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6 03:04: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出国留学辞职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您好!我是技术部的小王。下面是我的辞职信;
今天,我带着复杂的心情写了这封辞职信。由于当初受到您的特殊关照使我得以加入公司,并且在短短的五年间获得了许多项目煅炼的机会,而且还有了那次出国留学的机会。经过这五年在公司从事的xx开发和xx管理工作,使我在xx开发,xx管理等领域进步神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此我深怀感激!
但是如今物价飞涨,然而薪金却迟迟未涨。我不得不向公司提出申请,并希望能与今年12月25日正式离职。
对于我的辞职给公司造成的不便,我深感抱歉。但同时也希望公司能体恤我的个人实际,对我的申请予以考虑并批准为盼。
此致
敬礼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华人留学生选择到世界的电影中心一一美国好莱坞,来学习电影创作。也有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学成归国拍摄好莱坞模式的电影。更有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中美台拍这个模式,做出了很多有票房有口碑的成功商业电影。张挺,也是近年来好莱坞学习电影创作的电影人之一。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出国》杂志在洛杉矶的特约记者张晓薇(以下简称记者),和张挺开始了这次的访谈。
采访人:《出国》杂志驻洛杉矶特约记者巴里
受访人:华人编剧张挺
摄影:王鹏
时间:2015年6月16日
地点:美国洛杉矶
(1)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记者:张挺您好。
张挺:巴里您好。
记者:可以谈谈.你为什么选择出国吗?
张挺:用一句前段时间流行的话来回答“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记者:所以您也是辞职离开中国的吗?
张挺:不是。在出国之前,我一直就是一个自由职业者,给报纸、杂志写过约稿,给电视台写过文案,也写过网络言情小说,写过电视连续剧剧本。编剧这个职业,放在全世界都是一个极没有安全感的职业,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没有固定的收入保障。当然好处也有,那就是想走就走,没有约束,不用向任何人写辞职信(笑)。
记者:那为什么选择来美国昵?
张挺:美国好莱坞是世界电影的中心,电影的制作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和工业化,电影的技术也是代表了世界最高的水平。所以,作为一个电影人,如果想要出国学习电影,好莱坞一定是首选之地。
记者:来美国之后,看见了那个“更大的世界”了吗?
张挺:看见了。然后发现那个“更大的世界”,大到几乎没有边缘。在美留学期间,我的同学来自全世界各地,有印度、巴西、英国、澳大利亚、亚米尼亚等各个国家的学生。表面看起来,我是在美国学习好莱坞模式的电影创作,实际上我深层次的收获远远不止于此。
每个同学的国家背景代表了一种电影文化,文化与文化的碰撞,产生的巨大的化学反应,是我最意外的收获。同样的,其他国家的同学也对我们国家的电影有着巨大的好奇之心,李安的《卧虎藏龙》,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张艺谋的《十面埋伏》,还有姜文的《让子弹飞》,都是外国同学比较熟知的电影作品。来美国学习电影,可以说是我迄今为止,人生中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
记者:在美学习期间,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张挺:语言(笑)。
记得当初我申请编剧专业时,负责中国学生工作的老师,很友善地提醒我,确定要来学编剧专业吗?我很“无知者无畏”地说,电影行业,除了编剧,我也不会其他的。结果,开学第一天,编剧专业的新生开会,一个会议室坐满了人。我环顾四周,一看只有两个亚洲面孔:一个是我,一个是台湾同学。几周之后,台湾同学转学了,我变成了系里,我所在的那一届,唯一说中文的学生。
作为一个英文是第二语言的学生,开学第一周就要进入全英文专业剧本写作状态,压力巨大无比。再加上写作格式和写作软件,都是我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用”差不多快奔溃”来形容我第一周的状态,一点也不为过。我们作业,每次都是交十五页剧本(一个长电影剧本的八分之一),一周两次。一次自己独立写第一稿,一次根据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后的笔记,写第二稿。每一次的作业,英文是第一语言的同学,可能只要两个小时就写完了。而我基本上至少需要三个小时才能完成。
我开玩笑地形容那些日子,“写完作业,就能看见晨光”。
(2)中西合璧,洋为中用
记者:可以谈谈在中国学习到的编剧方式,和美国学习到的编剧方式,有什么不同吗?
张挺:可以。我的本科是在南京艺术学院学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也是中国院校开设的一种常规编剧专业,所读的方向并不局限于影视创作,其中还包括戏剧和戏曲创作。我在美国所读的研究生编剧专业,就是完全只针对影视行业。一年之后,分电视方向和电影方向,我最终选择的是电影方向。
当初,在中国的时候,我那一届是南京艺术学院影视系开设的第一届戏文专业,所以系里非常重视,请了很多名师过来教我们,最多的是南京大学的教授们。南京大学的教授是典型的人文类学者,文化底蕴深厚,学识渊博,注重文字所包涵的人文精神。莎士比亚、易卜生、等中外戏剧名家的文字和精神,都是我在中国所学到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教会了我作为一个文字作者,所要具备的内涵和眼界。
而在美国,因为我所读的MFA(艺术创作硕士),所以老师的指导方向就是要你毕业之后,能够马上加入到电影工业中独立创作剧本。因此教授的内容,大多与实际操作息息相关。
老师会告诉你,现在的好莱坞编剧是怎样创作的。第一个就是工具的规定。好莱坞的剧本有明确的格式规定。场景描述该怎么写,人物对话怎么写,人物动作怎么写,甚至空几个字符,每行的行距是多少,都是有着统一的格式的。因为这个,就诞生了几款专业的剧本创作软件,其中最通行的编剧软件叫做Final Draft.用这个软件写作,编剧只需要负责写剧本的内容,剧本技术性的排版是自动生成的。每个电影行业的工作人员,一拿到这个统一格式的剧本,一看就能明白,这个剧本有几场戏,大概拍完会有多少分钟。这是好莱坞电影工业的伟大之处,用标准化的格式去最大程度地保证你的创作被其他人读懂和认同。
另外,因为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已经高度发达,所以对于剧本创作这一块,很多专业人士,研究出了一个符合观众观影心理学的剧本结构,最大程度地保证剧本被拍成电影之后,有高度的可操作性和票房保证。最通行的版本是三幕式结构,八个序列情节段。什么时候发生什么,什么时间点该给观众一个刺激,几乎都有明确的规定。然后在这个大框架下,编剧去创作一个令人映象深刻的故事来。
记者:所以现在你的创作是按照中国模式,还是美国模式?
张挺:其实中国模式和美国模式,说到底,都是相通的,并不矛盾。美国剧本的标准格式和结构,加上中国文字所讲究的情怀和境界,完全可以结为一体。
目前,中国国内编剧所采用的编剧格式,大致上和美国剧本轮廓差不多。都是先写一段场景描写,然后写人物对话和动作。只是好菜坞规定得更细、更明确一些。
而好莱坞剧本讲究的故事的Theme,其实就是一个我们中国所讲究的主题思想。好莱坞的很多大片,部是很主旋律的东西。比如好人有好报,邪恶者必死,种族要平等。随便找一个好莱坞最近上映的大片,你都能发现这是一个符台目前世界主流价值观的故事。
我的终极电影梦想,就是用美国好菜坞剧本的标准格式和结构,创作一个有中国文化底蕴的故事,然后放映给全世界的观众观看。这就是所谓的”中西合璧,洋为中用”。
为这个梦想,我一直在努力奋斗。
(3)未来发展,注重中国市场
记者:能绐我们介绍下,你目前的创作情况吗?
张挺:我目前的创作,基本上是以中文剧本为主,主要给国内市场提供好莱坞式的剧本。
我所合作的公司背景,也大都有高层国外留学背景。这些留学海外的电影人,认可好莱坞模式的剧本。坦白地说,对于商业电影而言,好莱坞模式的剧本,具有最大的可操作性和相对比较高的票房保障。
去年,我独立创作了一个儿童科幻电影剧本《了不起的小家伙们》。目前已经被上海星威影视传媒拍成电影,导演张进先生也是一个在美国留学的电影人。因此,我们的合作是一个很愉快的过程。我们已经达成协议,还将创作《了不起的小家伙们2》。
这个月我创作的重点,是一个我的英文剧本,将被拍成中美合拍片。因为投资方是中国公司,所以我在做英文剧本翻译成中文剧本的工作。
还有几个IP电影续集的项目,在洽谈之中。
中国的电影市场一年比一年扩大,很多好莱坞的大电影公司,都期待能够在中国有所斩获。我作为一个中文为第一语言的编剧,剧本的创作重心一定是在中国市场。
记者:对其他将要来美国留学,学习电影的同学们有什么建议吗?
张挺:(严肃地)感谢晓薇给我这个建议机会。不敢说什么建议,但是我愿意这样对你说:”同学,去最好的地方,做最美的梦。你一定不会后悔这次好莱坞梦之旅。”
我们的大学太庸俗
钱学森先生晚年卧病在床,表达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忧虑,这就是所谓的“钱学森之问”。可以为此问题提供佐证的是:在英国QS公司公布的亚洲高校排行榜中,举全国之力兴办的北大、清华多次无缘进入前十名;国家最高科技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20位科学家获奖,其中有15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这是一道令我们的大学校长十分尴尬的命题。
欲破解这样的命题,似乎还得从1952年的院系调整说起:那次以苏联教育体系为蓝本的调整,确实为建设上的大干快上培养了一批技术专才,但却没有解决好高等教育短期与长期发展的关系,伤害了综合性大学的文化传统和内涵。
与之相反,美国的各大名校诸如耶鲁、哈佛、斯坦福等多以文史哲专业为重,无一单偏理工。说到麻省理工大学,国人一定以为是单一的理工大学,可事实并非如此。它共有58个专业,除24个属数理化外,其余34个是文史哲专业。同时美国大学制度还规定,一二年级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须修满数理化文史哲各科课程,才可进入专业学习。更有很多院校要求,以理工为主专业的学生,必须兼学一个文史哲副专业,方允许毕业。因为美国大学管理者认为,胸无人文理想,很难成为杰出的科技人才。
据一份美国大学的学习评估(CLA)报告称,美国大学校长要求学生毕业后应具有如下能力:第一,批判性思维;第二,复杂的推理能力;第三,优秀的书面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虽然也可通过数理化课程进行这样的训练,但如果离开严格的文史哲课程学习,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会是很难的事情。(摘自刘明泉“‘钱学森之问’试解”)
编者:杰出人才的培养,良好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至关重要。但是真正的杰出人才很少是在学校里造就和完成的,而是走出校门以后在社会条件和工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因此,适宜的社会条件、良好的工作环境乃至人才选拔的标准对杰出人才的脱颖而出至关重要。造就大批杰出人才,这是中国改革发展提出的一个时代任务,学校应该致力于为未来杰出人才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社会也应该为杰出人才的涌现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机制。在杰出人才的培养上,教育要与社会携起手来,发挥合力,不能割裂开来,只让教育唱独角戏。我体会,钱老的问题,既是提给教育界的,更是提给整个社会的。解答钱老的问题,教育界要反思,整个社会也应反思。社会公众不能将钱老的问题当成是攻击教育现状的长矛。
我们的词典太不“生活”
常萍女士去菜市场买菜,问摊主:“这菜多少钱一斤?”摊主未及回答,过来一位学者模样的人,严肃地说:“对不起公民,您刚才说的那个话违法了!按照我国政府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您问价时不能问这菜多少钱一斤,那是违法的,应该问这菜每500克多少钱才合法!”说完,见常女士和摊主都愣在那里,长叹一声,摇摇头,走了。想做生意的摊主较快醒过味儿来,啐了一口,说:“甭搭理他,这菜五毛二一斤!”不料那学者模样的尚未走远,听见了,又折回来,谆谆教导说:“这位卖菜的公民,您应该说这菜每500克售价人民币零点五二元才合法!”
后来?后来常萍还是花两毛六买了半斤菜。
当然,任何事都一分为二。您打开电视,看中央台,正好是一广告,里面一个洋装笔挺的歌星或影星张嘴就唱:“Everybody一起来!”您倒是可能会想,怎么没人管管这种事?还有一位超女,唱过一首歌,里面有TMD,听众说她嘴上不干净,她说我这个TMD不是你那个TMD,你那个是骂人,我这个是“甜蜜的”。人民群众的语言异常丰富也相当驳杂,词典的功能,应该是对这种丰富性的及时跟进,和对这种驳杂性的筛选。但是从本质上说,不是这种筛选“规范”语言的发展变化,而是要有后者来对前者进行检验。(摘自陈冲“《现代汉语词典》收入了‘NBA’”)
编者:《现代汉语词典》作为我国的“母典”,一直都是语言学习的标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强调语言的规范性。对于民间的说法和不规范的词语从不涉及,这一点使“现汉”并不能很好的指导生活之用。
我认为我们要保持一个宽容的态度,只有这样,汉语才更有活力,一味排斥,反不利于汉语的发展。词典的作用是为了人们能够更好地去运用或掌握语言。对于一个成熟的语言其实不应拒绝外来词,应该有选择的吸收。从语言的简明原则看,如果用字母比用中文更清晰,用字母又何妨。我个人觉得,语言还是为人们服务的,而不是放在词典中让人观摩的。
我们的人生太单薄
前些日子,网上流传如下段子:“出生一张纸,开始一辈子;文凭一张纸,奋斗一辈子;婚姻一张纸,折腾一辈子;做官一张纸,争斗一辈子;金钱一张纸,辛苦一辈子;病例一张纸,痛苦一辈子;悼词一张纸,了解一辈子。”其实,这张纸那张纸,基本都是信。书信之于人生,如影随形。即便当下,写信的人很少了,但人生有信,书信人生,很难改变。
“出生一张纸”。出生先从父母说起。父母要领结婚证,先要单位(或街道办)开具介绍信。办婚礼,四处撒喜帖,喜帖也是信。产房门前传喜讯——生了。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就是一封信——口信,宣告自己的诞生,告诉等在产房外的亲人:“我来了!”从此,出满月、过百岁、庆生日,免不了红包与贺仪——也是信(物信)。
“文凭一张纸”。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博士后,入学要有录取通知书,毕业会发文凭。期间,有并要写请假条,有事常常写便条。入团、入党要写志愿书。男女同学间免不了传纸条。离家就学,要竹报平安;要钱要物,常写“见字如面”。出国留学,要填申请表,要出具推荐书、担保书、学历证书、财产公证书。在国外,“电邮”快递太虚拟,家长看多心起腻。电话太贵难尽兴,还靠双鲤相问讯。毕业要写就职信、应聘书,请老师写封推荐信。学校分配要发派遣书。就业要签合同书,跳槽要写辞职信。
“婚姻一张纸”。搞对象离不开写情书,时不时还要送玫瑰(物信)。结婚登记写婚书,婚前财产要写公证书,买房要签协议书。“折腾”下去,好说好散,有离婚协议书;否则,上法院,免不了要写状、上述书、申诉状、答辩书。法院要出调解书,调解不成要写判决书。
“做官一张纸”。先有任命通知书。日常工作势必要和公函、便函打交道,离不开计划、总结、请示、报告、意见、批复、通知、决定,交涉信、答复信。在企业,另有计划任务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担保书、合同书,招商信、订购信、发货信、催货信、催款信、还款信。做出成绩,会得到奖状、嘉奖令。犯了错误,要写检讨书;错误严重,会收到处分通知书。
“金钱一张纸”。工资有工资表,上税有纳税单。借贷有担保书,捐赠有捐赠证书。纳税大户会获表扬信,受赠人常有感谢信。钱多钱少,量入为出,“辛苦一辈子”,享受一辈子。怕的是见钱眼开,利令智昏,违法违纪,巧取豪夺,金银财宝恨无多,待到多时命“悬”了。于是,通知、免职决定、开除书、逮捕令、书、辩护书、判决书、上诉书,也许还有悔过书。
“病例一张纸”。为生活,为事业,为朋友,为子孙,不知苦,不知累,年老体衰,或积劳成疾,终有一日,病床歇息。于是,检查报告、诊断书,手术要签保证书。病情严重,医院要下病危通知书。思前想后,安排后事,会写遗书。
“悼词一张纸”。人死了要发讣告。亲朋好友、同志领导,要发唁言、写唁函。遗体告别仪式上,领导要致悼词或单位发生平。花圈、花篮,挽词、挽职全是信。
名曰“几张纸”,实则纸一张,即:人生一张纸,书信一辈子。从小到老,士农工商,东西南北,与人交往,离不开告知信、慰问信、结好信,请托信、请求信、允诺信,申谢信、婉辞信、致歉信。朋友喜结连理或事业有成,要写祝贺信;师长前辈过生日,要写祝寿信。亲朋故旧,家有丧事要写吊唁信、安慰信。给父母要写禀陈信、请安信、问候信,给子女要写告诫信、劝勉信、嘱咐信。事关重大、内容较多,要上万言书。受了委屈要写申诉信、上告信。发现问题要写检举信,有时不得不写匿名信。向人讨教,要写请教信;别人讨教,要写答复信。有钱了,被人盯上或许会收到敲诈信、恐吓信。向人告借,要写“乞米帖”。过节送贺卡,拜年有拜年封,平时用明信片看看,一辈子都离不开信。(摘自仇润喜“书信人生”)
编者:“人生一张纸”,这一张张纸道尽了人生的一切。人生如同一张纸,一张轻飘飘的纸,却又是如此沉甸甸的,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以一张纸来论英雄、定成败、划荣辱。为了这张纸,人们奋斗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折腾了一辈子。
张志峰
经济滑坡、企业裁员,在如此世况下鼓励创业怎么听都觉得不合时宜。但从天时、地和、人和三个角度来看,此时开始创业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当然,前提是你已经考虑得足够全面了。让我们列出右边这样一张表。你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情况后面作个标记。看看现在的情况究竟对你有什么影响:
天时,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伟大的企业往往都是在危机中诞生的,如我们熟悉的宝洁和通用电器是在1837年的经济恐慌期出现,而19世纪末的大衰退中诞生了IBM,通用汽车和福特在1907年的萧条中崛起,1929年大萧条时诞生了美国联合科技公司,1973年石油危机时出现了联邦快递。那么,当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降临,你难道不想亲手缔造一个伟大的帝国吗?
危机更容易催生出伟大的公司。这绝不是巧合,经济学家熊彼特五十年前提出的“创造性破坏”概念,将“创造”与“破坏”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就说明了两者间的辩证关系。不破坏很难谈创造,危机是对旧事物的破坏,也就孕育着对新事物的创造。
在危机中,僵化的组织模式和行业形态受到挑战。并伴随着一批大公司的衰落,比如深受此次金融危机之害的雷曼兄弟公司和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在国内,我们也能看到一些昔日明星企业的褪色,这就为创新性组织
的出现留出了更广阔的空间。
经济危机一般是生产过剩导致的,在消灭过剩产能过程中(伴着企业的倒闭),也需要创造出新的需求。这样,技术和服务的创新就有了充分发挥的市场环境。如宝洁的清洁科技、通用的电器、福特的汽车、美国联合科技的飞机应用、旧的个人电脑和微软的软件,都满足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新需求,也都发源于经济衰退期孕育的新科技萌芽。当然,衰退期中更容易诞生新技术的另一个原因是企业在市场繁荣时会压抑技术创新(怕冲击既得的利益结构),而一旦危机来临,抓住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技术和服务创新,就能够开拓出崭新的事业。
从更微观的角度来看,危机爆发后,无论是人力成本还是租金成本都会出现下降,这意味着开创事业的门槛降低。所以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对致力于创业的人来说也是百年一遇的机会。
地利!中国庞大内需市场的呼唤
对于此次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它源自于全球经济的失衡。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对修补全球经济失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说,刺激内需将是未来长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贴近于中国市场、更了解中国老百姓消费需求的创新型企业有着广阔的成长空间。放眼未来,改革开放之初的那些红利已经消失。只有勇于创新、精耕细作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才能在竞争中胜出,甚至登上世界之巅。可以预言,未来三十年中国会出现一批令世界尊敬的优秀企业,而这些企业的起点很可能就在危机还未消散的当前。
人和!政府、银行、媒体的空前一致
整个社会运行是由几个轮子推动的,包括政治、金融、产业、文化。而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政府、银行还是媒体,在鼓励支持创业上达成了出奇的一致。
从政府角度来看,当前最主要的工作是保增长、促就业。而中小企业是保证就业的基石,大企业富国、
小企业富民,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就业、扩大内需,必须鼓励创业型企业的大量涌现。从最近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为中小企业减轻税费等政策上,明显地可以感受到这种信号。
如今政府所做的政策倾斜,更多的可以看成是对过去几年历史欠账的一种补偿。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为经济结构转变提供了一个良机,鼓励创业成为最优的政策选择。
银行一直以来因为“抓大放小”而饱受诟病,不过在全球经济危机面前,银监会也出台多项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一些银行还推出了小额信用贷款来鼓励创业。在土地泡沫破裂的情况下,缺少土地抵押的中小企业贷款反倒会被银行看成是优质资产。鉴于国内银行资本充足率高,再配合宽松的货币环境,创业型企业或用不会再为资金饥渴而着急。
媒体所营造的社会舆论长期以来都是支持创业型企业的,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对自主创新品牌的呼唤更显急迫。其实,只要割裂官商结合的纽带,避免陷入“权贵资本主义”的陷阱,以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经过艰苦创业、缔造世界一流的百年老店是完全有可能的。
你所可能遭遇的不利局面
虽然当前创业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之利,但是,如果因此就对创业前景过于乐观,那明显是被梦想和激情冲昏了头脑。忽略了眼前严峻的现实。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创业的困难当然会更大。
一、产能过剩问题没有解决。企业库存压力大,挤压新产品的市场空间。
国外是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中国是经济问题波及金融市场。投资过热、消费不足的问题已经困扰中国经济多年,在危机的背景下更突显出来,目前还没有缓解的迹象。对于创业型企业来说,其产品的市场空间必然狭小,因为还有那么多同行业企业在消化库存。假如创业者拿不出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如何能够争得一席之地呢?
二,危机即使降低了创业的成本,也是在通货紧缩的前提下。
在危机中,尽管租金、人力的成本可能降低,但是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也有向下的压力。危机爆发以来,这种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这就是令人恐惧的通货紧缩。于是,我们看到各国政府拼命的印货币,结果又让石油等原材料的价格上升,“滞胀”的幽灵可能重现,企业成本增加。算来算去,对于弱小的创业型企业都不是好消息。除非在组织模式和体系上有更好的创新,让生产更有效率。
三、尽管政府出台了很多扶持中小创业型企业的政策,但执行的结果未必让能创业企业获益。
“四万亿”、叫“大产业振兴计划”、放松信贷――政府刺激经济的急切之情溢于言表。但是不要忘记,任何政策的执行可能因利益集团的左右而偏离初衷。这些经济刺激计划也许会让投资更加过热、落后的产能得不到淘汰、信贷资金更多的涌向国有垄断企业。熊彼特所说的“创造性破坏”,前提就是通过经济衰退淘汰落后的旧模式,但政府拯救经济的所有政策却保护了落后,这就无法给新企业赢得空间。
找人找钱找模式
Karin
创业三件事――找人、找钱、找模式。三者居其一,创业可行:居其三,创业可行。
我们在固定的组织体系里待得太久,以至于过分依赖传说中的组织结构,还对变化过分敏感,对未来充满假想。这让创业者更显两级分化:理想主义者或是典型的逐利者。
我们见到的大多数创业者,在创业之初习惯“在无序的情况下凭感觉做事”――大部分的成功是通过深思熟虑、全面周全的计划才得以实现的,从混沌中脱颖而出是可能的,但不是有效的。
回到“找人找钱找模式”的话题中来,创业,哪一个要素是最为核心的部分?是什么使得创业精神薪火相
传?表面看来,是理想和追求,但我更愿意引用一个法国人的论述,他叫高登・雷丁:
创业的本质有点像医学。你靠什么方式培养出一名医生?医学最重要的技能是诊断。如果你诊断失误,将会葬送一个人的生命。如果人们能做出适当的诊断,就不能成为一名医生――这是一种需要高度培养的技能。医学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技术,融合了天赋、兴趣还有技术。而且,你还要通过实践才能最终掌握它。
创业也是一样的道理。除非一个人从实践中掌握了这种技巧,否则,无论他读过多少本书、定制了怎样精美的计划书亦或是有很好的起步条件,都毫无用处――你必须犯过错、并学会如何改正、避免将来再犯错。
创业的学习其实很简单:理论理解的升华+现实生活的锤炼。找人找钱找模式也许重要,也许不重要,关键是“找自己”。
我们将从下面的几位创业者及他们的公司中,看到一些在实践中学到的东西。
作为企业家,你要传递哪些信息
王雪吟
互联网正在经历第几代变革?技术型企业的优势在于技术的不断革新还是精准应用?全球最优秀的互联网企业是否认为世界经济的未来就存于电脑中……
作为浪淘金科技公司的CEO,周杰显然不准备满足关于大家对于这些问题的好奇心。他只是讲述了一家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
广告其实分两种: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品牌广告是传统的广告模式,的目的是让用户记住,企业追求的是长期回报;效果广告追求的是短期回报,能快速带回销售额。在美国,互联网的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是均分天下的,各占50%的市场份额。效果广告从2002年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到2008年已能够和传统品牌广告均分天下,6年时间规模增长了大约180亿。这正是浪淘金所看重的市场机会。
不同于美国成熟的互联网发展环境、电子商务的用户、依靠点击直接进入到业务流并产生购买或其他消费行为,中国企业和用户都更习惯使用电话成为业务流的入口,依靠打入电话计算,让客户感受广告效果明显。于是,浪淘金的收费标准是以电话量为单位的,他们计算过同样订单量的前提下,他们所服务的企业投放效果广告的成本基本保持在品牌广告的1/5~1/3。在渐冷的经济环境中,这不失为企业节约成本的好方法。
这家公司找到了他们产品(效果广告)的买家(更在乎广告性价比的企业),有帮助客户创造收益的方法(智能广告投放),并已经取得了收效,创业的第一步还不错,对吧?
但是,如周杰所说。以电话量计费这个主意并不是他们创造的,效果广告的模式也借鉴了美国的情况,甚至是他本人最引以为傲的技术实现。也是以他曾在Google做过的广告匹配、反欺诈平台的核心为雏形,只是不同领域的应用而已――如果我这样总结,你会觉得这是一家非常有潜质的创业公司么?
答案多半是保守的,人们总是期待看到令人兴奋的东西。
但如果论述的过程是这样的:
Google给他机会学了足够多
在外人看来,技术派创业最大的问题是不善组织管理和市场营销。
周杰的背后光环闪耀、清华、耶鲁、Google的“super star”级工程师、Google中国的创业元老……名头背后的他语音轻柔、外表温和、透足了谦逊,除言语间难免流露的对于“技术出身”的自豪外,他已经是一个企业家了。他对自己以数学建模为基础形成的盈利模式有着很通俗的讲解方法;在Google所鼓励的内部创业机制中,他两次作为创始人把项目组从1个人扩建到30多人,有创建项目和团队管理的经验;他接受过系统的管理培训、不止一次经历从工程师向团队管理者的身份转换,他还经历了Google从400人发展到过两万人的壮大过程和管理体系再造;他是热情和精力旺盛的水瓶座,有冲劲、敢于创新的“橙色性格”,对团队的管理、企业文化的建立和作为运营者职责有明确的认识,不论是被Google造就还是拥有创业特质而选择了Google,周杰在Google工作的五年里学到的绝不仅仅是最先进的技术,他在自己的创业团队中的贡献也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模式的创始人,而是那个会在各方面说“来,跟我上”的人。
清楚自己企业的长短板所在
效果广告的优势在于,很可能改变市场部的地位:原本花钱的部门可能因为广告模式的改变,转为可以赚钱的部门,因为广告带来直接的用户或是订单。如此新颖的观点,浪淘金需要通过有效地途径传递给客户。
“我们虽然是一个销售型的公司,可是这个行业的销售难度并不是很大,因为客户很容易接受这种模式,但难度在真正准确的投放和让用户产生实际的兴奋点。”周杰总结,浪淘金的“优缺点非常分明-,_优点是拥有世界上可能是最先进的技术、数学建模可以更准确地找到企业想要的客户;缺点是技术型的公司更喜欢实际,不擅概念包装,“比如我们的付费方式就是一种很实际的选择,客户不需要了解我们是怎么做的,只要看到我们带来的结果就好。”
通过技术手段的实现,浪淘金将传统广告投放时的无效投放降至最低,“如果说广告目标受众的数量不变的话,我们做的事情是在剔除分母,使广告投放更有效”。从客户感受来讲,有效性可以提高三到五倍。通过这样的技术革新,浪淘金的客户已经涉及了18个收费行业,绝大多数是服务行业。
周杰总结能否成功时,运用了木桶理论:“一家企业的长板决定了它在这个行业中能达到的高度,短板决定它能否生存。我们的长板肯定是技术优势,而短板目前是销售或称为包装不足,因此我们选择了现在的这种付费模式,客户也都是那些很务实的企业。”
人很重要,团队精神很重要
浪淘金的团队是Google创业“DNA”的部分复制。在所有的创业元素中,他最注重人的因素。目前的四位合作伙伴中,商务部的负责人是以前百度的创业元老,直销部的负责人来自于新京报的前广告总监,渠道和客服部的负责人则来自以前雅虎、3721的创业团队――他在选择伙伴时的要求很高,宁缺勿烂。
周杰倡导的企业文化“敢想、直言、担当、奋斗”,其实是为了将创业精神的DNA复制到每一个进入浪淘金的人。他愿意接受志同道合的人与他并肩奋斗,更愿意看到在某个合适的时候,这些人带着创业的DNA去做一番自己的事业――这些跟Google的内部文化很相似,企业在招聘时就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有创业理想的“橙色人”。周杰2002年从耶鲁毕业去硅谷,希望可以找到合适的人或机会自主创业,他说当时的计划是“在Google工作半年”,结果这家公司不但给他提供了内部创业的平台,还让他获得了可贵的经验。即使因为更高的梦想而离开,周杰也还是充满理想主义,希望复制一个“橙色团队”出来――Google不是第一个做搜索引擎的,却是做得最好的,团队的投入程度与效果的实现是分不开的。
创业中的困难是什么?
周杰的答案并不令人满意,他更倾向于化问题为动力。在他30年的人生里,大多时候都被外界当做天才对待,他的优秀可能难以复制,之前在职业上取得的成功,可以使他超越很多青年人创业的困扰,比如:初始资金、合作伙伴甚至是良性的宣传渠道。
作为一个企业创立者或是一个准创业人,周杰的信息传递方式是最值得学习的经验――乐观。这种性格的形成究竟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我们尚无从总结,但他时刻向企业内部传递这样的信息――充满理想和信心、目标远大、寻找真正志同道合的人、敢于担当成为“救火队员”,要做就做最好。
快速职业转型可能的“后遗症”
鞠 兵
“创业是颗种子,应该一直在心里。”2008年10月,杨石头心中的这颗种子终于发芽了。作为2008年北京奥组委官方执行顾问,石头接到了国际奥委会罗格主席颁发的金质颁奖函:“那时候我就觉得我人生的上半场结束了,下半场的剧本是什么?”
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工体东门的阳光就已经洋洋洒洒的落在“智立方”门外矗立的企业logo上。“我不认为环境是个坏事情,但也不认为是个好机会。来了的只是波峰浪谷,只是看怎么去冲浪。”面对寒冷,杨石头很是豁达,最差的结果也不过是干得很光荣,赔得很悲壮,最后回去做职业经理人。
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杨石头一样豁达到可以陪得很悲壮?或是今天还是奥美北中国区集团事业发展总监兼奥美广告国内事业部副总经理,明天就可以去成立一家管理咨询公司?这样快速的职业转型,很可能为你的创业留下“后遗症”。的心理过渡空间。”去意已决的石头不但要同客户解释还要面对如何为老东家收场的局面,“最后达成的盟约就是客户不能跟奥美解约,而我免费配合这些项目的后续工作,谁也不用付给我钱。”
从百万年薪的外企高管变成了月薪寥寥几千元、“最小大公司”的董事长,事业急转弯后,他没机会松口气:新公司刚刚起步,集结号带来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和接踵而来的客户,他还要兼顾奥美的工作。 虽然在人脉、资金、管理经验上成功的职业经理^、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唯独时间最不“爱”他们。由于前一份作影响面广,一封辞职信和几十天的工作交接是否可以完身而退?在创业初期身兼两职,是不少高管在转型创业中无法避免的后遗症。
石头坦言,从高位直接转轨创业,会生出很多猜测、波澜、好奇、传言,这些都是正常的,足球场上是用脚说话的,你把公司做好了,这些东西就没人提了。
1 转型后遗症 强制时间分散
症状:创业初期为前任工俐娓而分散时间和精力
“我到2008年10月份才有了创业的想法。”去年11月,杨石头结束了在奥委会的兼职工作,在北师大做就业指导,然后正式辞掉了在奥美的职务。“我(辞职)对客户有一定震动,没有给客户留够足够
2 转型后遗症 新老板实习期
・症状:不懂管理,不会取舍
从打工仔到老板的转变不仅仅停留在股权、头衔抑或是地位,而是工作本质的大转弯。很多缺乏管理应验的创业者更是需要一段时间完成作为老板的“实习期”,在磕磕绊绊的发展路上学会管理。中国著名的“打工皇帝”唐骏在早年美国创业期间也经历了这个“新老板的实习期”。
1992年10月,唐骏注册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名为“美国双鹰软件公司”。公司最初的三名雇员,都是唐骏的朋友。后来公司发展到二十几名员工,但核心技术团队还是这三个人。公司内部事务全是唐骏一个人拍板,虽然他也在公司内设立了经理,但当时的他根本就不听别人的,是一个典型的民营企业小老板。多年后,他总结,实际上个人魅力可以管理企业的最大上限也就是200~300名员工。当公司变大的时候,必须通过架构式的管理,企业才能有可扩展性。
3 转型后遗症 伪创业心态
・症状:重方法轻心态,看不清自己的根本任务
杨石头提过,自己迟迟没有创业就是在工作的时候“思维中毒”――人脑是不能杀毒的。刚入行的时候,大家很容易将工作观当做人生观。要知道,彻底转变身份易、完全转变多年的人生观难。这会直接导致面对事业发展中产生的责任态度不稳,留恋辉煌历史,心态无法归零等“伪创业心态”。
要拜托人家买产品就必须放低姿态。佳能的小泽秀树说:“刚开始的那个时候,我的抵抗感非常强,但后来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要‘高志低姿’,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很高的目标,很高的志向,但是心态应该是低的,是平和的。这样人家才会去买你的产品。”
创业路上无法回避各种考验,把握准确的心态才可以在这场“过关游戏”中掌握正确的方向。调整心态,抛弃对过去辉煌成就的留恋,为自己的大脑“杀毒”吧。
创业与媒体报道完全两回事
宋慧敏
“实际问题是,创业是个动词!”吴海菁华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徐志勇不无调侃地说道:“当你实际创业后,你会发现和媒体报道的完全不一样!”
到底真实的创业是怎样的?当你准备创业时,那些媒体报道曾经灌输给我们的直观概念经验,都要好好清理一下了!
“从我的经验看来,在创业初进行项目选择的时候,最关键的就是要防止机会误导!不要光看到目前市场上什么最有可能赚钱,什么项目在市场上是最有机会的,就上马干!”朱希铎谈道,“以我40多年的管理经验观察来看,多数创业者都会在机会激励下失败,仅有少数成功。”
媒体误导 找项目,不愁!
先后任职四通分公司总经理、中关村软件公司职务、日本松下电工(中国区)总裁,现为华志泰欧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裁的朱希铎,从职业经理人到自己创业,先后经历过8次创业。
媒体误导 有好的商业计划书,就能融到钱!
随着近几年风险投资业在国内的发展,创业的资金支持多数人都能想到融资。否见就是做小本生意的,创业这么高深的词儿还够格享用。看看媒体报道就知道,据说当年MYSEE创始人高燃,先曾拿着电子商务的商业计划书在电梯“堵”过杨致远,后赢来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的100万投资。更有媒体报道,风投们无不在抱怨手里大把的钱都不知道投到哪里!
徐志勇回国创业初,拿着手中的商业计划书,经常参加一些风投们出现的各大论坛,甚至给各个投资公司打电话谈项目。“我拟定了四五份商业计划书,实践起来才发现远不像媒体报道的那样,风投们根本就不会理睬你!”说这话时,徐志勇觉得自己当时有些幼稚,“后来,还是靠朋友关系,找到了天使投资人!当然商业计划书肯定还是不能少。”多次论证后,2007年3月,徐志勇从天使投资人处得到了100万作为启动资金。如今,公司已经逐渐实现盈利。
“要想从风险投资机构融到钱,必须要等到公司运营状态比较好,实现盈利,有比
较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兼任北京大学校友会互联网俱乐部会员部长的徐志勇,从很多校友创业者们的经历中,感悟融资已经不是那个有计划书就能拿到钱的年代了。
财客在线创始人田克山更是自己掏腰包、加上从亲戚朋友们那里借到的30万作为启动资金。现在他频频在各大媒体上出镜,到处演说着自己的项目,扩大知名度的同时,只为能够获得天使投资们的青睐。田克山解释:“因为在创业初期,想融到资唯一的希望就是找到天使投资人。”
媒体误导 合伙人一定要找自己人!
说到创业初期的团队组建,很多人一下子就想到家族企业,希望集团的刘氏四兄弟,谷歌的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是同窗:还有携程最初的创业团队……于是,有创业打算的年轻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周围的人谁能和自己共搭一班车。
然而事实是:创业不成也许朋友都做不了!中易安房地产担保的总经理徐志东对此深有体会。“在创业项目启动初期,熟人一起做事,发挥的效力可能更大。彼此都很了解,大家能够聚在一起做事。发挥各自的长处、集合优势。不过,公司开始运营后,矛盾就会暴露出来。”徐志东身上有过亲身经历,“2002年,我和几个朋友曾经创办过一个类似文化传媒公司。起初,就是一位朋友这方面的很多资源优势,其他人也都各有所长。那个项目运营得很好,也盈利了。但最终就是因为组织架构,大家只好散了!”
从国外归来得徐志勇,在选择创业合伙人时,反而要简单的多。“通过网络招聘了,当然有些也是朋友介绍的。之前大家都不熟悉,只是基于创业项目的理念认同走到一起。”对于薪酬问题,徐志勇早有考虑,“我建立了一套科学而合理的股份机制,将大家的利益都绑定在一起。当然,前提已经明确了的,因为大家对彼此都很认同才能走在一起。可能这种关系,要比熟人创业更便于管理!”
诚如冯仑在《野蛮生长》中写道的。一个企业要想真正做大,去掉熟人化是一定要执行的。
媒体误导 “海龟”创业更具优势
从国内商界的诸多名人中,邓中翰、李彦宏、张朝阳、沈南鹏、俞渝、张兰、张欣等等,创业前都有着海外留学背景经历。透过媒体报道,我们发现,这些人往往都是将国外的前沿项目抑或经营模式引入国内。吸收中外精华后的爆发力、影响力自然要大很多。
创业前要先出国么?
“创业阶段,是没有周末的!”第一次与徐志勇短暂的电话联系中,这句话深深地印在笔者心中――“海龟”与“土鳖”在创业的辛苦度上并无差别。
要说真正的优势,徐志勇想了半天:“好像目前就一条,国家为鼓励留学生回国创业,很多创业科技园都会为留学创业者提供一部分资金支持!我注册公司时,就得到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10万元的资金投入。”相比自己的大学同学――华人英才网创始人杨勇,徐志勇反而觉得自己会有很多劣势,“北大读书时,杨勇成绩很好,毕业时更获得了斯坦福的入学机会。不过他选择了留国内创业!辛苦自然可以想象,但这几年他在国内积累的人脉资源、公司发展经验,是我们在留学过程中无法比及的。”
媒体误导 风投青睐反复失败的经历
据说,硅谷的风险投资人,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往往更偏爱那些有着三四次创业失败经历的创始人。
然而,有着8次创业经历,如今已是花甲之年的朱希铎却认为,任何平台都是积累管理经验的资源,不论失败与否。“担任职业经理人和现在自己创业。从运作公司的模式上并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在管理上,各类公司管理都是相通的。”朱希铎总结他的创业经验时,说:“就像一个人的成长一样,要想变成真正的强者,肯定要经历一番波折。没有不经历过失败的成功人生,企业同样如此!”
“无论是在四通、中关村科技,还是后来的松下电机,其间遇到的阻力、困难,甚至实施过程中的不顺利,可以说一切想到、想不到的挫折都经历过。但回顾的过程中,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你会发现最有价值的经验都是基于这样丰富的经历。金领在选择创业过程中,无论启动的资金规模如何,大多数人的着眼点都会很高!毕竟曾经的经历和经验资源积累,都会让你有勇气、有信心进行大手笔运作模式!”朱希铎谈道,“不过创业过程中,保持平常心很重要。放下名和利的包袱,保持自己的兴趣点,平心静气地做事,创业都更实际!”
如何开始创业这件事?
张志峰
1 创业是一种冒险,却又是最安全的
人一旦开始创业,就失去了稳固的收入来源,要独自面对难以预测的市场风险。何况在创业初期,无论是从资金、客户、人力上来说,都处在极不稳定的状态。于是,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创业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从结果来看。创业一旦成功取得的收益会是数千倍、数万倍。本着高风险高收益的原则,创业自然会被认为是高风险的投资理财行为。
不过,仅仅看到创业的风险而不敢尝试更不足取。创业有风险,难道职场就没有风险了吗?投资就没有风险了吗?如果人到40岁的时候,失去了职场竞争力,那不是更危险的事?投资也是“七亏二平一赚”。只有10%的可能获利,这难道不是高风险吗?
创业表面上来看有风险,但创业过程中积累的能力、经验以及市场感觉都能让^受益终生,创过业的人假如重回打工位置一般也能做得很好。这样看来,创业反倒是最安全的。因为直面过残酷市场环境的考验,一般的风险已经不在话下了。当然,如果创业失败者既失去了金钱、又失去了斗志,那确实是很可悲的。
2 创业需要规划,但不能囿于规划
创业既然属于广义的理财范畴,必然也是与人生规划联系在一起。何时创业?做什么?怎么做?在创业开始之前一般都有个大致的规划,我们也很赞同“不打无准备之仗”,如果能事先把模式、客户、市场、利润都大致圈定个范围当然是最好的。不过创业既然是要开创新的事业,就无法做到按部就班,这是与其他的理财活动(比如定投基金)非常重要的差别。
创业最忌讳的就是先设定一个理想化的目标。然后在执行过程中不顾现实情况,一味的朝这个目标前进却不知变通,甚至连生存都保证不了,到最后还怨天尤人。
对创业者有三句忠告:说了就要做、做了就要坚持下去,还有一句最重要就是先保证自己还活着。创业者一般都是理想主义者,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很大,即使有再好的创意、再缜密的思维,也不可能规划出整个创业过程,所以能随时的积极应对变化和挑战是创业者必备的素质。
3 创业是勇敢者的游戏,成功则属于谨小慎微的人
谁都不会否认创业需要勇气、激情,毕竟要独自面对无法预知的市场风险。但“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对于创业这种勇敢者的游戏,最后的赢家往往是谨小慎微的人。创业最容易失败的时候不是在起步之初,大多数人在创业之初的时候都有一定的资金、渠道、客户储备,所以立刻夭折的可能性不大。但随着事业发展或者原地踏步,就面临着两种风险:一种
是盲目扩张,而管理、服务跟不上,导致资金链越来越紧张;一种是安于现状,脚步路不上市场变化,最终被市场淘汰。这两种风险都源于缺乏对市场的敬畏之心,不够谨慎、有勇而无谋。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形容自己日常的状态是如履薄冰,比尔・盖茨曾一度强调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看来谨小慎微勇于尝试共同融合在创业者的基因里。
4 创业是因为不愿打工,打不好工的人也创不好业
有些人选择创业的原因是想摆脱办公室的束缚。不再受制于人。创业确实可以赢得一定的自由空间,不过如果将此作为创业的首要目标,那就谬之千里了。创业者看似自由,实则最不自由。他要替客户着想、为员工负责、受市场制约、甚至看投资人脸色。告别了朝九晚五的枯燥生活,却陷入时刻殚精竭虑的状态。所以说,创业者虽然不再为老板打工,但时时在为市场、客户、员工打工。如果你不是一个好的打工者,或者说在曾经的职业生涯中没有过成功的经历,在职场中缺乏老板思维,那么也很难成功创业。
当然-也有那种没经过职场锤炼而成功创业的故事,但这样的人也绝不会自由散漫,而是身负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正如一句话所说:自由意味着责任,意味着独自承担命运的作弄,不愿承担责任的人是无法享受到真正的自由的。
5 创业者需要创意,但更多的是模仿
创业就是要发现人们还未满足的需求,然后组织各种资源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来占领市场。显然,人们的吃穿住行这些基本生活需求都已经充分满足,创业者或者挖掘、创造新的细分市场需求,或者通过组织模式创新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比如戴尔通过颠覆传统的电脑销售方式而异军突起,如家通过打造连锁经济型酒店在本已竞争激烈的酒店行业占据一席之地,这都是创新的结果。创新不要求该行业的全新性,但其体系、组织必须是全新的。
创新并不排斥模仿。很多创新是在模仿基础上的创新,微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纳别人的创新成果。百度也是模仿谷歌,但它根据中国本土市场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反过来在本土超越了谷歌。在开创事业的过程中,哪怕最初的创意是从别人那里借用的,只要最后能成功就算胜利者,当然也必须尊重知识产权。
在创业者中,经常看到的一种现象是先驱成为先烈,这说明创业不是只凭创意就行,还需要综合的能力甚至包括运气。而创业者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素质就是学习能力,不会学习就不会模仿,更无法创新。
6 创业者与其说是干一番事业,不如说是选择一种生活
创业是为什么――自由?财富?声望?都对也都不对。前面已经说过,创业者未必如一些人想象中的自由。对于财富和声望,不创业的人也可以得到,还不用承担那么大的风险。这个问题必须得想清楚,否则就很容易在创业的道路上放弃,而放弃是比失败更可怕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