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6 09:52: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七年级地理教学笔记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农村初中地理课程“起点高,入门难”教学难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初中地理课程学习从“地球”、“地图”开始,这些起步知识十分抽象繁杂,难以阐明。学生没有一定的逻辑思维、空间概念、综合分析比较能力、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的储备等是难以理解明白的,更不要说灵活运用了。
2.农村学生的素质及年龄、生活经验的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力和课堂教学的效果。农村学生生活单纯,在知识层面、接受能力、活动能力等方面相对于城市学生较为薄弱;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又偏小,思维能力有限,一进入初中就要接触诸如经纬网、地球“五带”现象、等高线地形图、板块运动等抽象难懂的陌生知识,难免理解困难,力不从心;在课堂上往往跟不上老师的思路,知识消化有限,以至于问题累积成山,成了障碍。
3.课程设置有偏差,教学时数偏少及边缘化,严重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顺利进行。由于地理是“次科”,每周2节课,被安排在《课程表》的边缘。由于放假、“活动”等原因,地理课时往往被挤占,少到不能正常授完课。实际授课时数与教参的“建议”相比,是大打折扣的。每年秋季期,都是匆匆忙忙“读完”课文,来不及复习就马上段考。因此学生成绩一片飘红。
由于各方面原因,地理教学“起点高,入门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成为七年级学生地理学习的“拦门虎”,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甚至“谈虎色变”,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何破解这个教学难题呢?根据它产生的原因,我们很容易得出解决这一难题的对策,但不容易做到。比如,对于教学课时,由于课程设置的关系,是不能增多的;秋季期段考,由于有效课时太少,很难改变到段考时匆匆“读完”新课的被动局面。在教学制度没有多少改革的情况下,教师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在课堂教学中想办法,把握好课堂40分钟,尽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学难题的破解,要立足本土,在农村初中全日制寄宿学生的前提下使用。大致来说,我们的本土教学,在破解“起点高,入门难”这一地理教学难题时,应该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保证地理教学时间
如上分析,七年级秋季期段考前,星球版初中地理教学“地球”、“地图”、“海洋与陆地”三个单元内容,要保证平均每周有150分钟的教与学的时间,才能完成课本知识的传授、解惑和演练运用。万一被节假日或各种活动冲掉课时,必须想办法补回才行。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要考虑到这些情况,调剂好相关“活动”时间,以尽量不挤占各科教学课时为宜。
2.熟悉学情和教材教法
常言道,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就要准备一桶水。地理学科因其综合性强,要求教师具备的地理素质特别高,教学技能特别强。新版教科书(以商务星球版为例)不像旧版教科书那样讲述得全面、详尽,而是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和实现区域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容,图片多而文字说明十分简洁、浓缩。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分散在正文、读图、思考、活动和阅读各个栏目里,并且有些思考练习题在教参书中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在课堂教学中,要补充相当多的地理基础知识,将浓缩的知识点“稀释”,引导学生学会读图、用图,依图求知、据图理解、记忆,从课本各个栏目的解析中总结、归纳出知识要点、地理事物的规律.初中地理不像其他科目,没有诸如《课程标准新教案》、《中学教材全解》等教学辅导书,一切全靠教师个人的聪明才智、专业技能和实践摸索。因此,教师(特别是非专业地理教师)不下一番苦功夫去研修,不具备相当的地理知识和教学技能,不熟悉教材和学情(农村初中学生),是难以恰当处理,应用自如的。
3.重视概念教学和直观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方法
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农村孩子来说,地理是一门新课程,没有相关知识的储备,脑中一片空白,认知能力也很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几个要点:
(1)重视概念教学,传授辨析概念的方法。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地理课一开始就出现许多陌生难懂的地理名词,对这些名词,虽然不要求背诵其定义,但要理解其含义,包括其由来、特点,以及与之相似概念的区别,避免彼此混淆。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想尽办法,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将这些名词的含义或特征表达清楚,或归纳出“规律”、“要诀”之类形式,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
在教学等高线地形图各部位名称时,讲解图形特征后,可以用歌诀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判读,就像武打小说师傅传授徒弟武功时既传招式又传口诀一样。各部位名称的口诀可以这样概括:“山峰黑三角,陡崖似天梯;缓坡线圈疏,陡坡线距密;鞍部镜片连,脊谷数值辨。……山谷凹陷处,小河冲向前。”为了通俗易懂,有趣好记,后两句改为“山谷像屁股,尿尿流出来”,效果更佳。
(2)重视直观教学和立体思维的建立。直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立体概念、空间思维能力,对农村初中的地理教学尤为重要,是破解“起点高,入门难”这个难题的重要法宝。比如经纬网概念的建立,需要学生从平面思维过渡到立体思维,在头脑中建立立体图像,形成“脑地球”。具体做法是加强教学直观性:一是要充分借助教材中各种图像或多媒体动画,二是要利用经纬度地球仪实物演示,三是要每个学生都直接观察地球仪,自己动手用彩带代替经纬线“编织”经纬网;自己动手画“经纬网”或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等。学生通过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才能领会经纬网的真谛。经纬网有球面的,也有平面的,两者要多对比。地球仪上的立体世界地图要与地图册中的平面世界地图多对比,以此理解球面与平面的关系:球面可以展开形成平面,平面也可以卷曲合拢成球面。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起立体概念。从已有的生活体验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立体思维,例如用篮球、排球等实物来理解地球仪,用篮球网兜和比赛场上的排球网来理解立体经纬网和平面经纬网等。
(3)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方法。地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普及,新教法的研究、总结和推广,教师可用的教学方法有了更多选择。其中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图的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的成图原理、板块构造学说以及火山地震的成因等。用做实验或实践活动的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发主动的讨论与探究。
4.重视学生的“学”和地理能力的培养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模式解决了“把学习交还学生”的教育难题,主要是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更关键的是要逐步把学习地理的方法教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学生们要养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获取、驾驭已掌握知识的技能,利用已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这是学好初中地理的捷径。
在七年级,加强学法指导和培养地理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地球”、“地图”、“海洋与陆地”这三个单元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技能是:(1)多观察,细思考,从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然后求证。(2)抓住关键词,通过对比明确地理事物、名称的各自特点,明确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3)建立空间概念,形成立体思维。(4)学会看地图,绘简单地图,使用地图;心中逐步建立“地球”、“地图”的形象和观念。(5)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能课前预习,进行质疑;课堂认真听课,做笔记,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课后及时复习,做作业,自觉自主学习。(6)唤醒生活体验,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见闻结合起来,用“地理”的眼光审视身边事物。(7)学会综合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8)有条件的学校要教会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会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等。
以上所述方法、技能应该逐步渗透在教学中,有的在以后各章节的学习中还要进一步加强。
5.构建现代化的、和谐的地理课堂,让学生想学、勤学、乐学、会学
新课标教学基本理念还有:“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前面提到的教学方式、方法都是基于这些教学基本理念而采用的。如果农村初中都能具备好的教学条件,贯穿新的教学理念,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和适宜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时间较充分时,“起点高,入门难”的教学难题必定迎刃而解。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和认知规律,创设出适宜的问题情景,循循善诱,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成长的快乐,那么,学生对初中地理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通道,想学、勤学、乐学乃至会学。即使开始学不好,后来也能快速改善,变差为优。
此外,地理课程可以作合理调整教学顺序、暂时降低教学要求等灵活处理。比如对初中地理的入门课程,“地球”、“地图”的教学,应尽量降低难度,教学检测也要降低难度。有些内容,如经纬网的运用、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详略、在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定方向、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运用等,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和知识的增长,到八年级时再深入教学、提高要求,会容易达标一些。在七年级,对于一些水平高的学生,有时间作详细的教学辅导,也是能够达到新课标要求的;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到八年级时比较易于理解掌握,教学也容易、轻松一些。
因此,综观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起点高,入门难”的问题,其产生原因及破解方法,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学体制、评价机制、教学条件、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学生素质等问题,非教师一人的力量所能撼动。短时间内,农村初中七年级秋季期段考学生地理成绩大部分飘红的现象可能难以改变。但是随着教与学的时间推移,通过老师正确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成绩会逐步提高,“开门红”将会渐渐淡化;到八年级会考时,通过增加课时、反复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取得毕业考试好成绩。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课改的深入发展,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和谐课堂的创设运用,初中地理教学“入门难”的问题将会逐步解决。即是说,破解“起点高,入门难”是一个时效问题。本文阐述的内容,就是解决这一教学难题的好思路、好做法,也是本人经过多年实践验证的经验之谈。
参考资料:
1.《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活用地图。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尤其是部分学困生上课精力很不集中,东张西望,讲小话,打瞌睡,或者做菩萨一动不动。我从初一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上课除了做笔记外,一定要看地图的习惯。记忆知识点也对应地图来记。
对初二的学生来说,临近生地会考,学生压力极大。我只能立足于课堂这块主阵地,紧紧抓住40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读、多写。下课时,人人必须完成课堂训练,交给老师后才能离开教室。课堂上抓紧分分秒秒,关注每位学生,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课后作业尽量减少,学生负担减轻了。
二、夯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是根本。没有基础,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抓好基础题,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出成绩。初二会考内容繁杂且琐碎,让学生将所有的考点背出来,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太现实的做法,对学生而言,记忆是一件看似简单可实际上最为困难的事。我首先采取“全面进攻”,把中考考点整理好,并在重要的内容下做好标记,印发给学生,每天布置任务,逐日检查。其次,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再次,重点难点各个击破。
扎实的基本功是应对考试的第一步,但仅仅记忆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会考的综合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因此第二步就是针对会考题型进行有效训练。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关键是掌握解题方法。
三、培养兴趣,激发潜能。
初一上册地理难度较大,部分女生总认为地理难学,缺乏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我坚持在每节新授课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大量的图片资料,不断刺激学生的视听效果。我还在教学中采用做些简单的小游戏、分组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课堂生动了、有趣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喜欢上这门学科了。
四、关注后进生的成长
后进生所占比例的大小程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成绩的提高。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这是我们面临又一个棘手的课题。后进生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心、给予更多的理解,来驱散他们内心的孤独和自卑。初二的班主任在这方面也为我们出了很大的力气。一是安排成绩好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助;二是每天清查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三是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配合;四是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任课老师单独辅导。五是多给学生以信心与鼓励。
五、精诚合作,虚心学习
由于我是非地理专业的老师,专业水平不如同行两位老师。于是我主动向他们学习、请教,对教学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我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虽然我是有着明确目标,也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前进,但还是有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该更细,更实,更好。
八年级地理教学总结与反思
2010年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2010年上学期地理教学总结 的相关参考:
一、地理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教学模式,其效能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是一个全新的革命,但每一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多媒体教学与传统“三板比较”也有它短板,也有它的局限性。
在几次观摩学习信息交流过程中,发现许多年轻教师的公开课,围绕教材内容,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精心制作出了图、声、文并茂的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轻松点击鼠标便完成教学,大有“谈笑间,樯橹飞灰湮灭”的气势,但下水探探深浅,却发现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学生眼花缭乱,云里雾里,接受情况不好,不能够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样完全抛弃了"三板",似乎由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导致通常教学意义上的失败。
二、传统“三板”在地理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三板”即板书、板图、板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粉笔(白板笔)在黑板上(白板上)把本节课的标题、知识结构以及重点难点有步骤、有顺序、有节奏地呈现给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结构性、严密性。好的板书使人一目了然,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会有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感受,在知识接受上细致全面能动,对比以往有全新的飞跃。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课堂常常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需要教师随机应变,用广博的知识、精粹的语言,精美的板书板图板画加以临场发挥。在我讲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时,涉及众多的邻国时,学生会对历史上与时事涉及的问题特别感兴趣,提出:“俄罗斯与我国的西北、东北接壤,大清时曾侵略了我国许的领土,连盛唐诗人李白的家乡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也不能幸免,那现在碎叶城在哪儿?”,还有“巴基斯坦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邻国,乘船能到达吗?”,等等。
三、课件是教师事先精心制作的,只能适用于本节课知识框架,课的拓展延伸,学生的能力提高无法根据课堂的实际教学进行调整、拓展。
教师处于主导状态,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只是像看电影、听小说一样被动欣赏,而要学生积极参与,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或者回答学生建设性问题,只可另求其他方法。还有就是部分课件华而不实,造成一种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课件不当,造成学生信息的轰炸。记得我们有位年轻的教师讲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我们的近邻――日本,他大量剪辑了日本地震火山爆发的影像制成课件,可谓煞费心血。当录像播放时,场面惊心动魄,气势磅礴。学生当然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而当教师关闭录像时,大多数学生仍然沉浸在刚才的场景中,意犹未尽、思绪难平,很难将注意力转移到教材重点难点知识的分析中,因而直接影响了后面的课堂教学。问到日本工业特色,地理优势,天生缺陷时,学生无言以对,头脑空白,感受随风而去,教学效果化为乌有。
与之互为佐证的是我们基层不少教师包括我们学校教师在上过多媒体教学后都有同样的困惑:课堂上的氛围轻松愉快,学生表现的极为活跃,当课后检测时却发现学生该掌握的知识点没能落到实处,教学效果与预期的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些课件的制作过分注重观赏性,华而不实,导致学生上课时如同看电影或动画片,难怪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有时还不如传统三板的扎实。
四、传统三板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课堂的引导者。
如八年级上册-季风气候显著,如让学生演唱《白毛女》选段:“北风吹,雪花飘……”;《我家住在黄土高坡》:“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教师画出人物形象,烘托气氛,学生激情昂扬,充满了活力。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后,教师板书1、2、3……好像在逼学生,其实不然,每位回答问题的学生无论对或错都有一种成就感。教师们板演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在学生恼里却有强烈刺激。对于学生,应有选择的做笔记,不同的学生,笔记也不同。
写板书时,对学习者来说,最简单的手段,可能会起到最好效果。
今年的七年级地理期末试卷题量,难度适中,题型能体现课改的要求,结合实际,图形类型比较高,注重读图识图知识。试卷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注重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考查,对以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能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二、试题解题分析
第一部分,选择题,15个小题,满分30分
出现错误较多的有第3题,地图上的方向判断不准;第5题,点A在那个半球掌握不准;第11题,选项A发达国家全部集中在北半球中的“全部集中”没有看清楚;第15题,学生对由降水和气温图判断气候类型掌握不准,对气候类型的特点掌握不牢,所以丢分较多。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个小题,满分30分
错误较多的有第16题,(3)讲过原题,但个别学生回答错误,对四季和温度带的理解不够。
第17题,东、西半球判断错误,亚洲和欧洲分界、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不会写。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要重视和加强基本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多读多练,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对基本的概念、原理、地理事物及其分布等知识的教学要加大力度。在教学中,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能力。在教学中,突出读图教学的地位,加大了读图教学的比重和力度,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读图训练,重视探究活动,加强动手能力,强化平时训练。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二)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试题的命制体现了地理新课改的理念,紧扣教材,以课标的具体要求为依据,注重地理事物、地理知识的内在规律和联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兼顾知识、能力的考查。试卷内容知识覆盖面较广,对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基础题、中等难度题比重合理,但难题难度略大。不足有:①没有体现出课标要求中“运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的要求;②试题的生活化气息不够浓厚,没有充分体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二、成绩情况:
********
三、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一)选择题分析:
选择题主要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得分率较高。失分率比较高的题是第10小题。
第10小题:学生对根据经度的理解存在困难,不能判断出东边时刻比西边早。
(二)读图分析题:
第17小题:少部分学生审题不清,将东半球看成西半球而选择B
第18小题:学生在区别山脊与山谷时,只会死记硬背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时为山谷,向低处凸出时为山脊,学生在判断时,最容易将其搞混淆。
海拔计算“山顶”的气温,学生由于粗心或者对地形对气温的影响理解不透,造成失分。
第20题:此题为试卷中难度最大的一道题,按课标要求“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该题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学生不能分析判断图中A、B、C、D四种图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另外将“气候分布图”与“气温降水图”组合运用,也加深了难度。如果在图中标出气候类型的名称,那么难度就会降低。
第21题:难度适当,得分率较高。
四、对今后教学的指导意义
1、引导教师以课标为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以课标为准,对教材知识进行适当的调整、补充,避免“教”教材、“教”活动,对教材中出现的图片、活动都要落到实处,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中,学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2、创设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多层面、多角度地评价学生
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分层教学,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课堂上要“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多一些互动,少一些背诵”,“多一些有效学习,少一些无效训练”,使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勤于动脑。
3、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信息的有效载体,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最重要渠道,无图不成题,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读图活动、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三)
一试卷分析
二成绩分析
三学情分析
主要原因:
1复习不充分,学生平时作业完成质量不是很高,作业完成了,不是真理解,或不是独立完成。
2学生对地理学科重视不够,极少有学生找到我问地理问题的。
3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读图、记笔记
四采取的措施
1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熟悉把握教材,以便更好的处理教材
2加强学生管理,从严要求,向40分钟课堂要效率,充分利用课堂辅导
3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创建和谐师生关系
[关键词]思维导图 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教学 实践应用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就是将地理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理解地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相关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探究合作和思考分析,从而提高地理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运用思维导图学习地理知识能够一改传统教学方式给学生造成的学习压力,明确教学和学习中的重难点,为学生搭建学习脉络,提高学生对于相似知识点的辨别分析能力,提升地理学习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进行,传统灌输式、口授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为了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就需要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工具,提取教学中的重难点和关键词,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建立思维导图。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提升逻辑分析能力。同时,思维导图模式也适用于小组合作教学当中,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讨论,绘制思维导图,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一)思维导图在课前预习中的运用
由于高中地理知识比较零碎,而且分布在书的各个部分,章与章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在预习阶段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书中的相似概念和不容易区分的概念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后期的学习和理解。例如在学习“大气运动”一章时,学生可以将“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分别做一个思维导图,热力环流是指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匀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大气环流则是指全球性、规律性的大气运动。同时在这两个解释下配备相应的图形或者题目进行补充完善,在后期学习和复习过程中,既便于学生理解和回忆,又能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加深学生的印象。除了区分相似知识点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预习地理教材后的收获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在预习完“地球上的大气”这一课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树状图的形式表示影响天气运动的因素,不少学生能够从温度、气压等方面思考,既能够查漏补缺,又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掌握情况。
(二)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完成好预习工作的基础上,教师再根据自己所讲授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再运用思维导图,从而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授课。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决定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传统单一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绘制思维导图,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而思维导图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加快记笔记的效率,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可知,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记笔记、记教师所提到的重难点,不仅影响学习效率而且大大拖慢教学讲课的速度,更加不利于后期的复习和整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记笔记,首先认真听教师所讲的内容,提取其中的重难点和关键词,并且使其在内容上形成关联性,启发学生进行知识点联想,以提升学生逻辑分析和信息整理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根据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对自己预习过程中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删减和添加,补充知识点使之更加完整。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紧扣思维导图的特点,仅在白板或者ppt上展示一级标题以及关键词,让学生自己将后面的二级标题和内容补充完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在绘制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也在头脑中形成了立体化、形象化的知识网状导图结构,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以《地球上的大气》一课为例,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从“热力环流”“常见天气系统”“气候的变化”以及“气压带和风带”四方面整理预习过程中绘制的思维导图,并且将其中的常见的天气系统详细分为“锋与天气”“气旋与反气旋”,而“锋与天气”有分为“准静止锋”“冷锋”与“暖锋”。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相关知识点,并且在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提高学习效率。
(三)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中的运用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理论可知,在学习过程中,复习是与学习、预习同等重要的学习过程,而及时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但就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知识点的遗忘,不知道从何开始复习;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得分不全的情况,尤其表现在综合运用题目中。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预习以及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紧抓课后复习,同时一改传统的习题式、背诵式的教学模式,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联系多个知识点。例如教师帮助学生复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水循环”过程以及水循环的意义,其次再思考海水运动的相关分类、运动规律和影响,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对于人类的意义。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借助思维导图复习和记忆水运动的相关知识,并且在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搭建起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思维逻辑结构。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20xx—20xx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如何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实现高考奇迹,是我思考的内容,并为此不断地从想法走向实践。
一、学校、学生基本情况
学校从高一直至高三都是没有晚自习的,实行完全走读制。高三暑期也未补课,今次开学以来有可能根据学生的要求,周六开辅导课。学生目前是从7:20—18:05在校学习,其他时间段在路上、家中学习和休息。就学业水平测试而言,文理科重点班的地理平均分为41分(满分50分),普通班平均分39分。由于学测难度相对较低,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学情。高二学期,花了近一个半月复习区域地理的地球、地图与世界气候,二个半月学测复习。暑期布置学生自己依据地图册和区域地理书复习世界地理部分,本学期开学即测试,及格2人。学生对已学的必修123基本遗忘殆尽。一个侧面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二、可实现的目标
针对学生基础及其理解、接受能力,应以基础、主干知识教学为主。文化课考生,部分文化课考生高考分数目标为75%—85%,大部分考生为65%——75%;艺体生而言,地理得分锁定在65%——75%,艺体生中美术生和部分音乐生,基本上从9—12月都在专业课集训,真正文化课的复习应从2月开始,加之放假15天多,主要复习时间应在3、4、5月,时间特别紧,其他门课得分又难,文综锁定200分,地理分数应在70分左右。本学期在1月份才涉及艺体生回校开课的问题,当提前做好预案。
三、本学期复习的主要内容与检测
1、内容:本学期主要复习内容为20xx.9.1—10.31完成区域地理的复习,重在读图、填图以及与高考有关知识点的复习,通过检测卷和月考来检测复习情况,强调看图、读图和填图能力提升,强化对相关知识的读背;20xx.11.1—20xx.1.16复习必修1、2并迎接合肥市一模考试,以合肥市一模考试为风向标,调整复习进度、方法和模式。一模考试结束转为必修1、2复习的补缺补差和必修3复习。(必修3大致2.15—3.12四个星期完成,进行二模考试)
2、检测:自己的试卷随堂考试、月考以及合肥的模拟考试。
四、自我再成长模式
1、基础教学与实践
(1)独立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世纪金榜一轮复习》以及《新题策》,结合课标和考试说明整理纸质备课笔记和PPT;
(2)制作PPT、微课视频,通过安徽基础教育云平台、优酷、qq群等进行网络推送,解决重难点,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艺体生学习;
(3)继续结合时政材料开展“拓展讲堂”7分钟微课堂及网络视频教学,将其打造为自己的品牌教学;
(4)通过互联网+的网络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与转变,并推出免费教学和付费教学模式,实现利于自己学生,又服务更大范围学生的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
2、学习与研究
(1)读书、学习:目前订阅有两种杂志,分别是《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和《地理教学》,需要认真阅读学习。除此外,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著也应花时间研读。大学课本、《地理学报》等书籍、杂志也是提升自己的途径。
(2)实践研究: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相应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并得出相应结论。值得探索,这种途径可让论文真正落实于实践,而非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此项也为职称做准备)
(3)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一场修炼!教师的生命力在于课堂,学生因爱上你的课堂,爱上这门课,再加以适当的指导,学生必然学好本课。通过观看网络视频,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效果,最终成为一流的教育者。
五、实现目标的措施
1、充分备课,合理掌控教学速度、难度、广度,使教学不偏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能取得效果;
2、课堂40分钟,必须追求效率,同时开动学生的大脑,促进学生动手、动脑;
3、布置好作业和复习,并进行监督和指导,直至学生能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复习;
4、全体学生通过考试进行成绩跟踪,部分同学要进行单独指导和严格要求,比如读背书;
5、通过提问、测试等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
6、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做人始终是第一位,因注重对学生成长的指导。
六、可预见的成果
1、教育教学更上一个台阶,对高考的理解和把握也比过去好;
2、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精彩,教学研究落地并富有成效;
3、学生学习积极、状态良好,朝自己的高考分数目标迈进;
4、培养出一批能够运用地理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人。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一、 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内容与章节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4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气与气候》,第九章《居民与聚落》,第十章《发展与合作》。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 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 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3. 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 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 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 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计六个教学班,每班40余人。任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五、 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六、 教学进度安排
第1-2周 第一章
第2-4周 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3-6周 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4-8周 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9-10周 (复习及期中考试)
第11-12周 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13-14 周 第四章
第15-16周 第五章
第17-18周 复习
第19-20周 复习及期末考试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的
(一)知识要求
1、理解地球、地图的相关知识。
2、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的有关知识。
3、掌握世界地理及相关分区地理的内容。
(二)智能训练要求
1、培养学生运用图像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动手实践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思想教育要求
1、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主要工作
1、拜师学艺,取长补短按照学校要求,新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子,坚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听完课后,及时评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集体备课,持之以恒坚持每周一第八节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本周备课内容、重点、难点、教学目的、教法以及学法指导,对于备课中发现的问题集体讨论,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
3、参加教研,积极踊跃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听取每一位同组教师的汇报课,示范课,努力探索地理教学的新路子,新方法。
4、研究教法,及时总结在教学工作中,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利于今后教学。
5、教给学法,培养能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渗透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学能力。
四、重点难点
1、本学期教学的重点为自然地理相关内容。
2、地球运动、时区计算、等值线计算、大气运动是本学期难点。
五、教学措施
1、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适当补充课外地理内容。
3、加强双向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4、加强辅导,保证差生跟得上,尖子生吃得饱。
5、精讲多练,向45分钟要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 教学
一、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的优势
(一)能够锻炼初中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教学法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点转变成较为容易理解的图片形式,以此来将简单直观的图片展现给学生,从而使得初中生能够更加容易的理解地理知识点。另外,由于该教学方法具有直观简单的特点,所以该教学法的使用还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地理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不感到吃力,从而不会引起初中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反感。该教学方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锻炼地理的思维,从而帮助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二)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将模糊的地理知识点转变成简单直观的图片形式展现给学生。教师可以在图片内使用不同颜色或者加粗的字体来将课堂的重点内容展现给学生,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掌握课堂重点。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团结协作,以小组的形式来构建本节地理课的思维导图,从而通过在地理课堂上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印象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可以使得学生对地理知识点更加印象深刻。由于人类对图片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所以在地理课堂上教师使用应用导图教学法之后,学生对教学内容就会通过图片的形式来进行回忆,这样就帮助初中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点的印象,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地理知识点,以便在课下更高效的温习。
二、初中地理有效教学与思维导图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是否可以提升课堂效率?经过初中地理教学实践的证明,该教学法对初中地理课堂效率的提高具有相当的促进作用。要想将课堂效率进行有效的提高,就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到有效的预习,在课上进行认真的听讲,以及在课后温故而知新。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兴趣,从而使得他们更加积极的去预习、听讲以及复习。初中生在进行预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的疑难问题,在这时候,教室就要提醒学生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整理起来,然后在课堂上经过教师的引导之后,就可以将这些疑点难点问题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展现。初中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做笔记的工作是不可或缺的,而笔记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学生课堂听课的效率。经过本人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发现,大部分的初中生在做笔记的时候都是将笔记写在课本的空白处,很少有学生将笔记整理在专门的笔记本上。在初中地理课堂上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将笔记整理的更加简单明了,从而更加方便的帮助学生在课后通过笔记进行复习。由于初中生对思维导图不熟悉,从而使得他们在做导图笔记的时候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在这个时候,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就应当对学生的导图笔记进行指导,以更加完善学生的导图笔记,帮助学生在课后更高效的利用导图笔记进行复习。在地理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课堂记录。另外,教师也可以将课堂内容的一部分整理成思维导图,另外一部分交由学生进行整理,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整理思维导图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三、实际课堂案例展示
在本章节中,本人就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图”这一章节进行讲解,通过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展示该教学方法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是如何应用的。
(一)导图展示
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本人将一名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所制作出来的思维导图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展示。该导图的内容为“地球的运动”,如下图1所示:
在将该学生通过预习所做思维导图进行展示后,本人又引导全体学生对该思维导图进行讨论分析,并邀请同学举手回答该思维导图所具有的的优点与缺点。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本人就紧接着针对该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已完善学生对其的讨论分析,从而帮助学生锻炼创建思维导图的能力。
关键词:养成教育;预习;上课习惯;实践习惯;思维能力;读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60
根据新课程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中学生通过中学阶段的地理学习,要学会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关键是抓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六方面: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1. 有认真看书、掌握教材主要内容的习惯。如七年级教材地图的比例尺一节,预习的目的主要了解比例尺的定义,不同地图上方向的确定和常用的图例等。
2. 有设问、好问和发现问题的习惯,预习时要仔细阅读,认真对待教材中“想一想”和“做一做”所提出的问题,养成发现问题,动脑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3. 有学会利用地理教具和制作简易图形的习惯。如拿一只橙子作实验,把球形的表面画在平面上,观察图形的变化,用乒乓球做一个小地球仪等。
二、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
1. 养成全神贯注听讲的习惯。在预习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听讲,就能抓住重点听讲。
2. 养成积极发言的习惯。课堂上,教师要用地理课的优势,充分利用挂图,多设问题,巧设比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紧跟教师的讲解,既可以使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 养成认真做笔记的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认为不能理解或认为非常重要的东西,都应该认真记下来,课后消化提高。而对于新增内容,有选择的记录。
三、社会实践习惯
有观察周围自然环境的习惯。人时时刻刻都与周围环境打交道,学生也不例外。如空气状况、河流水质量变化、季节变化与农业生产等,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从而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四、复习与考试的习惯
复习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理解所学内容。考试是检查内容掌握程度的重要的手段,只有养成良好考试习惯的学生,才能在考场上百战百胜。
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每改学生试卷,常常发现学生的问题解答中有这样一些错误:1. 因果颠倒,主次不分;2. 语言不准确,表述不透彻;3. 要点不全面、不完整。出现这些错误跟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解题经验、智力等有关,更与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关。如果学生思维混乱,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思维面狭窄,表达出来的思想当然不严密、不完整、不深刻,解答题目必然会出现上述错误。为此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具有逻辑性、深刻性、广阔性等优良品质。
六、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首先是学生接受地理知识、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的需要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地理技能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需要。
摘要:我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学生自学、乐学,展示自我,相信学生,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中“五能”,任重道远。
我校一直以来进行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自2010年12月全县开展新课堂改革以来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积极贯彻落实教育局“课改势在必行”的号召,部分骨干教师在教育局局长的带领下,到溧水东庐中学,泰兴洋思中学,宜兴实验中学,山东北郎口中学等名校学习考察,通过学习名校的课堂教学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首先在初一年级全科尝试新的课堂改革,学科组利用教研时间学习了有关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学练稿模式的确立和运用;通过几轮的听课、评课活动以及自己的所观、所思、所想。在教学实践证明出现代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操作:
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敢于放手,相信学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民主、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关于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我们往往是走入了两个误区:一是极端规范。认为只有严肃课堂纪律,才能取得好成绩,于是乎课堂上反复强调学生坐姿端正,不交头接耳,不大声喧哗……以营造理想之中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得学生不敢越雷池一步,紧紧跟定教师思路,其结果是塑造了一批安分守己的小绵羊;一是过度繁荣。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的实施,认为课堂越热闹,离素质教育越近,于是出现了课堂教学的表面繁荣:不该讨论的讨论,不该分组的分组,不该交流的交流……热闹的背后,收效甚微。课堂改革应该活而有度,张而有弛。
二、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参与者。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点拨者,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策划者。我们有很多教师,对学生是一百个不放心,于是口干舌燥,大汗淋漓,疲惫不堪,精疲力竭。名校的经验很好地告诉我们: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课堂要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示空间,因为有了展示,于是有了挑战;因为有了挑战,于是激活了课堂。在这里,个性得到了张扬,思维得到了开放。
四、学生的学习行为要规范有序。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学习不刻苦、作业不按时完成甚至抄袭、上课走神不积极回答问题、交头接耳……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外在表现,而是深层中学生对知识、对学习的态度问题。学生要会自己制定预习目标,自己利用工具书解决知识性问题,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归纳概括问题,自主讨论探索解决问题,从而使问题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今天的课堂改革的结果正好说明了这一点。正是这一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无穷的求知欲和潜在的学习能力,才形成了如此和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虽然新课改实施只有几个月,但当你走进七年级地理课堂,你会惊喜的发现,现在的课堂和和传统课堂的不同之处,传统课堂要求学生听老师讲课,讲后做笔记,现在的课堂除发言、朗读之外,学生开始尝试地分小组讨论、小组之间相互提问题,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抢着回答问题,真是我的课堂我做主,我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