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智能化变电站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02 07:39: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智能化变电站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智能化变电站

第1篇

【关键词】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GOOSE;IEC61850

0 引言

数字化变电站是由智能化一次设备和网络化二次设备分层构建,建立在IEC61850通信规范基础上,能够实现变电站内IED设备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1 智能化一次设备

智能化一次设备包括电子式互感器、MU、智能终端等。未来智能变电站将增设以变压器、断路器等为重点监测对象的在线状态监测单元,通过电学、光学、化学等技术手段对一次设备状态量进行在线监测,实现设备状态信息数字化采集、网络化传输、状态综合分析及可视化展示。

监测范围与参量:

1) 220kV变电站

(1) 监测范围:主变、GIS、避雷器;

(2) 监测参量:主变――油中溶解气体;220kV GIS――SF6气体密度、微水、局部放电;110kV GIS――SF6气体密度、微水;避雷器――泄漏电流、动作次数。

2)110kV及以下变电站

(1) 监测范围:主变、避雷器;

(2) 监测参量:主变――油中溶解气体;避雷器――泄漏电流、动作次数。

电子式互感器

电子式互感器将一次系统的电压、电流量转化为远端模块可以直接采样的弱电量,远端模块采样后经光纤发送给合并单元,合并单元重新组帧后遵循IEC60044-8定义的串行数据接口标准,使用光纤发送给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差保护、测控装置、计量设备和故障录波等装置,根据保护、测量等装置的个数可对发送通道的数量进行扩展。

电子式互感器通常由传感模块和合并单元两部分构成,传感模块又称远端模块,安装在高压一次侧,负责采集、调理一次侧电压电流并转换成数字信号。

合并单元(简称MU)是与电子式互感器配合使用的数据采集发送单元,并具备监控等功能。通常安装在二次侧,负责对各相远端模块传来的信号做同步合并处理。

2 网络化二次设备

同时IEC61850标准定义了其中两种抽象模型:采样值传输(SAV)模型和通用变电站事件(GOOSE)模型。其中SAV模型应用于采样值传输及相关服务,而GOOSE模型则提供了变电站事件(如命令、告警等)快速传输的机制,可用于跳闸和故障录波启动等报文的传输。GOOSE,即Generic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通用面向对象的变电站事件),是IEC61850的特色之一,提供了网络通讯条件下快速信息传输和交换的手段。当发生任何状态变化时,智能电子装置将借助变化报告,高速传送二进制对象、通用面向对象变电站事件报告,该报告一般包含有:状态输入、起动和输出元件、继电器等实际和虚拟的每一个双点命令状态。GOOSE服务直接映射到网络数据链路层上,确保重要信息的优先级传递,使用广播地址进行信息的多路发送。

图 1 有源电子式互感器构成

3 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智能变电站下二次安措的执行

传统变电站下,执行二次安措需断开外界电压电流以及解开启动失灵等回路,涉及面广,需要查清图纸,严防漏执行或误执行。而将按照智能电网的要求,智能一次设备、各线路保护、公有保护把自身的跳闸命令、运行状态、告警信号等信息都通过GOOSE光纤传到以太网上,同时,又从以太网上获取所需的诸如电流电压等信息。所以,在进行保护校验的时候只需将数字式保护测试仪的测试位置为试验状态,安措执行起来方便快捷。

3.2 测试仪的采样率设置

测试仪提供的采样点数应与被测保护一致,否则将会引起采样值的偏差。

【参考文献】

[1]窦晓波,吴在军,胡敏强,等.IEC 61850标准下合并单元的信息模型与映射实现[J].电网技术,2006,30(2).

第2篇

关键词 信息共享 站域保护 同杆双回线 距离保护

1引言

智能化变电站具有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的特点,信息能够通过网络在全站范围内实时共享,为站域范围内信息的需求提供了物质平台。

继电保护通过获取的信息研究故障特征以确定是否发生故障并确定故障类型,因此,对保护而言,智能化变电站不同于传统变电站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使用站域信息。由于获取的信息的来源和数量均发生很大变化,智能化变电站中的保护装置将会发生诸多方面的改变。本文基于信息共享提出了站域保护概念,研究了站域保护能应用的方面,并提出了基于站域保护思想的同杆双回线保护方案。

2 变电站通信网络

2.1 过程层网络

过程层网络主要完成断路器跳闸命令和周期性的采样值的快速可靠传输。IEC61850 提供了面向通用对象事件(GOOSE)模型和服务以及采样值(SV)服务,用于分别实现以上功能。

2.1.1 网络拓扑结构

以太网具有三种基本网络拓扑结构,点对点型、环网型、星型。

(1)点对点型拓扑。这种拓扑结构中,IED 之间通过直连的形式进行通信,因此具有高可靠性和实时性,但通信线路复杂,要实现数据共享,设备需要较多网口,改造升级困难。

(2)环型拓扑。所有交换机收尾相接,连成环状,可以应对任意一点的故障,但虚断点两端的交换机进行通信具有较大延时。

(3)星型拓扑。星型拓扑存在一个中心交换机,任何其他两个交换机之间进行通信必须以其为媒介,通信延时较短,但当中心交换机故障时,网络不能正常运行,这个可以通过双网增加冗余,提高通信网络的可靠性。

2.1.2 过程层网络拓扑结构

这三种结构各具优点,从满足保护对冗余信息的要求出发,为了兼顾可靠性与实时性,并且实现过程层信息共享,采用双星型结构并结合点对点结构。在间隔中采用点对点直采方式,保证了继电保护装置所需的本间隔信息的可靠性,各个间隔之间的通信结构采用星型网络,使得保护可以方便获取其它间隔的信息,双重化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

目前现场中保护所用电压电流量的采集方式即为点对点采集。在智能变电站间隔中仍然采用直采方式,保证了继电保护装置对本间隔信息采集的高可靠性。继电保护的正确动作主要依靠于本间隔的信息,这样就确保了保护在过程层网络发生故障,其它间隔信息无法获取时,仍可利用本间隔信息进行判断。此时,保护就退化为传统保护,电网各处仍被保护覆盖。

2.2 站控层网络

站控层网络完成间隔层和站控层之间的通信。站控层具有重要作用,负责传递经过保护装置处理过的信息。站控层网络也可采用多种网络形式,考虑到可靠性与传输的实时性,站控层可选用与过程层相似的网络结构,即双星型以太网。

3 站域保护

基于智能化变电站中可以方便获取站域信息,提出了站域保护的概念。站域保护即基于智能化变电站提供的信息共享平台,综合利用全站信息对现有保护进行优化。这里的优化既包括对单个保护性能的优化又包括通过信息共享构成新的保护对保护配置的优化。站域保护是对利用多间隔信息以提高性能的保护总称。

由于需要保证数据的同步性以及数据传输量大,应尽量避免通过过程层传递采样信息,应挖掘变电站中的方向信息以及幅值信息等经过保护装置加工过的信息来提高保护性能。

对于需要多间隔信息的站域保护,将保护装置设置在站控层,这样可以减少数据传输量及传输延时,实质是利用智能化变电站可以方便获取站域信息得优势构成了新的保护;仅用其他间隔信息对只基于本间隔信息的保护进行优化时,保护装置仍然配置在间隔层,主要通过站控层网络获得冗余信息以提升性能。

从信息获取的范围来看,传统保护仅获取间隔信息,站域保护则可以获取全站信息。站域保护比传统的间隔保护获取了更全面的信息,因此,从理论上讲,站域保护比间隔保护能够做出更合理的决策。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其对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保护不正确动作会对系统产生很大影响。因此,不断提高保护正确动作率是继电保护持之以恒的目标。而由于间隔保护能够获取的信息有限,其性能已经很难实现较大的提升。站域保护由于将获取信息的范围从间隔扩大到了全站,必将使得目前间隔保护所存在很多问题得到解决,保护的性能会得到一次提升。而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电网范围内信息共享也将得以实现,届时保护的性能必将会得到又一次提升。

4 结论

本文根据电网发展的智能化方向,基于智能化变电站中保护可利用站域信息的条件,提出了基于变电站信息共享的站域保护的概念。通过分析,运用站域保护的思想可以解决现有保护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冯军.智能变电站原理及测试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1-2.

[2]高翔.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14-1.

[3]吴麟琳,黄少锋. 零序互感对相邻线路纵联零序方向保护的影响[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39(3):24-28.

第3篇

关键词:常规变电站;智能化变电站;技术改造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1-135-2

0 引言

常规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是新时代下电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电力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变电站的技术改革也在逐步向发达国家靠近。目前,我国在常规变电站智能化技术改造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在技术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摸索和探究。

1 常规变电站与智能化变电站的对比

1.1 常规变电站与智能化变电站结构方面的比较

传统的常规变电站在一、二次设备之间进行网络连接的是电缆回路,而且常规的设备在信号采集方面,由于设备功能较为单一,一次设备采集的信号无法传导给二次设备供二次设备识别,这就导致一、二次设备之间相互较为独立,联系不起来。同时,由于一、二次设备之间没有交互功能,二者对信号采集的精确度的要求也无法同步。因此,传统的常规变电站对智能化功能的要求无法实现。虽然一、二次设备有网络的连接,但又由于网络的限制,二者之间无法进行远程的技术操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备运用的灵活性。

智能化变电站的结构配置与常规变电站相较而言更为清晰明朗。智能化变电站的由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构成的“三层”和三层两两之间存在的“两网络”组成。各层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有联系。智能化变电站分层设置的形式,使得变电站在运作时人机交互功能的优势更为凸出,系统的自检、维护功能更为完善,而且在运作中全程监控系统等一体化信息平台同时运作,信息传递更为准确,操作更为安全便捷。

图1 常规变电站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 智能化变电站网络结构示意图

1.2 常规变电站与智能化变电站性能方面的比较

1.2.1 常规变电站设备功能单一,技术落后

相较于智能化变电站,常规变电站的设备已无法达到智能化的要求。一、二次设备在目前来说,技术水平与设备功能等均较为落后。而智能化变电站在设备方面有了革新,各设备分支相较于常规变电站智能化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1.2.2 常规变电站网络连接复杂且效率不高

常规变电站设备之间由大量的电缆进行连接,采用电缆连接的方式,不仅在铺设时费时、费力、费工,在使用中效率也极为低下,并且在需要线路改动时也相当复杂,另外,电缆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故障的概率较高。智能化变电站在网络连接方面使用光纤等替换了常规变电站使用的电缆,使得信息的采集完全数字化,在精确度与时效性方面都要高于常规变电站设备所采集的信息。

1.2.3 常规变电站缺少一体化平台

常规变电站在设备运作系统中缺少相应监督检查系统,一体化平台不健全,不能实时进行设备运作的监控监测,致使工作中失误的概率增大;智能化变电站将电子信息平台运用到整体运作机制中,增加了设备系统的一体化程度。相对于常规变电站来说,智能化变电站的功能更为强大,也更为高级。

2 常规变电站智能化技术改造原则与方案

2.1 改造原则

将常规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时,首先要遵循的理念是低碳环保理念。我们改造的初衷就是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抗击雾霾。另外,根据不同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在智能化技术改造方案制定时,要以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为改造目标,不可盲目地因改造而改造。变电站改造技术方案必须符合相应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到切实可行,杜绝与改造初衷相违背的情况发生。

2.2 具体改造方案

2.2.1 以对二次系统智能化改造为主

变电站系统的关键部分在二次系统方面,因此对于常规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我们主要针对二次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一次系统为辅。对二次系统的改造主要是建立相较于传统设备来说较为高级的系统应用,像一体化信息平台、监控机制、设备预警和故障分析处理等系统应用。并且改造过后,变电站的整体结构框架更为清晰,层与层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

2.2.2 对原始通信网络进行改造

智能变电站的机组运作需要有较为精确的数据采集来进行信息反馈,那么这就要求变电站的通信网络要同时具备可靠性和安全性。根据我国的相关标准规定,对变电站网络通信系统的改造要符合数据流要求,同时还要依据具体的安装要求进行改造。改造后的智能变电站,最终可达到“故障弱化”的通信标准。另外对于新旧网络及设备的更替,在改造时要兼顾好各系统的重构和重建。

2.2.3 完善一体化信息平台

常规变电站的缺点之一就是一体化信息平台不完善,数据的传输存在问题,分系统相互之间的交互存在欠缺。将常规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其中很重要的一步是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一体化信息平台。这样,各层之间的数据采集、信息传递等都可在这些高级应用功能之间进行。数据信息的反馈也会更加精确,对设备的实时监控力度加大,设备的故障率降低,从而提高了变电站的整体效率。

2.2.4 新技术的应用

对常规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必不可少的要用到一些新的技术。其中之一即为GOOSE报文技术的应用。该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变电站设备的故障率,且提高了故障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增强了设备的人机交互性能,确保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得到设备故障信号,并及时作出处理。

3 结论

总的来说,常规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在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但是不管怎样,改造的初衷不能违背。不论是常规变电站还是改造后的智能化变电站,要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保证变电站设备运作的安全、可靠和稳定。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常规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将是国家电网系统的一个发展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在技术改造的道路上继续探究,并不断摸索着前进,结合现有的技术要素,不断创新,制定出符合实情并切实可行的技术改造方案,以便提高变电站的整体技术水平,使得迅猛增加的社会用电量能够得到满足。

参 考 文 献

第4篇

【关键词】智能化 变电站 运行维护 技术

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是电厂与消费者连接的关键环节。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尤其重要。所以,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则要及时完成对变电站的维护工作,从而避免因变电站故障而造成的系统损失。而智能化变电站在运行和管理方面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运行维护方面却缺乏一定的技术的保障。因此,相关单位有必要对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技术进行研究,以便确保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1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技术分析

1.1一次设备的运行与维护

在进行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时,针对变电站的一次设备,要采取相应的运行维护技术进行维护。比如在进行高压断路器二次系统的运行维护时,首先需要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并根据开关合闸位置和相应的电压波形图进行系统电压的调整,以便确保系统电压稳定。其次,针对一次设备的信息,需要采用微机技术进行直接处理,并同时完成对设备缺陷和执行功能的检测。再者,在对智能开关进行二次维护时,需要做好二次设备的监控,以便确保采集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此外,电子互感器是智能化变电站的重要一次设备,由采集器单元、合并单元等结构构成。在进行该种设备的运行维护时,需要与传统电网的运行维护工作区别开来,并尤其要注重误差的处理与分析工作。

1.2二次设备的运行与维护

就实际情况而言,智能化变电站的二次设备主要功能就是进行系统的监视、控制、测量和保护。但是,目前使用传统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已经无法满足设备的监测需求,需要利用新的技术进行设备的监测。具体来讲,就是根据监控系统的技术特征,采用标准系统通信实现智能化变电站监控系统的通信。而在进行系统维护时,则需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需要正确进行装置数据的配置,并进行全站配置文件的集成[1]。其次,需要正确做好站控层的逻辑闭锁的配置,并完成全站逻辑闭锁的验证工作。再者,在系统的程序化操作过程中,需要使系统拥有相应的操作功能。最后,在进行配置文件操作时,要结合实际工作完成对文件的检查。

1.3变电站的运行与维护

在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各设备需要完成对控制信号和开关位置信号的信息的传输。而利用光纤以太网进行这些信息的传输,则可以通过连接间隔层和变电站的站控层来实现信息的自动化操作。此外,在信息传输的过层中,光纤以太网可以进行一些具有故障录波功能的设备的设置,以便完成对系统信息的监控。而使用传感器外加微机技术,则可以对采集信息进行检测,并实现系统数据信息的共享。而一旦发现系统信息出现问题,则会出现系统报警,继而为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2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技术的发展

2.1智能化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技术将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就目前来看,在运行管理、设备管理和信息体系三个方面,智能化变电站基本实现了智能化的发展。光电式互感器机电一体化设备和智能开关的应用,也将进一步促进变电站的智能化发展[2]。而在进行信息体系框架的运行设备检测的过程中,智能化运行维护技术的运用,将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变电站运行故障的检测。此外,运用该技术还可以根据具体故障进行具体解决方案的提出,以便实现变电站运行维护的智能化。

2.2数字化发展

数字化技术在智能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运行维护技术的数字化发展。在进行变电站故障的分析时,信息体系框架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学建模技术,针对故障原因和解决措施进行数学建模。而系统的调度层则仅需要对维修意见进行审核,以便确保维修建议符合技术标准和要求。所以,在进行计算机技术运用的过程中,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设备已经完成了数字化的维修。

2.3程序化发展

就目前来看,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维修技术存在着一定的程序性故障。因为,当前使用的程序化操作技术,主要仍依托程序化操作的平台。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变电站运行过程中一定将进行更多的程序化操作的应用,以便减少运行维修工作对维修人员的依赖。而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技术效率则会得到提高,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将得到降低。因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技术将向着程序化的方向发展。

2.4动态化发展

在变电站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系统会出现相应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电气变化。而对这些特性进行实时在线的监测,才能避免系统运行事故的发生。所以,随着在线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变电站的在线监测将逐渐得以实现。而采用这种技术进行变电站的实时监测,就能够完成对智能化变电站的动态管理,以便更好的完成对变电站设备的运行与维护[3]。因此,在在线监测技术得到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技术将向着动态化的方向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及时掌握智能化变电站设备的运行情况,才能做好变电站运行状态和故障的检测,继而确保变电站的安全运行。而从本文的研究来看,一次设备运行维护技术、二次设备运行维护技术和变电站故障监测技术的运用,可以为系统运行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但是,想要更好的对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进行维护,则需要使相应的运行维护技术向着智能化、数字化、程序化和动态化的方向发展,以便满足智能化变电站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吴学华.500kv智能化变电站运行与维护技术的发展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8(01):189.

第5篇

关键词:变电站;智能化技术改造;问题与模式

中图分类号:TM411文献标识码: A

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基本区别在于变电站是否具有设备智能化、网络化,设备之间是否实现无缝连接,IEC 61850标准和站内高级应用的特征。这些不光是两者之间的区别,也是常规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技术改造的努力方向。

1 常规变电站和智能变电站在体系结构上的区别

1.1微机化、低功耗的常规变电站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微电子的发展,常规变电站的设备具备了微机化、低功耗等特点。这些设备被安装在两个不同的功能层,即站控层和间隔层。站控层设备由远方通信接口、操作员工作站和带数据库的计算机等组成;间隔层主要由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测控、计量等二次设备组成。

1.2设备智能化的智能变电站

一次设备智能化、信息交互标准化、运行控制智能化以及功能应用互动化,是智能变电站最主要的技术特征。其体系结构在物理上可分为两类,即智能化的一次设备和网络化的二次设备;在逻辑结构上可分为三个层次,即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各层次内部以及层次之间采用高速网络通信。

2常规变电站在智能化技术改造方面的问题

常规站智能化改造,普遍存在着智能设备调试复杂费时长、负荷重无法长时间停电、站内空间狭小新旧设备安装冲突、不能全站停电进行设备改造等问题。这些是现场改造面临的真正困难。为保证智能化改造方案的顺利实施,需要针对智能化改造的特点,提前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施工技巧,按期完成改造任务。

3常规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技术改造后的优势

常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3.1投资成本上的效益:采用电子式互感器,设备小,减少变电站占地面积从而减少建设投资;减少大量不同规格电缆的敷设;设备可实现信息集成化应用和共享,减少设备的重复投资等。

3.2减少工期,提前送电。由于系统集成度高,大量的调试工作在工厂完成,大大缩短现场调试时间。

3.3变电站二次系统具有自我诊断和监视能力,可为运行和维护提供综合、有效的信息,更容易实现远方维修和远方运行控制,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减少系统的运行维护成本。

3.4设备可以即插即用,便于电网系统的升级改造。

3.5全数字计量系统,没有距离传输影响,不需要进行线损补偿。

4常规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技术改造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4.1安全可靠原则: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应严格遵循公司安全生产运行相关规程规定的要求,不得因智能化改造使变电站的安全可靠水平下降。

4.2经济实用原则: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应结合变电站重要程度、设备型式、运行环境、场地布置等实际情况,从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角度出发,以提高生产管理效率和电网运营效益为目标,务求经济、实用。

4.3标准先行原则: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应按照公司智能电网建设的统一部署和智能变电站技术功能要求,在统一标准后推进,并在试点工作中及时对相关标准进行更新和完善。

4.4因地制宜原则: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应在总体技术框架下,因网因地制宜,制定有针对性、切实可行性。

5三种常规变电站智能化技术改造方案

5.1数字化改造只在站控层和间隔层之间进行,断路器、互感器等一次设备不动。实现 IEC61850代替103规约通信,与智能电网相呼应,引入高级应用。作为电力系统的“基础数据和对象”的源端,变电站应能支持采用系统级的运行控制策略,提供高级应用功能,主要有顺序控制、状态检修、全景数据反演、智能告警及分析决策、故障信息综合分析决策、经济优化与优化控制等。通过建立完善的智能告警及分析决策系统和故障信息综合分析系统,再通过调度数据网和调度端调控一体化系统和继电保护主站相连,实现所有保护软压板远方投退和定值区切换、保护动作报告的远方调取、远端复归报警信号等功能。

这种方案是较简单的智能化改造方案,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易于在老变电站推广改造,同时改造风险小。但缺点是过程层的一次设备仍为传统常规设备,仍需要使用大量的控制电缆。

5.2由于传统断路器、刀闸等一次设备不具备实现数字化的条件,因此配置智能终端,使其具备过程层总线接口,实现对一个完整控制单元的状态量、控制量等信息进行处理,并经过过程层网络与对应间隔层设备通信,从而在过程层实现数字化。智能终端接收保护控制装置通过GOOSE 网络送来的跳合闸命令,通过自带的操作回路完成断路器跳合闸,操作回路具有跳合闸电流保持、断路器防跳、压力闭锁等功能。

常规互感器加装合并单元,尽管这种方式不能解决常规互感器的固有缺陷,但可以减少常规互感器的数量,同时可以节省电缆,传统保护、测控、电能表、录波器等设备可以省去AC 模件、模数采样回路等部分,降低全站的电缆费用和二次设备费用。智能终端和合并单元的采用以及过程层网络的搭建使智能变电站的“功能分散”、“信息共享”的优势得以体现,从而可以实现二次设备的一体化设计。

构建变电站过程层网络构建SMV网络, 模拟量SMV数据传输基于IEC 61850-9-2 标准, GOOSE 网络则用于传输开关量信息, 包括一次设备位置结点、 保护跳闸、控制分合闸等信息。相应电压等级的控制保护系统和过程层智能终端经网络接口连接到相应的GOOSE 网络上,实现信号交互。网络的搭建和配置是基础,有了这样的整体概念,其他的顺控、状态监测、智能告警及故障综合分析、辅助系统等才能循序渐进地进行。

5.3采用一体化设计的高压电器、电子式互感器、在线监测技术等方式,以“紧耦合”方式实现了高压电器与智能组件的一体化设计,将智能化程度更提高一步。

站控层设备由传统意义上的后台监控系统和远动服务器等构成。站控层采用以太网结构,监控、远动通信服务器等站控层设备需支持IEC 61850标准。

监控系统集监控、远动通信、运行维护、五防闭锁于一体。对电度表、直流屏等不符合网络通信要求的智能设备采用一台规约转换设备进行规约转换,接入以太网。目前,许多微机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己完成了站控层设备的智能改造,不需要进行整体改造、更换,对于老式常规变电站可以随着微机自动化改造的进行,预先对站控层的设备进行智能改造,以便为整站智能改造打好基础

结束语:

三种常规变电站智能化技术改造模式各有优点和缺陷,同时在改造在工程实施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不断吸纳更多技术、结合三种模式长处的基础上,根据变电站的设备选型和实际安装条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施工技巧,这样才能在保证施工工艺和安全的基础上,减少停电时间,完成改造任务。

参考文献:

[1]田鹏. 变电站智能化技术的综合运用[J]. 科技视界,2014,03:260.

[2]刘建军. 变电站施工技术及改造措施的实践应用[J]. 中国电力教育,2014,17:125-126.

第6篇

[关键词]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经济运行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054

[中图分类号] F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113- 01

随着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全球经济形势和能源发展格局的变化,使得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电网作为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载体,对促进能源开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至关重要。依靠现代信息、通信、传感和控制技术,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转变电力发展方式,充分发挥电网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和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常规变电站存在着设备之间不具备互操作性、信息难以共享、系统的可靠性受到电磁干扰等、使得现有变电站的运行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要求;另一方面,智能电网可靠、稳定、安全经济的运行目标也对现有变电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书记在2010 年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上提出“构建覆盖城乡的可靠、高效、智能的电网体系”,2010年3月,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加强智能电网建设”,电网的智能化建设符合我国电力发展的要求,是我国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智能电网建设的六个部分中,变电站的智能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将贯穿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始终。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110kV 变电站自动化水平不高,站内设备陈旧,站容站貌差。2008 年的南方雪灾中,曾调研了湖南、广西、云南三省变电站设备的运行情况,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很多110kV 变电站依然存在少油断路器,以及一些手动刀闸。通过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可以降低变电站设备的操作次数和减少检修工作量,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提升运行管理水平。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把常规变电站经过智能化改造成为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互动化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智能变电站。由于当前存在大量的常规变电站,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把常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为智能变电站。因此,常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内容地位。

国家电网公司在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智能变电环节中,提出建设智能变电站的目标。一般认为,智能变电站是以数字化变电站为依托,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电子、信息、通信、控制、智能分析软件等技术,建立全站所有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处理的数字化统一应用平台,实现变电站的自动控制运行、设备状态检修、运行状态自适应、提高管理和运行维护水平。智能变电站中二次设备和一次设备之间用光纤代替了电缆、用电子式互感器代替了传统互感器、将传统一次设备改为智能一次设备,并且增加了合并单元与智能接口。与传统变电站相比,其结构设计紧凑、布局更加合理,占地面积小。使用价格低、质量轻的光纤,减少了有色金属的使用,有利于环保和节能。为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安全可靠性以及运行维护水平,对设备进行了寿命周期管理。智能变电站吸收了数字化变电站的优点,以数字化变电站为技术体系架构为基础,实现了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信息交互标准化、运行控制自动化、设备的状态检修、经济运行与优化控制和智能告警等功能。

(1)智能化的一次设备是未来智能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电技术的应用使其可以实现在线监测、智能控制、数字化接口等智能化功能。

(2)可靠、实时、高效的网络体系是通信系统的关键之一。二次设备的网络化解决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内部以及其他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

(3)智能变电站内从过程层到控制中心均采用统一的IEC 61850 规约进行信息交互。变电站内各种设备的信息建模在IEC 61850 规约框架下进行,实现变电站内、外的信息交互和共享。

(4)配有用于监测系统主设备的传感器,采集主设备的各种运行状态特征量,为状态检修提供数据,从而实现设备的状态检修。

(5)如果变电站内主设备发生异常和故障,系统根据已经设定好的参数,对主保护进行保护动作,并记录下该时期发生的时间和情况,提供状态分析报告,给出故障原因及处理意见。

第7篇

【关键词】智能化 变电站 运行维护 技术研究

一、前言

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化电网在操作、监管以及共享性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变电站的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大大提高了电网运行的效率。但由于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和投入使用仍属于起步阶段,在技术以及实践经验方面存在不足,智能电网的运行及维护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安全性问题、可靠性问题和保护安装问题等,只有认真对待这些新问题,不断探索更好的解决办法,才能确保智能变电站的高效运行,保障供电的可靠和安全。

二、智能化变电站在运作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性问题

智能变电站虽然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以及实时传输,方便了变电站的运行监管,同时也埋下了安全隐患。传统的变电站采用点对点的信息传递模式,能够在局部范围内实现信息的交互,不容易受到外部攻击,安全系数较高。但是智能变电站将每个子部分以及子系统科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逐步形成了一个共享性网络[1]。任何攻击都有可能牵连整个系统,这给智能变电站带来了安全隐患。

(二)可靠性问题

目前,智能化变电站采用的是有源电子互感器,由于该设备中具有有源模块以及有源元器件等需要长时间供电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变电站的可靠性。用于高压输电网络的互感器由于受到高压电磁场的影响,其运行的性能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需要采用特殊的保护措施才能确保其正常运行。而光学互感器的运作性能与外界的温度、光线等多种因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严重影响其运作的稳定性及运作效率。此外,互感器内部的光纤以及玻璃的连接处同样也是故障的多发区域,也会对其稳定性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安装保护问题

智能变电站的某些一次设备附近需要安装保护性设备,可以有效控制电缆的使用量,能够更好的体现其智能化。当前,在室外安装智能化汇控柜是较为有效的方案之一。但在室外安装智能化汇控柜对于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湿度必须低于90%,温度要控制在-25?C~70?C之间,而这就大大增加了设备的成本。另外,设备在维护及检修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

三、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

(一)对一次设备的运行进行维护

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的运行维护原理以及要点与传统的变电站基本上是一致的。一次设备的运行维护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电子互感器的运作维护。电子互感器是一种新型的科技设备,采用多种技术,例如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等,主要用于测量电力在输送过程中的电压以及电流等信息,其结构主要包括信息的换取单元、信息的传输单元、以及信息的处理单元[2]。电子互感器的运作维护工作主要包括对其外观进行检查,确保外观的完好无损;连接部分是否存在松动或者脱落;电缆是否存在破损的现象;绝缘效果是否正常。

另一方面是GIS组合电器的运行维护。GIS组合电器的结构较为紧凑、配置非常灵活,并且还具有比较高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安装步骤较为简便,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GIS组合电器包括连接件、各种开关、母线、断路器、互感器以及出现中断等部分,其检修的周期较长。GIS组合电器的运行维护内容主要包括检查其外观以及连接件是否正常;组合电器的汇控箱密封是否正常;检查电缆是否完好,并对各种仪表的测量值进行检查。同时还要定期对GIS组合电器进行细致的检查。

(二)对二次设备的运行进行维护

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保护以及自动装置、合并单元等等。

一方面,对自动化装置的维护。智能变电站的保护以及对自动花装置的运行维护包括对其运行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报警信息以及通讯光口能够进行正常闪烁等内容[3]。

另一方面,对组合单元的运行进行维护。对组合单元的运行进行维护重点是检查报警信息。在通常情况下,组合单元的报警信息的内容是GIS失稳或者失步,这些信息都可以在历史记录以及简报内查到。GIS故障、光纤中断等都可能引起组合单元的运行失常。

四、结语

电网的智能化是我国电力网络自动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技术研究的时间较短,投入运行以及维护的经验存在欠缺,一些智能变电站已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了确保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就需要电力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多多积累运行维护工作的实践经验,不断研究和更新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技术,为智能电网的的高效可靠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纪勇.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技术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12(25):98.

第8篇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8-0097-01

1 智能变电站的结构

通过对智能变电站结构的分析,可将智能变电站分为三个层次,即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

①过程层。智能变电站的过程层是智能化电气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涉及了数字化采样的相关方面,也涉及了GOOSE网的实现。所以说过程层对整个智能变电站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性能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智能变电站整个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过程层有着三类主要的功能,首先是电气量的检测,其次也涵盖了对运行设备的参数的检测,另外就是控制好操作执行和驱动。

②间隔层。间隔层设备是用来汇总间隔层实时数据的相关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加强对一次设备的保护。在实施操作的过程中也可以更好地实行其他控制功能,对一些数据的收集、计算和控制命令有着优于其他级别的控制。通过其通信功能也可更好地完成其他层的网络通信功能。间隔层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保证了网络通信的畅通性,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将间隔层下放不仅节约了投资成本也利于推广。过程层设备同时也是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之间的桥梁。

③站控层。站控层的操作系统对技术的要求非常严格。站控层有比较完善的软件系统,且能够保证操作执行的正确性。还有相当强大的管理功能、便捷的统计功能。同时它也具有各种实用的开票方式。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操作和开票。站控层设备最主要的功能是将数据信息汇总并准备无误的传送到控制中心。具有可操作智能变电站整个的闭锁控制的多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对过程层和间隔层的保护,加强了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2 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的技术分析

①主变压器。主变压器是由多个单元组成的,它包括了在线检测溶解油中的气体、微水、湿度和局部放电等。通过对主变压器的研究,检测功能这一块有了很大的突破,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个体逐渐转变为完善的系统。这样不仅可以更有效的对一些主要部位的零件进行更好地检测和控制,也可以比较好的了解到设备的运行状态。

②智能化开关设备。随着我国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开关设备已经满足不了人类的追求了。通过对开关设备的研究使得开关设备越来越智能化。安装智能组件装置后,就可以实现“无人”的运行操作,一次设备自主监控、报警信号、闭锁功能和多种指示等相关功能的运用,还能更好地显示开关的断开、合毕的状态,具有更人性化的特点。并且,它也可以温度湿度高低的指示自主调节,还有语音提示功能用来防止出错和因过热而报警的智能化装置。

③电容性设备。关于电容性设备的智能化就显得相对简单一点。主要是通过完成某种介质的损耗因数、电容量的大小和电流的不平衡的监控与检测来掌握电容性设备具有的绝缘特性。将电容性设备智能化,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智能变电站工作上的繁琐事情,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④电子式互感器。要想实现变电站的良好运行,电子式互感器是主要设备之一。电子式互感器在继电保护上、电网观测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它也为更好地提高整体水平而奠定了不错的基础。其电子式互感器主要的原理是电磁感应,通过线圈、运用电阻及电感分压的方式较好地制作电子式互感器。电子式互感器在技术上采用了电源供电,一定意义上节约了能源,还通过电子的模块来实现其可靠性。其优点也使人眼前一亮,减少了工作中危险,同时也可避免不必要的火灾和危险的爆炸,起到了保护的作用。绝缘性能强,可完完全全分离高压与低压。还具备节能、环保等功效,经济效益好。

3 对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提出的建议

①更好地实现信息互动化。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核心部分之一。只有更好地实现信息互动化才能更好地满足于当代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一体的要求。才能在未来大量新型电网技术中脱颖而出。通过实现信息互动化,可在智能组件、网络通信技术、电源信息一体化等多方面取得重大的突破和成功。信息互动化也可以使资源共享,让信息资源得到统一,既节省了资源又节约了时间,也更利于对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技术的管理。

②更有效的控制网络化。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化也日趋重要。更好地利用高科技将网络普遍化也显得十分有必要。根据在线设备的运行与制作,加强网络化的管理,避免因疏忽而发生不必要的危险和损失。控制网络化,更有效地从本质上杜绝了事故的发生,有助于更好地应对智能变电站的各种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内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也更好地保护了智能组件装置。通过其有效的控制网络化,使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技术有了相应成就和突破,为智能变电站电网的运行与管理提供数据,助于对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技术的管理和正常稳定的运行。

4 结 语

通过以上对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技术的相关分析与讨论,智能变电站在发展上取得的更好地优势。在目前看来,智能变电站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不断地改进和更好地发展。所以仍须更快的加大研究步伐,为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和实施做铺垫。随着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智能变电站将成为电力工业最主要的发展方向,运用新技术,将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技术发展到最好,使之更可靠和更精准。

参考文献:

[1] 罗理鉴.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的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1.

[2] 张,陈磊.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J].经营管理者,2011,(23).

第9篇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数字职能;继电保护

1概述

1.1智能变电站的结构

智能变电站作为一种新提出的概念,其界限没有严格的划分,但业界通常这样认为:

智能变电站是由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三个方面构成的。

过程层是指由一次设备和智能组件构成,主要的任务是用来实现变电站电能分配、转换、传输,同时兼顾控制、保护、测量、计算、监控等辅助功能的部分,即可使一次设备实现完全智能化。间隔层是由继电器即设备保护系统以及测控系统等二次设备组成,他的工作目的是为了实现与各种非系统远程I/O设备、传感器和控制器通信的功能,从而实现二次设备的信息通讯。站控层主要包括自动化系统、站域控制、通信系统和对时系统等子系统,它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对全站实现整体的测量和控制功能。如可以实现对数据进行采集以及对同步相量采集、能量状态和保护信息的采集与分析管理等相关功能。从总体上来看,智能变电站是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不同分工的统一体。

1.2现代智能变电站系统对保护系统的要求

保护测控设备是以智能化组件的一部分存在且面向间隔的。不论往多间隔二次设备集成

的趋势发展,还是向按间隔一二次设备集成的思路发展,均会对设备设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统一化的硬件平台

因为测量与执行部分通过一次设备的智能化从保护测控设备中分离开来,保护测控设备只要强大的数据通信能力以及强大的逻辑运算能力,为保护测控设备应用统一硬件平台创造了有利条件。

(2)与光电互感器与智能化开关数字接口以及大流量数据信息处理能力智能化变电站根据合并单元MU以及智能化单元一次设备的智能化到智能化变电站的智能化一次设备,均着重要求数据采集的通信方法,这是光缆取代电缆的必然趋势。保护测控设备的直接模拟采集和完成数据运算的方法出现了根本的改变。要求保护测控设备要有与智能化一次设备的数字网络接口。

(3)要求多个不同用途的以太网数据通信接口的建立

智能化变电站的结构为三层两网,因为信息的交换,网络流量以及运行实时性不同的要求,组成不同的以太网通信接口。发展的过程中出于可靠性的考虑,要求GOOSE与采样值分别组网。

2数字化变电站主要设备

2.1光学互感器

光学互感器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光敏原件对光线变化产生感应从而测量电路参数的变化。根据作用原理它可以分为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作用原理依据法拉第效应,光的偏振角的变化可以反映晶体周围磁场的变化,通过测量偏振角的变化得出导线电流。电压互感器作用原理是依据波克尔效应,光的入射角与出射角之差反映出周围电场的变化通过测量此参数的变化来得出导线电压。光学互感器具有很多优秀的特点,其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测量范围大、响应时间短、轻便易用等优点。

2.2智能化断路保护器

智能化断路保护器的主要特征:数字化的接口取代硬接线,完成对断路器的控制和状态监视;能够给出断路器的健康状况及检修建议。

3数字继电保护测试仪

数字化智能变电站的系统环境见下图1,数字继电保护测试仪,即图中的F66,它不仅具备IEC61850数字测试和小信号模拟量测试的两种功能,并可同时外接电流与电压功放器。他所拥有的4对光电收发器,可以对IEC61850规范中各种通信信息进行标准有效且实用的编解码操作。其调试系统还支持储存完整的基于保护模型的解析文件,从而能够实现电流电压通道选择等配置,因此此数字继电保护测试仪能够很方便地与各种型号保护接口相连,使用起来非常灵活实用。而2组隔离的12路模拟小信号输出,可同时支持测试不同种类与型号的互感器信号以及对其进行保护,对功率的输入也可以支持不同类型与品牌的外接功率源,来对传统普通保护和数字智能化保护进行对比测试。同时其拥有八组不同功用的开入量,其中四对为通用开出量,另外四对为快速开出量以,从而在功能上可以实现保护的完整闭环测试。系统内置GPS是为了实现远距离信息交流。系统同样可接入与变电站同步电信号,实现测试仪输出与变电站同步。

4智能变电站保护装置跳闸方式

现在,南方电网公司下的各个现代数字变电站,其保护装置的出口跳闸均使用网跳的方式。早期国家电网建设的现代数字智能化变电站保护装置有一部分同样是网跳方式,但自从《Q/GDW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后,国家电网公司新建的智能变电站基本上全部采用的是采用直跳方式。

采用直跳方式的智能变电站保护装置,优点是不依懒于网络,采用的是点对点传输模式,二次接线如图2

由于使用了点对点传输技术,网络通信不会对保护系统的跳闸动作产生影响,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可避免交换机带来的问题。因为交换机的延时很有可能造成误动,且交换机易受电磁干扰。

但直跳方式也有明显的缺点,其一他对硬件的配置要求增高,因为点对点模式下,保护装置的数据接口大幅增加,CPU需同时处理各个端口的数据,处理量增大。相应的保护硬件的成本增加。其二由于端口的增加导致故障的概率也明显增加,CPU发热量大,光纤熔接点增多都是增加故障概率的因素。同时,故障发生后的分析难度变大。

5基于IEC61850标准的装置建模

IEC61850并非用于使系统功能标准化,其实它的功用是为了实现变电站与集控中心之间及变电站内IED之间的通信要求。建立IED的对象模型,以IEC61850标准对IED的功能进行定义、分析和分配。如在数控式变压器保护装置为例,虽然不同型号与品牌的产品在功能细节上有一些差异,但都包含五个方面的基本功能:一保护功能。二测量功能:电流功率的有无及影响因素。三控制功能:电路的断电保护控制。四故障数据记录。五人机交互:提供人机就地交互的功用。

IEC61850标准用逻辑节点LN(LogicalNode)描述设备的功能,实际设备的每个功能都定义为相应逻辑节点类的一个实例。现在在通用典型的变压器保护装置中,其中的每一个功能都是可以用IEC61850-7-4中与之对应的逻辑节点来描述。然后按功能将其分配到不同层空间中去,如图3结构所示。

注:图中,RADR表示扰动记录功能;逻辑节点PDIF、PHAR、PIOC分别表示差动保护、谐波制动、瞬时过流保护功能;MMXU表示测量功能;CSWI表示断路器控制功能;IHMI表示就地设定和手动操作功能;TCTR、TVTR分别表示电流、电压互感器;XCBR表示断路器。

6配置工具

在通常情况下,系统的功能描述性文件至少几千行,而整个系统的信息描述文件有可能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行,这些内容如果全是由手写工作来完成系统功能配置,会使工作量及其巨大同时还非常容易出错。所以,简单方便的可视化配置工具,对于整个系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不但可以极大减少人工的工作量,提高配置效率,还能清晰有效地检查配置文件的正确与否。传统的变电站,即使是正确的二次接线图,也不能保证现场实际操作时能否配置正确;而通过静态验证手段,配置工具却可以保证二次设备之间逻辑联结的正确性,从而保证实施的可靠性。配置工具,从其不同的功能上大体上可划分为系统配置工具和装置配置工具。系统配置工具主要工作是负责校验导入导出的配置文件,保证语法的正确性。装置配置工具则是生成和维护装置ICD文件,完成装置配置并导入装配置数据到装置。

系统配置工具的下面五种实例配置能够得到装置配置工具的支持:

(1)通信参数配置。

(2)IED名称及描述。

(3)数据对象实例(DOI)描述的配置。

(4)报告控制块及其数据集配置。

(5)GOOSE控制块及其数据集配置。

7系统装置的测试

测试是保护系统开发研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需要进行包括形式试验、兼容性试验等性能测试和系统一致性测试。只有通过一致性测试,才能从功能上实现互操作。有许多专门的机构来进行这方面的测试。

装置的功能测试相较于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数据接口方式与传统相比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测试的方法是,第一要搭建测试系统,方法是通过传统的继电保护测试仪结合模块单元以及保护测控装置构成闭环的测试系统。只要模块单元和保护测控装置已经完成相应的配置工作,我们就可以将他们当做一个整体看待,这样一来它与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就基本上一致了。采用专业的能支持IEC61850的测试仪或软件工具针对性的进行测试,是更为直接有效地方式。除此之外,有许多软件工具都能够进行数字智能化保护装置调试或测试,比如IEDScout组态软件。

8结语

智能化化变电站的快速发展,在逐渐地改变二次保护的设计思路与方法。目前,智能电网战略更加速了智能变电站的发展,许多具有革命性的新技术方案被提出和实现,这也同时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设计提出了根本性的变革要求。智能变电站智能保护系统的很多实现技术和手段都可以沿用数字化变电站的方案,许多非常高级的应用都已逐步实现。本文通过对现有电网采用合理有效的保护测试分析方法,兼容新旧了变电站以不同方式,进一步实现了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继电保护系统的智能化诊断,分析及决策功效,全面总结和阐述了智能变电站保护测控装置开发设计的一般思路,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正在不断地完善和成熟,对建立电力系统设备保护测试智能化分析决策系统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