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业信息化发展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4-04-16 16:06: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业信息化发展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农业信息化发展分析

第1篇

关键词:智慧农业;敦化市;农业信息发展

敦化市农业信息中心在省、州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引进各类农业信息服务资源,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

1基本情况

1.1吉林省智慧农业平台敦化市分平台投入运行

敦化市农业信息中心借助吉林省智慧农业平台,于2015年建设了敦化市智慧农业综合分平台,完善占地面积120平方米“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智慧农业指挥调度中心。自2015年选点外业地基建设,2016年安装调试设备,已建成玉米智慧农业平台示范点三个:一是敦化市江南嘉源专业农场。该农场在江南镇新设村,该村有农户55户,76公顷土地,其中种植玉米55公顷,黄豆、蔬菜杂粮21公顷。现在该村土地已经流转到嘉源专业农场,农场统一规划,规模种植,玉米生产规模稳定在50公顷以上。设置示范点位置距离农场1.5公里,交通便利,与移动基站较近;二是鸿发专业农场。位于沙河沿镇,该农场投资760万元,其中210万元用于土地流转投资,其余550万元用于固定资产投入:土地总面积达到705.4公顷,全部用于耕种旱田。设置示范点位置距离农场2公里,交通便利,与移动基站较近;三是敦化市官地镇江南村专业农场。位于官地镇江南村,该村有农户66户,耕地面积135公顷,玉米种植面积在110公顷。该村是朝鲜族村,农民大多数外出劳务,土地都流转到农场。设置示范点位置距离农场50米,交通便利,与移动基站较近。三个示范点均已正常运行,通过智慧农业平台可以实时统计农作物生理指标,并实时观察农田农作物长势、病虫草害等,对自然灾害预警进行及时有效调度,有效提高了当前农业智能感知与智能控制水平。同时,敦化市的两个大型企业也自行投资建设智慧农业采集点接入到智慧农业平台。一是敦化市沙河沿镇华力外贸有限公司,该公司为民营企业。现有职工4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人,主要经营范围是:农作物常规种子选育、研发、销售,粮豆种植、加工、销售,粮豆、土畜牧产品的进出口业务,是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二是雁鸣湖种业专业农场。农场成立于2010年1月,现有科技人员13名,其中国家二级研究院3名,有高级专业职称3名,中级专业职称1名,初级专业职称7名。是在农民自愿流转土地基础上成立的以粮食种植为主的专业化农场,流转土地面积650公顷,经营范围主要以大豆、玉米生产为主。两家企业加入智慧农业平台,进一步实现了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社会化应用。

1.2敦化市“三农”服务平台投入运行

在当前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补齐农业生产信息化发展的短板,是农业信息工作的重心。敦化“三农”信息服务平台立足“三农”,服务“三农”,有网页客户端和手机客户端两种进入方式。平台下设多个专题栏目,有惠农政策、办事指南、地方咨询、农时农事、供求信息、有问有答、价格信息等,农民可以通过该平台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提高办事效率、知晓农产品价格信息、及时了解农业生产生活的状况。该平台的建成极大地满足了农民对新常态下“三农”信息的需求,更是农村农业信息化的有效尝试。

1.3推动农业政务信息化

为了拉近政府与农民间的距离,敦化市农业信息中心深入落实智慧城市发展理念。敦化市智慧城市平台农业局平台先后回答农业相关问题135条,及时解决百姓问题,提高了政府服务形象,完善了政府服务体系。为了提高农业局服务影响力,敦化市农网网页端、微信端页面不断丰富,及时农业动态信息。信息中心每年都向中国推广网、延边农业网、边陲党旗红、敦化新闻网、敦化农业网等网络信息,《延边日报》《吉林信息》《延边信息》《敦化通讯》《敦化信息》等报刊工作动态、农事指导等各种信息,得到了群众认可。

2存在的问题

智慧农业虽然为农业的发展插上了翅膀,但是在运行中也面临了许多问题。一是农民认识不到位,总觉得看不见摸不着的事情不可靠,坐在炕头就能看到地头上的作物生长不可信。农民的认知障碍给智慧农业的普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二是偏远村屯电脑使用率不高,有些农户家里还没有电脑,网络信号普及的还不到位,网络信息传输慢,给增加建设智慧农业示范点的数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三是由于天气变化、网络信息传输问题、人工导致等原因,使得采集信号中断,传输视频黑屏等情况常出现。

3发展规划

智慧农业虽然普及与推广难度大,但是敦化市农业信息中心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克服困难,在保障现有智慧农业示范点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增加示范点数量,并且利用本职优势,加强智慧农业知识的普及,加大智慧农业的宣传,提升农民对智慧农业的认识度。

3.1增加智慧农业平台示范点

敦化市农业信息中心会积极向上级争取各种扶持资金,争取扩大智慧农业平台示范点的数量,不断普及智慧农业平台的应用。

3.2加大智慧农业平台的宣传力度

敦化市农业信息中心会利用本职优势,借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及农村信息员培训的契机,增加智慧农业相关知识的培训次数,提升农民的认识度。

3.3扩充敦化市三农服务平台的数据库

第2篇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业产业发展;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一、农业信息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信息产业部2001年6月14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产业厅(局)、通信管理局、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等下达了“关于印发《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的通知”。该文件使得我国关于信息化水平的测评有了统一的标准,具体的指标由20个指标构成,分别为:每千人广播电视播出时间、微波占有信道数、卫星站点数、人均电话通话次数、人均带宽拥有量、长途光缆长度、每百人拥有电话主线数、每千人有线电视数、每千人拥有计算机数、每百万人互联网用户数、每千人拥有计算机数、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网络资源数据库总容量、电子商务交易额、信息产业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企业信息技术类固定投资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信息产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全国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重、每千人中大学毕业生比重、信息指数。《中国信息年鉴》中各个省信息化发展基础数据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计算机与网络、广播电视、科研与人才信息化人才要素的指标、信息化外部环境要素的指标。

国内学者在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的情况下,根据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和统计体系的现状,同时结合考虑到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水平,设计了一套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指标体系用于评价各地区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包括4个1级指标,18个2级指标,四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应用现状及生产消费。我国农业信息化理论和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农业信息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完全统一的标准,本文在综合前人的研究和参考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采用了五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构建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农业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

学者们在研究农业产业化时一般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方面展开,其中,包括的一级指标为效益指标、规模指标和基础指标。二级指标包括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业乡镇企业平均产值、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数、乡镇企业数、每公顷耕地农用机械数、每公顷耕地农用柴油吨数、每千公顷耕地农药使用吨数及农村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一般来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越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越高。农业产业化越发达,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就越高,农业总产值越高,通常用农业总产值来代替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同时农村劳动力人均农业产值越高,说明农业规模越大,农产品生产量大势必带来农产品销量也大,作为农业产业化中产业化主体的乡镇企业和龙头企业效益越高,产值越大。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生产工具生产手段的发展上的,越发达的农业产业化,其机械化程度越高。所以农药使用量同时也代表了化肥等的使用量。由于各个地方的人口数量、土地面积等具体情况不一样,因此所有指标均为均值来表示产业化的发展水平。本文结合学者的研究将产业化指标体系分为三个一级指标和九个二级指标,如表2所示。

由于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许多相关的数据尚未纳入国家统计体系,如果按照信息化测试的一般手段或国家规定的信息化测评体系,以及产业化评测体系来研究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数据的获取也相当困难。因此,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我们采用一些变量来代替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和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然后利用相关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我国农业信息化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影响。

三、相关实证分析

(一)基本模型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20世纪30年代一起提出来的,它的形式简单,但在经济理论分析和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这个函数来探讨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发展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Q=AL?鄣Kβ(0

其中,Q表示产量,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力存量。A一般代表技术进步,α、β分别代表劳动产出比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a+β>l表示规模报酬递增;a+β=1表示规模报酬不变;a+β

Y=AKβ1Lβ2Geβ3Feβ4Inβ5②

其中,Y表示农业生产总值,本文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来表示;K表示农业投资,本文用农村居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来表示;L表示农业劳动力,本文用农林牧渔业就业劳动力数来表示;Ge表示耕地面积,本文用有效灌溉面积单位来表示;Fe表示化肥施用量,本文用农用化肥施用量来表示。本文采用对数模型,对生产函数两边取对数来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化,得到如下回归模型:

LnY=LnA+β1LnK+β2LnL+β3LnGe+β4LnFe+β5LnIn③

(二)变量选择和数据

第3篇

关键词:农技推广;科技生产;信息推广

1农技推广对农业生产的现实意义

农技推广机构是我国农业推广机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农技推广能够把先进的生产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实用型技术并推广出去[1]。农技推广中心可以有效地将科研机构和技术支持单位与广大农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能够更加紧密地把农技成果的提供单位、技术转换单位和使用单位有机整合在一起。农技推广是整个农业技术革新工作的推动力。农机推广是传播新技术的最佳方式,能够使农民及时得到最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同时,农技推广也能将最新的科技成果,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网络化的推广模式,也逐渐应用在农技推广工作中。其主要体现在以下4方面:第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市场化运作,并拥有技术的选择权利[2];第二,随着技术成果逐年增加,农民的可选择范围也在不断增大;第三,随着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也在逐年上升;第四,为更好地推广新的农业技术,政府应大力支持信息网络化建设。互联网突破了地域限制,有效拉近了农技推广人员与农民的空间距离,能够为双方提供更加直观的沟通方式,让农民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最新的农业技术知识。

2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农技推广的建设重点

在以往的农技推广过程中,农技工作人员主要通过试验、开办培训讲座以及进行生产跟踪服务等多个环节,将一些处于转型状态的新技术逐渐进行推广,并验证新技术的实际效果,从而将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新技术有效的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以,农技工作人员在选择农业新技术的时候必须对其进行反复论证和研究,只有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才能将可靠的信息推广给广大农民朋友。同时,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网络建设,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络平台推广相关农业技术,努力做到专网专用才能够满足广大农民对新技术的实际需求。

2.1建设完善的服务体系

推广人员在收集相关农技信息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相关数据的存储问题;同时,在收集信息时也要注意信息的全面性,详细收集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环节资料,包括本地的实际市场情况以及相关的政府政策信息等[3]。收集信息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可以通过试验数据或者直接进行相关的抽样调查,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或者直接购买等方式获得资料。同时,农技部门要建立一套可靠的审核机制,聘请拥有一定技术实力权威专家加入技术审核,从而能够更好地保障技术引进的可靠性。农技工作人员在技术引进和推广的前期应该做好理论论证的相关工作,对该项技术的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系统化整理,对所有的有效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并上传到相关数据平台,便于农民进行查询了解相关技术的信息。在农技工作开展过程中,农技工作人员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相关工作,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建立一套完整的查询服务体系。在农业新技术应用过程中,要做好前期的试验工作,对不同地区进行针对性的科学试验,以此确保该项技术在本地的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技术的可靠性,以此保证农民和技术提供单位的根本利益实现互利共赢的最终目标。农技工作人员在保证技术可靠性的同时也要保证相关信息的安全性和及时性,实时关注相关技术信息的更新,确保农民得到最新的技术信息,通过对农技信息进行有效管理,从而确保信息在调用时能够更加精准有效,便于农民时刻掌握技术动态。

2.2全面普及应用信息化技术

全国各地的信息网络已经形成了十分庞大的网络系统,尤其是城市网络建设十分发达,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网络化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每一个村庄基本上都做到了网络覆盖,这些网络建设能够帮助农技工作人员更好地传播农技知识,提高了农技推广的实效性,方便广大农民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农业技术。农技工作人员通过信息网络可以更加快速地把农业新技术推广到农业生产中。这些都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所以作为农技推广人员必须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更多的网络信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3建立健全综合信息传播方式

为了做好技术推广工作,应建立健全综合信息传播方式[4]。(1)在利用传统媒体资源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可通过广播和电视节目普及相关农技知识,将一些通过论证的新技术融入相关节目报道中,从而有利于广大农民接受和认可。农技工作人员可在固定的时间段和频道进行相关农业技术宣传指导,通过在线答疑或实地指导的方式拉进与农民之间的距离。(2)结合实际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联合技术提供单位直接走进农户家,深入了解农户的真实需求以及在技术使用时遇到的问题,做到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让农户真正体验到技术单位的贴心服务,让农民能够更加放心、更加舒心地使用农业新技术。(3)利用现今比较流行的方式把农户集中在一起,比如建立固定用户的微信群,借助微信群的优势进行技术推广。农技工作人员可在群里实时更新最新的农业新技术,为农民朋友解答各类技术问题,定期在群里组织一些技术问答活动,同时制定相关激励机制,鼓励大家多沟通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农民的真实需求。(4)定期组织专家学者以及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同时,积极与本地政府职能部门进行沟通,为农技推广申请更多的扶持资金,改善人员配备和人员待遇,加强对农技推广硬件设备的资金投入,着重发展网络信息化建设;定期组织农技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让农技推广人员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化网络传播农业技术。

第4篇

关键词:新农村;农业机械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044

1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1.1 机械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的种类也在不断的变化,以适应农民农业生产的需求。在农业机械中,拖拉机的应用最为广泛,并且拖拉机的外观和内部也在不断的更新改造中。现如今的农业工具种类越来越多,为农民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保障,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效率。机械的投入,提高了我国农业化水平,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1.2 新型产品的使用率低

放眼农业机械市场,使用率较高的还是以前的机械,它们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新研制出来的农业机械前景并不好。在这样的状况下,新产品的研制也陷入到了瓶颈期,许多厂家不愿意耗费大量的资金在新产品上,没有新产品的更新换代或者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过长,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来说都是很大的阻碍。在科学技术水平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我国一定要调整好市场供需关系,鼓励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为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 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的意义

2.1 农业机械现代化促进了我国的农业发展

传统的农业生产主要依赖于人力和畜力,耗费的时间较长,产品的质量不高。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使得生产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我国现在的农业机械现代化水平不高,与国外相比,还有一些劣势。但是我国也在积极的努力,使农村逐步实现机械化生产,解放劳动力,增加农业的产量,提高农民的收入。我国一直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一旦机械化生产在农村普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会加快,城乡之间差距缩小,让城镇与乡村共同发展,实现整个社会的共同进步。

2.2 农业机械现代化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

传统模式的农业生产的产品数量少、规模小。现在农业机械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前提下,农村的农产品数量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r产品实现了规模经营。由于机械的投入,农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逐渐减少,剩余的劳动力可以涌入到城市中,为城市建设贡献一份力量。除此之外,放眼国际,高质量的农产品在市场上也更有竞争力,农产品的竞争是很激烈的,质量较高的农产品能够促进进出口贸易往来,也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能加快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3 农业机械现代化提升了劳动生产率

在我国农村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还相对落后。在有的农产品,比如玉米的收割上还是传统的人工模式,生产效率极低,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很大。然而在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收割,农业机械的使用很适用于大规模的生产,它可以将农产品在短时间内实现收割、摘穗等步骤,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农民来说是一大喜讯,让农民摆脱了以往劳作的模式,而且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未来,我国需要做的就是要将农业机械化的水平提升一个台阶,让农民都采用机械化的生产模式。

2.4 农业机械现代化加快了国家的发展

农业机械现代化正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一个标志。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收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大科学技术和资金的投入,用机器来实现农业生产,不仅可以缩短农业生产的时间,还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规模化经营。当国家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技术提升了,在国际的地位就会相应的提高。并且,农产品出口之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会更强。国家的社会经济水平会在此基础上稳步提升。

3 总结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机械现代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也不能忽略当前的现状,针对农业生产出现的问题人们需要去面对,并且积极的解决问题。毕竟,我国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需要结合本国国情,做好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推广,并且政府要对农业生产给予技术上和资金上的扶持,将科学技术融入到生产中去,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5篇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金融;现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四川省农村新型工业化发展在金融方面的问题

(一)供需矛盾

如今,我国农村的金融供不应求的现象较为严重,大部分需要贷款进行生产及经营的农户或中小企业无法获得资金,导致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受限。同时,由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非盈利性特征与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本质相冲突,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金融支持的有效性和功能也被严重削弱,更加制约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二)农信社贷款困难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金融需求种类的增加,推动了金融需求的多元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又推动了农村工业化。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贷款业务也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推进。但农村居民贷款困难、专业合作社贷款门槛高、农村经济产业需担保公司才接受贷款等问题,却严重制约着农村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三)商业银行支持力弱

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普遍存在支持泡沫经济的情况,即支持被泡沫化的房地产业,而只有少部分的贷款用来支持能带动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制造业、农业以及服务业。据统计:我国中小型企业占所有企业的99%,并且能接纳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创造80%的城镇就业岗位。但是在所有中小企业中,80%的企业从未获得过银行贷款。

(四)政府融资平台方面不够成熟

着重发展政府融资平台已成为当展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但就目前的形式而言,政府融资平台仍然存在很大问题:

1.融资平台的政府担保并不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应;

2.融资的模式过于简单,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基本来源于银行;

3.政府融资平台太多,同时也太过于分散,这便增加了负债、不良贷款问题的概率。

(五)民间贷款公司的发展存在障碍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门槛高,城镇中小企业很难跨入银行贷款门槛,所以,大部分中小企业不得不向民间贷款公司进行融资,致使民间贷款公司利率越来越高。这种高利率模式的发展,使得部分中小企业会无法偿还贷款时,企业则面临资金链断裂、破产,最终民间贷款公司陷入追债困境。

二、四川省农村新型工业化发展在金融方面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银行类金融机构可以划分为四类、九种,分别是政策性银行中的农业发展银行,商业银行中的农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的村镇银行、农村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目前,我国农村基本上是以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民间借贷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其中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服务最为普遍。农信社是当今唯一直接面向农户开展业务的金融机构,其贷款也正在从农村小户贷款向大型乡镇企业贷款的方向转变。

(一)农村信用社

近年来,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农村信用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已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导力量,其金融业务也在不断发展。

1.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1)农信社支持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对农户的生产、生活、经营、消费等方面进行了大力的扶持。

(2)对中小型企业提供一定额度的贷款。政府不断加大信用社对当地企业发展力度,为当地实力企业提供贷款,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化、城镇一体化、工业现代化进程。

2.支持“三农”的主力军

农村信用社扮演着是整个农村金融主力军的角色,是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作用。

(二)邮政储蓄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农信社提供融资渠道,并且通过银团贷款的方式将大批资金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三农”重点工程等领域。

三、四川省农村新型工业化发展在金融方面的对策建议

(一)农信社成立担保基金、构建信用体系

国家每年向农户发放大量补助,而政府可将此补助累计成立担保基金。如将100元放置农信社,那么农信社则可放大5陪贷款给农户。这样,既满足农户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农信社信贷部的发展。与此同时,农信社可建立针对农户的信用体系建设,对信用良好的农户降低信贷门槛。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1.可建立真正属于农民的金融机构,此类金融机构是完全由农民自己组织并管理的新型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可向新型信用社发放贷款,新型信用社则向农民提供比较小型的金融服务。由于新型合作社的成员构成是当地农民,所以他们对贷款者知根知底,进而根据贷款者实际情况做出贷款决策。

2.组建纯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模糊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之间的界限。建立纯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一方面加大了对农业保险保费的补贴,另一方面稳固了农业的快速发展。

3.建立与中小型企业相匹配的中小型银行。我国现阶段所存在的大部分民间贷款机构因法律控制而无法按照正常的市场准则去运行。建立正规的中小型银行可以为中小型企业贷款提供便利条件,有助于中小型企业在城镇中的不断壮大,从而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4.设立基础设施产业基金。构建基础设施产业基金一方面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并且大大减少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能让投资者更容易参与到基础设施的投资项目中。

(三)金融机构转型

1.金融产品创新。为相应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需求,金融机构应该限制重污染、高消耗等破坏环境的产业的贷款额度,应该支持更多绿色环保产品的创新。

2.惠普金融创新。目前,我国的金融社会化程度的资源配置还未达到最理想状态。当今的金融机构大部分是给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以及富人提供服务产品,而普惠金融体系的建立则可以为大部分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城镇中小型企业、农民以及收入低的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

第6篇

一,将农业信息化发展作为实现兵团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文章以兵团农业信息化为主题,通过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实证分析法,借鉴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结合兵团自身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兵团农业信息化进行了分析,并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兵团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找到相应的策略,推动兵团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兵团;农业信息化;体系;对策

引言

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活动和农民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等搜集、整理、开发、利用各种信息,给农业生产服务的信息技术[1]。农业信息化的实现有助于拓宽农业发展的市场,有利于农业劳动者及时有效的了解市场需求动态,便利了政府的市场宏观调控,实现了社会均衡发展,提高了农业经济发展水平[2-4]。

新疆建设生产兵团(简称兵团)中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下设14个师、185个农牧团场,其面积约占全国农垦总面积的1/5,是全国农垦最大的垦区之一,故兵团的农业发展在我国农业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向及中央新疆工作会谈精神,兵团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是今后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想要发展兵团农业信息化,必须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目前,兵团的农业信息化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并取得成效。但由于兵团基础条件及地理位置等因素,使得兵团农业信息化发展仍存在问题,文章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借鉴、总结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提出相应对策,从而推动兵团农业信息化向更科学、优化、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1 兵团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在国家和兵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兵团农业信息化发展已经发展了30多年,农业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各师、团场农业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兵团的农场遍布全疆,农业信息化应用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水平差异大。条件较好的农场和垦区已着手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系统,而条件相对较差的师、团,信息技术应用较少。而已建成的农业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资源数据库又出现了数量少、质量低的状况,且数据库专业分布不合理,商业化水平低,数据信息过时等现象,所以兵团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信息化的道路还很长。(2)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信息化的建设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且资金投入应连续。国家农业部信息中心每年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资金的支持,但对于兵团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因此资金的短缺,造成信息化设备硬件、软件的更新缓慢,信息技术的落后、信息设备的陈旧、信息网络速度较慢,这些基础设施条件的薄弱制约了兵团的信息化发展进程。(3)信息建设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兵团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对农业信息工作十分重视,但基层因为环境、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信息化意识较为淡薄。同时,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所需要的技术体系不甚了解;没有将信息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建设,如场体系建设、信用体系构建、政策法规制定等提上日程。造成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发展规模小、地区差异大,数据资源安全性、可靠性低等问题。(4)信息技术研发人才缺乏。农业信息化的开发与应用是需要精通网络、计算机、专业科学知识的人才,这一人才的缺少恰恰对兵团的农业信息化发展形成了制约。信息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农业信息研究型人才相对匮乏,研究团队不完整,导致大量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停留在低水平开发状态。

2 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

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使得发达国家在农业信息化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对农业信息化成功发展的国家进行经验上的总结,为兵团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借鉴。

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美国、日本、法国及德国的信息化技术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1)美国,采取以政府为主线,构建国家、地区与州的三级农业网络体系的模式发展农业信息化;在财政方面每年对信息化的设备投资达到15亿美元,充分的财政投入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农业部门及统计部门承担农业信息化的智能化、个性化的质量,及时有效地对市场的经营提供指导、决策等服务。(2)日本,主要以政府主导进行农业生产,首先将重点放置在都市综合性的都市农业信息建设;其次建立完善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系统,根据系统提供的精确农业生产、运营信息,使生产处于一个高度透明的有序状态;最后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促进农业经济与技术的共同发展。(3)法国,地方政府帮助农民学会计算机,通过支持培训、装备及活动促进信息网络在当地的发展,以此提高农民劳动者的科技水平;建立农业合作社作为法国农业生产和销售中的民间自发机构,为成员提供了简便的行政手续服务,提供市场产品的信息动态;信息网络及产品制造商,以优惠的价格鼓励农民购买信息设备及产品,以此改善农村信息的基础设施条件。(4)德国,首先建立农业信息数据库系统,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其次建立农业信息网络服务系统,让各种各样的信息网络深入到农场,为农业信息的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再者建立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在农业科学研究中广泛地使用的是电子自动控制设备,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生产要素进行自动控制和检测,使德国农业信息化技术走向高度自动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通过上述描述发现,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建设经验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有充分的保障,政府起主导作用,建立多元化的信息资源数据系统建、信息服务体系,保证农业市场的运营状态高度透明。

3 兵团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农业信息化数据库建设。兵团农业信息化数据库的建立是将兵团各方面分散的信息、数据等收集起来,经过分析整理,最后编号建档,为后续兵团农业信息化科研人员及院重大科研项目提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地区的系统规划、农业整体设计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数据。此外,兵团农业信息化数据库的建立并不是是单独存在的,它要与中国农业部建立的农业数据库连接起来,实现兵团与中央紧密联合。(2)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的农业发展模式。一方面政府作为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宏观上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角色,农业信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应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兵团各级单位和部门应该投入资金建设公务服务的网络体系,免费为农业消费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经营者提供公务农业信息服务;另一面应让市场引导机制充分发挥出来,积极引进外资,调动社会力量,实现多元化的农业信息投入体系。(3)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兵团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是为兵团农业资源管理,农业生产过程中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及信息化的网络环境。兵团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应以科学观发展为指导,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数据库结合农学、经济学、水文学、地质学等学科,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经营和管理等信息进行集成,构建全方位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4)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想要把兵团的农业信息化发展好,人才队伍是关键。一方面是针对团场职工,团场职工是兵团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将农业知识和科学技术进行培训和宣传;另一方面需要注意对信息化的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实现“缺什么,补什么”,让从事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人员也跟上时代变化的脚步。

4 结束语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产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农业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种植方式、管理概念及交易方式,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面对农业信息化的时代,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抓住机遇,面对挑战,探索一条具有兵团特色的农业信息化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卢丽娜.农业信息化基本理论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9(1):168-173.

[2]吴宝华.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构想[J].农业网络信息,2001(11):36-37.

第7篇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业经济;信息技术

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化已经成为发展中必须重视的一部分内容。信息化的融入,可以更好地解决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并且达到对农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目的。在农业信息化发展应用的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对于整个信息化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打造一套高效、科学的农业信息化发展体系。无论是农业生产中,还是原材料、农产品、生产活动,以及资源开发等,农业信息化的应用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应用优势

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整个产业结构更好地结合市场化的发展方向,更好地通过调整来适应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可以为广大农业产业从业者提供一个更加全面、快捷、准确,且高效的信息化环境。通过信息的快速获取,从而更好地对供需信息进行掌握,进而实现对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活动的方向性,减少生产与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这种信息方面资源的有效共享,能够很好地对于市场发展中的一些生产和供需方面的矛盾进行解决。在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农业经济的征途服务体系也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农业生产活动可以更好地进行决策,并且集合农产品的发展情况,展开相关管理工作。地方有关的农业主管部门也可以通过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实现对农业产业生产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对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解决,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加全面且优质的农业服务。

对于农业发展中,通过农业生产的快速变化情况及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对各类市场变化的快速体现和应对,并且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更加科学的信息方面的服务。在现代农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经济是主要的发展策略,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于以往信息不对称和信息闭塞的问题得到了有效地解决,并且通过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使整个农业生产中的各类资源的配置,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控制。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信息化促进了整体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在农业信息化的形势下,很多新的知识、工艺及技术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和应用,整个农业生产活动和整个技术的推广、产品的创新开发,以及农业生产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都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例如,通过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可以在生产活动开始之前,结合具体的生产需求,对生产计划进行编制,并且合理地对于市场的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结合不同阶段的生产目标,对生产过程中各类物资的应用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有助于实现精细化管理,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2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的健康增长产生动力

在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信息化是整个农业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同时,农业信息化发展和相关活动的开展,也需要一套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进行保障,加强相关投入。有关部门要做好主导,配合多方进行统一、联合建设,更好地实现资源方面的共享,并且将公用和专用进行有效地融合。现阶段,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进行规划和统筹。有关部门要对于现阶段的农业信息化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联合以往的信息化渠道,推进信息化发展的转型。在信息资源利用的过程中,要对新的信息技术进行认可,并且做好对信息资源的优化与全面整合。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做好对于信息的全面收集,并且对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筛选,结合已经获取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应用。

在分析的过程中,要通过对各类数据进行全面的应用,配合相应的数据分析和实践经验,对于农业生产中的各类决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信息资源的全面开发和利用,可以更好地对信息资源的整体质量进行保障,最大化利用信息资源价值。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广大农业经济活动参与者自身的信息化意识。通过对于信息化的优势进行全面宣传,打造一个全面参与的信息化发展环境。有关部门要积极深入到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做好引导和规范管理,带头做好相关培训工作,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进行更好地巩固。只有让广大农业经济活动参与者真正感受到农业信息化技术所带来的优势,感受到信息化技术的独特价值,农业信息化的相关工作的开展,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支持和配合。相对国际社会来说,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信息化发展中,要积极地对先进农业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借鉴,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交流和互换,将我国的农业信息资源积极地推广到国外,走向国际市场,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的互利互惠。。

3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农业信息化发展建设,可以更好地推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增长,并且成为重要的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进步,特别是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和价值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和体现。

参考文献

[1]张莉莉,张承祥.农业信息化过程中信息资源整合措施分析.现代农业科技,2016,(11)

[2]徐娜,李红,张帆.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发展探究——以温州为例.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05)

[3]张鲲鹏.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以河南省西平县为例.商,2016,(13)

第8篇

    休闲农业信息化就是通过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休闲农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改造,对休闲农业的产品开发和推广环节广泛实现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以满足供求双方对信息的实时与精准化需求。休闲农业能否得到更快的发展,除了自身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外,还依赖于信息的传播和休闲农业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便让公众及时了解当地休闲农业资源情况、休闲特色项目所在和休闲农业的决策规划,使休闲农业的产品或服务得到更广泛、更快捷的传播,信息化是提升休闲农业核心竞争力的不二途径。从全球来看,世界休闲农业信息化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首先是20世纪50~60年代的广播、电话通信信息化;其次是20世纪70~80年代的休闲农业计算机数据处理和数据库开发阶段;最后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休闲农业网络传播和信息技术、科技在休闲农业特色项目中的运用等[6]。具体来讲,世界休闲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世界休闲农业宣传推介信息化,全面展示休闲农业风采,在旅游竞争中抢占先机。例如,网站推介,传递休闲农业产品或者特色服务,让顾客和观众找得到;通过全景漫游或者虚拟实景体验,让顾客和观众移动鼠标,提前体验休闲农业;甚至通过在网络游戏中嵌入休闲农业景点[7],创新实现休闲农业景点信息化展示手段,激发和引导潜在顾客消费;通过电子地图定位标注等,根据用户需求策划特色休闲线路、向导服务,引导高品质农业休闲消费。②世界休闲农业的预订促销的信息化,通过网络、电话、短信即可预订,实现休闲农业“吃、住、玩”贴心服务以及安全、正宗、物美价廉的特色农产品,让顾客享受到打折服务,满足顾客需求,刺激休闲农业消费。③世界休闲农业项目本身的信息化,把信息技术恰当运用到休闲农业项目中,在保持“农味”特色基础上,加大科技在休闲农业项目中的应用,完善和优化服务功能,提高休闲农业参与性和趣味性,去吸引顾客和观众。④世界休闲农业管理及内部办公信息化。管理者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本地区及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情况和实时态势,科学管理指导休闲农业经营,从而提升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扩大影响,锻造核心竞争力。

    二、国外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比较

    1.美国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经验美国休闲农业的信息化进程,得益于美国农业信息化的战略实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通过将国家意志注入本国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首先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接着又倡导“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并通过立法手段,利用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同时,美国通过建设国家级农业和农村科技信息中心群,获得了公益性农村信息资源的有效积累、科学管理与广泛运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规模化、专业程度高的涉农信息数据中心(库),对包括美国休闲农业在内的农业发展、旅游发展产生了很好的推动作用[8]。毫无疑问,美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使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受益匪浅,获得长足发展。美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休闲农业信息化建设,是美国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另一显着特征。美国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强大动力更源于休闲农业的市场需求。为了推动休闲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高投资效率比值,美国不断利用市场手段推动农业信息化应用层面的竞争。例如,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就开放了电信市场,通过不断的市场竞争,加快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产业重组,并适时根据市场的基本需求,构建了以政府为主体,5大信息机构为主线,国家、地区、州三级相连的农业信息网,形成了完整的包括休闲农业在内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有力推进了美国休闲农业信息化进程[9]。2.法国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经验法国农业旅游协会作为非政府组织,有力推动了法国休闲农业发展,是世界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成功典型。法国农业旅游协会创新思路,有效整合休闲农业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等,合理运用国家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果,适时构建休闲农业网络信息化平台,向休闲农业经营者提供咨询培训以及进行休闲农业整合营销等贴心服务。同时,法国农业旅游协会在国家旅游政策指导下全面制定休闲农业的行业规范以及行业质量标准,倡导和督促休闲农业行业自律以推动休闲农业的持续发展。早在1954年,法国联邦国营旅舍联合会就进行“法国农家旅舍网”建设,很快成为各国竞相效仿的成功典型。此后各类农业旅游社团组织和中介机构(如法国农业与渔业协会、农业商会、法国国际旅游推广协会等)陆续成立,有力促进了休闲农业的信息化发展经验交流,丰富了信息化传播手段,加强了信息化人才培训。随着法国农业旅游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成熟运作,休闲农业行业自律的成效明显,法国政府对本国休闲农业的“管理职能”随之转变为“监管职能”,相关行业协会在休闲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更加凸显。另外,法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农民信息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曾在本国休闲农业信息化建设初期免费向农民赠送电脑,引导农民接触和使用信息技术,为休闲农业信息化全面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3.日本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经验日本主要采用政府主导型的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思路。从自然环境来看,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并且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休闲农业发展并无优势。但日本为建设信息化休闲农业,不断重审休闲农业价值,重视休闲农业信息化工作,并把其视为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手段。其中,日本政府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重大举措:第一,日本政府日益注重休闲农业的立法完善和体系健全工作,先后制定实施《农山渔村余暇法》、《农山渔村宿型休闲活动促进法》等,主导休闲农业信息化的市场规则及发展政策的制定,甚至是有关资金的筹措工作等。第二,日本政府注重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注重农业信息系统建设,并倡导U-Japan国家信息化战略,为休闲农业信息化的持续和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日本政府注重农业旅游信息网的建立,建立了权威性的休闲农业市场信息统计、分析与报告制度,为休闲农业顾客和经营者提供及时、全面、精确的市场信息和参考资料。日本创新休闲农业信息技术展示,是日本休闲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另一亮点。日本往往借助信息技术甚至是生物技术等,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休闲农业新景点,它一般建于距离城市较近的区域,使其成为休闲农业的科技特色景点,农业科技教育功能凸显,具备了很强的科普教育功能[11]。

第9篇

论文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法

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速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建立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科学和客观地测算以及比较分析我国各地区信息化水平,有助于政府梳理农村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政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农业信息化更是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重要途径。笔者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实用的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于评价四川省凉山州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获得良好效果。

1测算方法选择与指标体系构建

1.1研究综述对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研究,最早来自美国经济学家Machlup和Porat在知识产业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信息经济的测算方法。国内相关学者自2000年后开始运用多种方法对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

国内外学者普遍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如波拉特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法、专家评分法和灰色关联分析等。但这些评价方法都一致要求所选用的评价指标之间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而这一要求在实际选用指标时很难得到保证,也就是说,指标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线性相关性。采用这样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显然难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基于上述原因,笔者选择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以解决指标体系之间的干涉问题。

1.2主成分分析法基本原理主成分分析法是把多个指标约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多指标(变量)的研究中(如m个指标),由于指标的个数很多,且彼此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导致观测数据所反映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重叠。主成分分析则可通过一种降维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简化,从较多的指标中找出较少的几个综合指标,使这些综合性指标尽可能反映原来指标的信息,且指标之间互不相关。通常是取原始m个指标的某种线性组合,适当选取组合系数,使得这少数几个综合指标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代表性尽可能完好。

1.3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根据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内涵及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和政府统计的现状,遵循代表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可比性、动态性等原则,参照其他学者建立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有关专家的反馈意见、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及研究目的,选取指示性强、数据来源可靠的l3项指标,笔者尝试建立了一个较为简洁实用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表1),可用于评价我国各地区的农业信息化水平。

该体系可用于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横向比较,也可在此基础上拓展到纵向比较。指标中的数据绝大部分可从权威的统计年鉴中获取,个别数据可通过调查和处理获取。通过采用该体系评价后基本上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2实证分析

笔者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四川省凉山州17个县(市)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指标体系所涉及的指标中,“涉农网站数量(X8)”可通过网络查询的方法得到,“农村信息员受训率(X10)”可通过农户调查与专家意见调查取得“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X11)”在市(县)年度工作报告中查询,其他指标在《凉山州统计年鉴(2007)》中查得(因《凉山州统计年鉴2008、2009版》正在编印中,故选择2007年数据)。计算过程采用SPSS软件求解。

2.1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对四川省凉山州l7县(市)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原始数据与无量纲化数据略)。

2.2选取主成分和构建综合评价函数由于指标X3、X4、X8数据采用的是凉山州全州的标准化均值,故在因子分析中将该3项指标模糊。设定提取5个因子(因子得分最多的5个主成分,命名为F1~F5),用SPSS软件求得5个因子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表2),由表2可知,5个主成分的信息携带量已达全部信息的94.970%,能够代表原来的指标信息进行评价。KMO测试值为0.792,表明因子分析效果较好,原有变量信息绝大部分可被因子解释,同时计算出各个因子得分情况(表3)。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表,可得到主成分计算模型为

方差的贡献率反映了主成分的重要性,因此,以方差的贡献率(5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作为主成分权重进行综合评价,即可构建评价模型:

运用以上评价模型可求得四川省凉山州17个县(市)农业信息化的评价分值(表4)。

3结论与讨论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