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教研活动内容优选九篇

时间:2022-06-08 18:15: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研活动内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教研活动内容

第1篇

立足幼儿生活,生成生活化美术活动内容。生成的生活化美术活动内容更能体现幼儿个性化的需求。要立足于幼儿生活,针对不同幼儿的需要,及时提供帮助,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和引发幼儿去主动探索和大胆表现,满足幼儿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我们要做有心人,经常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和感受自然与生活的美,让他们走进生活,融入自然,用真实情感去寻找、体验美。此外,还应带孩子们去亲近大、观察自然。比如,春天到了,带孩子们到郊外去走一走,找找“长头发的柳树姐姐”、像“小喇叭”一样的迎春花、还有忙着采蜜的蜜蜂哥哥、花丛中跳舞的蝴蝶姐姐、忙着抬豆豆的小蚂蚁……这些都会激起幼儿探索的愿望,也为他们的美术创作活动积累经验。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主动去与幼儿交流,发现教育的契机,这样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内容就自然地生成出来。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孩子们饶在兴趣地观察着树上的叶子和掉在地上的叶子,有的摘下树上叶子,有的拾起地上的叶子,拿在手上、放在地上,观看着、比较着、摆放着……看见孩子们这么有兴趣,立即抓住这个教育契机,生成了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活动《有趣的树叶》。活动由此展开,我和孩子们,一起找那些,形态好看的、奇特的、色彩鲜艳的……叶子,孩子们一边找还一边欣喜地将自己的发现,告诉我和小伙伴。接着又引导,怎样将这些有趣的树叶留存呢?可以用这些树叶拼贴出些什么有趣的画面来呢?……

有学前教育研究者提出:应将环境看作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它的创设和布置已经上升到可让孩子们运用一些适当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所见、所想。所以我们还要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中重视营造出生活化的美术氛围,力求随时随地给孩子美的熏陶,有意识地增加他们对美的感性认识。比如:将环境布置成大自然或某一特定的生活场景……展示一些造型优美的人物、动物、植物等的图片、名家名作、色彩鲜艳的装饰画等。这样,幼儿在接触和亲近这些生活环境时,也会自然而然地生成出许多有趣的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活动内容来。

依托主题背景,预设生活化美术活动内容。审美观念的变化,表现在打破逼真反映自然的法则,强调艺术创作应表现个人对客观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再创造。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花草树木、鸟兽鱼虫、自然风光等都存在着美。我们要善于挖掘幼儿身边的美,不但要引导幼儿作为一种知识去了解,更要引导他们富于感情地接受。利用多种途径帮助幼儿加深体验、扩展经验。只有当幼儿的经验丰富了,其感受才会更深刻,从而产生表现的愿望才会更强烈,才会有独特的、发自内心的审美表现。

在预设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内容时,要考虑到美术教育要适合幼儿,尽可能多地为幼儿考虑:幼儿可能需要什么,幼儿可能会对什么感兴趣,幼儿的爱好是什么。因此,预设的生活化美术活动内容,要立足于幼儿的生活,以生活为背景选择幼儿乐于接受、喜爱、能引发积极情感体验的内容。注重内容的适度新奇,从幼儿的实际经验出发,选择与现有经验有联系、又有适度拓展的内容,使幼儿有足够的兴趣用已有的经验,探索、积累新经验,表现新的熟悉和感受让幼儿兴致勃勃地、自觉自愿地进入到预设的美术活动中来。

例:在“三八”节主题背景下预设美术活动“漂亮妈妈”。进行一系列的资料收集、讨论与交流活动。如:说说妈妈最美的时候,收集妈妈的生活照、观察妈妈不同的发型、首饰、服饰等。孩子在活动中经验不断的丰富,思维也更活跃。因此,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充满创意地装扮自己的妈妈。给妈妈梳一个最美的发型,戴上自己设计的首饰,穿上华丽的服饰等。从孩子的画中,既可以看到孩子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又能看到大胆联想与夸张表现。

挖掘家庭资源,拓展生活化美术活动内容。为了让我们的美术教育真正地实现生活化,发挥其最大的教育功能,我们应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家庭资源,努力探索指导家庭开展美术活动的对策。

“挖掘家庭资源”,是指家长在正确教育观指引下,充分挖掘并利用家庭成员、环境等资源开展美术活动,重视幼儿的审美情趣及个性品质培养,补充完善生活化美术教育的内容。

例一:以幼儿近阶段主题活动的探索热点为内容――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准备与延伸。

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是建立在幼儿经验基础上的,内容往往来自幼儿的生活或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因此,每个主题活动必须在收集信息、获得经验、表达表现之间循环进行,而这些程序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家庭的配合才更完善。下面就主题活动“我的妈妈”来说明。

活动前的准备。在开始阶段,为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要求他们观察妈妈,收集妈妈穿、吃、做等的喜好,为妈妈画画像等,使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联系并升华,铺垫最终的创作。

活动后的延伸。为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调整学习行为,以便幼儿在活动后继续着探索、发现和完善。在“打扮妈妈”过程中,幼儿热衷于在家对着妈妈一边观察一边绘画,表现实实在在的妈妈;在园凭着对妈妈的印象一边回忆一边创造,表现脑海中的妈妈,思维在家园间不停地切换,创作内容从幼儿园延伸到家庭,打破了家园界线。

例二:以幼儿兴趣为内容挖掘,如动画片或童话故事等。

第2篇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很多小学开始大力开展教研活动,但是缺乏目的性只是盲目开展,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并且由于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小学教研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再加上数学作为一门教学难度比较高的学科,需要教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来组织和开展教研活动,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现阶段小学领导和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及考虑的关键问题。只有做好了数学教研工作,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效率才可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意识薄弱,教研活动缺乏科学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有很大一部分小学的数学教研领导能力比较差,学校领导和教师没有认识到教研活动的重要性,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学生管理方面,而对教研活动没有提起充分的认识,科研意识薄弱。缺乏专业的科研人才对教研活动进行科学的指导,导致教研活动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创新性也不足。再加上部分小学由于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数学教研活动开展的需要,致使教研工作往往不能按时、有效地开展,所以,最终导致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难以得到提升[1]。

(二)没有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由于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比较复杂,在开展数学教研活动的时候不同学历、不同年龄、不同教龄的教师往往会产生分歧,大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数学教研工作的重要性,缺乏积极性,导致现阶段我国小学整体教研氛围不和谐。也有部分学校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走走教研的过场,制作相关教学方案、教研记录等资料也是为了应付检查,说课、评课活动也都是为了应付,并不能切实发挥作用。这样形式化的教研活动既浪费了时间,也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并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教研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缺乏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研的形式,决定着教研活动的整体效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常见形式有专家讲座加学习交流、研究课加反思研讨、专家课题加辅助研究等形式。这些教研活动形式单调、单一,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不愿意参与教研活动的主要原因,也成为教师不想教研、不愿教研的最根本因素。小学教研活动效益难以提升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教研活动内容陈旧,大多都是学生学习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的培养,而对于以学定教、高效课堂等先进教育理念视而不见,导致教师失去了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2]。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不断更新研究内容,教研内容要尽量新颖、新鲜,跟得上教育发展的潮流,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教育目标的要求。

二、做好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对策

(一)树立科研意识,提高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科学性

通过前文的论述可以看出,现阶段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之所以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的领导及教师科研意识薄弱,没有认识到教研活动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性。针对这一现状,小学校长必须首先树立科研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管理组织能力,能够在组织教研活动中对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其次,要想保证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学校领导必须提高重视,为数学教研活动开展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设立学校教研专项研究经费专门为教研活动服务。其次,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类资源,不断学习外界的小学数学教学新理念以及新方法,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并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并将这些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去,进而使教研活动切实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服务。

(二)改进教研内容和教研模式

针对目前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的现状,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研活动之前要明确主题,在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多考虑细节问题,对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要进行细致的分析。比如某些教师在教授奇数偶数时,对奇数偶数的界定不太统一。部分教师认为0为偶数,而另一部分教师认为2的倍数为偶数,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在非0自然数内研究倍数,那么偶数当然不包括“0”了。针对这一问题开展教研活动,可以使小学数学教师统一认识,明确小学阶段这一知识点的具体内容,从而使教师更好的进行这一知识内容的教学[3]。

(三)教师要加强自我反思

教研评价和课后反思是数学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其主要目的是发挥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在自主思考、自主反思的过程中明确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不是高、教学方法是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这也是教师教学质量能够得以提升最直接的方法。因此,在组织教研活动中,小学校长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带领学校领导和资深的教师组成数学教研评价小组,不定期在各个班级中听课、评课,在课后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课堂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指导,进而促进教研活动得到高效的落实。对于教师本身而言,也要在课后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评课教师对的评价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反思,认真分析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进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行改进和完善。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需要小学相关教育工作者树立科研意识,结合学生发展实际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改进和优化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模式,做好教学反思和评价工作,从而使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更具科学性,更好的为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永晔,宋新. 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现状及对策思考[J]. 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09:44. 

[2]吴成业.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的问题与对策[J]. 学校管理,2015,03:40-41. 

第3篇

一、目前乡镇幼儿园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

1、需要更新教研活动的作用和目的。

一些乡镇幼儿园教师,对教研活动的作用和目的,认识上还很肤浅,将教研活动仅仅看做是提高教师的基本技能和教学水平。但教师的基本技能和教学水平提高了,幼教质量不一定会跟着提升。在新的教育体制改革下,我们应该对教研活动的作用和目的重新进行定位。

2、优秀的指导人才流失,教研活动减少

由于新的教改下,改革了人事制度,造成了乡镇优秀幼儿教师的大量流失,某幼儿园一个学期的流失率甚至达到40%,那些原有的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经过幼儿教育专业培训的,有着较强业务能力的教师基本上向各个小学流入。而这些教师基本上都是从事乡镇幼儿教学的科研骨干,由于他们的辛勤工作,极大的促进了乡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基本上是在他们的指导和组织下进行的。而这些人才的流失,势必会使部分幼儿园教育科研、优质课、观摩课、由于缺乏人才,而减少了教研活动的时间,也降低了教研质量。

3、教研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

目前乡镇幼儿园的教研活动还仅限于上课活动、观摩教学、布置环境、画简笔画、组织教师学习幼儿舞蹈、幼儿音乐等,尽管这些活动了提升了教师的技能、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但这种教研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还远远跟不上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无法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不能适应专业化成长的需要。某些乡镇幼儿园教研活动在形式上过于单一,而且内容陈旧没有新意,所以很多教师缺乏参与的积极性、敷衍了事、提不起兴趣,甚至有一些教师将教研活动的时间看做是聊天聚会、消磨时间,使教研活动失去了实际的价值。

二、提高幼儿园教师教研能力的策略

1、对教研活动的作用和目的重新定位

由于经济知识的全球化需要,对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幼儿教师不单单要具备弹、唱、跳、画等基本机能,还必须拥有角色才能、心理素质、能够运用现代教育的手段,具备丰富的教研能力,同时对开展的教研活动和教育教学,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

乡镇幼儿园教研活动,应该根据上述评价体系,对教研活动的内容和目标进行确定,对教研活动的作用和目的进行定位,使教研活动成为提高心理素质、转变角色、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学习方法的有效形式和途径。

2、通过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1)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在活动中,尽快的成长起来,进一步提升教研能力,我们不妨采取“请进去、走出来”等等方法,派园内的教师多到其他的县内外幼儿园参加专题讲座,进行学习和观摩,以开阔眼界、扩宽视野。及时把学到的东西吸收和消化,转为自己的东西,根据自己的广东地方区域特色,传授给自己的教师。同时还要定期举行讲座,邀请县内外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或教师来幼儿园讲座。同时把把遥远的专家“请进幼儿园”,播放一些专家的讲座,让园内的教师接受新鲜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提升教研能力。

(2)搭建平台,为教师争取和创造一切科研活动的机会。积极争取县内的教研活动在园内开展,多给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展示才华的机会,让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和评课活动,让教师的能力在开展的系列教研活动中,得到逐步的提升。乡镇幼儿园的的园领导应该发挥骨干教师的原动力,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理解、信任和尊重教师的科研成果,帮助他们尽快的成长,迅速成为乡镇幼儿园教研活动的中坚力量。

(3)为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要结合人事改革制度和和学期考核,创设激励机制。对那些在教研活动中努力进取、成绩突出、认真负责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对骨干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取得成绩,也要给以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嘉奖,并在期末考试中加分。这样培养了幼儿教师工作的责任心,调动了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在某一乡镇幼儿园,为了更好的开展教研活动,采取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定期举行教学课件比赛,开展教学案例的分析活动,在对幼儿教师进行职称的评定时,都将这些科研项目作为重要的指标参考。

3、通过组织有实用性的教学内容,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

乡镇幼儿园教研活动和内容要有实用性、有价值,形式要丰富多彩。教研活动除了教会教师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及必备的唱、跳、弹、画等基本功外,还要开展专题研究工作,对科研教学进行反思。对于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要在每一次教研活动中进行研究和深度挖掘。因为每一个教师在教研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方法和经验,对这些内容都具备发言权,通过研究和探讨,提高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积极性,在反思中提高自己。某一幼儿园采取以下的具体方法:由于开始教师对写反思性的文章十分茫然,所以我们让教师每一学期写两篇感想,待教师比较熟悉后逐步增加篇数,并把教师的反思文章张贴在宣传栏里,起到互相交流的作用。通过检查,教师必须认真地参加教研活动并写出感想,这对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有较大的作用。

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研组;工作;探析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05-02

教研组是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最基层的组织单位,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教研组的建设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促进教师合作互进、提升教师实践性智慧、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当前,中职学校虽然非常重视教研组的建设,但总体上讲,教研效果并不好,教研组的团队精神尚未形成,组织效能低下。因此,加强对中职学校教研组建设已刻不容缓。如何建设?我从当前中职学校教研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有效对策等三个方面谈一点简单的认识。

1.中职学校教研组存在的问题

1.1教研内容随意性。虽然教研组学期初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但是计划很多只是给人看看,应付检查,很少有按计划一个个落实的。教研活动是想起来搞一次,教务处安排一次就搞一次。每次教研活动的内容也缺乏计划性、针对性,很随意,有时组长布置一下学校的有关要求,有时听听课评评课,有时甚至拉拉家常,闲聊一阵了事。

1.2教研形式简单性。教研组活动走过场,简单化,基本上停留在听课、评课上,听课、评课也是流于形式,不讲真话,你好我好,完成任务,很少有创新的有实质性效果的教研活动。

1.3教研主体单一性。教师本是教研活动的主人,但很多学校目前的教研活动主要还是组长唱主角,教师往往变成了教研活动的附庸,而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1.4教研效果低效性。由于教研主题不明确,教研内容随意,教研形式单一,教研方法陈旧,多数教师只是被动地参加教研活动,应付教研活动,因此教研成效低下。

2.中职学校目前教研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缺乏正确的认识。一是学校领导还没有高度重视教研组建设,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教研组建设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学校内涵发展、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而对学校的教研组建设没有规划,没有完善科学的制度,没有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只是想起来抓一下,有时间抓一下,没有形成教研活动的浓厚氛围;二是教师认识不足。有的年纪较大或已取得了高级职称的教师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认为搞不搞教研活动无所谓,凭经验、吃老本也能过;有的年轻教师虽然有专业发展的需要,但由于教育教学任务重,工作压力大,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缺乏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至于临时代课教师对此更无内在需要。

2.2缺乏制度的保障。很多学校虽然制定了一些教研组建设的有关制度,但很不完善。更糟糕的是,现有的一些制度很多也是"聋子的耳朵",只是个摆设,没有检查考核,没有落实,以至于造成教研组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如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就很难正常进行,很多教研组的活动计划也很难落实等。

2.3缺乏机制的激励。很多学校教研活动有要求,而缺乏检查考核,缺乏奖惩措施,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多少、好坏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没有多少联系,这就必然给教师造成一种印象,参不参加教研活动无关紧要,无所谓。

2.4缺乏时空的保证。教研活动的开展必须有时空的保证,而很多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一是没有时间的保证。如有些市教科所规定周二、周三、周四下午分别为教研活动开展时间,但这一时间有两大问题:一是由于教师在校课程较多这一时间有的有课为参加教研活动要经常调课,时间长了怕麻烦就不参加活动了。有的要接送小孩赶时间,可谓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很难保证教研的时间和效果;二是学校部门较多,很多部门这一时间也有其他活动安排,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也很难保证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三是没有教研活动场地的保证。现在的教研活动缺乏一个较为固定合适的场地,大多是在教师办公室,经常是人来人往,不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3.中职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有效对策

3.1教研组活动制度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研活动也是如此。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省内外兄弟学校先进教研组的经验,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教研组活动的有关制度,重在落实,强化一段时间后,逐步成为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氛围,最后内化为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1)建立教研组长的选聘机制和激励机制。建设一个好的教研组,首要因素就是要有一位优秀的教研组长。这不仅在于开始时选聘好,更在于后续工作过程中培养和使用好。教研组长不但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精细的组织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这样才会有感召力和务实性,教研组工作才会有活力和持久性。同时提高教研组长的各种待遇,学校每学期对教研组长进行考核发放津贴,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学年聘用的重要依据。(2)建立学校教研活动的常规制度,重在落实。学校层面要完善一系列教研组工作制度。比如,建立由教务处负责的每月一次的校级层面的教研组活动制度,由专业部负责的每月一次的专业部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制度;建立教师参加"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的各项达标制度等。另一方面,教研组内部也应形成一些工作制度,如每次活动签到考核制度,每次活动确定主题轮流主持制度,还可以形成组内的名师引领、理论学习、同伴互助、课堂观摩、比武交流、课题带动、总结反思等特色活动制度。(3)建立学校有关教研组活动的考核、评比、奖惩制度等,把每个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考核情况与绩效工资挂钩。当然,在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中,尤要突出其科学性与人文性,这不仅是一种工作规范,更能渐渐生成一种教研文化,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

3.2教研组活动规范化。学校教研活动不仅要制度化正常化,还要做到规范化。一要定计划。制定科学的教研组活动计划,是教研组建设的基础。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必须全体教研组成员参与,集思广益,共同制定。制定计划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和明确发展目标的过程。必须从学校、教研组发展的角度、教师发展的角度、学生发展的角度制定好计划。通过计划的制定,形成教研组成员发展的共同愿景,使之成为促进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学生发展的行动纲领。因此,在计划制定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规划的校本特色,要在认真分析教研组、教师及学生的情况下,从教师实际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性出发,体现校本性。二要定领导。每个教研组配一个行政领导,每一次活动行政领导要自始至终地参加活动,发挥领导的标杆和引领作用。三要定时间。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可以结合各校的实际,固定在某一时间进行。四是定地点。每个教研组的地点要相对固定,由教务处和专业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五是定主题内容。每次教研活动的内容确定要根据计划安排和学校现实工作需要来确定,一般是这一次教研活动结束就要布置下一次教研活动的内容主题,特殊情况例外。六是定活动要求。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要对每一个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对每一个要求还要进行考核评定,作出记录,形成一整套的教研活动过程资料,评定结果作为教师绩效工资考核的重要依据。

3.3教研组活动科学化。教研活动要做到科学化就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研活动要有明确科学的目标。无论是每个学期教研活动计划的制定,还是每一次教研活动的开展,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根据教研组的实际存在的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每个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来确定,有长远的目标,有阶段性的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教研组每个教师的共同确定的奋斗目标,得到大家的认同,形成大家共同的价值取向。有了明确的目标,大家才有活动的动力;二是教研活动的内容科学化,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和丰富性。针对性是教研活动应有问题意识,要通过教研活动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共性的困惑问题或课程改革中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等;系统性是教研活动要系列化,如我校开展的"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活动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丰富性是指教研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有专家讲座、理论学习、研读教材大纲、集体备课、课堂观摩、"五课教研"、"两课评比"、专题沙龙、课题研究等,以增强教研活动的吸引力,提高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三是教研活动的方式科学化。恰当的组织方式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内容和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好的内容必须要有好的形式来体现,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毫无功效。因此,教研活动方式要一改以前大多教研组长一人唱戏、教研主题不明确的陈旧方式,采用每一个教师承担主持一次教研活动的方式等,当然,其他教师必须分工协助。而且对每一次教研活动进行效果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绩效工资考核的重要依据,以此来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教研活动的模式要创新。从教研活动的内容组织上讲求活动的层次性和系列化,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如从我校现阶段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仍然是:研读教材大纲-集体性备课-研究性上课-互听课-反思性评课-展示性赛课等;从教研活动的参与主体上要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教研活动的形式上要力求新颖,教师能喜闻乐见;从教研活动的成效上要讲求实效,尽可能形成教师共享的教育教学资源,能切实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益处,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5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 ;教研活动;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3B-0019-01

一、当前幼儿园教研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研活动疏于管理,导致形式化严重

有些幼儿教师没有认识到教研活动的重要性,缺乏对重要性的认识,必然会导致幼儿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为教研活动做准备。在教研活动中,有些幼儿教师无目标、无“备”而来,特别是一些新教师更是无话可说,或是感到自身水平不高,怕贻笑大方,不愿多说,习惯于当“忠实的听众”,导致教研活动成了主讲人的独角戏。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们不能很好地进行交流,缺少深入思考和主动对话交流意识,缺少智慧的碰撞和共享,教师们的专业技能无法得到提高。教研活动也没有凸显出“合作、探究”的理念,完全是应付、走过场,使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二)教研活动过程中采用“一刀切”的工作方法

一所发展中的幼儿园,师资队伍是逐步趋向多元化的:既有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又有教学经验相对丰富的老教师;既有擅长教学活动的教师,又有擅长生活活动的教师,教师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学历不同、风格不同、经验水平也不同。教学是一个个性化非常强的活动,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但是在教研活动过程中,采用整齐划一的、“一刀切”的教研模式,导致教师不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

(三)教研活动缺乏及时性

有些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没有形成常态,有时一个月、甚至两个月才组织一次,有可能取决于园领导的随意性,有时甚至因为某位领导不能参加,教研活动就取消了。这样使幼儿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使教研活动缺乏及时性。

(四)教研活动重“教师”轻“幼儿”

教研活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青年教师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有些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内容多是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层面的东西,教研的结果多为教学得失的经验总结。表面上看似乎是关乎教研活动,实质上是在写教案,而将教研活动作为一种园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忽视了。

二、对教研活动的改进建议

(一)做好教研活动的管理工作

幼儿园管理者要不断完善教研活动的组织工作。首先,要提前确定教研活动的内容、范围,并根据教学进度提前通知主备人和其他成员做好准备;其次,主备人在接受教研任务后,就要肩负起教研工作的主要责任;再次,在教研活动阶段,教师要共同研讨,完善教案,主备人要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成员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最后,教研活动之后,成员要根据本班幼儿和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适当调整,理顺思路,把教研活动的成果内化为自己的思路。

(二)根据教师的能力,将教师分层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最本质的东西。只有具体地分析特殊的矛盾,我们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加以区别,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特殊原因,从而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因此幼儿园的管理者要根据教师的能力,把教师分为三层,即新手型、骨干型、名师型,根据教师不同发展层次,制定不同的教研活动的模式。此外,作为管理者还要多提供一些供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交流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三)要突破时空界限,让教研活动常态化

有研究者认为教研活动缺乏灵活性,因此,管理者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开展教研活动,真正做到教学缺什么,我们就给予什么。笔者认为除在固定的时间进行教研活动外,教研活动还要突破时空界限,常态化,教师在教学中随时都会遇到问题,随时进行交流和探讨,这种正式与非正式的教研活动相结合的模式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可能更有实效。

(四)从关注教师“我们的教”到关注幼儿“他们的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这就要求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关注幼儿,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特别是教研阶段均能了解儿童的原有发展水平、兴趣爱好、特点、智慧策略等,将“儿童为本”的理念注入教研过程,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教学观。

参考文献:

[1] 彭跃健.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2,(17).

第6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问卷调查 教研活动 考核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2012年12月,省教育厅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的文件,提出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教师发展的过程中,教学研究活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研活动的目的是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和保障,然而很多中职学校的教研活动却不理想,甚至令人担忧。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

如何开展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通过教研的特有形式促进教师发展,已成为中职学校教研工作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此,笔者对昆山地区的三所中职学校的所有在职教师及昆山周边中职学校的部分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法,共设计了35个题目,其中33个封闭式问题,2个开放式问题,从教研活动组织开展情况、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情况、教研活动机制建设情况等三个方面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72份,其中有效问卷253份,占问卷总数的78%。通过调查,笔者试图掌握当前各中职学校教研活动开展的现状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并积极探索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对策,为各中职学校提供参考。

三、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笔者对内容进行了反复的推敲和修改,取得了较好的调查效果。对调查数据的处理,笔者主要采用Excel数据统计方法,统计和分析的结果如下:

1.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分析。

为了解各个学校教研活动组织开展的现状,在调查中,笔者设计了关于学校教研活动是否有固定时间、教研活动组织的效果、教研活动内容与形式、教研活动的作用这四个题目。经了解,因学校发展的需要,大部分学校都建立了以学科为单位的教研室(教研组),在组织结构上体现了对教研室及教研活动的重视。但从调查数据中看到,教研室的作用似乎不大,教研活动组织效果较好的只占到了56%。为了保证教研活动的开展,76.8%的学校专门设置了教研活动时间,但教研活动的内容主要为会议精神传达、评优工作及公开课,两项均达到了80%以上。表现为组织活动形式较单一,不能切实满足教师教育教学业务提高的需求,组织效果差强人意,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非常有限。特别引人注意的是,教师感觉教研活动毫无作用的达到了36.2%。

2.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情况分析。

教师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才能使教研活动具有生命力。对于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情况的调查,笔者设计了三个相关的题目,分别为每学期参与教研活动的次数、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角色及希望通过教研活动能得到提升的能力。调查数据显示,教师都能参与到教研活动中,但参与教研活动的次数很不平均,有29.8%的老师参与了10次以上,也有32.5%的老师只参与了1~5次,而且在教研活动中,92.4%的教师只是参与者的身份。教师希望通过教研活动提升教学能力(45.6%)、课程开发建设能力(40.8%)、教材改革能力(14.9%)、科研能力(43.8%)、实训实践能力(31.1%),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课程建设开发能力为教师所关注。可见,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比较缺乏,教研活动不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也不能很好地发挥能动性和主动性。

3.教研活动机制建设情况分析。

完善的制度建设是教研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而制度的真正贯彻落实是教研活动有效性的根本。那么各校教研活动制度建设和落实的情况又如何呢?为此设计了学校是否制定了专门的教研活动制度、制度的具体落实(实施效果)情况及如何保障教研活动制度的落实三个问题。调查结果中,虽然78.2%的学校都建立了教研活动制度,但其中具有详细教研活动制度的学校只占到了34.5%。制度落实的情况也不是很理想,完全能落实的只有43.8%。尽管有一些学校为保障教研制度的落实,建立了考核制度和奖励机制,但其中36.6%的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还是依靠教师的自觉性。制度的制定,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需要,缺乏操作性。

四、对策与建议

1.丰富教研活动内涵,积极发挥外驱力作用。

目前,职称评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技能竞赛、五课活动、两课评比、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职教论坛等比赛对教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驱力。教研室要将教师发展的内驱力和外驱力有机结合,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发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教研活动要围绕提升教师的核心能力开展,活动方案要根据不同活动的特点进行合理设计与安排,明确活动目标和要求,细化活动内容与形式,注重活动过程的记录及活动成果的收集。

2.重视教研活动功能,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

教研活动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起到真正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必然会受到教师们的青睐。学校、教研室、教师三个层面的充分重视和共同努力不可缺少。

学校层面,必须充分重视教研室教研活动的基础性作用,明确当前教研室的职能转变,要为教研室的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在规定教研室职责的同时,赋予教研室一定的权利,充分发挥教研室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研室层面,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摆脱被动与消极执行政策和制度的局面,要根据职教发展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保障,要积极尝试开放式的管理,充分挖掘教师的创造力。

教师层面,要充分认识教研室团队及教研活动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的方式,集群体之优势、群体之智慧,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3.完善教研活动机制,保障制度落实有效性。

教研活动中要抓住教师注重自我实现的特点,依托学校建立的规章制度,对应各教研活动方案生成相应的考核、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活动方案能够真正落实。在考核机制中以积分量化考核的方式进行,对于活动中教师的参与形式、参与情况、参与效果等分级别给分,每位教师可通过自评及教研室审核的方式,将参与不同教研活动的分数累加。这种操作性强的考核机制,既对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进行了规范,又为教研室推优评先提供了依据。另外,考核机制还要与奖励机制相联系,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教师充分的激励,保证教研活动制度的有效落实。

五、结语

教研活动是教研室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充分落实教研活动的实效性,突破障碍和瓶颈,使教研活动真正引领教师成长。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省教育厅,2012.12.

第7篇

【关键词】防城港市 中小学 校本教研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16-03

学习型、进步型、发展型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新课改顺利推进的强有力保证。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为了把握防城港市中小学校本教研开展的现状,进而提出有效的策略,推进防城港市中小学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课题组编制了《防城港市中小学校本教研现状调查问卷》,在2014年3至5月,面向全市中小学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以高中为主要调查对象,初中次之,小学兼顾。下发问卷600份。高中发放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30份;初中发放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6份;小学发放100份,收回有效问卷7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406份。本次调查照顾到城镇、农村,海边、山区,以及各个学科、各段年龄,采样全面。现将调研的结果综述如下。

一、防城港市中小学校本教研现状

(一)教师对校本教研活动作用的认识

1.课题组在听取学校有关部门领导汇报、个别访谈和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大多数领导和教师都能认识到校本教研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是大有帮助的,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重要措施,少数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只是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成绩,还有少数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会对教学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大多数领导和教师认为开展校本教研对课程改革有推进作用,少数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对课程改革的推进作用很小或没有推进作用。就教研活动的作用而言,问卷调查统计的数据表明,认为有收获的达80%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明教师对校本教研活动作用的认识大都是肯定的。

2.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少部分教师认为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是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评职称的需要。相关数据说明了教师对目前的教研活动作用持肯定的态度,也说明了目前的教研活动对绝大部分教师还是有帮助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20%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可有可无,有12%的教师对教研活动感到失望。因此,加强教师对校本教研作用的认识,是各学校面临的新课题。

(二)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的态度

部分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不高,态度不认真,主要原因是他们觉得通过校本教研收获不大,教育教学任务重,压力大,没有时间,专业发展到高原期,出现职业倦怠感,自认为把书教好就够了。持这一态度的主要是教龄长、已经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这说明高级教师平庸化、专业发展到高原期职业倦怠感强的现象凸显,蔓延影响中青年教师参与集体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另外,在教学研究工作中,由于领导工作繁忙,被动应付教研活动,甚至不参加,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青年教师参与集体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这一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具有自我提高、自我超越的愿望,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同时也反映了不少学校的领导被动应付教研活动,部分教师参与的自觉性以及时间等方面的投入稍显不足,对校本教研活动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三)校本教研实施现状

1.校本教研活动的形式。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认为“学校教研活动的状况主要是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这说明教研组活动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防城港市中小学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仍然是传统的集体备课和形式比较单一的常规教研活动。甚至有不少学校只重视年级管理,没有科组建设。

2.校本教研活动的内容。统计结果表明,防城港市中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听课评课活动;学生考试成绩总结反馈;校级技能大赛和青年优质课比赛;学校常规工作会议和教师常规工作要求;市直属学校偶尔还开展学生评教信息反馈和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论坛,同学科教师偶尔开展集体备课,学校根据形势发展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活动等。统计结果表明,防城港市中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的内容主要还停在传统单一的内容层面,缺乏外来专家开展新课改理论讲座,缺乏教师品德培养和人格魅力的塑造培养,缺乏课题培训,缺乏新形势下教师读书活动交流,缺乏德育工作经验和教学工作经验交流,缺乏教师职业规划的培训。

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内容方面,防城港市不同区域、不同学段、不同类别的中小学校相差很大:示范高中校本教研活动内容比较丰富,主要是“听课评课、学科专业知识的探讨、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新课改学习、高考总结、德育工作经验交流、教师职业规划”;而初中和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内容比较单一,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主要侧重于“听课评课”。城镇学校和乡村学校相差也很大:乡村学校基本上涉及“教学设计、学生课堂表现、教学成绩、学校评价”这一内容。教师的专题研究以及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比较缺失,教师的集体备课、集体评课和教学反思还停留在经验层面,缺乏理论引领和研究提升。

3.防城港市校本教研活动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校本培训渠道体现,主要有:(1)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撰写读书笔记。(2)开展各种赛课活动。(3)开展以年级为单位的科组集体备课活动。(4)开展搭建师徒结对子平台活动;(5)撰写教育教学论文;(6)开展课题研究;(7)开展学生评教活动;(8)听优秀教师的课等。总的说来,存在以下现状:一是区域教研活动缺乏。由于防城港市教研室缺乏必备教研员,区域教研活动开展的状况不太理想。二是学校教研活动欠缺丰富化。学校教研活动以公开课、教学评比等为主,但参与面不够。三是教师个体的教研活动欠主动,层次低,效果不理想。教师的研究能力还比较欠缺,教育理论的实践转化难度较大。四是教师群体的教研活动形成一定的教研氛围,但还不够浓厚。五是校外专家的专业引领苍白。

4.校本教研活动的效果。调查表明,校本教研活动的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防城港市中小学校本教研的形式、内容和途径比较单一,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不够扎实,不能真正和教育教学联系起来,不能很好地解决教育教学产生的新问题,不能很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校本教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1)教研活动中的突出问题是“布置任务多,深入研究少”,此外,还有“以应付考试为中心”,“理论学习远离现实课堂”,“听课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缺乏专业引领是一个主要原因。(2)缺乏长效的激励机制。不少学校有计划,无安排,没有落实,或是有制度,但没有形成保障机制。(3)经费短缺。大多数教师希望加强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培训,并渴望有机会参加更高水平的培训,但是学校经费缺乏造成了广大教师无法实现这个愿望,因此,教师得到专家指导的机会很少。(4)科研师资力量薄弱,缺乏科研带头人。(5)教师认为“时间少,工作负担重”是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的一大困难,尤其是初中、高中毕业班教师面临升学压力,教学复习工作量大、任务重。“以分数论英雄”的升学体制也制约着校本教研的研究方向,教师注重的是如何让学生考高分。如何加强教师对校本教研内涵的理解,如何创新校本教研方法,仍是一道难题。(6)防城港市上级教育部门对校本教研的开展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导向,管理者或培训者对校本教研的认识和研究不足。另外,部分学校领导研究意识薄弱,研究能力比较欠缺。

二、建议

(一)上级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有足够的思想重视和有效的政策支持

1.针对防城港市中小学校本教研总体开展不理想,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缓慢的情况,上级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将“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内容列入学校绩效年度考核,也作为考核领导管理能力的内容之一,作为考核学校发展的指标之一,确保校本教研活动有政策支持,确保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为防城港市教育的振兴准备一支有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

2.努力提高防城港市教研队伍的研究水平,充分发挥专职、兼职教研队员的专业引领作用。教研员作为市、县层面校本教研的专业人员,不能只停留在行政管理层面上,而应改变角色,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研究意识;加强对校本教研活动操作层面的研究,提高对基层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指导能力。因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鼓励教研员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学习、钻研,并组织、选送相关学科的教研员参加更高层次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教研员的素质和指导水平,从而有效地引领、推进基层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

3.加强课题研究的指导和管理,促进校本教研取得实效。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重要抓手,对于教师教学能力、教研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继续抓好以分析解决问题、改进优化教学工作为主要目的的课题研究的指导和管理,以促进校本教研出成绩、出成效。

4.推进“名师”工程,推动教学、教研工作整体优化。应努力开发利用防城港市的特级教师、广西基础教育名校长名师学员、AB类园丁人才、市科研拔尖人才等资源,给他们足够的平台,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带动促进防城港市教师专业发展。

5.每年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科研活动,为防城港市名师的打造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

(二)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推进校本教研活动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实在有效的方向开展

1.针对防城港市中小学校本教研总体开展不理想,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缓慢的情况,学校领导应营造积极健康的领导科研思想文化氛围,带动校园科研文化的形成。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班子首先应努力形成学习型、思考型、学者型的班子,以积极的科研文化引领教师的精神成长。此外,学校还应适当考虑增加经费,为校本教研活动提供保障。

2.努力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校园科研文化空间。学校领导应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具备开阔的视野,并起带头作用,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科研文化氛围,打破学校界限,建立学习型组织。

3.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教研应建立各种激励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做到各项活动有专人负责,并加强检查督促,定期评比表彰,从而促进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

4.开发校本培训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广大教师比较喜欢的校本培训途径有: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开展各种赛课活动;开展科组集体备课活动;搭建师徒结对子平台活动;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课题研究;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开展“教师讲坛”活动;开展名师课堂;听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听高水平的专家报告。防城港市校本教研活动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校本培训渠道来体现,因此,应在传统基础上,根据以上校本培训途径,开发校本培训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开拓培训新内容,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对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培训:教学方法改革;课程建设;教育理论学习;校本教材建设;科研管理制度改革;教学成绩的提高经营;教师绩效评价(下转第52页)(上接第17页)方式;师德修养;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6.推进学校“名师”工程,培养学科带头人,培养科研骨干教师,发挥名师作用,推进科研的发展。

(三)强化科组建设,形成积极健康的科组科研文化,引领教师成长

科组应坚持不懈地进行专业建设。构建学习型教研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并制定、完善科组工作制度,使教研教改规范化、常态化。应特别经营好以下环节:(1)坚持集体备课,智慧共享,共同发展。(2)完善听评课制度,努力上好每一节公开课,努力评好每一节公开课,作出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教学工作。(3)结合教学常规工作检查,深入课堂,实行“巡堂听课制度”,进行“推门听课”。(4)进行校际科组学术交流,使课堂更加开放,促进不同学校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5)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引导教师向思考型、学习型、学者型教师发展。(6)加强课题研究,特别是学科微型课题的研究,让教师在学科课题研究中总结经验、推广经验,实现从教书匠到思考型、学者型教师的转变。(7)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8)积极引导教师编写学科校本教材,让教师在资料编写中总结经验,加强文化修养。

(四)教师提高自我科研意识,促进自我专业发展

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主观动力,是教师真正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前提。据调查,防城港市中小学教师科研意识还比较薄弱。对此,教师应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我科研意识,探索教育规律,以促进自我专业发展。

总之,当前,防城港市中小学校本教研存在落后的现状,对此,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学校、教师自我个体的共同努力,需要从思想观念到制度措施、从学校科研文化气氛到教师自我科研意识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改革,不断完善,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基金项目】防城港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FJ2013A007)

第8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研活动;成效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2-0331-02

1引言

教研活动是由教研室组织的一种常规学术活动,对促进学科发展、改善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研活动成效如何,不仅会直接影响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及科研水平,从长远来看也必将影响学校的发展[1,2]。

目前,民办高校的教研活动多为事务型教研,即:基于学校的事务性安排,安排本教研室的日常工作,进行常规教学工作检查与督促。显然,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教研活动已经远不能满足目前民办高校的需要。因此,结合各教学单位实际,对常规教研活动进行改革与创新,适应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

教师缺乏教研活动的参与热情一向都是教研活动中的一个瓶颈问题[3~5]。而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因此也更能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体现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营造教师之间的互助氛围,使青年教师获得较快成长。

主题式教研活动即根据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展开探究和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因此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主题,第二步研究、讨论、实践,第三步解决问题。在主题式教研活动中,主题的确定非常重要,它是能否吸引教师积极参与的关键。教研活动的主题可以非常广泛,细到某一学科的某一章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大到专业建设和规划等,都可以被确定为研究的主题,但最终的落脚点一定是能解决大多数老师的共性问题,这才具有吸引力。譬如:对民办高校来说,学校比较年轻,教师大多也是以年轻教师为主体,年轻教师教学经验和手法还不够丰富,教学水平的提高是迫切有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刚刚登上讲台的新教师来说,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讲好一堂课。针对这个实际问题,学院教研室以“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每位教师围绕主题,收集资料,以自己的授课内容为示范,展示如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丰富性的特点。这次教研活动不仅教师参加,还邀请学生代表参加,让学生站在知识接受者的角度对每位教师的多媒体示范提出听课感受。这样通过教师相互间的讨论、讲评,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的交流,每一位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事实证明:主题式教研活动因为针对性强,所以能极大地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和主动性。

3开展自组织教研活动

结合大多数民办高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上课时间不一致的特点,要经常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显然是不太符合实际的,尤其是对于生命科学与化学专业来说,由于需要开设大量的实验课程,教师的教学任务更加繁重,这个问题也就显得尤为突出。为此,鼓励教师通过教研平台或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自发组织两个或几个教师间的交流研讨,实现教研活动的自组织可以成功地解决这一难题。这一点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和实验课程建设中显得尤为突出。

事实上,对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这项教研室常规工作来说,开展自组织教研活动,可以有效地规范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因为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的题目均不相同,所以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存在着一定的个性问题。因此,根据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所属实验室进行分组,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每个毕业论文指导小组各自定期召开例会,分析学生在毕业论文中碰到的问题,确定下一阶段毕业论文任务;各小组还可以针对某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展开讨论,找出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和修改。这样,不但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也极大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教研活动计划也得到了落实。

再如,在实验课程建设中,实验课程的内容如何跟上学科的发展,如何开发学生个性特点,一直都是老师们关心的问题。而在学院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实验指导老师和实验员老师一起探讨实验内容的更新、改进;讨论各实验项目的整合与衔接、实验材料的综合利用;讨论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参与意识、和综合、设计实验能力等。这种自组织的教研活动带来的直接成效是: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达到专业评估要求;学院老师所参与编著的多本教程得到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正式出版,并在本院的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有十余篇学生业余科研论文公开发表。

4结语

总而言之,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可以让教师通过深入讨论,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水平;而自组织教研活动的开展,在实践中能更方便、更及时地解决问题,是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实践和补充。而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研活动形式,组织教师相互交流,共享经验和成果,适时总结,教研室就会发展成为学习共同体。教师可以在其中获得超过自身局限的信息和资源,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关注教育教学发展方向的反思,进而获得更宽泛、更完整意义上的成长[6~9]。参考文献:

[1]余湘青.论高校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2,23(169):259~260.

[2]徐振华.高校教研活动改革探索[J].学校管理,2015(6):220~221.

[3]王秀芬.高校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22(4):17~18.

[4]谢英.高校教研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教育管理,2015,3(307):120~121.

[5]尚国营.新时期地方院校教研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3):16~17.

[6]杨家骤,方青云.开放远程条件下教研活动的策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0,16(5):77~82.

[7]刘懿.构建教师自主发展的人本主义教研范式――以英语学科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1(6):50~52.

第9篇

关键词:教研活动;教师素质;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09-02

高校教研室是按照学科、专业或相近的课程组合而建立起来的教学研究组织,是直接承担教学任务的基层单位。教研活动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实践性研究活动。开展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对加强教研室工作,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教研室开展教研活动情况的现状

(一)教研室活动计划制定不科学、落实不到位

教研室活动计划是教研室依据系部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室专业特色,通过集体研究讨论,制定出来的关于本教研室本学期教研活动开展的规范性行动纲领,包括活动时间、活动主题、活动要求三个基本要素。有的教研室并没有将教研活动计划的制定工作当做一项常规工作来做,单纯的为了检查而草草了事,导致教研室工作计划空洞且脱离实际,完全不能成为教研室活动开展的行动纲领。有的教研室虽然提交了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但却不能严格按照制定的计划推进工作,表现出明显的随意性,或随意改变教研活动内容,或调整时间、或取消活动,教研活动没有抓落实。

(二)教研活动参与度不高

教研活动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实践性研究活动。任何一项教研活动的开展必须建立活动组织,分工负责、集体参与。有的教研室主任没有很好的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未能在教研室活动经费问题上,积极主动提交活动经费预算表或向系部争取相关的政策,教研活动无法有序开展。有的教研室组织一次活动基本上是教研室主任唱独角戏,作为教研室活动的主体的其他教师既没有参加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也没能享有确定活动主体的参与权和参与到活动中来的选择权,教师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式的参与,完全忽略了教师在整个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的教研室开展教研活动的目标定位不准,主题脱离实际,整个活动既没有结合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也没有涉及到教师工作中的疑惑,完全将活动主体从活动主题剥离了出来,严重遏制了教师内在主动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动机,教研活动难以取得实效。

(三)教研活动开展的效果不好

教研室活动开展效果不好主要表现在形式上,原因有二,第一,在传统的教研活动形式上简化活动过程,如公开课变成了随堂听课,省去了讲课教师精心设计准备公开课的过程、省去了听课教师集体评课的过程,如此一来既体现不出讲课教师的最高教学水平,也发挥不了公开课的“示范”作用。第二,教研活动形式滞后,没有优化教研活动过程。如在教法研讨、听课评课、教学比武、经验交流等一些传统的教研活动形式中仍然没有结合网络、案例以及教学行为反思等一些“泛研”的新思路,新时期走老路子,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二、如何以开展教研活动为抓手,达到提高教师素质进而深化教学改革的目标

(一)把握“把教研活动管起来,让学习研究实起来”的发展策略

教研活动简单的说就是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紧密相连的实践性研究活动。教研室作为高校三级管理体制下的基层教学组织在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把握“把教研活动管起来,让学习研究实起来”的发展策略。第一,建立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办法,让教师有章可循。第二,建立一种教研氛围,唤醒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的意识,培养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形成教师参与教研活动、重视教研活动、关注教研活动的习惯。教研室主任作为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应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真抓实干,把教研活动真正的管起来,起到“领军人物”的统帅作用。

开展教研活动实际上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探索过程。教研活动主题一般都源自教师本身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只有发现的问题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才能真正调动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才算是活动好的开始。有了好的开始,接着是选择能与教师产生共鸣的活动方式,再后续跟进时刻关注问题解决的效果,与教师达成基本的共同行动。教师自觉地投入研究才能在活动前积极准备,深钻教学研究活动内容,加以好的活动形式和跟进,就能取得研学并举的实效。

(二)坚持“让教研活动活起来,促进教师素质升起来”的发展路线

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是为了帮助教师搭建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营造一种合作、互动、愉悦、主动、相互支撑的环境,探索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研讨、对话模式。在实践中要想加大教研创新力度,提高教研质量效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就必须更新观念,创新手段,让教研活动全方位活起来。

一是更新观念,借势推进。充分借助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各级优秀教学团队评选、各级优秀教研室评选的有利契机,争取出台的相关政策、引入工作资源,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优化推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工作。二是创新思维,实现转型。开展教研活动一方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同时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要使教研活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服务,就必须实现由被动的应付型向积极主动探索型的转变、由单一的教学型向研学复合型的转变、由经验型向理论与实践结合型的转变。三是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特色活动的互促效应。教研活动主题来源于教学、教师本身,讲求学习和研究有机结合,做到教研活动与教学研讨、教师培训、青年教师研修的有机结合,就可以进入一个教研促进教学、教学促进教研的良性循环。

(三)实现“让教研活动亮起来,深化教学改革”的发展目标

教研室是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落脚点,也是培养优秀教师,形成优秀教学成果、优秀课程、优秀科研成果的沃土。要想让教研活动成为学校教研教改的亮点、系部教学工作的亮点、教研室工作的亮点,就必须立足教育教学实践,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围绕学科教学特点,结合自身的学科教学优势开展富有实效性的教研活动,开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教研活动,以自身的成长和进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活动的深入开展。

首先,争做思想的先行者,让头脑先亮起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充分发挥教研活动带头人的引领和帮带作用,鼓励并激发教研组成员加入到教研活动中来,引导教师强化参与教研活动、重视教研活动和关注教研活动的意识,做思想意识的领跑者。其次,争做学习研究的先锋,让行动亮起来。主动学习与教研活动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克服惰性,自觉地投入到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中,深钻教学研究活动内容。最后,创先争优,让效果亮起来。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将教研活动的开展规范化、常态化、日常化,改革开展教研活动的评价方式,将学校以及系部日常活动在教研活动中加以有效渗透和融合,开展特色教研活动,创建先进基层教学组织,争做优秀教研室。

高校教研室应该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师的发展为目标,以人为本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实践性强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创新,从根本上实现提高教师素质,深化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温进坤.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学工作水平[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6):401-403.

[2]吴霞.高等院校学科级单位开展多元化教学研究活动的构建及实践[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7,(1):26-2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