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管理模式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3-21 14:55: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管理模式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管理模式论文

第1篇

接种疫苗后,接种对象出现热性惊厥、休克、皮疹、局部Arthus反应、紫癜等症状时,免疫规划专家进一步分析接种对象的实际情况,准确划分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心因性反应等。本研究则直接挑选其中的异常反应案例。

2观察指标

制定乙型肝炎防控知识问答表和管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分别调查两组接种对象监护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满意度,以100分制评分,采取满意、一般、较差3个层次评定满意度,同时记录两组接种儿童最终乙肝疫苗接种成功率。对接种后儿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ual-ityoflife,QOL)进行评定,包括精力、疼痛、情绪反应、睡眠状态、社交隔离、躯体活动等指标功能,观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症状以及症状出现的时间等。

3统计学分析

以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对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比较各组接种前后的生命系数,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组间数据,以卡方检验比较组间率,检验水准α=0.05。

4结果

4.1两组儿童基本情况

所选两组儿童年龄(t=1.44)、性别(χ2=3.31)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具有可比性,见表1。监护人乙型肝炎防控知识问答表评分和满意度分析研究组乙型肝炎防控知识评分(t=22.32)和管理服务满意度(χ2=30.8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接种成功率比较研究组200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成功率为97.5%(195人),对照组200名儿童接种成功率84.5%(169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3,P<0.05)。

4.2接种后儿童生命质量的比较

两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前生命质量各项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28,P>0.05),接种后研究组儿童精力、疼痛、情绪反应、睡眠状态和躯体活动等指标功能均比接种前显著提升,研究组接种后总指数(0.94±0.17)明显优于接种前(0.85±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1,P<0.05);研究组接种后精力、疼痛、情绪反应、睡眠状态、躯体活动等生命质量各项指标改善状况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5),见表3。两组儿童接种不良反应情况接种后对照组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人数均多于研究组,其中过敏性皮疹、局部过敏反应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P<0.05),见表4。

5讨论

第2篇

(1)外部性强。

低碳建筑的目的是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受益者是社会公众,因此具有明显的外部性。

(2)低碳目标复杂。

低碳建筑的实现需要从规划设计、建筑施工以及竣工等方面做起,因此比较复杂。此外,还包括合理的延长寿命周期,实现运营维护期低碳以及对建筑物的拆除进行加强。

(3)技术复杂。

低碳建筑的工艺复杂,而涉及的技术更是广泛。主要包括材料和设备技术、建筑设计技术、运营和维护技术、施工技术以及拆除和再利用技术等。这些都给低碳建筑的实施造成了阻碍和难度。

(4)初始投资成本大。

在前期,建筑业主需要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其中,主要购买以下设备:低耗能设备、隔热材料以及保温材料等。因此,政府激励性资金的介入非常关键。

2低碳建筑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

目前,针对低碳建筑应该实行政府引导、监督的项目管理模式。针对建设业主自建自用项目,由于低碳建筑周期长和建设业主自身局限性,因此难以考虑综合效益,这时就需要政府进行监督和引导。针对非自建自用项目,建筑业主要想全程参与到运营维护期中是很难的,就会导致建设业主和所有权业主的脱节。这时,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便是:政府监督、引导,并且让低碳管理方进行全程的参与和监督。我们可以对该管理模式进行概括,即“一定位、四阶段、十主体”。将低碳建筑作为核心,低碳管理方会对全寿命项目管理进行全程的参与。在低碳管理方的监管下,业主对各阶段的参与主体进行整合。建设业主对建设管理进行负责,当低碳建筑实体形成之后,就会将其转移到所有权业主,或者是由建设业主继续实施运营维护和拆除管理。该模式有十主体和四个阶段,在各个阶段需要由不同参与主体进行配合和协作。其中,低碳管理的三大核心主体是政府、低碳管理方法和业主。政府的主要责任时进行引导和监督,在宏观层面上,对低碳建筑市场的发展进行引导和激励。需要指出的是,关于建筑物寿命届满后其所有权的归属,我国法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做出明确的归属。所以,拆除回收利用责任主体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如果业主继续对所有权继续享有时,那么需要由其继续进行负责。否则,则应该让政府进行负责。低碳评价机构是低碳建筑的外部约束机制,其主要对低碳建筑全寿命周期进行动态的评估。和企业内部评价不同,低碳评价机构主要针对低碳建筑进行低碳等级评价,此外度低碳建筑的全面有效实现进行有效监督,建立示范小区,关注环保和低碳,对节能意识和低碳意识进行宣传。

(1)低碳建筑目标形成阶段。

低碳建筑项目管理的首要阶段就是目标形成阶段。目标形成阶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前期的投资和决策、规划设计以及招标投标。低碳目标包括效果性目标和效率性目标两个方面,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全寿命周期碳排放量达到最低。在投资阶段,低碳目标会形成。当建筑业主选定投资意向后,会让有关机构对于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论证,尤其要从城市更新改造角度对规划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论证。而低碳管理方需要对项目可行性进行核准,主要从社会环境影响角度和技术经济两个方面出发,之后会给予建设业主一些决策建议。假如有关部门批准了立项,这时项目管理目标就形成了,也可以完成对以下基本参数的确定:环境影响、建设周期、使用功能等。图纸设计会对低碳目标进行定型,也就是说用图纸的形式将低碳建筑目标确定下来。低碳管理方需要对建筑朝向、体型系数进行审查,严格的审核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和拆除设计等。招投标会把低碳建筑目标分解到项目参与各方之中。在这个阶段,合同多,主体也多,因此管理的难度比较大。作为低碳管理方,需要建立低碳建筑实施企业名录,对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等进行严格的审核。

(2)低碳建筑实体形成阶段。

该阶段对于全寿命周期低碳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个阶段,低碳管理方和建设业主需要履行好以下建设管理职能:信息管理、工程变更管理、环境影响管理、材料设备采购管理、低碳评价管理以及低碳技术研发管理等。关于设计变更管理。我国施工阶段设立执行率比较低,对于批准的设计并没有在施工阶段得到实施。因此,一定要严格对合同和图纸交底进行执行,做到责任明确。加强设计变更管理,有的设计变更会严重影响低碳建筑目标的实现,这时就需要马上报审设计审批机构。在得到同意后,才可以进行施工。施工方案审批管理也要进一步地加强,施工方案的不完善会直接导致返工。加强设备事中标控制,构建低碳生产企业名录。加强设备采购管理,鼓励优化施工方案,将验收方案报审低碳管理方。

3结束语

第3篇

1.护理教育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在国内,各大护理院校在管理体制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管理模式也各不相同,但是绝大部分的管理模式是以计划经济的体制为背景而产生的策略性、被动性、封闭性的一种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当前国际化逐步深入的环境下,显然不再适用。近几年,国内护理教育都来较好的发展,但是监控体制却相对欠缺。对各大高等院校在培养环境、条件、目标、过程以及培养效果的评价以及宏观调控明显存在不足。

2.教育理念与培养的目标

就护理教育理念而言,其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与护理三者理念的结合。在中国,护理教育的理念还处于老师传授的阶段。当前,国内在护理教育以培养适合我国社会全面发展需求为培养目标,要求护理人员不仅有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就国内护理教育来讲,还远远没有实现。因此,借鉴国外教育经验,制定符合国情的培养目标。

3.结构与培养模式

就护理学院来讲,其以培养全面性人才为培养目标。因为学生的学习范围广泛、院校一般都按照专业进行划分学科,但是划分的专业科目较好,造成大部分护士只适合在医院工作。国内护理教育主要强调满足社会需要、使用等方面,所以在培养人才、专业与学科设置方面给以授课为主,所以在综合能力与个性方面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

4.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法

在之前的发展中,国内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中心是学科。课程体系大致为公共基础课、专科课、专业基础课以及实习。与此同时,对于当前护理院校中,课程设置大部分为技术与自然科学的内容,在人文方面的学科较少,没有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全面培养人才。在传统的教学中,分为课堂、临床与实验教学三种。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注重传授知识,对个性与共性重视不足。而且师生缺乏交流,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学习被动,教学质量较低。

5.教育的评价体系

在发达国家中,主要是根据课程,要求完成目标设置的评价体系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对要求理解和记忆的知识,进行书面考试。除此之外,还有实验报告的分析、病例的分析等多个考核方法。但是在国内,仅仅采用书面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等能李都无法评价。

二、国内高等护理教育如何应对全球化

1.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完善

在国际经济的环境下,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护理教育模式一定要向战略管理、开放式管理、学术管理以及主动管理模式转变。当前,高等护理教育的教学、科研以及市场化逐步改革,要求站在管理的视角开放组织决策,注重校外与校内管理的有机结合。根据国家规定,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

2.教育理念与培养模式的更新

就人类而言,其疾病与健康和经济、文化等多种卫生服务密切相关。护理教育一定要更新教育理念,将全面发展作为护理教育的当前培养目标。有机联合专业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以及素质教育,尽可能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人格的完善与能力的培养,加强护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以期培养全面型人才。对于国内的护理教育而言,应该适应新型医学模式,构建以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基础牢的人才为培养目标,融合提高素质、培养能力以及传授知识为一体的开放式以及综合式的新型培养模式。

3.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以及培养目标

在改革中,确定培养目标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在护理教育的发展中,要将培养目标进行不断的调整,以满足卫生服务不断发展的需求。在护理学院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职业知识与能力,还要具备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让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满足卫生服务的要求。

4.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进行优化

在课程结构中,要围绕培养目标来选择设置哪些课程、如何设置。在护理教育中,应该涵盖人文、社会以及自然科学三方面的知识。要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类型以及教学形态互相融合,整体优化的效果。而且在新型模式前提下,让学生能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尽早接触临床,在毕业之前能够回归到基础。对于护理这一门学科来讲,其实用性较强,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获取信息、人际交往、思维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在教学的方法上,应该注重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主动学习。

5.优化评价体系

第4篇

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的中心,对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图书馆是一个社会公益机构,没有企业所面临着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方面往往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有限的经费也不能获得最佳的使用效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没有得到规范和发展,这些管理方面的瓶颈构成了图书馆进一步发挥信息服务功能的障碍。而作为在产业界广受好评的工业工程理论和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复杂生产和服务系统的优化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集成系统的效率。近年来,信息管理学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基于文献管理的图书馆的职能和管理手段发生了转变,图书馆管理日趋向于工程化,主要表现为采用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的工程技术;组织管理和服务的工程化[1]。同时,在当前图书馆中,不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都存在着馆舍空间不足、图书馆员工作分配不合理、图书等文献使用效率不高、用户服务响应不及时等问题。马昀在论文[2]中分析了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组织管理中存在着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式僵化、服务形式单一、激励不足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图书馆在公共信息服务方面的能力。因此,在图书馆管理中引入现代产业管理的先进手段成为现代图书馆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然。本文即在分析和研究工业工程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图书馆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基于工业工程理念的图书馆精益管理模式的相关策略,以解决当前图书馆管理中的问题。运用精益管理模式的理念,可以分析出图书馆中的价值增值过程和价值非增值过程。其中提升用户的信息服务水平的过程被称为价值增值过程;而其它一切不能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过程,都视之为浪费。正是基于当前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着的大量非价值增值和过程,采用在工业界广泛使用并效果显著的工业工程理念与技术,对提高图书馆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2工业工程理念与精益管理模式

2.1工业工程(IE)理念

现达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积累了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这些管理手段和方法集中体现在其所分立的工业工程学科。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IE)是在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的基础上,研究由人、物料、信息、设备和能源构成的集成系统的设计、改进和实施,并运用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来说明、预测、评价其所获得的结果。它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技术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能对生产和服务系统进行最优化的规划和设计,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是国际上与MBA教育齐名的十大教育支柱之一[3]。IE最早产生于美国,由泰勒(FrederickWinslowTaylor)所创立的科学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工业工程的起源。上世纪50年代,日本引进并发展了IE,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精益生产模式,成为IE发展的新阶段,受到各国产业界的重视。我国最早将工业工程引入到生产实践中来,要数华罗庚于上世纪60年代领导开展的优先法、统筹法等科学方法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在工业、交通运输、建设、国防等诸多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4]。现代工业工程不仅应用于工业领域,还扩展到一切组织和机构,包括服务业和政府部门。应用的目标就在于对组织或机构整体系统的优化。现代工业工程主要突出以下思想[5]:系统分析、系统综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动态观点。

2.2精益管理模式

精益管理模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丰田汽车公司的精益生产模式,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被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所广泛采用。WomackJP,JonesDT在著作[6]中系统地提出精益管理模式思想,此后精益管理模式成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下,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精益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管理价值流,通过运用精益管理模式工具,适时适量生产,减少浪费,不断改进,创新工作流程,追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7]。简而言之,精益管理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永无止境地消除浪费并为顾客创造价值。精益生产模式强调以人为中心,运用IE一系列的工具和手法,追求对企业中各种资源进行最合理的配置,追求整体系统优化、推行零库存制度、消灭一切消费以及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以此来创造出最大的生产效率和效益。JIT(及时生产)模式、“5S”活动、作业标准化、作业均衡化、ECRS技术、5W1H技术、敏捷制造、并行工程等都是精益生产模式的典型应用,在各类型企业和组织的应用中,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是工业工程在现代企业中的主要应用。精益思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时刻围绕管理价值核心,不断消除浪费,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改善,每个员工积极参与,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传统用于制造业的精益生产和管理模式,也越来越被服务行业所广泛应用,特别是进入体验经济时代,精益思想有利于开展高效管理,实现在消耗最少资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接近客户需求的目标,提高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效率。叶丽花[8]把精益管理模式引入到医院感染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周艳霞,蒋俊青,曹美嫦等通过使用精益管理模式理论改进手术室工作流程,提高了手术室的使用效率,提高了医师、护士以及患者的满意度;DavidSimons和DavidTaylor[9]通过对英国某牛肉供销精益改善,使交付时间缩短了20%;杨青,陈雪,闫植林[10]将精益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民航地面服务过程,并构建了精益的民航地面服务体系框架。

3图书馆引入工业工程理念的精益管理模式策略分析

鉴于目前图书馆管理领域所存在的问题,引入工业工程中的精益管理模式理论与方法,以改善图书馆的管理,构建图书馆的精益管理模式策略体系,将用户服务放在首位,以人为本,以工业工程的若干技法作为支撑,实现标准化作业和持续改善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图书馆的精益管理模式,可以用精益管理模式的精益屋图来表示,如图1所示。图1图书馆精益管理模式的精益屋图

3.1在图书馆中积极开展“5S”活动

“5S”来源于英文中整理(Sort)、整顿(Straight-en)、清扫(Sweep)、清洁(Sanitize)、素养(Self-cul-tivation)五个单词的开头字母S,故以“5S”来代指这五项活动。5S是精益的基础,主要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兰琼,卢达溶[11]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在图书馆中开展“5S”管理的思想,并在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地来说,在图书馆中开展“5S”活动的内容主要有:在图书馆中开展“整理”活动主要有,加强对书刊、报纸等文献资源的整理,减少由于馆藏无序给图书馆读者带来的找不到书的因扰。同时,要将核心馆藏与非核心馆藏区别开,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在图书馆中开展“整顿”活动是在“整理”活动的基础上,对整理后的书刊合理布局,不需要的物品坚决清除,对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定位摆放,一旦发现错位,则及时更正,杜绝或最大限度地减少错架的情况。实施“三定”,即定物品的摆放区域;定合理的物品数量;制定合理的标识。通过目视管理、定位管理实现图书馆管理的科学化和环境优化,为工作人员和用户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清扫”活动,则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馆的工作台、书架、图书文献、检索机、桌椅等所有图书馆的空间定期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书籍摆放整齐、桌椅书架无积尘等。“清洁”则要求巩固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保持并维持其成果,进一步优化图书馆的环境。“素养”是指培养和养成图书馆馆员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作风。“素养”是整个5S活动的中心,它要求不断提升图书馆员的道德水平和工作能力,是其它四项活动(4S)持续进行下去的保证,同时也在4S活动中升华。对图书馆馆员“素养”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集中学习、养成教育、集体活动的方式培养;但主要是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日常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使得人的素质与图书馆管理活动同步发展,使得“5S”活动在“巩固———提高———再巩固———再提高”的循环中,实现图书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3.2用“5W1H”技术来提升图书馆的计划管理的水平

“5W1H”技术是国外管理学家对计划工作内容的概括,即:Whatshoulditbedone(做什么)?Whyshoulditbedone(为什么做)?Whenshoulditbedone(何时做)?Whereshoulditbedone(何地做)?Whodoesit(谁去做)?Howtodoit(怎么做)?通过对计划工作的不断追问,将计划做得条理清晰,目标明确,步步落到实处。图书馆管理中,可以将“5W1H”技术用在图书馆的各项计划管理工作中。图书馆常用的计划工作包括:馆舍修建计划、文献采访计划、文献编目计划、人员招聘计划、数据库定购计划、活动组织计划等。这些计划工作是图书馆管理中不可回避的内容,计划安排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因此采用“5W1H”技术,多问几个为什么,可以使得计划的制定精益求精。以对数字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定购工作为例,运用“5W1H”技术具体分析如下:做什么(What)———向数据库提供商购买下一年度的机构包年使用权限;为什么做(Why)———为图书馆所服务的用户(科研工作者、学生与教师、普通读者等)提供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服务,以支持其科研和学术的需要;何时做(When)———依照各数据库服务商合约到期前3个月;何地做(Where)———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管理部门;谁去做(Who)———图书馆馆长、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图书馆数据库相关工作人员;怎么做(How)———通过向图书馆数据库用户的调研和反馈,在根据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各数据库服务商所能提供的信息资源内容和价格,使得数据库定购经费预算得到最大的用户满意度。通过对数字信息资源数据库定购工作的“5W1H”的提问,可以明确该项工作计划的各项细节,使得工作计划合理和完善。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可以对计划工作从总到分嵌套使用“5W1H”技术,为图书馆的计划工作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以达到提升图书馆计划管理的水平。

3.3用“JIT”思想,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从制造业中移植而来的“JIT”思想,即“适时生产”(Justintime)也称准时化生产,它要求根据客户的需求,在需要的时候才生产,并保证质量要求,以此降低库存成本。从JIT思想的概念来看,按需生产和及时生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保证质量和零库存则是其精益思想的体现。图书馆作为一个为社会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机构,也面临着如何减少成本,提高信息服务效率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减少用户在图书馆查询和检索文献的时间;减少还书上架的时间周期;降低库存馆藏图书数量;减少预约借书的等候时间等。在图书馆中运用“JIT”思想,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增加文献检索机器,合理配置在图书馆各个区域,并准备笔和纸,以方便读者在最近的检索机上查询相应的索书号,并记录下来。*建立一个还书及时上架的流程,安排专门的人员将用户所还的图书,不经过等待,直接检查、加磁后放入到所在的书架,从而取消待上架馆藏书库,做到“及时生产”,最大化图书的利用效率。*取消还书后的库存时间,书籍还后,经质量检查后,立即摆放在相应区域的小车上,由专人负责上架,流水线方式的作业以保证书籍的及时循环使用。*用户通过网络、电话、传真等方式,向图书馆提出的预约借书、文献查询的申请后,由专任图书馆员通过馆内查找、馆际互借、网络文献传递、购买定购等方式,在预约期内完成文献的准备,使得预约用户到期后可以拿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

3.4运用“人因工程”的方法,设计出让人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人因工程学(HumanFactorsEngineering)是一门运用生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的相关知识,改善工作系统(包括人、工作、工具、设备、工作场所、工作责任和周围环境等),使得人员能在最安全和舒适的情况下,发挥其最大工作效率的科学。在图书馆中有大量的涉及到人机环境的问题,例如: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台的设计、文献检索台的设计、书架的设计与摆放;图书阅览台椅的选择、各功能区域照明设计;藏书库的设计、图书馆环境装饰等。由于国情和地区的差异,不同地方的图书馆由于其服务对象的体格和偏好的差异,需要有针对性地改善图书馆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以适应最大多数人群的需要。以图书馆中照明设计为例,设计的原则是充分利用自然采光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用绿色、环保、节能的人工照明设备为读者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图书借阅环境。由于图书馆各区域的功能定位不同,对照明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图书馆借阅书库的照明设计的目标是使读者感到舒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的疲劳感,保护视力。从节能和视力的舒适度来看,选择吸顶式的照明度在150~200lx垂直照明的荧光灯,并辅以适当的局部照明,使得光线均匀漫射,以读者可以轻松地阅读书籍中的小字体为宜。图书馆中其它各区域的照明也以舒适和满足工作要求为原则进行设计,表1给出了图书馆各功能区域照明设计的细节。

3.5标准化作业与持续改善

标准化作业和持续改善是贯穿图书馆精益管理模式始终的基础。标准化与持续改善看似是互相矛盾的,但却是实质相同的两个方面。标准化使得改善得以完全、彻底地贯彻,而不断的改善则是建立在标准化作业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说,没有标准化就没有持续改善的对象,而没有持续改善,标准化作业成为无法适应环境变化的僵化的工作方式。标准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图书馆工作的无效工作和浪费,合理规划和确定图书馆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在对图书馆工作的标准化过程中,可以采用IE中工作研究的方法,重新规划各岗位的工作内容,使得各岗位工作负荷均衡,减少等待与浪费。“持续改善”是IE不同于其它工程学科的显著特征,在图书馆管理中引入IE的精益管理模式策略最终需实现图书馆管理的持续改善。

4结语

第5篇

1.1项目规模逐步扩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各地均上马了不少大型的工程项目,且均拥有较大的建设规模。而工程项目必须由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模式,才能顺利地开展。对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涉及到系统化的统筹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局上把握项目的走向,实现科学化管理,节约资金,保证项目的进度与质量。如果仅仅以工程监理的层次对大型项目进行管理,则容易仅仅局限在工程项目的施工时期,难以顾及到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管理。而基于项目管理的模式则能够以更加高层次的视角和更加全面的制度实现所有人财物的合理统筹管理。

1.2项目技术含量逐步增加

近年来的各类工程项目均引入了当前比较领先的各种技术,因此具有技术密集型的特征。目前的工程监理体制开始于工程项目的施工期,而此阶段所需要的服务中,技能型服务所占据的比重最大,监理的重点在于工程质量的保证以及工程施工各方之间的协调配合。随着建设市场技术水平的提升,为了保持工程项目必要的质量水平,就必须要求在监理的过程中能够适应当前项目的高技术含量,从而提高生产率,保证进度与质量,保证合理的投资效益。

1.3专业化与社会化的客观需求

当前,对着建设市场技术含量的提升与市场成熟度的提升,各类分工向细化的方向发展,这就必然要求对目前的工程项目同样实施专业化的管理。而当前的工程监理方尚不具备足够的人才和技术,只有在项目管理的层次上进行部署,才能以更加专业的服务为工程项目提供可靠的科学管理模式。

2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存在的差距

2.1监理企业的定位问题

工程监理的实施,其目的是对固有的工程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最终引入更加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导致不少工程项目的法人并不愿意把需的资金管理、进度管理等权利赋予监理方,而相关的法规又要求项目中必须存在监理方,因此在实践中,建立公司的权限往往仅余下对工程质量的管理。

2.2相关规章制度问题

当前随着政府部门的作风和职能改善,与过去相比较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目前的不少规章制度往往各自为政,并没有一个成熟的通用的可遵循模式,这种现状影响了监理公司超项目管理公司发展的进度。

2.3监理企业自身的问题

当前由于市场尚不够完善,因此不少监理企业并没能标准化运作。市场管理水平比较参差不齐,监理公司的项目管理人才也严重不足,同时由于企业之的竞争环境并不公平公开,企业内部的考核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这样的现状也导致不少业主并不愿意将项目的管理整体性地移交给监理公司。

3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公司演进的策略

3.1建立信息库

监理类公司为了向项目管理演进,首先应该掌握必要的工程数据信息,才能为实现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打下基础。因此首先应建立项目信息库,并由专门的人员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一些典型的信息库应包括的基本数据信息包括:国际通行的管理模式,全生命周期的内容管理过程,项目管理所涉及到的标准合同文本,一些典型工程的管理数据等等。

3.2引入现代管理手段

对于工程项目的现代管理手段具有量化的特点与动态管理的属性,而为了适应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就必然要求引入科学的管理手段。当前有不少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已经引入了项目管理软件,这同样是使公司具备更好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

3.3重视市场的培育

当前由于发展阶段的原因,不少企业尚且未能对项目管理模式有全面的认识,因此良好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因此市场的培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项目管理公司应该积极宣传自己,并加大力气来培养具有足够专业素养的员工,增强公司的竞争实力和技术水平。

3.4重视人才的建设

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性,取决于公司的人力资源储备。而项目公司于监理公司相比,其业务范围更广,也涉及到更加全面的管理知识和工程技术知识,所以就对公司的人员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应该积极引进人才,并重视对现有人才的培训,使自身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4结束语

第6篇

一是责任管理模式。该模式主要是明确企业在发展中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企业的战略目标中,不仅要实现对利益的追求及自身的发展,还要兼顾对社会的责任,企业在各种中长期的规划制订中,都要受到社会责任的制约,并以实现对社会的责任为终极目标,从而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企业在管理模式方面只有把社会责任当作其核心,才能促进其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二是文化管理模式。该模式是建立在构建企业自身文化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式,企业文化不仅体现了该企业的发展历史,还蕴含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通过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能够从思想上将与员工统一起来,形成巨大合力,为实现企业共同目标而共同努力。此模式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员工是企业发展中,最为重要也是变数最大的因素之一,员工的工作技能及其职业素养等,对于企业的发展尤为必要,因而通过采用企业文化管理的方式,在感情上给予员工支持,尽可能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将员工糅合起来,加强其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于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意义重大;三是知识管理模式。该模式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手段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同时将知识作为企业的宝贵财富加以有效管理,在企业人才选择及培养方面,企业更看重具有国际化视野及超前意识的人才,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同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强化最新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企业全体员工中实现信息的共享,同时还可以实现企业信息的透明化,促进员工对企业的了解,增进员工间及员工与领导的相互信任,从而极大的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知识管理模式的优势[2]。

二、企业现代化管理

企业要想实现其管理的现代化,首先从提高企业员工素养着手,员工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其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发展质量;其次要想保障员工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要构建一个良好和谐的企业文化,加强员工的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最后是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现代化意识,使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的将现代化管理理念融入到工作中,将企业作为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同时还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及社会发展情况,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在企业现代化管理前景方面,其主要以下几个趋势:一是更加强调人本主义。众所周知,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尤其是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是由员工组成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工作,而员工在积极工作的过程中,自身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其工作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其还有对自身价值实现的需求,因而企业在实现现代化管理的过程中,也以人文本,充分重视员工的各种合理需要并尽可能予以满足,给予员工足够尊重,对于企业的发展成果,要及时与员工共同分享,对于企业面临的困境,与员工一起应对,上下级间要加强沟通交流,给员工提供足够多的晋升机会,定期给予专业技能及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等。企业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管理理念,才能有效实现其现代化管理;二是智能化趋势。其主要表现在企业的信息数据管理方面,以往企业数据通常采用纸质档案的形式加以保存及管理,时间一长,其累积的数据信息量将十分巨大,其不仅将极大的增加信息数据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还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成本,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将企业大量的信息进行保存和共享,实现企业信息的完整性,数据库的建立,也极大的方便了员工对企业信息的查找,而对这些信息的有效管理,还能为企业今后的管理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有利于企业的正确决策[3]。

三、结语

第7篇

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从本质上来说即是档案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完善,要确保档案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第一,要以高效、精干的原则对档案管理人员队伍配置进行不断优化,确保各个岗位人员能够各尽其职;第二,要做好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增加资金的投入,为档案管理人员创造一个对自身发展有利的环境,努力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现代管理意识;第三,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责、权、利之间的关系,坚持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的原则来优化组织结构,建立一个复合型的档案管理机构。总之必须要以科学、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为保障,确保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朝着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二、服务手段创新

新时期下的档案管理服务手段创新,首先必须要紧跟当前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潮流,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设置档案管理网络平台,建设档案部门自己的局域网,并尽快与单位中其他部门网络联系起来,从而帮助档案工作者更好更全面的收集整理档案资源,同时还能够实现档案资料的自动查阅,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档案的载体也应该逐渐从纸质变为电子文档,进而有效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另外,运用好网络信息技术搭建在线服务平台,能够更好的满足档案使用者的需求,帮助其快速检索查阅文件,扩展档案服务的覆盖面,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力。在当前这样一个数字时代,档案服务工作不但要重视时效性,同时也要注重全面性,这样才能顺应时展的潮流。

三、人才建设创新

要推动档案管理工作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必然需要一直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后盾,所以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也必须重视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创新,要尽快组建一支具备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较高综合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尽快掌握基础的计算机只是和信息通信只是,拥有过硬的档案专业技能。档案管理部门的领导必须要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加大投入,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人才培训基地,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对档案管理人员展开培训教育,确保每一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都能够树立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模式,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水平,拥有较高的工作能力。此外,还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档案管理机制,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手段,推进我国档案管理事业的现代化步伐。

四、结语

第8篇

电力工程管理现状正如上文所述,工程管理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的电力工程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讲,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资金管理意识淡薄。在社会发展新时期,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越来越大,工程投资的资金也越来越多。但在资金方面,很多电力工程管理人员的资金管理意识淡薄,对资金管理不够重视,从而出现资金浪费或者资金短缺等问题。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电力工程管理的工作量大,需要我们借助于各种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但是,目前很多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依旧以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为主,信息化程度低,导致工程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监督力度不够。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效的监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质量。但是,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相关监督部门和工作人员态度不端正,缺乏责任心,导致日常监督工作不能很好地得到贯彻落实,进而影响了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

1.转变工程管理观念转变管理观念是实现管理创新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在过去的电力工程管理中,工作人员的管理观念比较落后,对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工程管理工作混乱。因此,为了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水平,管理人员首先要改变传统观念。具体来讲,管理人员要做到以下几点:树立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随着电力工程建设的发展,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也要与时俱进,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管理工作对整个电力工程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要加强各种技术手段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树立成本控制意识。成本控制是电力工程管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建设方的经济利益。

2.引入PM管理模式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工程管理模式也是影响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管理模式方面,业主自建模式和监理模式是过去常用的两种管理模式,在工程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两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一些弊端,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建设需要,比如,在监理管理模式中,如果监理工作不到位,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我们要改变这一局面,创新管理模式;可以引入PM管理模式,这是业主按照合同约定委托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来管理项目的一种管理模式。在具体的应用中,在项目决策阶段,项目管理公司可以为业主进行可行性的研究分析,编制报告并进行项目策划;在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管理公司代表业主进行招标、设计管理、采购、施工管理和试运行等管理活动,实现对项目安全、质量、成本以及合同等全程管理。总之,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管理,而且大大提高了工程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时期电力工程管理要求。

3.构建全方位的管理机制完善的机制可以为电力工程管理提供保障。在电力工程管理中,我们需要完善以下几种管理机制:工程评估机制。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估机制,在工程建设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考察其可行性,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监督机制。监督是电力工程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还要完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作用,对电力工程施工进行全面监督,保证施工质量。激励考核机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还要制订完善的激励考核制度,一方面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核,规范他们的操作行为;另一方面依据他们的表现对其进行奖励,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束语

第9篇

以往,我院大多数辅导员工作都由搞学生工作的专职辅导员担任,专职辅导员在学生生活方面具有优势,专职辅导员偏重于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处事能力的培养,忽略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第一,大一新生入学后,对专业没有认识,对将要学习的课程也没有理解,导致基础课掌握的不好,影响专业课的学习。第二,在经过紧张的高考后,进入“轻松”的大学校园,处在没有引导的自然状态下,很容易松懈懒惰下来,面对种种诱惑学生难以抵制,不自觉的降低了学习的兴致。第三,受到高年级同学的影响,产生学无所用的错觉,致使很多学生学习态度极不端正,学风越来越差。第四,专业课程开设通常从大三才开始,毕业设计期间又正值学生寻找工作的忙碌阶段,这就造成学生对专业了解时间少和认识程度不够深入的问题。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学生上专业课的时候才发现前面的基础课程都没学扎实,专业课上不得不耗费时间重新学习基础内容,导致专业课学习效果不理想,以致后续的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环节效果不佳。

二、改革措施

1.潜移默化,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尽快跨入专业“门槛”,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专业教师担任学生辅导员,与学生接触密切,解决问题及时,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入学初,学生对本专业的情况不了解,渴望及早了解本专业的具体情况和发展动态,以便适时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专业教师兼职辅导员具有专业知识优势,可利用双重身份,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和引导,特别是大学一年级的过渡期,讲基础课对后续专业课学习的支撑作用;引导学生制定大学的总体学习规划和每学期的具体学习计划,使学生在新生阶段明确奋斗目标,认识到每门课程的学习与前途和发展相关,这样可有效预防松懈情绪的产生,有利于班级优良学风的形成。

2.加强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专业教师可以利用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帮助学生提前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并鼓励学生努力朝着自己规划的方向发展,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专业教师还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或座谈会的方式,使学生明白全面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充分了解,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成为政府、社会、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兼职辅导员的专业教师能够利用自身对专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客观地为学生讲解专业就业形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明确奋斗目标。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专业教师往往与社会企事业单位有密切深入的接触,对就业形势、社会就业竞争有深入和切合实际的了解,能将这些信息很好地传达给学生,对学生完成职业规划、顺利就业有很强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4.提高辅导员的实践指导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学校应该为专业教师提供去企业锻炼的机会,学生在工程教育、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中都是聘请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讲解,只有前面的部分同学能听到,后面大部分同学都听不清,而且问题也不能随时解决,部分实习指导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往往擅长某一方面的科学研究,但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和对企业生产的全面认识和理解,难于胜任现场生产实习的指导工作。学校每年派年轻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去,可以优先考虑担任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教师,提高他们的实践指导能力,在工程教育、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中可以及时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并进一步激发学生专业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三、特色与创新

我院聘请专业教师担任学生辅导员工作在专业引导、学风建设、就业规划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1.有效加强班级学风建设。

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主要采用正面引导和灌输的方式,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网络的普及、信息文化迅速广泛传播、就业压力增大、实用功利主义泛滥、金钱至上和享乐主义等因素极大地影响了高校的学风建设。我院聘请的班主任队伍中,许多都是专业骨干教师,有的甚至是专业学术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和本专业的专家,他们本来就是学生效仿和学习的楷模,通过言传身教尤其是面对面的专业知识与学术交流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丰富的科研经验,必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形成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有效加强班级学风建设。

2.利用专业优势实现教学相长。

专业教师兼任辅导员,在教学过程中“知己知彼”,对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学习需求了解透彻,故而能够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尽可能采用同学们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教学成效,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担任班主任的专业教师,亦可以更为方便地带领学生参与科研工作,让学生接触前沿学科知识,促使学生有方向、有目的地学习。与此同时,师生互动中,班主任还可以利用专业优势,及时从学生身上得到信息反馈,不断改进自身教学工作,教学相长,实现“共赢”。

3.促进学生专业素养和人生观的形成。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