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呼吸的作用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12 19:03:0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呼吸的作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呼吸的作用

第1篇

1、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的物质称为呼吸作用

2、植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3大类有机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类都可作为呼吸的物,但最为普遍的是碳水化合物中的葡萄糖,有时己糖磷酸也可作为呼吸的物。

3、在有氧条件下,参加反应,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被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4、在无氧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可通过脱氢、脱羧等方式氧化降解,但经氧化后大部分的碳仍呈有机态,其中还保留较多的能量,是一种不彻底的氧化。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关键词:呼吸;舞蹈;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8-0092-01

在物质生活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也逐渐提升,对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越来越重视。舞蹈作为一项传承久远的艺术形式,可以有效地表达情感,陶冶情操,是一种肢体语言,也是一种情感艺术,受到越来越多推崇和喜爱。而要更好的学习舞蹈,真正在舞蹈表演中融入情感,必须要掌握舞蹈的精髓,也就是呼吸。

一、舞蹈呼吸的概念

我们所说的舞蹈中的呼吸,与普通概念上的呼吸是截然不同的。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呼吸,是指为了维持人们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行而进行的一种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一种简单的生理现象,无需学习的自然本能。而舞蹈中的呼吸,则是对于生理呼吸的一种高层次的延伸,可以称之为艺术呼吸,是专属于舞蹈动作中的一种换气方式,通过正确的呼吸换气方式,可以实现对于舞蹈节奏、速度、风格、情感的完美把握和高度统一,进一步提升舞蹈的表现效果,可以说是舞蹈表演的灵魂所在。

二、呼吸与舞蹈的联系

首先,呼吸是舞蹈的灵魂。舞蹈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并不仅仅是由动作和姿势组成的肢体语言,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其侧重在于对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呼吸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舞蹈动作相互结合,通过对呼吸节奏的调整,可以实现舞蹈动作的连贯性和优雅性,而舞蹈对于情感的表现同样需要呼吸的贯穿和连接。

其次,呼吸可以影响舞蹈的表现效果。舞蹈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不同舞蹈的动作对于力度的大小、速度的快慢、动作幅度的波动要求都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结合不同的呼吸方式来进行掌握和记忆。呼吸有着属于自身的长短、轻重、缓急变化,这就隐藏着节奏的性质变化,可以通过改变呼吸来实现对与舞蹈动作的支配和影响。简单的举例说明:在表现忧伤、宁静的感情时,舞蹈动作一般比较柔和,节奏平缓,可以用平稳的呼吸;在表现欢快、愉悦的情感时,可以用快而短小的呼吸;而在表现愤怒、不屈的情感时,可以配合急促、沉重的呼吸。通过对呼吸的调节,可以有效表达舞蹈所要传达的情感和内容,更加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三、呼吸对于舞蹈的重要作用

作为舞蹈的灵魂,呼吸对于舞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正确的呼吸节奏可以使舞蹈演员更好地进入舞蹈状态。其实不只是对于舞蹈而言,很多艺术表演,如演唱、器乐演奏、话剧表演等,在上台之前,表演者都会存在一定的紧张情绪,这是不可避免的。为了缓解紧张心理,尽快进入状态,表演者通常都会进行深呼吸,使自己的心情逐渐平缓。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正确的呼吸节奏可以保证舞蹈表演者的心理稳定,不至于出现紧张和憋气的情况。因此,良好的呼吸状态可以帮助舞蹈者更好的进入状态,使得表演更加协调优美。

其次,呼吸是一种塑造舞蹈形象的重要手段。舞蹈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是十分严格的,甚至可以说关系着舞蹈表演的成败。舞蹈演员可以通过对呼吸的节奏、轻重、长短等的细微调整,完美地表现出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有助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使得舞蹈表演者更好地融入所要表现的舞蹈形象,使舞蹈的表演更加生动,更加真实,也更容易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最后,舞蹈中的呼吸与舞蹈的表演动作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对呼吸的调整可以促使舞蹈表演者对于自身各个部位与神经的协调和控制,从而完美地表现出舞蹈的动作和姿势,使得舞蹈成为表演者内心世界的展现,可以使舞蹈表演者充分融入舞蹈之中,通过自身最为真实的情感,表现出对于舞蹈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实现层次上的升华,使得舞蹈不仅仅作为一种表现形式而存在,更是对于舞蹈表演者自身情感的表露和展现。

结语:对于舞蹈而言,呼吸是必须关注和强调的问题。呼吸赋予了舞蹈鲜活的生命力,与舞蹈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推动着舞蹈表演的顺利进行。舞蹈因为呼吸而获得发展和成功,呼吸则可以在舞蹈中得到升华。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呼吸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以磨练,使得呼吸与舞蹈可以达到高度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赵蕾.对舞蹈教学中呼吸的深入思考[J].大众文艺,2011,(20):250-251.

第3篇

1、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呼吸作用是一种酶促氧化反应。虽名为氧化反应,不论有无氧气参与,都可称作呼吸作用。有氧气参与时的呼吸作用,称之为有氧呼吸;没氧气参与的反应,则称为无氧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一、 立足必修本,构建章节内部知识结构,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轮复习,必须紧依大纲,建立牢固的章节内部知识体系,同时填补知识漏洞,将该补充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补足。另一方面,以各种生活、生产等方面出现的相关问题为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高考中基于能力立意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在复习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复习思路及方法

对于光合作用生理,主要涉及光合作用过程、条件、反应式、细胞学基础、意义等内容;而呼吸作用生理主要涉及呼吸作用的类型、过程、条件、细胞学基础、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方式、意义等内容。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尤其是绿色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更显复杂。所以,可以采取“先分后合”教学思路,即先分别复习两个生理过程的相关知识,分析相关问题,再探讨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分析综合问题,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复习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讲解法、观察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学模式:多媒体直观教学与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2 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展示过程

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展示,是教学过程的关键,是学生从中获得“效益”的关键。应当符合学生心理顺应过程,即让学生学得自然,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换句话说,教学过程应当具有逻辑性。怎样做到这一点呢?可如下组织和展示:

(1) 复习光合作用生理过程

首先,演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图像(或动画),可以提取出学生原来建立的光合作用过程的表象,巩固所学知识,并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接着,从图中分析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以及限制和影响光反应、暗反应两个过程的各种条件;

然后,分析并总结出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最后,通过提问设疑,建立与其他章节之间的横向知识联系和提醒必须注意的细节。

(2) 复习呼吸作用生理过程

首先,分析教材中的有氧呼吸过程图解,并通过设问理解有氧呼吸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H2O的利用和产生阶段、O2的消耗阶段、ATP的产生阶段、各阶段所进行的场所等内容;

接着,投影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并总结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然后,投影无氧呼吸过程的反应式及过程,并与有氧呼吸加以比较;

最后,分析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生物现象,达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3) 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针对代谢类型、进行部分和场所、条件、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等区别及联系以表格的形式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另一方面,提醒学生针对绿色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分析CO2和O2的变化、有机物的变化,外界条件和原料发生不同改变时的相应变化等比较复杂的问题。

3 教学主要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建议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多方面的优点:

第一,直观形象,如果设计动画,效果会更好,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第二,节省时间,这里的“时间”是指教学时间,不是备课时间(备课时间可能多得多),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容纳更多的信息量;

第三,缩短差距,因为多媒体直观性较强,可以将深奥的知识浅显化,便于差生理解和掌握。

第四,很容易建立“超级链接”,可以将不同内容进行多维联系,这是其他手段很难实现的。等等。

最大的不足:备课艰苦,所花时间很长,这是一般人难以接受的。但有一个办法――就是网上“下载”。

4 典型例题分析与解答

【例一】将某一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不给光照,CO2的含量每小时增加8mg;如给予充足的光照后,容器内CO2的含量每小时减少36mg。据实验测定上述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每小时能产生葡萄糖30mg。请回答:

(1) 上述条件下,比较光照时呼吸作用的强度与黑暗时呼吸作用的强度是的。

(2) 在光照时植物每小时葡萄糖的净生产量是mg。

(3) 若一昼夜中先光照4 h,接着放置在黑暗的条件下20 h,该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

【分析】

光合作用强度大小的指标一般用光合速率表示。由于绿色植物每时每刻(不管有无光照)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只在有光条件下才能进行。也就是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还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而呼吸作用释放的部分或全部二氧化碳未出植物体又被光合作用利用,所以人们把在光照下测定的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称为表观光合速率或净光合速率。如果我们在测光合作用速率时,同时测其呼吸速率,把它加到表观光合速率上去,则可得到真正光合速率。即:

真正光合速率(总光合)=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具体可表达为:

真正光合作用CO2的吸收量=表观光合作用CO2的吸收量+呼吸作用CO2释放量

同样也可将上述公式推广到氧气和葡萄糖,则得相应的计算公式,这里不再一一列出。

【求解】

根据上面的分析和题意可知,光照时葡萄糖净(表观)生产量是光合作用每小时产生的真正的(总的)葡萄糖量减去呼吸作用每小时消耗的葡萄糖量。而葡萄糖量与CO2量求解有直接关系,可通过CO2量的变化推测有机物(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1)先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每小时真正产生30mg葡萄糖需要消耗的CO2量。

从上面计算结果可知,植物真正产生30mg的葡萄糖,需要44mg的CO2,而实际上容器内CO2的含量每小时只减少36mg,还有8(44-36)mg的CO2来自光照条件下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与题目交待的不给光照时(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相等。所以在该条件下,光照时呼吸作用的强度与黑暗时呼吸作用的强度是相等的。

(2)由呼吸作用每小时产生的CO2的量是8mg,计算出消耗的有机物葡萄糖量。

根据题意,植物每小时真正

(总的)能产生葡萄糖30mg,呼吸作用消耗5.5mg,则净生产量为24.5(30-5.5)mg。

此问题,还可以根据CO2的实际减少量来计算,题目交待在光照条件下容器内的CO2的含量每小时减少36mg,这是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无关的,减少的CO2已作为光

合作用的原料合成了葡萄糖,也就是净产生的葡萄糖,具体计算如(1)。

(3)根据上述(1)(2)的计算结果,可知一昼夜(24 h)中,4 h制造的葡萄糖总量为4×30=120mg,消耗总量为24×5.5=132mg,两数说明该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减少。或者先计算4h产生的葡萄糖量为4×24.5=98mg,再计算20 h黑暗(只有呼吸作用)消耗的葡萄糖量为20×5.5=110mg,然后再比较这两个数据,可得出同样结论。

二、 围绕必修本,讲解选修本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构建背景知识,开拓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知识面

选修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C3植物和C4植物、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生物固氮四个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在必修本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和加深的,在讲解时注意以下几点:

1 依据大纲,注意讲解的层次与深度,不要讲得过宽、过多、过深;

2 注意与必修本的相关内容加以比较学习,建立知识联系;

3 尽量用多媒体以图表等形式概括相关内容,简化记忆内容与形式;

4 多联系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表达的简洁性、逻辑性与严密性;通过图表识别与判断,训练抽象概括能力、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教育,以学生为本;注意情感与反应,提高学习兴趣;根据学生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当然,这不是仅在此章节才需注意的。应当说,所有的教学过程中都应贯穿教育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了兴趣,教师只能唱单簧戏,等于没上课,就不可能建立所谓的知识体系和培养能力啦。在教育与教学之间,我有以下观点:

1 不一定要有专门时间才能进行教育,教育可以在课堂的讲解过程中,也可以是在课堂的提问、设问、解答、辅导中,甚至是在不经意的一两句话语中。

2 教师本身应有热情、激情。教师走进教室的心情是非常重要的,决定着一节课的整体效果,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情感是风向标,可让学生感受着上课的阴晴雨雪,学习的轻松与凝重。那么,教师的激情从何而来?可能来自责任感、事业成就感和外界环境氛围的感染,但有一点还得来自对课的精心准备。

3 教育与教学并重。教育可以解决学生学不学的问题,教学是解决学生怎样学的问题和学什么、学多少的问题。

第5篇

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生物体内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又叫生物氧化)。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细胞把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又称为细胞呼吸。无论是否自养,细胞内完成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来自呼吸作用。真核细胞中,线粒体是与呼吸作用最有关联的胞器,呼吸作用的几个关键性步骤都在其中进行。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

程中,教师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评讲和练习,但效果却不甚理想。

我认为原因可能有2个,一是学生虽掌握基础知识,但还不能熟练运

用。二是缺少实题感悟,不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题。以上问题的解

决都需要教师精选例题,利用典型例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并及时选择配

套的练习进行变式训练,及时进行巩固,深化。下面就以光合作用和呼

吸作用中的一些难点为例讲讲例题的选择。

一、曲线中各点所代表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大小关系的分析

在解题时经常遇到分析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大小,且大都都是在

曲线图上。如下图:哪些点表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是c,。这源于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反复强

调。如学生能真正弄懂原因,那教师立即进行变式训练:如下图: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是D,H。但很多学生可能都会说是E

点。这时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分析:比较两个图的纵坐标的含义有什么不

同?CD段上升的原因?DE段下降的原因?

从“CD段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罩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DE

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罩内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可知,D点时应该

是光合速率增大至与呼吸速率相等。

这时,还可进行再次变式训练,如下图:

该图中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是哪些?该题中纵坐标与上图的

区别是由二氧化碳改为氧气。上图弄懂的学生能很轻松的得出是B,C

点。

这样通过3个图形的分析,学生应该对这个问题有较好的掌握。

二、光合作用中午休现象的分析

学生常会遇到下图:e点的形成原因?教师对这一问题强调较多,大

多数学生都能答出“气孔关闭”。这时,教师可再继续研究:

是否是所有植物都有午休现象?什么情况下会没有?

出示下图:

春季的某一晴天 盛夏的某一晴天

由上图可知,盛夏季节有午休现象。由此进一步深入分析,午休的

原因是由于温度过高,植物防止丢失大量水分,从而关闭气孔。进而分

析气孔的关闭,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影响光合作用。这时,教师可以选

择例题进行这一知识点运用的训练。如下题:

(2011·广东理综,26)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C02吸收方式以适

应环境变化。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02并贮存在细胞

中。

1.依图1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的蝴蝶兰在0~4时_____(填“有”或“无”)

ATP和[H]的合成,原因是_____;此时段_____(填“有”

或“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原因是_____

2.10—16时无明显C02吸收的直接原因是_____。

该题中可以看出蝴蝶兰在干旱时有午休现象,原因由于缺水。缺水

时气孔关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0,但由于夜间吸收了二氧化碳,所以

在10~16时是有光合作用的。

三、一段时间内,植物有机物的合成及消耗分析

在题目中,除了比较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大小,还会让学生分析

有机物的变化量。如下图:

一昼夜后,该植物有机物的量的变化?这对于学生而言较难。教师

需分析到位,先比较24时与0时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得出24时二

氧化碳浓度下降,说明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多于呼吸作用产生的

二氧化碳。从而得出答案:增加。分析完这条题目后,教师应立即进行变

式训练:

一昼夜,植物有机物量的变化?教师可指导学生分析纵坐标含义的

变化。在弄懂上题后,能轻松得到该题的答案:减少。

四、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测定实验

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还有一类题目较为常见,就是光合速率

和呼吸速率的测定实验。该实验需学生始终记住植物时刻都进行呼吸

作用,而光合作用只在光下才进行。所以,若用植物研究呼吸作用,装置

需放在黑暗条件下。而在光下,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

用,所以学生一定要理解并牢记实验测得的数据应表示的是净光合速

率。在理论分析后,一定要及时进行例题训练:

(2010·扬州市第一次调研)某转基因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强度。某中

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强度测试的研究课

题。设计了如下装置。请你利用下列装置完成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实

验。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I.实验步骤

(1)先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①_____;

②_____;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①_____;

②_____;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3)实验操作30分钟后,记录甲、乙装置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Ⅱ.实验分析: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1 cm,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

少1 g。那么该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是_____g/小时。白天光照15

小时,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是_____g。(不考虑昼夜温差影响)

本题较全面的考查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1),(2)两小

题考查学生基础的实验操作。第(3)题则较难,需学生能理解乙装置的

作用:用于校正由于气体膨胀而造成的误差。第Ⅱ题则更难,需要学生

会处理校正的数据,并还考查学生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有机物

的计算”的能力。

第7篇

1.光合作用速率的表示方法

1.1光合作用速率的概念:通常以一定时间内CO2等原料的消耗或O2、(CH2O)等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根据测量的实际情况,光合作用速率又分为表观(净)光合速率和实际(总)光合速率。

1.2呼吸速率的概念:将绿色植物置于黑暗中,实验容器中测得的CO2增加量O2减少量或有机物的减少量都可表示呼吸速率。

1.3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有光的条件下,绿色植物同时进行着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密闭实验容器中测得的O2增加量、CO2减少量或有机物的增加量,称为表观(净)光合速率,而植物的实际(总)光合速率=表观(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2.解题方法技巧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题目中涉及的光合作用速率是表观(净)光合速率呢?还是实际(总)光合速率?所以正确判断光合作用速率的方法技巧就是解此类题的方法技巧。下面对此判断方法总结如下:

2.1对于坐标曲线图,当光照强度为0时,若CO2吸收值为0,则为实际(总)光合速率曲线;若光照强度为0时,CO2吸收值为负,则为表观(净)光合速率曲线。

2.2结合实际情况理解: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同时进行,相关物质的量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表观(净)光合速率和实际光合速率文字表述有以下不同:

2.2.1表观(净)光合速率:常用植株的O2 释放量、CO2吸收量或有机物积累量来表示。

2.2.2实际(总)光合速率:常用植株的O2产生量、CO2固定量或有机物产生量(或制造量)来表示。

3.经典练习题

3.1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相同时间,35°C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C时相等

B. 光照相同时间,在20°C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C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3.2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它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在15℃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20℃ 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10℃时的2倍。

3.3右图表示20℃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S1 、S2 、S3 表示所在部位的面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S2-S3表示玉米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

B.S2+S3 表示玉米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

C.若土壤中缺Mg,则B点右移,D点左移

D.S1+S3 表示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

3.4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分成四等分,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强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表1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7℃ w.w.w.k.s.5 u.c.o.m B.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9℃

C.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D.30℃下的真正光合速率为2mg/h

3.5图3表示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光强度和氧气释放速度的关系。图4表示该植物在不同温度(15℃和25℃)下,某一光强度时氧气释放量和时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①当图4纵坐标分别表示光合作用所产生氧气的净释放量和总量时,则它们分别是在光强度为________和________千勒克司下的测定值。

②若该植物的呼吸商(呼吸商=呼吸放出的CO2量/呼吸消耗的O2量)为0.8,在25℃条件下,1小时内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为________毫升。

③若该植物的呼吸商为0.8,在25℃.4千勒克司光强度下,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除完全利用呼吸所产生的CO2外,每小时还应从外界吸收CO2_______毫升。

④在4千勒克司光强度下,25℃时该植物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葡萄糖量是15℃时的______倍,这主要是因为______。

经典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8篇

【关键词】临床药学干预;呼吸内科;抗生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呼吸内科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25~82岁,平均(43.65±7.59)岁。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男15例,女14例,平均年龄(42.78±6.87)岁;观察组29例,男15例,女14例,平均年龄(42.99±6.42)岁。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获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临床药学干预的抗生素治疗,内容如下:①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统计与记录:内容有抗生素使用的频率、情况以及数量的多少,将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内容重点记录和圈注,汇总整个呼吸内科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②处方的审核:药师严格审核医师开具的处方,及时指出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地方,与医师商讨将抗生素的使用合理化并实施。③合理用药制度的规范:伴随药师积极的配合,规范使用抗生素,有效提高科室内医师的合理化使用抗生素的意识。④抗生素合理使用相关交流会和培训的定期开展:培训护理人员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相关知识,为医务人员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提供平台,药师为讲座主持,进行关于抗生素滥用给患者及医院带来危害的详细讲解,带领和指导呼吸内科所有医务人员合理用药。⑤联合用药:当给呼吸道感染严重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可以给患者做病原学检测,和主治医师商讨后制定合理的具有科学性的抗生素联合治疗方案,防止或者降低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和滥用的现象。⑥法规和制度的落实:对于长期滥用抗生素或者屡教不改的医师采取处方权撤销的处罚;药师在对医师开具的处方药进行检查时发现抗生素滥用情况则给予驳回,并实施惩罚;将相关的医药法规依照规定严格落实,以临床治疗规范和合理应用为原则对医师使用抗生素的数量、种类采用限制策略;建立有效反馈通道,不定期检查、了解科室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抗生素疗程、住院时间、抗生素费用、病原学检测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三联以上抗生素使用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χ—±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抗生素费用、疗程以及住院时间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抗生素费用低于对照组,抗生素疗程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病原学检测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三联以上抗生素使用率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病原学检测率小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三联以上抗生素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9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方案

探究式教学,对训练学生科学研究素养,提高动手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探究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的方法。它有别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接受式学习关注的是过去和结果,而探究式学习关注的是过程和未来。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初中生物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呼吸作用虽然简单,但对于刚刚接触生物的初中生来说却有些问题,而且还牵扯初三的化学知识。现象与产物,学生难以接受。但应用探究式教学却很好的克服了学生存在的理解问题,快乐的接受相对复杂的知识。将探究式教学方式渗透到生物学教学中,有助于生物教学的顺利实施,下面是我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探究活动情境,为学生提出合理的问题做好铺垫

学生的探究活动毕竟不同于科学家的真正的科学研究,探究活动主要围绕课本知识开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建议。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使学生学习方式产生了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效果。为了让学生的探究过程能够顺利进行,教师准备了部分资料供作参考,使学生对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研究中需要的实验用具、实验方法、资料来源等有所了解,也使教师的教学建议能够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

由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长处或爱好选择探究的方法,他们首先需要初步了解所学的内容,提出他们发现的感兴趣的问题,然后选择能够更好地理解、表达“植物呼吸作用”的学习手段。这一阶段,实际就是探究活动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准备检验假设的阶段。

三、制定计划并讨论计划的可行性

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对选择的实验方法进行可行性讨论,当学生缺乏信心或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鼓励、帮助、引导他们,和他们一起商讨确定实验方案。对于如何实施,教师要给予适当指导。进行探究实验,需要学习实验操作的方法和对实验的结果的预测、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查阅资料的,不能仅仅拥有资料,还要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反映自己对资料内容的理解。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为什么做,为进一步的学习活动作好了准备。

四、多种途径收集证据

通过实验来检验假设是探究活动的关键之一,是学生获得科学发现的基础,教师要创设适当的实验条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研究性活动。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问题要及时提出讨论,以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对教师提供的实验资料,学生肯定会模仿,教师要说明提倡创造性的模仿和参照,实验设计中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变化。对占有的各种资料要有自己的见解,努力从中发现问题的要点。

五、交流探究结果得出结论

由于学生的探究活动在课前就开始了,课堂上主要进行交流,展示、检验、分析探究结果,得出相关的结论,深化对有关知识的认识。

具体过程:生物体是怎样获得能量的?生物体内的呼吸作用是怎样进行的?请同学们通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大家一起交流对“植物的呼吸作用”的认识。

(1)展示学生制作的“植物的呼吸作用”知识结构的提纲。展示学生制作的“植物的呼吸作用”知识结构的提纲,使学生对“生物的呼吸作用”的内容有概括的了解,有利于针对有关内容展开讨论。

(2)展示学生的实验设计并操作完成实验。课堂上演示的主要的学生实验如下:①通过实验装置蜡烛的熄灭,探究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②实验石灰水变浑浊,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③通过在密闭环境中温度计示数的增大证明呼吸作用释放热量。在学生展示、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明确表达:为什么这么做―实验目的;怎么做的―实验方法、材料、条件;发现了什么―结果怎样?其他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中,注意体验:知道―怎么知道―知道什么。

在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目的、实验条件、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等的合理性,以及是否设置了对照实验,学生由此可以推断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结论的科学性。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讨论,说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实验后,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各实验的特点,分别说明哪些问题。例如,哪个实验能说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哪个实验能说明呼吸作用产生了水?有没有实验能够说明呼吸作用有能量产生?同时,针对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例如进行有氧呼吸时二氧化碳和水是在细胞的什么部位产生的?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酒精和二氧化碳是在哪里产生的?能否继续设计实验,证明生物的无氧呼吸还能产生其它产物?

(3)展示学生查阅的有关资料。展示学生查阅收集的有关资料,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是在告诉学生,科学研究是复杂的工作,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是前人长期的科学研究的结果。

利用这些资料,还可以进一步讨论什么是呼吸作用,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与区别。举例说明植物、动物及其它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说明呼吸作用与生物生命活动的密切联系,补充和丰富学生的有关方面的知识,使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