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管理风险及规避优选九篇

时间:2024-04-09 15:35:5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管理风险及规避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管理风险及规避

第1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如何风险规避;不确定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1

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是指经济主体(主要指企业)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理财环节所面对的各种问题,经济主体所做出的判断、考量以及应对防范和对风险的控制,实现经济主体财务活动安全的过程。它是财务管理的重要一环,是一个可循环的动态过程,也是经济主体想要持续不断运转的基础。它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如何合理管理、控制这种不确定性为经济主体带来的损益,就尤为重要了。

一、财务风险管理所面对的主要问题

1.资金的筹措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银行借贷、发行债券、股票、融资等方式筹措到的资金。企业通过以上的方式所获得的资金,属于其他方的投资,由于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使企业可能受到损失,这种投资的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要面临的风险。如资金使用或企业经营不善,那就意味着到期不能按时还本付息,所带来的商誉的下降以及债务危机都是筹措资金阶段的风险所带来的后果。

2.使用资金所产生的风险:企业使用资金包括:基建投资、项目的投入,股权的投资,企业生产建设等,都可以理解为投资。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市场、被投资的企业、生产过程遇到的问题等等不确定的因素,使投资的风险,成为所有风险中最大的一个方面。

3.资金回流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资金的回流主要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经济活动之后所取得的报酬,即商品资金向流动资金转换的过程。这是企业资金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市场的多变因素未能及时地收回资金,以及资金回流中债务人的原因使账目成为坏账,无法收回资金,都会形成亏损以及资金流动的不良循环,为企业的运营造成风险。

4.资金的分配所产生的风险:所谓的资金分配,即利润的分配。企业的利润分配包括投资者或股东的分配、职工福利的分配、基建的投资、公积金的积累、弥补亏损、以及企业下一步扩大再生产的资本金等,都是资金的分配。由于各个企业的规模、结构、领导决策的不同,分配的时间、方式与金额的多少也不会相同,所产生的结果令盈亏无法预计,风险依此产生。

二、现阶段企业财务风险规避的流程

1.正确识别风险

企业正确判断所面临的问题是否具有风险,是风险规避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部分。主要由企业的财务人员负责,在风险产生之前,财务人员运用各种方法,来识别所要遇到的和将要遇到的潜在风险。正确的判断可以让管理者更加快速地处理风险,为企业的发展赢得先机。判断风险分为感知和分析。通过客观上对各种产生风险因素的了解,可以感知风险,并为管理制定对策提供服务。分析风险可以为管理者提供风险的来源,以便于更快速地解决风险。感知为基础、分析为关键,二者缺一不可,扎实的基础可以让我们敏锐地找到风险,准确的分析可以为我们带来正确的判断。风险识别中包括了对企业本体中关于人事的风险、财务问题的风险、生产过程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技术性风险、目标市场中存在的风险、人文环境的风险、外在竞争风险等一些其他的风险识别。风险识别还有一些需要遵守的原则:量力而为,综合考察,全面详细。

2.准确的评估风险

准确的评估风险,就是对于企业面临的风险,运用财务知识,来合理的评估风险的大小与程度。这一环节是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与质量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如果做好,能为企业带来时间与决策上的先机,降低管理上的成本。为什么要评估风险的大小呢?因为在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时候,由于不同的原因,所处的环境也不相同,有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先解决哪些风险。有的对企业风险所产生的影响比较早,需要决策者先制定对策;有的风险所带来的后果比较严重,同样是需要优先做出决策的;还有一些未来一段时间里才会引起风险,企业毕竟精力有限,所以暂时不用放进日程,可以延后处理。评估的方法有五个,分别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杠杆分写法、数理统计法、风险价值度量法、风险率度量法,在这里就不一一做介绍了。

3.合理的控制风险

由于一些不可抗力,不确定因素等,会产生一些无法控制的风险,这样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或决策者来衡量,决定如何将损失降到最小。主要的有四种应对方法:风险转移、风险保留、风险回避及损失控制。风险保留分为有计划和无计划的保留,也叫风险承担。指如发生企业损失的情况下,企业可利用自身的资金来弥补。有计划就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所遇到的问题,所得出需要承担的风险的结论,并有后续的计划;无计划就是企业直接承担风险,没有其他后续方案。风险转移主要是保险和合同的形式下,让渡人风险转移给受让渡人来承担其风险。风险回避是最消极的一种行为,企业主动的有意识的放弃承担风险的行为,让特定的风险无法发生。这样企业虽然不用承担风险,同时也失去了一些潜在的利益。对于损失的控制就是对于风险采取一定的措施制定损失最小化的计划来最大限度的控制并降低风险。损失控制又分为事前、事中与事后三个阶段的控制。

三、对于风险规避更加强力的措施

1.经营过程中:多元化经营

经营过程中如何更加有效的规避风险呢,我们可以从一些企业所运行的多元化经营理念上得出结论。多元化经营方式的好处就是降低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由于企业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市场;或者是相同的行业市场,分别研制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品牌。产品与产品、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关联性也会小很多,彼此之间产生的风险与互相影响的概率也随之下降,当一种产品遭受到市场冲击,产生风险时,对于整个企业来说,其他行业的产品所受到的影响会小很多,而其他行业所带来的利润也同样降低着企业亏损的风险。不同的受众群体,不同利润空间使企业在突击主要业务时也可对其他市场积累经验互补不足。不过要根据企业自己的实力,技术资源等适度涉足,不能急于求成,这样企业才能稳步的发展。

2.健全的财务预警系统

所谓健全的财务预警系统,需要企业准确无误的编制现金流量表,并且企业须有计划的将投资、现金流量、财务现状等进行汇总,形成以数量为代表的报表,以周、月度、季度、半年、一年为一个周期,以企业要有利润为前提,形成现金预警系统。预警系统的建立需要以资金为基础,如果企业有亏损,就是说明企业已经到了面临危险的时候,这时还需要管理决策者来做出合理的方案,有了预警不代表什么都不用担心了,其实真正的预警系统还是安在每位决策者,管理者的头脑里、心中才是最安全的。

3.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什么是健全的管理制度,过去的管理制度是决策者,管理高层,股东会等等来决定公司的走向,投资计划,工作重点等问题。在这样的制度下,财务风险管理所进行的风险评估等工作就相当于事后所做的,做出的评估也失去了时间上的优势,得到的信息也相对地延后,不全面。所以健全的管理制度应把财务管理制度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去。从高层决策,到各部门执行,这样财务风险管理所做出的评估才更加准确,决策者才能合理的措施,才会为企业在未来将要遇到的风险中,掌握先机。

4.人性化的监督机制

其实企业的风险还有一大部分出自于人员,不管是外部还是内部,这样的问题其实比其他问题还要难以解决,所以人性化的监督机制就显的很重要了。人性化的监督机制是指在监督的过程中,监督人为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但是并不以惩罚为手段,而是被监督者通过监督者的提醒,改正了问题,使双方都得到监督机构的奖励,这样企业才能和谐的发展,重大的问题,不能改正的问题,有监督机关审查并处理,高层董事会定期审查监督机构,但是必须让企业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让员工有一种归宿感。这样的内在人事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各部门协调工作也就相对简单。

总结

对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不能孤立的来看,要结合各个部门,宏观的来看问题,尤其是风险管理。这是企业管理运行活动中的重中之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合理的控制风险,调整各部门之间的运行,防范不稳定的因素,这样企业才能长足安定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概述

所谓的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在企业经济主体的发展过程中,对经济财务所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判断与分析,并加以防范,使其能够成为一项有目的的管理活动。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企业各项财务活动能够正常运行。总体而言,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财务活动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可循环的动态过程,财务风险管理具有不确定性。所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需要积极做好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尽可能的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所带来的各种危害,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型

1.筹集资金的风险

一般而言,企业在筹集资金的时候,往往会选择银行、贷款、股票等几种融资方式,虽然这一系列的方式可以通过资金供需市场以及宏观经济所影响,比如像国家所颁布的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时候均会对企业的筹资造成一定程度的风险与影响,并且会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2.使用资金的风险

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所投入的资金均为使用资金,通常情况下,使用资金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对于投资企业市场在生产中所出现各种问题需要认真看待,加以重视。其中,在使用资金中期投资风险所产生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投资风险往往与公司的投资比例呈正比关系,但是如果不同风险的投资所获得的投资利用率不同,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的投资风险变大,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财务风险中的主要风险类型。

3.资金回流的风险

我国企业在进行商品销售或者其它经济活动的时候均会获得良好的报酬,这种行为便被称为资金的回流。从某一个角度分析,资金的回流是企业资金循环的一种过程,也是企业在进行各项经济活动中的主要表现形式。但是,根据笔者调查,在企业资金进行回流的时候,在市场变化的因素下很多资金并没有及时收回,这种情况则会导致公司的账面会出现坏账、死账现象,因此,其发展现状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的偿债能力得到下降,并且会导致企业的支付压力得到上升,会从根本上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三、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1.建立宏观经济预警机制

众所周知,国家的政策会跟随市场而发生变化,因此,在提高财务风险管理中最为有效的方法便是建立宏观经济预警机制,对企业的现金流进行编制。这种预警机制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并且还能够对企业未来的收益、财务现状以及未来的投资进行规划,能够促使企业及时调整自身的战略发展方向,降低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影响。

2.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如果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因此需要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企业要将公司的资本结构以及发展规模进行连接,在进行融资的时候要考虑到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资本结构,保证企业现金的自由流动。此外,企业在对资金进行审批的时候,要对企业自己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与了解,尽可能将坏账的损失降到最低。

四、规避财务风险的主要方式

1.积极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一般而言,企业要对市场的经济变化有所分析,将市场中的发展规律进行掌握,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在规避财务风险中,最为主要的规避方式便是强化其风险管理意识,在根据市场变化的同时选择相对应的措施,尽可能减少企业发展中所出现的损失,不仅如此,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企业工作的正常运行。与此同时,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做好,从而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

2.实现企业的多元化管理模式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施多元化管理模式不仅可以降低公司所发生的财务风险,并且还能够将部门与部门进行联系,这样一来,便会在整个工作之中避免各种各样麻烦。此外,企业所实施的多元化管理模式能够进一步扩大市场的竞争性,能够引导企业在多个方向发展,并且也能够积极引导企业在整个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样一来,企业产品利益之间会产生抵消,并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

第3篇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类别

    1.招聘风险。招聘风险一般是指两种情况。一是企业未能招聘到与企业内部所设置的岗位相匹配的员工,这意味着对应岗位将要空缺或者企业不得不调整其岗位结构设置,企业将元气大伤。二是企业招到的员工人数过多能力过高,远大于岗位的要求,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和员工情绪不满等问题,妨碍企业正常运转。

    2.流失风险。流失风险分为新员工流失风险与骨干员工流失风险两种。随着企业员工进出制度的自由化和一部分大学生的诚信度的下滑,新员工违约或者离职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企业对技术生疏的新员工都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其进行培训,新员工因为培训而失去的工作时间更为加重企业负担,一旦新员工离职,企业将面临双重损失。骨干员工的离职对企业的打击更为致命。骨干人员工作熟练、技能突出,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一旦离职,企业运转效率将迅速下降,而骨干员工的岗位一般为企业核心岗位,他们的离职带来的岗位空缺的填补问题也将耗费企业的时间精力来磨合与调整。

    3.调配风险。当不同能力的员工被安排到适合自已能力岗位,才能让自身能力最大化发挥,这样才达到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但“知人善任”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不仅受上级的主观能动性影响、还受员工性格和道德的影响。如一些员工通过贿赂等手段使自已处于自身能力不足的核心岗位,或者上级因为对有能力员工性格或其他的方面有主观偏见将其置于低于其能力的岗位等。这些都将导致企业组织结构协调失衡,企业宝贵的人力资源未能得到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成因

    1.人心理的复杂性。与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相比,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他是“人”而非物,这便注定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必然存在不能按照统一模式识别和规避的风险。因为人的心理并没有统一的运行机制,其复杂性不可估量,且均因个体不同而相异,管理一个人或许就需要一套不同模式,一旦出现差错,风险便随之而生。

    2.招聘制度不完善。企业招不到员工或者招到的员工过剩的重要原因在于招聘制度不完善。而一套完善的招聘制度需要建立在人事部门人员对企业的人力需求完全了解的基础上,这不仅要求人事职员有着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求他们对企业的运行、盈亏状况、岗位、员工数量等情况了如指掌。不仅如此,对外做招聘宣传的员工也需要将招聘要求与企业需求做到内外结合。这其中的每一环节无一不易产生风险。

    3.激励制度不完善。一套完好的激励机制是减少员工流失、提高工作绩效的关键。但是激励制方式和标准的确定是一个难题,因为要将员工之间能力的差别量化为薪酬或者福利大小的差别,怎样算是这些能力差别能被鉴别出来的一个标准,以及这些差别所对应的薪酬差别该以何种标准确定,都是易产生风险的地方。一旦标准确定不好,不但无法起到激励员工作用,反而会使员工感觉受到不公平待遇。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规避策略

    1.提高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意识

    人力资源作为21世纪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资源,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合理的利用好人力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潜能,使人力资源风险最低、带来的损失最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者的首要任务之一。要想做好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工作,就要在思想上正确认识人力资源风险,提高风险管理的意识,这是具体风险防范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企业所有者及经营者都应重视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做好风险预测、风险识别、风险防范、风险应对及风险控制等一系列工作。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设置人力资源风险管理部门,使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得到专业化的提升,并在企业内部文化中营造风险管理的良好氛围,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2.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招聘制度

    规范人力资源招聘政策,科学甄别人才,把好员工入口关,这是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第一环节。首先,要在分析企业的短期发展计划及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做出企业招聘规划,明确所需员工的数量及结构。继而从思想态度和工作能力两个方面公平、科学的考核应聘人员,力争招聘到既与企业文化相适应又能满足岗位技能需要的全面人才。其次,应该对招聘进来的员工进行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将每个员工都安排到其最适合的岗位,以“人尽其能”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最后,对于企业已有员工要提供与其工作岗位相匹配的继续教育,使其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4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网上银行;安全;风险

一、网上银行的优势

1、降低经营成本:传统银行拓展业务依靠简单地增设营业网点,需要大量的土地、设备、资金、人力等资源的投入。相比较而言,网上银行投入少量的资金、设备、人力,就可以将银行业务拓展到更大的地域范围。

2、降低交易成本:据国外资料统计,通过不同途径进行每笔交易的成本为:营业点1.07美元、电话银行0.54美元、ATM0.27美元、PC为0.15美元、Internet为0.1美元,可见,网上银行交易成本是最低的。

3、更好的客户服务模式:网上银行可以为用户提供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方式(Anyhow)的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随着WAP应用的普及,可以为用户提供WAP网上银行业务,进一步拓展客户服务模式。

4、更好的商家服务内容:网上银行可以提供网上支付功能,解决电子商务的资金结算环节,促进更多的商家利用Internet展开电子商务活动。

二、网上银行的风险

从业务技术的角度分析,网上银行的风险包括两类,即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导致的系统风险和基于虚拟金融服务品种形成的业务风险。

1、系统风险主要包括:

(1)网络故障风险。主要是指因网上银行的计算机系统停机、磁盘破坏等不确定因素形成的网上银行系统风险。

(2)黑客攻击风险。主要是指因黑客攻击,侵入系统内,删改程序或是窃取银行和客户信息或盗取客户资金带来的风险。

(3)技术更新风险。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导致银行所购设备贬值和不安全带来的风险。

2、业务风险主要包括:

(1)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来源于系统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大缺陷而导致的潜在损失的可能性。

(2)市场信誉风险。市场信誉风险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

(3)法律风险。网上银行法律风险来源于违反相关法律规定、规章和制度以及在网上交易中没有遵守有关权利义务的规定。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交易方在到期日不完全履行其义务的风险。

(5)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在到期日不能无损失地变现风险。

(6)市场风险。市场价格变动,导致网上银行资产负债表各项头寸不一样而蒙受损失。

三、规避风险的方案

1、网上银行的密码设置

a设置密码的时候尽可能使用字母(最好大小写都有)和数字组合,不要使用过于简单的密码。

b设置密码的时候尽量不要用与自己个人信息有关的数字,如生日、电话号码、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等,因为这样密码很容易泄漏或被破解。

c不要使用自动完成功能,让电脑记忆密码。尤其是公共场所如网吧、单位。如果有软键盘要尽量用软键盘登陆,这样不容易被记录密码。

d密码要定期修改,最长不要超过一个月,修改密码的时候不要两组固定的密码轮换着用。

    2、注意所在银行网上银行网址。

最好自己记忆常用的网上银行的地址,而不要用搜索。有的犯罪分子就是利用客户对银行网址记忆不清,造个假的网站骗取用户名和密码,然后作案。

3、避免病毒侵袭。

尽量在自己家使用网上银行,不要到网吧等公共场所上网处理个人银行账务,那样容易泄密和感染病毒。

    4、增强网上银行安全措施。

有的银行为不同客户专门开发了相关的安全措施,比如有的银行使用口令卡、U盾或者其他安全软件系统来加强网上交易的安全。当然有的可能需要用户支付一定的费用,但是对有些资金数额较大的用户来说,适当花费一些能保证账户安全也是可以接受的。

5、在企业内部要防范“网上银行”业务风险。关键是要制定非常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定要健全监督机制,避免高科技犯罪,同时对出现结算纠纷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计算机、网络、巨额资金,给高科技犯罪提供了诱因,而利用电子商务的高智商犯罪往往更具有隐秘性。因此,健全内部各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和权限管理,是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安全保证。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求经办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6、设置详细风险控制系统。面对网上银行存在的系列风险因素,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的评估、风险暴露的控制、风险的监控三个步骤。

(1)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个不断进行的过程,具体表现为:第一,银行通过认真的分析,找出风险的类型和特征,然后尽量把各种风险予以量化。第二,明确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第三,比较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与风险大小评估,以确定风险暴露时是否在银行承受能力范围之内。

(2)风险暴露的控制。在对风险和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即运用谋略控制风险的暴露。这方面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①安全策略和措施。安全性是用来保护数据和操作过程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的系统和内部控制的组合。安全策略和措施可以限制对网上银行系统的内外部攻击风险以及源于安全性破坏的信誉风险。安全措施包括加密技术、口令设置、防火墙、病毒控制、职员监管等等。

②内部交流与员工培训。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关键职员应形成良好的交流机制,让他们明确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的强度和弱点等,那么操作风险、信誉风险、法律风险和其他风险就能够得以管理和控制。同时, 应采取不断培训,提高技能和知识的政策,以适应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

③信息披露和客户培训。信息披露和客户培训有助于减少法律风险和信誉风险。

④应急计划。应急计划旨在设置对服务中断事件的处理方法。该计划包括数据恢复、替代数据处理、紧急备用人员和客户服务支持。

参考文献:

[1]郭建芳.浅谈网上银行风险防范[J].经营管理者, 2009(4): 252.

第5篇

【关键词】房地产交易;风险;规避策略

一.房地产产业的基本定位

房地产产业在行业分类过程中十分特殊,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但是房地产又从属于第二产业的建筑业,房地产产业的界定就变得十分的模糊位于第二、三产业的交界。房地产产业属于从事房地产投资、开发、建设、销售、经营、抵押、装饰等等附有经济活动的服务性产业。对于房地产产业的具体行为包括着一系列的经营活动,从最初的建筑公司简单的土地开发再利用、房屋的建设、土地的经营、房地产经营,再到房产的过户、买卖、抵押等等,最后包括着房地产的中介服务、物业的管理、房地产金融行业的发展,这样一个一系列的全过程。房地产事业的利润十分的大,尤其是在我国大部分的城市当中,一个普通生活的居民要想在城市中安家落户购买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买房所需要的资金可能会耗费他们多年以来的心血,甚至大半辈子所积攒的积蓄都花费在购房的资金中,一旦他们在购房的过程中上当受骗,他们会无法承受住这样的打击,甚至会身陷绝境,这样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出现,激化了社会的矛盾,于是对于房地产交易的过程中如何规避交易存在的风险,指出规避风险的办法有着积极地意义与作用,对于广大购房需求者来说更是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房地产交易的特点

房地产的交易具体指的就是房地产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其所附带的各项产品的每一项权利的转让与流通。房地产的交易不仅仅可以通过转让的形式,还可以进行房地产的抵押、房屋的租赁等等各项经济形式的活动。房地产的交易更是具有自身所独特的特点,就是无法将产品通过“产品展示柜台”展示出来,因为房地产本身就具有不可移动性的特点,也具有地区性的差异性以及产品的个别性,每一个房地产产业都是具有自身不同的优势,房地产的交易一般情况下都是房地产中介公司带领着购房或租房需求者到一个固定的样品场所去看好样品从而完成了房地产的交易经营活动。

另外,房地产交易具有交易时权属流通是不能再一瞬间就能完成的简单的说就是不能做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房地产交易不等同于其他的商品交易,当我们在市场进行购物的过程中往往都是看中了某一个商品就可以付款完成了整个交易的过程,我们通过了付款购买了这个产品,这个产品的所用权与使用权就归我们所有,而房地产交易过程中由于市场的分割性、房地产的个别差异性很大、没有一个统一的质量管理,更没有一个标准去衡量房地产产品的好与坏,此外,房地产交易的手续费用十分的复杂,需要很多的中介服务介入到其中,在房地产交易的过程中十分的繁琐与复杂。各种渠道的交易性媒体、融资媒体、估价媒介等等,这些媒介在房地产交易的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房地产交易具体是房地产和土地产权利的转移过程,而实际上房地产本身这个实际没有发生转移与流通,房地产所包含的房屋以及附属的一些产品的所有权使用权等等一系列的权利发生了公平平等的交易,从而使得权利发生了转变,也就是说一些人通过交易的渠道获得了房地产的一切权利,但是房地产本身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这也是房地产交易的一个另一个特点。

三.房地产交易的管理

房地产交易的管理指的就是政府通过对房地产管理部门以及房地产相关的部门以法律的形式、行政的手段、经济的约束等等,对房地产交易活动加以监督与约束,约束房地产交易的行为,严厉打击房地产交易过程中不正当手段交易的出现,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对房地产交易活动进行行为上的约束与指导,从而发挥政府在房地产产业的交易的过程中监督与管理的职能。在我国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明确界定了房地产交易包括着:房地产的转让、房地产的抵押和房屋的租赁这几种形式。此外,房地产的交易更应当具备着,本着房地产交易主体双方要平等交易,交易的内容应该由双方协调约定而制定,房地产交易的主体必须是当事人双方,而交易的对象必须是房地产范围内的一切事物,房地产交易的法律事实就是从属于法律行为范围内。

此外,《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明确提出,房地产交易过程中,房屋所有权、以及该房屋内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全部同时转让与交易,这项管理与规定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于房地产的权利和土地使用权之间的不协调而引发的各类冲突,减少了更多的不必要的矛盾的发生。

四.房地产交易的常见风险与规避策略

(一).合同的风险控制

要想做到房地产交易规避风险的出现,首先,购房者就要详细的查看好房地产交易之前各项房屋的手续是否具备齐全,有哪些模糊的部分。房地产的交易合同更要具有法律意义上的效益,在进行房地产交易合同签订的过程中要谨慎行事,不能有任何的马虎大意造成一系列的纰漏,合同的使用上更是要使用政府行政机构所认可的合同文本,才能在法律意义上有一定的效果。此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合同内的每一项条款都要认真的反复推敲,文字的表达更是要清楚,不能对交易合同每句话的认识都模棱两可,要认清楚条款内的所有内容,交易双方最重要的就是要秉承着公平交易的理念,不可以一方强迫任何一方强行的签订合同而引发一些问题。作为房产交易的出资方可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经过专家的鉴定或者律师对合同进行审查过后在进行合同的签订,这样能够保障房地产购买者最大程度上规避了风险出现,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

在房地产交易的二手房产交易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递交房产交易申请书、房地产产权所有证、身份证复印件、还需要签订一份买卖合同交易书,还需要在中介公司签订代交易合同以保证整个交易过程的合法性。

(二).法律的风险控制

房地产交易的过程最重要的就是要在交易的主体人,以及交易的对象房产,交易的手续三个方面着手,必须加强在这三个方面的风险的控制。交易的主体,要注意的就是交易的双方在法律上是否具有房屋交易的资格与法律上的交易权利;对于交易对象的风险控制主要包括着:首先,交易双方索要交易的房产是否已经被列入拆迁或者说从属于非法建筑的范围内,房屋的所有权权利是否存在着争议,或者房屋所有权是否全权归出售者所有,房屋是否已经被抵押,或房屋是否已经被按着法律所查封,最重要的就是检查好交易的房产是否存在质量上的问题,要及时找出问题进行协商解决,避免交易过后出现问题,在法律上进行协商解决从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在交易手续方面;房屋产权以及相关的权利发生了转变或者说变更,需要到相关的政府部门进行相应的登记,仅仅将整个房屋交付给使用人不足以获得整个房屋的使用权,需要法律上产生效益,才能完成整个房产的交易。

(三).拆迁风险的控制

有些房产交易的过程中会出现房产交易完成后不久,购房一方就面临了拆迁的问题,于是交易双方在法律上进行问题的协商解决,给购买方带来了许多利益上的损害与不必要的麻烦。如何规避房产交易过程面临拆迁的风险问题呢,一般来说,拆迁的房屋在拆迁的前一年到两年之内,这些需要拆迁的房子在市中心的房地产交易中心或者地方级别的房地产交易中心都能够有所记录,购房者可以再购买房产前到房地产交易中心进行调查后再做购买,此外,在拆迁的范围之内的房屋理论上在房地产交易部门是不允许被办理过户手续的,也就是说,这一类的房子在法律意义上是不允许被交易的。此外,在一些地区前五年就已经被列入了规划区,因为一些经济条件等等一些条件的限制而没有进行实际的规划建筑工作,为了购房者在购买房产的过程中出现这类的风险问题,房产购买者可以通过当地的公安局以及地方政府进行户口的查询,这样可以很有效的避免了购买这类房产而引发风险的发生,保障了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结束语

对于风险的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了问题的发生,但是风险属于一种可能发生的因素,并不代表着一定会面临损失,只要做好了对于泛地产交易的风险的控制工作就能够有效的对房地产的交易进行有效的规范,反之出现房地产交易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诈骗的行为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张海燕. 浅谈房地产交易中风险及规避策略[J]. 新经济,2014,Z2:79.

第6篇

1.投标阶段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较为激烈,存在较多不规范操作的陋习,部分企业为了在项目投标上占有优势,其标价往往压得较低,不断缩小利润空间。还有就是部分企业自身投标预测存在错误,在方案决策上存在较大的漏洞问题或资金预算错误,这些都会影响到项目工程的施工利润,给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巨大的风险问题。另外,建筑业主出于资金与施工质量保障等层面的考量,一般要求施工企业先期垫付一定的施工资金,同时还要求交付一定的履约、工程质量等保证金。在这些财务压力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稍有不慎都会导致亏损问题的出现,甚至部分项目在中标承接后,其亏损已经属于必然问题,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巨大的风险问题。

2.施工过程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往往需要把相关项目进行分包或选择相关协作单位。这时,如果相关分包单位与协作单位无法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导致工程延期、机械设备消耗过大以及施工质量无法满足要求等问题出现时,往往会导致实际效益和预期收益出现较大的差距。另外,部分企业的成本控制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损耗与维修费以及管理费等无法全面预算控制,导致施工成本超出预算范围,使施工企业的亏损问题较为严重。而企业在财务核算工作上,对于合法票据归集不全、账务操作处理失误等问题也造成流转环节的增加,使企业的纳税调整增加,不利于企业税收有效筹划。

3.工程竣工过程

在建筑工程上,无法根据项目预期完成竣工验收办理、竣工决算编制等问题时,都会导致建筑工程财务结算工作严重滞后,进而无法按照合同及时收回项目结算尾款,使企业的资金贷款利息无故提升。同时由于项目保修根据竣工交付开始算起,如果无法按时办理竣工验收时,将会延长项目保修时间,进而有可能增加工程保修费用,提高企业成本的支出,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巨大的潜在性风险问题。

二、建筑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的相关规避措施

1.加强投标的财务有效管理工作

一般情况下,企业能否在项目投标上脱颖而出,关键是看其投标方案的编制是否合理,标价是否在项目业主计划承受范围内。因此,施工企业在进行投标工作前,要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预算预测,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标价。而在投标方案中,对于整个项目的施工组织方案、施工成本、材料选购与应用、调度生产以及工期计划等要详细列举。然后财务部门在掌握标价与相关计划方案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制定出资金预算方案与成本费用开支管理计划,针对不同时期与项目计算出实际施工成本,使人、材、机等成本费用支出控制在预算范围上,真实反映出项目的盈亏情况。另外,还要做好财务资料的记录与保持入档工作,为项目的税务稽查与会计审计等工作提供一手资料。

2.加强法律法规的运用

法律法规作为市场规范前提条件,企业在进行项目施工时,一定要熟练掌握有关内容,为自身的利益提供重要保障。例如,对于分包项目与协作项目,企业与各单位要做好合同的签署工作,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权力,避免后期纠纷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问题。另外,企业与其他公司或单位存在经济业务活动时,财务人员要充分考虑相关业务与我国法律法规体系的关系,其中如果存在优惠政策时,要强化利用,不断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

3.加强财务核算管理工作

对于整个工程项目,要强化会计主体的全面统一工作,要求协作单位执行报账制。在我国《建筑法》中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除了个别专业可以分包外,项目主体工程在中标后,不能再进行转包与分包,而相关专业项目分包的工程价款要保持在工程总价款的30%以下。因此,在财务核算工作上,一定要以中标企业为主体,以各个项目为单位,要求协作单位或分包单位做好及时报账工作,从而对外统一公布会计信息,避免违规问题的出现。

对于每一项目的施工,一定要及时收集整理会计信息与资料,在整个项目接近竣工阶段时,要根据所签署合同的竣工验收标准整理相关财务信息。在完成全面核算的前提下,要及时交付施工企业与业主审批,避免竣工延期问题出现的同时,还能及时收回工程尾款,切实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

4.加强内部人员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在工程项目施工工作上,相关人员技能与素质直接关系到工程能否顺利进行与风险问题的概率。例如,对于财务人员来说,工程项目资金的筹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核算审计以及纳税等都属于其工作范围,在实际工作上,其是否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处理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概率的出现。因此在实际工作上,企业在进行项目施工前,要针对相关项目进行培训工作,让每一个财会人员掌握知识岗位标准要求。

5.审时度势、谨慎投资

工程建设公司财务高风险的特征要求遵循谨慎性原则,审时度势,只有这样才能在风云变化的经济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而在实际工作上,企业管理层要具备长远的眼光与决策能力,通过对自身优势与劣势的把握,把握市场动态,让自身的项目施工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并要勇于创新、开拓经营,在谨慎与创新有效结合下,在稳定中求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经营规模。

第7篇

关键词:工商行政;防范;职业风险

一、工商行政管理职业风险浅谈

行政管理风险是指在进行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人员在进行市场管理任务和进行行政工作的过程中,要面临关于执法过当对被执法人导致的利益或人身损害所面临的责任追究、人身安全受到伤害或精神受到损害的可能性,被称作行政管理风险。大致可以将风险划分为四种类型。

1.监管责任风险工商行政人员在负责监管和执法的区域中如果表现出无所作为、作为少或乱作为将会受到执法监督的责任追究,这也是基层工商行政工作人员面临的最大风险,无法把握其中的分寸是工作人员面临的巨大难题。

2.行政许可风险在我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下,企业通过递交申请材料进行审查,但如果当事人提供了虚假的材料通过欺骗的手段骗取登记,登记之后的企业工作中又出现了问题,这时执法人员将很容易犯主观行为过失的错误。在此种背景下,工商部门将承担审查不严和执法过当的双重责任风险。

3.职业关联风险此类风险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执法中是最大的阻碍,在工商执法的规定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背景下,工商执法配合法规进行执法可以做到高效率,高质量,但如果职业关联中出现了违法规定甚至触碰法律的情况下,执法变得异常困难。对工商管理部门执法出现异常监督、异常制约,甚至抗拒和阻挠其执法任务,被执法人的不配合,甚至出现暴力冲突,造成双方的人身安全风险。同时,如果出现廉政问题,在官员出现了贪污、受贿、包庇的问题时,工商执法任务也不为大众接受,民众愤慨,导致执法风险增大。另一方面,如果职业风气受到影响,工商管理行政人员或执法人员在生活中或工作中违反了“六项禁令”或者在工作评价和民众评价中受到了指责和问责,相关机构或工作人员将被问责。

4.服务关联风险在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背景下,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促进经济增长,也会出台很多扶持和帮助当地企业发展的政策,甚至会有与国家的法律或政策中禁止或限制的项目有所矛盾或冲突的政策或新规。在某些地区有可能会设置“规则”,禁止或限制工商管理部门对某些企业进行监督和审查,在这种背景下,工商部门的执法任务将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和精神压力,如果不守当地的“规矩”就有可能受到问责,导致职业风险与日俱增,成为一大难题。

二、导致工商行政管理职业风险的原因

1.行政任务执行过程中,如果有不依法行政的情况发生,会导致一系列风险的连环效应,所以不依法行政才是工商管理职业的风险根源。某些工作人员的越权行为、暴力执法行为、无所作为、和越级执法权限都会导致执法部门和被执法人双方的矛盾冲突。究其原因,就是执法人员或相关官员为了金钱利益,漠视法律,而当国家法律形同虚设。

2.在这种已有问题的背景下,一方面大部分正当执法的工作人员对执法工作的中危机感和责任感不足,对执法过程中的风险认识不足甚至视而不见;另一方面在法律法规的规定下,执法人员都知道“吃、拿、要、卡、报”是绝对不能触碰的底线,但是容易陷入一个“只要没吃拿卡要就不怕”的误区。导致这种风险的原因往往是因为麻痹大意,这对认真执法和勤恳工作的执法人员是不公平的,因为执法工作的需要,发生了主观或客观的失误,便有可能葬送自己的未来,对自己、家庭、部门造成损失,主要还是因为工商行政管理中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执法人员对执法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对发生意外状况的处理也不够完善,缺乏经验。

3.工商行政管理的职业风险教育也不够完善,没有相应的系统管理,没有将职业风险教育作为工商管理机构的管理规定之一,对执法人员的教育不足,是导致执法人员风险认识不足的主要原因,所以部分执法人员对风险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面临风险时不能做出及时有效的判断,对发生风险的最坏后果也预估不足,才导致如此窘况。

三、改善加强工商管理部门职业风险防范措施

(一)正确认识职业风险和责任

一方面要认识清楚责任和权利是相辅相成的,在行使自己执法权利的时候,切不可忘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和权利观,在工作中保持警惕的态度和认真执法的意识,防止麻痹大意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不能被风险吓倒,切不可因噎废食。要做到“敢执法、能执法、执好法”,保证在工作中的正确处理,锻炼自己面临意外情况的处理能力,按照规定办事,是可以避免发生风险的。最后,要坚持党员规章,有献身精神和奉献精神,牢记红色信仰,自发的认识到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目标,带着荣辱感和使命感进行执法,做到有责任心,有廉耻心。

(二)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1.我国职业风险教育一直处于缺乏状态,应当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风险进行相应的培训教育,出台相关的规定和条例,融入工作人员的日常任务和学习中,加强教育活动,让工作人员时刻牢记风险的存在和后果,使防范意识铭记于心,让工作人员在面对问题出现时敢于管理,防止视而不见,决不让任何违法行为有可乘之机,在接受风险教育之后也不会出现执法过当或不能处理的情况,从根源上规避了风险的发生。

2.增强工作人员执法中牢记法律的工作态度,避免违法执法、越法执法的情况发生。对法律的恪守不仅仅是对于工商行政管理人员,更是对各商户各公民的严格要求,只有双方依法工作,照章办事,才能互惠双方,在工作生活上更加顺利,若有一方违背法律,那么必将承担相应责任。但同时执法人员要认识到,工商工作是执法,更是为大众服务的执法,切不可胡乱行使权力、过度行使权力。

3.优秀的服务态度可以使双方更满意、更效率的解决问题,从根本上避免了风险的发生。无论什么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踏实勤勉,在风险教育中应该让工作人员更加深刻的意识到这点,只有工商管理工作做好,大众才能安居乐业。同时在如今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下,各种设施万象更新,新知识层出不穷,工商行政人员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按照规范和规定更好的完成工作,让职业风险彻底消失。

(三)加强官员的监督和教育

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的监督和教育同样重要,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和教育制度,使管理人员意识到自己职责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大兴学习之风,让每个人都做到“愿意去学,敢于去学”,通过学习完善实践,通过实践继续学习。同时改善工商管理部门在大众心中的印象,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让工商管理工作人员和大众多接触,多沟通,才能在以后的执法中得到配合和支持。最重要的是对管理人员的监督,防止任何形式的贪污受贿,从根本上杜绝“”的恶性事件的发生。同时可以派遣调查组,对执法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听取民众意见,了解执法中有无违规现象发生。四、总结总体来说,工商行政管理是一项工作性质特殊,风险很大的职业,在法律法规上也有不合理、不完善的部分,虽然在工作中必须坚守坚持,但可以通过防范教育和意识避免进入“死胡同”,从而规避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职业风险,在与国家政府沟通时,也应提出此类问题,让国家早日完善此类法规,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作者:周海权 单位:南安市民政局

参考文献:

[1]盛小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职业风险及其对策[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7(01).

[2]李金冬.对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2(04).

第8篇

1.投标阶段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较为激烈,存在较多不规范操作的陋习,部分企业为了在项目投标上占有优势,其标价往往压得较低,不断缩小利润空间。还有就是部分企业自身投标预测存在错误,在方案决策上存在较大的漏洞问题或资金预算错误,这些都会影响到项目工程的施工利润,给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巨大的风险问题。另外,建筑业主出于资金与施工质量保障等层面的考量,一般要求施工企业先期垫付一定的施工资金,同时还要求交付一定的履约、工程质量等保证金。在这些财务压力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稍有不慎都会导致亏损问题的出现,甚至部分项目在中标承接后,其亏损已经属于必然问题,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巨大的风险问题。

2.施工过程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往往需要把相关项目进行分包或选择相关协作单位。这时,如果相关分包单位与协作单位无法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导致工程延期、机械设备消耗过大以及施工质量无法满足要求等问题出现时,往往会导致实际效益和预期收益出现较大的差距。另外,部分企业的成本控制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损耗与维修费以及管理费等无法全面预算控制,导致施工成本超出预算范围,使施工企业的亏损问题较为严重。而企业在财务核算工作上,对于合法票据归集不全、账务操作处理失误等问题也造成流转环节的增加,使企业的纳税调整增加,不利于企业税收有效筹划。

3.工程竣工过程

在建筑工程上,无法根据项目预期完成竣工验收办理、竣工决算编制等问题时,都会导致建筑工程财务结算工作严重滞后,进而无法按照合同及时收回项目结算尾款,使企业的资金贷款利息无故提升。同时由于项目保修根据竣工交付开始算起,如果无法按时办理竣工验收时,将会延长项目保修时间,进而有可能增加工程保修费用,提高企业成本的支出,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巨大的潜在性风险问题。

二、建筑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的相关规避措施

1.加强投标的财务有效管理工作

一般情况下,企业能否在项目投标上脱颖而出,关键是看其投标方案的编制是否合理,标价是否在项目业主计划承受范围内。因此,施工企业在进行投标工作前,要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预算预测,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标价。而在投标方案中,对于整个项目的施工组织方案、施工成本、材料选购与应用、调度生产以及工期计划等要详细列举。然后财务部门在掌握标价与相关计划方案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制定出资金预算方案与成本费用开支管理计划,针对不同时期与项目计算出实际施工成本,使人、材、机等成本费用支出控制在预算范围上,真实反映出项目的盈亏情况。另外,还要做好财务资料的记录与保持入档工作,为项目的税务稽查与会计审计等工作提供一手资料。

2.加强法律法规的运用

法律法规作为市场规范前提条件,企业在进行项目施工时,一定要熟练掌握有关内容,为自身的利益提供重要保障。例如,对于分包项目与协作项目,企业与各单位要做好合同的签署工作,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权力,避免后期纠纷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问题。另外,企业与其他公司或单位存在经济业务活动时,财务人员要充分考虑相关业务与我国法律法规体系的关系,其中如果存在优惠政策时,要强化利用,不断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

3.加强财务核算管理工作

对于整个工程项目,要强化会计主体的全面统一工作,要求协作单位执行报账制。在我国《建筑法》中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除了个别专业可以分包外,项目主体工程在中标后,不能再进行转包与分包,而相关专业项目分包的工程价款要保持在工程总价款的30%以下。因此,在财务核算工作上,一定要以中标企业为主体,以各个项目为单位,要求协作单位或分包单位做好及时报账工作,从而对外统一公布会计信息,避免违规问题的出现。

对于每一项目的施工,一定要及时收集整理会计信息与资料,在整个项目接近竣工阶段时,要根据所签署合同的竣工验收标准整理相关财务信息。在完成全面核算的前提下,要及时交付施工企业与业主审批,避免竣工延期问题出现的同时,还能及时收回工程尾款,切实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

4.加强内部人员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在工程项目施工工作上,相关人员技能与素质直接关系到工程能否顺利进行与风险问题的概率。例如,对于财务人员来说,工程项目资金的筹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核算审计以及纳税等都属于其工作范围,在实际工作上,其是否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处理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概率的出现。因此在实际工作上,企业在进行项目施工前,要针对相关项目进行培训工作,让每一个财会人员掌握知识岗位标准要求。

5.审时度势、谨慎投资

工程建设公司财务高风险的特征要求遵循谨慎性原则,审时度势,只有这样才能在风云变化的经济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而在实际工作上,企业管理层要具备长远的眼光与决策能力,通过对自身优势与劣势的把握,把握市场动态,让自身的项目施工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并要勇于创新、开拓经营,在谨慎与创新有效结合下,在稳定中求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经营规模。

三、结论

第9篇

注册会计师介入资产重组的必要性

就改制上市公司审计而言,主要的风险不在其资产不实,而在于业绩不实。这是因为公司改制上市时,除注册会计师对其作至少三年的业绩审计外,其资产还须经资产评估机构进行全面评估,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存在比较重大的不实资产不被发现的可能性是相对较小的。与此相反,鉴于目前急需改制上市企业的普遍状况和公司上市必须达到的条件,改制上市公司普遍面临着提高业绩的巨大压力,因其业绩不实导致的审计风险也远较其它企业为大。

公司改制上市的过程,通常也是其资产重组的过程。因为公司要成功上市,其业绩必须满足—定的条件,这些条件相对来讲是不变的,而改制上市公司的业绩则往往是可调节的,调节的途径就是资产重组。这是因为业绩良好的公司内部可能存在部分不良资产,而业绩一般甚至亏损的公司中,也可能存在部分优良资产,在—些大型公司或公司集团中这种情况比较普通。因此,通过资产的优化组合,结合经营管理观念的转变,无疑将会增强改制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近年来国内公司改制上市的成功经验看,资产重组是业绩—般的公司改制上市的必由之路。

在整个资产重组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通常并不扮演主要角色,但注册会计师以其所具有的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所能发挥的作用则是其他人所不能代替的。因此,通过积极参与改制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方案的设计,实现资产的最优组合,使改制上市公司真正具备较强的赢利能力和发展潜力,是规避因业绩不实所导致的改制上市公司审计险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目前执业环境下,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更是怎样强调都不过分。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注册会计师对资产重组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其中应该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够,只是被动地参与改制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方案的制定,其结果往往将事务所和自己置于十分不利的境地。因为公司上市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利益、时间紧、工作量大的一项系统工程,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往往承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重大压力,如果不能通过资产的优化组合来控制审计风险,最后就可能不得不在某种压力下违心地发表审计意见,使自己陷于风险的漩涡。

注册会计师介入资产重组的途径

改制公司资产重组方案的设计是各中介机构、改制公司(有时还包括企业主管部门)共同合作的产物。注册会计师应在有关方面的配合下,做好以下工作:

1、深入了解情况。注册会计师了解的情况越多,越具体,其在重组方案设计中发言的份量就越重。而了解和评价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经营业绩又恰好是注册会计师的强项。在资产重组方案设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着重了解的情况包括:

(1)改制公司的组织结构,包括分公司、子公司、联营企业等;

(2)公司及各个组成部份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主要资产的质量;

(3)公司的整体技术水平;

(4)产品销售市场和主要原材料供应情况;

(5)职工构成情况:

(6)公司享受的优惠政策;

(7)公司的发展规划和生产经营计划;

(8)公司所在行业的现状。

通过对公司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的了解:就可能为资产重组方案的设计提供较大的调整空间。

2、参与资产重组方案的设计。注册会计师应运用掌握的第—手资料,结合其专业经验,形成自己对重组方案的意见。资产重组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在满足公司上市条件的前提下,兼顾公司改制上市的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需要,结合公司上市的目标定位,尽可能把具有较好效益的优良资产组合进拟上市公司。对那些质地优良,但暂时不能产生效益的资产,则可暂时不作为组合对象(可考虑作为以后配股资源)。而对于那些亏损部门和劣质资产,则完全不应进入拟上市公司。

3、验证和评价资产重组方案。资产重组方案确定以后,审计人员必须对其进行全面验证,充分评价其可行性。

首先,应根据资产重组方案,对改制上市公司作初步业绩模拟,业绩模韵应注重真实性和合理性,即在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税收等法规情况下,尽量使模拟结果如实地反映资产重组后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在此前提下,凡是公司上市后确实不会再发生的收入和费用原则上都应予以剥离。此外,注册会计师还应保持应有的谨慎,因为模拟的业绩和实际业绩之间往往存在—定的差距,例如,分离人员减少的工资费用就可能因人均工资费用的增加而部分被抵销。改制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通常涉及公司资产、人员和业务的重组,故业绩模拟也就表现为对与这些分离出去的资产、人员和业务相关的收入、费用和成本的剥离,审计人员应合理确定有关收入、费用的剥离标准,据以初步计算改制上市公司的三年模拟业绩。

其次,应对模拟的三年业绩进行比较,分析其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公司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测算未来一定期间内改制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测算时通常应考虑的影响因素有:

(1)正在实施或准备实施的重大投资项目;

(2)产品结构和市场变动的影响;

(3)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动的影响;

(4)其它影响因素,如公司享受的优惠政策的变动等。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