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0 13:27: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师政治学习材料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根据《遂宁市安居区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做好2019-2020 学年度上期期末教职工政治学习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磨溪小学实际情况,特制定磨溪小学2019-2020学年度上期期末教职工政治学习实施方案。
一、学习时间
2020 年 1 月 15 日至 1 月16日,共计两天。
二、学习内容
(一)遂宁市《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
(二)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三)《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 修订稿);
(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
(五)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建立教师违反师德信息定期上报制度的通知》;
(六)《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
(七)《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指导手册P208)。
三、学习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磨溪小学2019-2020学年度上期期末教职工政治学习领导小组
组 长:税学广
副组长:卢军强 魏荣华 彭明建
成 员:曾光明 朱 菊 曾旭辉 唐 雪
(二)精心部署安排。
1、由学校党政领导做好学习动员,提高教职工对学习的思想认识,消除厌倦、应付的情绪,树立严肃、认真的态度。
2、政治学习安排和实施要做到时间、人员、内容入格。学校要为每个教职工准备好学习材料,学习时每个教职工要做好笔记,保证学习收到实效。
3、每个教职工都要对学习的内容做好讨论发言的准备,学校要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对教职工的讨论发言做好记录,并从其发言质量评价学习效果。最后半天的集中讨论发言阶段,邀请局挂片领导和蹲点干部到学校参与职工讨论,请求领导现场指导。
(三)力求活动实效。
学习教育活动工作方案、过程记录(包括影像)、活动小结,教职工参与活动的记录、心得,学校与教师签订《文明健康度假(过节)承诺》等均要切合实际地规范呈现。
(四)严格学习时间
1月15日至1月16日二两天政治学习时间,全体教职工均要按时参加学习,不得无故制度,不迟到、早退。
(五)确保学习效果
学习结束,学校将组织方案、会议记录、意见和建议汇总,全体教职工个人的会议记录、心得体会收集存档。学校做好本次政治学习的总结。
四、其他事项
1、为保证学习效果,学习期间,所有教职工不得迟到早退。
遂宁市安居区磨溪镇中心小学校
2019年1月13日
附:磨溪小学2019-2020学年度上期期末教职工政治学习安排表
附1:
磨溪小学2019-2020学年度上期期末教职工政治学习安排表
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主持人地点
1月15日上午1、《遂宁市安居区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做好2019-2020 学年度上期期末教职工政治学习工作的通知》
2、遂宁市《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3、教育部《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4、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 修订稿)。集中
学习税学广恩情楼四楼会议室
1月15日下午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
2、四川省教育厅《 关于建立教师违反师德信息定期上报制度 的通知》;
3、《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
4、《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指导手册P208)。集中学习税学广恩情楼四楼会议室
1月16日上午分组讨论前面所学内容分组
讨论卢军强
魏荣华
彭明建
曾光明
朱 菊
唐 雪各组自
定地点
1月16日下午
初中政治课的学习,和其他学科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学习方法和技巧。从本人从教经验来总结,学好初中政治,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研读教材
研读教材,需要三个步骤: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可以对新课程有个粗略的了解,听课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时听讲。
在老师授课时,学生要紧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老师如何讲解新课程中的每个知识点的,并做好课堂笔记。教师所作的板书,是经过老师精心准备和提炼的,对研读教材大有裨益,对学生的帮助很大的。
(三)课后复习。
课后的复习,一定要及时。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因为,知识是连贯的,这一节不打好基础,就影响下一段落的学习,此外,复习一定要及时,才可以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四)学会做题。
做题,就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做题,不仅加深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还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方法,增强驾驭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掌握规律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编写规律,初中政治课程也不例外。如果掌握了该门学科的编写规律,也就能悟出其学习规律。初中政治课的编写的规律大致是主题的介绍,意义的讲解,然后提出要求这三大部分。当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了教材的编排结构与规律后,学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结构与规律,而不至于只知道一节课的内容,却不知道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会学习的问题。
三、抓住内涵
学习政治课,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政治重在学习观点,树立起正确学习政治的意识后,就会有意识地思考,当前这堂课学到的观点是什么?而对于每一个观点,不能光了解观点的表面,还要理解其内涵。挖掘内涵,往往要经过三个步骤:
(一)是什么
“是什么”,就是所讲的主题是什么,即先介绍主题,提出观点。
(二)为什么
“为什么”,就是阐述这个观点的意义。政治课程的编写者,往往通过“正反论证”、“对比论证”来表达观点。
(三)怎么样
“怎么样”,就是对学生提出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政治课所要阐述的观点,还要学习好观点和观点之间的关联,建立正确的思维程序,更加深入地把握知识内涵。
四、学会变通
初中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个通病,就是不会变通,有些学生认为,教材好学,题目难做,所以,学生在学习政治课的同时,一定要学会变通。
老师在出卷时,不可能将课本上的内容照搬到考试卷中,所以,学生一定要学会变通。学生学会了变通,才说明学生通过学习,具备了对教材的深刻理解能力,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
教师在课程讲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变通。首先要求学生做到思路清晰。在思路清晰的前提下,回忆老师在授课时是如何分析问题的,回忆一下老师是什么角度来思考的,予以借鉴,才能加深答案的深刻性,并保证答案的全面性。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即分析的思路和思考的角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
五、观察思考
集思广益,是“借力使力不费力”的良好学习方法,老师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同学的做法,仔细倾听老师的说法,善于琢磨,善于观察思考,总结政治学习的方法,掌握审题答题的技巧,把握政治学习材料的分类,并明确各类材料的立意中心,做到有的放矢,思路明晰,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由于政治课程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比较少,所以在初中教学阶段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被重视学生所重视,甚至在有的学生心目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副科,从思想上轻视,认为初中思想政治可学可不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因此,作为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政治课程的学习是连贯性的,高中政治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如果,在初中政治学习中不打好坚实基础,务必影响高中政治课程的继续深入学习,所以,教师在教授初中政治课程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在正确的思想观念指导下,端正了学习态度,促使初中学生在政治学习中投入精力和时间,促进政治学习的提高。
学好初中政治,必须做到:1.研读教材;2.掌握规律;3.抓住内涵;4.学会变通;5.观察思考。上述观点,只是本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其实,学习初中政治,应该还有许多途径和办法,笔者以上所述,只是挂一漏万,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一定能找到适合于自己本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对于政治课来说,笔者认为,切忌花费太多的时间,要学会巧妙学习,一定要积极思考,抓住政治课程的特点,掌握政治课程特有的学习方法,做到上述几点,是学好政治课程的关键。
一、“导学案”辅助教学的模式构建及其特征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指:“引导学生学习的学习材料”,具体指的是全体的教学人员进行集体的备课,结合新课标要求,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学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特色,编写辅助政治教师教学和学生政治学习的材料,即“导学案”。“导学案”具有系统性、引导性和辅等几个特征。由于高中政治的学习难度加大,有些学习能力比较差的高中生无法跟进教师的教学进度,“导学案”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导学案”内容丰富,涵盖了所有教师的智慧,将高中政治的教学内容以简洁、层次分明、系统地展现在“导学案”上,学生在课上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行学习,课后就可以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进行再次的查漏补缺。当然,“导学案”的种类是多样的,有的是起着预习的作用,在教师上课之前发放给学生;有的是在教师上课过程中使用,辅助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有的是起着总结回顾和深化学习的作用,在课后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的提高。
根据“导学案”辅助教学的模式特征,可以知道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还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对于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对“导学案”进行精心的编写和审定,进行有效利用
要想使得“导学案”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需要设计好一个优秀的“导学案”。“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全体政治教师要发挥自己所长,对“导学案”的内容、排版等进行精心的编写。另外,如果“导学案”的质量较好,并经过不断地加工和深化细节,教师也可以向所在学校申请,将优秀的“导学案”进行装订,留待下一届的教师和学生使用。这样,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也是对教师智慧的保存和鼓励。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教学方法 激发活力 高效学习
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于是,政治课堂上经常出现一大片学生齐打瞌睡的现象。如何实现高效学习已经成为当下高中政治课堂的当务之急。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化解这种课堂尴尬,实现高效学习呢?对此,我认为,激发学生活力,让高中政治学习效率提高,具体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激活学生思维
“教会学生思考,是学生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高中生在多年的灌输教育压迫下,形成了一种散漫、被动接受的思维。高中老师应当打破这种思维的僵化和散漫方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兴趣、有想法、有钻研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原则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高中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问题情境是把问题放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体会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在具体的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要本着三个基本原则:贴近学生、贴近教材、贴近生活。例如,在学习劳动和就业的内容时,我们可以通过播放近几年大学生找工作的视频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这个实际的情境下去感受、发现、探究问题。通过情境创设,学生激发了思维活力,了解了知识要点,理解并牢记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的重要性。在这基础上,我们让学生不满足现有的结论,不满足于教材中的问题,鼓励学生求异思维,作新的探索。如教师启发学生“除教材中关于……方法之外,你还有自己的方法吗?”,也可以要求学生创设一个假定情境进行思考。如提问“假如你是人力资源部的部长,你将怎样解决目前的就业难题”,通过这种角色的设计和变换,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具有可行性的问题解决方式。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质疑提供学习材料和方法指引,并组织好学生质疑后的交流展示与评价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课堂上要有丰富多彩的师生思维碰撞与激荡。课堂信息不仅要能够从教师流向学生,还要能够从学生流向教师、从学生流向学生等。这样,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
二、构建体验式课堂
体验式教学的核心是学生主动参与并感受课堂内容。政治教学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尽情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教师上课时深入学生中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呈现政治学习内容,如挂图、漫画、多媒体等提供背景和知识框架。创设良好的对话氛围,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认识主体,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氛围中,与老师思维共振、感情共鸣。政治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方式,如同桌共议、小组讨论、全班发言等讨论方式,老师要做好政治学习的引路人,适时介入其中,把握好探究方向,让学生们顺着正确的方向获取知识。要协调教材与社会实际的关系,以教材为本又不拘泥于教材,通过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体验到抽象复杂的理论。可以每月都抽出一节课,举办“时事月月谈”活动,围绕社会热点问题、理想、现实等进行讨论。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主讲发言后,其他同学作点评,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既可以补充观点,又可以辩驳观点。这样,在很短的时间里,学生基本上了解国内外重要新闻,也谈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激发了主动参与意识,培养了主动思考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辩题,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课堂上的案例辩论活动比讨论活动更能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各抒己见,有理有据地发表不同观点,在针锋相对的辩论中明辨是非曲直,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的目的。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编排小节目,如让学生或检验现实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扮演案例中不同角色,使其通过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从而有利于对政治内容的准确把握。
关键词: 中学政治课 教学实践 教学内容
中学政治课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在教育中感受到人类和社会在与种种困难的斗争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到人类真、善、美的力量,并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个人对真、善、美的追求,树立为人类和社会的持续进步作为自己努力的理想,形成健全人格。在诸多学科中,思想政治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树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现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学生日常品德状况逐步列为考核内容,这就明确地指明了思想政治课应把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思想觉悟的提高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以往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固定在课堂的某一位置上,不容许乱说乱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缺乏足够宽松的生活空间和交往空间,没有适当的思维和想象空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让教学活动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把学生置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没有了高高的讲台,没有了插秧式的座位安排,以往课堂教学给学生施加的各种束缚得到了释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氛围。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可以采用生活中常用的音乐、舞蹈和生活片段体现政治的生活化。例如,可以应用多媒体播放新闻,让学生更快速地了解时政,更好地把握政治学习的内涵。教师可以采用和学生交流、让学生角色体验的方式,或者是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这样的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导,容易掌握知识。
二、思想上高度重视。
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初三政治课程改革的最亮丽的风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教学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此外,每一单元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2~3个活动。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量出现在中招考试的考卷上,如西部大开发、入世、环保等。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任务。设置活动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适应中招考试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原因,教师、学生对活动课都应引起足够重视。
三、关于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实践的经验与体会。
1.思想政治活动课是一门新型课程,要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我们就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总结和提高。
2.教师适度指导。活动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既不能代替学生活动,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
3.转变学习方式。活动课的设置就是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初三政治活动课上,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很多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四、要想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必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学生生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等实际情况,在课程内容中引入生活案例,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实施教学。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如果我们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切入口,学生就能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掌握学习主动权,体验政治学科的魅力。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政治学科知识和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政治课堂不再枯燥、抽象,进而对政治学科产生亲切感。如青少年的消费观不正确,花钱大手大脚,可谓“父母赚钱,孩子花钱”,花父母的钱不心疼。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正确消费的情境,让学生去商超购物,要求他们选择最合理的方案,完成具体任务。在消费中遇到不合理的现象让他们独立解决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会明白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五、如何解决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问题。
关键词: 认知规律 教学难点 实践性
所谓教学难点就是教学中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知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恰当处理教学难点对教师来说能顺利展开教学,实现有效教学;对学生来说能顺利接受新知识,提升对知识价值的理解能力,引感、价值观的共鸣,实现健康成长。可以说如何突破教学难点是高效课堂的永恒追求,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突破教学难点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适时适度补充和调整相关知识――突破知识衔接之“难”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自己原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更新或重建知识体系的过程,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碰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问题,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逻辑的意义观念或相关背景观念,不能将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意义关联,就会出现所谓的知识衔接之“难”。应该说这种情形在所有学科教学中都会出现,在政治学科教学中具体表现为学生因为缺乏必要的学科知识点的关联而出现知识衔接之难。
知识的衔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这一环节处理不当,直接影响以后各环节的教学质量,所以一定要在教学中适时适度补充和调整必要的知识点,即在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架设好桥梁,帮助学生突破知识衔接之难。高中政治学科教材由于篇幅有限等原因,很多理论只是点到为止,学生学起来确实会产生不少困难,如《经济生活》教材在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对于我国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没有提及,我认为要讲清市场经济使学生理解我国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首先必须对计划经济有个简要的交代,所以我通过课堂教学中先展示搜集到的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种票证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与我国目前经济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比较,同时补充计划经济的相关知识,从而增进学生对市场经济的了解。再如,高中政治教材必修共有四个模块。其中必修三和必修四的联系较多,必修三的很多概念和原理的把握需要必修四中一定的哲学知识,可以说没有一定的哲学基础必修三的教学任务就很难顺利完成。高二学生第一学期还没学过《生活与哲学》,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必修三和四的教学顺序,这样能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实现新旧知识的顺利衔接。由此可见,通过补充必要的知识和教学顺序的小微调就会带来大改变,帮助学生突破知识衔接之难,真正实现便教利学。
当然在政治学科课堂教学中补充必要的知识点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也要有一定的度,即要适时适度补充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缩小学生拥有的知识和所学新知识之间的差距,以此突破知识衔接之难。
二、合理巧妙创设认知冲突――突破知识理解之“难”
知识的理解是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它涉及知识对象的本质与意义。知识的理解是指了解传递知识的媒体的含义,使语言文字等各种符号在头脑中唤起相应认知内容,从而对事物获得间接认识的过程。简而言之,理解就是“言之”,理解就是“懂”。高中政治学科中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有些概念、观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并不是十分紧密,而《生活与哲学》具有高度的系统性、概括性与抽象性,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加以认知有一定难度,难免出现知识的理解之“难”。
认知冲突就是指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所学新知识之间的矛盾。通俗讲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认知不平衡。认知心理学认为,最有利于激发内在动机的方法,是将学习者放入一个旧知和新知之间产生冲突的情境之中。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背景,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如果教师过多地为学生铺设台阶,使学习道路过于平缓,学生对所学知识就不会有深刻体验,所学知识容易遗忘,就难以真正实现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因此在政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可巧妙地设置认知冲突,甚至寻找契机制造一些矛盾突破知识理解之难。如在《生活与哲学》中,教学“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框中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设置认知冲突来突破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哲学上讲的矛盾是不是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矛盾,如同学之间的矛盾呢?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进而教师点拨归纳。通过设置概念的冲突和差异,学生懂得哲学上的矛盾与生活领域的矛盾是不同的,哲学矛盾是对生活领域矛盾的概括和抽象,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可以说教师只要设计的冲突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引发的,就能为学生创造新的教学环境,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实现“跳一跳,摘桃子”的目标。再如在学习《文化生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时,也可以通过设置认知冲突的方式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课前了解美国电影《功夫熊猫》的相关资料,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这样的问题:有专家学者认为《功夫熊猫》在中国的热映是文化入侵,你认为是文化交流还是文化入侵?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原有认知已经不能全面地回答这一问题,认知冲突已经形成,通过交流讨论,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应辩证看待这一文化现象,学习外国的优势与长处,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打造中国的“功夫熊猫”,进一步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及我国应有的正确态度。
当然,认知冲突的设置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智慧,需要教师对教材有细致解读,精心预设,以及对学情的精确分析。实践证明,巧妙设置认知冲突,是突破知识理解之难的有效途径。
三、多维度设置情境体验――突破情感体验之“难”
情感与价值观同处于个体意识最深层,与前面所谈的知识理解相比,情感体验属于较高层级的学习领域。可以说教育的功能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是传承和培育文化传统、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过程。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实现教育的后一个功能为主要任务的。政治学科课程标准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位于三维目标之首。2014政治学科《考试说明》命题指导思想提出坚持知识考查、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对于学生而言,情感体验之难常发生于正向价值观的迷失。高中政治教材中的部分图片、数字、事例等有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又由于我们今天处在一个开放的价值多元化的日新月异的时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对教材知识产生情感体验之难在所难免。
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认识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与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胡云琬先生说:“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深入心灵的教育,不可硬性灌输,也不可独立传授。情感的形成,需要经历感知――内化――升华――实践复杂的过程,必须采用科学的情感教育方法予以渗透和熏陶。”因此,高中政治课堂若要突破情感体验之难,可行的方法是通过多维度解决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冲突,从而实现学生正能量的情感体验。《生活与哲学》作为引导中学生成长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教学质量对中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学习《价值和价值观》一课时,如单从知识和理论角度讲,无需作深入的挖掘或逻辑的推演,但难以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因而难以让学生信服,更难以让学生付诸实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体验和价值冲突突破学生的情感体验之难。在教学中我先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最美人物的视频和照片,如白芳礼老人骑三轮车的画面,并配有相关文字,文字是画面本身的描述和网友给白芳礼老人写的颁奖词等。展示情境材料后,设置相应的思考题,如思考题一:从白芳礼老人等的壮举和社会给他们的荣誉,谈谈人生价值的含义和评价标准。思考题二:爱往往意味着付出,甚至牺牲,那么是什么在支撑着像白芳礼这样的人的壮举?当画面上老人那瘦弱的身躯费力地踏上三轮车,我看到学生肃然起敬与感动之情,我想这时学生对人生价值在于奉献和人性之美有更深刻的感悟,比起知识的讲解,这种情感对哲理的理解感悟更有效,情感体验之难也就迎刃而解。
当然,通过设置情境进行教学不能追求形式上的热闹或新颖,教师选择设置的问题情境一定要具有生活性,是学生在现实中看到、听到甚至是亲身经历过的,做到从生活逻辑出发,让学生获得体验的历程,在体验中感悟,获取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从而实现真、善、美的统一,真正突破情感体验之难。
总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是老师授课的核心,也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正确选择。在教学中老师对认知规律的尊重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是对学生茁壮成长及真正成才的最大关怀,应该成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袁维新.认知建构论[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179-182.
[2]江苏《考试说明》.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
关键词:心理学;政治;教学
心理学作为描述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一门科学,有着客观规律性。学生的心理活动是有效教育必须考虑的因素,从这一意义上讲,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特定情境自觉利用这些规律。
1.利用系列位置效应,夯实政治学科基础
思想政治学科中有大量需要背诵的内容,这是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想夯实“双基”,就要运用合理的记忆方法,在每周两课时,在有限的思想政治课堂中,要充分利用“系列位置效应”加强基础知识的背诵。
“系列位置效应”表明,如果学习材料中的各部分位置不同,学习效果就不同,在首位呈现的内容易被记住,中间的容易遗忘,在结尾处又容易记住,这样合理安排时间会使记忆更有效。
同时,为了记准记牢,利用“系列位置效应”,同时根据遗忘曲线制订了“复习周期”这个小工具,以加强记忆。
下图就是复习周期安排,缩短记忆时间,减少中间低沉期,更有利于记忆。
2.运用SFBT疗法,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能力
班里有个叫明月的女孩,总成绩较好,历史不错,但就是政治成绩不理想甚至很糟糕,和她在班级中的名次很不相称,我决定找她谈一谈。
她来到我办公室坐下来,我直接问她:“你语数外的成绩不错,历史也很好,为什么政治这么差呢?”
明月短暂地想了一想,开始谈起了她的学习:“感觉自己记忆英语和历史较为轻松,但背诵政治却非常困难,记不准也容易遗忘,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她微微低下了头,语气中显得很焦虑。
“那你在背诵英语和历史时很轻松,有什么独到的方法吗?”我看向她的双眼,很有兴趣地问道。
她用略带得意的口气说:“背英语的时候,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背诵就快了,同时,在了解大致内容的时候,脑海会出现这些文字的画面,一幅一幅,就像是看图说话一样,说画面上的内容,这样背效果很好!历史也一样,背诵时,就像是放一场电影,历史一幕一幕上演,自然是一背就会。”
我想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有效处理学生问题的25个心理学智慧》中有一种叫SFBT疗法。SFBT的基本精神是:强调如何解决问题,而非发现问题原因;以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的积极态度促使改变的发生,强调个案的优点而非缺点着手。
我继续带着微笑很乐观地问道: “如果背诵政治时,有相关的画面,你会怎么样?”
“一款新手机的价格,过一段时间会下降,根源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次是供应减少……”“老师,我懂了!”她猛地提高了声音。
两周后,她找我,跟我说,效果很好。看着她兴奋的眼神,我也笑起来了。
通过她成功的体验,并把这种能力“嫁接”到其他领域,从而改变了自己。案例中,恰当运用SFBT疗法,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能力。
3.利用南风效应唤醒学生对政治学科的情感认同
思想政治教材主要有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编写的原则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尽管如此,有些学生依然认为是“假大空”。有一次,在学习“坚持党的领导”时,提到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下面突然有个学生发出很响的嘘声,引起其他学生哄堂大笑。这种扰乱课堂,对党的领导持反对态度的行为让我很生气,我想当即训斥他,但心理学上有一种南风效应,就是体现尊重和关心,以人为本,多点“人情味”,使别人真正感受到温暖,唤醒良知达成心理转变。
我决定不做北风做南风,于是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没有党的领导,行不行?可以用具体事例说明。几分钟后,有学生发言了:“在党的领导下,现在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嫦娥三号’‘蛟龙号’等让国人骄傲的科技进步在党的领导下完成了……”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最后我让那位学生做个总结,他严肃地说:“党的领导需要完善,但没有党的领导在当下的中国是不可以的。”“那你还排斥党的领导吗?”“不排斥了。”他不好意思地说。
南风吹拂而来的宽容,保护了学生的自尊,不会产生对抗心理,同时,引发了道德自责,心理发生转变,在上述课堂“插曲”中,在情感上唤醒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同,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 探究前求知,激活学生
探究式教学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完全是学生的自发活动,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引导、支持、导向作用。在探究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储备和调用知识,激活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的潜能,以便于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1、精心设计问题探究的情景。
目前高中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比较强。因此,在高中政治探究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新奇的情景,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激发学生在探究中质疑和求知的欲望,鼓励学生对政治学科的问题进行独立思索,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知识。
2、教授学生必要的探究技能。
在高中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政治探究活动注重“过程与方法”,完成探究任务与实现探究目标之前,教师可以适当教授给学生一些探究技能,如收集信息的技能、组织活动的技能、操作的技能、传达的技能。如在经济生活中,开展中秋前后月饼价格变化的调查之前,要引导学生多想想:调查什么方面?谁做调查?向谁做调查?为什么要调查?怎样调查?调查表如何设计?这样才能使学生有立足点、有着手处。
3、提醒学生探究的关注要素。
探究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的。有些探究教学或满堂灌,或满堂看,或满堂问,或满堂闹,都违背了探究的初衷。为了使探究取得实质性效果,就要在探究活动开展前提醒学生注意一些他们曾经忽略的方面,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无关的方面转移或聚焦到在政治探究具有重要意义的方面上来,引导学生对事物发展中那些关键的特定要素进行更为细致的探索。如我国轮胎出口企业如何应对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的探究中,要求学生重点探索企业的应对策略,不必过多探究美国政府为什么实施对华轮胎“特保案”。
二、 探究中求真,引领学生
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真实目的是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及与人合作交流,达到“以知促知”、“以智启智”、“以能达能”互动共赢的过程,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只惟实、不惟书,只惟真、不惟师,想他人未敢想,言他人所末曾言的创新品质,在知识交流互动中潜移默化地、互相促进地实现“三维”目标。
1、合理分组,把握时间。
在一个由40到50人组成的大班中开展探究活动,为了节省时间、防止混乱、人人参与,教师要划分出探究小组、指定或推荐出组长。先在组内讨论,然后各组派出代表来交流和讨论。在探究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哪些内容让学生单独探究;哪些内容要教师给出相关信息或启发后探究;哪些内容合作探究,这个问题需要教师仔细斟酌。教师要视教学内容的价值性来区别对待,对于那些具有普遍迁移价值的知识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究学习。对一些学生自己探究起来非常困难,又不是关键或重要的教学内容,不要在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对一些触及政治敏感问题的则不必去探究。
2、矫正不足,共享成果。
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宣布他们的解释,使别的学生有机会就这些解释提出疑问、审查论证过程、挑出逻辑错误、指出解释中有悖于事实的地方,或者就相同的材料提出不同的解释。学生间相互讨论各自对问题的解释,能够促使探究活动进一步深入,有助于学生将实践所获得材料,已有的科学知识和他们所提出的解释这三者之间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最终,学生能解决彼此观点中的矛盾,巩固以实践为基础的论证,加深对政治学科知识的理解。
3、循序渐进,逐步放手。
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方向性,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体验,离开生活的探究活动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探究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不一定非要一次探究清楚,由于受到发展水平、思维能力、知识基础及经验背景的限制,对某个问题,学生可能无法一次探究完。如关于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探究,我们要求高中生懂得国家、企业、消费者、劳动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参与主体,至于这些主体具体怎么来应对,不能要求学生掌握过深,以后到大学或工作中可以再去探索。
三、 探究后求用,发展学生
高中新课程理念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的教学目标。其最终归宿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探究式教学也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长期探究活动的开展,要使学生在态度、能力、知识、观念、理解、经验等多个方面均有所发展,促使学生形成以下素质,达到学以致用。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充实感和兴奋感。
2、使学生通过探究建构起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获得关于这个世界的更深刻的理解。
3、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挑战,并获得科学推理、交流与合作等探究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4、使学生对探究的过程与本质、探究的特征等,获得一些基本的感受与理解。
1.教材跟不上时展步伐,选材落后。新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正以着飞一般地速度向前发展,人们获取的信息、思想等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因此作为学生们学习的材料,教材的选材应紧跟社会、时代的发展。但是纵观近年来的教材可知,很多中学几年内都不曾对所选课本、教材做出调整,纵使社会、时代、国家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也无法从课本上了解到相关知识。例如,在阐释两岸关系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两岸关系也随着发展更进了一步,由于受到学校选材的限制,对这些新变化、新进展的反映并不完善。内容的落后导致学生对所期许获得的信息产生了挫败感,会在一定程度上滋生厌烦心理,从而对教学有所抵触。
2.教学内容抽象性较强,难以理解。高中的政治在小学、初中政治教育基础上,有所深入,既不能像学习英语课程一样,靠记忆和背诵就能很好运用,又不能像语文一样,需要积累练就强大的语言表达技巧。高中政治不仅在初中政治教育基础上,更加深入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探讨,更重要的是增添了哲学这一重大部分,需要学生对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进行理解,例如: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等观念,抽象性加强,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3.教学形式单一,无法实现教学成效。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是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与抽象性,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地讲授是无法实现教学成效的。而现阶段,由于新课改的大力推行,很多学校进行了课程改革,对传统的基础课程课时进行了一点的削减,因而,课时减少。同时,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取较高的分数,对知识进行“灌输”,满堂的理论教育,而没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远远不止上述的几点,为了更好地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的目标,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出一定的改善,以期有效提高政治教学课堂成效,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成绩,培养能力。
二、提高现阶段高中政治教学成效的对策
1.及时更新教材、资料,紧跟时展步伐。教学材料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求编写的学习材料,是教与学进行衔接的中间环节,也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媒介,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知识,并有效投入到实践运用中,因此,教学材料的选择必须紧跟时代、社会的发展节奏。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材体系,结合时代的发展,根据现实的需要,为学生选择最新的教材。如每学期期末组织教师对新学年时代、社会的变化进行总结,以考察更换教材的必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选择下载一定地材料对新变化、新局势做出阐释,及时更新所学知识,让学生对社会的新发展有所了解,并能很好地将社会现实与教材知识点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变抽象为具体。政治学科由于理论性强,同时又涉及到很多学生们不熟悉的知识,因此显得较为抽象。而教育体系的学科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的,因而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知识素养,利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巧,将政治学科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如在阐释“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时,教师可以有效利用物理学知识对学生们进行阐述;在计算经济学问题时,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引导。通过这样的多学科交叉,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现实,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及整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成效。
3.注意教学技巧的运用,激发学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因此,这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样化教学,采用一定的教学技巧,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首先,教师要注重课堂的导入,采用情境教育法、问题导入法等办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学会在沉闷的气氛中营造乐趣,在教学中利用诙谐的语言,夸张的肢体动作,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快乐,保持愉悦的心情。第三,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能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身体感受,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