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数字媒体的主要特征优选九篇

时间:2024-03-29 14:46: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数字媒体的主要特征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数字媒体的主要特征

第1篇

【关键词】数字资源整合;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数字化展现

一、引言

经济的发展伴随而来的必然是文化的兴盛,近年来的统计数据已经表明世界文化经济和文化贸易都在蓬勃发展,国际文化贸易在国际贸易交往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升,同时又带动了整个国家国际贸易水平的提高,因此国际文化贸易正在获得各国政府越来越多的重视[1]。

国际文化贸易的复杂性导致了其概念在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里我们选取其中一个阐述,即国际文化贸易是指国际间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输入和输出贸易方式的统称,是国际服务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从前面的阐述中可以看出国际文化贸易由国际文化产品贸易和国际文化服务贸易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文化产品可以是图书、杂志、影视、戏曲、艺术设计、手工艺品等,主要特征是具有实物消费品的基本属性,而文化服务则是实现和满足人们文化需要的过程,通常贸易主体不是实物或不具备一般商品属性[3]。

近些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等技术的涌现,数字技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更加亲民的一面,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通过数字技术紧密地衔接到一起。国际文化贸易中无论是以货物为主的文化产品,还是以虚拟经济为主的文化服务,也应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带来的种种便利,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数字技术在与国际文化贸易整合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二、文化产品的数字化表现形式

文化贸易不仅承载着带动经济增长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繁荣本国文化和历史的重任,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地位的重要途径,其中文化产品是文化贸易开展的核心,文化服务是文化贸易开展的推动力量。

作者单位:100024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国际文化贸易中的文化产品通常是以实物形式存在的,而在数字时代文化产品则具备了更多的虚拟化特征,传统的文化产品转变成为使用计算机、数字播放器等泛用型设备作为载体,文化产品的核心内容以数字形式来存储、展现和传播的形式。文化产品的生产者除了传统的文化企业外,也涌现出了大量基于个人或工作室的作品,随着而来的是数字化的贸易平台的大量出现[4]。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间的贸易界定变得模糊,总体而言文化产品涉及文化贸易的核心内容,文化服务则是在文化产品的基础上拓展而来的服务贸易。根据文化产品内涵与数字技术间的关系,可以将文化产品的数字表现形式分为如下几类。

1.完全数字化的文化产品

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仅带来运算速度和存储能力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在虚拟时空中拓展了人类的思维。在计算机平台中,就已经出现了大量具备传统实物类文化产品特征的数字化虚拟文化产品,这类文化产品具备更新节奏快、传播范围广、对实体环境依赖度低等特点。

完全数字化的文化产品指的是文化产品从最初的设计开发,到后期的推广营销都依靠数字技术实现,无需传统的实物类文化产品即可完成整个文化产品贸易全部过程的现象。比较典型的完全数字化文化产品例如有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小说等,这类文化产品的贸易过程只需要拥有计算机或移动显示设备,并通过互联网交换数字信息即可。

2.从传统文化产品转变为数字化的文化产品

在有人类贸易活动以来,其实也一直伴随着文化贸易,进入到数字媒体时代后,部分传统文化产业可以吸收和采纳数字技术的优势,并将传统文化产品慢慢转变为数字化的产品。这类文化产品的核心内容并未改变,但是由于数字技术的出现,一方面使得文化产品的展现形式有了提升的空间,另一方面也改变了文化产品贸易的交易过程。最为典型的从传统文化产业转变为数字文化产业的例子就是电影电视、音乐曲艺、平面影像等,传统的胶片电影和有线电视业如今正在快速的转变为数字电影和数字电视,并出现了网络视频这样的新形态,音乐产业则经历了从胶片和磁带到数字音乐的转变。

3.利用数字媒体作为辅助展现或传播的文化产品

尽管数字技术在国际文化贸易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但是文化产品本身取悦于人的核心特性并未发生改变,并非所有的文化产品都可以被数字技术所改变或替代,对于这类文化产品而言,数字媒体的出现只是增加了辅的展现和传播形式。利用数字媒体作为辅助展现或传播的文化产品,具有的典型特征是这类文化产品比较依赖传统的手工技艺,比较注重实物的工艺价值,例如文化产品中的民间手工艺品等。

数字技术本身无论如何发展,都无法替代实际的工艺品实物所带给人们的感受,因此数字媒体更多地是作为这类文化产品的辅助展现形式,将产品的内容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存储并显示在电脑设备中,近些年也出现了更加复杂的展现形式,如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打印等技术与文化产品相结合,实现了更加真实和有交互感的展现形式,使得普通个人了解和制作手工艺品成为可能。例如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手工艺品制作游戏,基于增强现实技术开发的京剧换装体验,基于3D打印技术实现的数字化工艺品个性化模型打印等。

实际上,大部分传统的手工艺品都面临着市场容量萎缩、大众认知度低的问题,网络化的数字媒体正好是推广这类文化产品最为有效、成本最为低廉的一种形式,这里说的网络化的数字媒体既包括早期出现的彩信、网站等形式,也有近些年比较流行的移动应用这样的形式。网络数字媒体的应用,对文化产品的传播以及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数字资源与文化服务贸易的整合

与文化产品贸易注重利用实物来承载文化内涵的形式不同,文化服务贸易是更加注重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活动,包括各类演出、展览、视听传播等[5]。数字技术拥有的如交互性、虚拟化、泛媒体化等典型特征,与以非实物化交易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服务贸易更加吻合,也更加能够提升文化服务贸易的层次和水平。区别于传统的文化服务贸易,数字资源在与文化服务贸易整合过程中,表现出如下几个特征。

1. 文化服务贸易形式统一化

文化服务贸易一直以来缺乏统一的划分标准,其基本特征是文化贸易交易对象的非货物化,因此我们通常将文化演出、视听影像、图书档案、博物馆服务、体育娱乐、专利版权等交易内容都划归文化服务贸易的范畴。传统的文化服务贸易过程中,这些交易内容可以会以多种形式出现,在数字媒体时代,数字技术可以成为文化服务贸易交易过程的主要载体,以此来实现贸易形式的统一化。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在线付费购买演出票,并将电子票根下载在手机中作为入场凭证;可以在统一的交易平台中购买数字音乐或电影,而不再需要除了数字终端设备以外的其他媒体;也可以在线预览图书的部分章节,并在付费后直接下载电子书到终端阅读设备;版权及专利交易也可以通过统一的数字平成,并通过数字验证和数字签名技术保证交易的有效性。

2. 更加高效、安全的服务贸易交易平台

数字资源平台在贸易活动中曾经最令人们担心的就是交易平台运行的效率和信息安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的普及使得服务贸易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信息沟通的障碍得以打破,更多的人可以通过数字平台得到他所需要的文化服务内容。作为网络数字媒体的另一大主要特征,信息的双向交互也使得人们在获取文化服务的同时,可以更为直接地将自己的感受、建议、想法等分享给其他观众或文化服务的提供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大大促进了文化服务内容的改进和提升。例如,以前电视台想要获取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信息,主要依靠随机抽样拨打电话访问的形式进行,而在数字电视环境下,不仅电视节目的终端收视率可以精确的获取到,甚至对于每台电视机的收视习惯数据都可以采集到。再比如在数字音乐交易平台中,用户在试听音乐的部分章节后就可以马上选择是否在线购买整张数字专辑,同时还可以在平台中看到其他用户的购买心得并发表自己的感受,这在传统的贸易形式下是难以实现的。

在网络数字环境下,交易的安全性曾经是数字交易推广过程中的主要阻碍。随着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如近些年普及率非常高的数字证书、DRM签名、非对称加密等技术的出现,使得无论是交易过程中的资金安全,还是防止数字内容不被随意复制等,都得以实现,数字交易过程已经能够与传统交易形式一样令人信赖。

3. 更加多样的文化服务贸易量化指标

文化服务贸易在国际文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文化贸易由于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得仅仅考虑国际贸易额并不能很全面地衡量一个国家文化贸易的实际水平,对于不以货物贸易为主的文化服务贸易活动,这样的衡量标准就显得更加偏颇。对于文化服务贸易水平的衡量指标,实际上应该是一个动态考虑的体系,既要通过多种指标的建立来衡量当前贸易水平与其他国家间的比较,同时也要考虑不同时间周期内贸易指标的变化情况,来综合考量文化服务贸易的实际发展水平。

数字资源与文化贸易平台整合的同时,所有的文化服务交易信息都将以数字形式存储和表现,规范化的贸易数字信息在大数据处理的时代背景下,可以从更多侧面反映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以视听产业为例,传统的衡量贸易水平的指标包括:票房收入、上座率等。而在基于网络付费点播的视听贸易平台中,不仅可以随时看到点播收入和点播次数,还可以收集例如:点播时段、重复播放次数、评价好坏、评论情况、IP来源等数据,同时这些数据的采集也是基于时间线和用户等级的,因此还可以将这些量化指标拓展到更加立体的评价指标体系中。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网络数字媒体技术早已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其中也包括了文化产业这一领域。作为国际文化贸易核心组成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数字时代下也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文化产品的展现形式,文化服务的贸易方式都已与数字时代无法分离,而更好地与数字技术整合也是国际文化贸易发展的必经途径。

数字技术与文化内涵之间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国际文化贸易的核心永远是文化本身,数字技术是文化内涵更好的展现和传播途径。在数字资源与文化贸易整合的过程中,也要时刻注意数字技术的选取与实现形式,让数字技术成为促进文化贸易发展的推动力,而不是成为文化本身的替代品。

参考文献

[1]李怀亮, 闫玉刚. 当代国际文化贸易综论(上) [J]. 河北学刊, 2005,25(6): 113\|119.

[2]李小牧, 李嘉珊. 国际文化贸易: 关于概念的综述和辨析[J]. 国际贸易, 2007,(2): 41\|44.

[3]张蹇. 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文化服务贸易之辨析[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10(2): 70\|76,86.

第2篇

关键词:药用植物园;数字动画;手绘图

0引言

手绘动画将绘画艺术与人文艺术完美地结合,在动画史上创造了很多经典的作品。然而,随着新媒体体时代的到来,数字动画成为不可阻挡的大潮流,数字动画具有高效率、内容表达丰富、形式生动直观、制作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1]。药用植物园数字化过程中需要展示大量的中药材及中药植物的视觉信息,借助数字动画的视觉优势,选取部分植物采用数字动画进行展现,通过数字动画的形式传递中医药文化,表达内容丰富多彩,展示形式生动直观,在实际应用中能起到很好的传达效果。

1数字动画的发展与特征

手绘动画是动画的始祖,是动画原始的表现形式,是由设计者在纸上进行绘制并按顺序拍摄产生的。传统的手绘动画的制作流程主要分为剧本设计、构图设计、角色绘制、拍摄合成等[2],其中最核心的阶段是角色绘制,它又分为关键帧绘制、补间帧绘制、清稿、描线与上色等步骤。早期的动画制作完全由手工完成。由手工制作的经典国内外动画有《大闹天宫》《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和《米老鼠和唐老鸭》等,这些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制作周期长,制作上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中《大闹天宫》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1—1964年制作的一部彩色动画长片,该片是中国动画片的经典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用了3a时间由7万幅手绘图打造而成;而83min的动画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总共绘制了2亿张草图,历时3a完成。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加便利的数字媒体技术,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动画产业的发展模式,数字化的高效制作使得动画作品产量倍增,如手绘板的出现,手绘方式已经由传统纸上手绘发展到电脑制图[3]。数字动画是一种结合了多学科的动态视觉艺术,在新媒体时代,数字动画种类、品种日新月异,其应用领域深入各行各业,已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动画产业[4],进入了商品市场。现代的手绘工具与技术的应用使得制图的高效性、易修改和色彩丰富性得到空前加强,借助手绘板、上色、拍摄合成等一系列计算机辅助工具制作的手绘图,与传统手绘相比,大大减少了手工绘制的工作量、缩短了工期、节约了制作成本,同时画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当前数字动画的主要特征表现在:(1)数字化的制作模式。数字动画制作虽然会用手绘技术,但均已被现代手绘方式所整合,全都采用现代的设备和技术进行数字化的制作;(2)多样性的传播媒介,如VR、手机、平板、电脑、广告大屏等,这些媒介更受年轻人喜爱,受众人数众多,是一个很好推广和宣传的渠道;(3)制作平台简单智能化。对动画制作者的专业和美术素养要求不再是高不可攀,有一定的动画制作基础、对数字动画创作感兴趣、有想法的人都可以制作自己的数字动画,并通过网络,进行自由表达与展示,具有很强的交互性。

2数字动画在药用植物园数字化上的应用

数字动画是新媒体时代的必然产物,相对于传统的手绘动画,省去了大量的绘制工作,既节省了成本与时间,又能使动画的画面更加逼真和真实。利用数字化软件,可以实现随时对动画进行修改和动作检查,减少了因返工和人工检查与修改所花费的时间[5-6];不断出现的新软件,功能更智能化、操作更简单化,也使数字动画的制作变得简单,这也降低了动画制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药用植物园数字化过程中急需引入多元化的设计元素,如何扩大数字化的药用植物园的影响力,如何让线上园区更具生动性、直观性和强有力的亲和力势必成为药用植物园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因素[7-8],这些都与数字动画的主要特征不谋而合。药用植物园数字动画的主题和内容的选择,均从用户内心的情感出发,以经典典故为表现主题,在带给他们中药信息和情感体验的同时,也向大众展示了中华大地的人文精神。以三国为背景,以故事的形式展现。数字动画在药用植物园数字化设计上的展现价值主要体现在内容、视觉效果及艺术形式上。首先,在主题的表达上,手绘图的内容和主题能选择不同药用植物和药用植物的不同部位进行表现;其次,在视觉效果上,数字动画表现得更活泼、更有沉浸感,从而体现药用植物园数字化资源的个性化特征。自然地引入中药的故事情节,为主角“亳菊”的登场做好了铺垫。数字动画的表现方式灵活,可以写实也可以抽象,把药用植物的性状、特点、药性等信息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在完成上述故事情节演绎的基础上,为突出“亳菊”性状、特点、药性等特征,采用写实的手法对“亳菊”的中药知识进行普及。

3药用植物园数字动画案例实现过程

3.1情景构思

情景的构思以呈现药用植物为主线,挖掘中药文化,以亳州当地的历史为背景,选取华佗为主要角色,以华佗的视角展现中药及中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向历史名医致敬。这一阶段主要完成故事情景设计,确立动画手绘设计方案初稿,重点是将文稿和设计师脑中的灵感快速地手绘到稿纸上,每一个画面都可能有多种构图想法,将这些想法以草图的形固定到纸上,避免有些构图灵感稍纵即逝。这个阶段主要是以草图的形式呈现。

3.2动画手绘草图优化

动画手绘草图优化,指的是在上一阶段初步绘制的手绘草图基础上,对不同想法的手绘草图进一步推敲和优化,这个过程依然会有一些新的构思出现。优化的目的是实现草图的意境在表达上进一步升华,使得整体透视准确,效果初步实现。同时需要展现具体结构和画面的穿插关系,让手绘图呈现多维度、多视角且相对成熟的绘图效果,以实现其在不同的视角里视觉效果有较准确的空间定位关系,最终形成相对完整的手绘情景方案。这个阶段主要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如采用Photoshop、Coreldraw等图形设计软件来实现,利用手绘输入设置,如数字化手绘板等进行设计、处理和调试。

3.3数字动画编排与合成

数字动画编排与合成是设计收尾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为讲好某一中药材及其药用植物的故事与情景,重点要理清各手绘图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和页面的布局效果,同时还应充分考虑用户的心理需求,再运用二维矢量动画制作软件Flash并结合ActionScript3.0脚本语言开发出数字动画短片,力求在手绘图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有艺术性、生动性、趣味性又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数字动画作品。

第3篇

在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时代,网络信息更加碎片化,实时化,个人化。社会化媒体与电商的奇妙结合,颠覆了传统的营销模式,让营销更实效更精准。对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数字营销电子商务探究基础上,大胆提出数字营销拥抱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社交网络搭载社会化媒体的新兴营销模式,对未来的社会化媒体整合营销发展趋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营销;移动互联;自媒体;数字营销

1 移动互联时代的社会化媒体营销

1.1 社会化媒体营销基本含义

社会化媒体营销(Social Media),是一种新型的媒体方式,主要通过互联网技术不断的交互和提炼实现信息的分享和广泛而深远的传播。社会化媒体作为一种新型商业平台,利用时下最流行的互动沟通工具,使生意建立在关系的基础之上,企业直接跟客户互动交流,将本来的弱关系转为强关系。营销工具一般包括论坛、微博、微信、SNS社区、twitter、博客、facebook和youtube等,通过自媒体平台或者组织媒体平台进行和传播。

1.2 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征

1.2.1社会化媒体营销发展现状

社会化媒体营销方兴未艾,发展势头强劲。《社会化媒体营销发展报告(2012—2013)》显示2012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753.1亿,调研机构eMarketer的数据显示,美国有80%的企业参与社会化营销,facebook正准备把5亿用户转变为在线购物者。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应该把关系当作一笔重要的生意来做,越来越重视通过社会化媒体与潜在消费者互动,搭建社会化媒体平台,进行社会化营销。

1.2.2社会化媒体营销主要特征

(1)移动性与及时性

目前移动互联网已逐渐成为网民购物、社交、娱乐、媒体的综合性平台,企业社交、社会化电子商务等新兴社会化媒体平台不断崛起,而附身于手机媒体上的移动社交工具便有了移动性的特点。社交媒体的及时提醒服务,在离线状态下也可以及时接收,具有及时性特点。

(2)服务性与个性化

社会化媒体带给用户是全方位的服务体验,用户可以转发、评论、随意@,并且以社交关系为基础,消息开放,社会化营销是一种对话式的营销,它与传统营销最大的不同就是:互动。所以要结合具体用户的行为特点,有个性化针对性开展。

(3)自媒体化与整合性

自媒体是通过数字技术链接全球知识,从而提供一种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和分享自身经历和新闻的途径,即个人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向他人传播。社会化媒体可以广泛分享用户体验,做到以个人为起点的传播。社会化媒体整合了各种社交工具的应用,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 移动互联数字营销

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是数字营销趋势,在智能终端和移动网民规模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经济快速增长,移动互联也相应推动商业价值变现以及许多新生事物的发展等。

2.1 推动数字化“超媒体”出现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有三个层次,最底层以产品为中心,其次以平台为中心,而最高层则是以社区为中心。每隔一百年,媒体就会发生一次变革,上一百年被定义为大众媒体的百年,而在下一百年里,信息将不仅是被推销给人们,而且是在人们所处的无数个链接中被分享,所以基于关系的“信任推荐”将是未来网络营销的圣杯。社会化媒体、社区网络建立的是关系搜索引擎,而移动互联则推动数字化“超媒体”的出现。它不仅解构了传统媒体,还重构了当代的媒体环境。

2.2 催生O2O商业模式

O2O就是生活消费领域通过线上虚拟世界和线下现实世界互动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即Offline to Online的离线商务模式(线上交易到线下消费体验、线下营销到线上交易)。AlexRampell在2010年首次提出O2O概念时指出: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O2O商务规模至少是目前互联网模式下电子商务规模的10倍以上。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规模达到5.4万亿元,增长38.5%。未来的十年,无论是线下的零售企业,还是线上的互联网企业,在这个“虚实互动的O2O新商业模式”引领下,将出现新商业时代的营销、支付和消费体验革命。

2.3 变现社交关系链商业价值

在终端、应用、平台、管道等要素的轮番驱动下,移动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根据Gartner的报告,到2015年,企业的网络销售有一半是通过社会化网络和移动产生,预计到2015年,人们通过社会化电子商务的花费将达300亿美金。企业应该明白,移动互联和社会化媒体提供了一个社交关系链商业价值变现的渠道,可以让他们直接接触到潜在或现有客户,直接跟他们进行互动交流,聆听他们的声音,把本来的弱关系转为强关系。在社会化媒体主流化的时代,需要把传播力转化为营销力,将虚拟的ID过滤为真实的个体,以实现社交关系链商业价值变现。

3 未来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过去的十年是互联网爆发式增长的十年,而未来则将属于移动互联网,据EnfoDesk易观智库数据库最新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1500个亿。网民从个人电脑到移动端的迁移带动互联网进入移动时代。

社会化媒体正在改变人与媒体、信息的创造传播模式,社会化的变革正在改变着营销环境。自媒体时代正在降临,社会化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平台,通过人际传播的社会化营销逐渐瓦解旧有的营销格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足以改变每一个人和世界各行各业的行为方式。数字营销已经成为整个营销传播领域的主要趋势,未来营销和传播显现出数字化趋势。在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时代,让数字营销拥抱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社交网络搭载社会化媒体的新兴营销模式,打造全新数字营销平台,无疑将在数字营销的市场中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社会化媒体营销发展报告(2012-2013).2013.02.05

[2]社会化媒体营销,网络营销,企博网.2012.10.26.

[3]李高广.吕廷杰: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运营模式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企业实施社会化媒体营销.中国广播网2013.10.20.

[5]胡世良、钮钢、谷海颖: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第4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 新媒体动画 后现代文化

一、网络与新媒体动画研究的意义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持续变革,人们的消费与生活方式等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1月公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已达到3.71亿人,对网络视频使用率提升至65.9%。其中25岁以下年龄段是网络视频用户主体,在家上网人数达到91.7%。上述数据表明: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享受电影和动漫的主要方式。在网络视频的冲击下,电视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开始下降。这是大众在媒体使用习惯上发生的一个巨大变化,“私媒体”的发展和观影环境的变化预示着未来动画收视率会逐渐向新媒体倾斜,而这种变化势必会影响我国动漫产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因此,对网络和新媒体动画的理论和产业研究势在必行。

从2000年蒋建秋的Flas《新路上的摇滚》算起,国内网络动画至今仅仅只有13年历史,而从2006年优酷网建立乃至网络动画的大量涌现不过是近年的现象。网络动画虽然历史短,但却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已成为我国动漫产业的新生力量。网络动画不仅有数字媒体自身的技术特征(数值化、模块化、可复制性和可编辑性),而且在内容上也和后现代艺术所提倡的解构、拼贴、混搭、跨界和重构的美学所吻合。这些往往是传统动画理论所无法解释的现象。因此,对新媒体动画的理论研究不仅有着实际的意义,而且这项研究对于突破传统动画理论的局限,以创新思维来促进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更是十分重要。

目前我国对网络和新媒体动画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根据笔者在2012年2月做的一项数据统计表明:在谷歌搜索单词“new media animation”约有134,000,000项;在百度搜索单词“新媒体动画”约有1,710,000篇,国内相关资讯仅仅占全球同类资讯的1.6%。在中国知网中检索“新媒体动画”关键词,自1990年以来只有3篇论文。同样检索“网络动画”关键词,则只有40多篇论文。此外,国内虽然关于动画的基础理论教材和专著有不少,仅《动画概论》冠名的教材就有十几种,但关于新媒体时代的动画的学术研究著作却只有黄鸣奋教授的《新媒体与泛动画产业的文化思考》。与此相对照的是:国内关于Flash或Maya的动画软件教程却汗牛充栋。国内这种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的现象可见一斑。

二、新媒体动画的范畴和主要特征

黄鸣奋教授曾经指出:“因为动画的用途变得日益广泛的缘故,我们需要新范畴在分类学的意义上描述它所出现的变化,‘泛动画’就是这样一个范畴。”[1]目前我国对动画的分类基本上延续了传统动画根据媒介或制作工艺的分类方法,即现代动画的3大门类:手绘动画、定格动画和电脑动画。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传统动画,也被称为“手绘动画”,是一种较为流行的动画形式和制作手段。定格动画则是一种以现实的物品为对象,同时应用摄影技术来制作的一种动画形式。如粘土、剪纸、拼贴、模型、实体和木偶类动画等。电脑动画则指由计算机来完成关键帧技术和渲染的动画,包括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CG动画)。其它计算机动画技术还包括卡通渲染、动作捕捉、蓝屏抠像、非真实渲染、骨骼动画、变形动画和模拟自然动力学如风、雨、雷、电等的物理动画。这种分类方法在媒介高度融合、“跨界”无处不在的今天,则有着明显的缺陷。由于数字技术的渗透,目前手绘和定格动画已普遍采用无纸化或数码采集+后期剪辑的技术,各种数字剪纸、数字拼贴与特效合成往往会在作品中“混搭”在一起,动画作品的媒材界限日趋模糊。

因此,新媒体动画(new media animation)必须根据时代与技术的发展重新给予定义。作者认为:新媒体动画是“数码”与“动画”跨界交融的一个新生事物。虽然它从制作上属于广义的数字动画(Digital Animation)的范畴。但数字技术与定格和手绘动画的有机结合才是新媒体动画的范畴和主要特征。同时,这些动画还涵盖了数字动态影像(Motion Graphics)的领域。图1的白色框线区域(重叠区域)代表了新媒体动画的范畴。从表现形式上看,“综合媒介”、“混搭技术”与“视觉多样性”是这种动画表现形式的突出特点。这种形式既包括数字化的手绘、剪纸、拼贴、真人定格或Flas,也包括视频剪辑、DV、字幕动画、音乐MTV短片和含有动画内容的数字短片或手机动画等。新媒体动画除了涵盖网络动画(原创短片、网络动画剧、非剧情动画、游戏引擎动画和网络表情动画),也包含一些在非网络环境中如电视新闻、电脑游戏或新媒体艺术展中的动画形式。新媒体动画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它的原创性、流行性、波普性、时代感和多样化的视觉风格。

按照新媒体研究学者、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教授兰迪・克鲁福[2]的观点,新媒体动画的领域属于“叙事逻辑”的领域,它们也同样具备大众性、商业性和娱乐性的特征。但与传统的影院商业CG大片不同的是:新媒体动画由于其网络传播特征,往往更加短小精悍、形式活泼并具有强烈的实验性和反潮流的特征。这一点使得新媒体动画和历史上的非主流性质的实验动画、实验电影和独立短片等有着一定的传承关系。

三、新媒体动画的主要优势

著名媒介研究学者麦克卢汉曾经指出:新媒介“不仅仅是容器,它们还是使内容全新改变的过程”[3]。新媒体动画相比传统动画的主要优势可以从创作者、观众和传播渠道三个方面体现出来。新媒体动画创作群体广泛,作品往往有着丰富的个性化特征。此外,数字化和网络远程集体创作等新工艺制作流程也比传统动画优势明显。而私媒体观影、多时段观影、动画类型多样性和丰富性是新媒体动画吸引青年观众最主要的原因。与此同时,网络化传播、观众互动性和网络自然淘汰率是保证动画质量和内容大众化的重要手段。由此,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总结和归纳新媒体动画的主要优势。

从创作者角度上看:网络独立动画的创作者的主体大多数是个人或小型动画工作室,制作周期相对短,成本较低,多数为短片形式。数字化工具如Flash、Maya、PS、AE、Apple Motion、Final Cut Pro、Nuke和iStopMotion等是主要创作工具。虽然这些动画作品有良莠不齐、水准千差万别的问题,但经过网络的“自然筛选”,通过点击量的积累,优胜劣汰、大浪淘沙,使得优秀的作品和人才脱颖而出。曾获国际动画奖项短片《这个念头是爱》(雷磊,2011)和《打,打个大西瓜》(饺克力,2010)都是这种原创网络动画成功的范例。此外,网络的发达也为动画爱好者的集体创作提供了条件。例如:在2011年,新媒体动画网站AnimeTaste就曾发起过多次集体动画创作项目,并产生出了如《嘿!!!大椰子》(图2)和《GoGoGo》等非常有趣的动画作品。这些动画采取了“网络接龙”的方式创作,由十几名业余动画师和大学生联合完成,作品包含了剪纸、实拍定格、手绘漫画、文字拼贴和矢量绘画多样性风格,充满了实验性和年轻人的朝气和冲动。这种完全不同于传统动画的制作方式很好的诠释了新媒体动画的概念和优势。

从观众角度上看,新媒体动画往往针对的是网络、手机、iPad等“私媒体”,也就是个人观影的媒体。因此,更个性化、成人化的内容也可以成为新媒体动画的表现所长。更具风格和个性的动画也会受到观众欢迎。例如,美国喜剧中心制作的Flash+剪纸摆拍动画《南方公园》,经过5年的人气积累,目前已达到15季几百集的规模。而网络热播动画剧《欢乐树和他的朋友们》(2000)也达到了193集。国内网络动画剧如《哐哐日记》和《泡芙小姐》也有着超高的网络点击率。《泡芙小姐》的第1季自2010年播出以来,仅在优酷网上的点击率就达到了450万次。这些动画的网络收视率证明了新媒体动画的潜在优势。

从传播角度上看,网络的交互性能够让更多的观众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动画类型。而网友对网络动画的评论、吐槽和跟帖,也往往会激发创作者更新的灵感和思索角度。从企业发展角度,新媒体动画的传播模式更加节省、销售渠道更加多元、播出渠道更加广阔。动漫企业不仅可以借助网络、微信、微博的互动营销来扩大宣传,还可以通过动画衍生产品和周边产品的网络营销,使动画品牌走向市场。近年来,许多动画品牌形象如兔斯基、悠嘻猴、绿豆蛙、张小盒等都是从网络表情动画走向市场的成功范例。如“张小盒”出道5年来,该动漫形象的周边产品已经“全面开花”,甚至包括了实体经营连锁如咖啡概念店、餐厅、奶茶店和面包坊等。借助互联网的传播效应,通过创办网站、社区、儿童乐园、在线游戏等实现良性循环也是网络企业淘米网的发展战略。借助儿童网络社区和网络动画《摩尔庄园》,淘米网的知名度和儿童产品销售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

第5篇

关键词:舞台演出;剧场;数字灯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迅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逐渐加大了对精神生活的重视,而舞台演出艺术就是现阶段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灯光设计对于其完美的呈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数字投影技术的进步,其内容以及表现方式也逐渐的呈现出多样化。数字灯就是通过有效的对灯光以及视频等技术进行融合,从而达到对影像进行处理、投射、编程等多种效果的新型灯具。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包含多媒体服务器,通过对其的使用能很好的烘托出舞台效果,从而有效的突显出主题和构思。而舞台演出中就是通过对数字灯的应用来达到多样化的视频音响效果的,它能有效的增强舞台的艺术氛围,使所要表达的主体更为突出。为了更好的对数字灯进行利用从而取得更加完美的舞台效果,文章深入的分析了数字灯在不同演出环境中的设计及应用。

1 数字灯系统的硬件结构

1.1 位置摆放

为了确保影像不会出现变形或者残缺的状况以及确保能对影像进行大面的拼接,通常情况下,在进行舞台设计时都会将LED大屏以及投影机的位置一般都不会轻易的被移动。由于亮度较高的数字灯内的镜头能够自由的旋转,从而能够实现在水平方向二百五十度以及垂直方向三百六十度的范围内显现出相应的影像,同时还能通过对其梯形校正作用的使用来有效的避免影像变形现象的发生,因此在舞台设计时数字灯不必拘泥于一种摆放方式,可以依据具体的情况,例如以舞台规模、演出方式等为依据来确定具体的摆放位置。常见的数字灯摆放方式有正投、斜投以及背投等几种,而吊挂方式则有暗藏升降、集中吊挂、地面放置等几种。

1.2 投影机镜头尺寸的选取

在挑选投影机镜头时要以投影机实际的方位以及投影幕的大小为依据。镜头焦距直接影响着投影机以及投影幕之间的相距的长度,通常情况下其长度和焦距是成正比的,焦距越长,其之间相距的长度就越远。假如是在较长的长度上投射影像的话要使用的镜头要是长焦的,而相反的情况的话则使用的镜头则要是短焦的。通常使用的镜头是二点八到四点五比一,而长焦镜头则是四点五到七点三比一,短焦镜头则是一点八到二点六比一。不一样的生产商制造的镜头的规格也不尽相同,然而其用法都是相同的,都是以投影幕的实际大小为依据进行挑选的。

1.3 视频信号的控制与传输

数字灯系统是通过四大部分组合而成的,一是控制部分,二是控制信号传输部分,三是视频信号存储处理部分,四是终端显示设备,该部分包含了数字灯、摄像机、投影机以及轨道镜头等几个硬件。

2 数字灯在不同演出场所中的设计与应用案例分析

2.1 大型室内演出场所应用

通常情况下大于一千二百座的体育场、剧院等才能被称为是大型室内演出场所,它的主要特征是舞台规模比较的大、舞台拥有较为宽阔的台口、为演员提供的表演空间充足、舞美设计也相对较为丰富多样等等。针对这种大型的演出场所,在对数字灯进行设计时一定要以具体的舞美布景道具为依据,比如使用的背景天幕、摆放在舞台中间的设施等等,同时还要考虑舞台具体的照度和不同的光区,通过对其的有效结合来取得最为合理的设计方式。

情景歌舞诗《桃花红》是一场非常成功的歌舞剧演出,它是太原市歌舞杂技团以山西的民歌民舞为基调而编排的,在中国国家大剧院进行表演,并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该舞剧使用了两台数字灯,其光通量均为两万流明,六十多台电脑灯,其功率均为一千二百瓦,还有二百多台普通灯,通过数字灯的使用,使得原本死板的道具具有了生命力,鲜活的表现出来。当时有些媒体这样形容该剧:动听的民歌以及迷人的舞姿还有通过多媒体技术而实现的特殊场景,深深的印在了观众的脑海里;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充分的表现了该剧的主题以及其所要表达的情感,使表演更具张力。

在我国像这样成功的演出还有许多,比如:2009年海景实景剧《蓝色畅想》、2010年辽宁歌舞团民族舞蹈精品晚会《家园欢歌》、2010年人民大会堂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等,这些演出都对数字灯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2 室内中小型演出场所应用

通常情况下处于三百座以上一千二百座以下的多功能厅、演播厅等经常被成为是室内中小型演出场所,它的主要特征是舞台拥有多种变化方式,舞美设计也没有那么复杂。针对这种中小型场所,在对数字灯进行设计时同样也要以舞台具体的照度、具体的舞美布景道具以及不同的光区等为依据进行,从而取得最为合理的设计方式。

《圣歌武陵》是一场非常成功的民俗歌舞剧,在张家界大剧院获得了成功的演出,该舞剧成功的将该地的地质改变、文化风俗和当地的美景形象的展现出来。该舞剧使用了四台数字灯,其光通量均为六千五百流明,LED大屏七块、电脑灯二十多台还有一百多台普通灯。该舞剧还通过对数字灯的使用制造出了森林的效果以及水池效果等多种效果,从而使演出更加的形象逼真,更具艺术感。

在我国像这样成功的演出也有许多,比如:在设计沈阳刘老根大舞台时使用了三台数字灯,其光通量均为六千五百流明,《黄河颂》的演出舞台在设计中也使用了四台数字灯,其光通量均为六千五百流明等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3 户外实景演出应用

户外实景演出将真实的山水景物作为其演出的背景,通过此种方式来表现演出地的文化内涵,该种演出方式同时是通过商界和演艺界的有效结合来实现的,它给单纯的旅游逐渐的注入了文化内涵。

《印象普陀》是一场成功的实景剧,它有效的将当地的景观、风俗文化以及艺术效果进行结合。该剧使用了四台数字灯,其光通量均为二十二万流明,同时还使用了大量的电脑灯和LED大屏。

在我国像这样成功的演出也有许多,比如:《印象海南岛》的演出舞台在设计时运用了六台数字灯,其光通量均为两万流明,《印象大红袍》的演出舞台在设计时运用了四台数字灯,其光通量均为两万流明等等。

3 总结

数字灯作为一种新型的灯具,将其运用到舞台演出中能有效的提升演出的艺术效果,同时使演出的主体以及思想更为鲜明突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灯技术也将会越开越多的应用在现代社会的舞台表演中。

参考文献:

[1]胡勇,张远齐.浅谈数字灯在威海市规划展览馆的应用[J].演绎科技,2012,4(2):4042.

第6篇

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主要特征

更加便利的信息资源。对企业档案采取数字化管理后,其首要特征在于更加便利的信息资源。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要求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及网路设备等,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资源。对于这些信息资源的利用比较简单。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和其他档案管理方式相比,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具备了标准化程度高的特征。因为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要求该电子档案要符合有关管理标准,同时还需要符合我国档案管理的相关规范等。这使得档案的数字化管理逐渐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档案管理更加正规。大型网络的运用。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联合利用各个网络,为提取企业信息提供更有效、便捷的环境。大型网络的运用,势必会成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主要特征。在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唯有改善网络环境,扩大网络应用范围,才能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更有效的信息来源,才能够确保所提取的数据资料的完整性与有效性。

加强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对企业档案加强数字化管理,能够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的逐渐进步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庞大的企业档案资料与传统的办公模式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以往企业采取的是粗放型档案管理模式,通过增加办公人员以及办公费用等措施来解决问题。这样直接导致企业管理成本的增加。而企业在管理档案的过程中采取数字化管理模式,能够节约更多的人力资源与物理资源,节省保管费用,降低管理成本。能够实现档案办公效率的提高。企业在档案管理过程中,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只能调阅纸质档案资料后才能够阅览到档案资料。在阅览档案时,可能会导致纸质档案的磨损或遗失等,并不利于纸质档案的保管。而采取档案数字化管理后,利用互联网实现了档案的无纸化保管,同时还能够提高档案的阅览效率。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信息时代的来领,使得企业在管理档案的过程中,遵循与时俱进的管理原则,促进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管理,提高档案的保管质量,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这成为了企业管理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讯以及数字化技术等,促进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进程。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具体应用做好档案资料汇集工作。我国各类企业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好档案资料汇集工作,将更多的资料信息收集起来,以此应对档案管理系统的各种突发性事件,避免电子档案系统发生问题后,企业信息来源的中断,使得各种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企业进行档案资料汇集的工作中,应灵活运用各种措施,大范围收集更多的有关资料信息,并对所收集到的资料信息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管和存放。唯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提供及时的信息帮助,推动企业的稳步发展,为企业领导阶层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这是我国企业加强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应制定全新的档案管理方案与管理原则。企业在对档案加强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制定全新的档案管理方案、档案管理原则,提高档案工作效率以及现代化管理水平;搭建全新的档案服务结构以及档案管理模式,充分开发企业各种信息资源;加强对档案资料原件的保护和管理。全面提高档案管理员的工作意识。企业在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全面提高档案管理员的数字化管理意识,提高工作效率。首先企业应大力宣传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从而让档案管理员树立数字化管理观念。此外,档案管理员则应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能力,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他们能够利用上述技术对档案加强数字化管理,从而为企业额各个部门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

企业应处理好传统档案管理和现代化档

第7篇

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对高校各方面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面临很大的挑战。高校招生人数增加,学籍档案数量也大幅增加,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加强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显得比较重要。本文主要就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的重要性及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并就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问题及优化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

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

高校学籍档案是学生入学到毕业期间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及生活状况的记录,这些记录对学生以后就业和升学都是比较重要的证明,所以加强对高校学籍档案的管理就很重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其在学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比较关键,从而提高学籍档案管理效率。

1.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重要性及主要特征

1.1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重要性分析对高校学籍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人力劳动的投入。由于高校学生学籍档案中存有学生比较丰富化的信息,加上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自然在学籍档案管理上带来很大麻烦,而数字化管理下能将管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1]。不仅如此,在数字化管理方式下对学生学籍档案在信息的完善性层面得到增强,数字化管理将不同学习信息内容进行集中呈现,让学生的档案信息更完整。另外,学生的学籍信息共享成为可能,实现对档案的科学化管理,让学生的学籍档案为学生和学校及社会服务。

1.2高校学籍档案主要特征分析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有比较鲜明的特征体现,首先是在学生学籍档案形成过程中较分散化,是从各项活动及教务处和学生处等层面进行收集的,材料的分散性在具体搜集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在人工劳动上的付出相对较多。再者就是学籍档案内容较广泛,从学生学籍档案的内容层面看,主要有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奖惩情况等[2],而电子学籍信息则包含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期间的所有基本信息内容。基于学籍档案的内容广泛性及材料搜集的困难性,使得档案形成在周期性问题上比较突出。

2.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问题及优化策略探究

2.1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问题分析从实际发展情况看,我国高校学生的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籍档案数字化基础设施方面相对比较薄弱,主要是多媒体技术及通信网络的传输数据在速度上达不到标准要求,存在安全性问题,数字化程度还不是很充足,当前高校使用的数据库及网络技术和时代的发展步伐无法紧密结合。学校对学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建设存在重视硬件轻视软件的现象,这些方面对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再者,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不强,在对学生的学籍档案收集整理过程中不积极,在信息上没有完善化,尤其在时间编排和材料分类层面较混乱,以及在组卷装订方面没有得到规范化。另外,高校学籍档案的管理系统层面没有得到完善,以及在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自身对计算机操作的水平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因为学籍档案的管理工作相对比较复杂化,工作内容不容易量化,造成档案管理人员的流动性较大,管理队伍不稳定等[3]。除此之外,高校学籍档案的信息保密性及安全性需得到加强。

2.2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针对高校学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建设要从多方面考虑,在管理过程中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将数字化管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就是将协调统一的原则得到充分体现,学籍和成绩管理是重点管理内容,在学籍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与学校整体发展相结合,建立独立的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学籍档案的科学收集及管理和共享[4]。另外,还要遵循学籍档案数字化的标准规范管理原则,确保数据格式及数据库建立的规范统一,在兼容扩展的原则层面得到显著体现。

第二,对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加强要从基础设施建设层面着手,从具体措施实施来看要配置高容量及高服务器和刻录机、扫描仪的学籍档案管理软件,并要对学籍档案的资源网站等服务系统的建设进行完善化。还要将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及管理工作得到完善,在相关制度建立上进行加强和完善,使电子文件的归档安全性得到保障。

第三,高校学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建设离不开专业的管理人员,所以要加强管理软件的开发人员及学校学籍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结合实际开发出适合学校学籍档案管理的软件,这样才能真正将数字化效果良好呈现[5]。不仅如此,在信息技术高水平的学籍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层面要加强,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在专业化培训及考核层面严格按照要求,培养适合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人员,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目标实现。

总而言之,针对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的策略实施,要和实际相结合,不断增强管理人员在这一领域的管理能力,学生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发展趋势,所以要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秦芳远,刘环琼.学生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施方法研究[J].兰台世界,2015(23).

[2]吴放.浅谈高校如何建立服务型档案馆[J].山西科技,2015(04).

第8篇

关键词: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

高校学籍档案是学生入学到毕业期间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及生活状况的记录,这些记录对学生以后就业和升学都是比较重要的证明,所以加强对高校学籍档案的管理就很重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其在学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比较关键,从而提高学籍档案管理效率。

1.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重要性及主要特征

1.1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重要性分析

对高校学籍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人力劳动的投入。由于高校学生学籍档案中存有学生比较丰富化的信息,加上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自然在学籍档案管理上带来很大麻烦,而数字化管理下能将管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1]。不仅如此,在数字化管理方式下对学生学籍档案在信息的完善性层面得到增强,数字化管理将不同学习信息内容进行集中呈现,让学生的档案信息更完整。另外,学生的学籍信息共享成为可能,实现对档案的科学化管理,让学生的学籍档案为学生和学校及社会服务。

1.2高校学籍档案主要特征分析

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有比较鲜明的特征体现,首先是在学生学籍档案形成过程中较分散化,是从各项活动及教务处和学生处等层面进行收集的,材料的分散性在具体搜集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在人工劳动上的付出相对较多。再者就是学籍档案内容较广泛,从学生学籍档案的内容层面看,主要有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奖惩情况等[2],而电子学籍信息则包含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期间的所有基本信息内容。基于学籍档案的内容广泛性及材料搜集的困难性,使得档案形成在周期性问题上比较突出。

2.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问题及优化策略探究

2.1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问题分析

从实际发展情况看,我国高校学生的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籍档案数字化基础设施方面相对比较薄弱,主要是多媒体技术及通信网络的传输数据在速度上达不到标准要求,存在安全性问题,数字化程度还不是很充足,当前高校使用的数据库及网络技术和时代的发展步伐无法紧密结合。学校对学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建设存在重视硬件轻视软件的现象,这些方面对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再者,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不强,在对学生的学籍档案收集整理过程中不积极,在信息上没有完善化,尤其在时间编排和材料分类层面较混乱,以及在组卷装订方面没有得到规范化。另外,高校学籍档案的管理系统层面没有得到完善,以及在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自身对计算机操作的水平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因为学籍档案的管理工作相对比较复杂化,工作内容不容易量化,造成档案管理人员的流动性较大,管理队伍不稳定等[3]。除此之外,高校学籍档案的信息保密性及安全性需得到加强。

2.2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针对高校学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建设要从多方面考虑,在管理过程中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将数字化管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就是将协调统一的原则得到充分体现,学籍和成绩管理是重点管理内容,在学籍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与学校整体发展相结合,建立独立的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学籍档案的科学收集及管理和共享[4]。另外,还要遵循学籍档案数字化的标准规范管理原则,确保数据格式及数据库建立的规范统一,在兼容扩展的原则层面得到显著体现。第二,对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加强要从基础设施建设层面着手,从具体措施实施来看要配置高容量及高服务器和刻录机、扫描仪的学籍档案管理软件,并要对学籍档案的资源网站等服务系统的建设进行完善化。还要将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及管理工作得到完善,在相关制度建立上进行加强和完善,使电子文件的归档安全性得到保障。第三,高校学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建设离不开专业的管理人员,所以要加强管理软件的开发人员及学校学籍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结合实际开发出适合学校学籍档案管理的软件,这样才能真正将数字化效果良好呈现[5]。不仅如此,在信息技术高水平的学籍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层面要加强,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在专业化培训及考核层面严格按照要求,培养适合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人员,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目标实现。

总而言之,针对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的策略实施,要和实际相结合,不断增强管理人员在这一领域的管理能力,学生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发展趋势,所以要充分重视。

作者:戴雷雷 单位:应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秦芳远,刘环琼.学生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施方法研究[J].兰台世界,2015(23).

第9篇

【关键词】产业融合 技术逻辑 内容产业

一、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演变

黄升民教授认为,所谓大众传播媒介产业化。指的是“意识形态的媒介”向“产业经营的媒介”过渡的过程;产业化的动因是生存环境中的控制力量对媒介的传统形态“控制”的弱化和存在于媒介内部“利益属性”的显现;产业化的进程又由媒介的“利益属性”和“控制对象”属性所衍生的媒介整体的“利益――控制”产业平衡模式决定;产业化的共同特征一是利益指向,二是淡化行政级别和事业性质,追求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地位。这实际上指出了我国媒介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和发展路径。我国媒介产业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我国传媒起初承担着政治意识形态和舆论的控制工具,是“”,为此简化为事业单位建制的新闻媒介。因此我国传媒具有较强的政治依附性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担当舆论宣传工具的政治功能,其自身的产业属性一直被压制。直到1978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八家中央级报刊要求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申请,其本意主要是解决财政支持不足的问题,但却催生了我国传媒产业的萌芽,我国传媒走出了产业化的第一步。第二次传媒产业的变革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采编与经营的剥离”为主要思路和模式的改革使传媒在双重属性的特征下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传媒的市场经营能力的不断增强,产业逐利本性不断凸显,最终实现了传媒产业的迅猛发展。在完成初级产业化(单一主体的市场经营)以后,传媒的产业经营活动有了更大的突破,同时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扩张的难题。随着市场意识的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市场盈利水平的扩大,旧有的传媒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传媒自身也具有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的要求与动力。传媒产业开始在政治逻辑和资本逻辑的共同作用下开始了集团化进程。这主要源于2003年中央开始的文化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并且开始允许多家传媒集团的组建及运作进行实验。到2004年12月底国家广电总局明确表示,今后不再批准组建事业性质的广电集团。这表明我国传媒集团的市场结构已经稳定,传媒产业以行政主导下的集团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二轮扩张已然完成。与此同时资本运作日渐浮现,开始成为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我国传媒制度的演变可以看出,政府逐渐从全面控制媒介活动(严格限制其经营活动)发展到逐步、局部地放松对媒介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从将经营活动允许纳入传媒新闻事业到将传媒经营性资产与新闻事业的剥离。反映出了我国传媒的管理体制正在不断地调整以适应传媒产业发展的环境,也反映出了我国传媒产业发展与西方传媒产业发展路径的不同。总之。我国传媒产业发展具有政治逻辑下的制度安排与传媒自身在现有规制框架下的边缘突破以获取经济利益并存的特征。这映射出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的二元性:政治依附性与资本逐利性。

二、数字传播:传媒产业发展的技术逻辑的凸显

“我国的数字电视进程和电视业体制改革的同时推进仿佛是一种巧合,其实,这种巧合从媒介发展的历程来看带有内在的必然性:媒介的技术进步必然带来媒介的体制变革,而体制的不断变革又给技术的发展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体制与媒介技术的持续互动构成了整个媒介发展的历史。”媒介技术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重新塑造整个媒介产业的市场结构与竞争态势,媒介传播技术的数字化预示着传媒产业将迎来更加剧烈的变动与调整。

媒介传播技术的数字化将使媒介产业内部不同种类传播形态的差异性走向同一。这就为传媒产业内部的融合创造了基础条件。因此可以说数字传播是传媒产业融合的强大技术推动力。如美国1996年的电信法案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强大而必要的催化剂。该法案刚通过的几天,七大贝尔运营公司之一SBC宣布它将兼并太平洋电信公司,拉开了电话行业的并购,此后广播兼并,电视与有线兼并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从相关资料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媒介产业首先是进行内部融合,在完成内部产业融合之后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和政策规制的放松将开始走向产业外融合。目前我国传媒产业内部进行的融合居多,进行外部产业融合的较少。但数字传播所导致的传播技术统一化与可转换性将使传媒与传媒外的产业(主要是信息产业)如电信业的产业具备了技术融合的条件。同时都是作为传播信息的产业,两者具有高度重合的市场消费者。“当不同产业之间形成了共同的技术基础和市场基础,导致技术融合和市场融合的现象出现,各个产业之间的传统边界将趋于模糊甚至消失,在技术融合和市场融合的技术上产生了产业融合现象。”因此在将来传媒业与信息业的产业融合将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

胡正荣认为,“整个电视产业的发展历程――从无线电视到有线电视再到现在的数字电视。实际上是一个价值转移的过程,即价值逐渐向供应链上游转移,这种转移实质上是瓶颈的转移。”其实这反映了传媒产业竞争优势的转移。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与变革将传播的渠道丰富化,媒介传播技术的数字化使海量的信息存储与传递成为可能,媒体与媒体之间的技术转换成为可能。提供传播信息的渠道供应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数量巨大的传播途径将引发传媒产业渠道这种传统竞争优势的降低。同时传播内容的生产制作与供应不能满足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渠道节目需求和消费者对节目内容的满足期待。“渠道为王”的时代即将过去。“内容为王”的时代正在到来。传播内容(节目)的生产制作将成为制约传媒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在数字传播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内容产品的生产制作与交易将随之大规模发展,内容生产的企业数量也将随之大规模增加,内容产品的提供商将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集群。所以数字传播背景下的传播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内容产业的形成发展与壮大。因为内容产业才是传媒产业发展未来的制高点。不可忽视的是媒介的技术逻辑正在传媒产业内形成越来越强大的影响力。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