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9 15:35: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实践教学特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职业中职;体育教学;特点;策略
职业中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教学核心,以使学生成为合格人才为教学目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素质教育。体育教学作为职业中职教学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可以极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促使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体育方面一些基本的理论、方法和技能,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
1.职业中职体育教学的特点
1.1教学任务具有针对性
职业中职体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职业中职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其运动机能。田径作为职业中职体育教学中的一项内容,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其运动机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职业中职的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田径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田径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技巧和技能的基础上来提高学生力量、灵敏度以及耐力等身体素质。
1.2教学专业具备导向性
职业中职体育教学应以学生后期的工作或继续深造为基础,有机地将培养学生的体育专业技能和知识与身体健康素质培养这两个部分结合起来。但是现阶段我国职业中职体育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很多不利于教学效率提高的因素,如教师更加侧重对于学生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于体育教学方面的教学内容则很少涉及。
1.3教学时间具有间歇性
传统的职业中职教学往往更加侧重于对学生文化理论课和专业知识的灌输,但是体育课程作为一门课程,却很少或几乎不受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的重视。即便学校开设了有关的体育课程,其开设该门体育课程的根本目标也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此外,职业中职的学生由于经常需要外出参加各种招聘、实习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很少有时间参加系统的体育教学。因此,这些严重扰乱了职业中职体育教学的稳定性、计划性和实效性,大大地缩短了体育教学占全部学科课时的比例,从而导致职业中职体育教学无法完成教学规定的教学任务。
2.提高职业中职体育教学质量的实践策略
2.1积极组织课外体育活动
通过采取开展多样性的课外体育活动这一方式实现体育的质量提高。我国职业中职的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社会培养大批量的实用型人才,但是现阶段我国职业中职学生就业情况很不稳定,无法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与其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因此,为了适应我国现阶段我国高职学生就业现状,提高职业中职学生就业的几率,职业中职学生必须要做到一专多能。而假如将职业中职的体育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在开阔学生研究,促进不同专业学生之间交流的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的整体素质。
例如,职业中职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必备的广播体操外,还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为学生编排一些武术操和韵律操,并可以通过在学校中举行比赛活动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
2.2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
大量的中职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于体育课程通常都很不感兴趣。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策划者和引导者,其决定体育课程的具体形式和内容。而一旦体育教师所决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不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形式或内容,学生很容易对体育教学产生厌烦的心理,甚至产生反感的心理,这样将极其不利于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也会产生恶性的影响。基于此,在职业中职教育的过程中,要切实提高学生学习体育以及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为了使体育的内容适应学生的兴趣,体育教师可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有效的结合起来。此外,体育教师也可以多设计一些教学策略,然后让学生们来选择他们喜爱的内容,从而使学生们可以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课程的学习中来。
2.3改进体育教学方法
通过对职业中职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现阶段我国职业中职教学过程中,由于许多体育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灌输式和封闭式教学模式,导致体育教学课堂氛围过于呆板、沉闷,极大地制约了体育课程的活跃性特点的发挥,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后期的体育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中那些不适应当下学校教学要求的方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体育教师可以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要善于观察和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少用惩罚的教学方法,帮助那些自卑的学生克服其自卑的心理,增强其自身的自信心,培养自身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目标。
职业中职体育教师在开展中职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对现有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也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此外,体育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体育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
【参考文献】
[1]熊兰.浅谈体育教学改革[J].职教论坛,2012.17(22):33-34
情感的交流是双方的,若想在美术教学中完美实现情感与美术艺术的结合,就必须整合老师与孤儿学生双方的情感因素。
一、教师应具备的优秀情感品质
在基本的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占据着主动位置。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最直接引导者,学生潜能的开发者。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美术知识,还要有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情感的能力。要想把握学生的情感,我们就要主动学会分析学生的心理情感,从而展开情感教育。
1.教师要提高自身情感素质
有一次批阅学生的美术作业,作业内容是描绘自己心目中最爱的老师的画像,学生们完成的情况基本上是:一张美丽的脸,嘴角还有淡淡的微笑,眼神温柔和蔼。几乎所有的学生心目中的老师都是这样的标准。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使我认识到学生们心中需要的是爱他们,理解他们,能够跟他们愉快交流的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也改变着教学的效果,因此提高教师个人的情感素质是非常关键。
2.教学中确定情感目标及选择正确引导方法
教师在美术教育中起主导作用。设立特定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具体分析教学内容,要充分的了解孤儿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爱好,还有引导正确的学习方法,再根据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情感目标。
二、学生是情感教学的主体
学生是具有一定的心理需求,充满情感愿望的积极能动的主体。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意识与小学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变得思维模式更为健全,兴趣爱好更为广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具体的美术教学内容制定完整合理的情感目标,让他们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真正认识到美术艺术的动人之处,让他们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
1.通过自我感悟,提高情感素养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美术教学最重要的任务。
学生一进入校门,往往会不自觉的进行自我判定,将自己归类到哪一类学生中。尤其是孤儿学生,生活压力和挫折令他们天生具有自卑感,所以要想真正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的直接教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从而健全人格。多让学生自我感悟艺术作品,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习情感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在美术教育中增加了“人文性”,强调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学习活动,逐渐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投入真挚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自我肯定,锻炼坚强的意志,从而增强自信心。
通过美术艺术与生活的结合,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了解他们健康的情感需求,塑造有个性的审美情感的人,从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艺术教育思想。
三、师生加强情感交流,升华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一种对现代教育的升华,是一种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情感艺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美术艺术变相交流的过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最大的学习情感需求,愉悦的心情,可令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兴趣,而烦躁、抑郁的心绪会妨碍学生正常的心理活动。
关键词:汽车机械专业课;实践教学;有效课堂;方法探索
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高职院校的首要和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传授必要的职业熟练技巧、知识和职业行为能力,使学生能从事专门的职业工作。汽车机械类专业课实践教学有其特殊规律和特点,只有摸清其规律、掌握其特点,才能合理地安排教学和学习的过程,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等方面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有效课堂、达成有效教学。
一、教学准备工作内容多,教学任务重、时间紧
(一)教学特点
1.汽车机械类专业实践课教学准备工作内容很多,以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实训为例,包括实验教师准备、实物准备、资料准备、场地准备,教师准备需要实验部门派出具有适当专业技能的实验教师,实物准备需要备好实践课所需实验机台,如车辆准备、部件总成准备、各种检测辅助工具准备、量具准备、油品准备等,资料准备应该提供与实验车型相对应的维修手册和用户手册等,并把相应实验参数提前印发给学生。场地准备则应根据学生班级人数和分组情况准备实验场地,不能造成实验教学拥挤状况,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出现。
2.除了教学准备工作事务繁杂外,汽车机械类专业实践课教学任务重,时间紧迫,以自动变速器机械系统拆装实验两节课连排为例,实验教师完成讲解、拆卸演示需要整整45分钟的时间,留给学生动手练习的时间非常少,这样,学生消化知识、掌握技能的教学环节占时不够,影响教学效果。
(二)对策与方法
1.实验教师和理论教师应该协调合作,明确分工,分头做好教学准备。实验教师负责准备实物、场地;理论教师负责准备资料和实验参数及其分发。
2.对于任务重、项目内容多的实践课程,采用四节课连排的方式,以便在教师讲解、演示后,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练习和消化,留出教师纠错和复讲的时间,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实践教学项目需要多人协调操作,实验重复性差
(一)教学特点
汽车机械类专业实践课教学当中许多实验项目需要多人协调操作,如汽车转向和制动系统排空气、汽车四轮定位检测、汽车故障诊断等项目就是非常典型的实例,而且一般来说,此类实验占用课时时间相对较多,这样,实验老师讲解演示完毕后,某些学生就只可能练习一部分操作,影响学生对整个实验技能的学习和练习。这样的实验耗时多,操作复杂, 要重作一次,教学时间不充分,而且,课后辅导都无法再现实验原貌,实验重复性差,学生得不到充分的操作练习。
(二)对策与方法
1.针对实践教学项目需要多人协调操作问题,可采取分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经验,汽车机械类专业实践课教学的分组应以每组10人左右合适。分组教学能保证学生对整个实验技能的学习和练习不产生知识训练空挡。
2.对这类实践性教学,教师应该配备适当的实践教学光盘或仿真动画等多媒体资料,挂在空间或在课后辅导时,为学生播放,解决实验重复性差的问题。
3.分组方法可采用“三个搭配”,即每一个教学组中,既要有文科学生,也要有理科学生(文理搭配);既要有男学生,也要有女学生(男女搭配);既要有学习上进的学生,也要有学习后进的学生(先进、后进搭配)。文理搭配可以使学生在知识层次取长补短,男女搭配便于在拆装和搬运汽车机械类零部件时互相配合,先进、后进搭配使先进学生带动后进学生一起进步。
三、操作者需具有工、量具使用和钳工操作基本技能
(一)教学特点
学生在进行汽车机械类专业机台类拆装实验前,应掌握扎实的工、量具使用和钳工操作基本技能,工具方面,例如,各种扳手的选取方法和操作要领,汽车专用工具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举升器具安全操作规程;量具方面,各种游标尺、高度尺、钢板尺、千分尺、量缸表的使用方法与读数方法;钳工操作方面,拆装螺丝、螺栓方法和注意事项,简单攻丝和套丝方法,锯、锉等基本技能。汽车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的项目内容,是建立在这些基本操作技能之上的更深、更高层次的操作,没有这些最基本的技能,或者这些最基本的技能没能熟练掌握,势必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
(二)对策与方法
1.在汽车机械类专业机台拆装维修课程之前,开设完钳工实习、工量具使用等专业基础课程。
2.对照汽车机械装配工艺,强化装配钳工训练内容,达到见到螺栓就知道用什么规格型号的扳手的境界。
四、操作者需具有一定的体能
(一)教学特点
众所周知,汽车机械类专业机台的结构,即使拆卸成为部件和零件之后,都还具有较大的体积,较重的质量,在搬运、检查、清洗、修理过程中,操作者需要耗费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有时,甚至需要多人协调操作,因此,在分组教学时,应考虑气力弱小学生和女生的体力能否胜任相应操作需要。
(二)对策与方法
1.分组时注意男女学生搭配,便于在拆装和搬运汽车机械类零部件时互相配合。
2.设计制作专用实验实训台架,拓展现有实验台架使用功能,尽量减少体力搬运操作。
五、教学评价和考核必须及时完成
(一)教学特点
在以任务驱动为目的的汽车机械类实践教学环节中,由于实践教学实验重复性差,需要及时纠错、及时进行教学现场评价,过后评价不能复制现场操作实况。不利于学生有利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对策与方法
由教师根据实践教学课堂要求下达任务,制定工作任务单、操作工单,拟定实效任务,各组组长帮教帮学负责检查组员项目任务完成质量,并填写工作任务单。最后,由教师集中抽查和点评任务执行和完成情况,进行实效评价,必要时,进行重新演示、纠错,并对学生评分。
六、操作者需要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
(一)教学特点
教学安全是最突出、最直接的教学效果。汽车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的教学中,涉及的安全因素非常多。如机床操作、汽车运行实验、制动和转向实验等等。
(二)对策与方法
教师在实践操作课前,应按操作要求清理和整顿场地,消除安全隐患。在实践操作课时,应该反复强调操作规程,明确操作要领,讲清操作步骤。学生练习时,应时刻关注操作违规现象,及时纠正学生操作错误。
七、结语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教师对照实物讲解,增强讲课效果,或学生利用实验设备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并锻炼实际操作能力,是汽车机械类专业实践课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汽车机械类专业课实践教学的特点和对策方法探索,丰富和完善了汽车机械教学实践环节理论,能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邮帜芰和创新能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教学的参与程度,改善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 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胡江倩.论有效教学标准及实施策略[J].黑龙江教育,2001.10(17-18).
[2]徐芳.从微观教学谈如何实现有效教学[J].教育教学,2011.01 (176-177).
[3]骆舒洪.有效教学的理念、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2007(5).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实践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连接学生与知识的纽带,还充当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角色。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与实践发表个人看法。
一、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
(1)教学目标整合性。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和一节课成功与否的行为起点,教学目标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这一节课的成败与课程目标的达成。如今小学语文新课程强调的重点不同于以往,教学目标具有整合性,不像从前每个目标是孤立存在的,之间没有相互关联。这主要表现在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组合、过程与方法的有机组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组合。不难发现,通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教师要兼顾每个方面,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深刻理解作者的深意,同时记住作者心目中美好等的形象。
(2)教学内容开放性。美国教育家说过:“一个人要成为优秀的教师,那他必须是一个具有创造力,向前看的人,一个进步并且富有新思想的人。”开放性语文教学首先需要教师教学思想的开放。新课程理念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开放性的胸怀。如今的时代不比从前,即便是小学生,铺天盖地的信息已经让他们目不暇接,所以,在讲授语文课的时候,单单依靠课本上的知识已经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了。以语文课为信息之源向外延伸,尽可能多地引进与之相关联的信息,展开立体式教学,以此来强化学习,但是中心必须是课文本身,最后才能把课文吃透,让学生得到知识。
(3)教学方式互动性。教学方式互动,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实施最大的变化体现在课堂上,从前那种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不见了,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的气息,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从前那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课堂气氛活跃,热烈而不喧闹,争辩而又温馨,师生间以平等的心态相互交流、沟通和补充,教师没有了居高临下的姿态,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彼此间交流着情感、体验和观念,最后达成共识,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
(4)教学过程活动性。新课程教学理念倡导学生参与进课程中来,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更应如此,因为小学生活泼好动,如果仅仅是一味、死板地讲课,就不能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让学生参与进课文中来,融会贯通,就能够更好地让他们掌握知识。
二、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方法
(1)注重积累与感悟。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语文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累与感悟。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语文成绩,要通过对平时知识的积累来实现的。因此,语文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不应停留在表面上,而应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探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还能巩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语文教师应在阐述文章内容的同时,渗透关于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并引导学生注重对说明文知识的积累与感悟。
(2)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在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中各种需要的情绪表现。新授课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我也从多年的小学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前提,教师的关爱是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正确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措施,要获得教学成功,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是外因条件,学生就是内因根据,教师的教学只能通过学生的学起作用。
(3)注重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的教学模式给语文教学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也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不仅是丰富语文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感人场面,从而促使学生切实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4)注重加强横向思维训练。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思维的深度发展,忽视思维的横向训练,随着课改的深入,大家慢慢认识到了横向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多种解题策略屡见课堂,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变宽了,大脑变灵活了,创新的积累也就深厚了。就老教材而言,涉及对横向思维的训练是比较少的,对课堂中的重点问题,我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多方法解决问题,想方设法拓宽学生思维的宽度。这样的学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总之,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参考文献:
[1]戴培军.采取多种方式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新课程,2013(11)
【关键词】电机学 实验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84-02
我校电气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而“电机学”课程则是该专业高达5学分的一门理论性很强的难教、难学的“老虎”专业基础课程,涉及电、磁、热、力学等综合知识[1],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学习中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2],而电机学实验则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电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让学生不再有“畏难”情绪,形成特色专业特色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存在问题
我校“电机学”课程目前的实验教学模式主要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的动手操作意识淡薄、能力差,实验存在“等、靠、混”现象;二是由于是课内实验,相对于理论教学课时较少,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三是实验时间有限、设备有限,学生动手机会少;四是实验设备少,重复实验次数多,实验指导教师少;五是实验数据抄袭风严重,另实验数据处理能力低;六是缺乏一套严格科学的实验考核体系。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课程的实验目的都难以达到,更不用说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和创新能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亟待我们进行实验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的探索与改革。
二、电机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我们针对“电机学”课程特点将其规划为企业课程,结合学生特点,从实践教学体系的规划、实验内容的设计、实验手段实验方法的采用等方面进行改革,实验项目紧紧围绕电机学课程的研究对象直流电机、变压器、异步电机、同步电机四类通用电机,通过认识实习、课程实验、企业课程设计、拆装实习和课外开放性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以实物实验结合计算机仿真实验,加深对电机学课程的理解,达到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工程意识培养的目的,如图1所示。企业课程设计是指将这门课程定为企业课程,课程在学习中边授课边去电机厂、变压器厂实习,做课程设计时也是在电机厂、变压器厂学习的同时完成“变压器铁心电磁优化设计”、“异步电动机电磁优化设计”等实训项目。
图1 电机学课程实践教学框图
三、实验教学方法改进
尽管实践教学计划中有5个方面的内容,但真正学生能自己动手且记忆深刻的还是课程课内实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我们从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实践。
1.避免实验盲目性,带预习报告进实验室
实验前提出预习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需要哪些实验仪器及挂件?实验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不这样做会怎样?要求学生实验前做充分的准备,带预习报告进实验室。如直流发电机特性测试实验,原动机电枢回路为什么要串电阻?电源电压为什么要降?若不降压、不串电阻会怎样?而在启动起来之后为什么又要将该电阻切除?如果不切除会怎样?原动机励磁回路串接电阻启动前应该放在什么位置?不放在相应位置会怎么样?为什么先开励磁电源、后开电枢电源?而在关的时候又是先关电枢电源、后关励磁电源?如果操作顺序反了,会有什么后果或发生什么现象?一旦出现问题,又该如何处理?在发电机空载实验中励磁为什么要单方向调节?如果没有单方向调节会怎样?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边思考、边结合实际操作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既可以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3]。
2.培养学生实验助手
为解决实验重复次数多,实验指导教师少的矛盾,我们培养了一些实验助手。实验助手的选拔采用对电机学实验感兴趣的同学自愿报名方式,实验前,教师先指导这部分学生做一遍实验,由学生归纳、总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由这些学生在实验中协助任课教师指导本班同学。这样既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又提高了实验的可靠性,减少了实验设备的损耗,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有同学为了能很好的指导同学做实验,同一个实验自己做了3遍)。
3.实验通电前自查线路
实验前教师先讲解实验原理、目的、方法、步骤、接线技巧及线路检查方法,实验线路接好后,不再是教师检查线路,而是引导由学生自己来检查。应该学生动手的实验,教师不做演示实验,避免学生盲目照搬。
如直流发电机特性测试实验,线路接好后,先打开励磁电源,确认原动机及发电机有没有励磁电流以检查励磁回路是否接通;再检查励磁电流大小确保励磁调节电阻放在合适的位置;将原动机起动电阻放在合适的位置,降低电枢电源电压,然后打开电枢电源开关让电动机起动等。这样就杜绝了实验中对老师的依赖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并能减少设备损耗,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4.科学分组,人人动手
实验之前先分组,每组2~3人,选出一名小组长,由组长分派各个同学的任务,如哪个同学接线、查线、调转速、调负载、读数据、记数据等要做到保证人人动手,每次实验,同学扮演不同角色[4]。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5.采用启发式教学,加强引导
实验中教师强调实验操作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实验中学生遇到问题,不是教师帮着解决,而是采用启发式教学加强引导,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如直流发电机特性测试实验,若启动时一直报警,则让学生检查报警原因,是因为过流还是过压?若是过流,引起过流的原因有哪些?是电枢回路未串电阻还是电枢电源电压未降?这样引导学生实验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心去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实验效果。
四、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
为避免“电机学”课程考试‘一卷定终身’,引导学生平时学习,我们改革了电机学考试方案:总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50%+实验成绩*15%+平时成绩*35%+奖励分
规范实验考核制度,不再是以最后的实验报告给实验成绩,而是采用过程评价[5]。实验成绩依据学生预习情况(20%)、实验操作情况(20%)、实验数据(20%)、实验报告处理(40%)分项对每一次实验打分。每一次实验即为一次实验考核,最终实验得分为各次实验平均分。每次实验现场给出学生的预习成绩、操作成绩、实验数据合理性成绩(实验数据采取严格审核制度,保证能反映实验的真实性;实验数据有误差者要求现场解答可能的原因,而数据错误者则要求实验重做),之后等实验报告上交再给出实验报告处理能力、实验总结成绩。
实验中担当实验助手的同学,根据指导同学的情况,在总评成绩中加2-3分。
五、实验教学内容的完善
1.引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
在基础实验基础上,开放实验室。为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提供实验台,开发创新实验。鼓励学生自己组织成立兴趣小组,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3],完成一些设计性、应用性的实验,从实验项目的拟定、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实验的完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开阔了眼界和思路[6],又取得了创新实验学分。
2.开发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实验
受实验室设备的限制,有些实验不能在课堂完成,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都较强,我们鼓励学生开发计算机仿真实验。对于电机的起动、制动、调速的动态过程描述,利用仿真实验更为直观,这部分内容我们要求学生开发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实验。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提高了实验效果,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结束语
通过近年对“电机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研究,从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验教学方法改进、实验考核方法改革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实践,形成了自身的实验教学特色和多样化风格[7]。在2011、2012、2013级自动化专业的实践表明,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问卷调查,75%的学生认为解决了实验“等、靠、混、抄”现象,78%的同学认为这种方法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李辉,季海婷,韩力.基于工程问题学习的“电机学”教学探讨[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35(1),2013:23-24.
[2] 吴黎丽,姜卫东.“电机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与实践[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1):65-67.
[3] 李朝生,李先允.应用型本科电机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讨[J].北京: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9:105-107.
[4] 李辉,季海婷,韩力.基于工程问题学习的“电机学”教学探讨[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35(1):23-24.
[5] 肖金凤,朱荣辉,盛义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机学教学改革研究[J].天津.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3,15(6):97-99.
[6] 张强,王微庆,江波等.基于ANSOFT软件建立电机学虚拟实验室[J].上海: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2):171-174.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教学特点和发展发展趋势
多媒体课件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CAI相结合的产物,它能同时抓取、处理、编辑、存储、展示不同类型信息媒体,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多媒体进行教学内容的呈现和传递,是为辅助教学而专门设计的计算机程序。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的优点:速度快、容量大、交互能力强。它能够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良好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对教学资源能够有效地进行组织和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成果渗透到教育领域,为很多学科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多媒体与其它学科结合的新的教学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多。
对教师来说不仅接触到高科技领域,学习了新知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可减少示范次数,节省体力,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同时,教师能从繁重的教案编写中解放出来,一方面可以专心搞科研;另一方面,也有充沛的精力设计出有创意的更多更优秀可以因材施教的课件,使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
1.多媒体的概念
多媒体(Multimedia)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传播媒体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一个复合术语。从早期教学技术中多媒体优化组合来理解多媒体,是指语言、文字等传统教学媒体和各种电子类现代教学媒体的有机组合。这种结合使相应的单个教学媒体功能互为补充,但各种媒体信息并不能统一为一个整体进行处理和管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使得多媒体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今天的多媒体主要是指处理和应用多种媒体信息(如符号、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视频、图像等)的一套综合技术。在理论上关于多媒体的定义很多,以下定义能较好地反映多媒体的内涵特征:多媒体是指在计算机的控制下,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实现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信息媒体技术,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
2.多媒体课件的概念
计算机能够进行教学是因为在计算机系统中运行了具有教学功能的软件,这种具有教学功能的计算机软件统称为课件(Courseware),它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呈现某种教学内容,指导和控制教学活动的计算机程序。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也称多媒体CAI课件,简称多媒体课件或MCAI课件。我们可以主要从两方面来认识:从技术上讲,多媒体课件主要采用多媒体技术交互处理文、图、声、像等信息媒体,以表现内容的一种计算机软件;从内容上讲,多媒体课件是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地选取与设计教学信息媒体并进行有机的组合,从而形成优化的教学结构的一种教学系统。
3.多媒体课件的特点
(1)集成性。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把多种形式的信息媒体整合在一起,可以进行集中的加工、处理,再综合表示出来。这种对媒体信息的集成性能改善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和表达的方法,使人们通过各种感官的有机组合获取信息,从而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2)交互性。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利用图形菜单、图标、窗口等美观的图形界面作为人机交互界面,利用键盘、鼠标、触摸屏及数据手套等多种方式作为人机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接口,使信息的传播和信息的接收之间进行方便的通信和交流,用户可以随意地控制,任意地操作各种媒体。
(3)智能性。多媒体课件不仅仅只是一个呈现者,还应该是能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对其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来促进学习。
(4)虚拟化演示和模拟是多媒体中应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虚拟化是未来多媒体发展的一个趋势。
4.多媒体课件的发展趋势
根据多媒体课件的现状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多媒体课件大致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1)工具化。进行一个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至少需要由教学专家、学科专家、计算机专家等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而在实际工作中,很难组织这样一个彼此协调的团体,且又很难找到一个这样精通各方面的专家。通常是精通教学的不一定懂计算机软件开发,懂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不一定有教学和具体学科方面的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质量课件的开发,从而影响了多媒体课件的推广应用。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对教学软件和课件开发工具的研究,因为一个通用型多媒体课件工具软件,不仅可以综合处理包括文本、图形、动画、图像和音响等各种信息,而且对使用者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要求不高,使用者只需根据系统的提示输入有关课件结构、教学单元内容、教学管理和教学单元之间的连接等方面的数据,即可生成课件,因而提高了课作制作效率,加快了课件开发进程。依靠课件开发工具的支持,课件的制作就可实现工程化和产业化。国外已有一些著名的开发工具,如Director,Authorware等。
(2)理论化。目前人们愈来愈重视认知学习理论对多媒体课件的指导作用。近年来,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的普及,人们认识到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识的主动建造者,教师不可能向学生直接灌输知识,必须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理想的交互作用方式以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个别化”模式己被打破,因为根据认知学习理论的研究发现,个别化模式确实有利于发挥认知主体的主动性,但就其学习效果来说,往往只对涉及较低级认知能力的学习,目标比较有效,而对涉及较高级认知能力的学习目标则不如“协作型”教学模式。在多媒体课件中学生模型是用于记录学生情况的一种数据结构,是为了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进行教学时能了解所教对象,做到比较有针对性而建立的。传统的学生模型大多数是“知识型”,即只能记录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目前的学生模型己逐渐转向“认知型”,即着重记录学生关于当前所学概念的认知结构与认知能力特点,实现认知模型的学生模型建造。目前这些问题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其关键是要解决认知结构的形式化表示与认知能力的表征及定量测量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多媒体课件教学在理论上的一个发展方向。
(3)网络化。多媒体课件与计算机网络结合,使每个终端可在远地通过网络从主机的大容量存储器中随时提取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并可与计算机交互作用,讨论学习的心得体会。所完成的作业、练习及所提的问题可输入计算机,由网络传送给教师,所有的学习者可在不同的时间内,通过同一学习内容而互相联系,展开讨论,形成交互式学习。因此,它是一种共享各种教学资源、开放的、远距离大面积的交互式教学方式,是一种较理想的多媒体教学系统。随着网络化的模式的出现,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在个别化方式的同时,还呈现出另一个重要特性,即协作化学习。协作化学习是指多个学习者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交互活动,这些交互活动是深化问题理解和获得高级认知能力的外部条件。多媒体课件教学中的协作学习,就是能对学习者群体的合作学习进行支持的一种多媒体教学模式,即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提供协商讨论、相互交流和信息共享的环境。
(4)多媒体化。多媒体课件具有生动形象、主动灵活、人机交互、及时反馈和个别化等特点,这些方面是其它媒体无法比拟的。多媒体技术,不仅具有计算机的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的功能,更可以把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多种媒体信息集于一体,使人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同时由于多媒体采用了图形交互界面、窗互操作、触摸屏等技术,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可实现教学中信息的双向交流。另外,大容量的磁盘、光盘等存储设备的出现,为计算机存储大量的声音和图像信息提供了物质条件,新的压缩技术为图像信息的存储和传输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因此,多媒体技术应用与CAI形成的多媒体课件系统是一种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管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多种信息,把多媒体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显示在屏幕上,同时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操作的教学系统,而不是多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既能向学生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动于一体,作用于学生各个感官的教学信息,又为学生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人机交互界面和方便灵活、多样的人机交互方式。它是一种较理想的教学系统,也是当前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向。
(5)智能化。智能CAI系统(ICAI)是指将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应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新型的学习环境,它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历史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诊断学习者的错误,判断错误产生的原因并产生相应的校正策略,能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和个别化的教学原则。它是当前多媒体课件研究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康,梁斌.多媒体课件设计原理与制作基础[M].济南大学出版社,2001.
[2]李振亭.多媒体课件设计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6.
关键词:学生特点 药学实践 模式
药学与临床医学一样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实践教学在药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时也会产生极大的指导作用。同时,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良好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但多年来,其一直是药学生教学过程中一个薄弱环节和教学难点,存在诸多问题。为改变现状,我们有针对性地发放调查表,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对带教老师、实践学生的考核,收到一定效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药学实践教学模式设计
1.1按照学生意愿,做好教学实践准备
为使参加药学实践教学的学生较好地完成任务,我们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结果与我们想象的有一定差异。共发放50份调查问卷,同学们认为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的态度(44%)。实践教学中,学生更注重实际操作(占到44%),认为实践教学的考试以边学边考的形式对巩固知识效果更好(44%)。教学实践中,学生更注重实践性(66%)。希望能与病人直接接触(92%);教学内容能够分级进行(58%);为使学生能重视实践教学,应把实践教学考试成绩与理论考试活考研成绩挂钩(38%);实践教学也应该注重兴趣教学(48%)。
1.2按兴趣分组,注重考核内容
药学实践的岗位较多,从药品采购、保管、入库到调配、使用,经历几个关口。特别是临床药学的实践教学要求更高些。实践教学前,再次给同学们发放调查表,对学生的实践兴趣进行摸底,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岗位先实践,实践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调查中发现,药学生最感兴趣的科目是临床药学,其中更关注临床。认为临床药学可以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其中(41%)。
1.3加强带教老师考核,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按照调查表汇总结果,我们关注了药学实践教学模式改进,加强带教老师的培训及考核。60%的学生希望老师能进行情景教学、综合教学,把学生真正当作员工对待。据此我们把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实际操作的技巧放在首位,并以此制成考核条款,带教之前先考核老师的准备情况,再上岗带教,以满足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需要。对带教老师考核,我们增加了学生与老师的配合程度、学生临床思维的能力、与患者沟通的能力等内容,从学生关注点入手,提高了对老师考核的全面性,让师生共同重视实践教学。
2药学实践教学变更的内容和措施
学生学习的特点还在于兴趣。90后、00后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培育,独立性强、接受能力强、敢于挑战是其特点。在实践内容上,我们打破传统的以大纲为主线变为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实际工作的需要了解较少,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无论是处方审核、药品调剂、病历调阅都缺乏感性认识(65%),根据调查,学生们还不知道如何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59%的学生认为理论知识仅少部分能应用于实际。对于医学人文的了解更少。59%的同学认为人文教育非常值得,给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这就更加需要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变更,让学生能有效地结合课堂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2.1实践教学内容更贴近于实际工作
按照学生的意愿或兴趣的选择,老师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如临床药学专业方向的学生,在进行临床实践教学前,先进行医学人文、职业道德的培训,然后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会诊带教。告诉学生要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学会与患者沟通、与医生沟通。初步了解药学基础知识在临床的应用。另外,学会查看病历及相关检验单。教给学生如何结合实际了解医生诊断,如何合理用药。如何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进行处方审核。如何进行抗菌药物合理性评定等。把实践教学内容完全与实际工作联系在一起,引起学生们极大的兴趣。
2.2实践教学时间更加灵活
如何保证药学实践教学的时间。在问卷调查中,学生们大多数认为教学的时间应该在3~6个月(78%),以保证扎实地学到真本领。并且希望能长时间在临床药学室、中心药房学习。也有部分同学喜欢中药、喜欢急诊药房。根据学生个人兴趣,我们既要结合大纲的要求进行实习,也安排学生可以在自己喜欢的科室多带一点时间,多了解自己喜欢的知识。这样对学生的考核也要随之变化。重点变为各科室的操作技能包括审方、调剂、用药交代、用药教育等内容。即用什么考什么,真正让学生体会考试不是目的,掌握服务技能才是目标。
2.3对带教老师考核更加严格
对学生实践教学从内容、时间、考核的调整加大了老师教学的难度。要求老师的基本功要扎实,知识面要更广。而不是过去的靠着老经验就可以应付的状态。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学历、资历、性格等更加看重,也说明老师在实践教学中可能比理论教学占有更重要的位置。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3考核体系更加完备
实践教学结束,我们从管理指标、实践指标、效果指标三个方面考核教师、考核学生。管理指标是从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时间分配、人员搭配等各方面进行考核。实践指标是指将能否调配处方、调阅病历、做好用药交代、用药教育、与患者沟通等内容作为实践内容。效果指标即考核学生掌握的程度。
4结束语
4.1按照目前的药学实践模式,提高了对带教老师的要求。老师带教前不做充分的准备,学生接受实践教学内容的效果就会差。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要求老师知识面一定要宽,善于学习。同时对实践教学的大纲也提出了要求。大纲应该在实践教学单位的教师中很好的讨论后方可定稿。
4.2虽然按照学生兴趣分组,满足了大部分同学的愿望,但直接与医生、患者接触也给我们教学提出了新问题。如何与医生交流?如何与患者沟通?这些都不是固定模式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意识,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在老师的带领下与病人接触。在今天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环境里,能否真正做到想及病人所想,让患者真正满意,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4.3药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给带教老师带来压力,需要掌握较多标准的规范化、统一化。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方法关系到教学大纲和教学思想的落实。实践教学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实践教学方法应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因此,在实践教学方法探索中,我们仍需不断分析、查找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建立起符合当今学生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倩倩,李娜,杨丽娟,等.药学专业本科生暑期实践教学探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3):370-371.
关键词:职业学校;发展;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107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新的历史时期对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劳动者为目标,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教育。与普通高中相比,职业学校学生不仅要掌握较强的职业技术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而且还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对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体育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目标明确,实践与理论并重
在许多职业学校,体育一直被视为是一种自由锻炼的课程,教育模式散乱,没有目的性。如果一直按照这样的教学模式发展下去,就会使学生养成散漫、没有纪律性的坏习惯。所以,体育教师要摆正自己的教学态度,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活动,要制定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比如,一个学期要求学生锻炼哪一方面的身体素质,训练哪些项目,在长跑、短跑、跳远、跳绳、球类技巧方面,掌握哪些体育动作要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仰卧起坐、俯卧撑等方面需要完成多少才算合格,教师要根据男女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定的计划,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仅学生的体能得到锻炼,而且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也会更加乐于上体育课。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讲一些理论性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让学生去实践,体会这些理论指导的实践意义;教师还可以将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可适当地让学生观看一些体育视频,让学生去理解为什么要在理论的指导下去实践。例如,教师上课时可以先讲一些“立定跳远、跑步、跳高”等一系列相关的注意事项和理论,在操场上帮助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及时纠正练习中所出现的错误。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实践中,在体育锻炼中历练自己、培养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二、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则是通过体育教学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标。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些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从“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使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为他们将来升学或就业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真正体现学校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目标。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德育渗透:其一,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如通过队列练习,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其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如跑、跳、掷、基本体操、游戏、球类等。如在短跑教学中,结合动作的技术要领,要求学生遵守规则,打消抢跑等投机心理,培养求真务实的精神。在这些教学内容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往往是游戏,因此,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教学中渗透德育无疑是最好的途径之一。如通过接力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其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加强德育渗透力度。主要是利用体育教学活动的实践环境,结合体育教学方法,贴近学生实际,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
三、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职校学生普遍入学成绩差,常被传统的教学观念视为中考的失败者,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和就业的压力,造成学生普遍存在严重的自卑感、害怕考试、害怕与人交往问题。体育运动是一种良好的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是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的有效手段。再者,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在持续紧张的学习、工作压力下,或是在情绪消极低沉的时候,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对消除疲劳、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大有益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加强健康教育专题的教学。国家有关部门已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健康教育专题列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课,并分配了一定的学分。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专题的教学,对学生培养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显得很有必要,也更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其次,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及时采用激励和肯定的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培养自我意识,树立自信心;教师要通过创设运动情景,着力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变化,培养学生情绪的调控能力。
四、体育教学应体现因材施教,培养创新意识
关键词:新课程;实践体会;理论知道
随着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要求教师在参与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转变与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
一、初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
1.突破学科中心倾向,拓宽视野,注重学生化学素质的培养
新课程的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要转变传统课程过分地强调以学科中心。所以化学素质的培养不仅包括教给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化学技能等智力因素,还应包括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爱好,学习化学的良好习惯、学习意识、学习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新教材的编写则很有人情味和人文素养,它通过大量的探究活动及社会调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民主,注重问题研究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全面体现初中化学课程的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思想,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探究实验、社会调查等活动将以往的学习形式由个体自学转为小组合作,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在互动交流中完成课题研究。
3.突破应试教育倾向,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倡导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在九年级开设化学课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知识,而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一些基本理论而且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实践体会
1.转变教学观念,实行角色转换
新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学生,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充足的实践活动和现代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学习人类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丰富知识和形成的科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予学生,老师则始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的身份出现。
2.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
心理学上认为:“初中生已经具有根据一些表象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恰当的判断、归纳或演绎的能力,有的学生甚至还能不受局部因素的影响,超出直觉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和论证,根据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科学实验,作出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所以说,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力求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长久以来,我们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巩固过程而忽略了技能的应用。导致我们培养出了大批的高分低能儿。脱离实际的理论知识被学生束之高阁,而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却束手无策。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多地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身边熟悉的现象和物质,学会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不断学习,保持与学生同步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课堂知识容量增大了,因此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就更高了。过去教师的“一桶水”已不能满足学生的“一碗水”。所以新课程下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还要具有较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获取新科技、新信息的能力。
总之,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化学教学中渗透创造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只要我们切实改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探索和尝试,就能培养出当今社会最需要的创造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开平.新课程初中化学习题的设计和例析[J].化学天地,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