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9 14:42:1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媒介融合的弊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已经不单单局限于互联网、数字电视等如此宽泛的范围,是与社交媒介更为贴切的媒介形式,如微信、微博、论坛、贴吧、等等,它打破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介,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发展。
二、新媒体的特点
1、传播方式双向化
传统媒体也就是旧媒体,它的信息传播的方式是单向的、线性的、不可选择的。
意思也就是说,信息的传播是由媒体传播者在特定的时间,给受众传送特定选好的信息,从而导致受众对信息的读取和接收是被动的,而受众也无法及时反馈信息。传统媒体的这种信息的传播效果不佳。而新媒体传播方式是双向的,说白了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传播信息,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分享自己身边的新鲜事,也可以享受得到别人的新鲜事,这样一来,双向的传播方式,使得受众更加喜欢,而信息的传播效果也更加显着。2、接收方式从固定到移动
原来的媒体是由特定的场所接收传播信息,局限性比较大,自从互联网和无线移动设备遍布之后,新媒体的接收方式不再局限于固定场所,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用手机浏览网页、手机看电视实现揍固定到动态的转变。
3、传播行为更加个性化
微博、微信、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者,人们可以个性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传播自己关注的新闻。?当然,新媒体的特点不单单这几点。
三.新媒体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
1.新媒体打破了传统的传播速度慢这一特点,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传播。受众接受信息大大的方便快捷。
2.容易保存,可重复。电子档对于报纸这种媒体它更加易于保存和携带。
3.可信度高,印象深刻,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
4.它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5.观众既可当信息的接收者又可当信息的者,在新媒体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作为信息的者。
强大的互联网加上手机QQ、微信、微博等通讯方式可以把信息迅速传遍整个互联网。
劣势
1)对新闻媒体人把关都不严,要求不高。新闻媒体人的门槛过低。从而导致工作效率高,但是新闻的质量明显下降。
2)信息量大的杂乱无章,信息太多导致难以整理,给人的感觉是杂乱多。
3)新闻媒体人的素质降低,部分新闻媒体人为了夺取头条,不惜制造一些虚假新闻,造成不良的社会风气。
四、媒介的融合
当前的的媒介形式,都不再是单纯独立生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现,这些媒介形式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新老媒介的相互融合已经成为了传媒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媒体的融合既给大家带来了空前的好处,又给大家带来了诸多的弊端。
1.就媒介融合的好处来说,首先,媒介融合使各种媒介都有所获益,收益巨大。
各种媒介都有其特长和特短,特定媒介在与网络融合之后,各自的短处都有所减少,相反其长处得到很好的发挥和利用,使受众在具备上网条件的情况下,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在线阅读了解新闻文字报道以及图片、视频等。就拿9.52庆祝日胜利70周年事例来说,尽管众多频道同时电视直播,但是相对一大部分人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在家里守在电视旁观看阅兵,但是现如今媒介相互渗透,即便没有电视,依然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微博,QQ、微信朋友圈等,观看直播和现场的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观看的好多观众,争相拍照片,视频,发送到微博和朋友圈,直接让观众观看了解到了电视直播没有的画面和状况。手机网络的的迅速传播,以至于在短时间内,大量现场图片阅兵图片,英姿飒爽的一瞬间,现场观众的兴奋和激动,快速传遍了整个中国,当天各种新闻头条,图片,视频,都被刷屏,让13亿中国人为之兴奋和震撼。由此可见,媒介的融合,不仅使得传播信息的增大,更是使得传播速度大大提高,传播费用0元化、传播方式多样化、多元化、丰富而便捷。
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实现了平民化,大众化,改变了以往只有新闻媒体人才能报道新闻的情况,无论你是谁,只要你有手机,有电脑。你都可以参与,身边的大小新鲜事,甚至成为全国的新闻焦点。就今年大家都熟悉的那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事件,2015年4月14日早晨,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网友评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这位教师,已经任职11年之久。更加“任性”不是领导批准了辞职,而是,这句话,就如狂潮一般,迅速在全国走红,无论在哪个媒介上,都成为了热搜。
全民狂刷这句话,在大街小巷都传遍。这也是媒介融合的好处所在,人人都可以零费用的传播信息和图片,更可能成为全民热搜的头条。
2.媒介融合的弊端
媒介融合尽管有诸多好处,当然它也带来了很多的弊端。
在媒介融合下,首先,信息量空前增大,增多,一时间,各种新闻,各种图片犹如排山倒海一般的涌来,使得信息多又杂,各种媒体为了抢购头条,甚至播报一些子虚乌有、模棱两可、不够精准的新闻。9.19日迪拜王子因心脏病突发病世,一时间,各种刷屏,媒体争相报道,以迪拜“最帅的有钱人”走了,吸引了无数的全球观众,由于之前网上报道过世界上最帅的王子“迪拜王子”,迪拜王子更是成为了网络红人,一时间,大家都感叹那个网络上最帅的王子病逝了,无不感叹震惊和惋惜,各种热门评论和刷屏。以为是之前那个让无数少女疯狂舔屏的王子,。但其实真正去世的是迪拜酋长的大儿子拉希德,他的全名是?bin?Mohammed?bin?,生于1981年11月12日。
而那个风靡全世界的网红王子则是他的弟弟哈曼丹,全名是?bin?Mohammed bin,生于1982年11月14日。两个王子年龄只相差一岁,生日只差两天,样子也十分相像,但是性格截然不同,弟弟哈曼丹由于性格随和平易近人,被评为全世界最帅的网红样子。
媒体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在不了解事情的真像下就大肆报道,很多媒体都没搞清楚状况闹出了乌龙。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给大众造成了不可免去意识和认知上的困扰和误区。这样的弊端尤为突出。传统媒介尽管弊端很多,但是传统媒介根基牢固,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经历了较长的历史发展,积累下了经过时间的积淀与检验的独特优势。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之后,传统媒体逐渐面临爆冷的局面,如果长期不改善下去,也会对媒介造成很大的损失。因为新媒体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行当注重和旧媒体的的融合。
五.新媒体形式下的市场营销
1.线上营销
新媒体出现以后,市场的营销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市场不再是单纯的面向广播电视以及简单的活动,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活动,都紧紧的和新媒体联系到了一起。
“微商”是以主要代表,微商就如雨后春笋一般的涌了出来,势头之大之勐,在短短的时间里,微商遍布了整个圈子,无论是微信还是微博.在或者是微店等,微商声势浩大的在发展着。很显然,微商的发展借助的全部都是新媒体,新媒体的各种社交软件的出现,各种类似淘宝这样的软件出现,导致了微商的如日中天。而微商不得不感谢的也就是新媒体了,如果没有新媒体,根本不会有微商的出现。
2.线下营销
我国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由于科学技术的转变,因此人们在信息获取方式方面也有了极大程度上的转变。但其仍旧没有完全脱离传统平面设计的轨道。经过时间的不断推移,平面设计逐渐突破传统平面设计当中的缺陷和弊端,其不仅仅只局限于二维平面处理,其开始将图、文、声、像等要素进行综合处理,使得平面设计的语言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潮流进行转变,在本文当中我们将结合平面设计相应的研究理论对其中涉及到的视觉语言进行分析和探究工作。
关键词:
新媒介;平面设计;视觉语言
直至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数字技术得到卓越的发展并开始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平面设计的对象开始由之前的静态事物逐渐转向动态事物,传播途径也由之前的视觉传播逐渐扩展和延伸到视觉和听觉综合传播的轨道上来。平面设计的物质载体开始使用计算机来进行替代。在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兴起,这为平面设计的工作人员提供多样的素材来源,平面设计发展的市场空间也开始被进一步的扩展和延伸。数码形象开始增多,使得人们对于平面设计的认识更为精确,所设计的类型也更加丰富多样。
一、新媒体媒介下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传播特征
1、新媒介的信日、传播特征
人类无论是在个体语言的传播还是知识体系架构的创建方面起相较于传统的传播方式而言都更加具有创新性,基于该种潮流背景之下,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种类也开始日益丰富,其种类也逐渐提升,并通过不同的外在形式进行表现。互联网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今的时代是大数据的时代。信息的交流逐渐成为市场秩序正常运转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传统媒体在此背景之下,逐渐显现出其中的弊端所在,其不能够对提供无限的信息资源,也就是不能够实现信息之间的综合分析处理工作。但是使用新媒介却对传统媒体的这一弊端进行解决。其主要是通过超文本链接该种途径将信息传播给受众,其信息来源和传播范围不再受到传统媒介的限制。
2、平面设计视觉语言在新媒介信日、上的传播特征
基于我国平面设计语言发展的背景之下,平面设计也更多的突破了传统媒介当中的限制,其综合了各种新式媒体的优势所在。新媒体技术含量相较于传统媒体来说相较=对较高。因在使用新媒体对信息进行传播过程当中,其无论是传播的方式还是传播的特征都与传统媒介表现形式不同。我们对其进行综合探究讨论,就是通过新媒介的传播使得其更加具有精确性并且其传播空间和传播都相较来说更加具有广延性的特征,并且能够对视觉语言进行丰富。
二、平面设计视觉语言在新媒介中的表现形式
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平面设计的视觉语言当中更多的对时间因素进行了融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主要本质的差距就是其传播途径以及传播方式的体现。通过传统媒体进行传播时,其主要就是通过视觉途径进行表现,而新媒体则实现了视觉和听觉之间的融合与交流,极大程度上对传统传播媒介当中的弊端进行完善和优化。
1、由静到动的四维表现
在使用新媒体对平面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仍旧对传统平面设计手段进行了传承,其主要就是通过二维以及三维视觉对平面进行设计活动。其同时也能够对四维动态视觉效果进行凸显,使得表现对象本身更加具有鲜活性和动态性的特征,让观众能够更好的对平面设计当中的理论观念以及主体思想进行理解和认知。
2、视觉和听觉的综合表现
人在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过程当中,主要就是通过口语之间的交流以及信息之间的传播来实现,而眼睛和耳朵是实现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新媒介传播的过程当中由于表现方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受众在对知识进行接收的过程当中就具有较高的自主选择性,信息其本身需要受众运用自身的主体知识以及理解方式去进行体验。通过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介其单一性逐渐朝向多元化方面发展,其中的缺点也日益得到完善。新媒体在平面设计以及信息传播过程当中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综合传播的方式进行体现。
三、新媒介平面设计视觉语言心理分析
在对信息数据进行传播过程时,受众其自身的心理机制都是难以捉摸的,通过不同的媒介符号,每个受众对于其接受程度也会由于个体差异性而不同。通过心理层面对其进行分析,就是受众在对数据信息进行接收的过程当中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其会依据之前的信息存储知识对该数据信息进行自主评判。目前对于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反馈,从而形成个人的主观感受,所以当传播媒介发生改变,受众的认知也必将发生改变首先,在媒介信息方面,新媒介的平面设计所涉及的内容更多的是数字化信日、相对于传统的信息来说,数字化信..能够储存的量更大,而且能够以十分便捷的形式将信日、传递给人们,并且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其次在选择方面,在新媒介条件下受众的选择更多的是积极主动的,新媒体所负载的信息量很大,包括图、文、声、像各个方面,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快求奇的心理特征。
四、结论
在对平面设计当中的视觉语言进行评论过程当中,发现其中的形式以及表现方式并不是具有唯一性的,其随着时间的推移平面设计的内涵以及传播载体都出现了转变。在新媒体传播形式之下其视觉语言呈现出新的传播形式,其传播方式呈现出综合传播的特点,也就是将视觉传播和听觉传播相融合,该种方式将平面设计当中的传统形式进行突破,传统的思维逻辑也会被重新排列。通过新媒体进行平面设计以及语言的传播活动,使得人们的思维层面得到扩展和延伸。
作者:王纪丹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付珊.基于新媒介传播背景下的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2:35-36.
[2]刘伊丹.新媒介环境下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转变及表现[J].大舞台,2015,06:60-61.
1、媒介融合带给当代媒体环境的改变
1.1新闻表达由过去的单一呈现到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呈现。电视新闻的主要有口播新闻、字幕新闻、图像新闻、电视实况转播、直播报道、电视言论等样式。它同新媒体相比还不够丰富、多元、全面,存在着缺少交流的弊端。但是融合新闻就能弥补电视新闻的丰富性、多样性、全面性,还由于它的交互性,倍受亲耐。为受众提供更多的可供分享的内容。新闻记者不仅要将采制图像新闻做好,而且还要更加全方位的反应事实。
1.2新闻采集、编辑合作化。我们对新闻采集、编辑工作模式进行创新的前提是媒介融合,其合作快速改变如今媒体界的形式。从新闻题材的采集这个角度看,两种新闻传播截然不同,传统的新闻采集方式使对新闻进行分工方式的采集,而媒介融合下的新闻采集方式是将分工模式同团队合作模式进行结合实现新闻的采集。有了媒介融合,新闻题材可以互相分享,各个媒体之间进行分工合作,这就为团队合作方式的新闻采集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我们自然就知道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集、编辑的合作化了。我们就拿电视新闻传播来说,在融合新闻的过程中以视频为主成为了它的优势,媒介融合下的电视新闻传输内容颇为全面,新闻题材就自然而然的被分享,它便成为媒介方式最丰富的媒体。
1.3新闻题材无尽化。随着媒体生态环境迅猛的变化,以媒介融合为背景的新闻传播的新闻题材必然要向无尽化方向发展。多种媒介展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形式就叫媒体融合,在它的影响下,新闻传播的途径就不再只有纸质媒体及电视媒体了,而是形成了一个拥有多种媒体的一体化传媒方式,门户网站作为新一代媒体传播方式的代表,它使更多的草根媒体能够逐步替代传统媒体,其中包括新媒体、自媒体和私媒体等。同时,全媒体以它多种表现方式的综合应用特点给新闻传输带来了无尽的可能,这也照应着新闻传播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向新闻题材无尽化的这一趋势。有了融合,新闻传播一来是将信息对传播途径的过分依赖进行了解体,二来是将新闻传播的现有局势进行了改变,这就基本客服了新闻题材的紧缺性。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媒介融合,使人类掌握新闻的途径得以改变,新闻题材体现出无尽化的特征是需要我们认可通过数字、网络通讯等技术对各类媒体的有关新闻进行快速的查阅浏览。
1.4接收终端变为电脑、手机等。随着网络视频的出现,传媒生态环境、接收新闻的方式都得到了改变,我们的选择空间就更大了。当我们以电视为接收新闻的主渠道时,它就是唯一的接收终端。受众接收新闻变得更为多元、便捷,减少了接收障碍是由于新媒体的诞生,比如手机媒介,小型化、可移动、易携带、能互动等优势,不受身份、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都是最好的体现,无论受众在何时何地,都可以了解信息,发表看法。
2、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方向
2.1加强信息的组合。在以媒介融合为背景的前提下,电视新闻传播的途径及题材来源的无尽化虽说解决了题材来源少这一问题,但是新闻的传播面对大量的信息,对信息的筛选、应用就需好好把关。电视新闻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有效传播的主要方法就是加强信息组合。当各媒体在面对大量的新闻信息时,随之带来了新闻播放速度的及时性方面的功能逐渐衰退等问题。随着网络的发达,我们收到了数不胜数的新闻信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更好的对信息进行筛选组合,推进电视新闻的传播效力。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对新闻信息的筛选、应用及组合是有要求的,你要顺应新闻传播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来改进信息资源的建设,只有通过将零散的新闻信息进行组合应用,才能形成一个具有相应规模、相应时间的整体报道。这就是信息多样化时信息资源利用范围及最大化挖掘信息价值整个过程。信息组合就是通过对某类信息的筛选、运用,来增强新闻传播效力,它是新闻媒体的可行性方式和渠道。
2.2科学评估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有了媒介融合,新闻传播就能清晰的显现出科学地评估传播效力的趋势。如果说节目是电视新闻台的肉体,那么新闻就是它的灵魂。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的传播效力就会最大程度的提高。要使电视新闻得以高效的传播,媒体逐步走向历史的巅峰,我们就应该针对媒体的优势进行相应的改善和提高,同时也要对电视新闻传播展开客观性、科学性的评估。
据报道显示,2011年美国有大约四分之一新闻工作者丢失了工作。由于“参与式新闻”使新闻从业者所处环境有了很大不同,也正因为这样,一些发达国家正迅速探索着在新闻人才培养方面需要进行哪些改革。如此,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当下学校教育、传统人才培养理念及模式正面临深刻的挑战!尤其是高等院校首当其冲的新闻传播类、艺术创作类、综合设计类、信息科学类等学科。
“参与式新闻”使新闻从业者所处的环境、所需的职业技能与以前大不相同,也为新闻业带来了一度的人才危机。作为全球最早创建的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已将“媒介融合”作为全院学生的必修课程。在专业设置方面,为适应新的媒介环境要求,重点培养“新兴媒介分析师”、“数据内容主任”、“互动媒体设计师”、“数据管理经理”、“多媒体传播助理”、“多媒体营销主任”、“移动媒体终端应用程序设计师”等新型人才。
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人类社会的创新活动呈现创新主体大众化、自主化、青年化、创新机率倍增化的特征。博客、播客、微博客、社交网、当当网、淘宝网等一系列新事物的开创者都是青年推手,创新的后果呈现的巨大前景,很多始未所料。在我们国家,人才培养还有相当的教条化、照本宣科化,通道单一化、路径被动化弊端,遏制着广大学子的创新思想。新媒体科技前所未有的创造能量,以及我们国家推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方针,面对中国文化创业产业发展的现实,业界和学界都高度关注和期待破解几个问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动力在哪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软肋在哪里?历史与现实的发展启示我们,科技是引进力、原创是生命力。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比较,我们的软肋在于缺乏原创力和原创作用,这已经是业界和学界共识的结论。重要的原因是原创作品知识产权保护不利,原创作品社会价值认可和激励机制不利。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010020)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急速发展,媒介融合日益成为社会传播的焦点,2015年央视春晚便是这一融合的新生儿。本文分析媒介融合的内涵,以央视2015年的羊年春晚为例,探讨媒介融合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 传统媒体;新媒介;媒介融合;融合价值
伴随着新型媒介技术的劲爆发展,旧的传媒格局迅速被新的媒介系统侵蚀,在这种情况下,媒介融合的进程表现得紧锣密鼓,短时间内,形成蔚为大观之势。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主席特别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媒介融合被提升至国家层面,映射出它的重要战略意义。
1 媒介融合的内涵解析
媒介融合并非新近几年才出现的样态,它是与人类文明史始终相随的常态过程,只是每个历史时期融合的速率大相径庭。近年来,率先由西方传媒业界提及的媒介融合,再一次成为全球新闻传播界所关注的对象。那么,何为媒介融合,它的内涵究竟怎样呢?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Ithiel De Sola Pool教授在1983年出版的《自由的科技》一书中论及。他认为:数码电子科技导致泾渭分明的传播形态聚合,致使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对媒介融合的定义还停留在传统传播介质的视域内。时至今日,媒介融合的定义仍未达成共识,专家学者的诠释日趋多元、深邃,给人以启迪。美国学者Andrew Nachison认为,“媒介融合应是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道尔(Doyle)认为媒介融合是指电子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媒体的融合;詹金斯(Jenkins)详细阐述了媒介融合的五种形式:技术融合、经济融合、社会或组织融合、文化融合和全球融合;美国西北大学教授Rich Gordon对媒介融合进行了详细地探讨和划分,称融合应包括所有权融合、策略性融合、结构性融合、信息采集融合和新闻表达融合。与此同时,国内学者也纷纷进行了热烈探讨,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所有的媒介都向电子化和数字化这种形式靠拢,这个趋势是由数字技术驱动的,并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变得可能。”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教授将媒介融合定义为,“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组成大媒体业的各产业组织在经济利益和社会需求的驱动下通过合作、并购和整合等手段,实现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的过程。”
学者们对媒介融合的定义均有可取之处,却因立足的媒介文化环境和媒介研究视角不同,显得媒介融合定义难下定论。笔者认为,媒介融合涉及到的相关系数较为庞杂,但“它肇始于技术创新,加速于制度创新,深化于市场创新,最终表现为产品创新”的规律是不变的。因此把握好媒介融合的内涵比下定义更为合理。有鉴于此,笔者将媒介融合的内涵囊括于三个维度之下:
一是,传播介质方面的融合。介质作为一种有形的物质存在,是承载传播信息和观念的基础工具,媒介融合就是要将报纸、电视等传统传播介质与借助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媒体技术相融合,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优势互补的全媒体平台。
二是,业务经营方面的融合。新老媒介的融合必将冲击传统的业务操作与媒介经营,媒介融合要求传媒业者必须提升自身素质,学会并掌握融媒体下的新闻采写技能、摄影摄像技能、不同媒介的编辑与传输技能等,还得树立融媒体的工作视眼,将工作实践立足于媒体融合大格局之下。媒介融合也改变着经营管理方式,机构的兼并与重组、资本的运作与经营等具体操作,都需要依据媒介融合的要求进行整合与联动,以破除独立经营的弊端。
三是,价值理念的融合。媒介融合不仅要改变原有媒介形态,催生新的媒介形态,还要践行融合理念,而不是简单相加。媒介融合需要一个漫长的磨合过程,是系统性工程,它有自身发展规律,需要学界和业界共同探讨与摸索。这一过程中,需要我们改变定势思维,呼唤制度与理念创新,使不同媒介与融合大势相匹配,真正产生融合实效。
2 媒介融合的成功典范:2015年央视羊年春晚
央视春晚历经33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百姓春节不可缺少的年度盛宴。三十多年来,央视春晚始终紧随时代脉搏,不断推陈出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年来,在新媒体巨浪的卷携下,央视春晚同其它传统媒体一样,受众受到瓜分,收视率连年下跌。然而,2015年央视春晚却不拘一格,改头换面,充分将多媒体炫酷科技嫁接到联欢晚会,在媒介融合大潮下成功涅槃。
借力新型媒介,创新媒介产品,强化品牌文化。媒介融合是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与应用的结果,它没有终极目标,只有不断地推进与演化,其特征多趋向为:“多媒体信息在同一平台上的能量互补;各类媒体之间的信息能量交换;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信息能量交互;外部产业对传媒业的能量支持。”央视春晚作为一档品牌节目,过去几十年间,缺乏品牌形象意识,被业界笑称只会“联欢”的节目。2015年羊年春晚一反常态,有效地将新媒体应用嵌入荧屏,并借助多维媒介科技,大力开发媒介产品,形成了宣传曲、宣传片、吉祥物等一系列媒介产品,使观众生动地了解春节与春晚的同时,也助推了自身品牌文化的传播。特别是微信红包的发放,以及春晚首个吉祥物“阳阳”的开发,不仅传递了传统春节文化,寄寓了新年愿望,还极大地跃动了观众的欲望与激情,更重要的是通过媒介产品研发,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春晚栏目形象,增强了品牌的识别度。
拓展传播渠道,争取市场份额,扩大栏目影响。多元传播渠道的共融与多维声像技术的集成应用是媒介融合带来的最显著变化。这种变化看似新媒体对老媒体进行冲击,实质是新老媒体的一种交混与更新、优化与培植,关键在于媒体顺势而为,传播渠道和方式的拓展与运筹。以往央视春晚只在央视、卫视频道,以及个别海外媒体播出,而今年破格将直播权授予像爱奇艺这样的视频网站,并加深了与微信、微博、客户端、You Tube等社交媒体的合作,呈现出多渠道融通与联动的繁荣,扩大了央视春晚的声势影响。索福瑞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春晚的荧屏总收视率为29.6%,虽不及去年,但人均收视时长较往年大幅增加,是2014年的2倍有余,达155.55分钟/人。央视春晚栏目组为了扩大海外声势,还特意邀请美联社、路透社等国际媒体参加首次春晚海外推荐会,并与TWITTER、FACEBOOK等海外社交平台合作,开展2015年春晚预热活动。此外,在海外播发宣传片和广告、组织春节活动等方面也做了巨大努力,有效扩展了春节文化和央视春晚的传播渠道,获取了更多的“注意力”,而这种“注意力”正是媒介市场化时代的制胜法宝。
更新价值理念,增强受众体验,提升春晚价值。媒介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播由大众传媒的“点对面”向传媒分众的“点对点”过度,媒介受众由以往的单向阅听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传媒为其量身定制资讯、娱乐服务的用户。这种传媒趋向直接引发社会阶层和文化需求的“碎片化”,“使原有的社会阶层经由社会观念达到集体行动的逻辑发生了某种断裂,社会观念的利益化和个性化倾向明显”。为了适应“碎片化”、“个性化”的时代要求,媒体只有揣度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转变“传者至上”的价值理念,才可能获得受众认可。2015年羊年春晚之所以获赞,就是栏目组能够站在媒介受众的角度去思考节目设置,从而较好地满足了受众需要。春晚期间,央视通过微信“摇一摇”平台,与观众互动总量超过110亿次,微信祝福在185个国家之间传递了约30000亿公里,相当于往返地月370余万次。再如“晒晒全家福”,观众通过新型媒介,将全家福上传到央视演播现场,直接拉近了与春晚现场的距离,有一种宾至如归的亲切感。这样的媒介创制,不仅激发了全民跨屏互动的热情,传递了新年夙愿,还把“溜走”的观众再次拉回荧屏,提升了央视春晚的价值,堪称传统媒体携新媒体的一次华丽亮彩。
3 媒介融合的意义
新媒体携领传统媒体奏演的融合之势如火如荼,它刷新了媒介发展历史,催生了新的社会变革力量,改变着社会的多维发展,特别是在社会互动、媒介内容、媒介运营模式等方面,凸显出巨大的融合价值。
有利于打造无界的社会互动空间。媒介融合肇始于技术创新,而媒介技术发展带来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信源泛化和信息传播的裂变呈现,这些新的信息传播特点,改变了过去独占信息的权力中心,自上而下的线性传播变得岌岌可危,民主化、扁平化、去中心化的无界信息传播成为潮流。媒体融合大势之前,传统媒体掌握着信息的主动权,信息传播和渠道选择受制于国家利益和精英阶层,公众无法看到信息的天然状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信息的绝对垄断,呈现出多元化的传受趋势,公众对信息公开透明和主动传播的欲望加强,更重要的是,他们借助网络互动平台,将长期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崩发出他们对社会的长期关切。媒介融合大势正迎合了他们参与社会、重置话语权的期望,有效连接了“上下层”的平等对话,缓解了社会气压。
有利于开发高品质的媒介传播内容。传统媒体形态比较单一,技术手段应用也相对有限,新型媒介技术的开发,使媒介形态变得繁华,为内容、产品、技术、管理、平台和人才的一体化提供了先决基础,媒体融合可以将拥有高品质内容的传统媒体与高技术的新型媒介进行统和,对传媒内容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二次加工、处理和采编,进而满足各类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增强了他们的媒介体验,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媒介信息产品的档次和品味,最大地实现传播效果。
有利于推进高级的媒介运营模式。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本来清晰的媒体边界变得模糊不堪,媒介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独立运作的媒体企业与其它媒体合作,重新划分利益地盘,带来组织结构和营销方式的调整。媒体融合的好处之一就是让不同媒体之间相互借力,扬长避短,共同架构高效的媒介组织与营销方略。中央电视台的电视技术、电视设备和技术应用都走在了世界前沿,在向新兴主流媒体转型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有内容研发和节目生产的优势,但在多屏传播上存在欠缺,因此电视台有针对性地改进了组织管理体系和产业经营体系,如研发了全流程的采编播体系,建立起了央视影音、央视新闻、央视体育、央视乐动为核心的媒体融合产品体系,搭建了全产业链的版权开发体系和跨媒体的传播效果考评体系,有效地做到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雯.新闻传播的变化融合了什么[J].中国记者,2005(09).
[2]朱天,彭泌溢.试论媒介融合中的“加减之道”——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世纪婚姻”终结对我国“三网融合”的启示.http://media.people.com.cn[OL/J].
[3]高钢.媒体融合:追求信息传播理想境界的过程[J].国际新闻界,2007,3.
[4]数据来源:2015年央视春晚索福瑞数据统计[Z].
关键词:媒介融合 报道形态 制度壁垒 竞争力
伴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电信业、传媒业、出版业、计算机业等产业间的边界不断模糊或收缩,产业融合成为一种趋势,而媒介融合是产业融合突出的表现形式之一。从报刊与网络的融合,到如今的电视、网络和电信三个产业的融合,媒介融合已经实现了理论向实践的跨越,并成为当今媒介发展的主流趋势和重要表现。
传媒业进行媒介融合的形式
“媒介融合”的设想是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出现而产生的。伊契尔・索勒・普尔在其著作《自由的科技》中将“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称为“媒体融合”,主要有两种形式:“过去为不同媒体所提供的服务,如今可由一个媒体提供;过去为一种媒体所提供的服务,如今可由不同的媒体提供。”最初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多集中在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Web2.0技术的不断成熟,媒介之间的边界不断地消解,出现内容、网络、渠道的相互融合,使传媒业内部呈现出以“融合”为特征的发展态势。媒介融合有多个层面的含义,结合国内外传媒业的现状,其主要形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不同传媒组织的整合。1996年至2001年间,我国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在政府力量的指引下形成,其整合后的传媒集团并没有发生理想的融合效应。如今的传媒组织整合却是在技术力量的推动之下进行的。2002年3月的北京“千龙网”首次以产业的形式实现了电视、报纸、广播和网络的融合,随后上海九家单位联合成立的“东方网”,广东报业集团与广播电视、出版单位联合打造的“南方网”,都成功地实现了跨媒介的传媒组织的融合。当今美国较大规模的近30家企业集团,都融合了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音像、出版、电影等多个传媒组织在内。复合多元化的经营使企业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补性极强,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极大地提高了媒介集团的综合竞争力。不同的媒体可以通过生产流程的设计与控制实现资源重整,利用不同类型媒介的介质差异,在新闻信息传播上实现资源共享而又产品各异,化竞争为合作,结果就能联手做大区域市场,并且在这一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
传媒业务与功能的融合。媒介融合不仅指传媒组织的融合,也包括媒体之间相互借鉴传播方式,从而实现传媒业务和功能的融合。2009年1月,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了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这一通信技术支持手机提供无线上网、视频电话、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广告、手机广播等多种信息服务,可以预见3G时代的到来将加快互联网与手机的融合,实现移动网络化和网络移动化。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与产品延伸是传媒业务融合的主要形式。此外,传媒组织也充分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信息技术,对不同媒介的传播手段在一个数字化平台上进行整合,以提升竞争力。在功能和业务层面上,不同媒体之间相互借用,以实现共同发展。
传媒报道形态的融合。在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工作者不再强调消息、通讯、特写等新闻体裁的独立性,而是注重内容的整合,从而引起报道形态的变化。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需要整合多种形态的内容产品,使用丰富多样的新闻信息传播符号,如借助图像、文字、视频等,将新闻文体和新闻表现手法整合在一起,使新闻事件的表达呈现出多样性、立体化的传播效果。报道形态的多元化提高了新闻信息整合加工水平,延伸了媒体的传播影响力。
媒介融合中传媒业的发展障碍及对策
媒介融合给我国的传媒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传媒业可以利用媒介融合的机遇寻找新的盈利点,实现其跨越式发展。然而实践中传媒业的发展是谨慎又缓慢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障碍因素。
制度壁垒的抑制。在媒介融合的推动下,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业的产业边界日益模糊和收缩,三大产业的内容生产、传输平台和接收终端不断走向融合,传媒业正向一种新的产业业态转化。这是一场全新的产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制度以调和不同产业之间的冲突。然而,由于我国报纸、广播、电视等传媒都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对于这类传媒的规制与一般产业有所区别,如报纸虽然可以进行采访报道,但却不可以办电视台、广播台。此外,绝大多数的网络媒体没有采访报道权,同时也不允许兴办电视台、报纸。在这种情况下,媒介融合所需要的多媒体平台往往无法搭建起来,至多成为报纸加网络或电视加网络的简单模式,这抑制了我国传媒业的纵深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在的媒介产业异地扩张规模都不大,而且体现出异地重复建设的弊端。
在多元化的产业融合中,电信业、计算机业、大众传媒业的技术性壁垒被打破,政策性壁垒需得到不同程度的放宽。一是要清晰地界定传媒业,即报纸、广播、电视的属性。我国现在传媒业的定位是“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但这两者之间存在着角色冲突。按地域划分、有等级差别的传媒业无法进行市场化运营,无法适应媒介融合的需要,需要对这种制度进行改革,逐步打破现有的新闻体制区域限制和行业限制,推动现有传媒组织跨地区、跨行业的整合。二是要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信等领域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以消除现在管理部门之间权责不分的状况。
盈利模式的单一。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传媒业的盈利模式还比较单一,虽然传统媒体也尝试过短信新闻、手机电视、网络杂志、网络电视等融合形式,但大多数形式由于各种原因而未收到理想的效果。媒介融合形成的新产业链以及衍生出的新的盈利产品和服务还比较少。针对已有的媒介产品,建议实行收取订阅包用费、数据库查询费、广告征订等多元的盈利模式。
传媒人才的短缺。媒介融合所带来的生产方式的革命意味着对媒介从业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此,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布来恩・布鲁克斯曾说:媒介融合就是要实现报纸、广播、电视三种传统媒介和互联网这个新兴的第四媒介的互动……未来的记者将是跨越多媒介的“多面手”。媒介融合要求传播者不仅要掌握新闻业务知识,还要精通电脑、网络知识,可以交叉使用文字、图像、视频等传播手段,传播者不仅要完成采访任务,还需要进行文字报道,或者进行视频编辑,成为一个全能型的新闻工作者。然而,我国这方面的人才培养相对滞后,如何解决融合后传媒业的人才紧缺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现有的新闻工作者进行再培训,使报纸记者学习视频制作、影像编辑等;二是对现有的新闻专业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革,为培养“复合型”新闻人才服务。
媒介融合下传媒业的发展前景。不同的媒介进行融合,传媒产业的市场更为扩大,媒体市场的参与者也会随之增加。媒介融合下的传媒业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以两种媒体联盟的形式,或者以三合一、几合一的方式与互联网进行融合,同样的信息通过不同的形式,制作成适合不同媒介的产品,并对媒体业务、报道形态等进行整合,进行系统化运作,以更为务实的新闻操作方式,对媒介内容加以整合和分类加工,带来优质的新闻业务,创造利润,通过获取更多的资源来降低成本,由此而实现成本领先和与众不同,使传媒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试论“融合新闻”及其挑战》,《国际新闻界》,2006(5)。
2.刘寒娥:《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业务形态的整合与发展》,《内蒙古大学学报》,2008(4)。
3.关梅:《媒介融合的现状及其应对》,《新闻爱好者》,2008(3)。
4.陶喜红:《媒介融合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新闻窗》,2007(3)。
5.王栋、陈向军:《传统报业向数字化转型》,《关键认清战略方向》,2007年1月30日,省略.cn/system/2007/01/29/010003655.shtml
6.《聚焦媒介融合和公共新闻――密苏里新闻学院院长Brian Brooks教授系列讲座》,《国际新闻界》,2006(5)。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发展可视化逐渐受到关注。但是可视化新闻发展有很多弊端,在传统新闻模式下,可视化新闻停留在二维传播形式上,不能进行创新。在传统新闻模式的制约下,可视化新闻发展近况有待于提升。为此,下文将针对可视化新闻现状分析,提出新闻可视化策略。
1 媒介融合的特点
1.1 数字技术网络基础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任何一种能够表达的信息,例如音频、视频、文本等都能够被转化成以计算机中的读取字节,只由0和1组成的信息,这些信息之间相互转换能够通过网络传播出去。也就是在现代科技背景下,任何新闻信息的不同表达形式都能够通过转换成为相同的数字化的符号,在数字化的环境下从而走向统一,并且在网络平台上自由传播,从而实现了传播渠道上的贯通。
传播媒介从技术上讲可以分为两类,常见的是在线媒介,它主要有有限媒介和无线网络,我们所熟知的互联网和有线电视就是相关的有线网络,主要的用途就是传播数字内容。无线网络,就是移动信息技术支持的数据的双向传输,同时这也是当今社会的媒介融合的典型表现。也就是说,当新闻信息产品被数字与化之后,在互联网上能够自由传输,信息的自由传输就是媒介融合的核心内涵[1]。
1.2 多元化设计
媒介融合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终端设备的多元化设计,它的含义不仅是一种设备不仅有多种功能,还表现为一种功能有多种设备来实现。新技术的引用能够使得各个媒介终端的功能日益强大。例如,我们熟知的电视IP机顶盒、数字机顶盒、数字存储器等设备的支持,这样用户就可以轻松的通过对电视进行个性化的控制,还能够通过多各终端设备实现电子商务等活动。传播媒介的轮廓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在以技术为基础的网络融合条件下,媒介中端能够带来多种信息服务。数字技术让原本不同表达形式的信息转换在互联网背景下,转变为比较统一的数字化符号,使得多媒体信息的存储和传输变得更加便捷。
1.3 淡化传统媒介产业
传统的媒介在特定的流通渠道与环节上形成了自身的产业链,能够为社会提供不同的产品与服务。例如,新闻在的报纸形势以及电视信息模式。一种产品能够在特定的产业平台以及环境中产生,不能由多个产业联合生产,传统的产业是分开而独立的。而与之相反的媒介产品的数字化将原来泾渭分明的界限打破,使得产业融合技术变得更加的可能。在社会与科技发展基数上,媒介产业正在面临着一种新有机分工[2]。
2 可视化新闻发展的现状
2.1 平面可视化阶段止步不前
观察国内的传统媒体,新闻可视化还处于一种初级发展阶段,虽然很多的报纸也逐渐看重新闻图表的发展空间,增加了信息图表在新闻上的呈现力度。例如,很多晚报上推出了视图版面,国内各大报纸都在自己的专栏上推出相关的系列,这些大型的图表策划版面都是新闻可视化的具体表现,也是制图新闻的延续与发展,但是这些版本在报道内容上缺乏深度,主要以二维可视化新闻形式占据主体,在科技背景下,这部分缺陷是新闻传播应该改善的环节。
2.2 传统新闻传播观念的制约
可视化新闻除了信息模块以外,还在一些网络中进行新闻可视化报道,它更加注重的是社会大众参与以及信息的重要性。信息时代,一个可视化新闻的报道形式的出现,并不是传统新闻模式的消失,而是新闻报道的全新的开始。社会群体可以自己掌握信息或者通过数据直接参与新闻的热议话题,同时,参与新闻制作的过程也是新闻事实深入了解的过程。但是在国内的新闻报道中,这种新闻上传者与新闻接受者之间的互动不明显,依然有很多的可视化新闻停留在传统新闻传播基本模式中。在这样的过程中,不能看到社会受众群体的思维轨迹和传达的态度,新闻本身的价值不能体现[3]。
3 媒介融合下的可视化新闻生存之道
3.1 可视化新闻立体化
在科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国内媒体都在积极的完善可视化新闻的传播模式,对新闻报道进行彻底的改观,从读者内心出发,对媒体进行有益探讨。目前,这一新闻举措受到了社会读者的好评。我国新闻媒体事业发展一直受到传统新闻发展模式的影响,使得可视化新闻一直停留在二维模式下,因此,科技背景下的可视化新闻逐渐向着立体方向转变。首先,要想使国内的可视化新闻进一步发展,需要更新新闻人的价值观念。在思想意识上来讲,可视化新闻不仅仅是一种新型而独特的报道模式,它在数字化科技时代必将引领新闻报道模式的变革。目前,新闻媒体狭义的将可视化新闻当做新闻报道表格化、图片化模式,而不能发挥可视化新闻的三维立体模式。因此,可视化新闻应该利用视觉语言,在设计方式中,将空间时间化、逻辑节点化,使得三者的关系共生,共同来体现可视化新闻的价值,能够原本的新闻形式鲜活起来,这也是可视化新闻的高级阶段。
3.2 利用手机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
现如今,电视媒体正在积极探索媒介相互融合的道路,其中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媒体是媒介相互融合的一个缩影。手机互联网不仅能够获取新闻,还能让读者参与其中。这种信息传播没有时空限制,并能随时随地参与的新闻发展道路是民生新闻可视化发展的最佳渠道。因此,可视化新闻抢占手机移动互联网市场是开拓新闻新用户的快速方法,能够让用户更加便捷而迅速的参与到新闻互动中来。移动互联网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碎片化的服务,由于科技时代下让人们的生活节奏比较快,因此,对于新闻信息的获取基本上都是零散的,没有人愿意在工作之余花大把的时间去读取长篇幅的新闻信息。例如,对于上班族来说,在路上、在地铁里的时间,可视化新闻利用移动互联网将读者的零散时间收集起来,并能迅速获取信息和分享信息[4]。
3.3 关注新闻用户的体验,优化方式
可视化新闻的新型发展方向就是全民参与式,参与式新闻,将普通民众的身份瞬间转变,成为散落在各地的公民记者。新闻资源在这这样自由平等的模式下变得更加丰富,为民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信息交流平台,新闻形式改革将吸引更多的社会参与观众。在参与分享新闻的过程中,普通民能够享受更多的言论自由并且获得更多的生活权利。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倾诉事件的欲望,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可视化新闻的倾诉与分享倾向逐渐被社会群体所接受,并在这样的新闻分享过程中提升新闻可视化程度。另外,当今新闻中居高临下的传播态度应该转变,应该善于与用户沟通,在新闻用户中进行意见征集,掌握用户的真正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新闻服务。
(一)融合形式对比最具有典型代表的就是墨尔本第七频道电视台与雅虎公司的整合战略。Yahoo!7公司是2006年有7网络有限公司和雅虎公司各出资50%组建的合资公司,它联合了7网络的电视频道、太平洋杂志和澳大利亚、新西兰雅虎的在线资产。而中国新浪也有与电视台的合作,比如2007年8月与陕西电视台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3年7月,与SMG签订协议,推出社交电视应用类产品——百事通看点。
(二)内容对比内容上Yahoo!7包括了新闻、财经、电影、体育音乐等。最值得一提的是Yahoo!7的电视门户提供的收拾指南,包括了墨尔本7频道的所有节目及最新新闻、幕后信息如绝望的主妇、实习医生格雷等等。网络用户可以直接通过雅虎7在线就可以收看到电视台所有的电视节目新闻电视剧。将电视的形式通过网络传播到各个用户端,随时随地都可以收看到电视节目。在我国同类型网站则为新浪,新浪本就属于新媒体。它的内容也包括了新闻、财经、电影、娱乐等等。而新浪不同于雅虎7的是,新浪新闻所聚合的用户群而搭建起来一个强大的输出平台。衍生出的新浪论坛、新浪微博、新浪msn等等。新浪与电视媒体融合主要表现在与电视台合作。与陕西电视台的合作内容主要是通过在新浪视频里开辟“陕西电视台”内容专区,作用是推广节目形象和陕西卫视的各档节目与上海电视台,推出了“百事通看点”。百事通看点是在百事通的多屏平台上展开,增加实时微博和互动分享功能。在看电视的同时,能够在屏幕侧方直接分享微博和回看内容,评论和围观。在电视上,用户也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连接到IPTV智能机顶盒,手机变身为电视遥控器,意味着在不同地方,可以通过手机及时评论电视剧,一起吐槽或者围观大家共同看的电视节目。新浪中更值得一提的是新浪微博。各大卫视在新浪微博上均有自己的账户,而电视台的微博内容主要为节目预告或者与观众的互动活动的开展。这意味着传统媒体运用网络媒体发展做到一个自我的延伸,达到广告的增长。
(三)盈利模式对比澳大利亚Yahoo是典型的三方市场模式,雅虎为消费者提供个免费的高质量的服务,广告商向雅虎付费。Yahoo!7网络用户为广告商的客户来源,以多种多样的增值服务、收费业务为利润增值店。提供高品质的免费服务和小众化的收费业务为利润保障。这种第三方市场模式加免费加收费模式结合首先减少了对广告的依赖,在次融合了传统媒体所拥有的电视节目资源优势,给网络用户提供更多资源的同时,保证了自己更好更集约的运行。无疑是媒体融合趋势下网络媒体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中国新浪除开大家所知的通过点击率和知名度来获取大型公司的广告费用,新浪也通过开发虚拟货币,IGAME米票,出售vip邮箱等等获取额外利润,只是单单以新媒体的方式开始,并还没有通过与传统媒体的合作来做为现有的盈利点。
(四)影响对比据2007年4月的统计,在澳大利亚1160万活跃的在线网民中,有45%登陆过Yahoo!7网站,总人数达520万人。2007年11月末,Yahoo!7网站主页和邮箱双双排在澳大利亚前20大网站之中。2008年,Yahoo!7网站更是成为北京奥运会在澳大利亚的官方在线广播机构。2010年,Yahoo!7网站成为澳大利亚排名第一的电视网站,每两个在线的澳大利亚人中就有一个人每个月会访问Yahoo!7网站,Yahoo!7网站每个月的观众则超过720万人〔1〕。在此网站成功模式下,澳大利亚出版与广播公司与微软公司效仿雅虎和7频道所组成了合资企业9网络Ninemsn公司。它是MSN网站也是媒体视频网站。Nine9公司与yahoo!7是网络传媒的主要竞争对手。据统计,2011年新浪微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社会第一大信息源,占到了总体的五分之一强〔2〕。据《新浪微博元年白皮书》的统计:“截至2010年8月,共有466家主流新闻机构开通了新浪微博,其中包括118家报纸、243家杂志、36家电视台和69家电台。”在2014年的春晚上,新浪微博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马年春晚二维码独家合作伙伴。这也标志着网络媒体进一步融入中国最具有标志性的和权威性的电视台。两家网络媒体集团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创新,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满足自己国家国情的新旧媒体融合之路。澳大利亚网络媒体寻求完全与电视媒体融合,创造出一个新的传媒平台,形成新的产业链。而国内,传统媒体在网络上找到一个新的平台,通过这个传媒介质,与用户交流,在反馈到电视台中。不一样的方法,但是是两种媒介的融合,同样带动的是媒体行业的从组与发展,给了新旧媒体更好的发展方向。
二、媒体融合趋势下的利弊
媒介融合使各种媒介都有所获益,打开了新一轮的用户市场。纸媒通过网络把文字信息带到了世界的各处。而网络媒体,可以不单纯的依赖于广告商所给于的网络广告费用来赢取利润。它通过合作的电视媒体所提供的免费电视节目和付费的高品质的电影、电视剧来获得更多的点击量和利润。某些电视节目也给予了网络媒体的正确的导向和可信度。说到此还有一点要说的,则是现在的一些网络媒体开始发展本网站的自制剧。如《杜拉拉升职记》、《泡芙小姐》、《钱多多炼爱记》等等都有较好的收视率和点击量。这也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成功结果之一。当然媒介融合也有一定的弊端,首先存在的也就是新闻从业者会被认为专业不精通。一部分记者或许不能适给不同的媒介提供自己的资料,也不能准确的找到自己属于哪一个领域,更不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有选择性的找到自己的位置,是新闻从业者需要在目前媒介融合趋势下注意的事情。
三、结语
【关键词】媒介融合背景;电视新闻传播;走向
所谓媒介融合,就是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进行融合的一种趋势,因而在这一趋势下,呈现出媒介的多功能一体化发展趋势。因而基于这一背景下的电视新闻传播走向应从改善媒体的生态环境、不断增强电视新闻的传播效率以及加强对传播效率的评估,才能更好地促进电视新闻传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生态环境正在不断的改善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生态环境的改善是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之一。从生态环境的改善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闻信源无限化,而其又是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电视新闻传播的媒介正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转化为门户网站等新生代电视新闻媒体传播模式,同时在信息传播方面也变得多元化,尤其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新闻媒介的融合,利用数字和网络通讯技术就能迅速查看不同媒体的报道。
二是新闻采编合作化,而其又是促进媒介融合和电视新闻传播生态环境的重要表现,在新闻采集方面,不仅注重分工明确的同时还加强团队的合作,实现新闻信息的共享,而是由于不同媒介之间的合作,使得合作化的新闻采编成为新闻采编的主要形式,因此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的传播囊括了音视频、图像和文字等多种信息元素,达到信息共享的同时丰富媒体的媒介手段。
三是新闻表达多元化。这是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改善电视新闻传播生态环境的重要表现,在新闻信源和新闻采编的无线化与合作化实现的同时实现多元化的表达新闻。所以在报道相同新闻主题时,不同的媒体,其在报道方式上也各不相同,并具有多元化的表达特点[1]。
2、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效率正在不断的增强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效率的增强也是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之一。从传播效率的增强来看,主要体现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2.1切实加大信息整合力度。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因为电视新闻传播的渠道与信息的来源具有无线化的特点,这就会给媒体带来重大的考验,面对如此海量的信息,科学的摘取和筛选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出来,因而必须加强信息整合力度,且加强信息整合已成为促进电视新闻传播效率提升的主要方式。因此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新闻,必须注重信息的整合且与信息化的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相符,加强对信息资源的配置和优化,最大化的将信息的价值挖掘出来,促进电视新闻传播效率的提升[2]。
2.2致力于新闻表达方式的创新。为了促进电视新闻传播效率的提升,在整合信息的同时,还应对新闻表达方式进行创新。因为媒介融合带来的是媒介平台之间的互通,在传播新闻时较强的交互性促进了新闻传播效率的提升,虽然电视作为广大观众的大众化媒体,但是近年来,不管是电视新闻的观众结构还是接收终端均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所以其原有的表达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受众在新闻方面的需要,采用多媒体、多场景进行新闻的传播已成为新闻表达方式创新的主要开端。因而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为促进电信新闻传播效率的提升,就必须利用文字的表现力进行新闻的传播,虽然电视实现了声画同步,但是对文字的表现力作用应用较少,过分的注重画面感就会影响电视新闻传播效率的有效发挥,同时还面临着同一裁制在多媒体和多场景内播放矛盾。因而为了更好的化解这一矛盾,就应采用网络编排的方式对新闻表达方式进行创新。在创新过程中,应将内容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又相互独立的新闻信息进行有机的组合,有序的播放电视节目的同时提高其信息量,为新闻表达方式的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3、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效率离不开科学的评估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效率的评估同时是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之一。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电视新闻传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对电视新闻传播效率的评估,具体来说,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传播效率的评估,从而更好地确定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3]。
3.1从收视率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估。收视率的大小决定了电视新闻传播效率的大小,同时也是重要的衡量指标,因而收视率主要是在某个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或频道的人数在整个人口中所占的比例。采集电视收视率最为常见的方法就是采用人员测量仪法和日记法。当然,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就电视新闻传播而言,同样需要一定的收视率,就收视率来源而言,主要是经过权威和专业的调查企业进行调查后提交的数据,因而在对电视新闻节目进行科学的评估过程中,就必须切实加强收视率的调查与分析工作,对受众观看的行为数据进行准确、科学、客观的提供出来,从而对电视新闻节目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以提高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换言之,一个电视频道或节目的收视率与其传播效率的大小成正比。所以只有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估,才能更好地确定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
3.2从满意度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估。所谓满意度,就是受众在观看电视节目后对电视节目的满意程度的大小,而满意度又是属于心理状态的一种,若我们采用数字对心理状态进行衡量,那么衡量心理状态的数字就是满意度。满意度不仅能体现受众在收视方面的需求,还能对节目的传播效率进行理性的判断。因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进行电视新闻传播同样与受众在电视新闻方面的满意度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在满意度调查过程中,在采取传统的问卷调查方式时,还可以采取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受众在观看节目时的态度进行考量,并利用评价的分值进行加权计算,从而更好地掌握受众对节目的需求与评价,并以畅通的信息传播渠道促进满意度的有效提升。
3.3从社会效益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估。社会效益也是开展科学评估电视新闻传播效率的重要因素。一般电视节目除按上述指标进行评估外,成本收益比的评估也十分重要,它是衡量节目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对于新闻节目而言,社会效益则高于成本收益以及其他三项指标,成为电视新闻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效率的考察重点自然应是其社会影响力[4]。
4、结语
综上所述,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走向进行探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为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走向有了一个的认识,同时也是促进新闻传播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步骤。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电视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必须意识到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生态环境正在不断的改善,电视新闻传播效率正在不断的增强,我们必须加强电视新闻传播效率离的评估,才能更好地确定其走向。
【参考文献】
[1]田连友,谢商精.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的传播效力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2):212-214.
[2]唐准.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J].经营管理者,2013(20):329-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