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校后勤工作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2-06-15 21:22: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校后勤工作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校后勤工作计划

第1篇

高校后勤卫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执行学校20XX年工作计划,树立后勤为教育教学、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逐步推进学校后勤规范化管理进程,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后勤保障。

二、工作目标

1、以管理为中心,狠抓学校后勤的常规管理,通过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使学校后勤工作安全、平稳、高效运行,形成后勤工作良好循环发展的工作局面。

2、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努力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

3、加强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校园要统一规划,提高校园文化的品味和档次,凸现环境育人的功能。

4、进一步加强后勤人员法规及专业知识的培训,强化管理,牢固树立后勤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思想,逐步通过引进竞争机制和后勤改革,提高后勤管理及后勤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和技能。牢固树立为师生、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思想,使学校后勤产业服务水平达到优质服务的标准,为师生和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优质、周到、一流的服务。

5、加强财务审计、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中心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增收节资,量入为出,管好用好有限资金,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运转正常。

6、加强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顿学校周边环境秩序,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继续执行校园封闭式管理制度,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7、加强校园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严格按照《学校卫生工作管理实施方案》开展校园卫生工作。

三、工作措施和途径

加强后勤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定期召开后勤工作会议,树立爱岗敬业思想。为师生、为教育教学服务好。

(1)学校在围墙修筑好后,建立门卫室,坚持非本校师生进出学校登记制度,维护校园及周边秩序;在没建立门卫室之前,还是每天安排值班老师和护校队人员巡逻值日,确保师生安全。

(2)学校与后勤用工人员签订责任书,后勤服务人员必须服从学校领导和管理,做好学校各项后勤服务工作。

(3)搞好义务教育阶段营养午餐干预计划实施的准备和宣传工作,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实施到位;实行学校规范管理,按上级要求把好入出库关,加强库房和供给程序管理力度,确保这一民生工程保质足额提供给每位学生。厨房工作人员要关心学生生活,讲究卫生,

每年要进行一次体检,严格按上级要求开展工作,严防饮食中毒事件发生。

(4)各室管理员要管好用好校产,充分发挥图书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辅助教室的功能和作用。加强管理,防止被盗和人为损坏丢失。做好教具和教学用品的发放工作,保证后勤供应。

高校后勤卫生工作计划二

一、努力做好学校节能减排工作,建设美丽校园

(一)加强学校节能宣传工作,开展系列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增强创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校园的意识。

(二)积极做好国家、省市各职能部门节能项目的申报及节能资金的申请工作。做好省发改委、教育厅、住建厅等部门日常能源统计数据收集上报工作。

(三)做好日常用电用水保障,逐步完善水电智能监控系统,做好用电试点单位电能统计分析与推广工作,努力发挥节能监管平台的作用。

(四)积极配合施工单位,完成西校区学生宿舍热水系统升级改造工作。

(五)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节能减排等工作。

二、加强后勤服务监管工作,优化后勤管理与服务体系,为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一)根据相关合同,进一步加强后勤日常服务工作的监管,特别是对物业、宿管、交通车、零星维修、餐饮等服务工作的监管力度,建立质量监管、维修工作、节能管理、后勤规划工作台账,确保学校教学、科研日常工作有序运行。配合相关部门完成西校区一期物管招标工作。积极配合校园扩建二期工程建设,协助做好二期校园后勤规划工作。

(二)加强学生食堂管理,确保食品安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形成“食品安全人人讲,食品安全人人防”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学生宿舍管理,排查宿舍安全。以加强学生寝室设施和文化建设为导向,改善学生住宿环境。按照国家有关学生公寓的规范标准和要求,完善公寓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四)加强校园绿化、卫生管理工作。加强校园绿化规划,组织开展校园植树绿化和绿色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充分发挥校园环境育人的作用。

(五)推动实施南区西村、石园村一户一表水改工程,协调处理校外用户搭接我校自备水源的关闭工作。

(六)继续做好本年度维修项目的立项、预算、施工监管和有关结算工作。加强维修项目预算管理,努力提高工程质量,严把工程初审关,为学校节约资金。

三、加强后勤规划管理,促进各项工作进程

(一)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调整完善工作管理制度,形成内部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信息共享,运转有序的工作制度,使规划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积极收集整理高校后勤规划管理有关文件资料,加强调研、督导工作,熟悉了解学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逐步建立资料库。

(三)建立健全质量监管、工程维修、节能管理工作计划和指导安排体系,合理安排各项工作开展时间和期限,加强对实施项目前期安排、中期排查、末期督促工作。

(四)加强动态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有序开展对后勤实体工作规划监督,做好统计分析,为学校后勤发展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五)积极配合校园扩建二期工程建设,协助做好二期校园后勤规划。

第2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工作;内部审计;意义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高校后勤工作是维持高校其他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必要保证,做好后勤工作能够有效地提升其他工作的工作效率,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为学校财务节省开支。本文主要从作为审计系统一个重要部分的内部审计出发,通过简单阐述内部审计的相关问题以及高校后勤工作的特点,谈论了内部审计在高校后勤工作中的实施对于后勤工作的意义。

一、内部审计相关问题分析

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系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用来评价一个组织中各项工作的运行以及组织成员对于工作的控制,从而形成一种比较公正合理的评价。审计人员以此评价作为标准来衡量组织内各项工作是否遵循了组织内部制定的工作方针以及工作程序、组织工作是否真正符合了规定的工作方针及程序要求、组织的各项工作有没有最为高效的利用资源,以及工作人员有没有实现组织的工作目标等。

内部审计作为这样一种独立、客观的活动,它通过引入一种系统合理的评价方式,力求对一个组织已经完成的各项工作做出正确的评价,以达到对于组织工作的内部控制,为组织更好的布置实施下一步工作提供借鉴。这样以来,内部审计工作便能有效地改善一个组织机构的运作状况,实现为组织增值的目的。总体来讲,内部审计工作就是针对一个组织的财务状况而设的。因此,对于一个组织而言,若要提高其资产利用效率,实施内部审计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校后勤工作的工作特点

高校工作不同于其他各项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它的工作群体比较特殊,而且经济来源与其他单位大不相同。维持高校各项工作的经济来源,主要就是国家财政拨给学校的相关款项,还有其他一部分是由群众捐资助学而来,最后一个部分的资金来源则是由学校建设一些校办产业或者开展学术活动等得到的收入。与其他各单位相比,高校资金供给可以说是较为匮乏的。但是,目前高校的财政运行却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资产不合理使用以及资产浪费等状况。因此,对高校财政工作实施一定的变革,对于学校的良好运行而言是非常必要的。而高校后勤工作作为专门为学校提供物资保障的一个部门,从它开始,对于财务进行一定的管理是一项尤其急迫的任务。

高校后勤部门主要是一个为高校各项职能实施服务的服务部门,它通过运用各种管理手段,来协调指挥后勤工作,力求为其他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一个强大的后勤保障力量。后勤管理工作主要就是一系列的与财务打交道的工作,比如财务管理、财务物资管理、水电暖气管理、饮食管理等牵涉到资金往来的工作,这些工作大致都可以归入为保障服务、经营服务以及半经营半保障服务这三类中。因此,高校后勤工作是保障与经营并举的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

后勤保障性工作就要为学校的各种教学、科研工作以及生活活动等提供一些基础的物资保障,比如供水、供电、供暖以及绿化、维修、医疗保障等。而经营性工作则是对其他一些不能对学校教学科研活动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工作的管理,比如校车管理、商店经营、印刷出版等活动。半经营半保障性则是对学校餐厅、宿舍等进行的管理工作,以及针对不同师生需求实施拓展的工作等。可以说,后勤工作是极为繁琐的,也更容易出现问题。

三、实施内部审计对于高校后勤工作的意义

高校后勤工作涵盖了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每一方面都联系着学校的资金运行,极容易出现财务问题,对学校运行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高校后勤工作实施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是极其必要的。接下来,笔者就简单谈论一下内部审计的实施对于后勤工作的意义。

1.为后勤工作提供增值服务

在高校后勤工作中实施内部审计,能够达到对于学校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及使用,从而为学校生活的群体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比如在内部审计完成之后,学校领导可以通过阅览相关的审计回馈信息,调节学校的各项工作运行,制定更加合理的工作计划,达到原有资源的增值。

2.对各项工作提供有效的监督

学校后勤工作复杂琐碎,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资金使用混乱的问题。内部审计则通过对于各项工作的评估,将后勤工作清楚地呈现在众人面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能够及时找到负责人员。这样以来,内部审计的实施便提供了高效的监督制约作用,从而有效地地避免了后勤人员胡乱收费、上报假账,以及等的问题的出现。

3.实现风险评估以及维权工作

高校后勤的物品购置以及产业经营等工作,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风险的波及,实施内部审计通过结合学校自身运行的现状以评估各项工作的风险度,能够实现对于学校后勤工作地及时防护,避免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内部审计还可以使学校后勤工作明朗化,让学生了解到学校所收各项费用的原因及用途,从而避免校方与学生产生费用冲突。即使出现冲突问题,也可以通过内部审计评价的展现,达到对于校方权益的维护。

四、结语

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于高校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各高校容易出现的财务问题也越来越多,而后勤工作作为高校与资金联系最为广泛的工作部门,对其实施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便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内部审计具有极大的优势,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的力量,促进高校后勤管理中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祝君宇.探究高校后勤管理中内部审计的相关问题[J].现代经济,2009.

第3篇

关键词: 高校 后勤管理 教育教学

高校后勤工作要以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此作为做好各项后勤工作的根本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赞成、拥护、支持、满意。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高校后勤工作者,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能从学生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以此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工作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高校要实现其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对外交流等目标,离不开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与支撑。高校后勤肩负着“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特殊使命,承担着一定的维护校园稳定的政治责任。

二、树立“服务育人”的工作宗旨

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涉及公寓、教室、食堂、通信、卫生以及水电暖等的保障服务工作,关涉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学生密切相关。因此,后勤工作者要增强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主动热情地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使学生处处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这是服务育人的基本前提。

服务育人是高校后勤管理永恒的主题。人们的传统思维总是认为后勤的主要职能是“服务”,其实“育人”这一责任后勤管理人员也具有且必须承担发挥。后勤管理中的育人工作主要包括环境育人、行为育人、理念育人、实践育人等。高校后勤管理中的育人形式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取代的,具有直观、实效、潜移默化等特点。例如,食堂工作人员讲卫生,不仅能给师生提供干净卫生的食品,还默默影响感染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后勤工作人员在与学生交往中文明、儒雅,受其影响,学生必定文明守纪,相反,若后勤工作人员与学生交往粗俗、野蛮,不仅会伤害学生心灵,同时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性格发展。学生在学校生活期间,要与学校这个“小社会”中的各种身份的人接触,老师站在讲台上时,都是从正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分布在学校各个岗位的后勤人员成了学生走入“社会”接触的实践者,所以学生是否认同教师的教育,后勤工作人员对学生的再教育非常重要。当然这就要求我们高校的后勤人员本身要具有较高的素质,要时刻树立育人意识,要以“师”的身份与学生交往。既然后勤工作承担着服务育人的责任,创造条件让学生受教育也是后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增强与教学部门的横向联系

高校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后勤工作要为高校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确保高校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应经常与教学部门沟通、交流,根据各部门工作的轻重缓急、时间要求,制定详细的全年工作计划和安排。

高校后勤管理与教学工作两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形象和稳定,关系到学校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声誉、发展。作为高校的后勤工作部门,要充分体现自己的功能,优化组织结构,提高人员素质,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以高效优质的后勤管理促进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提升。

四、以教育教学为前提,高校后勤实施精细化管理

后勤工作应立足于高校的发展,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降低学校办学成本,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努力建设优质、高效、和谐后勤。精细化管理是高校后勤工作迈向新高度,实现新目标,接受新挑战而提出的管理新要求、新标准。

(一)健全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创新、完善服务举措,建立保障后勤服务质量的长效机制。1.全面制定服务标准,规范各项服务;2.加强培训,提高服务技能;3.推行服务承诺制和违诺追究制;4.推行服务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理制;5.建立与完善信息反馈机制;6.建立与完善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机制;7.建立与完善后勤服务民主顾问、民主监督员、民主管理委员会工作机制。

(二)主动服务赢得信任,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形成主动找问题和解决问题,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良好风气,全面提升后勤服务质量。1.推行文明用语、禁用服务忌语,端正服务态度,提供微笑服务,做好窗口服务;2.搭建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平台,虚心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做好服务;3.做好上门服务、跟踪服务、保障服务。对重点单位和重大活动做到主动服务,精心服务,超前服务,制定重点服务实施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4.开展贴心服务;5.提供便民服务,24小时联动服务。

(三)完善制度体系,规范管理基础。在标准化、规范化服务与管理的基础上,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从日常行政、党务、人事、等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各部门要制定详细的《精细化管理与服务手册》。内容要求涵盖目标要求、工作守则、工作规范、工作要点、注意事项、服务礼仪、工作须知、服务禁忌、文明用语、常见问题的提示、安全工作注意事项等方面内容。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营造思想教育的浓郁氛围

高校后勤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人才除了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外,同时必须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所以高校后勤创设的文化氛围必须符合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指导与教育意义,要与学校的综合文化要求相吻合,达到育人的目的。

高校后勤工作不仅要做好校园绿化工作、做好校园卫生等各方面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美、整洁的自然环境,而且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以优质的后勤服务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更可靠的依托和保障。同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植树、种草坪等多种公益活动,让学生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

六、坚持为师生服务,构建和谐校园

高校后勤工作是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员工生活服务是其根本任务。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高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珍惜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高校后勤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转,从而把高校后勤工作推向前进,实现校园和谐。

七、创新后勤管理机制,维护高校稳定

正确处理好师生和社会群众对后勤工作的来信、来访工作,认真对待,客观进行分析,将来信的情况与当事人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沟通,听取多方的意见,找出碰撞的原因,科学、合理地进行答复,切实维护学校的稳定。

只有努力提高后勤人员的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优化服务,树立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形象育人的观念,充分发挥高校后勤工作的多种功能,才能全面促进高校素质教育,推动高校的发展,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才能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4篇

[关键词]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现状分析;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6. 001

[中图分类号] F8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6- 0002 -02

1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1.1 资产权属不明确

当前,很多高校都有属于自己的后勤服务实体,但是后勤服务实体在与高校进行资产分离时,其资产权属问题出现了争议。由于不同高校的后勤资产积累方式不同,数量多少不同,而且后勤资产的主体也存在特定的变化,这些都使得高校与后勤服务实体之间出现了资产权属不明确的现象,从而导致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中高校管理行为与企业管理行为无法得到明确的划分。也正是由于高校后勤资产存在权属不明确的问题,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对于高校划归资产的流失、保值或增值等不会承担任何的风险,这也使得后勤服务实体的相关人员无法在工作中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无法在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中开展有效的自主经营管理和资源优化配置。

1.2 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对于财务管理而言,它的目标一般主要是利润的最大化、价值的最大化以及企业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对于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而言,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高校的全体师生,对于这一特殊的群体,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不仅要遵循一定的企业运转机制,实现独立的核算和盈亏,还需要突出高校的公益特性,为高校的师生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最终实现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保本经营和教书育人的目的。正是由于这两个方面,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无法树立起明确的目标,既不能是简单地追求公司的利益最大化,同时也不能仅仅是为了实现公司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这种经营目标的不明确,使得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相关人员往往安于现状,对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创新精神,导致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长时间都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1.3 财务核算体系不完善

高校后勤包括很多方面,不仅有医疗、餐饮、通讯、宿舍管理,还有水电暖服务维修、幼儿园、绿化卫生、校园维护等。在进行后勤财务管理时,会计核算有的是按照“收付实现制”,也有的是按照“权责发生制”,此外,高校后勤财务会计核算中的会计科目的设置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这使得高校后勤财务人员在面对实际财务问题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进行,从而可能导致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出现问题。

1.4 后勤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在当前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过程中,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知识和学历水平普遍不高,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在处理高校后勤财务问题时应变能力有待加强,财务管理中的意识和观念比较落后。此外,在高校后勤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分析、预算控制、财务监督、预测以及决策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对于高校后勤工作的开源节流以及为后勤服务实体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都很少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无法实现后勤财务管理为领导决策的参谋作用。

2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有效对策

2.1 制定科学的高校后勤资产财务管理制度

新时期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要求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校企分开、科学管理,高校应该组织专门的人员对后勤资产进行全面详细的清查和评估,对长时间积累下来的高校后勤实体资产进行清晰划分,对高校资产和后勤投入资产进行全面的区分,并对其相应的产权归属等问题进行详细的划定。对于高校资产应该进行全面的评估,然后制定相应的管理方式来抽取其中的使用费用。对于后勤投入的资产也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然后利用专门的企业管理方式提取其固定资产折旧。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合同的方式来对后勤资产的保值、增值等方面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并制定详细的资产管理、评价及奖惩制度。

2.2 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师生提供服务的同时,还应该遵循“微利经营”的经营管理策略。因此,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为,在适当满足师生满意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应该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在为高校师生学习、科研及生活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下,尽量实现经营过程的开源节流和合理管理。

2.3 制定完善的后勤财务管理制度

高校后勤管理要想实现企业化的运作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强化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制定一套完善的后勤财务管理制度。①高校后勤财产物资清查制度。对高校后勤物资的购入、出库、损坏、报废等过程实施严格的管理手续制度,对高校后勤的固定资产、易耗品等物资的使用、维护等制定严格的操作制度,对高校后勤物资进行定期的清查盘点。对于高校后勤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也应该制定相应的详细的制度规范,比方说货币资金收支及保管授权批准制度、后勤财务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和稽核制度等。②健全成本费用核算制度。后勤实体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必须将全成本核算贯穿于后勤实体一切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逐步完善成本核算内容,如其自行购置的固定资产,应按照确定的计提折旧办法,计算折旧费用,计入会计期间成本,避免虚增利润;使用的学校固定资产,应与学校签订资产使用协议,按照一定标准收取资产使用费;对关系学生利益较大的成本开支,如学生食堂,在控制销售价格的情况下,学校可制定政策予以补贴,变暗补为明补,正确核算各服务项目的盈亏。③财务分析与监督制度。高校后勤的教育属性与经济属性决定了财务分析的重要性,为了做出适合高校后勤发展的决策,必须对各项财务指标加以分析,包括经营管理水平、环境、政策等。与之相适应的监督制度是经过一系列的财务分析,对各项指标的变化和差异进行梳理、对比、分析,力求发现问题并及时完善。

2.4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对于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而言,全面预算管理是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各种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最终发展目标和计划。全面预算管理的制定是高校后勤服务实体根据高校后勤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对各种经费的收支进行预算,利用预算来准确地掌握高校后勤工作中各种经费的使用方向和具体安排,并可以对其中的预算进行适当及时的调整,从而避免高校后勤管理中,不同部门之间各自为政、重复投资的现象,从而对高校后勤物资进行优化整合,使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高校后勤全面预算管理制定后,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追踪分析制度以及考核制度,从而对预算的执行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全面的监督,从而保证高校后勤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实施到位。

2.5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一方面要加强对财会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定期安排财务人员到社会上接受相关的财税知识培训及会计继续教育,使财务人员的知识面得以拓宽;另一方面对现有财务人员落实岗位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评比,奖惩分明,并积极引进大专院校的财务毕业生充实财务队伍,实现财务人员的新老交替,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总之,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财务管理工作必将遇到诸多新的问题,要从实际出发,本着科学发展、开拓创新的态度,力求高校后勤稳步、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许静宇.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9).

第5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五维意识;作用

0引言

落实好“五维”意识的工作机制,有助于提高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水平。后勤管理工作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命脉,作为高校领导必须非常重视;作为后勤工作从业者一定要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重要性,要具备责任、制度、服务、创新、沟通等意识,树立责任意识,以师生满意和社会各界满意为目标,竭尽全力,热心周到做好本职工作,使高校后勤管理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着更突出的作用。

1责任意识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起着非凡的作用,是全校师生职工开展教学工作、进行学术研究、实验实训和日常生活的重要保障。从传统的高校“三育人”,既“管理、教学、后勤服务育人”原则,乃至当今高校管理逐步形成了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教师队伍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行政管理的新规制,都能够显而易见,后勤管理工作一直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1]。我国各高校规定的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其主要范围在条例文本可能不尽相同,但其基本职责以及工作范围万变不离其宗,一言而质之为:理财管物。具体为资金管理、教学基础建设、环境建设、师生生活以及活动设施建设,物资采购使用管理等。这项工作板块与干部师资队伍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板块并驾齐驱,为后三项工作提供物质保证和工作学习的保障,其责任及作用重大,是其它工作无可替代的,所谓“兵马未出、粮草先行”。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首先学校党政领导应该加强后勤管理统筹,选好配备好后勤管理部门的干部和职工,建设好一支具有责任感、能力强、作风廉洁的队伍;其次,作为后勤管理部门的从业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后勤管理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责任以及重要性,要有自豪感和荣誉感,不能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要立理想树信心,化压力为动力,要有责任意识,认识肩上的责任任重道远,既光荣又艰巨,力尽所能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教学中心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2制度意识

高校后勤工作事务千头万绪,如财务、基建、采购、校园美化、现代教学设备建设和维护、食堂、校企合作、校产租赁,校产物资维护等事务维系一身。面对这些复杂多样的工作,为了贯彻以教学为中心和执行勤俭办学的方针,加强学校各方面的科学化管理,妥善使用和防止方方面面的积压浪费,保证人才培养、科研、行政等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这就需要决策者及其管理者深入研究工作特点及其运作规律,制定科学化合理化条理化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况且,这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以财物为依归,都是廉政建设的风险防控点,对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扎牢反腐的笼子等治国方略,严密的制度更为必要。以国有资产管理为例,从多数高校的有关规章制度看来,后勤管理工作制度大多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为主干,配之如“资产设备处置办法”、“低值易耗品和实验耗材购置管理办法”、“基础建设和大宗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办法”等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有关管理办法还必须因工作性质给予细化规定,如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除了对管理和使用原则、内容、任务以及固定资产管理体制进行科学的规定,还必须细化为“固定资产的范围、分类和计价”、“固定资产的验收入库”、“固定资产的日常账务管理”、“固定资产的产值增减变动”、“固定资产使用以及折旧方法”、”固定资产维修方法“、“固定资产清查”、“固定资产丢失损坏赔偿办法”和“奖惩”等相应的管理工作。有了制度,必须严格执行。这才是具备制度意识的体现,这才是使用干部、锻炼干部和爱护干部的体现。从全国高校反腐案例看,高校腐败案件大多发生于后勤管理工作。否则,再好再完备的制度就等于一纸空文,还会成为奢侈、浪费、惰政、不作为和腐败的防空洞。作为后勤管理人员必须时刻树立制度意识,绷紧廉政这根弦,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制度,为后勤管理工作健康开展和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3服务意识

后勤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的地位和工作性质决定必须围绕教学工作开展,以服务为宗旨。以学校固定资产的内容而言,根据教育部规定分为六大类:土地、房屋、建筑物(附属设施)等;一般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2]。除固定资产之外,耗材也是占据相当大的一部分,所谓耗材,包括教学、科研、实验、行政办公等方面使用的材料类、易耗品类、低值品类、劳保用品、各种元器件、零配件和危险品等。以上这些固定资产和耗材物资牵涉到学校日常方方面面的工作,须臾不可离,时刻要保持正常供给需要,还要满足学校规模不断发展的需求。如房屋及建筑物等是学校的基础设施,是正常教学秩序的基本保障;一般设备则是学校行政管理的日常办公用品,它是学校基本工作正常运转的保证;专用设备中的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是日常教学以及实践不可或缺的教学平台和教具,要保持能正常使用的状态;图书馆中的图书资料是知识的海洋,是保障师生获取各类科学文化知识的宝库。难以想像这些工作若出现“失常”,一所学校的运转还能够维持有序的日常工作。“课堂如战场”,教学和学生工作无小事的教育工作的特点在客观上也要求后勤管理工作也应该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要及时处理教学和管理等工作出现的问题,小到教学设备和学生宿舍生活设施突然出现的如电路发生障碍、宿舍卫生间管道断裂和门窗破裂等;大到教室和学生宿舍及其日常生活设施的准备,以满足现有在校生教学和学习生活的要求,以及时解决突发教学和生活问题和解除师生的忧虑。同时,还要求后勤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考虑问题周到,做事细致认真,能吃苦耐劳,在完成阶段性任务时要有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精神。后勤管理人员人人应当具有主人翁意识,务实、廉洁、高效的积极完成好各项任务。总之以负责、担当、奉献的精神,践行以“服务”为宗旨的承诺。

4创新意识

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需要,服务于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以及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如产业升级转型、产业跨界融合、现代服务业兴起、“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信息化技术的普遍运用等新常态,党和政府号召全民创业创新,高校培养人才目的的客观要求和历史提供的机遇使高校后勤工作大有作为。当今社会是互联网时代,是大众创新的时代,而高校教育的目的是人才的培养,利用高校的科研人才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力量,例如,很多高校都成立创业园基地,从人才培养的计划,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健全、改革教学方法和学业评价的方式、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的改进、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的健全等方方面面。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信息进行采集、储存、传递、加工、维护和使用,开展大众创新。随着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开拓创新成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最大动力和重要焦点。高校要想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校必须进行新的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提高竞争能力。要打造学校百年教育事业,创新成为学校主要课题。创新可以从特色办学创新、技能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入手。这就依赖于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从实际出发,因此高校后勤从业者更要有开拓意识。这一意识的主旨是在依法依规和保证资产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要想方设法盘活学校资产资金,挖掘潜力,关注和瞄准社会经济发展热点及其发展趋势,挖掘自身潜力,在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转和教职工工资待遇不变的情况下,发挥高校科技人文科学人才荟萃的优势,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学习理论知识,以便更好的科学开拓创新,与社会有关行业实行跨界融合,力争推动和扩大学校资产资金的体量,做好做大。学校资产资金能够盘活,这些做法不仅能使学校资产资金增大增值,做大和做强学校和不断提高教职工工资福利待遇,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育以及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及其自身特长参与其中,以校企合作职场做为实践基地,丰富实践经验,培养和提高专业技能,为将来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

5沟通意识

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学校的社会性的特点等要求教育从业者不能将自己孤立于校园之内而“闭门教书”,而要联系社会各方和“开门办学”。因此,教育从业者必须树立沟通意识。作为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与学校各个部门沟通协调,同时也要与社会各方沟通协调。就学校各部门之间关系以及协调工作而言,学校的总体情况及其发展前景,是由学校各部门有关数据集成的,各部门有关数据以及学校发展计划是后勤管理部门工作的具体依据,不与各部门协调,不了解学校各部门的具体情况,后勤管理工作就会产生开支盲目、采购盲目、建设盲目等“产能库存过剩”问题,况且各个部门还有各自的特殊性,因此,后勤管理部门要深入各部门,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及时合理投入各方的开支、采购、建设等,做到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同时为校方的总体规划提供决策依据。高校后勤管理有关工作与社会有着深刻的联系,受到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制约,如学校的基建和校园扩建的征地问题,要受到被征地单位及个人、发展规划部门、土地管理部门、学校主管部门等的管理部门制约;大宗采购等问题同样受到许多部门制约,如政财局、政府采购办、集中采购机构等部门的管理制约。同时也受到了相关法律制度的制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所以,后勤管理部门要树立协调意识,善于与社会有关方面联系和打交道,转换改变在校“被人求”为“求别人”的角色,学会沟通“攻关”本领,尽早尽快办好每一宗业务,当时能完成的坚决完成,不能完成的也及时向校有关部门反馈情况,使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计划如期实现和如期完成,不耽误事业发展的进程。

6结束语

五维意识在高校后勤管理实践中,责任意识是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思想保证,制度意识是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运行保证,服务意识是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质量保证,创新意识是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可持续保证,沟通意识是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保证[4]。

参考文献:

[1]徐磊,钱显忠.高校后勤队伍建设与后勤员工服务质量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1):36.

[2]孙华.学校财务管理基本理论[J].民营科技,2010(9):186.

[3]卢森锴,刘迪,韦吉爵.校企合作是地方高校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2(11):27.

第6篇

总务后勤管理部门与后勤服务企业签订契约,建立甲乙方关系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对甲乙双方在高校后勤体系中的地位作出科学判断,显得尤为重要。

1.规范契约关系,摆正双方位置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重组后勤机构,把行政管理职能和经营服务职能分开,把资源分配、监督、考核部门和资源使用部门分开,形成甲、乙方。甲方通过合同方式加强对乙方服务项目的管理。从甲、乙方的定位可以看到,甲方和乙方并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是委托与被委托,发包与承包的关系,两者在职位上没有高低、上下之分。甲、乙双方在处理相互关系时,要注意把甲乙双方的联结点放在合同和契约上。乙方工作的重点是根据所签订的协议或合同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保障。甲方工作的重点是对乙方完成任务进度、服务质量进行跟踪、监督和评价。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好甲、乙方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为您整理

2、机构职能分开,分清工作职责

甲方是代表学校处理后勤事务,属于学校行政管理机关。在处理甲、乙方关系时,重点应该通过制定后勤改革政策进行调整。创造一个适合乙方发展的环境,增强乙方的竞争力,引导乙方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效益,使企业能够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一般来说,甲方职能主要是: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要求,制定后勤发展规划、年度后勤工作计划等。组建由师生代表组成的监督检查机构并使之开展工作;协调学校与政府及社会等关系;协助乙方处理校内职能部门及院系关系;主持房改办、绿化办、爱卫会办公室日常管理工作和房地产管理等。乙方主要职能是: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三服务、两育人”宗旨,坚持为学校教育、科研和师生服务的方向,实现“把优质服务搞上去、把服务收费降下来”的目标。发挥后勤人才和资源的优势,发挥规模经营效应,立足校内,开拓社会市场,开展特色服务、教育服务,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市场竞争中求壮大、求发展。

3、正确对待分工,明确双方关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办后勤,学校办社会,形成庞大的、封闭式的后勤结构,这样的后勤结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高校后勤“一分为二”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甲、乙方的出现是符合高校后勤改革客观规律的。后勤工作质量的好坏,与甲乙双方都有关。实践证明,乙方服务水平的高低,反映出的是甲乙双方的工作水平,乙方服务能力的提高和发展,离不开甲乙双方的互相监督、理解支持和积极配合。由于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就要求甲乙双方在实际工作中既要严格管理,又要互相配合与支持,达到“双赢”的效果,相反就走进两难境地,甚至造成后勤改革的倒退。

二、当前高校后勤契约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高校后勤改革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学校办社会”的旧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步伐依然太慢,不适应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1、改革步伐加快,思想观念滞后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由于受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和学校办社会的模式的影响,一时难以适应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缺乏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缺乏以服务取胜、以质量取胜的经营观念。从学校方面看,还没有将后勤企业真正看做自主经营的公司,仍然习惯于将后勤企业作为学校的职能部门,经常对后勤企业的经营管理事务进行行政干预;从后勤企业方面看,“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独立能力不强,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找学校解决,以学校稳定和后勤职工为借口,向学校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从而影响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步伐。后勤实体与学校的后勤管理处有甲乙方的契约关系,但在工作中又存在着不完全按甲、乙方这种单纯的经济关系来对待,后勤实体难以逾越学校直接参与市场竞争,难以有效引入竞争机制和提高运行效率。

2、剥离尚不规范,权责有待明确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高校后勤服务实体都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产权制度改革,没有真正建立起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后勤实体是校内模拟企业化管理,按照“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原则,学校与实体是甲、乙双方合同关系,实施合同管理,从“学校办社会”走向“学校办校内企业”,其实相当于政府用承包制管理传统的国有企业,后勤实体在走国有企业承包制的老路。后勤集团是从高校“剥离”出来的,其本身没有自己独立的财产,没有取得主体资格的财产特征。这部分资产是“划转”还是作为投资均无法律依据。后勤服务中心(集团),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后勤已经完成了从行政组织到经济组织的转化,但实际上,这种分离仅仅是为后勤组织成为真正的经济组织建立了一个平台。

3、后勤人才奇缺,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的后勤队伍成建制从学校行政后勤中分离出来的后勤人员,队伍素质不高,人才奇缺,难免在校内不但没有开辟一些市场,还丧失了许多市场,更谈不上在校外开拓市场,因而也就没有办法提高创收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壮大后勤经济实力。反过来,没有经济实力或经济实力弱的后勤,举步艰难,很难提高服务经营的档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学校率先开展,后勤实体逐步推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实行企业化管理,使大部分后勤职工丢掉了长期以来“吃皇粮”的铁饭碗,但是学校其它院系及处室一般职工并未触及到实质问题,因此后勤实体职工感到心里不平衡,因此在人员安置上难度比较大。

/为您整理

三、高校后勤契约化管理亟待进一步规范

甲方代表学校行使后勤行政管理职能,必须维护学校利益,加强协调,加强监督检查,并能根据管理与经营分开的原则,“管少、管活、管好”,以保证备种服务工作目标的实现,充分保障后勤集团经营的自主杈;作为企业运行的乙方必须始终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员工服务的方向,又不能等同于一般的企业,更不能把盈利作为唯一目的,片面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1、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

任何改革首先是一场思想和观念的变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同样是这样,需要不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以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新形势下,甲方要树立为乙方服务的思想,在做好宏观规划、目标管理以及检查监督考核等工作的同时,也要热心地为“剥离”出去的乙方做好服务工作,要深入了解和体谅乙方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共同帮助他们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积极为乙方的生存与发展创造条件,努力提高乙方的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后勤保障;乙方是存在于学校这个特殊市场的特殊企业,应树立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提供优质服务的观念,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要靠自己的优质服务占领学校市场和社会市场,争取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校内后勤只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有立足之地,否则就会被淘汰。

2、讲求经济效益,确保社会效益

学校后勤的首要任务是搞好服务。由于后勤的经费投人严重不足,也要求有相应的经营收入来补足事业经费的需要。但是高校后勤是培养人的地方,讲求社会效益更要放到提第一位。任何损害社会效益的经济效益都是不可取的。在由“福利型”服务转向有偿服务的过程中,价格是一个突出的敏感问题,它体现了高校服务者和被服务对象之间利益的调整。在这个目前社会服务系统不完善,不能满足高校需求的情况下,高校服务实际上处于垄断状态。价格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后勤的服务形象。而且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因此,后勤管理部门要有严格的经济核算,加强价格检查和监督,关注管理盲点,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服务机制的市场化不是完全商品化,高校后勤改革成效的目标尺度是甲方有权不越权,乙方有利不唯利,脱离了这个标准和条件,改革就失去了意义。

3、完善运行机制,理顺双方关系

第7篇

一、加强修养,明确责任,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

一年来,自己作为后勤总经理,能积极参与学校和集团组织的各类学习和干部培训,能自觉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通过学习调研,自己深刻认识到,随着学校快速发展下后勤集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因为高校后勤服务涉及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学校改革、发展和安全稳定大局,范围广、任务重、难度高、责任大。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阶段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我们高校后勤安全等工作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增强了自身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明确的认识到后勤集团的发展必须紧紧依托学校,围绕学校的发展,坚持服务宗旨,把握“服务经营型”后勤集团改革战略目标,加强集团资源一体化,服务标准化,队伍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建设,构建集团文化,着力提升后勤服务质量、水平和科学发展能力,坚持规范管理和服务创优的发展方式,着力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使高校后勤工作能够有定位、有目标、有作为。

二、强化培训,岗位练兵,持续打造能征善战团队

自己非常重视员工的日常培训,常抓不懈。坚持以人为本,把600多外聘员工当成自己家人一样,帮他们办实事和好事,关心他们的生活。同时,注重后勤文化建设和家园文化建设,使员工真正融入到高校后勤这个大家庭,把校园当做自己的家。使大家与单位共呼吸,同命运,激发主人翁责任感,共同推动高校后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对他们的业务培训,教育大家规范作业,注意安全,质量第一。在全体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培训提高上,实行外出参观与本单位培训相结合、单位组织集训与个人自修相结合、学习政治法律与学习业务专业相结合,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创新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并且完善了人才交流引进及干部考核,聘用轮岗等制度,打造一支特别守纪律、特别能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后勤铁军。

三、围绕保障,创新机制,建立符合发展的后勤管理体系

为了适应广大师生对后勤工作的需求,在自己的倡导下,我们以服务保障为中心,建立和完善了适应学校改革要求的后勤管理运行机制。具体做法是:一强化服务,规范经营:过去的一年,中心按照“服务经营型”建设发展思路,工作重心逐步向服务保障工作转移,对原办理有工商执照的公司,根据经营情况进行了清理,先后注销了江明文化公司、江达节能公司、江勤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和褔祉物业管理公司等,规范了中心经营管理机制,强化了相关部门服务保障职能。二理顺服务机制,配套实施机构调整:学校机构设置调整成立了后勤服务保障中心,明确了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和思路,在坚持集团运行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校内服务保障职能和要求。为了更好适应学校发展要求,中心及时进行了机构设置调整,在原二级机构保留的同时,按校内服务体系进行了更名,原各公司印章统一由中心管理,加强经营性活动、合同和各类文本的审核和管理,对外经营性活动的管理不断规范,重要是各部门服务保障职能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和加强,校内服务机制得到了理顺,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的方向更加坚定,目标更加明确。

四、服务创优,狠抓落实,彰显优良后勤服务传统

1、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创建活动,传承良好的中心文化特色。将中心制度建设、管理建设、队伍建设等全部纳入活动,进行部署和要求。活动开展几年来,逐步形成了中心服务质量优质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在“争先创优”活动中,中心群众广泛参与,用“争先创优”活动内容和要求指导中心服务工作实践。另一方面,在优质服务创建活动中,党支部给予行政组织开展的创建工作大力的协助,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我们把活动的创建与表彰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中心组织的“党员示范岗”、“优质服务窗口”、“绩效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以及“服务承诺制”等创建活动形式多样,各部门还分别组织有“优质服务示范岗”、各类专业技能竞赛等创建活动,在创建中,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在活动中,特色的中心文化悄然形成。

2、抓好日常服务保障基础工作,全面落实绩效目标任务,保持和发扬了“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的后勤服务传统:日常服务工作是中心的基础工作,保障着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师生生活,中心在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将学校下达的年度责任目标纳入日常管理加以落实,工作中,始终把学校的需求放在首位,坚持把师生的利益作为前提,务实地计划和解决好了“实惠于师生”的几件实事,切实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成果落实在了一年的服务保障工作实践之中。在过去的一年里:物业服务部大力倡导和践行适应时展的服务管理理念,从制度化管理入手,努力提升教室管理、环卫工作和维修服务效率。在圆满完成各项基础工作同时,花房自产各类草花502万余盆,培育各类植物1500盆,为美化校园环境奉献了辛勤汗水。水电保障部坚持实行行业化的规范管理,水电设施维修维护到位,运行确保正常。巡查检查制度化,责任严格落实。节能降耗工作常态化,取得一定成效。在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巨幅增长,教学办公设备大量增加情况下,全年学校用水110.28万吨,用电1374.1万度,用0#柴油160吨,实现水电回收226万元,水电用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呈合理性增长。

五、精细管理,强化标准,建立了后勤绩效考核机制

2014年,中心实施工资增量的绩效考核分配,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检查考核力度,完善了检查考核细则,严格了发放规定,中心各项工作在以前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推动。部门工作计划性不断增强,劳动纪律管理更为严格,岗位责任和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文明服务和规范化服务有所加强,办公和服务环境大为改观,取得了明显的管理成效。全年,中心自筹发放绩效工资40.95万元。在廉政建设方面,没有出任何问题。

六、下一步有待提高的问题

1、更进一步加强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加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大胆创新与后勤广大职工一起努力办好教职工、学生满意的后勤服务和后勤保障工作。

第8篇

【摘要】互联网+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格局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能使工作生活化,大幅度提高后勤工作的效率,推进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我们假设,这一系统化体系要形塑成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各方支持的网络化服务平台、涵盖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全局的信息系统,旨在既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又能在实质上有效促成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这一格局建构的实现,必须有一些基本的对策措施,包括更新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突出虚拟管理等。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后勤 人力资源管理 研究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最为显著的特征,是网络信息化支撑和驱动社会创新,各行各业都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经历着深刻的变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各行各业紧密结合,形成“互联网+”的发展模式,这些模式逐渐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成为风靡各界的新潮流。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也和其他行业一样,在发展中变革,在变革中深化,在创新中发展。传统管理的诸多形式,更是在激烈的变革中,接受着信息化时代的涤荡和洗礼。人性化服务、市场化运作、移动管控和个性化管理等诸多崭新内容,都已成为当下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特征和必然趋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陈旧模式,如知识获取手段、管理资源类型、日常运作方式、具体操作方法、员工活动形式等,面临着激烈的挑战和根本性的变革。因此,“互联网+”格局的建构,对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创新,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里,我们提出互联网+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假设与探讨,分析其可行性,构建其基本模型,借以建构普通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的格局,实现其整体创新,一些体会和成果与大家分享。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互联网+建构的性质意义

关于“互联网+”的概念,我们可以追溯到2012年,总理后来更作了具体强调,认为“互联网+”是知识社会创新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所谓“互联网+”即是“互联网+各个具体传统行业”。联系到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即是互联网+高校后勤HR(Human Resource,人力资源管理)的格局,具体来说就是,互联网技术充分运用到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上,融入到后勤人事安排、工作布置、人才使用和培训等具体工作中去,借助网络和计算机技术,若干后勤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总体谋划、日常运作和效益追求等,所有内容和环节,都被高新技术贯穿起来,所有运作变得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技术化。

时势使然,高校后勤HR也需要与时俱进,不失时机地引入“互联网+”模式,推进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高新技术化,因此,不论从管理现代化的角度着眼,抑或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要求看,互联网+高校后勤HR都势在必行,其价值意义非常重大。

(一)推进高校后勤HR的现代化

互联网+高校后勤HR的要义,是后勤管理信息化,管理网络化,这是人力资源管理所不可或缺的。事实上,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非常深远。其中,涉及到技术的有30%,而人际沟通则占了70%。尽管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在虚拟背景下,仍然不可或缺,如招聘、录用、培训、薪酬、福利、沟通等,仍是重要职能,但许多本质上的变化却是明显的。“互联网+”可以使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柔性化,能适应单位和员工的不同需求,其管理形式、内容、时间等,都可以随着单位和员工的需要,作出人性化的解决调整。同时,借助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更合理化,沟通更加便捷,资源配置更加迅速。这些都算是传统职能方式的新变化。

基于“互联网+”的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冲击着传统的管理思想和行为。高校后勤HR,不再以行政管理为基本模式,而普遍实施扁平化的体制,人性化的方式,高技术含量的手段,实现从形式到内容的整体创新。互联网与管理内容、管理方式的结合,使得管理者可以通过新的信息平台,获得大量专业资讯和管理手段。管理人员借助最新技术,高速度、高质量地实现人员安排、工作部署、任务操作,完成后勤管理的常规工作。正是这样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平等互动、管理操作的自动化和管理流程的高速度,改变了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因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状况,实现后勤管理的现代化。

(二)工作生活化

工作生活化是指人力资源工作网络技术后,变得生活化了。这种生活化即是专业技术与生活融为一体,就是说,互联网+HR使技术伴随管理活动过程,达到一种技术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至境。至境,说的是一种至高的境界,最终的境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说的是技术已经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了。例如生活用电,我们看得出电能已经近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了,人们对电也就时习以为常了。这样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对人方便到了极点,人们对电能的到处都有、随时可用,而感到非常自然;对突然的没有电,而觉得很不方便。当互联网达到如同生活用电一样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那就非常的普及了,这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进步,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促进,有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之后,互联网技术变得习以为常,这就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不再是“阳春白雪”,高高在上,而是如同日常生活,为人们所司空见惯,于是,复杂的人际关系、生冷的工作交流、机械的周而复始,都会变得和蔼可亲、融恰和谐、方便快捷了。到那时,人际激励变得自然,工作布置如同生活需要,风险防控不必大惊小怪,管理成本自然下降,一切都在自然和谐中合规律地运作,变得轻松自然起来。

(三)提高后勤管理的效率

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让许多繁偷氖止だ投,变为自动化运作,例如数据统计、报表编制、常规信息集散等,都可以代之以技术提炼,或由计算机完成。这样,高技术在节约人力资源、节约成本方面,发挥出无与伦比的作用,技术创新本质上就是节约人力资本,大幅度提高生产力,提高质量和效率。因此,互联网+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格局的建构,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互联网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机结合,形成“互联网+HR”格局,这是对传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换代升级,是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快速行动起来,戮力而为之。

二、互联网+高校后勤HR的基本架构

我们设想,互联网+高校后勤HR是一个高技术集成的信息系统模式,又是一个高技术集成的服务平台。

(一)多模块组合的信息系统框架

这一机制完型之后,可以形成这样的格局:互联网技术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所有环节,包括从技术终端到具体工作细节,从上的规划到面上的操作流程等等。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基本架构显示,互联网技术渗透到高校后勤HR的各个具体内容,反映到手持终端上,就显示为若干个模块的运作,可以显示到手持终端的屏幕上,或显示在桌面上,最终为用户服务。其中,若干个信息处理软件为单独处理子系统,响应客户要求,处理相关的业务,提供重要数据信息等;大数据模块主要集萃了高校后勤管理的战略、学校后勤工作规划、海量信息、具体的数据查询和决策参考等资源,这些资源通过平台渠道,给用户分享,给管理者作管理决策参考。

外包管理模块是学校把部分管理内容外包给校外专门机构,学校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其管理内容、形式和环节等的监控和督导。

在编职工管理模块则是互联网技术渗入校内后勤人力资源的具体管理事宜和全部过程,包括人员招聘、工作安排、激励、使用、日常管理、人员培训等,都实施网络化、虚拟化和计算机技术化。

而从运作流程看,这样的格局架构,又体现为高校单位后勤体制的扁平化管理,其人际关系被浓缩提炼,简化中层控制,在服务理念和HR目标的引导之下,全体员工平等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后勤工作的新局面。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后勤管理体系,扁平化代替行政化,团体目标代替个人意志局部利益,计算机技术代替人工劳动,计算机技术应用如同手机手持,成为人们随处可用又不可缺失的生活工作辅助。

(二)多元支持的立体化模型

要建立互联网+高校后勤HR的格局,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除了学校领导、后勤管理者、员工亲身参与之外,还必须取得外界的支持,包括政府、银行等关系支持;合作组织、咨询专家等契约支持;各职能部门的制度支持,等等。为此,互联网+高校后勤HR支持模型可如图2所示。

其中,所谓的员工支持,就是学校后勤员工能认识和参与到“互联网+”的运作过程中来,可通过宣传、教育和系统培训,提高员工认识和技能,特别是要加强技术培训,让员工学会使用信息化技术,习惯于网络化操作,以求得员工的行动支持。

各职能部门制度支持,是说后勤HR信息化,不是单一的局部的事情,而是整个学校后勤各个部门共同的事。学校要形成制度,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互联网+”,例如,对人才中的科研团队,需要研发部门实现团队式管理;对于中介机构或外包公司,要求它们的局部系统能够跟学校后勤总部实现无缝式接轨等等。而这些,都需要整个系统的通力合作。

合作组织、咨询专家等契约支持,是指校外的单位和专家的支持。互联网+高校后勤HR要调动外单位的力量,需要社会上其他专家的支援,没有他们的支持,就谈不上彻底的虚拟化管理。互联网+高校后勤HR的格局建构,需要得到各界广泛的契约支持。

政府、银行等关系支持,这是说学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需要投资,需要政策倾斜,这就需要政府给以政策制定上的倾斜,银行部门给以贷款等,以保证项目启动,推进项目建设的实质进展,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现在中央政府率先提倡和要求大力推行“互联网+”,无疑为互联网+HR普及作出了表率,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三)高技术集成的互联网+HR信息系统模型

有了各方面的多元化支持,高校后勤的互联网+HR的系统模型就可以建立起来。这是一个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源管理赖以运作的技术集成所在。该系统模型以服务为目标指向,以后勤HR现代化为目的,用服务器和数据中心为硬件平台,配套相关的软件,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连接各用户,使各单元有机组合,形成虚拟的关系组织和服务平台,以实现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其信息系统模型如图3所示。

模型显示,用户、学校高层、工作人员等,利用各自的不同权限,进入网络工作平台,行使不同职能。学校领导、后勤管理者直接制定战略层面的政策、计划和策略等,依据后勤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和要求,进行组织转型、薪酬设计、绩效考核、员工激励、人才招聘和应用等战略性的工作。由于管理网络化、信息化,而能杜绝各种非正常运作,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科学和正确。

认证系统。这是系统中的权限控制和身份认证部分,它自成一个小系统,借助软件模块来实现,以此帮助不同层次的员工登陆工作平台,或访问,或浏览,或修改自己的信息,或输入数据,也能防止其他访客的干涉,包括预防违规的插手干预等,借助权限控制和身份认证,可以形成制度性、强制性的屏障,保证信息安全。下层无法越级操作,高层也能在职能范围内,专注宏观管理、转型战略和制定宏观政策等,实施宏观调控,避免陷入琐事。

服务平台。这是集成化的网络中枢,既能精简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琐事,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满足各方沟通、联系、协调和决策的需要。员工进入平台,可以了解自己的信息,包括薪酬、福利、假期申请、职位空缺寻找、提出工作意见和要求等,利用这一平台,员工拥有维护自身HR数据的权利,能实质参与后勤管理,成为学校后勤的主人翁。而管理者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直接使用HR数据,管理者可以自己查询资料,作相关操作,这就降低了HR部门的工作量,平台能提供更快、更完整的服务。这一系统模型的最基本的理念,就是每一个潜在的用户,包括员工、学校管理者、外部的合作伙伴等,都是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管理者,只是负责具体的业务不同而己。

用户。包括后勤员工、外部组织和所有使用人力资源信息的人。借助相应的模块和连接程序,给以不同的权限控制和身份认证,就可以实现全方位的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要。

数据中心和服务器。这是用来存储数据的地方,需要采用大型的服务器和网络式的排列方法来实现,可根据学校类型和规模,决定选用服务器、软硬件等的类型、能级、大小和规制。学校必须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和服务器,并采用权限控制和身份认证系统来连接,以保证信息安全。后勤各部门、员工和外部合作组织等,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权限,索取相关信息资料,或进行相关管理工作。

网络链接。借助互联网,以保证信息系统的畅通无阻和工作的高效能。由于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速度、网络安全、网络法治等的强化,足以保证信息快速和安全。

信息服务系统的建立,即是互联网+HR格局的核心组建完型,这既能大幅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质量,又能保证工作的透明、公正,实现高校后勤HR的现代化。当然,信息系统的模型构造可以是多元的,可以根据后勤实际、学校特点等,制定出适合各校具体情况的个性化信息系统及其模型。

三、互联网+HR建构的策略措施

互联网+ 高校后勤HR的格局建构,当然需要配套基本的对策。其具体措施至少先有如下几点。

(一)更新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主要是提高管理层的思想认识。这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学校校长、分管后勤的副校长、相关处长,是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者,必须带好头,自身要加强学习,学理论,学技术,跟踪最新形势发展,了解和掌握最新市场和行业发展动态,以端正心态,更新观念,提高技术水平,以便能在战略上、宏观上,驾御全局,推动后勤变革,共同推进后勤人力资源的现代管理。同时,要从理念上创新,跟进互联网+HR的发展。传统的高管管理,往往倾斜于具体事务的插手,疏于愿景确立、战略考虑,重利润,轻人才,重管理,轻服务。现在要求观念更新为抓大放小,重视战略决策、宏观协调和虚拟化管理,加强人才工作,全心全意为人力资源和学校的核心人才服务,加强自身学习发展等等。其观念变革如图4所示。

同时,高校后勤部门的中层管理者,要从传统的管理习惯中跳脱出来,适应互联网+HR的需要。要对自身做好明确的、准确的定位,由传统的人事管理部门转变为学校后勤员工服务部门,主要任务是服务于学校后勤的核心人才和全体员工,为学校发展战略服务,为师生服务。通过人才招聘、员工培训、工作安排、人才服务、常规管理等,为高校后勤配置合适的人才,制定合适的绩效考核体系,做好日常服务等工作,来实现后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自身的价值,为人才创造适合他们发挥能力的环境。部门管理者的观念变革前后对比可如图5所示。

(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互联网+高校后勤HR格局的建构,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学校要把网络提速、网络覆盖扩容、软件添置等,作为重要大事,列入学期、年度工作计划,做好预算,保证网络建设所需要的经费。由于基本的网络化基础已经建立,进一步的功能提升、效率提升,应该比较容易办到,学校也愿意投入。但因为高校经费普遍有限,入不敷出,这就需要学校领导从战略高度重视,切实提高认识,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保证互联网+高校后勤HR格局真正建立起来。

(三)突出虚拟管理

虚拟管理(Virtual Management)是指相关部门建立起特定的时空条件、方式和机会,让成员分布于不同地点时的管理,或形成跨越时间、空间和组织边界的实时沟通和合作,让其它部门、人员包括外部机构等,代行本由自己从事的工作。“互联网+HR”实现后,我们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些事务性工作,如材料统计、考勤、档案、绩效考评、薪资福利等,进行虚拟化,交由内部具体机构或外部专门人力资源中介机构代做,后勤人力资源部门从繁琐事务中跳脱出来,重点关注人力Y源战略性工作,如制定后勤人力资源政策、吸引人才,教育培训、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等。同时,部门管理者得以腾出时间,可进一步参与高校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提升人力资源在组织中的地位,最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和效率。虚拟管理具体可以实现人才招聘、业务培训、后勤用工、薪酬福利等方面的托管、,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上面,我们把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来,与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资源融合、管理过程融合、管理形式融合,构建起互联网+高校后勤HR的格局。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而且,这一格局建构,突出多因素的有机融汇,强调跨界融合、创新驱动和结构优化。可以肯定,这样的全新建构,会使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生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刘辉.信息化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虚拟管理系统应用模式[J].情报科学,2006,(10).

[2]黄世雄.浅议高校后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商业文化,2011,(4).

第9篇

关键词:后勤管理;合同聘用人员;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1-0098-02

高职院校的后勤部门负责整个校园的美化绿化、卫生防疫、资产、通信、基础建设等管理工作,承担着供能、维修、医疗、饮食等繁重服务任务。它有两个属性:教育属性和企业属性。这两个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后勤企业不能像其他的服务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追求社会效益。此外,后勤企业还要处理好与学校的关系,在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同时,稳步将学校后勤工作推向社会,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后勤运行模式。

随着中国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展和用人需要的不断增加,高校劳动关系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的趋势,这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使得高校编外人员管理面临着新的问题。当前学校后勤员工队伍中,由于存在聘用制员工偏多,整体素质偏低、职工队伍不稳定的现状,给后勤的管理服务和企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就显得尤为必要。聘用制员工占后勤大多数,毫无疑问是后勤员工队伍的主体,如何正视聘用制员工队伍的现状,发挥聘用制员工的积极性,已经成为摆在学校后勤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目前高校使用编制外合同聘用人员状况

目前国家针对高校实行的是编制管理,但编制管理难以满足高校不断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后勤部门的用人需求。高校通过使用编外合同聘用人员来保证自己的运转态势。高校使用编制外合同聘用人员一般没有专业背景,素质较低,服务水平和质量很难达到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是有些正式工作人员占着位置不干活,把工作推给编外合同聘用人员来做。这样,很容易导致紧缺的地方没有人干,使得学校整体发展受到影响,身份歧视、待遇不公的现象存在。

(一)整体素质偏低,复合型人才缺乏

从对部分学校的调查情况来看,后勤聘用的社会用工占职工总人数的70%~80%,与学校教学、行政人员相比,后勤人员学历水平、专业技术职称普遍偏低,绝大部分没有专业技术职称,既掌握管理知识又掌握经济理论,既懂管理又善经营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明显短缺。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员不理解、不适应新的企业化管理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化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思想消极,培训体系不规范

由于现行的人事制度,薪酬分配体系、社会地位、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其个人的期望值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聘用制员工思想状况复杂,普遍存在精神风貌、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集体荣誉感较差,得过且过,临时做事的思想严重。

此外后勤员工的招聘、使用过程中,没有整体的培训规划和目标要求,普遍存在狭隘的实用主义思想,对诸如岗前、岗中培训和技能考核重视的力度不够,培训工作不能做到经常化,培训与上岗、培训与考核达标不能做到有机结合。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达不到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的真正目的。

(三)激励机制不健全

虽然后勤社会化改革已推行了十余年,但“按需设岗、合同管理、以岗定薪、绩效挂钩、考核付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没有得到真正实施,劳动保障体系在企业内部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建立得到科学、严格的建节,对大多数的聘用制员工还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和歧视,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较为普遍。现有的激励机制也只是简单地与经济利益挂勾,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严重挫伤了聘用制员工的积极性,激励作用大打折扣,激励效应无法形成。

二、编制外合同聘用人员管理模式的探析

规章制度是后勤管理和服务开展的制度保障,它为后勤管理人员提供行事的准则,对后勤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为后勤管理计划的制订、实施的进行、评价的开展、奖惩等提供依据。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对后勤管理的正常开展作用重大,是后勤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制度性保障。后勤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后勤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监督制度、奖惩制度、人事制度等等。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是以人为本,加强人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后勤的管理制度化。让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管理更加科学,服务更加规范。随着后勤工作的不断深入,要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查找管理漏洞,适时完善后勤相应的制度。在制度细化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切切实实做好此项工作。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一)细化岗位职责

将后勤工作内容层层落实到每个具体人,明确每位员工的工作职责和服务对象,把后勤工作任务实实在在地细化到人,做到后勤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细化岗位责任,有助于加强对员工工作的监督考核,促进后勤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后勤服务的整体质量。

(二)细化服务标准

制定为教学、为科研、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相应标准,服务质量的优劣是衡量后勤管理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其能否长久地立足于高职院校后勤服务市场的重要因素。在细化服务标准的过程中,要着重在制定优质服务标准上下功夫,始终把服务对象的需求放在首位,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标准,让细化服务标准成为优质服务的制度保障。同时,细化服务要与后勤队伍的整体建设相结合,教育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自觉提升服务标准,让师生实实在在地享受着后勤提供的优质服务,促进高职院校的后勤健康有序地发展壮大。

(三)细化员工培训机制

培训学习是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和形象的关键因素,是将后勤人力资源变为人力资本最重要的环节。目前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广大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的需求决定了需要加强员工队伍素质培训,不断提升后勤队伍的综合素质。为此,需要制订完整的员工技能培训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特别是对新员工,在他们上岗之前,对其进行全面的岗位细化标准的技能培训,经测试合格者,颁发上岗证,方能上岗工作;对老员工,也定期组织岗位技能深化培训,不断制定出新的工作标准和要求,进一步提高老员工的服务技能;对后勤管理干部要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和科学管理方面的培训以及相关业务能力的培训。

(四)创新用人机制大胆引进大学毕业生

引进人才是前提,留住人才是关键。大胆引进人才。以提高后勤队伍整体素质。不论出身,不拘一格,大量吸收大学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乃至优秀农民工,充实后勤队伍,是改变现有后勤队伍结构的根本措施。打破束缚人才积极性、创造性发挥的体制,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用人机制。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公寓管理、饮食管理、接待服务管理方面大胆引进大学生和职业经理。人员素质、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如同济大学、西北民大等很多高职院校采取招聘大学生做公寓管理员,便是用工的一大进步。

另外,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人员素质状况。人是后勤管理中最为能动的因素,是后勤管理和服务的实施者、控制者,决定着后勤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因此后勤管理中人员的素质非常重要。

在高职院校后勤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不懈努力,后勤已经形成了多种运行管理模式,而与之相配套的,只有一支高效、文明、和谐的后勤队伍能为其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工作提供各种保障服务。

参考文献:

[1] 吉恒军.新时期人才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J].领导科学,2003,(5).

[2] 王守军.高校后勤改革理论探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