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3 23:21: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历史教学案例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历史;课堂;学案;教学;实践;思考
目前,学案教学法是很多学校比较普及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老师的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有学习目标而发挥个人主体性质,帮助学生学习课本的内容。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高中历史学科学案教学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高中历史学案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学案教学避免了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中的各种弊端,主要包括:(1)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程序化的环节,即课堂的结构是由一系列环节联系起来的,每个环节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2)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比较重视教学结果,学生只是单纯地死记硬背所考的历史知识点,教学效果并不乐观。
二、高中历史学案设计与实践
在高中历史学科学案导学模式中进行开发研究,学案的设计是学案实施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主体性原则。这里所说的主体性是指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这对学生的教学设计有非常关键的作用。高中历史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多提供一些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除此之外,学生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馈,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2)引导性原则。高中历史老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引路人和指导人,在编写学案时应该根据课本知识的内容,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意愿,提高教学的质量。(3)方法性原则。这里的方法主要是指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其单纯地讲授题干,不如把学习的方法教授给学生,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4)系统性原则。系统性是指学案的设计要遵循授课内容的完整性和条理性,只有这样,学案才会发挥它最大的价值。例如“开辟新航路”的学案教学案例:
【学习目标】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自主学习】
一、东方的诱惑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必要性)
(1)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_____的发展和_____的出现。
(2)社会根源:_____的诱导,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寻金。(“寻金热”)
(3)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_____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可能性)
(1)主观条件: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2)客观条件:欧洲出现了地圆学说,而且_____技术和_____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二、走向会合的世界――影响
1.结果
_____和_____从海外获得大量财富,一跃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
2.影响
(1)对世界的影响:
①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_____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地理大发现)
②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西欧为中心的_____的雏形开始出现。
(2)对欧洲的影响:
①引发了“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_____沿岸。
②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_____的发展。
【合作探究】
新航路开辟的含义: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国家探寻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欧史学界又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总而言之,学案设计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成绩的好坏,我们要加倍重视学案教学的利用。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学案导学模式中,老师应该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中历史老师的引导下,除了考虑如何教学生之外,更多的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学好,在学案导学的模式下,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的压力和负担,自主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很多历史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往往陷入一个误区:即仅仅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案例,而忽视了课标的要求,结果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有限。课标是案例的“灵魂”。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教学设计的初步阶段,就紧密围绕课标内容,建构出本课知识体系,在此框架之上设计案例,让案例真正为课标服务,为教学服务。如人民版必修一第七专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课标要求学生掌握英、美、法、德四个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过程和特征。为了切实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笔者结合其他教师的相关经验,设计了“李鸿章环游欧美记”这一教学案例。本案例利用李鸿章于1896年4月-9月出访欧美的史实,以李鸿章的视角,观察德、法、英、美四国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点,这样的设计,让平日里始终是“家—学校”两点一线的学生仿佛伴随李鸿章一行踏上了异国的土地,感受不同文明的魅力,和李鸿章一样思考和探究不同政治体制形成的原因,为风雨飘荡中的大清国寻找新的发展思路。在此案例背景之下,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课堂气氛活络起来。接下来,学生积极阅读教材,对教师设置的情景问题分组进行课堂讨论,在互助合作中完成了对该四个国家代议制特点的学习。最后,教师再通过案例情景再现,帮助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完成表格,落实教学目标。
2案例的设计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应在案例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特别是在处理一些距离我们所处的时代久远的历史知识时,由于政治经济背景和人们的价值观的变化,学生对这些史实较难理解,教学重点更是无从突破。在此情况下,如果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则有助于加强其对史实的了解和知识的把握。如《罗马人的法律》一课,课标要求学生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护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表示理解过于困难。针对此问题,笔者同校的一位青年教师,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把本课内容设计成一场法庭断案:“布鲁图是罗马城的贵族,喜欢到各地旅游。在旅游途中,他因经费紧张而向埃及铁匠卡西借了20个金币,并立契约30天以后归还。但30天过去了,卡西并没有收到钱,卡西因此将布鲁图告上罗马法庭。请问,如果你是法官,会如何判决这个“以下犯上”的官司呢?为什么?”在课堂上由学生担任“法官”,现场断案,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课堂上一瞬间鸦雀无声,学生们都在认真思考这个难题。接下来,为了完成“断案”的任务,教师按照以下几个环节开展课堂教学:第一,回归教材,让学生分阶段归纳罗马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第二,各小组内部进行讨论,探讨如何“断案”;第三,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法庭宣判”和相关法律依据。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断案”表现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分析:不同阶段的罗马法在其所处的时代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整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对罗马法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过程和具体法律条文的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而且提高了知识运用能力,并且对罗马法的性质有了直观的体验,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3案例语言力求生动化
一、 读诗
逢诗必读,朱光潜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因学生古文阅读能力差,无法掌握其中一些重要的字词含义,影响了学生对诗歌字面含义的理解;另外学生因为读诗少,不能把诗歌含蓄精炼的语言通过形象思维扩充、丰富,这又使学生无法体会诗歌俭省的语言所传达的强烈、复杂而丰富的情感。因此,要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必须先从读诗开始。为了培养学生会读诗,我对学生读诗具体做了以下安排。
1、 诵读:遇到诗,都要动之于心出之于口。根据对诗歌的初步感知,通过诵读不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幷尽可能地美读,以增强对诗歌的感性认识。如:韦应物《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学生通过诵读就能加深对这首诗归思之情的理解,如能有感情的诵读,则能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在冷落清秋节的思归的凄楚之情。
2、 细读:借助工具书,或查找资料,扫清诗歌的文字、文化障碍,准确把握诗句的字面含义,为真正的读懂做准备。如:虞世南《咏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其中“緌”字就需借助工具书才能准确把握其“帽带结好后挂在颔下的部分,蝉的嘴像挂在颔下的帽带”之意。这样才能为进一步把握本诗托物而言“品格高方能名声远”之志打下基础。
3、 品读:诗的语言含蓄精炼,需要读者揣摩领悟。古人曾说“以意逆志”,即以读者之“意”去“逆”作者之“志”。也即读者与作者有了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读诗时,要根据诗句字面的含义把文字转化为画面,从而填充诗句间跳跃而形成的空白丰富再现诗人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求得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韵味。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尽长江天际流”。如学生能展开想象,设定情景,那友人已坐船离去,然自己仍在江边痴痴凝望,不忍别离的珍重友情、略带忧伤的独特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
二、 讲诗
完成了上面读诗的几步,仅仅能达到对诗歌有了感觉,还谈不上真正的读懂,当然更谈不上鉴赏和评价了。要使学生在“懂”上更进一步,这就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诗家语”的特点,讲解一些写诗的技巧和方法。
1、 讲意象。要对诗歌懂得深透一些,更接近诗人本怀一些,就需要把握诗人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就是用具象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这些形象与情感的契合便构成了诗的意境。读诗就是通过对意象与情感契合关系的体察来感悟诗的意境,领会诗的情趣意旨。因此,教与学生准确把握意象内涵的方法是必要的。如:虞世南《咏蝉》中主要有三个意象:蝉、清露、疏桐。露水晶莹清亮会使人想到纯洁;高大的疏桐,让我们联想到古说凤凰非梧桐不栖,由此足见梧桐的高洁;然蝉这一意象,我们则需根据诗境“蝉饮清露,栖于疏桐,声音清亮”来把握其地位高、品格高。需要注意的是把握意象,一是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一是要注重知识的积累。还需清楚同一意象可能表达多种情感,如:“月”既传思乡之情,也抒凄凉之意,还表历史永恒,人事全非的历史感慨。而多种意象也可表达一种情感,如:“蝉”“月”“秋风”“杨柳”“杜鹃”都可表达凄凉之情。这样讲读诗歌,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根据诗境准确把握意象所要传达的情感。
【案例主题】
教学内容:房龙的《〈宽容〉序言》
目标设计:①以个体阅读为经,以情感体验为纬,通过教师点评、学生质疑、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蕴,体会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山民这三类人各自价值及其功过是非,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树立基本的评价尺度;②认识到对现实认识上的封闭、偏见、愚昧、守旧是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让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创新与守旧的对立与转化。
【实施背景】
①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②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回归到人文精神培养这一宗旨,启发学生用自己独特的富有个性的阅读来体验文本的真情,容许不同思想互存乃至交锋,引导学生用生命去体验真善美,张扬大写的“人”字。在课堂上,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深化与升华。从理性的角度关怀人类发展的历史,认识历史现象背后的意义,从而得到思想的净化与提升。
【片段描述】
学生:(解读全文之后,再次朗读房龙的《〈宽容〉序言》一文。)
老师:同学们读了很有感情。文章最后有这样一句话:“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作者这句话到底有什么深刻含义呢?我想让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这里我先作一个发言:无知山谷中所发生的事情,在人类历史上曾经不止一次地发生过,今天依然在发生,明天也许还会发生,历史最大的悲剧就在于悲剧的不断重演。同学们朗读课文后,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整体感悟,激感。)
生一:我认为,先驱者走出山谷,这是一种勇敢的创举,为了发动更多的山民走出山谷,他又回来了。不幸的是他竟被守旧老人运用律法的权威以及那些无知的山民打死了。这是多么的可悲。但我们为这位先驱者的英勇壮举而敬佩而自豪。
师:说的多好啊。
生二:先驱者为了真理,为了理想,勇敢地走了。但他发出的反叛声音,演绎的悲壮故事,开创的开拓精神,却永存于我们心中。而那些僵死的律法,愚昧的山民,无知的山谷,守旧的老人,也将遗臭万年。
(小组讨论,班级交流。)
师:如果我们中的哪一位是守旧老人,哪一位是先驱者,哪一位是无知山民,那现在会产生什么想法呢?现在我们分小组,以这些不同的身份来讨论,同时准备好如何回答另一方的问题,并对另一方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甲小组(守旧老人身份)代表一:山民们,我很后悔。我囿于自己的无知与偏见,也为了维护山谷的秩序与尊严,鼓动山民杀死了走出山谷又回来带领其他人一同离开山谷的人。这是我的罪过,我错了,在此我表示深深的歉意和深深的忏悔。
乙小组(先驱者身份(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分别发言)
代表一:你们不要给予我这样高的荣誉,其实我是个悲剧人物。作为一个先驱者有这样的结局并奇怪,人类的历史就是要许多这样的人。当时你们都不会理解,只有后来的人才能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要我们这样的人做铺路石,只有以我的死才能唤醒人们,使人们能勇敢地抛弃陈旧的思想,这是社会前进所付出的代价,我愿意做这样的人,并以此为荣。
甲小组代表二:先驱者的眼光敏锐,以至让人无法想象。他居然说,他的眼光看到了奇妙的景象,他居然怀疑圣书,怀疑祖先的智慧。你叫我怎能相信。我从自己的知识、眼见,以及圣书的记载是无法想象的。
丙小组(无知山民身份)代表一:我们的老祖宗从很早很早的时候就一直在山这边过着平静的生活,在圣书的指引下,在智慧老人的管理下,我们生活得很满足也很幸福。我们从来没有听说山那边有盛开的鲜花,有茂盛的森林,有奔腾的江河,有智慧的大厦,有甜蜜的生活。难怪我们听说以后,我们以为他们是在骗人,是在散布谣言,妖言惑众。他们也太大胆,居然怀疑圣书,对抗智慧老人,于是,我们拿起石头,砸死了他们。
丙小组代表二:作为山民代表之一,我认为,这一悲剧的发生应该归结为山谷的封闭与落后。山谷与外面的世界应该保持经常性的交流。封闭造成愚昧,愚昧形成偏见,偏见杀死先知。
师:(适时点评)对,人与人之间要交流,国家与国家之间要交流,地区与地区之间要交流,思想与思想之间要交流,文化与文化之间要交流。所以,我们国家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深得人心,也是符合历史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
乙小组代表二: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先驱者,他们的结局虽然很不幸,但我们流芳百世。中国古代不是有商鞅变法,被五马分尸吗?西方近代也不是有布鲁诺否定地心说,在火柱上被活活烧死的事吗?
师:(补充事例)是呀,我们中国当年提出计划生育,也曾被迫害致死。(小结)由此看来,人类历史就是在先驱者的鲜血铺就的道路上前进,没有流血的先驱者是不存在的。人类接受一个真理需要一个过程。无论后来人为先驱者的死怎样的捶胸顿足,悲剧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要倡导宽容,屏弃偏见;倡导理性,宽容异己;倡导开放,抵制封闭。
(总结)房龙站在历史的高度,以诗歌的语言告诉我们历史上曾发生过的事实,倡导人们要宽容相待,摒弃偏见,让不同的思想都能够获得生存的权利。理解万岁,宽容无价。社会在先驱者的指引下迈向新的征程,历史赋予我们唤醒民众、走出封闭、脱离守旧的职责。
【案例反思】
一、本教学片段试图通过三个教学环节(一整体感悟,激感;二小组讨论,班级交流;三拓展思路,把握精髓。),诱导学生深入文本,启发他们交流讨论,深入思考,独立解读,最终形成带有个性的阅读体验。教学片段显现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中;地理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地理课教学的首要重任。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将理论和实践密切联系。
一、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原理、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案例教学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独立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判断和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整合。
二、如何落实案例教学
1.选择恰当的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最好是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的那些生动的、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从内容上看,最好是学生身边的地理情景;从呈现方式看,可以是文字叙述的、图像画面的、数据表格的等多种形式。新版高中地理教材选编了一些很好的教学案例,如鹿特丹港的土地利用、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等。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融入本地的乡土信息。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课,我们选取了近一周内的天气预报信息,结合学生的自身感受,让学生描述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现象。
2.合理运用案例。教师要让学生进入创设的相关情境中,让学生充分感知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让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生根据我们设定的问题层层深入地思考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课堂巡视检查,及时观察学生的思维过程,了解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微观调控。如在“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中,我们选取整理了有关十堰市地膜覆盖技术的一段材料:“位于秦巴山区的十堰(东经110°47′、北纬32°39′),山多地少,且地薄多灾。受海拔高度、坡向等地形地貌因素影响,气候复杂多样,素有‘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之说。高山低温冷害和低山十年九旱,由此造成高山作物常年‘秋风’不熟,低山作物常年干旱‘卡脖’。从20世纪80年代起,十堰市农业技术人员高举科技创新旗帜,先后研发了地膜玉米、地膜水稻、地膜莲藕、地膜油菜、地膜洋芋等地膜覆盖系列技术,大大提高农业产出。该技术已在全国及亚、非等地的十几个国家得到推广应用。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乐氐摹白色污染’。”针对材料提出以下问题:
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十堰市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②十堰市地膜覆盖技术改善了当地的哪些区位因素?
③(
双选题)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
A.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B.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C.阻碍土壤水肥运移D.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④请你为家乡农业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问题贴近学生实际,又层层递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通过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及经验剖析案例,把握案例的关键,对案例进行引申和扩展,创造性地评价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拟定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在案例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主动利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又提高了学生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案例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
1.教学案例选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不强。在选取案例时有时与知识点不完全匹配,加大了学生的思维难度,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及时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并且能够适应学生千奇百怪的提问与创意。
【关键词】高职;数学;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为学生创设教育实践的情境,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从而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高职的数学教学应当适当地采用案例教学法,从专业实际的案例出发,以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加强针对性,体现应用性.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数学教育是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高职的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总体水平较差,面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深奥的数学定理,学生往往有着厌学、惧学的心理.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强调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一改传统数学课堂的沉闷、乏味、单调.通过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把高职数学教学转变成一种研究活动,通过师生间的相互探讨,共同对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数学有关基础知识和分析技术基础上,根据案例进行讨论,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上有着独到的作用.
同时,使用案例进行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通过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把一些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有关数学知识的真实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从实际的场景出发,既巩固了理论知识,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旦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够结合所学案例将数学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1.设置真实的教学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案例教学是用案例的形式,把某一个问题的情况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够以案例当事人的角色身份,深入到案例的具体情境中去思考问题,寻求更佳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提供与真实世界相似的环境,使学生获得一种近似于身临其境的体验.比如在讲授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零点存在定理时,除了列举一些常规的零点定理应用例子之后,特给出如下问题:一把四脚等长的矩形椅子在不平的地面上如何才能放平?这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实例,学生首先感到很熟悉,带有亲切感.教师要使案例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尽量选择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更加有代入感.教师接着可以用实际的椅子做试验,将椅子绕它的平面中心旋转一定的角度让椅子放稳.这种真实的问题更加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和注意力,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知欲,能很快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进入参与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可以体会到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上的巨大作用.
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数学基础知识薄弱,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候,既要考虑到整个教学目标,还要注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结构、认知特点、兴趣等等,使案例内容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要始终认识到,学生才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起到的是引导作用.教师应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相互学习、比较,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阅读、分析、讨论案例,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还要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让学生从案例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探寻特定案例情景的过程中得到综合能力的提高.
3.用案例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的内容相结合,不能脱离所学的数学知识,但同时又要紧密地联系实际.教师要通过案例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比如讲到不定积分概念时,教师可以提出现实中常见的案例:某段高速公路上限速80公里/小时,某车在该路段出了交通事故,交警到现场测得该车的刹车痕迹有30米,又知该车型的最大刹车加速度是-15米/秒2,交警判其超速行驶,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让学生去分析交警的判断是否正确,依据是什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地引导出一些数学概念,原本晦涩难懂的概念变成了易于接受的实际,让学生从实际的案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再比如在讲完不定积分后, 教师可以列举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进行研究分析.美国原来将核废料封装在铅桶里沉入大海,但若海水较深,海底岩石较硬,会使铅桶到达海底时速度过大而撞破,如何论证其安全性?在学生对案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和组织,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细致地思考、讨论和分析评价,以便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三、结语
案例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不同的案例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高职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案例,把握案例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师要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
地理案例教W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法。其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独立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独立的判断和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目的是通过有限的精选过的地理知识实例,培养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地理概念,进行解决新问题的活动。地理案例教学的实质就是贯彻“地理教学不只是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地理,同时向学生传授地理学习方法”的教育理念。
一、新颖的教学引入
引入是授课的前奏,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材中每章节的开头都有和生活相关的小问题和精美的图片,能调动学生的热情。如“明前龙井”在日本栽植不好,赵亮的父母6月买房,1月阳光却被挡住等生活性很强的例子就很好。若能匠心独运,新颖别致,势必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好的引入应是语言精练,文辞优美、流畅,创造意境,或诗词,或图片,也可用精致的多媒体动画等多种形式,于平凡中提炼问题。又如学习“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时,可这样导入:2017年的春运工作刚刚结束,全国交通部门共发送旅客超过20亿人次,你知道交通压力主要来自哪一类旅客吗?(学生回答:民工)你知道民工流是如何产生的?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包括民工流在内的人口移动现象DD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以感性认识先入为主,从而拉开授课的序幕。
二、案例情景的精心创设
案例情景的选取是授课的基础,是问题设计的载体。这就要求教师对所授内容精熟,先研究《课标》的要求,把握重、难点和前后知识联系,在充分研究学生后选取背景材料,并且要在课堂教学时对一些目的性不强、相对简单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适当取舍。材料的出示要以文字内容为主,也可以结合图片,但最好紧扣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关注热点,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教师平时就要培养分类建立材料库意识,从而用时信手拈来,从容高效。有了原始材料后,不能生搬硬套,还应将材料改写,力求以最精练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教学内涵,特别是成组材料的出示更应如此。如在学习“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时,可利用以下两组材料对我国“民工流”进行分析。
案例一:8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有超过8000万农民进城打工,一时间涌向大街小巷。有人大声惊呼“民工潮”,又一次“农村包围城市”。
案例二:今年春节刚过,小王和邻居们就琢磨着早些来城里找活干。家里农活只几天就忙完了。他打算再苦几年,学个技术,回去办个小厂,自己当老板。
三、案例教学的课堂实施
1.注意营造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空间
案例教学的一大特色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其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都是一个开放体系。课堂上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交流、自主学习,并进行总结或提炼。
2.课堂上案例教学的实施环节
基本环节是阅读案例D分析案例D内容扩展。分析案例的过程一般老师都调控组织得较好,充分发挥师生互动,挖掘案例所反映的原理。但一定要注意在分析的基础上,有概括、总结、提升和扩展,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突破案例自身的限制,以实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如以长江为例分析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让学生掌握从地形、气候、水系特征、水文特征、人文因素等角度分析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给出海河、恒河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分析海河,恒河的洪涝问题,治理措施等。
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词:案例教学模式意义实施
一、哈佛商学院—世界上运用案例教学模式最成功的高职学府
哈佛商学院可以说是世界上顶级高职学府。工商管理硕士(MasterofBusinessAd而nistration,简称MBA)课是哈佛商学院教学的中心内容。MBA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综合全面的“总经理能力”,而不是专深的“学科专家能力”,学习的重点是真正的管理,而非管理学,它不注重造就理论型的“学术人才”,而只造就“职业老板”这种实用型人才。总之,其目标不在于培养搞理论研究的“学院派”硕士,而是培养能学以致用,崇尚实干,真正能在工商经济领域领导一个企业或其他组织机构的中高层经营管理者。[l碗BA这种专业学位教育与我国常见的研究生学位教育的显著区别,就在于它的务实性、实践性和操作性。上述培养目标深刻地影响到MBA教育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形成了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学生两年的学习中,讨论分析1000多个案例;在每次80分钟的以案例教学为主的课程中,只有五次课进行讲授,余下的25次课都通过师生讨论,进行案例教学;在讲授的五次课中,三次由教师讲理论,另外的两次请外面公司的管理人员作与案例有关的报告。在一般的管理学院,案例教学的比重则小些。l2]另外,哈佛商学院不要求学生写我们常见的注重理论的毕业论文,而是结合课程开展独立选题的研究和针对企业实际的课题项目研究;实习方面也突出了学以致用、讲究实效的要求。
事实证明,哈佛商学院MBA独特的培养目标和相应的以案例教学为主的的教学模式满足了社会的实际需要,取得了巨大成功。哈佛商学院被美国人称为商人、主管、总经理的“西点军校”,是全世界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最著名的学府。其案例几乎被全世界的工商管理学院购买使用。
迄今为止,案例教学模式不仅应用于工商管理人才教育,还广泛运用在培养医生、律师、教师等等职业人才的高职教育领域。这说明案例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案例教学模式的特点
案例教学的主要特征是“实战性”。案例教学不同于一般的举例,举例的目的是解释说明某个理论或结论,帮助学生理解和验证理论,而案例教学则具有“实战性”,它把学生带人到拟实的环境中去,重在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具体问题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大部分案例是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案例教学强调引导学生进人故事中的角色,通过发现和分析案例中包含的问题做出决策,掌握有关的理论、观点和技能。
三、案例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意义
(一)产学合作的重要补充
高职教育与普通学历教育相比,其显著特征是培养目标的应用性。它的目标不是造就学术精英,而是培养在生产、服务、管理领域的应用性人才,因此特别强调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实际的分析与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世界上出现了产学合作的职教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就是学生一边在企业里训练实际操作,一边在职业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企业训练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以企业训练为主学校教育为辅的职教培训模式。英美等国的合作教育亦称工读课程计划或合作职业教育课程计划,这种模式以学校为主,学生半天在学校学习,半天在企事业单位工作,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产学合作使学生既掌握宽广的从业理论和基本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职业实践技能,这是它的优点,但是其缺点是这些模式过分依赖企业,容易受到经济发展起伏的制约。这在我国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国的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很大,企业很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培训岗位,而企业没有培训岗位,产学合作就难以开展。另外,产学合作一般难以使学生及时、全面地接触到典型的事件,教育效率不够高。而案例教学模式正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产学合作的缺点,成为产学合作的重要补充,是理论联实际的又一条重要桥梁。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学科理论的理解,又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二)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传授性教学,后者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方式,只传授知识,传授的技能也只是知识形态的技能;不传授方法,不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开拓创新性的学习和研究很少,认识能力锻炼不足。教与学长期认同前人已取得的知识成果,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被压抑,形成僵化的思维定势。学生惟书惟上,缺乏追求新知的精神,其结果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案例教学的“实战性”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地位,迫使学生主动预习案例,在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辩论,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案例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提高了语言表达力,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这也是现代企业对员工的共同要求。
四、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
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涉及到案例教材的编写、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
(一)案例教材的编写
学校在这方面必须高度重视,给予必要的人力、财力支持,在评定职务、职称方面要有所承认。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亲自到企业采集案例,也可通过了解毕业生的经历搜集素材,还可通过各种媒体采集资料。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购买别人现成的案例,例如哈佛商学院MBA的案例几乎被全世界的工商管理学院购买使用。
案例要具有多样性和全面性。例如,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内容大部分是商业发展中的各种经济事件,几乎涵盖了所有在实际情况中所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实例讨论的课题或为新产品的市场营销计划,或为跨国公司的组织变革,或为资方与工会谈判的战略,或为女经理人员在单位里受到性骚扰时的对策,涉及面颇广。熟悉了全部教学案例,在实际经营当中,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什么问题,都不至于手足无措。案例教材要和有关的理论教材相对应,要隐含学科原理,便于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也为了查明学生的薄弱之处,案例中关键环节的做法和效果可暂时隐去,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推测,然后教师再出示原文的省略部分。案例的表达可采用文字形式,有可能的话,也可以采用影视媒介,使案例更生动形象。
(二)教学过程
教师先让学生提前阅读或观看有关案例,然后在学习小组里集体讨论,共同研究第二天上课要讨论的实例。课堂教学实行师生讨论教学法。每节课开始,任课教师首先指定一个学生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时间一般为10一20分钟。然后其他学生分别从自己角度来分析同一个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以及在哪些地方比第一个发言者所说的更好。教师要控制好局面,保证较多的同学有发言机会。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组织讨论,还要提出尖锐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激烈的辩论,把学生们的思想都激发出来。成功使用案例的关键是如何对学生提出问题,而不是给出答案。当然,教师最后也应就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发言的表现和质量作出讲评,提示必要的分析技巧,点出案例与理论的有机联系,不断提高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
(三)学习评价
案例教学强调学生参与、联系实际和多向思维。课堂上频频发问和畅所欲言地讨论,应成为一种基本的课堂氛围。课堂上学生发问的次数、问题的质量以及讨论中的表达都应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对学生成绩的评分,一部分取决于课上发言,另一部分则视考试成绩而定。考试方式大部分应采取开卷形式,出的问题要很活,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投身案例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案例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教学方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063-03
一、引言
市场营销专业由于自身所具有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操作性和实践性。而案例教学法作为经济管理学科教学中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成为主导型的教学过程。然而当前由于市场营销专业的案例教学受西方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启发而引入,虽然各个高校都比较重视,但大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缺少管理经验、缺少优秀案例、师资不足、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冲突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效果。虽然也有学者从师资、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1-3],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案例教学的模式。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将市场营销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促进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改革。
二、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适用性
案例教学应用于商科教育起初主要定位于研究生教育,而并不涉及本科教育。但是,市场营销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这对市场营销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案例教学法由于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启发性等教学特点,因而在本科层次的市场营销教学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空间。
一方面,传统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的确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种教学方法同时也会制约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案例教学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克服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记忆背诵的传统模式缺陷。案例教学法的采用可以将市场营销学科新的理论融入于复杂的社会经济事件中,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从而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案例教学使得学生处于一个真实场景之中,让学生能够站在领导者或执行者的角度直面具体而错综复杂的市场营销问题,通过分析、思考、判断和决策提出解决方案。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比如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使学生将相关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并融会贯通。最后,学生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分析,可以获得解决复杂营销问题思路、步骤、程序,探求科学合理的方法;通过对失败案例的分析,可以认识到实际营销工作的风险并吸取到经验教训,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决策失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市场营销课程中的课堂案例教学的组织
1.课堂案例教学组织方法。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方法通常包括层层递进法和小组分析法。所谓层层递进法是指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根据案例的素材提出与教材知识点密切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然后由学生自愿或由教师指定作答,通过这样不断的问答方式,使得对于案例的讨论不断深入,直到学生最终自主地寻找到案例所要表达的核心问题或理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层层递进法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掌控整个课堂案例教学的内容与进度,通过课堂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而该组织方法的劣势在于对教师的营销知识水平、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现场控制能力提出了挑战,但如果使用得当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所谓小组分析法是指学生分组对营销案例展开分析并展示结果,再由其余各组学生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提问,由该小组学生回答。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分配各小组不同的案例,也可以提供相同的案例,以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式。该方法的优势在于教师能更容易地组织课堂,学生也能进行连贯性的思考。同时在该过程中会产生部分小组成员的“搭便车”行为,也即经济学上的外部性问题,这使得部分小组成员未能充分参与。因此在市场营销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应将层层递进法和小组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2.案例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定位。在市场营销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讲授法是一种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主客体关系,二者的关系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这会使学生易于迷信权威,导致其创造性不足。而案例教学是一种典型的开放、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因而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交往的主体关系。营销案例讨论中的交往是一种合作式交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案例讨论的组织者、启发者和推动者,而非课堂的操纵者。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主要职责有: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引导讨论不断地深入发展;制定学生作答并控制讨论的进度;通过反复地诱导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而在案例教学中,受教育者的角色也从传统的“学生”演变为“参与者”,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因此案例教学应是一种“参与式教学”。
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规则的制定者、案例讨论的主持人和教学进度的控制者。在案例讨论前,教师应确定课堂案例讨论的基本程序和规则,并保持中立的立场。在案例讨论时,教师应明确所需的问题及时间安排,并给尽可能多的学生以发言的机会,同时控制案例讨论的进度避免讨论偏离教学的目标。学生通过案例讨论可以使不同的观点交汇和融合,产生思想的碰撞,这又会促使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达到思维视角和思维方式的创新,激发出灵感的火花。这种思想的碰撞过程将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并带来愉快的学习体验。同时,学生这种参与式地学习不仅有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还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结论与启示
由于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启发性,因而可以广泛应用于本科市场营销的教学。案例教学法将企业营销的实践引入到课堂之中,通过对营销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使得学生能够进入特定的营销情境,带给学生以真实而深刻的营销管理体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现今案例教学在本科市场营销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完善。
1.提高教师案例教学水平。市场营销专业的高校教师不仅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最好还应有企业的实践经验。鼓励教师所深入企业开展考察和咨询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案例教学培训。同时,也应将实际管理者从企业请进高校作为客座教授或企业导师,向学生和教师讲授各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2.提高学生对于案例教学的重视程度。在本科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中,应适当增加案例教学的学时比重,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案例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在对学生的考核上,应更加注重过程而非结果,提高课堂讨论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并克服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搭便车”现象。
3.加强营销案例的编写及案例库的建设。案例教学的效果与案例的编写与选择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国外市场营销的经典案例或是二手资料的营销案例很可能并不适用于学校自身的教学。因此,应加强营销案例的编写工作,鼓励教师投入到案例的编写工作中去。同时鼓励教师投入到企业实践活动中去,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营销决策的情境,并获得第一手的资料。
参考文献:
[1]余国新.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思考[J].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2):117-118.
[2]王扬眉,鞠芳辉.基于管理理论构建的案例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2):140-143.
[3]王华荣.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