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5 23:05: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关于端午节的句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屈原的一生无疑是悲壮而又伟大的。虽然他在政治上失败了,但是他始终不渝的效忠祖国的爱国热情,坚持不懈的抵御强敌的战斗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以来,一直深深受到世人的缅怀、尊崇和爱戴,感召和影响着无数中华儿女。
2、如此悲壮的伟人,如此悲壮的事迹。时过境迁数千年后的今天,我们都忘了这一切一切。我们所记得的,只是粽子,只是龙舟,只是刚被国家确立的法定节日。没有多少人会记得几千年前的今天,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心如刀割,绝望地投江自尽。
3、在我的眼中端午节是一个美妙的节日,他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和良好愿望,有一种温馨浪漫的气息。每次看到那青色的粽子,嗅着浓浓的甜香,都会有一种情怀滋生。
4、家乡端午节也有插艾蒿的习俗,那些艾蒿都是在端午节那天早上,人们自己到田头地埂找到野生的一蓬,然后割回来。并不是每家每户都要亲自去割,左邻右舍只要有一个人去了,他一定会割来一捆,然后分发给其他人家。于是,一个早晨,你只看到几个人去割艾蒿,但吃完早饭,会看见村里所有人家门上都插上了青青的艾蒿。
5、家乡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哪家有出生后过第一个端午节的孩子,村里人特别重视,无论是不是自家的亲戚,人们都会买上两尺红布头或是一条红红的蛤蟆裤兜老虎兜,里面包上几十粒糖果,送过去给那家孩子,说这样孩子会旺旺相相地生长,孩子将来生活会红红火火甜甜蜜蜜。
6、端午是个美好的节日,在这并不美好的现实中可以寄寓一些幽思,让凡尘蒙蔽的心,在青色的古意间得到片刻的回归,认取生命中的真意,可以让生命更加真实一些。
7、粽子就像一首浑然天成的古曲,经过时光的浸洗,留下的都是妙不可言的感触。粽子又像一首古诗,从悠远的时代流出,遂带了幽远的气息,仿佛初夏午夜的长梦流转出前生往事的叹息。“佳人辟新叶,婉转裹柔丝。心如青苇叶,层层有相思。”那时的浪漫当是如此吧。但草长莺飞的季节里,那颗婉约而柔软的心会被谁的情丝所牵,竟让我为之沉迷,而梦里的影像会是前世的再现吗?
8、端午节的粽子真是让人惊讶不已,芦苇的长叶,江南的糯米,还有蜜制的大枣。包制成一只只粽子,开水一煮,苇叶清爽的香气,糯米浓腻的粘香,还有蜜枣的甘甜,混在一起是怎样的享受啊。什么样的人会有如此的妙构,让千古的人们都为之沉醉。
9、又是端午来临,又是一段回忆,我放下了笔,继续沉思着,母亲在我的记忆里,是亲切的,是温馨的。河下镇在我的记忆里,是一幅版画,在我的脑海里永不磨灭。
10、我也买来艾蒿菖蒲挂在门旁,看着翠生生的菖蒲,闻着扑鼻的艾香,我的思绪载着我的心儿,穿越千山万水,亲近了家乡,闻到家乡端午节特别的味道,看到家乡端午节特别的风景。
11、那时的端午节每每会到河边采来苇叶,傍晚我们围坐在母亲身旁,看着修长柔软的青叶,()是如何在母亲手中变成一只只棱角分明,却又圆润的粽子。那时只是想着如何能多吃两只,而忽略了母亲看我们时的眼光。渐渐长大,渐渐明白,那一根根缠在粽子上的丝线,就像母亲的心思一样柔软。
12、屈原,中国着名的爱国诗人。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13、许多年过去了,家乡的习俗有的也稍有改变,但不变是淳朴厚道的民风人情,不变的是人们对于端午节的年复一年的欢度;生活的酸甜苦辣或许会磨掉人的棱角,但磨不掉渗入骨髓的乡心乡情,磨不掉珍藏在记忆里一幅幅老照片的温馨气息。“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年年岁岁端午节,岁岁年年故乡情,家乡的端午节,我无论在那里,都能闻到麦粑里你的香甜,都能看到到艾蒿里你的容貌。在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祈愿家乡的父老乡亲安康幸福,祝愿家乡人节日快乐!
14、端午节,传承了一种情怀,悲壮而凄美,气吞山河。它向世人所传达的,是一个诗人忧国忧民、热爱故土的高尚风格。端午节,沉淀了一种精神,厚重而坚固,历久弥新。它向世人所阐述的,是一个勇士不畏暴虐、坚持斗争的伟大壮举。两千多年以来,端午节所特有的这种情怀和精神,从来未曾改变……
15、端午节快到了,甬城街头小巷,到处飘散着粽子的馨香,也随处可看到手拿艾蒿菖蒲的人们,脸上充满节日的喜气。人家的门楣上柱子旁早挂上了一把新鲜的菖蒲艾蒿,它们为主人把持着门槛,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驱除着邪气,守护着安宁。
16、端午节起源于春秋战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古民谣唱到:“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关于节日的由来有很多,有纪念伍子胥的迎涛神,有纪念孝女曹娥,有纪念诗人屈原等等。但关于恶日的传说最早,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17、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18、风中飘过一朵哭泣的云,撕扯着六月的鳞片。如果思念的风还能吹醒季节,就像吹醒汨罗河桥头熟睡的粽子,我乘坐一枚艾叶在《离*》与《天问》之间自由的泅渡。对于那些擦肩而过的许诺,我会牢牢嵌进心里,永不忘记!
20xx最新的安康祝福的端午节说说句子大全
自制几斤粽子,托人到山里采了艾叶,街头买了瓶雄黄酒,加上内心深处的几许关怀,作为礼物送给你,祝端午节快乐!
棕子好甜怡人醉,共诉人情酒一杯,道上一句祝福语,端午生色星光辉,道路平稳无妨碍,心静安宁乐相随。祝您和家人端午节快乐!
总盼望幸福把你拥抱;总期望健康与你同在;总希望快乐将你围绕;总奢望能为你做的更多。祝福你,我亲爱的朋友,端午节快乐。
总是想把最好、最真诚的祝福送给您,不仅是在每一个节日,而且是在每一天,愿平安、幸福和快乐永远与您及您的家人相伴相随!祝端午节快乐!
粽”想对你表白,我的思念是多么强烈;“粽”想对你倾诉,我的祝福是多么浪漫。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短信声声传耳边,啊!祝你快快乐乐端午节。
粽想对你表白,我的思念是多么强烈;粽想对你倾诉,我的祝福是多么浪漫。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短信声声传耳边,啊!祝你快快乐乐端午节。
粽叶裹住你过去的美好,米粒黏住你现在的幸福,龙舟承载你未来的梦想。锣鼓敲响欢乐,鞭炮驱除烦恼,短信带给你幸运。端午节快乐!
粽子尖尖角,祝你身体好。咬口粽子粘又软,嚼在嘴里香又甜,咽到肚里胃温暖,吃了今天想明天。生活质量节节高,让你天天都解馋。
粽子里面都是米,我的心里最想你!吃口粽子暖心底,想你时候最欢喜!借助端午祝福你,愿你好运好福气!幸福永远粘着你,平安永远陪伴你!端午节快乐!
粽子里有米,我心里有你;吃口粽子入嘴,想你想的迷醉;摇摇晃晃真舒服,借助端午包裹祝福,祝愿你爱情好比春风沐,生活快乐又幸福!
20xx关于端午节有哪些祝福语
一片粽叶,包不下我的思念情浓,裹不下我的悠悠祝愿;一句问候,送不出我的日夜牵挂,表不了我的一生情谊。但端午到了,我还是只想说一声,祝你快乐就好!
端午节就要到了,“粽”然是千山万水,隔不断我对你的挂念。“粽”然千头万绪,我也会记得给你稍去我的祝福;祝我最好的朋友,端午节过得愉快!
忙碌的日子让彼此疏远,但知心的朋友却一辈子难忘;人生其实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愿你昨天值得回忆,今天尽情发挥,明天充满机会!预祝各位朋友端午节快乐!
端午到,尝粽忙,尝个枣粽香甜溢,祝愿生活多甜蜜,尝个肉粽满口香,祝愿家庭福满多,尝个豆粽有滋味,祝愿爱情多趣味。端午节祝愿生活如粽子多滋多味。
看到“粽”是最开心的事,闻到“粽”是最快乐的事,吃到“粽”是最幸福的事。端午节,愿你吃出平安,吃出浪漫,吃出甜蜜,吃出如意,吃出欢喜。
我要扒掉你的衣,舔舔你滑溜溜的身体,再咬你两口,直到到达你心里。哈哈,不要害怕,我说的是粽子。端午节到,祝大家节日快乐!
碧绿的艾叶里,包裹着幽香的粽子。幽香的粽子里,有丝丝的祝福。祝福你生活每一天,幸福美丽,快乐如昔。祝端午节快乐!
手颤颤,抱住你玲珑的身体;心慌慌,解开你绿色的萝衣;意乱乱,亲吻你滑嫩的冰肌;情迷迷,感受你香甜的气息,啊,我爱你,粽子,端午节快乐!
2017优美端午节祝福句子
1.云想衣裳花想容,猫想耗子鸡想虫,牛想牧场鹅想草,兔想萝卜猴想桃,鹰想蓝天鸟想巢,狗想骨头猪想槽,你想粽子我送你,同时送你一短信:祝端午快乐!
2.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3.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4.端午节的粽子真是让人惊讶不已,芦苇的长叶,江南的糯米,还有蜜制的大枣。包制成一只只粽子,开水一煮,苇叶清爽的香气,糯米浓腻的粘香,还有蜜枣的甘甜,混在一起是怎样的享受啊。什么样的人会有如此的妙构,让千古的人们都为之沉醉。
5.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源于古时候,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去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6.艾叶飘香,给你带来灵气!粽子味美,给你带来财气!屈子显灵,给你带来福气!衷心地祝你及全家节日快乐,万事顺利!
7.距离,有近有远。记忆,彼此相连。联系,时多时少。情谊,永恒不变。短信,今朝一段。祝福,天天相伴!
8.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提前为你端上祝福:祝你幸福安康,万事如意,端午快乐!艾叶香,麦浪黄,人间美景是端阳。
9.慢慢的闭上眼睛,想想我,想想粽子,你会发现我和粽子一样可爱。
1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端午至而念朋友兮,发短信以祝福。龙舟快而粽香兮,生活多乐而少愁。衣袂飘而人美兮,诸事顺而体硕!
11.端午节起源于春秋战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古民谣唱到: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关于节日的由来有很多,有纪念伍子胥的迎涛神,有纪念孝女曹娥,有纪念诗人屈原等等。但关于恶日的传说最早,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12.有一种幸福平平淡淡,有一种拥有实实在在,有一种友谊长长久久,有一种快乐洋洋洒洒,有一个你,我天天祝福,端午节到了,愿我的祝福给你快乐!
13.挂一把艾蒿在你门前,愿你平安;斟一杯雄黄酒,望你安康;送一盘粽子,祝您全家端午节快乐!
14.粽子香,愿经常锻练身体健康;粽子咸,愿生活幸福常有余钱;粽子甜,愿工作顺利忙中有闲;粽子黏,愿朋友四海时时挂念!祝端午节快乐,合家幸福!
15.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16.蜇居在城里,能见到各式各样的粽子,有豆沙的、有五仁的、有八宝的、有鸡蛋的、有腊肉的但,我依然会想起三尖塘里那蓊郁茂密的芦苇,想起那青青地泛着油光的苇叶和娘亲手包制的粽子,那种端午节的味道时常在唇齿间萦绕。
17.你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听你说身体如此不好,真叫人操心。有时间要参加锻炼,少打麻将,祝你天天健康!
18.菖蒲是我很喜欢的植物,在城里一年中唯有端午看得见,每年端午节那天少不了买几根长得很漂亮的。挑菖蒲叶片长长、绿得发亮的,根也是干干净净、白中带红的。和着艾草一起带回家。挂在门边,有个端午的意思。
19.端午节我们是要吃粽子的,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米中掺杂、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20.我是棕叶你是米,一层一层裹住你;你是牙齿我是米,香香甜甜粘住你;棕子里有多少米,代表我有多想你。记得给我发消息,不然棕子噎死你!端午快乐!
21.单纯的你,粽是被人关怀;善良的你,粽是被人保护;可爱的你,粽是被人疼爱。今天端午节,希望今天的你,粽是被人祝福。端午节快乐!
22.爱是缘,被爱是份。缘随天意,份却在人为。缘分是前世临终前的感情延续,缘分是此生轮回前不变的誓言。缘分是你我曾说过的幸福约定,缘分是再做人时还能在一起的美好梦想!亲爱的,祝你天天开心,天天快来!
23.我们边吃边听老师给我们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我还知道端午节有包粽子、做香袋、插菖蒲、赛龙舟等习俗呢!
24.禁止端午节不理我,禁止吃棕忘了我,禁止包棕不帮我,禁止闲暇的时候不想我,禁止有搞笑的信息不发给我,端午节快乐!
25.我用真心的苇叶,祝福的糯米,幸福的莲子,感恩的樱桃,快乐的葡干,乡意的花生,甜蜜的红枣,做一份如意八宝粽,送给你,祝端午节快乐!
26.端午节祝你:粽儿香香,美味芳芳;粽儿粘粘,福禄全全;粽儿长长,朋友广广;粽儿饱饱,财源好好;粽儿满满,人生暖暖;粽儿甜甜,情意绵绵。
27.家家都有三个代表,孩子代表前程和希望,老婆代表财富和爱情,老公代表创造和劳动。端午节父亲节来临,老婆孩子一致同意:劳动者最光荣!
28.粽叶层层,片片全是安康,糯米香香,粒粒全是吉祥,蜜枣甜甜,颗颗全是美满,端午节,送你粽子一个,愿你幸福围绕,好运相随,端午快乐!
29.端午佳节送大礼,祝福短信发给你,祝你能吃能休息,祝你天天笑嘻嘻,祝你仰脸接鸟蛋,祝你摔倒捡金币,股市纵横真牛气,彩场逍遥无人敌!
30.家和睦,人似仙,潇洒走人间;酒当歌,曲轻弹,霓霞舞翩翩;花儿美,碧水涟,日月彩云间;梦成真,福禄全,祝愿开心每一天;祝端午节快乐!
31.今天是端午节!我收集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为原料,用无忧为外衣,以我的真心祝福为丝带,为你包了一个特别的粽子!吃了它你将永远快乐幸福!
32.我那天在自己动手包粽子,眼看就要包好了,可是我找了半天也不知道包点什么肉进去的好。直到我突然看见了你,我决定就包点猪头肉进去吧。
33.糯米香香传万里,思念深深万里传。红枣甜甜粽里裹,问候声声短信送。端午佳节已来临,阖家团聚笑声欢。愿你佳节心欢喜,健健康康庆团圆!
34.一个粽子一颗心,祝您事事都称心,一个粽子一份情,祝您天天好心情,端午节里寄心愿,合家欢乐福满堂,手机短信传祝福,单单祝你端午节快乐!
35.愿你每天用大海的胸怀面对,用小猪的感觉熟睡,用南非的阳光晒背,用盖茨的美圆消费,用布什的千金陪醉,用拉登的方法逃税!祝端午快乐!
36.工作再多,也要注意休息;美食再多,也要注意节制;朋友再多,也要保持联络;日子再美,记得给予祝福;端午节快来了,先预祝你端午快乐!
37.幸福就像一根根粽绳,紧紧地绑住你;快乐就像一片片粽叶,团团地围住你;祝福就像一阵阵粽子的飘香,永远环绕在你身边!祝你端午节快乐!
38.一片清香的粽叶,很薄;一颗美味的粽子,很甜;一壶醇香的美酒,很香;一句关怀的问候,很轻;一声诚挚的祝福,送您:恭祝您端午节快乐!
39.多一点快乐,少一点烦恼,不论钞票有多少,只要每天开心就好,累了就睡,醒了就微笑,生活是什么滋味,自己放调料,收到信息开心笑一笑!
40.一个粽子一份情,祝你天天好心情;一个粽子一颗心,祝你事事都称心;一个棕子一种乐,祝你时时都快乐!端午节里寄心愿,合家欢乐福满门!
41.艾叶飘香又一年,龙舟竞渡赛神仙,端午时节齐欢颜,粽子送来好祝愿,愿你爱情似蜜甜,愿你好运常连连,愿你快乐每一天,祝你端午节愉快!
42.轻轻的一声问候融入所有的心愿,淡淡的祝福倾注无限的真诚,静静的一则短信悄悄地填满屏幕!希望我的祝福能为你荡起,快乐的心舟!祝端午好。
43.我送你一个粽子:以芬芳的祝福为叶,以真诚的问候为米,用满腔的热忱为陷,宽厚的包容当碟,吃出你一天的好心情和一生的祝福!祝端午节快乐!
44.五月初五是端午,朋友祝福已上路。财神运财走水路,福神空降最神速。喜神报喜上大路,惊喜连连在端午。爱神变出浪漫屋,幸运之神心中驻!
45.气候在变坏,端午五大怪。棕子玩裸奔,香包谈恋爱。龙舟被山寨,雄黄酒下菜。鱼儿更奇怪,不请自己来。祝福把门开,烦恼说拜拜!端午快乐!
46.缘分,让我遇见你;开心,让我认识你;牵挂,让我想起你;友谊,让我们在一起;信息,让我不得不发给你;祝愿你一切都如意,端午节快乐!
47.一样的日子,两眼的清新,三个小粽子,丝丝甜蜜来,五是端午节,留得欢心在,期待佳节里,把乐共享你,酒是今天香,端午之日时时都精彩!
48.每逢佳节倍思亲,亲朋各为生活拼,无暇一起来亲近,端午佳节又劳心,只要彼此念不停,天涯海角若比邻,祝愿天下的亲朋与好友,端午节快乐!
学情分析,拟定目标
班内共有9名学生,由学生发展水平测定和学习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三组(以下学生均为化名)。A组学生是章颖、何俊、季尚。他们都有较好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但因其舌部发育问题,导致其说话时气息较短、口齿不清,影响其语言表达。B组学生是万婷、李浩、杨曦、顾翔,他们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字、词和句的认读,能够理解常用的名词和动词及简单句,有表达的意愿,也能够当时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但在呼吸、构音和口腔运动上都需要训练,只能够理解简单的句子。C组付枚能够按照老师的指令完成,但是语言表达仅限在两个字内的短语上,不能清晰地进行语言表达。高盛,认知能力好,语言表达清楚,但是不能够按照指令或有秩序地从事课堂活动。
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拟定如下教学目标:A组能够准确认识关于端午节的物品等,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注意着重培养其掌握“因为……所以……”句式的用法;B组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准确认识关于端午节的物品等,积极参与课堂比赛环节,并进行句子的练习等;C组能够参与课堂,在老师的帮助下准确认识关于端午节的物品名称。
激励比赛,提升效果
竞?式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课型选择不同的竞赛教学方式。下面是笔者在本节课上采取的教学方式。
一是答题竞赛。许多智障学生都比较喜欢公开的竞赛展示活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和意识明显提高。例如:在教学活动一开始,笔者就将学生分为了两组。笔者说:今天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端午节日知多少”知识竞赛,首先介绍本次比赛的比赛规则(游戏规则讲解:每答对一题给一分,表现优秀给一分。最后获胜的队伍老师有一份惊喜送给他们!)而后,通过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你能介绍一下端午节的由来吗?”“你知道端午节我们要吃什么东西吗?”“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层层递进,请两组充分发言,获胜的一方获得勋章奖励。
二是讲课竞赛。新课程理念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贯彻这一教育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笔者采取了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角色的办法。主要体现在:一是待课文完全出示后,请A组学生带领其他学生领读课文。学生要领读课文,他势必要提前将课文内容温习,解决生字词问题,这样才能顺利的进行。二是请A组学生讲解课文大意,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和习俗等。如此一来,学生们为了达到较好的解释效果,势必要之前查阅相关材料,并记录说明。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自学本领和探究意识。
三是诵读竞赛。许多智障学生存在语言或言语障碍,多种形式的朗读(诵读)方式,对于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言语问题改进有较好的实践效果。而且,培智学校语文教材的文章大部分都比较简短、易背,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抢分的积极性比较高。在本节课中,笔者通过勋章奖励的形式,对于学生进行了诵读课文的比赛设计。这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也使得培智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收效显著。
小结反思,思考升华
其一,教师课前的准备程度深刻影响着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展,课前要充分熟悉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实际,备到学生心里。要设计好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保障教学结构严谨完善,过程流畅而有序。
一、 定义的“主干句”必须是单句
定义必须以单句的形式呈现。不管命题人在题干中有没有明示,同学们给出的“定义”都必须是单句。由于命题人所提供的材料往往比较复杂,一般都由好几个单句(甚至复句)组成,同学们如果缺乏“强烈的单句意识”,极容易导致“答题不得分”。
又,既然定义必须是单句,在对材料进行分析、鉴别、筛选、整合的时候,最好首先找到一个“主干句”,然后再把其他有效材料变成这个“主干句”的修饰成分。
但,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有“主干句”。碰到这种情况,就必须从材料中筛选出能够充当“主干句”的宾语中心词(主语、谓语则不必找。主语必定是“定义”的对象,谓语必定是“是”。)。
例1将下面关于“修辞”的阐述,组合成一句话,给“修辞”下个定义。可适当增删词语。(45个字以内)
①这是一种活动。
②这种活动的展开要依据题旨,也要依据情境。
③这种活动与写作者有关,也与说话者有关。
④它用在写作者和说话者要表达的内容上。
⑤它要运用到各种语文材料,也要运用到各种表现手法。
⑥它的表现要恰当。
解析: 命题人提供了六个句子,其中②句、③句和⑤句还是复句。要组成一个单句给“修辞”下定义,首先可以看看能不能从材料中找到一个“主干句”,分析后发现①句是比较合适的。接下来再对其余五句进行“整合”,使之全部变成“活动”的修饰成分。
参考答案: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和表现手法,恰当地表现写作者和说话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一种活动。
例2根据下列信息,给“个人存款实名制”下定义。
据有关方面介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操作后,我国将全面推行个人存款实名制。目前,国际通行的个人存款办法是,储户到银行存款必须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并要提供足以证明姓名真实性的身份证等相关的法定证件。我国开始实行这种储蓄管理制度,是为了与国际接轨,提高储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试点操作表明,这一办法使储户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受到普遍欢迎。
解析: 命题人提供的材料共四句话,而这四句话没有一句可以充当“主干句”。要用一个单句给“个人存款实名制”下定义,就必须考虑主谓宾的问题。主语当然是“个人存款实名制”,谓语是“是”,宾语就变成了解题的核心问题。经过分析可以发现,宾语应该是第三句中的“储蓄管理制度”。这样,这个定义的“主干句”就形成了:“个人存款实名制是一种……储蓄管理制度。”
参考答案: 个人存款实名制是一种个人存款必须使用真实姓名,并提供相关法定证件的储蓄管理制度。
二、 定义的内容必须是本质属性
定义所包含的必须是也只能是该事物的本质属性。命题人提供的材料常常比较芜杂,需要同学们睁开“火眼金睛”去鉴别和筛选,把最能体现本质属性的材料筛选出来。
例3对下列文字进行筛选和组合,给“图书目录”下一个定义。
①图书目录是一种工具书。
②图书目录是能够帮助人们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③图书目录的用途是供人们查找的。
④图书目录分为“簿式书目”和“卡片式书目”等。
⑤图书目录是按照一定顺序编写的。
⑥图书目录记录书名、作者、出版和收藏情况。
解析: 命题人提供了六句话,但第②句讲的是作用,第④句讲的是分类,均非图书目录的本质属性,组合时应予剔除。
参考答案: 图书目录是记录书名、作者、出版和收藏情况,按照一定顺序编排、供人们查找的工具书。
例4阅读材料,请用一个单句,为“厄尔尼诺”下一个科学的定义。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文的音译,原意为“圣婴”,即上帝之子。这是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秘鲁和厄瓜多尔的渔民,对每年年终时海水水温季节性上升现象的称呼,由于它往往出现在圣诞节前后,才得到了这个名称。但是目前科学家们仅仅把那些升温剧烈的年份才称为“厄尔尼诺”。因为只有海水升温剧烈才会造成巨大的生态变化,并在全世界造成一系列的灾难。
解析: 命题人提供的五个句子应该说都与“厄尔尼诺”有关,但第一句并没有揭示出“厄尔尼诺”的本质属性,而第二、第三、第四句也都只有部分文字是有效信息。完成这道题,同学们需要科学地分析,慎重地筛选。
参考答案: “厄尔尼诺”是由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海水升温剧烈,使生态发生巨大变化,并在全世界造成一系列灾难的天气现象。
三、 定义的语序必须相对合理
以单句形式呈现的定义,除“主干句”外,其余能体现本质属性的材料都要改造成修饰成分,如定语或状语。而这些修饰成分的排列,常常不是随意的,语序要尽量合理,符合习惯或事理。一般而言,先排状语,再排定语;多个定语的排列,一般又遵循下列顺序:表领属的短语――表数量的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名词短语。
例5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35字)
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④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
⑤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箸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端午节是__________
解析: 材料的“主干句”是:“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能体现“端午节”本质属性的文字依次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夏历五月初五”“纪念……屈原”“赛龙舟”“吃粽子”。分析、鉴别、筛选出上述信息后,同学们接下来就应对这些短语“合理排序”了。
“夏历五月初五”是表时间的状语,自然应该放在最前面。余下的文字中,“我国民间”是表领属的短语,“一个”是表数量的短语,“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是动词短语,“传统”则是一个形容词。
参考答案: 端午节是夏历五月初五我国民间的一个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例6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魔术”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50个字。
魔术这种杂技节目以不易被观众察觉的敏捷手法和手段,使物体在观众眼前出现奇妙的变化,或出现或消失,真可谓变化莫测。这种表演常常借助物理、化学的原理或某种特殊的装置表演各种物体、动物或水火等迅速增减隐现的变化,令观众目不暇接,产生奇幻莫测的神秘感觉。魔术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解析: 所提供的材料中没有可以充当“主干句”的句子。经分析,该定义的主干成分应该是“魔术是……一种杂技”。材料中能体现“魔术”本质属性的文字是:“以不易被观众察觉的敏捷手法和手段,使物体在观众眼前出现奇妙的变化,或出现或消失……这种表演常常借助物理、化学的原理或某种特殊的装置”。同学们在完成上述信息分析、筛选工作后,接下来还需要考虑的就是语序的问题。
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多少固定的模式让教师去借鉴,而要靠教师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积极而认真地尝试。以下是我教学中的一点实践和体会,在此和老师们一起交流探讨。
一.引导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现,引导他们去发现和探究问题。这样远比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东西让他们兴奋得多。比如在讲《端午日》这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我事先设计了几个题目:
1.沈从文其人其事
2.端午节的来历
3.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4.湘西凤凰的美丽风光
5.沈从文的作品简介(《边城》、《长河》)
确定这几个与课文有关的题目之后,我再给学生提出要求:
5个学习小组按不同题目查找资料,每小组推出一位发言人。
在课余时间收集和整理资料,不断分析和互相交流。
拿出一节课的时间做小组汇总分析,一起确定所需要的信息,准备在下一次“展示会”上展示。
这几个题目让学生很感兴趣,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有的上网收集资料,有的在图书馆一泡半天,有的跑到书店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在这期间,我并不是对此不闻不问,撒手不管。因为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总会遇见各式各样的问题,我会很关注学生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
这样的准备使我看到了学生真我的风采。在展示会上,每个小组拿出的东西异彩纷呈。有关于沈从文的幻灯片,作家照片、故居图片、生平介绍等等一应俱全;有介绍沈从文的故乡湘西凤凰的美景图,做成了精美的powerpoint形式,秀丽的青山、澄清的碧水、古朴的吊脚楼、盛装迎新的苗家人,让没去过凤凰的同学们叹为观止;有关于端午节九种来历和风俗习惯的详细介绍,让大家知道了端午节除了是为纪念屈原以外,原来还有其他的来历和说法,增长了同学们的见识;有学生自己做的和自己四处收集的跟端午节有关的风俗饰品。如布老虎、线粽子等等,色彩艳丽,生动逼真;有对沈从文的另两部作品《边城》和《长河》的详细介绍,以及学生自己对文章的透彻独到的感悟赏析。
这些生动详实的展示让学生和我眼界大开。学生们笑逐颜开,注意力十分集中,课堂上不时传出阵阵的惊叹声和热烈的掌声。他们或为湘西凤凰的美景惊叹声,或为沈从文的求学精神感动,或为一个个精致可爱的端午节饰品而欢笑,或为《边城》中美丽而痴情的翠翠而动情。这节课使学生印象十分深刻,许多学生在当天的日记里记下了他们在这节课上的美好感受。他们说:“今天的语文课生动有趣。同学们大显身手,短短的一节语文课我们学到了许多以前课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真希望以后多上这样的课。”
学生的反映也使我增强了信心,我想: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教师必须要自觉改变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那种认为教师讲授越充分、越精细就越好的思想,非改不可;那种认为学生们只是被动听讲,越安静、越能跟着教师思维走就越好的观念,不变不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样师生才能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教师可以找一些内容丰富,适合探究的文章,试着设计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学生的兴趣有了,课就好上了。
二.进行小组合作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班有36名学生,上课时我常常并不是按照教师“一对几十”的面对面授课方式,而是将学生分作六个小组,每组六人。上课时教室里出现的不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讲授,而是六个学生聚集在一起的学习小组。我以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必须要由过去的“教师中心”、居高临下,变为以学生为本,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态”,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才可能成为现实。
以前学生们不爱学文言文,普遍以为枯燥乏味。在《梦溪笔谈》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我又一次采取了小组学习这种方式。课上,学生按最近的座位将六张桌子对在一起,相对而坐,每组指派一个负责人(主要负责组织讨论和纪律提醒)。主要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学习。首先,我要求学生将本课中包含文言文常用虚词“之、其、如、为、以”的所有句子找出来,分类整理在笔记本上。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畅所欲言,共同讨论这几个文言虚词在不同句子的具体含义,共同讨论这篇文章的内容。这种方式使学生耳目一新,他们兴奋地坐在了一起,针对这几个词和整篇文章的意思热烈地进行讨论。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都认真而积极,他们没有放掉老师给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地探讨,肯定正确的,改正错误的。在这期间,我所做的,是在各个小组之间巡回、发现、答疑、解惑。最后时间,明确地有针对性地解答大家共同提出的疑难问题。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是不错的,每一个学生都在“动”:动脑(想)、动嘴(说)、动手(整理)。他们快乐地笑着,快乐地讨论,快乐地记录着他们合作学习的果实。这种方式达到了我以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没有达到的效果,打破了过去那种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记、几个学生跟着老师走、大部分学生无动于衷的文言文授课方式,真正地让学生坐在了一起,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做到了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动脑,都发言,都有收获,都有所得。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和学生一道去寻找真理,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实现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应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这里所说的组织者,好比谈话节目的主持人,而不能像维持纪律、不断施加压力的监工。作为主持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研究表明,学生大部分的学习困难来自他们过重的学习压力。解除这些压力,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就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虽然小组合作这种方式看似效率不高学生们进行讨论当然要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花费时间多,但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远比老师直接灌输给学生知识要好得多。
三.实施评价激励
七年级语文课本中出现了诵读课。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七年级阅读中的第一条就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如果能够做好这一点,对于他们欣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和感受作品的内涵,培养语感、学好语文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我在两个方面做了比较细致的工作。
一是示范诵读。或是我在课上给学生们配乐朗诵,或是让一些有朗读特长的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或是用电教手段给学生播放名家的朗诵名品。总之,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
二是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来激励学生朗读。有朗读还要有听众,如果只是学生自己在默默地体验还达不到让学生“爱读”的目的。新课程改变了过去学生成绩单纯由教师评价的模式,改由教师、家长、学生本人和同学等多方评价。除教师评价外,我还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诵读评价方式。比如:
读给家长听。要求学生把一个自己喜爱的作品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标准读给家长听,请家长给学生的朗读按每项1分的标准打分。这个做法使许多学生为了取得家长的好评,在课下练了又练,然后郑重其事地在家中和自己的父母进行交流,不但锻炼了能力,而且增进了与父母的感情。当学生们得意地拿着上有自己父母极认真的打分的评价表来向我“炫耀”时,我看到的除了他们自豪的笑容以外,还有学生对读书的兴趣,还有他们朗读水平的提高。
两人互评。在诵读课上,以前后座的两个学生为单位互评。每人都有一张评价表,记录的是对方的朗读成绩,评价标准与以前一样,总分3分,读错一字、有停顿或不流利分别扣0.1,严格要求读出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感情的丰富饱满。学生两人互读,读完互评。这样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学生们都很投入专心。他们积极地练,热情地读,认真地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
以小组为单位比赛。依然是六人小组,每组一个负责人,负责组织和算分。就像电视台的“歌手大奖赛”一样,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评委。每人发一张评分卡,当一个成员朗读完毕,其他同学开始打分并依次出示所评成绩。负责人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求出这个同学的最后得分,最后评出本组前三名,由老师发给纪念品。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们来说非常新颖,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赛场上热闹非凡但井然有序。学生们积极参与,许多以前想读而不敢读的学生声情并茂,朗读得十分出色,“诞生”了许多老师以前没发现的朗读苗子。爱读的读得更好,不敢读的急于表现,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点逻辑知识,对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王力先生曾说过:语文水平的提高,有赖于逻辑思维的提高;要紧的是教学生怎样运用思维。思维合乎规律(事理),说的话,写的文章才准确、通顺、严密,层次清楚,有说服力。如果违背思维的规律,不懂得如何运用概念,作出判断,那么我们也就很难说清楚一句话,写清一件事。为了消除语文学习中的逻辑错误,下面介绍一些中学生必需具备的逻辑知识。
逻辑的三种主要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一、概念及其有关内容介绍
概念是表示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词语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概念是用词语表示的。词语,包括词和短语。并不是所有的词都能够表示概念,能够表示概念的是实词。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内涵与外延的关系:一般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呈反比关系。就是说,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内涵越少,外延就越大。内涵和外延的关系就是这样,一个多,另一个必定小;一个少,另一个必定大。在科技说明文中和语言表达题中阅读时,注意概念和词语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句的含义。要正确使用概念,就必须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之间的几种关系:
全同关系(同一关系):两个概念内涵不一样,外延却一样,两个概念就呈现全同关系。如“北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包含关系(属种关系):两个相关的概念之间,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而且仅仅成为另一个概念外延的一部分,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包含关系。如“圆珠笔”和“笔”,圆珠笔包含在笔之中,是笔的一个组成部分,“圆珠笔”和“笔”是属种关系。
交叉关系: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有而且只有一部分重合,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交叉关系。如“共青团员”和“中学生”。
反对关系:在同一个大概念下面的两个小概念,如果两个小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大概念的外延,那么,这两个小概念之间就有反对关系。如“导体”和“绝缘体”,两者的外延互相排斥,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在两者之间还存在有“半导体”,因此它们之间是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如“核国家”和“无核国家”,两者的外延互相排斥,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恰恰等于其属概念(上位概念)的外延“国家”,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是矛盾关系。
注意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尤其是并列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列的概念,原则上应该是同一个大概念下面的小概念,大小概念并列在一起是不合逻辑的。
二、判断
在概念明确的基础上,逻辑思维训练还要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正确的判断又是合乎逻辑推理的基础。判断是对事物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判断的类型主要有:
1.单称肯定判断 ――是断定某一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2.单称否定判断 ――是断定某一个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3.特称肯定判断――是断定一类对象中有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4.特称否定判断――是断定一类对象中有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5.全称肯定判断 ――是断定一类对象中全体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6.全称否定判断 ――是断定一类对象中全体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应注意的问题:特称判断 “有些”、“有的”所表明的逻辑性质与现代汉语中的“有些”、“有的”的语法性质是有区别的。生活中的“有些”是指“仅仅有些”。如“我们班有些学生是团员”,是指我们班仅仅有一部分学生是团员,而其他部分学生不是团员。逻辑中的“有些”是指“至少有些”。如“我们班有些学生是团
员”,是指我们班至少有些同学是团员,其他部分不清楚,也有可能全部都是。
三、推理
推理是由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有三种: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归纳推理是由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是由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是由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个别性的结论或者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这是一种前提和结论一致的推理。
“不合逻辑”语病分析
不合逻辑的句子常常表现为概念使用不恰当(用错了概念、暗中更换概念、大小概念并列使用等)、判断不合理(自相矛盾、一面与两面意思不协调、否定不当、判断当中前后的概念不能配合、主客倒置、强加因果等)、推理不正确等形式,这些主要是由于语言表达不周密而产生错误。
一、内容不符合客观真实
句子表达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与事理情理相悖或过于绝对等,因有违真实性原则而不能使人信服。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
1.不合事实。
例1.(2005年北京卷)该报指出,这次会晤的主要意义,在于善意姿态、长远战略和历史方向,多于具体互惠措施的落实。 (应是“这次会晤的主要意义,在于具体互惠措施的落实,多于善意姿态、长远战略和历史方向”。与生活实际不符)
2.不合事理。就是句子表达的语意与通常的事理相悖,不能使人信服。
例2.(2007年海南、宁夏卷)为了丰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面规划,修建了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米的深坑夷为平地而建成的。(“夷为平地”一般指把高出来的、凸出来的建筑物铲平、消除,使成为平地,不能用于“深坑”)
3.判断失真或以偏概全
例3.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不少”或“大多”,删去后面的“都”字)
二、概念并列不当
1.从属关系并列不当。概念之间有种属关系,外延大的概念包含着外延小的概念,种属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
例4.(2007年湖北卷)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水产品”与“鱼”、“虾”、“甲鱼”、“牛蛙”概念之间有种属关系,不能并列在一起)
2.交叉关系并列不当。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同,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称为交叉关系,交叉关系的概念在使用时也不能并列。
例5.他是个文学爱好者,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外国名著。(“小说、诗歌、散文“与“外国名著”也有交叉关系,都不能并列使用)
3.非同一范畴的概念不能并列。概念从内涵上说,总有一定的意义范畴,比如“江湖河海”属于自然风物,“亭台楼榭”属于人文景观,不同范畴的概念也不能并列使用。
例6.(2006年江西卷)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球衣、球鞋”不属于乒乓器材,非同一范畴的概念不能并列)
三、表述前后不一致
1.自相矛盾(句子前后说法矛盾)。指前面的说法与后面的说法自相矛盾,彼此冲突,它包括时间、数量、范围、动作、位置、时态等多方面矛盾。
例7.(2007年江西卷)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有错,平均不能是约数,当然不能说“以上”。因为是指把总数按份均匀计算。可改为“文化程度均为大专以上”)
2.前后失应(一面与两面不协调、提承不一)。主要指三种情况:一是句中使用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两面词,却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二是句中使用两组并列短语而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错位;三是因偷换主语而使前后不照应。
例8.(2005年浙江卷)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与否”造成两面对一面的问题)
3.主客颠倒。主体与客体存在着主要与次要、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如果颠倒了位置就会造成关系错位,表达混乱。
例9.(2006年全国卷)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毛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信赖的”主客颠倒,是产品备受信赖,而不能说是顾客备受信赖)
四、否定不当 (否定词之间、否定词与反问句多用)。一句话中用两个否定词,就是肯定的意思,句中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否定词就很容易引起逻辑的混乱。
1.否定词的重复出现或多次出现造成否定失误。
例10.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忘”,句子表述刚好相反)
2.“防止”、“杜绝”、“忌”等否定词的误用造成否定失误。
例11.(2005年江苏卷)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避免”和“不”都是否定,应改为“怎样才能使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或者“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五、分句间关系不当
1.强加因果关系(复句分句间关系不成立或者不充分等)。这种语病常常出现在复句之中,分句之间本来没有因果关系,却强加因果关系。
例12: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2.轻重倒置(主要为复句分句位置不当)。并列复句并不是每一个分句间是并列的,递进等偏正复句更要应注意。
例13.(2007年重庆卷)当地造纸厂偷排未经处理的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导致鱼虾绝迹,各种水生作物大量减产和绝产。(“各种水生作物大量减产和绝产”不合事理。也可以看作连词误用,将“和”改为“甚至”)
3.推理无据。推理是由已知的判断引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应该是自然而合理的,如果不合理,就会造成句子不合逻辑。
例14.(2005年北京卷)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整体进步”与“可喜一步”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故两者之间不存在“不仅……而且”的递进关系)
六.词序不当。词语间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理顺序等)安排要合理,否则会造成句意不合逻辑。
例15.(2007年安徽卷)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中的“发展和重视”应该为“重视和发展”)
“不合逻辑”是病句中辨别难度较大的类型之一。因为句子虽不合逻辑,但是结构完整,成分相互搭配,因此,有较大的迷惑性,复习时要掌握方法,不断提高辨析能力才是关键。
在语言表达题中涉及的逻辑知识――下定义
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提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用公式表示就是:
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独有的属性(即和其它属概念的本质的差别),“邻近属概念”是指包含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
例如:民歌是直接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的、劳动人民创作的。
在这个定义中,“诗歌”是邻近属概念。“直接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的、劳动人民创作的”是民歌和其他诗歌的本质差别。即种差。
下定义要走好三个步骤。
第一步:提取“邻近属概念”。
下定义时,首先在提供的材料中找一个比种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即邻近概念。邻近概念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隐含在所给材料中,要考生自己去提取或者归纳;一种是提取的属概念中没有现成的属概念,需要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自己确定属概念。
第二步:寻找种差。
就是寻找那些属于邻近属概念的信息点。要注意有些种差是由多个属性组成复杂的属性,这些属性提取时一个也不能少,否则会造成定义不严密 。
第三步:整合成单句。
整合成单句就是将被定义者、种差、属概念,用“是”、“叫”等一类连接词连结起来,,使之符合“被定义者=种差+邻近属概念”的公式。要注意这些属性组成的种差是多项定语的排列规律。确定陈述语序,合理排序。确定陈述语序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所给种差的材料,寻找其中的陈述线索,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
例16:(2006年湖北卷)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35字)(4分)
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④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赛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
⑤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箸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端午节是
【解析】根据题目要求我们可知,句子字数很多,提炼出的内容不超过35字,而且是一个单句。做此题关键是信息的提炼,由第一句可提炼出“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由第二句提炼出时间“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由第三句可提炼出节日的由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由四、五两句可知纪念的方式――赛龙舟、吃粽子,然后把这些信息整合成句即可。
[答案](端午节是)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棕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下定义时应注意:1.不能用否定;2.不能用比喻;3.不能用模糊性语言;4.不能以偏概全;5.不能以类别、形式代替概念。6.压缩语段式的要注意语序。7.不能循环论证;8.定语多(种差)要注意语序,不要出现语病;9.综合性较强,常常和压缩语段、变换句式等结合在一起考查,当与变换句式结合在一起时,先选好一个主干句式,再去操作。
在科技说明文阅读题中涉及的逻辑问题: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对概念的理解。例如2007年全国卷1第5题C项。本题属信息阅读中的“概念理解”,关键在于要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或基本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不断创新后,而使“各个群体和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认同感和历史感,并不是“各个群体和团体”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此属张冠李戴。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结合原文逻辑判断能力。例如2007年全国卷1第6题B项。属误解原文,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注意原文原句“不只在于”、“也不限于”、“更重要的在于”这三处准确措词。本题属信息阅读中的“内容概括表述题”,关键在于要坚持将备选项还原到原文,然后重点阅读有效文字段,仔细对照比较,寻找不同或差异。
出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错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题。有两种出题方式:①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且必要条件。例如2003年第10题的B项: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原文是说全球气候变暖后,“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但不能反过来说,因为气候变暖与“滑雪运动”、“台风袭击”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且必要条件;②条件不充分。例如2002年第10题,A、B、D项中,选项A:沙尘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过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此项推断是根据原文中“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斯塔曼海……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新西兰、法国”,但原文只是说“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过好处”,并不能推断出“将被人类所利用”的结论,条件不充分。
命题者对选项的设误从逻辑角度看主要有:
逻辑颠倒: ①把一定条件下,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终状态,当作造成这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或条件;②在前后时序的逻辑上颠倒。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现状
语言学家Harmer指出:“如果我们希望学生学到的语言是在真实生活中能够使用的语言,那么在教材编写中接受技能的培养也应该像在生活中那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1]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现象严重。首先,现有教材大部分以英美文化为背景,介绍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很少有涉及中国文化的教材,学生无法从教材中感受中国文化,学习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法。
其次,我国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都没有提出对母语文化介绍的具体要求。这就导致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不包含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教学内容。所以学校的英语测试根本不会专门涉及这方面的内容,甚至连国家级英语级别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只是考查学生的语法、词汇、阅读及对英美文化方面的理解,忽略了对中国文化的考查。
最后,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都缺乏本土文化认同感,没有意识到在大学英语授课中渗透中国文化的必要性。教师授课基本上以传授西方文化知识为主,鲜有介绍中国文化及其对应的英文表达。这种教学现状直接导致学生无法熟练运用英语传播交流中国文化,造成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2]。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1.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学家Sapir 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没有语言的文化和没有文化的语言都是不完整的。但文化教学经常被错误理解为英美文化的输入,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几乎都在传授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几乎是零输入,更很少传授关于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法。因此,为了更好地掌握目的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的输入是非常必要的。
2.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十分着迷,学习汉语也成了一股潮流。在这种大背景下,了解关于中国文化的词汇和英语表达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跨文化交际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学习者适应时代要求的必备能力。王宗炎教授曾指出:“跨文化交际是双方的交流,而不是单方面向一方面学习。”[3]要想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流,学习者对目的语和母语都要有很好的掌握。如果不知道如何用目的语表达本土文化,或者不了解目的语文化,就会造成交流障碍。刘正光和何素秀指出:“具有良好的母语交际能力的外语学习者,其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相对容易一些。”[4]
然而,在大学英语实际教学中,很多人片面地理解跨文化交际,认为学生只要理解、吸收了英语知识和文化就具有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忽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入以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最终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失败。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策略
1.强化教师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不断融入使很多学生有点崇洋,对外国文化,如电影、美食、时尚推崇有加,中国文化不断受到挤压。很多学生在学习外语的时候也是如此。比如,很多学生知道万圣节是“Halloween”,却不知道端午节是“Dragon Boat Festival”。因此,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强化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英语教师也要强化中国文化输出意识,增强民族文化自觉性和民族自豪感,改变大学英语教育片面强调英语文化知识输入的现状。
2.提高教师自身的母语文化素质
现在很多大学英语教师不会主动去吸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导致其在上课中很少融入中国文化,也不太清楚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孙敏说:“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不要把自己圈在只读洋文的狭小天地里,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国学基础。”[5]对于从事语言文化传授的大学英语教师来说,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深厚的中文功底是必需的。这样才能在双语转换中游刃有余,实现高质量的大学英语教学。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不断增加自己的汉语言文化修养,在课堂授课中教师应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表达和翻译中国文化词汇的方法。
3.适当调整教材,将中国文化渗透到英语练习中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基本上都是原汁原味的国外文章,很少有反映中国文化的文章,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选择性地选取适合文化对比或扩充中国文化的文章,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此外,还应适当增加有关中国文化或文化对比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补充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词汇和句子表达,进行翻译练习时,选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听力素材中应包含介绍中国文化的音频、视频。课下介绍中国名家及华裔作家的英文小说,并将其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如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在网络教学平台布置学生作业时适当增加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词汇、阅读、听力和翻译等练习,通过多种练习手段督促学生了解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
4.课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输入中国文化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侧重于寻找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异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造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英语文化知识的传授,又要通过小组讨论、文化对比、各种游戏进行中国文化的渗透,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比如,在端午节的时候,可以教学生一些与端午节相关词汇,如粽子、糯米、龙舟等相对应的英文表达。只有学生的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输入保持平衡,才能使中西方文化实现融会贯通,从而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学必在讲解英语文化知识的同时兼顾中国文化,才能使学生更有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肖龙福,肖 笛,李 岚.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国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
[3]王宗炎.自我认识与跨文化交际[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3(1).
岁月像一把雕刻刀,永无休止地雕琢着世间万物,也镌刻着形形的人生。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心上已经刻上了几道纹路,我们的心里已经珍藏了许多东西……
美文一
那一朵云的温暖
文/李宽华
晴朗的日子里,我常坐在小院中望着天空发呆。湛蓝的天空,一朵又一朵云从我眼中走过。有时,它走得飞快,迈着急匆匆的步子像在赶路;有时,它的步子轻柔缓慢,走上半天,也不过是从一个树梢抵达另一个树梢。云,一直都在行走着。看的时间长了,我甚至能听见云的脚步声,那声音轻微细小,如同祖母细碎的脚步。
祖母踩着我的目光,给花盆中的青菜浇水。院子里的盆盆罐罐种满了菜椒、韭菜、茄子……原本用来种花的盆,祖母却种满了青菜。曾问过祖母怎么不种花,祖母说,菜比花要耐看啊。菜怎会比花好看呢?心中不解却也不再去追问。多年后,我才明白,那一盆盆青菜,不过是无法下地干活的祖母对土地和劳作的另一种寄托。
祖母忙完了,坐在我旁边,我又把目光抛向那些云朵。小院是安静的,家人都各自出门忙碌着,只有我和祖母困在小院中,守着一方蓝天,一朵白云。
那时,只有15岁的我,还不能接受双腿再不能走路的现实,常常是哭完了,闹够了,便呆呆地望着天上的云,一句话也不说。祖母却有说不完的话,她轻声絮叨着一些陈年往事,我从不打断祖母,尽管那些话我已听过许多遍。
祖母从不会说到我的病,说到我不能行走的双腿。有一回,邻居来串门说,这孩子真可怜,不能走路了,以后可怎么办呢?祖母转头看我,我望着天上的云,默然无语。祖母轻声说:“不可怜,我们家孩子挺好的。”祖母不说,也不许别
人说。
静默的时光里,一朵又一朵云从我孤寂的内心走过。我自言自语地说:“我要是一朵云该多好。”祖母说:“云也是被风吹着走的,由不得自己啊。”我望着祖母,一脸茫然。若干年后,当我渐渐走出内心的困境,才慢慢懂得了饱经沧桑的祖母是在跟我说,要我接受这无法改变的苦难。只能默默地接受,像被风吹动的云一样,平静,淡然。
我挪着小板凳要去倒水喝,祖母起身帮我。每次,我都执拗地说,我自己能倒。祖母说,水热啊,会烫着你。倒上开水后,祖母把水杯放在我面前的桌子上,然后轻轻地转一下水杯,水杯的把手就朝向了我。这个细微的动作,是在祖母给我倒了许多次水后,我才注意到的。没人知道,那轻轻地一转,曾在我心里掀起了怎样的波澜。
得病最初的日子,内心的苦闷和茫然,常常让我觉得这个世界是如此荒寒。是祖母那悄无声息的一转,把一个叫“温暖”的词,留在了我的内心深处。
岁月翩然,流云飞走。80多岁的祖母渐渐不认得我,不认得她所有的亲人,也不知该何时吃饭喝水,整日呆坐在院中望着天上的云。我坐在祖母旁边,给她梳理花白的头发,喂她吃饭。我摇着轮椅去给祖母倒水,水倒好后,我把水杯放在祖母面前,祖母看看我,伸出手,把水杯轻轻一转,把手就朝向了我,一如当年。我的眼泪哗地流了下来,已经记不清我名字的祖母,却还记得帮我转动水杯。
流年暗换,我早已不再羡慕一朵云的行走,而祖母也已故去多年。窗外,小城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我常会想起小院里的蓝天白云,想起祖母陪我走过的那些时光,想起那一朵云的温暖。(选自《今日文摘》2011年第19期)
感悟:
文章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讴歌,朴实的文字间洋溢着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在读者看来“那一朵云的温暖”就是祖母的爱呀!
美文二
童年的“茶人茶事”
文\王永祥
我的老家在皖南黄山脚下,离享誉中外的名茶“黄山毛峰”原产地不远。由于水土和气候的关系,家乡自然也出产茶叶。在我们老家,放眼望去,村落附近的丘陵山坡,农舍前后的菜园屋角,到处都生长着一簇簇低矮的茶树,一年四季,常绿不败。我的童年时光,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家乡的一切,留给了我太多的记忆。
每年的三月中旬开始,茶树就开始绽放出小小的嫩芽,一夜春雨,如同及时的催化剂,把棵棵茶树刷得愈发碧绿,惹人喜爱。这时茶农们就开始忙碌了,清明节前,茶树的小芽刚刚露出叶苞,为了让新茶卖个好价钱,茶农们不忍心地开始采摘毛尖,精心制作成“明前茶”上市。清明节后半个月内,随着季节的变更,茶叶生长速度加快,这时采摘的新叶比毛尖稍大一点,采制的茶叶称之为“雨前茶”,也属上乘之品,但比“明前茶”档次低一点。“谷雨”一过,气温又高了不少,空气中的湿度也高了,茶树如同雨后春笋,一天一个样。重点茶区的茶农最忙了,为了赶季节,他们常常会请一些外地的熟练人员来帮忙,我们家乡的妇女便是首选了。我还记得我小的时侯,妈妈和奶奶曾连续几年到黄山茶区“打过工”。
采茶季节,白天忙着采摘、晾干叶片,夜幕降临之后,家家都烧起大锅杀青、烘炒。入夜,走在村中蜿蜒起伏的石板路上,从各家各户传出来杀青的“霹啪”声和烘炒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新茶的清香,闻着沁人肺腑,听着叫人心醉。
这季节你到农家做客,主妇们端上来的必定是一杯清澈喷香的新茶。我清楚地记得,每天清晨妈妈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一大把茶叶泡成一搪瓷缸浓茶,端放在奶奶的床前,供她老人家享用。我曾经“偷饮”过这种茶,可谓苦不堪言,但奶奶连说“过瘾”,当时我实在想不通。奶奶七八十岁时,听力正常,视力尚好,腰板硬朗,白发甚少,据说和常年喝这种茶有关。
上世纪60年代,我在外地参加了工作,这期间很少在茶季回到家乡,关于茶的新闻自然也看得少、听得少了,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每到茶季,脑子里会浮现出很多茶的联想。
时至“雨水”,“春分”即至。每天,当我呷进第一口茶的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乡的茶
来……
(选自《茶·健康天地》 2011年第6期)
品读:
泡一杯淡淡清茶,听一曲柔柔音乐,静静地听岁月踏过心灵的脚步声,是何等的惬意。茶,似乎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能够让人舒服、淡定的力量。读了本文更是让人备感亲切。
美文三
又见槐树花
文/徐 畅
吃过晚饭,带小儿去楼下散步,小儿快乐地在我身边跑来跑去。不一会儿,他兴奋地跑来告诉我:“妈妈,槐树开花了。”说着,他不由分说地把我拽到那几棵槐树前。果真有几串槐花开放了,散发出甜丝丝的幽香。
望着小儿甜甜的笑脸,闻着幽幽的槐花香,恍如回到了我的童年。
那时候,我们最盼着槐花开了。春末夏初,榆钱落后,槐树便纷纷长出了一串串的花蕾,不几天,槐花便在我们的期盼中悄然绽放,整个小山村都笼罩在槐花那略带甜味的香气中。嘴馋的小孩子们便拿着长长的钩子,提着小篮子来到树下,几个大点儿的孩子负责钩,小一点儿的负责捡,不一会儿,地下落了厚厚的一层槐花,我们边往嘴里塞,边往篮子里捡,晚上还能吃上香甜的槐花饼。
在我们那贫瘠的童年,槐花曾带给我们多少期盼啊!
槐花开了,端午节就快到了,妈妈会拿出前一年收获的小米、糯米,用大盆泡上,这是准备包粽子用的。我们每天都要提醒妈妈“该换水了”。妈妈会笑着骂我们是馋猫。端午节终于到了!那天,我们再也不用妈妈喊就早早起床了,去西边草甸子上采来带露水的艾蒿,据说这散发着些许苦味的艾蒿挂在门边上可以避邪,我想这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但艾蒿确实可以驱蚊。
吃过早饭,奶奶会翻箱倒柜,找出各色小布边,五彩的丝线,还有红纸,开始给我们做荷包,叠葫芦。妈妈把已晒干的竹叶、马兰花放在大锅里煮,待竹叶、马兰花煮软后就可以包粽子了。我们围坐在奶奶、妈妈身边,看她们做荷包、包粽子,奶奶边干活边给我们絮絮叨叨讲一些端午节的旧风俗,妈妈不时笑着附和一两句。每当回想起儿时的这一情景,我那被生活和岁月磨砺得粗硬的心里便会涌起感动和柔情。
奶奶的荷包、葫芦完工了,妈妈的粽子也包好了。我们脖子上挂着五彩的荷包,嘻嘻哈哈地帮奶奶往门上、窗上贴葫芦,还会有人自告奋勇地烧火煮粽子。每年的端午节,妈妈都会在煮粽子的锅里放一些咸蛋,妈妈说吃了这样的蛋会一年都好运。不一会儿,开锅了,那粽子的甜香、竹叶的清香、鸡蛋的咸香一齐散发出来,微风吹过,送来阵阵艾蒿的苦香,槐花的幽香,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沉醉了。
那遥远而古老的故乡啊!你永远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那五月的槐花哟,你将永远在我心灵最柔软的一隅绽放!(选自《小品文选刊》2011年第1期)
思考练习:
1.认真阅读下列句子,体会作者在加点词语里所蕴含的情感。
不一会儿,开锅了,那粽子的甜香、竹叶的清香、鸡蛋的咸香一齐散发出来,微风吹过,送来阵阵艾蒿的苦香,槐花的幽香,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沉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你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