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1 09:01:5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职语文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1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教学法强调通过使用具体案例,并对其进行详细的情景描述,引导学生针对该情景发表个人看法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而且,该教学法的使用并不看重学生个人看法的正确与否,而是强调说出个人看法之前的思考过程,这与以往语文教学时常应用到的举例证明不同,举例证明只能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被动接受教师要传递的信息和观点,属于一种灌输性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则不然,它主张让学生自发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与他人共同探讨,从案例中表明自己的观点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一个优秀的案例能真实地还原实际情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感同身受地融入情景当中,自觉地沉浸在案例所营造的氛围中,体验角色,并将自己当成案例中的主角,积极地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对《我的母亲》这一课的作业《历史上伟大母亲的故事》)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得收集与之有关的案例和材料,并以文字的方式进行叙述,最后再与其他同学共同讨论,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
2.2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
角色扮演法主要应用在小说类型的课文中,该方法能够指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融入课本描述的情景中,切身体会角色的内心情感变化,提高学生求知欲和想象力。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的情感变得更加饱满、丰富,情绪和精神都达到最佳的状态,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探究和认识,比如,在学习《雷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文中的各个角色,使学生能真正体会文中所描述人物的复杂心理。此外,角色扮演还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所扮演角色的印象,对课本知识的记忆也比较老路,当类似场景再次出现时,就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应付和处理了。与以往语文教学方法相比而言,该方法的应用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2结语
1.1根据所教的专业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中职语文教学与普通语文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基础模块之外,还包括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而中职语文教材并未根据专业这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设置安排,因此这种“统一式”的教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突出学生的专业内容。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学会适当的取舍,对于不符合本专业学生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中职语文教学的重点是突出专业的特色,在平时的课堂当中老师应注意着重突出这一点,以实用为主对于教材中不合理的设计可以直接跳过并加入自己根据学生专业安排的新内容。中职教育所涉及到的专业过于广泛,教育部门所制定的教材难以协调所有专业,因此老师的自主灵活性应适当的发挥,保证语文课堂的实用性和专业性。
1.2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以老师作为学习的中心,学生根据老师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跟随老师的步伐。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而这也是语文教育无法实现与专业相结合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强调学生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学生选择专业的依据,学生为了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必须激发自己的潜能,找准自己的方向。而老师就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学与专业的结合。
1.3重视中职语文教学的作用
目前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语文不受到重视,不论是在普通教育当中还是在职业教育当中,而这种现象的存在为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道路又增添了一道障碍。抛开普通教育不说,中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学会一技之长,能够将自己的专业运用到生活中,因此语文教学的作用是其他的学科所无法替代的,社会的发展和实践的证明语文是帮助学生走向社会,学会与人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而要提高语文的教学地位,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将语文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从行动上让学生加强对语文的重视,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会与人沟通交流的基本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2.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意义
2.1实现职教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与普通教育当中着重培养基础知识和能力相比,职业教育更具有专业性和实用性。而通过语文教学与专业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社会,构建清晰明了的知识框架,今后一旦走入社会能够学有所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目前的教育体制而言,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轨,学生空有一身丰富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动手的能力,这样的“书呆子”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注定将要被淘汰。而如果实现了语文教学与专业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综合发展,成为实用型的人才。
2.2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提高职教的地位
在我国的教育制度当中,职教一直不受重视,关键原因之一在于与普通教育相比较,职教所培养出来的真正的人才比较少。因此职教的地位比较低。而若想改变这种局面首先就必须发挥职教对社会的作用,培养出真正的人才。通过教学与专业的结合,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进而推动职业教育走上正轨,提高职业教育在教育体制中的地位。就目前而言,想要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并驾齐驱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逐渐改变人们对职教的看法,让其真正发挥作用。
2.3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现在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发挥团队精神,利用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班级中的学生是作为团体存在的,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引导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并为了使集体获得更高的荣誉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在班级之间举办的篮球比赛,就充分体现了集体力量和团队精神,使得班级中的每个人都紧紧地联合起来,通过互相协作,使比赛获得胜利。教师要运用体育比赛项目来让学生不再仅仅是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而是要把眼光拓宽到集体中,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运用体育团体比赛项目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集体荣誉感。在互相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有了深入了解和交流,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结识更多的好朋友,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在体育比赛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思想观念,进行比赛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身体素质,体会体育运动带给自己的活力。教师要让学生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体会体育比赛给自己的积极作用和情感。
二、体育能让学生发泄郁闷,解脱自我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极富感彩的高尚活动,它既是人们高级情感的产物,又是人类高级情感的发生器。体育深层次的价值就在于培植、释放和提升人心灵深处潜存着的狂热与痴迷,以及以身体感知世界的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非理性的宣泄。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对压力感到无法承受时,通过进行体育锻炼可把心中的苦闷一扫而光,在进行体育运动中,可使身体和情感都能得到放松,把郁积心中的不良期许情绪消除。通过体育锻炼使学生又获得了正面的能量,促使他们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发展,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体育运动能让学生形成坚韧的品质,使他们敢于面对困难,获得解决困难的信心,促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体育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一些学生由于对自己的认识不足,认为自己比别人差。在这种消极情绪的引导下,他们对学习不能投入全部的精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的引导,使他们通过进行体育锻炼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在专业文化知识学习的动力,使学生把在体育锻炼中形成的坚韧的思想品质发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在体育运动中,那些与生命本身直接相关的品质,诸如力量、速度、敏捷、和谐、智慧、毅力、勇敢、顽强、理智、热情、端正、坦荡……都在运动的过程中得到锤炼、检验、淘汰与升华。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成为了人们完善自我,指向理想人格的尺度与渠道,也成为锻造最佳生命质量的熔炉。通过进行体育锻炼,可使学生树立做事的信心,确立做人的信念。体育会让他们懂得做任何事情不能因不可知而畏惧,它发扬勇敢,崇尚韧性,只要坚持下去,成功终会有一天降临。
四、体育文化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美国是一个非常注重捐赠文化的国家,父母不一定把财产遗留给子女,而是像比尔•盖茨一样,捐给社会。所以在美国,人们更看重孩子的个人奋斗,而不在意家庭出身,这和中国存在巨大差异。当学习EnglishStudy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WhyisEnglishthemostpopularlanguageintheworld?(为什么英语是世界上最普及的语言?)结合问题,师生展开热烈的讨论,老师启发学生思考、归纳得出问题的答案:英语之所以是世界上最普及的语言,与英国曾经的殖民史有关。英国曾是占据世界三分之一版图的日不落大帝国,英国对殖民地实行统治的同时,它的语言、宗教与文化对这些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他们甚至没有自己的国家元首,直到现在仍然以英国的伊丽莎白二世为自己的国家元首。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结合文化教育,让学生在了解文化背景的同时,明白做人的道理。
二、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探索文化教育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作为课堂的引领者,英语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探索与研究,把学生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评比,而不是死板地讲授单词、课文和语法。英语教学中,穿插文化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词汇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注意英语和汉语的区别。英语是一种字母语言,而辅音字母在单词中往往发字母音,元音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一般都有规律可循,所以背单词时,重点背元音和字母组合,学生读三遍英语单词基本能背过,既教会学生如何又快又准确地记单词,又提醒学生注意了两者的差异。当学生学习到America(美洲;美国)时,没有直接给学生讲单词的意思。而是提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美洲用America命名?这个单词的来历是什么?引导学生探索单词背后的文化。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美洲是新大陆,第一个到新大陆的探险者虽然是哥伦布,但是他误认为那是印度。后来的意大利航海家Americus再次来到美洲,发现并纠正了这一错误,所以为了纪念这位航海家,美洲以Americus的名字命名。学生在学单词的同时,还表达出为哥伦布表示遗憾,因为毕竟哥伦布是第一个到达新大陆的人,因为他的失误,美洲没有以哥伦布命名。当学习单词Indian时,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这个单词为什么既是“印度人”又是:“印第安人”的意思?学生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得出问题的答案:当年哥伦布做环球航行时,到达了今天的美洲,他误以为是到了印度,所以称呼那里的人为“Indian”(印度人),后来证明这是个错误,我们为了区别此“印度人”非彼“印度人”。汉语翻译时进行了区别,把美洲的“Indian”翻译成“印第安人”。
三、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修养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渗透;法制关爱
高中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是社会不断富强的承担者。正处于高中学习阶段的少年渐趋成熟,形成自己的认识体系与价值体系,好奇心盛,模仿能力强,追求个性,在追求新奇刺激的体验时,易受不良思想影响陷入犯罪泥潭。据有关媒体的报道与权威部门的公告,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比例逐年上升,约占违法犯罪的16%,部分城市甚至高达20.4%。这一严峻的数据与现实给我们学校、家庭与社会敲响了警钟,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刻不容缓,也是当前学校要切实开展的工作之一,更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即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育人必先育德,法制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我们可以语文课堂为阵地,渗透法制教育。但语文课不是司法课,把法制与语文学科相结合,把普法知识渗透到语文学科中,教育才能“水到渠成”。
1深究教材,定“法”切点
高中语文学科更多的是人文情感以及生命教育,几乎没有直接进行法制知识讲述的,要在没有法制知识的文章中进行法制教育,就要努力对教材进行再挖掘,找准法律知识的渗透点。苏霍林斯基说过:“课堂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得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处于一种思索活动。”我们要充分挖掘语文课中法制教育的契机和教育因素,把握课堂时机进行思索活动,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的熏陶,避免空洞的说教。如《氓》,女主人公惨遭男子抛弃,就可渗透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条: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第四十五条:对重婚的,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思索女主人公为何被夫家休弃的活动环节时,学生可以逐步认识到古代“三从四德”“七出”等对女子的束缚,加深学生对男女平等的法律知识的认识,让女生树立平等观念,加强维权意识。
2丰富活动,“法”“文”相融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实践活动是一切知识的载体。形式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是传统课堂的补充。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创设浓厚的法制氛围,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了解法制,达到“法”“文”相融的效果。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需要和政教部门的要求,经常开展各种各样含普法知识的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如开展“实现中国梦,法治伴我行”、“读书使我如此美丽”、“树立理想,告别赌博”等演讲或征文或手抄报活动,甚至可以直接开设法与理的辩论赛。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强化语言逻辑思维,或明或暗地让学生学到法治知识,在不一样的语文第二课堂中渗入法制教育。这些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激活思想,开发智能,同时也会使他们对政府部门与消费者的责任与权力有更为形象而深刻的印象,法制意识自然能得到增强。
3巧用热点,披“象”入法
在不断的社会发展中,会产生新的知识。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抓住社会发展的源泉与时代脉搏,关注我们生活的当下,将社会与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每个社会热点,可能都存在法治的影子,成为普法的“象”。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民生问题,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道德精神,让课堂这一小天地,成为学生识法、懂法的沃土。万物皆可着我情,万“象”则可披入法。例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极尽语言之能事,把阿房宫写得富丽堂皇,大广声色。学生在了解秦始皇因骄奢逸,不体恤民生最终招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惨烈后果后,就能悟出“骄奢败国”给后人的警示,也是作者借古讽今,给当朝执政者敲响警钟,以补察为政的得失。此时,便可引入近年来出现的贫困县耗巨资建设豪华办公楼现象,让学生知道全国政协、监察部早已将“清理政府部门豪华楼堂馆所”列为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花巨资兴建豪华办公楼便是违法行为,依法严惩。
4训练作文,与法共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工作,教师有意引入公德法制类的题目或材料作文,使学生在构思写作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提高自己的道德法律水平。写作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是一种输出形式。它既能体现出认识主体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个人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在作文教学与训练中引入法制事件,能不断诱发学生思考探究、分析比对、反思总结。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这种与法共进的作文训练,实质已经融入法律知识,且化法于无形,融爱于无痕。如,把“老人倒地扶不扶”的话题材料引入课堂,让学生进行材料作文的审题训练,也借机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引导学生要在谴责肇事者和见死不救的行为的同时,还要深刻反思这一事件折射出的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学生经过作文写作,增强法制观念,同时也规范自己的法制行为。语文是感性的,法制是理性的。法制教育适时适当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样做在完成语文教学目标的同时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又积极地宣传了法律知识,达到了普法的目的。这种隐而不露的语文课堂,蕴含的是教师与学校最深沉的爱,它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依法行事、遵章守法的法律素养,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使其成为法制社会里德才兼备的未来之星。
作者:罗冬松 单位:新丰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陈光学《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及对策》.中国法院网.2003-07-02
[2]李波《浅议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太原《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09)
作为众多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中职语文课程而言,其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文内涵,这对于培养中职学生的素质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具有的人文特色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上表现:
(一)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作文语文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文学是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的工具。中职语文教学在一定层面上也是对学生进行的情感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全面施展,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激发。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于课程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挖掘和渗透,使语文这门学科的审美性和功能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的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中职学生大多接触到的学科都是一些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这些学科大多是对技术的指导,缺乏一定的趣味性,显得枯燥而乏味。通过语文的教学,能够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这在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课堂压力,在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朝着正常的心理方向进行发展和延伸。
(三)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
语文学科中包含着很多的人文主义色彩,这可以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延伸。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整体综合素质相比于一般的高中院校学生而言普遍偏低,这也造成了他们在生活中更容易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对他们进行语文素质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恢复自信,促进心智的发展和完善,使他们更容易从生活中的低谷中走出来。
二、应用特色
这主要体现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上,与一般普通高中的语文课程更偏重于学术性不同,中职的语文教学更侧重于应用价值。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程,需要突出一定的实用价值,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需要具备高中文化的程度,同时还需要掌握一门专业的技术,未来的发展、就业方向是技术工人或是一些初、中级的管理人才。这就使得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时能够突出它的实用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对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这些能力:
(一)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这主要包括日常的应用文和学生日后就业的岗位专业文书。在培养学生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时,教师要侧重文章的语句通顺、结构完整、条理清晰、中心明确、格式正确等。此外,教师还需要锻炼学生的写作速度,使学生掌握对文书进行修改的有效方法。应用文可以涉及到很多个内容,教师可以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侧重对学生进行专业应用文写作的锻炼:对于机电、化工、电子、建筑等专业的中职学生来说,教师可以侧重培养学生对说明书、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等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对于财经、管理、市场营销的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侧重培养学生的合同书、文字广告、工作计划、调查报告等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应用文的写作应该保证实用性和文字的流畅和通顺,这对于学生日后就业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往往很少有机会参与社会的活动,提供给他们进行语言表达的机会就非常少,因此在中职的语文教学课程中,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中职语文的课程标准中规定学生要能使用普通话进行清晰的表述,用词需要得体,做到言之有物、表达清楚和态度大方等,这对于学生在日后工作过程中更好地符合职业要求具有关键的作用。
(三)阅读能力
培养中职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事物的分析能力,增加学生的知识宽度,对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依据产品说明书来正确地操作设备、更好地领会上级领导精神等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生活特色
素质教育是教育者对全体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培养运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以适应生活、满足未来需要“为人生打基础”的系统工程。与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文化,思想品德和心理提高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发展。
2.素质教育对中职英语的要求
中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熟练地掌握某项专业技能打好基础,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这显示了素质教育对中职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中职英语素质教育就是通过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自学能力素质、人文语言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在信息化、国际化社会中获得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3.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⑴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只有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及社会人员转变教育观念,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还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等其它方面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才有良好的环境。在中专英语教学中通过广泛的教学内容,借助中外优秀文化习俗、杰出人物的事迹和当今热点社会话题,适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学生思想上不断受到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⑵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剧增的当代社会里,学校学习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这要求学生步入社会后,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独立获取并运用新知识的能力。
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当学生碰到学习困难,如单词学习困难、听力困难或对篇章的理解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学习技巧的指导与协调,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协调好知识传授与方法传授,将学习策略和技巧的传授穿插于语言教学中,鼓励学生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技巧。比如,在教学语法时,教师可通过设计情景,使学生在理解新语言现象的过程中去悟出语言规律,给学生一次思考的机会,一个“跳摘”的尝试。
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职阶段的学生自制力较差、注意力也不集中,这是形成好的学习习惯的两大障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这两大障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一个有自学能力的学习者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主动预习,发现问题;课中专心听讲,做好笔记,积极思考,解决问题;课后及时复习,总结和归纳。要敢说、多说英语;精听、勤听英语;多读、快读英语;多写、常写英语。
关键词:瑶族学生;教学民主;树起自信心;教师自身素质;教学效率;“多层次”的竞争;不断品尝到成功的体验
我县是一个瑶族自治县,地处大石山区,土地贫瘠,农业生产离不开人力耕作,水电路大部分地区还是解放初期的原状,信息闭塞,文化底蕴欠缺。瑶族学生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也差,缺乏自信,本族语音浓厚,普通话水平极低,情绪脆弱,性格孤僻、保守,与其他同学不易合群,适应集体能力不强。但突出的表现是民族自尊心强,勤奋努力,吃苦耐劳。提高瑶族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我县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通过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格素质影响语文教学效率
美国教育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说:“当他的老师对待所教的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和很不会积极热情学习这门学科。”我国古代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之说,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
(1)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技巧,构建创造型语文教师的艺术人格和道德境界中的人格,用人格力量影响学生从而影响语文教学效率提高。
(2)教师要提升文化品位,优化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结构。摆脱“匠人”的呆气,向学生说心里话,与学生交流思想,当学生发现了教师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体会到老师的思想活力,教师的点拨弥补了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的缺陷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的讲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语文教师不仅是一个专家还应成为一个“杂”家。语文教师在教好课的同时,还必须写好文,不仅要写教学论文,同时杂感,或者诗歌、小说等,尤其是下水作文。从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到科技最新成就,从流行歌曲到流行服装,都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只有更多的引入时代的活水,才能激活课文中蕴含的艺术生命力,从而影响语文教学效率提高。
二、创设“多层次”的竞争机制,让瑶族学生不断品尝到成功的体验
(1)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瑶族学生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也差,初中阶段的知识没学会,高中知识更不好学,他们与其它学生公平竞争有很大的困难。要解决瑶族学生的学习困难状况,必须让他们得到比其他学生更多的课外辅导。因此,利用课外辅导,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系统的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查漏补缺,帮助他们预习明天上的新课内容,以达到“笨鸟先飞”的效应。这样,接受新课内容也就容易多了。例如:我在教学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新课时,让学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平常所见写荷花的诗文或浓丽明艳,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或品高质洁,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本文所写之景却素淡朦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的认识。通过老师课外点拨:“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无不同,而怀抱各异,故笔下之物色都染上了胸中之情意。而后他们可以达到自己对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的认识的目标。
(2)抓住瑶族学生一个小小的闪光点,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抓住一点小小的突破,让他们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诱导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例如在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课外辅导中:让写字好的同学抄写作者所写的具体景物特征的语句,老师有意帮他们找出一两个词语概括景物特点。让会讲瑶话的同学用瑶话描述作者所写的具体景物特征。让爱好绘画的同学用速写方式画出作者所写的具体景物。让爱好手工的同学做手工并把同学的速写画贴上。让会唱瑶族山歌的同学用瑶族山歌方式将具体景物唱出来。还让喜欢讲故事的同学以故事方式描述朱自清笔下的比喻。只要他们获得了一点成功都要鼓励,不再让他们产生“生来不如人,学好不可能”的自卑心理。能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得到同学们的赞扬,促使他们去争取新的成功。
(3)在布置作业上,凸现进步因素奖励分,即“不公平”形式。给他们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使它们可以与其他学生一样按时完成,例如: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那?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战国策·齐策》
1.解释下面两句中四个加点“使”字的意义。(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1)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2)臣奉使③使④威后
使①:__________使②:__________使③:__________使④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1)使者不说(2)威后曰:“不然”(3)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说:__________然:__________本:__________末:__________
3.“岁亦无恙耶”一句中加点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A.岁:年成,收成恙:生病B.岁:年恙:灾祸,忧患
C.岁:年成,收成恙:灾祸,忧患D.岁:年恙:生病
4.对下列四句中“而”“于”的用法与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①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②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③赵氏求救于齐④甚于妇人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A.书未发:发出。B.使者不说:说话。
C.臣奉使使威后:使者。D.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以……为先,意动用法。
6.将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B、D组完成)(25分)
(说明:A、C组是瑶族学生或学困学生,B、D组是非瑶族学生、非学困学生。)
(4)随着他们的不断进步,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再把他们的作业量逐步恢复到与其它学生同等水平。在评价瑶族学生学习成绩时,如果他进步了,除了得到应有的分数外,还可得到额外奖励的“进步分”——附加分。使他们知道通过努力同样能获得好成绩,调动瑶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好学习。当然让瑶族学生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并不是最终目的,也不是瑶族学生在倾斜政策下的高分就消灭了瑶族学生的学习困难。不过用这样的方法对瑶族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5)激活其乐学点,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主要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好学、乐学者,才能不断上进,才会彻底甩掉落后的“帽子”。总之,要想方设法激起瑶族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探索》,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
[2]北大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中华书局1981年版。
预习可以克服学习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有效的提高听课的效率,可以可以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对于学生要先让他们明确预习的要求,并且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以兴趣做支撑,学生才会坚持下去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然后是通过实践训练,来对学生的预习习惯进行培养。首先是对全文通读,并且在通读全文的过程中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多音字及词语,然后是圈出重点、难点,弄清段落层次,并对重点的章句细细领会、反复思考。在预习的过程中必需做好预习笔记使预习习惯常规化,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预习笔记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1)课题分析,课题分析的主要内容可以是文体特点,也可以是语法结构等等;(2)文体知识、文学常识,这些知识散见单元提示、注解以及课后练习中,在预习中,可以单元为单位,将有关常识系统整理;(3)字词注音及注释,以注解以及教师提供字词为重点;(4)词语、句子摘抄,这样做可以有效的积累词语,并能够对句子的语法、修辞、思想意义等内容进行分析;(5)层次分析,在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到文体特色,如议论文,可以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去考虑;(6)疑难问题解答,预习课文时,提出的问题越多,则意味着对课文理解得越深,但是必须注意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不能够太随意不符合文章的主题。预习笔记的内容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可以依据文体特色、学生层次特点做些调整,并随时肯定学生在实践中冒出的智慧火花。
二、培养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的习惯
很多知识来源于课堂,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讲的学习效果远比学生部听讲自学要强上很多。也正因此要要求学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并做到耳听、目视、心思三者结合。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怀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索”反射,当这种反射产生后,思维也会随之扩散。而且很多的科学创造都是从质疑开始,从解惑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启发学生提问,学生不会质疑,不会问为什么,不会解疑,即使教学手段再先进,形式再新颖,也难免走入灌输式的老路。“学而不思则惘”因此要启发学生多思善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创造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的习惯。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达到“教”与“思”的统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的有吸引力的课堂氛围,巧设思考、入情入境,获取知识,养成习惯。例如在教《荷塘月色》时,首先用多媒体让学生听音乐欣赏几幅美丽的荷塘及荷花的画面,然后播放配乐朗读的录音,学生被这动人的情景所陶醉,从而为本文教学创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同时提出思考问题:在课文中的第4至6节中运用的最多的是比喻修辞,谈谈它们在文中有何妙处?你对通感是如何理解的?说月光和青雾分别用“泻”和“浮”字,是否可用"照"和"升"代替?这样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全速的运转他们的思维,有效的调动了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并且还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中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听讲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
在职业高中阶段,教学方式与初中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不通过,同时与普通高中相比也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区别。因此要培养学生养成自主、自觉的自学习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启发、点拨,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通过学生翻阅工具书、查找资料、课堂质疑、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可以通过“阅读——探讨——交流——总结”活动过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以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的、自觉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