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7 11:26: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一语文学习方法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差异
1.教法的差异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涉及的知识点较少,而初中语文教材不仅内容加深了,而且知识点也增多了。由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都不同,使得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小学语文教学涉及字、词等基础知识较多,阅读理解少,思维难度不大,所以小学教学侧重于学生的识记和浅层的理解。而初中课文容量大,思维难度大,所以初中语文教学更侧重于对阅读材料的分析理解。小学教师讲课的速度较慢,教法以朗读为主;相关知识可以反复讲,反复练,强调熟能生巧;课堂形式多样,语文活动多,强调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而由于课文容量大,初中教师讲课的速度相对也较快,因此语文知识不能反复讲,不能反复练。初中教师讲课时注意分析点拨,同时提倡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课堂形式相对单一。在作业方面,小学书面作业简单,难度小,教师可以精批细改。而初中的作业不仅较多,而且难度也大,使得教师不容易做到精批细改。小学和初中的教法差异如此之大,而我们一些初中教师缺乏对小学语文教法的了解,在教学方法上没能做好与小学的衔接,使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初中的学习。
2.学法的差异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学习负担不重,所以教师对学生帮扶多。小学生的学习时间主要依赖教师的安排,一般学生只是单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就觉得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方法主要是耳听、眼看、手写、心记,对课文的学习一般只是解决字词、段落意思、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等内容,在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析方面有明显的不足。而到了初中,教材内容相比小学不仅增多而且加深,对相关知识点要求充分理解并掌握,而学习则更多地体现自主性:学习时间由学生自主安排,自主预习、自主做笔记和复习功课,养成多提问、多思考、多总结的学习习惯。从小学进入初中后,学习方法由被动型转到主动型,学习方式也由记忆型转到理解型,一些学生正是在转型时出了问题,所以才感到语文学习特别吃力。
3.评价标准的差异
目前小学和中学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存在不一致,这些不一致在课堂评价、作业评价、考试评价和综合评价中体现出来。小学教师注重鼓励性评价,而初中教师的评价相对较客观、严格。评价的差异是由这两个学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内容所决定的。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升学压力不大,小学教师对学生多采用表扬和鼓励的方法:提倡学习多元化,在考试中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答题,对问题允许有多个思考角度,允许有不同的答案。到了初中,教师认为学生长大了,再加上有中考升学的压力,对学生的要求变得严格,在课堂和作业评价上对学生的赞美和鼓励也就少了。为了和中考接轨,日常的考试评分强调紧扣标准答案,教师评判主观题的标准是扣住答题点,答出几个点就得几分。这与小学评分以鼓励为主,有明显不同。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学和初中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学评价上都有一定的差异,对这些差异的不适应是造成一些学生进入初中后语文成绩偏低的主要原因。
二、做好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工作的方法
研究并做好小升初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是初中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解决好这些问题,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学生从小学六年级升到初中一年级,年龄大不了几个月,虽然比在小学时成熟一点,但还不可避免地要表现出幼稚和依赖的一面。大部分初一新生在心理、学习、交往方面还处于被动状态,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教师,不能很快适应。小学和初中的教法是不同的,小学体现帮扶,而初中更多体现的却是引导自学。初一新生对事物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属于经验型的,他们已经习惯了小学教师帮扶的教法,此时初中教师如果不先帮扶一下,初一新生就会感到学习困难,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成绩出现滑坡。所以在初一上学期,教学应该放慢速度,适当采用小学教师的一些教法,如对一些知识要反复讲、反复练。通常小学的语文教学偏重于情趣,中学语文教学则偏重于理性。面对初一新生,初中教师要善于把情趣和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堂上要像小学教师一样充满激情地引导,课堂互动讨论多一些,等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特点和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后,再适当增加一些研究性学习内容,在“扶”中有“放”,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的过渡。另外,在初一学习上要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先尝到成功的甜头,增强学习的信心后,再循序渐进地增加一些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从半扶半放的教学方式过渡到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
2.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衔接
进入初中以后,大多数学生没有认识到中学语文和小学语文的差异,还在沿袭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初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讲清中小学语文学习的差异,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从初中生心理发展来看,初一学生的年龄偏小,学习经验不足,一般尚未掌握系统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强调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说明教学在某种意义来说就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初中语文教学要有步骤地教给学生适合初中学习的学习方法。注意引导学生研究单元要求和预习提示,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授课时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教会学生预习、听课、思考、做笔记和复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总之,要逐步帮助学生改变依赖教师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从实际出发,采取科学合理的评价
教师对初一新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估计不足,要求往往过高,使很多学生没有语文学习的成就感,久而久之就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著名的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一个心理学理论叫“无助感”,意思是当人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教师对初一新生的学习评价过于严格,学生学习成绩总是不好,他们就会觉得自己语文能力低,不能胜任语文学习,就对语文学习没有内在的动机和兴趣。所以,初一教师要把握初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心理特点,注意延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鼓励性评价的做法,多找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乐意地参与学习。
4.加强中小学的联系,做好教学衔接工作
要做好小升初语文教学衔接工作,首先要了解小学和中学的语文课程标准。只有对新课程标准心中有数,才能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找出符合教学规律的教法。其次要加强中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小学和中学语文教师之间要互相听课、交流,熟悉彼此在语文教学内容、要求、方法、手段方面的差异,为做好中小学教学的衔接打下基础。再次是在小学高年级提前做工作,为学生顺利过渡做好准备。以前人们大多强调初中要与小学衔接,而不是互相衔接,所以效果不理想。因为学生经过6年小学的学习,学习的习惯方法已被模式化了,要想靠初一几个月时间就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工作要提前做。比如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时要适度加深和延伸,在教学中适当增加自学的因素,有意识引导学生预习自学,指导学生边读书边看课文批注,学会自己阅读课文。
安慰家长之余,我陷入了沉思。因为令人忧心的是这不是个别现象,初一的语文老师也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小学成绩很好的学生,上了初中成绩明显下降;有些小学成绩很差的学生,上了初中,又该怎么办?怎样指导学生由小学顺利过渡到初中呢?从教15年,我对此稍有感悟。
经过小学六年语文的学习,学生跨入初中后,由于语文教学内容的加深,学习课时的减少,学科的增多,学习环境的不同,靠老师“提携”式包办的依赖性逐步放手等因素,再加上现行中小学的评价标准不同,中学试卷明显难度要大,进入中学的第一次考试一般给学生很大打击。这样就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大幅度下降。假如老师在这一“特殊现象”的过程中,能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有的放矢地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在教学中实施一定的教育技巧和教学方法,就能扭转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滑坡的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要开一个好头
记得第一年工作,我教初一语文,学生来自城镇乡下各所小学,而深入了解后发现其中一(2)班有一半同学来自偏僻的董巷小学(很难在那所小学的毕业生中找到一个懂拼音规则的)。初上中学,要有一个适应学习环境、人际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也要有一个互相了解、沟通的阶段。于是,开学初的几天,我收集同学小学毕业成绩、日记、作业、作业记录等小学个案材料。通过分析,我发现中小学语文教学不衔接的症结主要体现在:中学比小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学生学习由老师安排时间到自主安排时间;学生学习习惯由小学的被动型转到中学的主动型,对于相当多的学生在转型上存在问题。然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些周记:①我忘不了小学时的一件事;②我喜欢的一位语文老师;③一堂有趣的语文课;④初中给我的第一印象等等。我在批阅上述学生所写的作文时发现,学生写作水平虽然参差不齐,但所写感想、见闻均是真情实感,内容大多是对小学校的依恋难忘和对新学校(中学)好奇新鲜与对书包加重的忧虑。这样,我对初进初中学生的思想顾虑和学习担忧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审阅每篇作文时均写了针对性评语,并分别加以鼓励和解疑。更主要的是,这样的摸底,使我在随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心中有了底。这是探索和把握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这一重要环节的一个良好开端。
二、要做好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衔接
在给初一新生上第一节课时就要明确转变学习语文的观念很重要。老师要向学生讲明小学语文学习与初中的区别,如:小学字、词等基础知识多,阅读理解少,时间充足,重机械记忆,形象思维;而初中由于科目增多,相应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少,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老师讲得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温故知新,初一学生面对增多的课程和变难的课文,难免有诸多不适应,因此适当复习一下小学语文重点内容,做好记忆、思维的衔接十分必要。一是可以充分利用机械记忆,让学生大量背诵古典诗歌、名言警句,因为初中是记忆诗歌的黄金时期。二是可以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如: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使抽象语言形象化;用游戏、表演、比赛等方法向新生展示语文丰富多彩的广阔天地。
三、要适当降低学习难度
初一上半学期是“过渡期”,这时应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初一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老师,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所以老师应该放慢教学脚步,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树上的苹果”,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信心,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教学语言,避免使用深奥难懂的学术语言;在初一上学期的每次测验或考试前,老师可与学生一起回顾、整理、归纳知识要点,列出详细的复习提纲,考试的试卷尽可能出得简单些,批改时尺度适当放松些,以树立其自信心,测验考试后再共同分析失误原因,总结教训;对于学生的发言,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应充分肯定其学习积极性。总之,老师要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保护学生要求进步的热情,在不断的肯定与鼓励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能力,从半扶半放的教学方式过渡到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
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减少其学习的随意性,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老师应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培养学生上课主动做笔记的习惯(记笔记要求学生记重点、难点,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记要点,而不是照搬板书);培养学生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往往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老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使学生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乐趣,一生以书为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五、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不妨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老师应有序地教给学生一套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比如,如何掌握好基础知识;如何进行语段阅读;如何进行知识的整理与归纳;如何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学习环节;如何运用科学的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在此基础上,老师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动口、动手、动脑,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老师则巧为点拨。总之,老师要尽力使学生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要设法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少,老师讲课速度较慢,往往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相对来说,现在中学语文的教材内容往往一下子加深,知识点增多,思维难度增大,由于课时紧,中学老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许多教学步骤与学生能力培养只能一带而过。有了升学压力,在教学上,一些中学老师容易把语文教学变成单一狭隘的工具性、知
识性和政治性的灌输与教训,忽视了它是一门文学教育、艺术教育、审美教育的学科。可是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不喜欢这样的课型。以文言文为例:学生不喜欢文言文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文言文,不知道为什么要学文言文,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启发引导他们。大道理的教育,孩子不一定能接受,那么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比如,可以用都德的《最后一课》,让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告诉学生法国这个民族是何等地重视自己的祖国语言,国家是可能被侵占的,但祖国语言绝不能被占领。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润物细无声”,只有老师善于把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传递给学生,才能在学生的心田根植下兴趣的种子。
七、要充分利用多思、多说、多读、多写这学好语文的四个法宝,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听、说、读、写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基于学生刚踏入初中时的种种不适应,老师更要突出一个“思”,因为初中的语文学习不能再是机械的记忆,而应是一种理解。孔子说:“学而不思则
罔”,“思”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老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多阅读的习惯,这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用。刚开始时可让学生找些故事性较强的好书自由读,慢慢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接着再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阅读中外名著。在不断的阅读中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感知、感悟:从人类的精神宝库中探求宝藏,体验亲情,抒发感想,学会处事,磨炼健全的人格继而走向大自然寻找灵感和享乐,向内心世界探求生命的本质,记录下成长的轨迹,向未来世界描绘多彩人生,写下豪言壮语。指导学生发扬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当然,由于初中功课紧,有时可以把日记改为周记,把写日记、周记当成提高语文能力的一根拐杖。在语文教学中展现,把“读写”变成开放的大舞台,把语文变成人生的加速器。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材中有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这“综合性学习”在教材的各单元中与阅读课文相并列,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同等重要的一个项目,第一次被写入新课标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提倡。”正因为如此,新教材把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将以往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并在学习过程中留给学生畅想的天空。
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准备了两篇初一学生学习规划,欢迎阅读!
初一学习计划
一、进行自我分析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可能有的同学没有想过我是怎样学习的这个问题,因此制订计划前首先进行自我分析。
1、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同学们可以仔细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学习特点。各人的学习特点不一样:有的记忆力强,学过知识不易忘记;有的理解力好,老师说一遍就能听懂;有的动作快但经常错;有的动作慢却很仔细。
如在数学学习中有的理解力强、应用题学习好;有的善于进行口算,算得比较快,有的记忆力好,公式定义记得比较牢;有的想象力丰富,善于在图形变换中找出规律。所以几何学习比较好……你可以全面分析。
2、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一是和全班同学比,确定看自己数学成绩在班级中的位置,还常用"好、较好、中、较差、差"来评价。二是和自己数学成绩的过去情况比,看它的发展趋势,通常用"进步大、有进步、照常、有退步、退步大"来评价。
二、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没有学习目标,就象漫步在街头不知走向何处的流浪汉一样,是对学习时光的极大浪费。
确定学习目标首先应体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其次要按照学校的教育要求,此外还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现状。当然还可考虑一些社会因素家庭情况。
学习目标要具有适当、明确、具体的特点。
适当就是指目标不能定得过高或过低,过高了,最终无法实现,容易丧失信心,使计划成为一纸空文;过低了,无需努力就能达到,不利于进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
明确就是指学习目标要便于对照和检查。如:"今后要努力学习,争取更大进步"这一目标就不明确,怎样努力呢?哪些方面要有进步?如果必为:"数学课语文课都要认真预习。数学成绩要在班级达到中上水平。"这样就明确了,以后是否达到就可以检查了。
具体就是目标要便于实现,如怎样才能达到"数学中上水平"这一目标呢?可以具体化为:每天做10道计算题,5道应用题,每个数学公式都要准确无疑地背出来,等等。
三、科学安排时间
确定了学习目标之后,就要通过科学地安排。使用时间来达到这些目标。要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要求。
全面 在安排时间时,既要考虑学习,也要考虑休息和娱乐,既要考虑课内学习,还要考虑课外学习,还要考虑不同学科的时间搭配。
合理要找出每天学习的最佳时间,如有的同学早晨头脑清醒,最适合于记忆和思考;有的则晚上学习效果更好,要在最佳时间里完成较重要的学习任务,此外注意文理交叉安排,如复习一会语文,就做几道算术题,然后再复习自然常识外语待。
高效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时间,一般来说,把重要的或困难的学习任务放在前面来完成,因为这时候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而把比较容易的放稍后去做。此外,较小的任务可以放在零星时间去完成,以充分做到见缝插针。
一天中供自己安排的时间基本上分为四段:早上起床到上学,上午放学到下午放学,下午放学到吃晚饭前,吃晚饭后到睡觉。同学们主要应在这四段时间里统筹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内容。
在进行时间安排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 要突出重点 也就是说,要根据地自我分析中提出 的学习标点或比较薄弱的学科在时间上给予重点保证。
2、 要有机动时间,计划不要排太满太紧,贪心的计划是难以做到的。
定了计划,一定要实行,不按计划办事,计划是没有用的。为了使计划不落空,要对计划的实行情况定期检查。可以制定一个计划检查表,把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进度,列成表格。
例:
1、每天早上6:20起床,用10分钟将头天要背的课文温习1—2遍,7:00从家出发。
2、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好笔记。
3、认真仔细写作业,不对答案,认真对待每一门课。
4、写完作业后,复第二天上课的内容。
5、对于副课及历史、地理、生物每学完一习当天的内容并预习课后,要用心去作自己买的课外习题书,作的时候要做到不抄答案,不看书,凭借自己所学的去做。如果遇到不会的题,也不能马上看答案或看书,要等到全部做完后,再去找答案,并及时背过。
6、对于主课及数学(代数、几何)、语文、英语、物理和政治,每学完一单元或一课时,要对比《优化设计》的讲解部分进行进一步的加深理解和巩固,并要做练习题,写时仍不能抄答案,写完后可交老师批改或对照答案,找出错误及时纠正。
7、遇到不懂得要及时问老师或问同学,弄明白。
8、每天晚上听30分钟英语,训练自己的听力。
9、空闲时间多看课外书,每天记1~2条好词佳句。
10、前一天晚上认真预习。多做深、精的题目,拓展思维。
11、每天坚持朗读外语,养成良好的语感。认真识记单词。认真复习和预习,重点掌握语法,句型。注意活学活用。
12、给自己立一个目标,把所有课程学习巩固好,达到能考个好高中的成绩、如果某一天没有达到的情况下,后面一定要补上。
初一学习规划
实现目标,要想中考夺魁---从初一开始!
一、初一数学同步提高的重要性
初一阶段的数学学习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而数学又是所有理科学习的基础学科。由此可见,能否学好初一数学关系到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理科学习质量。所以在紧随学校课程脚步,保证基础环节的同时,决不能放松利用平时进行能力训练的机会,一定要在平时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认真完成学校学习任务之后,进一步巩固加强,不断的提升自己的高度和能力,才能从容应对各类考验,不再为应付考试而焦虑。
其实从升入初一开始,中考的战斗已经开始。面对中考这次重要的考试,细节往往决定着最终的成败,而大起大落的学生最终考试结果往往是“落”。因此,做个完美的规划,注重平时功夫,夯实基础,对刚入初一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初一年级规划——时间 重要事件 重点目标
11月中 第一次期中考试 初中第一次检测,暴露问题-----发现问题-----马上调整解决
二、初一英语学习规划
总体要求:适应中学阶段英语系统化的学习,打下扎实的语法基础,适应中考指导下的英语考试体例。主要规划:
1、系统学习语音知识 ,掌握自己拼读单词的能力。
2、扩大词汇量,并做到听说读写四会。
3、进行专项听说训练,在考试压力不大的阶段集中精力完成听说飞跃。
三、初一语文学习规划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涉及的知识面特别广,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古今中外,天南地北,无所不包。因此,语文“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重点突出“趣”“积”“记”“练”四个要点。
一、趣——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求知的向导。其实语文知识本身就具有无穷的趣味,那奥妙无比的表意文字,形象生动的修辞方法,跃然纸上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无不会引起同学的兴趣,在学习中领略语文的美。
二、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语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那就需要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你坚持下去,你的语文知识定会取之不竭。
三、记——掌握适用的学习方法识记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只有识记,方能积累;只有积累,方能丰富。流传千古的名言警句,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都需要你熟记在心,这样,答起卷来,才能挥洒自如。
四、练——提高语文的基本能力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四项基本功,必须苦练,方能提高。所以平时我们既要重视课堂上的语文学习,还要注重平时的基本训练,听说读写都要勤加练习,坚持不懈,考试的时候才会稳操胜券。
四、复习规划:
(一)重视语言的积累运用
初中阶段学习语文的主要任务,首先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然后才是理解和运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预习:预习最重要的是能发展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要在浏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同时适当地一些课前的习题练习,逐步了解知识点。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我的学习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听课: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老师传授的是经过验证的真理;是老师长期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精华。我制定的听课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A) 做好课前准备,即预习。精神上的准备十分重要,保持课内精力旺盛,头脑清醒,以及对探求知识的极大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
B) 集中注意力。思想开小差、分心等一切都要靠理智强制自己专心听讲,靠意志来排除干扰。
C) 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要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作老师的合作者,学习的参与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对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结论由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而得,会比听现成结论的学习效果好。
D) 在听取公式定理的同时充分理解、掌握老师的解题方法,学习思路。
E) 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即不能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往往寥寥数语.但却是全堂讲课的纲。只要抓住这个纲去听课,下面的内容才会眉目清楚。结尾的话虽也不多,但却是对一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习提示。同时还要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部分。
F) 做好课堂笔记。笔记记忆法,是强化记忆的最佳方法之一。笔记,一份永恒的笔录,可以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必须记笔记。同时做笔记充分调动耳、眼、手、脑等器官协同工作可帮助学习。有选择的记笔记,记录经典例题。
G) 注意和老师的交流,听课要与老师有目光的交流,提问式交流,都可以促进学习。
3、作业:作业是提高思维能力,掌握知识,提高解题速度的途径。通过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达到巩固检验自己的目的。完成作业时,一定要做到独立完成,形成自己的一个独立的思维习惯。
4、复习: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前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学过即习,方为及时。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我计划的复习要求是一下几点:
A)课后回忆,即在听课基础上把所学内容回忆一遍。
B)精读教材。对教材理解的越透,掌握得越牢,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C)整理笔记。对课堂笔记及时的完善,勾画出疑点,寻求同学老师的帮助。
D)看参考书。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应考能力。
E)单元复习的要求:
a)本单元(章节)的知识网络;
b)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
c)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建立错题库,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五、总结
第一,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与同学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对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能够当堂完成;对不懂的问题,主动和同学商量,或者向老师请教。
第二,改进学习方法。为了改进学习方法,我给自己订了一个学习计划:(1)做好课前预习。也就是要挤出时间,把老师还没有讲过的内容先看一遍。尤其是语文课,要先把生字认会,把课文读熟;对课文要能分清层次,说出段意,正确理解课文内容。(2)上课要积极发言。对于没有听懂的问题,要敢于举手提问。(3)每天的家庭作业,做完后先自己检查一遍,把做错了的和不会做的,让家长讲一讲,把以前做错了的题目,经常拿出来看一看,复习复习。(4)要多读一些课外书。每天中午吃完饭,看半个小时课外书;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只要有时间,再看几篇作文。
第三,课外学习不放松。能够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各门功课都取得好的成绩。同时自己也被评为优秀班干部。
六、中期打算。
试卷如果比较简单:
语文成绩达到90分以上,数学,英语二门学科成绩达到98分以上,地理,生物,政治,历史分别达到95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