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科研生产工作要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08 21:51: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科研生产工作要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科研生产工作要点

第1篇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我校第一届党代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沈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03 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为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在全校范围内贯彻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教育相关人员处理好生产与安全的关系,强化师生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三、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机构,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理顺监管机制。

四、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 5 月中旬),对安全生产工作监管不力、存在事故隐患的部门和责任人进行处罚,表彰安全生产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人员。

第2篇

经研究,定于6月5日至6日在*自治区**市召开全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现场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要任务

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的通知》(〔**〕82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意见的通知》(〔*〕108号)、11部委局《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炭资源整合的若干意见》(安监总煤矿〔**〕48号)和煤矿整顿关闭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精神,总结第二阶段煤矿整顿关闭、规范资源整合工作,推广交流各地在煤矿整顿关闭和规范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中好的做法、有效的经济政策和先进经验,部署第三阶段关闭矿井工作任务,动员各地加快关闭进度、加大关闭力度,加快启动整合技改。

会议主要内容,一是通报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进展情况,二是传达部署2007年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要点,三是部署启动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第三阶段关井任务,四是交流*、河南等地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和规范资源整合工作的经验,五是现场参观鄂尔多斯矿区和包头矿区。

二、参加会议人员

有关产煤省(区、市)煤矿整顿关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人,有关产煤省(区、市)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主要负责人,30个重点产煤市(地)、100个重点产煤县(市、区)人民政府分管煤炭工业的领导,部分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部分煤炭科研、设计单位主要负责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机关有关司局及在京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

邀请国务院应急办负责人、煤矿整顿关闭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联络员和劳动保障部劳动工资司负责人、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负责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负责人出席会议;邀请*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及区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邀请有关新闻单位记者到会采访。

参加会议单位及代表名额分配详见附件1。

三、会议时间、地点

会议时间:6月4日(星期二)报到。6月5日~6日开会,会期2天。

会议地点:*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假日酒店(地址:鄂尔多斯市鄂托克西街迎宾路甲一号,总机:**)。

四、其他事项

1.请参加会议各有关单位严格按分配名额派员参会,并于5月30日17:00前将会议代表回执(见附件2)传真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请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通知驻地参会的有关产煤市(地)、县(市、区)和煤矿企业按要求派员出席会议,并汇总统一报名。

2.6月4日全天,在呼和浩特机场、包头机场和火车站,鄂尔多斯火车站安排接站。请需要接站的代表提前将所乘航班、车次电告会务生活接待组。

联系人:**电话:**

第3篇

计划,是指管理者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确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单位、部门或者个人为了更好地完成一定时期内的工作任务,根据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依据上级机关的有关精神以及本单位、本部门或本人的实际情况,把指导思想、工作目标、进度要求、方法措施等写成的书面材料。

【关键词】

航天研究所;综合管理计划

计划对于一个组织是至关重要的。它存在于组织的各个层次的管理活动中,对于组织的发展起着“指引方向,指导工作;提供控制标准,保障目标完成;降低风险,把握机遇;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巨大作用。可以说,作为一个管理者,他的首要职责就是要学会制定计划。现阶段,计划作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手段,已经被包括军工单位在内的全世界绝大多数企业所认可,并在其应用中被不断发展和优化。纵观航天系统内以军品为主业的研究所,贯穿于其整个发展的中心任务都是要完成科研生产任务,如何确保型号研制进度、如何确保长远发展是研究所始终都要面对的课题。综合管理计划旨在依据战略规划的目标要求、上级单位和本单位的工作重点,按年度对全所管理工作进行组织、策划,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实现组织目标。目前,航天系统内大部分单位是以科研生产计划为主线,管理计划并行的模式,管理计划对于全所科研生产工作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经过5年来的发展和完善,此项工作已成为S所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形成了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下面结合S所综合管理计划工作的现状,为航天研究所的综合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一、S所综合管理计划的应用现状

S所各级领导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于建所之初便制定了综合管理计划的所级管理办法。同时,鉴于办公室在机关管理、综合协调等方面的天然优势,S所将办公室定为综合管理计划的牵头管理部门。自2009年起,S所每年年初都制定下发当年的综合管理计划,其中,2009年以红头文件形式下发,2010年起作为独立项目产品直接在AVIDM平台(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基于Web的企业级协同产品研制管理系统)上编制、运行。所主要领导更是对综合管理计划的编制、分解、落实和考核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多次指导,为此项工作长期有效运行奠定了基础。从数量上看,2011年,S所共下发综合管理计划1045条,2012年939条,2013年890条,内容上基本覆盖了全所日常管理工作。目前,综合管理计划以年度计划的形式进行管理。从计划架构上看,综合管理计划共分为二级,第一级为纲要类计划,即机关各处室在该年度内需要完成的业务的模块名称,此级计划较为粗泛,基本是按照机关各处室的业务分工形成的。第二级是执行类计划,即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对纲要类计划中的业务进行分解细化,明确完成形式、完成时间和计划执行人。通过前期的持续完善,综合管理计划工作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合理的工作流程。包括计划的编制、下发、完成确认、调整、取消等环节一直坚持报主要所领导、主管所领导审批的流程,既维护了管理计划的严肃性,也进一步发挥了计划对实际工作的督促指导作用。经过5年来的不断摸索和实践,综合管理计划工作已经成为S所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效果不断显现,对提高机关办事效率、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综合管理计划持续的监督、管控下,S所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和长足进步。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计划分解颗粒度不统一。

由于缺乏分解标准,各职能部门分解后的计划呈现出粗细不统一、过于追求工作项目数量等现象。例如,性质相似的管理工作有的分解为一条持续计划,有的则按照季度甚至月份分解为多条计划;有的分解到具体工作项,有的则在工作项的基础上继续细化,分解至完成此项工作的各个步骤,造成部分单位的工作量与计划数量不匹配,统计结果缺乏科学性。

(二)涵盖内容亟待完善。

作为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S所综合管理计划目前并未包含临时性工作。临时性工作由于是来自上级单位和领导的临时性要求,计划性较低,但从工作重要性、工作量上看,并不亚于常例性工作,部分工作甚至对全局有着重要影响。临时性工作管理的缺失导致现行管理计划系统并不能客观、完整地反映出全所管理工作的情况。

(三)综合性管理工作的管理模式尚待明确。

S所综合管理计划中的各项计划均为“业务谁主管、计划谁制定、任务谁提交”,目前并不允许机关各处室之间或机关对研究室下达计划任务。面对综合性较强的全局性管理业务,现有管理模式并不能满足其交叉耦合、相互协作的特点,目前只能以独立于综合管理计划之外的形式在AVIDM平台上进行单独管理,导致了有多个平行于综合管理计划的产品在同时运行,比较混乱,不利于统一管理。

(四)承载综合管理计划的系统平台需进一步完善。

作为大型的综合管理项目,S所综合管理计划目前依托AVIDM平台运行。对于综合管理计划而言,诸如分级(所、室二级计划)管理、审批流程固化等功能尚不完善,需要针对综合管理计划工作的特点进行技术升级,为提升全所管理能力提供更加优秀的信息化平台。

(五)对机关考核的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

综合管理计划依据年度工作要点和责任令分解制定,而年度工作要点和责任令则是全所发展规划分解细化的产物,因此综合管理计划可以说是机关工作对所纲领性文件的具体落实,对于机关全年工作发挥着指导、督促和考核的作用。目前S所对机关考核并没有利用综合管理计划的统计结果。

三、综合管理计划后续工作思路的思考与建议

目前,S所综合管理计划工作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合理的工作流程,并成为督促落实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在平台开发、编制规范、考核等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不同程度地阻碍了综合管理计划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后续,综合管理计划工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更加显著的推动力。

(一)明确作用,统一认识。

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工作的开展情况很大程度取决于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定位。综合管理计划是对全所管理工作进行策划、执行和考核的重要手段,机关人员尤其是机关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综合管理计划的重要性,树立“计划就是命令”的理念,消除用计划条数体现工作量的思想,维护计划的严肃性,通过对管理计划的敬畏,切实完成好管理工作,服务全所中心任务。

(二)制定完善计划编制规范。

归口管理部门要根据S所实际情况研究计划的编制标准,具体应包括计划的表述标准、分解颗粒度标准和审批标准等。通过对编制标准的研究、制定,使管理人员更加高效、高质地编制计划,同时使管理计划真正反映出机关各处室全年工作的成绩和不足,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探索综合性管理工作的管理模式。

建议放开横向分解任务的限制,借鉴科研生产中“总体—分系统”模式,由业务归口单位组织策划,明确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由所办公室在年初将此类工作汇总,经所领导审批后纳入到现有的综合管理计划中视同一般的管理计划管理、考核。

(四)完善临时性工作的管理。

建议将重要的临时性工作加入综合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建立相关审批流程,由临时性工作的责任单位发出请求,主管所领导审核,所长批准。此举可以更加客观地体现机关各处室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综合管理计划的完整性。

(五)提高信息化平台的适应性。

目前,全所的管理业务作为一个项目放在系统里进行编制、执行、考核,建议由办公室牵头、信息化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对现有存在的不适应点进行升级完善,增加所、室二级的管理、考核和统计功能,限定所级管理计划的审批级别,加强管理计划的规范性。

(六)加大对管理计划完成情况的考核力度。

第4篇

一、办学规模

服装培训比上年又有新的发展,共开设5门专业,1、服装设计班(包括设计、打板);2、红帮裁缝班;3、样板设计专业;4、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班;5、高速电动车班。合计招生人数261名;培训失业、失地人员合计1600余名。由于开设专业比较齐全,适应了各类人员学习服装专业知识的需要。

二、教育科研面向企业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wto的加入与xx市“十五”规划对建设服装大市的要求,本校依托高等服装院校,联合服装企业,使服装教学与生产趋于同步。1、加强专业建设:我们与上海服饰学会进一步挂勾,引进教材,聘请专家,连续三年来我们邀请华东大学(原中纺大)服装学院许树文、王建萍教授等三位专家来校讲课,开设高层次专业。2、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挑选一批高素质的有一定能力经验的教师,本校教师大学资质,有新思路的年轻教师与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著名的服装教授,服装设计师,高级技师,虽然教学风格不尽相同,但善于保持轻松的教学气氛,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性,许多教师都担任过本市著名服装企业设计师与打板师实践经验丰富。本校还定期邀请服装企业技术骨干来校研讨,了解企业需要使教学与企业接轨,立足课堂,走出校外为学生省去许多实习期。

三、坚持培训贴近实践,开展校企挂钩

校企挂钩一直都比较重视,而我校开展校企挂钩,不是为了分配方便,也不想企业资助什么,而是为了贴近企业实际,提高教师的实践教育水平。我们挂钩企业,不是生产设备先进,产品比较单纯的大型企业,而是挂钩时装、休闲装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产品变化快,批量少,技术科、质监科人员配备多,技术力量相对雄厚。符合我们的特色教育和学员实践,提倡教师每周去一次挂钩企业掌握产品订货单,生产工艺单的要求,打好完整的工业样板,尽量保证与企业的零距离。学校定期邀请服装企业技术骨干来校指导授课,了解企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学员的色彩效果图,1:1的工业样板,生产工艺单等与企业相一致,克服以往实践动手能力差的弊端。

四、培训工作要坚持诚信,服务工作要点滴做起

培训本身是一项技术服务工作,参加培训的学员,急需要求学到一技之长的技术,在企业能站稳脚跟,有一席之地,对学校、对老师要求比较高。今年本校积极配合江东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开展失业人员、失地人员服装缝纫工技能培训,共开班20余班次,培训1600余人。下岗再就业人员都有一肚子冤气,有的40多岁。甚至50多岁,他们习惯兢兢业业,按部就班做些长期来固定作业,现在要重新培训,自寻岗位,任人挑选,心里十分不平衡。失地人员他们长期在自己家门口从事多种农业劳动,过惯悠悠自得的田园生活,要他们改行换业心中不自在,这些我们应该理解。所以,我们反负责培训的工作人员思想统一到诚信服务上来,我们开设了三个报名处,都安装了空调和饮水机。挑选最优秀、最耐心的教师负责培训教育。教师坚持不放松,不断提高自身实际知识和工作能力。教学内容有章可循,教学计划和培训内容及时修改不断补充,严格按学习和管理程序办事。

五、教学成就

本校致力与两方面人才培养,1、培养现代服装企业设计、打样人员,教学更贴近企业需要,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的技术部门,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2、培养有一定开拓水平的服装设计人员,如开设女装设计中心、时装厂,这些人员能起到一定的引导市场潮流作用,本校毕业学生就业率达到98%,优职率在60%以上,有近40%以上学员进入企业白领阶层,10%人员开设了自己的服装设计中心、服装加工点及时装厂,xx有一定知名度的霓裳设计中心、依依服饰中心等都是本校学生创办,xx大型服装企业雅戈尔、杉杉、罗蒙、培罗成等都有本校学生担任电脑设计、打板等重任,中小型服装企业、外贸公司纷纷来人来电招聘打板、试样、跟单等技术人员。

六、完善严格的管理

学校的各项制度严谨齐全,从政教处、教务处、生辅处、班主任到各任课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教学,学生会、班委配合学校共同促进提高,去年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参照各大服装院校结合本校实际,制订了学生守则,教师岗位职责,学员考核制度,学校防火、防盗安全制度,住宿生卫生、安全管理制度。教师的待遇也作相应的提高,教师都有三保,责任明确、奖惩分明,调动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的管理,提高了教育质量。

七、存在问题

第5篇

学校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和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试验改革以及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抓住重庆市“一圈两翼”战略发展机遇,以“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明确“特色立校、文化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以“把学校建成为国内一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和西部地区新技术与应用技术研发和培训基地”为战略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响应重庆市委市府关于构建产学研合作大平台的号召,充分发挥学校1957年依托石油、冶金两大行业办学的优势,利用石油、冶金、机械电子等特色学科的人才、科研成果和平台条件,以产学研合作为重要载体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模式。

依托石油、冶金两大行业办学,积极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重庆科技学院与重庆钢铁(集团)公司在科研与人才培养方面有50多年的合作历史,在长期合作中建立起了良好的互信关系,特别是重庆科技学院受托于重庆钢铁(集团)公司完成的翻引钢机械手、棒材强力穿水冷却系统、轴承座自动拆卸及翻转系统、钢厂设备管理系统等科研项目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近年来,重庆科技学院与中石油和航空航天企业合作开发的新项目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与中石油共建“油气井控及安全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

重庆科技学院是重庆市唯一一所拥有石油天然气工程学科的高校,原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自1951年建校以来,50多年的从事石油天然气工程学科专业建设实践,造就了一支学术水平高、专业结构合理的师资、科研人才队伍,特别是油气井井控技术、现代油气钻井技术等学科方向形成了优势和特色,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等2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省部级科技奖多项。其中:现代井控技术研究(欠平衡钻井动态模拟及设计软件开发、空气钻井配套技术研究),包括高压气井、水平井的井控工艺技术和井控装备研制,成果具国内先进水平,已在大庆、辽河、胜利、中原、四川、长庆、塔里木等油气田推广应用;石油HSE风险管理配套技术研究及评价,其研究成果(行业评价标准)已在培训实践中应用,受到石油企业的好评;另外,石油安全工程技术研究及评价、油气井钻井工艺技术研究等方面,都已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与中石油公司长期科研与人才培养合作的基础上,中石油公司拟投资近千万元与重庆科技学院共同建设油气井控及安全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为石油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培养技术、安全管理人才。

与航空航天企业合作,共建“功能磁性材料研发中心”

目前,在我国专门从事针对航空、航天及军工用的磁性材料研发的单位不多,从事磁性材料研究方面的人才培养的高校也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北方的一流高校,而这些重点大学还主要从事磁路设计、磁性材料的理论研究方面的工作,西南地区还没有从事功能磁性材料研发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

重庆科技学院长期从事冶金与材料工程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有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和冶金技术、新材料技术两个专科专业,其中新型功能材料为主要专业方向之一,也是学校的专业特色。在50余年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培育了一支稳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和科研队伍,建设有材料研发科技创新团队两个,致力于新型功能磁性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制造,研发的产品已成功运用于我国的航天和国防产品中。转贴于

学校与南京晨光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我国航天工业重点研发企业合作共建功能磁性材料研发中心,中心已获得了ISO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已承担了多项国防科研项目。

积极探索官产学合作新型道路

与重庆市科委、重庆三峰公司联合成立“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

2005年8月重庆科技学院与重钢集团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办学协议,同时重庆科技学院与重庆三峰环境公司合作开展了“垃圾发电厂高速离心雾化器的研究与开发”、“垃圾发电厂焚烧炉液压控制技术及系统的研究”等项目研究。基于对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与环境二者地位和制约关系的思考,面向国家能源、环境领域战略需求,在重庆市科委等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重庆科技学院、重庆三峰环境公司、重庆市科委三方决定联合组建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实现互利双赢,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庆三峰环境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8月,是具有百年历史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体——重钢集团旗下专门从事环保产业的子公司,重庆同兴垃圾处理厂、福州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等大型项目即由重庆三峰环境公司牵头进行投资、建设并承包运营。

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是重庆科技学院与企业、政府部门合作搭建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属官产学合作。研究院建设所需资金、仪器设备、场地由学校、政府和企业共同投入。投入形成的固定资产按各自拥有、共同使用、统一管理的原则执行,运行费用由项目经费解决。研究院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要求建设和管理,主要研究人员由学校教师和向社会聘请部分优秀研究人员组成,所有人员由研究院统一管理。

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这一官产学合作平台的搭建显示出它的蓬勃生机。由研究院研制的垃圾焚烧发电高速离心雾化器和垃圾焚烧炉液压控制系统在福州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得到推广应用,为重庆三峰环境产业公司节省直接投资上千万元;目前,新的研究开发任务正在有条不紊地组织实施,已申请专利67项;获得重庆市科委重大科研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等多项,科研经费达1000余万元;与美国COVANTA公司签订了技术合作开发与联合开展人才培训备忘录,第一批技术合作开发经费164万美元已到位;与哥伦比亚大学合作,成立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工程中心中国分中心;与重钢集团公司合作,在研究院设立重钢集团博士后工作站的工作室。培养高级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

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响应国家号召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开发出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将为重庆市乃至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与重庆市安监局联合成立“重庆安全工程学院”、“重庆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重庆科技学院有深厚的石油、天然气和冶金行业背景,具备安全工程的学科基础条件,有专业教师60余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000余万元,已经在石油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本专科专业中开设了安全工程相关课程。学校非常重视安全培训、咨询、科研及技术服务工作,建有国家甲级资质的重庆渝油安全评价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IADC重庆(长城)国际井控培训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重庆培训中心”等中介与培训机构。近年来,学校为各行业培养了井控、HSE和安全监督管理等中层、基层技术管理干部5000多人次,并开展了广泛的安全技术服务工作。

鉴于近年来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安全教育机构缺乏、安全科技人员严重不足、安全生产技术及科研缺乏支撑的现状,为了解决安全生产深层次问题,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06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和重庆市王鸿举市长提出的“依托相关高等学校,筹备成立重庆安全工程学院”的指示精神,重庆科技学院与重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成立了重庆安全工程学院。

重庆安全工程学院集学历教育、短期培训、职业教育、科研开发、中介服务为一体,全方位辐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领域。为政府安全生产决策、事故抢险及调查、重大事故隐患整治、安全人才培养、重大安全科技研究、企业安全技术服务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是重庆科技学院与政府部门合作搭建的又一产学研合作平台。安全工程学院由学校提供办学场地、图书情报资料,市安监局提供政府专项资金和政策保障,双方共同提供师资,投入设备。安全工程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管理模式,理事长和学院院长由双方派出,双方共建共管。目前,重庆安全工程学院已招收全日制专科学生240余人,全日制本科学生200余人,对全市安全生产人员的培训工作正在进行,安全中介服务及科研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目前,重庆科技学院在重庆市安监局的指导下,整合全市安全研究与评价机构,并得到国家安监局的支持,组建了重庆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同时也是国家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同时,根据“渝府[2008]3号文件”精神,积极参与构建“重庆市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的工作。

重庆安全工程学院、重庆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随着不断的改革和发展,投入的不断到位,将会越来越发挥出为政府安全生产决策、事故抢险及调查、重大事故隐患整治、安全人才培养、重大安全科技研究、企业安全技术服务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的巨大作用。

充分利用大学城地缘优势,与重庆微电子园开展人才培养及技术研发合作

第6篇

关键词:大连模式 电子信息 职教集团 四方联动

1 建设职教集团的必要性

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家《促进东北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指导意见》、《大连市中长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20)》和大连市2012年教育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加快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和资源整合,组建相关领域的职教集团和培训集团。

大连电子行业协会和软件行业协会在行业指导、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中积极发挥着纽带作用,推动着校企合作的深入融合,推动行业的快速、高效发展,活跃区域经济。

大连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GE、戴尔、IBM、爱立信、埃森哲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来连投资,带来大量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需要大批电子信息人才,为职教集团的研究与实践奠定了坚实的企业后盾。

目前大连共有18所高职院校,在校人数4.7万人,中职96所(其中技工学校36所),在校生7.89万人。电子技术专业群为高职高专国家重点建设示范专业。职业教育本身的改革在呼唤着企业,愿与之开展深入的校企合作,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组建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将解决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很多院校的校企合作仅限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

1.2 政府的相关配套政策力度不够大,不足以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我国还没有建立权威、完整的校企合作准则与运行机制;国家也未出台校企合作中对企业的奖励机制,企业利益得不到保护,导致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热情不高。

1.3 职业院校教师服务企业的能力不强,影响校企长期的稳定合作。由于职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不足,无法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直接影响了校企“互利双赢”目标的实现和校企双方的稳定合作。

1.4 校企之间的信息不流畅,职业院校培养大量的人才不能完全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推动校企合作,导致校企合作缺乏信息交流,出现“就业难、招人难”的矛盾现象。

因此,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创新,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优势互补与资源整合,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师资培养,企业员工与社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呼唤着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

2 “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思路

按照“政府引导、行业助推、骨干带动、校企合作”四方联动的建设思路,在专业建设、校企科研、多元培训、社会服务和信息咨询等方面,组建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紧密型战略联盟,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职业教育与产业的互动发展。

2.1 职教集团的运行机制

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稳定合作前提下,研究各职业教育集团成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由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高职院校牵头,联合高职、中职院校,创新出“政府引导、行业助推、骨干带动、校企合作”四方联动的 “大连模式”。

2.2 职教集团内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基于职教集团内各成员的资源基础,研究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合理配置人、财、物和信息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以达到合理的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2.3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生源研究设计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人才培养方案的统一设计、实施、管理与考核,由校企共同设计、实施、管理、考核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在同一专业设置相同的标准,解决好中职与高职专业衔接问题。

2.4 中高职教育的横、纵向对接

针对中高职的现状,从招生、学历教学模式两方面着手,研究中高职教育对接问题,解决教育重复与衔接不当的问题。

2.5 集团内的人力资源优化与社会培训共享教育资源

研究提高职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企业专家与技术骨干参与职业教育实训指导的新途径;研究职业院校如何更好地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多种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的,解决人力资源与社会培训资源共享的问题。

2.6 集团内教、科研的合作与成果共享

研究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机制,让三者积极开展科研合作,并直接共享成果,运用到生产和教育中,加快促进人才成长、生产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

3 “大连模式”的电子信息职教集团建设探索

3.1 实现职业院校办学体制的创新、教育资源的整合、教育优势的互补

集团成员统一认识,建立高效管理、运营机制。集团成员对集团的组织结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工作任务等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各成员认识一致、群策群力、协调配合、有效开展工作,高效实质运作,避免“挂空牌”的现象。行业协会主动承担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桥梁”角色,深度参与集团化办学。

采用共建、联合、重组、兼并、兴办等方式,大力推进多方合作办学,创新办学体制。教育资源,应按优化组合的方式达到最佳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避免重复建设,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集团内各主体通过合理分工,可以实现人力资源优势互补;通过集团学校之间,实行统一领导、联合办学、连锁发展,实现职业学校内部管理的优势互补。

3.2 深化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集团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实现专业建设上的分工,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特色专业,避免学校之间在专业建设上的重复,避免了小而全且力量分散的局面。

集团促进中高职学校间的衔接与沟通。在专业设置、标准化课程、实训实习及职业资格等方面,进行统一化、标准化、系统化建设。既考虑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普通高校的纵向衔接,又考虑中职与普高之间的横向衔接。使衔接体系成为一个不断改进的开放系统,不断实现自我调节,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与挑战。

3.3 满足企业对人才、技术、研发的需求

集团内职业院校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师生参加生产服务、企业产品研发、生产工艺设计、营销策略制定、企业问题诊断。职业院校利用专业和设备资源优势,对企业员工岗前准入、岗位技能提升、职业资质鉴定等提供培训。

调动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职教集团建设利用政府政策的重点扶持,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集团中职业院校雄厚的办学实力,区域特色的专业建设,岗位拟合度高的人才培养,影响力大的社会服务,吸引规模大、实力强企业的主动参与,避免浅层次校企合作现象,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4 形成以集团为中心的利益链,达到政行校企多方共赢

职教集团的运营,推动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增强企业的实力,推动行业的兴旺,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总体布局,吸引更具实力的企业前来投资,从而达到区域经济链上各主体的健康、稳定、联动发展,达到多方共赢。

整合职教集团内校企资源,共建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训基地。建立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企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融教学、生产、研发、培训、鉴定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达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4 结语

“大连模式”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要充分发挥集团的协调与引领作用,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技术服务优势,与企业的技术和工作实际环境实训实习相结合,解决企业用人需求,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政府的助推使得企业的发展,一定会带动行业的繁荣。职教集团的建设要以行业为依托,以电子信息类专业和人才培养为纽带,以聚集优质教学资源、校企合作为目的,在协议的基础上实现集团化办学,拓宽电子信息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提高电子信息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促进电子信息职业教育紧贴经济社会实际,培养与大连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谢露静.职教集团模式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研究.教育与职业,2012年7月中,第20期:11-13页.

[2]首珩.组建职教集团 促进校企合作.机械职业教育,2009年,第12期:4-6页.

[3]吾喜杂志.泰州市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

第7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发展

建筑业的施工工程进行的难度较大,主要是由于其规模较多,准备工作和施工环节众多,而且目前建筑行业的竞争力逐渐增加。工程的质量和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选择施工技术和控制施工质量的时候,要根据工程的特点来进行。

1 桩基技术

1.1 桩基础分类

从东北的土建施工工程中可以看出,如果桩基的分类方式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种类型的桩基结构:

第一,按照桩基所用的材料不同可以分成木桩、钢筋混凝土桩以及组合材料等状体。对于混凝土桩来说,可以是预应力混凝土也可以是普通的混凝土。在这些种桩基材料中,比较常见的就是钢筋混凝土桩,主要是由于这种状结构的强度和可塑性相对较强。而且造价相对较低,经济性比较突出。在多数的土建工程中,这种结构的桩基受到了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高度青睐。

第二,状体按照结构的不同来进行分类,可以分成圆形状、角形状以及螺旋状等等。在不同类型的工程建设中需要应用不同的桩体,主要是由于每一种形状的桩基产生的作用不同,在促进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第三,如果按照施工方式来分类,桩基可以分成非挤土桩和部分挤土桩两种类型。但是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桩体,在具体的施工工程中都需要按照施工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工程的特点以及施工环境以及机械设备等方面的因素来选择适当的桩基结构。同时还需要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在其中。

2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2.1 基础施工

在具体的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基础施工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常情况下,施工方式主要是以由浅入深的开挖形式为主。保证土建工程建设的安全性是促进地基开挖工作的重点。基础施工工程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环节,施工人员要加强对这一环节的重视。

2.2 承台施工

在承台施工工程进行之前,需要根据建筑的特点以及其自身的高度来进行测量。所采用的主要方式就是间隔水平分割,在这种方式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以两层楼的施工为主要核心,同时严格地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厚度和内部的温度也需要进行严格地控制,在提升承台施工质量的同时降低施工的成本,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资源浪费为主要的原则。

2.3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施工顺序

对于混凝土工程来说,施工工程需要按照科学的顺序来进行,其中混凝土的浇筑工程往往看中第一次浇筑,因为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保障接下来的施工达到相应的标准。如果是泵送混凝土的施工工程,就需要实现将施工泵放置到施工场地中,这样可以促进运输的高效性。

2.4 混凝土施工的工作要点

众所周知,混凝土在施工之前需要做好材料的配置工作,要按照工程施工的特点来将砂石和水泥进行合理地配置。保证原材料找的质量是抱枕建筑施工质量的重点。另外,搅拌机和其他机械设备的使用工作也需要进行缜密地计算。同时还需要在混凝土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加强监督和管理工作,对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都做到严格地检验,其中包括混凝土材料的取材,运输以及施工环节等等。保证混凝土施工工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5 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要点

在东北的土建工程中,采用钢纤维混凝土结构是比较常见的,主要是由于这种混凝土形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混凝土钢纤维的状态分布均匀,检查人员要做好抽样调查工作,对钢纤维的质量进行严格地控制,可以采用干拌和湿拌两种方式,对于搅拌方式和搅拌时间进行严格地控制。

3 钢结构的安装技术

除了原钢板箱形柱的焊接技术、钢结构安装技术的继续发展、提高以外,在钢结构的预应力技术方面发展快速。在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兴建了大量的大跨度的公共建筑,东北也不例外。预应力技术广泛的应用到了空间钢结构当中,创建出很多种类的空间钢结构的新体系,例如预应力网架和索网、斜拉体系等,使受拉杆件的强度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结构轻盈,拥有很强的时代感。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的施工过程中也开创了多种新颖的施加预应力方法,包括张拉整体下压整体顶升等多种方法,工艺简单、经济可靠。钢结构安装技术的安全性原则应用到我国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是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是施工过程建筑职工安全和健康的保障。

4 防水材料的更新发展

使用防水材料以获得防水的效果,传统的施工方法是采取沥青防水,现在经过科研专家的不断努力,已经创造出高分子卷材、新型的防水涂料等具有高效弹性的防水作业。防水施工正逐渐的向冷作业的方向迈进,综合机械化的水平也获得了不断的提高。

通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实践证明,水泥基渗透非结晶防水材料的渗透性强,防水性能更为持久,具备其他材料无法相比的自我修复的功能,整体的防水性强,可以抵御化学物质的侵蚀,并能够对钢筋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无毒环保,没有危害气体产生,施工简易,对复杂混凝土基面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复杂的环境下特别是水位经常出现波动、变化,和经常遭受机械震动的环境中,例如溢洪道、地下室等结构,此材料的优越性能可以得到更为突出的体现,成功解决了大多防水材料都不能解决的问题。

5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

东北建筑装饰行业的兴起是由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并保持了20年的快速持续发展,建筑装饰行业的施工技术、部品制造的技术也获得了很大进步,特别是幕墙专业已接近国际水平,一些工种已经获得了根本的改变,建筑装饰行业经常使用的各类电动工具已经在整个行业中获得了普及。一些企业已经走上了装饰配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的道路,这种使用全新生产方式的试点工程已经体现出工期短、质量高、污染低等特点,是如今通常的施工方式无法相比的。

结束语

东北的建筑技术在很多方面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建筑技术登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一些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建筑结构分析的进步,各建筑行业不断的总结经验,努力开创技术新领域,积极学习国内外新的建筑技术以及管理手段,为促进东北建筑技术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鑫.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J].技术与市场,2012(2).

[2]高晓春.浅析如何进一步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与提高工作效率[J].科技资讯,2012(2).

[3]王琳琳.浅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J].民营科技,2012(1).

第8篇

2012年我区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巩固、提高、精细化”深化年和“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企业服务年”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培植产业链聚集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步伐,构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12年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均增长18%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7%以上;技改项目不少于60个;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运行调度服务,大力培植骨干企业

1、加强经济运行综合协调。充分利用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系统,对全区工业及重点行业、企业和产品生产经营情况及时调度,建立数字模型,加强对宏观形势、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动态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强化煤电油运综合协调,认真做好电力保障工作。加大调研力度,对35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分行业调研,对创新成长型企业跟踪调研,密切关注企业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变化,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

2、培植骨干龙头企业。集中生产要素和各种资源,支持骨干企业建设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把招商重点放在骨干企业升级改造、发展壮大上。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努力提高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充分利用驻地大企业的产业优势和产品原料优势,加强联合,引导中小企业提高协作配套能力,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扶植企业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投资决策机制、技术创新机制,转变经营方式,不断做大做强。引导企业着力抓好品牌营销,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产品博览会、产品推介、洽谈会等活动,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3、扶持创新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继续贯彻落实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创新成长型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坚持创新优先、效率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点扶持成长性较好、规模较大的创新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强化政策扶持措施,加大考核力度,严格执行退出补入机制,力争2012年创新成长型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增幅达到35%以上。

4、抓管理创新。组织企业认真学习6S现场管理、六西格玛管理、海尔SUB管理模式等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探索建立专门培训机构,定期邀请高等学府教授、著名专家和知名企业家进行讲座,搭建交流平台。落实每季度一次的中、高层企业管理人员授课培训;有针对性地搞好“百名院士”进企业等产、学、研工程建设,储备急需人才和后备人才,努力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抓好企业诚信建设。

5、促进产业链发展。2012年,在电子信息、化工等重点领域,策划5条左右产业链,20个左右重点产品,通过横向融合、纵向延伸,提升企业群体集聚优势,从而形成专业化分工、上下游产品衔接配套的产业链体系。重点抓好科讯集成电路和美林电子IGBT电力电子、计保电器高压电能计量设备产业链建设。同时,结合我区实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链招商工作,引进一批产业链相关的战略合作者,培植一批重点企业,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制定工作方案,加大扶持力度,用好发展专项资金,切实推动产业链经济加快发展。

二、强化节能意识,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1、强化节能基础工作,完善节能长效机制。完善节能降耗管理体系建设,强化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工作合力。强化目标考核和政策激励,实行严格问责和“一票否决”。严格执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强化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领域节能。深入推进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等重点工作,不断提高社会节能水平。加强节能执法监察,以执法促节能。

2、以“能评”工作规范化为抓手,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开工建设坚持“能评前置”,充分发挥节能减排在项目策划方面的引领作用,从源头上控制能源消耗增长。同时抓好项目竣工后的能评验收工作,确保项目实现预定节能量。加大能源结构调整,改变我区工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通过技术、管理等手段,提高清洁利用水平。探索建立企业节能工作档案,从能评工作到节能项目建设等全部记录在案,从客观上记录企业节能工作历程并起到横向比较和督促的作用。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继续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示范技术、示范项目、示范企业和示范模式建设,建立循环经济工业体系。着重抓好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产业化、餐厨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等重点工程。寻找资源综合利用新的增长点,大力推进以赤泥、建筑垃圾为重点的固废综合利用。在机械、化工企业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在宾馆酒店领域有所突破。

三、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筛选和申报2012年度省技术改造导向计划项目、市“双百”工业项目和组织实施区“三0”重点工业项目,按照重点工业项目管理考核办法,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终考核”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对项目的跟踪服务和管理。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坚持技术领先、重点突出的原则,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级技术改造资金支持,发挥其导向作用。强化对重点建设项目的挂包责任制,成立专门协调小组,突出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资金、土地、环评等问题,各个方面抓好服务,为项目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做好项目储备工作。按照高端、高质、高效的要求,储备一批后备项目,提前做好项目用地审批、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审核(备案)等前期工作,力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投资计划。按照“新建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的要求,力推项目投产达效。做好腾空闲置土地的项目投入工作。提高新上项目的准入标准,发展土地使用效率高的优势产业,努力调整和提高产业结构,最大限度的用好土地资源。

3、引导产业集约发展。项目入园、工业园区化是今后工业布局的必然方向。在制定技术改造规划、导向计划时,依托现有园区,参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依托淘汰落后、关闭小企业腾出的空间,新上符合产业政策、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好项目。同时,以优化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和加工深度、增强配套能力、拉长产业链条为重点,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鼓励引导企业走内涵发展之路。

4、加强项目规范化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技改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区产业政策,所有技改项目必须按照国务院提出的项目建设的“八个必须”的要求,完善项目建设手续,坚决查处违法建设行为,使项目建设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1、深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围绕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拉长产业链、提高综合配套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规范和引导,积极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项目向化工、建陶等传统行业集中,注重向节能、环保要增效。积极完善企业技改服务体系,加强技改项目库建设,广泛收集行业发展动态、投资动态和项目信息,为企业投资决策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2、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全力支持新材料、精细化工、特种设备及机械加工、电子信息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大,主动融入省、市政策框架,大力争取资金项目支持,逐步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加强财税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由骨干企业牵头组织、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巩固南部工业区升级改造和“两炉”企业治理成果,加大建材、冶金、化工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不断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年内淘汰3m以下水泥磨机。坚决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列入国家、省淘汰目录的高耗能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

五、抓两化融合,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1、突出政策扶持,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以“工业企业服务年”为抓手,强化金融支持,加强银企沟通,鼓励金融机构用足、用活、用巧各类信贷产品,加大对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的金融信贷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加快中小企业金融创新,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上市,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开拓直接融资渠道,加快推进联创新材料上市步伐,推动企业上市融资。

2、全面提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建立企业数据库,将一、二、三产企业纳入数据库服务体系,利用短信平台、简报等途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着力推进与台湾信息产业界的合作,特别是加强与台湾资策会的联系合作,充分利用我区既有的产业合作基础,积极开展产业对接、技术对接、资本对接和人才对接,促进电子信息等重大产业的发展。

3、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探索建立全区基础信息共享平台,整合资源,打造数字、智慧。突出抓好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工作,推动工业技术研发、设计、生产、管理、流通等环节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宽带网和信息技术联盟的作用,大力应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技术服务等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水平。力争到2012年,全区涌现出10家信息化示范企业,用计算机监控技术的企业达到90%以上。

六、抓安全促稳定,为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障

第9篇

随着教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教法在各个学校都得到了很好的推广运用。在社会经济的冲击下,每位教师都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交流,大家都在抓教学质量和教研教改工作。一起来看看2020年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范文5篇,欢迎查阅!

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1

本学期,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心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转变观念、注重实效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以质量为生命线,在规范中求发展的发展策略,用心推进教学管理与课程改革,努力实现教学目标,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以实施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抓手,扎实开展教导处工作,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反思才会提高,总结才会提高,现对本学期教导处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规范课程设置,推进课程改革

严格执行教学法规,开齐课程,上足课时,做到学科安排不走样,确保高质量完成各科教育教学任务。

二、狠抓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益

1、加强常规检查的力度,搞好教学常规反馈工作。本学期教导处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检查评价制度,建立“备、批、听”检查制度和教学常规反馈制度。同时加强了听课的力度,本学期,开展了课堂活动月活动,并且对教师的课堂效率、教学水平、教学手段等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

2、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坚持向课堂要效益,努力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在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具体要求如下:

⑴精细备课,让每一节课充实。

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方案,所以要求每位教师认真研究教材,进行充分备课,用心参加网络群众备课,教案的整体设计要美观大方,书写工整。

⑵严实上课,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每个教师都应严格要求自我,充分利用45分钟,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3、掌握教学基本功。本学期教师大练基本功,每周两张钢笔字,一张简笔画,一张毛笔字,一块小黑板,努力提高自我的基本功。五十周岁以下的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培训。透过这两项活动,教师语言准确、规范、简练生动;板书正确工整,清楚精练,课堂组织潜力进一步增强。

4、抓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切实提高教干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利用暑假期间,参加了“教师通识培训”、“班主任管理培训”等培训工作。透过观看魏书生学校管理讲座,语数英三科课标解读、任小艾班级管理艺术等视频资料,充实了广大教干的管理思想,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

5、加大了外出学习力度,学校透过多种渠道,加强教师的培训,其中派张斌教师到泰安学习,派张成凤、王波、李丽、赵庆贺等教师到兰山、罗庄等地学习,用心派教师参加中心校及高新区组织的高效课堂听课活动,加强外出人员学习的消化吸收,要求外派人员撰写外出体会,上移植课,示范课。

教研工作总结5篇教研工作总结5篇

三、夯实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1、本学期我们将教研工作抓实抓细,努力使教研工作辐射到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渗透到每一位教师及教学的基本环节。

2、做好“青蓝工程”,带给外出学习的机会

我们重视优秀教师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发挥他们的帮带作用,进一步培养年轻教师,促进教师整体的发展,在师徒互动中,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同时我们抓住外出学习的机会,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充电,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透过中心校及本校一系列的培训与指导,我们明显地感觉到新教师们的工作职责心很强,教学思路明确。在12月3日中心校组织的新岗教师展示课评选活动中,我校两名教师获得了一等奖。

四、重视教师业务学习、提高师德修养

教导处要求所有教师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一学期读两本好书,认真写好学习《给教师的推荐一百条》的心得体会。教师除了具有教学潜力外,还务必具有职业道德素养。教导处倡导教师用心撰写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我的教学行为和方式,并按中心校统一要求把反思上传至个人博客,做好教师学习交流。教师以学校网站为平台,给了每一位教师自我反思、发表见解观点、交流体会的空间,真正的关注了教师的成长。

五、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潜力。本学期我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朗读比赛、演讲比赛、钢笔字比赛、古诗文背诵比赛、数学计算潜力竞赛、小学生习作征文,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提高,在活动中培养自我的潜力。

六、工作中问题的反思

本学期教导处工作有了必须的改善,必须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益,促进了教育教学发展,不可否认,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仍需要进一步转变

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仍然需要一个过程,要付出更多的的努力。

2、加强教学常规检查结果的评价

在本学期的教学检查中仍然发现个别教师为完成任务而补教案、抄补听课记录的现象,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总之,在过去一学期,整体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更面临许多的困惑,如果构成良性的竞争环境,抓住每一项制度的落实,工作会做得更好。

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2

依据集团发展的总体部署以及20××年工作目标,以课题研究为基础,突出科研为各生产厂的服务功能,在技术中心组织和各单位的配合下,20××年科研工作在项目申报立项、过程管理、成果转化等方面进取开展工作,现总结如下。

20××年主要完成的工作

一、加强各类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工作

20××年技术中心重点突出科研为各生产厂的服务功能,进取引导各生产厂参与科研项目,今年共组织申报集团科研项目12项,1月22日,组织召开了20××年科研项目立项专家评审会,评审专家针对立项背景、国内外技术水平、主要研究资料、关键技术、创新点、工艺路线、目标进度以及经费预算等方面等方面进行评审,提出了10项立项提议。其中技术中心2项、信息系统管理部2项、机焦厂1项、冶炼厂2项、炼钢厂3项,与20××年相比集团自立项增加5项。经过评审的10项科研项目以安控总字【20××】第011号下达了年度科研项目计划。

另外,技术中心申报的《H800mm及以上规格H型钢产品研发》项目被山西省科技厅列入了20××年度省科技攻关项目计划,并获得省财政15万元资金支持。

二、加强对科研项目的过程规范管理

根据《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今年加大了对集团课题研究、结题的指导与监督力度。加强了对所有在研课题进行跟踪服务,了解研究情景,督促研究进度,供给服务咨询。

4月19日,组织召开20××年度立项的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及阶段检查专家评审会,分别从项目的研究进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公司经营的支撑作用、存在的问题、科研经费使用情景、下阶段研究计划等方面进行了检查,经过评审,《炼焦配煤工艺研究》、《褐铁矿烧结性能研究》、《SWRCH8A(ML08Al)冷镦钢盘条开发》等3个项目经过结题验收、准予结题;《345MPa级1000×300系列H型钢工艺优化研究》、《10。9级ML40Cr盘条开发》等2个项目经过阶段检查。

10月10、11日,组织召开20××年立项的科研项目阶段检查专家评审会。经过专家评审,11个科研项目中有10项有效地开展了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检查结果评价为“良好”,1项由于受到设备改造进度的影响,没有到达项目职责书的要求。

三、加强科研项目成果转化

20××年,技术中心进取推动做好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工作。截止目前,科研项目共实现增效510万元,5篇,其中《10。9级高强度螺栓ML20MnTiB热轧盘条的开发》、《大规格H型钢轧制技术要领》被《轧钢》收录;《微量硼对碳素结构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低合金高强度大规格H型钢性能研究与改善》被《理化检验物理分册》收录;《高线ML40Cr控冷控轧关键技术研究》被《热加工工艺》杂志收录。

申报发明专利3项:《一种含硼钒低温冲击韧性优良的热轧H型钢及其制备方法》、《一种优质高强度冷镦钢的生产方法》和《一种含钛和硼热轧低硬度的高强度紧固件用钢的生产工艺方法》均已接到中国知识产权局的受理通知书。

四、加大科研投入和对科研人员的奖励力度

20××年加大了科研投入,鼓励各单位进取申报集团科研项目,参与科研和新产品开发工作,对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或降本增效显著的项目按照《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给予适当奖励。20××年,科研项目总投资98万,比20××年增加41.69万元,其中:资金本36.2万元,制造费61.8万元。4月份和10月份,根据科研项目阶段检查结果,对进度完成好、取得成果多的项目进行奖励5.1万元,比20××年增加3.78万元,极大地鼓舞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

五、加强集团内外交流,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20××年,技术中心进取做好对内技术交流和对外沟通联络工作。

一是深入各单位进行技术交流和调研活动,为激发员工的科研兴趣,培养员工的科研本事,技术中心多次召开了科研项目沟通交流会议,与项目申报者开展应对面的交流、座谈、指导和咨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对各生产厂进行专利申报及Minitab软件培训,并邀请市科技局来公司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申报”培训,并对申报的专利进行现场评审。

二是加强了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交流,20××年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开展《4#高炉炉底炉缸侵蚀模型技术开发与应用》科研项目研究,经过炉缸炉底三维非稳态温度场、侵蚀、结厚在线监测诊断系统软件成功开发,及在线安装和应用,实现了高炉生产状况实时监测,为高炉安全高效生产供给了有力的依据。

三是进取走出去与有关政府部门沟通联络。鉴于科研管理工作的特性所需,一年来,我部门进取和介休市及晋中市科技局、经贸委、省科研厅、省经信委等部门的沟通联系,使他们更加了解我公司、理解我公司、帮忙我公司,为我公司的科研工作开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0××年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20××年,技术中心经过努力,科研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

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

一、集团整体攻关本事较弱,高技术含量的课题缺少,国家级的科研成果奖未能突破。

二、科研项目进展较为顺利,但特色还不明显、运行管理还不够规范、投入不足。研究现实问题本事有待加强,服务各生产厂的本事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集团技术创新氛围还不够浓厚,技术交流层次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0××年工作目标及主要措施

20××年工作目标:力争集团立项科研项目8~10项,申报省级科研项目1~2项,5篇以上,申报发明专利3项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继续加强各类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工作

广拓渠道,广泛动员,整合力量,以较高级别项目为重点,以降低增效为目的,为公司的新产品开发作技术支撑,切实抓好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立项工作。认真组织公司各单位申报集团及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并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提高申报质量,争取在立项上有所突破,不断提高我公司科研项目的档次。20××年计划将有必须难度的新产品开发项目和机焦厂增加焦炉煤气产气量、冶炼厂降低焦粉消耗和炉渣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列入到科研项目中,力争集团科研项目立项8~10项,申报省级科研项目1~2项。

二、继续加强对科研项目的规范管理

加强对集团课题立项、研究、结题的指导与监督。加强对立项课题研究的指导管理,督促做好研究工作。继续开展课题研究中期检查,

定期对研究课题的进展、人员组成变化和经费合理使用等执行情景进行有效的跟踪服务,确保研究课题的如期完成,使课题研究工作能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三、继续组织集团自立项目的结题验收与成果申报

树立成果意识,督促课题组按期结题,及时组织鉴定,申请成果登记,构成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20××年计划组织7项项目结题验收、鉴定工作。进取组织科研成果的申报,努力提高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争取5篇以上,申报发明专利3项以上。

四、加强公司内、外部技术交流,开展产学研合作

为提高公司科研项目的质量与技术水平,20××年加强公司内、外部科研项目立项、检查等工作经验交流,邀请同行专家就科研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对话、深度会谈或专题研讨,实现信息交流、经验共享。经过不定期组织交流会,不断总结经验,促进科研项目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了解同行业中最新的科学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提高我公司的技术水平。

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外部资源的作用,对公司不具备试验条件的项目,经过产学研联合的形式,引进外部资源,完成部分研究工作。20××年拟与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

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3

本年度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我校教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和学校工作思路为指导,认真落实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潜力与水平,改革教研模式,推进学校校本教研的发展,提高新课程教学的实施水平,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继续推进课程改革,做好新教材的培训工作。

提高新课程培训针对性。相关学科透过各种方式继续做好新教材、新课标学习培训工作,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对《上好课――有效技能》和《有效上课》两本书认真钻研,细致讨论,并把讨论成果用反思的形式写下来。另外,还派了多名教师参加县级、镇级的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回来后要求每位教师写了汇报材料,并向全体教师做了学习汇报使每位教师都能掌握新的教学理念。总之,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在教师,学校把教师的业务培训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扎实有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1、强化常规教研活动专题性。抓好常规管理是办好学校的基础。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是顺利地进行教学改革的前提。开学初,要求每位教师制定工作目标,明确工作任务;期末,对到达目标的教师进行奖励,树立了教学榜样,增强了教师间的竞争意识。每期要求教师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全期有学生成绩记载和试卷分析。学校分别对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进行了专题教研,每次教导处都精心安排,合理规划。上课前教师们都踊跃报名,用心准备,大家出谋划策,查漏补缺,再修改教案,课后评课再交流经验,总结成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真正到达示范课的示范作用。

2、坚持校本教研、校际交流的有机结合。为使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学校专门编排了教研活动一览表,把每位教师的教研活动或群众备课的资料具体到周、具体到资料,使讲课教师能及时准备,本学期我校共讲了九节教研课或示范课,每次听完课后每位听课教师都能用心在一齐评课,找出优点或需改善的地方。在群众备课也进行的有条不紊。从而有效促进了我校教师教学水平地提高。

3、在备、讲、辅、批、改、评、考各教学环节上对教师的要求及监督检查,都作了明确并且具体的规定,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主动自觉地遵照执行,使每个教师认真做到教学纪律严明,教学行为严谨,教学秩序严格。促使学校教师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认真组织考评。

三、狠抓教学过程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与教师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

1、坚持教学周签月查制度。我们采取教研月查制,每月底由教研组全面检查。主要查教师的备、教、批、辅、考、研。对于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教学反思、是否是导学案、作业中是否有激励性的评语、学生是否有错题纠正本等)重点检查。检查结束后,学校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教师应对面的总结成绩、指出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督促教师整改。从而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用心性。

2、学校认真组织了月考、期中、期末教学检测,每次检测结束后,学校要求教师写好质量分析报告,并召开质量调研反馈会,同时学校对每次考试的成绩进行了全面统计,对教学成绩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教学改革意见。

四、在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中交流、总结与提高。

本学期我校教师用心参加县里或是中心学校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如电教论文,学科论文,儿童书画展,读书赛,作文大比拼,教师下水作文等,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书画赛和作文比赛都拿了多个县级一、二、三等奖。

成绩的取得只属过去,展望来年,我校的教研工作任重道远,还有很多需改善的地方,如: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综合潜力参差不齐,教师资源的分配不尽合理,个别班个别科的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电子备课还未很好落实,少数教师教学理念还未很好转变。这些都需要来年的教研工作强化力度,力争使我校的教研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山区教育事业谱写出新的篇章!

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4

学校工作在教育,教育工作在教学,教学工作的好坏也能够从教研教改方面体现出来。在本学期中,我组遵从教学规律,遵照国家的教学方针,用心致力于教研教改工作,经过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圆满的完成了学校安排给我组教研教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必须的成绩,此刻总结如下:

一、拟好教研教改计划、明确工作任务。

在学校教研室的指导下,开学初制订各项工作计划,写出工作要点,每位教师制订自已工作目标和岗位职责。人人做到心中有教学工作,心中有教研工作,做到从上到下都重视教研工作。

二、加强思想认识,培养工作职责心。

随着教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教法在各个学校都得到了很好的推广运用。在社会经济的冲击下,每位教师都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交流,大家都在抓教学质量和教研教改工作。为此,在本学期调整教学思路,加强教育教学工作,使每位教师认识到教学质量对学校生存的重要性,使每个教师都有高度的职责感,都充分认识到新课改新教法的必要性。在多次的讨论中,各学科培训中每位教师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和教育。经过每位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工作职责心得到加强。

三、加强教研教改日常工作的组织管理。

学校由教务处专抓教研教改工作,教师们认真依据各个学科教学特点,制定本学期的各科计划。制定好教研教改工作计划,教务处根据教研教改计划开展好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学校的教研工作计划的实施及方案的落实实行定期、定项的督导检查与评价。

在本学期中我们进行了常规教研活动10次以上。在教研活动中我校主张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杜绝走形式不合学校实际状况的活动。按照教务处要求,抓好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的督导检查工作,在检查工作中要检查教师的教案、测验、作业批改、作业分析、听课记录、学生对教师上课状况评价等,在检查中务必做到认真检查记录并总结反馈。年轻教师或者骨干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课后授课教师作了说课,听课教师对授课教师的教学状况作了全面的评课。教师们还用心利用学校远程教育设备进行网络教学和资源的利用,在公开课中安排了7节多媒体教学课,展示了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魅力。同时还采取了“走出去,引进来,推广开”的教学办法,透过相互交流和派遣教师到其他学校听课教师们在亲身体验和应对面的直接学习中得到了启示和锻炼,这些很好的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用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教改活动。

在本学期为了使教师全身心用心投入教学活动中来,教务处在开学计划中拟定了各种各样的教研教改活动。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评选活动,9―12月组织本校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合计到达了10多节次。组织开展校内传帮带活动,组织教师进行专业业务学习等。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这些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教师们的教学热情,也丰富了我校教学活动。

三、发挥学校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

一个学校的发展与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是密不可分的,他们的教学状况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为了发挥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结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先派遣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到外面学习,然后再叫他们在学校上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进行传帮带学习。平时学校教务处还组织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上多媒体示范课以带动其他教师。总之这些骨干教师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我们的教师都得到了新的锻炼,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但我们此刻才刚刚接触新课改,很多教师还不适应,他们都还受着传统教育的束缚,要在短时光内很快的提高我校的教学水平还得付出更多的努力,可是我们相信我们有潜力把我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5

本学期我校科研工作紧紧围绕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和要求,在阳光教育理念下,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不断开拓教研思路,创新教研工作方式,强化校本教研,努力提高教科研质量,取得了必须的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逐步增强,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对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进取的影响。

一、科研工作目标

学校科研工作有特色,教科研有品牌,创立科研工作开展的先进学校。

二、科研工作开展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科研培训,促进专业发展

1、本学期继续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努力探讨校本培训的多种形式,经过不一样形式的理论培训和实践研讨,使指导教师的课程指导和实施水平不断提升,努力实现高效课堂。

2、教师自学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同时学校定期向教师推荐有关教育科研方面的文章,促进教师自我提高。

3、针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邀请相关的专家到校进行科研培训、科研讲座;同时组织教师走出去,进取参加各级各学科的教研活动。

4、经过多种课型,比如推门课、考核课,公开课等鼓励教师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反思,提高教师反思质量,促进教师深层次思考,努力培养出更多的专家型教师。

5、建立科研骨干培养机制,继续培养校级科研骨干教师,以我校小课题科研团队为核心,以点带面,带动全校教师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水平。

(二)加强课题研究,抓好课题管理

本学期坚持科研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把教科研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努力提高教科研工作实效。围绕课题研究,加强我校科研课题管理工作,注重过程材料的积累,健全科研管理档案,对部分小课题做好结题工作。

(三)提炼科研成果,深化优质科研工作

本学期我校鼓励发动教师进取撰写课题研究经验,课题研究论文、教育教学案例等,并及时进行评比、交流,认真帮忙及热情鼓励教师向各级教育教学

刊物投稿,其中优秀的文章参加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征集和评选活动。多名教师的研究论文获奖。

(四)奖励鼓动,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

本学期我校继续施行课题研究奖励制度。课题研究的教师撰写的课题研究方案或实施计划、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课题研究过程资料、课题研究成果资料等都能够申报获奖,学校给予了适当的奖励。

三、开展的活动

1、开学初的一个半月时间,学校进行了“聚焦阳光课堂提升教研水平”的课堂教学考核课。把课堂教学凸显的一些共性问题以及亟待要解决的教学困惑、教学疑难,进行全面汇总,并分年段、教研组座谈交流,使教师们直面问题,从根本上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最大化的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办法,进而不断提升自我的课堂教学水平。

2、10月11日,学校开展了教师小课题阶段成果交流活动,我校葛金玉教师和李秀娟教师从小课题的提出、课题研究的资料、课题研究的措施、研究的成果以及下一步设想等方面为全校教师做了细致鲜明的引航指导。

3、10月30日上午,金汤小学召开了以“深化教育科研促进学生发展”为主题的科研开放周活动。本次科研开放周,金汤小学领导高度重视,精心准备,本着“日常工作正常开展各种活动真实展现”的原则,向与会领导、教师呈现了一个真实的金汤。

开放周活动分为四大板块:

1、观看学校“十二五”以来教育科研工作专题片及课题档案资料;

2、四年五班战英教师执教一节语文课《白鹅》;

3、四学年教师结合《白鹅》一课展开课堂教学与小课题相结合的小课题专题研讨;

4、活动小结及征求与会领导、教师对本次活动的意见和提议。

此次活动以科研团队的形式向与会领导、教师展示了课堂教学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小课题专题研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10月30日,金汤小学迎来省、市义务教育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校评估检查团一行4人对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列工作的评估检查。

5、11月15日上午,金汤小学开展了以“落实‘四基’教学,培养数学素养”为主题的数学观摩课展示研讨活动。经过此次活动,全体班主任对各自学

段怎样上好数学课,如何以生为本,各学段重点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训练有了明确而系统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6、11月25日,经过精心、细致的筹备,我校迎来了丹东市中小学“银杏杯”大赛——学校德育、校本科研工作的评委。我校庞校长、孟校长针对学校校本科研、德育品牌创立工作进行了详细汇报,市教育局、进修学院的领导认真倾听了汇报并对相关工作进行了检查、评估,给予了指导性的意见。同时学校选派了5名教师参加“银杏杯”大赛的个人项目评比。

7、11月27日“丹东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会”(元宝区分会场)在金汤小学召开。金汤小学姜莹莹教师执教的四年级《确定位置》获得好评。

8、11月我校共上交辽宁省教育学会论文、教学实录、教学设计7篇。。

9、丹东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生实践性作业的策略研究》、《小学实施“阳光教育”实践的研究》完成课题实验任务,相关结题材料已经上交市区科研室。

10、本学期学校分别邀请了中医院专家做了《教师养生讲座》、丹东市教师进修学院李天运主任做了《塑造阳光心灵,引领智慧人生》讲座。使教师们从心理、身体两方面更加健康、阳光!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