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31 18:57: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乡镇卫生院护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也在不断地加强,医疗与护理整体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1],但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在日益提高,维权意识和法制观念也在不断增强,进入二十一世纪,各行各业对安全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护理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占了重要的部分[2],笔者现就乡镇卫生院护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如下综述。
1 目前护理管理现状
1.1 乡镇护理人员工作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员流动性增加,乡镇大部分常住人口为老人和小孩,因此,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对象以老人、小孩居多。而且乡镇卫生院没有设置详细的专科,护士工作较繁杂,角色换位快,由于人力不足,工作时间长,如果有人有休假,上班人员常常要连续工作。随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开展,乡镇卫生院的业务量也随之增加,如遇疾病高发季节,劳动量大的现现更突出。因此,由于护理人员少,每天应付日常护理工作已感应接不暇,至于深层次的计划护理,如人文关怀护理、心理护理、整体护理等的运用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护理人员的责、权、利无法落实。另一方面,乡镇卫生院护士待遇差,护士的劳动报酬与劳动量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很难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护士的继续教育问题也是护理管理的难题,由于护理人员少,工作压力与工作量大,护士每天上班,忙于日常护理,下了班忙做家务,管孩子、身心憔悴,以至于对新技术、新知识、新进展了解少,从而知识老化、技术停滞。而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年轻的,学历稍高的护士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
1.2 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1.2.1 管理问题: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护士长科学、规范化的管理素质缺乏,护理管理工作没有得到院领导的足够重视,由于人力资源数量严重不足,岗位分配不合理,护士长没有足够的管理时间,大多数从事着临床一线护理工作,同其他护士一样倒班,并且还要承担一些琐碎的后勤事务及协调各方面关系,因此,护士长的主要主要精力没有放在管理上。日常护理工作及琐碎的后勤事务占据了工作时间,现加之缺少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无法学习和掌握新的管理理念,对新医学模式下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审标准理解不深,导使护理管理制度无法落实,严重影响了护理管理质量。
1.2.2 技术及人员素质问题:由于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再加上缺乏必要的培训及继续教育,使技术水平得不到提高,导致护理人员知识缺乏,专业性不强的特点,对患者病情变化不能主动发现,对患者安全构成的威胁,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护理安全。乡镇卫生院由于就诊人员多为老年人与小孩,而且疾病繁杂,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应变能力均要求较高,因此,易对护士造成较大的工作压力,面目前护理人员的现状是大多数护士仅能停留在一般性的打针、发药等普通护理工作上,缺乏观察病情变化及与患者的有效性沟通、指导。
1.2.3 住院患者管理差:由于护士少,护理管理不到位,使用住院患者管理差,一些护理措施和监测无法做到;部分病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又无家属照顾的,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等;患者擅自离院理象较普遍,护士法制观念淡薄,基本操作不严谨。
2 改进措施
2.1 领导重视及提升护士的社会地位:护理管理是乡镇卫生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尊重护理人员,以点带面,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在工作中对护理人员的优点和长处,加以放大,在卫生院宣传栏中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加以宣传,以提升护士的社会地位,改变患者重医轻护的传统观念[3]。让患者对护士及护理工作有全面的了解,让患者更加尊重护士的工作。
2.2 加强护士长管理:护士长的知识与业务水平直接关系着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管理质量,因此,护士长要加强新业务、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并借鉴其它乡镇卫生院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式,进行目标管理[4],首先要制定护理管理目标,根据目标设定详细、严格的护理质控考核标准,采取考核、奖惩相结合的办法,并与护士的薪酬挂钩,以调动护士的积极性,真正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在实施初期,护士长必须深入下去,使各种管理措施贯穿、落实到每个护理人员工作中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护理质量管理有章可循。
2.3 落实基础护理:优化工作流程,从细节出发,打造整齐、干净、舒适的就诊环境。
2.4 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关心、尊重和激励护理人员,护士长定期倾听护士心声,减轻护士压力,使护理人员以轻松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管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护理管理的要求,乡镇卫生院也应根据自身条件,提高护理管理。护理管理的要求不仅是提高护理质量,更要保障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护理管理者首先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护理指挥系统的作用,以质量与安全管理为核心,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护理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贾云,傅乐华.应用目标管理理论培训护士长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9,3:46-47.
[2]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J].2004,39(3):191-192.
[3] 吴亚君.服务型领导管理特征与人性化护理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7,7(3):26-27.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 护理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95-01
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的出台和实施,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卫生部在不断规范医院管理,强调医护人员必须按一定比例配置(护士占卫技总数要求达到50%);床位与护士达到规定的比例(床位:护士=1:0.4),乡镇卫生院作为一级医院,担负着农村社区群众的医疗、保健、预防等工作,医护必须分开,因此乡镇卫生院配置了护士,医护各司其职,护士专门从事执行医嘱、观察病情等护理工作。笔者作为一位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更加了解和熟悉了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工作。针对其现状提出如下对策与同行们探讨。
1 乡镇卫生院护理现状
1.1 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工作,通过卫生行政部门 的督促、检查、指导等管理,护理工作有较明显的进步;但离标准、规范还相差甚远,卫生院护理工作只限于完成日常性的事务,规范的基础护理操作很难执行;基础护理、病房管理还很薄弱;护理记录有待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还是空白。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身心需求。服务质量大打折扣,患者满意率不高,医患不和谐因素增多,导致医疗纠纷增多,影响医院社会效益。
1.2 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医护配备不合理。
1.2.1 护士流失严重,因乡镇卫生院护士少,分工不明确,工作繁杂,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倒班勤,休息时间少,待遇较低,所以,许多护士不安心呆在那里,想方设法到县城、大医院,造成乡镇卫生院留不住护士,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1.2.2 床位与护士比,三年前仅为1∶0.12,现在达到1∶0.15,离《护士条例》规定的床位与护士比为1∶0.4相差甚远;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不断扩大和完善,老百姓实现了就近就医,因此乡镇卫生院病人越来越多,而护士相对来说更加不足,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1.2.3 护理管理组织不健全,很多乡镇卫生院无护士长等护理管理人员。护士只有一人负责排班,保证每天有人上班即可。至于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整体护理、心理护理、人文关怀、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等没有人强调和重视,护理危机意识不强,护理人员的责、权、利没法落实;护理各项制度、质量标准(缺乏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和质量考核标准)落实较差、执行不力,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检查考核只是走过场,未落到实处,质量提高较难保证。
1.3 护理人员年轻化:平均年龄不到25岁,基本上是80后的独生子女,在家倍受宠爱,吃苦耐劳较缺失,怕苦怕累,主动服务意识欠缺,关心、理解患者意识不强;病人不能感受到被关心和尊重,患者满意率不高,影响医院社会效益。
1.4 继续教育滞后:由于地处偏远农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人员少、休息日少,信息来源少,护士没有机会接受再教育。造成知识陈旧和落后。
2 对策
2.1 加大护理人员的引进力度:通过各种渠道招聘护理人员,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护士,落实相应待遇,留住护士。根据各卫生院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护理人员,确保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率。
2.2 建立健全护理管理组织体系:不论护理人员多少均设立护士长,负责护理质量管理,根据省厅的《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试行)》,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各项护理管理制度、质量标准和质控标准,定期不定期按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和考核,发现问题,不断纠正和完善,针对薄弱环节加强督查,在检查和考核中做到奖惩分明,使护士在工作质量要求上形成压力和竞争,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加强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院管理中心等管理部门加强检查、指导力度,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关键词】 乡镇卫生院;优质服务;实施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1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46-01
1 在乡镇卫生院实施优质服务的意义和目标
1.1 要全面的履行护士的职责,提高专业技能,进而提升服务质量,要充分调动忽视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建立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长效机制。按照“改模式、重临床、建机制”的工作原则,促进护理工作适应医疗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适应乡镇人民健康日益增长的需要。
1.2 要让患者满意 临床护理工作直接服务于患者,患者对护理服务的体验和感受是护理工作乃至医疗卫生工作成效的最终评价标准.优质护理服务就是要通过各种方法和措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让患者得到满意,放心的护理服务。
1.3 社会满意 通过临床护理工作得的无视服务,要在全社会树立起一个要为人民全新服务的理念,发扬传统的人道主义精神,最终促进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使其和谐,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责,改善护理服务。
1.4 护士在履行职责的同时,还要规范护理行为和时效机制,从而使医护人员对患者能够很好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忽视的责任感得到提高,最终扭转医患之间的形式,减少医疗纠纷。
2 优质服务在乡镇卫生院的实施方案
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一方面要不断地开展亲情护理服务、不断的创新护理服务的理念增强护理人员素质,注重细节服务,最终能够很好地构建乡镇医院的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关系。
2.1 各科护士以“热心、耐心、细心、精心、虚心”为病人提供责任制整体护理,加强护患沟通,落实基础护理,通过为病人实施口腔护理、床上洗头、剪指甲、协助病人翻身及有效咳嗽、为病人打饭、打开水、及时为病人整理床单位,落实防滑标识、预防跌倒十知道等具体服务,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较好地实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营造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了病人满意度,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2.2 抓观念更新,促进服务模式转变:在护理服务中,突出一个“亲”字。住院期间免费提供一次性纸杯、笔墨纸张,免费代打电话,为行动不便的病人提水、拿药、订饭,实实在在地解决病人的困难,让病人体验到家的温暖,在护理工作中,做好一个“细”字。病房每日通风2次,保持空气清新;随时为病人更换床单,时刻保持床单整洁;每天下午,根据病人病情协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使病人了解康复知识,确保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每天2次用消毒液擦拭床头橱、床挡、地面、门把手,预防医院感染。
2.3 护理人员按分级护理要求及时主动巡视病房,另外物品由专人负责,定期维护;仪器设备按时保养,保证完好,及时分析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要及时的做出解决的方案。
2.4 一方面要将护理服务做到围绕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做到最好,在一边提供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与患者沟通的方式,要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然而,另一方面在严格按照护理服务规定的同时,还要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更加细微的服务工作。
2.5 要全心全意的为患者护理,要随时关注患者的健康情况、治疗处置、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等工作,为患者提供整体服务,在工作中不允许有病人家属及病人聘的护工。
2.6 要提高专科的护理水平,在临床护理之中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护理的专科特色,在同时护士要运用专业的技能为患者开展健康指导教育、康复锻炼、从而能够使患者尽快的康复,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2.7 改善临床护理服务,深化护理模式改革:继续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医院各部门等探索优质护理的实践形式,推行“一站式服务”,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为手术患者提供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保障患者安全,体现人文关怀。
2.8 加强巡视,有效的降低振铃率,护士服务与沟通意识增强,做到服务于红灯亮之前,在整个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服务始终做到真诚、真心、真意、真做,帮助患者解决护理问题及一些生活困难,没有半点的厌倦及怠慢情绪;使护理工作条理性增强,减少无效劳动。
3 结束语
由此可以看出,在乡镇卫生院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很有重要的,不仅可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自身修养、专业技能,增加医患之间的感情,减少医患纠纷的产生,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还可以更好地体现护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关于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s]
[2] 卫生部2010年“优化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s].
[3] 邱丽红.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的创建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590.
结果:35起纠纷中,因护理人员不足有4起,占11.4%;因服务意识欠缺有14起,占40.0%;因专业水平不足有12起,占34.3%;因自我保护意识差2起,占5.7%;因组织管理不力3起,占8.6%。
结论:乡镇卫生院主要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欠缺和专业水平不足,其次为护理人员不足、自我保护意识差和组织管理不力,值得加强。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2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98-02
农村医疗合作体系的建立,确实为我国广大百姓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均,使得各项资源都分配不均。对于我们乡镇卫生院来讲,确实门诊量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很多护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不能满足百姓的需求,故而导致了一些医疗纠纷的发生。本次就主要从我院在2013年6月~2014年3月间因为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发生的医疗纠纷出发,研究乡镇卫生院存在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希望对乡镇卫生院的护理有一定帮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在我院所有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所有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的病例资料,从本院35起医疗纠纷的案件中总结本院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最后统计分析。
1.3 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
2 存在的问题
2.1 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据 [1]裘雪冬报告,在乡镇卫生院的护士编制人数调查中,护士队伍临聘人员占在编人员的60%左右,且这60%的人员流动性很大。可能是因为乡镇卫生院的待遇不能满足青年一代的需求,上升的空间也相对狭小。同时,由于农村医疗合作社的建立,门诊量大大增加,致使护理人员相对不足。使之不能很好的服务于大众。并且,由于乡镇卫生院承担了医务工作,如当地的预防保健、计划生育、健康咨询等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致使工作量有时较大,在一段时间内护理人员也相对不足。
2.2 护理人员素质相对不高。
2.2.1 专业水平不足。乡镇卫生院大多在偏远的农村,而大专以上的护理人员基本不考虑在乡镇医院工作,大专以上学历的更不会,致使留在乡镇工作的基本都是以中专为主。他们基本理论严重不足,其临床经验相对匮乏,没有经过系统严格的培训。并且,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相对不足,进修的机会也是较少的。对各科新的护理知识不能及时掌握;同时,由于环境的相对安逸,自我要求相对不高,进取心不足。这些限制了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2.2.2 服务意识欠缺。对于在乡镇工作的护理人员,首先由于教育水平相对不足,致使对工作的态度不够认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查对不严格:对医嘱不能很好的执行,如立刻执行的却拖延时间、定时换药或测血压等往往忘记,甚至乱发药、点滴搞错等,引起一些列的医疗纠纷。②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不能及时的对各种护理数据进行填写,如24h血糖的监测记录却是空白或数据不真实;对患者的病理变化不能及时的反馈给医师并记录在护理文书中;对住院病人中危重等特殊病人没有按照要求记录书写其用药、生命体征的变化等等。③服务态度相对较差:不能积极热心的帮助患者,耐心的听取患者讲解,或者对患者大声说叫。这些问题都可能增加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2.2.3 自我保护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处在乡镇卫生院的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其自我保护意识差、法制观念相对淡薄,可能主要原因如下。①医务人员文化水平相对不足,与外界的交流也相对较少;②老百姓对医院的服从性高,一般对医院很少有怀疑的态度,对医生或护士的要求也是很高,医疗纠纷相对较少,医务工作者对自己保护的意思较差;③地域性、风俗性,当地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不够等等。
2.3 组织管理不力。由于乡镇卫生院人员相对少,工作相对清闲,导致生活习惯变得懒散,纪律松散,管理不到位。如定期的考核,只是一种形式;若是真考,也提前给出答案,不能真实的反应医务工作者的水平。编制人员的考勤,可能碍于情面关系,也就听之任之。编制人员的不足,导致护士长都可能处于上夜班状态,致使其他方面的工作有出现空白,也不能及时填写。等等。
3 结果
2012年6月~2014年3月间因护理不当共出现医疗纠纷35起中,因护理人员不足有4起,占11.4%;因服务意识欠缺有14起,占40.0%;因专业水平不足有12起,占34.3%;因自我保护意识差2起,占5.7%;因组织管理不力3起,占8.6%。
4 讨论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安全管理;问题;措施
乡镇卫生院存在规模小、资金少、人员配备不齐等问题,加之面向的主要是农村低文化水平的患者,导致其在开展护理工作时常常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问题,给患者生命健康安全以及乡镇卫生院的正常经营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影响,也严重阻碍到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正常、顺利开展。因此,切实落实和加强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是非要有必要的。下面,本文就乡镇卫生院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简要总结和阐述,并分析和探讨如何加强乡镇卫生院护理安全工作的措施。
1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问题
1.1 缺乏健全的医疗设备及配套设施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均存在医疗设备陈旧、落后,基础设施配备不足,相关配套设施严重缺乏等问题,导致医护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因设备器具缺乏而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和水平[1]。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建设重视不足,导致对其的财政划拨计划数额偏少,部分乡镇卫生院仅能维持基本的运作,无力进行基础设施的更新和购置。
1.2 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目前,我国多数乡镇卫生院在规章制度的编制上偏重于治疗管理,而对护理安全问题往往是一笔带过,甚至是没有管理条例,缺乏具体的、细节性的护理安全标准和规范[2],从而导致医护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没有对安全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为护理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
1.3 医护人员的配备不足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存在患者多、护理人员少,医患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由于其工作环境差、待遇低、晋升困难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大部分专业护理人员不愿意到这些地方工作,从而造成这一问题更为严重。“粥多僧少”的现状必然造成护理人员不可能对患者进行周到、细致、全面的护理,从而造成护理工作水平的下降,严重影响到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1.4 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护理人员乡镇卫生院的等级低、规模小、环境差、工资少,在进行护理人员分配时,往往以中专学历人员为主,缺乏高学历的护理人员,导致卫生院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同时,由于受到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乡镇卫生院的护理人员获得职业再教育、带薪进修的机会很少,使得他们对当前护理行业中的新标准、新技术、新知识等的了解和掌握不足,进而影响到护理工作的质量[3]。
2 加强乡镇卫生院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加强政府重视和支持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建设的关注和重视,严格贯彻和落实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要求,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财政拨款和设备投入,并在更新和完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问题上制定科学、可行、有效的行政落实计划[4],从而真正将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工作纳入到政府工作行程中来。
2.2 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乡镇卫生院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国家规定的相关行业制度和标准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编制符合本医院工作实情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详细、清晰的对护理工作各个环节和步骤的安全标准进行要求和规范,明确各护理岗位人员的工作要求和责任内容,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对护理安全制度进行完善、补充和修正。同时,还要将安全管理制度张贴在各科室的显著位置,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定期检查和考核护理人员的学习情况、工作安全质量等,切实加强和落实护理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加大对护理安全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控制,从而真正将护理安全工作纳入到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和规范化的轨道上来,切实提升护理工作的安全质量和水平。
2.3 加强专业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各地政府要结合当地乡镇卫生院的工作实情,积极鼓励和引导高学历、高素质的护理人员投身入基层卫生建设事业中来,并通过提高乡镇卫生院工资待遇、增加人员进修机会、扩大乡镇卫生院编制人数等行政手段,增加乡镇卫生院中高学历护理人员的比例,合理优化地区护理人才的分配结构[5],从而有效提高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同时,乡镇卫生院还要积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对当前护理行业新形势、新技术、新方法的认识和掌握,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工作责任意识,使其自觉规范护理工作中的操作行为,从而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更好的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融洽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进一步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小结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乡镇卫生院必须要从多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和优化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水平,确实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不断促进乡镇卫生院的进一步发展,推动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改革事业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均满.在新医改中推广乡镇卫生院优质护理服务[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06(11):205-206.
[2] 陈发成.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提高乡镇基层卫生院护理质量的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2,25(02):117-118.
[3] 黄彩霞.乡镇卫生院护理安全管理现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1(07):2066-2067.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 老年病人 安全隐患 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0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79-02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及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乡镇卫生院老年住院病人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老年病人的住院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做好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安全的有效预防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管理质量及医院的信誉度。
1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1.1 病人及家属原因。
1.1.1 年龄大,生理功能退化,多科疾病共存。
1.1.2 直立性低血压或餐后低血压反应[1]。
1.1.3 药物治疗因素。
1.1.4 心理因素,由于社会角色改变,使老年病人有精神和情绪的变化,表现为孤独、悲观、绝望、忧虑、急躁、易怒,一些老年人不服老,过高估计自己的体能,不愿意给家人添麻烦,事事愿意自己做,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估计不足,而造成活动中发生跌倒,个别病人对治疗抱失望的态度,采取自伤的行为。
1.1.5 老年患者的违医行为。
1.1.6 家属不重视,无陪护或陪护理不到位,或缺乏顾病人的科学方法。贴于中国论文下。
1.2 管理及护理人员因素。
1.2.1 规章制度不健全,乡镇卫生院无专责护理管理人员,管理不力、要求不严,缺乏安全管理措施。
1.2.2 护理人员缺编严重或者护理人员安排不合理。目前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使护理人员忙于治疗而疏于对患者及家属的各种宣教工作。
1.2.3 各种医疗仪器设备陈旧或维护不佳,特别是一些平时不常使用的抢救仪器,疏于管理,造成在抢救患者时出现故障甚至根本无法使用,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1.2.4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
1.2.5 护患关系不够融洽,相互缺乏有效沟通。在实施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缺乏社会经验和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面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提问,在做解释工作时,不能做到有效沟通,容易失去了信任感[2]
1.2.6 健康教育不到位。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以治疗为主,不重视健康教育。
1.3 环境因素。
1.3.1 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及格局不合理,如病床无护栏、病床过高,不易上下床,病房无单独的卫生设施或厕所设门槛,没有扶手,走廊两边无扶栏等。
1.3.2 后勤支持系统不到位,如病房地面湿滑、高低不平,病房灯光亮度不足,病室内物品堆放过多、拥挤、不够宽敞,污物桶放置不当造成病室环境污染等。
1.3.3 危险物品的管理及使用不当,如氧气筒、氧气管道等检查不及时或操作不当,造成管道泄漏或火灾等潜在的安全问题国论文下载中心。
2 对策
2.1 设置专责护理管理人员,加强护理管理职能,护理管理者要加强医疗仪器设备,特别是一些平时不常使用的抢救仪器的调试和维护,以备急需之用,结合护理安全危险因素与护理安全差错事故的实例对护士进行安全护理教育,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2.2 合理配备护士人力资源,保障和提高护理质量。临床护士人力配置与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密切相关。故应加强意外事件多发时间段(如中夜班)的护理力量,动态安排人力资源,确保患者安全。
2.3 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护理工作中,要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规范工作流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联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3]。
2.4 加强对老年患者和家属的安全防范教育,在病人住院时,做好病人的入院宣教,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开启老年患者健康教育。通过直接询问病人或间接询问家属方式,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心理变化,向老年病人讲明住院期间应注意的安全问题。让老年人正确认识自己的躯体功能状态,改变不服老、不麻烦人的心理,对高危险病人予以更多的照顾,在病历和床前做标记,以引起医护人员、家属和陪护人员的警惕,以确保老年病人的安全。
2.5 加强病房巡视工作,给予老年患者多关心,多问候,多观察了解和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主动帮助有需要的患者,如上下床、坐立、进餐、如厕予以搀扶,信号铃及常用物品放在随手可及之处,夜间在床边放置便器等做。
2.6 改建病房及住院环境的安全设施。①病区的走廊、楼梯口要设椅凳,以备行走时短暂休息;走廊、楼梯、厕所及浴室要设扶手,老年人的卫生间,最好是坐式位置。床单元设置合理、病床高度适宜并配有护栏。②减低环境中威胁的措施,如减少床边的杂物,固定好床脚刹车,安置床边灯及洗手间夜灯等。③与后勤部门通力合作,保持地面的干净和干燥。病室内物品放置有序、病区走廊安装醒目的安全提示牌,以保障老年患者在病室、楼道内活动的安全。
2.7 重视陪护管理,与病人家属及护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重视家属或护工对病人病情的反应,同时要观察他们护理病人的方法是否存在潜在危险性,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提高他们护理老年病人的能力。
2.8 加强护患沟通交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进行解答,并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重新树立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对于有轻生念头的老年患者应及时疏导患者情绪,避免意外伤害。护理人员要做好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对容易引起并发症的注意事项要采取口头、书面教育方式,并且要反复多次的讲解,体现其个性化。
总之,通过对乡镇卫生院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危险因素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增强了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的防范意识,减少了危险因素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桂程丽.老年病人住院期间护理不安全原因分析与对策.FANILY NURSE September,2008 Vol.6 No.9B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基础护理;存在问题;对策
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是护理患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只有确保护理质量,才能保证医护质量和医疗安全,保证医院快速发展。2007年我市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乡镇卫生院患者迅速增加,给护理工作带来压力,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了解乡镇卫生院基础护理工作现状后,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并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护理质量。
1 存在问题
1.1 护理人员基础操作不规范 大部分护士忙于执行医嘱,在操作时,为了省时省力,忽略操作细节,违反操作流程,表现为无菌操作时不戴口罩、不洗手、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等。
1.2 病情观察不仔细 护士对患者的病情了解不够深,重点不突出,不能预见潜在问题的发生。
1.3 晨晚间护理不到位 大部分护士认为,治疗是必须完成的工作,但晨晚间护理不是必须完成的工作,即把生活护理看成可做可不做的事。
1.4 忽略健康教育 护士把健康教育看成是多余的事,健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患者不了解自我保健及护理知识。
1.5 心理护理不落实 护士不能真正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不能够建立和谐关系,患者的心理护理被忽略。
2 分析其原因
2.1 护理人员素质相对偏低 目前,在我市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护理人员,有一部份未经正规中等专业卫生学校毕业,因此专业理论基础相对薄弱,不知道某种疾病应观察的重点是什么,对病情缺乏预见性。二是部分护士对于一些用药的剂量都不能准确计算。三是无护士执业证单独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约占全市乡镇护理人员的四分之一。三是深造机会少:护士忙于日常工作,学习机会少,特别是选派外出机会少。
2.2 护理人力不够 我国护士短缺已经成为严峻的问题,在乡镇卫生院更是如此,普遍存在护理人力资源紧缺的现象,由于,那些自身素质较好的护理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卫生院工作,即使刚毕业无奈到了卫生院,一旦考取了护士执业证书便远走高飞。二是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护士的工作职能和范围不断扩大,工作内涵得到延伸,而护士编制却未增加,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导致护理人力严重不足。
2.3 护士不求进取,学习主动性不高,基础知识不扎实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护士是从属地位,只要能测体温、打好针,就能胜任护理工作,对主动提高专业知识、钻研业务、更新知识的需求不强,造成临床专业知识不扎实,病情观察不及时,重点不突出,健康教育针对性差,效果不佳。
2.4 护理管理缺陷 乡镇卫生院基础护理质量缺陷的一个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是护理管理的缺陷。因为人员相对紧张,护理人员每天忙于打针、发药,作为基层管理的护士长大多数时间也是忙于替班,没有专职的护士长,鉴于此,护士长没法把全部精力放在管理上,对于护理质量的管理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缺乏考核细则,管理是人性式、感化式,缺乏科学化、制度化管理。
3 对策
3.1 加强宣传教育、提倡奉献精神。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形式开展职业素质和道德教育,还可以树先进、评标兵,在护理人员中产生共鸣,强化护士对基础护理质量的认识,提高对基础护理质量内涵的深刻理解。
3.2 强化三基训练。对于已经从事护理工作的在职人员,定期组织基础理论学习,组织基本技能操作训练,进行考试考核,管理者要鼓励在职人员继续深造,激励与调动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3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在保证临床一线护士人数基础上,合理安排班次,推广弹性排班制,做到按需排班,劳逸结合。另一方面应建立完善后勤支持系统,使护士摆脱非专业性护理工作,保证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
3.4 稳定护理人员队伍。卫生系统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要纠正重医疗、轻护理的观念,重视护理人员,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在薪酬方面要予以体现,特别是政府对于长期从事农村基层卫生护理工作的人员,在工资、晋升方面要实行倾斜政策,鼓励在基层工作的护理人员,从而稳定基层护理人员队伍。
3.5 加强护士准入制度的管理,严禁无护士执业证人员单独工作。 医疗机构不得允许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在本机构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护士执业,应当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3.6 强化护理管理。开展制度化管理,即通过制定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来实施管理,大到抢救危重患者的操作程序,小到日常用物的定位放置等,都有严格细致的规章制度,实行用制度管人,避免人管人的局面。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基础护理质量的管理力度,要把基础护理质量同护士的晋升、薪金挂起钩来,真正做到奖勤罚懒,责任分明,确保护理工作高效、优质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腹部损伤;护理;急救
在外科中最常出现的急腹症就是腹部损伤,发生率也是很高的,特别是在战争年病率高达50%。通常腹部损伤病情都是很危急的,也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内脏穿通、破裂、出血等情况,如果没有及时地医治就极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那么在遇到此类患者时就要果断的实行急救措施,同时医护相互协同治疗也是很重要的。本次研究将选取我院在2009年4月到2010年11月所遇到的20例腹部损伤患者,在对其进行急救、护理以后取得了不错效果,具体报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在9岁到56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3岁,就诊的时间在0.3小时到5天之间。腹部损伤原因:6例车祸、2例挤压、8例跌伤、4例高处坠伤。损伤程度:开放性损伤的有5例,其中有2例小肠外露,3例胃肠破裂;闭合性损伤的有15例,其中7例胃肠破裂,3例脾破裂、2例胰破裂、3例膀胱破裂。20例患者中,有6例是实质脏器损伤,14例是空腔脏器损伤;出现软组织损伤的有13例,骨折的有7例。全部患者的损伤症状是呕吐、腹胀、恶心、头痛、尿痛、腹痛、胸痛等。
1.2 方法 20例患者的损伤情况不同,对此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急救、护理方法,其可以归纳为下面这几点:①对于内脏损伤伴有出血、休克的患者,要立即的为其建立起输液输血通道,同时进行止血、抗休克治疗;②对于肠管脱离的患者,暂时不予回纳,用纱布进行覆盖,使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然后立即的送到手术室;③如果患者需要进行腹部手术,要立即为其腹部备皮,用药物擦拭患者表面皮肤,在患者体内留置导尿管和胃管,然后告知其家属当前病情;④为患者注射破抗,避免患者出现破伤风病;⑤对于暂时不手术的患者嘱咐其要卧床休息,不能进食,止血止痛、输液输血,监测患者的脉搏、血压、体温、呼吸等,如果发现患者面色发白、血压下降、焦躁不安、脉搏微弱、出冷汗,那么就很有可能是内出血、休克[1]的表现,要立即的进行处理;⑥如果患者的软组织损伤、撕裂,那么要趁早清理伤口并缝合;⑦对于出现骨折的患者要进行复位固定;⑧患者的软组织如果出现血肿、损伤,早期要用冰袋在损伤部位进行冷敷,这样既能止血也能缓解患者疼痛感,晚期则是用温热袋敷,如果血肿部位过大,那么可以抽吸、穿刺,切开血肿进行清除结扎;⑨如果患者的颅脑受损,那么要在其头部放上冰袋,进行脱水疗法,从而避免颅内压升高;⑩如果患者昏迷,那么要保证其呼吸道顺畅,避免患者将呕吐物吸到气管里,及时的给氧。
术后护理:患者如果内脏受损那么都是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当患者完成手术以后要时刻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出现尿量减少、血压下降的情况,很有可能是休克的前兆。时刻保证引流管和减压管顺畅,观察好引流液量及颜色,对于引流管附近的皮肤要保证其不受感染[2]。在患者手术以后回到病房时,要去枕平躺6小时左右,其头部要偏向一侧,时刻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当血压稳定以后可以改成半卧。在为患者换药的时候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同时观察好切口的变化,抗感染的时候要选择量足的抗生素,于此同时也要重视对患者的基础护理,比如说清洗手脚、会阴、口腔,帮助患者翻身,如果患者呼吸不畅可以叩背进行缓解,还有要鼓励患者能多下床运动,避免出现尿路感染、肺炎、肠粘连、褥疮等并发症。腹腔的引流管要固定好,每隔3小时顺时针的挤压一次引流管,这样可以避免引流管阻塞,时刻要保证引流管顺畅,不能出现扭曲、受压这样的现象,通常放置引流管的时间是3到5小时不等,要根据引流量来决定拔管时间。
2 结 果
在对本组20例患者进行急救护理以后,均在7-40天内出院,患者全部康复,没有死亡、转院、后遗症等情况出现,效果很好,患者较为满意。
3 讨 论
人体
部,上是胸部,下是下肢,前是腹软组织,后是腰椎,而腹内则是实质脏器、泌尿消化系统空腔等,血管很丰富,组织液很脆弱,在腹部受到重创的时候,其软组织会受到损伤,很容易会出现内脏出血、破裂的情况,有时还会伴有四肢、颅脑、脊柱、胸等多处合并损伤情况[3],那么我们就要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药物、手术治疗。在治疗腹部损伤患者时,也要预防其产生并发症:①防尿路感染:在患者排便以后要清洗会阴,对于尿失禁的男患者,可以用尿壶来接尿,女患者则是定时更换尿布,对于尿潴留的患者,要及时的形导尿术;②防腹部感染:不要让患者的呕吐物、口腔分泌物吸到其肺部,这样会造成肺感染,如果患者频繁呕吐,那么要让其取侧卧,清理呕吐物,辅助患者翻身,痰液多的时候要随时吸出,嘱咐患者要遵从医嘱,合理、尽早、适量的服用抗生素药物,避免产生吸入性肺炎。在患者出院以后也要卧床休息15天到1个月,并且适当的做些简单运动,但不能劳累或是情绪激动,同时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时服药、复查,在饮食方面要多餐少食,多吃一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比如香蕉、鸡蛋、韭菜等,在饭后1小时以后,要按摩腹部几分钟,这样可以助消化,帮助肠蠕动,在排便的时候不能太过用力,偏瘫的患者要加强锻炼,养成好习惯,保持乐观情绪,从而重获健康。
参考文献
[1] 富维军,腾青山.黎檀实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探讨[期刊论文]-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2).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61-01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效果的要求也趋向于高水平。乡镇卫生院担任着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的重任,直接解决我国基层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而消毒供应室是乡镇卫生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预防疾病传染的作用[1]。但是消毒供应室负责人员较少,近年来,有许多学者研究了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的职业危险因素,指出对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并提供防护对策可以有效避免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2]。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了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岗的13名护士的发生职业危险的次数进行了分析,以及她们提出相关的对策总结,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岗的护士13人,其中正式护士2人,合同制护士11人,平均年龄29.42±7.21岁。所有护理人员均出入过消毒供应室,担任着消毒及消毒供应的工作。正式护士与合同制护士的性别、年龄、在岗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异。本次研究发放问卷13份,回收13份,回收率100%。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分析其职业危险因素来源。问卷分为两大块,一方面是调查护士所遇到的职业危险的来源,第二方面是护士认为如何防护职业危险,共8个问题,问题一:(1)您在消毒供应室遇到过什么样的伤害,请举次说明;(2)您出入消毒供应室最担心什么;(3)您在消毒供应室受到伤害最严重的一次是因为什么;(4)您在消毒供应室期间遇到过几次意外;分别是因为什么;问题二:(1)碰到伤害您倾向于怎么解决;(2)您认为卫生院应该如何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的管理;(3)您认为您自身在消毒供应室工作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4)您认为最好的预防职业危险的对策是什么。将问卷所得答案进行归类整理,问题一的答案按照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归三类。将问题二答案进行整理归类。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ass18.0软件包处理整理好的资料,所得数据均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差异性,取P
2结果
2.1职业危险因素来源分析
所有护士中,根据问卷显示护士29次因为化学因素(如含酶制剂、 含氯消毒剂腐蚀皮肤)对人身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其次是所处物理因素(如烫伤、针扎伤)35次,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感染等)24次;正式护理人员和合同护理人员的各项因素次数如下表所示,两组比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3讨论
3.1职业危险性讨论
职业危险性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因素的危害,使从业人员处于一种危险的状态[3]。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险因素按照此类也分为三类:(1)化学因素:由于消毒供应室担任角色的特殊性,肩负着全员卫生消毒的工作。尤其在本院,科室需要无菌包需要单独去换,每星期需要更换一次,而且特殊的无菌用包还需要随时进行更换。而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戊二醛等,都有一定的腐蚀性、挥发性,会造成护理人员皮肤,呼吸道损害。(2)物理因素:物理因素造成的伤害主要有高温烫伤,由于灭菌需要在高温下进行,本院的灭菌仪器主要有干热灭菌锅、自动清洗消毒机、烘干机等,如果护理人员操作稍微不慎就会烫伤自己,从本文研究也可以看出,合同制护士11人因物理因素造成伤害次数之和有20次,这可能是由于合同制护士操作时不够专业造成。(3)生物因素: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如果不慎扎伤自己,而此时针头未经过消毒杀菌灭毒处理,很可能感染到传染性病毒,对生命健康造成威胁。生物因素除了一些病毒外,还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气溶胶,这些微生物漂浮在空气中,护理人员吸入后也会造成感染。
本文结果显示正式护士因为生物因素的比例较高可能是由于正式护士的工作量较大,职业责任心较强,经常需要出入消毒供应室所致,而消毒供应室的气流不畅,易造成呼吸感染。而合同制护士物理因素引起的较多,这说明合同制护士的操作技能有待加强。
国内已有许多报道证实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不容乐观[4],所以加强防护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