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9 14:46: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陶瓷艺术的历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德化;陶瓷;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6-0176-02
陶瓷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这是人类最早把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活动。中国素以陶瓷蜚声世界,中国的英文名(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在八十多年陶瓷历史长河中,陶瓷大师们点石成金,创造了许多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人间瑰宝。这些陶瓷产品既是中国历代社会的重要工业品,又是当时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共同喜爱的日用品和观赏品。它不但在物质方面起到改善人类特定时代生活条件的作用,而且以绚丽多姿的造型,精湛的纹饰和缤纷的色彩唤起人们精神世界的无限美好,中国陶瓷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永恒的社会效果,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已成为人类共享的宝贵财富。德化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德化瓷传统技艺自德化窑烧制开始就已经形成,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成熟,并在吸纳与创新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我们下面展开探讨。
1 德化陶瓷艺术历史沿革
商周至唐代德化窑的产品为原始青瓷和青瓷,年代的个性化特征明显。胎质较松软,胎釉结合好,釉层比其他时期厚,釉呈淡青色或青色。器形矮小,圆胖。北宋以青白瓷为主,还有部分青瓷,器形表面装饰丰富,有阳纹和阴纹,纹饰题材较广,常见的有缠枝纹、卷草、流云、篦纹、篦点纹、团花、莲花、莲瓣、牡丹及釉下文字,构图疏密有序,变化大。改变了唐代器物素面的做法。南宋的年代特征有纪年器作为参照,这一时期仍以生产青白瓷为主,瓶和军持在结构上改变了矮胖的审美观,讲究颈部高度与体量的匀称统一,器物开始由“矮胖”变为“苗条”。南宋晚期至元代,器物除延续南宋生产的青白釉瓷外,且采用了氧化焰烧成工艺,使器物釉面莹润、光亮,釉层厚、呈牙黄色;图案简洁、精美,以宗教图案为多。
明代是德化窑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在生产工艺、烧成工艺、产品质量、品种、工艺水平等方面都远在宋元之上,其主要标志是白瓷被誉为“中国白”而成为中国白瓷的代表,推动了世界陶瓷业的创新革命。明代德化窑瓷器质地洁白细坚,烧结度高,釉色匀称,釉质细腻,光泽莹润,如脂似玉,个性化时代特征明显。
清代早中期,德化窑白瓷延续明代风格;青花瓷达到全盛,五彩瓷画面有所提高,出现了粉彩瓷;各种色釉瓷不断产生。清代中晚期,白瓷产量开始减少,只保留部分雕塑产品;青花瓷占据主导地位;五彩瓷和色釉瓷工艺特色形成。民国时期青花瓷产量减少,白瓷产品增多,釉上彩装饰手法有所创新,主要有五彩、墨彩,还出现了金彩、黑花、电光、贴花等工艺。
清代、民国时期,德化窑瓷的胎质、釉色、装饰工艺独具特色,在器物上留下了这一时期独有的制作、烧成工艺痕迹,为后世提供了辨别的依据。
2 德化陶瓷艺术特色分析
(1)商周至唐代德化窑器物艺术特色。商周至唐代德化窑器物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釉色淡青,或青色,或青黄,或青蓝,釉面光亮,使用后常出现冰裂纹。青釉瓷烧成出现的色调变化加上自然的冰裂纹,使器物产生一种色调幽雅、自然和谐的艺术效果。造型艺术主要体现在器物的整体效果上,早期德化窑有的口沿捏成花口,有的讲究各部位的搭配,有的讲究线条流畅,这些都是表现造型艺术的做法,使器物产生一种造型简朴实用、稳重大方的艺术效果。装饰艺术是对器物进行打扮的一种手法,对整体器物的艺术效果影响十分重要。这一时期的装饰艺术还处于萌发阶段,主要体现在对器物上所贴的双耳。通过对早期德化窑瓷的艺术特色分析,才能发现唐代德化窑瓷与其他窑口的区别,才能从艺术的角度认识早期德化窑瓷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2)宋代德化窑瓷器的艺术特色。北宋釉的艺术在原有青瓷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配制了青白瓷;造型艺术讲究粗犷与精细的有机结合,器物造型迎合外销,特别是华人海外驻足地市场的需求;装饰艺术由堆贴发展到细致的刻、划,讲究刻画构图的精美。南宋德化窑的工艺全面兴盛,艺术成就显著,釉的艺术丰富,色调变化多,有的是窑内温度不同造成的窑变现象,有的是人为配方的结果,这一时期新增的釉色有影青、酱釉、青黄釉等;造型艺术也有很大的变化,由北宋时期的大口、低矮改进到小口、高瘦,整体造型“苗条”。装饰艺术在北宋刻、划的基础上又出现了雕、塑。刻划讲究精致,并运用了模印法印制各种装饰图案,使装饰艺术又有了新的内容;雕、塑手法是在堆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南宋的雕、塑工艺是德化窑雕、塑工艺的初始阶段。彩绘艺术,这一时期主要是釉下用酱釉或黑釉色料写上文字记号,或简单图案,这一做法开德化窑彩绘艺术的先河。
(3)元代德化窑瓷的艺术特色。元代德化窑瓷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釉、造型、装饰等几个方面。元代德化窑改进了以前龙窑的烧成工艺,开始使用分室龙窑,分室龙窑把以前龙窑的还原焰烧成改为氧化焰烧成,提高了烧成率。氧化焰烧成的器物釉面莹润、白中微带黄,呈牙黄色,俗称象牙白。釉层厚、温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造型矮小稳重,模印成型,露胎处有明显的粗裂痕,造型艺术讲究线条的变化。装饰手法以模印为主,同时还沿用前期雕、塑、刻、划等手法;装饰图案以宗教题材为主,图案线条浮出器表,构图精美。
(4)明代德化窑陶瓷的艺术特色。明代德化窑的白瓷、釉上彩、釉下彩瓷的艺术虽然时有体现宫廷等上层社会的生活,但更主要的是体现民间的气息;雕塑瓷主要体现宗教的艺术;外销瓷主要体现域外文化风情。
明代德化陶瓷的造型艺术主要体现在器物和人物两大类。器物从日常器物、器具到陈设用具都讲究线条简洁,内涵厚实,生动活泼,如碗、杯、盘、壶、炉、罐等。人物讲究神态与所表达的内心世界的有机结合,通过衣纹线条的处理来表现东方艺术的魅力,如观音、文昌、达摩等。胎釉艺术主要体现在器物的表面,通过莹厚透明的釉药对器物表面和造型的烘托来增强器物的艺术效果,从而使器物具有一种独到的艺术魅力,即莹润感增强,线条圆润流畅,光线下流光溢彩,使人感觉有一种高雅别致的艺术效果,如象牙白釉、猪油白釉器物等。雕塑艺术主要体现在作品的精雕细镂。通过刻、雕、捏等手法在作品线条、眼、手、脚等细部的综合运用,加上胎釉的艺术效果,使作品栩栩如生,如观音、缠龙壶等。装饰艺术包括范围较广泛,主要通过堆贴、彩绘、浮雕、刻画等装饰手法来体现作品的特色艺术内涵。白瓷上的釉下青花彩绘和釉上五彩在另一个层次上体现装饰的艺术效果,特别是民间题材图案的选用、推广,为后来德化民窑青花瓷、五彩瓷艺术特色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装饰手法的运用使作品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艺术欣赏价值。如龙瓶、梅花壶、八仙杯、五彩罐、青花瓷等。
(5)清代德化窑陶瓷的艺术特色。清代白瓷,早期仍保留明代晚期的特征,质地洁白,温润,呈糯米胎;釉面较厚、莹润,猪油感强,俗称猪油白;或清白如葱根,俗称葱根白;器内叠烧支钉痕明显;足圈满釉或露胎有模印的水纹;装饰仍采用印花、贴花、透雕等手法。中晚期由于烧成工艺和瓷土配方的改进,德化窑瓷多数采用还原焰烧成,白瓷质地坚硬,表面时微有泛灰。釉面白,明亮,时微泛青,积釉处泛青尤为明显。
清代早期,特别是康乾时期,德化窑的青花瓷采用的发色料为国产青,含土钴(即石墨)比例较大,发色带有灰暗感;配料时如果添加的泥浆浓度高,或青花料浓缩,绘画在器物的坯胎上常出现积釉现象,上釉烧成后出现积釉的不规则纹状,俗称“蚯蚓走泥纹”。随着苏黎麻青和金门青的进入,德化窑的青花瓷发色青亮,色阶清晰。德化窑清代粉彩瓷色彩鲜艳,构图大方,用笔自然随意。在白瓷器釉上满彩,是这一时期釉上彩绘的又一新的尝试。
3 德化陶瓷艺术的现实意义
陶瓷文化是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陶瓷文化的研究对于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原有面貌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一个法文的特定名词,让一座山区小县走进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台,这就是“Blanc de Chine(中国白)”――福建德化瓷。德化陶瓷在中国陶瓷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印迹,为世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
作为我国陶瓷的重要代表,2003年,德化县人民政府正式启动“德化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搞好德化陶瓷艺术的深入研究,对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陶瓷传统艺术,推动我国陶瓷艺术加强与世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德化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从留下印纹陶器他们的足迹,一直到今天千年炉火从未中断,千年文化流传有序,实为奇迹。它面向大众,品种繁多,把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技艺与陶瓷工艺结合起来,创造了新的艺术天地,开拓出古代陶瓷美学新境界。德化陶瓷保留了大量古代民间绘画、书法及反映民俗民风的实物资料,形成了质朴、洒脱、明快、豪放的艺术风格、浓郁的民间色彩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享誉中外的“中国白”。德化陶瓷作为我国著名的陶瓷代表,它以民间大众淳朴的艺术风格和简练的工艺特点,博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世界各大博物馆也均有德化陶瓷的精品珍藏。随着德化制瓷业的发展,而用独有原材料生产的瓷产品以其独特的品质打出了“德化”品牌,提升了这一山区小县在世界的知名度,而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古瓷都。
参考文献:
[1]郑小平.德化青花瓷器装饰艺术浅谈[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饶媛媛,张玲霞.试论现代青花艺术的时代性[J].南昌高专学报,2010(6).
[3]苏友.德瓷雕观音艺术的历史与创新[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0(4).
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近代瓷画名家,以他们特定时代的艺术成就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在盛名之下,必然导致一种学习和模仿他们的思潮。即仍旧在陶瓷上以绘画性装饰的手段,切磋深入,模拟创作。将会使人忽视了其他装饰手段的可能性。陶瓷装饰,本是个异常丰富的宝库。如镂、堆、捏、雕的坯体装饰;高温、色釉的釉装饰;釉上、釉中、釉下等加彩装饰,以及青花斗彩、色釉刻花、珊瑚描金等综合装饰。这种种其他装饰手段,尽管在当代仍是存在并发展着的,但是至少在景德镇,如果只会用这些手段作陶瓷装饰,就会给人以工匠的感觉,似乎只有在瓷上题诗作画,才是高品位的艺术家。这种偏见及其暗藏的文化心理暗示,不能不说是近代瓷画装饰在取得自身艺术成就的同时,带给当代的一个消极影响。
近代瓷画装饰的创新集中在两点上,一是在创新方式上采取了挪用借鉴方式。挪用了纯绘画形式,进入陶瓷装饰;二是在创新思路上采取了工艺技法层面的创新。这在近代衰颓的瓷业中,当属难能可贵;但在当代陶瓷艺术上却留下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落地粉彩”只改变填色洗染工序,“水点桃花”也只改变填色方式,均是在工艺技法上的“小创新”。这和历史上由宋之刻、划、剔、印,转到元之青花绘画的“大创新”相比,那是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这种创新思路的历史惯性,使当代陶瓷艺术的创新只停留在这个工艺层面。这容易使人们在小圈子中得以自足,而脱离于整体当代世界陶瓷艺术发展之外。以至于当今所谓的陶瓷艺术创新,就是数种新色彩的发明,或数种新色釉的配制。当代这种狭窄的创新思路,究其原因,与其说是受近代瓷画装饰的消极影响,毋宁说更大程度上是缺乏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和对艺术精神的理解。当代人群已从单一的传统社会走向了多元化的当代社会,当代中国社会各地区的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思想观念的来源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不分析新时代的新需要,必将造成闭门造车。
当代陶瓷艺术呈现“多元互补、异彩纷呈”的基本格局,陶瓷综合装饰是在现代艺术背景下,陶瓷艺术高度发展的结果,它迎合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它是集彩绘、雕刻及色釉等多种装饰手法于一体的综合形式。它以新颖灵活、艺术特色明显、极富变化、感染力强等特点在陶瓷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及推广。研究综合装饰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审美意义是为了丰富陶瓷艺术的创作,使陶瓷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得到借鉴,为陶瓷艺术创作提供理论基础。
综合装饰是在一件整体构思和综合思考的陶瓷作品中,综合运用了两种以上不同属性的装饰工艺和技巧,诸如刻、填、喷、彩等多种工艺装饰手段;或使用釉料、泥料、彩料、色料等不同装饰材料;或采用釉上、釉下不同的彩绘技法等,使多种装饰工艺和技术相互映衬、各臻其妙、各显神采、以形成赏心悦目的综合艺术效果和意趣横生的艺术魅力,它是现代陶瓷艺术中被广泛运用的装饰艺术形式。
综合装饰集造型、纹饰、色彩、材质、工艺、技法等装饰要素于一体,将各装饰要素有机地组合、巧妙地安排、整体地建构,以形成综合的审美效应和艺术特征。
关键词:综合装饰;陶瓷艺术;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2-0033-01
原始先民对陶器的意外发现使人类进入了崭新的时代,原本只用于实用功能的陶器在人类劳动过程中附加上了审美功能,于是陶器装饰便诞生了。陶器纹饰的绘制与劳动相关,研究表明最初的纹饰推断为一种识别族群的符号,或在很大程度上与图腾崇拜、巫术礼仪相关。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思维的进化,理性意识的加强,审美经验的积累,逐步发展和演进的彩陶纹饰呈现出从象形到抽象、从无序到有序的规律。陶瓷综合装饰这种艺术表现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科技与文化交融的产物。多种陶瓷工艺和材料综合运用于一个陶瓷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当代陶瓷工作者所接受和喜欢。“陶瓷综合装饰的特点是:变化灵活,丰富多样,各种装饰形式相互衬托,互为补充、争妍斗奇,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装饰效果,丰富了陶瓷美术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内容,使陶瓷产品达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现代综合装饰瓷的出现是集刻画、镂、雕、浇、刷、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新彩、颜色釉、色泥等装饰技法之大成发展起来的。
在现有的文献中,划分“综合装饰”的根据很多,从门类的结合形式、工艺性质、常见的形式等方面。使陶瓷综合装饰的形式多样复杂,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要充分地概括目前陶瓷综合装饰的表现形式,必须先对各属性的装饰手法进行一次如下的梳理。釉上彩的形式有新彩、粉彩、古彩、红绿彩、珐琅彩、刷花、贴花纸、腐蚀金、描金、墨彩、泼彩等,各个装饰形式有独特的艺术效果。釉下彩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釉下褐彩、釉下黑彩等。施釉工艺装饰手法是因为釉的性质、成份不同,所呈现出的艺术效果和施釉工艺也不同。如高温与低温、流动与不流动、无光与有光、不同化学性质和光泽的釉面效果的综合。常见的泥坯工艺装饰技法有:刻、划、印、雕、贴塑、刮、削、割、磨、拼、嵌、喷、洒等等。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是有一定规律的,而生活的美是一种无次序的,缺乏思想和智慧的火花,只有通过艺术家的苦心经营才能赋予新的生命。创意美充分体现作者的个性和文化内涵。现代陶瓷装饰艺术通过对传统技艺和实用风格的转变来追求作品的新意,充分体现个人的审美追求。陶瓷艺术工作者借助多种表现形式或工艺手法含蓄地、自由地、独特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审美追求。陶瓷综合装饰的创意美可以体现在装饰手法的独创和新颖,及艺术效果的奇妙性。
陶瓷综合装饰能将各装饰基础单元多层次、多形式、多手段地和谐地融合于一体。这种装饰形式的特征是包容量各自由度很大,能充分发挥陶艺家的创意,表现他们的理念,而且艺术效果很灵活,很容易表现自我个性。
其一,装饰手法的独创性。现代陶瓷艺术受当代艺术“突破”、“实验”、“反传统”等的影响,创造性地利用传统陶瓷的瑕疵,如:断裂、起泡、缩釉、变形等毛病,在工艺方面,常常有意地利用这些反技术的缺陷肌理,将这些缺陷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追求特殊效果。在装饰制作方面,保持并显露手工制作痕迹,追求肌理效果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如图1,将泥条挤压成一张随意的、不修边角的泥板,采用交错杂乱的泥条排列,表面呈现的是素烧的、露胎质的自然肌理,使肌理与工整精巧的图案花卉纹饰产生强烈对比,同时作品还灵活运用了刻、划、蓖的手法对图案纹饰进行装饰,图案装饰部分的釉色并没有采用有光的釉色,而是选用了与自然泥条肌理相协调的无光色釉。这件作品能充分的体现出陶瓷综合装饰的艺术感染力。它采用多种手法和形式协调地结合于一作品中,多层次的表现使整个作品丰富且形式富有创意。
其二,艺术效果的奇妙性。在近千年的陶瓷艺术发展过程中,陶瓷艺术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美感语言。其中,陶土、釉料的可自由发挥度与烧制方式带来的不可预期性的奇妙结合,给艺术家的想象、智慧提供了极为开阔的活动空间,使技艺、思想和激情可自由发挥于一件陶瓷综合装饰作品当中。艺术不是自然的再现,艺术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美、更理想。艺术的生命贵在创意美。
综合装饰的审美品格来自于各装饰手法的综合,综合装饰没有固定的程式,无论是体裁形式、还是工艺材料,设计者都可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和要求安排。因此它具有实验性和创新精神,综合装饰能够使陶瓷艺术创作语言的表达上更具有多样性和实验性,同时它具有了更新的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现代陶瓷装饰中牡丹题材继承了传统装饰的优良技巧,结合当代审美观念创作出不少的表现形式,不仅有青花、粉彩、新彩,而且出现运用高温色釉的综合装饰,还有指画、刷花等新技法,把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来进行创作。
这里重点介绍瓷上牡丹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
一、粉彩牡丹
粉彩工笔牡丹绘画技法以中国画白描为基础,白描也称线描,有丰富的表现力,为瓷画家格外重视。
粉彩牡丹染色技法也很关键,粉彩牡丹作品,染色不好,便前功尽弃。染色主要分两步:第一步是染里色,里面要染得平和,染得粉化,染出花的明暗面;第二步是填颜色,填颜色主要是加强牡丹花茎叶的色感、质感、亮光度。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以善画牡丹著称,有“牡丹大王”的美誉。他的牡丹创造性地运用了粉彩点染技法,用洋红、玛瑙红、宝石红等色彩层层渲染,既突出了工笔重彩的特点,又吸取了油画的表现方法。花卉造型美观,立体感强、色彩鲜艳;色调过渡自然、花瓣间的层次与质感,浑然有序;构图严谨,主次分明,质感柔和莹润;色彩绚丽,层次丰富,充分表现出牡丹雍容华贵的气质和富丽堂皇的风姿。描线精细,苍劲老辣,显示深厚的绘画功底和大家的风范。张松茂的粉彩填色方法,堪称一绝,他自己配制颜料,自己填色,颜色的搭配、过度,都恰到好处,从工艺美术的标准和要求来看,既突显了绘画工艺的独特精妙之处,又赋予瓷画美术的审美特征和美学价值。1997年时,江西省人民政府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赠送了一幅张松茂的粉彩瓷板画《紫归牡怀图》,画面是国花牡丹和香港区花紫荆花,以及杜鹃、山茶、芙蓉等百花图案。作品雍容华贵、端庄大气,无论是创意、绘画、烧制,在景德镇陶瓷史上都是空前的。“紫归牡怀”谐音就是“子归母怀”。离开中国一个多世纪的祖国了,不就是儿子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吗?
二、新彩牡丹
新彩是清末国外传入中国的一种釉上装饰。新彩颜料的品种很多,颜色附着力强,颜色较薄而又艳丽明快,烧制范围较宽,在调色时用油或水胶进行调和,都能得到很好的效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何叔水先生所作的釉上新彩瓷瓶《富贵长春》,此图用国画构图和写意笔法表现风姿绰约的牡丹。运笔生动流畅,遒劲洒脱、枝条用笔穿插交错、文秀清逸;花叶勾勒层次丰富,正反俯仰,生动自然。花瓣薄施淡彩,婉转多姿,渲染鲜艳。盛开的牡丹艳丽而富有层次、鲜盈如生,在绿色枝叶的烘托下,显得雍容华贵。两只蝴蝶飞舞,使画面增加了动感。构图饱满充实,有着俊雅明朗的风姿。
三、指画牡丹
指画牡丹是近年来景德镇盛行的一种绘画技法,通过手指、手掌、手的关节、运用樟脑油、新彩颜料在瓷画上点、擦、抹等技法,把艳丽的牡丹绘于瓷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德全的指画牡丹画,就是用手指蘸了点油,在碟子里把颜料抹开了,在瓷画上通过手指、手掌、点、擦、抹等技法的运用,让一朵朵红艳艳的牡丹花跃然瓷上。花瓣层层叠叠,手法有轻有重。画完花瓣后,他又用料笔蘸了黑色和黄色调和的颜料画花瓣、花茎,时而涂抹,时而轻轻勾勒。短短十几分钟时间,一幅《繁花似锦》的牡丹花就完成了。其实赖德全手指画的神奇还不仅仅是以指,快速成画,更重要的是人体手指的肌理表现出的花瓣的纹路,手指并不匀称的线路表现出叶、梗、茎脉的不规整,更显出作品的自然天成——这是用画笔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极佳效果。赖德全大师这一独创技法被称为陶瓷绘画一绝。他的瓷板《春满华堂》,以二、三枝姿态各异、花簇叶润、茂盛开放的红、紫、黄的牡丹为主题,用没骨法绘枝干花叶,枝条用笔奔放、穿插交错、文秀清逸;花叶勾勒层次丰富,翻转相叠,勃茂丰神,与花朵共展春情。几只小蜜蜂绕花纷飞,颇有情调。寄寓了“富贵花似锦,宜昌祈安康”的吉祥夙愿。
四、青花牡丹
青花是中国陶瓷史中一朵艳丽的奇葩,其艺术效果与中国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妙。青花分水绘画技法是景德镇传统陶瓷画有的一种表现形式。蕴含中国自己独特的审美情结,它是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一种以单纯色彩来表现丰富内容的艺术。青花分水瓷画运用笔、水、青花颜料构成其独特的表现方式。水和颜料在坯体渗透渲染后,产生了奇妙的肌理效果,再根据作画者对画面的需要经过轻、重、缓、急的用笔,在坯体上显示出中国画韵味和生动奇妙的意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卖九擅长用青花分水在坯上作画。分水时用手的两个指头夹住分水笔来控制用水量的多少,达到绘画的要求及表现物象的艺术效果。在青花绘画中除了用分水笔控制水分的分量和流速外,也可用到水墨画的方法点、染、勾线等工序。他的瓷板画《子归图》画面绘紫荆、牡丹、两花相互融合,穿插有致,构图新颖、紫刑花以勾线为主,细线谨密,工整细腻,花朵先勾后染,以浓淡过渡表现转折向背:牡丹不事勾勒,着力分染以重笔勾叶脉。作品以中国画没骨法结合青花分水技法绘就,晕染层次丰富,色泽沉而稳定,清新自然,韵味无穷。
关键词: 设备管理;现状及工作弱化问题;转型升级;精益生产方式;技术措施
1 前言
由于房地产行业的遇冷,再加上如今高端项目减少,需求相对减少,其下游的陶瓷企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处境相对艰难,品种多、订单少、利润微薄又遭遇实施新的环保法等原因使得这些企业不得不转型升级,寻找出路。而陶瓷机械设备管理也正是企业转型升级工作之一,基于鹰牌公司经过近几年加强设备管理运作,使生产稳步增长,设备运行稳定,事故大幅度降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为了使企业走出困境并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现再进一步推行精益生产方式下的设备管理,在推行过程中发现了传统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其问题进行阐述并分析。
2 传统的陶瓷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2.1 传统的陶瓷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
1)目前传统的设备管理的大量工作集中在维修阶段,而不注重设备全过程的管理。
2) 传统的设备管理在技术、经济、组织三者关系方面,侧重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同时对组织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3) 传统的设备管理仍然停留在单纯配角服务的阶段。
4) 传统的设备管理只注重设备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参加,没有把同设备有关的部门、人员组织协调起来,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5) 还有就是设备数量多、 种类繁杂且使用点分散,设备的“年龄”差异大,备品备件和工具材料的种类多,创修重修成本高以及缺乏故障历史的记录分析等。
3 传统的陶瓷机械设备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一部分企业的领导单纯的追求利润和政绩,没有进行必要的设备更新,导致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2)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逐步弱化。首先在企业诸多管理中,设备管理则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工作。其次,缺乏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管理协调能力的多技能人才。第三,资质高、管理能力强的企业目前大都依托施工总承包单位进行设备管理。
3)工人队伍不断变化,给做好设备管理增加了难度。由于企业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且大多数未参加过任何培训就直接上岗,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基本常识知之甚少,使得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4)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脱节。因企业没有将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操作人员往往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相互推卸责任。
5)设备维修浪费严重。比如:对大量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随意报废。
6)库存高, 但还是经常性缺件,库存记录不准确等。
3 存在问题的原因
1)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没有建立机械设备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缺乏完善、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2) 维修管理体系不健全。我国企业的设备维修体系大多以职能分类,分为不同的维修组,但由于现代企业设备具有复杂化、系统化的特点,按职能分类容易造成一些部门的职能交叉。
3) 维修人员专业水平较低。陶瓷企业设备越来越多,且呈现了复杂化、系统化、专业化的特点。可目前企业大多依靠传统经验进行设备维修,缺乏专业的维修技能。
4) 缺乏高效的激励机制。目前的企业对设备的考核以惩罚为主,缺乏必要的奖励,这挫伤了设备维修人员保养维修设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 对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视程度低。我国企业领导普遍存在着“重生产、轻设备”的现象,认为只要生产搞上去,企业利润就相应增加了,孰不知设备寿命的长短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
4 利用精益生产方式下的陶瓷机械设备管理方法步骤及解决现存问题的技术措施和建议
4.1 精益生产方式的概述和推行优势
1) 精益生产方式,指以顾客需求为拉动,以消灭浪费和快速反应为核心,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佳的运作效益以及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其核心就是精简。
2) 其优势意义,与大量生产方式相比,所需人力资源最低能减至原来的1/2,成品库存最低可减至平均库存水平的1/4,对丰富和发展现代生产管理理论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4.2 推行精益生产方式下的设备管理的终极目标
1) 消除机械设备的故障停机,实现零故障。
2) 备件、备品实现“零”库存。
3) 最大限度地压缩前置时间。为此要消除中间停滞,实现“零”停滞。
4) “零”灾害(即安全第一)。
4.3 精益生产方式下的设备管理方法
精益生产设备管理总的来讲就是通过采用5个为什么等方法分析确定设备所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连续的改进,最终得到一个理想的设备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准时化生产” (JIT),达到消除浪费的目的。
4.4 推行步聚
推行精益生产方式下的设备管理,在技术和方法上并不难,难就难在思想观念的转变上。为了实现精益,这里从运用TPM(全员设备维护)方面阐述其推行步骤。
1) 准备阶段。引进TPM计划,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
2) 开始阶段。TPM活动的开始仪式,通过广告宣传造出声势。
3) 实施、推进阶段。制定目标,落实各项措施,步步深入。
4) 巩固阶段。检查评估推行TPM的结果,制定新目标。4.5 解决现存问题的技术措施的建议
针对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陶瓷制造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积极推行精益生产方式,通过学习,加深精益生产方式和设备管理关系的研究,对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进行变革,加强设备的管理,逐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其具体的技术措施建议如下:
1) 首先企业的设备管理应适应精益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建立一整套生产管理体系;重视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的采用,鼓励员工的发明创造和合理化建议;尊重和信任职工,充分应用多种形式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每个员工的职明才智。
2)应遵循精益生产方式下的设备管理原则:思想观念要新;精益精神要强;团队协作要好。要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团队精神,积极开展设备预防性管理,依靠集体智慧解决生产中的各种设备故障;业务技术要精。要强化职工的技能培训,确保职工一专多能。
3)确保设备正确选型,做好新购设备的验收管理。包括设备验收的组织、性能测定以及设备资料的验收等工作。
4)健全设备维修管理体系。
5)重点抓好设备的日常管理。(1)对职工设备知识培训,提高设备操作及维修人员的素质。①针对员工操作的设备进行“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四会”(会操作、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的实地培训。②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无论什么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械设备相关生产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③通过聘请高级维修人员、定期举行维修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2)设备日常维护保养。①应制定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规定;②应制定设备点检规定和设备的计划,并每月检查其执行情况并统计设备故障停机率。③应做设备的预防性管理,特别是建立车间设备的巡检制度。
6)做好设备的备品备件计划。精益生产方式使企业减少了备品备件库存量。
7)建立高效的赏罚机制。
8)与时俱进,进行设备技术改造。比如窑炉安装新型节能喷枪;淘汰旧的电动机,换上符合国家标准的节能电动机;抛光线前磨机厂家原配1.5kW的倒角磨头更换成4kW的磨边磨头;原料车间的摆线针搅拌机更换成齿轮搅拌机等。
9)结合“7S”现场管理进行设备管理。
5 结语
总之,面对我国企业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笔者结合陶瓷生产设备管理实践,在总结精益生产方式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适应精益生产方式的生产设备管理原则,并提出了改善传统设备管理模式的技术措施。为此,相信企业在精益生产方式下的设备管理中,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合理的生产方式的安排和设计,将会实现企业在质量、成本、交货期等方面的各项战略目标,从而使企业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在21世纪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孟凡云,许万昌.浅析企业设备维修的组织与管理[J].知识经济,
2010,07
关键词:中国陶瓷;生活美;艺术美;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2
一、引言
我国历史比较悠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留下众多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陶瓷能够代表了中国的文明,是经过一定的历史时期积淀的结果,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陶瓷的器型、纹洛以及装饰都能够体现出中国的文化经典,在陶瓷的外形中可以看出中国文化中的美学价值,陶瓷文化的发展见证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能够凸显出我国民族独特的历史风情和民族风俗习惯,能够显示出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是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本文就针对陶瓷艺术的进行研究,对陶瓷的艺术美和生活美进行探讨。
二、陶瓷的艺术美
陶瓷的艺术价值表现在多个方面,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技术演练逐渐成熟的结果,陶瓷艺术的外观不仅仅是造型艺术的一种,陶瓷的外形设计大多来源于自然美和生活美,来源于人类对生活、对艺术的诠释,来源于特定的物质世界,具有一定的历史社会价值,但是陶瓷艺术并不是纯天然的艺术,是通过对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对生活的诠释的一种艺术价值,在加工的过程中并渗透了艺术家自身的美学观点以及对美学的思考的艺术体现,艺术家对艺术的构建具有创造性,使得陶瓷艺术在构造的过程中体现出一定的自然性和生活价值,能够使得陶瓷真正的融入到生活当中,这样能够真正的展示出陶瓷的艺术美,展现出陶瓷的风姿神韵。陶瓷的艺术形象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审美价值,让人真正的引起人对美感的体验,使得人能够在陶瓷中看出审美价值,在艺术生活中能够对社会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在陶瓷艺术中能够理解出审美的和谐性,这种和谐性不仅体现在陶瓷的造型、装饰上,在体现在陶瓷中的各个因素的矛盾是否和谐,艺术家能够通过对和谐性的把握进行陶瓷造型设计,形成一种新的结合,从而达到互动的美学特征。
陶瓷造型是陶瓷艺术显示出来的核心部分,在整个陶瓷艺术中,应该充分把握和谐性在陶瓷造型中的体现,陶瓷造型本身就具备组合性,在组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陶瓷艺术的线,线是陶瓷艺术的基本,由线组成面最后再形成体。 而且在构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显示出局部的设计应该与整体的设计相和谐,陶瓷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陶瓷造型的局部,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局部进行处理,局部的处理得当才能够保证陶瓷的整体造型,突出整体的风格和个性。陶瓷的艺术美不仅体现在整体的造型上,还要注重局部的变化,这样能够保证整体和部分和谐的前提下能够充分的体现出艺术效果。陶瓷的设计中,各个部分的设计都能够保证陶瓷的艺术效果。对美感的要求不仅是造型,还对陶瓷艺术的质地和装饰有比较高的要求,每一部分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三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陶瓷的质地以及构成陶瓷每一部分的设计都应该融为一体,构成陶瓷艺术的形象设计构造,陶瓷的整个艺术形象是赋予了艺术者的灵魂,只有将这三个部分真正的融为一体才可以设计出动人心弦的艺术作品。
三、陶瓷的生活美
陶瓷的生活美,指的是人在设计陶瓷的工程中所融合的生活美的观念,通过生活能够充分的研究陶瓷的艺术特色,物质生活本身就对陶瓷艺术产生较大的影响,对陶瓷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陶瓷艺术不仅代表了一定的艺术价值,还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文化的组成部分,陶瓷制品的创建本身就在具备使用价值的基础上增加了艺术特色,陶瓷艺术从根本上与原本的艺术就显示出明显的区别,不同于原本的绘画制品和其他雕塑艺术作品。陶瓷艺术美的本质内涵来源于生活,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的感悟融入自身对艺术的理解创造出陶瓷艺术。在历史的各个阶段,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陶瓷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个时期的文化内涵。随着生活的不断变迁和历史的进步,不断的推动陶瓷产业的进步,陶瓷业不断的设计出新的文化图案。
各个地区的历史风貌也决定了陶瓷文化的异同,在一个地区,文化的发展背景是不同的,在历史的不断变更下,由于各个地区人民的审美情趣的不同这就使得陶瓷的艺术美出现异同现象,陶瓷的出产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社会审美的需要,陶瓷艺术能够代表一个地区的文化和生活状况,陶瓷文化逐渐的成为象征一个地区生活的真实情况,能够代表一个地区在生活发展中的流行心理,生活价值都能在陶瓷艺术中展现出来,生活状况具体的可以根据当地的文化习俗、思想、以及对审美的需求等诸多方面做引起的审美情趣,这就对陶瓷造型艺术产生重大的影响,当地的各个文化特征都能够提下出当地的陶瓷生活美。
四、陶瓷在技术研究上具有科学性
我国的陶瓷产业的发展历史比较悠久,在陶瓷的制作过程中,艺术家能够通过对生活的体会在加上对科学手段的运用能够设计出良好质量的陶瓷艺术,能够保证陶瓷的艺术价值。陶瓷的制作过程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需要艺术家对陶瓷制品工程能够准确的把握,对陶瓷原料要精确的鉴别,在制作的过程中不断的通过加工保证陶瓷的形状,在装饰的过程中,需要首先对成型的陶瓷进行烧成然后进行装饰。窑炉的结构和烧成温度都对陶瓷的质量产生影响,相同的配方在不同的烧成的情况下能够产生不同的色调,这样艺术家在生产陶瓷的过程中能够保证生产的质量。陶瓷艺术的色质成品比较复杂,就需要在科学的制作工艺进行调整,来形成各个色质的陶瓷成品。这些艺术技巧能够完全的依靠科学手段进行高温设置。
陶瓷的艺术美显示出了整个创作过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创造者对美的感受,能够体现出创作者一定的思想内涵,体现出陶瓷的艺术美,其陶瓷技术的科学性能够保证陶瓷的质量标准,体现出陶瓷的美学特征,陶瓷的生活美和艺术美都是通过技术的科学性展现出来的,主要对美学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思考,陶瓷的艺术美能够通过艺术自身来衡量,陶瓷的艺术美和时代性要求都比较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进行陶瓷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增强技术的科学性,通过对技术的增强这样能够增强艺术的总体效果,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陶瓷的艺术性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艺术家在进行设计陶瓷时,要遵循时代的发展,遵循文化的象征,充分的通过自身对生活的感悟,通过科学的技术能够增强技术水平,将在生活中的启示能够研究陶瓷美学并运用到陶瓷艺术中。
五、结束语
总之,陶瓷艺术体现在多个方面,我们对于陶瓷美的研究主要针对陶瓷艺术的生活美和艺术美,在这两个方面中延伸出陶瓷技术的科学性。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陶瓷艺术能够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文化背景,代表了我国的文化内涵,在陶瓷艺术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艺术价值和生活价值的体现出我国独有的陶瓷艺术,在世界领域也将大放光彩,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生产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在陶瓷行业,不仅要求艺术家能够保证陶瓷质量的同时还要保证陶瓷产业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周雅雯.浅析清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及其特点[J]. 品牌(下半月). 2014(08)
关键词:陶瓷雕塑;历史原因;现状;艺术修养;改变与创新
纵观历史,我国一直是雕塑艺术的大国。我国的雕塑艺术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厚,绽放着耀眼的光芒。文章针对陶瓷艺术的有关现状,对陶瓷雕塑艺术的设计与审美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陶瓷雕塑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雕塑定义
中国优秀的陶瓷雕塑历史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早期人类历史是彩陶文明的开始,彩陶的艺术特征包括模仿与随意、夸张与变形,传达出自由的精神;第二,秦汉时期,从博大质朴到活泼生动,兵马俑的气势恢宏与高度写实再现无不体现了当时写实风格的社会地位;第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冥器陶塑与青瓷,北朝陶俑的艺术风格深受佛教造像的影响,也打上了西方古希腊雕塑的写实烙印;第四,五代宋辽时期的瓷塑艺术达到新的高度,特别是在宋代达到写实瓷塑艺术的高峰。在历史发展中,古人把制作雕塑的人定义为匠人而非士大夫。其实,在与欧洲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同时代的中国上千年的历史时期中,写实反而是中国人的强项。在历史长河中,南北朝之后,特别是宋朝以后文人画的兴起,将非文人画的写实观念贬为民间工匠的手艺,与上流士大夫阶层的艺术观念形成强烈的对比。但是,在中国美术史上,秦兵马俑的写实表现观念是不可逾越的艺术成就。笔者在山西调研时发现,北宋晋城皇帝庙“十二元辰真君”的写实效果着实让人惊叹,如此沉静的雕塑手法,在写实与写意中找到了平衡,手法绵韧、挥洒自如,随意之中将人体结构表现得惟妙惟肖,人物表情与身份紧密结合、结构精准。但该作者在北宋时期只能被贬称为匠人,这无疑是中国美术史的一大遗憾。
二、当今陶瓷雕塑的地位及影响因素
陶瓷雕塑工艺作为陶艺术中独特的种类,在时代的巨浪中起起伏伏。现代文明的开放性和多元化对当代陶瓷雕塑工艺影响颇深,这使得现当代陶瓷雕塑创作具备了极强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开放的多元化审美也使得雕塑语言打破了以往的创作理念,进而将古老的陶瓷艺术与现代艺术审美融为一体,使陶瓷工艺的发展更加与时俱进。在2014年景德镇一年一度的国际陶瓷博览会秋拍上,近两百件陶瓷拍品中,雕塑陶瓷类作品却为数不多,其最高竞拍价格也远低于绘画陶瓷类作品最高竞拍价格。陶瓷雕塑艺术市场如此冷淡,足以说明三个问题:第一,陶瓷雕塑这一艺术形式至今尚未引起业界足够的重视,它更多地被等同于工艺品而非艺术品。第二,陶瓷雕塑可以用模具制作,而模具的使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流水线式的生产,可以大量翻制,而这种现象也确实存在,这对收藏者的利益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也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伤害。第三,在如今的经济浪潮冲击下,一些艺人为求生存甚至发家致富,选择较快出效果的其他形式的陶瓷制作。
三、只有改变与创新,雕塑陶瓷艺术才有未来
第一,创作者的心态与修养的沉淀。陶瓷雕塑的创作质量与创作者的心态密切相关,创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是如何定位与要求的,直接决定作品层次。面对今天的社会,在陶瓷雕塑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需要将时代的要求、创作者个性化的特色、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融合在一起,这是对陶瓷雕塑创作者自身修养的要求。第二,匠人精神与艺术积淀的融合。匠人精神第一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第二,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第三,耐心,专注,坚持;第四,专业,敬业。在目前艺术界追求“短、平、快”的时代,很多作品正是缺少了艺术上的匠人精神。当今社会中,一些艺术家心浮气躁,忽略了作品的品质灵魂,更缺少专业精神。用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创作一幅作品的人往往较少,一些艺术家已经不满足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低产量”的作品上,而是进行流水线式的创作。当一些艺术家被冠以大师名号,藏家更多地从拍卖榜单上寻找名家的时候,匠人精神更显露其难得的一面,也更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第三,现代艺术观念在雕塑陶瓷艺术中的体现,决不能总是在表面形式上延续祖先老一套的东西,也不能仅仅是技法上的改良,而应该是让现代艺术观念深深扎根于雕塑陶瓷创作,无论在主题或形式上都要完全区别于古时候的雕塑艺术品,换言之,就是今天流行的一句话——深度创新。
参考文献:
[1]梁思成.中国雕塑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2]《2014年艺术品拍卖年鉴》编委会.2014年瓷器拍卖年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关键词:陶瓷艺术;国粹艺术
如今的陶瓷艺术,可以说是宝贵的,直至今后的发展也是推动着国家古典艺术与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产物和艺术历史文化,具有价值性和历史性,在今后的发展是会呈现更大的舞台。
陶瓷,一个极具代表中国符号的艺术产物,它的历史可以从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如今的陶瓷时代更是蓬勃生辉,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生活中处处是有陶瓷的出现,陶瓷也陪伴在人们的身边。
在个人的理解中,陶瓷在唐代时期,几乎是被利用的最为广泛,唐三彩以及唐代生活用品的器皿也随后被日本所学习,并且在那个时期出现了陶瓷的新品种――柴窑瓷,至今都是珍宝,极为罕见。
中国传统陶瓷,尤为匠心独运,从艺术表现形式上,分有刻镂、堆贴、模印、釉色、化妆土、彩绘六大类型。图文的样式和装饰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上就已出现。每一个时代的变迁都会将陶瓷艺术领进新的一个境界一样,反映的不仅仅只是一件艺术品,而是一种文化,是当时的生活状态和社会情况,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认知,对自身的认识,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陶瓷大多数被人为制作成物品,客观地反映世界的同时,必然的反映人的主观思想。陶瓷艺术精致的装饰表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文思想,历代陶瓷的装饰纹饰表现了人内心纯真的感情和潇洒的风度,使人成为真正优美的形象。中国的陶瓷艺术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历史的尊重。陶瓷艺术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存在,是促进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是发展中国文化精神的一种提高。陶瓷艺术在意识方面也得到了注重。它在牵引着文化潮流的发展,在时刻提醒着中国艺术文化的历史意义。有一些原则并不是陈旧而是就是不可以被打破。它既是对历史的保护,又是对曾经文化象征的保留和继承。
如今,陶瓷艺术在博物馆里展示的历史文物,现如今已经普及到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机会学习到,触摸到历史的痕迹。在现代幼儿教育中,有的学校还会添加陶艺课,这样国粹艺术才会绵绵不断地传承下去。这种意识是现代意识,是可以把抽象的理论思维之外勇于实践中,发展并且延续这一文化艺术。
每一位艺术家,不论是从陶瓷艺术的泥、釉、火都十分有讲究的去亲自试验,去试着发掘它们新的元素和资源。陶瓷艺术在今后的发展中,其实个人概括为,在生活中成长,在生活中源远流长,不能将艺术圈禁起来,告诫艺术属于什么,它属于每个人,找到最原始的发展意义,它就是我们的。在今后发展的历史脚步,是快节奏的、现代性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兴起后直至今日很多个陶吧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陶瓷艺术,触摸陶瓷艺术,从意义上都是不言而喻的。
陶瓷艺术在当今社会以及今后的发展道路上,以传统的不同形式快速的发展,善于利用生活的术来创造陶瓷艺术的本身,也是每一位陶瓷艺术家创作意识得基本原则,也是强调陶瓷的现代意识和历史价值。
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已经进入快车道中,也是嚷外来文化被吸收与认同的状态。中国陶瓷艺术发展与世界陶瓷艺术发展有一定的距离性,这种距离性不是隔阂、矛盾,而是一种文化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我们既要抓住创新,又要保持在世界陶瓷文化发展的重要地位。
一、剪纸艺术概述
1.剪纸艺术发展历史
剪纸作为典型意义的流传于民间的民族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具史料记载,剪纸艺术最早出现在我国西汉年间,但在更早的战国时期便已经出现了类似于剪纸的薄片镂空、雕刻工艺品,但至到汉代造纸技术的出现,纸张不再是稀有物品后才开始大量出现剪纸作品,这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造纸技术推动了剪纸艺术的发展。发展到唐代时期,剪纸艺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逐渐进入成熟期,在该时期开始出现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版。到南宋时期,造纸技术的进步与成熟为剪纸艺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民间剪纸艺术开始取得加大的发展,剪纸的运用范围也开始逐渐扩大,比如皮影戏、蓝印花布等。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南宋的吉州窑开始将剪纸作为陶瓷花样,这也标志着剪纸正式开始运用于陶瓷装饰中。在之后,剪纸工艺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开始达到成熟与鼎盛时期。
2.剪纸艺术表现手法及体裁
从剪纸艺术的产生、发展到成熟,再到扩大发展的历程来看,剪纸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单一逐渐发展为多元化,比如剪影法、阳剪法、阴剪法、阴阳剪法等。剪纸艺术的表现内容则更为广泛,几乎没有特定的界定范围,比如历史事件、神话传说、戏曲故事、流传广泛的爱情故事、各种故事人物形象等,以及自然界的虫鱼鸟兽、花草果蔬、山水树木、房舍器具等。这些事物在剪纸艺术中并非简单的直搬,而是经过艺术加工被赋予更深刻的内涵。
二、剪纸在陶瓷装饰艺术中运用的由来及影响
1.剪纸题材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无论是剪纸艺术还是陶瓷艺术,都经历了长达数千年甚至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时期,这导致剪纸艺术运用于陶瓷装饰艺术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当时社会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但总体来看,剪纸艺术对陶瓷装饰的影响是深远的,还是可以从多数陶瓷产品中可到剪纸艺术的表现风格。从剪纸的题材来看,从最早期的南宋吉州窑开始,用于陶瓷装饰的剪纸题材与民间剪纸题材大体相似,比如蝴蝶、鸳鸯、梅兰竹菊等。发展到民国时期,剪纸贴花瓷器开始出现,直到现代,剪纸题材开始变得多样化。剪纸题材的不同选择对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作为陶瓷装饰题材的一种,为陶瓷艺术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2.剪纸艺术形式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剪纸艺术作为我国民间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经过历史的积淀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艺术风格,或浑厚、单纯,或简洁、明快。当剪纸艺术形式运用于陶瓷装饰中时,并未因为陶瓷艺术的风格而改变自身艺术形式与风格,而是充分发挥了剪纸艺术风格的优势,与陶瓷艺术融为一体。剪纸艺术形式本身所具备的简洁明快的表现形式对陶瓷装饰艺术具有极大的影响,这种直观明显的表现形式便于夸张造型和将复杂形象描写条理化,这对于陶瓷装饰是中极有力的补充。总体来说,剪纸艺术形式的典型民间乡土气息给陶瓷装饰带来了别有风趣的风格,塑造了自成一体的陶瓷装饰艺术体系。
三、剪纸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应用
1.表现手法及装饰部位
对剪纸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后可发现,民间对剪纸的传统用法多体现在喜庆日时的装饰,比如将剪纸图案运用于喜庆日的贴窗花中,贴于门楣等,其表现内容极为丰富,题材也较为广泛。具体运用与陶瓷装饰中时,剪纸单独用于陶瓷装饰使得作品增加美感、立体感而又不会喧宾夺主。剪纸内容运用方面,无论是传统吉祥图案,还是其他装饰纹样,运用于陶瓷上时均能达到古朴、大方、安稳、活泼、生动等装饰目的,使得剪纸与陶瓷和谐统一。初次之外,剪纸还可与其他表现手法结合使用,比如与山水画结合则可呈现和谐、典雅、古朴的民间特点,与不同底色配合使用则可展现出不同的风格。由此可见,剪纸艺术运用于陶瓷装饰时,既可作为单独纹样进行装饰,又可作为综合装饰手法之一进行局部装饰与点缀,从而从局部衬托器行美。
2.装饰题材
剪纸艺术具有较强的民间艺术特征,它保留了质朴的语言风格,比较突出的表现自然规律,流露出民间纯真的自然本质。因此剪纸运用与陶瓷装饰时,其粗矿、简洁的风格总是能够自然的流露出率直,这使得剪纸的不同题材对陶瓷起到的装饰作用不尽相同。通常来看,剪纸用于陶瓷装饰的题材主要包括人物、动物、植物、自然景物、人为物品等,不同的题材传达了不同的寓意,这种寓意使得陶瓷具有了典型的、独特的民族蕴含。从现代陶瓷装饰来看,剪纸题材中更多用于陶瓷装饰的为吉祥图案。
3.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