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智能化系统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2-08-31 11:14: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智能化系统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智能化系统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小区;智能住宅;信息技术;智能化功能需求的依据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7-0000-01

Systematic Analysis of Domestic Intelligence

Gao Ti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Branch of the Business School of Jilin,Changchun130062,China)

Abstract:With the wave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construction is becoming calm,smart residential area Youxian fashion,the technical standards are continuously improved,the current developers in many area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elling poi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rojects.Smart homes,residential,residential,residential development in the direction,the United States,Japan,Singapore has established the basis of these standards and intelligent residential community demonstration projects.

Keywords:Community;Smart homes;Information technology;Intelligent basis for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一、智能住宅小区技术的形成和发展状况

智能建筑是建筑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智能建筑并非仅指大楼和楼群,它有着更广的涵义。而智能住宅、小区并不是智能大楼在规模上简单的缩型,也不是智能大楼的发展在空间上时间上的延伸。

智能住宅、小区在国外历经了80年代初的住宅电子化、80年代中的住宅自动化到90年代美国的“智慧屋”(WH)、欧洲的“聪明屋”(SH)的住宅智能化这样三个阶段。这三个发展阶段,表明了智能住宅与智能大楼的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发展道路。

住宅电子化表明了采用大量电子技术的家电进入家庭,住宅自动化表明家用电器、通信设备与安保防灾等设备在家庭中的功能综合一体化。住宅智能化表明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进入了住宅,使家庭中的家电、安保防灾和各种通信(话音、数据、图像)设备通过总线技术进行监视、控制和管理。其中,家庭总线技术是住宅智能化技术的核心。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总线标准。日本、新加坡有适用于大型居住区的总线。美国、日本、新加坡都有根据这些标准建立的智能住宅和小区的示范工程。

就目前国内外智能化小区的设计和建设,都具有如下共同的功能特征:

(一)住宅内部具备综合了安防、防灾措施与生活服务的智能控制器,住宅与小区和社会之间具有高度的信息交互能力。

(二)小区内部具备完善的安防措施,全面的公用设施监控管理和信息化的社区服务管理。

(三)为小区内住户提供多媒体的多种信息服务。

所以,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是智能住宅小区的必要条件,即实施了智能化工程的、并能发挥出智能化的效用的住宅小区才是成功的智能小区。

二、智能化功能需求的依据

住宅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空间,是人们驻留时间最多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住宅的功能范围亦在发展变化,信息正成为人们生存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现代人对住宅小区的功能要求是综合性的,并不仅限于信息技术方面,更何况人们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不仅受认识局限,还受到经济发展以及外部环境条件的限制。我们在实践中感到:在从事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时,一定要首先了解居住者对住宅、小区的功能需求,才能更加适当地选择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和服务标准。一个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必然是以居住的舒适、安全、便利为首要标准,一般应满足如下要求:

(一)居住性:生活空间分配合理,居住气氛浓厚,做到公私分离、动静分离、居寝分离。具体是起居厅、餐厅、厨房集合在一起,形成公共活动区。小区内有适宜的公共活动场所,或在楼上有空中花园以增加邻里交往,增加居住气氛。

(二)舒适性:它包括平面空间尺度、视野、登高(高层楼的交通)、采光、通风、日照、噪音、内部装修、温湿度等等。

(三)可持续发展性:从小区来讲,小区应与环境共生,保护资源,获得能源效益。对住宅而言,除核心部位外,其余空间作为卧室、餐厅等可以灵活再分隔。它不仅能使居民能参与设计,也为再改造提供了可能。其他还包括: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再处理、再应用,以不破坏自然生态为目标;住宅内环境质量:厨卫设备布置紧凑,管线隐蔽,废油、气、烟排除畅通,建材的有害物质的防护等等。

(四)节能、节地、降耗:实质上是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性的一面,多层住宅合理的体量与围护结构,能源及设备的合理有效使用,可再生能源(风力、太阳能)和新型材料的应用等。

(五)安全性:(1)防盗要求:多层次防范,从边界防范、区内电视监控到住宅内的防盗。(2)突发疾病的呼救。(3)灾变(火灾、风灾、地震)的应急措施。(4)可燃气体泄漏报警。

(六)方便性。(1)交通:住宅或小区所处位置,小区内部道路布局和区域标识。(2)各种配套设施:小区内部商店、文娱场所等服务设施。•周边环境的商店、医院、餐厅、学校等等服务场所。(3)通信:电话、电视、计算机通信。

综合上面六个方面所述,智能化系统是满足现代住宅小区功能需求不可缺少的。它是现代住宅小区提高居住质量的手段之一,并将成为现代住宅小区的基本配套设施。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断完善的今天,它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们认为高档住宅小区应尽可能选择功能全面、技术水平高的智能化系统,并可适度超前;而普通住宅小区也应根据自身实际和投资情况选择造价低廉、功能适用的智能化系统。

本文最终探讨了智能化的持续发展的基础,希望以往“智能小区”只见技术、只见设备的问题不要再出现了,更希望未来智能小区的开发、设计、建设和管理者们能把系统做好,用出效益――在给住户带来现代信息技术享受的同时,给建设者和管理者获得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双重收益,最终为推动我国早日进入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做出贡献。

第2篇

关键词:智能小区弱电系统构成设计原则应该注意的问题

绵阳市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城市,又是国家建设成“科技城”的示范城市,因此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已逐步成为市政府,建委,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商,用户日渐关注的焦点。我通过对某智能小区的设计体会,浅谈智能化小区的弱电系统

1.小区弱电系统的设计原则

小区内的弱电工程主要由以下几个系统构成:

(1)有线电视,(2)电话,(3)宽带网络,(4)楼宇对讲,(5)家庭防盗报警,(6)停车场管理,(7)电子巡更,(8)闭路监控,(9)周边防范,(10)三表远程计量。

由此可见,小区内弱电系统内容十分丰富,我们的设计目标是:为住宅小区建设一套先进,严密,实用,美观,性能稳定的弱电系统。

小区弱电系统示意图如下:

1.1设计的依据

设计涉及的所有设备和材料,除专门规定外,均依照下列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制造.检验和实验。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94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90

《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GB10408.1-98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商用建筑线缆标准》ELA/TIA-569

1.2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一次性完成工程弱电系统的总体规划与设计,并按计划逐步实施。

(2)系统设计应在技术上达到先进性和成熟性的统一,性能上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可靠性。

(3)使用上应具有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4)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1.3设备选型应遵循的原则:

(1)集成化原则。应选择高度集成的设备,以便控制,管理和维护。

(2)模块化原则。应在软,硬件上都采用商业化,通用化,模块结构的设备,使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

(3)可靠性原则。所选设备应具备抵御环境影响的能力,工作稳定可靠,并能适应室内,外昼夜全天候工作。

(4)遵循实事求是,先进,可靠,节约的后期服务体系完善的原则。

2.小区弱电系统的设计

在前面提到的10个弱电系统中,电视,电话系统为最传统的内容,这里不再谈及。需要指出的是三网合一的问题。因为其管理和一些技术细节的原因,实际上是很难合一的,设计上不必过多考虑。

2.1宽带网络

宽带网络实际上是计算机通讯网络。通过光纤—综合布线的物理路线,实现语音,数据,图象的传送。宽带网络可给用户提供:10Mbps.100Mbps至1Gbps的INTERNET接入。

2.2楼宇对讲系统与家庭防盗报警

联网式楼宇对讲系统是小区弱电系统中投入最小,前景最好,性价比最高的系统。小区楼宇对讲联网系统是根据我国实行封闭式管理住宅小区的特点专门设计的产品。它针对分布式住宅小区的管理特点进行功能规划,如多通道内部通讯,双向互叫对讲,住户报警,防盗防灾报警等等。把单纯访客开门提升到多功能综合管理层面上,对提高小区安全管理.方便住户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对讲联网系统,使住户与住户,住户与小区管理部门建立了一条内部通讯通道,而且系统网络具备单体独立运行功能。系统能通过模块叠加方式进行扩展,使系统具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该系统是一种总线制全数字双向对讲报警系统。根据小区特点,在小区安保中心设置一台主管理机;每个楼栋底层大门口设置一台互通式带读卡功能可视主机,每户设置一台互通式可视分机。可实现较强的系统功能。如住户可在室内机上报警或外接报警按钮,住户呼叫管理中心,开门权限控制等。这种系统适合小区内部对讲系统,同时可扩充实现家庭防盗报警联网系统,因此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家庭防盗系统对于每个家庭均可实现:家中无人时,可把家庭报警系统设置在外出布防状态,使所有的探测器都工作起来。当窃贼试图破门而入或从阳台闯入,被红外线探测器和门磁将探测到动作时,保安中心立刻接收到警情。如果主人有紧急情况,如急病或受到挟持时,可按动键盘上的紧急按钮发出报警。当厨房有煤气泄漏紧情发生时,煤气探头会探测到便同时向管理中心发出警报。我们根据住宅小区的特点,在各住户家中设置家庭防盗报警装置,每户设被动红外探测器;门磁开关;窗磁开关;煤气探头.紧急按钮等。

2.3周边防范系统

我们为小区设计了周边防范系统。对一个高级住宅小区而言,对小区的周边进行实时监测,同时采用闭路监控系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周边防范系统主要有由探测器和控制单元组成。在小区围墙上方采用主动红外对射式探测器进行防范,若有不速之客非法入侵,将及时报警,通知安保中心及时处理。一个周全.完整的安保系统应该是多种监控技术的组合,因为每种监控手段都难免有缺陷,因此造成监控范围的盲区。

主动红外对射式探测器,不会受到光照度的制约,因此可以实现二十四小时的全程监控。

因为摄像监控区总会有盲区,所以小区园区及周界不可能都安装摄像机监控设备。而周界报警系统在投资上是比较低廉的。因此周界报警系统是以另一种技术手段--摄像监控系统的补充。

周界报警系统能与小区其它防盗报警系统组成一个统一的报警网络,能简捷地与地区110报警中心联网。本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前端探测器部分及主控部分。

前端探测器部分:根据小区周界各段直线部分的长度,选择探测有效距离为40米或100米的主动式红外对射探测器N对,N个HY-511边界接口。(每对探头配一个边界接口)

主控部分:保安中心的报警控制主机与楼宇对讲系统共用1台DF2000-2V管理机,通过RS-232接口与电脑连接。

2.4闭路监控系统

闭路监控系统系统分为前端摄像部分和中控控制部分。前端采用日夜两用型摄像机,适合白天和夜晚时监控。

前端部分:地下停车场和顶楼布设室外低照黑白摄像机,监控人员流动和车辆出入情况。在每部电梯分别安装一支吸顶式黑白半球摄象机,监控人员的上下电梯情况,达到防监安全的目的。

中控部分:采用大型矩阵系统,方便切换每幅画面,可实时监控整个小区的动态,同时配有录像系统,可把现场记录下来,方便以后查阅。

2.5停车场管理系统

智能停车场管理是一个以非接触式IC卡为车辆出入停车场凭证,用计算机对车辆的收费,车位检索,保安等进行全方位管理的系统。在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中,特有月租卡和固定卡的车主在出入停车场时,经车辆检测器检测到车辆后,将非接触式IC卡在出入口控制机的读卡区掠过,读卡器读卡并判断该卡的有效性,同时将读卡信息送到管理计算机和收银计算机处,计算机自动显示对应卡的车辆和车牌,且将此信息记录存档,道闸机给予放行。对临时停车的车主在车辆检测器检测到车辆后,按自动出卡上的按键取出一张临时IC卡,并完成或读卡.摄像,计算机存档后放行。在出场时,在出口控制机上的读卡器处读卡,计算机上显示出该车的进场时间,停车费用,同时进行车辆图像的对比。在收费确认,自动收卡器收卡后,道闸自动收起放行。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计算机能对整个系统的各相参数进行修改设定,能够采集各收银处计算机的数据资料,可对收卡系统收行的各类IC卡进行管理,且能够打印统计报表。

本系统是小区的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它能降低泊车时间,提高车场使用率,有效地防止盗车现象及财务资金的流失,并使车场管理井然有序,所有操作有据可查。其安全可靠的非接触IC卡抗干扰能力强,可靠耐用,可与小区门禁系统兼容,做到小区“一卡通”。

2.6三表出户计量系统

三表管理系统就是实时地将各住户的三表(电表.水表.煤气表)的数据,采用脉冲式表,利用三表接口和抄表平台与系统总线相联,采集的三表数据存贮在三表接口的永久存贮器中,当小区管理人员需要抄表时,可以通过管理中心电脑十分方便地抄集每户三表数据,并可以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管理中心对这些数据进行统一的受理和规范管理。本系统的结构简洁,由三级系统构成。第一级为户内电.水.煤气三表采用脉冲式利用三表接口和抄表平台与系统总线相联。每一层间抄表平台可接N户。第二级为层间抄表平台到主抄表平台,采用总线型结构,每一主抄表平台可接99个层间抄表平台;第三级为主抄表平台到管理中心电脑,管理中心电脑可接99个主抄表平台。

2.7电子巡更系统

采用动态实时在线巡查系统进行小区巡更计算机管理。它的功能特点是:优化巡更路线、在线巡更显示、巡查报警功能。

(1)、在智能住宅小区内各个要害地点和部位设有专门的巡更确认仪,这些巡更确认点构成了小区内不留任何死角的小区巡更网络。小区实行最少三组保安巡逻队(每组2-3人)昼夜24小时巡逻。

小区巡逻路线是根据小区各个巡更点的要害程度、实际路线、距离、每一巡更点所要求的巡逻人员两次到达该处的时间间隔等情况,经过计算机优化组合成数十条巡更路线,保存在巡更管理计算机数据库内。具体的当班巡更路线,由每组保安巡逻队每天上岗当班时,在巡逻管理计算机上随机确定,避免内外勾结犯罪。

(2)、巡更系统报警功能

巡更系统还设计有保安人员就地向“中心”进行报警联络的功能。即当保安巡逻人员在巡逻中发现某处有异常情况时,可以就近找一处巡更确认仪,将自己的智能钥匙插入,当停留时间超过5秒,保安巡逻管理中心计算机便认为是该保安巡逻员在该巡逻点向保安中心报警,保安中心应立即派人前往处理,巡更管理计算机会记载该次报警行动。

2.8“一卡通”管理系统

实现整个智能化系统集成的各项功能,始终离不开一项贯穿始终的关键技术----智能身份识别技术。通过该项技术可以实现严格意义上的小区“一卡通”智能管理和保安控制、家居安防预警等功能。

小区内“居民”每人都持有一只与自己唯一对应的智能钥匙。该智能通过管理中心可立即取消该钥匙的有效性,并同时为该人配制一只新钥匙。从而彻底解决了由丢钥匙给住户带来的烦恼。挂失钥匙无论在任何系统中被应用,都会引起报警。

由智能钥匙和识别器组成的智能身份识别系统,可满足居住区内封闭式物业管理之需要。住户持有的智能钥匙具有如下功能:

打开单元门;

进入园区的凭证;

住户交费结算的身份验证;

查询费用的凭证;

乘坐园区巴士的电子月票;

家居安防布/撤防及误报自解除;

考勤管理及巡更管理;

出入停车场管理

3.应该注意的问题

3.1、市场定位

智能小区是向住宅市场提供智能化住宅产品,是住宅市场化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市场特征。符合市场需求的智能住宅和智能园区,能大大增加住房卖点,这一点已经被众多房地产开发商所接受。因此,在考虑智能园区的智能化系统功能设置的时候,首先必须确定园区销售市场定位,解决向什么人卖什么样的住房(提供什么样智能化功能)问题。

3.2、功能限额

小区智能化绝不是技术越高越好、功能越全越好,应该有一个功能极限。它是以满足园区功能和经济性的需求来设定的。智能园区与智能大楼相比在技术档次上的追求有所不同,小区智能化是让高科技走进民居,让生活更美好。更重要的是要系统可靠性和经济性,要防止质量和功能的过剩。

因此,我们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开发商采取:智能小区建设中主要是建好平台,而功能可以分步提供;或者由用户自己花钱买功能(服务)。

3.3、防止技术陷阱

小区智能化设计应牢牢回避风险,防止技术陷阱,要采用成熟技术,凡是雷区全不碰,不能采用大量的正在开发的产品。在智能小区实现的这些智能化功能主要还是大量的应用技术集成,决不是某些集成商标榜的那样,技术如何的高尖端。对系统而言,可靠性是第一位的。采用经过大型园区工程验证的产品和技术是最有效的规避风险方法。

3.4、开放性原则

设计的现场总线结构是开放性系统,系统集成的主要内容是解决不同系统产品间接口和协议的“标准化”,使它们之间达到“互操作性”。接口应当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网络接口、系统和应用软件接口,实现与未来设备的更多互连和互操作,且能方便地融于全球信息网络中。

3.5、先进性

小区智能化系统应尽量采用先进技术产品设备,只有采用先进技术产品和设备,才能与技术发展潮流相吻合,才能保证系统与后继先进技术产品衔接,保证系统功能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采用落后的技术和产品,势必面临产品被淘汰的烦恼。

3.6、可靠性

系统的可靠性是第一位的。在方案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涉及家庭的安防产品。在某些应用场合,1%的故障可以否决99%的系统可靠率。

3.7、经济性

系统的经济性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某些情况下经济性可以否定一切,在功能与经济发生矛盾时,可以采用“技术降效”的办法来解决,系统集成商将尽力采用实用的技术和设备达到降低整体工程造价的目标,一定要使自己的“产品”具有好的价格、性能比指标。极其重视经济性指标应该成为智能园区建设的一条必须遵循的技术路线来对待。

总之,智能园区建设必须通过业主,设计院,系统集成商,施工单位密切配合。才能实现建设一套先进,严密,实用,美观,性能稳定的弱电系统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第3篇

随着农业节水灌溉控制技术不断改进和成熟,智能化灌溉设备开始取代传统农机灌溉,在节水灌溉中实现了系统化和自动化运作。结合国内外先进节水灌溉经验,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节水灌溉控制系统,其控制的核心主要有两点:一测、二控。

关键词:智能化;农业用水;节水灌溉;控制系统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受水资源不足、人多地少、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技术落后等原因的影响,我国农业用水的浪费率高,这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是严峻的挑战,也是现代农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外经验,研究分析适合我国的智能化设备农业节水灌溉控制系统。

1节水灌溉技术及国内外发展

(1)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工程节水技术;灌溉控制技术。①工程节水技术:工程节水技术主要指的是利用原有的灌溉设施并对其进行现代化技术改造,或者重新建设先进的灌溉设备其目的是通过设备改造和创新减少水资源的损失,节水利用原则一是减少输水损失、二是减少无效灌溉;具体技术有管道输水,滴灌等等。②灌溉控制技术:灌溉控制技术主要指的是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根据自然环境、农作物用水需求以及可用水量等因素,综合协调保障供水,其供水原则更加精细化和可控化。相比较传统的人工控制灌溉,灌溉控制技术不再依靠人的经验进行控制灌溉,而是利用对地理环境以及作物生长的特性,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满足用水需求的同时,做到不浪费水。

(2)国外农业节水灌溉控制技术应用。国外在农业节水灌溉控制技术上有发展时间长,智能化水平高,其自动控制系统更加完善和先进。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控制灌溉系统,检测和掌握土壤环境,从而有效控制和掌握实际需水量,使用滴灌和喷灌,并且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只需要在控制室就能够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在自动灌溉配套设施中,流量控制阀、减压阀等,能够大大提高整个设备的运行效率,促使作物获得最佳的生长环境。

(3)国内农业节水灌溉控制技术发展。国内节水灌溉技术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是由于在管理和推广方面的问题,开展的效果并不理想。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在灌溉技术上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先进的设备住哟还是依靠从外国进口,并且未能形成完备的控制体系,相比较国外地区,我国在农业生产中,有其特殊性,土地相对分散,并且地形较为复杂,一些国外的灌溉控制系统在适应性上存在不小的问题,并且这些设备价格昂贵,在我国推广的难度大,我国在发展灌溉控制系统时需要加强自主创新,提高对控制系统的整合和升级,开发适用性强、成本低、效率高的智能化灌溉控制系统。

2节水灌溉控制系统

(1)节水灌溉控制系统工作原理。节水灌溉控制系统是利用土壤测量仪器探测田间土壤各种信息,并对于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转化成数字量,并在控制器上予以显示。同时这些信息及时传输和推送到PC上位机的人机界面上,实现对信息的掌握和控制。从接收的信息上结合预设的农作物需水量和以及整个灌溉系统的灌溉用水量、水速进行有效控制。一旦需要灌溉就可以启动相关按钮进行灌溉操作,整个过程中的信息都能够在人机界面中得到显示,主要包括灌溉时间、灌溉量以及剩余时间和水量等信息,如果不需要进行灌溉,就可以发出控制指令,机器就会停止操作。

(2)灌溉实现与控制。在灌溉系统中,最核心的是采用电机驱动离心泵的方式将水注入管道,从而实现灌溉的目的。而这个过程中,执行灌溉任务的是电磁阀,电磁阀在这个系统中充当管理者角色,它能够控制区域灌溉与否,并且连接着灌溉干支流的各个管道,在整个系统中形成若干个连接点。灌溉支管上安置了若干个喷头,根据区域需水量进行灌溉或对区域实行轮流灌溉。对于分片区域,安放一定量的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的主要作用是监控所在地点的土壤水分,并将检测到的数据和结果通过通讯设备传输到单片机中,单片机再根据预先的参考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对比分析结果实施灌溉。

(3)节水灌溉控制系统总体结构。根据具体的原理和实际的需求,对于灌溉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其工作采用的是某型单片机,并采用控制电磁阀对于田间进行灌溉操作,其系统主要是利用传感器测量电路、模数转换电路、控制电路等等,结合上述的功能及总体结构,其总体结构框如图1所示。在研究智能化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控制系统时,将灌溉控制系统划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硬件电路,另一个是软件程序。硬件电路主要是负责对数据的处理和执行,并且硬件设备能够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软件部分主要负责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控制硬件的执行,属于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而整个系统的完成质量主要是硬件设备和软件服务相互协调的结果,只有二者相互协调才能发挥节水灌溉系统的最大功效。

3节水灌溉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建议

(1)系统设计主要内容。智能化设施的农业节水灌溉控制系统设计可以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硬件设计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①单片机主机;②模数转换电路;③LED数据现实电路;④超限报警电路。软件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设计:①灌溉系统主系统设计;②采样子程序设计;③数据处理程序设计;④尺度变换程序设计;⑤转码程序设计。

第4篇

关键词 网络平台;智能化广播中心;播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10-0218-02

近年来,随着广电事业的不断发展,广播数量频率及其覆盖面也逐渐扩大,对于传统的广播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推动了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成熟,开始在网络平台上建立智能化广播中心播控系统,营造广播多元发展空间。

1 网络平台上的智能化广播中心播控系统简介

媒体随着时间与技术的推移,不断进行了时空社会结构的演变,从口语到书写,再到印刷、电子、网络,一步步的实现了智能化媒体发展[1],如下图所示:

图1 媒介发展史角度的新媒体结构

为了进一步的发展广播的多元化,打破传统单一的表现形式,将其融合成整体统一,各种媒体形式集成交互的平台,采取了新的数字导播系统,力求将热线电话、微信、微博、QQ等展现在统一平台。网络平台上的智能化广播中心播控系统,需要有1个总控机房、多个直播机房和备播出机房组成,才能实现系统全面数字化,实现音频频率、量化精度、传输格式、记录格式与同步标准等相关规范标准。其中通过多个直播机房调音数字信号处理,将主机与总控机房组合成主用矩阵和备用矩阵,能够直接切换单元设备、总控机房对讲模块、控制PC机等,共同连接到中心交换机上,形成星形的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2 播控系统基于网络平台的原理图

根据上图通过系统中心节点的交换机,就能将所有广播设备与交换机联系,简单、安全、便捷。同时该系统不会因某一点出现问题,而影响局部甚至整体网络系统,导致直播机房出现状况,即使出现极端情况,也可以通过断网来保证节点内部工作顺利正常进行。由此可见,利用网络平台能够大大的提高广播的安全性,还能突出广播形式的多样,系统的全面等特点。简单来讲,就是在脱离网络的情况下,也能实现播音的安全正常进行。

而保证网络平台智能化广播中心播控系统实现,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以太网技术,建立互联网传输协议和用户数据协议,即TCP和UDP两种,用于实现节点信号数据的传输控制,达到资源交流共享的目的[2]。其中TCP实现数据链的点对点的数据传输,保证数据链的稳定,还能有效的验证接收数据与发送的数据的内容、顺序等信息,充分体现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上图的系统中,DSP主机、总控机房的主备用矩阵同PC机间的信息传输都是通过TCP实现的,进行数据信息的编辑、检测、上传下载指令。

UDP是一种独立实现一台计算机到另一台计算机信息数据传递的协议,它不具备TCP传递的稳定性,不能保证接收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当然对于信息数据的内容、顺序也不能保证。因此UDP不能实现接收信息的及时性,一般进行DSP主机间逻辑指令的传递处理,如Global Logic、Global Potentiometer等,还能通过DSP去遥控另外的DSP主机[3]。利用网络平台可以进行TCP/IP通讯协议建立,进行广播播控系统音频信号的,接收,覆盖整个直播机房网络,对数据信息的路由、编组、时间表进行更改、拷贝、删除,展现网络平台带来的广播播控系统的灵活多变,功能扩展等。

2 基于网络平台的系统优势分析

2.1网络平台智能化广播中心播控系统建设原则

根据广播总局的安全要求,所建立的播控系统必须具备安全可靠性原则,才能应对设备故障问题,将损失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同时根据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音频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提出了技术更新的要求,对于播控系统进行经济、先进性进行考察分析,才能建立系统简化、技术先进、性价比高的设备系统。当然在进行系统建设时,要重点考虑资源的共享,系统的扩展性等,竭力保证网络平台上播控系统的开放性、可扩展性、灵活性原则。

当然基于网络平台的广播播控系统建设,还要考虑广播电台的特殊性,在系统软硬件设施上设计要符合国际、国家各项技术标准,统一采用标准的接口,便于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利于系统的进一步维护、扩展、升级,保证整个网络的成熟稳定。

2.2基于网络平台的广播播控系统优势

1)方便快捷的实现音频信号的管理、共享、调度与切换

根据播控系统基于网络平台的原理图可知,在直播机房同总控机房间的音频信号传输,采用的是MADI光纤点对点形式。光纤内可同时实现双向传输64路数字音频信号,再进入总控机房,分配到各直播机房[4]。而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中心节点检测,就能利用计算机软件将音频信号方便快捷的进行传输,减少了节目播出过程的设备环节,进行了音频信号的管理、共享、调度和切换,具有一定的安全稳定性。

2)利用远程遥控软件,实现直播机房工作检测、管理

远程遥控软件是用于监视、控制广播播控系统板面的软件,通过网络登陆,利用整体广播播控系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直播调音台控制面板使用的监视,精确的了解到各推子的位置、信号传输状态、面板按钮、指示灯等情况。同时还能监视到节目人员的调音台使用情况,协助进行正确设置,再出现极端情况下,还能通过虚拟界面来保证音频信号的正常传输,更甚至可以通过播控系统进行节目质量监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3)系统扩展功能的实现

利用该系统的网络接口通讯协议,能够对总控矩阵进行系统扩展功能,如果有需要可以进一步提高广播总控的外延扩张功能,将制播网整个也纳入总控的监控之中,实现了广播总控监控技术的全网覆盖,成为一个有新的意义的广播总控系统。如下图所示[5]:原不属于总控范围的一些业务纳入总控系统示意图。

图3 新纳入广播总控平台业务示意图

为了配合网络平台上的智能化广播中心播控系统运行,还可以在全市各地建立总控监控分站台,实现音频信号间的共享与监控,将各种网络媒体的优势集中实现。同时在录音室建立通讯设备,与总控音频信号共享,在紧急情况下,作为广播的直播间工作。

3 结论

数字化的网络环境,为广播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技术、资源共享平台,推动了革命性的变革,有利的实现了信号调用、资源共享、监控、调度切换等功能,为广播中心提供了全新的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荣艳玲.广播电台总控系统的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3(12):70-72.

[2]王宁,王东丽.基于网络平台的智能化广播中心播控系统[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6,33(7):72-75.

[3]刘建国,吴晓应,郑毅清.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播控系统整体解决方案[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5(2):56-62.

第5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枝术;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市场化的逐步深入,对电力行业的投资也越来越大,各种智能化设备和高科技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多。各个电力设备的连接复杂紧密,各个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也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由于电力系统地域分布较为广阔,大多数元件显示出磁滞、延迟、饱和等复杂的物理特征,因此要对这样的系统进行有效控制必将面临较大的困难。实际生活中,随着新建高压线路的日益增加、电力网的不断扩大以及线路造价尤其是走廊使用权的费用逐渐趋于昂贵等,人们开始对电力系统的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正是由于电力系统中存在以上的问题,先进的控制手段才能源源不断地引入到电力系统当中。智能技术的开发以及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必然会推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会越来越依赖智能技术系统。

1、模糊控制

模糊理论(FT)是将语言变量和近似推理的模糊逻辑引入进来,具有完整推理体系的智能技术。模糊控制在现代工业中采用的方法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系统结构和参数的高维、时变、高度非线性以及系统内部的位置和不确定因素导致了模糊控制系统产生的必然性。这种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非常实用,它能够对人的模糊推理和决策过程进行有效的模拟。通过已经存在的控制规则和数据,模糊理论可以对模糊输入量进行推导,得到模糊控制输出,输出结果的组成部分是:模糊化、模糊推理与模糊判决。模糊理论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种智能技术的优势在于对于那些具有不确定性、不精确性的问题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也能够处理由于噪声而造成的问题;专家的经验通过模糊知识的语言变量进行表达,与人的表达方式更接近,知识的抽取和表达更加容易完成;鲁棒性强,提高了自学习能力和容错能力,如果电力系统出现问题或者改变了网络拓扑图和环境变量的设置等,那么通过模糊理论的应用,能够进行及时应对并且给出完全正确的解决方法。

2、专家系统控制

专家控制系统(ES)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发展比较早,应用较为广泛,技术相对比较成熟。该系统控制对电力系统是处于警告状态下还是紧急状态下进行辨识,并提出紧急处理方法,以全面恢复系统控制。它由状态转换分析、系统规划、切负荷、故障点的隔离、调度员培训、电压无功控制、电力系统的短期负荷预报、配电系统自动化、静态与动态安全分析以及先进的人机接口等多个方面组成。同时,专家控制系统中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当系统规模较大、规则较多时,完成推理的速度受到限制,然而目前已有的专家系统大多是用于离线,或者在线解决属于系统分析方面的问题,而在实时控制方面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2)现有的专家系统缺乏有效的学习机制,对付新情况的能力有限,而且容错能力较差,当系统发生故障或网络结构、系统参数、设备控制器配置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将有可能得不到结果或给出错误的结果。

(3)大型专家系统的建造周期长,知识的获取和校核比较困难,要建立完备的知识库,维护难度比较大,在建造专家系统之前必须充分考虑这些问题。

因此,对于以上几点问题,还是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同时必须将专家控制系统与模糊控制系统或者其他智能系统相互融合,在保证较长周期的运行的同时,才能准确完成校核。

3、神经网络控制

人工神经网络(ANN)是模拟人类传递和处理信息的基本特性,由人工仿制大量简单的神经元以一定的方式连接而成。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与控制理论相结合的产物,神经网络控制是智能控制的一个全新的分支,它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神经网络控制和最优线性控制不同,它具有非线性的特征,很强的处理能力。神经网络控制中的人工智能系统、数学系统、计算机科学理论以及自动控制系统,都能很好运用到电力系统中,比如,自动化设备管理中数据库的统计,分析和计算电力系统的总能耗和各个设备的能量消耗,以及根据数据自行分析设备的耗损情况。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神经网络系统目前主要集中研究神经网络结构和模型、神经网络的硬件相关问题等。

4、线性最优控制

最优控制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将最优化理论用于控制问题的一种体现。线性最优控制是目前诸多现代控制理论中应用最多、最成熟的一个分支。在提高远距离输电的效率时,最优励磁控制的应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励磁控制器通过测量发电机电压与给定电压比较,把偏差按PID方法计算出控制电压,将其控制电压转换为相应的移相角就能改可控硅整流桥的输出电压(转子电压),从而达到控制发电机电压的目的。励磁控制器中使用了线性最优控制技术,此项技术也在控制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优控制作为组成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部分,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线性最优控制技术只适用于局部的线性化模型,并非适用于电力系统中所有自动化程序。

5、综合智能系统

综合智能控制一方面包含了智能控制与现代控制方法的结合,如模糊变结构控制,自适应或自组织模糊控制,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神经网络变结构控制等。另一方面包含了各种智能控制方法之间的交叉结合,对电力系统这样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来讲,综合智能控制更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现在,在电力系统中研究得较多的有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的结合,专家系统与模糊控制的结合,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的结合,神经网络、模糊控制与自适应控制的结合等方面。神经网络适合于处理非结构化信息,而模糊系统对处理结构化的知识更有效。因此,模糊逻辑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结合有良好的技术基础。这两种技术从不同角度服务于智能系统,人工神经网络主要应用在低层的计算方法上,模糊逻辑则用以处理非统计性的不确定性问题,是高层次(语义层或语言层)的推理,这两种技术正好起互补作用。神经网络把感知器送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安排和解释,而模糊逻辑则提供应用和挖掘潜力的框架。

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推动整个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的进程,在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进程中,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控制技术的深入研究,自动化控制智能技术将朝着全面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智能性工作环境,减少人员的值守,甚至于无人值班。同时,也有效的促进与提高电力系统平稳、安全和经济的运行。

参考文献:

[1]莫娜,田建设.模糊电力系统稳定器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06.

[2]韩学山;杨明;张利;价值调度推进智能化电网发展的思考[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

[3]杨正瓴.21世纪的电力系统控制[J].宁夏电力,1999.

第6篇

1建筑节能措施

当前,建筑智能化系统节能的主要关注点是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如采暖、照明系统。要使照明装置节电,一方面要节约电能消耗,另一方面要减少电能浪费。要做到这点,首先必须从节能的角度了解照明设备和特性,其次是采取具体的节能措施。这些节能措施主要可以归纳为采用高效光源和灯具、采用节电的镇流器、充分利用自然光、有效的控制方案。而空调系统的有效控制是主要节能措施。据统计,我国的空调和照明系统用能量近期增长速度明显增长,因此,减少建筑的空调及照明系统能耗是降低建筑能耗总量的主要内容,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

1.1提高空调系统用能效率高能效的建筑节能,首先,根据建筑的特点和使用功能要求,设计高能效的暖通空调设备系统,例如:热泵系统、蓄能系统和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等。然后,在使用中,采用建筑设备自动化监控系统对室内的舒适度、室内空气品质和能耗情况进行监控,这正是智能建筑在节能方面不应该忽视的重要内容,在使用过程中的节能问题。如世界发达国家通过传感器装置测量周边环境的温、湿度和日照强度相关参数,控制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实现真正地减少采暖、制冷能耗。

1.2新能源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这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需要我们从根本出发,不断的考虑新的方法,开发出新的科技,并使之运用于实际。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新能源的利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能源通常指非常规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有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本文主要介绍当前利用较多的太阳能技术、地热能技术。(1)太阳能技术目前,太阳能技术关键是太阳能集热器,有平板集热器、真空管集热器两种。其原理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产生热水,夏天通过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制冷,供空调使用,系统可全年提供生活用热水,冬天可以用作采暖。实现全天候自动运行。太阳能利用和传统的电力比较,初投资较高,但一般约3年左右可收回增加的投资。但从总体而言,当前人类对太阳能利用的规模还不大,技术尚不完善,仍需要继续深入广泛地研究。使之将来实现太阳能热发电商业化。(2)地源热泵技术地源热泵是随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出现并逐渐兴起的一门节能环保技术。地源热泵就是利用大地(土壤、地层、地下水)作为热源。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可以人为地制造出与周围空气温度相比更舒适的环境,地下水可以用,附近的江、河、湖、海乃至池塘水可以用,城市的排放污水可以用,其他高温用能、耗电设备的排热以及地热尾水都可以用。建筑的空调系统一般应满足冬季的供热和夏季制冷两种相反的要求。地源热泵冬季供暖时,把地表中的热量取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同时向地下蓄存冷量,以备夏用;夏季空调时,把室内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表中,向地下蓄存热量,以备冬用。因此说地源热泵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建筑空调系统由于必须有冷源(制冷机),如果让它在冬季以热泵的模式运行,则可以省去锅炉和锅炉房,不但节省了初投资,而且全年仅采用电力这种清洁能源,大大减轻了供暖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且地源热泵系统中大地起到了蓄能器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空调系统全年的能源利用效率。实践表明,在建筑空调中采用热泵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效应气体CO2和其它燃烧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节能新技术。

2结束语

第7篇

关键字:智能建筑;暖通空调系统;优化分析

引言

目前,智能建筑节能作为我国的建筑事业的进步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讨论重点和热点,它提出的理念:环保节能是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关键,它符合现今时展的要求。而建筑节能它最关键的是对其能量的利用率进行有效提高。故而,在建筑节能的项目规划和节能标准中,我们都应当把对其能量的利用率进行有效提高作为主要的目标。以优化暖通空调的系统来达到对大楼运行的成本进行节约的目的。

一、关于智能建筑和暖通空调

1984年,在美国的城市哈特福德建成了第一幢智能大厦,而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是我国的智能建筑开始起步的时代。

所谓的智能建筑指的就是通过对建筑物的服务、设备、结构和管理依照使用者的需要来对其进行最合理、最优化的构成组合,使之可以让使用的用户们有一个非常的舒适、便捷以及高效的非常人性化、科学化的建筑环境。它是现今的所有科学技术汇集一身形成的产物。由现代的电脑、通讯、建筑和控制等技术组成了智能技术的基础技术。

它是通过建筑物的结构、服务还有系统和管理这几个最基本的要素和它们彼此之间的内在之间的联系,用最好、最优化的设计,来个客户一个非常的舒适、便捷以及高效的非常人性化、科学化的建筑环境和空间。而所谓的暖通空调就是指的是它的三个主要功能的综合,即通风、采暖以及空气的调节。

二、拥有智能化系统的智能建筑

以最大程度的对人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进行提高的目标为中心,而且拥有许多的智能化设备的建筑,它的构成是由各种各样的诸如:数字通信、控制、电视、计算机网络、光纤、数据库还有传感器等等的高科技技术,来组成的智能化系统。

它可以分为通信自动化的系统、办公自动化的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的系统、安全自动化的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的系统外加综合布线的系统。

三、能量管理优化和控制系统优化的智能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

智能建筑它的特点就是智能建筑的楼宇自控系统使得建筑内部里面的所有的设备都被汇集聚合形成了自动化控制的系统,这个系统它不仅可以对这个建筑进行综合的监控管理,还可以让自身的资源和别人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共享。而且在此之中,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充分的发挥了它的效益和能力,所以我们想要更加好的对这些效益与能力进行实现,那么对智能建筑的暖通空调进行处理和优化就是不可或缺的。

智能建筑拥有的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就是楼宇自动化的系统,智能建筑就是通过对楼宇自动化的系统管理来实现对建筑物内部的所有的设备和这个建筑周围的建筑环境的全方位的监视控制管理,给建筑的用户们带来了一个一个非常的舒适、便捷以及高效的非常人性化、科学化的生活或工作的环境,而且还可以对它使它的设备的运转和管理得到优化,来对其建筑的运营的成本费用进行减低。楼宇自动化的系统它包含的系统和设备非常的广泛,其中有电力、空调、给排水、照明、防灾、通风、还有车库管理和安全防范这些系统和设备,它是智能建筑中最大的一个分系统。当然,我们要谈的主要还是对暖通空调的系统进行的优化分析。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的特点来看智能建筑:

(一)进行能量管理和控制系统的智能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的优化的措施。例如:

1. BA联网和变风量空调系统项目,它对新风量和变风量空调送风储压进行优化,能够对其的能耗进行节约,可以对房间里面的空气质量进行优化,所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对送风压和风压末端的装置温度,还有温度和新风量等全部进行控制的基础之上,对新风量和送风静压进行优化的设定。

2.受流量控制的空调水系统项目,它的优化的原则是依据冷热的负荷进行冷热煤水进行调节,对于系统的运转的效率进行提高,使得不出现没有效率的耗损,可以进行最大限度的节能,同时冷热煤水的供回水的温度是一直都保持不变的。所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根据其的参数,使得它的要慢慢的趋于恒定。

(二)它能够对其的环节的控制进行减少,还会对它的稳定和可靠这两个性能进行提高,并且可以进行状态化的模拟对其系统和它的过程,把它可能发生故障的几率降到最低,使得能够使得系统的输出和相应达到最优化。

(三)为了使得智能建筑的总体的效能达到最好的状态,使得它的系统效率能得到提高,对其的运转的资金费用和投资能够一定限度的进行减低,我们可以在系统的各个参数和可能结构中找出最适合的进行配对,使其达到最佳的效果。

(四)还可以使得节能变成可以主动的进行节能,这是通过对办案进行优化控制达到的,它与别的进行改造过的被动的进行节能不同。

三、智能建筑对暖通空调的BA系统的优化

(一)优化的DDC。

各种各样的大小处理能力不同的直接数字的控制器都是由主流的BA系统的供应商们进行提供的,同时为了对故障出现的几率和控制间里面通讯进行减少,我们都应该使用大规模的控制器在热力站的监控点和进行冷冻机房这些密集的场合。而小型或者是中型的控制器就可在新风机、通风机还有窄气处理机中进行使用。

(二) 优化控制策略。

1. 空气的处理机的独立控制盘一般采用的是自动控制技术(PID)进行控制,其中使得空调系统能够稳定运转的核心关键就是要对PID的参数进行合理的选择。空调对房屋里面的温度的波动反应的特性的曲线比较的陡,就说明PID的系数比较的高,设定温度的到达过程比较的短,反之则是较长。可是系数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这样很容易使得其独立控制盘的控制系统失去稳定,使得房间里面的温度起伏与电动的调节阀的周期性的运动无法在一个歼度上进行固定的运行。

2.PID可以对许许多多的场合里面的空凋进行控制解决,可是在一些大型的场所里面,依靠参数较高的PID系统并不能够使得空调机组对于负荷发生变化进行响应的速度得到提高,使得问题得到解决。所以我们可以再空调的窜内和送风道里面分别的进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将房间里面的温度设置成总的DDC的控制器来进行完成,并且由副的DDC依据总DDC发出的指令和风道的温度传感器来进行水阀驱动的完成,可以使得系统对温度的波动的回应速度加快了。

(三)优先的控制权。

在中央控制站中综合集中的管理是BA通常会遵守的原则。可是这项原则的遵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不便。在一些场所里面为了能够更加的和用户的使用要求相适应,所以就将通风系统和空调设置在现场,并对它们的参数功能进行了设定。可是直接的数字控制的这种功能它是不给予提供的,所以要依靠专门的这类部件来进行实现。而且这样与VRV的控制面板的设定器相似的功能会给这个房间的用户带来很好地使用效果,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的进行运用。

(四)关于BAS的监控中心。

BAS的监控中心它主要是所有的设备和功能汇集到一起,在一个房间里面进行的一项操作监控。它主要监控目标房间里面的全部的设备、包括通风、空凋、动力系统.还有不同的常见的安保监控和消防控制等等,且这些监控都是在一个房间里面完成的。可是因为这间房间一般离锅炉和冷冻机这些房间比较的远,不适合远程的操作。因此可以单独设立一个对其进行分开的管理。

结论

节能减排是我们对智能建筑进行分析与评价的时候所要遵守的原则,而智能建筑的暖通空调的系统,它的能量管理与控制这些系统的优化是它的起点与目标,所以对它的优化对于智能建筑实现节能有着非常大且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为燕.智能建筑暖通空调系统优化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1,(6):205-206.

[2] 张国杰,张秋宇.暖通空调的系统优化方法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1,(7):358.

[3] 林信贤.浅谈智能建筑暖通空调系统优化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4):105-106.

第8篇

关键词:人防工程智能化控制系统组成与功能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人防工程是战时对人员和物资予以保护的重要场所,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也是实施人民防空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为了保证内部人员和设施的正常工作和运行,需要设置必要设备。本文就人防工程智能化控制系统组成与功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人防工程智能化控制系统组成与功能分析

2.1设备监控系统

2.1.1防护设备监控

防护设备主要指防护门及与之有关的出入口呼唤按钮,监测生化武器和核武器袭击的三防报警设备。

(1)三防报警主机。人防工程中使用的三防报警装置,主要是毒剂报警器和射线报警器,这是人防工程监视是否有核武器和生化武器袭击的“眼睛”。三防报警主机与设备自动化的接口,通过两种方式进行:IO接口方式和主机联网接口方式。IO接口方式:三防报警主机一般都有报警输出接点,一旦监测到敌人相关武器袭击,相应的报警接点闭合。主机联网方式:新型三防报警主机通常具有RS232或以太网联网功能,具有RS232接口的三防报警主机可以通过协议转换器连接到上级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网络上。

(2)电动防护门。在新建、改建人防工程中,主要出入口的防护门采用电动防护门。电动防护门的自动化,能在战争中敌人采用核生化武器袭击时,以速度最快的响应,使进入工程内部污染达到最少,并具有远程开关门和监视门的开关状态的功能。

(3)出入口呼唤按钮。出入口呼唤按钮功能通过自动化系统实现安全、有效的出入口控制非常必要。为了在战时达到工事密闭效果,电动防护门处于关闭状态。将出入口呼唤按钮接入自动化系统监控,当有人触动呼唤按钮,控制中心就会得到其口部位置,值班人员结合该口部的视频信息,选择拒绝进入或开启电动防护门允许其进入。

2.1.2通风空调设备及环境监控

通风空调系统需要自动控制的设备包括:口部的电动密闭风阀、进排风机、空调机组等,其中电动密闭风阀、进排风机是与工程的三防控制密切相关的设备,必须实现自动控制和远程监视。

(1)风机。清洁进风机、滤毒风机、排风机目的是进行通风方式切换并实现远程控制、集中监视。其实现方式简单,通过智能控制器的开关量输出接口就能实现风机启停控制。

(2)电动密闭通风阀门。在人防工程中,为了实现通风方式切换和三防需要,每个口部进排风系统中安装了数量不等的电动密闭通风阀门。在控制逻辑上跟风机相同,即根据三防通风的要求进行控制。

(3)除湿空调机。现代新型的除湿空调机组,一般都是自动化机组,空调机上自带控制器,根据回风管道上的温湿度和用户的设定值来自动控制机组的运行。

(4)超压控制。为了保证防毒通道的安全,在工程口部排风采用超压排风系统。通过切换通风系统中风机和电动通风密闭阀来保证口部工程内外差压。

(5)环境参数检测。在功能大厅、重要人员房间等位置设置温湿度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在口部及重要区域设置温湿度传感器,监视这些地方的温湿度情况。

(6)三防报警主机检测环境与通风方式控制系统联动。根据三防报警主机的检测数据,系统能自动控制相关的电动密闭阀和电动风机,使工事通风状态在清洁、隔绝、滤毒三种状态中适时切换,并控制通风方式信号箱提示工事内的人员。

2.1.3给排水设备监控。

水系统需要自动控制的设备主要是给水和污水排放的控制。

(1)给水系统自动控制。给水的自动控制包括坑道式工程外水源给水泵或掘开式工程的深井泵到各水库的水位控制,以及水库到各用水设备的生活供水设备的控制。从水库到用水设备这一过程中的水系统控制对象包括:生活给水泵、空调循环泵、电站冷却水泵控制。

(2)污水排水系统自动控制。污水池的水位控制本身比较简单,传统的控制装置都能完成。对污水排水系统的监控,体现在实现三防要求及污水池的水位及报警状态和污水泵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的监视。

2.1.4发电及供配电系统监控

发电及供配电系统在人防工程设置专门的电站控制室,并安排值班人员,发电和供配系统的参数监视将更加全面并可控。

(1)发电机组。发电机组的自动化一般由机组本身的控制器完成,其控制器应提供一个用于系统集成的自能通信接口,便于将发电机的参数和状态集成到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电站计算机和中央控制室计算机的参数监视、记录以及控制。

(2)油箱油位。对于发电机的日用油箱及主油箱的油位,设置就地连续油位显示装置和连续液位变送器,送电站计算机和中央控制室计算机,使保障人员随时掌握油箱油位情况。

(3)变压器。目前人防工程中的变压器采用干式变压器,变压器往往自带温控器,因此对电压器的监控宜通过系统集成的方法实现。

(4)低压进出线。首先低压进线柜和母线联络开关柜的主开关运行状态、故障状态应进行监视,其次所有低压出线柜的全部符合开关的运行状态应进行监测,以便于在中央控制室和电站的监控站上随时掌握低压配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方式。

(6)照明系统的监控。实现照明监控的目的是节约能源和照明的集中管理,增加人防内部电源的供电时间。人防工程战时可由值班人员结合视频监控信息,操作自动化系统将没有掩蔽人员的人防区域照明灯具关闭。

2.2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可为值班人员提供可视化的工事信息。同时结合视频监控系统提供的信息,可对人防口部人员确认,控制电动密闭门开闭,以及照明系统进行远程自动控制。

2.3系统集成和智能化管理系统

2.3.1系统集成

人防工程的系统集成包括系统级集成和设备级集成。系统级集成中设备监控、联动控制、安全技术防范等子系统的集成,为实现工程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信息基础。设备级的集成是各种智能设备的运行数据集成到设备监控系统中,实现各种设备运行的集中监视和控制,为工程的全面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提供基础。

2.3.2智能化管理系统

功能完善的智能化管理软件,除了集中监视和控制的功能外,一般还应包括设备运行信息管理,设备维护辅助管理、系统优化运行调度控制等功能。目前,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至少应做到所有工程设备的集中监视和控制。

2.4电磁脉冲防护

为了尽量减少电磁脉冲对智能化控制系统的重要电子设备干扰,需要采取响应的电磁防护措施。电磁干扰的三要素为:电磁干扰源、干扰传播途径和敏感设备。防范措施一是分散配置人防信息系统网络,避免同时遭敌摧毁和杀伤。二是做好工事内外的电磁屏蔽,并尽量减少进出工事的电缆线路,对进出电缆进行屏蔽处理。三是通过与设备相匹配的电涌保护器对相关电子设备进行保护。

3.结语

人防工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人防智能化控制系统在只有依靠其他相关设备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才能将其所有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出来,才能更好的为保障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的服务。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建筑物 , 智能化 , 系统化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building all intelligent subsystem, and analyzes the design points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sign phase related the cooperation among, make the building design good union, and for the user to provide a good working environment, for building managers convenient management method, so as to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building and reduce the management cost.

Keywords: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atic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浙江某大厦坐落于杭州钱江新城,总建筑面积88875㎡,总建筑高度99.9m,由一栋小户型公寓、一栋大户型江景公寓、裙房商场及地下车库等组成,拟建成一座为商务配套的居住用房,满足总裁、董事、高管及CEO等高级行政人员及白领的居住需求。

二、设计时与相关专业的配合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阶段,需与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等相关专业进行密切配合,还要充分考虑到智能化弱电系统的桥架、管线与各专业的配合,这样才能使整个工程显的美轮美奂。

2.1与建筑专业配合

根据建筑平面布局和功能划分,按规范要求、结合业主管理模式需求,确定智能化系统机房的位置、面积和弱电管道井。建筑一般体量较大,有的组成建筑群,智能化系统需要建立多个控制室,各控制室之间既可相对独立运行又可联网运行。弱电管道井的位置尽量合理分布于建筑平面内,每层面积较大时可考虑设置多个弱电管道井。在地下室汽车库设置智能车辆引导系统时,需要根据建筑专业设计的车辆交通组织流线,合理设置引导系统。

2.2与结构专业配合

智能化系统中重量较大的设备主要集中在机房,均配有不同容量的蓄电池组, 荷载较大,需向结构专业提出明确的机房荷载要求。建筑内部布置和安装智能化系统设备时,需要了解结构专业桁架布置和走向。需在综合展位箱布置定位后向建筑、结构专业提供预埋留洞位置及大小。

2.3与给排水专业配合

对于消防设施的控制,需由给排水专业提供消火栓和消防水泵房的位置及其联动控制要求。 对建筑当设置有智能灭火水炮系统时需向给排水专业了解水炮设置位置和控制要求。当建筑有气体灭火系统时, 也需要明确其控制要求。

2.4与暖通专业配合

由暖通专业提供各防排烟风机、阀门的位置及消防联动控制要求。当建筑设有排烟窗时,需由消防联动控制其开闭。根据暖通专业的要求,建筑设备管理系统设计需满足空调系统及其设备、阀门的运行管理。

2.5智能化系统桥架、管线与各专业的配合

智能化系统有大量的桥架、线槽、管路,其标高和走向需要与各专业作管网综合配合,并作好剪力墙体、柱、楼板上孔、洞的预留及管路的预埋。

三、系统设计

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的智能化水平要求更加严格,而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及其智能化、 集成化程度, 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在整体运行上的安全性、管理效果及建筑物的使用性,建筑中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研究的责任之重不言而喻。

3.1有线电视系统、电话、户内多媒体配线系统及综合布线系统

通常情况下,建筑的电话由市话直接接入有部分建立模块局,少部分自建程控电话交换机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传输语音、数据、图像和部分控制信号,现代博览建筑采用超五类及以上系统。通过统一的传输媒介进行规划设计,并将各子系统进行有机连接,为智能化系统集成提供通道。博览建筑的综合布线点位的设置,主要集中在建筑内部工作人员办公区域保管员工作室等,出入口、等候区设置信息查询终端点位,大空间区域可设置AP 信息点,作为无线 WIFI 预留接入点。对于大跨度展览场所可设置集成通讯网络、有线电视、电源、给水、 燃气的综合展位箱,信息点位直接设置于综合展位箱内。公共场所设置公用电话、无障碍专用电话。部分博览建筑需要设置内外网物理隔离的综合布线网络。

3.2安全防范系统

3.21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主要监控部位:地下机动车车库出入口;地下自行车车库出入口;地下车库主通道;地面各主要出入口;大楼各主要出入口;塔楼及板楼的电梯前室;所有的电梯轿厢内等。地下室采用彩转摄像机,地上采用彩转黑加配红外灯摄像机。所有的摄像画面,用数字硬盘录像,保存期为14天同时采用矩阵控制器,快速实现图像调用。与防盗报警系统连动,在防盗报警系统发生异常情况时,探头周边摄像机图像迅速跳出,立刻了解现场情况。

3.22防盗报警系统

在塔楼三层和板楼二层消防疏散楼梯中设置三鉴探测器,与就近的监控摄像机联动。塔楼二层、三层通往商场和餐厅的消防楼梯门上设置门禁报警系统装置。现场不设报警显示,报警信号传输至管理中心声光显示。

3.23电子巡更管理系统

实现功能:监督保安人员按照既定路线进行巡逻,消除安全隐患。根据本建筑物的特点及布局设计巡更路线和巡更点的布置,需要注意的是在各设备机房门口或附近应设计巡更点,巡更管理软件具备打印输出功能和统计功能。设计暂定150点,具体路线物业管理单位确定。

3.23访客对讲系统

考虑到系统产品未确定,为了节约造价,系统产品的确定在设备安装时确定,因此设计需先进行管路施工图系统设计,再进行系统施工图设计。

系统安防报警功能 (家庭户内安防报警):家庭户内安防系统将家庭的防灾探测器通过有线方式连入终端。通过键盘和遥控器进行布防和撤防,同时报警信号传到小区监控中心。每个家庭均配置了紧急按钮,从而实现防盗及紧急情况报警。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设置电话和互联网远程控制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电话或上互联网查询和控制家中各类探测器的布防和撤防。 配有电子遥控器,可隔墙控制,进行布防、撤防和紧急求助等功能,方便操作。

家电控制系统设计要点:系统预留家电控制接口,可以定时开启或关闭电源,控制家中的灯光、窗帘、家用VRV空调等。还可以通过电话或INTERNET进行远程控制。

3.3背景音乐及公共广播系统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