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理论培训的意义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27 15:09:07

理论培训的意义

理论培训的意义第1篇

关键词:护士;目标管理;规范化培训

新入职护士由于临床工作经验缺乏、沟通技巧生疏以及对危机事件的应变能力较弱,极易导致护理风险增高、护患矛盾激化[1-2]。规范化培训是新护士由学校理论知识过渡到医院临床实践的重要阶段,是提升职业素质、改善护理质量、促进职业道德形成的关键途径[3-4]。研究表明,从事护理工作的第一年是职业认同危机形成的关键时期,每年约有6%的新护士选择离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规范化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复杂的临床环境[2]。目标管理法是以成果为导向,以行为科学理论为依据,由单位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协商制定目标,且在目标实施过程中进行自我控制,并对成果严格考核的一种管理制度,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培训模式[3]。本研究旨在探究目标管理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招聘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5名护士。其中女性61人,男性4人;平均年龄为(23.28±1.02)岁;本科学历62人,硕士研究生学历3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干预组33名护士,对照组32名护士。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和经验等基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培养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培训。(1)理论知识:岗前培训第1~4周,采取线下理论讲授和线上专题讲座的形式,培训的内容主要涉及基础护理知识和专科护理知识,除此之外还包括医院规章制度、岗位层级晋升制度、工资和休假制度等。(2)操作技能:岗前培训第5~8周,采取线上视频讲解、技能操作示范和分组练习反馈的形式,主要根据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教材内容进行培训。岗前培训结束后根据轮转计划进行轮转,其中内科、外科、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为必轮科室,五官科、感染科和护理部等为选轮科室,轮转周期为4个月。(3)临床思维:轮科期间每月参加1次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同时参加科室疑难病例讨论,按时完成护士轮转手册,并在轮科结束前提交1份病例汇报书。(4)科研和教学:采取理论授课和专题讲座的形式,培训结束后准备20分钟小讲课并完成1份教案书写,小讲课内容以轮转所在科室的专科护理内容为主,同时提出1~2个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查阅相关文献和指南提出解决方案。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阶段性目标管理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岗前培训期间召集医院护理管理小组,开展团体活动,建立使命感和团队意识,同时对新护士的能力和特长进行评估,与其共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第二阶段:掌握基础护理知识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熟悉护理相关文件书写规范,了解临床实际工作流程,与科室护士长共同建立轮转目标,由知识扎实、技术娴熟和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系统化带教,及时发现问题并定期反馈,以便及时对轮转目标和带教方案进行调整,并采用新老互评的方法对培训结果做出评价。同时加强护患沟通技巧指导,改善护患关系,以达到身心同护的目的。第三阶段:由医院培训团队或科室培训师对危机事件处理方法进行培训,提高新护士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同时对其进行临终关怀教育,使其能够以平常心态面对死亡,并为丧亲家属提供指导和帮助。1.2.2考核评价理论考试:采取闭卷考试,共150道题,其中基础护理学30道,内科护理学和外科护理学各40道,儿科和妇产科护理学各20道,满分100分;技能考核:采取四站式考核,一站考核项目为入院流程和生命体征的测量,二站考核项目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三站考核项目为为静脉输液,四站考核项目为病例分析和出院流程,每站25分,满分100分;护士胜任能力:采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4-5],该量表包含7个维度共55个条目,总分为220分,分数越高代表能力越强。该量表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908,166分~220分代表核心能力高,110分~165分代表核心能力中等,<110分代表核心能力低。

1.3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收集数据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和干预组培训前后理论考试总分比较

两组护士培训前理论考试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士培训后理论考试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培训前后理论考试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培训前后理论考试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对照组和干预组培训前后技能考核总分比较

两组护士培训前技能考核总分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两组护士培训后技能考核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培训前后技能考核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培训前后技能考核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2.3对照组和干预组培训前后岗位胜任能力总分比较

两组护士培训前岗位胜任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士培训后岗位胜任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培训前后岗位胜任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培训前后岗位胜任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3.1目标管理应用于新护士规培有助于改善技能水平

经过科学、高效、系统的规范化培训,新进护士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操作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应用目标管理进行规培的干预组护士与接受常规培训的对照组护士理论考试总分相比差异不明显,应用目标管理进行规培的干预组护士技能考核总分明显高于接受常规培训的对照组。究其原因,新入职护士对医院规章制度缺乏了解,对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不够熟悉,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匹配度较低,科学系统的规范化培训使其具有更加明确地总体方向和阶段性目标,有效缓解工作时的迷茫感和被动性[6]。应用目标管理进行规范化培训目的明确有针对性,且让新入职护士参与到目标设定和结果反馈当中,与此同时带教老师会运用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知识讲解、技能评价、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形式对新入职护士进行更加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的培训,并按照计划要求进行逐项考核,使新入职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的更加扎实,从根本上解决了其在心理上对临床阶段工作的恐惧和在现实中对遇到突发事件的手足无措。

3.2目标管理应用于新护士规培有助于提升其岗位胜任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新护士经过系统、科学的规范化培训后岗位胜任能力较培训前有了显著提高,培训前其岗位胜任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培训后其岗位胜任能力则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究其原因,新护士进入临床阶段后自身责任感增强,需要独立护理患者,会遇到各种意料之外的情况,而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实操能力更拓展了临床思维能力,再者面对病情危重的患者和焦急万分的家属,语言的慰藉和紧急的救治同样重要,只有身心同治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有效沟通不仅能建立良好的护患信任关系,还能缓解当前医患矛盾的紧张局面。与接受常规培训的对照组相比,应用阶段性目标管理进行规培的干预组护士岗位胜任能力总分较高。究其原因,新入职护士在临床实践和危机事件应对上缺乏经验[7],而以目标管理为指导的规范化培训有医院专门培训团队或科室培训师对其进行危机事件应对指导,并及时与新入职护士进行互动反馈,使临床带教工作更加有的放矢。由此可见,将阶段性目标管理应用于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中,不仅能够增加其临床实践能力,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差错事件的发生,而且能改善其批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使其更加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找科学的途径加以解决,与此同时也能提高其人际沟通能力,促进医护工作协调有序进行,增加护患交往信任程度。

3.3目标管理应用于新护士规培有助于促进其职业认同感的形成

新入职护士处于护生和护士的角色转化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医院临床实践不能完全匹配,现实工作环境与预期差距较大,护理操作技能生疏,护患沟通技巧缺乏,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进而导致离职率逐年攀升。应用阶段性目标管理对新入职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让其加入到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的制定以及培训结果的反馈当中,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新入职护士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训内容、轮转科室、换科周期等方面征询新入职护士意见,并根据其个人意愿进行安排和调整,增加了新入职护士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与医院护理管理小组老师沟通交流,共同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使新入职护士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将目标管理融入到新护士规培中,使其在知识、技能以及岗位胜任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领导的表扬、同事的鼓励、患者的认可都增加了新入职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激发了其从事护理工作的热情,从而促使护理队伍更加稳定,护理工作更加安全高效。

参考文献

[1]陈惠,黄求进,王晓春.两种培养方式护士岗位胜任力现状的比较和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4):80-82.

[2]曹晓翼,刘晓红.护士职业认同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学杂志,2010,45(2):181-183.

[3]HEMPSONDA.Managementbyobjectives[J].MedGroupManage,1981,28(2):38-46.

[4]刘明,殷磊,马敏燕,等.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结构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04-206.

[5]庞亚娟,周兰姝.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6):2064-2066.

[6]刘珍蓉,周荣菊.目标管理在护理人员业务学习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2):44-45.

理论培训的意义第2篇

关键词:分模块培训;新入职护士;方法;临床实践能力

护士规范化培训即完成医学院校基础教育后,进入临床工作前,接受规范的护理专业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医学终生教育的承前(医学院校基本教育)启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作用[1]。规范化培训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护理人才梯队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外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开展的已很成熟,美国和澳大利亚新毕业护士均有统一培训标准和考核办法[2-3]。但是我国规范化培训工作开展的较晚,制度不完善,体系不健全,不同地区及医院结合自身情况,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及考核办法各不相同。为了响应《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年)》的号召,"对护理人员要建立和完善包括岗前培训、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分层终身教育培训体系,形成适合护理工作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4]。自2014年,我市率先开展了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首次将分模块式培训方式融合到护士规范化培训当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新入职护士150例,男9例, 女141例, 平均年龄(22.44±1.3)例,大专150例。培训前理论成绩、技能操作水平、临床护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培训模式,分为两个阶段,岗前培训阶段和科室轮转阶段。岗前培训培训方式包括理论授课及操作示范和考核,培训内容包括医德医风、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医院文化、患者安全、职业礼仪与沟通技巧等内容。操作示范和考核包括手卫生、心肺复苏及静脉输液。岗前培训结束,安排到不同科室轮转。

1.2.2观察组 在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联合分模块培训方式,共包括理论知识模块、技能操作模块、抢救配合模块、人文素养模块、评判性思维模块,由片区总护士长及带教老师组织新入职护士完成模块内容,采取理论授课、床旁操作示范、现场情景模拟、讨论会等方式进行,学习结束后1 w内完成考核,以便巩固记忆。每一模块具体内容详见表1。

1.2.2评价指标 ①考核评价:共2种考核方法;理论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考核内容包括内外科常见疾病相关理论知识及护理要点。技能操作考核,随机抽取分模块培训操作任一项,满分100分,采取"一对一"形式进行考核,即带教护士长对新入职护士进行考核。②量表评分评价:采用自制的人文素养评分量表和评判性思维测量量表对新入职护士的人文素养及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他评,共20个条目,以百分制进行计算。③患者评价:采用自制《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培训结束后两组新入职护士护理技能操作成绩、理论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理论考核成绩 2年培训结束后,对两组新入职护士均进行理论知识的考试,对照组平均成绩为(89.12±4.17)分,观察组平均成绩为(94.56±5.4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P

2.2操作考核成绩 培训结束后,对两组新入职护士均进行理论知识的考试,对照组平均成绩为(90.12±4.17)分,观察组平均成绩为(98.56±5.1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P

2.3人文素养及评判性思维得分 培训结束后,对150例新入职生进行了人文素养及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了测评,对照组人文素养平均得分为(84.31±1.25)分,观察组人文素养平均得分为(96.32±3.15)分;对照组评判性思维能力平均得分为(89.23±2.47)分,观察组评判性思维能力平均得分为(97.45±1.5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8,P

2.4患者M意度 护理部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满意度为(90.23%),实验组满意度为(97.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分模块培训模式可以提高新入职护士的理论及操作水平 新入职护士在科室轮转的基础上,护理部将分模块培训方式应用到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当中,培训结束后通过理论和技术操作考核结果可知,观察组的理论和技能操作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分模块培训模式可以提高新入职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 通过对观察组实施分模块培训,新入职新入职护士的人文素养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分模块培训方式提高了新入职新入职护士的理论及技能操作成绩,同时也培养了新入职护士的人文素质及评判性思维,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保证了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巍,田梓蓉,赵美燕,等. 新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2):1124-1125.

[2]Lewis R1,Strachan A,Smith MM.Is high fidelity simulation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n-technical skills in nursing?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evidence[J].Open Nurs J,2012,06(6):82-89.

[3]Noland CM.Baccalaureate nursing students'accounts of medical mistakes occurring in the clinical setting:implications for curricula [J].J Nurs Educ,2014,53(3):34-37.

[4]姜小,刘敦.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现状与需求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50-52.

[5]马玉侠.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9(10):7-9.

[6]张博,汪卓赘,刘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J].现代医院管理,2015,13(4):51-53.

理论培训的意义第3篇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加强、水平

1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意义

工商管理培训是指通过学习金融、财务、营销、经济法、国际商务等知识,并提高管理人员在其岗位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手段,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关键是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竞争实则是管理人员素质的竞争。提高管理水平则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这就需要依靠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来实现。而在我国市场经济深入推广的环境下,工商管理培训更是极具意义。

首先,工商管理培训是提高企业干部素质与管理能力的需要。据调查,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的学历总体偏低,同时还有部分人员不是科班出身,因而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与技能。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不仅可以弥补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空缺,还可以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管理能力。其次,工商管理培训是适应时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加入了WTO,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已面向世界,同时,竞争也显得更为激烈,从而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发展形势。面对这样的环境转变,不断加强工商管理培训,培训出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才可能不断地更新能力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形势,紧跟时展的潮流。最后,工商管理培训是企业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以顺应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工商管理培训正是实现企业转变机制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培训以帮助领导干部驾驭企业从而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另外,国家所确定的企业管理干部的新要求,也以工商管理培训为内容,以达到先进的企业管理水平。从这一角度来看,工商管理培训又是一项极具社会意义的工作项目。

总而言之,通过工商管理培训,可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掌握先进的管理理论知识与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改善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的管理与社会、并与世界接轨。加强工商管理,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2目前工商管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企业目前的工商管理培训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企业领导往往会忽视管理培训,并认为培训是不必要的,使培训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有些领导甚至会借故推托不参与培训。二是培训的师资相对落后。如果企业没有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就很难为培训取得成效提供保障。目前的工商管理培训在师资方面的力量非常薄弱,主要表现为教师学历低、教师相对缺少企业实践经验、业务素质低等。三是培训方式单一。当前工商管理培训仍然以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开展,形式、内容单一,培训难以取得良好成效。四是培训考核方式滞后。传统的培训考核方式与传统的学校教学考核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往往都是以简单的笔试考核为标准,也同样会造成应试培训的结果。

3加强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

鉴于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从新的高度上重新审视工商管理培训,针对现存的培训机制中存在的滞后问题而探讨加强培训的方式也是势在必行的。

第一,转变理念,加强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要加强工商管理培训,首先要端正领导、员工等对工商管理培训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培训意识,从根本上加强培训意识。而提高对培训的重视又必须先从领导干部内部抓起,只有在领导干部内部端正了对培训的态度,才有可能在全企业范围内开展培训工作。而干部领导层则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分层次地对员工进行宣讲,使员工明确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无论是领导或是各层员工,都应该转变观念,一改过去“培训无效益”的观念,把工商管理培训当作一项投资,增强管理培训工作的紧迫感与责任感,认识并理解只有开展工商管理培训才能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进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总之,要拓宽视野、重新站在开发人力资源的角度上,深刻认识对全企业员工进行全方位开展工商管理培训的现实重要性。

第二,要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说,改善工商管理培训质量的关键就在于师资水平。提高培训师资质量,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工商管理教师资格的认证体系。对申请工商管理教师资格必须有一个严格的认证过程。应从思想政治、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查评估。对已取得资格认证的培训教师,也要对其展开有计划的培训学习工作,使教师在了解时代管理动态与最新成果的前提下,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从而探讨出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拓宽教师的来源渠道,广泛吸纳国内外的管理专家人才。同时,多参与国际形式的工商管理交流会,交流管理培训心得。另外,通过鼓励培训教师开展课题调研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除此之外,提高培训教师对培训对象的责任感与积极性也是很有必要的。总之,通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开展工商管理培训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三,深化改革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相对来说,工商管理培训层次高、内容复杂且任务重,培训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改革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是必要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培训要求培训方式向多元化与现代化实现转变。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工商管理培训也应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把培训工作现代化。此外,培训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实施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讲座式教学等等。通过培训可以弥补干部的工商管理的理论知识,但也有人提出理论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因而,理论联系实际也是培训的重点。除了实现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有侧重地确定培训内容也很关键。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管理人才对培训也出现了个性化要求。有人强调理论思辨能力的培训,也有人强调管理技能的培养,需求各不相同。因而,培训的内容应当有针对性、有启发性,还要求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培训的内容,将培训内容专业化、时代化。

理论培训的意义第4篇

《20xx—20xx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全文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切实提高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质量,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党内法规,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坚定信仰、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从严治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坚持联系实际、继承创新,坚持简便易行、务实管用,不断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建设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队伍。

从20xx年开始,用5年时间,有计划分层次高质量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把全体党员普遍轮训一遍,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更加扎实深入,党的创新理论更加入脑入心,广大党员自觉践行新思想、适应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

——教育培训效果更加显著,广大党员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进一步强化、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纪律作风进一步过硬、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

——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体系更加健全,集中培训逐步走向常态,日常教育更加规范,推动形成教育和管理、监督、服务有机结合的党员队伍建设工作链条。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

(一)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各级党组织要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摆在党员教育培训最突出位置,县级以上党委每年制定学习计划,列出必读书目和篇目,明确学习要求,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党员日常教育管理认真抓好落实。党员教育培训机构要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课,全面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布局。党员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政治自觉、理论自信、情感融入,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二)建立健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长效机制。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内容,建立较为完备的课程体系。加强理论教育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开发一批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案例和现场教学点。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会、学习论坛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阐述,领导干部要结合分管领域、分管工作带头宣讲。发挥“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优势,组织党员在线学习。注重发挥党支部直接教育党员的作用,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对党员开展经常性教育。健全理论学习考核评估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党员学习热情,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三)引导党员自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引导党员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检视思想言行,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引导党员结合岗位职责,认真学习贯彻关于本部门本行业本领域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好推动事业发展。大力选树和宣传学懂弄通做实的先进典型,引导党员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带头学习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党员教育培训主要内容

(一)聚焦基本任务。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适应新时代党员队伍建设需要,突出政治功能,切实抓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全面落实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党的宗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知识技能教育等7个方面基本任务,把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始终,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对党员进行系统教育培训。

(二)围绕中心工作。着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今后5年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重要会议活动、重要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点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理想信念、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教育培训;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七大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等,重点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世情国情党情、总体国家安全观等教育培训;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加强党史、新中国史,党的优良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等教育培训,引导党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始终保持奋斗精神和革命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

(三)体现不同领域和群体特点。在农村,重点围绕贯彻落实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在街道社区,重点围绕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加强城市治理、服务社区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在机关,重点围绕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在事业单位,重点围绕深化改革、提高绩效、促进事业发展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学校重点围绕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在国有企业,重点围绕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重点围绕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在社会组织,重点围绕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承担社会责任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民族地区要重点围绕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对党员加强党的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等教育培训。

对基层党组织书记,重点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党建工作实务、群众工作、基层治理等教育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对新党员,重点开展党的基本知识、党性党风党纪、党的优良传统等教育培训,强化思想入党,提升他们的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对青年党员,要进行系统理论教育和严格党性锻炼,引导他们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奋斗精神、练就过硬本领。对老年党员,重点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形势政策等教育培训,引导他们保持革命本色、发挥传帮带作用。对流动党员,重点开展党员意识、组织观念、纪律规矩等教育培训,引导他们主动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自觉参加组织生活,充分发挥作用。对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党员,要将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与开展政策学习和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帮助他们增强就业创业信心和能力。

四、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方法

(一)完善组织形式。坚持集中培训、集体学习、个人自学和组织生活、实践锻炼有机结合,增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规范性、针对性、系统性。要结合实际,研究确定重点项目、对象和专题,采取省级示范培训、市级重点培训、县级普遍培训、基层党委兜底培训的形式,开展党员集中培训。中央组织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每年举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班。各级党组织要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抓实集体学习。党员领导干部要定期为基层党员讲党课。引导党员根据自身实际和工作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自学。坚持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咬耳扯袖、红脸出汗,让党的组织生活真正起到教育提高党员的作用。通过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鼓励和引导党员参与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为党员搭建实践锻炼平台。注重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党员政治荣誉感、组织归属感。

(二)丰富教学方式。灵活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模拟式、互动式、观摩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探索“课堂+基地”实训模式,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加强案例培训,选好用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生动鲜活案例。开展典型教育,引导党员学习重大先进典型和身边榜样,运用反面教材加强警示教育。组织党员就近就便到红色基地学习、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

(三)创新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党员教育信息化平台一体化建设,完善学用功能,构建更为便捷高效的网络学习阵地。建设全国党员教育资源库,建立党性教育基地网上平台,发挥全国党建网站联盟作用,用好“共产党员”教育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载体。依托全国党员管理信息化工程,探索建立党员学习电子档案。注重党员教育信息化建设整体设计,避免重复建设。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探索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和受众特点的教育培训有效方式,注重运用大数据对党员学习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精准推送教育内容,引导党员主动学网用网。中央组织部要研究制定加强新时代党员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统筹推进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网络新媒体平台教育,提高党员教育培训现代化水平。

(四)健全培训制度。完善需求调研制度,通过问卷调查、谈心谈话、走访调研、大数据分析等方式,精准掌握党员学习需求和参训意愿。坚持集中轮训制度,各级党委(党组)每年就党员集中轮训工作作出安排,分期分批组织实施;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1次县级以上党委举办的集中轮训,对新任基层党组织书记一般应在半年内进行任职培训;预备党员在预备期内和转正后1年内一般要各参加1次由上级党组织组织的集中培训;大力实施农村党员春训冬训。落实学时制度,党员每年参加集中培训和集体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32学时,基层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每年参加集中培训和集体学习时间不少于56学时、至少参加1次集中培训。党员领导干部除执行干部教育培训有关规定外,要带头参加所在单位的党员教育培训。

五、组织领导和基础保障

(一)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认真履行党建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党支部要落实抓党员日常教育工作的直接责任。各级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协调机构要落实党员教育培训联席会议制度,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相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夯实基础保障。各级组织部门和党员教育培训机构要建立开放式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落实党员教育讲师聘任制,县级以上党委选聘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党员教育讲师,实行动态管理,注重发挥党员教育讲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建立党员教育培训志愿者讲师队伍。抓好党员教育工作者专业化能力培训。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县级党校(行政学校)要将党员集中培训作为重要任务。加强和规范乡镇、街道等基层党校和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现场教学点建设。利用党员活动室、党群服务中心、远程教育站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开展党员日常教育培训。中央组织部要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建设规划,组织编写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基本教材,摄制重大题材专题教育电视片,定期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可结合实际,开发各具特色、务实管用的党员教育培训教材。抓好少数民族语言教材的制作和译制工作,开发民族地区党员教育培训双语教材。各级党组织要为党员推荐学习书目,提供学习资料。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有关规定,落实党员教育培训经费,保证工作需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支持力度。

(三)加强学风建设。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要求,加强指导和监督,严肃工作纪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教育培训表面化、程式化、庸俗化,防止学用脱节、空洞说教,防止不分层次对象“一刀切”、“一锅煮”,防止多头调训、重复培训、长期不训,防止检查过多、过度留痕。党员教育培训机构要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党员要端正学习态度,严守培训纪律。党员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四)严格考核评估。要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结合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党员述学评学。将党员教育培训考核结果,作为党组织和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要结合实际抓好本规划的贯彻落实。中央组织部要对本规划实施情况开展中期和5年总结评估工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由xx根据本规划精神制定实施意见。

党员教育培训计划范文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水平,提升党性修养和理论水平,切实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20xx年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增强党性。重点学习党的xx大和xx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深入开展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党员意识、党性观念,增强忧党兴党、恪尽职守的政治责任。

2.提升素质。开展扎实系统的培训,不断提升党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着力提高做好本职工作、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

3.转变作风。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引导党员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4.发挥作用。教育引导党员围绕团党委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学以致用,创先争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实绩检验教育培训的实效。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与能力建设贯穿始终。把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作为第一任务,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引导党员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增强党性,提高能力。

2.坚持集中培训与经常性教育统筹协调。把集中培训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方式,坚定不移地抓好抓实;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把党员享有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与履行学习的义务落到实处。

3.坚持党员培训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按照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教育培训内容,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学校教育平台等开展党员教育工作,探索建立教育培训党员工作新机制,提高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三、培训内容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针对学校党员实际,精心安排教育培训内容,务求实效。培训的主要内容是:

1.理想信念教育。把学习新党章作为最重要内容,集中精力抓好学习活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2.形势任务教育。抓好师、团各级会议精神以及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形势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切实把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3.深入开展“三严三实”、 “四强”专题教育。要进一步强化党性原则,增强党章意识,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进一步明确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权力观,坚持为民用权、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接地气,办实事,创实绩。把“三严三实” 、 “四强”的要求内化成推动学校发展、个人发展的驱动力。

4.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和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历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党内生活锻炼,增强党员意识、党性观念。加强法律法规、党风党纪、廉洁自律教育,教育引导党员模范遵守党的纪律,自觉践行党的宗旨。

5.业务知识与技术技能教育。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广大党员履职尽责、引领发展的能力。

四、培训方式

1.集中培训 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交流研讨、参观学习等方式,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开展“四大课堂” 一是党课课堂。广泛开展“党支部书记上党课”、“优秀党员上党课”等活动,让广大党员受到教育、提升素质、增长本领。二是电化教育课堂。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广播、电视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2学时。 三是政治学习课堂。结合实事政治,在党员及全体教师中开展专题学习。 四是业务学习课堂。在党员及全体教师中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专题学习。

3.参观考察 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师域党员干部参观学习推荐点,组织党员开展各种参观学习活动,加强对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纪律等方面的教育。

4.党员自学 党支部以党小组为单位,向党员提供指导性读书目录,党小组长组织学习、交流研讨,采取阶段汇报形式检验学习效果。

五、工作要求

1.落实工作责任。党支部要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合理地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加强领导,稳步推进,狠抓落实。同时,要在培训时间、人员及经费等方面提供保障,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

理论培训的意义第5篇

关键词:培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我国,教育界的专家大多都是比较关注学校范围内的教学设计,很少有将学习理论应用到其他范畴的学习的理论或实践研究。事实上,每一个培训的过程,就是一个受培训者受教育的过程,如何使得这样的一个受教育的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有力的理论支撑是必要的前提。当前的教育界人士已经慢慢开始将视角由学校教学转向社会教育、企业培训等领域。正如西尔斯(B. Seels)等在1994年《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中指出:“也许教学技术最深刻的变革之一是它典型实践的范围得到拓展。虽然教学技术领域开始于中小学教育,但以后受到军事训练、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影响,目前其大量活动是在私营部门的员工培训方面展开的。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对有关组织改革、绩效改进及投资效益等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增长。”

一、企业培训的重要性

当今的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企业所处的环境都在不断变化,这便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努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企业竞争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拥有的人才的含金量。因此,人才的培训和开发成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世界上很多大公司的经验说明,不花大量时间和金钱去做有效的培训,公司很难实现其发展目标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东西方都有一些公司在其使命中明确阐述它们的人力资源战略,认为人力资源发展应是公司计划和决策的主要部分,而不再是仅起辅助作用的东西。因此,很多组织对人力资源发展的支持正在逐步增强,而许多大公司也开始重新评价培训的地位。在美国,对员工进行全面训练和不定期培训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商业、工业和金融机构目前已成为主要的教学场所……据《培训》杂志调查,每年企业在培训上的投入已达430亿美元。在雇员百人以上规模的公司中,87%开展了管理与开发方面的培训,86%进行了技术和知识方面的培训,37%为雇员提供基础教育。”美国100家最佳公司都耗巨资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培训设施。如通用电气每年向本公司的经营开发研究所拨款10亿美元,每年在此接受培训的人数达一万名。

企业之所以如此重视培训,是因为培训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原有员工的技术水平,使得员工适应新技术新环境的要求;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激励的手段,让骨干员工参加超前岗位的培训可以让其受到鼓舞,从而明确继续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才将企业的培训当作自我提高的机会,因而将培训视为类似福利的收入,而培训也因此为企业留住核心人才、吸引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新的亮点。人才的培训是企业吸引人才、开发人才、留住人才以参与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企业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提高企业的培训质量,使得培训真正发挥其作用而不是仅仅流于形式便成为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努力的方向。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正是可以为企业培训提供科学理论基础和具体操作指南。那么,如何应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指导企业培训呢?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学习者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的,由于学习者的经验以及信念的不同,于是对世界的解释也各不相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学习者不是从同一背景出发,而是从不同背景、不同角度出发;不是由教师统一引导,完成同样的加工活动,而是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的意义的过程。所以建构主义更关心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主要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为目的。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企业培训的可行性分析

1.建构主义学习强调情景、协作、会话等,要求学习环境能够提供足够的材料、细致的数据分析与操纵工具等,强调学习在与现实情景相类似的情境中进行,以解决学习者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而企业的培训正是基于企业员工工作中的存在的现实问题而设的。

2.建构主义最适合于一些非建构领域的复杂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于一些需要很高认知加工的任务,如复杂的问题解决、认知策略的选择与调控等,都需要采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策略。目前多数的企业培训正是针对管理、销售等部门员工的培训,而管理、销售等技能的掌握正是一种高级学习活动,它要求学习者要学会分析复杂的问题情境、掌握一定的认知技能以应付现实情境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因此利用建构主义教学策略有利于达到学习目的。

3.建构主义还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认知技能及自我控制能力,而作为培训对象的现代企业的员工往往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及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作为工作者,必然已经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自身行为都具有较强的自律和自控能力的成年人,能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企业培训

1.充分的培训需求分析

只有充分了解参加培训员工原有的知识水平,同时对企业的人员发展战略有明确的认识,才可以制定出既适合员工,又适应企业发展的培训课程。而培训需求的恰当性是保证培训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2.创建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教学条件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要在真实的情景下进行学习,因此必须给学习者提供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学习、教学环境。尽可能地使教学环境仿真化,使得学习者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抛锚式培训设计(情境性培训设计)

企业培训采用抛锚式培训设计是最行之有效的。将员工在工作情境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设计成“锚”抛给受培训者,让其围绕这个“锚”,自己运用所提供的各种资源,想出各种各样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而这便要求培训师要根据培训要求,设计出问题情境的各种各样的“锚”(问题变式),以便受培训员工可以在各种各样类似真实情境的变式中学习所需要的技能。

4.促进受培训者间的交互学习

在培训过程中,应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促使受培训者彼此之间进行交互学习,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受培训者对技能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促进其对内容的理解以及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而彼此之间的取长补短也可以让受培训者最大程度地获得所需要的知识技能。

5.培训师在培训中扮演的角色

建构主义学习中,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在培训的过程中,不同的受培训者的知识背景以及其所采取的学习方式等都会导致他们所遇到的困难的差异,而培训师正是要针对这些不同的情况做出及时的反应;而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培训,受培训者以自主学习为主,因此,培训师要在培训过程中设置关键点,以规范受培训者的学习,使得其反思和再建构所学习到的内容;而在交互学习过程中,培训师要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在其中设法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他们进一步的思考。

6、提供反馈,强化效果

评估培训结果、及时地进行反馈指不仅在培训的最后要对培训的结果进行反馈,而且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对受培训者的每次操作都给予反馈。及时的反馈可以给受培训者提供正确与否的提示,使其可以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培训中,及时反馈是可以左右培训效果的一大要素。对错误结果的反馈可以让受培训者及时发现错误,并做出改进;而对正确结果的反馈则可以强化受培训者的学习效果,鼓励其进一步的学习。因此,培训师应该发掘受培训者在培训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在反馈的过程鼓励受培训者,使其保持继续学习的积极心态。

参考文献:

[1]莱斯利・瑞(Leslie Rae).培训技术(Techniques of Training).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版.

[2]莫雷.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加里・德斯勒(Gray Dessler).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理论培训的意义第6篇

[关键词]生存论;实存论;大学教学;价值取向

大学教学价值的“生存论”转向,源自“实存论”传统对人的生存意义遗忘的批判。以“实存论”为基底的大学教学价值取向,把人当作某种既定的实存,如能思的人、能做事的人、能享受生活的人,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方式培养人,如“理智培育”、“技术培训”、“情感培养”,而不是把人看作走向世界历史、面向无限可能的寻求意义的生存。以“生存论”为基底的大学教学价值取向,不再把人当作外在的绝对精神、现实的客观存在、个人的主观情感,而把人看作是寻求存在意义的生存。有意义的生存是在欲、技、道的游戏中寻求生存意义。从“成为什么”到“寻求意义”,是当今大学教学价值取向的“生存论”意蕴。

一、并非还原为“理智培育”

人总要给自己的生存寻找到理由。“能否思想”无异是最好的理由,因为思想规定了人的生存意义。康德正是以此阐述了教学价值。他说:“未受培养的人是生蛮的,未受规训的人是野性的。耽误规训是比耽误培养更糟糕的事情,因为培养的疏忽还可以后来弥补,但野性却无法去除,规训中的过失是无法补救的。”[1]通过理智培育提升思想,贯穿到了各个时代的大学教学价值取向中。

1.“理智培育”的历史考察

早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就把人的欲、技、道区分开来。他说,来到奥林匹克赛会的有三种人:最低级的是那些做买卖的人,他们满足于追逐金钱的欲望;其次是那些参加比赛的人,他们以获取荣誉证明自己拥有的技能;最后是那些作为观众而来的人,他们思考、分析正在发生的事情。在这三种人里,观众体现了哲学家的沉思,他们的灵魂超越了日常事物的诱惑,以纯思作为清洁灵魂的清洁剂[2](P12)。柏拉图的“洞穴论”想说明的是,人身上的欲和技是向“理智世界”飞跃的“锁链”。只有打断“锁链”,人才能从“黑暗的意见世界”来到“光明的理智世界”。大学教学在此充当了砸碎“锁链”的力量。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将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大学教学是人潜在的、固有的理性生发出来的激活剂。古希腊大学教学开启的“理智培育”传统,深深地影响了中世纪大学和近代大学的教学。可以说,从古希腊到近代,“理智培育”是大学教学价值取向的主旋律。在现代和后现代,随着“理性”的式微和解构,纽曼、赫钦斯、布鲁姆等人倡导“以传统文化提升理智”,无疑是“理智培育”的传统在当代的延续。

2.“理智培育”的悖论

在人类自身生存能力十分低下的情况下,思想需要借助于超验的、理性的或历史的力量,把人的物质性存在转化为超验性存在,如上帝;把某种普遍的心理渴求转化为理性的绝对要求,如科学研究;把某种历史性的存在转化为人们普遍认可的实体性存在,如传统文化。然后,大学教学以此为中介,对学生进行理智培育,使超验存在转化为信仰,或使绝对理性指导人的实践,或使传统文化渗透于精神追求。如是大学教学“理智培育”的价值取向,本质是让人能“思想”。但在“实存论”的影响下,“思想”的表征形态不仅与人的生存事实毫不相干,而且还遮蔽了生存意义。这可以从脱离人的生存的“思想”所具有的特征看出来:

(1)绝对性。思想与生存断裂后,就成为最高的存在,它要求人自觉地遵守而不许不遵守,必须遵守的包括宗教信仰、科学知识和传统文化。同时,思想为了显示出绝对的力量,必然鼓吹事实与价值的同一。绝对的肯定即绝对的否定。中世纪大学教学“在理性中寻求信仰”的价值取向,恰恰导致“上帝死了”;近代大学教学“由科学达至修养”的价值取向,恰恰导致了当代人有能而无德;现代大学教学倡导传统文化,恰恰表明了人的生存失去了历史的关照,成了无家可归的人。

(2)空洞性。与生存无涉的“思想”是空洞的。无论是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还是孔子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中西方早期的大学教学价值取向,都倾向于人的生存,至少是力图从生存出发引出“思想”。后来它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背离了人的生存。中国式的背离是在“入世”中使思想庸俗化,从而形成一套压抑人性的规范体系。西式的背离则是在“出世”中使思想无根化。不管是“出世”还是“入世”,只要“思想”中止于某种外在的规范,“思想”也就不思想了。

(3)僵死性。在生存论看来,生存是一种具有自身目的的存在方式,这种目的就是思想。思想与人的生存脱离后,思想便僵死了。中世纪大学以“超验存在”要求学生,近代大学以“科学理性”要求学生,现代大学以“传统文化”要求学生,这是正确的。毕竟,人的生存需要超验关怀、逻辑演绎、历史陶冶。但以一个个抽象的思想指导大学教学,它的空间如此狭窄肤浅,以致不足以提供生存意义。

二、并非还原为“技术培训”

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技术培训”作为大学教学价值的取向,经历了从贬抑到推崇的历史发展过程。

1.“技术培训”的历史考察

早在古希腊,智者学派反对“理智培育”的大学价值取向。和柏拉图同时代的智者伊索克拉底,在他创办的学园中,以更加实用的方法训练学生的雄辩和写作才能,他认为纯粹的理智培育没有丝毫的实际价值。但“技术培训”的价值取向未能在中世纪大学和近代大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直到以美国的赠地学院为先驱,“技术培训”才逐渐成为现代大学教学主流的价值取向,尤其在科尔提出“多元化巨型大学”理念以来,为社会培养出各式各样的技术人才,成为教学的主要使命。他说,“(多元化巨型大学)有若干个目标,不是一个;它有若干个权力中心,不是一个;它为若干种顾客服务,不是一种。它不崇拜一个上帝,他不是单一的、统一的社群;它没有明显的固定的顾客。它标志着许多真、善、美的幻想以及许多通向这些幻想的道路,它标志着权力冲突,标志着为多种市场服务和关心大众”[4]。正如博耶调查后指出,“强调技能培训的狭隘职业主义支配了学校……学校变成了一个超级市场,只要能卖钱的,不管是什么专业,都可以把它纳入学科目录之中”[5]。

2.“技术培训”的悖论

海德格尔认为技术展现了人的生存意义,人通过技术获取生存意义。“充满劳绩,人却诗意栖居在大地上”,是他对技术本质的写照[3](P120)。但是,“实存论”把技术当作是实现目的的单纯手段,而不是把它看作意义生成的汇集地。以实存论指导的大学教学,让学生拥有了“何以为生”的本领,却遗忘了“以何为生”的意义。“技术培训”的悖论表现在,技术一旦与人的生存意义脱节,就如同座架一般,将人与物限定在其中,并强求为某种对象性的存在。首先,教学被看作是按照教师规定好的机械操作过程;其次,学生被看作是某个工种的预备性人才。

具体来说,“技术培训”的限定性和强求性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物质化。大学教学贯彻了技术培训的价值取向后,把人看作了人力资源,“物质追求”替代了有意义的生存;齐一化。学生被预设为做某项工种的“人才”,堵塞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功能化。大学教学把人和物限定在某种特定的功能上,不仅世界的丰富性丧失殆尽,而且人的可能性也丧失殆尽;主客两极化。尼采说,“我们19世纪的标志并非是科学的胜利,而是科学方法战胜了科学”[3](P163)。用这种主客二分方法看世界,世界就是一个可以由人加以控制、主宰、征服、利用的对象;算计。大学教学在进行“技术培训”时,往往引导学生把人与物当作潜在的市场价值加以算计;征服。当大学教学贯彻了“技术培训”的价值取向后,学生只是“命令式”地与人与物打交道,人的意志把世界确定为单纯的命令接受者了;生产和加工。大学教学教导学生如何改造世界,而非安居于世界中:当自然不合人的想法时,人就整理自然;当人缺乏事物时,人就生产出新事物;当事物干扰人时,人就改造事物;耗尽和替代。大学教学不仅教导学生改造世界,还教导学生利用世界,把世界当作可实现自身目的的资源。即使资源耗尽,大学教学也会教导学生创生新资源,去替代耗尽的资源。

总之,大学教学以“技术培训”作为最高价值取向后,放弃了人与物的本身,以便将此整理成对象化的和算计的东西,以适合技术的操纵与控制。这类技术人才被韦伯讥讽为“无心肝的工程师”。

三、并非还原为“情感培养”

在生存论看来,人首先是一个有欲望的人,只要人活着,只要人的身体存在着,人的欲望活动就不会停止。但是,“情感培养”作为大学教学价值的取向,直到后现代主义者的大力强调,才成为价值取向的第三极。

1.“情感培养”的历史考察

从古希腊大学开始,大学教学价值取向就偏向了“理智培育”。毕达哥拉斯的“沉思”、苏格拉底的“定义”、柏拉图的“理念”,都把欲望看作是罪恶和迷误的根源,它既导致人自身的痛苦,也导致整个世界的堕落。当亚里士多德把人定义为理性动物的时候,欲望就完全淡出了教学,教学无需关照学生的情感。中世纪大学和近代大学也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忽视了教学中的活生生的生命体。到了现代大学,“技术培训”取代了传统的价值取向后,大学教学成为了“服务站”、“训练营”、“加工厂”、“装备车间”。福柯把这种教学称为“规训”:用主流道德规训学生,用政治意识形态规训学生,用市场需求规训学生,个性被扼杀得一干二净。直到在后现代,学生作为一个永恒的“他者”的地位才得到确认:他是一个能自主发展的独立个体,是一个追求无尽欲望的行动者,是一个自在自为地筹划生存的生命体。而教师的身份是为学生服务的,是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者,不再具有任何权威地位。

2.“情感培养”的悖论

实际上,欲望并不是私人的内在情感,它具有意向性。要把“欲望”实体化,需要借助于工具或技术,而且需要智慧对它加以规定。但是,在实存论的影响下,大学教学要么把欲望看作是当下的、私人的、偶然的存在,对之采取“禁欲主义”的态度;要么把欲望看作是最真实、最本源、最长久的存在,对之采取“纵欲主义”的态度。这两种态度都是对欲望的误解,马斯诺和布鲁姆对他们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马斯诺对“禁欲主义”的价值取向深恶痛绝。他说,“有压倒多数的教师、校长、课程设计者、学校督察,他们的工作主要是让学生得到在我们工业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他们主要关心的是效率,即灌输最大数量的事实给最大可能数量的学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费用和人力”[6](P181)。教学价值一味强调外在知识的灌输,首先表现为未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由下而上可排列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当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高层次的需要才有可能出现,并成为支配人的动机的决定力量[7]。其次表现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往往只依据学生对所传授知识的记忆程度作为奖惩的标准。结果,学生很快就会懂得,创造性会受到惩罚,死记硬背反而会得到奖赏,因而集中注意力于教师要他们说些什么,却不要求对问题的理解。

布鲁姆对“纵欲主义”的价值取向持批判态度。在他看来,如果大学教学向学生的欲望开放,以学生的自我为中心,鼓励个性不受限制地发展,就会不注重学生读、写、算基本能力。而没有受过严格理智训练的学生,“既安于现状,又对不断逃避现实感到绝望。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减弱了。真正的荣辱榜样消失了。他们的心灵像镜子,不是反映本质的镜子,而是反映周围现象的镜子”[8](P57)。这表现在,大学教学内容迎合了学生的多方面的需求,却降低了大学的教学标准。既然价值取向面向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学评价不是基于他们的修养、心智、品德,而是基于他们的“自我”的能力则“受过高度训练的计算机专家,不需要比最愚蠢无知的人具有更多的道德、政治和宗教方面的学问”[8](P55)。于是,大学教学的纵欲主义,不可避免地封闭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四、为了生存意义而不是为了其他

当代大学教学价值向“寻求意义”转向,基于对价值取向史的考察。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以“实存论”为基底的价值取向存在着“生存论缺环”,遗忘了人的生存。“理智培育”的价值取向,把人看成只会思考不会实践的“思想者”,从而屏蔽了生存的实践性;“技术培训”的价值取向,把人看成能够做事不会生活的“技术人才”,背离了人的生存的情感性;“情感培养”的价值取向,把人看成听凭感性呼唤而不会思考的“情感丰富的人”,过分注重了人的经验与自我发展,丧失了生存的规范性。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教学价值的“意义”转向,并不是无中生有的,而是基于对传统价值取向的危机与困境的拯救,它并不是完全抛弃了传统,而是在传统中重建人的意义世界。首先,“理智培育”的价值取向,本性是通过教学,为人找到“精神之乡”与“安身立命之本”。而“思想”恰恰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生命创造活动,是人的生命区别于动物生命的标志,体现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其次,“技术培训”的价值取向,本性是通过教学,让人获得在社会中立足的知识与本领。而“技术”体现了人能否发现意义,创造有意义的生活,亦即能否把意义转化为人生存的实践活动,在个体的生活中实现人的生命价值。第三,“情感培养”的价值取向,本性是通过教学,让人洞悉自己的存在,在自在自为中勇于承担生存的责任。而“欲望”是人生存的原始形式,沉淀了人生而固有的意义,它驱使人不断地面向未来开拓进取,是人前进的动力。所以说,一个“意义人”是“思想者”、“技术人才”、“情感丰富的人”的有机构成,人的生存意义正是在欲、技、道的游戏中显现的。

从上可以看出,当代大学教学价值向“寻求意义”的转向,意味着教学从人的生存现实出发,把人看成是在欲、技、道的游戏中不断生成的“意义人”,从而恢复人的完整性。同时,“寻求意义”是传统价值取向在当代的共同表现形式:“理智培育”意味着教学以“思想”规范人的生存意义;“技术培训”意味着教学以获取技术实践人的生存意义;“情感培养”意味着教学以自我实现阐释人的生存意义。然而,这本身却是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可见,当代大学教学价值向“寻求意义”的转向,既属于它的时代,又属于历史。时代凸现了“寻求意义”的急迫性,历史规定了“寻求意义”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伊曼纽尔·康德.论教育学[M].赵鹏,何兆武译.上海:上海世界出版集团,2005.5.

[2] Samuel Enoch Stumpf, James Fieser. Socrates to Sartre and Beyond A History of Philosophy[M]. McGraw-Hill College,2003.

[3]冈特·博伊绍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科技[M].宋祖亮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4]克拉克·科尔.大学的功用[M].陈学飞,等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96.

[5]厄内斯特·博耶.大学:美国大学生的就读经验[M].徐,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

[6]亚伯拉罕·马斯洛.人性能达的境界[M].林方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理论培训的意义第7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员;培训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3-0130-0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不断发展,我们要不断丰富企业领导的知识,在提高自身业务本领的同时建设一支高素质队伍,这是目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社会的进步使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在发展的同时,我们要注意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以及先进技术的引用,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工作。企业管理人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肩负着改革创新的重任,要想抓好经济效益,首先要抓好队伍建设,提高培训意识,保障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为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培训意识

1.企业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原因。企业的管理人员只有具备高度的培训意识,才能将培训工作做好。我国目前发展的大中小型企业非常多,涉及的领域各有不同,各企业的领导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在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的工作安排也有很大的区别。一般来看,大多数大型企业引进的技术较为先进,在工作过程中经历市场经济的风险也很多,对于新生事物见识广泛,这些企业的领导往往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极为重视,把培训工作视为能够提升企业质量的前提。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不仅仅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提升为实践,同时还是对国家政策的再认识,对于专业知识的再巩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管理人员的视野,对企业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大型企业的领导对于管理人员培训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培训手段也到位,能够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意识。相比之下,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没有充分地重视,甚至认为培训是可有可无的,对于人力、物力、财力是浪费的,这种想法有着严重的误区,这样的情况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阻碍。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管理人员培训的重要性,才能够理解为什么企业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才能为企业赢得更好的收益,加快企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2.企业要增强管理人员的培训意识。现阶段来看,一些中小型企业对于企业发展没有长远的眼光,对于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并不重视,没有足够的管理人员培训意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发展。步入21世纪,大多数企业领导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意识还很不到位,思想很落后,并不知道管理人员的培训对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意义,还是依旧延用现有管理模式,企业发展缓慢。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企业当中有着庞大的员工队伍,在这其中不同的岗位有着各自的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企业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直接影响到了企业今后的运行状况。就目前来看,有相当一部分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一些管理人员由于年龄或者历史原因等,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慢,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意识不到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对自己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尽管他们在工作上依旧努力,但是也很难与企业发展达到同一位置。对于企业的任何一名管理人员而言,只有提升自己的素质,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我们要做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就与管理人员的培训密不可分。我们要改变企业管理人员的旧有思想,通过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水平、提高自身素质,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加强自己对培训的重视程度,这样才能为企业做出更好的贡献。

3.培训目的。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让管理者拥有更加新鲜的管理方式,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体制。用自己吸收的学术、技巧,为企业更好地提升自身竞争能力。企业吸收了先进的专业知识、注入了新鲜血液,无疑对企业在商场中的地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专业管理人员外,企业中还有一部分未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员,对这类人员的管理培训更要重视。培养好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除此之外,管理人员拥有健康的心态也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领导下层工作人员积极健康向上地发展,更有助于企业树立完美形象,有助于领导管理。管理者的积极态度会直接影响下属的积极性,管理者的培训能激励员工士气。随着社会的逐日进步,管理阶层也不能够拘泥于原来掌握的知识,也要进行学习,将自己的知识丰富起来,这样才能为员工树立榜样。

二、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措施

对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工作是关键,一个大型的企业管理人员非常多,管理人员的工作也复杂繁乱,如何将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做到科学有效,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我们要认真总结以往工作教训,制定一套合适的培训方案,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1.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培训工作。古语有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在企业管理人员中同样适用,在一个企业中,管理人员往往是制定规则的人,同样的,规则一样约束着管理人员。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對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工作是一项利于企业发展的事情,同时对培训工作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在进行前期工作时,负责培训的有关部门要进行详细的调研工作,对管理人员的队伍进行全面了解,同时对培训工作要进行分析规划,不能将制定规则当作小打小闹。在制定规则时,要带有强制性,要保证企业的管理人员全部参加培训,同时要依照制定的规则进行培训考核,提高管理人员的培训意识。对于一些违反规定的管理人员,要及时做出惩罚措施,以此来警醒其他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领导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将培训意识深入到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心中,要提高整体素质,意识到管理人员的培训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良好作用。2.科学地规划、落实培训工作。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其本质上与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有很大不同,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本身就很高,他们大多数都是处于领导岗位,与技术人员的工作有本质的不同。所以,在制定管理人员培训规划时,要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充分了解,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案,让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得到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在一些大型企业中,条件较为宽松,可以依照不同的管理人员职责进行划分,这样可以在培训时对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能够节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企业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进行的工作,我们要有短期的目标,同时还要设定长远的规划。管理人员是一个企业的重要力量,只有提升管理人員的整体素质,才能使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划,严格管理培训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3.进行培训工作时方式要灵活。企业的不断发展,使得管理人员在培训过程中学习的途径也逐渐增多,我们要利用有效的途径,使管理人员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我们在进行管理人员培训改革创新时,要注意对培训方法进行创新,针对不同的企业设定符合自身的培训方式。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对管理人员采取“送出去”的方法,将管理人员与相关高校相连接,进行专业课程的培训,从而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以及专业素质。采用新型的办法能够开拓管理人员的视野,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聘请专业的专家、学者,到公司对管理人员进行知识讲解和培训,这对于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有很大帮助。

三、管理人员培训对师资队伍的要求

企业对于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不仅需要教师能够对管理人员进行简单培训,同时我们还希望教师能够培训出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所谓“名师出高徒”。这不仅是企业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质量要求,同时对教师还提出了很大的考验,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功。

1.培训教师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同时也是党管理人民的法宝。一个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够领导企业快速发展的。在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培训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马克思理论功底,这样才能够充分地了解领导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理论相结合,更深入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这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还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实际相结合,依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做出相应计划,将马克思主义深入到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当中,提高管理人员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视度,让管理人员能够熟知马克思主义在企业管理中的影响,这对于企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2.培训教师要有理论政策水平。管理人员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企业规定的制造者和推行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领企业发展,督促员工对工作充满积极性。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教师而言,在培训前期要及时了解企业管理人员的相关能力,对于政策的实施和执行情况,对企业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够了解管理人员的作用,对症下药。对于企业自身的相关政策,也要进行充分了解并解读,一个企业的发展只有适应国家政策,才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培训教师也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这样才能对企业政策进行深入探索,制订一套符合企业自身的管理人员培训计划,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发展。

3.培训教师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在对企业进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时,教师尤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问题,大多数企业的管理人员年龄较大,思想落后,不能够正确认识培训的重要性。在培训时,教师要灵活地进行培训工作,针对不同的管理人员进行不同专题的教学,采用灵活的培训手段,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加强实践与知识的结合,加强管理人员对培训的重视度。针对不同的管理人员在进行培训时,可以采用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我们可以吸收其他教学内容,采用讨论式教学、答疑解惑式教学、慕课堂等方式,吸引管理人员的注意力,使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做到科学有效。

理论培训的意义第8篇

目的探讨案例分析法在内科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年内科新进护士46名作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新进护士23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法,将2014年新进护士23名作为观察组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比两组培训后分析能力、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评估两组护士对培训方式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护士培训后分析能力、理论成绩、实践操作能力分别为(85.26±3.28)分、(89.26±5.69)分(、90.77±4.2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对培训方式、培训模式时效性、教学技巧的满意度分别为(92.13±5.14)分、(90.11±4.24)分、(91.56±5.0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分析法能够提高内科护士的综合素质,促使其更快地适应内科临床护理工作。

【关键词】内科;临床护理;案例分析法;护理操作;实践能力

内科是医院重要科室之一,患者较多,且病情复杂,对护士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进护士刚参加护理工作,经验不足,易增加护理差错发生率,引发护患纠纷[1]。因此,临床必需重视对新进护士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为提高新进护士的专业素质,我院将案例分析法用于新进护士培训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4年1~12月的新进护士23名作为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20~22岁,平均(21.05±0.53)岁;受教育程度:19例大专,4例本科。2013年1~12月的新近护士23名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20~23岁,平均(21.35±0.46)岁;受教育程度:20例大专,3例本科。两组基本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培训法。由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确定带教计划,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训练,主要围绕护理安全、常见内科疾病及护理方案、仪器使用方法等培训。观察组采用案例分析法培训:

(1)典型案例教学。带教老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10个,提交带教小组,由组员负责归纳整理,案例中设置突发事件或典型护理缺陷,并发放给新进护士;组织新进护士学习案例,分小组讨论,提出案例中存在的缺陷及改进措施,并进行适当点评:

(2)床边教学。每学习完一个案例,导师负责带领新进护士入病房内查看典型案例,询问患者的疾病、特征等,引导其观察、思考,了解从哪方面评估患者病情,要求新近护士针对典型病例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具体护理措施。

(3)情景模拟。进行情景模拟,一名护士模拟患者,其余护士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护理,进行小组评估,提出护理中存在的不足。带教老师综合评价,肯定新进护士正确的护理措施,并指出不足之处。两组均持续培训1个月,培训后进行理论和实践操作考核。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分析能力、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总分均为0~100分;

(2)培训后对两组护士行调查问卷,评估培训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培训方式、培训模式时效性、教学技巧3个方面,总分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满意度评分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将文中相关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核成绩

观察组培训后分析能力、理论成绩、实践操作能力分别为(85.26±3.28)分、(89.26±5.69)分、(90.77±4.2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对培训方式、培训模式时效性、教学技巧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2.13±5.14)分、(90.11±4.24)分、(91.56±5.0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内科临床护理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内科新进护士刚参加工作,无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融合,且实践经验少,需加强临床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2]。以往培训方法主要由带教老师指导新进护士按照操作流程学习,综合学习效果差,很难满足新进护士的学习需求,易降低其学习积极性。近年来,案例分析法逐渐应用于护生带教和新进护士培训中,取得满意效果。培训期间由带教老师选取经典案例,引导新进护士学习,增加对内科护理的认识;再选择经典病例行床边教习,指导新进护士评估患者病情,进行讨论,提出针对性护理方案,让新进护士带着问题学习,有利于提高其分析能力,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和思考的能力[3]。情景模拟也是案例教学法重要一个环节,该教学方式较为新颖,可提高新进护士学习兴趣;模拟护理操作期间,能够促使新进护士将理论联合实际,将护理操作落在实处,便于带教老师全面了解新进护士存在的护理缺陷,并行针对性指导,有利于提高新进护士的专业素质,有效规避护理差错,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4]。本组研究中,观察组培训后分析能力、理论成绩、实践操作能力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培训方式、培训模式时效性、教学技巧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结果可看出,案例分析法能够提高新进护士的实践能力。宋杏花等[5]分析案例分析法在新进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情况,发现新进护士的仪器操作成绩、理论成绩、求知欲等均高于传统培训护士,侧面证实了本研究结果。有研究表明,利用案例分析法行新进护士培训,有利于提高其整体素质,明确自身职责,短时间内进入临床角色[6]。综上所述,案例分析法应用于内科新进护士培训中,可提高其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激发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参与到内科临床护理中。

参考文献

[1]刘红,刘书香,戴莉,等.案例分析法在护生护理核心制度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2):67-69.

[2]卢燕.案例分析法在内科护理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104-105.

[3]彭春芬,彭昕.应用案例分析法提高低年资护士沟通能力[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87-88.

[4]胡霞,顾晓菊,潘红宁,等.启发式临床教学结合案例分析法在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6):709-711.

[5]宋杏花,王世英,邢黎艳.案例分析法结合情景模拟法在急诊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0):81-83.

理论培训的意义第9篇

一、新形势下党校的基本任务。

各级党校要努力办成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成为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

党校的主要教育对象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通过轮训和培训,引导和帮助干部从五个方面努力提高本身的素质:第一,牢固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熟悉中国国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第二,站稳无产阶级立场,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三,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有为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完成党的各项任务百折不挠地奋斗的勇气和能力。第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注重实干。第五,模范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树立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特别是能够团结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有领导和组织才能。

党校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上述培养目标进行。党校的基本任务是:(一)轮训党员领导干部;(二)有计划地对年轻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比校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和培训;(三)培养意识形态各部门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四)紧紧围绕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及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和社会实践,并提供党委决策参考;(五)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各级党校应按上述培养目标和基本任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具体任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把党校办好。

二、干部进党校学习要制度化、规范化。

各级党委要按照干部成长的规律和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轮训和培训作出规划,排出名单,落实到人。要重视选送年轻优秀特别是四十岁左右的党员领导干部到党校培训,使他们经过一次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和培训,打好理论基础。此后,每工作一段时间,参加一次短期轮训。对新提到领导岗位任职的干部、党委各部门和意识形态各部门的党员领导干部以及近五年来未进党校学习的干部,要先作安排,

各级党委要把干部的轮训和培训与考核和使用紧密结合起来。在考察选拔任用干部时,既要认真考察干部的工作表现和实绩,又要重视考察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党性表现。对经过党校轮训和培训、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的干部,在使用中要予以重视。党校要积极配合党委组织部门做好干部在学习期间的考核工作,并提出使用干部的建议,供党委及组织部门参考。

各级党校的轮训和培训对象,要明确分工、上下衔接。根据不同的轮训和培训对象设置不同的班次,学制有长有短,长短结合。办学方式,主要是脱产学习,也可函授、面授相结合。

中央党校主要轮训和培训中央规定范围内在职的高中级干部、比较年轻优秀的干部以及意识形态部门的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并相应设置进修班、培训班和理论班三种班次。其中,进修班学制为三个月至半年,培训班学制为一年,理论班学制为一年或二年。同时,继续办好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和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

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校负责轮训担任地(市)厅(局)副职的党员领导干部,县处级主要领导干部及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的大中型企业和高等学校中相当级别的干部;系统培训年轻的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以及意识形态部门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与此相适应,省级党校可设进修班,学习期限分别为两个月、三个月到半年;培训班和理论班,学习期限为一年或两年。具备条件的党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后可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今后,这些班次设置和学制要保持相对稳定。地(市)、县党校可参照上述精神,结合本地情况设置班次和确定学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审定后执行。

中央党校和省级党校还可接受中央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的委托,举办有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和专家参加的短期研究班,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集中研究一个或几个重大课题,时间一个月左右。

干部进党校学习,取得党校学历,是干部学绩的一种标志,是年轻干部提升到新岗位任职的必备条件。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一般都要经过相应党校的培训和轮训,现已任职而尚未进行培训的必须安排补课。中央党校和省级党校学制二年以上班次的学员,学完必修课程,经考核合格的,可同时享受相当于国民教育相应学历的有关待遇。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党校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结合国际形势和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认真研究和解决广大学员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党校教学的主要内容,要紧紧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内政治生活基本准则。要精选一部分马列著作、著作和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著作,组织学员认真阅读,适当进行讲授和辅导。同时,要结合新情况充实新的教学内容,使学员常学常新,学以致用。还要开设一些领导干部需要的文史、科技等方面的选修课或讲座。在教学实践中,中央党校和省级党校要抓紧编写适应不同层次党校需要的马克思主义各科教学大纲。各级党校可根据教学大纲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选用或编写自己的教材。

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许多新的重大问题,党校要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要针对新的重大问题和各种社会思潮,选准课题,制订科研规划,组织力量集中研究,努力取得一批较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培养锻炼出一批理论人才。在理论研究工作中,要提倡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并从理论上加以概括和提高。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励大胆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问题,活跃学术空气,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理论研究工作做出贡献。为保证党校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党校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校的全部活动要突出党性,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增强干部的党性锻炼紧密结合起来,把党性教育作为必修课,贯穿于学员在党校学习的全过程。不论哪一级领导干部,一进党校学习,都是学员,都要遵守校规校纪,不能特殊。学员要定期过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学习结束时,学员对个入党性锻炼情况要进行总结。

四、切实搞好党校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好教师队伍,对办好党校、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党校教师应当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能够努力探索和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新问题。各级党校要注重从政治上提高教师素质。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要注意发挥老教师的作用。对少数已到离退休年龄的学术带头人和教学、科研主要骨干,可适当延长他们的工作年限。对中青年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大力加强培养,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他们到基层或县以上领导机关工作锻炼,参加调查研究和培训进修,尽快从中培养出一批学术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同时要抓紧选调一些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政治上较强的干部充实党校教师队伍,并逐步探索做实际工作的干部和党校教师交流的路子。

要重视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关心和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党校实际出发,搞好教研职务的评定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党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行政后勤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良好的作风,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为干部轮训和培训工作、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

五、加强对党校工作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