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1 10:57: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医药产业的重要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医药 产业集群 产业链 企业合作 合作形态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7-0037-04
产业集群作为介于纯市场与科层企业之间的一种组织模式,有其自身的竞争优势,目前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研究的热点和各级政府在区域和产业发展中的新思维。近年来,随着国家将生物医药产业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出现了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热潮,全国有80多个地区提出建设医药科技园(生物谷、药谷),同时各地也纷纷出现医药企业的自发集聚。医药产业集群内,基于产业链层面的各要素通过互动降低成本并提高产业发展效率,从而提升集群可持续的发展优势,这是医药产业集群式发展的重要原因,而集群内企业产业链上的合作是集群内部要素互动的重要一环,是提升集群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1 医药产业集群中企业合作方式
1.1 医药产业集群的内涵
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根据他的定义,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互相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参考现有学者对于医药产业集群的研究,医药产业集群可以理解为:医药产业集群是一批既自主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医药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为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形成的既竞争又合作的一种联盟体[1]。医药产业集群的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和强政府监管的特征(表1),促使医药产业集群内企业进行多方位的合作,从而可以很好地利用集群效应以取得竞争力。
1.2 医药产业集群中产业链视角的企业合作方式
从整个医药产业出发,集群内企业互动主要体现在研发合作、生产合作、流通合作和资金合作等环节。除了这4类主要的合作方式,集群的合作还包括医药企业进行厂房等基础性建设合作;企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合作等其他合作形式。这些合作与一般集群内的企业合作共性较大,故不做深入分析,本文主要对前述4种主要合作方式进行阐述。
1)研发合作。医药产业集群中研发合作形式主要有医药企业之间、医药企业与高等院校以及医药企业与科研院所等组织,进行联合研发和技术创新。研发合作能够集聚各种创新资源,发挥创新主体的资源优势,可以快速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美国9大生物医药集群都以高水平研发机构的集聚为其集群基础。
2)生产合作。医药企业之间的生产合作是在进行专业化分工基础上,通过委托生产,借助被委托生产企业的规模优势,从而降低了原料和药品的生产成本。在我国现阶段的医药产业集群布局中,污染较大的原料药企业往往并不被集群纳入,集群内的生产企业通过抱团向原料药企业谈判,降低原料成本,同时也通过摒弃高污染的原料药企业完成了医药产业集群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3)流通合作。医药产业集群中企业的流通合作模式主要有建立区域品牌模式和渠道共享模式。建立区域品牌是指多个具有关联性的品牌组成品牌联盟,相互配合从而促进各自品牌价值的提高。渠道共享模式对集群内的中小型医药企业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通过建立深层次和多方位的合作网络,提高集群内企业之间的资源销售效率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集群的竞争优势[2]。如泰州中国医药城内的10多家药品流通企业,共用园区建立的华为药品流通平台,流通企业的药品委托华为平台储存、配送,大大节省了流通企业的储运及基础设施成本。
4)资金合作。由于医药产业集群内中小型医药企业数量多,而且医药行业的门槛高、风险大,所以近年来资金合作在目前的医药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活动中显得很活跃,有数据表明,2009年在我国医药行业的风险投资方面,共发生投融资事件45起,其中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产业[3]。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因为风险资金的注入,也产生了很强的竞争优势。吴晓隽等对美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研究也指出,旧金山能成为和波士顿齐名的美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领导者,关键就是依赖集聚于该地区的活跃的风险投资公司[4]。
2 产业集群中基于产业链层面的企业合作特点
2.1 研发合作的特点
第一,医药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的研发合作行为对于集群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研发合作可以增强集群内产业共性技术的供给,使研发企业或科研院所和高校突破技术领域的瓶颈,从而增强集群和医药企业的竞争力。第二,在研发合作活动中,个体的效用函数取决于个体行动和他人行动选择的共同结果,这导致合作体中的成员会存在“搭便车”的动机[5]。
2.2 生产合作的特点
集群中的中小企业可以依赖自身生产灵活和转产容易的优势,随着专业化分工的进程在不断深化,可以与大型的医药企业开展生产合作。通过这种方式,中小型医药企业可以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且可以成为推动集群发展的主要力量。而目前我国医药产业集群中专业化分工不合理,存在产业链同化现象,不能很好地利用协同合作效应,产生恶性的价格竞争,降低医药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2.3 流通合作的特点
集群中医药企业之间进行流通合作,第一,共享渠道可以降低流通成本,同时管理成本也得到降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第二,共享渠道模式中,医药企业之间可以共用仓储设施,共用仓储带来的对仓储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会促进仓储技术的发展。集群中的医药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区域品牌模式,在集群内部形成网络效应,可以分摊品牌推销的费用,节省成本,企业还可以联合推出各自的品牌,避免了单兵作战的资金壁垒。而依托于企业集聚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以及仓储设施共用等方面的合作还需要集群规划者和管理者的协调与干预,以及药监等政府部门的支持。
2.4 资金合作的特点
目前,我国医药产业集群内的资金合作活动很活跃,而且形式多样。集群内的企业为了科研成果的转化,需要大量的资金,风险投资的特性又决定了生物医药产业是其投资的宠儿,双方通过资金合作,可以取得各自的利益。而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处在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所以目前集群内的资金合作活动非常活跃。资金合作的形式多样表现在企业之间可以通过等股权或不等股权合资成立新实体;企业之间也可以不成立新实体,而是通过参股的形式进行资金合作。医药制造业是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产权交替频繁的出现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在每个发展阶段的风险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融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医药产业集群中企业合作方式及特点总结于表2。
3 医药产业集群中企业合作存在的问题
医药产业集群内的各类形态的企业合作互动对集群整体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我国医药产业集群还处于发展阶段,集群中企业合作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3.1 产学研结合松散,研发中介组织缺乏
我国医药产业集群中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对创新的认识不够的问题。就目前来看,我国集群内的产学研结合松散,停留于表面,形式化、短期化和层次低的问题比较严重。再者,集群中的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存在“搭便车”的行为,国内学者呼吁要在集群内建立共性技术的服务组织,但是在集群内虽然有像CRO等研发中介组织的存在,但却数量缺乏,所影响到的企业也很少。
3.2 集群内企业分工不合理,存在产业链同化现象
我国的医药企业发展还比较落后,大企业偏少,中小企业居多,技术和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大、中、小企业之间基本没有建立起经济学家所说的上下游的产业链条关系,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网络没有形成。集群内生产仿制药企业的数量众多,这会导致医药企业的产品同化,失去市场竞争力。
3.3 流通的集群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在药品流通环节,我国现阶段的医药产业集群尚没有充分发挥集聚的优势,集群内集中生产的药品仍然通过集群内外较为松散的流通企业配送出去,依托于医药产业集群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的案例并不多见,集群优势在流通环节上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3.4 集群内医药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存在资金短缺问题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还处在起步阶段,资金需求量非常大,医药企业的短期资金缺口大,流动资金相对缺乏;我国医药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资料显示,在我国已经转化的科技成果中,成果转化的资金主要靠自筹的约占60.9%,国家科技计划贷款占33.3%,风险投资仅占5.58%[6]。
4 对促进医药产业集群中企业合作的建议
4.1 加强产学研结合,注重公共创新平台建设
集群应积极鼓励科研组织和高校入驻园区,将医药科研组织和医药类院校中的研发中心与公司相对剥离出来,吸引政府、高校以及风险投资等,成立有独立产权的高新医药企业,从而带动集群的创新能力,带动集群发展[7]。目前,我国医药集群内中小型企业偏多,不热衷于研发活动,往往采取“搭便车”的行为,这对于有自主创新的医药企业和进行研发合作的企业会带来威胁,所以集群要根据自身的定位建设公共创新平台,以推动产学研的顺利进行。此外,政府在制定研发政策时,要能够积极引导中小型医药企业进行研发,还要保证研发成果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
4.2 加强宏观统筹,促进已有的医药产业集群升级
国家应制定中长期的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对医药产业集群的布局进行宏观规划,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减少恶性竞争;地方进行医药产业集群建设时,要突出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建设合理的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在集群内部,要考虑医药企业之间的关联关系,选择合适的企业入驻,整合结构完整的产业链,促进集群发展。发展医药产业集群,要优先引导和扶持那些已有的医药产业集群,让其实现创新升级,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4.3 加强渠道管理,发挥集中优势构建现代物流中心
集群的规划和管理者(或专门的第三方组织流通企业协会等)应当利用集群生产集中的优势,积极依托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现代药品物流配送中心,集群药品的规模配送出集群外也有利于集群品牌效应的提升。而正如前文所述,大型的现代药品物流中心不仅能够带动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与销售覆盖,也能促进集群内小型药品流通企业的快速成长,这也符合国家医药产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当然,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集群内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政府部门及监管部分的通力合作。
4.4 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进风险投资
我国医药企业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在科研、流通、生产等领域与国外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国际交流平台,不断引入外资。国内还可以发展债券市场,对集群内实力较强的医药企业进行扶持,让其可以进行负债经营。现在风险投资公司倾向于给医药融资企业提供资金,还可以给集群内的企业提供企业管理咨询和市场策划等方面的支持,给企业提供很好的发展空间,并且风险投资可以促进医药企业研发成功实现产业化的转化。集群要积极引进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支持集群内医药企业进入国内外金融机构和股票市场进行融资。
参考文献
[1] 褚淑贞, 沈念伍. 我国医药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J]. 健康中国, 2011, (6): 16-18.
[2] 赵浩兴, 刘俊涛. 基于产业集群的企业合作营销模式探讨——以浙江永康五金产业集群为例[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8, 19(4): 41-45.
[3] Baker M, Jeffrey W. Market timing and capital structure[J]. J Fin, 2002, 57(1): 1-32.
[4] 吴晓隽, 高汝熹, 杨舟.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模式、特点及启示[J]. 中国科技论坛, 2008(1):132-135.
[5] 王星, 王雷. 产业集群中企业合作研发的引导机制研究[J]. 经济论坛, 2008(4): 8-10.
[6] Branstetter LG, Sakakibara M. When do research consortia work well and why? Evidence from Japanese panel data[J]. Am Econ Rev, 2002, 92(1):143–159.
【关键词】珠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意义
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
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 世界范围内的多数发达国家正在积极地进行着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逐步将此项调整提到日程上来。事实证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可以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未来的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必然趋势和方向。 近年来,各个国家也纷纷出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顺利发展和壮大提供政策引导和支持。我国也正陆续出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而且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在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政府强调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中央统筹国内外局势,既着眼于现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策略,又着眼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历史经验表明,科学技术在应对经济危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是走出危机、实现新一轮经济繁荣的根本途径。
2.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
发改委张平主任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具体意义如下:
2.1 国家层面
2.1.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应对危机、提振经济的战略选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力争通过发展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率先走出危机,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
2.1.2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升国家竞争力、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必然要求。科技创新将深刻影响或改变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竞争格局。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可以对当前调整产业结构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更可以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2.2珠海层面
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海被定位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促进本市经济的稳定、 快速与可持续性的发展。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珠海市传统的六大支柱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增长压力,珠海的经济增长面临前所未有的强大压力。同时随着能源的日趋枯竭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一种新兴的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共进为目标的产业发展模式也随之逐步形成,在此背景下,珠海传统的产业模式发展道路已难以为继。为此,珠海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而其突破口就是积极发展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当今国际和国内大力倡导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期,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将有助于推动珠海市经济的腾飞,在新一轮大发展中赢得先机、占据优势。
3.珠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
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珠海具有如下优势:
3.1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部,坐落于珠江口西岸,背靠粤西南,毗接港澳,地处珠三角核心区;方便快捷的“一桥双港、五纵三横、两铁一网”交通网络,独一无二交通优势。
3.2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对于新能源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装备制造业、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端文化休闲娱乐业等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充分的发展条件。
3.3珠海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四大经济特区之一,具有高效灵活的政策体制和政府管理机制优势。
在珠海市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与规律,结合技术发展和未来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立足珠海市的现实基础条件和特色优势,选择符合我市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合理安排新兴产业间的布局,探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政策措施,努力把珠海市打造成为中国主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参考文献】
[1]王忠宏,石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J].中国发展观察,2010,(1).
[2]任晓.“十一五”温州新兴产业兴起之路径[J].市县走笔,2005,(11).
[3]陈刚.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机理探析[J].探讨说争鸣,2004,(2).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是进行少无切削加工的主要工具。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产量、成本、新产品的投产及老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以及企业产品结构调整速度与市场竞争力。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用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模具又是“效益放大器”, 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模具工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模具工业又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领域,用信息技术带动和提升模具工业的制造技术水平,是推动模具工业技术进步的关键环节。CAD/CAE/CAM技术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应用,使模具的设计制造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
第三,模具工业是装备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1998年l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了加大装备工业的开发力度,推进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将机械工业作为装备工业,把它同一般的加工工业区别开来,是对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新定位。
二、冲压模具在国内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冲压模具市场的情况是:一是进口模具大部分是技术含量高的大型精密模具,而出口模具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档模具,因此技术含量高的中高档模具市场满足率要低于冲压模具市场总体满足率,这些模具的发展已滞后于冲压件生产,而技术含量低的中低档模具市场满足率要高于冲压模具市场总体满足率;二是由于我国的模具价格要比国际市场价格低很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因此国际市场前景看好。
模具CAD/CAM技术状况:21世纪开始,CAD/CAM技术逐渐普及,现在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冲压模具企业基本上都有CAD/CAM技术,其中部分骨干重点企业还具备CAE能力。
模具设计制造能力状况:部分高精度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已达到世界水平,且模具制造周期也已达到国外同类模具水准;信息工程等现代制造技术已在许多模具厂得到应用等。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和成本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模具质量状况:模具质量主要反映在精度和寿命方面,其次是结构和外观方面。当然,一套好模具,维修还应该是方便的。由于我国冲压件批量偏小,所以我国冲压模具在国内市场上寿命问题相对来说并不十分突出,而精度达不到要求、结构不合理、外观差往往成为质量的主要问题。
模具行业专业化程度及分布状况:我国模具行业专业化程度还比较低,模具自产自配比例过高。国外模具自产自配比例一般为30%左右,我国冲压模具自产自配比例约为60%。这就对专业化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由于自配比例高,所以冲压模具生产能力的分布基本上跟随冲压件生产能力的分布。
冲压模具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1全面推广CAD/CAM/CAE技术;2模具检测设备向精密、高效和多功能方向发展;3模具加工设备向高速、一体化方向发展;4一体化加工中心是目前正在发展的新技术;5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技术发展迅速;6模具工业新工艺、新理念和新模式逐步得到认同。
三、级进模的应用
先进模具之一的多工位级模具是当代所有模具中冲压功能最多、结构最复杂、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一种冲模。由于采用高硬度硬质合金等材料制造模具和采用先进的精密加工技术,多工位级进模也是使用寿命最长和模具精度很高的一种精密模具。因此,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而广泛使用起来。转贴于
使用级进模的条件:
1、制件的产量比较大(一般不少于5万件,但这个数不是绝对的)。
2、制件的精度适中,一般为大于IT10级,近几年随着模具加工技术的进步,多工位级进模的制造精度明显有了提高,从而使制件精度也提高,有的在IT8级以内。
3、用单工序模不经济,用复合模又难于冲压加工的情况下,只能用多工位级进模。
4、用单工序模不便定位和冲压加工,只能用多工位级进模生产的某些小而复杂的微型或超小型件。这种情况下,制件的产量大小往往不去过多考虑。
四、模具设计中模具CAD的优越性
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采用CAD/CAM技术,是模具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采用CAD/CAM技术,无论在提高生产率、改善挤压件产品质量,还是在降低制件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发面,都比传统的模具设计与制造过程有绝对优势。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挤压件产品质量。过去,在人们凭经验设计计算时,不可能进行多方案综合分析比较。而采用CAD之后,由于计算机的最显著特点是不怕千万次重复计算,而且效率又极高,所以能进行多方案论证,多变参数模拟。又由于在计算机系统内,可以存储模具设计标准和设计准则等各种有关设计资料,为挤压模具设计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并可极大的减少人为因素对设计质量的影响。采用优化设计方法也可使模具的参数和结构更加合理化。通过CAD设计数据直接生成数控加工程序和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也可使加工出的挤压模具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总之,采用CAD/CAM技术可大幅度的提高挤压件质量。
(2)缩短模具设计和制造周期及提高生产效率。采用CAD的工艺分析和绘图,大大缩减了模具设计时间,而CAD与CAM的集成则可显著的缩短模具从设计到制造的周期。由于模具质量的提高,可靠性增加,调整及修模时间明显减少,实际上也就是提高了生产率。
(3)减少对熟练工程技术设计人员的需求。由于设计及计算工作采用人机交互型系统,因此,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明显的减少了对熟练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并且,大量的工程计算及模具图样设计都由计算机、自动绘图机来完成,所以设计人员从繁冗的设计和绘图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大大节省了劳动力,使设计人员能更好的从事其他创造性的劳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6-0132-01
一、房地产企业建立以人为本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首先,房地产企业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对其自身管理水平进行衡量。房地产企业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方针指引,结合行业实际确定自身的企业管理模式,要确保企业管理过程中能够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结合,要通过对企业管理实践中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并进行必要的改革,建立起一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其次,房地产企业要实行科学管理,就要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要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几个方面形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房地产企业要全面进行理解和贯彻。房地产企业要形成良性的发展机制,就必须成为注重经济效益、追求资产保值增值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要努力成为对市场需求信号和国家调控政策反应灵敏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要成为具有活力的市场竞争者和风险承担者。房地产企业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健全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要求的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体制,形成一套促进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经营机制。
在当前建立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涌现出大批通过加强管理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先进企业,这些先进企业的做法,均不同程度地回答了改革各阶段如何搞好国有企业的许多问题,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但是,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这些企业的经验是不能照搬的。房地产企业中,唯有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加上正确的决策方可支持企业管理良性发展。首先,在企业内部管理上要全面清理账户、合同,运用法律手段解除本企业不应承担的债务和不合法的合同,尽可能挽回损失;其次,要避免以往管理上的漏洞重复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严格制定房地产企业行政、财务、考勤、奖励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一切严格按规章制度办理。以人为本,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极大限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努力做到人尽其责、才尽其用。巩固和扩大已有的筹资渠道,探索新的筹资办法。努力盘活资产存量、资金增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只有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学习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才能创造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好经验、好做法。这样才能有效缓解和解决企业管理改革各环节遇到的瓶颈问题。再次,房地产企业要实行科学管理,必须探索和创新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无论是激励制度还是管理制度,都要围绕“以人为本”理念进行开展,最重要的是企业员工有了积极性以后,如何以“以人为本”科学的管理体系使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变为更多的财富,进而制定全面的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体系,包括如何制定企业财务管理、投资管理、项目管理等体系。
二、房地产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管理体系的重点和关键
房地产企业的成功管控关键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综合运用适合企业的管理工具解决管控问题。具体来说就是从人才的胜任力、驱动力和协同力三方面考虑管控问题。胜任力解决的是单兵作战能力问题,驱动力解决的是单兵作战意愿问题,协同力解决的是从个人能力上升为组织能力的问题。
首先,建立一支胜任的人才队伍。这就要求企业在人员招聘中把好门槛标准并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员工的单兵作战能力。比如龙湖的经验是为每个岗位建立能力素质模型,对岗位人员所需能力素质进行行为层面的系统描述,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结构化的招聘工具。目前,这种基于能力素质模型进行结构化招聘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大中型房地产企业所采用。招聘环节重点关注的是个性、态度和价值观等难以通过培训改变的深层次因素,而对易于培养且需要持续提升的专业技能,则应通过企业自身或外包的培训体系加以解决。
其次,为员工提供持续的驱动力。驱动力推动员工能力转化为企业业绩,提供驱动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捆绑起来。岗位提升、薪酬改善和股权激励就是驱动员工的“三件法宝”,绩效管理
任职资格管理是判断驱动的“两大标准”。最常见的做法是把绩效管理作为加薪升职的依据,但其中潜在的风险在于绩效管理如不能做到公平、公正,以绩效成绩作为加薪升职的标准会导致员工积极性不升反降,这时,任职资格管理可以弥补绩效管理的先天不足。通过在能力、成果等多方面进行定期判断,可以提出绩效成绩所受的外力影响进行横向比较。
第三,将个人能力转化为组织能力。高效的管控结构、流程体系和知识管理体系是提升协同力的必要条件。最高境界的集团管控模式应该围绕人才进行。总部的职责是管好人才标准和用人机制,找到合适的员工并将其安置到合适的位置,建立有利于员工发挥最大效能的企业文化体系。子公司的职责是为人才建立发挥能力的舞台,让员工管理并拥有流程,将知识和经验固化在高效的知识平台上。
三、房地产企业以人为本管理体系的愿景
未来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不单单是依靠施工工艺和技术的领先,而是要通过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其企业发展和战略提供支持。当前,我国多数房地产企业自身规模仍旧较小、员工素质有待提升,很多房地产企业尚不能够通过实现依靠自身人力资源优势来优化配置企业的其他资源。现代经济的竞争将是人力资源核心的竞争,人力资源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企业管理的个性化水平,尊重员工的自由意志和个人价值的问题只能依靠一套完备的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来解决。目前国内房地产行业与人才流动性大的问题凸显,成为制约企业长期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行业内招聘人才的标准不断提高,招到符合标准的人才也成为了一个老大难问题,提高房地产企业的内在素质,说到底还是要提高人的素质。一方面企业注重挖掘人力资源潜力,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者、管理者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房地产企业才能建立起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真正实行人本管理的经营哲学,那么房地产企业就能够在未来更加激烈的市场格局中立足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权克.房地产开发企业追求绩效管理的探寻之路[j].中国标准导报,2012,(8):21-23.
关键词 抚州市 中医药产业 中医药工业 中医药农业 中医药商业 金融
2016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水平要显著提高,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30%以上,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抚州是历史上著名的药都,我国三大中药帮派之一“建昌帮”的发祥地,素有“药不过建昌不灵”之誉。“十三五”期间,抚州将大力实施中医药产业振兴工程,全力打造中医药千亿级产业。强化金融支持抚州中医药产业发展,对发掘和弘扬抚州传统中医药文化,支持和帮助赣南苏区产业振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抚州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抚州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1.中医药工业发展情况。抚州中医药工业基础好、类型多,而且有独特的品牌和产品优势。截至2015年,抚州市拥有中成药生产企业32家,占全市49家医药类企业的65,其中规模以上13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 家,汇聚了珍视明药业、银涛药业、昌诺药业、桔王药业、桔都药业、山高制药、仁丰药业、百盛药业等一批知名中医药生产企业。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6亿元,其中仅银涛药业主营业务收入就超过6亿元。中药生产企业产值上亿企业有4家(珍视明药业、银涛药业、百神昌诺药业和科伦药业)。作为抚州的传统支柱产业,抚州的中医药工业发展主要呈现出四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企业基础好、类型多、剂型全,在江西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全市有中药批文近300个,基药中药品规34个,国内独家中药品种数8个,分别为珍视明药业四味珍层冰硼滴眼液,百神昌诺药业大黄总蒽醌、大黄总蒽醌胶囊,银涛药业右归胶囊,山高药业参芪十一味颗粒、肾康宁颗粒、宫瘤清颗粒,仁丰药业百癣夏塔热分散片。13家中成药制剂生产企业,涵盖了注射剂、滴眼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丸剂、口服溶液剂、糖浆剂、喷雾剂等10多个剂型。中药滴眼剂和口腔喷雾剂全省也仅1 ~ 2家。二是已形成一批有独特的品牌和产品优势的骨干中药企业。有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量的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如珍视明的四味珍层冰硼滴眼液、夏天无滴眼液,银涛的六味安消胶囊、右归胶囊、强力定眩胶囊,昌诺的活血止痛胶囊,山高的参芪十一味颗粒、肾康宁颗粒、宫瘤清颗粒,桔王药业的舒胸颗粒,红星药业的结石通胶囊,仁丰公司的六味木香胶囊等。这些中药品种(企业)已经成为抚州市中药产业加快发展的中坚力量。三是一批新药即将投放市场。近年来,各企业均加大了医药研发力度,如昌诺药业的国家二类新药大黄总蒽醌原料药及制剂已正式获得批准文号;其他企业还有十多个新药正在研发中,将陆续申报。目前我市各药品生产企业已累计获得新的药品注册批准文号45个,还有一个国家一类新药临床批件和十多个新药等待国家局审批。四是“建昌帮”具有独特的自成体系的药材加工炮制技术,“建昌帮”饮片拥有广阔的市场。“建昌帮”中药炮制技术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且一直得以继承和发扬。“建昌帮”中药饮片在国内各地、港澳台地区及日、韩、东南亚地区备受青睐,具有客观的经济效益。饮片销售价格每吨2万元,加工毛利达30%以上,纯利达15%左右。出口产品毛利达35%以上,纯利20%左右。
2.中医药农业发展情况。抚州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具备传统优势,拥有16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其中已通过国家GAP认证的中药种植基地1个。全市中药材种植种类达四十余种,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其中黄栀子、泽泻、陈皮、四花青皮是闻名全国的地道药材,广昌县是全国泽泻三大主产区之一。目前全市共有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企业29家,中药材种植面积17万亩,年产量近10万吨,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
一是种植品种多,有黄栀子、金银花、当归、泽泻、灵芝、紫株、杜仲、元胡、白术、薄荷、玄参、桔梗、白花蛇舌草、决明子、吴茱萸、厚朴、丹参、金毛耳草、黄柏、铁皮石斛、白芷等植物性中药材种植,还有梅花鹿、熊胆、石龙子等动物性中药材养殖。江西天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黄栀子种植、新品种培育、栀子产品研发、加工、销售的企业,已形成年加工6000吨黄栀子干果及附属产品生产能力,公司先后投资近6000多万元建设黄栀子基地,有黄栀子基地18个,面积达6万多亩。二是分布范围广,种植区域相对聚集。中药材种植遍布全市,但主要集中在临川区、南城县、黎川县、金溪县、东乡县和广昌县6个县(区),光临川区种植规模就达4.4万亩。全市种植面积超过千亩的中药材主要有黄栀子、山药、灯芯草、金银花、泽泻、水栀子、白花蛇舌草、铁皮石斛等品种。
3.中医药商业情况。一是在中医药流通方面,抚州市目前尚无大型中医药专业交易市场,无大中型药材购销企业,只有抚州医药公司及开心人大药房、江西黄庆仁栈华氏大药房、华民康大药房、抚州市春天平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等连锁药店兼营中药材。市内中医药商品流通不畅,亟须引进现代物流体系,构建规模大、覆盖广、服务优的中药销售网络。二是在中医药医疗服务方面,目前全市已创建3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工作单位,建有3所特色中医院,10个省级基层临床特色专科,2个名中医工作室。全市有国家名中医1人,江西省名中医9人,江西省主要学科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
4.抚州市对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情况。抚州市一直将生物医药作为全市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从资金扶持、培育上市、发展总部经济等多个方面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做大做强。“十三五”期间,抚州市将大力实施中医药产业振兴工程,制定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专项发展扶持基金,围绕“全产业链”模式,大力培育中药骨干企业,重点建设中医药产业基地,着力构建以现代生物制药和现代中药为主导的中医药研发、生产体系,全力打造中医药千亿级产业。
(二)强化中医药产业财政性金融支持
一是及时掌握国家中医药产业政策信息,积极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支持。二是积极参与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等方式建立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大项目建设、新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等,利用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推动中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三是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地方政府增加财政对中药材贷款贴息资金等,积极为中医药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注资设立或参股担保公司,参与医药企业贷款的抵押、发放和还贷工作。四是加大对中医药产业重大项目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吸引国内外具有爆发性增长的中医药产业龙头企业入驻。
(三)改进和创新对中医药产业的金融服务
一是加快面向中医药产业的信贷产品创新,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自身业务和信息优势,因地制宜推出各种信贷产品,完善差别化信贷服务机制,为企业融资及成长提供多种信息咨询服务,不断提升信贷资金使用效益。二是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中药材龙头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方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三是积极向上级行主动推荐本地的特色医药企业和项目,大力争取资金支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增加贷款授权方面的弹性,适当扩大基层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能力。
(作者单位为抚州农行)
参考文献
[1]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DB/OL].人民网,2016-02-22.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11号)
[DB/OL].人民网,2016-03-04.
[3] 抚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N].抚州日报,2016-03-
22.
[4] 罗娜,帅筠.全力打造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江西样板”的“抚州模式”[DB/OL].人民网(江西频道),2016-05-24.
[5] 李保金.温建民:设立发展基金推动中医药产业化[N].经济参考报,2016-03-18.
[6] 郭鸿军.金融支持医药产业发展思考[N].金融时报,2009-11-30.
[7] 廖斌,谢文君,吴柏涛.补“短板”金融该如何定位?对樟树市中药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N].金融时报,2016-06-04.
[8] 刘克俊,王维林,姬红玉.金融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问题探析[N].金融时报,2012-12-31.
Abstract: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cash flow in the real estate enterprises is presented and on this basis, the specific measures of cash flow in real estate enterprises are further discussed.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现金流管理;重要性;管理措施
Key words: real estate enterprises; cash flow management; importance; management measure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9-0012-01
1现金流在房地产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房地产企业现金流量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现金流量能更好的反映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偿债能力
实践证明,大部分破产倒闭的企业都是盈利情况非常好的企业,这些企业虽然利润丰厚,拥有大量的流动资产,但现金支付能力却很差,甚至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最后破产清算。存货周转率是衡量现金流量的重要指标,房地产企业的存货由土地价款和开发成本(建安费、管理费、资本化利息等)构成,存货周转速度体现了,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循环速度的快慢,体现了由存货到可销售房屋这种产品的时间,这个时间越短,现金流动越快,相应的资金成本越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企业的现金流稳定,偿债能力就越强。预收帐款是监控现金流量的又一重要指标,《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房地产企业收入的确认以业主签字确认收房手续为依据,这就导致主要的收入指标对现金流量体现的滞后性,预收帐款是房屋销售时取得现金的最及时的记录指标,预收帐款的本期发生总量持续稳定且金额越大,说明房地产开发产品的销量和开发量稳定,体现了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开发规模的变动情况,体现了房地产企业的强偿债能力。
1.2 现金流量比利润更真实的反映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收益质量
收益质量是财务报告体现的收益与企业真实业绩之间的相关性,如果收益能如实反映企业的业绩,则认为收益质量好。如果收益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的业绩,则认为收益的质量较差。房地产开发行业的收入、成本确认有一定的滞后性,由于开发周期较长,从客户购买开发产品、企业取得销售回款,到房地产开发企业确认收入、成本少则需要一、二年时间,甚至存在滞后三、四年的情况,这样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帐面利润资料实际上是以前年度企业经营的成果,滞后于实际情况,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所体现的收益质量较为及时准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分配表中利润指标可以在不同的年度间用适当的会计方法进行调节,而现金流量被人粉饰的可能性很小,关注现金流量指标,可以剔出利润指标中的“水分”,正确地考察企业现金流量情况,才能使投资者和债权人更充分、更全面的认识企业的财务状况,真实准确的现金流量情况能体现企业的盈利质量和价值创造能力。
1.3 现金流量体现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弹性
财务弹性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的需要的比较,企业现金流量超过现金支出的需要,有剩余现金时,企业的财务弹性就大,反之,如果出现现金支付量大于现金流入量的情形,企业的筹资能力、偿债能力就会变差,企业财务弹性就变小。
2房地产企业现金流管理措施
现金流的管理目标是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是为了价值创造的现金流的流向、流量、流程、结构、效益等的管理,具体又分为现金流的战略性管理和战术性管理两个方面:
2.1 现金流的战略性管理
2.1.1 企业战略与现金流管理相结合。企业战略决定现金流流向,现金流管理与企业战略相结合,制定企业战略时应考虑现金流状况,同时现金流要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进行现金流向战略决策首先要进行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和企业战略分析,现金流向要与环境变化相协调。对以房地产为主的企业而言,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资金实力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发展战略,切忌盲目扩张,跟风发展;针对非房地产开发企业,要经得住房地产行业高回报外表的诱惑,不要盲目涉足房地产开发行业,切记高回报也意味着高风险。
2.1.2 现金流管理与企业生命周期相结合。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关注的目标和重点会有所不同,现金流量循环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管理者必须能够准确分析和识别企业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及定位,并能够根据对现金流量的需要,提出合适的财务结构。所以,战略性现金流量管理必须与各阶段的特点相匹配,要突出重点,不可一视同仁,等而视之。同时,还要注意在不同发展阶段,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之间的转化和配合。
2.1.3 现金流量管理必须做好流动性、收益性和增长性动态平衡。流动性是企业为偿付其债务所持有的现金数额或通过资产转化为现金的能力的描述。收益性是企业通过经营使其获利的能力的表现。增长性是企业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的表现。
2.1.4 战略性现金流管理应追求现金流平衡。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业务由于回报期长,资金回流比较慢,而且因为资本投资巨大,容易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的风险。最理想的是将不同投资回报期及不同现金回款方式的业务进行组合,以分散风险。
2.2 现金流的战术性管理
2.2.1 现金流预算。现金流总预算着重于规划和控制企业宏观的经营活动,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日常现金流预算统管日常经营活动的现金安排,保证现金流有条不紊、永不停息,从而保障企业简单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的进行,满足企业价值创造实现的条件。房地产企业年初,应由财务部门编制资金总预算计划,它由资金预算收入、资金预算支出两大主体内容构成。其中,资金收入预算最核心的内容是企业通过销售房屋产品和对外筹资带来的现金净增加额;支出预算最核心的内容是企业开发投资、支付税费所需资金支出。
2.2.2 现金收入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收入主要为销售其开发的房屋产品所产生的现金流入。收入管理的重点为加快销售进度使企业具有较强的销售变现能力和催收应收账款两个部分。
2.2.3 现金支付管理。土地成本和建筑安装工程款构成了房地产产品成本的大部分,加强土地购置款和工程款的管理也是房地产企业现金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中药;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策
随着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剧的贸易竞争及不断下降的关税水平,技术性贸易壁垒正逐渐受西方发达国家所青睐,成为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主要阻碍。依据近期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笔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给我国中药产业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1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药产业的影响
1.1 对政府的影响
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既是各国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也是各国内部政治和经济力量相互平衡的结果。在一个民主的政体中,决策应当遵循多数人的意愿,但当寡头利益集团受到损害时,迫于政治压力或为了赢得更多的选票,政府往往听从寡头利益集团的建议。所以,不论是出于保护本国本地传统药的发展还是保护利益集团,都会抬高准入门槛,制定一些相对较严的标准。
1.2 对市场的影响
技术贸易壁垒对出口市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一是提高市场准入的门槛。技术贸易壁垒设置的初衷是保护人类健康、安全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和经济的绝对优势,实施规定已远远超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保护消费者安全的必要程度,不仅力度大、密度大,而且形式合法、手段隐蔽,致使许多产品无法进入该市场或被迫退出贸易市场。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还与进口国对中药的进口需求弹性和出口国对中药的出口供给弹性有关,见图1。
由图1可知,A国对中药进口设置技术贸易壁垒前,B国出口商的供给曲线为Sf,设置技术壁垒后,由于出口成本增加,供给曲线上升至Sf′。A国对中药进口需求弹性越大,该技术壁垒的限制作用越强。D为需求弹性曲线,弹性强的D1需求曲线下进口减少量大于弹性弱的D2需求曲线下中药进口减少量。如果B国对中药出口供给弹性较弱,那么实施技术壁垒后B国仍要大量生产,导致更大的损失。
1.3 对企业的影响
1.3.1 企业成本的增加 技术贸易壁垒的增加使我国中药企业在不同方面都增加了产品成本。一是初始成本的增加,企业为达到目标市场要求的技术法规与标准,在生产、检测等环节要进行技术改造,改进内部质量控制标准与检测程序,建立新的质量管理体系。二是产品流通过程中不断发生的长期质量控制成本,例如相关测试、检验、认证等手续费,以及进行检测造成周转速度慢所带来的库存和运输成本的额外增加。这些持续成本使得我国一些中药制造企业靠廉价劳动力得来的价格优势被昂贵的附加费所抵消。三是在环保方面的投入,绿色壁垒的实施涉及中药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乃至包装处理的各个环节,要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这些中间费用和附加费用的增多,都使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提高。
1.3.2 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技术贸易壁垒在带给企业冲击的同时,也带给中国企业新的发展契机。因为从根源上讲,技术壁垒产生反应的是国家间产业技术水平的差距,中国制药企业要想跨越这道障碍,最主要还需依靠自身的发展,提高技术水平。因为企业技术水平越高,效率越高,受壁垒影响的单位直接损失和单位新增成本也就越小,见图2。
图中纵轴为发达国家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标准,横轴为我国中药产品出口数量,S代表我国中药产品的供给曲线,A线为我国中药产业技术水平。当发达国家技术性壁垒标准为T1时,我国中药出口量为Q1。当我国中药产业技术水平提高后,部分产品超越了T1标准,出口量上升到Q1′。随之发达国家将标提升到T2,我国中药产业不得不继续改进技术水平。由此便会不断重复前一过程,形成设置-超越-再设置-再超越的循环。
从这一动态过程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是积极的,可以增加我国中药行业发展的外在动力,促进中药生产企业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与更新换代。
1.4 对消费者的影响
技术壁垒的设置与关税的实施是相似的,技术壁垒的设置带给消费者的是产品选择空间缩小和消费价格提升,但技术壁垒常常是以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保护消费者生存环境的洁净和安全等名目设置,维护了或者至少表面上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2 我国中药产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策
2.1 国家层面
2.1.1 中药产业总体目标 在近期的《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与重点项目中提到,强化药品全过程质量监管,严格药品研制监管,完善药品研制规范,制修订药品研制技术指导原则和数据管理标准,促进数据国际互认。探索建立出口药品监管制度[1]。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为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中药质量标准和规范体系逐步完善,野生中药资源培育、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能力不断提高,中药材生产综合能力稳步提高,现代中药工业体系建设和产业创新能力得到加强,中药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2]。
2.1.2 加快与国际接轨 提升整个中药出口行业的技术水准,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其首要的任务是制定与国际相接轨的法律、法规,不仅使我国中药从种植、加工到销售过程达到国际标准,还要使中药从提出申请到批准上市的整个新药申请过程的技术要求同国际相一致。
应对国外的技术壁垒,不能仅靠中央政府发挥作用,地方政府也应该有所作为。中央政府在宏观政策方面给予支持,依据WTO有关规则加大对外谈判磋商力度,维护本国的经济贸易利益。而地方政府可以与各有关部门互通信息,通力合作,形成联动机制,积极引导和辅助本地企业提高技术、服务和管理水平。
2.1.3 中药标准国际化 中药国际化中的技术壁垒的核心问题是中药标准的问题,行业竞争的最高层次是标准的竞争。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科学且能为国际公认的现代中药标准是天然植物药行业的制高点。
首先应当从国内法律法规的层面确立符合中药自身特点、科学、统一的标准,包括中药国家标准、中药行业标准和中药地方标准,目的是为了形成内部统一的中药标准体系。相关部门还要追踪和研究新出台的国际和有关国家地区的规范标准要求,加强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建立中药材和药品的药理学、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及临床试验和安全性评价方面与国际通用标准相接轨的标准。用现代化手段与技术说明中药的作用机制和组分,保护中药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长期推动中药企业GMP认证、中药材GAP质量管理认证等工作。
2.1.4 确立互认机制 目前,由于缺少统一的中药国际标准,每个国家对中药进口设置的技术标准迥然不同,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形势下,中国可以建立与国际和国外权威认证机构的相互认可机制。我国应主动发挥贸易大国的作用,以多边贸易体制为载体,积极开始中药外交,争取与相关国家或地区签订各种双边或多边的中药国际贸易互认协议,以大力促进中药领域国际贸易以及经济合作发展。
2.1.5 监管与扶持 鉴于我国中药产业科学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尚有差异,国家需要从制度保障、财政、税收优惠以及鼓励科学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方面支持中药发展。首先,政府应加大科技投入,尽快健全质量检验监督体系,促进新药研发机构加速重组。鼓励重点实验室和相关项目的研究和建设,高标准地抓好重点实验室、区域实验室、常规实验室的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的检验实验室网络,使之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具有先进性和权威性,为我国出口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检验保证。
2.2 行业协会层面
2.2.1 完善预警机制 预警的及时和准确是非常重要的,是突破技术壁垒的前提。首先行业协会应密切收集国外有关的信息,尤其加强对重点国家的跟踪调查和研究,动态监控技术标准、技术政策、有关法规、标准结构等的发展步伐,建立国外技术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时向出口企业和政府机构预警信息,包括WTO/TBT,WTO/SPS通报,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3]。
其次,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依托国内专门研究机构和研究力量,依据各项信息的关联分析和新旧资料的对比分析,预测进口国有关中药类产品安全卫生检测方法和有关进口政策、技术壁垒动态和市场走势,企业可以实时掌握目标市场情况,尽量规避出口障碍,为我国企业突破技术壁垒提供有效的途径。
2.2.2 传播中药文化 中药的国际营销策略首先应当加大中药传统文化的宣传,保护是基础,传播是关键。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中国的中药文化,可以消除西方社会对中药文化的误解和排斥,消除文化壁垒带来的中药技术壁垒。
其次可以利用现有的中医药教育资源,发展中医药涉外教育,建立中医药学科涉外培训机构,促进中医药理念和知识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争取使中医药获得最大范围内的认同和肯定。
2.3 企业层面
2.3.1 规范化生产 中药是中国的特色产品,其差异性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这种差异性价值得到市场的认可并实现要靠质量来保证。国际上对我国中药材农药残留量过多以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的质疑,严重影响了我国中药产品的声誉,全面推行和实施GAP,GMP,GLP,GCP,GSP,规范中药研究、开发、生产和流通过程已经成为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迫切需要。我们应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和中药材采集、加工、储藏的标准示范基地,使绿色地道中药材的种植形成规模经济,生产出具品牌优势的无公害绿色中药材。
其次合理开发利用药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科技手段生产高质量的药材,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中药产业与社会、自然的协调和发展。
2.3.2 提高技术水平 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技术水平的差异,应对技术壁垒的核心策略不是在于如何被动地应付,而应积极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不断向国际标准和先进技术水平靠拢。
由于国内先进技术供给能力有限,中药质量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吸收国外最新的科技成果,掌握生产的核心技术。大胆引进和应用已经成熟的先进生产工艺和检测技术,如加酶提取技术、超临界液体萃取技术等[4]。中药现代化需要现代化的技术制备现代化的剂型,推出有高科技附加值的中药新制剂,如采用纳米技术制备的纳米中药表现出许多不同于传统中药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治疗效果,纳米微囊可提高机体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5]。
有实力的大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小企业则可以有条件地和科研院所实现紧密型联合,对中医药科研机构或大学进行重点投资,将先进的工艺技术充分应用。
2.3.3 增强知识产权意识 中药是我国医药行业中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之一,然而,中国在过去因缺乏知识产权保护而丧失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
技术法规往往表面上是技术限定,背后是专利支撑。由于WTO的透明原则,对药品处方工艺进行保密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可取,企业应更多地选择采用法律形式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其次,加大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和国内外专利保护体系的研究,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和竞争武器的重要价值。激励中药专利产出,如设立专利申请基金,从资金上给予保障和支持,鼓励医药企业进入药品专利市场。
2.3.4 人才引进 中药产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人才是最基本的要素。企业应加快现代化人才培养,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实施人才兴药战略。首先引进具有海外工作经历、了解国际市场的高层次人才。其次可联合中医药专业院校和科研院所,有计划的培养一批能够完全胜任这方面的工作的综合性人才。企业内部也应建立员工培训机制,有重点的培养一批中医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高级管理和经营人才,使这些高素质人才为中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作用,为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打好坚实的基础。
中药产品出口面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比较复杂,是我国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面对的主要难题,也是我国从中药产品大国迈向中药产品强国,尤其是出口强国必须解决的问题,需要我国政府从宏观层面给予指导,企业从微观层面具体应对,行业协会发挥桥梁作用。笔者所提出的应对策略需要根据中药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及国际中药市场环境来做进一步研究,接受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EB/OL]. 2012-02-13. http:// gov. cn/zwgk/2012-02/13/content_2065197. htm.
[2]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 2012-06-06. http:// satcm. gov. cn/a/jfwj/index_8. html.
[3] 陆业. 浅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其应对之策[J]. 经济学家, 2005(3):32.
[4] 袁延寿. 我国制药企业的专利战略[J]. 科技管理研究,2004(2):114.
[5] 赵贤,邵蓉. 从药品基本专利和从属专利看我国医药企业专利战略[J]. 上海医药,2005,26(6):253.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 of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GAO Jie1, DONG Li1*, SONG Zong-hua2
(1.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00016, China;
2. Chinese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 Beijing 110061, 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proposed remedial measure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roducts export faced with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TBT) according to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TBT on TCM product export with economic theories, and putting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evaluation researches. TBT can be effectively coped with by the joint efforts of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industry association. Not only TBT can be broken through but also TCM product export can be expanded by the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the society.
关键词:现金流量 企业管理 重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现金流量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的健康状况以及生存和发展能力。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 信息使用者可以清楚的判断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运转是否健康,并得到很多关于企业经营状况有价值的信息。尤其是在当前崇尚“现金至上” 的市场环境中,很多人将货币资金比作企业的“血液”。 现金流量表凭借其直观、可比、准确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报表使用者的关注。但是, 现金流量表只能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它既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也不能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如果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结合使用,三种报表构成了企业完整的会计报表信息体系,能够挖掘出更多、更重要的关于评价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的信息,从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财务状况做出更全面、客观和正确的评价。
一、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相结合
1、偿债能力的分析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常用的筹资方式是负债筹资,如果企业资金流转不畅通,不能到期还本付息,则企业信誉就会下降,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甚至危及到企业的生存。因此,通过现金流量表分析,测定企业的偿债能力,有利于其作出正确的决策。用现金流量和债务比较,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时,首先要看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否有足够偿还到期债务。具体可以用以下两个比率来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长期偿债能力=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总负债 。以上两个比率值越大,表明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但是并非比率值越大越好,因为较其它资产而言,货币资金的收益性最差,如若企业货币资金数额过大,则可能是企业现在的经营状况不能充分运用现有资产,而且投资活动管理存在欠缺,使企业资产过多地停留在盈利能力较低的货币资金上,从而降低了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
2、支付能力分析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货币资金除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外,还用于购买货物、支付工资、缴纳税金、购买设备、分配利润等等。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货币资金,那么正常的经营活动就难以维持,更无发展可言,投资者就违背了投资的初衷。所以无论是企业的投资者还是经营者,都非常关心企业的支付能力。 支付能力的分析,主要是通过企业当期的现金流入,特别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与企业当期的现金流出,特别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进行比较。
首先,用企业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减去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偿还债务的现金流量,其余额即为企业可用于投资及分配的现金。 在不考虑筹资活动现金收入的情况下,它们的关系是:可用于投资、分配利润的现金=本期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投资活动取得的现金流入-偿还债务的现金流出-经营活动各项开支。如果企业本期可用于投资、分配利润的现金大于0,说明企业当期经营活动的现金收入加上投资活动取得的现金收入就足以支付本期债务及日常经营活动支出,企业经营基本正常;反之,当企业本期可用于投资、分派股利的现金小于0时,则说明企业当期经营活动的现金收入加上投资活动的现金收入不足以支付企业债务和日常支出,需要通过筹资来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运转。
二、现金流量表与损益表比较分析
将现金流量表的有关指标与损益表的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客观的评价企业盈利的质量。 盈利质量分析是指企业根据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关系,揭示企业保持现有经营水平,创造未来盈利能力的一种分析方法。 盈利质量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净利润之比若大于等于1,说明会计收益的收现能力较强,利润质量较好;若小于1,说明企业本期部分收入没有收到现金,或者净利润可能受到人为操纵或存在大量应收账款,利润质量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企业盈利,也可能发生现金短缺,严重时会威胁企业的生存。
2、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主营业务收入比较。比值大,说明销售收入实现后所增加的资产转换现金速度快、质量高。 比值小,说明企业销售政策过于宽松,欠款回收不利,存在大量应收账款,资金周转会有问题。
3、分得股利或利润及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得到的现金与投资收益比较,反映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中现金所占比重,可大致反映企业账面投资收益的质量。
【关键词】江苏;医药产业;产业集中度;竞争力
张伯伦、罗宾逊夫人在垄断竞争理论中提出:“一产业由产业集中度指标所体现的市场结构状况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的产业集中度所体现的市场结构都会导致较弱的产业竞争力。”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主流观点也认为,决定产业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就是产业集中度,市场结构决定产业市场行为,进而决定产业市场绩效。而产业市场绩效是市场地位的集中体现,是较为综合地体现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产业集中度能直接体现产业竞争力。
一、医药产业集中度
产业集中度是用来衡量市场竞争和垄断程度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在某一产业中市场份额控制在少数大企业手中的程度。产业集中度是针对特定产业而言的,它是判断产业内企业集中分散状况即垄断、竞争程度的指标。它一般是以某一产业中前若干家企业的某些指标的合计数占整个产业相应指标的比重来反映。
目前一般用CRn指数来衡量产业集中度,由于CRn指标计算简单,直观易懂,获得所需资料容易,因而它在市场集中的实证研究中被广泛应用。CRn指标一般是以产业中最大的n个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累计数占整个产业市场的比例来表示。设某产业的销售总额为X,第i个企业的销售额为Xi,i企业的市场份额为Si(Xi/X),又设CRn为产业中最大的个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之和,则有:
利用这一指标,根据某产业的CR1、CR2,…CRn数值绘成曲线,可以反映和比较特定产业大企业的规模分布状况。目前标准的CR4是计算前四位企业市场份额占市场销售总额的比重。
医药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也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在医药产业中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容易产生垄断,导致高价格和低产量,由于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从而扭曲了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造成社会福利的净损失,此外,处于高集中度状态下的大企业由于很容易获得垄断利润,因此对R&D以及品牌建设的投入缺乏动力,造成医药产业竞争力水平低下;而低集中度的市场结构容易引起医药产业内医药企业间的过度竞争,医药企业不能发挥出规模经济效益所带来的好处,企业组织内部效率降低,使得医药产业内许多企业处于低利润甚至负利润的状况,造成医药产业竞争力水平低下。因此,医药产业中适度集中的寡占型市场结构最具有竞争力。
二、江苏省医药产业集中度现状
伴随着医药企业的改制、兼并、联合、重组等,江苏医药产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调整。江苏省现有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骨干作用日渐突出,主要经济效益开始向优势地区、优势企业集中。通过基地和园区建设使得产业集中度提高,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其中泰州、连云港和无锡三地的集聚效应最强。基地和园区内较好的研产结合又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并且拥有一定数量的知名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在产业集聚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江苏省医药产业的竞争力。
由表1和表2可见,近三年江苏医药产的产业集中度都在20%以上,相对比较平稳发展,但有下降的趋势,和上海、广东和河北相比仍然较低。到2009年底,全省477家企业,年销售额超过百亿的只有扬子江药业,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的从2008年起只有1家。排在第一位的扬子江药业对江苏省的产业集中度贡献率非常高,占有绝对的比重和优势,销售额超出其他三家的总和,可见有发展突出的企业,但这些企业的发展不均衡。早在1993年英国医药产业的CR4为35%,1991年德国医药产业的CR4为28%,美国制药业2000年销售前20名的公司占了美国药品市场份额的82%,其中前10名占了61%。从世界医药市场结构看,2000年世界上前10家领先制药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为40%,前20家领先制药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为60%。与发达国家相比江苏医药制造产业集中度仍然很低。
三、基于集中度的江苏省医药产业竞争力分析
以产业集中度为基础,从研发、品牌、人才和政府四个方面对江苏省医药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构建一个基于产业集中度的医药产业竞争力模型(见图1)。医药市场的垄断程度以及市场内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与企业的R&D活动和品牌建设密切相关,从而影响医药产业的竞争力。同时,医药人才对医药产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这不仅体现在人才对R&D活动与品牌建设的促进作用上,他们通过创新、管理、学习实现所在企业的持续发展。最后,政府行为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制定和实施医药产业政策,促使医药企业充分利用人才、加强R&D活动、加强品牌建设,更重要的是政府能够为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而提升医药产业竞争力。
1、R&D
研发能力包括技术引进能力、消化吸收能力、技术改造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产业结构的变化要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国民经济增长水平、资源条件、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经济政策等,产业结构升级就是在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其中R&D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医药产业是典型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因其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的特点规模经济的作用显著。通过各种形式的兼并和重组集中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资源,才能更好地发挥产业优势提高经济效益。所以医药产业实现适度集中,少数大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上投入越多,就越容易研发出新药品,新药品销售收入的贡献就越大。产业内的优势企业通过新药研发实行差异化的产品策略,增强了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大型跨国制药企业的研发费用往往占整个销售收入的15%~20%。罗氏制药每年将全球销售收入的15%投入新药和诊疗体系的研发,德国拜耳制药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18%。江苏省新药的研发经费支出从2004年的4.53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7.74亿元,不仅增长迅速,且在全国各省市中一直名列前茅,但总体上仍存在R&D投入不足的问题,全省医药企业平均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仅为3%,和世界上一些医药跨国公司占销售额15%的研发投入相比明显不足,新药研发能力薄弱,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R&D的投入是影响医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培育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通过加大R&D投入是提升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2、人才
人才作为第一资本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医药产业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技术经济特征赋予了该产业“大研发、小生产、大营销”的产业链特点,作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对于医药产业尤为重要。产业内的优势企业依靠人才的创新能力、营销能力、管理能力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客观上也发挥了人才的辐射作用,提升了整个医药产业的竞争力。
2009年,江苏医药产业中进入百强的企业有16家,其中扬子江药业销售额在全国名列第五,居江苏之首,在江苏进入百强的16家企业中占有绝对优势。象扬子江药业这样的大企业更有能力吸引到高层次人才,促进企业在研发和销售方面取得成功。一个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几家这样的企业往往能够吸引行业中的高端人才,从而取得研发、生产、营销上的成功,促进一个产业的发展。而分散的小企业却因为资源有限、管理不规范、人才意识薄弱等原因不能招揽到优秀的人才,从而造成发展的恶性循环。
3、品牌
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外部体现,在一定条件下,作为无形资产的品牌对企业长远发展的作用比有形资产更大。经验表明,大企业往往比中小企业具有更强烈的品牌意识,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品牌建设,所以在集中度较高的产业中往往更容易形成知名品牌,同时,一个产业中形成几个名牌产品恰恰是产业竞争力的体现。医药产业生产特殊的商品,因其关系民众的身体健康,相对于其他产业药品品牌的作用尤其重要。
江苏医药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涌现出扬子江药业、先声药业、恒瑞药业、康缘药业等一大批知名医药企业,产品品牌中也出现了扬子江药业的护佑、经前平颗粒,先声药业的必存、恩度、必奇,康缘药业的桂枝茯苓胶囊等一大批国内驰名商标。江苏虽然有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名优产品,但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创新能力低的产业特征仍然比较明显。其中,新药研发仍以仿制为主,特别是化学药品97%以上为仿制品。原料药品种老化、附加值低,缺少有自主知识产权;中药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中药现代化起步较晚,两效、两小和两方便的产品较少,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不明显。相当一部分医药企业技术开发的主要形式基本属于模仿或仿制,品牌优势没能凸显,从而限制了江苏省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4、政府
由于市场机制固有的缺陷和消极方面,客观上要求政府在产业经济发展中有所作为。政府对产业经济发展发挥职能作用主要通过市场体现出来。政府对医药市场的作用表现在:为医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监督医药市场保障其正常运转;实施导向性的医药产业政策引导医药市场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江苏省医药产业在政府的扶持下,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区域集聚已初具规模,南京“药谷”、中国(泰州)医药城以及南京、连云港、苏州、无锡、常州5个省级医药特色产业园区,已初步形成“一谷、一城、五园”的格局。在产业集中上,江苏省政府重点支持扬子江药业集团、济川制药、苏中制药等企业率先发展,夯实产业基础,通过规模企业和优势企业的发展带动一个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一个医药大省,江苏除了要为医药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发挥监督作用,对产业内的部分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大企业对产业发展的作用,进而提升产业竞争力。
以产业集中度为基础,从研发、品牌、人才和政府四个方面对江苏省医药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为提升医药产业竞争力提供了基于产业集中度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顾海,卫陈.中国医药产业集中度实证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6(11).
[2]韩娟.我国医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3]李建青,黄泰康.提高我国制药产业竞争力之探讨[J].中国药业,2007(18).
[4]申俊龙,朱玲娴.江苏医药产业升级的内生动力机制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