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村调工作思路优选九篇

时间:2022-08-22 04:50:5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村调工作思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村调工作思路

第1篇

海曙区近郊原有16个行政村,目前已完成旧村改造的有2个行政村;基本完成改造的有4个行政村;今年正在实施改造的有2个行政村;还有8个行政村和8个城中村未经改造,共涉及村民(居民)5045户,住宅建筑面积59.9万平方米,非住宅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为深入贯彻区委六届八次全会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旧村改造工作,特拟定本工作思路

一、旧村改造时间安排

1、2006年下半年,继续做好吴家、胜丰(萧甬铁路以西部分)的旧村改造工作和甬台温铁路海曙段的筹建工作。

2、2006年底前启动联丰、双杨旧村改造工作,同时实施前丰的周江岸自然村和胜丰萧甬铁路以东部分的城中村改造。

3、2007年计划实施西成村、后孙村的改造,并兼带两个城中村改造。

4、2008年始,计划每年改造两个旧村,力争2010年之前完成全区的旧村改造任务。

二、主要工作措施

1、积极组织实施旧村改造区域的土地征收(征用)工作;组织实施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工作,对拆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已拆迁地块遗留问题进行协调、处理。

2、根据拆迁工作的需要,做好旧村改造及道路建设具体拆迁地块的拆迁安置工作,包括房屋调查测量、权属确定、拆迁协议签订和拆迁户的安置等工作。

3、加强宣传。在今后的旧村改造工作中,要及时向拆迁户宣传有关政策、法规,并加强与街道、村的沟通交流,请他们共同协助做好这项工作,做到公开化、透明化,从而得到村民的支持与配合。

4、认真总结近几年来旧村改造工作的经验、做法和深刻教训。要深入调查当前拆迁安置过程中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在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善于总结我区实际情况,特别是政策执行中的一些历史问题补偿标准,以及经过几年实践已经被广大村民认同的具体问题解决办法,建议区政府用书面形式固定下来,视为我区《实施细则》。

5、进一步理顺和明确与区旧村改造办公室的职、权、利之间的关系。明确关系有利于各级部门找对“口”,方便群众找对“门”。

第2篇

2013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以1、2、2、1为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中心(围绕乡党委政府整体工作思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中心)、注重两个强化(即强化社会管理、强化创新)、力求三个确保(确保县级对应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确保“三零一不”目标的实现,确保全乡社会的稳定)、努力实现一个目标(即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的总体目标)。

二、主要工作任务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省、市、县政法工作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乡党委工作主题和工作基调,以“强管理、重服务、抓示范、夯基础、求突破、保目标”为工作思路,以打造社会管理示范县为工作目标,以“创新管理、改善民生、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为工作重点,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促进全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

三、工作措施

(一)、围绕经济工作中心,服务工作大局。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坚持围绕乡党委政府工作主题和工作基调,不断整合资源为经济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力求做到哪里有经济工作,哪里就有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为重点工程服务,哪里有重点工程,哪里就有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对在招商引资,土地流转、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争议等经济领域中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高度关注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认真开展“两会”活动和平安建设,努力实现平安和谐的总体目标,深化对盗窃破坏“三电”设施和油气田及输油气管理等突出问题的重点整治,严厉打击制假贩假电信诈骗等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二)、突出重点,全面加强创新社会管理。

按照县社会管理综治委员会的安排,全力打造社会管理示范乡镇,认真做好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迎接市、县的检查验收,要把政府职能和工作重心切实转化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健全社会管理组织体系,完善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站,推进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强社会管理重点工作,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严防脱管、漏管,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健全社会矛盾化解新机制,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协商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措施,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健全统一措施,反应灵敏、协商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机制,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判,现场指挥,依法处置和舆论引导能力,建立应急管理机构,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工作预案,加强日常应急管理。

(三)、认真开展矛盾纠纷和社会不稳定因素排查,着力化解社会矛盾。

认真开展矛盾纠纷的研判,经常性地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活动,围绕征地拆迁,劳动争议,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等突出矛盾纠纷,密切关注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校园安全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健全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完善专业调解与联动调解相结合的“无缝衔接”运行机制健全重点领域:攻坚破难的联动调解体系,有效调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问题的社会矛盾纠纷,强化化解社会矛盾责任,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暗访、下访活动,完善领导包案,部门包村、党员包户的社会矛盾化解“三包”责任,建立矛盾纠纷未能及时化解引发越级上访,群体上访事件等责任倒查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

四、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保持社会稳定。

认真开展社会治安形势的分析研判,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行动,定期不定期组织力量对镇乡村结合部和突出问题,实行警示和挂牌整治,各村(社区)要积极配合,公安派出所深化“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财犯罪和严重暴力犯罪,打击拐卖妇女儿童“扫黄打非”和“禁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大力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第3篇

今年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围绕建设国际化、现代化中心商务区的目标,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加强规划的科学统筹,搞好区域规划、片区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以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以规划促招商,提高中心城区的辐射力和竞争力,保证城市建设的和谐统一。

2、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发挥规划的统筹和引导作用,加大非住宅地产的建设比例。合理布局城市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布局规划,加大定向招商力度,使非住宅地产相对大规模、集中布局,形成集聚效应,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把好规划设计关,切实提高规划建筑品质,将已批未建规划进一步进行梳理和审视,对于达不到要求的项目,要及时进行调整、完善,并广泛采取规划招标、方案征集等方式,积极引进一流的学科专家和规划设计团队,借鉴国内外前沿理念、提升规划编制的档次,确保安置用地与保障用地同质、高品、一体化开发,建设高端项目,打造地标建筑。

4、加快城中村和城郊村改造步伐。科学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争取今年城中村改造和城郊村改造取得较大进展。一是42个城中村全部进入实施阶段;二是部分已基本改造完成的城中村要在环境打造、功能完善上进一步提升;三是城郊村改造争取2至3个村先行试点,取得突破。

5、积极推动和参与市、区城市重点项目工程,特别是河下游绿洲建设、首府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路改造、路南段建设、河上游综合整治等。为重点工程建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保证项目顺利进展。

第4篇

镇党委、政府提出今年的工作思路是:“抢机遇、抓项目、调产业、保增收、促和谐”,以繁荣镇域经济和啬农民收为基本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抓好民生工程,全力以赴建设经济强镇,全面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民展。

二、2012年的主要奋斗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计划完成2.4亿元,增长7.2%,其中:农业产值达到9800万元,增长15%;果业产值达到8100万元,增长10.5%;第三产值达到5000万元,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元,增长1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四以下。

三、2012年重点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全力抓好十七项重点工作,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1、镇党委、政府把2012年确定为镇、村干部“作风建设年”,用优良的作风、扎实的作风、若干的作风确保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和目标任务的实现。

2、实行镇领导分工负责,重点工作捆绑,责任村包抓工作责任制。明确工作任务,夯实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

3、在镇、村干部中深入开展“抓学习,强纪律,转作风,提能力,增实效,促和谐”主题活动,实行年初工作承诺、半年工作考核、年终工作评议,评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4、要求各村,村村要办五件大的关系民生的实事。

第5篇

一、乡政府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一)立足山区实际上项目,各项工程进展顺利

1、投资200万元的农网改造工程,已完成投资120万元,已改造完成5个村28个台区1300户,剩余的3个村,有望年底全面完工。

2、道路交通建设完成投资300万元,硬化了西坪公路坪上村段3.4公里,沅洲村通村公路2.1公里和中洞村通村公路2.3公里。

3、全面启动了投资1000万元安置青山垅水库移民50户的大布江村黄竹园移民新村工程,第一期落实了11户移民建房户。目前,已完成投资120万元,搞好了道路、规划设计、宅基地平整等基础工作。

4、投资600万元的较头新村续建工程进展顺利,在原已建好15户的基础上,今年新建14户,并完成了排水管网铺设、门前绿化、垃圾池等公共设施建设,成为永兴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工程。

(二)突出工作重点抓落实,各项中心工作平稳推进

1、突出抓好财税征收工作。对砂石税费实行设站集中据实征收,征缴砂石税费11.8万元。同时,大力开展协税护税工作,到10月底止,完成地税代征任务17.6万元,占任务数20万元的88%;完成国税代征3.1万元,为任务数的77.5%;完成财政“两税”1.6万元,为任务数100%。

2、切实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乡13个村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完成了调查摸底,已全面进入勘界阶段。

3、认真做好为民办实事工作。14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其中完成沼气池建设任务49口,推广节柴灶73具,投资30万元完成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完成了农家书屋和文化共享工程任务。

(三)突出抓好了森林防火工作

确保了全乡在特防期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尽管今年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但是跟距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我们还是有差距的。我们将抓紧时间,奋力赶超,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继续强力推进项目建设,重点抓好较头移民新村建设的扫尾和大布江村黄竹园组移民新村的工程进度,确保全面完成全年项目计划任务。

2、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全面完成造林任务,完成人工造林及更新2300亩,封山育林亩,低产林改造(油茶)800亩。

3、突出抓好冬季财税促收工作,确保完成税收代征任务。

4、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冬季计生集中服务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阶段中心工作。

5、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参合任务。

二、经济发展思路

今年是实现“十一五”计划关键之年,我们将认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为重点,以农民增收和财政增税为目标,突出以抓小城镇建设、抓村庄建设、抓基础设施建设、抓产业发展、抓干部作风建设为重点,确保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1、抓小城镇建设。在编制好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扩容提质,重点抓好总投资万元城区防洪及综合治理一期工程,计划投资500万元,浆砌防洪堤或防浪坡5600立方米和回填土方5万立方,拉开大布江乡小城镇建设框架。同时,进一步加强小城镇管理,对主要街道进行亮化、美化。

2、抓村庄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工作,在每个自然村搞好1-2个村庄建设规划点,实行集中建房。另外,把村庄改造与危房改造结合起来、把村庄改造与移民安置结合起来,重点建设大布江村黄竹园组移民新村和全乡其它村的危房户改造工程。

3、抓基础设施建设。在村村通水泥路的基础上,大力启动通组公路建设,争取实现组组通水泥或砂石路,切实加强通过公路养护,完善养护机制。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搞好较头村、沅洲村、坪上村等5个村6000米的灌溉渠道。超级秘书网

第6篇

围绕“十二五”规划,在“十二五”开局这年,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有力推进工业强镇战略。一是奋力推进化工园区建设。继续紧密配合县委、县政府,县级有关部门做好化工园区各项工作。配合县协调办、县国土、建设等部门,做好园区拆迁各项后续工作,着力解决园区建设中存在的拆迁、安置、补偿等事宜;同时,协调好化工园区新规划的铁路线建设前期工作,力争铁路建设如期、顺利开工。二是积极培育壮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完善体制和政策环境,围绕园区产业,抓住园区发展契机,不断培育壮大能源化工、煤炭冶金、丝麻纺织、绿色食品、建筑建材五大支柱产业,同时,注重产业配套,延长产业链,积极发展物流、仓储等相关产业。三是努力改造提升重点企业。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积极引智引技,加强技术改造,不断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全力扶持培育智鹏麻业、顺鑫鹏程、建设煤矿、志达建材等骨干企业,支持落户化工园区的齐鲁石化、香港玖源、达钢二甲醚等项目早日投产,支持双甘膦、瓮福达州磷硫化工基地、达钢捣固焦炉加快建设进度。

(二)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是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走内涵提升型、科技驱动型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强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做好种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继续按照“种植调优,养殖调大,劳务调高”的工作思路,在稳定传统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全面提升粮油综合生产能力。同时依托城郊优势,以昌洪村、植物园为基地大规模发展无公害蔬菜和观光农业。依托宇立米业、瑞丰木业、智鹏麻业大力发展水稻种植、苎麻种植、产业林培养,盘活盘大农村经济;依托通威饲料、熊家村“万头养猪场”、达州市鱼种站等农业龙头企业,大规模发展生猪、家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努力扩大养殖业规模,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突破性开发劳务经济,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建立外出人员教育、联系、培训等机制。积极探索举家外出人员土地流转办法,使土地适度集中,经营规模化、集约化,解决务工人员后顾之忧。同时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搞好“回引”工程,鼓励外出务工有成的能人回家乡投资创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带动全镇经济快速发展。二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完善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将军故乡——河西村的建设。认真落实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河西村大规模种植苎麻、蔬菜等替代型经济作物,进一步发展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引导河西村辖区内的企业在用工用劳方面优先考虑本村剩余劳动力。督促村两委班子加大对村民的教育和管理,切实做好村容村貌的治理。要按照“班子队伍带村,人才科技兴村,民主法治管村”的要求,努力把河西村打造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三是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加大车站的建设力度。努力争取上级投入的同时,积极动员群众和社会力量自愿捐资,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给我镇的村道硬化任务,提高全镇村级道路的通行能力。继续抓好洪灾水毁农田和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加大病险水库整治力度,完成病险水库整治1座。扎实抓好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水土保持、人饮解困、“红层找水”等工程。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大踏步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完善金港世纪城后续建设工作,加强农贸市场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滨江商业街配套设施。不断优化场镇商业布局,吸引各地客商来我镇投资置业,着力打造集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为一体的川东北商贸重镇。二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充分利用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培育壮大流通骨干企业,积极发展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体系等现代物流业。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巩固完善配送中心和标准农家店建设,让消费进社会,让服务进家庭,促进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切实改善农村地区商贸条件。三是积极发展城郊旅游业。坚持保护生态和开发利用相结合,依托“一山一园一寺”(成都山、达州植物园、大兴寺)的资源优势,积极融入环渝旅游圈,大力发展城市近郊游和生态农业观光游,努力打造假日经济。

(四)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认真兑现落实各项民营经济扶持政策,着力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放宽

第7篇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办案处处长包德顺同志扶贫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地处兴安盟北部的突泉县学田乡利民村,曾经是一个穷得出了名的地方。过去有民谣称:“小小利民村、祖辈靠山根、种田全靠雨、常年穿背心”,贫困程度可见一斑。该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3公里,总面积2.42万亩,辖2个自然屯,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55户,994人。其中贫困户132户,社会救济户18户,全村人均收入1450元,贫困户人均收入800元。由于经济落后,财力匮乏,利民村基础设施及教育发展极为落后,全村没有一条象样的路,晴天车子一过,黄尘滚滚,后车观前车,黑车转眼成了黄车;雨天土路则成了泥浆路,车子进得去出不来。农民以玉米、山芋等粗杂粮为主食,生活相当贫苦。

2005年末,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办案处处长包德顺同志做为扶贫专干进驻利民村开展扶贫工作。一年中,在他的协调下,在利民先后派驻6名厅处级扶贫干部,办实事10多件,领导现场办公30多人次。一年来,在区政府办公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包处长及全村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利民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理思路深情绘蓝图

“晴天白苍苍,雨天水汪汪”,面对利民这片贫瘠的土地,面对利民1千多干群满怀希望的目光,2006年,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的有关领导多次来利民村调研和帮扶,区政府办公厅办案处处长包德顺工作队员更是明确表态,“不脱贫不脱钩,不达小康不撤兵”,他们来到利民刚放下行里,就一头扎进乡村、走村串户,访贫问苦,调查了解农民现状,及时掌握农民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理清扶贫工作思路,制定详实的扶贫工作计划。在工作重点上,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通过请本地先进典型现身说法,组织到外地参观学习等形式,组织基层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帮助干群换脑子、理路子、出点子,从而激发干群致力致富的内在活力;在资金投向上,坚持效益优行、择优扶持,不搞“天女撒花”,无论是主导产业还是一般产业,不论是社会事业项目,还是经济发展项目,只要当地干群自身有积极性,项目有效益,有市场的,就尽力帮扶;包德顺处长围绕三年达小康的目标,将扶贫工作重点放在为民办实事上。他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多次论证后,认为要让利民人民彻底摆脱贫困,必须采取强根固本的方法,决定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工程、绿色产业、畜牧养殖、资源生态、科技文化工程来构筑利民村通道路、教育、经济的主骨架,开创利民村经济发展的崭新局面。

办实事情暖百姓心

呼和浩特离突泉县学田乡利民村至少2000里地,不到半年间,包德顺处长驱车前往利民村三次,最长的一次在利民村工作了半个月。为了不给村里增加负担,包处长一直都住在乡政府招待所,乡招待所距离利民村13公里,并且全是沙石路,而他每天都骑着自行车往返,乡领导考虑包处长的身体,安排专车送他上帮扶点,可他坚决不用。他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享福的”,这是一个产党员用行动来实现他在党旗下的誓言。半个月的时间,他骑着自行车走遍了利民村的山山水水,为新村部选村址、查看水库及水利枢纽工程、查看庄稼的长势、落实新打进的地块、走访贫困户、督促建设中的脱水蔬菜厂的进度等等,他事必恭亲,尽职尽责。

他还参与制定了《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包扶利民村2006-2008年发展规划》,规划中有九个项目达成意向,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工程、绿色产业、畜牧养殖、资源生态、科技文化等工程来构筑利民村交通、教育、经济的主框架,以此开创经济发展的崭新局面,包处长曾表示力争用三年的时间把利民村的经济搞好,让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06年初,他运来了四吨面粉,发给利民村的贫困户,并且补助50亩大田种植的生产资料费用,每亩100元;补助50亩蔬菜种植的生产资料费用,每亩100元。在了解到一名贫困大学生因家庭条件不好面临辍学时,包处长亲自前往家中劝导,并答应他支付入学期间的全部费用。朴实的话语,率直的作风,让利民村的干部群众深深的感动了。在他的帮助下,更多的贫困户种上了好地,并表示用非常的热情把好地种好,干群的关系更加密切,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调结构铺就小康路

第8篇

群众说得好:“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看干部,干部看支书。”村支书身处农村战线的最前沿,各级党委、政府制定的政策,最后都要靠村支书来落实,来解决,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一个村的工作搞得顺不顺,经济发展得快不快,老百姓生活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支书。作为党员群众的“主心骨”、村级领导班子的“班长”,村支书肩上的担子重、任务艰巨。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守土有责”这本应该作为村支书的座右铭。但是,当前有些地方的村支书却没有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出现了一些不如人意的现象。有些村支书“不务正业”,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对上级精神吃不透,传达不及时、不全面,“上边开会大半天,回村传达一袋烟”,导致群众一头雾水,最终影响工作的开展。有些村支书工作起来恹恹欲睡,毫无精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几年支书当下来,村里的经济面貌“涛声依旧”,自己倒变得“肥头大耳”。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往那种靠辈分大、嗓门大、脾气大开展工作的村支书已经过时了,群众对村支书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村支书,要想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不被时代淘汰,就应该改正身上的“臭毛病”,不断地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争当创先争优活动的“排头兵”、“领头雁”,积极主动地去开展工作,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1 2村支书应该将维护农村稳定放在第一位,“稳定大于天”,农村环境复杂、矛盾突出,作为“班长”,村支书应该增强解决矛盾的本领。在解决民事纠纷时,要做到公开合理,“钉是钉,铆是铆”,不能“和稀泥”,应该“一碗水端平”,让群众心服口服。“自己不会富,不能当干部;只会自己富,不是好干部;带领大家富,才是好干部”。村支书应该提高自身的带富能力,不断丰富自身的经济头脑,增强跑市场、拿订单的本领,帮助群众转方式、调结构,积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尽快走上富裕路。要想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大显身手”,村支书还应该不断地进行创新,对本村的优势要一目了然,然后结合本村的实际,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先。不能固守成规,怕出乱子、迈错步子、走错路子,畏首畏尾,应该大胆勇敢地去尝试,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行动胜于空谈,村支书应该真抓实干,不摆“花架子”,工作中要处处创先,样样争优,用业绩说话,用事实说话,做群众心目中的好榜样、好模范。作为村里的“班长”,村支书应该摒弃“帮工靠兄弟,办事靠家族,好处靠亲友”的陋习,在村中营造一种“公平公正、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俗话说:“手大无不过天”,村支书不能只跳自己一个人的“光杆舞”,要带动群众一起跳,应该带一群、连一片,带动村里的群众投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中,争做优秀党员、优秀团员、业务专家、三八红旗手、五好人家及好妈妈、好媳妇、好婆婆、好丈夫、好小姑、好妯娌等等。

1 2

第9篇

由于经济落后,财力匮乏,黄圩镇基础设施及教育发展极为落后,全镇没有一条象样的路,晴天车子一过,黄尘滚滚,后车观前车,黑车转眼成了黄车;雨天土路则成了泥浆路,车子进得去出不来。全镇25所中小学教学设施极其简陋,近一半校舍为危房,许多适龄儿童迫于家境贫困而辍学。

理思路 深情绘蓝图

“晴天白苍苍,雨天水汪汪”,面对黄圩这片贫瘠的土地,面对黄圩3万多干群满怀希望的目光,1995年,由省国信集团组成的驻黄圩进行挂钩帮扶的工作队员明确表态,“不脱贫不脱钩,不达小康不撤兵”,他们来到黄圩刚放下行里,就一头扎进乡村、走村串户,访贫问苦,调查了解农民现状,及时掌握农民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理清扶贫工作思路,制定详实的扶贫工作计划。在工作重点上,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通过请本地先进典型现身说法,组织到外地参观学习等形式,组织基层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帮助干群换脑子、理路子、出点子,从而激发干群致力致富的内在活力;在资金投向上,坚持效益优行、择优扶持,不搞“天女撒花”,无论是乡镇主导产业还是一般产业,不论是社会事业项目,还是经济发展项目,只要当地干群自身有积极性,项目有效益,有市场的,就尽力帮扶;在资金使用上,坚持无偿资金有偿使用,除了对改水、铺路、草危房改造等社会公共事业项目采取无偿投入外,对经济发展项目大多采取抵押担保贷款的形式投入。实践证明,无偿资金有偿使用的资金使用方法,不仅可以将扶贫资金用于再投放,扩大扶持面,提高资金利用率,又减少部分村、户过于依赖扶持的现象;在激励机制上,坚持有奖扶持,项目补贴,对困难村、户自身积极发展致富项目的实施“奖励+补贴”的办法,多上项目的多奖多补,少上或不上的,少奖少补或不奖不补,对讲信誉守信用的村、户,逐步提高奖励额度和补贴比例。这种用市场经济理念进行帮扶的方式,极大的增强了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意识,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通过两年的扶贫,基本实现了村村脱贫的目标。

1998年根据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围绕三年达小康的目标,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将扶贫工作重点转移到为民办实事上。他们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多次论证后,认为要让黄圩人民彻底摆脱贫困,必须采取强根固本的方法,决定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工程、希望工程、安居工程、甘泉工程来构筑黄圩村通道路、教育、草危房改造、降氟改水的主骨架,使黄圩经济再次实现历史的大跨越,开创了经济发展的崭新局面。

办实事 情暖百姓心

14.9千米交通闭塞,道路不畅也是阻碍黄圩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致富,先修路,为了彻底改变黄圩镇交通落后的面貌,驻黄圩扶促工作队员深入乡村,走进农户,调查情况,了解哪条路需修,哪条路要建,据此而形成的一份份申请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建议书,接连不断地送到后方单位领导的手中,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扶贫修路资金源源不断地汇到黄圩,这些扶贫款,款款情深,流淌着帮扶单位对老区的一片深情,黄圩镇三万多干群将感激化为热情,在全镇掀起了男女老少齐上阵,千军万军修路忙的“大会战”,通过两年的努力,黄圩镇全镇24个村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交通落后的状况。据统计,1998年至今,省国信集团先后为黄圩投入资金60多万元,为黄圩镇铺设砂石路60公里,混凝土路面47公里,从根本上改善了黄圩镇落后的交通状况。

实施“希望工程”,为黄圩的明天铺起了希望之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黄圩要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人才。由于种种原因,黄圩中小学教育设施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中小学校舍60%已成为危房,这不仅影响到农村孩子的学习,还严重威胁着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扶贫队员迅速将这一情况向后方单位领导作了汇报,作为在黄圩定点帮扶的省国信集团上至领导下至员工,时刻牵挂着黄圩,公司专门拔出资金用于黄圩镇改造中小学校舍,为中小学添置办公设备,从根本上改善办学条件。总经理赵国桢、副总理徐祖坚、蒋旭升等主要领导多次亲临黄圩视察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在公司领导的重视和工作队员的努力下,省国信集团先后为黄圩投入扶贫资金180万元,兴建了黄圩中学教学楼和操场、报廊等附属设施,兴建了湾圩小学教学楼、改造了龙马、大拐、高庄、仇堆等5所小学,同时,国信集团还向黄圩中小学捐赠累计价值50万元的电化教育设备及其教学用具,极大地改善了乡村教育条件。

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这是省国信集团工作队员的心声。进驻黄圩几年来,国信集团干部职工自发组织先后为黄圩失学儿童捐款捐物15次,累计捐款近80万元,先后资助特困生733人,使全镇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1995年以来,省国信集团扶促工作队在按计划实施安居工程、甘泉工程等几大工程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同时,还结合实际及时调拔资金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2000年8月30日一场暴雨给响水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特大灾情牵动着国信集团领导和员工们的心,公司副经理徐祖坚、袁裕法和黄圩工作组长李小石在第一时间水中驱车赶到黄圩,与黄圩人民并肩作战。公司董事会也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在扶促资金外为黄圩追加50万元救灾款项、捐赠40万元救灾物资等决定,并在洪水稍退后将救灾款物送到灾区,及时地帮助黄圩人民渡过难关。

调结构 铺就小康路

传统单一的种植结构,制约了农民致富。1995年,省国信集团驻黄圩扶促工作队引导农民面向市场抓“双增”,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变粮棉二元结构为粮、棉、菜、经四元结构,加快发展多种经营,按照“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南藕、北林、中间桑”的格局,帮扶黄圩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兴办农业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加快主导产品的培植,以农民联办、村户联办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民创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初步形成了工业农业并驾齐驱的强劲发展态势,促进全镇农业产业化发展。

4000立方米木材、浅水藕、蚕茧等加工企业的引进,给黄圩农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至目前,黄圩已初步形成了林业、浅水藕、蚕桑为三大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化格局,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