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安全生产的内涵优选九篇

时间:2024-04-17 15:39: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安全生产的内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安全生产的内涵

第1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实践;创新

一、安全管理创新的内涵与特征

(1)安全管理创新的内涵。创新安全管理的内涵十分丰富,但应主要体现“三个发展”:管理对象的发展,要从安全生产的事故管理逐渐向安全生产的隐患管理发展;管理阶段的发展,要从安全生产的事后管理逐步向事前管理发展;管理手段的发展,要从安全生产的结果管理逐渐向安全生产的预警管理发展。只有坚持安全管理创新,才能够真正实现从被动防范向基础管理转变,从事后查处向预警预防转变,从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从专项整治向规范管理转变,从控制伤亡向职业健康转变。(2)安全管理创新的特征。首先,安全管理创新具有时代性,安全管理的创新必然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手段与内容。其次,安全管理的创新就是要采取预防性的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消除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所以其具有预防性。除此之外,安全管理创新具有主动性。安全管理的创新要促进企业将传统的外迫型安全指标管理转变为现代的内激型安全目标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安全管理创新还具有动态性,安全管理的创新就是要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努力实现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深入研究我国安全生产的规律与发展走势,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管理创新要利用社会各种资源,为安全生产服务,所以还具有社会性。

二、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与创新措施

(1)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企业安全管理的实践与创新首先应当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特别是在“十二五”时期,是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好转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企业的安全管理同时面临着来自于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和时代提出的新情况和新挑战。不论安全管理的方法进行何种创新,企业都应当将安全发展的理念放在首位。(2)推动安全生产预防机制。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不能体现“预防为主”的理念,基本上是事后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应当进行创新。通过创新安全管理,运用安全管理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要变事后处理型为问题发现型管理模式,把管理重点放在事故超前预防上,为生命安全与生产发展建立坚实的屏障。比如近些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北京市顺义区以及广东省珠海市等地区,及时排查治理隐患,实现安全生产由事故管理向隐患管理的重大转变,这些地区积极推动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预警,大力推动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对企业定期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统计、分析,有力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的自主管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安全投入、隐患治理等因素,建立模型,预测企业安全生产的趋势,使得这些企业都能做到超前防范风险,对安全生产心中有数。(3)开展标准化建设。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已经成为“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的重要任务,安全监管总局制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代表了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的新成果,实现了国际先进安全管理方法与我国传统安全管理措施、企业具体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通过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自主管理和规范管理水平,使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去干,将安全生产责任从法定代表人开始,逐一落实到每个从业人员。目前对企业来说,既需要加强组织发动、广泛实施,也需要加快相关评定标准的起草和修订完善,更需要结合各行业实际,促进整改达标,抓好监督检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4)加强区域合作。管理好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涉及面广、难度大,历来是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方法难以适应现阶段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的需要。要通过建立危化品道路运输省际联运机制,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提高安全监管的能力和水平,为创新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提供了手段。按照“源头严管、动态监控、区域联动、协同救援、信息共享”的工作思路,建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联控机制,在国务院安委办的组织下,安全监管、公安、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相互支持配合,目的是提升区域内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安全可控度。

创新安全管理来源于安全生产实践,并且创新的方法也是为安全管理的实践进行服务的。企业的安全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对于企业整体和员工自身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时代获得了发展,传统的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时间需求,必须加强合作、树立观念、采取各种各样高科技手段进行创新,最大限度地为社会管理创新增添活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第2篇

我自2010年4月16日至4月25日在大岭山接受安全主任培训学习,除去20号周日一天休息未上课,其余总计培训九天时间,培训学习业已结束并考核完毕,现对本次培训学习情况作以下报告:

一 培训课程的大致内容

本次共培训三大课程,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知识》;《安全技术基础知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

    在《法律法规知识》课程中主要针对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消防法》,《广东安全生产条例》等进行培训学习,并在本课程中学习了注册安全主任制度的相关知识。在本课程中,学习到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从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从危险识别,从生产条件,从对劳动者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操作,从生产的安全保障等阐发了安全第一的内涵,从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从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安全素质,从加强和完善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等阐发了预防为主的内涵,并学习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等。

在《安全技术基础知识》课程中主要学习了防火防爆,职业卫生,机械安全,电气安全相关知识,主要是从技术层面上分析事故造成的各种直接间接原因,接合我公司实际情况与去年的所发生的几起工伤和火灾事故,本章知识内容与我公司有着密切联系。

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课程中主要学习了安全生产的基本观点,安全生产制度管理,安全生产检查,特作业人员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伤亡事故管理等相关知识,本章主要从管理和制度层面上对安全生产进行了学习。

二 对培训课程几项重点概括

1 从国家和企业各类伤亡事故案例中可以得出安全生产十分重要这一结论,因为事关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事关企业的生产与效益。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简单的分割,要统一看待。应树立和运用系统,预防,科学的观点开展安全工作和管理。所以加强各级干部的思想态度的转变和全员技术与知识的学习,是一项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工作。

2 注册安全主任制度是由广东省借鉴英国新加坡等国和地区的经验于1994年率先在深圳试行的一项制度。制度的意义在于配备专职安生产管理人员,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解决“没人管”和“不会管”的问题,通过专职人员使企业全员增强安全法制观念,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掌握安全生产技术,学习和运用安全生产知识,推动和开展各项安全生产相关工作,诸如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工作档案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

3 我国对安全生产的新格局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企业安全生产由主要负责人负全责,国家以法律形式对企业负责人和注册安全主任的职责和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的实质是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因此公司的安全生产相关工作应在主要负责人带领与指导和安全主任的推动与牵头及全员参与全面进行。

4 安全生产的主要内容有:(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完善安全生产条件;(4):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5):开展安全生产检查;(6):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生产管理;(7):做好事故预防和事故处理工作。接合公司实际情况,上述内容将是我公司今后开展安全工作的重要方面和主要方面。

5 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因素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因素是管理的欠缺。人的不安全行为有违章违纪操作,思想上麻痹大意,技术上薄弱,知识上缺乏,上岗未经培训考核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安全设施装置的缺陷,物体放置工作场所的缺陷,防护用品的缺陷,设备工具方面的缺陷等,管理的欠缺主要是对人对物的监管不力,未能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及时处理等。

三 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现状和不足

根据安全培训学习的三大课程内容,我个人认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现状还不够理想,从制度建设从人员管理从现场管理从技术环境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公司领导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高度重视,但未能就安全管理工作作以深化强化,使之系统,规范,细致。结合公司现状,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不足概括起来主要有:〈1〉:各级干部的安全生产意识较为淡薄,安全法制意识较为淡薄,安全生产管理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技术比较欠缺,不能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全面性的对员工安全生产工作正确的加以教育培训,指导疏引,监督检查,管理控制等。〈2〉:公司对员工的三级四新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不大,日常性持续性安全教育培训,以及对事故责任人对事故案例对特种作业人员的专项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不大,工作员工不具备或很少具备或具备很少本工种本岗们所必需的安全生产相关知识相关技能而直接从事相关工种相关岗位的工作,未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上岗,特殊岗位人员未能持证上岗,这是导致事故最直接的因素和隐患所在。〈3〉:干部自身素质和员工自身素质诸如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实操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思想品德,文化知识,理论修养,遵章守纪,创新变革等方面存在着不足。〈4〉:公司安全生产管制度和安全文化方面的不足,主要存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模糊,相关安全生产责任,操作规程,教育培训,检查监督,危险作业,安全会议,应急预案,现场管理,档案管理,奖励处罚,值班报告,事故追究等制度的欠缺,员工在公司安全目标,安全价值观,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准则,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认识认同与遵守执行方面的欠缺。《1》

四 个人建议

建议公司从上至下应对安全生产和安全生产管理高度重视,针对安全生产的主要内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事故预防和事故处理工作。

建议公司自行开展或由辅导公司开展对我公司中基层干部进行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进行培训学习并进行考核。

建议公司在制度的建立健全上应下功夫将其完善起来,并将管理干部对制度的执行作为奖惩,绩效,晋升,调薪等一项重要依据。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使我对安全生产的相关理论知识,思想观念,法律法规等都有了直接的全新的了解,自我感到受益很深,但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培训内容以前接触较少,加之知识总量较大,个人在学习,认识,理解,接受上存在一定的限度,所以对培训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加深自身学习,以期比较全面比较牢固的掌握相知知识,以更好的为公司服务。

第3篇

一、安全、公共安全的内涵、外延和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设置的设想

二、安全生产工作的内涵、属性及其重要性

三、失效分析预测预防和失效学的内涵、与安全生产工作和其它学科发展的关系及其“认识论”

引言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公共安全是人类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稳定、健康的基本保证,安全生产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向大自然索取和创造物质财富的基本条件,而失效分析预测预防则是转失败(或失效)为成功(或安全)的关键技术领域。

因此,安全、公共安全、安全生产和失效分析预测预防(失效学)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它们之间还存在着本质的、内在的联系。本文以“安全、安全生产和失效学的内涵、外延及其相互关系”为题,就如下三个方面进行粗略的讨论。

一安全、公共安全的内涵、外延和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学科设置设想

(一)安全的内涵和外延

(二)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学科设置构想

(一)安全的内涵和外延

安全的内涵

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安全”顾名思义,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没有受伤,完整无损,平安健康。安全的反义词是灾害。灾害是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造成危害性后果的各种变异现象的总称。

从科学的含义上看,“安全”可以认为是一种状态,是指满足人和物不受损伤、身心健康和完整完满的一种环境、物态和状态;

也有人认为,“安全”是一种能力,是指人类对自身利益——包括生命、健康、财产、资源、生存空间(领土、领海、领空)、信息、无形资产、商业机会、传统、文化、社会结构、运行机制和秩序等——的捍卫、维护和控制的能力。

将上述“状态论”和“能力论”相结合,安全是通过“能力”达到的一种“状态”。

安全的外延可分为:

窄义的安全(又可称为传统的安全)

广义的安全(又可称为非传统的安全)

窄义的安全包括国家安全(即国防安全)、社会安全和公共安全。

国家安全是指在国家、民族、领土层面上的安全,侧重于在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冲突和对抗中捍卫国家利益问题;

社会安全是指社会秩序、运行机制层面的安全,侧重于社会犯罪、破坏和威胁中维护社会利益问题;

公共安全是指不发生公共突发事件的状态和能力。公共突发事件主要有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如恐怖事件)等。

生产安全是指在生产经营层面上的安全,侧重于对安全生产事故的控制、预警和预防问题。

广义的安全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由于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的新的安全问题,包括环境安全、技术安全、城市安全、经济安全等。

环境安全又可分为生态、人口、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矿产)、气候等相关的安全问题,环境安全的本质是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引发的人与自然不能和谐发展的问题;

技术安全是指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包括生物技术、基因技术、新的化工产品及大型工程给人和自然构成的风险和威胁问题;

城市安全是由于城市规模和生产的集约化发展带来的突出的安全问题;

经济安全则是由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使得社会经济的关联性、依赖型和“脆弱”性大大的增加带来的附加的安全问题,例如动力安全(核安全)、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等。

公共安全的内涵

公共安全是不发生公共突发事件的状态或能力。

公共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对全国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公共突发事件的性质、发生过程和机理,公共突发事件主要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其中,事故灾难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则是指不发生重大生产事故灾难的正面表述。因此,安全生产是公共安全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学科设置设想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设置

在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年11月1日的“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中,提出了“安全科学技术”(620)作为一级学科的建议,但未被教育部接受。我认为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考虑。

对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设置的设想

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1.安全学(灾害物理学,灾害化学,安全系统学等)

2.安全工程(爆炸,火灾和消防,失效学,安全评价,安全检测和仪器等)

3(职业卫生工程)(待定)

4.安全工程管理(安全法学,安全人文学,安全经济学,安全管理学等

(二级学科)

几点认识

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学科设置拟粗不宜细。基本上分三种类型:一类是偏应用理论基础类的二级学科,即安全学学科,它初步包括灾害物理学、灾害化学、安全系统等三级学科或研究方向;

二类是安全工程类学科,分安全工程和职业卫生工程二个二级学科,其中安全工程中包括爆炸、火灾和消防、失效学、安全评价、安全检测与仪器等,职业卫生工程因与医学类学科交叉,其三级学科或研究方向待定;

四类二级学科是安全工程管理,包括安全法学、安全人文学、安全经济学、安全管理学等三级学科或研究方向。这个建议只是初步的想法,还要经过多方面的讨论和论证。

原则上看,安全科学与工程是政府进行安全生产工作的科学技术基础。这就是说,从根本上看,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要依靠安全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要依靠劳动者安全科学技术知识、能力、水平和素质的提高,要依靠全民安全文化、安全伦理、安全意识、安全科学技术理论和知识的提高。这是使我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安全生产大国、甚至于成为安全生产强国的治本战略方针。

当前我国已有46个大学设有安全科技和工程专业的本科或大专,每年已有一万名左右的毕业生。已有11044名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质认证人员,工作在安全管理和企业安全工程的第一线,但是一方面是人数少,二是学位层次低,三是人员不稳定;另一方面安全生产的投资少,欠账多,安全硬件严重落后;

第三方面是如何将安全生产提高其科学技术水平,如何提高到依靠劳动者素质上来还缺乏有力的措施,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一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科技意识不强,也缺乏方法和途径,因此,如何开好这次会、提高安全科技规划的水平,对今后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二安全生产工作的内涵、属性及其重要性

(1)安全生产的定义或内涵

(2)安全生产工作的属性

(3)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

(一)安全生产的定义或内涵

安全生产工作是对产品(或商品)的

中的

进行达到的

制造(含设计),储运,销售(和)使用

(全过程)??范围

隐患,风险,事故(和)救援

(多类型)??对象

评价,分析,预测(和)预防

(多层次)??内容

健康,安全,可靠(和)优质

(多目标)??目标

监察,监督,管理(和)科技

(全方位)??手段

说明:

安全生产工作是由范围、对象、内容、目标和手段等组成的一个矩阵,矩阵中20个元素是紧密相连的,它们之间用少数几个字相连就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定义;

安全生产工作的范围是涉及生产经营活动中产品的制造(含设计)、储运、销售和使用的全过程组成的;

安全生产工作的对象是由安全隐患、安全风险、安全事故和安全救援等多类型分对象所组成的;

安全生产工作的内容是由安全评价、安全分析(或事故分析)、安全预测和安全预防多层次分内容所组成的;

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是由职业健康、职业安全、装备(或工具)可靠及产品优质等分目标组成的;

安全生产工作的手段分别由监察、部门(省市)监督、企业管理和有关的科技活动等全方位的手段组成的,而安全科技活动则是上述三层手段的科技依据或重要内涵。因此,安全生产科技是全过程的、多类型的、多层次的、多目标的和多方位的综合交叉的新兴的科技领域。

安全生产工作的定义和内涵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安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抓安全生产工作,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依靠劳动者的素质的提高上来”的原则,体现了“国家监察、部门(省市)监督、企业管理、群众参与”、“法律依据、科技保障”的工作路线和指导思想。

根据矩阵的特点,可以将安全生产工作的总矩阵分成各种分矩阵,如对“制造安全”就是对产品(或商品)生产制造(含设计)过程

中的

进行达到的

隐患,风险,事故(和)救援

(多类型)??对象

评价,分析,预测(和)预防

(多层次)??内容

健康,安全,可靠(和)优质

(多目标)??目标

监察,监督,管理(和)科技

(全方位)??手段

的分矩阵。

(二)安全生产工作的属性

1、安全生产是人类为其生存和发展向大自然索取和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前提??它具有“基本”的性质;

2、在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它具有“绝对”的性质;

3、在人类进化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生产方式和生产水平各不相同,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手段、设备和工艺不断地复杂化,安全工作的内容和重点也各不相同??它具有“时代”的性质;

4、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和发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科技含量不断增长,安全生产工作也将进入高科技、高新科技的范畴??它具有“与时俱进”的性质;

5、安全是系统工程,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中涉及各个相关学科??它具有“系统综合”的性质。

(三)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

1、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安全生产工作是减少事故损失(负效益)的有效手段,它是国际经济贸易市场准入条件,是循环经济、经济持续健康协调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2、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安全生产工作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它是以人为本(人权)的重要内涵,它是社会稳定,形成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3、从政治改革的角度来看:安全生产工作是执政为民的重要工作,它是国家政权性质的本质要求,它是“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4、从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安全生产工作是科学技术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体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失效分析预测预防和失效学的内涵、与安全生产工作和其它学科发展的关系及其“认识论”

(一)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或失效学的内涵

(二)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或失效学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三)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或失效学与其它学科发展的关系

(四)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或失效学的“认识论”

(一)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或失效学的内涵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的内涵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是对产品(或商品)的

中的

进行达到的

制造(含设计),储运,销售(和)使用

(全过程)??范围

隐患,风险,事故(和)救援

(多类型)??对象

评价,(或评定)分析,预测(和)预防

(多层次)??内容

健康,安全,可靠(和)优质

(多目标)??目标

监察,监督,管理(和)科技

(全方位)??手段

可以认为,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救援)+(监察、监督)安全生产工作,或者说,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是安全生产(对象)工作中的基础性(手段)的技术工作之一。

失效学的内涵

失效学是研究产品(或商品)失效的

达到的

诊断,预测和预防

范围

方法,技术和理论

内容

补救,控制和根治

目标

失效学体系雏型

失效学

(一)失效诊断学

1.模式诊断

2.原因诊断

3.机理诊断

(二)失效预测学

1.安全状况预测??状态诊断和安全评定

2.寿命预测??剩余寿命预测和安全寿命预测

3.可靠性预测

(三)失效预防学

1.失效工程预防

2.失效设计和制造

3.数据库,案例库和专家智能系统

可以认为,失效学是失效分析预测预防的深化和提高,是它的应用理论基础,并已成为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中重要分支学科之一。

(二)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或失效学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它们的属性相同或相似都具有“基本”的性质

安全生产

安全是人类为其生存和发展向大自然索取和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前提,??它具有“基本”性质;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

失效是人们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相互脱离的结果,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是人们深化客观事物认识的知识源泉,??它具有“基本”性质

都具有“绝对”的性质

安全生产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它具有“绝对”性质;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

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客观世界中无限的,因此失效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它具有“绝对”性质;

都具有“时代”的性质

安全生产

在人类进化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生产方式和生产水平不同。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手段、设备和工艺不断复杂,安全工作的内容和重点也各不相同,??它具有“时代”性质;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失效分析预测预防的内容、重点、技术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它具有“时代”性质;

都具有“与时俱进”的性质

安全生产

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和发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科技含量不断增长,安全工作也将进入高科技的范畴,??它具有“与时俱进”性质。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科技的发展己成为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发展的主要关健和依托,高科技的发展更需要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技术的进一步强化,并将失效分析预测预防列入高科技领域,??它具有“与时俱进”性质。

都具有“系统综合”的性质

安全生产工作是系统工程,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新兴分支学科

它们的地位和作用相似或相近

在社会生活上的地位和作用相似或相近

安全生产

是社会稳定、文明的重要因素

是保障和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是体现和提高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

是全面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本质内涵。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

是促进安全、保护生产力的有效武器;

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保证社会安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是社会生义市场经济体制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在经济和管理上的地位和作用相似或相近

安全生产

是减少负效益(增加正效益)的必由之路

是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

是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指标

是打破和通过国际经济贸易中“绿色壁垒”或“技术性贸易壁垒”市场准入条件的必不可少的“通行证”。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

是防止失效事故的再发生、减少经济或人员伤亡的必由之路;

是对国内外经济纠纷进行仲裁或判决、索赔的科学技术依据;

是创建优质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更新换代的重要途径;

是为各级领导提供反馈和进行技术经济规划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工程技术上的地位和作用相似或相近

安全生产

是国家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

是国家安全科学技术理论、技术、工程和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结果。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

是机电产品维修工作的技术基础和前提条件;

是可靠性工程的基础技术工作之一;

是发展和完善安全工程技术的重要实践基础;

是修改和完善产品和技术标准的科学实践依据。

安全生产

是在科技进步上的地位和作用相似或相近

发展和完善安全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反映和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声誉的重要体现;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

是认识客观世界事物本质的重要知识源泉;

是发展新学科、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重要窗口和“产婆”;

是发展科学技术,包括发展高科技的不可避免的机遇和挑战;

是从失败入手着眼于成功和发展的科技领域;是从过去入手着眼于未来和进步的科技领域;可以认为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三)失效分析预测预防与其他学科发展的关系

断裂事故和断裂学科的发展

疲劳断裂事故和疲劳断裂学科的发展

航空空难事故和航空器的发展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和结构材料的发展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和机械设计方法的发展

航空空难事故和航空器的发展

廿世纪三十年代英国蛾式歼击机的9次大速度空中解体事故飞机在亚音速时机翼的颤振问题的突破

廿世纪四十年代,超声速飞机的空中解体事故突破了超音速时的“音障”问题

廿世纪七十年代,美国707-300型客机水平尾翼的折断事故发展了飞机的损伤容限设计新概念

世界各国的航空航天器是在不断出现事故中发展起来的。没有早年的失败和对失败事故的分析研究,也就没有今日的成功和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和材料学科的发展

严寒地区构件的冷脆断裂à耐寒钢

海洋平台构件焊接热影响区的层裂àZ向钢

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的脆裂à低碳针状铁素体和微珠光体高强度钢

化工设备构件的晶间腐蚀断裂à“超低间隙元素”的铁素体不锈钢

宇航构件的脆裂和超重à高强高韧材料:包括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等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和机械设计方法的发展

静强度设计方法

动强度设计方法

断裂力学设计方法

损伤容限设计方法

耐久性设计方法

可靠性设计方法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是转失败为成功的关键

因此,重视失效学这一分支学科的发展,有意识地运用它已有的成就来分析、解决和攻克相关领域中的失效(失败、故障)问题,是人们走上成功、科技发展少做弯路的捷径之一。

(四)失效分析预测预防的“认识论”

失效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

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历史长河来说,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客观世界是无限的。失效是人们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相互脱离的结果,失效发生与否是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失效是绝对的,而安全则是相对的。

失效分析是人们深化客观事物认识的知识源泉

失效分析是人们认识客观物理本质和规律的逆向思维探索,是对正向思维研究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补充,是变失效(失败)为安全(成功)的基本关键,是人们深化客观事物认识的知识源泉。

安全科学与工程发展史、人类的科技发展史是人们与广义的“失效”作斗争的历史

失效分析、改进提高、再失效分析研究、再提高发展,如此往复循环、螺旋上升、发展飞跃,就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史,乃至于社会发展历史的全过程,因此,广义地说,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史、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史、社会发展史就是与广义“失效”不断作斗争,变失效(失败)为安全(成功)的历史。

应进一步强化对失效分析预测预防的研究和应用

当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科技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发展的主要关键和依托,而高科技的发展也依赖于高科技发展中的失效分析预测和预防,因此,高科技的发展更需要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技术的进一步强化,并将“大型机械装备重大事故的失效分析预测预防”的关键技术研究列入“十一五”计划和中长期公共安全科技发展规划中。

结束语

鉴于安全的内涵及其外延不断的深化和扩大,安全的概念成为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带有关键性、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问题。安全应与资源、人口和环境一样应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

安全不再是人类被动的追求的目标状态,而成为将对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起反转的促进作用的重要因素。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依赖和互为制约,因此与安全有关的安全文化、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经济、安全伦理等也将应运而生和蓬勃发展。

第4篇

关键词:安全文化;安全生产

安全文化是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安全管理思想、安全管理理念、安全价值观念、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考核机制等具体富有内涵的精神和意识形态。安全文化是在长期安全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一种维护企业稳定发展、提升企业品位的无形力量。安全文化建设对于预防事故、提高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具有基础性意义,是企业树立新的安全观念的需要。

一、煤矿安全文化的重要作用

1向导向功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宣传科学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能力,它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安全文化是通过继承、优化、融合、发展而形成的,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最终目标是防止事故、抵御灾害、维护健康,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凝聚功能。在构筑企业安全文化过程中,文化的渗透性和联系性会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成为企业凝聚员工的要素,直接或间接地引导员工把企业的安全形象、安全目标、安全效益同个人前途、家庭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之对安全的理解、追求和把握同企业趋向一致。

3、激励功能。当人的安全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和保护时,人的安全行为就会从被动消极的状态变成自觉、积极的行动。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使企业和员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意义,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进而发展到“我会安全”。

4安全文化的提升作用。安全重在落地生根,发挥作用。安全文化要渗透到制度建设、工作流程、管理模式及员工的行为规范过程中,要把制度建立在员工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二、煤矿安全文化的内涵

煤矿安全文化的建设关键在于宣传科学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能力,它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安全文化是通过继承、优化、融合、发展而形成的,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最终目标是防止事故、抵御灾害、维护健康,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员工的安全理念及共同的价值观,引导企业健康和谐地向前发展。

三、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

1安全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安全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生和发展的条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安全生产规律的认识。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应该大力宣扬、培育现代安全文化,摈弃陈旧的、错误的安全文化,从被动型、经验型的安全观转向效益型、系统型的安全观。同时,也应该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安全文化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自我。

2安全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安全,因此安全文化建设要坚持以实现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宗旨,在企业内创造一个落实“安全第一”的良好氛围,形成一个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互相指导的安全管理体系。

第5篇

20XX年是集团公司战略规划的落地年,是转型升级的突破年,也是管理管控的强化年。战略目标要实现,安全生产是前提。当前,全公司上下正掀起安全生产“零事故”和安全管理理念大讨论活动的热潮。在新的目标、新的要求和新的形势下,安全已经成为事关企业生死存亡和员工健康的头等大事,成为影响和制约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矛盾。作为公司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广大青年团员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进一步树立全新的安全生产理念,发挥团员青年在安全生产中的示范、监督作用,有效杜绝安全事故,为实现公司全年的安全管理目标和“十二五”规划目标作出青年人应有的贡献。在此,公司团委向全公司广大团员青年发出倡议:安全生产,青年先行!

一、筑牢思想防线,坚决不做“五种人”。每一位团员青年都要时刻牢记:安全每分每秒都威胁着我们的企业、我们的集体、我们的个人,安全每时每刻都威胁着我们的生产生命、我们的前途命运、我们的幸福快乐。每一名团员青年都要把责任和职责放在首位,把企业的长远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提高本质安全、提高安全意识、遵守安全禁令。坚决不做不懂安全的糊涂人,盲目蛮干的鲁莽人,害怕麻烦的懒惰人,满不在乎的麻痹人,马虎大意的粗心人。

二、强化学习培训,切实成为“五大员”。遵章是幸福的保障,违纪是灾害的开端,安全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每一个岗位、每一道工序、每一项作业都不容出错,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给企业和个人酿成终身遗憾。我们每一位团员青年要积极紧跟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标准水平转型升级”的步伐,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到“我会安全”的转变,真正成为操作规程的示范员、查找隐患的侦查员、勇于谏言的通讯员、安全文化的宣讲员、生产一线的服务员。

三、坚持扎实深入,广泛开展“五个一”。搞好安全生产不是一朝一夕、一招一式就能奏效的,必须依靠扎实持久地推进各项制度和规定、规程、程序的落实。广大团员青年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根据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内容和要求,努力丰富和完善“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活动的内涵和形式;要长期广泛地开展“找出一个隐患、控制一个风险、提出一条建议、采取一项措施、总结一条经验”活动,切实贯彻好安全生产的“四全管理”精神。

第6篇

【关键词】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中外对比;研究分析

一、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基本内涵

(一)基本内涵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工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安全问题增多的阶段,这个阶段往往伴随着生产安全事故高发的特点,而这些都是我国尚未经历过的历史变革时期,因此,对于安全的监管力度变得愈加重要。因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应运得以在我国得到长足发展。

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大致涉及政府监管、安全技术、法律法规、经济发展、企业管理,几个方面各司其职,互相制约,互相联系,共同组成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自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但是至今为止,尚未建立成型。因此,借鉴国外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基本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总目标是实现本质安全,核心要素是“人”,只有“人”的安全意识增强,才能避免或者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强调以人为本作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因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具有技术性与社会性的特点,我国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构建应该立足于政府与企业二者之上,并且通过对政府监管以及企业技术的支持,以社会媒体、企业协会以及工会为中心,形成以政府监督、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管理、社会参与为一体的安全体系。

(三)安全事故数据分析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进入了安全事故高发阶段,2001~2005年,我国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分别达到了130491人、139393人、136755人、127089人的惊人数量。而且,我国煤矿事故死亡率是世界煤矿死亡总人数的4倍以上,截止到2013年,我国百万吨死亡率达到了0.293,是发达国家的10倍,2013年共发生了13起重大事故,如此之高的安全事故死亡率,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务必予以相当的解决措施。

(四)理论基础

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基本内涵“以政府指导体系与安全生产监督为保障,以企业自主活动为中心,以研究与服务体系为科技基础,以社会参与为公众基础的有机共同体,以融入社会经济过程为目标的国家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二、我国目前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发展现状

(一)我国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形成经历的四个阶段

对于我国这样处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的工业大国而言,在兼顾经济化与工业化二者的关系,往往容易忽视安全生产的问题,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双重要求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都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 设计内容阶段。这一阶段属于安全事故频发阶段,安全事故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作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全面形成阶段,要在安全问题上认识到仅靠事后补救和处理是无法起到安全生产的保证作用的。

2. 构建要素阶段。这一阶段属于安全事故高发阶段,且数量成持续增加的趋势。并且,该阶段作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完善阶段,需要认识到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且需要协调好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且就那些内容达成共识。

3. 整合运行阶段。这一阶段属于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运行阶段。在这个阶段,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基本结构将逐步形成,因此需要就具体的生产过程,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标准,建立相应的监管体制,制定相应的安全经济政策,并且需要处理好各个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协调发挥作用。

4. 完善反馈阶段。这一阶段属于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反馈阶段。这一阶段,死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形成并发挥作用的阶段,因此在此阶段需要根据环境变化以及经济变化周期、机制运行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不断进行信息反馈,并且予以相应的修改和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使得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逐步走向成熟,发挥其应用的长期保障作用。

(二)政府对于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构建与管理措施

1. 在法律法规上对于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构建与管理措施。(1)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政策体系。我国制定了诸如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法等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共计14部,颁布了300多项安全生产的标准,并且制定完善了安全许可准入等近百项政策性制度,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2)各大相关部门、各级安委会和组织积极合作协调。进一步完善了等几个安全事故频发的领域监管等几个联席会议制度,对于各级执法体系和安监机构进一步规范与完善,严肃事故追究责任体制。

2. 运用行政手段对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构建与管理。(1)深化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专项整治。牢牢锁定死亡率最高的几项重点行业领域,不断推进重大安全生产治理整顿措施,积极开展治理攻击战略,对于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煤矿行业予以高度重视与大力整治,五年内共关闭不安全规范的小煤矿共计7800多处。对于专项整治的力度逐年提高,使得我国几大死亡率颇高的领域得以改善。(2)严厉打击违法非法行为。对于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几大行业领域进行持续大力打击措施,使无证无照、证件不全、非法从事生产建设等一系列违法非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并且依照法律关闭取缔违法生产的企业单位。(3)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科技保障建设。随着政府不断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对安全生产科技保障也在不断加大投入,通过150亿元国债资金的投入,带动了地方与企业的安全技术改造与发展,并且发不了千余项重大事故防治技术、300余项新型安全生产用品。(4)加大对安全隐患的排除工作。“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百尺之宝焚于突隙之火”,所以要严抓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从小处着手,善于从小事中发现安全问题,严查隐患,在关口处严守把关。同时,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层层把关,级级严守。总之,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是一项没有句号的无休止的工作,必须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只要生产不停歇,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就一刻不能得以放松。

3. 运用安全文化教育手段对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构建与管理。(1)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素质。系统的安全教育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态度,这四者缺一不可。安全知识的教育目的在于“知道安全的概念”,安全意识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安全意识”,安全技能的教育目的在于“学会如何使自己安全”,安全态度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安全的态度”,这几者之间的有机关系是围绕安全生产、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的核心,对于是否能够实现安全教育,需要最大程度的运用各种宣传工具,最大力度的宣传安全典型和工作经验,似的工作人员可以有学习的榜样,并且建立安全生产的理念。(2)运用环境效应规律,最大程度优化安全文化氛围。“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入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共同的生活群体往往会产生一种共同的心理追求,而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能够最大程度上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提高安全水平。总而言之,安全文化建设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其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引导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科学发展的一项基础性的策略手段。而这也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工程,需要反复琢磨才能最大限度优化。(3)积极推动安全教育宣传力度。每年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建设安全文化示范点,进一步加强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建设,并且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功能,设立安全举报热线,促进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发展。

三、国外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比同期的发达国家,如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方面的实践经验,可以找出我国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体系建设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就有关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基本权利义务的内容,用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对权利与义务的履行对象用政令来进行规定,对具体行为的实施则用规则来进行规定,并且对法律法规的行政落实等方面的司法解释则选用通知的方式来进行规范。这一系列的规范构成了一个以宪法与基本法互为关联并且契合一直的体系,并且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定期的修订,从而有助于政府监管人员能够有效展开监督和指导工作,也有助于生产单位能够准确理解涵义,并且能够有效的予以实施。

这些举措,对于我国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经验借鉴意义。我国目前的各级安全生产缺少相应的法规来进行规范,也缺少层次对应与系统化的法规建设。因此,我国应当明确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法律法规体系的系统构成,明确现行的安全生产内容,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明细系统修订的项目,建立安全生产规范体系。

(二)规范标准的权威性

纵观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关于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监督指导工作的特点,往往采用法律、政令、规则、通知等方式作为执行的具体依据,并且根据不同的行业,给予不同的规范方式,通过行业自律等方式予以落实。而我国从生产单位履行责任的情况来看,结果往往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往往是规范标准的权威性不足,造成生产单位对安全生产的管理较为松懈,这就需要我国根据国外经验,予以改进。

(三)生产单位协会参与方面

在生产单位参与方面,在日本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发挥生产单位协会的作用,特别是近来伴随着许多发达国家实行行政改革后,更加注重发挥协会的作用。而我国虽然也成立了很多协会,但是由于重视的角度问题,我国协会往往将注意力放在生产、流通等之间关系到企业利益等方面上,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力度往往并不足够,所以我国应当对加强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才能真正的完善我国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四)生产设备

对比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生产设备,由于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力度大,所以往往及时淘汰落后的设备与技术,而我国由于注重效益而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力度并不足够,往往也对对落后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淘汰力度并不足够。这就造成了我国与同期的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差距愈加增大,若要改变这一局面,就要加快我国安全生产创新步伐,及时淘汰落后的设备以及工艺,大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提高安全装备水平。

四、结语

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任重而道远,只有起点,没有具体的终点。而要想真正做好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必须深化安全的涵义,反思整顿生产的要求,在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上多下功夫,多思考,多研究,分析透彻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多层涵义。从静态角度来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各个工程要素及其互相作用的关系密切。从动态角度来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一个生产经营企业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安全运行与有效完成的一种运转方式。从宏观角度来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一个国家或者区域确保安全生产的工作能够正常正确进行开展的、能够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各种规章制度构成的一种运转方式。而从微观角度来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一个企业或者单位为了保障工作人员及其员工安全作业、保障生产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一种运转方式。与此同时,对于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也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宝贵的实践理论,来弥补我国对于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践与理论上的不足与缺陷,坚持“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理念,始终坚持警钟长鸣,加强执行力度,规范安全生产行为,严格处理安全问题,切实落实奖罚措施,完善责任追究机制,清晰责任层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监管一级,真正做到层层落实工作,确保制度执行切实到位,真正做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有效执行,从而真正有效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我国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 朱述平.深化安全反思整顿,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中外对比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7).

第7篇

【关 键 词】车 务 站 段 风 险 控 制 管 理

铁路安全生产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安全隐患,其中许多是具有不可预见性的,这也是一 直是困扰铁路管理者的老大难问题。因此,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将安全风险控制的关口前移,通过按照季节、时间、岗位、人员、工种等不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安全风险提前介入和事先防范,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的平稳有序。

1 安全生产风险概述

1.1 概述

铁路车务站段安全生产是指全面分析研究铁路车务站段运输生产中所遇到的多发性或者偶发性事件,将这些事件列为安全生产风险和风险源,同时针对这些风险和风险源所制定的具有一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以保证运输安全。

1.2内涵

铁路车务安全生产风险的内涵涉及到安全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以及为了确保安全生产的规章和管理制度所制定的各种经济考核手段和职工思想动态教育引导等科学。

1.3 外延

铁路车务安全风险的外延涉及到铁路车务运输站段的安全和生产组织各个层面。

2 自然风险

2.1常见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是铁路车务站段安全生产中经常性遇到的不可抗力的风险之一。自然风险中的有泥石流、水害、塌方、落石、雨雪冰冻等恶劣自然天气和气象灾害,对铁路安全生产的威胁也是最大,是铁路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重点性防御工作。

2.2 特殊自然风险

特殊自然风险是指地震、暴风、大暴雨、沙尘暴等极端自然灾害,是不可抗力的灾害,一 旦发生涉及面极广,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也是难以预防的。随着高速铁路的不断开行和投入使用,这类自然风险的危险系数不断加大,给铁路安全生产带来巨大的威 胁 。

2.3主要作业风险

2.3.1调车作业

调车作业安全一直是长期困扰运输站段安全生产的老大难问题,虽然铁路总公司、路局等各级组织和部门就调车安全问题展开各类整治活动,应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全路仍然发生多起因作业人员惯性违章等原因导致的调车事故,“看惯了、干惯了、说惯了”等惯性的思维,调车作业往往嘴上一套、实际一套,运输任务大了松一点,安全形势紧了严一点,对安全生产控制存在疏忽麻痹。

2.3.2 非正常接发列车

接发列车特别是非正常接发列车做为铁路车务安全生产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安全风险,始终是路局、站段接发列车的重中之重的工作。但是,运输和运能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在很多特殊情况下不能单纯的靠停车进行相关的检修和维护设备,只能边维护、边行车,利用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的标准进行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同时非正常情况下行车涉及的人员较多,一旦发生人为疏忽或者简化作业程序等问题,将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2.3.3 危险品及装载加固运输

危险品和超限运输是铁路车务站段安全生 产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点。铁路运输具有运输时间长、运输距离长等特点,长时间的疲劳磨损会对在途的易燃、易爆、易腐蚀的危险品和超限运输的物资和设备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易燃、易爆、易腐蚀的危险品和超限运输的物资和设备涉及的工种多、部门多,需要路局、车务站段从各个作业环节采取严格精细的安全控制措施和手段,确保危险品运输的绝对安全。

2.3.4 其他风险

接发列车作业标准执行不到位,调车作业简化程序,作业标准执行不力,劳动安全标准执行不到位,施工安全措施制定不到位,分路不良区段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安全卡控措施执行不到位,列尾管理不到位,调度指挥不当,路外安全存在隐患,干部履责不到位,调车机车运用操纵不当,调车机车保养保洁不到位,货物装载加 固不良,危险货物安全卡控不力,专用线、专用铁路管理不到位,货检 作业标准落实不力,货场防火管 理及秩序维护不力,货运劳动安全卡控措施落实不力,杂物清理不彻底、排空(重)车辆车门开启,集装 箱运输管理不力,消防安全,客运及行包作业安全等等。

2.4 综合风险

2.4.1 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是技术规章滞后安全生产实际需要,新技术、新设备的操作流程不适应一线的安全生产需要,某项作业标准存在疏漏、错误操作 、简化流程等技术层面造成的风险隐患,存在不易被人发 觉的特点。因此,技术风险具有隐蔽性、不易察觉性,往往是在发生了安全生产事故,或是发生了严重的安全生产违章,或在大规模的安全反思活动中查找到安全生产隐患时才能得到发现和纠正。

2.4.2 设备风险

主要是铁路安全生产一线的干部职工,尤其是操作人员对投入使用的新设备、新装备存在掌握不熟练、操作不正确、应用不恰当,或者是设备老化、维修不及时,在关键的时候发生故障,从而给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

设备风险最大的弊端在于操纵设备的人员仅仅只是知道操作环节,而往往不掌握设备的设计原理和应用流程,在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缺乏针对性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操控新设备的技能,从而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2.4.3 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主是铁路安全生产中管理层面和管理干部自身存在的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滞后,不适用实际安全生产的需求,应该修订完善或者细化的措施没有落实。管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全面、不能全面掌握运输方面的规章技术,同时缺少一线生产的经验,应急判断能力不强,在出现非正常情况时指挥失误,或者错误判断,延误抢险救援,导致事故扩大等等管理层面的风险因素。

2.5 人为风险

2.5.1 纪律风险

纪律风险主要包括劳动纪律和技术纪律,如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偷懒、麻痹大意、疏忽、粗心、思想不集中、班前未进行充分休息;班中打盹、睡觉,看书、看报、玩手机等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等等,涉及到劳动纪律和作业纪律的各种安全生产危险源。

2.5.2 情绪风险

情绪风险主要包括职工家中出现问题而负气上班,班前、班中饮酒,不执行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同管理人员、同事发生言语冲突;以及职工家属亲人死亡、职工本人患病、职工岗位调整、职工本人受到处分或者是经济上被考核等导致情绪剧烈波动的诱因。

2.5.3 人身风险

违反《铁路人身安全标准》,涉及到顺线路行走、横越线路、绕行车辆、翻越车辆、在车辆的闸台上;恶劣天气下的作业;上下班途中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等各种有可能造成职工个人出现重大意外伤害等各种安全因素。

2.5.4关键时段

因为铁路是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根据个体差异都存在薄弱时间段,也就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间段,主要是后半夜、午后、交接班前后等特殊时段,上述时段的职工生理上疲倦,精力不集中,极度容易出现不按标准化作业,简化作业程序等情况;同时交接班、饭前饭后等特殊时段,职工心理上也会出现松懈,盼望下班或者刚接班注意力不集中,存在安全隐患,

3安全生产风险控制

3.1 风险源点

3.1.1 查找风险源

铁路车务站段安全生产最关键的就是要查找风险源,结合岗位特点、人员特点、作业特点、时间特点、季节特点等各种重要因素查找各自的安全风险源。结合各个基层站段安全生产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将安全生产的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从事后整改向事前防范转变,最大限度地延长安全生产事故周期,确保安全生产的平稳有序。

3.1.2 区分风险点

安全生产风险源查找出来后,还要区分不同的风险点,逐一对照检查和防控,从根本上杜绝安全生产的事故和隐患。如接发列车安全风险源,就可以细分为(1)旅客列车、挂有超限货物车辆的列车未接入固定线路;(2)错传、漏传、漏交调度命令;(3)未办或错办闭塞(预告),错办方向(区间)、车次等;(4)出站信号开放后,违规关闭信号、取消发车进路时接发列车等风险点。

3.2 安全风险控制

3.2.1风险分类控制

安全风险控制首要的任务是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只有分清安全风险的因果来源,弄清安全风险的种类,才能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一般来说,铁路安全生产中安全风险地域性差别较大,如自然风险中南方多防洪抢险类,北方多雨雪冰冻类。因此,对铁路安全生产要实事求是地深入调研和认真排查,把真正影响安全生产的各类风险按照自然、技术、设备、管理、人为等类别认真分类,便于针对性的进行安全防控和采取措施。

3.2.2 风险岗位控制

铁路安全生产中不同的岗位、工种、员工个人、不同月度的风险都是不完全相同的,安全风险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不断变化发展过程之中。因此,铁路的安全风险控制要按照岗位的特点研究制定,如车务站站段的安全风险控制就可以按照车站值班员、助理值 班员、信号员、调车区长、车号员、扳道员、清扫员、防护员、制动员、连接员、调车员、货运员、货检员、货运安全员、货运值班员等岗位进行专门的分类,以保证安全风险控制真正落到实处,起到应有的效果。

3.2.3 风险人员控制

铁路安全风险在积极推行岗位控制的基础上,要适时科学合理的进行风险的人员控制,针对关 键岗位、关键人员的安全风险控制,才能形成一个闭环,把安全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如新员工就细分为新定职职工、新入路职工、新提职职工、新调入职工;潜在风险人员就分为职工发生严重违章违纪的、职工亲属出现死亡的、职工情绪激动的、职工家庭遭受重大灾害的、职工班前饮酒的等等,这些不同于平常安全生产的人员,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风险,是安全风险控制中人员环节要的一个环节。

3.2.4 风险环节控制

铁路的安全生产是由一个一个的作业环节组成,每个环节相互衔接。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对下一个环节带来影响,有的时候就会造成严重的生产事故。因此,安全风险控制要重视 作业环节的控制,把安全生产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隐患和环节梳理出来,针对性的进行安全控制,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有相互支撑和对策的控制,如接发列车风险中就可以将后半夜、后半天、交接班时段、非正常情况等几个关键环节作为安全风险重点环节进行重点盯控,防止这些重点环节上出现疏漏。

3.2.5风险事先控制

生产中有时违章不一定造成事故,但事故一定是违章引起。因此,生产中要格外注意安全风险的事前控制,通过科学合理的控制手段和保安措施,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如针对职工班前饮酒、班前未充分休息等安全风险,可以通过建立车间、中间站代班间休室,让夜班职工到车站休息,有效地防止班前饮酒和班前未充分休息的风险;对职工当班打盹,可以采取前后半夜轮班的办法,保证后半夜职工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安全生产中去。

第8篇

关键词:OHSAS18001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汽车企业

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内涵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具体而言就是有企业内部所建设的一套合理且健全,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其能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中结合具体情况融合安全操作技术规范,并能够在仔细研读法律的前提下,有效利用法律手段对生产安全进行管理,最终达到企业安全生产的目的,以此保证生产标准与效果统一,另企业一直处于安全生产状态。其将安全性生产管理作前提,进而展开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工作,并让安全生产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该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将安全列为重点内容,并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得以推广,以此来对企业的生产进行指导,确保企业生产能够安全合理的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其实就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以及实践经验来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管理的重要方法,一般而言,其主要针对在生产时,企业管理者建设的一种完整的系统,这就可以使每一个参与生产的人都有责任,而且其还对操作流程以及规范予以明确的规定,除此之外,对于在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应进行控制和排查工作。企业若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有这样的安全体系,这对于企业良性发展,职工利益的保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现代化的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及办法

现代化的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以及方法为理论依据,进而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方位的部署工作,这不但能够使传统生产模式中存在的隐患得到完善,还能够是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保障。现代生产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其实就是为了达到企业安全生产的目的推行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对象管理措施以及关键点的管理措施。下面就三种管理措施进行分析。2.1安全生产过程管理措施。安全生产过程管理措施是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应依据安全管理工作的方案以及重点内容的区别对生产过程进行划分,使生产过程的每一个具体阶段都有具体的计划,完成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管理,并提高生产效率。该措施得到有效的开展就能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能在安全的前提下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有促进作用。所以,应该与企业实际情况相互结合,进而了解其需求,推行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2.2安全生产对象管理措施。合理的运用安全生产对象管理措施能够使企业生产得到高效的推展,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传统生产中的弊端,以此推进安全生产进程。具体到实际生产环节,安全生产对象管理措施,应将安全生产管理对象以及内容加以详尽的解读,针对具体的对象以及内容提出相应的要求,以此来满足企业生产的进步需求。该措施的运用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发展速度,企业依据自己的情况对物料、环境等提出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这样就能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保证企业的效益的前提下不断提升企业的收益。所以,企业在进行生产时需对此措施予以高度的重视。2.3安全生产关键点管理措施。安全生产关键点管理措施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其是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措施以及理论的重要组成。所谓的安全生产关键点管理措施,其实就是对于具体的安全管理阶段所实施的具体的管理措施,以此作为安全管理的关键点,此措施对于安全生产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可以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稳步进行,不会发生重大事故。所以,应高度重视关于安全生产关键点管理措施的研究工作,而且应积极的实施合理的关键点管理措施。

3汽车制造业中OHSAS18001体系运用

3.1汽车制造业中两种体系并存。汽车制造技术融合了多种加工工艺,根据具体的工艺将整车分开加工,其加工车间整体划分为冲压、焊接、涂装以及总装四个不同的车间。汽车行业由于其本身的特征使得员工待遇较高且员工的基本素质也普遍较高,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安全系数也随之提高。许多制造企业都在引入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基础上融合了OHSAS18001体系。OHSAS18001体系是企业考量自己企业具体情况而导入的,而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则是国家安监总局要求企业必须推行的。这两种体系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对企业的影响是十分积极的,帮助企业有效的提升了安全硬件以及管理等。现在,在汽车制造企业中,有很多企业为实现安全生产都将两种体系同时引进,让两个体系并存。3.2汽车制造业安全管理模式。汽车制造业由于人们对汽车需求的增加而不断进步,而且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支柱企业。现在,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得到快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就应注重企业的安全生产。由于汽车行业的特点,汽车制造公司的安全生产通常是由其上级部门进行监督管理。这些主管单位通常利用其所下达的事故考核指标或者年度考评、奖惩手段的制定以及责任签约等方法完成对汽车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这就是所谓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模式。经过仔细分析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结构以及考核评价表不难看出,安全标准化体系在参考OHSAS18001体系结构以及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还借鉴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具体措施。因此,汽车制造企业在进行安全管理的时候,其管理模式中均有OHSAS18001体系的影子,同时还有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和目标管理。这三种管理模式有各自的特点,其优势互补,而且能够互相促进。针对OHSAS18001体系而言,其拥有很强的系统性,同时逻辑性以及持续改进性都非常好,这给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较好的框架结构,同时为整套管理措施以及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可是对于企业而言,落实到具体工作的时候还不能有更好的指导。安全标准体系则是依据具体的安全技术对安全管理进行具体细节的指导工作,其所关注的重点在于设备本质安全化,其实质就是以相关安全的法律法规或者相关要求与具体工艺相结合,进而完成检查、考核工作表的制定工作,这样企业就能依照检查表或者考核表进行相应管理,完成企业安全生产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尤其对于设备等的标准化管理工作有着重大作用。可是,由于科技时刻进步,使得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检查表不能及时适应设备或技术的革新,那么,这种标准对于现代化技术设备就不再适用。例如,传统的冲压生产设备与全自动化冲压生产线的标准不能通用。目标管理由一下几方面构成,其一,目标的设定,其二,责任签约,其三,考核评价,其四,奖惩兑现。目标管理为一套闭环管理办法。第四部分的奖惩兑现另安全责任制得以落实,使得每一级管理者的责任意识都得到显著提升,使得所有工作者都能参与其中,能保证安全措施得以实行,能够有效的防止安全措施仅停留在表层。OHSAS18001体系由于其有很强的包容性,所以可以融合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以及目标管理,这就让OHSAS18001体系在其自身所具备优势的基础上又具备了更多技术以及管理方面的内容,使管理体系的优势得以发挥。3.3汽车制造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以及OHSAS18001的应用。两种体系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让企业不再停留在过去的时候处理模式,而且开始了预防为主的事前管理模式,这就让企业有更加系统的方案。两种体系导入到汽车制造公司之后,公司就依据体系标准进行安全生产工作,这样就能将体系所规定的内容落到实处,同时还能对体系进行改进,使安全生产标准化更加符合生产要求。

4结束语

为了使企业安全工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开展,就应该与企业具体的实际生产状况相结合,进而积极有效的分析与推行合理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和方法,这样才能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得到保证。只有充分了解每种企业安全生产模式的优点以及不足,才能将其综合开发利用,取长补短,以此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得以顺利开展。

作者:丁忠泉 单位:合肥江淮汽车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第9篇

新时期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构建必须在思路上明确、清晰,这样才能有效地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并以安全文化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新时期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构建应在思路上确立如下两个要点:一是安全文化构建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因此安全文化构建必须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这种结合不仅仅是在观念上的结合,更要实现目标、方针、措施等多方面的共同结合。具体来说,新时期煤炭企业应将安全文化构建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促进安全文化建设,以安全文化建设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从而实现安全文化构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动。二是安全文化构建和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相结合。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构建还应和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相结合。从媒体公开的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来看,出了安全生产事故的企业往往在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上存在很多漏洞和隐患,并在适当的时机爆发出来。血的教训要求我们,为了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必须完全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如果说良好的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属于“软实力”,那么完善的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就属于“硬实力”,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实现必须同时注重“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培养,并使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共同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实现。

二、新时期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构建的具体对策

那么,新时期煤炭企业究竟应如何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呢?结合笔者对煤炭企业生产特点的把握和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认识,提出如下三点建议,并将其归纳为“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职工思想上安全观念的提升。煤炭企业为了构建良性的安全文化,应首先注重职工在思想上安全观念的提升,应使职工认识到,安全生产乃头等大事,必须狠抓不放。为了有效地实现职工思想上安全观念的提升,企业应在安全文化构建中以多元化、全方位的理念,激励和惩戒并重,使职工能够在观念上树立安全生产意识。

二是注重企业制度上安全隐患的排除。安全事故往往是由于安全生产制度上的隐患所导致的,因此煤炭企业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注重安全隐患的排除。在安全文化构建中,煤炭企业可以践行群众路线,发动广大职工干部,要求他们将各自岗位上的安全隐患积极排查和上报,并由企业制定统一的整改方案,确保安全隐患能够得到有效消除,以实现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做到万无一失。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