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职业危害的概念优选九篇

时间:2024-04-04 10:53: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职业危害的概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职业危害的概念

第1篇

方法:通过统计数据方法系统阐述认知情况。

结果:对职业危害知晓率较高,相关法律知晓少。

结论:健康教育,增加培训很重要。

关键词:职业因素 认知 调查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555-01

企业健康促进是工作场所健康促进和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全新模式。本文通过对“健康促进企业”员工职业卫生及健康知识认知和需求调查结果的汇总和分析,了解企业员工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态度现状和需求等情况。[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对象是某企业某车间员工,发放125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中男性占72%,女性28%;年龄以20-30岁为主。文化程度以大本及以上、大专为主,分别占66%、34%。

1.2 内容与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不署名调查。问卷调查内容:①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婚姻状况、是否为流动工人、户口所在地等;②劳动合同签订、工伤保险参保情况和工作时间;③职业史及目前工作情况6项;④职业紧张及工效学9项;⑤职业卫生知识认知情况4项;⑥一般健康知识认知情况5项;⑦生活方式11项;⑧患病及就诊情况7项;⑨健康知识需求5项。

2 结果和分析

2.1 职业病危害接触情况。调查对象每天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平均4.8小时,最大12小时,最短0.5小时。

调查对象得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主要方式是上岗前培训、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职业病危害告知栏、依次是88.1%、70.1%、75.2%。

2.2 职业病危害防护情况。在知道作业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100名调查对象中,80.6%的岗位设置了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85.2%的作业岗位采取了密闭化或半密闭化的作业方式,65.5%的作业岗位采取了自动化或隔离操作方式。

2.3 职业紧张。本次调查中,50%的员工认为职业紧张,43的员工认为职业紧张正常,可调节,7%认为不紧张。

2.4 健康知识和相关法律。

2.4.1 调查对象中,30%不知道,65%一般了解,只有5%比较清楚。

2.4.2 健康概念。调查对象对健康概念的知晓率为99%,较高。

2.5 工伤和职业中毒发生情况。82%的员工自觉安全,18%自觉一般。

2.6 患病情况。

2.6.1 慢性病患病情况。调查对象中有10人患有慢性疾病,均为男性,总的患病率为8%。

2.6.2 最近一年医药费花销情况。调查对象最近一年医药费花费平均853元,最多6000元,最少10元。

2.7 职业卫生知识需求。调查对象对职业卫生知识的需求较高,最高的为职业病和工作相关疾病防治和保健知识,达98%。

3 讨论

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得知情况调查中,调查对象得知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主要方式是上岗前培训、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合同告知方式相对比较低。说明企业对合同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制度还不够重视,因此在今后的合同条款中还有待补充和健全。

在《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知识和健康知识的调查中,调查对象对《职业病防治法》一般了解得较多,比较清楚的较少;对职业病定义的知晓率较高,但对职业病预防措施的知晓率还较少。说明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知识还有待进行普及和培训。[2-6]

参考文献

[1] 孙维生.职业健康促进的进展[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1,19(4):04-205

[2] 陈玮,顾学琪.工厂健康促进在上海[J].劳动医学,2001,18(4):93-195

[3] 郭俊香.健康促进在控制职业危害中的作用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2001,14(2):46-47

[4] 白剑峰.我国受职业危害人数逾2亿[N].人民日报,2005-01-09(2)

第2篇

通过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研究,提出加强职业病预防机制的研究对策。

【关键词】

职业病;建设项目;危害;对策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等的贯彻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稳步开展,对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作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基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全面了解这些问题,进一步做好评价工作,提高评价质量,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职业病危害现状分析

目前,世界职业病危害形势依然严峻。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统计,全球每年超过2亿人因职业意外或工作有关的疾病死亡。据保守估计,有职业病1.6亿例。其中职业病造成了170万人丧生,是工作场所的第一杀手,而这个数字在中国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还在上升。仅针对我国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职业病存在以下几个提点。

(一) 传统职业病危害严重。

(二) 职业病危害行业范围广,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

(三)职业病群发,相关患者经济负担重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程分析不全面造成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遗漏

工程分析不深入,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概况、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生产设备布局等等因素,由于评价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工程学知识以及工作经验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建设项目的了解和分析不够详细和深入,导致工程分析不全面,未能找出所有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艺环节和接触岗位,造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遗漏;评价人员对化工工艺和新化学物质的了解不够,对中间产品产生的危害了解少,尤其是某些工艺过程中有特殊要求,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而未能识别,造成因素识别不全。现今的职业病危害评价队伍,评价人员主要由医学类专业人员组成,卫生工程学专业的支持相对缺乏。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没有卫生工程学的基础,影响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准确的识别,甚至无法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全面评价。应加强卫生工程评价人员的培养,弥补评价工作的不足。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问题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主次不分,缺乏重点。全面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遗漏,而筛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则是为了去粗取精,抓住重点环节和主要危害因素。实际工作中出现了由于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过多、过细等情况,以至于识别出来后很难评价,即使评价了也无法下结论的尴尬局面,导致对职业病危害“识别多,评价少”。在危害因素全面识别的基础上,缺少对识别出的危害因素种类、危害程度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等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未能体现建设项目的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主次不分明。有的预评价报告对健康影响的分析完全照抄书本,而与所评价项目中的接触机会或作用方式所导致的健康损害有较大差异,缺少针对性。

(三)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易忽略

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在实际工作当中,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常常被当做重点考虑和评价,从而忽视了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如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制度和作息制度、长时间处于不良、通风不良、采光照明不足等,这些有害因素同样可以导致职业性损害。由于在识别过程中的忽略,致使评价工作不完整。

(四)评价报告的针对性不强

评价报告中提出的建议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评价人员认为建设单位在初步设计中需进一步完善的有关内容,必须在报告中提出相关建议。但在实践中,有相当多的建议过于原则性和抽象性,或是生搬硬套法规条文,缺乏具体方案,操作性不强,可行性差,流于形式。这种形同虚设的建议对建设单位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修改初步设计起不到作用,失去了在源头控制职业病的评价意义。

三、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评价人员自身素质,进行工程全面分析

评价人员除专业技术知识过硬外,尤其要补充对卫生工程学等相关知识的掌握。工程分析应当主要分析技术路线、简要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技术参数及其自动化密闭化程度、原辅材料、中间品及产品的性质、建筑物设计的卫生学、各项防护措施与设施、工人的操作方式,以及辅助用室、工时制度、接触人数、接触时间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将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辨识出来。对各种有毒化学物质的联合作用应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考虑异常生产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的影响。在分析时应重点分析接触人数或接触机会多、危害性大、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的岗位或工种。而接触机会极小、或产生数量极少、危害程度轻的岗位或工种,只做一般性分析即可。

(三)预评价结论的对策

应明确“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概念上的不同;区分生产过程中有毒化学物质“使用”和“产生”概念上的不同以及“量”的不同。应当根据建设项目是否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场所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毒理学特征、浓度(强度)、潜在危险性、接触人数、频度、时间、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发生职业病的危(风)险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后,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分类。为了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在对建设项目下结论时,常采用评价组或专家组会议的方式,结合对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互相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评价结论更加准确。

综上所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在不断取得进展的同时,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也暴露出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做好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才能真正做到从源头抓起,切实保护劳动者相关权益和健康。

参考文献:

第3篇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受职业危害的人数估计有2亿,职业病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每年可达400亿元,我国职业病新发人数、累计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均居世界首位[1]。针对职业危害发生的特点和当前严峻形势,鸣响的警笛在告诫我们,当我们正在为城市GDP的高速增长而兴奋时,又不得不接受意外死亡、职业危害持续上升的现实[2]。该怎样做才能使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社会可持续发展,使人更加健康呢?这就是进一步加强工矿企业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积极推进以“安全-健康-环境”为中心的“工矿企业健康促进工程”活动。在企业、事业单位中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倡导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减少和控制职业相关疾病的发生。在企业生产劳动的各个环节采取各种防护性措施,改善劳动生产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是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加强职业人群的安全与健康教育则是预防事故发生,避免遭受职业危害的一条有效途径。

现实的情况却令人担忧,上海某区多家职能局联合依法对60家涉苯企业监督检查结果表明,无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及措施不健全、个人防护用品发放不符合要求、作业场所未建立危害因素公告栏、缺乏相应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等项目者,分别占23.3%、56.7%、31.7%、75.0%、15.0%[3];笔者对一较大型化工企业92名车间安全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卷90份),部分结果显示,25人不清楚所管辖的车间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占27.8%;29人不清楚哪个环节可能产生职业危害因素,占32.2%;38人对职业病概念掌握不准确,占42.2%;33人不清楚在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时该采取什么措施,占36.7%;18人不知道如何抢救中毒昏迷病人,占20.0%;17人不清楚发生急性中毒时怎样自救,占18.9%;某煤矿企业员工职业卫生认知调查结果显示[4],仅有4.2%的人认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者要做上岗前体检,27.1%的人知晓健康促进的内涵,41.0%的人知晓职业病防治法。

另一方面,农民工涌入城镇分散在不同企业的数量迅速增长,有资料统计,我国2002年进城打工的农民工高达8 800万[5],2004年从农村流入城市的人口已达到上亿的规模[6]。如此之多的农民工和临时工基本的职业安全卫生、职业危害防护、应急自救、自我保健等相应知识情况怎样呢?据卫生部《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中2001年全国6省农村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在农村15岁以上人群中,对环境、饮水、营养、传染病、慢性病预防等8项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仅为36%,常识性的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竟不足40%。职业安全、危害防护等知识在当前落后农村的知晓率实在难以想象,对于

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和临时工何尝不是如此。

2措施

造成事故和职业性疾患的原因既可能是由于工人忽视安全要求,注意力不集中或职工忽视自我保护,自我保健意识薄弱等而导致,也可能是由于安全防护设施失效或生产设备老化、年久失修,造成有毒有害物质“跑”、“冒”、“滴”、“漏”所致。要解决上述问题,关键一是生产单位加强安全技术措施,切实搞好生产劳动条件的改善;二是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职业健康教育,在重视安全生产的同时重视职业健康。作业人员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充沛的精力,是为企业增加效益,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基础。对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工人的切身利益,也是保证社会整体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环节,对农民工和临时工加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对于我国职业危害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通过职业安全健康教育,主要让作业人员掌握“识别”作业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性危害因素等方面的知识,确立“预防为主”观念,使他们确信职业危害是可以控制的,职业病和职业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而增强作业人员自我保健意识和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意识,纠正违规行为,规范科学操作程序,避免人为职业危害事故的出现。

企业健康促进的最终目的是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了解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职业危害事故发生[7]。面对我国当前职业危害因素分布之广,危害人数之大,经济损失之严重,企业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亟待加强,也可以说是当务之急。

4参考文献

[1]詹初航. 职业病防控出“故障”了[J]. 中国卫生,2005,9:27~28.

[2]林德南,徐光,杨国安,等. 深圳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长期规划的背景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2005,21(7):513~514.

[3]庄惠民,单皓林,吴琼,等. 上海市杨浦区涉苯企业职业卫生监督现状的调查.环境与职业医学,2005,22(2):49.

[4]刘顺银. 煤矿企业员工职业卫生认知及需求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8):610~612.

[5]李南玲,姜微,周晓梅,等. 农民工进城向往平等[J]. 望新闻周刊,2002,2:10~14.

[6]叶莉敏,王景江,梅良英,等. 农民工健康保护与对策[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4, 15(5):75.

第4篇

【关键词】非法行医;行医;界定

一、非法行医的理论争议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的侵害的客观事实的特征,犯罪的客观方面要件是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要件。非法行医罪的危害行为是非法行医,目前刑法学界对非法行医的界定,有以下理论争议:

第一,非法行医是指没有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从事诊断、治疗等医疗行为;第二,非法行医是没有医生执业资格的人从事营利性的诊疗活动;第三,非法行医是指一切违反法律法规从事诊疗活动的行为;第四,非法行医就是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规定擅自开展行医活动的行为;第五,非法行医是指没有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开展以实施医疗行为为内容的医疗职业或医疗业务的行为。

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没有指出非法行医是一种职业或者业务活动。第二种观点认为非法行医具有“营利性”显然没有正当的法律依据;第三、第四种观点是从行政法角度上来理解非法行医,以上各种观点都没有准确界定非法行医。我们应该合理区分刑法意义中的非法行医与行政法意义中的非法行医。前者是指没有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实施的行医行为;而后者范围广泛,通常是指一切不符合医疗规则的行医行为,主体不仅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第五种观点包含了非法行医的主体、内容以及业务性质,笔者比较赞同这一种观点。鉴于此,要正确把握非法行医的界限,要了解下面几个概念:非法、非法行医的“医”(医疗行为)、行医。我们可以首先确定的是,非法是一个相对概念,主要是针对没有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行为,也就是主体不合法。主体不合法而行医却是合法的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其次是界定非法行医的“医”(医疗行为)和行医。

二、非法行医的“医”的界定

非法行医的“医”,即医疗行为。日本有些学者认为医疗行为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上进行理解。广义上的医疗行为是指包括伤害、疾病的诊断、治疗,治疗之后的情况判定,医疗指导等综合性的行为内涵法律事实。按照目前的医院惯例,医疗行为包括属于诊断方面之间的诊、听诊、检查;属于治疗方面的注射、手术、给药、敷药、复健;属于治疗情况判定的追踪、验证等等。而狭义的医疗行为是在广义的医疗行为中,只能由医师根据医学知识和技能实施,否则就会对人体产生危险的行为。目前我国刑法学界还没有对医疗行为的定义作出明确的界定,只是列举了非法行医行为的一些具体的表现形式。此外,日本医师法中,还对治疗行为与医疗行为的概念进行了区分。治疗行为是指以治疗为目的,在伤病者的承诺之下,采用医学上认可的一般方法,对伤病者的身体进行侵害的行为;而医疗行为是指关于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矫正畸形,助产,堕胎以及其他基于治疗目的、提高医学技术的实验行为。由此可知,日本刑法意义上的医疗行为是医疗人员对存在伤病的患者,进行的诊治活动,医疗行为本身会对人体产生危险,而美容手术、变性手术以及临床实验不是以治疗为目的,当然不属于治疗行为。

我国医学领域没有对治疗行为与医疗行为进行严格区分,相关的医疗规定只对诊疗行为概念进行了明文规定。根据我国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诊疗行为是指通过医学检查,对疾病做出判断,使用药物、器械、手术等方法改善病理状况,从而达到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消除疾病、改善功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延长生命的活动。这一定义与日本的治疗行为具有一致性,也是行医行为的关键。除此之外,我国法律法规没有医疗行为进行其他解释。

笔者认为,我们不能将非法行医行为局限在治疗行为,应该将其与医学概念中的医疗行为联系起来。学者应该从医学层面对医疗行为进行界定,只要以医疗为目的,运用医学知识与医学技能,对人体实施,与人体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相关,导致人体的生理功能与外部形态发生某种变化的医学行为就是医疗行为。医疗行为涵盖了非诊疗目的性医疗行为以及诊疗目的性医疗行为,其本身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历史性是指医疗行为的概念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社会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更新。比如,巫术在封建社会是治病良方,在现代中国则是非法行医。相对性是指医疗行为的内涵由于不同的社会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刮痧在我国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而西方国家则认为刮痧是侵犯人权,伤害他人身体的非法行为。所以,医疗行为的概念与内涵不是亘古不变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综合考虑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医疗水平、医学理论的更新与进步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对医疗行为的定义进行准确理解。

三、行医的界定

行医是指从事医疗业务。在理解医疗业务之前,我们要掌握什么是业务?业务是指自然人、法人及其他团体基于职业或其他社会生活上的地位而继续从事的事务(工作)。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第一,业务并一定都是合法的,非法的业务也是业务,它是相对于正当业务而言的。第二,业务是持续不断地从事工作,“持续”即行为人具有长期反复实施的意思,否则就不能被称为业务,像临时工作就不是业务;反之,具有长期反复实施的意思,就算只干了一次工作也属于业务。第三,业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第四,行为人可以同时从事多项业务,主业务、兼职业务都属于业务。按照这种解释,非法行医意味着未获得执业医生资格的人,擅自开展以实施医疗行为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或者业务行为。综上所述,非法行医罪是职业犯。

四、结语

非法行医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只有正确界定非法行医的危害行为,才能做到定罪和量刑的公正,从而解决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参考文献:

[1]黄丁全.医事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94

[2]舒玲华,徐惠.司法实践中非法行医的界定.法律与医学杂志,2001,3

第5篇

1 首先应树立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

1.1 充分认识院内感染的危害

1.1.1 认识院内感染对患者的危害医院既是诊治疾病和患者康复的场所,同时又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广泛活动和集中的地方,如医院内感染管理不善则很容易发生医院感染。l9世纪的俄国外科医师皮罗果夫曾说过“从多年实践可以大胆断定,大部分患者不是由于掼伤本身,而是由于医院感染而死亡”。当时科学不发达,人们尚未认识到伤口的化脓感染甚至败血症,外科手术感染病死率高达70%,随着抗生素的问世和消毒隔离技术被重视,医学界在控制感染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1.1.2 认识医院感染对护士自身的危害护士在一些护理操作中如未进行有效防护,可造成自身的感染。有报道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事故,针刺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肝的危险性为1.5%。针刺伤还可以导致艾滋病、丙肝、伤口感染等。就以2003年春季流行的SARS来讲,疫情初期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护知识以及防护措施,致使大批医护人员遭受感染而倒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1.3 认识院内感染造成的社会危害院内感染造成的医疗纠纷影响着医疗安全,甚至对医院的声誉造成损害,院内感染还使平均住院费用增加,加重了社会负担。如果在医院内造成医院感染的流行或暴发则危害性更大,后果更严重。

1.2 树立“双向防护”意识树立“双向防护”意识就必须建立标准预防的概念,即认为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具有传染性,不论其是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或是接触非完整的皮肤黏膜,均需进行隔离。

2 学习掌握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2.1学习掌握预防院内感染的基本概念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或传播递质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体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护士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如:进人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和黏膜的器具必须消毒等等。

2.2 掌握预防院内感染的基本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2.1洗手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洗手是阻断医护人员经操作导致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医院各项诊疗活动中,护士与患者接触最为频繁密切,因而护士手上也最容易沾染大量细菌,所以必须强调勤洗手而且要认真洗手。必须掌握洗手和手消毒的指征,洗手按六步法进行,整个揉搓时间不少于15 s,用流动水冲净,洗手的肥皂要注意保持干燥;手消毒按要求进行刷手或使用快速消毒剂消毒手。

2.2.2 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和管理方法。护士必须树立无菌观念,明确无菌区与非无菌区,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以预防医源性感染。

2.2.3 隔离将处于传染期内的患者、可疑传染患者和病原携带者同其他患者分开,或将感染者置于不能传染给他人的条件下称之为隔离。按照标准预防的观念,对不同疾病实行不同隔离,并根据不同隔离措施的要求戴口罩、手套甚至眼罩进行双向防护。

2.2.4 清洁清洁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无生命物体上污染的有害微生物达到安全水平以便安全的操作。护士必须在各项操作中随时注意区分清洁与污染,对室内空气要经常进行通风,对医疗器械要注意用后及时进行彻底清洁,要认识到前期的彻底清洁工作是后期消毒灭菌成功的重要保证。

3 认真执行预防院内感染各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3.1 院内感染管理在我国虽然只有近20年历史,但发展非常快,自2000年以来卫生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规范,原有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护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及《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都经过修订和完善。护士在工作中应熟练并严格执行各种法律法规要求和本院感染管理制度,工作之余可翻阅有关医院感染书刊杂志,以“慎独”的精神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工作始终贯彻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

3.2 由子护士经常处于接触各类感染性疾病的危险中,因此保持良好的免疫性很重要,应根据需要接种甲肝、乙肝、流感等疫苗,如在工作中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则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医务人员发生暴露后要做好详细记录并上报,记录暴露类型、刺伤的深度、损伤或皮肤黏膜破损接触种类、持续时间、暴露后处理、暴露后预防用药、首次用药时间等。加强职业防护教育,严格执行全面防护措施,良好的职业防护意识和正确的防护措施是减少发生职业暴露危害的重要保证。

第6篇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筛选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25-02

1前言

不同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也不一样,职业病危害因素具有多样性,会随着工作环境、工作工程、工艺生产等条件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前,应采用文献进行检索,并充分掌握工作单位相关资料,对该工作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采用类比调查或现场调查等方式进行定性识别,然后再进行危害筛选,找出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的主要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和程序主要取决于识别目的,以建设项目为例子,这类工作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重点在于类比调查、工程分析以及资料调研,而职业健康检查、控评监测以及日常监测的识别重点在于现场调查。另外,传统卫生职业可采用检查表法和经验法进行识别,但应考虑其工艺条件变化情况,以免工艺条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影响。

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筛选依据

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筛选时,应根据以下规定进行筛选。

2.1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相关法律法规,如国家职业采样检测标准及接触限制标准等。

2.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险性、强度以及浓度等。

2.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

2.4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的人群特性。

2.5多因素评估、相关要求、水平对比以及专家评估等结果。

3如何识别特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些特殊环境,如职业病诊断、项目建设、设备检查和维护、紧急状态、异常状态以及密闭空间等。其中,设备维修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较难察觉,如锅炉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时不接触保温材料及耐火材料,但在锅炉检修过程中,接触保温材料及有害物质粉尘。密闭空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急性职业中毒和缺氧性窒息,其识别重点包括有毒气体产生原因、通风换气问题、以及低洼处是否存在高密度有毒气体。异常及紧急状态识别重点包括设备故障、异常开车或停车以及生产等,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水平较低,或不接触危害因素,但在异常紧急情况下,不仅要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且接触水平较高。异常紧急状态的环境因素具有潜在性,容易造成遗漏和忽略,因此,应高度重视异常紧急状态,充分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

4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存在的问题

4.1没有全面的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于杂质中含有的成分没有全面重视。因为用人单位通常只是将反应资料全面提供,对于副作用没有给予关注,导致出现常常忽略杂质成分的情况。②对于存放废渣、辅料等问题没有重视,例如砷、磷等杂质含在硅铁中,一旦硅铁遇到水或者潮湿的环境时则会出现砷化氢或者磷化氢等物质。③对于地方特色没有重视的态度,因为地球化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的约束,导致地壳中不同方面的原则有着较大的差别,导致在进行炼铁高炉工作中有着相对严重的铅危害。④现今,大部分企业的化学物质经常以绿色产品、环保产品等口号生产,因为基于配方保护的前提下,生产产期对于化学品安全生产所使用的物料清单并不提供,造成在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方面无法做到全面[1]。⑤对于密闭空间内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没有充分重视。⑥对于紧急情况或者异常情况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没有充分的重视。造成无法全面识别的因素具体是:一方面是企业在构建技术能力方面,由于没有合理的配备专业机构人员,导致在学科参与方面相对缺乏,职业卫生工作人员在自身的整体素质、知识结构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在责任以及法律方面有着较弱的意识。同时,卫生监督方面也是造成无法全面识别职业危害因素的主要原因。

4.2过度的识别职业危害因素过度识别职业危害因素具体在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工作中体现,主要是因为负责人对法律责任的承担有一定的惧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没有构建“剂量的接触是决定毒物毒性大小的相关原因”等主要意识。②对于有毒化学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者“使用”的相关参数与概念没有明确标明。③对于职业病诊断、职业健康检查、监测等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主要重点没有明确区别,例如,只是在检修或者维修过程中偶尔接触部分毒物,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检查时并没有做特定的识别,一旦进行职业病诊断、职业健康检查、评价监测等工作中则以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

5职业病危害因素筛选的相关对策

5.1深入健全相关法规政策现今,我国有相关法律法规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义为:在职业活动中对劳动者健康产生影响的相关危险原因[2]。根据这样的说法,危险因素应该包含环境、劳动以及工艺等方面的原因。由于现今列入职业病的名单中没有与生产环境、劳动过程相关的原因,因此,没有统一的职业病危险因素筛选方法。例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的文件中,根据不同类型,分别以3大类型划分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则是根据直接造成职业病危害的因素分别以10大类型进行划分;《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则是根据直接造成职业伤害与伤亡事故等方面的原因,分别以6大类型进行划分。

5.2将体格检查资料与监测资料综合应用通常情况下,对职业健康进行检查时发现职业病因素,但是监测的资料均出现不超标的提示;而监测资料中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显示超标的情况时,检查职业健康并没有出现职业病的情况。一旦检查资料出现上述情况时,则可能是无法全面识别职业病中的危害因素,或者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没有相同的侧重点,应该将检查健康资料与监测资料综合应用,对全面识别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职业卫生评价 职业病 职业病防治

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概述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规范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制度要求。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救赎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在其可研阶段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其竣工验收前机械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1.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发展历程

国家于2009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的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并加大了对职业病防治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随着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配套法规的完善,职业病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建立和完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加强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符合企业广大员工对健康安全的要求,也是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需要。在201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明确规定,凡涉及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新、改、扩建项目,必须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这就明确了职业病危害评价的重要性和强制性。

2.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目的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目的是确保建设项目贯彻国家有关职业健康和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和消除在投入使用前,提高建设项目投产后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水平,从而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二、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基础资料不齐全

在进行职业卫生评价的过程中,常出现基础资料不全的情况,这主要由于企业安全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知识,不知道如何收集、管理安全方面的资料。

2.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价不充分

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常与其它危险源进行一起识别,通常采用LED法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价。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常会遗漏某些危害因素,或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描述不准确。再者,由于没有全面、细致的领悟《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及其相关附录的要求,也会造成相关危害因素的辨识不全、漏项现象。

3.缺乏有关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和防护的措施知识

对职业危害因素辨识不够详细,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致害途径、危害大小、产生后果等知识不够全面、系统,提出的职业病危害控制和防护措施没有针对性,不利于指导企业进一步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的管理和控制。

4.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不到位。

由于对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不清楚,导致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不明确。为员工进行健康检查时对医疗机构的选择随意性大,没有严格选择有国家许可的职业健康监护资质的医疗机构。没有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为员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5.对评价结论的把握不够准确

我国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建设项目是否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毒理学特征、浓度、潜在危险性、接触人数、频度、时间、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职业病的危险程度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将建设项目分为职业病一般、职业病危害较重和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三种。

这就要求评价人员要有全面分析、综合评判的能力,对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结论不准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评价结论严重化,二是将评价结论弱化。

将评价结论严重化的主要原因是:①没有严格按照《严重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分类管理依据》进行分类没有按照“严重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分类依据”进行分类②凡是存在极微量的“高度和极度危害”化学物质即确定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③建设项目中某一个评价单元不合格即界定整个项目不合格④将本属于“轻微”的类别归为“一般”。这主要是由于没有认真学习《分类管理办法》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专业技能不强,没有对“高度和极度危害”化学物质的使用量和消耗量、作业方式、作业时间、投料方式、接触机会等进行深入调查,以致对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高度和极度危害”化学物质”的量模糊不清;或者是没有建立“接触剂量是毒物毒性大小的决定因素”的概念。

将评价结论弱化的主要原因: ①有些化学物质毒性不高,但用量大,接触机会多,极易造成职业伤害事故,被列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②未考虑职业病危害因素之间的联合作用,将“一般”判定为“轻微”这主要是相关知识缺乏,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掌握不够。

6.评价建议的可操作性不强

许多评价报告提出的建议缺乏具体方案,针对性、可操作性都不强。这主要由于评价人员对评价建议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优质服务的责任意识。

三、解决办法

1.提高评价人员的业务素质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加强专业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评价人员的业务素质。首先要熟悉和贯彻相关评价法规。其次,全面了解《分类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加强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2.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加强内审工作。组织评价机构的有关专家或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集体讨论,慎重确认评价结论。

第8篇

关键词:临床医护;职业防护教育课;职业危害

在当今医学腾飞的时代,为能更好地促进临床医护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临床医护人才,我们进行了临床医护专业增设职业防护教育课程的问卷调查,依据临床医护专业的特点,加强临床医护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的防范意识,提出了对临床医护专业设置增设新课程的建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取湖北理工学院医学院临床、护理系07-09级在校258名本专科临床、护理专业学生,其中本科150人,专科108人。

2.内容。自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对增设职业防护教育必要性的的认识、对职业防护教育课程应设置的时间、对职业防护教育内容的态度等。

二、结果

三、讨论

1.职业危害和职业损伤对医护人员的影响。职业危害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各种医疗设备、技术和化学药物也不断地更新和广泛的应用,医务人员在治疗和医务工作过程中,往往由于防护意识不强及患方治疗和医务环境等多种因素,导致其职业安全受到危害,发生职业损伤。例如:产科医护人员在产前、产时、产后的医护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职业危害而伤及身心健康。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医护人员应该更加关注爱护自己的职业安全问题。职业损伤,会影响医护人员生理、心理健康,造成相关职业疾病的发生,如:精神疾病、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及焦虑,严重威胁着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使其受到很大的困扰,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医院是具有潜在职业危险的工作场所,时刻面临着发生医源性感染等职业危险。尤其是在妇产科,医务人员因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经常暴露于血液、羊水、分泌物及锐器(缝针、刀剪)损伤等多种危险因素之中,是职业损伤的高危人群。因此,鉴于职业危害和职业损伤对医护人员的影响,临床医护专业更应该增设职业防护教育课程。

2.临床医护专业增设职业防护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已列入了2006年出台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十五条。显而易见,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各医科大学课程设置中有关职业防护课程很少,造成医护生在校学习时未能充分认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毕业时无职业防护意识。职业防护教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维护临床工作者健康的必修课。而学校教育阶段的防护教育比较系统,对医学生职业防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然而,我国现行的职业防护课程及教材设置中涉及职业暴露和自身防护的内容较少,缺乏系统课程,各教育层次又缺乏重视,知识普及意识不强。国际上以美国为例,美国CDC1987年就颁布了《全国性防护措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都对职业暴露、职业安全进行了控制与管理。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已将持续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作为强制执行的项目推荐给全美国的所有医院。从目前国内外对职业防护教育的重要性来看,增设临床医护专业职业防护教育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3.加强临床医学生对职业危害的高度认识。进行职业安全教育,提高临床医学生的防护意识,认识到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对职业暴露认识不足是导致职业危害和职业损伤的关键。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穿刺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液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这表明操作时戴手套也十分重要。所以,接触传染病患者或在工作中预料会有血液或体液溅出时应戴双层手套、口罩、防护眼罩、穿鞋套和防水隔离衣等,树立标准预防的观念,提高临床医学生自我防护、主动防护意识,从根本上减少职业危害、职业损伤的机会。同时了解医院工作的特殊性,掌握经接触传播疾病和血液传播疾病的流行特点,认识职业感染的途径及职业感染的危险性,普及职业危害预防的概念和措施,了解预防接种、勤洗手的重要性,学会防护用物的选择、污染锐器的处理、血液标本的处理及医疗垃圾处理等操作技能。所以,临床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充分认识到职业防护教育课程的重要,在救死扶伤的同时关注自身健康,保障和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发挥一个临床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作用,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映兰.高危科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98-199.

[2]郭美宜.实习护生医疗锐器伤教育现状分析[J].现代护理,2007,13(21):1988-1989.

[3]曾文凤.锐器伤防护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6,12(22):2071.

[4]张帆,周密,孙玉卿,等.防护措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程度的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1,5(1):36-38.

[5]滕涛.对公共卫生部门职业性暴露艾滋病病毒后的预防疗法的临时性建议[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0,6(5):318-319.

[6]毛秀英,吴欣娟,徐辉,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

第9篇

HazardEvaluationintheProductionProcessofCausticSodaandItsCountermeasures

马世海魏利军吴宗之

【摘要】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中涉及多种危险有害因素。笔者通过对国内现役离子膜烧碱生产装置进行调研,同时结合国内外其他涉及烧碱生产厂家的情况,分析并指出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为企业消除事故及安全生产可以提供保障。

【关键词】烧碱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对策措施危险评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7)

氯化氢合成装置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及安全措施

FireandExplosionHazardsAssessmentandSafetyMeasuresforHydrochloricInstallment

马世海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DOW火灾爆炸评价方法的基本步骤。并针对氯化氢合成装置,进行了详细的评价其火灾爆炸危险性,最后提出了响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氯化氢合成装置火灾爆炸危险评价对策措施

(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3.4)

浅谈如何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HowtoImplementHazardsIdentification,RiskAssessmentandControl

马世海魏利军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开展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基本思想,以及其在安全评价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了LEC法的应用过程。

【关键词】危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3.3)

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评价的计算机系统设计

DevelopmentSafetyAssessmentSoftwareofMajorFlammable,ExplosiveHazards

于立见

【摘要】论述了重大危险源评价模型计算机实现的方法和技术,给出了评价系统的模块划分及部分算法的编程技巧,列举了用此算法建立的计算机评价系统的部分运行示例。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控制安全评价计算机程序设计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8.4)

低概率重大事故风险与定量风险评价

QuantifiedRiskAssessmentforLowProbabilityMajorAccidents

刘铁民

【摘要】论述应用定量风险评价(QRA)对评价、控制低概率重大事故风险的重要意义。介绍了低概率重大风险范畴与主要来源;QRA技术的主要用途与基本方法;研发与使用QRA计算重大风险的主要技术程序。提出了在应用QRA评价重大风险时应注意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

【关键词】低概率事件重大风险定量风险评价

宾馆危害辨识与风险控制

DangersIdentificationandRiskControlinHotel

李传贵

【摘要】重点针对宾馆业务活动中存在的火灾危害、手工搬运危害、厨房设备危害、滑倒绊跤危害、电器设备危害、游泳池危害等方面,提出危害辨识指导,危害控制措施等。

【关键词】城市工业安全工程科技需求科技攻关

(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1,第5期)

甲撑二苯基二异氰酸酯(MDI)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及对策

HazardousFactorsandCountermeasuresintheProductionof4,4''''-DiphenylmethaneDiisocyanate(MDI)

刘骥魏利军于立见吴宗之

【摘要】甲撑二苯基二异氰酸酯(MDI)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了多种危险有害因素。笔者通过对国内现役MDI生产装置进行调研,同时结合国内外其他涉及光气生产厂家的情况,分析并指出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危险有害因素对策措施MDI生产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5)

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ProbeintotheBasicModelofMineRiskAssessment

孙猛陈全

【摘要】本文在总结"九五"攻关专题"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主要内容包括矿山重大危险源的定义与特性、评价单元的划分、危险等级的划分、矿山重大危险源危险性与评价单元危险性之间的关系、矿山重大危险源不同类型灾害的危险性的关系等。

【关键词】矿山危险源评价

(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2002,10)

矿井风险评价基础模型的研究与探讨

ProbeintotheBasicModelofMineRiskAssessment孙猛陈全

【摘要】提出了风险的绝对值和相对值的概念,探讨了如何合成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这两个指标,如何确定多个评价单元的评价对象的风险等级划分等问题。

【关键词】风险,绝对值,相对值,指标合成,风险等级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8,5)

国内外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研究与进展

StudyonSafetyAssessmentMeasuresatHomeandAbroad

吴宗之

【摘要】安全评价是对系统的危险性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严重度。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和决策科学化的基础。安全评价的内容包括:安全管理绩效评价,人的行为安全性评价,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评价,作业环境安全性评价,化学物品安全性评价等。目前,国内外工业安全评价方法已有几十种,可分为定性评价、指数评价、半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我国有关单位研究开发了定性评价方法、指数评价方法,"八五"科技攻关研究中,提出了"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辩识、评价方法",需进一步研究事故后果模型,事故经济损失评价方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人的行为安全性评价方法,不同行业可接受的风险标准。

【关键词】安全评价风险行为

(兵工安全技术1999,4)

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与控制措施

MethodsofIdentificationandAssessment,andMeasuresofControlforMajorFlammable,Explosive,ToxicHazardInstallations

吴宗之

【摘要】论述了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定义;介绍了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在辨识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计划,加强监控、管理等措施。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控制安全评价事故预防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8,4)

职业健康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战略

OccupationalHazardsIdentification,Assessment,andControlMethods

邢娟娟

【摘要】随着职业病防治法和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对企业在安全健康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识别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更好的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法律所要求。如何对职业危害的识别、评价和控制,这是主要的技术关键。本文就这一问题题出如何科学的有效的评估,并建立一种全面、系统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职业健康风险识别评价控制

(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2002,10)

风险评价方法--MES法

AMethodforRiskAssessment--MES

宋大成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风险评价方法--MES法。该方法概念清晰、合理且简单实用。改正了LEC法的两个缺点:数学上的不合理性和不能用于财产损失事故,已在济南钢铁公司、甘肃建工集团、航天科工集团159厂、大庆石油管理局电力总公司、北海船厂油井分厂等企业得到应用。

【关键词】风险评价,LEC法,MES法,可能性,后果

(现代职业安全2001,11;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2002,)

企业安全评价应注意问题的探讨

RiskAssessmentIssuesforEnterprises

张兴凯

【摘要】企业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应该认真分析生产情况,整合并充分利用可用于安全评价的资源,选择适应企业生产特点的安全评价方法,同时注意鼓励员工的参与。

【关键词】安全评价安全管理。

(劳动保护2003,7)

原油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FatofCrudeTankfire&ExplosionAccidents

张兴凯赵军

【摘要】本文应用事故树理论,对原油储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其中的基本原因事件、中间事件以及它们与顶上事件的关系。对每个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进行了计算和对比,给出了原油储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起决定因素的事件,作为制定防火防爆措施的重要参考。

【关键词】原油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树

(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2002,10)

学校的风险评价

RiskAssessingforSchool

苏宏杰

【摘要】本文阐述了学校里存在的几种典型危害:火灾、有害物质、显示屏设备工作站、受伤后的救助。分析能导致每种危害的原因、对危害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发生紧急情况的应急计划,以保证中小学校的教职员、学生以及其他外来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消除、减少或控制学校的安全卫生风险。

【关键词】学校风险评价应急计划

(劳动保护2003,2)

中国工程与建设项目安全评价

SafetyevaluationofengineeringandconstructionprojectsinChina

MaohuaZhongab,.,XingkaiZhangb,TieminLiub,XingWeiab,WeichengFana

Abstract

Inthispaper,wereviewsafetyevaluationofengineeringandconstructionprojectsinChinaandintroducefoursafetyevaluations

thataremostlyusedinChina:safetypre-evaluation(SPE),safetyevaluationonprojectcompletion(SEPC),overallsafetyevaluation

ofcurrentstatus(OSECS)andspecialsafetyevaluation(SSE).Furthermore,relatedlegalandpolicytrendsofsafetyevaluationin

Chinaandthefuturedevelopmentarealsodiscussedhere.

?2003ElsevierScienceLtd.Allrightsreserved.

Keywords:Safetyassessment;Relatedlegalandpolicy;ResearchStatusinChina

(aStateKeyLaboratoryofFireScience,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Hefei,Anhui,230026PRChina

bNationalCenterforIndustrial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StateEconomicandTradeCommission,17HuixinXijie,ChaoyangDistrict,Beijing,100029PRChina)

JournalofLossPreventionintheProcessIndustries,2003,16(3):201-207.

危险辨识方法的研究

StudyonMethodforHazardIdentification

高进东

【摘要】介绍了一种新的危险辨识方法,应用该方法可以系统地发现潜在的事故序列、事故的起始事件以及相应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的风险分析奠定基础。

【关键词】危险源危险辨识风险分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4)“”版权所有

风险分析的质量评价研究

StudyonQualityEvaluationoftheRiskAnalysis

高进东冯长根*吴宗之

【摘要】风险分析的质量直接影响风险分析技术的应用,随着风险分析技术及其应用范围的扩大,建立评价风险分析的内容、结果及其方法和标准是十分必要的。为此,讨论了风险分析的质量概念,提出了一种评价风险分析质量的方法,该方法基于风险分析过程的评价,利用检查表来发现风险分析的缺陷,同时研究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最后,对方法的局限性以及提高风险分析质量的途径等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评价风险质量的方法能揭示风险分析中大多数的重大缺陷。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