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建筑服务业市场优选九篇

时间:2024-04-06 10:01: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建筑服务业市场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建筑服务业市场

第1篇

1.主体建设

就政府主体而言,要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其中,县级技术推广机构的改革是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点之一。无论是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管理体制创新,还是乡(镇)农业服务机构健全、村级服务点建立、高素质农技推广人才队伍的培养,都需要在县级技术推广机构的指导下进行。目前,县级技术推广机构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不同专业分属不同的部门领导,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县级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等。县级技术推广机构的改革定位是确定公益性农技推广的职能,构建公益型推广模式,主要推广以下几类技术:政府重大发展战略的相关技术,以及对整个国家、地区产生总体性影响的技术;难以保密的公益性技术;一些经济效益不太明显但公益性明显的技术。 同时,提供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要切实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支持发展供销合作事业,加强供销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活跃农村流通、完善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现代农业、拉动农村需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满足合作社实体建设的金融需求与农户资金借贷需求。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优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继续发挥专业技术协会在信息传播、技术培训、生产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推进农民经纪人立法工作,规范农民经纪人队伍。鼓励农业专业服务公司的发展,扶持农民创业。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

2.市场建设

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加快农村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网络建设;建设以绿色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为龙头的农副产品流通网络,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食品安全和农民增收。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在农村流通现代化中的作用,如商务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近期达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建设合作协议,该协议旨在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的流通网络为载体,通过实施信息化改造,促进农村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融合,加快农村流通现代化步伐。要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支持企业参与“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以及“农超对接”、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工作,鼓励现有企业积极利用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开拓农村市场

第2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快速发展。1994年出台的税制将营业税和增值税分立并行,规定除建筑业之外的第二产业全部需要缴纳增值税,而第三产业的大部分需要缴纳营业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这种税制已经不在适用,显现出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当前,我国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已经发展起来,两税分立并行已经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障碍。同服务业一样,建筑业本身复杂多变,牵连颇多,增值税和营业税分立并行,使得建筑业各方面发展受限。因此,营改增,即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实施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市场的内在要求。实行营改增可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完善纳税制度,减轻企业因重复纳税而承受的税负,但是,任何改革在实行初期都会有一个适应期,对试点企业会计核算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建筑业和服务业,面对营改增,受到的影响不尽相同,必须根据本身特点作出适合自身的应对措施。

二、建筑行业与服务业的特点对比

建筑行业属于第二产业,而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两者发展的程度以及在市场经济中起的作用不同,发展模式不同,建筑业与服务业会计核算有很大区别,需要根据其不同特点采取不同应对措施。

(一)建筑行业的特点。1、资本密集性:建筑行业固定资产占很大比重,并且需要购入大量建筑材料,施工设备。2、劳务密集型。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建筑工人,因此会发生大量的人工成本。在近年劳务成本不断攀升的经济形势下,劳务成本也成为建筑业的一大负担。3、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各自占有一定比例。

(二)服务业的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业也由传统服务业发展到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具有以下特点:1、高集群性:服务业注重社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利用集群方式将企业和社会集合在一起,降低成本;2、高增殖性:服务业在运行过程知识会升值,而且各种服务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使得知识附加值增多,给企业带来更多价值;3、高素质:根据行业需要,我国从事服务业的人员接收到专业的教育,专业技能强,而且在管理等其他方面表现较好;4、高人力成本:由于提供的服务大多是咨询、培训等,主要用人力资源去实现服务,人工成本所占比例大。

三、营改增对建筑行业与服务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对比

如前所述,尽管建筑行业是第二产业,但是跟服务业一样,需要缴纳营业税。然而,因为两类行业各自独特的特点,以及对税负不同的反应,营改增对两种行业会计核算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营改增对建筑行业会计核算的影响。1、会计核算难度大大增加,增值税项目大幅增加。在建筑业实施营改增之后,需要在会计核算中增加增值税,进项税,销项税以及进项税额转出三个明细科目。这极大地增加了建筑业的会计核算难度。2、在营改增之前,建筑行业需要缴纳的是营业税,营业税是价内税,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可以扣除,而在营改增之后,建筑企业需要交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是价外税,不能起到抵扣税款的作用,从而导致建筑企业应交的所得税增加,利润下降。

(二)营改增对服务业会计核算的影响。1、营改增前,服务业营业税的核算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为基础纳税,税率5%。营改增之后,服务业以其收到的价款做含税收入,税率为6%,从而计算出需要缴纳的增值税进项税。流转税由营业税的“价内税”变成增值税的“价外税”,营业收入由含营业税在内的收入变为扣除增值税税款后的收入,如果服务价格不变,账面反映的营业收入金额会变小。在服务业没有取得任何进项税来抵扣的情况下,企业的税负会增加,而利润会下降。2、服务业因受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阶段,服务质量的等多方面的限制,在实行营改增时收入确认更为复杂,通常受主观作用影响较大。小规模纳税人从5%的营业税变为3%的增值税,税负减小,利润增加。

四、营改增存在的问题

1、对建筑企业而言,营改增之后,因增值税是价外税而无法起到抵税作用,建筑企业所得税费用增加,利润下降,这与营改增减少建筑行业税负的初衷相违背。2、营改增改变了服务行业原有模式,给企业的运营和经济效益增加了额外的压力,也给企业的利润收入方面增加了更多困难,而企业成本管理与人员管理的落后不能跟上政策的步伐,导致利润下降。

五、建筑业与服务业应对营改增的建议

(一)建筑业。1、合理选择供应商。建筑企业在小规模纳税人处购入的钢材,水泥,混凝土等材料是不能抵扣进项税的。而持有购入原木原竹的农产品收购或者销售发票是可以按13%的税率抵扣的。应当注意选择供应商,以减轻税负。2、营改增之后,企业可以考虑更新设备,提高生产技术。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少人工成本,从而减轻企业负担,增加企业利润。另一方面,更新设备产生的进项税可以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3、完善会计核算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营改增之前建筑企业交营业税,核算制度简单,而营改增之后,会计核算更加细致化,科目增多,核算方式复杂,给会计人员带来不小的挑战。

(二)服务业。1、加强税务筹划,合理利用优惠政策。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讲,要加强纳税筹划,合理利用优惠政策,开源节流。一方面,在选择供应商时,应选择能够开具增值税发票的企业,获得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以减少企业自身纳税额度。在采购实施之前还需要对不同开票类型供应商给企业的实际价格进行比价,否则也存在着企业税负下降而成本却上升的可能。另一方面,通过和客户之间的协商谈判,对企业的服务价格进行一定幅度的提升,将税改带来的影响与客户共同分享,同时也可以利用“营改增”的优惠政策,寻求新的客户,拓宽客户资源。2、调整企业定价机制。“营改增”的实施,使得企业服务价格的制定发生了本质改变。为确保合理的利润所得,企业需要对服务价格重新制定,有可能引起客户的反对,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影响。3、严格控制发票管理。较营业税而言,增值税发票管理更加严格,一旦出现违规违法现象,面对的刑罚也更加严重。根据“营改增”的相关税收政策要求,本企业的财务管理要进行一系列的自查和改进,完善发票内控管理体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应对能力。

第3篇

关键词: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贸易额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 “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和经济封闭式的主要推动力量。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服务业,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超,加快发展服务业,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然而,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我国服务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我国服务业产出占GDP的比重不但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低于同等发展程度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落后于第二产业,我国服务业发展并没有像预计或期盼的那样进行高速或跨越式发展时期,从“工业经济型”社会向“服务型”社会转变仍任重而道远。基于此,我国服务业发展及其在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中的作用问题,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但由于我国服务业发展较晚,直到1985年统计年鉴中才出现第三产业的统计数据,而且十分不完善,之后每年的统计口径都有变化,使得度量服务业发展的一些微观指标数据存在不连续性,有的指标需要经过计算才能获得,而且准确性也存在一定问题,这严重地阻碍了对国内服务业的深入定量研究。

二、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投入产出法与相关指标

服务业投入产出分析法反映一定时期内各个服务业部门间相互联系及其平衡比例关系。而投入产出系数是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计算得出的一系列指标体系。常用的投入产出系数包括: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指标为直接消耗系数。所谓直接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也称为投入系数,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个服务部门每增加一单位总产出,所直接消耗的其他部门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其公式为:

aij=xijXji,j=1,2,3……n

其中aij为直接消耗系数;xj为第j部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直接消耗的第i部门产品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Xj为第j部门的总投入。从定义可以看出,它反映了部门之间的直接相互依赖性。直接消耗系数某一部门若想实现单位增长,相应产业的中间产品所应增长的数量。它基本上是技术性的。因而相对稳定,可以称谓技术系数,可以体现出该部门的技术水平。

(二)服务产业选取与数据来源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最终数据的可比较性,本研究在对我国服务业的分析中,建立了中美两国模型,通过计算中国、美国的投入产出系数,比较分析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特点。

在本研究中,所用数据来自BEA网站提供的投入产出表,本研究选取了5个具有代表意义的生产业,即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以及教育进行分析研究。这5个行业的产值在美国比重较大,批发零售业是传统服务业的代表,教育则是一国培育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服务业的重要地求要素之一。因此,以这5个行业进行国际比较,可大致反映出我国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以及与世界服务贸易发达国家――美国的差距所在。

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选取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表中和美国投入产出表中的总投入合计、中间投入合计以及增加值合计三个指标来比较中、美两国5个生产行业的比较优势。中间投入和增加值之和等于总投入,我们把增加值合计视为投入产出效率,由此我们可以由表2―1和表2―2中看出中、美两国所选5大样本行业的投入产出效率。

表2―1:中国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表

交通运输建筑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金融和保险旅游业

总投入合计1.00000001.00000001.00000001.00000001.0000000

中间投入合计0.538663450.7443001 0.3988585040.310545310.56384962

增加值合计0.461336550.25569990.6011414960.689454690.43615038

资料来源:数据由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整理而得

表2―2:美国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表

交通运输建筑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

总投入合计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中间投入合计0.45330.75090.33210.21760.4265

增加值合计0.54670.24910.66790.78240.5735

资料来源:数据由《Be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2007年美国投入产出表整理而得

根据表2―1和表2―2,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服务贸易的投入产出效率普遍比美国服务贸易的低,除建筑业中国的投入产出效率比美国高以外,其余4个行业中国的投入产出效率均比美国要低。

三、中美两国服务业贸易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已有了较快发展,相应地,我国服务贸易也有了较快增长。但与美国相比,我国服务贸易起点低、基础差,在总量发展方面存在很大差距。鉴于数据可得性和可比较性的限制,在本研究中,仅选取2005~2008年中美两国服务贸易数据作为样本区间,同时,表3―1为中美两国2005年~2009年服务贸易总额及分项的统计数据。

表3―1:中美两国2005年~2009年服务贸易总额及分项(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国别服务贸易总额交通运输建筑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

2005

中国74404.1015426.502593.00694.6529296.00

美国385295.0062250.003791.4038569.00102070.00

2006

中国91999.2021015.302752.64693.6033949.00

美国432126.0068260.005441.7057327.00106906.00

2007

中国122206.0031323.805377.101134.184083.00

美国500696.0077185.006358.8871577119781.00

2008

中国129500.0038417.6010328.51697.4540843.00

美国545589.0090567.307596.9870945.00134908.00

资源来源:UNCTAD(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2005―2008年中、美国际贸易数据

由表3―1我们可以看出,就总量而言,中美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但差距仍然很大,2001年美国服务贸易总额是中国服务贸易总额的5.18倍, 2005年,交通运输业美国的服务贸易是中国的4.04倍,发展至2008年其差距已经缩小至2.36倍;2005年,旅游业美国的服务贸易额是中国的4.04倍,发展至2008年其差距已经缩小至3.30倍;建筑业为最典型的资本节约型行业,故在中、美服务贸易中差距本身就不很明显,而且,经过近些年的发展,中国的建筑业贸易额已远远超过美国,如数据显示,2005年,美国建筑业的服务贸易为中国的1.46倍,至2008年,中国建筑业的服务贸易额竟超过美国,且已达到美国的1.36倍。资本密集型的金融和保险业起伏较大,2005年,美国金融保险服务贸易额为中国的55.62倍,到2006年,已经将这个倍数扩大到82.65倍,到2006年以后数据显示有所下降,2007年,美国的金融保险保险业的服务贸易额为中国的63.11倍,至2008年,已经降至41.8倍。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服务经济体,服务业在美国经济中占有主体地位。据世界银行统计分析,美国服务业总体规模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美国服务业相对于中国所具有的巨大优势及其在世界服务市场的主导地位,与美国长期以来政府所作的努力有直接的关系。为促进服务出口,美国政府在高科技领域给予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并把大量资金用于电脑软件研发等民用技术方面的研究。此外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使其早在20世纪50年代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就已达到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的15.3%,为其成为世界服务贸易第一大国奠定了竞争优势基础。服务贸易作为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发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国家竞争力,中国要想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服务业的疗养现状虽然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但从长远利益出发,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快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有效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二)政策建议

1.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打好服务贸易基础

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基础,要想搞扩大对美的服务贸易出口,扭转中美服务贸易逆差,首先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基础,要想扩大对美的服务贸易出口,扭转中美服务贸易逆差,首先必须打好基础,加快发展国内服务业,增强中国服务业的整体实力。可根据服务产业部门在经营规模、市场份额增长速度和比较优势等方面的排序,确定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新兴或幼稚服务业。中国的金融、保险、咨询、计算机信息、技术专利等新兴行业的竞争优势远远不如美国,要追赶美国服务业,促进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政府可采取导向性的政策措施,以加大对新兴行业的政策倾斜与扶持力度。对于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服务业,可降低民营资本的进入门槛,并提供更多的税收、财政和信贷等优惠措施;对于那些还不成熟但有发展前途的幼稚产业,给予适当的保护,以促其早日成长。

2.逐步对美开放与适度保护相结合

中国目前服务业的发展还很落后,这就决定了中国服务市场尚不具备全面开放的条件,因此,应处理好对外开放和适度保护的关系,分行业、分地区、有选择地逐步推进对美服务市场的开放,采取“渐进式”的开放策略。第一,对已经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成熟的服务产业和产品,先行开放,积极参与竞争。第二,对于新兴服务业,应有限度地开放,同时以美国在新兴服务业技术方面对中国提供帮助为条件来发展中国新兴的服务业,从而在较短时间内促进中国新兴服务产业的生成。第三,对涉及国家和安全的服务产业,应实行禁止外商投资的政策。

3.制定和完善服务贸易立法,按WTO 规则建立我国服务贸易竞争规则

发展我国服务贸易, 目前应尽快制定和完善既符合我国实际又不违背服务贸易总协定和WTO 规则的法律法规,如《国际服务贸易法》、《商业组织法》、《劳务输出法》等。在制定法律法规时,首先,要按GATS 要求,增强我国服务贸易政策的透明度。例如在市场准入方面,我们不仅要及时、明确地公布开放行业、开放程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及时公布适用的司法及行政决定, 更好地履行GATS 透明度义务,国务院发起建立一个服务贸易法律、政策、信息服务中心应该可以很好的解决该问题;其次,制定统一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和政策,致力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与配套;再次,要制定和引入与WTO 规则相符的竞争政策、保护性立法和主动性法律、法规。作为WTO 成员国我们已按承诺的时间表逐步开放了服务贸易市场, 还应制定相应的竞争政策,规范服务市场。例如,对逐步开放的保险、金融及电信等市场,应有相关的竞争政策进行规范,约束我国一些行业中存在的垄断与滥用垄断行为。特别是对做出承诺的反滥用垄断或专营的服务部门, 我们还应按特别承诺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参考文献:

[1] 张德进、吴韧强,中美服务贸易的比较分析与启示,国际经贸探索,2004年第3期。

[2] 孙夏、张静中,中美服务贸易逆差的原因与对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3] 廖春良,冯宗宪,全球化条件下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比较研究,财贸经济,2007年第8期。

[4] 庄惠明、陈洁,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基于31国模型的投入产出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第5期。

[5] 潘海岚,中国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分析――基于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数据的研究,广西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第4篇

2016年三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92.3,由降转升,比上季度上升0.3点。分行业指数6升2降,分项指数7升1降,下降的面比上季度明显缩小,升降幅度不大的特点继续保持。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虽然总体平稳趋强,但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低位小幅波动的态势将持续。

分行业指数6升2降

工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指数分别为91.9、85.5和92.6,由降转升,分别上升0.3、0.3和0.2点;建筑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指数分别为96.5、99.4和92.4,继续上升,分别上升0.5、0.5和0.4点;住宿餐饮业指数为75.9,由升转降,下降0.3点;社会服务业指数为95.0,继续下降,下降0.1点。8个分行业指数均位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下。

工业指数由降转升。反映对宏观经济形势看法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4点反映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综合经营指数上升0.5点;反映市场状况的产品订货量指数上升1.4点,生产总量指数上升1.6点,销售量指数上升1.2点;反映资金状况的流动资金指数上升1.4点,融资指数上升0.7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5点,科技投入指数上升0.7点;盈亏指数上升0.7点。但是,生产成本上升,指数下降0.5点,员工平均薪酬上升,指数下降0.5点;应收账款上升,指数下降1.5点。

建筑业指数继续上升。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上升0.6点;反映市场状况的来自国(境)外的工程合同指数上升0.8点,新开工工程量指数上升0.8点,工程结算收入指数上升0.7点;工程结算成本下降,指数上升0.4点;应收账款下降,指数上升0.7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4点;盈亏指数上升0.7点。但是,反映市场状况的新签订的工程合同指数下降0.8点;员工平均薪酬上升,指数下降0.3点。

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指数由降转升。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4点;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上升0.5点;反映市场状况的业务收费价格上升0.4点;业务成本下降,指数上升0.6点;流动资金指数上升0.7点,融资指数上升0.7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5点;盈亏指数上升0.6点。但是,反映市场状况的业务预订指数下降0.6点;应收账款上升,指数下降0.6点。

房地产业指数连续3个季度上升,仍然保持8个分行业指数的最高位。反映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上升0.8点;反映市场状况的新开工面积指数上升0.9点,完成土地开发面积指数上升0.7点,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指数上升0.7点;流动资金指数、融资指数均上升0.2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4点;盈亏指数上升0.9点。但是,反映市场状况的房屋竣工面积指数下降0.5点;反映成本状况的竞拍土地价格上升,指数下降0.3点,员工平均薪酬上升,指数下降0.7点。

批发零售业指数连续4个季度上升。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3点;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上升0.6点;反映市场状况的企业出口指数上升0.6点,商品销售指数上升0.8点,商品库存下降,指数上升0.6点;融资指数上升0.7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5点;盈亏指数上升0.7点。但是,反映成本状况的经营费用上升,指数下降0.5点,商品购进价格上升,指数下降0.5点;流动资金指数下降0.9点,应收账款上升,指数下降0.6点。

社会服务业指数继续下降。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下降0.5点;反映市场状况的企业业务量指数下降0.7点;企业营业成本上升,指数下降0.6点;应收账款上升,指数下降0.9点;盈亏指数下降0.9点。较好的是,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9点;服务预订量指数上升0.6点,业务收费价格指数上升1.0点;流动资金上升0.9点,融资指数上升0.6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7点。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在连续三个季度下降后,小幅回升。行业总体运行指数上升0.7点;反映市场状况的营业收入指数上升0.7点,销售价格指数上升0.6点;业务成本下降,指数上升0.2点;流动资金指数上升0.6点,融资指数上升0.4点,应收账款下降,指数上升0.5点;盈亏指数上升0.6点。但是,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下降0.6点;员工平均薪酬上升,指数下降0.2点。

住宿餐饮业指数由升转降,处于8个分行业指数的最低位。行业总体运行指数下降0.6点;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下降0.3点;反映市场状况的企业业务预订指数下降0.6点,企业收费(服务)价格指数下降0.7点;员工平均薪酬上升,指数下降0.6点;应收账款上升,指数下降0.6点;盈亏指数下降0.7点。较好的是,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9点;流动资金指数上升0.6点,融资指数上升1.0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3点。

总的看,大部分行业对宏观经济、行业总体运行和企业经营状况的感受较前趋好,融资和效益状况有所改善,特别是8个行业的投资意愿都较前增强。大部分行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和应收账款有所上升,突出的是8个行业的人力成本都有所上升。

分项指数7升1降

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综合经营指数、市场指数、资金指数、劳动力指数、投入指数和效益指数为105.7、103.2、89.7、99.1、107.9、91.3和70.5,分别上升0.4、0.2、0.3、0.2、0.2、0.6和0.5点;成本指数为101.4,下降0.4点。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综合经营指数、成本指数和劳动力指数处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上。

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继续上升,其中除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指数与上季度持平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和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上升0.4、0.5、0.4、0.5、0.3、0.3和0.2点。

综合经营指数连续3个季度上升后下降,本月再次回升,其中除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下降0.5、0.1和0.3点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指数分别上升0.2、0.6、0.5、0.8、和0.6点。

市场指数由降转升,其中除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下降0.3、0.1和0.5点外,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和社会服务业指数分别上升0.3、0.5、0.5、0.6和0.4点。调查显示,47%的企业反映本季度产品产量同比增加或不变,比上季度上升3个百分点;46%的企业反映本季度产品订货量增加或不变,比上季度上升1个百分点;47%的企业反映本季度产品销量增加或不变,比上季度上升2个百分点;57%的企业反映本季度产品平均销售价格同比增加或不变,比上季度上升6个百分点;71%的企业反映产成品库存理想或一般,比上季度上升1个百分点。

成本指数由升转降,其中除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指数分别上升0.4、0.6和0.2点外,工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下降0.5、0.5、0.5、0.6和0.4点。调查显示,85%的企业反映本季度生产成本同比增加或不变,较上季度上升1个百分点;89%的企业反映本季度员工平均薪酬增加或不变,较上季度上升3个百分点;79%的企业反映本季度主要原材料及能源购进价格上升或不变,较上季度上升3个百分点。

资金指数连续3个季度上升,其中除批发零售业指数下降0.2点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上升0.2、0.5、0.2、0.1、0.2、0.5和0.3点。调查显示,62%的企业反映流动资金比去年充足或一般,较上季度上升8个百分点;46%的企业反映融资情况容易或一般,较上季度上升6个百分点。

投入指数和效益指数由降转升,效益指数一直处于8个分项指数的最低位。投入指数全部回升,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上升0.6、0.4、0.5、0.4、0.5、0.7、0.9和0.3点。调查显示,78%的企业反映本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加或不变,比上季度提高5个百分点;83%的企业反映本季度科技创新投入同比增加或不变,比上季度提高4个百分点。效益指数中,除社会服务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下降0.8和0.7点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指数分别上升0.7、0.7、0.6、0.9、0.7和0.7点。调查显示,51%的企业反映本季度同比增盈/减亏或盈亏不变,较上季度提高4个百分点。

第5篇

一、分行业指数7升1降

分行业指数的情况如表1所示。8个分行业指数均位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下。

工业指数连续三个季度上升。反映对宏观经济形势看法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3点,行业总体运行指数上升0.4点;反映企业总体经营状况的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上升0.5点;反映市场状况的产品订货量指数上升0.5点,销售量指数上升0.5点,库存下降,指数上升0.6点;反映资金状况的流动资金指数、融资指数均上升0.5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3点,科技投入指数上升0.6点;盈亏指数上升0.3点。但是,反映成本状况的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员工平均薪酬均上升,指数分别下降0.7和0.4点。

建筑业指数由平转升。反映对宏观经济形势看法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7点,行业总体运行指数上升0.4点;反映企业总体经营状况的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上升0.4点;反映市场状况的新签订的工程合同指数上升0.8点,建筑产品实物工程量指数上升0.6点,工程结算收入指数上升0.7点;流动资金指数和融资指数均上升0.6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2点;盈亏指数上升0.5点。但是,反映市场状况的来自国(境)外的工程合同指数下降1.0点;反映成本状况的建筑材料购进价格和员工的平均薪酬均上升,指数分别下降0.4和0.9点;应收账款上升,指数下降1.0点。

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指数连续三个季度上升。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4点,行业总体运行指数上升0.7点;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上升0.6点;反映市场状况的业务预订指数上升0.5点,业务收费价格指数上升0.3点;流动资金和融资指数分别上升0.5和0.6点,应收账款下降,指数上升0.5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3点;盈亏指数上升0.4点。但是,业务成本和员工平均薪酬上升,指数分别下降0.5和0.7点。

房地产业指数由降转升,保持8个分行业指数的最高位。反映宏观经济形势看法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4点,行业总体运行指数上升0.2点;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上升0.5点;反映市场状况的商品房预售面积指数上升0.4点,完成土地开发面积指数上升0.3点,新开工面积指数上升0.6点,商品房销售面积指数上升0.5点;反映成本的竞拍土地价格和员工平均薪酬下降,指数分别上升0.2点和1.0点;流动资金指数上升0.7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5点。但是,反映市场状况的房屋竣工面积指数下降0.8点;融资指数下降0.6点,应收账款上升,指数下降0.7点;盈亏指数下降0.1点。

批发零售业指数连续六个季度上升。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6点,行业总体运行指数上升0.5点;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上升0.3点;反映市场状况的国内、国外订单指数分别上升0.5和0.3点,商品销售量指数上升0.4点,平均销售价格指数上升0.3点;反映资金状况的流动资金指数和融资指数分别上升0.9点和0.6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3点;盈亏指数上升0.5点。但是,反映成本状况的经营费用、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员工平均薪酬均上升,指数分别下降0.6、1.1和0.7点;应收账款上升,指数下降0.8点。

社会服务业指数由升转降。反映市场状况的业务预定量指数下降0.4点,业务量指数下降0.9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下降0.6点;盈亏指数下降0.6点。较好的是,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4点,行业总体运行指数上升0.6点;企业综合运营指数上升0.5点;营业成本和员工平均薪酬下降,指数均上升0.5点;流动资金指数和融资指数均上升0.5点,应收账款下降,指数上升0.6点。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指数由降转升。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6点,行业总体运行指数上升0.3点;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上升0.6点;反映市场状况的营业收入指数上升0.5点,销售价格指数上升0.9点;融资指数上升0.8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5点;盈指数上升0.4点。但是,业务成本上升,指数下降0.2点;流动资金指数下降1.0点,应收账款上升,指数下降0.4点。

住宿餐饮业指数连续两个季度上升,但仍处于8个分行业指数的最低位。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4点,行业总体运行指数上升0.5点;反映市场状况的企业业务预订指数上升0.2点,营业收入指数上升1.2点,营业成本和员工平均薪酬下降,指数分别上升0.5和0.3点;流动资金指数上升0.7点;盈亏指数上升0.5点。但是,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下降0.2点;融资指数下降0.3点,应收账款上升,指数下降1.1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下降0.6点。

总的看,本季度行业的宏观经济感受、总体经营和市场状况相对好一些。成本和资金景气度相对差一些,特别是5个行业的应收账款、4个行业的人力成本、3个行业的生产成本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景气度略差。劳动力供求有所改善,但供应不旺。

二、分项指数全部上升

分项指数的情况如表2所示。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综合经营指数、成本指数和劳动力指数处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上。

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由降转升。8大行业全部回升,其中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上升0.3、0.6、0.5、0.3、0.5、0.5、0.5和0.4点。

综合经营指数连续三个季度上升,其中除住宿餐饮业指数下降0.2点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指数分别上升0.5、0.4、0.6、0.5、0.3、0.5、0.6点。

市场指数连续三个季度上升,其中除社会服务业下降0.4点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上升0.4、0.4、0.3、0.3、0.4、0.6和0.4点。

成本指数由降转升,其中除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批发零售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指数分别下降0.5、0.6和0.2点外,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上升0.2、0.2、0.6、0.5和0.3点。

资金指数由降转升,其中除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均下降0.2点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批发零售业和社会服务业指数分别上升0.5、0.1、0.5、0.2和0.6点。

投入指数和效益指数连续三个季度上升,效益指数一直处于8个分项指数的最低位。投入指数中,除社会服务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均下降0.6点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分别上升0.5、0.2、0.3、0.5、0.3和0.5点。效益指数中,除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指数分别下降0.1和0.6点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上升0.3、0.5、0.4、0.5、0.4和0.5点。

第6篇

这6条主线,一是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劳务队伍的发展和建设。继续完善落实防新欠长效机制,要求各地健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应急处理机制,严格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及时解决群体性突发事件;探索新的农民工信息管理模式,在部分地区推动实名制管理试点,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向省会级城市推广,提高对劳务队伍的精细化管理。

二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企业结构调整,促进工程咨询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促进工程咨询服务业发展法规、政策,研究起草《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条例》,促进工程监理的健康发展;积极推进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发展,支持企业提高综合素质,在高端平台参与国际竞争。

三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在继续加大对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的同时,运用资质核查手段,加强市场动态监管,强化对企业资质条件和市场行为的监督检查,对资质申报中的弄虚作假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及时进行曝光,切实维护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

四是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为目标,继续完善招投标制度。完成由建设、监察、发展改革、铁道、交通共同推进的五部委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招投标普查工作,研究制定《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管理办法》,推进交易中心的建设;尽快出台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提高设计方案水平,保证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的经济适用以及节能环保等;研究起草《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投标资格审查办法》,解决招标人通过资格审查排斥潜在竞标人的问题。

第7篇

关键词:中印;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7)03―0050―04 收稿日期:2006―11-09

一、中印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发展中大国,两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居于重要地位。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的世界排位是:制造业出口和进口均位于第3位(分别为7620亿美元和6601亿美元),分别占总额的7.3%和6.1%;服务业出口位于第8位(812亿美元),进口位于第7位(853亿美元),分别占总额的3.4%和3.6%。印度对外贸易的世界排位是:制造业出口第29位(898亿美元),进口第17位(1316亿美元),分别占总额的0.9%和1.2%;服务业出口第10位(676亿美元),进口第10位(674亿美元),分别占总额的2.8%和2.9%。可见,中国的制造业排位相比服务业而言更靠前,而印度的服务业排位相比制造业更靠前,虽然印度对外贸易的总体实力不如中国,但其服务业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还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服务业出口的世界排名由2004年的第16位迅速上升至2005年的第10位,进口由第15位上升至第10位,上升幅度在世界各国中少见,发展潜力可观。

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1995~2004年间,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均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从服务贸易出口总量上看,中国增长了237%,印度增长了467%,而世界平均增长水平是83.9%。从服务贸易进口总量的增长情况看,中国增长了191%,印度增长了287%,而世界平均增长速度是77.5%。就中国和印度的情况进行比较,印度的发展速度比中国更快,其服务贸易出口总量的增长率约是中国的两倍。从分部门情况看,虽然在运输和旅游服务的增长上,中国均略高于印度,但在其他服务贸易领域,印度的发展则大大超过中国:1995~2004年,印度其他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了1146%,进口增长了509%,中国的相应数字是282%和144%。同时,印度其他服务贸易出口的绝对值也从2000年开始超过了中国。

二、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出口值占该国出口总值的份额与该种产品的世界总值占所有产品的世界出口总值的份额的比率。它反映某种产品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的竞争强度和专业水平。用公式表示为:RCAij=Xij/Xit/Xwj/Xwt。

根据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公式,对1995 ~2004年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可以得到如表1所示数据。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旅游服务出口在1995~2004年间其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值均大于1,具有比较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是,运输服务和其他服务则不具有比较优势,其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均小于1。印度1995、1996年运输和旅游服务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具有比较优势,但在此后的1997―2004年,其运输和旅游服务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均小于1,表明印度在这两个服务部门出口上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但印度的其他服务部门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表明该部门的比较优势上升。虽然世界贸易组织对服务贸易的统计中没有细分其他服务部门具体包括哪些部门,根据印度服务贸易发展情况,可以基本肯定印度其他服务贸易部门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印度的软件服务业。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从服务贸易总量上看,中国仍然具有数量上的优势,世界市场占有率高于印度,世界排名也先于印度。从分部门的贸易竞争力看,两国在运输服务上均不具有竞争优势,与其他国家相比竞争力较弱;中国在旅游服务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印度则在其他服务方面具有相对强的竞争优势。从两国服务贸易发展速度上看,印度的平均增长率高于中国,特别是最近几年更表现出加快发展的趋势。

三、中印服务业市场开放比较

中印两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均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对开放本国服务市场做出了承诺,具体表现为两国的“服务贸易具体承诺减让表”和“第2条最惠国待遇豁免清单”。其中,中印两国均做出了市场准入承诺的部门包括: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金融服务和旅游服务。

(一)商业服务印度对商业服务部门的4个分部门做出了市场准入承诺,包括:A类(专业服务)、B类(计算机及相关服务)、C类(研发服务)和F类(其他商业服务)。中国对商业服务中的A类、B类、D类(房地产服务)和F类做出了承诺。

通过对中印两国商业服务市场准人承诺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两国都承诺开放4个分部门,但又有区别;印度承诺开放的c部门中国没有承诺,而中国承诺的D部门印度没有承诺。印度对研究与开发服务市场的开放表明印度在人才资源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同时也表明印度对科学研究的重视。而中国对房地产服务市场的开放则表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欢迎外资的进入。虽然两国都对4个分部门做出了承诺,但中国承诺开放的具体项目要比印度多:中国共对4个分部门中的22个小类做出承诺,而印度只对8个小类做出了承诺。从两国对市场准入的限制内容看,中国对外资开放的幅度要大得多:印度对承诺开放的服务部门均规定了5l%的外资股权最高限额,而中国承诺开放的商业服务部门基本上均承诺外资可在合资企业中拥有多数股权(没有上限),同时承诺在2~6年过渡期后允许外资独资。

(二)通信服务 印度对通信服务承诺内容涉及通信服务的C类(电信服务)和D类(视听服务)。中国对通信服务市场开放的承诺内容涉及B类(速递服务)、C类和D类。

中国和印度两国在加入WTO后都积极致力于通信业的改革和开放,但是从两国通信市场开放的具体承诺可见,两国的开放力度都不是很大,这与国内通信服务仍欠发达有关,也与长期形成的行业垄断难以在短期内完全消除有关。比较中印通信业市场开放的具体承诺,虽然分部门的开放力度各有不同,但总体而言,印度开放的分部门要多一些,开放的力度也要大一些。究其根源,与印度更重视发展服务业(尤其是软件业)、致力成为“世界办公室”的经济发展策略不无关系。

(三)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 中国对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的以下小类做出了承诺:一般建筑工程、一般土木工程、组合安装工程、建筑表面修饰工程、其它。承诺的内容包括:自加入时起外资可以设立合资企业,允许外资拥有多数股权;加入后3年内,

允许设立外资独资企业。

印度只对该部门中的B类(一般土木工程建筑)做出了承诺,承诺的内容是:外资可以通过合资进入该领域,但外资股权最高不得超过51%。

对比中印两国对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承诺内容,很明显中国对该产业的开放范围与开放程度都要大于印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产业比印度的要发达得多,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四)金融服务 中印两国关于金融服务市场开放的承诺主要包括两部分:保险业和银行业。在保险业对外开放上,印度承诺开放的业务范围小于中国,仅限于非寿险和再保险两个分部门,而中国开放的业务范围则包括了4个分部门。此外,比较两国承诺的开放内容可见:印度主要承诺的是“跨境提供”服务方式,而对“商业存在”形式则基本没有承诺;而中国则对4种保险业务均承诺外资可以通过设立合资公司或独资公司直接经营。因此,在保险业开放方面,中国的开放力度要明显大于印度。

在银行及其他金融服务的开放方面,印度承诺开放的业务范围要广泛一些,但同时对开放内容也有诸多限制条件。中国承诺开放的业务范围相比而言要少一些,开放内容上有些部分突破了印度承诺的内容,如外资可设立独资公司、对外资银行或外资金融机构的设立不设数量限制等,但总体来说,两国在银行及其他金融服务领域的开放力度都不是很大,这与两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金融服务业还不很发达的现状有关。

(五)旅游服务 中印两国有关旅游服务的开放范围均包括两部分:A类(饭店和餐馆)和B类(旅行社和旅游经营者)。印度的承诺内容主要是:外资可以通过设立合资企业进入,但外资股权不得超过51%。中国承诺的内容是:对于A类业务,允许外资拥有多数股权;加入后4年内,允许设立外资独资子公司。对于B类业务,允许外资设立合资旅行社;加入后3年内,允许外资拥有多数股权;加人后6年内,允许外资设立独资子公司。此外,对于跨境提供和境外消费两种服务方式,印度均没有承诺,而我国的减让表中均标明没有限制。由此可见,我国对旅游服务的开放力度明显高于印度。

四、中印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自由化框架建议

从以往的实践看,中国与印度对外服务贸易的主要对象国均是发达国家和其他亚洲国家,相互间的服务贸易流量还很小,由于缺乏一定的基础,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中印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自由化安排应当遵循从易到难、个别突破的原则。

(一)在WTO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承诺基础上进一步开放 中国和印度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均对国内服务市场的开放做出一定承诺,但总体而言,服务市场开放的程度还很有限,相互间开展服务贸易还存在诸多障碍。两国在商建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在服务贸易自由化领域,应当首先比照各自对WTO各成员的服务市场开放承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放各自的服务市场,使两国间的服务贸易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快的发展。

(二)在个别服务贸易领域先期开放 自由贸易区的服务贸易自由化设计应是在普遍承诺基础上的进一步开放,但仍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服务市场的全面开放。考虑到中国、印度现有服务市场开放承诺的情况,中印服务贸易自由化不能急于求成,应当采取稳步推进的策略,首先相互开放部分服务贸易领域。根据前述分析,中国和印度两国在服务业各分部门的竞争力有所不同,在某些领域(如旅游、运输等)中国具有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而在其他一些领域(如软件服务)印度具有相对优势。中印服务贸易自由化安排应当从这些双方具有一定互补性的服务领域人手,相互开放市场,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共同发展。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具体设计中,一定要体现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在开放市场的同时获得优先进入对方市场的权利。只有各自做出一定的让步,才能使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设计最终能够获得通过。在具体设计中,可以将个别服务部门(如旅游、运输、教育、金融、专业服务等)的市场开放作为自由贸易区总体框架文件的附件,具体规定各部门的相互开放义务。

(三)服务贸易提供方式应当囊括所有四种服务贸易方式WTO《服务贸易总协定》将服务贸易提供方式分为四种,即跨境服务、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虽然有些服务领域的市场开放以境外消费为主(如旅游),有些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开放以跨境服务为主(如电信服务等),而更多的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开放是以商业存在为主(如专业服务),但基本上所有的服务贸易领域均会或多或少地涉及四种服务贸易提供方式。中印自由贸易区的服务贸易自由化也将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四种服务贸易提供方式,因此,在每一服务贸易部门的相互开放承诺中,应当包括对该服务部门四种服务提供方式的开放承诺。

(四)协议应以肯定性清单方式对开放领域进行明确规定纵观现有各区域贸易协定中服务贸易自由化安排的内容,对于市场开放的内容,有些协定采取肯定性清单方式,即在协定中列出成员政府主动地或积极地在选择的基础上承诺开放的部门和分部门、服务的提供方式,有些协定采取否定式清单方式,即在协定中列出限制开放的部门,除此之外的部门和非一致性措施均应逐步自由化。究竟采取何种方式,与区域贸易协定参加方相互开放市场的程度有关,一般而言,相互开放市场范围大、程度深,只有少数领域还保留与自由化不一致措施的,将会选择否定性清单形式,只对个别部门或分部门的排除自由化义务进行规定;而相互开放市场有限,只有个别部门或分部门先行开放,大多数服务贸易领域暂时还无法实现自由化,则应选择肯定性清单方式,对市场开放的领域和开放程度予以限制。由于中印服务贸易市场开放还处于初期阶段,相互开放的服务部门有限,因此选择肯定性清单方式更为适宜。

(五)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安排 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是指减少贸易和投资程序,使经济交易活动变得更加方便,以加快货物、服务、资本的自由流动。便利化对自由化至关重要。如果贸易和投资的有关障碍根据协议从法律上排除了,但货物、服务、资本的流动程序依然繁琐,仍然会阻碍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形成一些事实上的障碍。便利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设施、标准化和政策三大类。在服务贸易方面,中印自由贸易区可以优先在以下几方面实施便利化:统一技术标准和规则、简化审批程序、便利人员流动、相互承认对有关资格的认可、实施电子商务等。

(六)紧急保障措施WTO《服务贸易总协定》对于服务贸易领域的保障措施还没有做出明确、详细的规定,但是由于服务贸易的许多部门涉及国家安全,服务贸易保障措施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各国国内法均有关于服务贸易领域紧急保障措施的规定,已有的区域贸易协定也大都有相关规定。中印一旦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服务领域的市场开放程度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短期内可能会对国内服务业造成一定冲击,因此,有必要在协定中规定服务贸易保障措施条款,为国内产业在遭受严重损害时提供救济。

(七)争端解决WTO虽为各成员间发生的贸易争端提供了多边争端解决机制,但区域贸易协定一般均会就区域范围内发生的贸易争端的解决制定特别的规定,以利于争端在较小范围内得到更快速的解决。中印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可以借鉴已有区域贸易协定关于争端解决的经验,首先,自由贸易区的争端解决机制应当规定区域内争端解决的优先性,在双方履行协定过程中发生的争端应当首先提交区域争端解决机构解决,以保证协定的顺利实施,防止争端进一步扩大。其次,争端解决应当以协商为原则,更多地依赖双边磋商解决争端,这样既可以提高争端解决的效率,又便利执行。

第8篇

我国涉及建筑节能的法律条文较少,虽然《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都涉及到建筑节能,但对其行为规范不够具体,相关条文较少,内容较为原则,难以起到实际的作用。在过去几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行政主管部门颁布了多项建筑节能行业标准,但在实践中却难以落到实处。由于缺乏具有法律依据的奖惩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更是发展缓慢[2]。我国对建筑节能改造的补贴力度仍然偏小,而且没有统一的合同文本,没有统一的参照基数,节能量和节能效果如何认定都是由合同双方协商确定,容易出现纠纷。

企业组织形式在美国,BESCo主要来自于独立的节能服务公司和附属于设备供应商、公用事业单位、工程咨询单位、施工企业、技术服务中介机构和科研单位的节能服务机构[3]。其中设备供应商下属的子公司,一般是专业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其市场份额最大。日本的BESCo本身就是大公司或者其附属机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BESCo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大多是大公司或附属于大公司的子公司,以专业化的方式运营管理,能为客户提供最佳节能方案,所提供的服务既有专业性的又有综合性的服务;那些附属于大公司的BESCo,通常不生产和经销产品,而是依托其母公司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因此它们被列入服务行业,按服务业的税种纳税。我国的BESCo大多为中小企业,包括以下几种组织形式:一种是新设立的公司,专门提供建筑节能技术咨询和节能改造项目管理服务;另一种是建筑设备、楼宇自控等产品生产商,它们开发、研制和推广其节能产品,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咨询和节能产品安装、调试及能效检测等服务;提供节能建筑设计、施工承包服务的企业也属于建筑节能服务公司;此外还包括从事建筑节能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的科研机构等[4]。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BESCo在节能服务运营资本和经营规模上差距较大,相当一部分企业具有建筑节能服务和节能设备供应商双重身份。它们被税务部门简单地作为节能设备销售商,本应按服务税计税的节能服务业务,被视为设备销售业务,按增值税纳税。

企业服务对象与市场开发在美国,各市或州政府、高校、公共免费义务教育学校、医院和联邦政府部门(简称MUSH机构)是节能服务产业的核心用户群,它们在建筑节能服务市场中一直占有较大的份额,且有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根据美国国家能源服务公司协会(NAESCO)2010年的研究报告,2008年针对MUSH机构和联邦政府部门的节能服务收入就占企业全部收入的84%。在日本,办公楼、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综合改造项目业主是BESCo的主要服务对象。在欧盟,由于政府和公共机构是能源消费的最大用户,因而欧盟国家支持节能服务公司的主要措施就包括在政府办公楼或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中优先选择专业节能服务公司[5]。目前,我国BESCo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工业和商业建筑的私营业主,而非政府部门,住宅领域的节能改造项目也屈指可数。可以看出,我国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这两大建筑节能服务的主要市场还没有释放出来。

项目运行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是建筑节能项目运行的主要模式,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普遍得到应用。从数量上看,美国、78日本采用的合同能源管理的合同类型主要是保证节能量型合同。在这种合同形式下,项目有比较明确的节能目标,项目资金由节能服务需求方负责筹集,项目风险由节能服务的需求方和BESCo共同承担,因此有利于BESCo的发展。然而,我国由于涉及合同能源管理的相关法律与法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措施、建筑节能标准和能效评估体系尚不健全等原因,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节能项目中尚未普及,即便采用,也是以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为主。在这种合同模式下,BESCo不得不独自承担项目的全部费用和风险,同时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里会出现节能改造所产生的大笔现金流出,每年回收收益的方式也使其现金周转速度变慢,这无疑不利于BESCo的成长[6]。

项目融资渠道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节能服务公司具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资金供给比较充足。在政策支持下,银行降低了节能服务业的贷款利率,延长了贷款期限,在法律上也延长了合同能源管理的合同期限。除了常规的银行贷款外,美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还能得到REEP(Ratepayer-fundedEnergyEfficiencyProgram)专项基金的支持,这项基金主要来源于用户支付的电费和增容费[6]。近年来,美国开始利用清洁能源房产评估债券为节能改造项目融资[7]。日本的BESCo可以通过政府提供的节能专项资金、银行的政策性贷款、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和国民金融公库等多种渠道获得节能项目资金[8]。德国复兴银行对节能建筑给予贴息贷款,联合银行利用国家担保和补贴建立专门的资金、重建信贷机构推出“二氧化碳减排项目”和“二氧化碳建筑改建项目”为节能项目提供低息贷款,此外,政府还在资金上鼓励个人和企业在住宅节能领域投资[9]。目前,我国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建筑节能项目,其资金主要来源于BESCo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节能效益分享型的合同形式使BESCo承担了项目融资的全部压力。由于从政府获得的项目资金十分有限,多数不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只能从银行或民间借贷。然而,因公司的大量投资所形成的资产留在客户方,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不承认这种资产的实在性,亦不认可把这种资产作为信誉抵押。另外,我国建筑节能服务作为新兴产业还未广泛被公众所了解,许多民间资金的投资者对其态度比较冷淡。

专业技术发展与人才培养发达国家的BESCo经过20多年的成长,汇集了建筑节能服务领域的技术、经济和管理专家,具备节能方案设计、施工、项目管理、融资等能力,其服务标准完善,服务质量水平高,服务内容比较丰富。美国建筑节能标准及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为建筑节能领域提供了统一的执行标准。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下属的各实验机构,分别从事新型建筑材料、能源、光源以至灯具等相关研究,并通过企业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10]。在人才培养方面,美国社区大学和节能服务公司的团体联盟组织是节能人才的主要供应源,为节能领域培养了能源经理、暖通技术员、能源审计师、可再生能源专家和建筑分析师等专业人才[11]。日本“建筑物的节能标准”以及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系统(CASBEE)[12],为建筑节能领域提供了统一的参考标准。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机构(NEDO)对附属于建筑节能服务企业的建筑节能研究所的研发项目负责组织、管理和推广应用[12]。在节能人才的培养方面,日本专门的节能管理学校为节能服务公司培育了一批节能专业人才,经过培训的学员,可以获得国家颁布的资格证书[13]。德国高等院校及相关机构开展的能源管理师培训,为建筑节能领域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服务领域的企业较少,缺乏专业精英,服务标准不完善,服务内容较为单一[14]。其次,建筑节能技术标准、建筑设备、部品、材料等产品的节能标准和能效检测与评估标准等发展滞后,建筑节能技术创新机制尚不健全。具体表现为:从事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研发的队伍比较松散;企业与科研院所、大学、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之间缺乏相互沟通;一些大学或科研机构研发的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技术,难以在建筑节能项目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另外,在大学里,也没有设置相应的专业和课程、以及专门培养建筑节能服务领域的专门人才。#p#分页标题#e#

第9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G7国家

[中图分类号]F75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10-0018-03

[作者简介]胡心宇(1976-),女,湖北人,讲师,研究方向:国际服务贸易。一、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数

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指数是指一国的服务贸易差额在其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该指数取值在-1~1之间,该指数大于零,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具有竞争力,即服务贸易存在顺差;若小于零则缺乏竞争力,服务贸易存在逆差。本文采用相对竞争力指数(NRCA指数)来研究中国和G7国家服务贸易部门的国际竞争力,力图通过总体和服务贸易部门两个层面来测算中国同G7国家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中国服务贸易同G7国家的差距,从而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力。

二、服务贸易总体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一)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

2001—2012年,G7国家内部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并不平衡,其中美国的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一直大约在14%以上,占全球第一;其次是英国和德国,其国际市场占有率大约在7%左右;国际市场份额最小的是加拿大,详见表1。另外,G7国家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份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相反,中国的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却一直呈上升趋势,表明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正在不断增强,2001(二)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

2001—2005年G7大部分国家服务贸易竞争力呈下降趋势,2006—2012年则呈现上升趋势,见表2。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强的是美国和英国,其次是法国,这些国家的服务贸易一直为顺差;而日本和加拿大服务贸易竞争力相对较弱,服务贸易为逆差。中国的服务贸易一直为逆差,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表明其竞争力仍然较弱。中国与G7国家的均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同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差距更大。中国自加入WTO以来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呈不断上升趋势,2007年为-0.03,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呈下降趋势。

三、服务贸易部门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相对竞争力指数(NRCA)剔除了产业内贸易或分工的影响,反映了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的影响,因此用该指数判断产业国际竞争力要比其他指数更能真实反映进出口情况。若NRCA>0,则表明该产业存在竞争优势,反之则缺少竞争优势。按照WTO统计数据,将服务贸易部门分为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其他商业服务业中包括通信、电信、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计算机、版权和许可、个人文化和娱乐。

根据相对竞争力指数,考察了中国和G7国家2001—2012年服务贸易部门国际竞争力,结果如图1、图2以及表3。 从中国和G7国家的运输服务部门的国际相对竞争力看,2001—2012年德国运输服务部门的相对竞争力指数高于其他国家,其NRCA指数大于零,相对竞争力最强,但呈下降趋势。相对竞争力一直比较稳定的是日本,其NRCA数值一直在零左右。此外中国、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和加拿大的NRCA数值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尤其是2008年后中国运输服务部门的NRCA数值最小,但是从2011年开始又呈现出上升趋势,如图1,反映出中国外贸有望逐渐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从旅游部门看,G7国家中旅游服务部门竞争力最强的是意大利,优势非常明显,其次是法国和美国,这几个国家的NRCA数值均大于零,并且比较稳定。中国在旅游服务部门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从2007年后一直呈现下降趋势。G7国家中日本旅游NRCA数值虽然一直小于零,但是其国际竞争力一直呈上升趋势。旅游竞争力相对较弱的是德国和英国,其NRCA数值一直小于零,但是在2009年后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图12001—2012年中国与G7国家运输服务NRCA数值

数据来源:根据WTO数据绘制图22001—2012年中国与G7国家旅游服务NRCA数值

数据来源:根据WTO数据绘制从其他商业服务部门看,美国在金融、版权和许可、个人文化娱乐部门具有较强的相对竞争力;英国在金融、保险、版权和许可、个人文化娱乐部门优势非常明显;法国在通信、电信、建筑、金融、版权和许可部门具有优势;德国在建筑、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部门优势明显;意大利在通信和其他商业服务部门略有优势;加拿大在通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个人文化娱乐及其他商业服务部门具有相对竞争力;日本在建筑、金融部门优势明显;中国则在其他商业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建筑和通信部门相对竞争力明显,详见表3。

三、结论

第一,选择三个不同指数来测度中国与G7国家服务贸易总体国际竞争力并进行比较,发现G7国家服务贸易总体国际竞争力较强,而中国相对较弱。从2001—2012年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看,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正在逐渐增强;而从竞争力指数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呈下降趋势。

第二,对于服务贸易部门国际竞争力的分析,运用相对竞争力指数后发现中国在旅游业、其他商业服务业、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建筑和通信部门具有相对竞争力优势;而G7国家发展并不平衡,英国和美国在金融、版权和许可、个人文化娱乐以及保险部门优势非常明显,法国和加拿大则在通信、电信部门具有一定优势,日本则在建筑和金融部门具有优势,意大利在通信和商业服务部门具有优势。

第三,无论是从总体还是从服务贸易部门看,中国和G7国家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有一定差距,我国已经是服务贸易大国,但还不是服务贸易强国。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正在逐步提升,但是从要素密集度看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来源仍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而在大多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我国则缺乏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陈虹,章国荣.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0(5):13-2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