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数学劳动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29 10:06:5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数学劳动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中数学劳动教育

第1篇

【摘要】当前,传统民间技艺逐渐流失,传统的文化逐渐被新兴的文化信息所取代,大众在惋惜之余,传承古老的技艺也是当务之急。校本课程的开发,更是把绿色环保的面塑教学摆在了大家的面前,教师在面塑教学时充分挖掘教学的内涵,让学生兴趣所趋,作品创作精彩纷呈,让学生在活动中秀出一方天空。

关键词 小学高段;劳动技术;面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8-0083-02

一、缘起——面塑的再现

镜头1——民间艺人的现场捏制。每次带学生外出游玩,学生们都喜欢围着一些色彩艳丽的民间艺人小摊,久久不愿挪动脚步。是什么东西这样深深吸引着他们?是民间艺人手指灵活地在塑造衣着光鲜的各种人物。不仅是孩子,很多年轻人,甚至老年人也纷纷停下匆忙的脚步——

思考:中国人崇尚的是色彩艺术,捏泥人手中的人物,色彩艳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广为流传。人物或喜或悲,或笑或痴,强烈地牵动着观众的心。在今天快节奏的都市中,捏泥人的身影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有这样技艺的人也越来越少。

镜头2——南宋官窑的泥塑制作。学生在众多实践活动中最念念不忘的是南宋官窑的泥塑制作,看到一团团泥在自己的手中,或方或圆,或长或扁,他们都乐在其中。

思考:揉捏泥塑是学生们的天性,在抓捏中,他们的玩性得以爆发,性情舒展,形状奇特的物品,各式各样的作品,在指间成型,让学生在社团学习活动中揉捏,玩乐,享受着创造的快乐。

二、面塑特点

1.面塑文化历史悠久。面塑艺术是我国独有的优秀民间艺术,可谓源远流长。据可考史料记载,早在秦汉时期就见其雏形,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汉代时对面塑就已有了文字记录;南宋《东京梦华录》也有记载:“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由此可见,面塑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2.面塑造型可塑性强。随意捏揉的面团让学生们爱不释手,一会儿把红色和蓝色的面团揉到一起,一会儿又把白色和黄色的面团揉到一起。

3.色彩上的变化丰富。儿童都喜欢鲜艳的色彩,在面塑中可以加入色泽诱人的色团,绚丽的色彩往往能带出欢乐、愉快的正面信息,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材料上的绿色环保。面塑通常用精制面粉制成,用食用色素进行色彩装饰,其他点缀物也以能食用的豆类、枣类为主通过压、按、点等手法塑造出各种小型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的工艺品。它是可以食用的,作为食品类材质的面塑,因安全又绿色环保而深受青睐。

三、面塑课程设置

1.课程目标定位。国家《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明确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因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定位:

(1)认知:让学生们认识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其好奇心,逐步培养学习兴趣。

(2)技能: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技法,掌握揉、捏、剪、挑、压、粘、贴等面塑艺术制作的基本技法,熟练运用工具,举一反三,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3)情感: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面塑文化,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感情,提升他们的综合塑型能力和创造力、想象力。

2.教学内容设计。劳动与技术教育涉及广泛,在教材与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是以学生的生活领域、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为题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对学习主题的安排如下表。

四、课堂精细教学策略

少年儿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应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视觉、神经、听觉系统,引起学生强烈的动手欲望,对劳动技术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具体操作如下图:

1.了解面塑历史,端正学习心态。面塑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技艺,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面临着技艺流失的现状,作为一个华夏子孙,我们学习面塑不仅是传承悠久历史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此外,还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有着这样的心境,学生的学习会更认真。

2.学生兴趣所致,作品精彩纷呈。教学内容有传统的花卉动物,也有世界各地传统节日的人物造型,同时还加入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新兴事物。面塑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把传统与流行相结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创作中来。

(1)故事情景激发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前几分钟应注意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黄小鸭》一课时,教师从故事“鸭妈妈要生小宝宝了……”引入教学,同时把一只只稚态可掬的小鸭一一摆放在桌面上,黄小鸭颜色艳丽,形态生动、有趣,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2)优秀范作引发志趣。教师自己制作的作品或是其他学生中做得比较精致的作品进行展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不断激励学生进行新的创作。

(3)当场捏制触趣。在面塑教学中,教师通过魔术变色、当场塑形,直观地让学生了解面塑面的色彩变化和塑造小动物的方法,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从学生们高涨的热情中,看到了他们旺盛的求知欲。

3.充分挖掘内涵,努力提升作品。新课标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建立“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课堂生成的内容是伴随着课程改革派生出来的崭新理念,它是在一个个生命体鲜活的活动过程创造出来的教育资源。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有效提问进行指导,从而提升他们的技术素养。

(1)单件作品制作,力争同中求异。让学生在设计中不拘泥于样品,要别出心裁、标新立异,把自己的设想和技术知识、经验结合起来,通过设计将创新变为现实。在创新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通过引导、帮助,组织学生的创新活动。

(2)主题系列创作,作品精彩纷呈。如果说,学生的独立实践操作都是“单枪匹马”,那么,团队合作的主题创作就可以把这些零星的作品系列化、主题化。学生们通过查找资料,整理作品,在相互的交流合作中,一起分享着创作的乐趣,一起感受着与人合作的幸福。

如《可爱的小鸟》、《黄小鸭》、《小企鹅》等一些小型的组合作品,稚嫩可爱的造型,非常富有生活情趣;又如,《昆虫世界》、《火凤凰》、《中国龙》大气磅礴,让人浮想翩翩。这些主题作品的创作,靠学生个人的力量是完不成的,需要大家的力量和智慧。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在失败与成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合作意识得到了较好地培养。

在面塑课堂教学中,学生眼、手、脑并用,在观察、模仿、想象、创造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聪明智慧也大有裨益。一个小小的面团,在灵巧的手中绽放出美丽的事物形象,这不仅仅是对一项技能的磨练与学习,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个项目的学习都是成长的历程,即使不是那么完善,也有它的闪光之处。只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学习项目,让面塑之花尽情盛开,让每个学生都幸福绽放。

参考文献:

[1]欧阳芬.影响课堂教学实施的关键问题[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第2篇

综观当前的教育形势,举国上下正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

德育已得到高度的重视,教育界高举“德育领先”旗帜;智育在传统教学中有着深厚的根基,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体育本着全民健身的宗旨,活动有声有势;劳动教育或许与生活实践比较密切,也相应受到越来载多的人的关注;然而,美育?……美育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此外,我们在谈论人文精神的时候,常常把人文精神定位在追求“真、善、美”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之最高层面上,在讨论艺术美的理论中,也常常谈到“真、善、美”三位一体的问题。怀特海曾经指出,数学是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一个正确的数学理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真;数学理论不管离现实多远,最后总能找到它的实际用途,体现其为人类服务的价值取向,这是数学的善;数学理论本身的奇特、微妙、简洁有力以及建立这些理论时人的创造性思维这就是数学的美。

而这些观点在数学过程中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吗?没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在此,不想夸大美育的作用,但是,作用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未能得到充分重视,确是深感遗憾。值得高兴的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讨论稿)已提出了数学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特别是“数学与文化”这一单元体现了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美学方面,这种功能是鼓舞人们对数学的追求化为一种对完善的追求。基于此,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或许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加强美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1.数学美的表现。

美,作为现实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征。我们知道,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称,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

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

经通过对数学美表现的研究,我们可以肯定的回答,数学中含有美的因素,数学发展受美育思想的影响,在此,可以借助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2.数学美的功能。

审美教育的范围正日益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人们不仅通过音乐,艺术,而且通过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得到美的熏陶,美化精神的境界。美育,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数学美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数学美能够培养人们创造、发明数学的激情。

(2)数学美能启发人们探求真理的思路。

(3)数学美感有检验真理的作用。

(4)寓美于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数学美感能达到以美启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数学美之教育途径。

在科学美层次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和艺术一样,都有自己的美学特征,起着陶冶情操,完善思维品质的作用。其中包括:科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探索科学规律获得的愉悦,科学思维方法的美妙等诸多方面。科学美的发掘,可以通过种种渠道进行,包括视觉上的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讶美”,证明技巧运用中的“机智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的“实用美”,撰写小论文时的感受到的“创造美”。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美,如概念之美、证明之美、体系之美、无限之美、平衡之美等方面加以探讨,带领学生进入数学美的乐园,陶冶精神情操,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当作为必要的审美示范,引导学生感知,欣赏数学美。另一方面,“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只有将美知识应用于实践,审能教育才有意义,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数学美之教育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展示美,二是应用美。其具体探究途径如下:

(1)展示隐含的美

(2)挖掘数学美

(3)创造数学美

第3篇

综观当前的教育形势,举国上下正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德育已得到高度的重视,教育界高举“德育领先”旗帜;智育在传统教学中有着深厚的根基,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体育本着全民健身的宗旨,活动有声有势;劳动教育或许与生活实践比较密切,也相应受到越来载多的人的关注;然而,美育?……美育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此外,我们在谈论人文精神的时候,常常把人文精神定位在追求“真、善、美”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之最高层面上,在讨论艺术美的理论中,也常常谈到“真、善、美”三位一体的问题。怀特海曾经指出,数学是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一个正确的数学理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真;数学理论不管离现实多远,最后总能找到它的实际用途,体现其为人类服务的价值取向,这是数学的善;数学理论本身的奇特、微妙、简洁有力以及建立这些理论时人的创造性思维这就是数学的美。

而这些观点在数学过程中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吗?没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在此,不想夸大美育的作用,但是,作用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未能得到充分重视,确是深感遗憾。值得高兴的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讨论稿)已提出了数学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特别是“数学与文化”这一单元体现了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美学方面,这种功能是鼓舞人们对数学的追求化为一种对完善的追求。基于此,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或许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加强美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数学美的表现

美,作为现实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征。我们知道,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称,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

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

经通过对数学美表现的研究,我们可以肯定的回答,数学中含有美的因素,数学发展受美育思想的影响,在此,可以借助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数学美的功能:

审美教育的范围正日益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人们不仅通过音乐,艺术,而且通过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得到美的熏陶,美化精神的境界。美育,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数学美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数学美能够培养人们创造、发明数学的激情。

(2)数学美能启发人们探求真理的思路。

(3)数学美感有检验真理的作用。

(4)寓美于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数学美感能达到以美启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美之教育途径

在科学美层次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和艺术一样,都有自己的美学特征,起着陶冶情操,完善思维品质的作用。其中包括:科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探索科学规律获得的愉悦,科学思维方法的美妙等诸多方面。科学美的发掘,可以通过种种渠道进行,包括视觉上的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讶美”,证明技巧运用中的“机智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的“实用美”,撰写小论文时的感受到的“创造美”。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美,如概念之美、证明之美、体系之美、无限之美、平衡之美等方面加以探讨,带领学生进入数学美的乐园,陶冶精神情操,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当作为必要的审美示范,引导学生感知,欣赏数学美。另一方面,“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只有将美知识应用于实践,审能教育才有意义,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数学美之教育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展示美,二是应用美。其具体探究途径如下:

1. 展示隐含的美

2.挖掘数学美

第4篇

而这些观点在数学过程中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吗?没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在此,不想夸大美育的作用,但是,作用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未能得到充分重视,确是深感遗憾。值得高兴的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讨论稿)已提出了数学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特别是“数学与文化”这一单元体现了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美学方面,这种功能是鼓舞人们对数学的追求化为一种对完善的追求。基于此,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或许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加强美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数学美的表现

美,作为现实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征。我们知道,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称,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

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

经通过对数学美表现的研究,我们可以肯定的回答,数学中含有美的因素,数学发展受美育思想的影响,在此,可以借助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二、数学美的功能

审美教育的范围正日益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人们不仅通过音乐,艺术,而且通过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得到美的熏陶,美化精神的境界。美育,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数学美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数学美能够培养人们创造、发明数学的激情。

(2)数学美能启发人们探求真理的思路。

(3)数学美感有检验真理的作用。

(4)寓美于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数学美感能达到以美启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美之教育途径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