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工业互联网的优缺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27 15:09:07

工业互联网的优缺点

工业互联网的优缺点第1篇

(一)组织模式有待优化

在企业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通常以职能或者功能为依据进行组织结构划分。在这一组织模式之下的管理层级设置中,极易出现层级过多、职能不明、架构臃肿等问题,致使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模式混乱、组织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与此同时,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明显缺乏针对性,快速反应能力较弱。除此之外,在组织模式相对混乱的情况下,一些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片面关注本部门的利益,拒绝与其他部门合作,造成企业不必要的内耗,人力资源管理效果不佳,企业营业能力下降。

(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于人才价值的认识是不全面的,粗放型的人才管理模式忽视了对人才劳动能力的发掘与人才发展的规划,使得人才资源管理呈现出不公平、不透明、不科学等问题。尤其是在人才的竞争与晋升操作上,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没有设计可规范操作、可量化的评价系统,缺乏对人才发展的全面管理,造成人才的浪费与人才流失。此外,由于对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全面的监管,使得企业之间出现人才的恶性竞争,或人才之间出现相互否定、相互疏离的现象,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下降,也影响了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三)缺乏管理创新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没有结合互联网技术发展优势,管理方法过时、管理内容烦琐,造成了极大的人力与财力损耗。在人事招聘工作上,传统的招聘方式信息传播范围有限,招聘成本较高,且不能真正招聘到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无法满足企业日益提高的人才需求。在企业员工培训中,邀请专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极易受到时间与地点的限制,企业员工无法得到专业的技能指导,培训效果不佳。

二、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策略

(一)优化组织架构

互联网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基于功能要求与互联网特点优化组织架构。通过分析企业类型、资源特点,企业各部门针对发展需求整合人力资源框架,优化人力资源组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出现了一些全新的部门,如数据开采中心、互联网销售中心、物流服务中心等,这些部门的出现将对企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因此,需要优化企业的组织架构,通过良性配置与互补结合,建立起高质量的人才团队。此外,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便捷,企业管理层将大大减少,扁平式、矩阵式的组织架构逐渐被取代,企业架构更具灵活性,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在线培训工作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先进的培训方式使得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得到有效增强,企业效益显著提升。互联网上拥有丰富的培训资源,各部门制定科学的员工培训计划,培训讲师借助网络技术搜集相关的培训材料,组织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开展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此外,企业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打破培训时间与场地的限制,丰富培训内容。比如鼓励员工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文献,自主选择网络课程学习,促使企业员工有效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同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互联网时代在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定位与观念变革的同时创新了管理方式,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得到优化与细化,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将显著提高。例如,通过移动互联网、微信、手机APP等招聘,有效地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减少了发送录用通知等烦琐的环节。无论是应聘者还是招聘者,都可以通过网络快速查看信息,寻找到合适的工作与人才,使企业各工作岗位实现更合理的人员配置。一些外包型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任务,凡是符合企业需求的潜在人才都可以通过网络申请完成这个任务,由此,可以为企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

(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数据化

知识经济时代下,数据化会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全新的思维方式与方法。企业发展过程中,基于数据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呈现出极强的数据化特征,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分析人力资源数据,以数据为载体记录人力资源选聘、绩效评价、人力资源成本等信息,使企业管理者基于数据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科学有效地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三、结语

工业互联网的优缺点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移动互联网

我国大学生就业相关文件指出,各高校与政府部门应该提升大学自主创业扶持力度,重点鼓励支持大学生创建智力密集型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型、科技型,通过高校毕业生互联网创业来带动就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提倡扶持的创业重点领域已转变为移动互联网创业,鼓励在校大学生活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移动互联网创业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创业的首选。

一、移动互联网的创业项目

1.网上开店

网上开店相对门槛较低,对于首次创业者来说,是最佳的首选,特别适合于大学生群体。相对而言,网上开店,手续简单、启动资金少、交易快捷、创业成本低、容易上手等诸多优点。

2.开发APP应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种APP已经渗透到与我们生活工作相关的各个方面。开发一款成功的APP能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加入。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王锐旭和他的团队推出了“兼职猫”APP,已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找兼职和交友工具,他们公司的估值已接近1亿元;南京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的阚逸龙和他的团队,开发的“城市之星”APP,综合了社区生活中所需各种服务功能,已经和全国1200多个社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商达到15000多家。

二、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创业中面临的问题

1.经验不足

首先,在选择创业项目时,大学生受主观影响较大,往往从自己的兴趣等方面入手。这种主观感受往往同市场脱节,最终造成创业项目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其次,在校或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经验不足,更是欠缺实际管理经营方面的经验,就会导致创业中一些复杂问题很难得到解决。

2.缺乏资金

在创业初期,项目需要投入的资金远远大于其产生的收益,而大学生仅靠其自有资金,很难满足项目的需要。这就要求有其他资金的支持,但大学生很难从一般的融资渠道获得足够的资金,而这将成为制约创业者的最主要因素。有了好的想法,但因为资金缺乏,难以实现。目前大多数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都是因为没有资金而被迫放弃,而已经创业的大学生,也会因为资金周转困难而陷于停滞状况。

3.缺乏多元化的创业团队

大部分的单一大学生创业者个人创业综合素质,难以满足创业过程中的需求,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充分解决。而与此同时,由于大学生专业知识方面的局限性,自身能力发挥等方面的问题,造成了大学生创业者能力浪费。相应的技术优势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必须的素质要求,有满足市场需求的独特的核心产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了解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有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管理项目运营的各个方面。团队里必须有技术型人才与经营管理型人才形成互补,才能保障创业走向成功。

三、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发展对策

1.为大学生开展互联网创业提供实践平台

随着高校办学条件不断的提高,计算机机房、工程训练中心、实验室等可利用资源也在不断增多,大学生可以将这些可利用资源作为移动互联网自主创业平台。各个高校也应该整合创业资源,让大学生通过课余学习,不断学习掌握专业的最新知识,提升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继而使创新创业能力发挥最大化;同时,各高校需要通过考察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成立校、院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践基地,鼓励引导大学生入驻创业基地,对门槛低、风险小的互联网创业项目重点扶持,形成最新最优资源共用、与群体效应,保障大学生展开移动互联网创业环境。

2.注重师资建设,提高教师创业指导水平与能力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工作的一项重要保障就是师资队伍,各大高校应该对在校大学生或毕业学生进行创业相关知识的培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并且创建专兼职相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另外也要从社会上邀请一些有创业经验的成功人士,请他们参与大学生自主创业知识培训工作,使大学生创业成功最大化;国家相关部门也应出台一些政策,提倡创业教师到中小型企业或是民营企业中挂职锻炼,不断提升创业教师的指导能力,使其指导效果最优化。

3.创建团队

明确组织目标,是组建创业团队时首要考虑的一点。明确组织成员的优缺点,组建具有一致目标的互补型人才,是提高创业团队的整体实力的关键。帮助更多的每一个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寻找最适合自己扮演的角色,也有助于让各自具备的能力进行最大化的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不断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社会的进程也在逐渐的被影响,借用移动互联网创业不仅给大学生创业者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性,也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是落实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及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创业带就业的重要手段,政府、社会以及高校互相协作共同鼓励优秀在校大学生或毕业学生参与互联网创业,将专业学习、日常生活与移动互联网创业紧密结合,不断增强大学生船业的精神与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使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推进大学生就业,并是其创业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工业互联网的优缺点第3篇

企业最缺三种人

稀缺人才一:产品开发人才

一个很懂产品的人才,其实更多地是懂顾客需求,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论去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比如:乔布斯,他可以发掘人们的潜在需求,进而从看似成熟的产品里,重新挖掘出一个巨大的市场。

中国企业整体上都缺少产品开发人才,原因是:在了解客户需求的方法上积累太少;把客户的需求快速转变成产品的能力欠缺;太重视产品本身的开发流程文化。

稀缺人才二:移动互联网人才

在成熟企业的人才结构里,不难发现决策层平均在45-50岁,他们没有任何互联网背景;企业中层平均为30-35岁,又不是互联网的原著民;只有90后才是真正具备互联网思维和基因的一代,而他们还只是基层员工。可见,在移动互联网人才方面,企业管理层的人才结构出现了断档。所以,企业只能到有限的互联网公司去挖人。

稀缺人才三:能管理“90后”的管理人才

为什么特指管理“90后”?其实,这也是一个80后管理90后的课题。90后生活环境更优越、有极强的自主性、有些娇气,但他们就是现在很多组织的员工主力。他们也有很多优点,比如:非常懂移动互联网,思维更创新和开放,这也适合当前不断变化的行业环境。但是,要激发这些逾越了一些“基本需求”,而追求工作意义、兴趣等“高阶需求”的员工,就需要当前特别稀缺的激发式领导人。

人才培养的新趋势

第一,企业大学的建立将出现第二波浪潮。

国内第一批企业大学主要是以外资企业的中国分院和国内领军企业居多,如麦当劳中国大学、吉利大学等。而第二批,将是国内各个领域或区域中的优秀企业。而且企业培养人才的出发点越来越清晰——根据自己的战略导向和目标导向,来沉淀组织能力、进行人才培养。甚至希望提炼出企业自身的案例和理论,而不仅像过去那样送人去读一些课程,因为那只是在提升个人含金量而非组织能力。

第二,人才培养的手段在变。

现在人才培养有两个鲜明特点:一个是项目制,像有些企业的精英计划、远航训练营等,就意味着这是在一定时间内、有计划性的人才培养工程;另一个特点就是移动化,企业开始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培养员工。企业也希望,可以把人才培养渗透到人的平常生活。

2014管理风向标

Q:您认为现在的决策者与以往相比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工业互联网的优缺点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高等金融教育;SWOT;教学改革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并深刻影响着金融学子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和思维观念。一系列互联网金融的新概念进入高等金融教育的视线:“大数据”、“云计算”、“社会征信”、“共享经济”、“数字货币”、“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让金融专业的师生既兴奋又备感压力。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的思维观念已经改变,经济和金融明显可分的界限被打破。当前,互联网“经济”、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下的“大数据”高度融合,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一切资金支付活动均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几乎不需要现实货币参与,点对点的资金流动使得“金融脱媒”趋势来得异常凛冽,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受此影响,复合型人才和跨界发展不再是空洞的口号,传统金融教育的专才培养模式不再可行。互联网金融是新生事物,其实践远远走在了当前高等金融教育的前面,对传统高等金融教育产生强烈冲击,但也带来了变革和发展的机遇。因此,强化对互联网金融教育的研究,通过互联网金融思维重塑和再造高等金融教育势在必行。

一、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和特点

(一)大数据优势

互联网金融首先是从“草根金融”兴起的,在民间金融“野蛮生长”和“乱象丛生”的时代中逐渐走向成熟,对传统正规金融形成强大压力。实际上,历史上非正规金融发展缓慢的根源在于一系列困境的桎梏:信息不对称导致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社会征信缺失、无足值抵押等。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较好克服了这些顽疾,信息不对称可以依靠大数据技术有效缓解,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结合人工智能使社会征信和债务催收都不再成为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催生了众筹、共享经济等变革创业方式、生活方式的全新业态。

(二)人工智能优势

与传统金融相比,人工智能效率高,错误率低,模型不断进行自主训练和优化,大大提高了适应性,在量化投资、决策咨询和风险控制等方面逐步取得优势。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机器学习,互联网金融下每日新增的海量用户数据,以及公司之间的数据共享使得感知机、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Logistic回归、BP神经网络等一系列机器学习的核心算法和模型不断“学习成长”,在实践中取代了传统基于人工授信、核查和对客户分类的工作模式。在不远的将来,这种开放、大维度、多渠道的人工智能下的“智能”金融,必然取得对银行依赖中央银行建立的封闭客户数据系统的优势。

(三)“互联网+”的后发优势

“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智能化、去中心化、脱媒化、信息化以及便捷快速的推广模式催生了各类体量巨大的新兴业态,作为这些业态的基础和共同体,互联网金融拥有显著的后发优势,领先于传统产业成为近年创新创业的最大落脚点。

(四)规模优势

2008年以来,互联网金融的交易规模迅速扩大,经营上的规模优势日益明显,各项交易成本明显下降。与传统金融业态不同,互联网金融由一系列的产业链构成:征信、借贷、催收和服务等环节可分散于不同的公司,在业务模式上可以灵活分散也可有效整合,每一环节聚焦其优势业务,可将规模优势带来的低成本优势发挥到极致。

(五)双创优势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成本低,可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交易效率高等的优势愈发明显,不断与其他行业形成跨界融合发展,催生创新,推动创业,极具双创优势。一是依托互联网的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仅远程支付场景不断完善,近场支付也在爆发;二是支付产业链的受理端及其延伸的综合金融增值服务———海量支付数据以及数据驱动的增值服务,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三是区块链技术的融合运用引爆了“跨境支付”的探索热潮;四是在P2P等典型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上,从以往只提供信息中介服务平台的模式创新发展出了引导P2P平台与担保机构合作、整合线上与线下服务以及增加债权转让等服务的新型模式;五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展客户的理财或量化投资业务;六是基于互联网的共享经济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体验和观念。

二、当前高校金融教育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SWOT分析

表1是高校金融教育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SWOT分析矩阵,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当前高校金融教育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提供了分析思路和依据。

(一)优势

首先,传统金融教育具有雄厚的人才基础和优势。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建立高等金融教育事业以来,到目前为止高等金融教育已取得质的突破,金融专业的品牌认可、高考招分、学生素质、国际化程度、毕业后的薪资水平、社会评价等各项指标均处于各行业的前列。同时,国内金融领域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也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其次,当前高校金融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一般采取模块化搭建的思路,从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培养、素质教育和实践实习等方面进行模块化管理,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互联网金融的相关课程可根据不同专业需要,进行优化组合,体现功能性。第三,互联网经济和互联网金融给高校师生带来了良好体验和观感,高校师生有充分的积极性迎接新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二)劣势

传统金融教育是单一化的金融专才培养模式,一般分为货币经济、金融市场、投资、金融工程、银行经营与管理、公司金融、家庭金融等方向,注重对货币、投资、资产定价、股票、债券和财务等“纯金融”知识的讲授,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涉及计算机与统计学习等跨领域的知识鲜有涉及。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到来之后,我们发现业界需要复合型的跨界人才,单一聚焦金融领域的教学思维和模式开始变得落后和陈旧,金融教育需要“混业发展”。另一方面,教材建设相对滞后。目前,比较缺乏互联网金融的专业教材:一是自编教材的质量令人担忧;二是优秀的互联网金融的国外教材引用较少;三是互联网金融跟风开设课程的现象比较突出,没有因地适宜,教学内容和难度都过犹不及,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机遇

互联网金融是朝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人才极度缺乏,不得不采取“挖墙脚”的无奈之举,导致银行业人才流失严重。限于人才奇缺,互联网金融目前的进入门槛较低,人员素质和水平良莠不齐,原因在于高校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处于摸索阶段,传统金融教育毕业的学生青睐于在正规金融行业就业,对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心存疑虑甚至偏见,人才供给严重不足。显然,传统金融教育向互联网金融教育转型发展的机遇巨大。不仅如此,互联网金融还在科研立项、论文选题、学生的实习实践、就业创业、高校金融教育的学科点申报、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开拓了广阔空间,前景可期。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金融业而言,互联网金融是典型的跨界金融,从一开始就在进行业务模式的细分和产品之间进行内部整合。互联网金融也正在逐步通过用户、大数据和场景的互动来实现对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和资产管理等传统金融机构进行强有力的整合运作。互联网金融的跨界整合实现了不同行业功能的有机结合,推动了我国区域经济在空间和深度上的拓展。互联网金融需要既懂得信息技术又懂得金融业务、营销和管理知识的跨界复合型人才,这就对高等金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高等金融教育实践来看,金融、计算机及营销和管理类专业的教育还是各自为政,独立培养,忽略了跨界知识的构建,导致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四)挑战

首先,传统金融教育“分业培养”的理念和当前互联网金融“混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严重冲突,需要解决“并轨”发展问题。其次,传统高等金融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培养体系相对成熟,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实践远远走到了学校教育的前面。再次,互联网金融教育强调“长尾性”。与传统金融的“二八定律”正好相反,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服务80%的小微客户,推广的是普惠金融的理念。但在传统金融教育中关于普惠金融、微型金融的相关课程几乎从不开设。消除“教育偏见”达到在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之间的教育平衡,更加注重“长尾性”仍然任重道远。

三、结语

高等金融教育承担着为金融行业输送急需人才的重任,也是社会和家长的关切所在。互联网金融是未来金融行业的制高点,需要高校金融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要求他们具备金融学知识,理解金融业务的原理,掌握信息化技术并能对大数据进行分析,还要具有一定的营销和管理能力。因此,主要的启示有如下几点:(1)注重学科交叉,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复合型人才。(2)加强师资建设,促进传统金融教育向互联网金融转型发展。(3)加强互联网金融的“产学研”的合作,树立“干中学”的务实求真精神。对此,高校金融教育是有优势的,要秉持开放理念加强彼此合作,使研究向应用转化。(4)加强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关注,引入相关课程。此外,在互联网金融风险高发的背景下,高等金融教育也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适时向社会进行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推广和普及,提高民众规避风险的能力,达到普及金融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小铭.浅析互联网金融现状及风险[J].经营管理者,2016(23):313.

[2]杨竹清,张超林.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高等教育金融的启示[J].金融教育研究,2016(5):82-88.

[3]刘源.论技术经济学课程的分阶段培养模式[J].中国市场,2016(48):167-169.

[4]谢水园.企业的业务骨干参与大学课堂教学常态化研究———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J].亚太教育,2016(30):89.

[5]谢水园.论外贸通关实务课程中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J].中国市场,2014(22):149-150.

[6]胡烨丹,潘锡泉.互联网金融语境下的金融职业教育模式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4):93-95.

[7]刘变叶.互联网时代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5):1-5.

[8]张超,李梅,丁妥.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教育改革探析[J].中国市场,2015(12):18-19.

工业互联网的优缺点第5篇

关键词: 网络工程;互联网;MPLS

近年来,社会不断发展之中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用户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网络上的流量消耗也呈现出爆炸式增长趋势。互联网从上个世纪末期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以小型网络为基础的网络结构形式是过去人们关注的重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在目前主要被应用在各种大规模商用领域,并且其结构模式逐步由过去单一的数据传输网络转向为当前图像、数据、视频和语音等综合化的传输网络。互联网在目前的使用之中已经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化社会发展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现代信息交流的主要基础设施。

1 流量工程的网络结构

在互联网技术持续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需要面对各种重大的挑战和机遇,如果在使用之中以扩大网络规模来满足目前日益增长的宽带需求,有效管理网络容量在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加强终端用户所获得服务质量,提高网络生存性能等。流量工程在有效管理的MPLS网络资源之中有着关键作用,在提高网络的自愈能力和安全性能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互联网流量工程实际上是在网络结构使用之中对MPLS的网络性能优化措施,是网络中断用户在工作之中对用户感兴趣性能的参数指标和衡量方式。在工作之中如果遇到低时延、低时延抖动、高吞吐量和低丢包率以及在工作之中的可预测业务进行分析,而在服务商对服务质量和效率有着重大的兴趣,是在工作中产生高质效率的关键。通过在工作之中对有效网络最优化成本最小化的利用和分析,从而提高商业利润和竞争能力。因此在互联网流量工程的目标是优化流量特性。

在当前,互联网流量工程的主要困难在于MPSL技术缺乏控制流量和资源的测量能力。互联网链路状态在当前主要是通过协议简单、分布式的特点被当前各个网络结构所利用。但是这些协议在选路的时候未曾对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和流量特征进行分析和控制,从而在目前导致了一些网络在使用之中存在大部分链路利用率不足和在网络只用之中出现拥堵现象。由于缺少对流量选路的有效控制,使得互联网性能优化和技术保障难以实现,其中各种效率资源效率的发挥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隐患。因此如果在工作之中没有做好路由控制方法和措施,并且对路由控制能力替代简单的、无约束的和最短的路径算法,互联网仍然将维持尽力而为的业务环境。

2 MPSL概念和特点

MPSL是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是经过多年发展从开始的过程之中基于软件转发引擎的传统路由优化产生的数据转发手段和方式,在目前被普遍应用在互联网控制平面技术、流量工程、虚拟专用网、光网络的连接管理方面之中,体现出巨大的先进性技术优势。MPLS与目前其他网络业务之中存在的最大却别在于其在使用之中对网络和网络业务的约束力较小,并且能够通过两者结合产生新的技术控制措施和方式。就在目前IP网络结构之中,图和实现当前的对协议标签交换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同时是互联网从提供尽力而为的业务能力转变为目前支持多个功能业务共同开发的网络结构方式和措施。

MPLS在IP网络结构之中的主要应用措施是流量工程。MPLS流量工程的研究主要来自于各个研究机构,而源于目前互联网迅速发展之中需要面对的各种社会影响和网络规模、性能要求,对系统服务商工作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针对其在工作中的相应环节采取合理的控制管理措施。在目前社会发展中MPLS流量工程的要求逐步完善,以传统互联网结构为最短路径的内部路由控制协议的存在和发展出现了巨大的局限性,严重的影响着互联网技术在目前社会之中的应用,同时造成各种信息提取和收集的制约。在工作之中MPLS的优势就是能够利用IP之中存在的约束路由问题进行控制,这个措施对于流量工程的实现和应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利用其与先进技术结合形成强化流量工程在IP网络中的应用和功能发挥。

3 网络流量工程特点

网络流量工程在目前是一种以优化网络工作性能为主要目标和目的的工作技术流程,在工作之中主要包括对流量的测量、流量的建模以及流量描述和控制措施。为了使得其在应用之中满足网络化结构要求,流量工程优化的目标和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种:

3.1 能够面向业务流量性能进行分析

面向现代化业务发展为性能目标的流量模式和特点是利用其特定的应用业务特性和流程来具体表现在MPLS的基础上对流量工程进行控制和保证,针对其中存在的分虚化和失效率进行严格处理,同时也要控制其中时延最小化和吞吐量的最大化特点和性能发挥。

3.2 面向网络资源性能目标的控制

面向网络资源目标控制是互联网技术在MPLS技术的基础之上对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利用有效的网络管理资源来优化控制流量,这对于网络运营商的工作而言有着重要意义和不可忽视的作用。

4 MPLS技术在流量工程之中的应用

目前基于逐条转发的无线连接方式逐步应用,成为互联网之中广泛应用的路由方式,因此在研究之中对于路由协议功能的要求日益增加,使得其在工作之中具有支持流量工程能力的同时保留对互联网技术特性控制,同时要对其具有的现实意义进行衡量。

以最短路径为最佳原则的路由方式是目前网络流量工程探究的重点,这种协议的引用使得传统的路由协议流量工程受到严峻的挑战。但是基于现有路由协议实现流量工程的影响,使得其在工作之中对于MPLS系统的应用存在着一定的无连接特性和影响,对其带来的简单性和良好的扩展原理进行分析,这就造成其中务管理众多复杂虚拟连接不断涌现,引发系统工程的复杂与繁乱。

MPLS工程对流量业务而言有着强大的控制能力,可以在工作之中实现多种流量工程控制能力和自动化促进能力,其优势措施主要表现在工作之中对流量工程的管理,其主要有以下几点:

1)能够在网络流量控制中实现路由的约束控制力,赋予业务流量一定的束形,并且能够在工作的时候对业务流的聚集与分解提供合理的控制和管理依据。可以讲业务流映射到特点的标签之中进行转换和分析,并且提出合理的优化控制措施。

2)在工作中支持LSP路径方式,通过显示路由来明确业务流量的控制传送要求和传送路径的分配方法,从而实现流量工程的有效合理管理。显式路由在目前可以建立起不同于GPS的路径形式,并且采用最短路径来避免网络堵塞的出现和形成。

3)MPLS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入口与出口的节点指出对其连接点之间建立其多条并行的显示路径来分担目前流量,针对不同服务器要求建立不同的流量输出路径,以保证在工作之中网络流量的输出能够满足工作要求,同时提高了网络流畅度和降低故障出现率。

4)在网络流量工程之中可以实现流量工程的质量,同时也减少了流量工程的开销。

5)在工程制定与完善之中通过引入流量中继措施,对每个业务流量进行严格处理和控制,使得各种计算开销较大,为了能够确保系统的扩展性和良好功能的发挥,在目前通过对流量聚合控制措施来对流量粒度和衡量依据进行分析和管理。

5 MPLS流量工程的应用

可以说在当前社会之中最短的网络路径流量控制措施就是IP路由协议,由于其在控制之中对路由器协议不做考虑和分析,使得各种资源的利用率较高和流量特征家完善,而且诶在测量的方面缺乏获取网络流量的能力,因此对流量工程而言,要采用矩阵来进行参考,使得目前网络输入参考数据的主要方式。MPLS的利用在网络数据结构之中能够增强IP结构的功能和数据估测和预算能力,对流量工程的控制提供了基本方式和措施。

MPLS流量工程功能结构包括信息与接收模块,路由选择模块,以及信令模块三个主要部分,其中路由的选择是整个模板的核心。网络流量工程中,是利用占空比作为传感器中的主要节省能量的技术,在这种技术下是每个传感器节点进行同步和异步工作的重点。然而,在网络流量工程中,数据包会遇到很大的端到端时延。除此之外,近期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流量工程中的链路极不可靠,并且信号的不规则性对路由协议也有负面的影响。因此,作为一种动态数据传输协议,它将异步占空比和实际的链路模型结合在一起。与其他大多数路由协议不同的是,在网络动态传输协议中,每个节点先选出一个候选节点集合,然后再把数据包发给集合中先醒来的节点。

工业互联网的优缺点第6篇

关键词:学风建设;互联网+ 教学模式;信息化平台

随着网络和信息化的蓬勃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尤其是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使人类和互联网密不可分。各高校纷纷将互联网引入学生宿舍,大力推广校园数字应用。同时,随着4G技术和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互联网无疑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但是,互联网在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自控力差的大学生制造了学习动力上的障碍。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提高学习质量,成为当今高校学风建设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学风建设的内涵

学风建设一直是高校重点研究的课题,学风建设水平的高低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学风即学校风气,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它依不同学校的不同特点的学校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这些传统和风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2.互联网环境下的学风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大学的学习环境是半开放式的,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有很大的自。由于高中学习环境的封闭性,很多同学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自我控制的意志力。因此,丰富的互联网环境会对大学生造成思想和心理上的冲击,间接导致高校学风涣散。

2.1.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

我国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严重脱节,导致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很多同学将考上大学作为学习的终极目标。进入大学,大学生面对宽松的互联网环境,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而广大媒体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往往报道一些负面的新闻,导致各种低俗、偏激和负能力的新闻大行其道。这些负面新闻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误导,很多同学被“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腐蚀。在学习上表现为,无法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在相对宽松的大学生活中迷失学习的方向,缺乏学习动力。

2.2.校内各部门间缺乏强有力的协同机制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工程,涉及到校内各个部门和全校的师生,是全体成员相互协同的结果。多数高校在学风建设的执行过程中缺乏顶层设计,对高校学风整体

性认识不足,部分职能部门为体现单个部门的业绩,在多数系统工程、业务流程的设计和制定上只顾及自己部门的工作范围及眼前的效果,并未从校内学风建设的整体角度出发进行长远的规划,缺乏全局性、系统性的统筹,造成大多数交叉业务、边沿业务等工作开展缓慢,甚至无法正常开展。互联网的优势其中之一就是能整合各种有效的资源进而发挥最大的效用,因此互联网的普及对学校低效、冗杂的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比如,各个部门开发自己的手机app,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导致各种校园消息泛滥。

2.3.教学模式落后,互联网应用于教学力度不够

互联网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模式,打破了老师传统的授课模式。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对现有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管理方式以及教育理念提出了挑战,同时学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管理相对滞后,无法在深度和广度上为大学生提供好的内容管理。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随着网络的普及,多媒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大学生已对多媒体式的教学失去了兴趣。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提出“翻转课堂”、幕课等新形式的教学模式来解决此类问题。但是,此类模式只是利用网络来进行知识的传递,仍然用课堂作为主要的讨论场所。在学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过程中,还没有高校完全将这些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3. 如何应对互联网环境下的挑战

从严治学是学风建设的最基本要求。但是,新环境下仅靠师生的自觉是不够的,学校需要针对互联网打造相应的信息化平台,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

3.1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大学生学习目标不确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校学习内容和毕业后的工作内容脱节。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鼓励学生走访企业,邀请优秀校友作报告等形式,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大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个人职业目标,明确自己在大学学什么。

3.2 正确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又能传播色情、暴力等低俗文化;既能帮助大学生学习,又能让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当中。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首先,提倡学生合理分配时间,让网络成为帮助学习的工具,同时又不能让网络所束缚。其次,高校思政教育者要第一时间抢占网络思想教育的阵地,引导学生关注积极健康的网络内容,向学生推送正能量的网络资源,及时关注学生的网络思想动态。最后,加强互联网文明教育,弘扬健康的互联网文化环境。

3.3 健全高校信息平台,更新教学模式

高校应该完善顶层设计方案,将信息化建设全面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当中。首先学校要打造完善的信息平台,优化校园网络资源,使网上作业提交、问题讨论、教师答疑可以在网上完成。 其次要建立并充实校内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在线实验仿真平台,如为学生提供慕课、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等学习资源平台,采用信息化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深入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另外,学校要加强对老师的互联网教学思维的培养,针对不用的专业鼓励老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胆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学校的改革计划,针对性地选取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教学实验,及时总结新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将整合后的教学模式及时推广到相应的教学当中。

工业互联网的优缺点第7篇

20多年来,江苏广电网络经历了由各市、县分散建设运营向实施全省广电网络整合,组建江苏有线,“全省一张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转变,由模拟向数字、有线电视专网向综合信息业务网的转型,正呈现出渠道多元化、终端多样化、收视互动化、应用跨屏化、操作智能化的趋势。基于“互联网+”的大背景,进行SWOT分析,可以归纳出江苏有线的五大优势、四大不足、三大机遇、三大威胁。

优势。一是政治优势。广电网络具有政治属性和公益属性,是新闻宣传的主要载体、公共文化产品服务的主要渠道,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支持。二是用户优势。江苏有线拥有2000多万户用户,为全国第一大广电网络,服务质量用户认可度高,互联网入口价值高。三是网络优势。网络覆盖全省城乡,城市管网资源丰富,网络可管、可控、可信、可扩展,安全性高。四是视频业务优势。网络适合传输视频,高清、超高清视频传输相对竞争对手有比较优势。五是资本优势。江苏有线2015年4月28日在上交所成功上市,运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公司资本充裕、负债率低,市值位居广电网络上市公司第一。

劣势。一是战略规划不足。长期开展有线电视专网业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规划缺乏,发展方向不是很明晰。二是市场运营能力不足。市场营销、产品设计、品牌管理等价值链各环节均需要加强,尚未形成新业态新业务规模化发展的运营模式。三是人才支撑不足。视频技术类业务人才相对竞争对手较为丰富,但高层次互联网技术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专业型经营人才紧缺。四综合业务支撑能力不足。互联网出口受制于电信运营商,无线覆盖能力不足。

机遇。一是市场空间大幅提升。随着“互联网+”、“三网融合”的推进,潜在市场空间大幅提升,业务发展方向多元化,文化娱乐及信息消费持续增长,大市场前景向好。二是宏观政策环境不断完善。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出台《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意见》,为广电网络加快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三是产业整合机会显现。随着技术演进不断加快,正在形成“互联网+”的“云”(云计算、大数据)、“网”(互联网、物联网)、“端”(用户终端)新基础设施,广电网络由“网”向“云”、“端”实施前向或后向整合的机会显现,可通过拓展产业链做大做强。

威胁。一是强大竞争对手介入。“互联网+”、“三网融合”使各运营商之间面临着更为直接的竞争,电信运营商在网络运营管理、有线无线综合覆盖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二是替代品抢占市场。在基础电视业务方面,IPTV和OTT服务提供商与有线电视运营商展开竞争,形成对电视客户的分流。三是市场增长率下降。传统电视业务对用户群体特别是年轻用户群体的粘度在下降,电视开机率下降,用户流失加剧。

综合上述分析,在“互联网+”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江苏有线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核心能力,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发现和弥补能力缺口,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努力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智能电视的主导者、新内容新产业的开拓者、综合信息平台的提供者、改革创新的践行者。

一、以打造绿色安全网络平台为着力点,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广电网络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在服务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按照“营造安全网络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要求,紧紧围绕切实做好党委政府宣传载体的要求、先进文化传播载体的要求,在推进广电网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好主渠道、主阵地、主战线的作用,大力打造绿色安全网络平台。要提升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能力,加强对融合业务内容的审核、智能终端的管理,确保广大用户享受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及信息服务。要健全完善安全播出保障体系,将网络安全作为广电网络融合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加强网络监测监管、安全防护等方面关键技术和系统的研发应用,建立广电网络智能化安全监管平台,切实保障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渠道安全、应用安全。

二、以提供多样化专业极致的视频服务为核心,做智能电视的主导者。视频服务是广电网络的核心服务,入户率及用户认可度高,相对其他运营商有较大优势。要突出主业,发挥优势,加快推进“高清江苏”工程,普及推广高清互动终端,努力使高清互动终端达到千万级规模,强化4K超高清等视听内容汇集,完成超过10万小时的超高清内容引入。同时,顺应信息服务多样化的趋势,提供上网浏览、信息咨询、上传下载、家居控制等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准确、及时、个性化服务,使数字电视成为人民群众信息文化消费的首要选择,真正成为家庭的娱乐中心、信息中心和控制中心。

三、以延伸拓展产业价值领域为抓手,做新内容新产业的开拓者。紧紧围绕“互联网+”行动,不断突破广电网络发展边界,丰富产业内涵,延伸产业价值,拓展产业领域。深入研究“互联网+”11项重点行动,积极寻找产业发展机遇。聚焦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和智慧家庭工程,加快建设高带宽、集中管控、智能调度、差异化服务的骨干网,以有线接入为主、无线接入为辅,通过技术创新,打造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和智慧家庭“三位一体”的“智慧江苏”创新服务新模式,重点建设“智慧江苏”广电创新服务示范平台和省、市、县三级广电智慧云服务中心,积极打造多个智能行业示范应用,规模化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和智慧家庭发展。

四、以全面推广云媒体电视为重点,做综合信息平台的提供者。树立业务开发合作共赢理念,从以自我开发为主逐步转向专注提供开放的、低门槛的开发平台和环境,汇聚社会资源共同开发。建设完善云媒体电视平台,建成具备提供200套高清(含3D、4K)、500套标清电视节目接收处理和大容量信息交换、分发能力的全业务智能云媒体平台,完成云媒体平台省、市、县三级部署,推进持续创新,实现云媒体电视内容及业务的跨区域、跨网络、跨终端的传输运行和跨行业的综合应用,建立全省统一的云媒体电视业务体系和产品品牌。

工业互联网的优缺点第8篇

关键词:互联网+;成果导向;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3.091

1 “互联网+”及成果导向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互联网+”是总理于2015年提出的概念,就是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融合,促进各行各业的产业发展。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基本上每个行业都实现了与互联网行业的结合,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的优势,这种结合将会逐渐走向深层化,这对于我国传统行业的飞速健康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然而,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有机结合也种一种挑战,这其中关键就是要敢于创新,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才能让“互联网+”中的+真正有意义和实际价值,因此,“互联网+”可以被看作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演进。所谓的“互联网+”模式,在目前的社会中展现出多种特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对解决目前创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着良好效果。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最早是被美国提出,经过不断的理论与实践丰富已经逐渐成为了具有深刻内涵的教育理论之一,是目前提高教育理论层次的改革性理论。由于成果导向理念对于高职教育需求具有天然的适应性,目前已逐渐被我国高职教育界认识与接受。

我国目前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才的推动。加上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的积极意义,高等高于在我国的比例也逐渐升高,这种改变进而导致了我国就业结果和就业方式的改变,中国掀起了一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其实质是将创业教育的理念反映到高职教育之中,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与趋势。高职院校,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点,探索基于成果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2 基于“互联网+”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成果导向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2.1 是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6年11月16日至18日在浙江乌镇举办,围绕本次大会的主题,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从这个国家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强弱体现出来的。由于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想要打造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就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人才将知识与技术转化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而这一点就需要我国高校积极做好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2.2 是电子商务专业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在要求

有相关研究显示,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56万人。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其中的高职毕业生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必定要面临更加严峻的社会现实。高职毕业生缺乏将知识转化成为推动社会力量的能力,导致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值得注意的是,以我国高职学生作为背景的中小型高科技电子商务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巨大作用。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无法培养适合当前经济发展的综合性创新创业人才,我国的创新可能只会局限于服务行业的创新,科技创新无从谈起。

2.3 是高职院校有效行使高职教育职能的使命所在

从某种角度而言,创业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创业活动不仅关系到人才,同样关系到区域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我国的高职院校不仅要开展基本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实际上还需要深刻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加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有效促进学生创业技能的提升这对于间接促进就业有着积极意义。从另外一种角度而言,通过这种商业化模式的科研方式作为高职院校新的合资企业苗床实现对就业的直接促进。

2.4 有利于改变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择业观念

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创业已经成为缓解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有效方式之一。特别是在部分专业技能不够扎实的高职毕业生群体上,更加明显。通过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效促使高职院校重视电子商务专业,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学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因此,可以认为这种基于“互联网+”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仅仅能够满足高职学生的发展需求,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促进高职教育的深化改革也有积极意义。

3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成果导向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关键问题

3.1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缺乏创新高技术优势

清华大学2015年的《全球创业观察报告(2014)》指出,中国青年创新者在中高技术上并没有优势,大学生创新高技术的优势没有在“互联网+”的作用下体现出来;从创业行业范式来看,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主要集中于零建筑业和售商业。而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创业方式多集中在开设和经营淘宝网店,大学生的创业还处于初始阶段,并且仍以传统的创业模式为主,缺乏创新性,“互联网+”思维还没能渗透到大学生创业范式的教育之中,没能让行业的专业化与互联网完美结合,实现利益最大化。

3.2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认识不到位

有些人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存在误区,他们认为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怎样开淘宝网、创业岗位就是店铺装修、商品拍摄、图片图像处理,网店文案撰写等,也有些人认为高职学生毕业后能够进行自主创业的是极少数,大多数高职学生毕业后会主动选择进入薪水较高的企业,同学之间互相推荐,哪家企业工资开得高就往哪家企业跑,这样会造成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频繁跳槽,因此高职学生希望在大学里多学一些电子商务岗位技能和求职技巧往往更重要,而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需求和意义并不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对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的培养,而在实际推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往往会侧重于互联网知识和电子商务岗位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许多高职教师由于从来就没有从象牙塔中走出过,没有真正的企业工作经验,更没有创业实践经历,因而他们只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授,他会认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仅仅只是帮助高职学生将来就业的一类辅助课程。从学生角度出发,中国的大学生很多都是追求稳定,缺乏冒险精神,认为创业就是去冒险,多数大学生毕业之后,只想得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学不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无关紧要。

3.3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匮乏

要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高职教师自己首先要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而目前我国高职教师实际情况是高职教师恰恰缺乏创业意识,很多人选择从事教师职业往往是创新创业的逃避者和抗拒者,创业的人不了教师,选择当教师就无法去创业,因此,现在高职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教师一般都是搞学术的,知识比较丰富,但缺乏创业教育意识,更没有创业实践经验,因而在创业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倾向于理论说教,达不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

我国高职院校创业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相当匮乏,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资师多数都是半道出家,赶鸭子上架,现买现卖。在我国高职教育队伍中,有创业实践经历的人,创业失败者一般都会选择继续从事教育事业,他们往往会抗拒创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高职学生的创业激情,而创业成功者,像马云那样的教育工作者一旦创业成功,往往都会选择继续当老板,不可能走回头路,选择进高校当创业课程教师。由于体制原因,我国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是从事信息管理或企业管理专业的职业教师,缺少创业经历和创业经验,甚至都没有去过企业,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更少,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岗位技能更是一窍不通,对他们来说,创新创业教育只是纸上谈兵,难以在教学实践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指导。

3.4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方法和教育体系不完善

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创新创业教学方法也没有统一标准,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换过了不同的教师,其教学内容和方法就会改变,这样会造成教学过程不连续,而他们传授的创新创业教学的内容也很学科化,缺乏实操性。

4 实施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成果导向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

4.1 树立基于“互联网+”成果导向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普通高等学校学科教育脱胎而来,以教师为中心,注重分科、强调思辨、忽视动手等学科教育习气不可避免地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先天缺陷。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成果导向创新创业教育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媒介和工具、以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为导向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高职教师从事高职创新创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高职学生能够成功做事,清楚聚焦并组织教育系统中的每件事情,促使课程发展基于“产出”而非“输入”,将焦点放在高职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学校和教师“教了什么”,促使创新创业课程设计回归学生毕业后能带走的实际创业能力,而不是具体的课程要求;强调围绕高职学生的学习任务、专业设置、职业范围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培养高职学生适应未来、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等。

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成果导向教育应倡导以高职学生为中心,重视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扩展成功学习机会,强调高职学生个人的进步表现和创业成就。成果导向教育强调“成功是成功之母”,以所有的高职学生均能创业成功为前提,但并不是以相同的方式、用相同的时间来达到成功。

4.2 完善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成果导向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成果导向教育没有固定的课程模式,是一种包容性的理论。成果导向教育的课程规划并未要求教师、学生采取固定的教学、学习方式,却鼓励教师善用批判性思考及广泛、多元的方式,引导学生依其个别差异与需求来进行学习,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可见,成果导向课程实开发实施强调教学的输出,即学生的学业表现,只要有助于学生自我表现或学习成果展示的策略和方法,成果导向教育就可以采纳。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为实现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提供教育保障。成果导向创新创业教育是助力于高职达成培养目标非常贴切的教育理论,在高课程实施中,需要借鉴能力培养的教学思想,运用于成果导向教学改革。

然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还没有开发到位,没有根据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对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成果导向课程的开发进行准确定位,只是跟风式的采取拿来主义,哪所学校知名度高,哪个专家讲座开得多,就采用哪所学校的课程体系。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应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运用互联网工具,构建基于“互联网+”成果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除了开设《社会创业》、《创业技能》、《创业启动与运营》、《创业融资》等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之外,还需完善创业实践课程的开设,如对《商品拍摄》、《网商创业》、《网店物流运营》、《网店客服》、《网店美工》等创业实践课程进行准确定位,通过慕课、微课、创客等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方式,开展相应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让基于“互联网+”成果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更加完善。

4.3 加强基于“互联网+”成果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基于“互联网+”成果导向教育要求教师清楚聚集于学生在一段学习经历后所能达成的最终学习成果。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发展知识、技能和个性,使他们能够达成预期成果。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和创新创业教育起步都较晚,电子商务专业和创新创业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大部分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都是学习信息管理、企业管理专业,从来没有从事过企业工作,没有进行过社会创业,更不具备网商创业经验,对“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特点的认识含混不清。而有创业成功经验的人像阿里巴巴的马云等都已脱离教育行业成为一名知名企业家,极少有人愿意继续从事清贫的教师职业。因此,学校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要求和特点,打破人才聘用机制,多引进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在职称评定和待遇方面要向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倾斜。

4.4 搭建基于“互联网+”成果导向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要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成果导向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搭建基于 “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如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与广州昊王皮具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一个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平台――哈淘电子商务学院。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点和特点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鼓励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开设淘宝网进行网上创业、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大赛、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设计大赛等创业实践活动。通过校企合作搭建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以互联网为工具,以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为基础,以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创新创业实践人才为途径,让学生尝试开设淘宝网店从事网商创业、走进网商创业中心,完成电子商务创业项目的孵化,提高网商创业实战经验。

参考文献

[1]姜太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徐联恩,林明吟.成果导向教育(OBE)的改革及其在美国实践的经验[J].教育政策论坛,2005,(08).

[3]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9).

[4]严中华.国外社会创业研究述评与展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04).

[5]李坤崇.大学课程发展与学习成效评量[M].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1:184.

[6]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07).

工业互联网的优缺点第9篇

关键词:扁平化;IDC;MPLS VPN;流量监控系统;DNS;China169骨干网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一、扁平化网络的定义

扁平化网络功能相对集中,设备性能要求较高,层次不清晰,归属模糊。采取骨干网+城域网架构,不存在设备背靠背现象。

二、扁平化网络的优缺点

(一)网络结构和设备投资。优点:背靠背路由器的减少,降低了整体网络互联成本和出省流量转发成本。缺点:通常需要更换或者升级设备以满足扁平化的需求。

(二)路由策略控制。优点:网络层次减少,策略控制点相对比较集中,方便操控。缺点:扁平化后对于控制平面的资源消耗要比扁平化前大,且骨干网路由波动的概率增加。

(三)业务开通。优点:消除省网,减少AS层级,跨域网络业务开通简化,同时降低网络时延,改善跨域业务质量。缺点:原有省内业务需要重新规划,包括IDC、MPLS VPN、流量监控系统、DNS等需调整。

(四)网络运营维护。优点:网络层次减少,在网络层面会节省Opex。缺点:网络扁平化与现有三级维护体系不匹配(集团网管-省级网管-地市网管),设备的维护管理界面不清晰,需要成熟的规章制度来保证。

三、河北联通扁平化概述

河北联通根据集团对China169省骨干网及扁平化建设的要求,将各城域网采用私有AS域号,通过EBGP协议, 取消背靠背路由器连接,直连国干A路由器,弱化省网作用。将省网作为省内交互中心使用,用于开展省内业务,承载省内流量的转发。

四、河北联通扁平化前的网络结构

目前,河北省IP骨干网以石家庄和唐山节点为核心,在石家庄二枢纽和唐山信息港节点各设置1套CRS-1 2+3多机箱设备。核心节点之间通过8×10Gbit/s POS和2×40Gbit/s POS链路连接。同时石家庄、唐山CRS-1设备各通过26×10Gbit/s和6×40Gbit/s POS链路与China169骨干网A路由器互联,出口总带宽为1000Gbit/s。

省内所有地市IP城域网均设有两台核心设备,分别通过10Gbit/s或40Gbit/s链路上联石家庄和唐山省干核心设备。

(一)自治域划分及路由策略。目前全省自治域划分以市为单位,每个地市为一个AS域,省骨干为一个AS域,自治域号码均为私有号码。

河北省各地市IP城域网域内设备采用OSPF协议互联;城域网与省网及省骨干网设备与China169 A路由器之间也通过EBGP协议互联,省网设备之间采用OSPF协议互联。即域内采用OSPF协议,域间采用EBGP协议。

(二)网络管理。河北联通IP骨干网由省公司网管中心对全网进行管理。在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配备了相应的软硬件设备。

各地市公司对IP城域网设备进行监管,主要包括城域网核心层路由器、城域网汇聚层路由器、BRAS、SR、交换机等设备。

(三)MPLS VPN部署。目前河北联通已开通大量的域内、域间MPLS VPN业务,为河北财政厅及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两个行业用户开通了省内跨域MPLS VPN业务。

五、扁平化的原则

按照省内各地市IP城域网规模,按照先小后大的顺序,逐步进行扁平化改造。先调整网络结构,实现网络互通、汇聚保护等基本构架。然后根据城域网网络规模、技术准备等成熟情况再逐步实施全网、全业务的动态部署。先调整城域网,再调整骨干网,由易到难,减少技术部署复杂度及业务割接量,降低用户业务割接风险。

六、扁平化的目标

扁平化后,省骨干网只负责承载省内互通业务流量,各地市出省业务流量直接经国干转接。省骨干网只负责石家庄IDC中心业务流量至国干的转发,其他地市IDC业务流量经本地城域网至国干转发。

七、扁平化的风险分析

(1)项目实施的主要风险来源于技术风险与管理风险。技术风险是指工程实施过程中进行设备替换、割接等工作时,可能会长时间影响用户业务的感知效果,降低用户对联通服务质量的评价。 管理风险主要是指项目管理单位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制定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导致项目管理的其他风险。

(2)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防范和降低技术风险,主要是在工程实施中,通过合理的安排,周密的事前准备,及时完善的应对措施,将对用户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为保证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应成立项目实施小组,选择可靠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八、扁平化的建设方案

河北省进行China169省内IP骨干网扁平化改造后各地市IP城域网分别上联至国干路由器和省骨干路由器,各地市IP城域网的出省业务流量直接进入国干,不再经过省干节点;省骨干路由器保留至国干240G链路,用于石家庄IDC中心出省流量转发至国干,并对各地市IP城域网的省内互访流量进行转发。

(1)省骨干网及城域网出口扩容。由于中国联通河北China169省内IP骨干网扁平化到国干扩容完成后才能实施,为满足此间河北省宽带流量承载及扁平化割接业务承载需求,省骨干网需要进行扩容,石家庄、唐山需要升级到2+4系统,并对设备板卡进行扩容。

同时,对城域网上行端口进行扩容,以满足城域网扁平化后,各城域网上联国干及省干的带宽需求。

(2)IP城域网业务割接。扁平化改造后,各IP城域网原上行省骨干网络链路部分割接至国干路由器,并将IP城域网出省流量直接牵引至国干路由器。IP城域网与省干、国干间通过EBGP协议互通,IP城域网内设备通过OSPF协议互通。业务割接后,弱化省骨干网功能,主要负责承载省内各城域网间互访流量及省内跨域互通MPLS VPN业务流量。

(3)IDC中心业务割接。中国联通河北China169省内IP骨干网扁平化后,只负责石家庄IDC中心出省流量至国干的转发,原廊坊省级IDC中心与其它市级IDC中心上行链路,均割接至本地城域网核心路由,由地市城域网核心负责本地IDC出省流量至国干的转发。

同时,根据对IDC客户行为及业务流量分析,为保障河北联通公司的利益,限制IDC客户非正常业务入方向流量对城域网带宽的占用,并根据省公司运维、网管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对IDC中心出入流量进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