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1 14:42:2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社会环境的宏观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论文关键词: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竞技体育作为体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其经济效益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得到了一定的发挥空间。竞技体育要发展必须与体育事业的发展相协调,也必须与国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人口、资源、和社会环境等发展相协调,其协调程度是什么样就需要对此进行正确的评判,对竞技体育进行社会评价体现的就是这一主体思想。竞技体育对国家社会发展目标所做的贡献与影响程度如何,对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否起到推动作用,本身的运行状况是否促进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等是进行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目的。所以对竞技体育进行社会评价存在这两点必要性,即:1)竞技体育的投资决策需要开展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2)竞技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也需要开展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
1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内涵和理论依据
1.1内涵社会评价一般是与项目结合起来进行,在项目实践中,从人类学、社会学学科视角去分析、阐述项目的利弊得失,因此社会评价不是经济评价的剩余,也不同于纯粹的社会学研究。它是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在项目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竞技体育具有文化的属性,产业的特点,所以具有事业性与产业性的双重特点,即成为“从事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以文化为内涵的各种服务活动部门的集合”,其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具体体现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致性上。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是指应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与方法,系统地调查和收集与竞技体育相关的社会因素和社会数据,分析评价竞技体育为实现国家社会和地方(行业)的各项社会发展目标所做的贡献与影响,以及竞技体育与社会相互适应的一种系统调查、研究、分析、评价的方法。因此,对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既是评价其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与影响,也是评价竞技体育本身的生存、发展、运行状况。因此,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是一个整体的综合评价,不是对具体运动项目的评价。
1.2理论依据
1.2.1经济学理论依据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涉及到竞技体育的微观财务分析、中观国民经济分析和对国家社会影响的宏观分析,因此建立在西方经济学基础上的,以传统的费用——效益分析法(TCBA)与社会费用——效益分析法(SCBA)来作为它的经济学理论依据。
1.2.2社会学与人类学理论依据人类学的两个重要分支——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它们所研究的主要对象——人及人种和社会与文化,在体育中都有凸显的特性。体育作为文化现象,是以人的参与为必须的,与人类学研究的人的体质、体能、人种等密不可分,因此必须以人类学为理论依据。
1.2.3可持续发展理论依据强调经济增长和发展,强调资源的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使经济增长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协调起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类的全面发展。创造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复合系统。因而,考察、评价竞技体育应该在可持续性发展理论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指导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来考察、衡量竞技体育的发展。
2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原则和特点
2.1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原则对竞技体育进行社会评价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因竞技体育的“产业性”和“事业性”的双重特性,涉及到经济领域的评价和社会效益的评价,有直接的效益又有间接的效益。因而:一是评价指标的选取较难,社会发展与社会效益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很难判断哪些与竞技体育相关,它们之间有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关系;二是评价指标难以量化,尽管人们公认竞技体育的社会效益的存在,但到底怎样衡量其大小程度,也很难量化,而且很多社会效益可能是经济效益派生出来的,很难做到体现社会效益而又不与其他效益重复计算。因此明确提出构建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理论的原则,在原则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
2.1.1人本原则社会评价的核心是对社会的人的评价,首要是把人放在首位,要充分考虑到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竞技体育项目投资的主体是人,由人来表现,且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受益的群体也是人(运动员、观众),所以必须以人为本。
2.1.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重要特征是要承认人在社会发展中的支配地位。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了影响人类发展的多种要素,对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不仅要考虑到自身资源与服务的利用,也要考虑对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所以,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
2.2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特点
2.2.1重在社会因素的人文分析竞技体育社会评价作为项目社会评价的一种形式,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与竞技体育相关的社会过程。经济、政治、文化、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等社会因素都会因竞技体育的出现、发展而发生变化,这些因素的变化结果及人们对这些变化的态度都是社会评价的内容。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目的就是要系统的调查和收集与竞技体育相关的社会因素,分析竞技体育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分析竞技体育与社会其他系统的相互适应性和协调性,为竞技体育的发展的政策制订者提供有利的建议和参考,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特点就是注重对社会因素的分析。
2.2.2宏观性和多目标性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是对竞技体育的全面评价,既有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有广泛的非经济的社会效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生活领域。论文主要是分析竞技体育项目的社会可行性与可持续性,分析竞技体育与社会环境的相适应性,分析竞技体育对社会整体发展目标的贡献和影响,因此竞技体育社会评价具有宏观性和多目标性。
2.2.3长期性社会评价要考察近期与远期的社会发展目标,要考虑社会和人类的发展,竞技体育对人们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影响,对人素质的影响等都不是短期内能体现出来的,因此竞技体育社会评价具有长期性。
2.2.4定量难社会效益与影响是多种多样的,竞技体育对文化的影响,对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影响,对风俗习惯的影响等等,都难以定量计算,只能以定性来分析。
2.2.5无统一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竞技体育社会评价属于项目社会评价的一种形式,与其他项目的特点和各自的环境与条件各不相同,涉及的社会因素也不同,因此无法使用统一的评价指标,只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指标。除此外,还不容易确定指标的参考标准。
2.2.6多层次性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涉及到竞技体育的微观财务分析、中观国民经济分析和对国家社会影响的宏观分析,因此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
2.3构建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在竞技体育社会评价原则的指导下,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的设立是根据我国竞技体育既有公益性又强调经济性特质,结合社会评价自身特点而建立的,基于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广泛性及其评价系统的复杂性,其指标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与科学性;2)统一性;3)可比性与可行性。
3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基本体系
竞技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是作为一项国家事业来发展,主要由国家财政支持来生产或创造其公益性和福利性,但竞技体作为非物化的、服务性的生产行业,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体育事业被“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1993年全国体委主任会议制定的《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竞技体育以其自身竞技表演提供特殊审美需求的服务特点,以失去往日单纯比赛的意味,成为赢利颇丰的娱乐项目,成为体育产业化的领头羊。竞技体育在这种“事业性”、“公益性”与“市场性”、“产业性”的双重特性并存的历史前提下,要求竞技体育:一要着眼我国社会目标的整体发展,二要立足于市场经济,即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要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物质财富。
考虑竞技体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微观的财务评价、中观经济评价、宏观国家社会的角度对竞技体育社会评价体系的建构如图1示:
3.1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的总体结构在总目标下,设立七个一级评价指标,及多个对应的二级指标(图2)。
3.2体系设立的方法在人文主义和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论文以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定量与定性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来进行研究。
3.3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分析 转贴于
3.3.1人的发展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社会评价的中心思想是以人为中心,贯穿在社会评价中的一条根本原则是人本原则。从社会评价的角度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评价人的社会的最高准则,又是评价社会的人的最高准则。竞技体育中除体育的基本健身、健心的功能外,竞技体育中的竞争性、公平性、规则性教育引导人们(尤其是学生)认识社会,熟悉社会法则。竞技体育作为一种高度制度化、组织化的、独立运作的世界体系的社会娱乐活动,是具有独立品质的为人们提供愉悦的特定行业,显然属于优化人的精神活动结构和功能的领域,是精神服务产品。无论是从产品的提供者还是产品的享用者的角度,竞技体育对人的发展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3.2社会政治竞技体育业的出现对政治影响的利弊使社会政治成为评价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维度。
3.3.3社会文化把竞技体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与影响列为对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对文化评价,也是作为社会评价的一个重要维度。
3.3.4社会经济竞技体育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贡献与影响。
3.3.4.1市场化程度竞技体育从业人员(包括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等)在整个文化产业中构成率;人们对竞技体育的文化消费在总支出中的比重;竞技体育事业部分的经费自给率。
3.3.4.2发展水平增加值年增长率、从业人员在第三产业中构成率、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增长率。
3.3.4.3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国民经济贡献率、国民经济支持率、第三产业就业贡献率。
3.3.4.4经济结构主要从区域经济发展平衡、产业结构来分析。
3.3.4.5科学技术竞技体育中的场地建设、训练器材、训练的科学手段等无不体现着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
3.3.5社会生活竞技体育的发展对社会生活领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生活指标主要分析生活水平、就业效果、社会安全与社会福利和医疗卫生几个部分:
3.3.5.1就业效果竞技体育某一项目在某地区的建立与发展是为该地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还是使社会剩余劳动力更多,其衡量指标有直接就业效果和间接就业效果及总体就业效果三个方面。
3.3.5.2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是进行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收入的增加与实际生活的变化的关系是成正比还是其他。
3.3.5.3社会安全与社会福利竞技体育在某种程度上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属社会福利事业,满足一部分人的竞技体育的需求。因此,从竞技体育的角度也可以了解国家的社会福利状况。
3.3.5.4医疗卫生通过体育人口的身体状况与就医及非体育人口的身体状况与就医的关系能反映当地的医疗卫生状况,也可以从侧面反映人们对体育的参与情况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3.6社会环境竞技体育的大力发展与社会环境是否协调、是否相适应、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考察社会环境的协调和城市发展两个指标来分析竞技体育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3.7可持续性发展用下面几个指标来共同考察:
3.3.7.1经济从国家投入、社会投入及竞技体育产出的角度看,竞技体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是否使竞技体育具有可持续性发展。
3.3.7.2环境从竞技体育对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的保护、污染等环保角度来考察竞技体育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发展。
3.3.7.3社会竞技体育对贫困、文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公正、福利等起着怎样正负影响程度,是竞技体育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因素保证。
3.4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权重值的推求,采用了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先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通过一致性检验以后,再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统计计算,推算出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20位专家的专家征询意见表(共20份)来确定权重,经过一致性检验后,然后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值。再通过各单因素隶属度的确定,根据模糊运算规则,(其中i=行,j=列),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得出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是0.576。
今年以来,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上调多次,最近一次是6月20日,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准备金率上调至21.5%,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上调至19.5%。
直接影响货币流动性收紧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意味着,无论是准备贷款买房,还是企业资金周转,都将变得更加困难。
频繁调整的存款准备金
为什么存款准备金率会如此频繁上调?直接的目的就是收紧货币流动量,抑制通胀。不过,不少宏观分析师认为,当前持续不下的高通胀,使得85份加息成为下一阶段市场的主要风险,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对李仪诗来说,这两种方式可都不是好消息,“贷款难批,月供利息增加也难以避免。”
而近期国家统计局的最新宏观经济数据显示,2011年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5%,创2008年7月以来的37个月新高。其实这轮通货膨胀,李仪诗早就从日益攀高的菜价中感同身受。7月的宏观数据也显示,食品价格上涨14.8%。
从现在的银行层面来看,由于资金收紧,很多银行减少了低收益的资产配置。所以,不少如李仪诗一样的购房人都在抱怨,现在银行的贷款利率大多不打折,有的银行甚至按照基准利率都不愿意放贷。
本轮通胀并非中国独有的。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针对财务专业人士进行的最新全球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目前正努力从经济衰退中寻求复苏的企业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
上述机构今年第一季度的调查表明,第一次有超过半数(51%)的受访者认为,企业面临着运营成本不断增加的问题,这也成为最常见的商业挑战。而在2010年第四季度的调查中,只有31%的受访者认为不断增长的成本是个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CPI攀升至较高水平,国民承受通货膨胀压力,都并非第一次。为什么这一次,我们会如此关注CPI的影响呢?
菲亚特汽车金融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李霞认为,可能因为几个大的背景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一是这次的通货膨胀源于2008-2009年全球的经济危机。二是我们自己生存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前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越来越融入到全球经济中,所以现在的通货膨胀既有中国自身原因造成的,也有输入性的通货膨胀因素。”
“为应对此前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包括中国在内,都使用了扩张性政策,推出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导致过多的流动性,也推动了世界资源价格上涨,这就产生了一系列多米诺骨牌的通胀效应。”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王世豪理事长表示。
通胀下的成本高、贷款难
通胀压力下的成本上升,已经让不少中小企业不堪重负。浙江一位洗涤日化企业的负责人吴江说,2010年下半年以来,原油、动植物油脂等商品均呈现出持续上涨的势头,价格节节攀升。洗涤用品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均来自石油、油脂,这些初级化工原料价格的上扬,给洗涤用品生产成本带来压力。
据中国洗涤化妆品协会的数据,日化产品原材料同比平均上涨幅度超过了50%,加上其它一些涨价因素,将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成本上升25%左右。国家统计局针对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显示,2010年1-11月,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比2009年同期增长了14.88%,而行业利润却下降了5.99%,亏损企业亏损面达到15.35%,亏损额比上年同期增长离了49.39%。
“企业生产成本大大增加,但是产品价格却不敢涨太多,贵了没人买。”吴江说,“中小企业本来就是微利经营,原材料、人工等价格一涨,把这点利润也挤没了”
而作为通胀应对措施之一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又让中小企业陷入贷款难的纠结。“像我们这样的小私营企业,要想在银行拿到钱太难了。”泰安一家从事养殖的小企业老板杨南方说,6月份的时候,他曾经尝试从银行贷款,但是没能通过银行的审批。
不仅是中小企业,就连跨国公司也深切感受到通胀的压力。“各种成本的上升,已经切实对公司财务运营产生影响。不仅是在中国,在全球我们也感受到了这种通胀的压力。”通用电器医疗集团大中华区财务总监罗博图说,他们在中国销售的产品中,有30%是在中国设计和生产的,无论在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成本等方面都有压力,“而且我们的客户也感受到了通胀的压力”。
而在谈到如何有效应对通胀所带来的压力时,罗博图表示:“把原材料涨价的压力以价格的形式完全转嫁给你的客户,也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他认为,“通胀是一个现实,我们会尽可能地减轻这个压力,但目前来说也没有更好的方法。只有跟供应商更好地合作,想办法降低供应的成本。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低效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通胀或将成为长期趋势
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通胀水平'对于未来的通胀预期,可能会怎样影响央行或者中国政府的政策走向?存款准备金率是否会继续上调?
对于上述问题,王世豪表示,“目前的通货膨胀水平,即CPI维持在5至6左右,还处于中等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从长远看,这种通胀可能是一种很难抑制的趋势。”
在他看来,虽然按照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征,经济运行到达低谷就会反弹,而通货膨胀到达顶点也会回落,但问题的本质在于,虽然存在这样的短期波动性,而从个人及社会生存的环境来看,整个社会的资源稀缺有限,但人的需求是无限的,这样人的经济活动就会受到制约,通货膨胀可能会变成一种人们要慢慢习惯和接受的现实。
对于存款准备金率是否还有上调空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从7月份的宏观数据分析,未来通胀预期可能被进一步强化。一方面,由于猪肉价格的上涨,带动了本应保持稳定的农产品价格上行;另一方面,全球流动性的泛滥又导致大量热钱涌人中国,并可能进入商品市场,利用流通环节,抬高商品价格。
关键词:欧债危机;对外贸易;市场需求;产业升级。
一、欧债危机现状及原因分析。
1.欧债危机分析的方法及理论支持。
欧债危机又称欧元危机,是欧洲主权的债务危机。欧债危机的导火索是 2008 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希腊等国家债台高筑,只是欧元区经济失衡的表象,其根本原因是欧元区的内部监管和金融秩序的混乱。分析欧债危机对国际市场需求的影响主要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进行。
市场需求的宏观分析,是市场中供求方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确定合理的商品供给增长率,从总体上考察市场商品需求的方法。准确地判断总体市场需求的水准是决定市场供给的关键。机会成本因素及宏观主体行为对商品需求的影响都是影响供需数量效果的变量。市场需求的微观分析,则在于根据可以解释市场需求的变量,来估算总体商品需求作为商品供给决策的依据。分别就每个具体的微观主体来看,主观的意愿和判断起决定性作用,因人而异,极不相同。但微观角度的分析就是要揭明具有一般规律性的制约关系,即人们对有关的变量按照怎样的规律进行反应。只要承认人们的心里变化受客观社会条件所制约并有共同的规律,那就应该承认微观商品需求仍然是客观的范畴。但在分析、认识、把握这一范畴时,不能撇开主观心理因素不顾。遵循这样的思路来看宏观市场需求。如果不能不承认宏观市场需求是微观市场需求的集合,那么微观市场需求形成中起作用的人的心理因素,也不能排除在宏观市场需求分析的视野之外。
从整个社会来看,人们的心里状态及其变化规律,全然看做一个主观因素而排除在市场需求分析之外是不妥当的。
此外,在宏观分析中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因素,那就是决策当局的意志和行为。当然,决策当局不可能任意决定经济发展进程,但在客观允许的限度内,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产出和国民收入的规模大小,都会对决定市场需求的总量经济指标变量和机会成本变量发生影响。
2.欧债危机爆发及蔓延的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原理和方法,可以对欧债危机的产生从社会环境、经济政策以及决策当局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 欧洲经济的缓慢增长和欧洲社会福利的迅速提升成为影响经济平稳和经济环境的矛盾。
整个欧洲50~65 岁的老年人口占社会比重的 19%,新增劳动力占人口比重不足12%。整个欧元区都面临老龄化社会环境,这就对财政支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欧洲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而且福利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统一的社会福利水平对经济发展滞后的希腊等国产生了巨大的财政压力。例如,2010 年希腊社会福利支出占 GDP 的比重为 20.6%,而社会福利在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却高达41.6%。在未来一段时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必然会继续困扰欧洲的经济增长,并且成为影响着欧洲经济政策的客观因素。
(2) 经济危机对政府财政的压力,使欧洲一体化当中的落后国家负担加大。
2008 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扩散至欧洲,欧元区经济压力大增。欧洲与美国的贸易缩减也困扰着欧洲各国财政税收,这无疑使政府的财政负担雪上加霜,欧元区的捆绑政策更加大了相对落后的国家的支付负担,最终导致希腊经济崩盘,并不断扩展至其他国家。缘于希腊等国的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扩展开来,目前,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都由政府债务危机引发了全国性的经济危机,2011 年下半年,欧债危机出现了向法国等核心国家蔓延的势头,这导致经济最据实力的法国和德国也不得不面临整个欧元区和国内爆发的双重经济压力。与此同时,人们的预期也影响着整个欧元区经济的发展,悲观的情绪和投资恐慌如果持续蔓延,会导致欧元区彻底陷入经济瘫痪的泥潭。
(3) 次贷危机爆发时,欧洲中央银行决策当局的行为失误给欧洲经济带来危害。
2008 年 7 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整个欧洲经济陷入动荡之时,欧洲中央银行决策当局的意识和行为失误也给整个欧洲经济带来危害。
这主要是指欧洲中央银行为了回应美国针对次贷危机的货币政策,不顾欧元区经济衰退和政府债务负担,于2008年提高了基准利率,由4%提高至4.25%,导致政府的债务更加沉重。
同时欧洲房地产业也陷入债务危机,并且导致资金链的断裂,最终爆发欧洲债务危机。
欧盟各国对欧债危机的影响力的低估也是导致危机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
(4) 评级机构不断调低主权债务评级,助推危机进一步蔓延。
从 2009 年 12 月 8 日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 A- 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以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不断下调希腊、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的主权评级。
2011年7月底,标准普尔已经将希腊主权评级从09年底的A-下调到了CC级 (垃圾级),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遭遇了主权评级被频繁下调的风险。在欧洲艰难应对自身危机之时,这些信用评级公司频频下调该地区主权国家和银行的评级,影响了市场信心,对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欧债危机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欧洲市场是我国出口产品的主要地区,也是我国最大的外贸伙伴。我国对欧贸易的主要产品是纺织品、陶瓷制品、机电加工组装产品以及能源等初级产品输出。2009 年我国对欧贸易额是 3641 亿美元,2010 年同比增长幅度为 37%。但是随后却因为欧债危机影响贸易订单大幅减少。受欧债危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外需疲软的窘境。以纺织品为例,2011 年 11 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03.9 亿美元,同比增长 7.2%,增速相比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29 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对欧洲的出口呈下降趋势。欧债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欧债危机导致欧洲市场需求萎缩。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口贸易主要依靠加工贸易支持。
出口产品多是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或贴牌产品,加工厂商生产区域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产品的生产依靠低廉的劳动力以及低廉的原料。随着欧债危机的到来,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对欧贸易受到很大冲击,欧洲各国需求萎缩。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商务部 2012 年 5 月 15 日举行的例行新闻会上表示:“外需情况比我们预计的还要低迷,还要差,特别是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欧盟,需求严重下降。4 月当月,我国对欧盟出口负增长2%,这已经是今年以来中国对欧盟的出口连续 4 个月出现同比下降。”在刚刚结束的第 111 届广交会上,受欧债危机影响,欧盟到会采购商和成交金额分别下降 15.5%和 5.6%。以占据总成交额约七成的机电产品为例,欧盟成交金额相比去年同期的春交会下降了 30.9%。而且估计未来一到两年的时间,欧元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依然会处于低迷状态。
同时,随着目前劳动力人群结构转为 80 后、90 后,劳动力成本压力不仅仅表现为工作待遇的提高,还表现为年轻人择业观点的转变。接受更高的教育、追求更高的工作平台这一思想,使得加工贸易的厂区常年处于缺少熟练工的境况,进一步增加了劳动力成本。这就迫使出口贸易一味追求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渐渐不能支持产业发展。也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越来越受到国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出口欧洲的外贸企业在2010年和2011年明显感觉生意难做,许多欧洲采购商都处于观望状态,迟迟不下订单。与此同时,国内小企业纷纷降价恶性竞争,导致许多小企业倒闭。
2.欧债危机导致欧洲市场挤出效应。
(1) 欧债危机使得欧洲进口商在低端产品的选择中更注重成本。
我国的加工贸易生产成本已经不再具备竞争优势。自主品牌、自主设计产品的出口不到出口总量的10%,在中低端和普通产品类别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具备了对“中国制造”的替代生产能力。“印度制造”、“越南制造”已经成为成本优势产品。
在印度和越南,加工贸易订单近两年都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加,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由中国的市场转移过去的。许多欧洲企业投资在印度、越南,利用其更为低廉的成本优势,以谋求更大利润。可见,我国传统的出口优势已经消失。
(2) 支撑我国出口的能源产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欧债危机引发欧洲的资源掠夺和矛盾转移,主要体现在对北欧和中东的战争。随着 2011 年 10 月卡扎菲被击毙,利比亚临时成立,首先面对的就是来自欧洲的4800 亿美元的战争账单,这相当于利比亚此后的 50 年能源出口总额。此后利比亚和埃及的85%原油直接供应欧洲炼油厂,北非已经成为欧洲的能源仓库,我国的能源出口也被挤出欧洲市场。
(3) 受欧债危机影响,日渐频繁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制约着中国商品的出口。
2010 年欧盟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 11 起,是2009 年的 1.6 倍,虽然 2011 年欧盟对中国商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只有 5 起,但其实施的新的贸易战略却加大了对中国商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限制。如对等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否则将把我国排除在欧盟政府采购市场之外;将对华贸易救济措施范围从反倾销扩大到反补等,严重削弱了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势必造成出口受阻。如,2011 年 4 月 27 日,欧盟委员会公告对中国输欧自行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在已实施反倾销措施长达 19年的同时,欧盟再对同一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是典型的对贸易救济措施的滥用。此外,部分国家还通过运用高规格安全与技术标准构筑贸易壁垒的手段来缓解本国危机,使我国国内外贸企业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3.欧债危机导致欧元贬值。
外汇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以外币计值的资产或负债因计价货币汇率变动意外损失或意外受益的可能性。称其为风险,是由于这种损失或受益具有或然性。它有两种发展可能:当某种外汇汇率下跌时,持有该种货币计值资产的价值也相应下降;或者某种外汇汇率上升时,承担该种货币计值债务的价值也相应增加,这都使当事人蒙受相应损失。反之,则使当事人有了收益。研究重点是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及其原因和防范措施。
由于欧债危机的影响,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不断走低,这不仅影响了我国的欧元外汇储备,还对我国的对欧贸易产生了很大影响。欧元对人民币汇率由 2009 年 11 月 26 日的 10.3470下跌至2011 年底的 8.14980,并处在低位徘徊。近期,由于希腊等国债务危机越演越烈、欧洲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导致欧元汇率持续下跌。5月23日欧元对人民币中间价破8,创近10年新低。这不断抬高了我国出口欧洲产品的成本,削弱了这些商品在欧洲市场上的竞争力。特别是纺织品价格表现最为突出,两年中受汇率影响平均为7.3%,化工原料、陶瓷制品价格也受到不同的上浮。同时,随着近两年人民币汇率的不断上升,给以欧元作为结算单位的中国企业带来很大的汇兑风险,许多中小企业出口利润都淹没在汇率风险中。据统计,我国东部长江三角洲加工贸易企业如果受到 3%的汇率变化就会导致出口中小企业50%的利润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众多对欧出口企业面临着接单赔钱、不接单停工的两难困境。如果今后中国继续调减出口退税政策,估计相当一部分出口企业可能做不下去了。
三、出口企业积极应对欧债危机的策略。
1.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我国出口导向为主的制造型企业必须尽快通过自身转型来消除由欧洲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目前内地企业生产的附加值低的贴牌加工产品,比如纺织服装类产品、小家电产品以及玩具产品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已经丧失了成本优势,为了抵抗欧债危机对其影响,企业不得不坚决的淘汰落后生产线,调整生产产品的结构,增加附加值,对产品进行结构创新和品牌创新。在企业管理中引入行业标准和过程控制,在品牌和管理上下功夫。出口企业转型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成功的转型无异于是为以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中国出口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全球没有太多的借鉴案例,这也是我国特殊的经济结构,即改革开放后以加工贸易、低廉的成本为特色的出口结构,在世界国际贸易格局变动中必须独立创新的艰难一步。很多出口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都有了大胆的尝试,比如,广州宏远集团正为了摆脱廉价订单“依赖症”,与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合作,加速“新型竹纤维纺织材料”项目建设,力争尽快压缩传统棉纺产品产能,将企业重心转向新型纺织材料的开发。在转型过程中,外贸企业必须克服融资、技术、政策等一系列难题,这就不仅要求外贸企业有坚定的决心、摒弃传统低成本、低附加值的生产模式,同时需要政府部门提高服务水平和政策敏感度、推动企业的转型步伐,并且在企业的转型之路上用政策予以导航。
2.我国对外贸易需要开辟新的市场。
应对欧债危机不仅是从产业结构上作调整,还要从市场开拓上下功夫。目前,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以及日韩地区。中国与东盟、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近年来持续较快增长,但规模还较小。当前,主要经济体经济持续低迷,需求相对疲软,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有利于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补充发达市场的下降,减轻欧债危机造成的损失,减少我国出口贸易高度依赖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巨大风险。商务部副部长钟山 2 月 21 日表示,2012 年中国将加大对新兴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拓力度。目前商务部已选取约 30 个国家,作为今年及未来若干年外贸多元化战略重点突破市场,力争到2015 年,中国与欧、美、日等传统市场以外的市场贸易占比提高5 个百分点。如果能实现提高 5 个百分点的目标,按2011 年出口额计算,那就是增加 900 多亿美元的出口。因此,大力拓展新兴市场已经不仅仅是我们的长久之计,而且正在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我国的出口企业应该把握商品交易会、博览会以及网络平台等各种途径积极拓展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从政府的角度看,要对企业加大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主动帮助企业开拓出口目的地所在国家的市场,打开多种销售渠道,形成全方位和多元化进出口市场格局。
开拓和发展世界市场,要确立世界市场营销观念。
世界市场营销观念的基本特征是以国外消费者的需要为中心,以国外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全面筹划企业的生产和营销活动,在国外市场上争取更多的顾客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实现最大利润和资产增值。
这种以世界市场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是以本国生产者为中心的生产观念相对立的。就我国的对外贸易而言,努力实现这一观念转变,敢于迎接世界市场竞争者的挑战,已成为我国企业大步进入世界市场的关键。长期以来,在我国出口产品经营上注重生产,不注重销售;注重出口创汇,不注重出口经济效益,不注重研究世界市场战略和贸易伙伴国的政策措施以及消费者消费偏好的变化,是我国出口产品缺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的不少出口产品,有的质量并不比别国差,但在海外的销售价格往往低于别国同类产品的价格。这里的差距主要不在于生产而在于市场营销。
企业在经营中不仅要关心现有市场的需求,更要关心潜在市场的需求,特别重视通过增加产品花色品种、争创名牌、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售前售后服务、组合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和潜在市场,并据以组织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企业既注重当前的盈利,更注重远期的盈利,敢于进行风险投资,敢于和强者竞争,注重于为争取潜在客户而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在对外贸易中,则体现在树立世界市场营销观念,努力开展世界市场的调查和预测,研究世界市场营销策略和国际贸易惯例,力争在开拓和发展出口产品世界市场的基础上提高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
3.积极扩大内需以抵御外部风险。
与萧条的国际市场相比,我国的内需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在如今世界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外贸企业不仅要盯着国外市场,也可以把目光转向国内市场。通过扩大内需,减小经济对于外贸的依存度,缓解外需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冲击,缓解中国目前外贸和内需的失衡问题。其实,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仍然是国内需求,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把握住国内经济发展的机遇,是每个企业生存的关键要素,因此,企业在不断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把握国内市场的机遇。
4.防范出口货款回收风险和汇率波动风险。
在目前欧元汇率波动剧烈的情况下,我国的出口企业尽量避免使用汇率波动频繁的欧元结算,而尽量选择多币种进行结算,规避单一货币的升、贬值风险,并尽早收回货款,同时考虑利用出口信用保险防范风险。除常规的避险方法以外,为了能有效地规避汇率波动对企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出口企业应积极运用现代国际市场中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如外汇期货、外汇期权、远期外汇、贸易融资等进行中短期的避险和保值。例如,通过出口押汇等短期贸易融资方式,企业可以提前锁定收汇金额,规避汇率变动风险。同时,还有效解决了出口企业资金周转问题。
近日,希腊债务危机再起波澜,未来走向变数增多。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欧洲债务危机将对我国外贸产生持续影响,中国企业既要看到风险,也要看到机遇,积极做好应对危机的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 姜跃春。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特点及展望 [J].国际问题研究,2012(01):124- 125.
[2] 皮守成,王永。 欧债危机的蔓延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J].特区经济,2012(03):240- 241.
[3] 姚铃。 欧债危机路漫漫中欧经贸待考验 [J].国际贸易,2011(09):45.
[4] 罗传健。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其对中欧贸易的影响研究 [J].国际贸易问题,2011(12):3- 7.
[5]郑宝银,林发勤。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J].国际贸易问题,2010(07):9- 16.
[6]王天龙。 欧债危机走势及对策建议 [J].宏观经济管理,2012 (02):86- 88.
[7]李向阳。 新兴市场国家与主权债务危机的出路 [J].求是杂志,2012.
[8] 刘宏辰。 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拓展内销市场 [J].深圳商报,2011(12):A02.
[9]陈雨露,马勇. 泡沫、实体经济与金融危机:一个周期分析框架 [J].金融监管研究,2012(01)。
[10] 冯小兵,李继峰,黄烨菁。 中国外资银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经济影响研究———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 SIC- GE 模型的定量分析 [J].世界经济研究,2011(11)。
[11]谢怀筑,何亮。 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长期经济增长率的理论分析和趋势研判———基于生产要素边际产出贡献的视角 [J].金融与经济,2011(11)。
[12] 陶现定。 改善金融调控 稳定经济增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1992 年第三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综述 [J].金融研究,1993(01)。
[13] 谭雅玲。 政策与事件交织,价格与技术顺势———2011 年第二季度国际金融市场回顾及未来展望 [J].国际贸易,2011(07)。
[14] Lee,Ha Yan,Ricci,Luca Antonio,Rigobon,Roberto. Once again,is ope-nness good for growth? [J].2004.
[15] Levine R,Renelt D.A.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Cross- Country Growth Reg-ressions [J].The American Economist,1992.
[16] Sachs JD,Warner AM. Economic reform and the process of global integr-ation [J].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95.
[17] Redriguez F,Rodrik D. Trade Poliey and Economic Growth:A Skeptie'sGuide to the Cross- national Evidence [J].2001.
[18] Anderson,J.E.,Neary,J.P Trade Reform with Quotas,Partial Rent Ret-ention,and Tariffs [J].Econometrica,1992.
[19] Clemens,M.A,and Williamson,J.G. A Tariff- Growth Paradox?Protectio-n's Impact the World Around 1875- 1997 [J].2001.
[20] Edwards,S.Openness. Trade Liberalization,and Growth in DevelopingCountries [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3.
在线实验模拟了现场实验的场景,但却不是现场实验的简单网络化移植,实验设计本身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在线实验的互联网支持和计算机模拟等特点可以更好地提供一个促进思考和探究的环境,系统能在线记录学生的独立操作,为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并可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挖掘和优化,调整实验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能适应不同水平和能力学生的要求。基于以上特点,笔者设计了与现场实验存在较大区别的在线实验探究式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能力是实验设计的核心问题。由于CDIO模式继承和发展了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标准,因此,我们主要基于CDIO的理念来设计在线实验模式和方法,强调工程实践环境中探与究的学习来实现CDIO的全过程,使得学生以更多元的方式进行工程实践训练。CDIO是以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为四个主线过程,综合地考虑专业基础知识、个人和职业的技能及团队协作与沟通的技能,及在整个企业、社会环境下进行四个主线过程以达到全面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CDIO模式中的构思和设计环节主要针对学生的工程宏观分析能力,而实现和运作环节主要针对学生的工程微观分析和操作能力。作为一个缩小版的工程实践过程,在线实验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际上就是构思和设计过程,而实验过程就是实现和运作过程。因此,探究式学习主要体现在实验方案探究与实验过程的探究两个方面。以下我们将通过远程教育高校开发的典型实验来具体说明其设计理念。
(一)实验方案探究设计
实验方案的探究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宏观分析能力。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实验按照统一的方案展开,学生没有选择性。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理论验证性的实验,但在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为主的实验中,就会压制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因此,实验方案探究是实验教学策略的最重要部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认识和探索理论规律,掌握工程技能,应该以问题为驱动开展实验方案的探究,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经过认真思考和研究,自主制定实验方案,通过搭建实验对象,准备仪器设备、测量各种工况下的数据,整理和判断实验数据和结果的正确性。这就要求实验具有基于工程的实际背景设计,学生才可能在这种开放性的实验环境下,对多种可能的实验方案展开探究。英国开放大学的实验“能量转换(EnergyConversion)”是典型的实验方案探究型实验。实验设计背景是铜的工业化生产,实验问题是如何从铜矿石经过多个环节得到电解铜。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设计基本方案。学生在实验前1个月必须预习,由4人组成的实验小组需要集体制定实验方案,由于实验问题本身的开放性,实验方案也并不是确定的,指导老师只给出一些建议。从粉碎矿石到解析出铜的多步实验步骤中,有多种途径可以完成实验,学生们集体讨论得到设计方案。在实验过程中,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还继续修正。完成基本方案设计以后,实验完成过程也是实验方案探究过程。学生在实验室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讨论,每个实验环节都要求去解答或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如粉碎的效率、溶解浓度以及电解效率等,部分环节还要到计算机上进行数学模型的求解。实验过程中进行观察记录和模型预测,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束后,学生还必须根据本星期实验情况,做口头报告(Presentation),教师根据学生预习和作业情况、实验过程的表现以及口头报告,给出实验课程的最终评价。可以看出,整个实验过程就是针对如何从铜矿石得到电解铜的这个具有工程背景的问题,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制定和实施实验方案的过程,这对学生工程宏观分析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二)实验过程探究
实验过程探究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微观分析与操作能力。传统工科专业的实验操作基本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对于故障分析与解决、规范操作等重要技能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创新能力还较少涉及,这显然不能满足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实验过程探究式是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一定的引导和提示,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实施等途径去独立探索和研究,自行实现实验过程的教学策略。概括起来,在实验过程探究中,学生需要在实验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实施和运行,真正实现探与究的学习过程。在工程实际环境中,观察与发现各种现象、分析现象之间的联系。因此在线实验系统会较为真实地模拟这些现象,学生经过现象分析,确定现象发生的内因与外因;结合理论进行讨论,明确调节目标与调节手段,形成解决方案。实验系统设计必须便于讨论和方案设计。华东理工大学DCS实验是较为典型的实验过程探究型实验。实验主要培训学生DCS操作能力和故障处理能力。由于DCS系统本身的大多数操作都是基于计算机的操作,因此网上实验课程的界面仿真DCS系统的计算机控制部分操作的界面(如图1所示)。以下用一个简单的故障处理实验来说明实验过程探究的实验。在实验中,设计了一个常见的故障处理,在图1的界面中,学生观察到粗丙酮塔T-601顶温度仪表TI-6006出发异常过高报警,系统要求学生调节至正常运行温度73.0-80.0℃。在观察到异常过高报警后,学生将按照所学知识和工程常识,作出如下分析:粗丙酮塔顶温度上升可能有4三个工艺方面的原因,分别是加水量过大、回流量过小或再沸器回水量过小,也有可能是仪表自身故障因素。既然存在这三种可能,就必须通过其他观察和分析来确定故障原因,因此学生首先需分别检查相关三个仪表,即加水量仪表FRC-6015,回流量仪表FR-6019,E-601再沸器回水仪表FRC-6014,以确定仪表正常工作。学生观察到回流量仪表FR-6019读数偏小,就可以判断出是因为回流量不足造成塔顶温度升高。在通过观察分析找到故障原因后,学生根据工艺理论,确定解决方案,即增大塔顶回流量,需要调节FR-6019仪表。在工程环境中,不能进行一步到位的调节,以免造成大的扰动,需逐步小范围调整,边调边等。因此学生在实施解决方案,必须仔细阅读操作守则,将温度调节至正常运行温度的整个操作过程必须符合现场操作规范。操作实施时,首先将LRC-6023改为手动控制,每次增加调节阀阀位必须小于2%—这是操作守则要求的,如果学生超出这个阀位标准进行调节,训练中系统将给出警告,在考试中则行为将被记录,作为扣分依据。每次调节后系统会根据数学模型的计算将相应仪表调至相应位置,学生一边观察表显示情况一边调解,直至塔顶温度恢复到73.0-80.0℃,最后将LRC-6023设置为自动控制。可以看出,此实验在整个故障处理过程中,并不像普通课程实验制定严格的步骤,而是让学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通过自主观察分析来制定解决方案,然后根据操作规范来一边观察一边操作运行,整个课程设计与教学过程较好地体现了探究式的教学策略。
二、基于过程考核的在线评价体系
对实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是在线实验的重要环节,这样才能对学生探究式学习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传统现场实验模式中以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结果来评价只能作为在线实验中评价模式的参考。对于参加实验的学生,主要应考虑的因素是其在实验的准备情况、在实验过程中探与究的情况,即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准确性,设计方案的优劣,操作实施过程的规范性、和其他同学交流情况,以及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必须据此建立新的实验评价体系,即基于实验过程考核的评价体系。在线实验评价体系主要分为理论掌握情况、实验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其中实验操作能力是最为重要的指标。理论掌握情况主要考察预习思考题,实验操作能力包括是否选择了正确的仪器或仪表、设计方案是否适当、操作目标是否达到、操作过程是否规范、数据处理与实验报告是否符合要求等都可以作为实验过程考核的指标。同时,每一门实验课程提供BBS建立单门实验的学习社区,学习者就一些问题难题发帖,由专门的辅导教师回答问题,并确认学习者所发的有效帖数等。其中实验操作规范是较为特殊的指标,在工程实际中,操作规范化及其重要,否则将引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必须设定一个阀值,学生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操作规范问题,不论其他指标分数如何,都将判定为不合格,我们定义为罚指标。本文选取上述7个指标因子构成学生实验教学的基本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次设其为A1,A2,…,A7,其中A6为罚指标因子。通过在线实验系统中自动记录实验仪器选取、操作等参数,对学生实验过程进行跟踪。结合在线实验平台的应用,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了一个有七个参数的指标体系,包括预习思考题分数、实验仪器选取、实验方案正确性,操作规范性、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在学习社区的交流情况。对这七个参数赋予不同的权重就可以得到该学生的最终成绩,下面分项说明一下每个指标的含义。由于每个指标因子只反映了学生实验学习的某个方面的特征,各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规定指标因子及其特征值,以及罚指标因子的规定。在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大致说明了其重要性,这七个参数基本上涵盖了学生从准备到完成全过程的表现情况,对每一个指标赋于权值并最终得到终结性评价课程成绩,各项指标的加权和就是实验评价分数。少数指标虽然权重并不高,由于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低于一定分数整个实验过程将评价为不合格。比如在前文提到的DCS实验中,在多次出现不规范操作并且在系统警告后仍然出现2次以上不规范操作,整个实验过程将被判定为不合格。对于通过经验方式得到的实验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在经过一定的数据积累以后,可以进行智能化的处理和分析,为学生提供更优化的实验方案。在选取的两个学生中,甲学生虽然分数略高,但操作相关的指标得分都不高,因此在后续实验中,主要给该学生提供注重操作及规范的实验,比如开关机实验和某些故障处理实验。而乙学生操作和动手能力较好,但不注意理论和实验设计,以及数据处理等工作,在后续实验中,应多推送理论学习的模块,提醒学生注意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的完成。
三、在线实验系统的设计框架
作为在线实验系统核心部分的探究式学习模式以及相应的在线评价体系设计完成以后,在线实验系统框架基本构筑完毕。在线实验系统应本着简单、适用、高效的原则,实行通用化、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的设计思想。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实验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教学的全过程,而在线实验平台则通过记录学生在线上参加的实验过程、实验练习以及培训交流等情况,实现对学生实验情况的全程跟踪管理和对学生实验教学需求的全面掌握。在线实验设计的基本架构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在框架核心部分的业务层中,支持探究式学习过程是贯穿设计始终的问题,所以应改变原先某些实验只是为验证理论的设计,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的探究式思路在实验教学中实现。同时需要学生在各个环节的实验过程进行完整的记录,作为其是否按照教学思想完成实验内容进行考核的依据,同时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为学生提供经过优化的个性化实验教学模块。组件层和服务层和平台软硬件设计相关,在其他文章中有详细介绍,本文不再赘述。
四、结论
关键词:互联网;视频网站;战略布局
一、互联网视频行业的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PEST分析法是用来分析企业在大背景之下的宏观分析方法,他通过P政治、E经济、S社会、T技术这四个方面来从总体上把握企业的宏观经济形势。通过这些分析,企I可以制定实施更加切合市场的战略提高业绩。下面结合乐视股份有限公司的具体情况来进行PEST分析:
1.P――政治环境
目前我国政局稳定,政治的稳定为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中国人民物质需求已经得到极大满足,这时,13亿人口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变动更加迫切。甚至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都明确提出国家对于文化创新、发展的大力支持。互联网视频行业属于文化产业,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文化产业已经发展到可以让人们通过手机、电脑等载体快捷地获得想要的信息、娱乐,人们的思想得到最大化的解放,文化创新层出不穷。
2.E――经济环境
如今我国经济发展稳定,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大国,我国对文化的需求日益旺盛。城乡居民的收入持续上升,消费结构开始有所变化,对文化消费的意识不断提高。并且,依靠正版版权、付费会员模式,网络视频行业已经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网络视频行业传统的依靠广告服务业务获取盈利的模式也已经更加成熟。与此同时,网络视频网站为了更具有竞争力,乐视网与AT&T变成战略合作伙伴、爱奇艺收购了PPS扩充疆土、阿里巴巴收购优酷土豆实现共赢等,他们强强联合,共同瓜分市场份额的战争已经愈演愈烈,虽然中国拥有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但是在已经趋于饱和的网络视频行业,竞争压力依然巨大。
3.S――社会环境
毫无疑问,中国的互联网是全球互联网中范围最广,网民最多的。一直到2015 年12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0%,超过全球互联网普及率3.1%,中国网名已经达到6.88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同比提升 2.4 个百分点,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增加了3951 万人。尤其在移动互联网这方面,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6.20 亿人,从2014年开始,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占互联网网民总量的比例也从85.80%增加到了90.10%。毫无疑问,人们的现代生活方式已经被移动互联网彻底改变。
4.T――科技环境
随着互联网的人气不断积聚,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环境和技术的日益完善,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不管是从基础的娱乐沟通、信息查询还是到商务交易、网络金融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互联网都深刻影响了移动网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互联网市场上一系列频繁的并购事件开始重塑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格局。也正是在这种互联网大环境下,人们已经开始在硬件上做出改变,不再仅靠传统电视观看视频、获取信息,更多的是依靠移动触屏手机、电脑、互联网电视等新的互联网方式。如今,我国的网络视频行业已经成功布局了“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业务体系,视频行业通过和电商、支付、手游等行业合作,已经形成了全新发盈利模式。
二、行业竞争者分布
根据《中国网络视频广告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6年第3季度》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2016年第3季度的中国互联网视频行业广告收入份额的比例中,腾讯视频排名第一,占比例为21.6%,爱奇艺上升为第二,占比例为21.3%,优酷土豆排名下滑至第三,占比例为19.7%,乐视视频排名第四,占比例为10.9%。
2016年中,腾讯视频通过《拜托了衣橱》、《吐槽大会》等强劲的综艺节目霸屏了2016年至2017年起始的综艺市场,还有通过整合打通腾讯独有的移动及社交产品体系,实现移动客户端和腾讯游戏的完美融合,使腾讯视频随之产生的广告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后发先至,现在已位居第一,改写了原本的视频网站广告市场的格局。
而优酷土豆作为这个行业长久以来的领军人物,已经明显感觉到后力不足,直到2015年下半年,大众舆论普遍接受优酷土豆已经退居网络视频行业第一位置的事实。优酷的没落,究其原因在于投入上过于谨小慎微。2014年至2015年这两年中,优酷土豆作为独立发展的上市公司,为了控制成本,优酷土豆几乎没有过大规模购买独家视频内容。从2013年,优酷土豆就开始寻找新的资方支持,直至到2015年阿里入股,阿里的支持让优酷情况好转,开始独家视频和自制视频的道路。
与此同时,截止到2016年12月,中国视频有效付费用户规模已超过7500万人,爱奇艺以40%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在中国的视频付费平台领域,爱奇艺领先于其他视频网站。并且爱奇艺依靠优质的自制视频内容和独家版权视频,在吸引用户上,一直稳定的保持领先地位。
三、乐视竞争战略分析(SWOT分析)
S(优势):
1.版权与内容的领先。2004年乐视网创立,以收费视频模式开始,后来转做免费视频。因此,乐视网在视频网站版权之争之前就开始重视视频版权价值,用低价购买大量的独家版权,以此为基础,乐视朝着构建行业最全的影视剧版权库的目标前进。2.完整的产业链条。由于乐视视频版权的先天优势,乐视开始不只局限于视频内容的壮大,开始注重对整个视频产业链的升级改造,并且也成功打造了“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乐视生态系统,强力推出了乐视盒子、超级电视等智能终端,在终端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因为乐视对整个产业链的重视,使它在整个互联网中,有了最完整的布局。3.纯内资企业的优势。 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首个视频网站在A股上市的公司,2010年8月12日,在深交所创业板正式挂牌交易。同时,乐视网重视合作,已经同光大银行、中国联通、华数传媒、CNTV等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且在中国上市,比在国外上市的视频网站更加“亲民化”,具有“股东即用户”的特别优势。对政府监察而言,这种方式也更加便利,可以更好地获得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
W(劣势):
1.版权价格大幅降低,版权内容大量到期。乐视网虽然有强大的产业链,但是其主要盈利手段还是依靠视频版权。2014年开始乐视网将大约有36000集电视剧和2000部电影的版权到期,但是乐视网现在的融资能力已经多次表现得令人担忧,若乐视网没有办法继续购买足蚰谌莸陌嫒ǎ那么乐视将面临无法持续经营的巨大威胁。2.竞争对手的强势。网络视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并且经过轮番的并购热潮后,市场开始趋于集中,网络视频公司的领头者爱奇艺、优酷土豆等市场占有率已超过70%,由此可以推测网络视频行业接下来肯定会迈入寡头垄断时期。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大型集团开始资金注入互联网市场,使他们在采购版权时和别人议价更有底气更有优势,相比之下,乐视网融资能力日渐羸弱,其竞争前景令人担忧。3.创始人贾跃亭的神秘性。贾跃亭是乐视网的创始人,但是外界长期以来对贾跃亭都不甚了解,2014年他对外宣称“出国考察”,但是半年多杳无音信。相比张朝阳、古永锵,贾跃亭无疑更加神秘,并且关于他身体状况也有很多传言,这让乐视网所处环境的不确定因素更多,更加危险。
O(机会):
1.互联网电视的革命性发展。由于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已经打破了旧时的娱乐模式,客厅已经不再是人们娱乐的中心地带。但是,由于互联网电视的出现,它不仅具备电视的传统功能,还兼具上网、聊天等特殊功能,让客厅又回到了家庭娱乐的中心区域。由此可以说,互联网电视改变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 2.互联网电视潜在的巨大商机。互联网电视行业现状固然还处于发展低级阶段,可是其成长空间大,发展速度也快。2016 年6月乐视网的付费会员用户数已达到7.3亿月活用户数,发展速度呈几何速度增长。这庞大的客户群正是乐视超级电视的直接目标用户。3.超级汽车项目首轮融资10.8亿美元已经完成,乐视和FF合作的第一辆量产电动车将在明年初拉斯维加斯的CES展。这是继特斯拉之后的最具吸引力的超级电动汽车,并且更加智能化,会给乐视在汽车领域带来巨大收益。
T(威胁):
1.大型传统媒体单位的介入。在网络视频行业的初级发展阶段,市场的主要经营者是以民营为主,他们经营更加活跃,市场化程度偏高。但是由于整个行业的经营模式开始趋于完善,国有媒体企业逐渐越来越多的参加到互联网视频领域的竞争中,例如:湖南卫视的芒果TV、中央电视台的中国网络电视台等。毫无疑问,这将会极大地增加乐视网获得视频独家版权的难度。2.国家开始对互联网电视加大管控力度。2014年开始广电总局对互联网电视采取了各种强力管控手段,其中包括要求删除互联网机顶盒中的搜狐视频、优酷、爱奇艺等应用软件的浏览互联网、聚合视频等功能,要求互联网电视取消在观看电视台节目时会看和时移等功能,同时公开宣布将停止发放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牌照。3.广电总局对视频内容的限制,对国外影视要求先审后播,限制了美剧、港剧在华的播出,还有限韩令,对有韩国艺人参与的综艺、影视作品进行限制,导致大量已有的优质视频内容不能播出。
关键词:水利工程 生态环境 影响 评价
引言:
生态环境的好坏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它不仅为人类提供着必要的食物、药材以及其他生产生活必备资料,同时对于实现水文循环、净化空气以及抵御自然灾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项产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水利水电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大坝的建设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水利工程的成功建设,满足了人们对于水资源的需求,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者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水利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也日益加剧,倘若不对这些影响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可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因此,如何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进行正确评价,成为了降低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环境与生态造成破坏的关键。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是生态系统,主要内容是针对生态系统在人为作用下发生的动态变化进行评价。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系统评价是为了更加准确的了解水利工程的施工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和变化,以便于对价值得失进行评估。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建设水利工程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和调配地表水以及地下水,以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完善的水利工程可以有效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能够对水量进行合理的调节与分配,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尤其是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兴建,不仅可以解除调水地区的洪涝威胁与地区性生态危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态环境的恶化。如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建成,有效解决了南涝北旱的农业灌溉问题。再如我国黄河小浪底工程等利大型蓄水库的建立,既能够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又使库区内空气湿度有所增加,大大改善了周围绿色植被的生长环境,为绿色生态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水利工程固然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由于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种种自然条件的制约,导致其工程量较大,对于自然的破坏作用也在增加。跨流域调水这项工程对于调出水地区的生态有着一定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于农业来说,可能会破坏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另外,调水工程的输水渠道或多或少会渗漏,这会使两岸的地下水位太高,造成渠道周围的土壤出现大面积盐碱化或沼泽化现象,有些坡地会因为土壤中含水量过高而发生泥石流或滑坡等自然灾害。大型蓄水库的建成,使大量水体聚集在一起,容易造成库区内地壳的地应力发生变化,地质结构发生位移,为地震的发生创造了条件。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对自然进行一定的改造,极易造成原有水系内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甚至打破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原本的食物链,严重的可能引起瘟疫等灾难,造成生物物种的灭绝。有些大型的水利工程会改变原有的水文条件,影响着水温与地下水质,导致居民大规模迁移,并向同一个地方集中,使城市的发展迅速,可用的耕地面积日渐减少,不利于我国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
二、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评价技术
我国现代水利工程的建成,对于防洪、航运、发电、农业灌溉、养殖供水、居民日常用水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对工程所在地的上下游生态环境、全流域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就是指对兴建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可能对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造成的近期或长远的影响而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使有利影响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使不利影响得以改善或消除。同时,客观正确的评价也为是否兴建这一水利工程提供可靠依据。
1.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1.1列表清单法。这一影响评价方法于1971年由利特等人提出。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可将环境参数于开发方案列在一个表格中,可以清晰的了解工程兴建过程中可能会对哪一种环境因子产生影响,并把这些影响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这些类型列成一张表格,并对这些影响的好坏进行比对与评价,从中鉴别出不同施工阶段可能产生的有利或不利影响,最终形成科学的评价等级。
1.2图形叠置法。这种评价方法使用起来比较简单,便于作宏观分析。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将一套环境特征图叠置起来,形成一张直观的复合图,用以表示工程所在地区的特征,以便在施工影响所及的范围内判断受影响的环境特征以及所受影响的相对大小,以此来预测和评价某一地区是否适合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并提供最适宜的地点以及路线。
1.3矩阵法。这是一种常用的系统综合评价法。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将可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排在纵列上,将环境效应排在横列上,形成阵列,使各项效应对环境的正负影响按照不同等级显示影响的程度,结果一目了然。一般来说,使用矩阵法对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时,还会采取加权的办法,以识别各项因素对整体环境影响的总和。
2.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在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时,一般会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影响评价模型并获得权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模型主要有: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系统分析、数据收集与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模糊综合评价等。在影响评价模型建立完成后,即构成清晰的层次框架。对于水利工程来说,一般将总体生态环境作为最高层次的评价对象,将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两个子系统作为第二层次的评价对象,将组成环境的地质气候、水位水质、经济人文等要素作为第三层次的评价对象,将环境因子作为最低层次的评价对象,如下图所示。
图1: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这一层次框架即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它综合反映出工程的建设对于生态环境影响的物理量,使工程的施工具有科学性与完善性。层次框架建立完成后,根据这一层次构造进行单排序或总排序,并判断如何构造矩阵。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一般步骤为:第一,进行三级评价,用以确定次准则层数据;第二,进行二级评价,得出准则层的具体数据,需要注意的是确定对象集、因素集以及评语集的评价过程要与三级评价过程相同;第三,进行一级评价,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要致力于如何将这些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力求保护与改善现有的生态环境。任何一项水利工程从本质上来说都应该是生态工程,即在对自然进行改造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不能为实现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方便去破坏生态的平衡。水利部门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理念,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与技术,正确认识和处理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问题,促进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海云.王振华. 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研究.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1(09)
[2]. 王纪宝.迟永久. 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科技信息. 2011(19)
论文摘要:税收作为攀枝花市政府工业强市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手段,作为税收执行者攀枝花税务机关应加强我市税源监控,提高税源监控质量,实现税收目标。
马克思说过:“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攀枝花市政府提出攀枝花市走工业强市之路战略,要发挥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要保证工业强市战略的顺利实施,就必须要有充足的税源作保障。结合攀枝花实际,我们税务机关如何加强税收管理,实现税收收入目标,为工业强市保驾护航,关键是要加强税源临控。本文就如何加强税源监控,实现税收收入目标,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1 税源监控的界定
税源监控作为一个税收理论基本概念,就是对税收源泉的监督与控制,通过控制源头,保证税收收入的总体现模,通过对税收收入状况的信息反馈,进一步加强对税收源头的控制。其内涵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对纳税人应纳税额,通过科学的、规范的、现代的方法和手段,对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制约、督促和管理,是保证税收收人实现的一系列税收管理活动。通过对税源信息进行归集、处理、统计、分析,并结合经济、税收政策的变化调整,预测税源的发展变化趋势,为税收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以便依法组织收入,防止税源流失。
2 加强税源监控的必要性
税源即税收源泉,财政收入的90%左右来源干税收,所以税源监控就显得格外重要。
2.1强化税源监控是遏制税收流失的重要手段
经济决定税收,但我们在分析经济发展与税收的对应关系时,就会发现经济并不直接决定税收,而是决定税源,税源不等于税收,税源只有通过征收管理才能变成税收。税源和税收之间的差额就是税收流失。强化税源管理可以及时发现税收征管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税收管理,堵塞跑、冒,滴、漏等现象。只有有效地控制税源才是保证税收应收尽收的关键所在,从而保证税收收人随经济发展而稳步增长。
2.2强化税源管理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需要
省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单晨光同志在攀枝花检查指导工作中指出,要加强税源管理,逐步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要靠强化管理来实现,税收征管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坚持依法、规范,体现强化管理的要求。税源管理作为税收征管工作的一个卞要方面,工作重点要做到:对辖区内所有的纳税人户籍清楚、生产经营情况熟悉、申报纳税数据掌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可以说,划断税收征管能力的高低,不能只看收入任务的完成情况,而要看对税源的整体掌握上。
2.3强化税源监控管理可以有效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
我国的税收征管改革较长时期都是束缚于征收、管理、稽查之间相互制约的思路上,忽视各环节内部工作的监督考核,以至于管理人员,稽查人员不廉行为频频发生。尤其是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仍然存在,“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涉税案件的发生大多与税源监控管理工作薄弱有关。而强化税源监控管理正是定位在税收征管的基础工作上,着力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
3 加强攀枝花市税源监控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税源监控规章制度
(1)建立财税资料上报制度。
几税源监控范围内的企业组织在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时,必须同时报送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由各单位税政管理部门负责于每月25日前将上述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及纳税申报表原件或复印件各一份集中后留存,用于税源调查、分析,市局将根据收入进度、税源变化等情况适时抽调部分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
(2)建立税源分析制度。
税源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税源变量与经济变量的函数分析:一要落实税源预测数学模型,做到税收与经济宏观分析的科学有效。二要拓展分析空间,实现单一分析模式向多维分析模式的转变。通过数据推论分析模型可以根据不同的分析重点,有针对性的利用数据资料,多角度全方位的反映纳税人的经营状态、支柱行业的发展趋势、我市的经济结构特点,把经验分析、定量分析、宏观分析有效的结合起来,确保为加强税源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前瞻性的科学依据。
(3)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对税源监控范围内的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应定期深入企业摸清税源、税负变化情况,调查分析对税源影响较大的因素,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项,应以书面形式及时上报市局税政处。
(4)建立税政检查制度。
对税源监控范围内的企业,主管税务机关税政管理部门应深入企业每年进行一次税政检查。主要检查企业是否正确执行各项税收政策,有无隐匿收入、虚增成本、转移利润等现象,各项减免税是否符合税收政策规定,统一收购发票、一般纳税人认定、税前扣除、弥补亏损、出口退税等审批手续、资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2健全税务管理网络化信息系统,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
1)加强攀枝花市税务机关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联系。
进行税务登记,主要以工商营业执照为准,然而目前,工商登记与税务登记之间没有必要的联系制度,税务机关很难全面掌握工商登记信息。从工商部门取得登记资料,运用手工方式也不能与税务部门登记信息全面核对,核对出的未办理税务登记户,因各种原因,税务机关无力逐户查找,资料交换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而达不到监控的效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建立相应的文件夹,放在在内部网上,通过edi方便税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以达到监控的效果。因此建议:(1)建立税务机关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机构编制部门、民政部门的公共信息网。通过网络传输数据,掌握应履行纳税义务的税源户数及其基本情况,并加强对税源户的动态监控、分析。(2)实行统一的标识码。统一的标识码由技术监督部门颁发,颁发给批准成立的单位后,把此标识码一一录入微机,再以网络传输的形式传送给各个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收到此码后,再一一下达给税务部门之间的内部网,以此码来证明注册成立单位的身份。(3)取得工商管理部门的配合,要求工商企业在领取工商执照的同时,必须办理税务登记。(4)实行联合办公制度。工商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实行联合办公,为纳税人实行一条龙服务,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办理登记及年检手续,减少纳税人办理各种手续的程序和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加强同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
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料,也是税源资料,如房管、国土、公安等部门掌握的资料就是征收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的计税依据。由于这些税源面广并且流动性大,税务机关不能全面掌握其基础资料,因此,要建立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公共信息网,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由此,税务部门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取得税源信息资料,掌握税源底数。
3)核定税额,反向通知。
对可直接采集税源基础资料或能准确核定计税依据和税负的税种,如房产税、车船使用税,税务机关能从有关部门取得准确信息,因此,税务机关可以直接核定纳税户,建立数据库,利用计算机实行管理,核定其纳税额,实行反向通知纳税人按核定的税额到指定地点完税。
3.3面对纳税申报不实状况,可以采取强化纳税服务的措施
纳税服务是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其如实申报纳税的必要手段,完善的纳税服务是实行税源监控的有效手段。
(1)大力加强税法宣传。加强税法宣传,提高全市的依法纳税意识,切实改善税务执法的社会环境。要建立税法公告制度,将税法规定等纳税实务让每一个纳税人都知道、了解,以方便纳税人掌握纳税程序,及时、准确填报纳税申报资料。宣传税法,除了传统的海报宣传外,现在可以借助计算机系统利用互联网络在整个it上进行广泛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最新的现行税收法规,按规定设定账目,按会计准则进行财务核算。
(2)加强对纳税人的培训。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和照章纳税是纳税人正确申报纳税的前提条件,为了使纳税人正确进行纳税申报,税务机关有责任.有义务承担对纳税人的培训任务,使纳税人了解税务信息,照章纳税,使纳税人掌握如何计算应纳税额、如何填写报表、按什么程序申报等,提高纳税人自行申报的能力。经过培训,使纳税人做到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掌握税收专业知识,了解税收法律。
(3)简化纳税申报程序,提供方便,降低纳税成本,提高纳税效率。纳税人申报可以去税务局,也可以通过网络完成注册登记申报实等流程完成纳税。
(4)加速税务业的发展。税务业顾名思义就是税务机构为纳税人服务的行业,如税务师事务所。因为税收行业比一般的企业纳税人更具有税收专业知识,对税收法律更加了解,既可以使纳税人方便、快速地完税,也使国家税收得以监控。
3.4实行征收方式多样化
(1)采取以计算机管理为主、手工操作为辅的管理方式。以手工操作弥补计算机管理系统目前尚不完善的地方,计算机管理和手工操作的结合是为了在征管改革的过渡阶段实行全面监控的必要手段。
(2)建立适度集中征收,保留其他有效的征管方式。虽然征管改革的目标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但在过渡阶段不能盲目的实行全部集中征收,集中征收是在一定条件下的集中,因此,要适度,对于其他有效征收方式,目前还应保留要与集中征收相结合运用。
(3)积极推行代扣代缴、委托代征方式,实现税收税源控管。代扣代缴、委托代征是自核自缴的方式,在税收征管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将税务机关难以控制的税收,如对车辆征收的车辆使用税,对房屋租赁业和交通运输业征收的营业税等,交给政府各部门,让其代扣代缴、委托征收,可增强各部门税收法律意识。
论文关键词:吉登斯;教师素质结构;社会结构;能动性
教师素质结构的重建,是一个教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是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共同使然的结果。教师素质结构重构需要与社会结构的整合同时进行。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为我们认识和分析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视角。
一、吉登斯结构化理论概述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吉登斯综合多种不同的理论传统而成他很早就为之命名的“结构化理论”。该理论代表了20世纪下半叶更富有创见的理论诉求。结构化理论是解决社会理论中关于社会结构和个人能动性之间张力问题的一种尝试,它超越社会思想界的社会决定论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之间的对立,力图在社会性(客体性)与个人性(主体性)之间寻求一种理论综合,认为社会结构与个人相互建构、不可通约。
吉登斯不相信有关社会行动、互动和组织的抽象法则,因此他的“结构化理论”不是一系列命题。而是一串敏感化的概念,并松散地联系在一起。
1.行动、行动者与反思性。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都特别强调,社会整体相对于个体组成部分而言,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结构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列维·斯特劳斯认为,结构决定一切,社会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揭示出这些社会基本结构。吉登斯认为,列维·斯特劳斯忽视了人的能动作用,或是忽视了人们反思、考察、定义和决策的能力,在这种结构主义观点中,行动者即使不是被迫,也是被动地按照内在的编码系统行动。对于功能主义用结构满足需求的概念来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吉登斯认为,功能分析忽略了互动者的能动过程,不能将人类视为有理性的行动者,它过于强调社会结构对行动者的外部制约。吉登斯指出人类行动者认知能力所特有的反思性特征。所谓的反思性就是行动者自主性的标志,是人们行动中一个十分明显而重要的特征,它使人类的行为从根本上具有非决定性、创造性与能动性的特点。当然.吉登斯并没有把人的自主性过于夸大,而是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正因为有限,便出现了行动的意外后果,意外后果的发生为结构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规则和资源。规则是行动者在各种环境下理解和使用的“可归纳的程序”,是一套方法论和技术,成为行动者行动的相关指引。规则是行动者知识能力的一部分。资源是行动者用来处理事务的工具。即使有很畅达的方法和程式——规则——来指导行动,也需要处理事务的能力。这种能力就需要有资源,即物资配置与组织能力,以在情境中进行操作。资源产生权力,但权力不是资源。资源和规则是可转化的和中介性的,可以被转变成多种不同的模式和集合。规则和资源的中介性体现在它们是社会关系的纽带,都是行动者在时间和空间跨度中创造、维持和转化关系的源泉。
3.结构与结构的二重性。吉登斯吸收了现代哲学中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以语言和言语的关系来分析结构与行动之间的关系。吉登斯思想中的结构指的是规则和资源。可以概括化为行动者在跨越“空间”和“时间”的“互动情境中”利用规则和资源。资源为规则提供了条件,而规则凭借着这些条件具体体现在社会实践之中。正是通过使用这些规则和资源,行动者在空间和时问中维持和再生产了结构。而结构化即行动者利用结构,并且在利用结构的特质时改变或再生产结构。结构化的过程就需要对结构的性质、利用结构的行动者以及相互嵌套并生产出多种模式的人类组织方式进行概念化。在处理能动与结构的关系问题上,吉登斯用结构的二重性概念批判了功能主义与结构主义、解释学与现象学的错误之处。他认为,社会理论所要解决的,不是像功能主义与结构主义所认为的那样,社会结构如何决定人们的行动,而是行动如何在日常的环境条件下被结构化。
吉登斯提出以结构的二重性原则来取代主客观二元论。他指出:“我们必须从概念上把这种二元论重新构建为某种二重性,即结构的二重性,这一假设正是结构化理论的基础。”吉登斯认为,客体主义者强调社会中的结构、制度、制约性,主体主义者强调人的主观性、能动性、创造性,这两类因素在社会生活中都是实际存在的,既不可简单否认,又不可把二者对立起来。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这些因素是通过人的行动而动态地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的。
一方面社会本身是存在结构的,这些结构通过制度关系和规则限制,制约着人们的社会行动,人们是按着原有结构关系制约自己行动的;另一方面,人们不仅以其自觉性认识原有的社会结构、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且按照自己在行动中不断产生的新要求调整行为规则和社会制度,进而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结构从客观上的制约地位转入主观的创造过程中。社会结构由此而具有客观制约性和主观创造性两种品格,并且这两种品格是融会而存的。
4.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在吉登斯眼中,社会整合主要指的是行动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即双方都在场的交互作用,也就是面对面的互动,而系统整合则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互作用。行动者具有反思能力,社会整合就是建立在行动者的反思性监控与互动的例行化、区域化的基础上的,行动的例行化与区域化保证了跨越时空条件下社会互动的有序完成。
二、结构化理论视野中的教师素质结构的重建
社会理论不可能取代教育理论,尽管教育同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教育领域是由特定人群所构成的“社会”,一般社会理论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对一些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进行解释,但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有其特殊的价值关怀——对人的成长的关注。一般社会理论研究的是现实中的人,而教育理论既要研究现实的人,又要研究人在现实中的成长,还要思索理念中的人。教育理论更加关心造就个人、促进个人发展的能动性力量,既关注现实社会结构对人的制约与造就,也关注如何使这种结构性力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当把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应用到教育领域中时,应有所发展,使其更具有“教育”意味,而不是生搬硬套。本研究也不例外。
当前,关于教育与外在社会之间关系的探讨往往局限于宏观领域,尤其在教育理论中存在明显的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之间的断裂,致使脱离了对行动者个人直接关照的宏观分析只能限于抽象思辨的层面,属于一种在社会理论中所谓的“宏大叙事”,很少论及这些宏观社会因素对教育中的个人及其社会行为的直接影响与制约。而在微观研究中,则更多地囿于对认为是决定了教育现状的教育者的教育观念进行探讨与反思,很少关注到作为互动者的教师或学生所受到的社会现实或历史的结构性制约。
品读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之后,我们有必要回到现实中,解读我们现在普遍意义上的教师素质结构模型,发现问题,重构教师素质结构。教育要回顾过去,思考现在,也要展望未来。
(一)教师素质结构理想模型的建构
在学校结构和社会结构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这一问题实际上是教师素质结构构成问题,是一个既传统而又时尚的话题说它传统是因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古已有之,孔子就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称之为时尚,是因为今天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讨论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焦点之一。
究竟什么样的教师素质结构是我们这个社会所真正需求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理想中我们将教师隐喻为“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超越教师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实际,过分拔高或过多规定对教师的期望与要求,将教师塑造成为“融渊博的文化知识、正统的道德观念、完善的行为规范及清贫的物质生活于一身”的“圣人”阿,把将来社会对教师的希望全寄托于当前教师的发展,而忽视了教师现阶段的实际需求。国家宪法和教育法中都对教师的责任做了明确的规定。在这种社会制度和规则的指导下,形成了制度化的模式,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才标准或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这种专业素质结构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群体的,但通过作为教育主体之一的教师和教师以及教师与其他人员在时间与空间中的互动,形成一种社会结构框架。
当前在理论层面,对教师素质结构的划分五花八门,但是,总体而言,最基本的还是以下几个方面:
身心素质结构系统。身心素质结构是教师素质结构的基础,也是每个人作为社会存在的基础。其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人的素质结构都是不完善的。
知识素质结构系统。教师的知识素质结构主要包括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育理念。其中,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是在有差别的基础上互融互渗的统一体,这种融合是立体的融合,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融合。他们共同构成相对完善的教师知识结构。
能力素质结构系统。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活动所必需的实际本领,其立体性之空间维度表现在它是由多种单项能力组成的和谐统一体,主要包括教师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三大部分;时间维度则体现在各种能力不仅在同一时间彼此的作用力度不相同,而且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在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也不相同,即个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存在不平衡性。
思想道德素质结构系统。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结构应该在继承传统师德构成观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超越,形成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多维复合型教师道德素质结构,这种多维性具体体现在教师道德素质结构的构成层面和构成要素上,构成层面已由单一的职业道德扩展到公民道德,构成要素上由爱岗、爱生延伸到爱社会、爱自己。具体而言,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结构包括教师的公民道德素质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两部分。教师的公民道德素质是其职业道德素质养成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就不可能形成完善的职业道德素质。关键是我们要把这种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教师的个人需求,变附加为自觉,能够意识到教师这种道德付出,同时也是教师自身道德修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师素质结构理想模型的基本特征:
1.多维复合性。多维性意指教师的素质结构是一个由若干个子结构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结构群,各个子结构之问以及每个子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主要表现在教师的素质结构已经不再是知识、能力、道德的平面简单相加,而是一个以知识素质结构、能力素质结构、道德素质结构、身心素质结构为基础的互动同构的素质结构系统。其中,知识素质结构中又包括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两大部分;能力素质结构中分为基础能力、专业能力、自我完善能力等;思想道德素质结构中包括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素质两部分;身心素质则主要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有机结合。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影响着其他要素的形成和发展。
2.立体性。吉登斯认为,结构可以概括化为行动者在跨越“空间”和“时间”的“互动情境中”利用的规则和资源。正是通过使用这些规则和资源,行动者在空间和时间中维持和再生产了结构。那么,这里所指的立体性主要是就教师素质结构形成和发展的时空而言的。传统上,我们常常将教师的素质结构看成静态的、封闭的系统,而忽视了教师素质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动态性、开放性。教师素质结构应该是一个“时间上继起、空间上连续”的动态开放系统。其形成和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各个要素在整体结构中的内涵、序列、构型和比重都有所不同,它们是处于不断的整合之中的,也即教师的素质结构是一个有待终生完善的长期工程,他不会持久地停留在某一时空点上,并随时空的变换不断完善,最终达到质的飞跃。从空间维度上讲,教师素质结构完善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学校教育的结果,而是教师与学校、社会在结构上的互动;在时间维度上,融职前教育、在职教育和职后教育一体化,完善教师教育的终身培养体系。教师在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自己的知识结构等方面也在发生变化,从一定意义上再生产了结构;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对自身素质结构进行影响的同时,还将社会结构中的文化内化为自身的结构后,以教学为途径传递给教育对象——学生,实现了教育的再生产。
马克思讲的两种生产: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另一种是人的再生产,而没有关涉到人的精神结构再生产的重要性。这一部分内容是社会潜在意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物质生产的制约,但同时也影响着物质生产,用吉登斯的话来讲就是:结构性特征,即在时间和空间中延伸的“社会系统的制度化特征”。教师的素质结构的形成不但是教师职前、职后和在职教育的一体化,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师范教育禅传结构与社会结构在规则和资源上的互动,是“在社会中经历了时空后的深层次沉淀”。
3.主体性。吉登斯的“结构的二重性”指出行动者利用结构、并且在利用结构的特质时改变或再生产结构。结构具有双重性是行动者的一部分,制度化模式作为能动性的一个结果,同时也作用于能动性。制度和行动者互不可缺,因为制度是行动者再生产出来的。从教师的素质结构的形成来讲,这里的行动者或能动者就是教育学中通常所指的主体所拥有的主体性。无论是教师(师范)教育所提供的资源和规则,还是学校结构之外的社会结构提供的机会,都必须经由作为行动者自身的教师经过积极主动的行为内化为个人的素质,并在内化的过程中再生产自身的素质结构,进而又以这种素质去作用于学校教育和社会。社会规则是资源本身就是教师素质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既是教师主体性的结果,同时也作用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师素质结构养成之社会制度结构的思考
1.关于人才选拔制度。教育尤其是师范教育部分的招生,现在又开始实行“免费制”,有人说是时代的进步,有人却认为是时代的倒退,但无论如何评价,在选拔生源的过程中,应将知识和品德以及能力并重,重在培养一种博大的“教育爱”。从时间维度讲,一个完整社会结构框架应包括招生选拔、培养过程和结果考评三个方面,三方面结合在一起才可以算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社会教育体系,但我们往往是重选拔而轻过程,把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分离开来。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有效的教育资源和规则对个人的成长所发挥的效率要比整合资源的效率低很多。
1.国家风险的主要特点。国家风险与一般商业风险相比,有以下特征:
(1)国家风险是和国家有密切关系的风险,表现在东道国制定的有关法律、法令对外国投资者或外国经营者的一些不利规定或歧视待遇。
(2)国家风险存在或产生于跨国的金融经贸活动中,属于国际之间经济交往的风险。
(3)国家风险是指一国的个人、企业或机构作为投资者或债权人所承担的风险,这种风险是由不可抗拒的国外因素形成的。
(4)国家风险源于东道国的法律和法规有强制执行性,这种风险非合同或契约条款所能改变或免除。
2.国家风险的分类。国家风险可分为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类。政治风险是指境外银行受特定国家的政治原因限制,不能把在该国贷款等汇回本国而遭受到的风险。政治风险包括政权风险、政局风险、政策风险和对外关系风险等多个方面。社会风险是指由于经济或非经济因素形成特定国家的社会环境不稳,从而使贷款银行不能把在该国的贷款汇回本国而遭受到的风险。经济风险是指境外银行仅仅受特定国家直接或间接经济因素的限制,而不能把在该国的贷款等汇回本国而遭受到的风险。
3.国家风险的表现形式。国家对于其债务责任或其公共和私有组织的债务决定,往往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债务拒绝,即取消其所有的当期和远期国外债务和资本责任;二是债务重组,一个国家宣布对于其当期和远期债务责任进行延缓或推迟,进而通过对诸如债务期限或利率等的契约修订来放宽信用条款。
商业银行的国家风险评级
商业银行的国家风险评级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各国的国家风险进行评级,第二层次是根据评级结果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国家给予不同的交易信用额度,并拟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案。通常,商业银行采用外部评级法和内部评级法对国家风险进行评定。
1.外部评级法。即商业银行直接采用外部评级公司的评级结果对国家风险进行管理。目前,全球有一些著名的评级机构定期对外公布其国家风险评级结果,如环境风险信息机构(BERI)的国家风险评级、《欧洲货币》的国家风险评级等。评级机构运用不同的方法将特定国家一系列定性和定量的信息整合为一个单独的指标以反映国家风险的高低。
2.内部评级法。银行分析家选择宏观和微观的经济变量和比率开始分析,这些变量和比率在解释一个国家违约概率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应用关于国家违约的历史数据考察何种变量最具特征性,以确认一套关键变量,这些变量可显示国家风险程度。主要的考察变量包括清偿力指标、流动性指标、国民经济发展指标、经济管理水平指标等。在挑选主要变量之后,一般将国家分为违约国家和履约国家两组。然后,管理者应用统计分析模型判定哪些变量能够在债务重组与非债务重组中起重要作用。一旦主要的变量及其相对重要性或权重被确认下来,就应当对各变量的当期价值进行考察,从而鉴别当前政府负债质量的好坏以及政府贷款申请人的风险等级。
根据现代资产理论,任何一个资产管理者都面临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对于跨国界贷款或从事国际贷款的银行,其受险资产主要具有非系统的国家风险特性,即受每一特定贷款国本身具有的变量因素的影响。银行国际贷款的另一种国家风险便是系统国家风险,是由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或变量因素而引起的资产损失。经济学家依据上面的逻辑思维,结合计量经济学技术,设计了多种样式的国家风险计量分析模型。目前,比较常见的风险评级模型有:多重差异分析、逻辑分析、分阶段回归分析以及政治稳定性分析等。这些模型的共同特点是在大量历史数据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提炼出最具敏感度的风险评价指标,形成对国家风险的有效估计。在建立指标体系之后,模型提供的算法能够很好地对各指标的变化程度及发展趋势作出整合分析。通常,商业银行对国家风险评级分三个步骤进行:一是建立国家风险评级的宏观分析模型;二是建立国家风险评级的微观分析模型;三是建立专家分析系统。
通过对所有国家各方面情况的综合分析,将国家风险分为A、B、C、D、E五个从高到低的信用等级,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国家给予不同的额度。一般来说,A级信用等级国家没有额度限制,商业银行可以与其进行任何种类的业务往来,而且在交易量上没有限制,E级信用等级的国家没有额度,商业银行不能与其发生任何业务往来,其他信用等级国家可以与其发生业务往来,但每类业务都有最高额度限制。
商业银行的国家风险管理
1.国家风险管理的基本准则。有的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仅考虑贷款对象的信用风险而忽视其国家风险,往往作出错误判断,从而带来风险损失。同时,国家风险与信用风险在风险损失补偿方面也有很大区别。如果纯粹只是信用风险,而交易双方又处于同一法律制度约束下,那么当信用风险发生时,贷出者可以向当地破产法庭寻求法律保护。然而,如果发生国家风险,银行不可能找到一个国际破产法庭使其可以向某国政府索取补偿,则弥补风险损失的手段是非常有限的。这意味着,在向国外投资和借款的决策中,至少包括两个步骤:首先,与一般国内投资和贷款一样,对借款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评级。其次,必须评估借款人的国家风险。若借入方信用风险低,而国家信用却处于次级状态,则该贷款不应当执行。事实上,在国际借款或投资决策中,国家风险的考察应当优于对单个的信用风险的考虑,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
2.设定国家信贷风险限额。
(1)对信贷国家设定放款最大百分比。对任何国家的信贷,皆依其可供贷款的资金订立一个固定百分比,限定对任一国家的信贷不超过该百分比。在实际操作时,则依每个国家的风险、政治情况、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与其他因素等,在此最高限额内采取弹性信贷。
(2)按资本额设定放款百分比。按资本总额订定贷款给任一国家的最高百分比,通常是就各个国家的风险程度设定不同的百分比。
(3)按外债状况订定信贷百分比。依据一国的偿债能力,就其所能承担的外债程度,分别订定最高信用限额,实际信贷额不得高于此最高信贷限额。
(4)不预先设立信贷限额,而按交易性质个案决定信贷额度。对信用的核定是按个案性质审理,而非以年度为基础计算全年的信用限额。然而,此种个案分析法仍须辅以全年度的审查,才能使当期的债务与当期偿债能力配合,并可按将来预期偿债能力,提供新的信贷额度。
3.国家风险的化解。
(1)寻求第三者保证。国际性银行在从事跨国贷款时,为减少风险损失,一般均要求借款人寻求第三者对贷款提供保证。在实务上,担任此种贷款的保证者通常为借款国的政府或中央银行,以及第三国银行或金融机构。在由借款国政府保证的情况下,债权银行所面对的国家风险便转为风险,风险程度相对减轻。如果债权银行对风险仍有疑虑时,则往往要求借款人寻求第三国银行保证,而使国家风险转移至信誉较佳的第三国。
(2)采用银团贷款方式进行。当国际贷款金额庞大且不易取得第三者保证时,通常是以银团贷款方式实行,由参加银团贷款的银行共同承担风险,而减少个别银行单独放款的可能风险。商业银行亦可通过与世界银行或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合作融资的方式,达到化解风险的目的。
(3)贷款力求多元化。多元化是指投资国别分散化和贷款对象多样化。银行一般不是从单个国家的角度来管理国家风险,而是从银行资产组合的总体安全性来把握国家风险。在分散化基础上,对于特定国家贷款项目的国家风险问题,应当做到数量化分析。从理论上讲,就是把对债务国的风险估计结果变成银行资产组合的种种约束,加入银行管理的决策函数之中。运用数学模型,对目标国家的风险作出合理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
(4)转贷和债转股方式。当债务国发生债务危机,不再有能力偿还到期的公共及私人的国外债务时,银行的直接损失就已经发生了,但为控制损失的程度,借贷双方往往共同协商,就债务的支付安排作出变动。目前,债转股方法比较受债务国欢迎。虽然银行要接受比原有账面价值低得多的债权市场价值,但至少为债权银行和债务国解决债务问题提供了一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