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2 14:08:2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普通话考试说话题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普通话;说话项测试;语音标准;语言知识
我国是从1994年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一个时期以来,各级语言工作委员会培养出了大批的普通话测试人员,四万多人的测试员队伍,活跃在各个测试岗位上,为普通话的推广和考核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同时这项工作的开展也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而对测试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测试员要有特殊的本领和才能,否则难以胜任这项工作。尤其是机测说话项的测试工作。下面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自己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一、克服普通话测试的意识偏差
普通话水平测试不仅是一种评价方法,而且是一种促进方式,
所以,在测试中要克服人员的意识偏差,提高学生对说普通话和普通话测试的认识,从行动到思维都应该高度重视普通话测试的重要性,通过测试了解考生的说话水平,通过测试促进普通话的推广进程。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普通话学习方法和方式,以便获得坚实的普通话基础。
二、加强机测员测试水平的措施
1.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
作为测试员,本身要注意自我素质的提高,丰富知识积累,测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测试员的知识修养。首先应提高自身的普通话及语言学相关知识水平。努力学习掌握普通话的一般知识。对普通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了然于胸,高水准的考官才能有高水准的学生。自己的高素质可以准确判定考生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使用达到了什么程度,是否达到了准确、规范,给测试人员一个更为科学恰当的评价。测试员自己的语言学知识丰富,那么可以高屋建瓴式地在高处审视测试者的水准,对于纠正和识别应试者错误和缺陷提供了帮助,以便在测试中发现规律,整体上把握,抓住本质对测试者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审核,保证测试更为客观和精确,给测试者一个恰当的评价。测试员还应该熟练掌握《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内容,对普通话测试的命题意图、测查目的以及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标准非常熟悉,提高测试判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其次是测试员要掌握一定的方言知识。这是做好测试员工作的前提,因为掌握方言知识可以促进测试工作的质量。测试员能够掌握和熟悉某一地区方言特点,那么他在测试中就会掌握更为主动的判别方式,并能够根据测试者的语言特点给予纠正和纠错。尤其是测试时间是很短的,测试员应该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迅速判断考生的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方言知识是不行的,避免测试的盲目性,提高普通话的测试效率。
2.了解机测的相关评分细则和标准
作为一名测试员,应该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评分细则》和机测“说话”项《补充规定》的内容。特别是要了解最新的评分标准和细则。如《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第四题(“说话”项)评分补充规定(试行)》的具体内容,这是测试的重点。因为这部分内容是机测评价的最细致和最科学的评价内容,规定详细的《评分细则》对于考核的公平性、科学性、准确性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
首先要严格执行“语音标准程度”的定量和定档《评分细则》的相关规定,对机测“说话”项的评分标准,应该遵循定量结合定性的原则进行具体评价。现在执行的《细则》强调了对考生“语音错误”数目的考核与计量,所以,测试员应该掌握这个特点,并且在“错误量”的基础上为考生的语音面貌进行科学全面的归档。对于考生的鼻边音不分,而其他声、韵、调没有系统性的错误或缺陷的情况下,而且他(她)说话时鼻边音发音错误的字数多余15个,就应该归到五档里,并按规定扣11分。所以,测试员应该熟悉测试的具体业务和评价内容,提高测试水平,促进考生语音规范,减少发音失误。其次测试员还要熟练掌握考生的实时发挥情况,对“词汇语法规范程度”“自然流畅程度”“说话不足3分钟”等内容
的评分标准,从而科学准确地评价考生的普通话水平,为推广普通话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给考生的建议
考生在进行考试的时候要熟悉机测“说话”项的考试特征。并且在考前要进行大量的训练,提高普通话的表达水平。考生要明确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说话”特点,这是一种以考生单项说话为主的考核形式。和以往测试员考核的双向对话是两回事,两种形式,所以,考生一定要适应这一变化,明确这项考核目的是考核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所以,考生在进行这项考核时,要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克服畏难情绪。机测说话没有人监考,不要抱侥幸心理,弄虚作假,不能朗读自己准备的文本资料。考生在平时一定要坚持讲普通话,持之以恒,才能保证普通话顺利通过考核。也可以自己在考前模拟考场,因为考试是对着机器,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考生会觉得心里不适应,所以,考试前要自己先模拟考试场面进行训练。
学无止境,作为普通话测试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对普通话测试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加强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对考生的考核能够具有居高临下的视角。能够熟悉和掌握机测过程中的评分标准和相关规定,利用自己的普通话知识,及时判断考生的普通话水平,为推广普通话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雷峻.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有关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20).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提高;命题说话;能力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面临着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问题,而幼师资格证的取得,非常重要的一项考核就是,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必须达到二级乙等(80分)以上的水平。
普通话水平测试包括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四项内容,其中的第四项命题说话,是围绕给出的话题单向说话3分钟。主要考查应试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时的语音、词汇、语法的规范以及自然、流畅的程度。和朗读相比,命题说话可以更有效地考查应试人在自然状态下运用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能力,最能全面体现应试人普通话的真实水平。
那么,我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命题说话能力如何?是否需要提高?该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呢?
一、学生命题说话现状及分析
1.普遍存在语音问题。
我校学生绝大部分是广西粤方言区人,而粤方言区人所说的普通话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错误和缺陷。普遍存在的语音问题有:
(1)没有翘舌音。广西所有的方言和民族语言中都没有翘舌音声母,所以广西人说普通话碰到平翘舌音时最严重的问题是没有翘舌音,把翘舌音一律说成了平舌音;还会出现的问题是平翘舌音相混,或是翘舌不到位等。
(2)j q x/z c s/zh ch sh三套声母相混。受粤方言(白话)影响,常常将z\zh发成j、c\ch发成q、s\sh发成x等。
(3)前后鼻音不分。广西部分粤方言(钦州话、北海话)中没有后鼻韵尾韵母ang、uang、eng、ing,或者后鼻音发音不到位,所以普通话中包含这些韵母的字,很容易说成相对应的前鼻韵母an、uan、en和in,或者是分不清前、后鼻韵母而相混的。
(4)撮口呼和齐齿呼混淆。广西部分白话(如钦州、合浦、北海、百色等地)大都无撮口呼韵母,因而说普通话时,有人会把撮口呼ü开头的字说成i开头的字。如“区qu说成qi”,“拒绝jujue说成jijie”,“月亮yueliang说成yeliang”,“圆圈说成yanqian”等等。
(5)丢失韵头i。有些说粤方言的人说普通话带ia、ie、iao、iou、iang、iong韵母的字时,常不带韵头,或说不好有韵头的韵母,这很大程度是由于用粤方言的舌尖前或舌根音声母代替普通话的舌面音声母j、q、x而形成的语音错误。如“下xia说成近似sa”,“穷qiong说成近似cong”,“兄xiong说成近似song”,等等。
2.词汇语法不规范。
广西粤方言区人受语言习惯的影响,除跟外地人交流用普通话外,平常的交流基本都是用方言,所以在说普通话时常常会自然而然地把方言词汇、语法带到普通话中,比如“自行车”会说成“单车”,“胡萝卜”会说成“红萝卜”,“我先走”说成“我走先”, “一所学校”说成“一间学校”,等等。
3.普通话表达不准确、不自然、不流畅。
由于学生一直生活在方言环境中,大部分时间都说方言,习惯于用方言思维,所以在说普通话时普遍存在一个从方言到普通话的翻译过程,这对说话时各方面的准确、自然和流畅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常常会出现说起普通话来像背书或者朗诵的腔调,有时甚至说得磕磕巴巴、前言不搭后语的。
4.对说话存在恐惧心理。
由于普通话表达的不准确、不自然、不流畅,所以很多学生不敢在众人面前开口说普通话,特别是在测普通话时,别说学生,就连老师都是最怕“命题说话”这一项的,担心说不准、说得语无伦次、不流畅、没话说等等。
针对学生在命题说话方面存在的现状,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加强命题说话训练,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提高命题说话能力,从容应对测试,以提高学生普通话测试水平。
二、提高学生命题说话能力的对策
(一)让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
大部分学生刚入学时认为普通话能说就行,没什么好学、好练的,只要学好琴法、唱歌、舞蹈就可以去做幼儿园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思想上对学普通话引起重视,入学时要首先给他们进行普通话摸底考试,把摸底情况反馈给学生,让他们明白自己普通话水平的现状,以及与专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同时也从普通话摸底考试中认识到命题说话的重要性和难度,从而明白提高普通话水平的紧迫性。
(二)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时间。
对于大部分南方人来说,普通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好,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临时抱佛脚就能考出好成绩的,特别是命题说话这一项,需要事先的充分准备和经常的练习。所以,命题说话的训练宜早不宜迟。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时间是两学年(四个学期),第一学年进行的就是普通话训练及测试。笔者多年来的做法是,把命题说话的训练放到第一学期的每一堂课中进行,每节课练习1-2个话题,同时再进行普通话语音、语流音变方面的训练,这样下来,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把命题说话的30个话题逐一进行了讲说练习,让学生对每一个话题该如何讲说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到第二学期普通话测试前再系统地进行一次命题说话的巩固强化训练。经过这样长期的系统的训练,学生的命题说话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让学生了解普通话测试中命题说话的要求。
让学生对普通话测试中命题说话的要求和评分标准有个清楚的了解,他们才能按要求来构思自己讲话的内容并尽可能按要求讲述出来。
普通话测试中命题说话的要求主要有四个方面:
1.语音要标准。要求学生力求每个音节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准确到位,变调符合规律,轻声、儿化准确自然。
2.词汇语法要规范。所说的话语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忌用方言词汇语法,克服方言语气,用词要恰当,还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得当,句子的相对完整等等。
3.说话要自然流畅。要按照日常口语的语音、语调来说话,不要带有朗诵或背诵的腔调。说话时语速要适当,太快容易出错,太慢容易导致预留凝滞、话语不连贯。还要做到说话时不要磕磕巴巴,不要过多重复同一词语或同一句话,不要出现太多的口头禅,不要长时间停顿等等。
4.内容要充分。命题说话项目要求应试者围绕话题单向说话3分钟,如果说话不足30秒该项则按0分计,如果缺时酌情扣分。
(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加强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1.让学生明确每个话题可以说什么、怎么说是完成命题说话的关键。由于中职学生文化
基础差,不愿意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所以他们面对话题时常常是不知说什么好,有些学生说了几句就没话可说了。所以,教师在布置每一个话题时,都要让他们明确这个话题可以说什么、怎么说,让学生理清说话的思路,构思说话的提纲和内容,然后教师再做标准的示范把话题讲说一遍,让学生有个样子来效仿,从而让学生明白每个话题该如何讲说。
2. 要求学生确定话题的提纲,并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做好说话题的准备。由于学生说普通话的水平有限,无法在课堂上一拿到话题准备几分钟就能按要求来完成,所以每次命题说话作业可以提前一次课布置,在学生明确每个话题怎么说,并听了老师的示范讲说之后,要求学生课后把每个话题的提纲写下来,没有把握根据提纲就能完成说话的同学,最好把要说的话用平常说话的口语写下来,以加深记忆。上课时,让学生回忆所写的提纲或内容用自然说话的语气语调说出来。由于学生事先有了充分的准备,绝大部分都能顺利地完成课堂说话任务。
3.从开始训练时就要求学生努力养成用普通话思维的习惯。说话是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把思维的内部语言转化为自然、准确、流畅的外部语言。由于学生一直生活在方言环境中,大部分时间都说方言,习惯于用方言思维,所以在说普通话时普遍存在一个从方言到普通话的翻译过程,这就影响了说普通话时各方面的准确、自然和流畅。让学生养成普通话思维的习惯,可以缩短甚至消除“翻译”的过程,达到自然流畅地说话的程度。
4.排除学生恐惧心理,用加分的办法激励学生踊跃、勇敢上讲台说话。笔者抓住学生求上进、爱加分的心理,采用自己举手主动上台说话者多加分的办法激励学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上台讲话的积极性,很多学生都克服了恐惧心理,非常踊跃地上台讲说话题,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5.认真做记录,并及时点评学生说话的优点,指出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自然流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知道改正的方向,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命题说话的能力。
6.做好测试前的培训和准备工作,打消学生测试前的紧张恐惧心理。测试前,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做好考前培训工作,让学生明白普通话测试的完整的操作流程;二是教会学生如何备考,并且让学生知道测试过程中每一项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之,有了考前经常的训练和充分的准备,学生才能克服紧张心理,从容应对测试,正常发挥,取得好的测试成绩。
参考文献:
[1]卞成林 《普通话培训与测试》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9年10月版.
[2]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
商务印书馆 2004年1月版.
[3]苑 望 《幼儿教师口语》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4月版.
关键词:普通话 测试 教学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中国的通用语言,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的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好坏,对他们今后的就业、工作和人际交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在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针对很多相关专业都已经开始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简称PSC)。自1994年开始实施至今,这项测试已经走过了22个春秋,考核方式也已经由传统的人工测试转变为机测,考试更趋于客观公平,应试的难度也有所提升,新的形势同时也给普通话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事普通话教学的老师应考虑怎样将普通话测试与普通话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顺利通过考试的同时,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到“以测促训,以训保测”。
一、了解测试的基本性质
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选拔性的考试,而是标准参照考试。它重点是从语音的角度来考查应试者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熟练、规范和标准程度 ,应试者在测试中表达是否有感染力,口才好不好, 不列入考察范畴。所以应试者必须要在充分了解普通话测试的内容和流程之后,吃透评分规则,有针对性地备考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了解测试的评分要求
第一题读单音节字,占10分。要求每个音节的声、韵、调必须饱满,每个音节要独立,字字分明,读题时音节中只要有一个成分错误,该字就被扣0.1分,如有缺陷(发音介于正误之间),被扣0.05分。声调缺陷按四声分别量化。应试者如有口误,可以重读一次,测试员按第二次发音评判。此题要求在3分半钟内读完题,超时1分钟内扣0.5分,1分钟以上扣1分。笔者从事普通话教学测试工作14年,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在测试实践中,我们发现此题失分严重的是读上声的字,失误原因往往是把上声字的调值读成21,时值太短。
第二题是读多音节词,占20分。要求读出音变。应试者如有声韵调,轻声、儿化、变调、轻重格式等错误,每个音节扣0.2分,缺陷扣0.1分。应试者读题时如有口误,可以重读一次,测试员按第二次发音评判。此题限时3分钟,超时1分钟内扣1分,1分钟以上扣1.5分。此题应注意词语应连读,如出现字化倾向要扣分,还有末尾是上声的音节,例如“调整”,应试人往往把后一音节的声调读成半上(调值)。另外要注意不要把儿化词的“儿”单独念成一个音节,如“好玩儿”不应读作hao wan er而应读作hao wan r。
第三题是短文朗读,占30分,从60篇中抽取。语音错误每个音节扣0.1分,漏字、添字、回读每个音节扣0.1分。不同程度地存在方言语调酌情扣0.5-3分,语速过快或过慢扣1分,停顿不当每次扣0.5-1分。限时4分钟,超时30秒以上扣1分。此题要注意准确熟练。因为按规定,停顿、断句、语速不当均被扣分,而不熟练造成的漏字、添字、回读同样被扣分,这些失误对成绩的影响不小,此题所占分比重较大,扣分点也较多,况且它毕竟是有文字凭借的作品,应作重点练习。
第四题是命题说话,占40分。从30个谈话题目中抽签决定。测试时当场抽签,每张题签上有两道话题,应试者从中任选一题单向说话3分钟。
此题分别从语音面貌、词汇语法、自然流畅三方面评分,其中语音面貌占分比重最大――30分。
根据语音失误的多少和方言语调程度的不同,语音面貌评分按六档评判。一档:28-30分。二档26-27。三档:25-24分。四档:23-22分。五档:21-19分。六档:18-16分,分别对应三级六等。 说话是四项测试内容中难度最大的一项也是技巧性最强的一项。对于母语是方言的应试人来说,说话时既要表达流畅,又要语音标准,的确不易。建议注意下列几点:
1.避免方音,力求规范。要在平时多下功夫,尽可能用普通话交谈,应试者要尽量绕开自己的难点音,换一个字或词语,以免暴露更多的方言,说话要口语化,语气语调自然,不要“背”或“演”,口头禅要尽量避开,不能出现方言词汇或语法,少用不规范的、表述有语病的时髦语和网络语;
2.统观话题,把握类型。30道说话题目多和日常生活有关,不外乎叙事、记人、议论、说明等体式。在练习中将话题分为几大类,内容相当的可以互相通用,比如“难忘的旅行”和“童年的记忆”这样有目的地准备十多篇话稿,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新旧大纲不同之处
(1)考试项目有变,增设“选择判断题”。此题的内容在旧大纲中体现在说话题中,在新的大纲中专项考查,占10分;“双音节词语”改为“多音节词语”,考核内容由原限于双音节词语扩展到三音节和四音节。(2)考试项目分值有变,说话题由40分变为30分。(3)考试项目所限时间有变。“单音节字词”由3分钟改为3.5分钟;“多音节词语”由3分钟改为2.5分钟。(4)考试项目内容有变。“朗读”考核内容只保留旧大纲中17篇作品;“说话”考核内容对旧大纲中规定的话题作了归纳,并增添了有关卫生与健康、服饰、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个人修养、购物等时代话题,由原50题缩少为30题,仅对话题范围作规定,不规定话题的具体内容。(5)考试评分细则有变。在“单音节字词”明确指出“复韵母鼻韵母的动程明显不够”视为缺陷;“多音节词语”指出“词语轻重格式明显不对,或一字一顿的,该词语整体算一个语音缺陷”;“朗读”增设了“声韵缺陷”、把“回读”与“错漏添读”分离开来。
2.新考试大纲对高师普通话教学的影响
新考试大纲对高师普通话教学影响有:(1)加强方言学生普通话词汇、语法训练。旧考试大纲对普通话词汇语法运用的考查没有专项考查,只在说话评分细则中有所体现,而新考试大纲设专项考查,且所占分值不轻,占10分。(2)加强方言地区学生普通话语感,尤其在音节舌位动程、词的轻重音等方面训练。由于普通话发声法和方言发声法不同,方言地区学生常受方言发声法影响,在说读普通话时常出现偏前或偏后的语音缺陷、且没有轻重音、儿化韵。(3)加强朗读、说话中普通话发声法的掌握,并尽可能形成普通话发声定势。在测试中常出现这样情况,方言学生在单音节字、双音节词这两项中,方言难点音把握不错,但在后两项中暴露非常明显,导致有些学生因此达不到应达到的水平。
二、通过教与学提高高师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过关率
高师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过关率的提高,可通过教法改进和学法改进来取得。改进普通话课堂教法,提高高师普通话教学质量,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通过教提高师范生正音能力
第一,突破方言发声定势,掌握普通话发声法;第二,掌握方言难点音的纠正方法;第三,巧记难点音常用字词。
普通话的发声法与方言的发声法不同:普通话发声法是喉部放松,上下后牙槽打开,软腭适当上提,舌根挺直,打开口腔(口腔打开不是指两唇张得很大,而是嘴里的空当稍大),气流集中地打到硬腭前部发出成音,口腔共鸣在硬腭前部;方言发声特点一般是喉部肌肉比较紧,上下牙槽合拢,舌头后部松平,前端隆起,对着上齿龈,气流打到上齿龈前部发出成音,口腔共鸣点在上齿龈前部。由上可知,方言发声共鸣点比普通话的共鸣点偏前,这就是方言区人说普通话时出现发音偏前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就是用方言发声法发普通话的语音,就易犯发音偏前的语音毛病,尤其在发普通话中发音部位在后的声母及舌位后的韵母。如“舌面音、舌尖后音、舌根音”及“合口呼、e 、o-i[∫]、u为韵尾的韵母及后鼻韵母等”。因此,方言区人学好普通话,说上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就必须突破方言发声法,掌握普通话的发声法。如何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声法,本人做了一些尝试,效果不错。首先,通过音像展示口腔示意图,教会学生掌握普通话发声的主要部位,如:上齿背、硬腭前部、舌根、软腭。接着,结合声乐的练声法,用打哈欠的方法,找后槽牙打开的感觉及喉部放松的感觉。然后用这种感觉连发“嘿”音,锻炼舌根肌肉与软腭肌肉的弹性,方言区人发不准翘舌音声母和后鼻韵母主要在于方言区人因方音发声法造成舌根与软腭肌肉疲软,造成方言区人在发舌位后音时舌头不易伸缩。练读声韵调时,要求学生发声时喉部放松,后槽牙打开,舌根挺直,打开鼻腔通道,掌握普通话共鸣点,改变方言偏前的音色,形成普通话发声定势。
在纠正方言难点音上,本人认为教师要吃透普通话语音音理,在给学生分析其语音难点音的音理时不能只照书搬,而需要琢磨难点音发音舌位动程。如在指导学生掌握舌尖后音时,书本音理所言是“舌身微缩,舌尖翘起抵住或对着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道,声带不振动”,方言区学生因受方音影响发音时共鸣点偏前,故觉得舌头难以后缩,难以发好这一组音。假如老师在讲明如何使“舌身微缩”的技巧,此组音学生就易掌握了。按上文所言,普通话的发声法要求发音时喉部放松,后牙槽打开,舌根挺直。发舌尖后音时,舌身后缩的着力点应在舌根,即舌根隆起往后缩,如不说明这一点,方言区学生往往按方言的发声习惯为着力点在舌的中部,造成舌身后缩力度不够或者根本没有后缩,发成偏前音或错误音。
巧记难点音字词上,本人主张采用读记。本人要求学生每周练读两篇《指南》中的朗读材料,朗读要求按时间段的不同有所不同。上半期,要求学生把方言难点音注音并读熟课文读准字音;13、14周要求学生按词连读,词按普通话词格来读,提高学生普通话语感;14周以后,要求学生掌握朗读材料的基调,有感情练读。采用朗读中记难点字词,主要吸收古人认字的理念,古人认字采用读中认字,一来可通过字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增强人的记忆,二来增强人的语感,提高人的文学修养。
2.通过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正音能力
同是技能课,语音教学与体育、美术、书法有很大的不同。语音教学主要通过听音与模仿,而体育、美术、书法可以同过视角和模仿来获得,通过听音来学习必须有一定的辨音能力,要不就听不出自己的发音与所要模仿的音的差别,尤其在方言难点音上,由于受方音影响,方言地区学生通过摹音来纠正自身语音错误和缺陷都比较困难,而教师所讲授语音原理又比较抽象,因此有些方言地区学生学了一个学期普通话后,普通话正音能力还是没有提高,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使用增强了普通话语音理论教学的形象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正音能力。本人自2001年开始在普通话教学中采用自作的课件授课。开课之初,通过摸底测试调查所授课班级学生普通话操用水平,确定本学期训练的重难点内容,以此为依据,编制具有针对性的授课课件。课件一般分理论讲授、语音示范、方言难点音训练、课后练习内容等四部分。理论讲授重在用动画展示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原理,以及方言难点音正误音的发音区别,使学生通过视觉的感受增强语音原理的直观性,增强学生正音能力;语音示范分正音示范和正误音对比示范:每一个语音知识点讲授后通过单音节字、双音节词、语句练习进行正音示范,通过标准音范读,增强学生正音能力,根据方言的难点及缺陷音编制正误音表,并进行正误音对比范读,增强学生的辨音能力;方言难点音训练主要依据方言学生在难点音上易错的音节,制定克服这些难点音节的训练方案,编制有关训练材料;课后练习按方言难点布置学生强练自身的难点音,通过课堂抽查、推普员的记录掌握学生课后练习情况及效果。
3.以测促学,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学习兴趣
以测促学的教学观点在普通话教学中在上世纪90年代已有人提出并实施,本人吸取前辈的教学经验,结合方言区普通话教学的现状,对之发扬及拓展,更适合方言区高师普通话的教学。本人的做法为:一是开学之初,通过摸底测试,了解所教的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及方言情况,确定本学期训练重点及难点。并按方言区编制学生的座位,要求学生按座位表入坐。二是确定本学期授课内容的程序,尽量做到授课及训练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一环扣一环拓展,把学生的难点音训练贯穿于各个环节中。三是明确各个环节的测试目标及测试的范围,让学生训练明确,看得见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4.改变学生学习普通话方法,提高学生正音能力
不少的普通话教材书中谈到学习普通话方法,普遍认为学习普通话的方法要多说、多听、多记、多读。学生在学习普通话时多数也采用此法,但对于方言区学生来说,效果不佳。本人认为,多说、多听、多记、多读是学好普通话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正如前文所说,方言区的学生受方言发声法影响,在听音、辨音能力上都不足,而且发音器官受方言音的发声定势影响,控制支配能力都很差,方言区学生常反映说发音原理不难掌握,但操用时,自己的舌头不听使唤,发不到位,就是由方言发声定势造成的。因此,本人认为,学音先要练声。不同语言其发声方法都有所不同。学语言必须通过听音、辨音、练音掌握其发声方法,突破母语的发声定势,语言才学得好。李阳在“疯狂英语”学习法中说过“学语言不是脑力劳动活儿,而是体力劳动活儿。”他提出用“三最”法学英语,把中国肌肉练成国际肌肉。本人认为李阳“三最”学习语言法的本质就是“学语言必须掌握所学语言的发声法,突破母语发声定势”。因此,本人要求所授课的学生在前半个学期一定要掌握普通话发声法,并把它作为一项检测内容,贯穿在声韵调的单项测验中。
关键词:说话;要求;能力;训练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国家级口语考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章第十九条: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我院是师范院校,学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所以普通话水平应达到相应的标准:学前专业、高专英语、高专数学应达到二级乙等,中文专业达到二级甲等,藏族学生达到三级甲等。
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由四个部分构成。其中,第四部分“说话”对学生来说是最难的一项。“说话”测试最能全面体现应试人普通话的真实水平。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说话”要求
1.话语自然
说话就是口语表达,口头说的话应该是十分生动的,它和说话的环境、说话人的感情、说话的目的和动机都有很大的关系。要做到自然,就要按照日常口语的语音、语调来说话。
2.语速适当
正常语速大约220个音节/分钟。如果根据内容、情景、语气的要求,偶尔10来个音节稍快、稍慢也应视为正常。说满3分钟以600-670个音节为宜。
3.用词得体
说话中的口语表达,必须克服方言的影响,摒弃方言词汇,注意克服方言语调。如在说到自己家乡的特产时,有的学生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有些山菜可以采摘了,有“猫爪子”“猴子腿”“牛毛广”等,说这些词汇时,考生很容易带上方音语调。
4.用语流畅
在句子的组织上,应多用短句,少用修饰语和过多的长句,只要意思完整,可以有所省略,也可以适当使用像“啊”“呢”等必要的语气词。
二、“说话”能力的训练
日常口语表达中,努力养成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思考和交流的习惯是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1.说话的内容要符合实际
(1)说话时,要选自己熟悉的事,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来说
熟悉和了解话题,根据话题准备充分而必要的材料是做到有话可说的第一步。我院是师范院校,学生将来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有的学生在表述《我喜爱的职业》这一话题时,是这样说的:我从小就喜欢当老师,因为当老师很神圣,有很多小朋友都听她的话,伴随着这个梦想我渐渐长大了,现在学的是学前教育专业,我们开设的课程有舞蹈、钢琴、简笔画等等,为将来当好幼儿老师做充分的准备……这样学生就能做到有话可说了。
(2)选材要紧紧围绕主题,要选择典型事例
例如,在选择说话话题《难忘的旅行》时,有个考生说:提到难忘,就想到那次高考后的一次旅行。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向莲花山进发,带上野餐的必需品……这样,考生就做到紧扣主题了。
(3)话题归类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话题》共有30个说话题目,可以给30个话题归纳分类,相关的话题可用同一内容来说,只是侧重点不同,这样会缩短准备时间,使学生减轻负担。30个说话话题,可归为几个主题,如我的愿望(或理想)、我喜爱的职业、我的学习生活、我的成长之路、我所在的集体(学校、机关、公司等)可以写一个主题。
2.如何自然流畅地说
(1)把抽象的题目具体化
抽象的议论是理论的东西,很难形成长篇大论,也很难使说话流畅;而具体的叙事则容易驾驭,表达也自如得多。所以说话内容要尽量朝具体的叙事,即“讲故事”上靠拢。有个学生在表达“谈谈社会公德(或职业道德)”这一题目时是这样说的:作为未来教师的我,我想谈的是教师的诚信。事情发生在上学期的一次见习生活。我见习的班级是小学二年级,在一次课下游戏中两个孩子为了一件小事吵起来了,我当时说,如果你们俩都向对方道歉,明天老师给你们每人一块棒棒糖,可是第二天,我却把这件事给忘了……这样的表述,就能使议论的话题有话可说,有内容可谈,也就很容易说满3分钟。
(2)说真话实话,说心里话
如在说《我所在的集体》时,有个学生是这样说的“当高考成绩下来时,我成绩不理想,就报考了通化师范学院分院。当我来到学校报到时,映入眼帘的是学校的大门,好小好小,都没有我们初中的大。但我已没了选择,所以我选择了服从。我们班是一个36人的大集体,一个男生都没有,好像是一个女子学校,在这个集体中……
“说话”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慢长的训练过程,作为指导者,只要我们努力探索教学方法,刻苦钻研,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学生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 考务管理 信度
我国自1994年开始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证明,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推动普通话的普及和提高普通话的水平的有效手段,受到了整个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和关注。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更先进普通话测试手段的需求,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诞生了,并且迅速地运用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践中去。这一变化彻底颠覆了以往的人工测试方式。这就代表着普通话测试发展方向、更科学的测试方式要能够生存,得到更多的认可,并更好地发展下去,测试的信度是根本。
信度(Reliability)是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是任何一种测量方式存在的必要条件,所谓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度,是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信度决定着普通话测试的生存和发展。要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度,首先就应该对影响信度的因素作出分析,在此基础上寻找提高信度的途径,以便进一步完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影响信度的因素很多,它们存在于语言测试的每个环节中,包括试题的难易程度、测试的组织实施环节、测试的评分,等等。本文主要探讨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条件下,在测试的组织实施环节上,从加强考务管理的层面上入手,提高普通话测试的信度。
一、采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发生的变化
2007年,普通话水平测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采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简称机试)。计算机辅助测试时,前三项的评分由计算机完成,第四项命题说话的评分仍由测试员完成,但测试员不是现场完成评测,而是由省普通话测试培训中心分配到多个测试员,由测试员通过网络背靠背评分,最后得分取测试员的平均分。这种测试形式、评分方式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度。这种采用计算机辅助测试的方法,与以往的人工测试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普通话测试员对考生的影响弱化。
人工测试工作主要由2—3个测试员掌控着测试的局面,考生的外貌、衣着、举手投足,甚至语音面貌、音质等都会给测试员打分产生影响,测试员的评分可能会出现偏颇。再有测试员本身的素质、业务水平、工作强度、人情等外力因素,都会对测试员评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带来影响。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测试员不需要出现在考场,不会对考生和评测产生直接影响。但人工测试中测试员原本能够发挥具有控场、提醒和监督考生、避免作弊的作用,在机器测试中都无法存在。
2.测试环境改变。
人工测试的环境是一间测试室,2—3个测试员、一个计时员,面对这样的阵势,多数考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感,就会频频出错,甚至还会说不出话来,严重影响测试成绩。
而机器测试的环境——测试室,是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空间,测试室里一台电脑、一把椅子,考生独自面对计算机,紧张情绪会得到大大缓解,利于发挥。但失去监督,过于放松的测试环境,让一部分考生觉得有机可乘,有些人就会想方设法作弊,或者在测试时过于放任自己,容易出现替考、说话题带资料进入测试室,在说话的过程中肆无忌惮,出现说脏话、无效语料、重复、背稿等现象。
3.测试设备。
人工测试的设备中的录音机、秒表等测试设备,跟机试的计算机比较起来,的确是简陋了很多,录音效果、时间记录等都没有测试软件记录得清楚准确无误。人工测试中较为头疼的说话题计时,计算机会精确自动计时,测试结束会给出缺时、用时的准确记录,便于测试员评分。但机试的计算机、网络等的使用,使测试对电力、网络、机器状况等条件也产生了过分的依赖。
4.考生之间的交流。
计算机辅助测试的试卷一般是提前输入测试系统,每个测试室在没有重新设置测试试题之前,测试的试卷是相同的。一部分的考生发现这一规律后,已测试完毕的考生与侯测考生之间的交流增加了。尤其是说话题,交流过后,说话题是哪几个题目,考生就会有所准备,有失测试的公正。而人工测试的说话题是考生在总共50个题目中抽取,差异性会比较大,考生无法事先做好准备。
二、加强考务管理,采取措施,提高测试的信度
以上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方式的改变,有利因素固然有,但不利因素也有很多,这就需要在测试实施的过程当中尽量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加强考务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测试的信度。针对机试的特点,避免不利因素影响,是考务管理的重点。通过不断地摸索、总结,笔者认为在测试的过程中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来确保测试的规范、可信。
1.加强建设,夯实基础。
积极争取领导的支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规划设计、多做调研,才能使测试站的场地、装修、设备采购安装等符合实际需求,才能够为测试提供物质基础和优良的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考场的良好的通风、隔音设施设备、适宜的温度、湿度、柔和明亮的光线、高品质的计算机等有利的考试的环境和条件,会保证测试信度的基础。为确保测试的公平公正,测试室安装了测试监控系统,考务人员在服务器上即可清楚地观察各测试室的考生画面,监控测试状况,并实时上传到上级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部门,有效地避免了考生独处封闭的测试室,最容易发生作弊的现象,规范了考务工作,更是保障测试信度的坚实基础。
2.加强管理,保证信度。
测试站管理人员加大了对普通话测试工作的管理力度,建章立制,管理到位,加强工作人员教育,强化过程监督,确保普通话测试过程透明,杜绝任何营私舞弊行为,严密监督,提高信度,测试后进行语音抽样复审,保证测试质量。一旦发现普通话测试成绩与实际水平严重不符或有作弊行为,严肃处理。
3.考务人员坚守职责。
普通话测试生存发展的根本是公正、公平,而考务人员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制定考务人员守则,明确考务人员的职责范围和要求,责任到人,要求测试的考务人员务必严格遵守“认真负责、公正廉洁、团结协作”的测试工作纪律,意识到测试的公平公正是生存之本,自觉维护测试的质量和权威。
4.测试过程规范实施。
考务人员对测试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测试过程的规范操作。测试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应该按规定操作,时刻注意保证测试的质量。
(1)考前准备。编排测试顺序,测试时间通知等准备工作,做到准确细致。其次还有测试设备的保障,比如电力保证,网络保证,测试机器的调试,测试软件的调试,都应提前准备,以确保考试的顺利开展。
(2)考中监督。考生入场、候测、注意事项讲解、核查证件、试卷抽取、准备测试、进入测试室参加测试、离开考场,每一个环节,考务人员都丝毫不能松懈,确保测试过程的有序,测试结果的公正。
(3)考后整理数据、证书发放等,测试数据的上传、整理、证书办理、发放证书等,准确及时地办理发放证书,也是影响测试信度重要因素。
5.注重细节,确保质量。
考务管理工作是一件细致入微的工作,稍有疏忽,可能就会给测试的信度带来严重影响,因此,细节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生命”。
(1)认真核对证件。考生进场前,考务人员要耐心细致地核查相关证件,以及与本人是否相符,证件不齐全或不符者一律不允许参加测试,从源头上避免了代考等现象。
(2)准考证号码现场核发。现场核发准考证号码,避免了准考证遗失现象,也避免了使用别人的准考证替考的现象。
(3)及时更新试卷。每个测试室的试卷在一定时间内使用的是同一套试题,考生考试完毕一般会进行交流,每个测试室的考题,尤其是说话题,后面的考生就会有所准备,造成测试的不公正。针对这一现象,测试室每半天就更换一套新的试卷,考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了,但避免了因考生之间的交流,而造成对先测试的考生的不公平,提高了测试的信度。
(4)临时决定考场号。考生现场抽取考场号,进入对应的测试室参加测试。也就是说,考生,包括考务人员在考前并不知道考生在几号测试室参加测试,有效阻止了一部分考生投机取巧的心理,避免作弊现象。
(5)考生签名。考生在考务人员的监督下,在签到簿上签下姓名和考场号,考务管理人员核对考生签名和输入计算机的考生姓名是否一致(考务管理系统的监考机上可以看到每个测试室考生输入的姓名),杜绝代考行为。测试站将签名簿留存,以备查考。
测试的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能否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对于保证普通话水平测试信度至关重要。因此,加强建设、注重管理,严密组织,精心安排测试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不盲目追求进度,不走捷径,确保测试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没有质量作保证,普通话水平测试就会变成走过场,流于形式,最终导致普通话教学,乃至整个推广普及普通话工作功亏一篑。
三、结论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健康开展必将对社会的语言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信度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生存的关键,测试站应确保其严肃性和科学性,积极推动其规范化、制度化,不断加强管理力度,优化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度。让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将普通话测试、教学、培训工作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普通话的普及,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测试培训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
[2]李雪娥.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主观因素影响与对策研究.岱宗学刊,2007.9
[关键词] 说话 测试 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其中,第十九条规定“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根据情况进行培训”。由此可见,相关职业对普通话水平的要求是越来越明确,更多的人出自于长远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对普通话测试也越来越重视。
众所周知,在目前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是唯一没有文字凭借的题型,旨在考察应试人说普通话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该题所占的分值比例为40%,是四个题型中分值比例最大的一题;在测试中,也是大多数应试人最易失分的一题。那么,如何应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题呢?
一、“说话”题的特点
该题为应试人单向说话,要求应试人在预先给出的30个备选话题中就某一特定的话题发表谈话,限时3分钟~4分钟。其目的在于测查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表达方式更能真实地反映语言运用的规范程度及表达的流利程度。“说话”题的确是语言测试中最为重要的手段。我们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普通话测试中已经明显地感受到,许多应试人在前三题测试中发挥尚可,“说话”题却大相径庭,而这往往才是应试人的真实水平。
“说话”题的评分属于典型的主观性测试,但由于该题重点测查的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更借助于主观性测试(对语感的把握),所以,评分的可信度更为准确、可靠。
“说话”题的内容多为叙事类,多是同应试人的学习生活有紧密关系的话题,应试人更能贴近实际,自然发挥。
二、“说话”题测试中多种因素影响之分析
(一)方言区域、城乡区域差别的影响
在“说话”题测试中,我们容易发现应试人方言区域、城乡区域的差别因素的影响是明显的。总地说来,北方应试人比南方应试人,城市应试人比农村应试人自我感觉良好,自信心更为明显。而这一点在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表现得越明显。
以笔者所在的湖南省为例,从地域上讲是南方省份,从方言区域上讲有包括湘方言、西南官话、赣方言、客家方言。普通话的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的共同语。”
方言从语法、词汇上与普通话相差不大,而语音方面差异较大,突出表现在平翘舌音、鼻边音、前后鼻韵方面。北方人尽管语音方面也有许多问题,但他们更容易区分平翘舌音、鼻边音、前后鼻韵等主要问题,学习时难度小、速度快,表达相对流畅自然;南方人由于缺乏普通话的生活语言环境,在学习上难度大、速度慢,更易造成测试时的紧张、焦虑,从而影响了表达的规范度和流畅度。
此外,城市应试人在接受普通话学习、培训、使用等方面条件相对要比农村应试人好,这也是造成差别的一方面因素,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
(二)应试人性格因素的影响
“说话”题是单向、限时3分钟(时间不足,酌情扣分),选题限定内容的测试,应试人的性格往往对此影响很大。
外向型应试人性格乐观、自信,喜欢说、愿意说,充分表现出对“说话”的浓厚兴趣,即使抽到不熟悉、准备不充分的题目也不会影响其发挥,能自由大胆地对所抽题目侃侃而谈,语速较快、表达自然流畅,3分钟的时间通常是不够他们发挥的,一般需要测试员提示时间已到,不会出现时间不足而扣分的情况。内向型应试人恰恰相反,他们性格内敛,不善于用语言表达,加之面临的是将“说话”作为考试的内容,面对陌生人更是紧张、腼腆;如果又正好抽到不熟悉、准备不充分的话题更会影响其正常发挥,不敢与测试员进行目光交流、表达内容“口是心非”(不敢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语速相对较慢,语感僵硬,甚至会出现沉默、无话可说、说话时间不足等情况,从而影响了成绩。
(三)学习普通话时间长短的影响
从小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比成年后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自信心要强得多,在“说话”题中,从小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出现的是“失误”,而成年后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出现的往往是“偏误”。“偏误”是语言的系统性错误,而“失误”是语言的非系统性错误。比如,湖南方言中没有轻声词一说,从小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可能会出现“啊”的音变错误,这是“失误”,而成年后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如果将“了(le)”读为“了(liao)”就是一种“偏误”。
从小就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会注意到整个句子因语气词的正确与否所带来的语感表达如何,成年后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却只注意到一个字的发音是什么的问题,忽略了整个句子的语感。从“偏误”到“失误”是一个过渡,这个过渡的过程越短,应试人的自信心就会越强。
(四)专业的普通话理论学习的影响
有了学习普通话的环境如果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做指导就永远都不会明白发音的正确方法,专业的普通话理论知识可以告知学习者发音的正确方法、发音特点等。从身边学习普通话人群分析,规范的学习过理论知识的人说普通话肯定要比没有学过的标准,因为就算是说再长时间普通话,如果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不明白自己说的哪里不规范,还是不能改变说普通话的标准程度的。只有在专业知识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通过练习才能改变说普通话的标准程度。普通话说标准了才更加有信心说话,更加喜欢说普通话,应试的时候才能发挥更好。
三、如何提高普通话水平
(一)营造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加强“听”的训练
应试人大部分生活在方言区,受到方言的影响很大,必然会导致普通话的发音不标准、不正确。所以要营造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加强“听”的训练,主要依靠媒体的输入来实现,媒体主要指广播、电视、电影等。应试人应通过媒体纯正、正确、规范的普通话来纠正、规范、构建自身标准的普通话语音认知结构。
(二)加强阅读,培养用普通话进行思维,进而说出符合普通话语法规范的句子和搭配正确的词语。阅读的介质主要是报纸、杂志、书籍等
阅读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通过阅读,能使应试人接触大量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不仅能培养普通话的语感,更能培养用普通话进行思维,从而达到语法规范、搭配正确。应试人在测试中出现的错误往往由于思维上的错误导致。比如说,贵州人指的“吃”,可以搭配的不仅是固体,还可以是气体、液体,想“吃饭、吃酒、吃烟”这样的词语搭配在方言中很正常,但如果在普通话中也如此表达就错了。别人递根烟给你,你摆摆手说:“谢谢,我戒烟了,好长时间没吃烟了。”这里就要改成“抽烟”。所以,加强阅读是完全可以避免这些错误的。
(三)加强运用,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
如果应试人以考试为目的,是很难真正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的,如果抱有考完了,学习的过程也就结束了的想法,即使在测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也不能代表应试人真实的水平。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积累、运用、体会、实践的过程,不经历这样的过程,语言的功能就会退化,水平就会降低。所以要树立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的意识,扩大普通话使用的范围;要长期加强普通话语言的实践,希望通过短时间的突击来掌握普通话是不可能的,必须要通过反复的训练、实践才会达到目的。
(四)树立信心,增强勇气
在语言的学习上,年龄大的确不是个优势。许多应试人都是成年人,惟恐发音不准招来别人的嘲笑,怕栽面子。所以,没有勇气坚持说普通话。学习普通话不怕犯错误,怕的是因为犯错误而不再说普通话。只要有信心、决心和勇气,坚持下去,定能熟练掌握普通话。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关键词:普通话 机测 培训
自1994年国家《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通知》以来,普通话测试工作至今已经走向了成熟,在全国,尤其是在高校影响深远。边疆高校的学生普通话水平普遍不高,所以,实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既是国家推普工作的要求,也是学生提高自身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自国家实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简称“机测”)后,测试人数急剧增加,面对这样的变化,急需重新建构一个有效的考前培训模式,从而帮助考生得以接受快速、有效的考前培训,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边疆高校普通话考前培训的重要性
边疆高校的生源多来自边疆地区,很多学生从小没有说普通话的语境,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普遍不高。自实行机测以来,同学们的测试机会增多了,以笔者所在的云南文山学院为例,人工测试时学生每学年只可报名一次,而实行机测后,学生每个学期都可以报名一次。测试机会增加了,但考试成绩并未随之进步,原因之一就是有些学生并未在考前认真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也没有上过普通话课。所以,考前培训就成了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并提高普通话水平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一般高校的普通话培训都分为两种,一种是长期的32学时左右的培训,另一种是短期的4个学时的培训,此处所说的考前培训是指后者。
1.考前培训可以使学生了解考试流程
机测是一套全新的考试模式,包括候考、备考、测试几个流程。点到名进入候考室,学生拿到试题,有大约十分钟的准备时间。进入考试室,对号入座后,就是一系列的考试流程。如果学生不熟悉考试流程,肯定会影响考试成绩。所以,考前培训就是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考试流程,从而在考试的时候可以从容不迫地参加考试。
2.考前培训可以使学生明确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和要求
对于没有上过普通话课的同学来说,自己准备普通话水平测试有一定的困难,虽然能看到模拟题,但因为考试形式是口试,所以,学生自己并不知道考试的要求和成绩。虽然现在可以在网络上测试和学习,学生可以知道一些自己的问题,但学生只知道自己这个音发错了,却不知道要怎样才能发对,而且网上测试只有前三题,没有第四题的测试结果,和正式考试的结果肯定是有所不同的。而有些考生也没有到网上进行学习。所以考试时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有些考生读得极快,第一题甚至会竖着读,上声也不到位,更不用说字正腔圆这样的要求了。第四题对于考生来说是最头疼的,很多考生都不知道第四题要怎样准备,有些考生觉得无话可说,有些考生以为是要像写作文一样写下来说,所以导致很多考生去网上下载,夹带纸条进考场,有的甚至拿着手机念,这样不但得不到高分,反而因此而扣分,严重影响了考试的分数,甚至被判为作弊。
考前培训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测试的内容、要求和技巧,以及注意事项等等。只有了解了测试本身,才能在测试方面取得好成绩。
3.考前培训可帮助同学们提高普通话水平
虽然培训时间短,但在培训的时候加以训练,对于同学们的普通话还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平翘舌音、齐撮音的问题,只要在培训时老师提醒,学生学会之后在培训后加上巩固,进步就会很大。第四题的培训也很显著,在学习了考试的要求和技巧后,教师对第四题进行适当的举例,多数学生都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当然,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要做到显著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显然是不现实的,教师要做的,更多的是在考试的重难点方面下功夫,比如难点音,上声到位,轻声儿化音,以及朗读时候注意字正腔圆、语速停顿等,说话题的方法等方面下功夫,以及就是第四题怎样组织话题,在说话的时候注意语音标准、语法正确等。
4.考前培训可帮助同学们提高学习及考试的积极性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都必须达到相应的等级,而如果要考教师资格证,一般的专业必须达到二级乙等水平,而语文教师必须达到二级甲等水平。这意味着每一位同学都必须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达到相应的等级。
普通话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很有重要意义的。在当今社会,如果普通话水平不高,影响了表达能力,对于以后求职甚至找工作都是很有影响的,现在口语表达能力正为大家所重视,而普通话水平测试无疑就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方式。
对于普通话,学生们存在着轻敌和不自信两种态度。一些学生觉得自己的方言和普通话差别很小,对于普通话的学习存在轻视情况。而一些普通话基础差的同学又觉得普通话太难了,存在畏难情绪。对于轻敌的同学,教师应使其认识到普通话与其方言的差别,从而认真学习;而对于畏难的同学,则应该使其树立信心,坚持不懈,最终取得好成绩。
培训中,学习方法的介绍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些同学不知道怎样学习普通话,想要认真学习又不得法。所以,在培训的过程中,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介绍是很重要的。
二.目前普通话机测考前培训存在的问题
而从现在考前培训的情况看,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有些方面并不是很理想。问题如下:
1.培训时间短,学习内容有限
普通话课一般要上一个学期,包括正音、朗读训练、说话训练等等。而有些学生由于普通话基础不太好,一些难的音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学会。而第四题说话,对于很多不善于组织语言的同学来说要取得进步也不容易。而培训时间只有短短的4个学时,所以很多方面都不可能顾及,或是只能点到为止。而如果增加学时,则在师资、学生的时间等方面又很难操作。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培训内容是很有限的。
2.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培训由于师资等问题,都是以讲座的形式开展,每班人数都较多,而且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问题也各不相同,但是由于条件受限,教师经常面临“众口难调”的问题,但又不可能兼顾每一个学生。参训之后,学生们觉得也学到了东西,但是,好像对于自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切实的解决。
3.培训形式和方法单一。普通话作为语言课要求精讲多练,但是在这样的培训形式下,只能精讲,很难多练,最多来个大合唱。而听录音、课堂讨论等其他形式当然也就很难实行了。显然,这样的培训形式和方法并不能满足需要。
三.普通话培训对策探讨
1.分班的再思考
现在每个培训班学生人数众多,且基础不同,这样培训起来很难做到对症下药。所以,培训班要怎么来分班,多少人分成一个班,是培训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妨让参训学生先在畅言网上进行测试和学习,学生知道自己大概的等级以及自己的问题所在,再据此报相应的班级,在教师上课的过程中考生就能更关注自己的问题所在,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等级及问题进行培训,相信培训效果也就会更加明显了。
2.培训方式灵活化及培训的延续性
学生接连上4个课时,本来就容易疲劳,而培训内容繁多,如果按部就班地讲,学生难免会觉得昏昏欲睡,有时不小心一分神、一个内容已经讲过去了。所以,培训方式应该灵活化,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也不能只是几个幻灯片就讲完一个讲座。教师只有运用灵活的培训方式,才能让学生易学易记,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网上学习成了普通话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网上学习平台,比如畅言网上学习,发现自己学习的问题及难点,培训之后,如有教师用方便的形式,比如网上,为同学们答疑解难,那么培训将得到极大的延伸,培训的作用也将会大大提高。
3.对普通话学习方法的介绍
普通话的学习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培训过程中有效的学习方法的介绍也尤为重要。如怎样提高同学们的朗读水平以及说话水平,教师不能在4个学时里一一穷尽,那么就可以教会同学们学习的方法。第三题朗读,教会学生多听范读录音并模仿,并用自己的录音和范读音比较等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觉得有进步。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提高普通话水平并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保证。
总之,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推行,是国家推普工作进一步开展的有力保证。而开展考前培训,是考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取得更好成绩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边疆高校来说,应该尽可能克服在考前培训中面临的问题,找到更有效的培训方法,从而让学生在培训中得到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严希洪.普通话水平测试实用读本[M] .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3
[2]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郑艳,赵义.辽宁高校普通话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M].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
摘 要:“说话”项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难度最大、最容易失分的一个环节。从高职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实例入手,围绕词汇、语法、语句、内容组织等方面内容,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的非语音失误及教学对策加以探析,以提升高职学生说话策略,开拓思维,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导向。
关键词 :普通话水平测试 说话 非语音失误 教学对策
众所周知,“说话”项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难度最大、最容易失分的一个环节,对高职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如何帮助高职学生解决这个难题,提高自身的说话水平,是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的非语音失误及教学对策两方面加以探析。
一、“说话”项非语音失误分析
所谓非语音失误,是指语音失误(如声母、韵母、声调发音不准确、语流音变的把握不准确得当等)之外的失误,包括词汇、语法、语句、内容、时间把握等几个方面。
为更好地研究高职学生“说话”项中非语音失误的趋向,笔者以所教的物流管理专业2013级43名学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项的作答作为语料,对学生的非语音失误加以分析比较。
(一)词汇方面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在“说话”项中,如果词汇使用得当,容易给人一种自然流畅的感觉。通过对所选语料的分析,发现高职学生在“说话”项测试中,对词汇的使用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语气词使用频繁
语气词是虚词的一类,指放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的词。根据所表示语气的不同,语气词可分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四类,语气词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使用广泛。
在此次测试中,多数学生都使用了语气词,占总测试人数的86%。在学生选取使用的语气词中,除了因语句表达需要而必须使用的情况之外,其余语气词按照使用次数的多少,依次是:吧(30次)、呃(24次)、呢(18次)、嘛(17次)、啊(12次)、吗(3次)。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些语气词的使用主要体现了学生的一种说话习惯,大都表示一种陈述语气,没有什么意义,完全可以省去。如:
(1)它,一年四季吧,反正游玩的人都很多。
(2)我的家乡,呃,我从09年来到烟台,06年来到的烟台,然后在烟台生活了8年,把烟台看作自己半个家乡,呃,其实我从小长大是在内蒙古。
(3)我从小呢,就喜欢听歌。
(4)然后,再说一下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属于农村嘛。
(5)常山啊,常山就坐落在我们诸城第一中学的南边。
2.夹杂方言词汇
方言词汇在“说话”项中应尽量少用或不用,但高职学生由于习惯或紧张等原因,往往不自觉地表述出来。例如:
(6)我们相处地还是蛮不错的。(蛮=很)
(7)然后他就搁这儿。(搁=放)
(8)即使是中午头,顶着烈日。(中午头=中午)
(9)它真的可劲地往上长。(可劲=使劲)
这些方言词汇的使用不利于语言的有效表达,影响说话的整体水平。
3.重复使用词语
“说话”项中,不少高职学生重复使用词语,其中,“然后、就是、那个”三词使用最为频繁,分别出现了134次、105次、64次。下面以“然后”一词为例加以说明。
一位学生以“我感兴趣的一件事”为题说话,该生连用了10处“然后”。如:
(10)然后我选择青岛吧,因为我觉得青岛可以去玩的地方特别多,去青岛关,然后我们四个就冒雨前行,去了关。然后呢,我们去关用了好久时间才找到那个地方,你知道吗,然后,关,然后一直下雨啊,我们一直在找凉亭,没找到……
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大量重复使用词语已不是个别现象,“然后”等词已成为他们口语表达中的口头禅,说话时承担连接上下句的过渡作用。但频繁使用同一个词语,容易给听者留下词语贫乏、缺少美感的印象。
(二)语法方面
相比本科学生,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表现在“说话”项测试中出现了一些不合语法的现象。例如:
(11)我的家乡来自浙江嘉兴。
(12)相信大家都看过一期节目,中央电视台做的《舌尖上的中国》,这期节目出来以后,有很多人在追。
(13)之前我还不认识这首歌的。
(14)我的职业是成为一名成功人士。
前3例都属于动词使用不当,“家乡”不能用“来自”,可改为“我来自……”;例(12)的动词“追”与宾语“节目”不搭配,可改为“看”;例(13)中的“认识”与宾语“这首歌”也是不搭配,可改为“知道”或是“熟悉”等。例(14)属于主语与宾语不一致,主语“职业”与宾语“成功人士”不在同一个范围内,“成功人士”并非一个“职业”。
(三)语句重复
在“说话”测试中,很多高职学生心里有些紧张,他们在上下句连接时,经常不由自主地重复语句。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例如:
(15)我们宿舍,在我们宿舍,生活也是非常单调的。
(16)在地铁站,在地铁站等它的主人回家,在地铁站等它的主人回家,就一直等,一直等。
(17)但是应该有这个意识,有这个义务,为有需要者服务。呃,尊敬老师,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对我们新时代学生而言非常重要。
在“说话”项中重复使用某个句子,会给人一种拖沓、不连贯的感觉,影响该项的整体得分。
(四)内容组织方面
在“说话”项的内容组织方面,部分高职学生能较好地表述下来,但仍有部分学生的内容组织欠佳,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重点不突出
“说话”内容不条理主要指学生没能围绕题目展开叙述,融入了与题目无关的其他内容。如有一名高职学生的说话题目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该生的说话思路是:我感觉我比较喜欢出去玩,就是去旅游;到青岛后每个周末都去玩,先后去玩的地方;上周末我到青岛关玩,等等。
可以看出,该生的说话内容基本是记流水账,未能围绕“旅游这件事给我带来了什么影响”来突出重点。
2.离题
“离题”是高职学生在“说话”项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反映了他们审题时并不细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高职学生说话时的语言组织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一位高职学生在以“家乡的风俗”为题说话时,该生不了解“风俗”的意思,她的说话思路依次是:“家乡在哪里——家乡有名的酸菜——有个亲戚爱吃酸菜,妈妈做给她吃——家乡的名胜举例”等。这样的说话内容,很明显偏离了主题。
从参与测试的学生总数来看,说话离题的学生虽不占多数,但仍是“说话”项测试中应着力训练的重点。
3.主题导向不积极
人们常说“言为心声”,一个人说话的内容体现了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所处的特定阶段,决定了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不确定性。在对学生进行“说话”项测试中,可以看出,有的高职学生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仍然存在着误区。例如:一名高职学生以“我的好朋友”为题说话,他说他的好朋友“绝对是一个损友级的人物,经常叫我出去上网、做一些不该是学生做的事情。但是,好朋友非常地讲义气,正由于此,我明知他要把我带进沟里去,也依然愿意与他交朋友”。
这段说话的内容折射出当前高职学生交友的一个取向,那就是“讲义气,不计后果”。这种交友观非常有害,有待于高职教师加以正确引导。
二、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对策分析
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虽然只有短暂的三分钟,却折射出高职学生的言语水平、思维水平、人生导向等多方面内容。由此,“说话”项在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中应给以高度重视。围绕以上对高职学生“说话”项非语音失误的几点分析,笔者认为,当前高职院校的普通话教学对策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对词汇、语法的规范训练
词汇、语法的规范训练指的是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高职学生要做到用词准确、表述到位、语法得当,主要解决的是“对不对”的问题。在普通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
1.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应整理
在学习《普通话》这门课程时,教师可布置学生完成“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应整理”的作业,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经常使用的词汇入手,逐一整理。该项任务有助于学生了解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不同,在“说话”项测试中可避免出现频繁使用方言词汇的现象。
2.慎用语气词
对许多高职学生而言,说话时使用一些毫无意义的语气词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时,可让学生结对练习,互相检查对方是否存在语气词滥用的现象,时刻提醒学生慎用语气词。
3.多读现代经典著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文体的很多经典作品,高职学生可以在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训练语感,丰富词汇体系,养成正确的语法习惯,提高说话水平。
(二)多层次练习说话表达能力
为更好地提升高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使学生在“说话”项测试中不再出现语句重复、离题、内容不条理等现象,应当采用多种方式练习说话表达能力,可以分别从“听话、朗读、说话”三个层次入手进行训练。
1.在听话中提炼主题
“听话”的状态对每一位心智健全的高职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他们每天都要通过“听话”接受大量的信息。在普通话教学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听话”过程的信息传递,训练学生提炼文章主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上朗诵一段美文,要求学生在听完后复述这段文章的大意,同时概述文章主题。这样的训练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必须精力高度集中,并且能迅速抓住文章要点。如此练习,能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概括式表述。
2.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朗读”是继“听话”训练后的第二个层次,在“朗读”过程中,高职学生可以感受原文优美的语言、正确的语法以及真诚的感情。此外,跟读的练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原文朗读与自己朗读之间的差距。这样,学生能够在实际练习中掌握内容组织的层次,培养正确的语感,提高朗读水平。
3.在说话中拓展思维
“说话”训练在这三个层次中难度最大,但是这一训练可以让高职学生从自己的方言思维模式过渡到普通话思维模式,进而拓展思维。“说话”训练可从一问一答的简单训练再到创造性说话的复杂训练。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说话”项考试形式就属于创造性说话。目前,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说话”题目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即述说类和论说类。从高职学生“说话”项的测试情况来看,述说类话题相对容易,论说类话题较为棘手。对此,教师可辅助学生加大论说类话题的训练力度,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些话题,如“论社会道德”“我对网上购物的看法”等等,倡导学生多看一些评论文章,多动脑思考,在此过程中丰富视野,拓展思维。
(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尽管普通话这门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但高职学生的思想发展趋向也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高职学生在“说话”项中所表现出的不太积极的人生观、学习观、交友观等倾向,如果在大学阶段仍未能得以正确引导,那高职学生的未来前景并不乐观。因此,在普通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说话”这一环节,多介绍一些传递正能量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如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等,以此引导学生在练习说话能力的同时,也净化自己的心灵,提升说话内涵,这是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所应达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杜宇虹.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项应试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