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化工化学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27 10:32: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化工化学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化工化学分析

第1篇

关键词:高职 化工专业 分析化学 教学改革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含量、结构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是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方法之一,任何科学研究,只要涉及化学现象,分析化学常作为一种手段而被运用到研究工作中去。因此,掌握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对于高职化工专业的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笔者多年从事化工专业分析化学的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与大家交流讨论,以期共同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一、化工专业分析化学教学现状

1.由于分析化学不是化工专业的骨干专业课,没有受到学生足够的重视。我们都知道,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化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少有同学从事分析工、检验工作,所以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其他专业课。学生忽视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因此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够浓厚,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化工专业分析化学授课学时受限,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在我院分析与检验专业专门开设定量分析化学课程一学年,仪器分析课程一学年。而化工专业只开设分析化学课程一学期,其教学内容包括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两部分。由于教学课时有限,教学内容基本只能涉及到化学分析法的容量分析法部分,而仪器分析法常常被忽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仪器分析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它与化学分析取长补短,在各个战线上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中不应忽略仪器分析内容。

3.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目前,分析化学教学基本上沿用传统的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法,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满堂灌的知识,教学形式单一,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4.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分析化学的教学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主要介绍相关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验和综合实训两部分,主要内容是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相应分析方法的应用,主要在实验室完成。由于实验室条件限制,课内实验常常出现滞后现象,而综合实训往往在理论课还没有学习到的时候就进行,学生在操作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学效果不理想。

5.实践教学环节力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实验侧重验证性实验,缺乏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对于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非常重要,但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二、高职化工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目前的教学现状,严重制约和束缚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关于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白,我们学习每门课程,不只是要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更是要通过学习培养我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分析化学是集中思维、复合思维、求同思维从而产生逻辑结论的好范例,这种收敛思维对创新思维有促进作用。学好分析化学,不仅可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拓宽我们的就业面,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招聘员工时非常关注的能力之一。再者,分析化学和我们化工专业的其他专业课联系密切,其学习方法对其他专业课也有可借鉴之处。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化学分析法与仪器分析法并重。由于课时有限,教学内容较多,我们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容量分析法中,四大滴定分析法在知识上具有可迁移性,可以系统化,从而压缩授课学时。在教学内容中可以加入仪器分析知识,使学生可以更多了解先进的仪器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滴定分析常用玻璃仪器,可以将学生带到实验室进行现场教学,利用实物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操作,将理论课与课内实验合二为一,既节约了课时,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在讲解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含量、金属指示剂变色原理及其封闭及僵化现象等抽象知识点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画演示,轻而易举攻破教学难点;在讲解有效数字知识点的时候,因为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可以把学生分小组,安排学生课下预习,课堂上由学生来讲解,不仅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自学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化学应用性强,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我们可以选择现实生活中大家较为关注的食品、环境等方面的分析对象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牛奶中的钙含量的测定,补铁制剂中的铁含量的测定,废水中重金属镉的测定等。通过分析这些实际对象,学生不但掌握了正确的测定方法,还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应加强开设综合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增强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设计性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教师应本着调动学生学生积极性的基本原则,选择难易适当的设计性实验,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确定实验方案,自行完成实验的整个过程,并出具实验报告的整个过程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

总之,分析化学实用性强,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理安排、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程英明.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探索.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1.22(2):15~16

[2]唐顺铁.分析化学的内容应进行改革.大学化学,1999 (14)

[3]方明建.应用化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与实践.高等理科教育,2004(2)

第2篇

一、化工滴定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滴定分析,是凭借物质的化学计量关系,通过滴定操作实现定量分析的化学分析方法。可以这样说,滴定分析是建立在综合平衡、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等基础之上的,这四大溶液平衡是其理论基础。依据所需的化学反应类型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滴定分析分为四类,即:配位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

近年来,笔者发现,在分析化学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反映滴定分析存在着计算上的复杂性、知识点的芜杂性、实验上的茫然性等现象。概括来看,化工滴定分析教学面临的问题无非就是学生对知识体系的不明朗,对实验与理论二者关系的不确定。

二、提高化工滴定分析教学效果的途径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动力。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潜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良药。 并且在教新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使化学教师用最少的时间,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课堂学习时间要充分利用,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课下探讨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常见的化学现象、化学问题。举个例子,化学教师可以组织同学们成立实验小组,测定分析冬瓜的含量。并且鼓励同学们自行探究解决方案、改进方案,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当然客观上也会促进学生积极进取的心态。除此以外,化学教师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争取培养同学们在前面所学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分析新知识的能力。这些当然需要借助实验来完成。例如,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有的学生认为较难理解。这时,如果教师让其应用之前学过的酸碱反应规律进行分析,就很容易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

(2)梳理化工滴定分析所需的知识体系。其实,只要做到弄清化工滴定分析的内涵以及所包含的关系,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滴定分析的形式及内涵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所谓滴定分析,就是试剂与待测成分刚好反应完全时,用所耗试剂的量来确定待测成分含量的方法。滴定分析方法,主要有四种,即:配位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这四种方法都是平行开展的。化学教师所做的工作就是在内涵和滴定分析纵横关系上下工夫,寻求通俗易懂的方式,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是理论加实验。在学生充分理解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要通过一些典型的化学分析实验,掌握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实验过程中,第一,树立量的意识。在化学定量分析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上,量的准确度非常重要。在定量分析中,以下情况容易出现一些误差:溶液体积量取、吸光度读数、质量称量,等等。所以,确保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关键,是学生规范严谨地进行操作,不能出现错误的操作。平时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从主观上重视量的概念,这对于日后的教学极其重要。第二,对于实验数据,一定要及时记录,记录要准确,同时,要科学地处理好这些实验数据。记录数据时,一定要按照有效数字规则,并且关注有效数字的位数。第三,滴定反应的速度要多留意。一般来说,滴定反应速度很快,若反应慢就应采取一些办法。沉淀反应与酸碱反应,是滴定分析中常见的两种滴定反应。正确的滴定条件如果符合了,其反应会在很快时间内完成。但是,有些氧化还原反应,虽然符合正确的滴定条件,其反应速率仍慢。这时,就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快反应,比如不停搅拌、加催化剂、预热。这样,反应速率能够提高,滴定分析的要求也能够达到。

(4)将分析化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当今时代知识大爆炸,知识更新快,使化学与其他科的关系更加紧密。适当将分析化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适当提高教师自身及学生的素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要帮助学生分析化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就可以利用物理化学中的动力学理论、各种实验方法、溶液平衡理论等。同时,也可借助一些基础的化学学科知识来理解滴定分析的内涵。

第3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化工分析 车间化

现在,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更多的高级技工。然而,综观目前的职业教育,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一直滞后于生产实际的需要,特别是化学化工类实验能力与今后的岗位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包括从课堂到实验室的各个方面。现行的化学实验均是针对化学物质性质的验证、简单试样的分析、仪器的操作等等,未针对工厂的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设置。因此,深入探索实验车间化,使之恰当地应用于职业技能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化工分析课程教学实行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

化工分析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分析时都是第一次接触到这种仪器,对其没有任何感性认识,因此对于许多新的概念无法产生相应的实物映像,学习中存在非常大的困难。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室内由教师按照书本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然后通过若干验证性的实验进行知识的巩固加强。这种方式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分割,不利于学生接受新的概念。在实验过程中,由于验证性试验的仪器和试剂均为现成的,学生不能进行试剂的准备,同时又没有能力进行仪器的组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许多学生学完后仍然不能熟练掌握它的基本使用方式,所以必须对分析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必须引入项目化教学方式。

二、化工分析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运用

学生对于化工分析中对一些样品的预处理、取样和对分析中干扰离子的掩蔽等等,均缺少实际的操作体验,导致学生进入工厂后不能马上适应工作要求,因此我们认为要使学生增强实际的动手能力,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联系车间,在实际车间生产需要的环境中进行技能培养。然而,由于实验的多样性,以及实验设备、教学课时等条件的制约,不可能每项实验都设置成一个真正的车间,为此提出“车间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即从试样配制、样品的预处理、实验方法的选用、简便处理法等环节,用车间化环境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感受到实际生产的氛围,体验真实性、实用性,激发对取样、分析、数据处理的责任心等等,贴近生产实际,缩短学生进入岗位后的适应时间。

三、项目应用实例

现在以分光光度法测锅炉用水中铁离子的含量为例来谈谈项目教学的运用。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激发学生的岗位意识及求知欲望,在课前导入部分,笔者展示一组图片,并配合金泰环保热电厂锅炉师傅的讲解(插入视频),明确本项目的任务,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企业环境、企业标准、企业要求。项目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溶液配制与吸光度的测定

(1)涉及企业辅助管理岗位。

①计算机文字录入、文档排版能力(药品、仪器的使用记录)。

②熟悉统计仓库保管知识。

(2)涉及化学检验及药物、原料检测工作岗位。

①液体试样的采取。

②了解国家标准。

通过查阅网上资料以及图书馆文献,学生已具备独立完成化学分析实验的能力。在操作过程中,笔者特别强调了规范性,比如移液管和容量瓶的使用,比色皿的握持和擦拭,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操作,场地卫生等,渗透学校的“7S”要求,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水样中铁含量测定结果的处理

标准曲线的绘制是本项目的重点,但是标准曲线的概念比较抽象难理解。为了突出重点,笔者采用了尝试、规范、内化、再实践四步教学。首先由每人根据课前所查阅的标准曲线的定义和绘制方法,尝试以本组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求出铁含量,在绘制过程中发现问题:同组实验数据却求出不一样的浓度。此时笔者以一绘制好的标准曲线为例,通过PPT讲授标准曲线的概念、绘制方法及绘制注意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笔者通过学生熟悉的直线方程对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化环节各小组根据老师讲解,在组长的组织下,小组内讨论,内化知识,巩固重点,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最后每人再次根据本组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求出铁含量,在展示的同时将小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误差来源,强调实验操作规范,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

第4篇

 

前言

 

智能化学仪表在我国的应用非常普遍,广泛的应用于化工、工程技术、冶金、水处理等领域,本文主要针对DCS控制系统工程师站对智能化学仪表的控制进行简要分析、阐述和说明。DCS控制系统旨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实现自动化控制仪表设备体系,通过该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可以极大程度上缩短人工操作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是DCS控制系统的实现免除了工人现场操作监测的生产安全,很大程度上降低意外发生指数。

 

1 DCS控制系统主要内容

 

1.1 DCS控制系统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力的不断增强,在我国的许多生产领域上,自动化仪器的应用已经逐渐替代了工业生产过程中人工操作部分。DCS控制系统工程师站的设计方向重点是在于过程控制化学仪表的数据,及时反馈到计算机,在第一时间可以自动调控监督到诸如水质的PH值、电导率、浊度、磷酸根、硅酸根等数值。在很久以前,我国的许多生产厂就已经采用了智能化学控制仪表,而DCS控制系统正是将化学控制仪表进行升级,使其更加的智能化、自动化。智能化学控制仪表的使用对于人们来说极其重要,随着人们对物质材料需求的增长,化工厂、污水处理厂、水厂、水质监督站等也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各种排泄物、污染物也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安全。对于工业三废的检测就成为了重中之重要解决的问题,一旦排泄物超标,人们的安全便受到威胁,这就需要有精密的仪表来进行检测控制,以保证人们的生活安全不受侵犯。故而DCS控制系统的设计方向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于智能化学分析仪表的自动化的设计。

 

1.2 DCS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

 

DCS系统工程师站是用于组态工程控制软件,用于诊断、监视过程控制站的运行情况。简言之,DCS系统控制工程师站就是供DCS工程师开发测试的计算机。为了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该控制系统采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将控制管理等操作融为一体,极大程度上简化了工程师操作的繁杂。它主要包括数据通信模块、数据上传和模块、数据分析处理这三个模块。这三个板块的功能各有不同,但其宗旨都是实现自动化控制,从而对化学分析仪表进行智能化控制,极大程度上缩小生产过程中人力资源的投入,提高仪器控制分析的精密度。通过对现场进行保护,将数据通过局域网上传,可以解决许多意外事故的发生。一旦有突发事故发生,DCS系统可以通过人机界面对生产过程进行浏览,能在意外发生的第一时间内解决问题,避免更严重的后果产生。

 

1.3 DCS控制系统的应用发展

 

在化工生产的实际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温度、气压、湿度等环境的影响,因其可能会对生产过程中的某个环节产生影响,工程师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以保证在正常的温度压力范围下进行化工生产任务。DCS控制系统可以很好的应用在智能分析仪表上,通过对数据进行实时观察记录保证生产操作流程的顺利进行不受干扰,从而实现测量值向工程值的转换。在将DCS监控系统应用到化工系统中一定要满足安全可靠、便于使用、易于安装、便于维护以及人机界面友好的特点。在设计应用的过程中一旦有任意一点不满足条件都可能会在未来的生产过程中带来严重后果。

 

2 DCS系统对智能化学分析仪表的控制内容

 

2.1 实时监测数据

 

在大多数化工厂、污水处理厂及水厂的实际生产中,由于生产任务量大、运行机器多,操作环境复杂,需要对这些机器进行密切的监视和管理。但是由于缺少足够的人员监控,这给工程师造成很大困扰,因此DCS系统便派上了用场。该控制系统的设计一方面解决了人员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极大程度上保证了工厂在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将热DCS控制系统运用在智能化学仪表的设计中,既保证了设备运行的自动化性从而缓解人工操作的压力,又能够精确地控制仪器的运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数字化机器的运行中,DCS系统可以做到对其进行实施监控,以保证机器在正常的运行轨道上运行。一旦有问题产生,及时修正和制止也成为了DCS系统要解决的主要任务,系统的人机界面设计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的问题,从而提高工厂在运行时的安全系数,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2.2 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对于传统的化学生产体系来说,在生产过程中会获得大量数据,而在我国以往的化工厂中,由于智能化学分析其仪表没有普及,导致对数据库的分析整理十分困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由于在实际反映过程中常常伴随副产物的生成,导致生产过程中的理论值与真实值不符,在实际生产中得到的大量数据也就成为了主要分析对象,这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DCS系统的应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它可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除此以外,DCS系统还支持SOE事件记录、历史数据查询,历史趋势等的应用,极大程度上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高了便利。

 

2.3 DCS系统在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DCS系统虽然能够为智能化学仪表分析仪表进行实时监控但是也要注意它的使用条件。在实际生产应用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证生产安全,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概率,在实际应用之前要先对DCS系统进行调试,对化学仪表进行检查,防止硫酸等腐蚀性化学药剂流出,确保可以正常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实验条件复杂,伴随着酸碱盐等化学物质的投入,因而要做好对于DCS控制系统的保护措施,防止其被化学物质等腐蚀毁坏从而影响其控制系统的发挥,进而影响智能化学控制仪表的分析不准确,带来生产事故。

 

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科学发展力迅速增强的背景下,对化工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DCS控制系统的实现对智能化学分析仪表起到推动性的作用。对于DCS控制系统工程师来说,更需要明确DCS系统的应用注意事项,保证其能够在化工生产中发挥最大作用。通过DCS控制系统的应用,极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双手,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仪器分析的精密性,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第5篇

关键词: 技校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 一体化教学 分析检验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化工企业的大规模发展,社会上需要更多既懂理论又具备娴熟操作技能的分析检验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并重,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拉近学校与企业、学生与职工之间的距离。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完成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任务,为了使技校生尽快地适应岗位要求,我们应对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进行改革,以达到技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技校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开设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和工业分析、有机分析等专业技术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大量的化学结构式、反应方程式等枯燥繁杂的内容。由于高校的扩招,技校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文化基础差,缺乏数学计算、抽象思维、表达和推理能力,厌学情绪较强,使得理论课难以推进。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学理论,再进行实验性验证或专业技能训练的“二段式”教学。教师如果整堂课都给学生讲听得见、摸不着、看不见的理论,那么少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尚可接受,而大多数则“似懂非懂”,只能“死记硬背”,就不利于全面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专业技能时,积极性虽高,但因理论知识掌握不好,只能“依葫芦画瓢”进行简单的模仿操作,实训结束后也不知道该课题能解决什么问题。教师想提高学生的系统综合技能也就无从谈起。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结果是越学越不懂,越不懂越不想学,专业学习成了学生的负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目前的现状,加强形象思维教学,多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获取他们需要的操作技能。

三、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涵义

MES是国际劳工组织(ILO)研究开发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根据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分析检验人才的要求,将理论教学与配套的实习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个教学模块。全部教学内容分解成四个大模块,每个大模块分为各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又分若干课题模块,每个课题都有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实训与理论的比例控制在7∶3。

四、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课程体系

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的课程体系决定了我校培养分析检验人才的规格。表1为本专业课程体系说明与相关课程。

在校期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取得分析专业相关工种1―2种技能操作等级证书。

五、建设一体化教学体系

1.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是教学安排、组织的依据,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技校应根据培养目标确定应开设的课程和课时分配,突出技校教育特色,强化技能训练,再根据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

2.编写一体化教材。

传统的教材过于强调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难以适应技校教学的需求。在编写一体化教材时应坚持:(1)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专业知识以够用、实用为原则,摒弃“繁难偏旧”的理论知识,加强技能训练的力度。(2)教材应反映社会和企业用人的现状和趋势,尽可能地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使教材紧跟时代。并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使教材更加科学和规范。(3)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强调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生动的案例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内容。我们参考了有关的杂志、期刊,对《仪器分析》、《工业分析》等课程进行了合理取舍,使教材能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3.构建一体化实训教学场所。

为了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我校构建了校内一体化教室(即仿真教室和实训车间构成一体)和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实训教学场所的一体化功能配置,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是改变过去教室和实训室的功能。在分析检验实训车间旁设置仿真室,学生可以先在仿真室内学习理论,再在该室进行模拟分析检验练习,最后到实训车间进行实际分析检验训练。二是建立运行良好、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分析检验岗位能力的培养。它是校内一体化教学的延伸,企业利用学校场地和师资优势来培养企业所需的分析检验人才,学校则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和生产技术来弥补校内实训设备不足,并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知。

4.一体化教学安全管理。

“无规不成矩”,进行一体化教学时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法,同时动用了许多教学设备。因此,一体化教室应在明显位置挂置“一体化教室管理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突发事件处理流程”等规章制度。学生进入一体化教室前应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帮助其树立安全概念,防止出现安全问题,离开教室时应及时对当天教学情况进行总结。

六、一体化教学实践

1.分组。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可根据每个学生的思想表现、各科成绩、性格爱好等进行分组。每组以5―6人为标准,采取成绩好坏相搭配,指定一名组长,负责管理小组在实习中仪器设备、材料的检查,本组考勤和任务完成的情况,等等。

2.教学演示。

一体化教学是先让学生进入实训车间,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实训中用到的仪器设备(如电光分析天平、移液管等)是学生在高中化学从未接触和操作过的。如果先进行理论教学,学生会因缺乏感性认识而难以理解,增加教师的讲解难度和授课时间。教师可以先设疑,再用探究法对实训课题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教师演示的动作必须规范。

3.讲解。

教师在进行演示的同时,应采用“互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来讲解课题,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讲解电光分析天平的使用时,先复习托盘天平的结构和用法,再用对比法讲解分析天平。把新知识依附在学生已知的知识中,使新知识更具稳定性。

4.实训。

在系统讲解课题后,让学生根据所讲内容进行练习,对后进生进行“手把手”教学,使全体学生都掌握操作技能。例如,在软锰矿中MnO%含量测定模块中,由于反应影响因素多,操作步骤繁琐,学生不能很快地掌握操作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操作,教师在几个小组之间巡回指导,教会学生判断样品溶解完全的方法、温度的控制等细节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习伙伴和引导者的身份,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5.讲评、重复练习。

教师对每天实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分析,找出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通过边演示边讲解的教学方法,排除学生理解误区,纠正操作错误。通过第一次实训练习和教师的讲评,学生讨论小结,反复进行规范操作练习,强化操作技能。当每个学生都过关,才能进入新课题。

6.评价与反馈。

在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对每个课题都要填写实践报告,并进行自评及小组评价,再由教师每周对学生进行课题的操作技能考核(仪器药品选择,仪器洗涤、操作,反应条件的控制,等等)。根据考核结果、学生自评和小组评价,给出综合性评价。自评能帮助学生反思技能训练;小组评价能帮助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的评价能给学生提出技能训练改进意见和指出发展方向。在评价中,教师应以褒奖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结语

现代企业提出了产品“零缺陷”的理念,在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中,分析被喻为化工产品生产的“眼睛”,分析检验工提供的数据对生产过程起着监督控制作用。因此,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熟练运用实验仪器和设备完成化工产品分析检验工作。一体化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涂清林.浅谈专业一体化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2001,6.

第6篇

[关键词]化学分析检验;质量控制;有效性;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O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361-01

现代社会中化学分析检验,对材料的使用与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必须保证化学分析检验的内在质量。本文尝试从分析检验的整个流程切入,作出如下阐述:

一、用好三个标准,保证检测数据质量

对于化学分析检测数据的质量,要求符全以下三方面的评估标准。

其一、是否具有代表性。这一点取决于参与分析检验的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职业责任以及样品的采收、归类、保存和运输中的技术手段。如果采集的样品,缺乏代表性,不具有真实性或者采集样品不能够保证样品的质量,则无法通过第一评估标准。

其二、必须符合可靠性。所谓可靠性是指检验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分析处理业务水平,实验室的仪器等须具备高度的精确度和灵敏性。这几方面必须提供,才能保证通过可靠准确的试验方法,得出正确的数据。

其三、必须约定可比较性的范畴。可比较性,是指因为时间和事件的不同,检验结果所呈现的符合程度有一定的差。可比性要求其数据的差别应该在国家和国际关于化学分析检测的质量水平标准之内。

这样,可以建立、健全化学分析检验研究工作当中对于质量的体制,从双确保检验结果达到公正性、完整性、及可比性等高水平质量标准。

二、精心准备,确保质量

检验前要认真筹备各项目标条件,以使得质量得以保证。

1、预案科学,参数准确。必须制定合理的预案,来保证试验条件、检测项目和指标参数都已经进行了充分地准备和核对。

2、查阅资料,编制细则。相关的查阅工作和相关的系列资料都要有详尽的准备和注解,并且编制具体的细则办法。

3、制定标准,避免误差。准备工作均须按照国家和国际的标准来进行。如果的确无相应标准的必须知道其验证鉴定指标和审批要求,以免在工作当中出现误差。同时,对于标准设计也要提前配置好,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绘制相应的标准曲线和设计的标定工作。

4、检验未动,设备先行。对仪器设备也要先检查好,确保正常运行,其说明书必须一一对照检查。

可见,要确保有充分的操作条件、最好的技术水平、过硬的仪器设备,充分做好检验前的筹备工作。

三、细化管理检验过程,做实检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

1、复查样品,妥善登记,专人管理。

化学分析检验的工作进行过程中,需要采集的各种样品至关重要,为了确保其具有公正性、真实性、代表性等特点,必须对采集的数量、种类均进行复查,以求符合检验标准。

送件过程中必须做好妥善的登记,而且样品必须专人保管,分类标注,放在特定的环境当中,进行科学化保存,再由专门人员进行运输、管理和配送。

2、确保实验配备,提高技术水平。

主要包括试验环境、人员技术能力、仪器设备容量、器皿选择、标的物质的使用方法、测试质量的监控和相关技术培训之类。

必须强调以下几点:其一,必须定期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相关检查,以使基础条件符合要求。其二,检验用水、器皿、溶液的配置和标注、相关化学试剂的使用都必须在试验过程中妥善管理。其三,对于实验需用的技术性材料,应合理运用,以保证将分析化验的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畴之内,使结果能够达到高度的准确性,提供有效的质量保证。

3、严格遵循标准操作规范。

在检验的过程中,还必须严格遵循标准的试验操作规范,按程序小心地运行,不得随意更改预案中的内容。具体如下:其一,对回收的样品和加标的样品必须认真做好登记和分类,要求其浓度误差参数符合操作标准。其二,标准性溶液必须按“取接近”的原则,对样品的浓度,从上限和下限两个方面进行检测。建议采用容量法、重量法结合的方式,以保证在滴定管和分析天平时,达到最小误差。

其三,在标准试剂和空白溶液需要用到纯水时,应该以稀释或溶解的方法,进行配置以保证纯水指数与样品高度一致。

4、及时记录,方便质量追踪。

检验过程中,还应当重视原始记录登记的时效性。因为如果有不完整或者错误的记录出现,不及时纠正的话就没有办法使检验报告准确可信。

5、签名要做细,责任要落实。

分析检测及出报告过程中,必须要求相关的人员认真签名,署上日期,以保证过程的有效性。

具体来说就是要求签发人员、查人员、检测人员、记录人员均能按照标准要求签名和填写,以保证工作的准确性和复查的方便性。

特别在标注中,必须标明相应的湿度、日期、温度、样品的号码、项目进行的过程及相关人员的完整信息。

四、善始善终,做好后续工作的质量控制。

还必须重视化学分析检验工作在后续阶段的有效质量控制工作。也就是在将各项工作基本完成之后,还必须严格要求,综合性的对检验的结果做反复地检查核对,以便及时的发现在检测报告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予以纠正。

严禁在没有正式形成报告书之前,将检测结果随意外传的行为出现。

要不断提升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及高度的责任意识,对化学分析检验后期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落实奖惩工作并进行书面总结。

对于后续性问题,要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分析,以便在下一次检验时合理地调整和改进,达到优化化学分析检验技术的目的,提高质量标准。

五、未雨绸缪,强化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必须要强调的是,化学分析检验工作也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干扰,而产生一些事故。此时工作人员要在培训中学会采用合理的应急办法,有效应对,避免事态恶化。重大事件应如实向上级机关汇报,要求在三天之内,写出事故问题分析报告书。对此类资料,必须移交质量监测部门,进行分类存档,以提高应对能力和进一步优化化学分析检验工作,力求避免安全问题再次发生。

六、结束语

伴随时代的进步,先进技术愈来愈多地使用在化学分析当中,为卫生评估工作、监督工作以及相关研究提供了许多可靠的试验数据。

希望本课题的探讨能够促使的更多高水平人才、技术和设备更好地运用到化学分析检测工作当中,实现检测水平和质量的有效提升,以保证现代化社会的进展,为时代进步尽到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王菊芳.程剑,化学分析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J]医学信息,2009,(12):33一35.

第7篇

    以往的分析教学,而实验教学只局限于验证性,这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从业能力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为此,我们尝试从教学内容入手进行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讲义上。依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编写出符合现代中职教学要求的分析化学教学讲义。教学讲义的编写以理论教学内容“必需、够用”、深浅适度为原则,就打破了原有学科体系,解决了某些教学内容与其他专业课程重复的问题,达到了各专业所需要的内容要求。如,教学内容突出定量分析、仪器分析的知识。实验教学内容改变过去实验课只是为了验证理论上的知识,去掉验证性的实验,大幅度增加应用方面的实验。再如,定量分析实验内容增多,定性分析实验内容减少。改革后,理论知识大大减少,而实验课有所加强,现如今,教师“包”得太多的现象普验原理遍存在,从实,步骤,注意事项,结果处理都有教师深刻细致地讲述给学生,学生只要按照教师讲述的步骤和方法按部就班就能完成实验。这样的结果是: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因该主动把“包”得过多的那部分交给学生自己处理。具体做法:在做某个实验前,给出指定参考书和思考题,学生通过查,看,思考来完成,教师通过对预习结果的检查和把关后,对实验应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重点讲述后,学生就可进行实验,这样,讲课时间减少了,学生实验时间增加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如:缓冲溶液,标准溶液,指示剂等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配制。在教学中,在基本操作和训练的同时要经常穿插设计性实验,使能力的分解培养和综合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依次按基础训练,综合实验,研究试实验推进教学进程。

    二、改革教学方法——从单一到多样

    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就教学方法而言,在遵循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必须因学生的基础,因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由于当代中职院校学生基础薄弱,而自主学习的习惯尚未形成,因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学生的需求。为此,我们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方法传授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其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学,学会查阅所需的分析化学知识,将所学的分析化学知识运用在专业上,解决一些问题,解释一些现象。其次,我们将引进一体化教学,就是在课堂上除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外还要求学生边学理论边进行实验操作,尤其是在仪器分析教学过程中,打破了过去一块黑板、一张挂图、一支粉笔的课堂教学形式,而是通过课堂上教师对仪器的现场操作来完成教学内容。第三,着眼于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在教学中注重采用启发式、课上讲重点、难点,随时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或留一定量的课后思考题,下一节课由同学讲解,鼓励同学们展开讨论。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情况了解他们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且通过讨论还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8篇

    化学工程,简称化工,是研究以化学工业为代表的,以及其他过程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关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如石油炼制工业、冶金工业、食品工业、印染工业等,并应用这些规律来解决过程及装置开发、设计、操作等问题,它是以数学及少量的物理观念为基础应用于化学工业上,主要研究大规模改变物料中的化学组成及其机械和物理性质,来替生产化学品或是物料工厂提供一个反应流程设计方式。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科学计算已经成为当代化工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三种主要手段。

    化学工程的研究领域最初只是化工单元操作,如:输送现象(为化工学科当中“单元操作”的理论基础)、化工热力学输送现象。随着发展,后来又发展出一些新的分支,化学工程领域的分支庞大,可应用在各类化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及实务上的操作,因应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以化工的知识背景为基础,例如半导体工业。随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数值模拟(cfd)在化工的发展占据重要的地位。

    2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简介

    2.1 化学工程与工艺任务。根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性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由于涉及化工的学科和领域很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除了让学生学习一般应用化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该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及本校的实际情况,重点学习化工在某个或某几个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以便形成不同高校应用化工专业的特色专业方向。

    2.2 化学工程以及化学工业的一些特点。以物理学、化学和数学为基础,并结合工业经济基本法则,研究化工单元操作以及有关的流体力学、传热和传质原理、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等在化学工业上的应用,以指导各种过程及其设备的开发、改进和发展属于化学工程学的内容。化学工程是随着化学工业的大规模生产发展而形成的。化学工程包括过程动态学及控制、化工系统工程、传递过程、单元操作、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等方面。化学反应是化工生产的核心部分,提供过程分析和设计所需的有关基础数据,研究传递过程的方向和极限,化工热力学是单元操作和反应工程的理论基础,它决定着产品的收率,对生产成本产生重要影响。对单元操作的研究,可用来指导各类产品的生产和化工设备的设计;传递过程是单元操作和反应工程的共同基础,化学工业在新的形势下要求处于化学核心地位的催化技术和化学工程都必须用跨学科的战略进行多学科的研究。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这三种传递,实质上就是各种单元操作设备和反应装置中进行的物理过程。

    合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化学家不仅发现和合成了众多天然存在的化合物,同时也创造了大量非天然的化合物,使人类社会所有的化合物达到2230万个(美国化学文摘1999年12月10日收录的化合物数),并且以几个月就有100万个的速度发展,大量新化合物的产生是化学工业产品开发的基础。信息技术及工程技术的进步为设备和工艺创新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化工行业的技术进步。 化学工业的生产技术和许多深度加工的产品更新换代快,要求化学工业必须不断发展和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寻求技术上最先进和经济上最合理的方法、原理、流程和设备是化学工业工艺创新追求的目标。化工新技术开发程序是一套科学的程序,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宗旨,以工业化和商业化为目的的创新过程。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化学工业的研究开发费用、科研人员以及专利和文献的数量都居各工业部门的前列。

    3 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数据处理分析

    传统的化工实验的数据处理是相当复杂的,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化工实验需要平行实验,数据处理过程的重复性也非常大。借助MATLAB软件的应用,可以使人们从大量的数据处理当中解脱出来。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是初步了解、学习和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科学实验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化工实验的特点流程较长,规模较大,数据处理也较为复杂。因此依靠计算机处理数据会使繁琐的数据处理过程变得简单快捷,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数据处理是每一个化学工程实验必不可少的步骤,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通过实验可以建立过程模型、分析工艺技术的可行条件。但是化工实验数据的处理往往并不是那么简单,它需要通过复杂的数学计算,若仅仅依靠手工计算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化工实验数据的处理量很大、重现性很高,因此应用计算机来处理实验数据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专业学科。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有限的实验点去寻找某一对象或某一过程中各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揭示某化工过程所遵循的客观规律。

    MATLAB在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的尝试。传统的化工实验的数据处理是相当复杂的,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化工实验需要平行实验,数据处理过程的重复性也非常大。而MATLAB是一个强大的数学软件,能够方便地绘出各种函数图形,一方面可以解决符号演算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解决数学中的数值计算问题。MATLAB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包括信号和图像的处理、通讯、控制系统设计、测试和测量、财务建模和分析以及计算生物学等众多应用领域。它已成为国际控制界的标准计算软件。借助MATLAB软件的应用,可以使人们从大量的数据处理当中解脱出来,利用MATLAB软件编写一个数据处理程序:只需输入任意一组原始数据,就可以把实验结果,数据模型以及作图一起显示出来。

第9篇

[关键词]CAI辅助教学;巧妙设计;直观性;互补性;交互性;安全性;不可替代功能

CAI(Computer--AidedInstruction)指计算机辅助教学。它是集图、文、声、像为一体,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识的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之中使用CAI课件,目的是使用CAI技术来辅助教学,为了能够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而采用的,到目前为止,做课件的老师也的确不少,课件也做了不少,但是粗制滥造的却很多,在课堂、公开课中作秀、表演的也比较多,真正能恰如其分地用于课堂的就不多了。因此,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具有它本身的特点和优点,并且只有在正确的教育理论支持下,与原有的传统教学手段一起相互补充,共同运用于教学过程,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否则必然会过于花俏,过于卖弄,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或者,冲其量也只不过是仅仅代替了黑板的板书而已。

CAI辅助化学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应用比较普遍的是用大屏幕投影系统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结合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边讲边操作;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展示事实、创设情景、呈现过程、提供示范,必要时再辅以课堂实验等。这样的教学模式除了公认的信息量大、时间利用率高等优点外,我认为在设计时还应具有以下不可替代的功能:

一、直观

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在现实刺激物的作用下,人脑中的旧表象重新配合,从而构造出与原有事物基本相符甚至完全崭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为想象。丰富的记忆表象是培养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大纲和考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象的水平是依一个人所具有的表象的数量及质量为转移的。培养想象力,就必须扩大充实表象的数量,改善已有表象的质量,以扩大已有表象的储备。

化学研究的对象中有大量的微观过程,若只通过教师的讲解去想象实际发生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和变化是有难度的。在传统的课堂中,由于给学生提供的感性材料受到很大的局限,有时因不能给学生直观的表象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如:化学中的一些微观抽象知识一直是课堂教学中的难点。依靠传统的讲授和静态模型的展示提高教学效果,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中学生的需要。因此,对原子结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变化、电子得失、微观粒子的基本特性等大量微观现象进行动态的模拟是化学教师渴求的现代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微观抽象的内容及某些实验利用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模拟。用图形、图象、动画、文字和声音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特别是可以把从文字材料获得的概念转化成直观的形象,把难于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把难以演示的实验形象化,通过直观的视觉来帮助学生理解,大大降低了难度,使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这样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教学信息丰富,学生获得的记忆表象数量及质量均大幅提高,日积月累想象力自然得到长足发展。举例如下:

①展示分子结构及分子的分裂情况。这主要用于物质结构及化学变化实质的教学中,如H2O、H2、O2等分子结构,可通过制成立体分子结构动画,生动地展示在大屏幕上。通过Anthorware制作动画,加上闪烁与伴音,能形象地展示水分子分成氢原子、氧原子,氢、氧原子分别构成氢分子、氧分子等。

②模拟工业生产流程。教材中有些生产流程的内容,如钢铁的冶炼、石油的炼制及合成氨工业等,仅靠挂图及教师讲解,效果不理想。恰当地利用动态模拟,能使学生对主要生产设备内的反应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避免了书本上冗长文字所造成的呆板、枯燥。

③模拟实验及视频播放实验录象。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演示实验是必做的,不能用计算机来代替。但常规实验受到条件限制有某些不足,这可以通过CAI课件中的动画、视频播放等手段来弥补。如液态空气的蒸发,普通中学的实验室是没有条件得到液态空气的,课堂上难以演示;再如浓H2SO4的稀释时错误地将水倒入浓H2SO4,会带来什么后果呢?这是不能用实验来演示的。但都可通过动画模拟及伴音得到解决。又如Na与H2O反应实验,通过投影实验能使全体学生基本看清,但反应太快,学生完整描述实验现象有困难。这时可将该实验的视频文件反复播放,并通过帧数控制定格在几个特殊阶段,这样学生就能将实验的整个过程看得十分清楚。

二、互补

CAI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不能起主导作用,只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必要的补充,这也要求我们在课堂设计的时候和CAI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课堂设计的时候,必须还是按照课堂必有的一些步骤进行课堂设计,如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板书设计等等。作为一个必要的补充,CAI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出现。

1、与实验的互补

化学实验是有目的地使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简单化、明晰化、突出重要因素重现出来,以便于进行观察、研究,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化学实验中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通过声、光、色、态的改变生动、鲜明的表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新意刺激,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面、清晰、准确的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说明化学中的一些现象、变化,当然必须充分通过课堂化学试验来说明。CAI课件与化学实验两者必须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同时为化学课堂教学服务。也就是说,CAI课件中的模拟实验也不能代替全部课堂演示实验。如:在讲水的组成时,首先在课堂上做电解水的实验,两电极产生的性质截然不同的气体引起学生的兴趣,都想知道为什么水通电产生的为什么不是水蒸气。接着老师展示CAI课件,从微观方面以动画的形式展示水分子在通电时变化的原因。学生心中的谜团终于解开了,同时也接受到了新的知识。在这里,化学实验教学和CAI课件就起了非常好的互补。

2、与板书的互补

板书,是教师用以传达教学信息的一种媒介,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环节之一。它和教学语言,非语言行为或先或后或同时出现,互为补充、完善,是化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中,板书可以揭示教学内容的要点和逻辑层次,体现知识脉络和体系。板书直观、精炼。它通过调动、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将教学信息的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便于联想记忆。流畅漂亮的书法,新颖别致的布局,搭配合理的色彩等无不给人以美的感受,对学生的审美观和表达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把精心设计的板书称为形式优美、重点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科书。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化学知识的层次性、阶段性。没有板书或者仅仅只是展示一下板书,知识的全面性或者层次性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一堂课下来,学生对CAI课件中的图片、声音、动画有较强的记忆,而他们所记忆的知识点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不系统的。

三、交互

CAI网络课件人机对话的方式有效地实现了程序化、启发式教学。可无距离地实现个别化教育,因人施教。“教师”与学生间可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进行相互交流,这是“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方法根本无法实现的。交互式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地提高。

教师讲课前,首先发一道命令,封锁所有学生的键盘,强制性地中断学生操作,然后教师通过网络软件将自己屏幕上的信息实时地传递到各个学生机,随着讲课内容的不断变化,教师可以适时改变屏幕上的内容。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问题,自己无法解决,学生只要按一下控制键,教师那边就能得到及时的反馈,老师立即把学生的屏幕截取过去,通过自己的键盘和这位学生做一个双向式的交流,共同地解决问题。这一切只是在“默默无声”不影响其它同学的情况下完成的。如果老师发现学生的问题解答得很有创意,或者是觉得这个答案有相当的典型意义的时候,他还可以将这个学生的答案示范给在座的每位学生,让所有学生分享他的成功和教训。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比传统课堂教学更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在这种教学环境下,会感到自己更多地是一个管理者和引导者,而不是一个说教者。我认为这完全符合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通过这一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得到更加全面地发展。

此外利用计算机的存贮信息量大的特点,可以大量储存相关知识点的习题、例题以及与化学相关的课外资料,这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现在软件市场上的相关题库均有各种层次的习题、例题及测试反馈系统,对于优秀生计算机可以根据要求调出难度较大的资料供他们选用;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也可以调出巩固性习题,且计算机可以不厌其烦地帮助学生,适时地在屏幕上出现鼓励性提示语,对于克服学生的厌倦心理和被动心理大有益处。

四、安全

化学实验教学历来都强调要保障实验的安全,安全是教学实验必备的一个条件,过去对化学实验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考虑为爆炸、起燃、强腐蚀、极毒等。而现在,人类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化学实验产生有害环境的废气、废液和废渣等也被视为实验的不安全因素,因为其结果同样会影响到师生的健康,而且这种危害还具有广泛性和持久性。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就已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如删除了会引起空气污染的硫的燃烧实验、引起危险的氢气爆炸实验等。但是硫的燃烧、爆炸的形成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如果使用CAI课件中播放视频的方法,则可以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此外对于下列实验用CAI课件演示的方法完全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1.有毒、有害以及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实验。如胶体的电泳、硫化氢的性质与制取、CO、SO2、Cl2等毒性实验。

2、错误的实验操作所引起的后果呈现。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先加热后通一氧化碳;将水加入浓硫酸以稀释浓硫酸;点燃氢气前未验纯等。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