式下的讲解已经有了暗示的活动过程,只不过通过讲解进行强化,促使学生领悟的发生。可见,“暗示———领悟”式是在教师主导下的以情悟理的教学过程。这种教育模式如果在政治课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学内容时采用,效果特佳。一般来说,在政治课教学中,它常常与讲解模式结合起来进行使用。或者说它只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加以使用较为普遍。下面主要介绍几种暗示方法。
情境暗示法———教师采用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来达到暗示教学的方法。比如:上集体主义价值观内容时,创设情境:播放歌曲《为了谁》,歌曲唱道“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深刻的内容,优美的音乐形式对学生的心灵有着振撼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的优点
1、高度情境性。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载体,将典型生活事件真实再现或模拟出来,可以将书本的抽象内容还原为生动具体、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使课堂真正回归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2、主体参与性。案例教学是互动式的教学,以生动典型的生活事件为题材,其直观性降低了教学起点,使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真正参与教学活动,都能找到释放自身思维潜能的空间。其真实性、趣味性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轻松愉快地积极探索和思考蕴含其中的抽象知识,促进其由“苦学”到“乐学”、由“厌学”到“愿学”、由“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
3、深刻启发性。我国最早论述教育的专著《学记》就指出:“君子之教,喻也。”“导而弗牵,开而弗达。”案例教学正体现了这一启发式教学思想。案例教学以生动的事例支撑抽象理论,寓理于事,寓情于理,可以有效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理论灌输,学生可以多角度地观察、分析、判断、推理。
4、突出实践性。案例教学把课堂融于社会实践,融于学生生活,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掌握真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书本知识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知上述道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
二、案例教学的操作过程
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关键在于案例的选编、呈现和案例作用的发挥。从个人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应特别注重以下四方面工作,即精选案例、呈现案例、分析讨论、总结评述。
1、精选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学方法的核心,也是进行具体案例教学的开始。可选择的案例很多,但哪个是最适合的?那就要对可选择的案例精心挑选,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选择的案例必须贴近实际;②选择的案例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③选择的案例必须新颖;④选择的案例要尽可能真实。
2、呈现案例。案例的呈现既可以在讲新知识之前,也可以在讲授知识之后;既可以在讲授某一个知识点时呈现,也可以在讲完一框节之后呈现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常用的呈现方法有:①利用多媒体呈现案例;②给每个学生发一份文字案例;③教师口述或表达;④通过漫画、故事、小品等形式呈现案例等等。然后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思考、边讨论,从典型案例中引出一般规律,使政治课堂教学既不离开书本太远又不拘泥于书本,既鼓励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答案,又有利于形成基本一致的正确价值判断。
3、分析讨论案例。这是案例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而这一环节的关键是通过师生互动,将案例的内容与相应的教材知识点联系起来,揭示案例与教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对同一个案例、同一现象,每个学生由于掌握的知识结构不同,对信息挖掘的程度也不同:有的人只看到表面的现象,有的则能得出透彻的结论。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认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排除一些非本质的细节,揭示隐藏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分析案例的时候要把典型案例与课文相关内容结合起来讲。为此,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在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4、总结评述。在讨论中,学生提出的观点有的正确,有的幼稚偏激,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作总结评述。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分析情况先做总结性发言,然后再根据学生的讨论和答案,结合课文内容,指出学生的成绩与不足,进行归纳总结和补充性讲授,指出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尚待解决的问题。而学生在教师总结的过程中,能无形中形成对比,认识到自身不足,以便在今后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师总结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1)对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应以鼓励为主,哪怕是对于一些怪异的观点,也不要急于批评,以防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今后的教学。
(2)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应当通过引导、说理等方式让他们自觉接受,实在不行的话,可以在课后进一步交流。
关键词:案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6-0215-02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文化的传播大致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使得文化传播的手段越来越丰富,人们通过不同的途径接受新鲜的资讯,人们观察社会的视角不同,感受不同,往往得出的结论就不同,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价值观也不同。特别是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在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而且他们正处于重要的价值观形成阶段,这时候,如何让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就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同于一般的传授解惑的教育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地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创新和研究中,案例教育逐渐被思想政治研究者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案例教育以其形象、生动、影响深远和受教者乐于接受,深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案例教育有利于把学校、学生、社会三者有效的联系在一起。更加密切了三者的联系。
一、案例教育分析的含义
案例教学是由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
传统上的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场景重现或者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自己纳入案例场景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育模式。
案例分析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中逐渐焕发出新的面貌,学界对它的定义主要有两大类别:第一种观点认为案例是小概率事件,案例就是案例,从案例中不能得出带一般规律性普遍性的结论;第二种观点认为对案例的研究可以得出新的假说以及分析性的普遍结论。
本文认为思想教育中案例分析是教育工作者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与学生共同分析、观察,总结现实存在的问题,并遵循一定的原则把这些现象通过整理、概括、提炼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恩格斯曾经说:“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痛苦的经验中学习。”因此当我们碰到问题的时候,进行总结,并从中学习。正是我们行事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也如此,不断地从案例分析中吸取有利的思想,摒除错误的思想,灌输高校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正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在。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案例分析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1.案例分析须具备客观性
客观性即客观实在性,指事物客观存在。案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是主观见于客观的事物,在案例的选取上必须尊重客观事实。才能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案例分析须具备目的性
思想政治教育为达到某一阶段的成绩和目标,需要不同的案例进行辅助教育,这正体现了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要针对不同的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也方便受教者接受。
3.案例分析须具备典型性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典型的代表,每个时期的典型人物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时代特色。岳飞精忠报国反映出在封建王朝中的忠君爱国思想。张丽莉老师的舍己救人反映出社会主义旗帜下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案例选取的典型性直接关乎受教者的受教程度。
二、案例教育分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如理论的理解过于死板和片面化。理论课的学习沦为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随着国外资本主义思潮的入侵,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例如,近年来大学生中存在行为失范现象和道德滑坡现象,已成为社会的共识。这正说明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大批的思想政治研究者致力于思想政治的研究工作,并且逐渐意识到案例分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案例分析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对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是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整顿党的作风》中谈到:“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目前高校中的理论教学过于刻板,在校学生往往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可有可无的,纯粹的理论考试在塑造在校学生的价值观方面意义不大。马哲、思政成绩好的学生并不代表其价值观没有问题。如,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吉林农业大学的郭力维事件。仅仅是因为同学关系的处理上出了问题就拿起屠刀,这些不得不让人担忧大学生的道德问题。
案例分析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出现唤醒了无数人心中最纯粹的美好。她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了全中国的人。她爱生如子的精神给所有人都上了一课,是一堂最生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师范类院校掀起了一股爱岗敬业,爱生如子,舍己为人,大爱无疆的热潮。这个典型的案例把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的理论融入进了实际。更生动形象地为全体师生上了一课,有利于促进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暗示 情绪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1心理暗示:暗示和暗示效应的定义
所谓暗示,即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并做出相应行动的心理现象。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了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他们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
然而暗示效应有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我们能有意识的接受积极肯定的心理暗示,它就能对我们的心理、行为、情绪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使我们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就能得到提高,潜能就会得到开发,价值就能不同程度的得到实现;如果我们常常受消极的负面的心理暗示的困扰,情绪、行为和心理状态就会怠惰,并且不自觉的自我贬损,而内心的不甘心又会使人在心里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自卑感,这种冲突很容易造成情绪失调,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因此,恰到好处的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就会提升生活和生命的质量。
恰到好处的运用了积极的心理暗示,会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有许多,比如有些绝症患者,被医生判了死刑,却能愉快的活下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人都不知不觉地运用了积极的心理暗示。
2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间的联系
2.1教育本质的概念定义
教育的本质问题是教育的根本性质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就是从根本上彻底了解教育是什么。作为教育哲学就是要客观真实地揭示教育的本质,正确地表述教育本质的内在构成、存在形态等内涵。
在哲学上认为:“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本质是构成事物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前一定义是仅就本质的内在性而作出的表述,这种表述把本质的其它性质抛弃掉了;后一定义是就本质的结构而言的表述,但“要素”的不当之处已在前面提及,故舍去不用。于是,我们可以对本质作出这样的定义:本质是构事物的本质因素的联系。
依据本质的定义,可以对教育的本质概念定义作出表述:教育本质是教育本质因素的联系。
2.2教育本质的求证
根椐教育本质的概念定义,不难知道欲研究教育的本质必须找出教育的本质因素,然后再研究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按照这一逻辑思路,由于教育本质因素的确定已在前面完成,这里只要对教育的三要素即教育要求、教育者、受教育者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即可。
2.2.1教育要求与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教育要求作为一种社会需要,要成为现实,要达成,就必须有具体的实施动作和行为,也一定要有活动行为的承担者。在客观上,教育活动行为的承担者必须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是教育要求所决定的。仅有教育者不能实现教育要求,仅有受教育者也不能实现教育要求,这是一种客观规定,不可更改。既然在客观上已规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实现教育要求的活动承担者,那么,教育要求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就是目标与实现目标的行为之间的关系,目标对行为的制约关系已是充分证明了的结论,不需多论。可见,教育要求制约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2.2.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不论从概念上,还是客观上来说,教育者作为施教行为者,一定要有受教行为者存在才有行为对象,才能传授施教,没有对象,施教是一种徒劳,毫无意义,只能放弃,这样教育者也就不成为教育者。可见,没有受教育者的存在,也就没有教育者的存在,这是一种客观规定。受教育者作为受教行为者,一定要有施教行为者存在,才有行为对象,才能实施受教行为,]有教育者的存在,受教行为不可能产生,也就没有受教育者的存在。可见,没有教育者的存在,也就没有受教育者的存在。
2.2.3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根据上面的论证不难理解,既然在客观上规定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只有共同存在、相互结合,才能彼此肯定,发生行为,产生作用,这也就是相互联系,可见,相互联系就是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是非如此不可的联系。进而推之,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不断地维持下去,那么,施教行为与受教行为也就一定会形成连续的行为活动,这种活动就是教育活动,也决不可能是别的什么活动。由此可见,教育活动是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活动。不难证明,教育活动的发展也是这种相互联系而产生而引发的发展变化。
归纳教育三个本质要素的联系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教育要求的制约下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活动就是教育活动,这就是教育的本质。
3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1接纳自己的情绪
成功学专家卡耐基说,能接受最糟糕的情况就能在心理上让你发挥新的能力。人生低潮时你可以转念一想我都到了这地步了,还能坏到哪儿去,就此也许人生就开始峰回路转了。很难期望我们的生活里所做的和所发生的事情都是自己喜欢的,或都是我们心甘情愿的,所以主动去做一些让自己感到愉快、惬意的事,就会变得格外重要。
3.2练习“肯定式”的心理暗示
“肯定式”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有充满信心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榜样教育”有其巨大的作用和影响,有效的使用“榜样教育”,对学生潜在的优势给予优评与公众赞扬,会对受教育者产生巨大而有效积极的暗示作用。可以增加受教育者学习的信心。
3.3采用“自言自语”或“找人倾诉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案例教学法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一、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1.与课程改革发展相适应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从教育上来看,已经形成了崭新的教学看法与教育观念。从内容上主要可以分为两方面:第一,重视教育的实践性,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与理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从具体的案例中能够更牢固的掌握教材内容。第二,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照本宣科的讲解教材知识,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导致学生兴趣极其低下。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个性能力发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有助于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与教师教学效率,而且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并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对学生掌握新的知识有极大的帮助,在课堂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能够根据自身的想法,进一步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运用案例法开展教学,有助于调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课前准备
为了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作用,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程之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准备,只有做好准备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应搜集与授课内容有关的各种各样的案例资料,并且搜集的这些案例必须和教学内容相关联。其次,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科学选择,选择合理的案例,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与学习情况进行选择,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从案例中获得实际的收获。最后,对于教师所编写的案例,案例应生动形象,同时,在编写案例过程中,不要太过于偏难,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真正地把精力与注意力集中到案例的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
2.课堂实践操作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主要是针对案例进行分析与交流。其在课堂中实践操作如下,第一,教师先把本节课的新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为下面案例引出做好的铺垫。第二,教师将依据实际的案例运用多样化的体现方式将教材内容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然后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去分析案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中的内涵与作用。第三,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整个案例进行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需求,激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热情与信心,同时也激发可学生对案例的探究欲望,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效率有极大地帮助。
3.在课堂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提出案例选题的方法。
在提出有价值案例选题时要明确教师和学生的定位,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而学生起主导作用,案例选题应由学生自主提出并分析其价值。根据案例选题研究,进行三次跟踪研究,填表中均设计了分析选题的价值,第一次跟踪研究还要求学生对提出有价值选题是否成功做出判断,第二次跟踪研究还要求学生为提出案例课题的价值性需要学生做出反思,第三次跟踪研究还要求学生具体分析多提出选题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创新价值、探究价值,三次跟踪研究中学生均完成了分析,还对选题的价值性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和很好地反思。三次跟表的设计也是层层递进,推动学生自主提出案例选题、自主分析选题价值的能力的上升。通过跟踪发现,由教师指导结合学生自主选题的案例选题价值效果很棒!
4.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
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评价方式过于简单,由此对学生思想政治学习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在思想政治案例教学中,为了能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好地学习氛围,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地发展,首先,应从对学生的评价着手,使学生不但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而且还能成为评价的主体,主要以学生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为主,通过正确的运用这两种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长处,并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学生对自己评价应该做到合理,真实。应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其他学生展现一个最真实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与肯定,从而可以使学生对自己有更清楚的了解,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还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发挥着极大地作用,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需求,还能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此外,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从而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珊.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 法制博览,2016(14):292+224
[2]王清华.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16(06):63
[3]林念.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才智,2015(14):39
[4]吴美仪.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学周刊,2014(0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