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2 10:55: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惊弓之鸟教学反思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指名朗读这段话,看看这一自然段更羸说了几句话?
2、用“”划出重点的词句。
3、其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和听到的?
联系前文中“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一句想一想,句中只有一个“鸣”,更羸怎么知道它的声音很悲惨?
引导学生结合大雁的生活习性进而体会出更赢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4、第二句还是说更羸看到和听到的吗?为什么?(小小组讨论)
(1)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在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结合句子意思理解“愈合”和生孤单失群”的意思。
(2)读了这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
(3)出示练习 “大雁飞得慢,因( );叫得悲惨,因为( )。”让学生用这种句式来说一说强调原话,以加深对这一内容的理解。
说说哪些是观察到的,哪些是经过分析得出的?
(4)再读这句话,现在你又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这两句的基础上,认识到任何分析、推测都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的,使学生懂得更赢根据看到的、听到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的判断。
5、小小组重点讨论:更羸又是怎样进一步分析的呢?
出示训练题目:“大雁拼命往高处飞,因( )掉了下来,因为( )。”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交流。
6、说到底这只大雁不是射下来的,而是被更羸用弓弦声――吓下来的。所以我们要继续推理探究一个问题:为什么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听到弦响,心里会如此的害怕?
7、分小小组研究、交流;
可提示: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前一次听到弦响与它受到箭伤什么关系?
8、师小结:大雁前一次听到弦响之后,离弦而出的箭就射中了它,害得它孤单失群、受尽痛苦;而这次它又遇到了相类似的情况(板书:遇到类似情况)――弦又响了,以为又会被箭射中,所以心里会如此的害怕,拼命往上飞,结果伤口裂开掉了下来,成了一只惊弓之鸟。(板书:惊弓之鸟)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导,也是培养高素质语文人才的先决条件。一堂语文课能否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心,导语很关键。精彩的导语,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优势兴奋中心,激发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1、"导"要精彩
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导"入的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师导入语言必须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高语言的艺术性。只有这样,上课伊始,教学才尽可能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张弓、一把弦、一支箭,让学生一一回答画的是什么,然后又导入说:"大家知道有了弓、有了箭,才能射鸟。可是古时候,有个叫更赢的人只拉弓不射箭,却能把大雁射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学了《惊弓之鸟》这一课就明白了。"从画弓箭入手,既理解了什么是弓、什么是箭、什么是弦,又制造了悬念。言简意赅,引人入胜。
2、"导"要适度
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问题。导入也要讲究个"度",要导得适度,教师要做到语言精练而不冗长、简明而又准确,体现语言的魅力。通过教师导语的表述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热爱上语文。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可用故事的形式导入:"同学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影蹿进了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展览馆,准备划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画。当他的玻璃刀刚刚触及玻璃的时候,院子里便响起了急促的警报声。警察迅速赶来,把小偷捉住了。"这样,通过教师直观、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同学们一定会疑云层层: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就发出警报呢?教师精练的导语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渴求更深入地了解新型玻璃的欲望。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情境交融地进入角色,通过耳、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成功实现"情感转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1、会听
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认真听教师讲,特别是自己搞得不太懂的地方,而且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特别是与自己思路不同处。
2、会看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应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会想
首先要使学生善于想,这除了靠教师的启发点拨外,更要靠教师去"激励"、"促动",促使学生去动脑想问题,教学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4、会说
在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多说,要鼓励学生说,哪怕学生说的是错的。要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给他们说的机会、说的自由。
只有为学生提供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条件、机会,才能提高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而创设教学情境,是提供自主学习的好方法。一位哲人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天赋和创造才能,就会使他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例如:一位老师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了什么?有的学生回答说变成了春天。面对学生在求知欲的激发下闪现出的创造之花,教师若能给予肯定及赞赏,一个哈姆雷特将因此而诞生!
当然,我们还应注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主要运用幻灯、音响、录像表演等教育手段,或通过讲述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情中悟理、情理交融,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当然,教师生动、形象、鲜明、富有真情实感的语言、动作、神态,也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不可缺少的剂。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我们主要对小学阅读课程中教师的理答问题出发,来探讨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理答;小学阅读;教学效果
理答,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们所回答的相关内容予以标准化的评价,学生在进行阅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与同学之间的讨论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另一方面通过阅读课程上的教师提问环节可以学到更多的内容。而基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的提问以及分析问题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1教师课前的备课充分,合理准备提问环节内容
在小学阶段教师进行阅读课程的教学时,需要严格把握学生们的兴趣心里,因为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等没有完全的形成,学生们心理大多以好奇心为主,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结合学生们的这一心理,从而激发出学生们在阅读课程中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教师应当在课前时间对本节课所需要讲述的相关课件进行预习,所设置的提问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来进行制定。对于教师的客观评价来说,如果教师所提问的内容不足以吸引学生,学生们的回答内容过于空泛,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合理的评价就缺少可以借鉴的内容,教师很难从学生们所回答的内容来给出客观的评价,也很难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只有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实际的课程目标来设置提问内容,选择有趣味的提问方式来进行,并且所提问的内容能够不超过学生们所学习的范围,那么这样的提问方式才能够激发出学生们的语文阅读学习积极性,例如我们在学习《妈妈的账单》一文时,文章中有一段这样的话,“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时,他看到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羞愧万分,最后他蹑手蹑脚的走近妈妈,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妈妈的口袋”在这一段话中,文章中用了好几个成语短语,而教师如果只是一味的通过朗诵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的话,那么是很难帮助学生学习的,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在这一段话中同学们能够找到几个成语词语,同学们讨论后告诉我答案。”这样学生们通过自主讨论的方式来发现语句中的词语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们的记忆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此类提问的方式所回答出来的内容能够帮助教师合理的进行评价从而引导学生们的学习。当学生回答出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对没有发现全部成语的学生予以鼓励,从客观的角度帮助学生发现成语,从而加深学生学习成语的效果。通过这种提问的方式既帮助学生们加强了学习效果,而且还使得语文阅读课堂的积极性得以提高,使教师能够更好的通过理答的方式引导学生。
2在进行理答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时机
在进行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的把握好理答的时机,一方面教师在提问过程中需要留给学生们足够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思考,从而学生可以全面的了解问题,从而回答的更加全面;另一方面教师在评价学生们的回答内容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等待,在内心及时的思考学生回答的实际含义,并且根据学生所回答的内容给出合理有效的评价。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学生们有充分的时间来思考问题,而且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加完善的评判学生们回答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课外阅读的相关知识[1]。例如前面我们在提问《惊弓之鸟》一文的寓意时,学生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两种侧重不同的寓意,往往需要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当学生回答“我从文章中看出了当一个人脱离了集体之后,其内心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往往对于一些非常微小的外界因素都难以承受,因此可以看出集体的重要性。”教师在回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之前,需要首先考虑到学生能够思考到大雁这一个方面的寓意是非常好的,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但是并没有能够考虑到全面问题,因此教师的评价方式需要进行一定的思考,“你在回答这一文章的寓意过程中,能够通过大雁的实际表现情况来反映出人们的内心思想是非常好的,但是有没有考虑到惊弓之鸟的主人公的射箭技术问题呢,可以再思考一下。”教师通过这样的回答方式一方面能够大大鼓励学生的回答方式,使的学生的回答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帮助学生加深了思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评价学生能够更加正确的认识到实际所回答的内容中欠缺的部分,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评价来进行一定的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阅读思考方式。
3教师需要根据理答情况进行反思
教师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课外阅读课程的学习,教师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对于学生阅读中不懂的问题,教师应当进行指导[2]。对于课堂学习过程中理答的情况,教师在课下时间应当及时的进行反思,一方面通过对课堂过程中理答进行反思能够将本次理答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下一次课堂提问的过程中能够避免出现此类的情况,另一方面教师往往在初次的回答学生提问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不自信的情况,对于学生的回答有时教师会出现一些口误等情况,这时需要教师进行严格的反思。教师进行理答的反思工作可以从课堂上的记录开始。例如在开始课堂讲解的过程中,教师提前准备好笔记本在进行提问环节的过程中,当教师认为自己评价不正确的地方或者一些评价存在缺陷的位置,将其进行记录,将所记录的内容在课下时间进行反思,找到课上回答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对症下药,在后续的工作过程中保持这种课堂记录的习惯能够大大降低教师在理答过程中所出现的相关问题,从而保证阅读课程理答的有效性,保证学生们在阅读课程中的学习效果。
总结
综合上文所述来看,本文主要从小学阅读课程中教师理答的重要举措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加强理答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们走正确的道路,学习到更多的内容和知识,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小学阶段的教师应当重视课程学习的理答过程,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作者:周钰钢 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第二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使人足不出户就可领略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因此,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兴趣,激活学生的阅读热情是十分必要的。而在进行“创设和谐读书环境,促进学生主动阅读”这一课题研究时,笔者认为,引发学生阅读期待是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的关键。
什么是“阅读期待”呢?专家们给了它这样一种定义:源自接受美学, 是读者自己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简单地说,“阅读期待”就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探究的欲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那么,如何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呢?笔者结合实际做法谈谈体会。
一、潜移默化促期待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营造“书香”氛围可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效。
首先,黑板报、墙壁等就是可利用的平台。我组织学生在板报上刊登“好书推荐”“书海拾贝”等栏目,墙壁上张贴“名人名言”,既美观舒适、温馨和谐,又使学生汲取知识的阳光雨露,获得可贵的阅读期待。
其次,班级图书角的创办给孩子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分享是一种快乐。每学期初,学生们先向班级图书角献出3~5本书,他们由此能阅读到几十本甚至上百本书籍。“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最后,老师的榜样作用不容忽视,因为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有很强的向师性。
二、形成悬念诱期待
生活需要热情,读书亦是如此。课堂教学中的大疑小问,皆是能吸引学生阅读与思考的磁石。例如,在教学《三个儿子》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巧抓文本矛盾设悬念:“老爷爷说:‘我只看到一个儿子。’这是为什么呢?”上《路旁的柳树》一文时,上课开始,我引发学生思考:“这条路像箭一样笔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说它‘笔直’,可为何要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呢?”问题的出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同时,教师要善于鼓励,让学生由敢问到善问,并进一步由自主质疑到主动释疑。主动质疑将使孩子带着问题有效地阅读,与文本对话呈现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的动态局面,充满积极效应。
另外,从课内所学内容进行知识迁移,激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设置悬念也是极为有效的。如上完《惊弓之鸟》一课时,我在学生的心头画上了另一个新问号:“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光荣民族,在文化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成语。它们有的源于历史故事,有的源于寓言故事,有的源于童话故事。你们还知道哪些成语呢?它又是怎么来的呢?”
三、创造情境导期待
以境入情、以声传韵无疑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其策略有: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或音乐感染,或动画激趣,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巧妙使用极具感染力、艺术性、审美性的教学语言以创设激活思维的活动背景。总之,要使学生在心情舒畅、宽松和谐、富于启发性、新奇感的气氛中,在情感强烈的情绪中,对文本产生探究兴趣。
四、互动交流促期待
书的海洋妙趣横生,令孩子流连忘返,他们徜徉于读书的快乐体验中,也一定有可贵的心灵感悟。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0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对于教师素质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同时也是教学活动重要的改革者和反思者。然而长期以来,西部地区,尤其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教育教研活动长期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在基层教师中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学历偏低、适应教育变革的步伐缓慢的现状,尽管近年来随着国家一些列招考安置政策的出台,许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为基层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在一些农村基层学校,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研能力还比较欠缺,许多教师只是被动完成学校的基本教学任务,而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与教育的研究则很少,且国家、省市的一些课题研究,基本到不了农村基层的许多学校,大部分教师既缺乏问题意识,也不具备教研的条件和能力,概括来说,对基层一些教师而言实施教育科研,从主客观方面而言,主要存在着下述这样一些困难和问题:
问题一:认为教育科研难度大属于教研员,城市教师的事。
基础教育科研是一项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的工作,它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实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而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有从事教育事业的热情,也要求教师细心、耐心,要有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同时还要求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熟悉基础教育发展进程,熟悉相关教育改革政策和教学方法和相关理论。这就使得许多西部基层一线教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认为只有教研员和城市的教师才会具备这种能力,自己则没有必要进行教育科研,缺乏适应教育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存在着等待和观望的现象。
问题二:认为基层教师不用进行教研,单纯追求考试成绩是唯一的评价标准。
一般说来,缺乏反思意识、探究意识和研究意识基本上是西部农村基层教师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许多人认为,基层教师只要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去教学就足够了,对教科书没有提到的,或者教学实际上产生的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往往缺乏关注。同时,在评价标准单一的背景下,许多学校单纯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也使一些基层教师只关注教的问题和学生的应试成绩,对于见效慢、费时又费力的教育科研缺乏足够的信心,甚至一些基层学校的领导,也认为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没有必要,从而消极对待。殊不知,教育活动的每一次变革,最终都要落实到基层和一线教育工作者身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学生和家长也意识到单纯追求考试成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本身也对教育有着更高的期待,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我们的一些教育工作者还没有准备好。
问题三:教师文化知识、专业素质缺乏有效提升,终身学习理念尚欠深入。
在西部农村基层学校,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在一些中老年教师中,民办教师转正占有一定比例,他们大多只有高中、甚至初中的学历,长期以来,他们又没能及时对学历进行提升,基层教育的落后现状往往使其中一些人产生从教上的惰性。而一些中青年教师,又往往容易把教育教学活动看成是一种谋生的工作,而不是一种事业。加上他们长期以来缺乏对自我文化知识和专业素养进行及时提升,在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教育信息闭塞的客观条件下,教师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那么,西部农村基层教师如何进行教育科研呢?笔者作为一名在基层学校任教多年的教师,在此结合自己平时的问题意识培养和教育科研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比较粗浅的看法。
首先,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要有探究意识。
为了给自己及时充电,我一直坚持订阅教育期刊,从中学习优秀教学经验。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领域时刻都有新的东西在更新,教师的专业学习是防止教育观念落后的关键。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要及时记录下教学活动中的点点滴滴。比如,对于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我写下了《俯下身子,聆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在县教研室论文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对于如何进行除法的教学设计,我写下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设计,获得了县教研室论文评比一等奖的奖励,此外,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做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与不足,对于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问渠哪得清如许,我认为长期以来订阅教育期刊,坚持写教育反思和读书笔记对此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其次,要学会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基本规范,言之有物。
基层教师有了教研的热情还不够,还要学会教研论文写作的一些基本规范,要熟悉相关领域教研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读了《孔雀东南飞》《孔乙己》《惊弓之鸟》等文章,我结合业余学习,从社会学的角度、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在学校的论文评比中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还有针对西北地区小学科学教学、环境教育问题,我及时写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在县上的教育教研活动中获得了名次。基层教师的教育科研,一定要了解相关的基本规范,要有的放矢,要言之有物,文章真正能够体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要立足实际,体现地域性特点,要从学校实际和教学实际出发确定研究问题。
关键词:教师;幼儿;角色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教育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和解惑,3到7岁的幼儿不是小学,中学的孩子那样,已经具备很多生活经验和自身的理解力。幼儿的情绪不稳定,理解力和注意力正在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随机应变”,最好能拥有72变的本领。
一、 在日常生活中像母亲,做传播爱心的使者。
现在孩子都生活在幸福的大家庭中,从小生活在被关心的气氛中。所以当一个孩子要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时,总是有很多的不适应。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会觉得幼儿园里关心他的人很少,一切都很陌生;幼儿园老师的要求很多:独立进餐不能挑食,自己睡觉,自己穿脱衣服等等。类似问题攒多了,孩子就会闹情绪不愿去幼儿园,所以我们教师首先要让孩子在幼儿园感觉和在家一样,温暖。
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做呢?对于刚入园的新生,我们一定要做到微笑,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接着老师就要开始了解每个幼儿的性格、爱好、兴趣、等等。要让孩子感到老师很爱他们。比如:今天情绪不是很好,是不是哪不舒服,午休时被子盖好没有,裤子提好了没有等等。特别是对胆小,内向的幼儿,老师一定要拿出更多的细心与温柔去帮助他。比如:尿裤子,此时的幼儿就如惊弓之鸟,他已经很害羞了,如果老师针对此事强加指责,幼儿一定会更怕上幼儿园。可如果老师拿着干衣服,帮幼儿换上,或者让他躺在小床上帮他把裤子吹干,并且对他说:“今天尿裤子了没关系,下次想尿时给老师说一声,不然,弄湿了衣服,会着凉的。”这样,胆小的孩子又不伤自尊,还会更加信任和喜欢老师,
我们要让每个幼儿都能感到幼儿园也有关心,爱他们的老师妈妈。让幼儿觉得在幼儿园里就像在家一样安全塌实。
二、教师要做幼儿学习,生活中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幼儿阶段的教育已成为大家非常关心的事情,大家都意识到幼儿教育是我们基础教育中的基础。适时的教育与引导可以改变人一生。可是每次在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想象力极丰富,而上课内容较广。我们要让所有幼儿在较短时间内掌握重难点,以及本节活动技能,情感教育,确实很困难。我们不但要运用多种教具,更要精心设计多种教法。我时常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把自己变成魔术师、故事大王、画家、演员、舞蹈家、歌手、《十万个为什么?》等角色,来吸引他们的眼球和注意力。往往经过改变角色的活动,幼儿对活动的理解会更好!整堂课气愤活跃,幼儿注意力集中。而且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
幼儿喜欢听故事,对故事有一种百听不厌的感觉。会讲故事的老师往往是幼儿最喜欢的人。当然,讲故事也是要讲究方法的。直白的念故事并不吸引幼儿,而绘声绘色的讲故事,再加上自己的表演,幼儿就会欢呼,拍手鼓掌;通过故事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及模仿能力。因此好的故事就是我们教学中的无形帮手,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很强的语言功底:表达力,理解力,创造力,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眼神、夸张的动作去营造出故事的气氛。幼儿的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非常强,老师只需有感情的讲一遍故事,幼儿即可模仿的惟妙惟肖,还会通过故事知道善恶美丑、是非对错!
幼儿对教师提供的每一个活动都很感兴趣,他们善于思考,好奇心强。作为幼儿老师就要随时根据他们的喜好去改变教法,这也能起到正迁移的效应。比如,我所带的大班孩子们很爱突发奇想的提些奇怪的问题或要求。有时会问到“老师,你会唱歌星 ….的歌吗?”、“老师,太阳睡觉吗,它喜欢吃什么?”、“老师,树叶为什么要落下?”……每天面对千奇百怪的问题,我们教师就要拿出看家的本事——百问不厌!无论幼儿问什么问题,老师都要努力找出合适的答案。如果真没有答案或自己也不太了解,就要如实告诉幼儿:“这个问题,老师也不太清楚,不如让我们一起去查查看!”千万不要嫌幼儿烦。我们要引导孩子遇到不懂得问题,学会像别人请教,要支持鼓励孩子探索动脑,或许老师的一句激励的语言,就激发了某个孩子的浅能。因此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导航系统。
三、教师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做游戏中的好伙伴。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朋友。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无论是集体游戏、角色游戏、,孩子们都喜欢。幼儿园就是幼儿游戏的天堂。教师天天挖空心思的创编各种游戏去迎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当然也要成为他们游戏中的一个伙伴。“大家一起玩”、“快乐一起分享”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游戏中快乐成长是我们老师最大的心愿。
在我们班上,每到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尽情的玩着自己喜欢的游戏。有时,我也会参与到其中,我们一起游戏还会吸引其他幼儿的加入。所以有老师参加的游戏,一定会更加有意思。游戏中孩子门从不把我当老师,他们有时让我当老鹰,有时让我当鸡妈妈,有时让我当大灰狼,他们一起那枪打我,而我也会很津津乐道的好好表演一番,自己不但很开心,看着天真活泼的孩子们玩的如此开心,我更加开心。在游戏中我们成了好朋友。
因此,幼儿老师一定要学会玩,喜欢和孩子们游戏,在游戏中体会快乐,分享知识,获得友谊。其实,孩子的世界除了充满欢笑与游戏,偶尔也会有不高兴的事,作为教师,我们除了给他们爱,还要做一位聆听者。
四、做一名组织者,管理者和协调者。
在日常教学中,要进行教学环境的控制和管理,组织好自己的教学活动,要学会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本班老师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并且要帮助幼儿园管理好自己的班集体等等。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对自己的要求趋于多重化。在生活中除了做他们游戏中的朋友,还要做他们生活中的领路人,同时还要组织好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做一名善于反思和研究的新型教师,我们要不断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 反思和评价,这样才能成为优秀的创新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作文可以说是平分秋色的,这也是语文教学两块难啃的骨头,语文教学花在作文教学上的时间很多,可是学生的作文能力却普遍低下。这是什么原因呢?仔细分析,阅读教学太死板,课堂教学太教条,导致作文格式化。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怎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怎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就是吸收和表达的关系,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因此,不难看出,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读书,又要教学生作文。如果正确处理好课堂阅读与作文的关系,制定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与应付的心理,大面积地提高作文能力,使学生把写好作文看作是自己的愿望与需要。随文练笔就是一个很好的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随文练笔。
大家都知道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每个孩子的吸收程度不一样,表达自然就不一样。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阅读指导与积累。在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要积累到本子上,让学生随时读,随时内化,为写作服务。依照大纲的要求,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说话或写作文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作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来。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采用多种形式多读名篇课文,精彩的部分还要多品读,直到能背诵下来,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指导摘录词句,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指导学生把课文的好词好句录到本子里,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指导读读写写,三年级语文教材在讲读课文后的练习题中,列出十几个需要掌握的词语,或几个精美的词句,并提出读读写写的要求。教师应安排时间让学生熟读、抄写,最好能默写下来。摘录在本子里的词句也要求多读熟记。下面我记录了一些案例,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
《惊弓之鸟》教学接近尾声。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课文,魏王初次听到更羸说自己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时,魏王表现怎样?
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师:当更羸只拉了一下躬,大雁就直掉下来时,魏王又怎样?
生:大吃一惊,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师:更羸是怎样向魏王分析的?现在请大家再读读第9自然段,看看谁能用"因为……所以……"把更累的话叙述一遍?
生:大雁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疼;它之所以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又因为它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所以就拼命往高处飞;因为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所以就掉了下来。
师:叙述的真有条理。可是,当更羸分析完之后,课文并没有写魏王的表现。下面就请大家模仿3、6、8自然段,抓住魏王的神态语言描写展开自己的想象,这时候,魏王又会怎样说?
(几分钟后)
生:魏王捋了捋胡子,心想:"他可真不愧称得上我魏国的射箭能手啊!"
生:魏王笑了笑说:"我活了大半辈子,还从来没有服过人,今天我算是服你了。"
师:大家别忘了更羸分析的话。
生:魏王沉思了片刻,自言自语地说:"原来他是一个会观察、会思考、会分析事物的难得的人才啊!有他在我身边陪着,我还怕什么?"
……
【反思】
教材在更羸的分析之后戛然而止,魏王听后有什么反应?成了教材的留白之处。老师运用这个空白引导学生在练习用"因为……所以……"叙述更羸的分析之后,让学生说魏王可能会说些什么?这时练习说话水到渠成,精彩此起彼伏,学生借魏王之口说出了自己的体会,明白了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绽放思维的火花。
【案例】二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片段――
师:按常理,一个人在临死前最让他死不瞑目的是什么?
生:是骨肉亲情的牵挂,是家产的分配问题……
师:让严监生死不瞑目的是什么?
生:(齐答)两根灯茎!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文章内容,看看他为了两根灯茎是怎样垂死挣扎的?请大家把大侄子、二侄子、奶妈的话以及对老爷描写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后,指名分角色读。
师:作者只抓住了身边人物的语言描写、老爷的动作神态描写,将一个十足的吝啬鬼形象栩栩如生的刻画在了我们的眼前。现在,老师请大家展开自己的想象,走进严监生的内心世界,当家人揣测他的心思时,他心里究竟是怎样想的?
生1:当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似乎在说:"什么呀!两个亲人见不见面都无所谓。"
关键词: 正能量;欣赏;关爱;评价;宽容
【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315-01
一 欣赏的正能量──抽签分班只是个起点
著名教育学者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冷眼下有瓦特、你的教鞭下有牛顿、你的讽刺中有爱迪生。”
义务教育阶段,每个班级总有一些学习稍微困难的“智困生”、行为乖张的“捣蛋生”、各方面有点差强人意的“后进生”。因为教学绩效和班级管理的问题,这样的学生,总是拖了任课教师的班级平均分,还有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的后腿。
任教几年,我曾亲眼目睹有位资深教师带领了两届班主任,每三年下来,他班级的学生总是能够活跃在各种舞台,比如运动会、文艺表演、诗歌朗诵,班级学生的平均分和优秀率也总是在年纪段独占鳌头,而且他班级的学生特别团结,特别有集体荣誉感。
我实在是羡慕,有一次,我就过去和他开了个玩笑话说:“**老师,你真是幸运啊,每次抽签分班都能分到这么好的学生,你们班级的学生真真是文武双全啊!”——我们学生初一分班,按照抽签的方式分班。
他笑了笑,对我说,“哪里是我运气好啊,只不过我能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我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有他们的特长,哪怕学生成绩不好,只是字写得好看,声音好听等等,我都会及时表扬他们,告诉他们我对他的欣赏和其他学生对他的羡慕”。久而久之,各个舞台上也就留下了他班级学生精彩的一面。
这引起了我的反思。抽签分班只是个起点,也许会有微小的落差,但绝对是后天可以弥补甚至超越的。但你若是没看到学生的优点,没能欣赏他们,一味地打击他们,抱怨环境。学生感受不到教师们的欣赏,就会自暴自弃。只有在欣赏的正能量影响下,会让“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二 评价的正能量──没有“好学生”与“坏学生”
声音1:“***,你是好学生,这些班级的事情是你应该做的。”
声音2:“***,反正我是坏学生,我就这样了,你不要管我。”
声音3:“***是好学生,老师总是对他特别好。”
每次好学生与坏学生现象一多起来,总是引起我的恐慌。班级里,若关于好学生与坏学生的风气若是蔓延,这对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发展是及其不利的。一旦“好学生”“坏学生”对立,班级两极分化严重,学生的仇视对立情绪上升还会蔓延到师生的对立,教师想要做工作,真是难于上青天。
我总是喜欢这么和学生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学生和坏学生之分,我不会因为你们的成绩差异来判断你们,因为你们基础不同,天赋各异。但在我眼里,有努力的学生和不努力的学生,这从你们的课堂表现和平时的作业情况就可以看出来。还有,不管成绩怎样,我喜欢品行端正的学生,因为这是做人的标准。我们学生,首先要学习做人”。
当然,细节处还是需要下功夫的。这里我举个课堂实例来说说我的想法:
有一节课堂上,有个问题,我采用了报学号的方式让学生回答问题,只见我刚报出序号,学生刚站起来,班级里有学生笑了起来,我一看,原来站起来回答问题的这个学生基础实在不好,反应平时一般比其他同学要慢些,是所谓的“学困生”吧。这个同学平时就内向,被同学们一笑,脸就更加红了。
这个时候,有几个想法在我头脑快速闪过,若是让他不回答直接坐下,虽暂时制止了这个窘境,势必会伤了他的自尊心,而今后同学们可能会更加嘲笑他。若是坚持让他回答,可能真的答不出来,虽然这个题目也比较基础。这时候,有些“好心”的同学急切地想报出答案,被我用眼神制止了,还是有个同学稍微提了下回答的内容,我说了句“**同学会做这道题目的,我们不要抢他台词好不好”。他用急切的眼神望着我,如同想抓住救命稻草一般。这时候,我走到他身边,鼓励他,并稍稍指点下,最后在他的嘴里,慢慢的讲出了正确答案。他如释重负,但眼神多了些清澈和坚定。
多给学生一些评价的正能量吧!让学生意识到老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让每个学生都相信自己真的能行。
三 宽容的正能量──原来老师那么理解我
你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吗?
从前,有位渔夫出海捕鱼,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这颗珍珠晶莹圆润,渔夫爱不释手。但美中不足的是,珍珠上面有个小黑点。渔夫心想,如果能把小黑点去掉,珍珠完美无瑕,就会成为无价之宝。于是,他就开始耐心地剥剔黑点。可是去掉一层,黑点依然存在;再去掉一层,黑点还是存在;再去掉一层……最后终于去掉了,不过,令人惋惜的是,这颗硕大的珍珠也已不复存在。
我们的学生难道不就是珍珠吗?他们可能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黑点”,有时也会犯错误。如果老师总是希望学生 “白璧无瑕”,这中间必然会起矛盾冲突。学生有次成绩不好,他们采用简单粗暴甚至体罚的方法对付学生;学生一时不听话,他们就气愤不已,大声呵斥瞪眼睛;学生表现不好,他们会说:“怎么这么笨”……久而久之,学生不论做什么事如同惊弓之鸟,不敢越雷池半步。结果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棱角被磨平了,于是美好的珍珠都变成了暗淡失去光泽的“鱼眼珠”。
但是,宽容不是撒手不管,不是放纵。宽容学生,容忍学生的过错的同时,要为其创造改正错误的机会。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常用“拍一掌,揉一下”的方法,这实际上也是宽容教育方法的具体体现。我常常听一些资深教师传授经验:“你教育了学生,学生还感激你,这就是你的本事了”。诚然,教育过后的宽容能让学生心理更加健康发展。
在教育的道路上,让我们充满正能量吧!让我们多给学生一些正能量吧!让正能量开出美丽的花朵吧!
参考文献
[1] 方圆.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 [M].青岛出版社:2010,(199)
一、关注预设,抓住理答生成的基本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并依据学生学情来设计教案,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如果没有精细、周全、巧妙的预设,课堂上教师理答生成的质量就难以保证。理答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说,依赖于预设的质量。教师不可能预测教学的全部,但尽可能做到细一点、全一点、精一点,这样才能有备无患。
(一)理解编者意图,细读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小学语文专家沈大安认为“上好阅读课,文本细读是基础”。文本本身是作者无声的语言,是作者思想表达的一种形式。而教材中的文本已经经过了编者多方面、多角度的斟酌、筛选。因此,教师在进行备课、解读文本和教学时,先与教科书的编者对话,利用教材资源,正确理解编者的意图,是进行有效理答教学的前提和保障。
崔峦先生曾经说过:“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在操作层面上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如何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教师没有细读文本的感受,拿什么去跟学生理答?有些课看上去很热闹,其实说的全是套话和传声之话,这样的理答怎能说是有效的、成功的?
晋江市首届名师讲堂小学语文专场级教师武琼的《惊弓之鸟》一课,大家至今还记忆犹新。没有课件的点缀,对于学生已经上过的课,武老师就以孩子的疑问为交流的支点,整堂课依然上得精彩。她那豪爽的语言,敏锐的视角、深厚的功底、细致的点拨,无不体现了一个语文教师的智慧。
课后,武老师这样反思:“回想这一次经历,让我深感语文教师细读文本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她认为教师应认真研读课标,吃准年段目标;研读各册教材,把握知能要点。其中武老师对课堂中两个“直”的引导理解非常精辟,使学生不仅非常清楚地了解了文字的不同意思,而且激发了想象,在朗读时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正是由于细读文本,武老师才会有智慧理答,也成就了课堂的精彩。在日常教学中,由于工作琐碎、繁忙,很多教师匆匆看一遍课文,马上就写教案做课件,这样的课十之八九会出问题。因为“语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语言感觉和语言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语言感悟和语言睿智,唤醒和点化学生的语言悟性和灵性”。“文本细读”正是语文教师积淀语言经验、获取语言感悟、启迪语言智慧的重要路径和平台。语文教师只有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生命化的语言存在,课堂上才可能挥洒自如,有效理答,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二)关注学生,预设“问”“答”
兵家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优秀教师的课堂往往是波澜起伏,迭起。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上课时刻关注学生的需要展开教学。因此,我们备课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即学生已经会的少讲或是不讲,学生不会的或者是想知道的要多讲,我们要充分考虑这节课给学生什么,充分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预想多种理答的方案。请看我校施芳芳老师在上《老树的故事》中的一个片段: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看到了一棵好大好大的苍天大树。这么大的树它有几岁呢?(孩子七嘴八舌地猜测着)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一棵树的年龄?
(孩子们说开了,但答案都不正确时)
师:大家可以把自己当成小博士,以前可能看过这方面的课外知识,怎么知道树的年龄?
生:树墩里面一圈一圈的。
师:一圈一圈的叫——
(生齐答,但含糊不清)
师:(出示图):这就是年轮,里面有一圈一圈的,一圈就代表一岁。
生(突然站起来问):在哪里数?
师:这也是老师想问大家的,能不能砍了树数年轮?
生(齐说):不行!
师:是呀,老树会不开心的,咱们一年三班的同学都是爱护植物的好孩子。我们就用问的方式一起问问老树爷爷等待它的回答,问一问!
(全班齐读)
教师在这个环节积极理答,彰显深厚的教学功力。我想,她和武琼教师一样之所以能泰然处之,是因为她们课前都有了充分的准备,不但全面深刻地解读了文本,而且认真“备了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了比较深入地了解,对他们的疑问作了很好的预设。
二、关注生成,促进理答预设纵深发展
任何教学预设都可以根据学情加以优化和调整,而教师的理答正体现在这优化和调整的艺术之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决定了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课标》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引领和点拨。”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发挥教学组织者、指导者和协调者的作用,促进师生互动的良性发展。笔者认为应对的主要策略有:
(一)关注倾听,实现生成
“倾听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只有善于倾听,才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只有善于倾听,才可能了解学生的思维;只有善于倾听,才真正有可能实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一位教师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时,教师问:“哪些地方令你感动?”学生答:“哈尔威船长死了令我感动。”孩子的意思可能是,哈尔威船长牺牲了,他很感动。但是他的表达有问题——词不达意。碰到这种问题,教师是急不得的,要听明白学生的真意,即使学生表达的不是这个意思,也要往这个方向引领。所以,教师就接下去:“你是不是想说,哈尔威船长在危急时刻为了保护乘客,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让你很感动?”学生点头,教师就让学生完整说一遍。事实上,在很多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开始不在教师标准答案范围时,教师往往会打断学生的回答或否定学生的回答,而这两种后果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年幼的孩子是很善于模仿的,特别是教师的行为,一个注意倾听孩子讲话的教师在无形中会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倾听的榜样,他们可以从中学习如何倾听别人讲话,这为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因势利导,促进生成
“会听是金,会答更是金”。语文课堂是一个多元共生,充满变化的空间,必有很多动态生成,教师如能及时捕捉学生在对话中即兴的火花,机智而又巧妙地对此作出理答,层层深入,就能将学生的思维激活,并得到提升。
例如,在我校刘舒媚老师的《特别的作业》一课中,一位学生朗读:“今天,小朋友们有的带来了红红的桃花,有的带来了嫩嫩的桑叶,有的带来了细细的柳枝……”一句时,特地将“红红”读得比较重,“细细”读的比较轻、慢,刘老师顺势追问:“你为什么将‘红红’读得比较重,‘细细’读得比较轻、慢”,学生——(略)接着又问“通过朗读,你想告诉大家什么?”学生——(略)通过这样的追问,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周密的思考过程,对文本有了更好的理解,同时也使听者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我们将学生对“问题”和“话题”的反应状态视为可利用开发的课程资源,发挥教学机智,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理答。比如:学生回答精彩时,及时激励评价给予信心;当学生认识肤浅时,追问校正促其发展;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循循善诱启发“学会”;甚至有时当课堂发生意外时,顺水推舟,抓“意外”促生成。
(三)总结评价,升华生成
对师生互动交流的情况及时给予总结评价,既要激励和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题意义建构,又要坚持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避免“满堂夸”的伪评价倾向,对生成问题的价值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有效性评价,以促进师生互动生成的升华。如薛法根老师曾执教过一堂素描作文课,他对一位学生写的作文作如下理答:
生(读自己的习作):就像小朋友和小朋友玩一样。
师:这种感觉多好呀!你很善于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
生(继续读):……别看他长得高,却一点也没有架子……穿着也很体面……但他却也很想绅士……
师:好好读,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善于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联系在一起写,这种写法好。
生(又读):……他风趣幽默的语言常常引得我们哈哈大笑,紧张的情绪顿消……
师:他重点写的是老师哪个特点?
生(齐答):幽默
师:抓住一个特点和一个侧面描写这个眼光就是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