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生计算机课程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12-21 03:04: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计算机课程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生计算机课程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就业视角;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

在当前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始终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着教育改革的进程,缺少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教材内容滞后,评价形式单一,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这也是基于学生就业视角背景下,当代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所在,旨在能够提升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就业视角下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应用到计算机系统来辅助工作的开展,在市场就业需求的指引下,各级高校都要开展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并且针对现有的教学计划进行改革,在提高大学生计算机专业文化理论素养水平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提升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上机操作机会,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应用计算机技术来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大学生眼界,能够将计算机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通过教育改革的方式,调动大学生计算机课堂学习的活跃性,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善于对问题进行总结思考,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就业视角下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差异性教学理念

就我国目前高校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现状来看,从就业视角来看,缺乏差异性教育理念,不能够把握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面对不同专业学生和不同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时,高校往往并没有对这些学生开展差异性的教学活动,而是对他们采取了“一刀切”的教育作法,这是因为有一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差,他们从小到大并没有很多机会接触到计算机,所以了解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不是很多,而有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他们从小就接触各种各样先进性的电子产品,因此在大学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学习速度比较快,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强,如果对待这两种类型的学生采用同样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上的基础差异,自然就会导致课堂效率不高,教学效果缺乏针对性,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大学计算机课堂教学显得枯燥无味,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大学计算机课堂又显得晦涩难懂[2]。

(二)教材内容滞后

其次,当代大学计算机教育中教材的内容也是严重滞后的,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潮流,而且同样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也缺乏针对性,不管是金融类专业的学生还是师范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在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上,接受的都是同一套教材,基于老旧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是非常滞后的,有的教学内容甚至还停留在上个世纪,自然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学校现有的计算机教学基础设备也比较老旧,严重脱离现代化企业的工作生产实际,本来高校大学生应当熟练掌握计算机Microsoft软件,但是却浪费大量时间在计算机二级ACCESS能力考试上面,这些C语言及编程能力,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计算机应用中的价值意义并不大,从就业视角来看,这样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可以说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3]。

(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再次,现有的高校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单一,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具体来讲,就是在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期末考核中,主要还是以理论知识的考核为主,即使有上机操作环节,也不能体现出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实践能力,而且完全以学生的考试分数“论成败”,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所以学生很难真正意义上融入到计算机课堂的学习中,课堂活跃性差,缺少师生评价、同学互动以及学生自评的环节,对于学生的计算机课程学习态度,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以及小组合作探究中的沟通、交流配合能力,都是无从考证的,不能很好地培养高校大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创新精神,长此以往下去,会使得大学生的思维变得僵化、束缚。

三、就业视角下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有效对策

(一)优化大学计算机教育理念

基于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就业视角,在针对大学计算机课程进行教育改革时,应当有目的地优化先进性的大学计算机教育理念,也就是要对不同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开展因材施教,树立差异性的教学思想,有条件的学校,最好是能够开展“小班式”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来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内容,例如对计算机基础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要由浅入深,教给他们比较浅显,基础性的知识,而对待那些计算机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应当让他们接触到更多先进性的计算机技术,进而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得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够在自身原有计算机操作水平上有所提升,坚持与时俱进,把握各专业学科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方向,在课堂教学中,多列举一些新鲜的例子,像是从比特币病毒在我国高校校园网范围内大规模爆发事件,来指导并帮助学生当面对比特币勒索病毒威胁时应该怎么做

(二)完善教材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其次是要不断编辑并完善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材,从而适应现代化社会市场经济的企业发展需求,不要再继续沿用过去的老旧教材,最好是能够添加一些和现代企业中相关联的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对高校“双师型”计算机教师人才队伍的完善,在完善教材内容的同时,也能够带领学生一起到企业中进行实习操作,真正意义上进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观察工厂、企业中的技术人员都是怎样完成计算机智能操作的,关于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时效性和科学性,比如作为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应当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图像、视频处理软件的能力,从而制作出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教学内容,对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应当可以熟练使用现代化旅游管理系统,同时还可以完成酒店客房管理系统的操作,使旅游专业可以和酒店服务项目联系在一起,进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并且能够在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中,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提高各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5]。

(三)健全高校计算机课程考评体系

最后是要不断健全并完善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更加全方位地评价出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再一味地只看重学生的理论知识背诵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计算机时间应用能力的培养,从就业视角来说,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育改革时,需要针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效地结合起来,同时添加师生评价、同学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的环节,让学生能够在计算机技能学习活动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提高计算机应用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还可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可以早点适应现代化企业中的工作氛围和办公环境。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在今后的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中,应当继续优化和转变大学计算机教育理念,完善各专业学科计算机教材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健全高校计算机课程考评体系,使大学生可以真正在高校计算机课堂学习中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陈伟.就业视角下的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08):33-34.

[2]张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4,12(30):244.

[3]刘春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实用型人才研究[J].河南科技,2014,(06):279.

[4]叶斌,余阳.基于TC模式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创业教育研究[J].软件导刊,2012,11(06):197-198.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改革;问题;对策

1引言

伴随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能力已然转变成现阶段人们所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计算机应用亦逐步从以往的专业领域,不断向社会各个行业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渗透。计算机教育是现阶段各大高校所设立的一门基础课程,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伴随计算机技术应用覆盖面的逐步扩大,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然而,当前高校培养的计算机人才与现代社会需求不相匹配,难以充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针对当前的状况,我国教育部门下达了深化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强调了高校教育改革应强化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专业能力[1]。由此可见,对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2.1教学内容太过陈旧

伴随科技的逐步发展,一系列电子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然而,在计算机教学内容方面,高校依旧沿用以往的教学内容,而未对教学内容开展革新,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学习的计算机知识难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不利于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

2.2教学手段单一,实践性不足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较为特殊的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一定程度上更偏向于实践操作。在高校计算机教学实践中,教师大多选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该种教学模式仅为对教材理论知识开展教授,未有引入科学的现代教学手段,依然单一地选取黑板、粉笔等简单辅助资源开展教学,教学方法过于落后,使得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逐步被削弱。而且,学生缺乏实践动手机会,一些计算机理论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太过抽象,学生难以将它们应用到计算机实践操作中[2]。

2.3教学管理失效

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教学质量,推进教学进程,推进计算机教学改革,促进我国计算机事业有序发展。现阶段,我国一些高校依旧采取传统形式开展教学,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评定标准,如此显然难以对计算机教学水平进行有效检测,更是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除此之外,一些高校通常对计算机设备、实验室推行粗犷的管理模式,该种管理模式会极大程度缩减计算机教学成效。

3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有效对策

计算机课程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上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可为学生将来进入职场奠定良好基础。在时展新形势下,要紧随时展潮流,强化改革创新,在先进理念、成功发展经验的支持下逐步强化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如何进一步促进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工作有序开展可以从以下相关对策着手:

3.1引入新颖的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必须要提起兴趣,长期以来灌输式教学手段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鉴于此,教师应当引入新颖的教学方法,诸如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一系列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习主观能动性,进而改善教学质量。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入小组讨论、上机演示等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同时,经由案例、任务系统地与不同课程所学知识开展有效融合;还可引入学生自主网络学习、教师教学总结的教学模式,学生提前自学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最后教师予以总结,该模式改革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一步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

3.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教学内容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依据学生专业特征、兴趣偏好等来设计。要知道,学生计算机学习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受教学内容的影响,如对于相关编程类教学内容,学生可能会产生排斥心理,面对该种情况,教师可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者与专业关联的内容来设置此部分的教学内容。例如,针对艺术专业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期间时常会应用到画图软件、修图软件,针对统计专业学生,时常会应用到数据库知识,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引入相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主流的计算机软件操作方法,进而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有效提升。丰富计算机教学内容,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教师可设立选修课程,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计算机知识开展学习。增加知识的可选择性,教师可依据学生的选择评估各类计算机知识的受欢迎程度,以此作为教师今后设置计算机教学内容的依据。(2)教师可提高计算机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的关联性,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时下新推出的趣味性软件,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3)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安排。计算机教学应当以完成大纲要求为前提,切忌将学生兴趣视作主要教学内容,应当分清主次,切实开展好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工作。

3.3强化课程体系改革

高校计算机教育应当明确确立培养大学生计算机素质、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构建计算机课程体系应当尽可能权衡计算机教学所处的当前形势,从人才培养目标着手,对教学内容逐步更新,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凸显现代计算机发展、具备时代特点的计算机内容,与计算机课程体系有机融合,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前沿知识、技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跟据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特征,可将计算机课程划分成两类,一类为在一定时期内较为稳定、维持不变的计算机课程;一类为实时动态、转变较迅速的计算机课程。教师应当结合相关专业对两类课程开展科学合理规划[3]。例如,对于文学、英语等专业学生而言,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往往要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的文字处理等相关软件,如此一来,教师应当针对此类专业学生设置特定的文档处理、应用等计算机专题课程;而对于物理、化学等专业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要应用到计算机编程,教师应当针对此类专业的学生设置特定的实验程序编程等计算机专题课程。

3.4拓展计算机课外教学资源

对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当以知识应用为基础,由于校园环境可供学生应用的空间相对狭窄,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调计算机知识应用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学生应用频率不足,使得学生始终难以对计算机课程形成足够重视。鉴于此,要想强化计算机教学实践性,教师可拓展计算机课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多参与实践。可成立计算机、手机基础程序问题解决小组,以为高校附近居民解决计算机、手机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帮助学校图书馆开展电子书录入、编辑等;组织学生前往电脑商城开展周末、假日实践学习,经由为消费者讲述电脑硬件配置、应用功能等,强化自身对计算机知识的认识[4]。通过对计算机课外教学资源的拓展,一方面可促使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边学边用,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重视度,一方面可加强知识学习应用性,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同时计算机更新速度不断加快,高校计算机教学内容需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亦需推陈出新。通过全面分析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引入新颖的教学方法、丰富计算机教学内容、强化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拓展课外教学资源,积极促进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工作有序开展,为现代社会输送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昆.基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发展对策的分析[J].科教文汇旬刊,2015,13(21):63-64.

[2]侯畅,孙新竹,陈岩.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策略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5,07(11):15-16.

[3]戴伟敏.浅析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09(03):107-108.

第3篇

【关键字】 计算机 应用能力 创新教学模式 医药院校

高等教学在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完善过程中经过了很多次创新改革,其中对计算机的学习已经成为了不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对计算机的使用,并利用计算机对生活及以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高等医药院校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创新能力也逐渐成为重要的课题。

一、以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改革

1、实证研究、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同样适应计算机的教学,在学习计算机课程之前或者每一阶段计算机课程结束之后都要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能力的考核,老师在掌握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之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更能提高教学的效率。这种教学步骤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充实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2、分割教学内容。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化的整合,无论是在线平台上的课程还是实际教学教材,老师都可以在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分,可以制作短小的视频,在视频中突出教学的重点,促进学生对精华部分的掌握。另外学生脱离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可以实现对现有知识的加深,还可以实现对模糊概念的重新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学体系构建。1.基于混合式的理论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主要采取的是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把班级分为不同的讨论小组,在开展教学之前必须要让学生进行一定的预习,课程内容中不仅有老师主动教的内容,而且有学生自主学的内容,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1]。对于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重点要进行特殊的指导,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布置课后作业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这种教学模式中有效的结合了虚拟网络和现实课堂的内容。2.搭建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对计算机课程内容的全面掌握离不开充足的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很大的提升,而对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落实需要建立健全的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层次:基础实践;初级实践;高级实践;项目实训[2]。其中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需要全体在校生参与并完成。在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中表现突出并愿意进行更深层次学习的学生参与第三层次和第四层次的训练。

4、创建项目团队,培养合作创新意识。经过不同层次的学习,并通过一定的考核之后才可以进入项目团队进行学习锻炼。老师在项目团队中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实地调查,培养学生一定的实践能力。在项目团队中学生可以首先进行程序设计的撰写工作,逐渐适应团队的氛围;其次老师对项目中的工作进行分工,明确项目团队中每个学生的职责;最后就是项目的实施,保证项目团队工作的独立完成。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混合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计算机老师的要求提高。老师在“授业”和“解惑”之间的比例有明显的调整,学生利用在线教育课程得到了国内外很多知名学者的讲授,并给学生一定的机会质疑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促使老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在线教育给不同省市学校老师提供了充分的交流互动机会,在教师团队中选择骨干教师参与相关教学研讨活动,在现代教学理念下逐渐提升老师的担当能力和对计算机实训项目的发展方向和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力。

6、评价设计。在教学内容开展完成之后开展一定的评价活动很有必要,评价中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其中线上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学生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学生课程测试成绩、学生课程表现等。线下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课程设计的完成情况等。总之从多元化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打破传统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在评价之后对教学活动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学习及教学中的不足,做出进一步的改进。

二、总结

通过完善高等医药院校大学生计算机教学模式,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得到提升,不仅解决了当前我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充分结合了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学生在学习中利用计算机思维使得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总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 考 文 献

第4篇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教学改革;医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2-0098-03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 Computer Course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HANG Xiaohong, LU Hong-bing, LIAO Qimei, ZHANG Guopeng, LIU Yang, ZHANG Xi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of

college computer course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science, the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mode and examination mode of the course were reformed and explored. The aim i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nd the ability of using computer to solve problems.

Key words college computer; computational thinking; reform in education; medical applications

1 前言

2006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教授在《美国计算机学会通讯》上发表了《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也称计算性思维)一文,将计算思维作为一种基本技能和普适思维方法提出。目前,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已经得到共识[1]。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是近些年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从2008年起,一大批教育工作者开始采用这种课程结构,全球很多大学成功主办了自己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在我国,MOOC同样受到很大关注,很多知名院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都开设了自己的MOOC课程。

本文对医学院校大学计算机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解决目前医学院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医学院校学科专业特点,开展以“计算思维+”为指导的教学内容改革探索,开展面向“计算思维+”的MOOC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探索,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考核模式探索。

2 医学院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大学计算机课程作为基础类课程的地位认识不足 计算思维是科学思维的三大支柱之一,其培养以计算机学科为代表,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将担负起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主要任务。目前,大W计算机作为基础类课程的观点逐步得到教学行政部门与高校的重视,其教学内容也正在实现由“基于知识的技能传授”向“基于应用的思维能力培养”的转变过程中。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医学院校对于大学计算机课程定位认识模糊,出于惯性的作用,课程教学目标更多地侧重于软件工具的操作使用。在教学中注重计算机所具有的工具属性,在一段时间内、一定程度上、特定的范围内有效解决了学生技能培养的需求,但过分倚重课程内容的工具性,必将导致学生对计算的正确认知和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不足[2]。

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存在矛盾 医学院校由于医学课程门数及内容繁多,加上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的压力,很多学校大量压缩基础课程的学时,导致第一门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时矛盾突出。在学时减少的情况下,教学内容却没有减少。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赶上教学计划,多数内容不能详细讲解。造成的结果是:学生感觉学了许多内容,却没有学透,甚至有的学生感觉计算机基础课程很难学。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了解学生的情况与需求,进一步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教学组近几年坚持做了问卷调查。本次约260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刚学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后感觉收获较大的学生仅占约60%,远远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甚至约50%的学生觉得本课程的理论课难度大、不好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精选内容,那么讲哪些内容才能让学生接受并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与医学专业学科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对医学专业学科的支撑越来越显重要。如今的医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学习计算机、使用计算机对于医学专业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多数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与医学专业严重脱节。现阶段,大多数医学院校采用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大众化教材,这些教材基本内容相同,教材编写者基本上形成思维定式。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设计等方面与医学专业学科结合程度不高,引用的案例医学特色突出不够,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结果是:使得本来学生感兴趣、愿意学的一门课程,随着课程的开展,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反而降低了,甚至有的学生不知道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用,尤其是为什么要学习程序设计。

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对象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虽然大多数城市在小学、大多农村在中学就普及了信息技术课程,但学生的实际水平差异很大。本次调查结果显示:4.3%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21.4%的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各种办公软件,28%的学生会安装各种系统和软件,1.9%的学生懂得一门计算机语言,1.6%的学生取得过国家计算机相关证书。目前,多数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基本上采用大班统一授课的模式,并没有针对教学对象的水平开展层次教学或分班教学。固定统一的教学模式必然导致一部分学生“跟不上”,一部分学生“吃不饱”,教学没有达到因材施教。

大学计算机课程的考核模式不能完全体现教和学的效果 目前,多数医学院校的大学计算机课程采用“实践+理论”的考核模式,理论和实践成绩分别占一定的权重。理论考核主要采用闭卷的方式进行,试卷的命题多以知识点为主,题型形式固定,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很难检测学生多样性的学习行为及个性化的智能水平。实践主要以学生平时完成的上机作业进行考核,这种形式一定程度上能够检查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实践作业多以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模板进行,并没有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3 医学院校大学计算机课程综合教改的探索及分析

目前,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已经得到共识,能否利用计算科学对人体复杂的生理、病理、生化、药理等过程及临床复杂问题进行分解、提炼归纳、系统设计,并应用计算机解决基础及临床中的实际问题,正是计算思维能力在医学应用中的体现。大学计算机课程除了独立的课程内容外,还与其他学科与专业课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应承担起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任务。培养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并不是将原有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完全,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

以“计算思维+”为指导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1)教学理念向“计算思维+”升级过渡。教学理念是教员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教员的教学理念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在进一步提升教学理念和对计算思维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实现从计算思维向“计算思维+”的过渡。在教学设计层面应更加注重突出计算思维的指导理念和在社会学科发展中的作用,在教学实施层面归纳形成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计算思维核心概念,在设计层面和实施层面同时完成向“计算思维+”的升级。

2)教学内容与“计算思维+”的深入融合。教学内容是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基于“计算思维+”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与建设,针对医学院校本科生的培养要求,明确讲/不讲什么,为什么讲、讲到什么程度等,以及基于计算思维的培养对知识点的讲解进行设计,形成计算思维与知识体系关联与有机融合。

3)开展面向“计算思维+”的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实践。随着MOOC、翻转课堂等新型授课模式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中不断涌现的新媒体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课程内容多、学时少的教学困境。MOOC在创造在线环境、促进教学内容改革与提升、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利用在线数据进行定量评估、增强教学效果、改进课堂学习等方面已展现出极大优势。教学组基于建设的MOOC,在本校开展面向“计算思维+”的混合学习探索与实践。课程基本情况如下。

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各医学专业新生。

人数:500人左右,共4个普通班+MOOC实验班。

学习方式: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授课教师:3~5位,实验员+助教。

授课时间:12周,共40学时。

其中在学习注重知识的宽度,主要内容包括视频、讨论、作业与测试等,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线下教学注重深度,内容主要包括重点难点讲授、小组研讨、互动答疑、实践展示、实践操作、线下考核等,主要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线上的宽度学习和线下的深度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效体现“计算思维+”的考核模式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期终考试成绩作为学员学习效果的评价依据,注重学员获得知识的准确程度。这种考核模式难以满足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要求,特别是对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要求的评价,无法形成完整全面的科学反馈。对于MOOC,采用不同教学模式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更关注学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资源解决现实及专业问题的能力等。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价,需要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的考核模式,如表1所示。

面向“计算思维+”的教学改革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多层次考核、问卷调查和MOOC平台数据分析相结合,对学生混合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反馈指导教学的改进和调整,从而使教学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过程。

1)多层次、多角度考核模式的定量评价:可采用表1所示的考核模式,对采用不同教学模式的班级学习效果进行定量评价、对照分析。

2)学习效果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对视频自学、课堂教学、看书自学等混合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视频的质量、课程设计、存在问题等的主观评价。

3)基于MOOC平台的课程学习数据分析:通过对MOOC平台提供的学习过程监控、学习行为收集、多样化考核及成绩的自动处理数据,以及伴随教学过程自动聚集的大量数据的定量分析,得到对课程教学及学生学习的量化评价结果,指导课程建设的进一步改进完善。

4 结语

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本文提出的改革探索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完善,以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战德臣.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3(2):56-60.

第5篇

关键词:文科院校;计算机教学;困惑;举措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3-0020-04

1 引言

计算机课程,是任何一所高等院校都必须开设的课程。然而,在计算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或者在进行具体课程设置和教学的时候,却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于理工科院校或专业来说,计算机课程的开设比较顺畅,较为成熟,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比较密切,课程体系的逻辑性强,计算机课程之间的关系也非常有条理性,课程内容较为充实;而文科院校或专业的计算机课程的开设与教学改革却存在较大的问题,有的开课随意,有的开课过于分化,有的又过于职业化或肤浅化,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学习计算机课程时又没有先修课程作铺垫,所以在对计算机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改革的时候总觉得有些困惑,甚至不知所措。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困惑

2.1 课程性质定位的困惑

我院是一所典型的文科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主要包括语言文学类、国际关系类、国际战略类、军事外交类以及其他一些文科专业。计算机课程,在这些专业中,究竟是属于一种工具课,还是它们的专业基础课,还是属于公共基础课;是属于必修课,还是属于选修课等,这些涉及到课程的性质定位问题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困扰着我们,导致了学院的教务部门在课程设置时存在随意性,这也让我们授课的老师感到无所适从。

2.2 课程内容设置的困惑

学生的来源复杂,有发达地区的,也有贫困农村的,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基础也非常不平衡。在发达城市,中小学已经开设了一些计算机课程,如:“计算机基础”、“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甚至还有一些编程语言;而从欠发达地区来的学生可能连计算机都没有见过,更谈不上使用计算机了。由于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所以在对课程以及相关内容进行设置时就出现了困惑。开设的课程,内容太浅,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没兴趣;开设的课程内容太深,对于没有摸过计算机的同学,又没有基础,学起来又会非常吃力,这样又会使他们失去兴趣和信心。而对于学生的行政编班,并不是按计算机的基础来进行的,而是按专业编制的,所以,这些问题给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带来了非常大的麻烦和困惑,也对学生的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2.3 课程开设时机的困惑

由于计算机课程的性质定位不确定,给课程的开设时机把握上带来了困难。有的人强调,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基础课,应在大学阶段的一年级就开课;有人则认为,计算机课程是工具课,应该在上完基础课后,在大三时间段开设。作为专业课的一种辅助工具,过早地开设不利于应用,特别是不利于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正是基于后者考虑,我院在开设计算机课程的时候,往往是放在大三才开课。然而,根据“高等院校教学评价”要求,这种开设的时机并非最理想,并且由于课程内容简单,往往出现学生学习没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等情况。

2.4 课程目标定位的困惑

课程目标的定位准确与否,往往与课程的性质定位一样严重地影响着课程设置的其他问题。我们开设课程的目标应该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所以我们开设计算机课程的目的应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信息时展的需求和自身发展要求。然而,在真正设置课程的时候,并不是按照这样的构想去设计的。

2.5 教学手段运用的困惑

教学手段的运用往往体现时代特点。早期手段是粉笔+黑板,通过板书的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既体现了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也体现了老师的授课艺术和表演才能;后来又出现了幻灯、挂图的形式,将一些繁琐的教学内容,在课下就完成,这样节省了学生大量的宝贵的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益,也使得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随着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的出现和应用,多媒体课件这种教学手段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同和使用,许多院校每年都要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竞赛,或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进行优质课的教学评比活动。然而,给大学生授课,用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完成信息量并不太大,而且用语言能够表述清楚的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实在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授课时,教学手段的运用往往也是困扰老师的一件事情。

3 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

如何提高文科院校大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如何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如何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文科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主要任务。我们一边正视困惑,一边也在苦苦地思索,找出这些困惑的症结所在,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通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3.1 进一步吃透高教司《关于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等文件的精神实质

1997年高教司颁布的155号文件,提出了高等院校在实施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时的三个课程体系,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使计算机基础教学步入了一个规范的、快速发展的时期。经过近10年的教学积累,这些课程已趋于成熟。在文科为主体的院校,则把“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首选的计算机课程。随着中小学的计算机课程的开设,以“计算机概论+Office操作+网络基础知识”为核心内容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已在中小学的计算机课程中有所体现,文科的计算机课程又出现了新的问题。2004年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在征求各方意见后,对原来的文件进行了修订,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几点意见》。该《意见》对指导高校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文科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也非常有指导意义,并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明确指出大学本科阶段的计算机教学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作为大学公共基础课层面上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二是与专业相结合的专业计算机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起到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或一组必修的基础课,其内容不针对某一领域,主要涉及计算机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概念、技术及应用。《意见》强调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指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所选的计算机课程的构成可以是:“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计算机专业类型课程+与专业结合的计算机课程”。根据《意见》的要求,计算机课程的设置,核心课程有6门:“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与应用”。这个意见对文科院校的计算机课程的开设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2 结合教学评价,准确定位计算机课程的性质,重新认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我院是参加高等院校教学评价的单位,根据我院文科学校的性质,教学评价对我院计算机课程的开设有明确的要求,即计算机课程的性质是公共基础课,在本科阶段是一门必修课,而且是参加教学评价的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我院本科生计算机的共同课程,通过这门课,使学生系统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的计算机文化内涵,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结构、网络和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应用技能,了解程序设计思想、数据库和多媒体等基本原理,了解计算机主要应用领域,理解计算机应用人员的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熟悉重要领域的典型案例和典型应用,进而理解信息系统开发涉及的技术、概念和软件开发过程,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相比,其内容更宽泛,对计算机方面的要求更高,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方面的素质更科学,影响也更深远。

3.3 结合不同对象实施分层次教学

虽然我院参加教学评价的计算机课程只有“大学计算机基础”一门,但就从社会对计算机的需求以及学生渴求现代知识的角度而言,学生希望能够学到更多的计算机方面的课程知识,所以我们所担负的计算机课程也不应仅仅就这一门课。我们在完成“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同时,结合其他院校开设的情况,以及社会上的需求情况,开设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相关课程,如:“计算机一级B教程”、“计算机二级VB教程”以及“计算机二级VFP教程”等。这样,在进行正常计算机教学的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要求,又满足了他们对考级以及知识的渴求。

3.4 针对研究生的需求为他们开设实用的计算机课程

本科生和研究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需求情况明显不同,就我院的研究生来说,他们在本科阶段已经学习了“大学计算机基础”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课程,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他们在完成正常的研究生专业课学习的同时,很多时间主要用于毕业论文的资料准备和写论文状态,此时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知识呢?根据我们的了解和调查,他们大都在本院图书馆、南京市内的一些大学的图书馆或部队的相关单位查找所需资料,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还有的在作论文答辩的准备,在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研究生的二年级开始时给他们开设了“文献资料检索方法与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等课程,并为他们开设“如何用因特网搜索情报资料”等专题讲座,很受研究生们的欢迎和青睐,他们受益匪浅。

3.5 结合我院专业发展需要,在相应学生中开设计算机专业课或选修课

总体来说,我院是一所文科院校,但随着学院专业的拓展以及社会的需求,我院也有部分理工科的学生以及地方生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要远比文科学生要求高和深。对于这些学生,我们调查了地方大学理工科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情况,他们所设置的课程,基本符合国家高教司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几点意见》所建议开设的课程,这里,我们也基本上开设《建议》中所说的6门核心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与应用”,并分别在这些理工科学生的大一到大三阶段实施。

3.6 充分利用校园网平台,加大网络课程的开发,拓展学生计算机的知识面

教师的资源是按照学院的教学规模和需要编制的,而计算机课程的课时数在整个学生培养过程中也是明确固定的,如何满足学生以及社会的计算机需求,光靠课堂上的学时是远远不够的,在此,我们想到了校园网、想到了网络教学平台。我们准备加大网络课程建设,除了正常课堂上的课程外,还将开发其他的一些计算机课程。当然,网络课程的开发需要时间和过程,对于这些我们有自己的构思,首先确定开发哪些计算机课程,然后确定每门课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系统总体设计与课程原型实现,脚本以及素材准备,最后进行网络课程开发。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设计上要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行为,做到在网络环境中操作的效果上信息可见、过程可控、资源可重用,为学生提供理想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4 结论

虽然文科院校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远没有理工科那样成熟、那样有条理性,但通过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特别是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有高等学校教学评价机制的激励,有兄弟院校的有益经验的借鉴,我相信文科院校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一定能取得成功,并且为今后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提供经验。

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自主学习;模式

一、大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基础的必要性

(一)自主计算机基础应用的背景与必要性

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标志着人类开始步入计算机时代,但真正让计算机大放异彩的是美国inter公司在1994年研制的超级计算机,他让计算机进入了每家每户,而不是单单的进行一些军事航空方面的轨道弹道计算。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计算机应用是现在就业的基本要求。众所周知,一个人仅仅靠在课堂上老师传授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需要在课余时间上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对计算机基础进行学习。不管是对哪一学科的学习,终身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未来发展中,科技的发展让我们不得不更加努力,不得不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潜力,是否具有在信息时代轻车熟路地驾驭计算机知识的本领,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学生是否是长时间对计算机学习,使大学生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教育阶段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讲的:“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而终身学习一般不在学校里进行,也没有教师陪伴在身边,全靠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可见,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

(二)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与意义

现今,在科技快速成长,资讯实际即来临的今日,人类的智慧结晶――电脑,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最普遍最实际的东西。因此不会电脑的即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电脑文盲。随着社会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大发展,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对信息的意识,对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的重视越来越加强。不管是计算机学科的专业知识储备,还是系统软件的应用能力,都将是今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必备技能,利用计算机这个平台搭建终身学习的能力将是受用一生的。

二、计算机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现状

对我校十个学院几十个专业的覆盖大一到大四的在校生进行了问卷的设计和调查。历时两周时间,调查对象包括有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总体显示大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时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利用计算机学习少,网络游戏多

基本有70%以上的大学生主要使用电脑打网络游戏,而对于基本的计算机3大办公软件却兴致索然,但却又认为这些应用十分重要。他们宁愿去花时间打游戏却不愿意挤出时间多练习这部分办公软件。也确实这也是当前大学生最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了。

(二)课堂学习浮于表面,考后就忘

现在部分大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忽视,上计算机课完完全全只是为了期末的考试和修的学分,而真正从自身学习出发的,去自主学习知识能力的少之又少。只有极少数学生认真自主的学习外,几乎都是考试一过,书本就丢。一旦长时间不学习不接触,等过几个月就会把基础的技能忘得一干二净,等到自己需要运用时,甚至到了毕业步入工作,只能找其他人帮忙,还有百度谷歌等等。

(三)缺乏整体的引导和氛围

根据笔者在大学生群体和已经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中的详细调查显示,90%的人认为计算机运用能力在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0%的人想通过自主学习才能去掌握这些基本技能,靠老师上课传授的完完全全不够用,更有大学没有开计算机课程而工作需要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同学,所以几乎95%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里由老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计算机作为现代最流行的办公娱乐工具,几乎80%的人对计算机感兴趣,分别在工作学习中占60%,休闲娱乐占30%,其他占10%。尽管计算机在生活中占着重要的位置,但是人们却没有经过专业的计算机培训。只是凭借自己的生活常识和积累去摸索。只会一些基本的聊天、打字、浏览器、QQ等,有的甚至连基本的word、excel、ppt都不会弄。

总结以上问题,计算机能力的应用存在不愿意学、不想学、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氛围。

三、对计算机基础学习缺乏的原因分析

今天的计算机已不再仅仅是数据计算、文件管理和军事部门进行科研的领域,而是成了一个开发项目和使用信息资源的覆盖全球的信息海洋。Internet带来的电子贸易正改变着现今商业活动的传统模式,其提供的方便而广泛的互连必将对未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影响。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生活上,工作中,学习上都需要用到电脑了,然而,平日里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会让自己拥有一身高的计算机技能,我想每个人都很清楚,这离不开我们平日了对计算机的学习!

据了解,Internet在现今早已渗入各个层面,其中包括广告、航空、农业生产、艺术、导航设备、书店,化工,通信,计算机,咨询,娱乐,财贸,各类商店,旅馆等等100多类,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信息社会的缩影。所以全面提高大学生计算机能力迫在眉睫。缺乏基础能力的学习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主观原因,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对课堂基础学习的重视,对工具使用侧重的方向;另一方面是客观条件,尽管网络如此发达,生活软件、工作软件、学习软件层出不群,但是促进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能力学习的软件至今还没有面世。依托此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我们旨在研制一款提高促进计算机基础能力学习的软件工具,使得学生愿意接受,玩中学习,学中提高,达到目的。

四、对计算机基础学习平台的建议

(一)计算机自主学习的平台搭建

建议在大学里创建一个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每天都能进行计算机自主学习的学习平台。大部分大学生喜欢在游戏方面投入时间,我们可以在平台上加入类似于微信小游戏的方式融合计算机基础软件的运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感受游戏的欢乐,又可以提高软件的运用能力。

(二)等级考证与日常学习紧密联系

让平通着大学计算机等级考试,让各大高校进行联合监控,成为一种在线课堂学习并实施在线自助检测打分项目,成为计算机等级考试日常得分项。经过这样的平台创建,大学生会明显认识到国家对计算机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从而加紧对于计算机基本办公软件的学习,使得计算机能力在大学生中的到整体提高。

(三)完善平台信息的多样化增加趣味性

让平台加入一些名师的随堂,还有大量的图书馆资源,我知道单单只有想法是不够的,虽然实施起来也有相当大的困难,毕竟在大学里之前的模式早已经根深蒂固,没有相当大的把握能确保这项方案能够被大部分人接受。

梦想变成现实需要一步步的摸索和实践,第一步就是在大学生中先做调查问卷,把这个想法和方案传播到大学生群体中,慢慢使其被接受。第二步联系教育部看能不能得到认可,这一步很关键,可以对实施进行有力的推动。第三步就可以步入全国各大高校开始进行相关合作建立平台工作。

五、结束语

关于平台的具体运行,主要是以各大高校的力量自主合作,相关的平台运行步骤第一步在大W生进入大学的同时开始用学号注册平台,这个与学生在学校官网的学号是相联系的,当学生在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时就会有相关记录,主要是侧重对于计算机3大基本办公用的软件进行训练,每一次学习都会有相应的课后自主测验,根据具体的测验成绩可以包括在计算机课堂的平时成绩中,当然也会在大学计算机等级考试中能有相应的加分项,使得等级考试的得分项更加多元化。当然大学生有了这些能够在平时积累就能在等级考试中通过的加分项更会有兴趣参与到每天的计算机自主学习中。

让学生自主学学计算机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机房资源的利用率。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时间有限,为了让自己在计算机应用能力上有所提高,我们必须学会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计算机基础,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21世纪是一个全新时期,面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只有变得更优秀才不会被这个世界遗忘和淘汰!

无论学生基础如何,都要求学生同步参加学习,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同学不多,机房上机时,一个班级会有过半的同学在玩游戏,使想认真学习的同学也无法安心学习,同时老师要花很多的精力来维持课堂秩序。面临这种状况,鼓励大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计算机基础是挺高他们对计算机了解能力提高的重要措施与保障,也是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谢俊荣.高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手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4).

[2]程建生,姚中化,宋泽红,邱文荣.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探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S1).

[3]彭岗,黎仰安.网络教学中的个别化学习与协作学习[J].软件导刊.2006(14).

第7篇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教学;问题;改进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132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251- 02

虽然,我国大学计算机教学已经得到了不小的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在我国大学计算机教学中,仍然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若大学计算机教学想让自己的学生能够在计算机领域如鱼得水,并使计算机知识与现代社会得到充分地结合,则应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现代社会的具体需求,将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才能使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学到更有趣、有用的计算机知识。

1 大学计算机教学中产生的问题

(1)不重视计算机课程教学,更新较慢的实验室硬件设备。据相关资料报道,目前我国大部分大学教师均不够重视计算机课程教学。部分大学计算机教师认为,当代大学生从小就接触了计算机,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程度较高,而且大学生均已成年,很多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并不需要教师强调、讲解,学生们就能够理解。以上现象会对大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也会使其不重视大学计算机教学。就实际情况而言,充分认识、了解计算机知识的大学生并不多,而且玩游戏、听音乐以及看电影才是大部分大学生日常使用计算机的主要用途。因此,大学计算机教师应增强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度。另外,有相关数据显示,很多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的硬件设备较为落后,跟不上计算机的快速发展,而且大学计算机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不能满足该门课程实际的教学需要。

(2)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单一。由于我国教育部大力推广信息课程,因此部分条件较好的学校得到了率先开设计算机课程的机会,这部分学校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没有开展计算机课程的学校则不能给予学生更多接触计算机的机会。所以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其计算机水平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若部分大学仍然采用过于陈旧、单一的计算机教材与教学手段,则会对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起到阻碍作用,并对计算机教学的预期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3)教材不符合大学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对于我国各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我国教育部有着以下两个要求:①计算机课程应开设于大学公共基础课的范围内;②结合专业特点开展计算机教学。然而在现阶段,我国仍有部分大学使用统一的计算机教学方法与教材,这些教材并不能针对学生的具体专业进行改变,不仅对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起到阻碍作用,而且还会使大学计算机教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4)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缺乏实践性教学。我国大部分大学计算机的教学内容均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没有较大的区别,通常是由教师向学生讲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软件知识,理论性知识占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很大部分,实践性的教学活动相对较少;另外,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具有较为薄弱的针对性。大部分大学生均认为计算机教学相对其他学科较为无趣、烦琐以及枯燥,因此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缺乏积极性与热情。这样会使计算机成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弱项。

2 大学计算机教学的改进措施

(1)改革大学计算机教材。据报道,我国各大高校使用的教材均根据适合本校专业特点以及自身情况进行编制。在这些教材中,除计算机教材外,大部分教材的编写均偏重文史类与理工类,并不具备较强的专业针对性;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日渐普及,计算机方面的新技术、知识均不断地涌现,因此导致在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产生部分教材知识不及时更新或者不适用的现象。因此,各院校在编写计算机教材时,可以依照各专业学生学习的需求以及特点增删相关内容,争取将计算机与各专业的联系和应用从教材的各个层面体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是将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创新以及将资源进行利用、规划的素质与能力,该素质是大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以及将来的工作中必须拥有的一个条件。换言之,每一位大学生都应在不断变化与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将有用的信息进行快速、有效地吸取与收集,然后通过自己的处理分析,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将这些信息最大的作用进行充分地发挥。因此,大学计算机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深化学生对社会信息化的认识,并将其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与意识进行提高。

(3)将计算机课程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工作与实践环节进行强化。由于大学计算机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教师若只在课堂传授知识,则很难使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需求得到满足,因此,应强化计算机实验室的开放工作与计算机课程的实践环节,同时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进行加强。教师在讲解视频制作知识时,应定期组织学生到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或者在课堂上布置一个主题,并让学生根据该主题制作短视频,最后点评学生的作品。这样能够使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地锻炼。

(4)提高师资水平,改变教学模式。大学各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师的素质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大学教师应做好备课、听课以及课后讨论等工作,而学校也应聘请具有较高专业水平与素质的教师,并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与此同时,大学计算机教师应将自己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还可将多种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例如在讲授网页制作时,教师可以在采用任务驱动模式的同时,向学生提问,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本课的重视度,而且还能够使其学习兴趣与热情得到有效地提高与充分地激发。

(5)同步进行学历教育与证书教育。据相关资料报道,在我国,许多单位均希望聘用具有较高计算机水平的人才作为自己的员工,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受限,很多单位并不能科学地检验应聘者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只能通过“认证”的方法。因此,为了毕业后能够更好地就业,大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均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比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然而,由于实际考核与学历教育的客观因素影响,我国各高校均知识采用理论考核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衡量,这样会使学生将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目标停留在计算机等级证书上,其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因此,各高校应同步进行学历教育与证书教育,这样能够使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得到更好地激发,并能够使计算机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3 结 语

只有不断地改革大学计算机教学,并在实践活动中将存在于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并解决,同时将大学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进行不断地更新;另外,大学计算机教师还应不断地进行总结与实践,才能使大学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得到不断地深入,并全面地提高大学计算机教学的质量,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唐坤剑,杜广周.“互联网+”模式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思考和探索[J].亚太教育,2016(10):101-102.

[2]于雷,宋春丽.大学计算机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分析[J].新课程,2016(1):116-117.

第8篇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校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同时为学生日后的计算机课程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是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实践环节、知识更新快、相关技术发展迅速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跟不上这一课程的发展需求。所以必须在重新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手段,传授新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模式和考试形式的的多元化,满足时代需求,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并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1、实施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教学

课堂教学中,采取讲授为主,演示法、实验法和研究法等为辅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增强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思考,充分挖掘潜能。在教授理论的课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让学生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有系统性的掌握。同时要将讲述与讲解结合起来。讲述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内容和学科的逻辑体系有一个条理性的认识;而讲解就是要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来说明、解释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形成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

2、实施师生协作式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主讲教师的帮助下,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开发出同教学内容相关的作品,并演示评比。在相互协作中完成学些任务,有助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增强共同合作的能力,培养其主体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同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演示评比计算机作品,一方面是在评比作品本身的质量,另一方面也是在评比学生合作的质量。要将优秀的计算机作品留下来,作为案例,让下一届的学生来模仿学习。

3、师资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教师的计算机知识也需要不断更新,专业素质也要逐步提高,这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需要。校方要创造良好环境,让教授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师能够更好的从事学习、教学和科研;并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给中青年教师安排一定的进修学习,使其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优化职称结构。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引进一些优秀的科研人才,以便提高教学水平,推动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4、开展基于校园网的网上教学,构建自主学习平台

在课堂教授《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自主开发相应的网络课程,课程要同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网络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有:“课程目标”、“教学课件”、“课程教案”、“笔试测试”、“顶目练习”、“机试练习”、“素材下载”、“在线讨论”7 大模块。内容丰富,目标明确,模块清晰。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学生不能够熟练掌握学习内容,而网络课程正好能够弥补之一缺憾,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学生能够课程进度,在网络课程上进行提前学习。因为该课程需要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所以网络课程特别开设了笔试测试模块,对真实考试场景进行模仿,学生能够据此来测试自己的水平,最终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网络化,使得教师的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时间延长了,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5实验室建设

教学的实施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的影响。在计算机实验室设备方面,我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原有的设备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的需求;另外由于没有依据教学需求来进行新建实验室的规划和管理,使得有些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要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来辅助计算机教学,可以用那些价格较为便宜、使用起来方便,便于控制的控制台,将那些实用价值的不大的投影机替换掉。此外,还用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功能,重视教学软件的投入,强化实验人员的配备,以便推进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和网络教学的开展。

6、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是不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一讲解,而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引道、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我发现、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习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面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要通过自主探索,查询资料,相互探讨交流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Word这一软件的使用时,教师安排给学生一个对文章进行排版设计的作业。学生要做的就是要启动word软件,然后编辑文字,最后对所编辑的文字进行排版。排版效果却各有不同,这时学生就需要自主解决这一问题。为此,他们就需要充分调动所学知识、查找相关资料、相互交流等方式来进行解决。这样一来,学生们就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会了主动探索,自主学习,而且这样也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效果

同改革前学生以及其他高校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比,我们发现经过改革,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种提高具体表现为:

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由于助学、助教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课堂的充分参与到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的内容量明显增大,教学效果获得了显著提高。为了使学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采用了同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案例,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便于理解,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教学课件、网络课堂,学生可以实现自主学习,与此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获得提高。所以,课堂教学效果和实验教学效果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提高了考试成绩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这是因为实践教学内容的增加,使得学生增强了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进而增强了计算机操作能力,提高了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我院学生拥有明显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优势。这正是对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成果的充分体现。

结论: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校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同时为学生日后的计算机课程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是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对于《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社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论是哪个行业都需要使用计算机这一工具,这需要我们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模式,强化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建设,着力推进课程改革,深入推动《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开展,以使教学效果的提高,推进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为将来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夏其表,尹建新,易晓梅.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分类教学的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9(24):78- 81.

[2] 胡佳.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 科技信息,2009(24):367- 368.

[3] 项丹.浅谈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2).

[4] 李勇帆.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8(3):36- 39.

第9篇

1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历程

计算机教学不同阶段的改革促使着计算机教学模式的逐渐完善。2004年计算机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技能,而在2006年的时候计算机教学主要由必修和选修两种模式组成,直到2010年,计算机教学已经改革成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学生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自身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提高。MOOC元年之后,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改革还在持续进行着,目前主要存在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有三种,分别为线上学习模式、多元化学习模式、混合式学习模式[1]。我校在这方面实际采用的是混合式学习模式,重在培养大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2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是为了结合社会职业需求,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我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学科专业多种多样,导致学生不重视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实际计算机授课主要以大班为主,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众多,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没有有效的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没有较大的突破。针对这些问题对现阶段我校计算机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3以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改革

3.1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由于各地区教育投入不均衡,学生在高中时所受的计算机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如果学生进校时不区分已有的计算机能力的差异,让学生接受相同知识结构、难度和要求的教学内容,会使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却感觉跟不上,导致学生整体水平较差[2]。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次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3.2微课教学。微课不是一节课的教学,它是通过提炼知识点,制作成播放长度只有几分钟的一段教学视频,它具有时间短、内容精、学习目标明确且单一等特点,适合微时代的移动学习、泛在学习、自主学习,更适合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按需选择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微型移动学习的需求,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3.3混合式的教学体系。混合教学模式主要是指课堂实践与微课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混合式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在课下观看视频自主学习和学生在课堂实践及讨论,教师评价和引导环节来教学。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通过视频教学模式,能够解决教师对基础教学内容反复讲授的问题,减少了教师授课的压力;(2)实现教学过程中以“教”为重心转变成以“学”为重心模式;(3)教师可以把指导学生和解答问题作为教学核心,提升引导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混合式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升课程学生的效果,而且还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形成一个以平等互助和教学相长为主的新型师生关系[3]。3.4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搭建四位一体的教学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基础实践。这一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的作用是验证,对学生计算机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中老师结合教材的内容举实例,突出重要的知识点,设置有针对性的实验内容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求[4]。第二层次,初级实践。这一阶段实践的内容必须体现综合性,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对学生在计算机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上进行创新。之后通过一定的上机考核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第三层次,高级实践。这一阶段的学习说明学生计算机能力进入另一个高层次,所采用的主要模式是课程设计,设置一定的课程目标,课程设计上突出实用性,实践内容强调综合性,促使学生不仅能独立分析问题,而且能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性素养。具体来说,可以在公司项目中提取实战训练和课外参赛的主题,设置不同形式的竞赛内容,比如说数学建模、程序设计大赛、软件设计大赛等。在这些竞赛开展中学生可以锻炼到企业工作中的能力,提升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面对问题学生不仅具备系统的分析能力、建模能力、量化执行能力及设计实施能力,而且对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了一定的加深。第四层次,项目实训。这一阶段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在职场中的素质和技能,促使学生对信息化认识的加深,培养自身对信息化系统的实施、管理及评价能力,对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进行综合性的提升。在国家及省级都有开设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创新创业项目,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学生可以独自参与也可以组团参与,在完成项目之后要做一定的总结评价分析,并发表相关工作内容的论文。这种创业创新的项目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独自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整个项目的完整实施。学校在这方面也可以开展类似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的思维和意识进行创新。3.5开设计算机应用选修课,完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除了开设计算机必修课程,设置一定的选修课程也是必须的,在选修课程中可以对学生学习计算机的需求进行拓展,主要的选修课程有:多媒体技术、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动画设计与制作等,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课程的选择,选修课程的主要形式是大课程的提交,学生能挖掘到自身的创造潜力。

4总结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着计算机知识和应用不断更新,提出基于微课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创新教学模式,不仅解决了当前我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计算机思维能力。实践证明,通过分层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采用微课教学、混合式教学、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培养大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徐红兵 邓惠俊 单位:万博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祁,等.MOOC平台下的“混合式”计算机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S2).

[2]刘雅.深化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J].江西教育,2011(9):16-17.

[3]张小波,彭健.基于慕课的高职《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展望,2016(1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