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工商与企业管理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9-16 17:16: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工商与企业管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工商与企业管理论文

第1篇

首先,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如果各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比较完善,企业间就会以诚信的态度进行交易,这必然会让交易市场变得更加稳定,更会促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有利于维护市场的经济秩序。在当今时代下,企业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一些企业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往往会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竞争,这必然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而如果各企业都讲诚信,守信用,那么不当得利的情况就会减少,公平竞争就会增加,市场的经济秩序就会转好。最后,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获得良好的口碑,才能创建知名度高的企业品牌,才能让企业自身更具竞争力。如果企业不讲诚信,那么企业就难以迅速发展,更会面临破产的风险。例如: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当地著名的食品生产企业,它主要以生产月饼、元宵、各种糕点等食品为主,在没被媒体曝光前,该企业的经济效益良好,每年至少有两、三千万的收益,但是,自打该企业出现“陈馅事件”后,南京冠生园的商业声誉一落千丈,企业形象几乎降到冰点。时隔半年,企业生产难以为继、申请破产,究其原因是该企业本身失去了起码的“诚信”,不重视产品质量,只想着获取不法利润,结果既害了消费者,又害了自己,更给当地月饼市场也带来了严重影响。可见,企业自身诚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该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完善,就不会为了谋取利益而使用“陈馅”生产月饼,就不会造成企业破产。

二、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尽管我国工商企业一直在研究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有效办法,但是,我国工商行业信用管理还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我国工商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部门太多,这必然给企业信用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财务部门不了解客户的经济实力和实际情况,只知道客户和本单位间的财务往来状况;而企业销售部门了解客户的经济实力和经营情况,而不知道客户和本单位的财务往来状况,由于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对客户的认知不同,它们在企业信用管理中必然会出现意见分歧,这必然会造成企业信用管理的正常开展。其次,销售部门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会给信用管理带来过大的风险。企业销售部门的工作人员是以业绩论英雄,工作人员销售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着销售人员的工资档次,更有些企业单位的销售人员工资实行全额绩效,也就是说,这些销售人员没有基本岗位工资,只有销售产品,才能得到报酬,所以,销售人员往往会为了获得提成而违规操作,或者隐瞒客户的一些不良信息,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如果真的出现问题,后果往往是难以预测的。最后,财务部门独自承担信用管理工作,会出现信用管理不合理现象。例如:财务部门只了解客户和本单位的财务关系和财务状况,财务部门分析企业信用度的好坏也只是以财务往来账目资料为判断依据,而有些企业单位可能和本单位合作时间较短,根本无法以财务往来账目为判断依据,很容易造成判断错误问题出现,因此,让财务部门独自进行信用管理是不合理的,只有发挥单位内部各部门的优势,让各部门相互间沟通和协商,才能保证企业信用管理更加合理化,才能为企业降低一定的经营风险。

三、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有效手段

1.提高全体职工的信用管理意识

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人就能完成,它是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互相合作才能做好的。因此,企业要多宣传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意义,让全体员工都认识到信用管理是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只有全体员工相互沟通、共同合作,才能保证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为企业降低一定的经营风险。还有,企业也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信用管理,以避免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出现漏洞。

2.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在以往,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主要依靠销售部门或者财务部门,这必然会导致企业信用管理不合理问题出现,因此,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非常必要。企业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后,该部门可以对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规划,以保证企业信用管理向系统化方向发展。当需要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时,该部门完全有精力进行一系列的调查走访,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只需要简单的配合工作可以了。

3.提高信用管理者的能力

信用管理者是企业信用管理的领导者,他的工作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工作的优劣。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信用管理者一定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有调节部门关系和优化员工配置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信用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努力。

4.建立完善的客户资料管理系统

建立完善的客户资料管理系统有利于企业信用管理的顺利开展。信用管理工作人员要及时收集客户资料并归类建档,而且要及时进行信息更新,通过资料来判定客户的信用度并进行科学评估,还要给客户设立信用额度。还有,信用管理人员也要多去税务、工商部门了解客户信息,多收集有利于评估客户信用的有关资料。

5.严格审查客户信用额度

针对有些销售人员为了自己获得利益,瞒报客户不良信用信息问题,企业内部一定要严格审查客户信用额度,避免出现超额度赊欠问题。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当客户需要赊欠货款时,不管是谁办理赊欠业务,都要经过信用管理部门进行信用评估,杜绝一切违规操作问题出现,保证客户信用查询按流程办理,为企业降低经营风险。

6.实行客户等级制度

企业信用部门首先根据客户和本单位的交易记录来判断客户的信用情况,然后再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判断客户的还款能力,最后再对客进行等级定位,为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通过对客户实行等级制度,企业的信用管理会更加合理,对企业自身和客户来说都有好处。

四、结语

第2篇

1.中小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工商管理人才

工商管理人才是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并知晓与企业有关的法律的综合型人才。他们的能力主要分为2大部分,首先是理论知识体系部分,不仅要理解当前主要的管理学理论流派的重点理论还要知道当前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并且掌握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如,商法等。其次是技能体系部分,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与语言沟通能力,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决定管理方法,能够收集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领域的信息并以此做出建议,能够对企业的现状进行判断并发现其中的问题。这些均属于工商管理人才的必备素质,但是,由于工商管理人才的专业性非常强,针对不同的社会需求那么培养的重点也会发生改变。具体以那些知识的培养为主还要视市场而定。国企由于规模庞大、生产任务繁重、人事关系复杂导致其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呈现出明显的金字塔形。即高级工商管理人才起到决定性作用,制定本企业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大量的低级工商管理人才具体负责管理政策的执行,起到一个基层管理的作用。而中层工商管理人才则负责对低级工商管理人才的效率和效果进行监督,收集信息并向上报告以及处理紧急事件。这是一个组织严密各司其职的系统。对于这个系统而言,它所需要的不是有特别思想的管理人才,而是一名良好的执行者。因此,对于国企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要强调其社会性、语言表达和组织以及配合与执行能力。事业单位要从整体上和政策方面对所管辖的范围内的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收集管辖区域内的企业的经济信息以及据此判断当前执行的政策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执行。正式事业单位的这些工作内容,决定了事业单位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必须具备较好的法律基础,同时也具有较为丰富的经济学知识,要有实际调查的能力。中小型企业来讲,它们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与国企和事业单位有极大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中小型企业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而并不突出对某一方面专业的要求。中小型企业的要求与其企业规模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中小型企业的资源非常少,为迅速发展企业规模,它们往往倾向于人员的一专多能。一般而言,一专多能的人才需要昂贵的雇佣费用呈现出人员性价比的降低,但是由于中小型企业所面临的问题都是非常细微琐碎难度低的问题,因此,这就降低了对知识的水平高度和技能熟练度和专精度的要求,但是对知识的广度和技能的种类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小型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人员少,因此对企业进行管理时,无需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组织手段,采用已经成熟的方法即可。这就进一步降低了所需人员的知识的需求。中小型企业所需的人员少,但是平均到每名管理人员身上所要做的工作却并不少,因此,管理的效率非常重要,这就提高了管理人员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实际组织经验的要求。由于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人员管理层面十分复杂,既涉及到高级的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又涉及到基层的人事管理,那么,管理人员对复杂信息的处理并从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就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这不仅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该工商管理人才的事业发展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2.如何用教育培养合格的中小型企业工商管理人才

中小型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特殊需求对工商管理人才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以往的教学中,侧重的是对国企和事业单位所需人才的培养,对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完整投入大量的教育资源。但是,现在的市场需求促使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包括延长学生的实践时间,增长其相关的工作经验,还包括采用案例分析和模拟情景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其感性认识。同时,学校也应当锻炼学生对工作报告进行总结发现问题的能力。

作者:邹旭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第3篇

现今的企业登记制度,是指登记机关对申请设立的企业主要审查申请人是否已按法律规定提交各项必要的文件、证件和材料,文件材料是否规范、所载事项是否齐全。只要符合上述程序要求,登记机关即可核准,准予设立。设置企业登记审查制度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市场主体资格的审查和确认,维护交易的安全和秩序。安全是企业登记审查制度的一项价值目标。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时间不长,公民对市场经济的观念、意识还较淡薄,同时新开企业大部分是资金实力单薄的个私企业,他们缺乏开业前进行较全面咨询分析的能力,这就不可避免地会给新开企业带来一些不利后果。主要表现在:

第一,新开企业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一方面企业自身的市场调查受多方面的限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对于中小投资者或对一般的公民大多是凭借自己的感觉来创办企业。这样就使新开企业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第二,新开企业很难了解市场行情。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紧密相联系,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很大。因此,新开的个私企业不仅难以了解国内市场的行情,比如同业者有多少,他们大致分布在何处,资本实力情况,有多大的生产能力等等,更难了解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有多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新开企业的压力和盲目性。

第三,盲目创办企业,使投资者产生恐惧心理。目前有很多投资者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凭胆量、凭苦干而不是凭知识发财的投资者,面对我国加入WTO,感到无所适从,他们很想投资,又不知把资本投在何处,而一般的公民更缺乏市场经济的经验和知识,资本实力又小,更不敢轻易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四,工商部门在几天时间内办完企业登记手续,有利也有弊。从有利的方面看,工商部门提高了工作效率,能较好地吸引和利用外资,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为投资者的利益着想,使投资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办企业,带来利润。从不利的方面看,短时间内办完登记手续,只能进行企业登记的一般形式的审查,只能看看登记的手续是否完备,登记需要的材料是否齐全,不可能对开办这种企业是否合适等进行分析,这就对投资者的利益没有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第五,它会使社会资源造成浪费。由于有些企业事先没有得到很好的咨询分析,盲目上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开业即停业的现象,或者开业后企业很难生存,或者被迫转产,从而使人力、物力和财力遭受巨大的破坏。

二、工商部门提供开业咨询的必要性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市场机制内在的缺陷和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市场在很多领域都会出现失灵。因为市场有两大缺陷,一是信息不完全,二是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完全,大家跟着感觉走,难免会有失足。市场不完善,垄断者操纵市场,“看不见的手”就无法发挥作用。导致市场失灵的根源,说到底,在于没有人对市场负责,要纠正市场失灵,就得有人出面干预。从理论上讲,新的经济体制的提出和推进必须有相应的行政改革措施来配套。美国有专门鼓励小企业的机构,专门有鼓励个人和以家庭为基础办公司的政策。因此,如果工商部门能够在企业登记前为新开企业提供开业前的咨询分析,一方面可以提高新开企业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又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防止市场失灵的现象发生。

第二,我国加入WTO的需要。加入WTO后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面临着周边国家强有力的竞争。中国在加入WTO谈判中承诺了开放市场的义务,“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战略将难以像过去那样继续实施。必须接受世贸组织的规则,这是中国入世的一个重要的义务。但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时效意识、成本意识、质量意识等等在我国公民中还不强,特别是加入WTO后,国际市场上的一些游戏规则更不了解。所以政府应该在企业登记前给公民或社会组织对要求登记的企业,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产权形式、企业发展的定位等方面给予帮助。

第三,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对于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商部门通过对现有企业的分析,结合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创汇作用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安排好产业发展顺序,为企业提业发展的方向。有哪些产业需要优先发展,哪些产业需要支持发展,哪些产业需要限制发展,哪些产业需要禁止发展,政府可以按照市场原则和市场信号提供以上经济信息服务,由此来引导、劝告投资者的行为,使之符合产业政策的要求。

第四,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的正常运行,避免或减少波动,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和平衡,客观上要求社会进行组织和协调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如果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单凭经济主体的自发行为,就难以达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和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市场机制在调节社会经济活动方面虽然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市场机制有其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以及市场失灵,比如价格信号虽然能充分反映产品和资源的稀缺程度,但价格信号也有被扭曲的情况,如果任凭公民或现有社会组织盲目根据市场情况来注册登记企业,政府不给予参谋和帮助,那就势必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

第五,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需要。加入WTO后,将使中国企业更直接面临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竞争,其主要表现在产品生产周期缩短、用户需求多样化、大市场和大竞争、低成本等诸多方面,而企业信息化是迎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对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行业管理的基础和宏观调控的重要保障。因此,我认为工商部门如果只负责企业的登记,对前来要求登记的企业来者不拒,也不给公民的投资提出任何意见和建议,不提供要求登记的企业事前的咨询分析,认为公民创办企业是公民自己的事情,不关国家和社会的事,这种观点是应该改变的。政府既然承诺保护公民的利益和权利,就应该为公民做一些实事,对于新开企业就应该为他们提供开业前的咨询分析。

三、工商部门提供开业咨询的可能性

第一,政府部门本身要建立和健全信息、告示制度。我们知道,日本比较系统的国家信息政策是从60年代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以后才形成的。日本政府重视对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依据是:(1)信息是一种国家资源,它的公共性特别强。信息的积累、处理和开发利用周期长,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不可能完全依靠民间企业,必须依赖国家的投资。(2)民间企业在研究开发活动中不可能全部依赖内部的信息资源,强有力的外部的信息资源的保障是维持企业信息活力的重要保证。(3)信息资源的开发也是一种社会资本的准备,通过国家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建设,提供市场,促进民间信息产业的生产和发展。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和提高信息活动的经济效果,政府建立和扶植了行业性的专门信息机构。对公共性很强或者说牵涉到国计民生的行业,以及那些民间企业难于承担的领域,比如农业、医药、宇宙开发、海洋等方面的信息中心的建设主要由政府来担任。对企业信息能力比较弱的中小企业,日本通产省建立了中小企业技术信息服务中心进行扶植。一些主要的信息政策,都是通过设在日本的总理府及有关省厅的信息政策咨询机构来组织研究的。这些机构由政府机关、企业、学术界的人士所组成,它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能够充分反映各方面的意见。另外,定期地对信息政策进行探讨和修改,这就保证了信息政策能够根据当时的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日本政府也是把信息资源作为一种“公共财产”或“社会资本”来看待,强调政府作用,强调了宏观信息控制的必要性。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步较晚的我国,必须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及时、准确、系统的信息对一个公民或社会组织至关重要,而政府机关因其职能、地位、工作性质、人员素质等方面的特殊性,在信息收集、整理和运用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同时工商部门本身就对已有企业的投资状况及分布情况有充分的信息资源。所以,尽快建立起行业、地方和全国的各种行政信息、告示制度,为公民或社会组织提供优质、全面的信息服务,对于正确引导公民或社会组织在开业前的投资选择,保障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健康运行,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工商部门掌握着国家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经济法规等,因此,它能够建议、劝告公民或社会组织的投资方向。这样能更好地规范公民或社会组织的行为,使公民或社会组织的投资更合理,更符合国家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经济法规。

第三,工商部门拥有一批经济管理干部,如果再充实一些经济专家和经济学家,就能够较好地为公民或社会组织在投资方面提供帮助,解决投资者的一些疑难问题。从实际经验观察,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可以说无所不在。例如,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到国家的总体经济运行,政府的科技政策影响到技术投入与创造能力,政府的贸易与投资政策直接决定一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等等。因此,工商部门如果能够为企业提供开业咨询服务,解决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前的一些疑难问题,对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四、工商部门为新开企业提供咨询分析的对策

第一种方法,由于工厂和商店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城郊地区,工商部门可以现有的城市地图为基础,以行业或产业经济地图方式,在地图的相应位置上用不同符号来表示不同的行业或产业的分布情况。比如用“G”表示工厂,用“F”表示商店。那么,生产服装的就可用“Gf”表示,生产玩具的公司就用“Gw”表示,销售服装的商店用“Ff”表示,销售玩具的商店用“Fw”表示,以此类推。乡镇个私企业发达的地方,在地图上标明该乡镇支柱产业的分布情况。最后把这些资料输入电脑,以供人们分析和查询。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直观性,让人一看就清楚在本地哪些行业已饱和,不能再投资,哪些行业还可以发展,可以投资,让投资者在分析投资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采用这种方法尽管比较复杂,绘制地图有一定的难度,但对于经营者来说,能够通过对周围企业布局的分析,决定投资是否有利,比如能否在这个地方形成某一方面产品的市场或某一方面产品的生产基地。

第二种方法,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产业来绘制地图,每一种行业或产业就绘制一张或数张行业或产业地图,同样以不同的符号在地图的相应位置上标明。比如,电子类企业分布图、机电类企业分布图、服装类企业分布图、食品类企业分布图等等。行业或产业地图的绘制,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更有利于分析和比较。

第三种方法,可采用图表分类。图表也同样根据行业或产业的不同来制定,具体分类方法可同第二种方法(如可用下面图表)。在图表中可注明企业名称、地址、注册资本额、备注等要素,这样对新投资者来说分析就方便。方法,要注意:第一,工商部门要对已有企业进行统计和归类。比如生产性企业中,电子类企业有多少家,其中投资50万以下的、51万~100万的、101万~300万的、301万~500万的企业有多少家等等,以此类推,然后再由上级工商部门加以汇总,建立地方性或全国性行业或产业分布的信息网络。第二,把以上材料输入电脑,为投资者提供有偿或免费查询,为保密这些信息,也可以到工商部门的专用电脑中查询。第三,工商部门配备一些经济专家或学者,对要求提供开业咨询的投资提供有偿或免费咨询,解答投资者的疑难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薛荣久.WTO规则与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人民网.2001-05-09.

[2]曾峻,试论政府职能转变与市场质量的关系.社会科学2000.(3)

第4篇

论文关键词:开放教育学员,案例学习,学习意愿

 

在开放教育中,工商管理专业具有涉及行业广泛、理论联系实际紧密、注重综合技能培养等特点,因而一直对以成人在职学员为主体的广大学习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对于相关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是学员掌握理论知识和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路径。上海电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立足于培养既能掌握工商企业管理基础理论,又具有处理实际管理问题技能的基层管理人员和知识型员工。目前的生源以未接受过普通高等教育的工商企业在职员工为主,这些学员一方面具有来自企业一线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构架。对于这一类学员,在教学中通过讲授企业实践案例引起他们的共鸣,并进而促使他们探索蕴含其中的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无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在教学过程中,学员对案例的学习意愿无疑对其学习成效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研究认为“强烈的学习意愿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教育管理论文,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因素。”(李向红,2009)。学员的案例学习意愿的高低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为提升教学效果,有必要调查和分析学员案例学习意愿的现状,找出其影响层面及各层面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增强学员案例学习意愿的途径。

本文以上海电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开放教育学员为研究对象总体,运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实施问卷调查,了解和掌握现阶段学员案例学习意愿方面的情况,期望以此为依据指导开放教育教学实践,改进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引导学员更好地进行案例学习。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采用态度量表中普遍适用的李克特式量表法(Likert-type Scale),量表填答方式选用5点量表法中国学术期刊网。根据问卷内容,对部分题项设计了反问题,在项目分析时对这些题项进行了重新编码,以确保题项计分方式的一致性。对问卷数据的分析使用的是SPSS统计软件。

本研究的样本为上海电视大学系统的开放教育学院、徐汇财贸分校、普陀工作站、杨浦工作站、虹口分校等学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开放教育学员,涉及到的课程分别为专科层次的《中小企业管理》、《工商企业经营管理》和本科层次的《公司概论》、《小企业管理》。共回收有效问卷159份。问卷发放和回收的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表一 上海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员工商管理案例学习情况问卷的样本分布

 

问卷涉及的课程

教学层次

发放问卷(份)

回收问卷(份)

有效问卷

中小企业管理

开放教育专科

50

45

41

工商企业经营管理

开放教育专科

50

48

41

公司概论

开放教育本科

50

43

37

小企业管理

开放教育本科

50

第5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国际化;工商管理教育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与之相对应,我国面临的世界竞争越来越严峻。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工商管理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尤其是随着远程教育、联合办学的开展,工商管理教育应对国际化发展形势的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各界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化意识,并深入了解国内、国际工商管理形势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工商管理教育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工商管理国际化趋势下工商管理教育的现状

首先,教学目标进一步明确。当前,大部分高校都根据工商管理国际化趋势和要求,制定了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性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适时调整了课程内容和形式。其次,师资体系逐渐完善。许多高校都根据工商管理国际化趋势,积极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师资构建原则。借鉴吸收、引进聘请国外优秀工商管理教育者,并组织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接受国家化培训。再次,课程体系更加科学。根据工商管理国际化趋势,大部分高校都构建了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例如积极推进双语教学或全外语教学,还对工商管理专业教材进行了适当调整。积极开设国际化课程内容,并引进外文原版教材。最后,实行常态化国际交流。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革新传统工商管理教学模式,一方面加强与地区、国家级单位和企业的合作交流,另一方面借鉴吸收国际先进工商管理教学理念,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学术交流,以提升自身的工商管理教学水平。

二、工商管理国际化趋势下工商管理教育改革途径

当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教育都根据国际形势,在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革新,但不可否认,我国高校工商管理教育中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不仅不符合当前工商管理国际化趋势的内在要求,反而严重阻碍了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应当根据工商管理国际化趋势的特点,改革工商管理教育模式。笔者根据多年研究经验,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完善国际化培养途径

首先,应当适时课程国际化。高校应当积极引进当前世界最新的工商实践研究成果,引导学生及时了解和学习各种新知识、新观点,以增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全球化战略和国际化思维。与此同时应当重视基础专业课程,深入探究我国工商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将创新、引进、吸收有机结合。其次,要开展国际化工商管理论坛。高校要充分借鉴和利用周边地区与国家的国际化教育成果,并与相关国家高校联合举办工商管理论坛。当今社会,韩国、新加坡、印度等国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都已取得显著成绩。这些国家培养了大批国际化工商管理人才,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我国高校与这些国家的高校不仅文化特征相似,而且地缘接近,联合举办工商管理论坛成本相对较低,且操作起来更加便捷。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当与工商界展开交流沟通,工商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积累专业经验、丰富专业知识储备。深入了解工商行业的发展规律、发展现状。因此,我国高校应当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利用本地区的国际企业、外贸企业、企业家协会等资源,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国际化工商管理者参与论坛探究,进而帮助大学生了解最新的工商管理动向与问题。

2.构建国际化师资队伍

首先,高校应当引进和聘请国外著名管理学院的学者或具有国际工商管理经验的从业人员,为学生讲授国际化管理理念与经验。其次,高校应当排遣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到国外进修,或安排教师到知名企业参与管理和决策,这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积累教学案例、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在参与国外培训或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工商管理专业教师能够接触和了解最新的专业教育理念,进而更新知识储备,引进国际化管理知识。再次,高校还当鼓励教师不断拓宽自身视野,进行跨学科研究,丰富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的知识储备,以适应当前的国际化趋势。最后,高校应当设立多元化人才引进机制,要根据工商管理课程体系,积极引进不同专业和学科的高级人才,加强专业知识的交叉与融合。

3.构建国际化培养体系

当前,我国对高校的教育教学评价途径主要包括两种:一是根据学术论文和课题情况进行评比;二是教育部组织的高校评估。很少有针对工商管理教育的评价标准和制度。因此,若要应对工商管理国际化趋势,就必须根据工商管理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与制度,根据高校工商管理教育在市场环境中的市场化程度、生存能力。以及工商管理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构建符合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霍国庆.台港地区工商管理教育的特色及发展走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台港考察记录[J].管理评论,2003.

[2]姚福生,王磊,张志伟,谢峰.新时期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初探[J].学术论坛,2008.

[3]杨芙蓉.面向国际,处理好工商管理教育中的几个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2.

[4]李兴华.试析欧盟内部语言纷争的经济因素[J].法国研究,2008.

[5]胡笑寒,方迪昉.国外工商管理教育的系统分析及借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

第6篇

 MBA论文选题需要参考下面三点:第一、选题与本身工作符合.还有熟悉自己的工作写出的论文才有事实根据,在进行论文的时候才能应对老师的提问,进行更好的论文答辩的回答。第二、上学吧论文建议大家不要盲目抄袭他人论文题目。很多MBA的学生,一拿到MBA论文选题的通知,因为第一次接触MBA论文,所以还是沿用以前大学本科时候学生时代的那套做事风格,就直接上网百度、知网等网站去搜索现成与自己专业工作相符合的题目。这种现象的形成,造成了一个情况,就是大部分的MBA学生选题后,且准备好开题报告了,进一步交付导师进行选题与开题。

案例研究是根据所了解的企业经营情况,围绕企业管理问题对某一真实的管理情景所做的客观描述,并进行案例分析。案例研究中的案例是具有典型示范性案例。在研究上,注意不能就事论事,要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能够启发别人的结论。案例研究的基本要求为:

 第一,明确研究对象。案例研究以企业或行业的事件为依据和研究对象,了解案例的价值,内容具有代表性和现实性。

 第二,资料真实可靠。案例研究论文应具有所收集的第一手资料、访谈内容和统计资料,反映较为全面的信息。

 第三,理论结合实践,从问题分析出发,提出解决措施。

 企业诊断研究是运用管理理论及方法,可以是企业综合诊断或专题诊断,在企业或行业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所诊断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或改进方案。诊断研究的基本要求为:

第一,确定诊断对象。诊断研究对象应为某个企业(不得虚拟),诊断内容应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二,掌握企业诊断理论和方法,对所诊断的企业进行准确描述。

 第三,根据诊断内容设计诊断方法,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科学分析,并在理论运用和与企业进行必要沟通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

 调查研究是运用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和统计方法,企业或行业值得总结的经验或教训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提出有意义的见解,写成调查研究论文。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为:

第一,确定调研对象和目的。调研对象以企业或行业为主,调研目的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选择调查和论证方法。拟定调研大纲,选择确定科学、合理的调査方法和调查工具,调查数据应具有可靠性和可信度。

第7篇

相关热搜: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专业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企业管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工商管理变化更为突出。就目前企业工商管理进行分析,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只有高度重视工商管理发展,才能有效的推动企业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进步做出应有贡献。

―、企业工商管理概述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己成为未来时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新世纪文化管理的关键时代,更是文化致胜的关键。工商管理作为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如何保证其工作的科学、持续进行己成为当今管理工作要点。

1、企业工商管理概念

所谓企业工商管理主要指的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总称,常见工商业管理在目前包含了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以及生产操作管理多个方面,是通过对管理方法和策略的改进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现代化手段。

2、企业工商管理意义

随着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企业工商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它在管理方法、管理策略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成为当今管理领域的关键。在当今企业管理工作中,做好企业工商管理工作能有效的提高企业运行效率、让企业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充分挖掘每一个员工的潜能,使得企业财务清晰、投资得当,最终提高企业社会经济效益,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二、企业工商管理与基础经济之间的关系

1.工商管理的基础是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工商管理一直都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发挥着监督和管理作用的工作模式。用目前企业工商管理措施分析,它在企业经营交易监督、企业人员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是规范员工行为、维护企业利益的重要途径。由此看来,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做好企业工商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对企业未来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我国企业管理工作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必然会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趋于成熟。

2.两者相互促进

近年来,企业经济与工商管理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可以说企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商管理,两者之间是一个相互促进和推动的作用。商品交易发展到一定时期的话,必然会产生市场经济的影响,市场经济本身具备着调节经济的作用,现如今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态势,这种经济体制与传统的计划经济相比较存在着自我意识浅薄、法律法规欠缺的特点,虽然目前经济体制己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完善,并给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企业经济发展做出了良好的铺垫,并使得市场经济得以完善,因此两者之间可谓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态势。

3.工商管理的发展需要经济发展的推动

随着经济脚步的不断加快和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济体制飞速发展的新时期,企业利益和主体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并且逐渐向着复杂、繁琐的态势迈进,给企业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推动,在工作中自我完善、维护,逐渐形成了以监督和控制为主的新模式。

三、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得出’在企业工作中’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它主要表现在稳定经济大局、让企业自行加强管理、保护消费者权益三个方面,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出重大的推动作用。

1.稳定经济大局

在企业运行中,做好工商管理工作对企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可有效的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和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得到协调,并且能在工作中相互配合和协作,从而使其自身的职能在企业当中得到体现。工商管理从改变工作方法开始,将服务机制做适当的调整,对经济大局起到了稳定的作用,有利经济的长期发展。企业管理者在发展企业过程中,要有促进经济发展的思想,此外,工商管理部门还要在执法过程中,了解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与趋势,将市场执法的方法与监管方式进行改进,打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企业的发展需要在稳定的经济环境下进行,工商管理对我国经济大局具有稳定的作为,保证了我国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企业加强管理力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者对工商管理的认识度不断增强,重视工商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并对其进行不断完善。工商管理工作中,应在实际研究这方面多下功夫,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以及现如今的市场经济情况,对企业的各项制度与改革措施做适当的调整,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法,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环节的顺利进行,并将服务纳入管理的范畴之内。一直以来,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工作都离不开工商管理部门,因此,工商管理部门要肩负起维护市场经济的责任,正确引导市场发展,打造出一个健康的经济环境。

企业生产经营在工商管理部门的管理之下,可自动加强管理力度,对不良的体制进行更改,维护企业的信誉,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在企业工商管理部门的多项工作当中,保护消费者权益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消费者对企业商品的满意程度,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因此,工商管理部门务必要重视消费者的权益。可采用消费者权益知识宣传的方法,来让广大人们了解到相关的法律知识,从而在消费中会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并对一些违法经营者勇于投诉举报。对企业来说,要求工商管理部门做好《劳动法》方面的宣传工作,可通过消费者,了解到企业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改善。将保护消费者权益做为工商管理一项重要的工作,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力度,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8篇

相关热搜: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专业介绍

引言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下,社会的经济行为有了很大的规范性,说明了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中有了较大的进步。为了迎接更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困难与挑战,我们必须要加强工商管理,这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工商管理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在长远的角度看发展,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其规范性,还要对发展的模式进行进一步调整,使其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想促进其经济长远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强管理,工商企业的管理部门要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一、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市场经济产生的条件就是商品交易的发展。市场经济具有调节职能的作用,其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目前而言,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使得我国市场范围不断扩大,从而提升了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以及市场的自我意识,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管理不断完善。总的来说,经济的发展进步促进了工商管理的发展,同时工商管理的发展又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经济发展是工商管理的基础

以往工商管理的主要职能就是管理和监督企业,在企业内部会设置有相关的工商管理机构,对企业的交易情况以及经营情况进行监督;同时企业人员在在市场交易工作中,能够对自身的行为加以规范,强化自律能力,从而确保市场经济秩序的良好发展。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工商管理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就是经济的发展,并且经济的发展能够对工商管理起到决定性作用。就目前而言,我国越来越重视工商管理,确保其能够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工商管理的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以及经济的发展,优化了生产关系,但是经济的发展加剧了企业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导致矛盾越来越突出,并且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存在不足,在对经济进行调节时,如果仅仅只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则会影响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要将工商管理与市场机制进行协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工商管理机制不需要不断完善、以此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充分有效发挥出其监督、维护以及管理的作用。

二、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具体影响分析

(一)促进经济全局发展与持续发展

    在经济发展方面,其作用非常直接,随着工商管理部门职能的转变与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升,对我国的经济全局发展与持续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其具体表现在,一是加强了多方协作,使执法部门与企业两者间的关系由一种管理与监督变成一种更为良性的合作关系。二是由于行政管理机制的完善,在竞争方面也使自由与公平原则逐渐突显,尤其是在服务式监管方面,化解了不少矛盾,已经由静态的市场内服务,变成了各种动态服务。三是在管理水平方面,更多的吸取了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并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展开了对于市场的研究及对工商管理方法的探索,比如,在改革开放30年来,对于个体工商的发展与整体促进以及监督或服务,都明显体现出了工商管理在这一方面的成绩。四是在执行方面,做到有法可依,由于近年来的市场发展暴露出来很多问题,国家相关部门也提出了更为妥善的法律条文与规定,并对各种经济性的违规与投机行为更为关注,因此,工商管理在这一方面有法可依,而且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集中热潮,使得更多的角度偏向于消费者的权益与利益,然而,并没有对企业造成损失,而是更好的运用法律武器对市场违法现象进行干预,从而强有力的保证了市场的秩序与整个的经济稳定有序发展。以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例,2013年4月工商部门不但加强了对食品的安全管理,且从各方面展开了调查与严格处理,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进行了更为直接的关注与服务,而且为市场发展与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起到了更为有效的作用。

(二)促进流通体制改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企业规模也不断地壮大,并逐渐的出现了大型的商业性企业,所谓大型商业性企业,是指企业的规模比较大’而且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地区。这种类型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发展,这样一来,我国原有的条状分布经济就会发生溶解,企业之间的经济交流将会变得更加自由,并形成一个特定的经济体系,最终,促进经济的发展。对于这种形式的经济主体,彻底的监督和审查是无法进行的,工商管理只能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干预,干预的手段为扶持或者辅助,由此,企业的独立性将会显著的提升,并促使企业的流通性加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将会更加积极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引导企业进行改革升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也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升级’以便于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在企业改革升级的过程中,市场经济发展是主要的推动力,但同时也需要工商管理部门发挥调控作用。企业的改革升级并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充分的发挥工商管理部门法律发挥的重要作用,引导企业的改革升级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企业之所以进行改革升级,主要的目的就是在适应市场发展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对于国家的利益,很少有企业会考虑到,因此,在改革升级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发生触犯法律的行为,影响企业的发展,而通过工商管理部门相应法律的监督作用,就可以保证企业改革升级的顺利进行,最终,促进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第9篇

[关键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管理技能;训练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7-0151-02

“知识与技能”是一组文字上的习惯搭配,所以在许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像“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管理知识,掌握娴熟的管理技能”这样的句子或者与此意思相近的句子并不为人所陌生,对于句子的前部分,高校似乎是倾力为之,但对句子后部分的认识与重视程度却远非文本所宣称的那样。下文便想就此问题略谈一二,试图找到工商管理专业要注重管理技能训练与开发的理由,以期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理性补遗”。

1什么是管理技能

目前经典的管理技能分类体系由罗伯特・卡茨1955年在《高效管理者的三大技能》一文中勾勒出来。他从管理工作的普遍性和一般性的角度考虑,将所有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划分为技术技能、人际技能与概念技能。概念技能的集中体现就是创新。人际技能是指把握与处理人际关系的有关技能,即理解、动员、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技术技能是指从事自身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的基本技术和具体方法。不少学者还从提高或改善企业经营绩效的角度提出管理者所必需的技能。上海交大的石金涛教授在对12家电子制造企业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四种管理技能:领导与激励技能、计划组织与协调技能、决策与创新技能、控制与授权技能。还有的专家罗列了优秀管理人员所涉及的大约60项管理技能。他们经过进一步的数理相关性分析,得出其中位列榜首的九大管理技能是:语言沟通(含倾听),时间和压力管理,决策,发现,界定和解决问题,激励和影响力,授权,自我认知,团队建设,冲突管理。

下文暂不考虑各类管理技能之间的区别,以及相互交织的关系,而以整体的观念来看待管理技能。

2为何要注重管理技能训练与开发

对于为何要注重管理技能训练与开发,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找到解释。

2.1聚焦解决问题的专业技能是“专业教育”的首要教学原理伴随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以及本科教育不可抵挡的大众化潮流,我国不同阶段的教育发生了“挤位效应”,研究生教育挤本科教育,本科教育挤专科教育,如此等等。

著名的教育专家梅里尔曾经提出一些适用于大多数教学模式设计的“首要原理”,他认为教育首先应当聚焦解决问题(problem-centered),及早向学习者交待在完成某一学习活动后能够做什么或学会解决一些什么问题时,才能够有效促进学习。从“聚焦解决问题”的定义来看,任何专业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让受教者在未来能够顺利地解决专业问题。专业教育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产物,要达到专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必然要让受教者在社会分工体系中获得某种确证自身专业价值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是尚未经过组织和内化的“专业知识”,也可以是处于更加成熟形态的“专业技能”。那么,在专业教育中有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焦点放在何者之上的问题就应当成为教育者首先应当明确的问题。道理很简单,与专业问题成功解决最为近缘的是专业技能,应当成为焦点。因为解决专业问题的过程也包含着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和外部操作活动,从形成问题表征、确定问题的性质与类型、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能的方法到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都是通过各种合法则的心智活动与操作动作实现的,而专业技能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是一种经过训练而得到内化和固化的心智与动作之间的结构,它可以使个体的活动表现出稳定性、灵活性,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境,从而保证专业问题的顺利解决,达到变革现实的目的。与此相比,专业知识只是一些没有经过加工和组织的无序认知元素,并不包含能保证学生熟练运用的功能。如果教育者仅仅聚焦在或者止于专业知识的推广之上,受教者将面临巨大的知识应用阻力与风险。所以应该记住,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学习的内部过程的同时,不能忽视一个目标的聚焦――即要发展合适的可供展现和评估的完成某种任务的专业技能。

2.2管理技能的训练与开发对管理知识有巨大的巩固、提炼与内化作用心理学有关遗忘的基本理论显示,由于痕迹的衰退、经验的干扰、信息提取的失败、知识的同化等等效应的存在,对知识的记忆会逐渐遗忘。记忆的艾宾浩斯曲线进一步证明了如果没有适当的刺激,记忆还将遵循着固定的规律衰减。这些似乎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体系庞杂,跨越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其中有理论性知识,也有经验性知识;有实证分析,也有规范分析;有逻辑演绎,也有归纳推理……对该专业的学生而言,大多数知识属于全新信息,没有相应的生活和工作经验支撑,所以这种大容量的信息如果单凭记忆则很难持久地保持在学生的脑海中。那么高校应当有一种积极主动的机制来帮助学生完成管理知识的提炼与固化。笔者以为,管理技能训练与开发就是一种相当合适的方式,因为它对管理知识有巨大的巩固、提炼与内化作用。在训练与开发中,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地回忆和映射,激活和固化新获取的知识信息;可以通过反复地感知、理解、领悟和揣摩,内化和升华所学的管理知识;可以通过想象和创造性的思考,填补管理知识的自然缺损;也可以在不断地情境模拟中提炼出关键的信息序列,从而把前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管理技能训练与开发中的校外实习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情境,既帮助他们完成校内所获管理知识的对照、检验和修正过程,又帮助他们完成校外隐性知识的积极迁移。总而言之,一种有效的管理技能训练与开发,其本质就是管理知识体系一个反复的信息编码、存储、提取、应用和筛选过程,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所学管理知识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而成功阻止知识组织与认知结构的简化与淡忘进程。

2.3管理技能训练与开发可以为学生建立新的兴趣点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已经成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顽症。当然,不能排除有来自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但笔者以为有个这样的规律,学生经过高考之后进入大学校园,所学知识的性质和容量发生了很大改变,随着管理知识的不断摄入,学生开始对自己扮演信息被动接受的角色而产生厌烦感,并且越来越强烈。一般到大二时,如果没有新的刺激,这个建立在知识连续、直接摄入方式基础之上的兴趣点就基本上消失了,学生因此开始迷茫、困惑、焦虑,其后的学习状态便可想而知了。要想克服学生这种对同一个学习形式的反应疲劳,就必须给学生提供新的刺激。管理技能训练与开发正好可以为学生建立新的兴趣点:其一是能够极大地提高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的直接兴趣是由学习过程本身引起的。在管理技能训练与开发过程中,训练与开发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有很强的参与感和体悟感。同时,训练与开发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案例讨论、实务分析、双向互动、技能竞赛、即兴辩论、现场测试、视频演示等等。训练与开发形式不断相互交替、互通有无的过程可以有效地抗御学习疲劳。其二是能够提高学习的间接兴趣。管理技能会在活动中表现出来,能够被测度和评价。随着训练与开发的深入,学生会感觉到自己学到了一种能够因此建构未来的“本事”,从而有了相当的成就感。学生意识到这种结果与自己的关系时,学习兴趣就随之产生。

2.4管理技能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求职成功的最大砝码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从现实主义角度来看,绝大多数的用人单位不是让人们进去继续进修,然后“全面发展”的教育机构,也不是某种因为怜惜人们找不到工作而履行神圣社会职责的慈善机构。它是雇佣人们进去“干活”的劳动机构,在这里因为人们能够付出它所需要的劳动从而以工资作为交换的形式。所以毋庸置言,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求职成功,与其他专业一样,必须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那么,用人单位的需要在哪?这关键要考察他们最看重管理人员什么。用人单位在选聘管理人员时,都试图寻找一种更为有用的途径。用人单位希望应聘者能够对复杂情况进行分析、诊断、抽象和概念化,能够理解、动员、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能够指导、训练、帮助下属人员或回答下属人员的有关专业问题。可见,“能够”的关键就是在于有效地执行管理工作时能否表现出应有的管理技能。在高校的本科教育中,总是有人试图使自己与职业教育之间泾渭分明,甚至担心如果注重技能的训练与开发,就会降低整个本科教育的格调。这是一种“学科教育”思想的遗毒。笔者以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如果不能在一次性就业中显现出与其他专业或者更低教育层次学生相比更突出的优势,就是专业教育的象征性失败。所以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当摒弃对职业技能培养的偏见,以现实为导向,以用人单位的需要为导向,全面地关注管理技能的训练与开发,使其成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求职成功的最大砝码,使这个专业的学生面对管理职位时,显得更为“专业”,更有“底气”。

2.5可以而且必须通过训练与开发才能掌握管理技能

管理技能必须通过训练与开发,这并不是什么深奥的道理,因为管理技能是可发展的,通过训练和反馈管理者可以改善他们的技能表现。管理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是“知”和“行”的统一。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四年的人才培养并不缺乏对管理知识的灌输,并且常常止步于此,要知道这仅仅是为学生管理技能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例如,对《管理沟通》这门课程的学习基本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到有关管理沟通的知识,但这并不代表学生拥有了娴熟的沟通技能……可见,把精力集中在仅仅传授知识或培养特定素质上的教育,看起来不会在加强学生管理技能方面取得多大的成就,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缺乏管理技能的训练与开发。

虽然不排除某些学生自然而然地或生来就在某些技能方面具有较大的资质或能力,但是心理学和生理学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指出,可以通过训练与开发来增进具有强大的资质和能力的人,也可以增进缺乏天赋能力人的工作技能和全面的效率。所以从这层意义上讲,管理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与开发得到的。另外,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概括:“管理是一种实践与应用”。遗憾的是,大学期间高校能提供这种真实情境的机会不多,但是这并不代表高校可以忽视或者放弃对学生管理技能的培养。因此较为合理的途径是,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每种管理技能对学生将来求职的现实意义以及对职业生涯的关键性,并对这些管理技能分别加以检查,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训练与开发。只有通过训练与开发,才能使学生深刻领悟到管理理论、思想、原理、观点、方法和技术的精髓,才能使学生修成自己先进的观念系统,才能使学生养成自己全面、完整、逻辑、条理的思维方式,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具体问题一种稳定的反应图示和行动倾向,不断地拓展管理技能的边界和纵深。

3结论

为学生成功求职添加更多的砝码,是每个教育者绝对不能忽视的问题。教育的浪漫主义多数情况下只会将学生拖入严酷的求职现实,从而招致人们对教育的不断质疑和诘难。笔者以为,在上述对为何要注重管理技能训练与开发的分析中,第四点和第五点是最关键的。

管理技能训练是要让他们进行不断的管理实践(模拟的或者真实的),并且接受内省的反馈和外界对他们行为的评价,从而真正地“学会”管理,而不是“学过”管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不仅要注重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而学习理论,更应该注重让学生为了提高自身职业水平而学习管理技能,让学生习得一种能够贯通所有管理活动的,同时也表现出某种稳定性和高度能动性的管理技能。

参考文献:

[1]孟光裕[译].哈佛管理论文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2]王建.重新认识“管理技能”[J].人力资源管理,2009(Z1).

[3]孙宏英.刍议管理技能实训教学模式[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