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企业形体礼仪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06 14:18: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形体礼仪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企业形体礼仪

第1篇

    论文摘要:薪酬激励机制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深入探讨了企业激励性薪酬体系的特征、考虑因素、相关制度等问题,希望为企业发挥薪酬激励作用提供参考。

    

    所谓的激励性薪酬,就是在兼顾公平、公正、合法的前提下,适当拉开差距,实现薪酬的激励效果,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建立激励性薪酬体系,加大内部分配浮动比例,充分体现按贡献分配的原则,增强激

    励效应,将员工的收入与业绩挂钩,促进内部良性竞争,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一、激励性薪酬体系的特征

    现代企业的薪酬体系应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最大可能地发挥人才的能力, 这要求现代企业建立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发挥员工的才能。

    (一)具备竞争优势的薪酬

    企业吸引并留住人才就需要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 使他们一进企业便珍惜这份工作。较高的报酬会带来更高的满意度, 与之俱来的还有较低的离职率。薪酬缺乏市场竞争力, 将使企业人才流失, 其结果是造成企业不断招, 老员工又不断离职的恶性循环。

    (二)公平合理的内部薪酬制度

    企业内部薪酬的不合理, 会造成不同部门之间以及相同部门个人之间权利与责任不对称, 使部分员工在比较中有失公平感, 造成心理的失衡。从企业服务价值链的角度看,如果薪酬没有体现内部公平,员工满意度就会降低,必然影响由员工向客户提供的决定客户满意度的服务价值,进而影响客户的忠诚度。因此,在薪酬管理中,内部公平是管理者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三)基于工作绩效的薪酬体系

    一个结构合理、管理良好的绩效考核制度, 不但能留住优秀的员工,淘汰表现较差的员工, 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员工竭尽全力, 把自己的本领都使出来。此外, 实行按绩效付酬后, 管理的重点不再是限制任务指派使其与岗位级别一致, 相反, 最大限度地利用员工已有能力将成为新的着重点。这种薪酬制度最大的好处是能传递信息, 使员工关注自身的发展。

    二、激励性薪酬体系影响因素

    激励性薪酬体系是一个具有激励性,并能吸引、保留公司核心员工的薪酬体系,应是在符合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条件下,对内公平合理,对外具有竞争力,并能鼓励员工不断提升人力资源能力的体系。激励性薪酬体系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一)清晰的薪酬目标。在确定薪酬目标时,应同时考虑效率与公平。薪酬政策的制定要有利于提高企业和员工的绩效,并能够促进产品及服务质量的提高,帮助企业取悦于消费者及相关利益群体;而公平是薪酬体系的基础,既要能满足员工的基本需要,又要能体现对员工贡献的认可。对于员工来讲,程序上的公平与结果的公平同等重要。

    (二)企业薪酬体系的内部一致性。内部一致性:是指通过对同一组织内部不同职位之间或不同技能水平之间的比较,合理确定从事不同工作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无论是对同类工作还是非同类工作,内部一致性都是影响薪酬水平的决定因素。薪酬体系的内部一致性强调,要体现薪酬结构与组织设计和工作之间的关系,薪酬结构要对所有员工公平,要有利于员工的行为与组织目标相符。

    (三)企业薪酬体系的市场竞争力。是指企业如何参照竞争对手的薪酬给自己的薪酬水平定位,即本企业的整体薪酬水平应定位在什么水平来与同行竞争?这要平衡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要确保薪酬水平足够吸引和维系员工,如果员工一旦发现他们的薪酬低于市场水平,他们就很有可能会离开。另一方面要控制劳动成本以使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具有竞争力。

    (四)薪酬体系的保障机制。没有有效的执行,最完美的薪酬体系也是空谈。员工的接受程度是使薪酬制度发挥作用的关键,必须让员工相信这套体系是公平的。而员工对薪酬制度的看法取决于他们受到的管理人员的对待、关于自己报酬和绩效的正式沟通方式,以及企业对于他们对薪酬制度意见的反馈。

    三、激励性薪酬体系建立的一般程序

    激励性薪酬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含许多过程和步骤,需要运用很多学科的专业技术知识,一般遵循以下程序:

    (一)企业薪酬原则与策略。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重点,是以后诸环节的前提,对后者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职位分析。这是确定薪酬制度的基础。结合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管理层要在业务分析和人员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部门职能和职位关系,规范职位体系,编制企业的组织结构系统图。

    (三)职位评价。重在解决薪酬的内在公平性。一是比较企业内部各个职位的相对重要性,得出职位等级序列;二是为进行薪酬调查建立统一的职位评估标准,消除不同企业间由于职位名称不同,或即使职位名称相同但实际工作要求和内容不同所导致的职位难度差异,使不同职位之间具有可比性,为确保薪酬的公平性奠定基础。

    (四)市场薪酬调查。重在解决薪酬的外部公平性,为企业确定激励性薪酬体系提供一个可比较的参考。

    (五)确定薪酬结构。所谓薪酬结构,是指企业的组织结构中各项职位的相对价值及其对应的实付薪酬之间的关系。

    (六)确定薪酬水平。通过薪酬结构设计为不同的职位确定的薪酬标准,但实际上总是把众多类型的薪酬归并组合成若干等级,薪酬登记数应视企业的规模和工作的性质而定,其多寡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若级数过少,员工会感到难以晋升,缺少激励效果。相反,若级数过多,会增加管理的困难与费用。

    (七)薪酬的实施与修正。薪酬制度一经建立,就应该严格执行,发挥其激励功能。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还应随着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薪酬水平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

    四、激励性薪酬体系的相关保障

    (一)公平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是激励性薪酬体系得以实施的保证。一个结构合理、管理良好的绩效考核制度,不但能留住优秀的员工,淘汰表现较差的员工,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员工竭尽全力,把自己的潜能都释放出来。在企业中,绩效评估应该成为各类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公平评估考核是企业“知人善任”、进行薪酬管理的强有力的依据。要使考核本身也成为一种激励因素,成为奖赏成就和进步、抑制不足和过失的手段,关键是要做到公正、公平。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对知识员工努力工作的肯定,使员工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实现自身价值的升华。

    (二)科学的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在岗位描述的基础上,对岗位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进行评价,以确定岗位的相对价值,通过科学的工作分析,比较企业内部各个岗位的相对重要性,聚集相似岗位进行薪酬等级划分,得出岗位等级序列,从而为运用薪资曲线对每一薪酬等级进行定价提供标准,也为薪酬支付的内部公平性提供支撑。

    (三)合理的薪酬水平。企业在确定薪酬水平时,需要参考劳动力市场价位,了解市场上同类岗位的薪酬支付情况。企业可以把市场劳动力价位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以克服内部分配上可能存在的平均主义和盲目攀比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市场价位尚不统一的情况下,薪酬调查必须从地域、行业、岗位等多个方面进行细分和研究,确保结果的可比性,合理确定企业的薪酬水平。

    (四)反映工作绩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员工工作绩效具体表现为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以及对企业的其他贡献。为正确评价员工的工作业绩,企业还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绩效评估系统,针对不同岗位的性质特点、职责权限大小及承担责任风险程度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员工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人员使用及薪酬挂钩。其实质就是在企业内部强调多劳多得,刺激员工以更多的知识储备,更高的劳动技能,获取更好的工作岗位,并在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创造更好的工作业绩,从而取得更多的报酬。

    综上所述,企业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性薪酬体系,通过工作分析确定岗位价值,进而确定员工的工作价值,同时根据市场水平和企业自身情况确定企业的薪酬水平,这也决定了企业激励性薪酬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管理上及技术上的配套支持。激励性薪酬体系的建立、实施和完善,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以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

    参考文献:

    [1][美]加里?德斯勒着.人力资源管理.刘听,吴雯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美]雷蒙德?A?诺伊,约翰?霍伦拜克等着.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的优势.刘听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孙剑平着.薪酬体系与机制设计.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4]胡宏峻着.富有竞争力的薪酬设计.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第2篇

关键词:企业中层执行力

企业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中坚力量,由于其本身职责和权限的特殊性,所以他们的角色定位既不同于高层领导又不同于普通员工,他们在企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管理作用,具有执行者和决策者的双重身份。中层管理者如果以执行力为落脚点,就能在工作中及时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差错,齐心协力将问题解决,并在执行的过程中视情况调整策略和方法,最终达成有效目标。

一、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

我们知道,作为执行环节的最后落实者,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下属和基层执行力的状况。中层干部的核心价值就是执行能力。中层干部好比是三明治中间的那块料,一个三明治好不好吃,主要看中间的那块料怎么样,一个组织落实力是不是强,要看中层干部是否执行得力。事实证明,企业能否保持健康持续发展,关键的因素不仅仅在于高层领导,而且在于具有较强执行力的一批中层干部。他们能把高层领导的意愿、企业发展愿景与市场实现这三股企业发展的动力连接在一起。常言道: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当我们有了一个很好的企业发展规划,又有了一套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方法,剩下的就是如何去执行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一个企业的战略意图、计划措施等能否正确实施,从而影响到企业生存与发展能力,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

二、坚定执行是中层管理者势在必行的工作

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企业要取得新的快速发展,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层干部队伍。一支作风过硬、素质优秀的中层干部队伍可以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反之,就会给企业发展造成不必要的内耗。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由弱变强、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法宝就在于坚持不折不扣的执行力,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一条:“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作为中层管理者,一旦员工从你身上感受到了维护企业正确发展思路的坚定力量,那么必然会信任你,你就会得到大多数员工的支持并如愿完成工作目标任务;反之,如果你素质能力见拙,那么执行过程中的“脊梁”就软了,完成工作目标任务则无从谈起。我们知道,企业的正确战略决策或有效的管理规则,往往会因为中层管理者的一念之差、“实力”不足,而被断送在具体贯彻执行的过程中。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不是简单机械地执行、生搬硬套地执行、照搬照抄地执行,而是不为繁杂现象迷惑、不为一时的困难困扰。奋发有为、开拓进取、执著追求的个性与品质对中层管理者来说相当重要。在执行过程中,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甚至遭遇风险,都应该鼓足勇气,勇往直前,只有这样,才能历练出自己独有的执行力。有效果的执行是企业行之有效管理的基础,坚定执行是中层管理者势在必行的工作。

三、中层管理者须提升自身的各种能力以促进执行力的提升

笔者认为中层管理应该注重提高以下几种能力:

1.领悟能力。领悟就是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未来自己可以怎么做。领悟能力是一名中层管理人员首先要具备的能力,因为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首先要清楚领导希望你做什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这一点很重要。否则就如一匹迷失了方向的野马,毫无目的地乱跑,到头来路没少跑,活没少干,却事半功倍,落了个吃力不讨好甚至是背信弃义的骂名。

2.管理能力。中层管理者就是要管好“人”和“事”,这两项想管好都不容易。中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是非常之重要,无论一项工作计划做到如何完善,若不能有效地加以贯彻执行,那么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为了使部署的工作任务得以落实,那么适当指挥是必须的。它是在自信基础上的决策、承诺能力,有决心获得结果的能力。每个中层管理者都会面临决策,需要有自信、有决心、有结果。从这种意义上讲,管理能力是一种内在的东西,是从内向外拓展出来的。中层管理者要想拓展管理能力,首先要善于激励。激励包括两方面,一是如何激励自己,二是如何激励别人,通过个人的魅力、团队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激发周围每一个人的潜力。其次,要善于授权。作为管理者来讲,懂得授权秘诀是给本人成长的机会,更是帮助员工成长的机会。

3.协调能力。有些中层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其实很多原因并不在于其自身业务技能的欠缺,而是协调能力的欠缺。事实上,企业中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协调性工作,中层管理者的大部分时间都必须花在协调工作上。对下属要协调,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同级要协调,要与同级分工协作;对高层要协调,要和高层建立相互信赖关系;对外部业务单位要协调,要建立良好的业务关系;对企业内部各部门要协调,要达成与各部门的团结协作。因此,中层管理者并不是简单的执行者,更是管理协调者。

4.判断能力。良好的判断能力可以让中层管理者完成良好的业绩,因为各项工作错综复杂,要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各种具体的事件感觉和判断,比如领导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等,需要中层管理者去了解,找到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来判断问题,从而洞查先机,未雨绸缪。

第3篇

是什么让中国制冷博览会在展会的大舞台上如此出彩?为此,笔者采访了长沙强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强华信息”)总经理李义强先生。畅谈五个余小时,李义强“‘三位一体’打造品质展会”的豪言壮语让笔者深感佩服,而中国制冷博览会所走的“三位一体”战略发展之路也让笔者看到了中国制冷博览会与众不同的闪光点。

起步发展:携手杂志闯天下

十年前的空调制冷行业一番什么景象?且不说网络带来的海量信息,就是一本杂志,也算得上是行业的珍奇,行业展会就更是凤毛麟角。2000年,中国制冷博览会以联谊会作为雏形出现在了行业的舞台,2006年,《制冷商情》发行量就达到三万册,在行业媒体遥遥领先,占据90%的市场份额。而在中国制冷博览会的发展过程中,《制冷商情》就如同是它的左右臂膀,伴随着展会一同风雨兼程,成为强华信息办展会的基础。

要办展,首先就需要有人来参展。然而,就是在展会开办之初,中国制冷博览会也没有为参展观众发愁过,强华信息的《制冷商情》杂志就为展会提供了客户基础。李义强告诉笔者,中国制冷博览会的原型其实是联谊会,而联谊会就是为了借答谢杂志订户和广告客户而举办的。在杂志已有的征订用户和广告客户的基础之上,强化信息推出了展会,当时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至今我还记得第二届展会火爆的场面,虽然展出场地只是一间400平方米的会议室,设立的46个“展位”的展架还是我亲自设计请木匠制造的,但这些展位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尚且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李义强跟笔者这样描述第二届展会的场景。

《制冷商情》作为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杂志,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客户资源,这些优质的客户中大部分成为了展会的首批优质参展商,这些都为展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期支持。参展的优质客户越多,展会的效果越好,在行业内的影响越大。

办展的最初六年,当时网络的普及度不高,空调制冷行业信息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杂志是当时主要的信息渠道。借助杂志广泛的覆盖率和高发行量,展会信息在行业内的传播速度不但快而且精准。通过杂志的宣传,不仅空调制冷行业的厂家、大型经销商和工程商纷纷参展,观展的经销商、工程商也越来越多。李义强说:“中国制冷博览会平均25个专业观众关注一个参展商,十余年来每个展位平均保持20-25个专业观众的势头,并一直保持至今。”这样25:1的比例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与杂志对展会精准的宣传密切相关。

目前,据笔者了解,《制冷商情》在行业内遥遥领先于其他的媒体,其品牌价值也是其他的行业媒体无法匹敌的。展会今天飞速发展,与杂志提供的品牌支持密切相关,借助杂志的影响力,从专业权威的角度推介中国制冷博览会,提升了展会品牌价值,创造了不一样的行业高度与平台。

破瓶颈:网络平台开辟新天地

2005年后,网络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行业内展会遍地开花,面对信息渠道的迅速扩大,会展的竞争压力日趋增大,当时的中国制冷博览会遭遇了发展瓶颈,如何突破瓶颈成为强华信息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2006年6月,面对电子商务兴起之势,李义强勇立潮头,拍板创立电子商务平台一空调制冷大市场,正是空调制冷大市场的创立,中国制冷博览会的发展迎来了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展会由杂志协助发展的状态成功转型为网站、杂志共同推助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网络兴起带给展会的发展瓶颈也势如破竹,中国制冷博览会在空调制冷大市场的创办后迎来了另一片新天地。

空调制冷大市场拥有46万会员,日浏览量上百万,是制冷行业全球领先的行业网站。它的诞生无疑给中国制冷博览会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随着行业信息化的普及,网络应用深入到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网络浏览行业信息、开展行业贸易。展会也借机改变营销策略,将网络宣传与杂志宣传相结合,借助网站的快速传播广泛宣传展会。

由于空调大市场网站拥有46万行业客户的详细资料,在展会推广之初,网站通过短信、邮件、媒体宣传、广告等方式为展会做推广宣传,针对目标客户,根据参展商需要什么样的客户,是经销商还是供应商,参会要达到什么目标,参展商还有哪些地区没有打开市场,确定需求后,通过网站开展有针对性邀请专业观众工作,实现点对点传播,保障参展商对接专业观众质量,极大的保证了展会的效果和影响力。

中国制冷博览会从联谊会发展到现在的中国国际制冷、空调与热泵博览会,其规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行业领域上,展会也由过去以冷冻冷藏为主发展到现在囊括冷冻冷藏、空调和热泵。在展会领域拓展方面,空调制冷大市场网站就可以为其提供最专业的支持。比如,空调制冷大市场网站可以通过旗下的“制冷快报”、“论商台”等栏目炒热行业话题,迅速提高某一领域的行业关注度,通过网站将展会涉及领域的影响力扩大,然后推出展会,收获不一样的展出效果。至此,空调制冷大市场网站成为中国制冷博览会领域拓展的先锋。

持续发展:“三位一体”共兴未来

十年磨一剑,中国制冷博览会由2000年的联谊会变成制冷展再成长为博览会,业界一起见证了它的成长,经历了一系列的开拓和创新之后,它在09年与10年连续两年保持5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0年,强华信息在冷博会上搭建了八十平方米大的演播室,利用网络对展会作现场直播。实现了杂志、网络、视频全覆盖,从而克服了展会受时间、空间制约的局限,让参展商效果不仅限于展会现场。李义强通过整合公司资源,利用《制冷商情》、空调制冷大市场以及中国制冷博览会打造而成的“三位一体”企业战略模式已经成熟,并发挥出巨大的成效。

在“三位一体”发展模式中,展会与杂志结合推动企业品牌宣传已经成为强华信息重要的营销模式之一。通过杂志的软文、硬广等方式结合展会的现场展出,为参展单位提供最佳宣传方案。比如,参展单位可以根据宣传需要,以展会为契机,通过杂志会刊、特刊等方式为企业做宣传。由于杂志具有的品牌效应,展会的现场特点,二者优势资源整合后宣传效果更佳。

通过网站拥有的媒体传播、广告宣传、会员商铺展示等资源,在展会前中后都能形成宣传的轰炸式效果。空调制冷大市场旗下的制冷快报为展会各个时期各个阶段提供宣传,而制冷快报内容高转载率更是让这些传播内容形成信息轰炸,影响面极广。网站媒体宣传不受时空限制,展会前为参展客户造势,展会中为参展商进行现场直播和实时报道,展会后还可以对参展企业进行跟踪报道,延续时间长,另外,网站上媒体宣传不受形式限制:视频、图片、文字都能为展会提供全方位的宣传展示。通过网站上客户信息给客户发短信也为展会创造了不一样的效果,以参展商的名义给参展商的目标客户发短信邀请参展,既提高了展会的人气,也让参展客户获得了更精准的展会信息。

第4篇

 

经济盈利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企业的经济效益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进程。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除强化自身实力之外,还需要加强内部的行政单位管理,从而全方面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的中枢系统担负着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推进并保障企业生产经济等日常活动的顺利进行及有效沟通,从宏观上控制着企业发展的全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因此,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对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一、企业内部行政管理概述

 

行政管理效率是根据企业内部相关的行政管理制度规定,衡量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管理职能产生的效果,通常通过企业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日常执行活动体现出来。

 

企业执行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则是建立在企业行政管理特点的基础上。企业执行行政管理,首先有助于提高企业目标的实效性。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在充分利用自身所具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加强行政管理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有助于企业形成其独特的文化,以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目的。其次有助于构建企业管理的层级性。通常情况下,在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层级是企业内部决策和执行层。管理层通过对企业实际情况做出决策,而后由执行层实现。而在这两个层级之间,行政部门主要承担起两者间的协调作用,上传员工意见和工作成效的同时准确及时下达企业高层决策层的思路和意志,并予以监督和协调。因此,由行政管理部门担任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剂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工作僵化、监督力度不足等的问题,行政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层级性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最后助于提高企业管理的时效性与灵活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信息的时效性对企业决策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和功能即协调企业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并使之形成适当的衔接关系,提高企业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企业的行政管理严格执行着执行—反馈—挑战—执行这样一套操作过程以尽量减少时间滞后,减少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延误和损失。同时,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强灵活性,它与时俱进,通过频繁的变通、变革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企业行政管理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分析

 

提升企业的外部市场竞争力、追求整体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目标和动力。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内部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承担着企业内外部的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担。因此,企业要顺利经营,需深刻了解行政管理工作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此目标制定工作的标准和准则,制定相关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企业经济效益的状况除了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技术水平高低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政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的高低,是企业内部行政管理状态的体现。

 

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不合理

 

由于缺乏正确认识,我国部分企业在行政机构设置上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如机构庞大臃肿,部分不同机构间管理内容相同,导致政出多门现象的发生,经济效益大打折扣。行政机构的庞大臃肿直接导致了单位内部办事效率低下,命令无法得到有效传递,下级部门执行效率低下。同时,不必要机构的大量存在,导致机构、人员日渐增多,行政开支越来越大,将影响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行政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力不大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加强企业行政管理的基础,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离不开规章制度。但是目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在规章制度方面尚存在问题:一是行政部门规章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的规章制度未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一味地复制大型企业的规章制度,部分企业规章制度更新不及时,较为陈旧,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二是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大。部分企业制定了规章制度,但是由于制度尚不完善,只是形式工程,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和落实,只用于应付上级偶尔的检查。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引发了较多的员工矛盾,导致内部矛盾重重,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内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产发展、经济效益等产生重要影响。故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内部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多偏低。由于多数企业管理者不重视、行政管理部门和环节偏多等原因,导致行政人员专业知识不足,业务能力低下,服务意识欠缺等现象,行政人员工作积极主动性不高,将严重制约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行政人员缺乏全局观念容易导致行政部门运转不灵,导致效率低下。

 

(四)官僚主义作风严重

 

部分企业受传统家长制的影响较为严重并一直秉持,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挫伤了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企业决策的民主性,管理的科学化。另外,也导致了行政管理工作突出不讲实效的管理,偏离了原本服务的轨道,极大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加强企业行政管理,提升经济效益

 

(一)建立健全的行政管理模式

 

企业的健康可持续运营需要有健全的行政管理模式保障企业决策能够得到高效的贯彻落实,达到行政管理的目标。为此,建立健全的行政管理模式,首先要实事求是从企业实际出发。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管理层应透彻了解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合理并适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行政管理模式。其次要严格遵从规范化要求。在坚持实用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合理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最后,要强化企业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将企业管理的职能交由行政管理部门执行,强化其实际管理职能。

 

(二)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于加强行政管理提升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应从企业实际出发,建立合适的规章制度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企业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的行政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提高,建立起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岗位责任制等,为行政部门的法治工作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另外,若行政规章制度得不到严格落实,则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与实际作用。因此,企业领导层应领头号召企业内部各部门单位严格遵从规章制度,维护其权威性,真正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提高企业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

 

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产发展、经济效益等产生重要影响。故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将促进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良好的心理、择优决断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协调统筹全局等基本能力是现代企业对行政人员素质的要求。要组建培养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一方面是要得到企业领导层的支持。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内部领导层不能再单纯注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更要具备战略眼光,认识到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注重行政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为行政人员队伍的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另一方面,应加强对行政人员的培训工作。行政人员应该同时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道德素养。企业定期地对行政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不断更新和提高行政人员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提升企业的外部竞争力,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目标。

 

(四)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

 

企业应对外引进科学合理的如绩效评估、目标管理等管理方法。当前企业行政管理方法陈旧落后,单纯地注重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降低了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引进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在增强企业行政人员责任感的同时还利于更客观公正地衡量行政人员的工作业绩,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工作质量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目标。

 

综上所述,企业生产和发展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目的。而作为企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产生重大影响,其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企业应不断加强企业内部行政管理工作,采取措施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目的,保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经营发展。

第5篇

行政管理效率是根据企业内部相关的行政管理制度规定,衡量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管理职能产生的效果,通常通过企业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日常执行活动体现出来。企业执行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则是建立在企业行政管理特点的基础上。企业执行行政管理,首先有助于提高企业目标的实效性。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在充分利用自身所具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加强行政管理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有助于企业形成其独特的文化,以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目的。其次有助于构建企业管理的层级性。通常情况下,在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层级是企业内部决策和执行层。管理层通过对企业实际情况做出决策,而后由执行层实现。而在这两个层级之间,行政部门主要承担起两者间的协调作用,上传员工意见和工作成效的同时准确及时下达企业高层决策层的思路和意志,并予以监督和协调。因此,由行政管理部门担任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剂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工作僵化、监督力度不足等的问题,行政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层级性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最后助于提高企业管理的时效性与灵活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信息的时效性对企业决策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和功能即协调企业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并使之形成适当的衔接关系,提高企业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企业的行政管理严格执行着执行—反馈—挑战—执行这样一套操作过程以尽量减少时间滞后,减少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延误和损失。同时,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强灵活性,它与时俱进,通过频繁的变通、变革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企业行政管理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分析

提升企业的外部市场竞争力、追求整体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目标和动力。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内部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承担着企业内外部的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担。因此,企业要顺利经营,需深刻了解行政管理工作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此目标制定工作的标准和准则,制定相关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企业经济效益的状况除了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技术水平高低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政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的高低,是企业内部行政管理状态的体现。

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不合理

由于缺乏正确认识,我国部分企业在行政机构设置上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如机构庞大臃肿,部分不同机构间管理内容相同,导致政出多门现象的发生,经济效益大打折扣。行政机构的庞大臃肿直接导致了单位内部办事效率低下,命令无法得到有效传递,下级部门执行效率低下。同时,不必要机构的大量存在,导致机构、人员日渐增多,行政开支越来越大,将影响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行政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力不大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加强企业行政管理的基础,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离不开规章制度。但是目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在规章制度方面尚存在问题:一是行政部门规章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的规章制度未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一味地复制大型企业的规章制度,部分企业规章制度更新不及时,较为陈旧,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二是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大。部分企业制定了规章制度,但是由于制度尚不完善,只是形式工程,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和落实,只用于应付上级偶尔的检查。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引发了较多的员工矛盾,导致内部矛盾重重,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内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产发展、经济效益等产生重要影响。故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内部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多偏低。由于多数企业管理者不重视、行政管理部门和环节偏多等原因,导致行政人员专业知识不足,业务能力低下,服务意识欠缺等现象,行政人员工作积极主动性不高,将严重制约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行政人员缺乏全局观念容易导致行政部门运转不灵,导致效率低下。

(四)作风严重

部分企业受传统家长制的影响较为严重并一直秉持,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挫伤了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企业决策的民主性,管理的科学化。另外,也导致了行政管理工作突出不讲实效的管理,偏离了原本服务的轨道,极大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加强企业行政管理,提升经济效益

(一)建立健全的行政管理模式

企业的健康可持续运营需要有健全的行政管理模式保障企业决策能够得到高效的贯彻落实,达到行政管理的目标。为此,建立健全的行政管理模式,首先要实事求是从企业实际出发。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管理层应透彻了解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合理并适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行政管理模式。其次要严格遵从规范化要求。在坚持实用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合理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最后,要强化企业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将企业管理的职能交由行政管理部门执行,强化其实际管理职能。

(二)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于加强行政管理提升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应从企业实际出发,建立合适的规章制度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企业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的行政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提高,建立起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岗位责任制等,为行政部门的法治工作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另外,若行政规章制度得不到严格落实,则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与实际作用。因此,企业领导层应领头号召企业内部各部门单位严格遵从规章制度,维护其权威性,真正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提高企业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

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产发展、经济效益等产生重要影响。故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将促进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良好的心理、择优决断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协调统筹全局等基本能力是现代企业对行政人员素质的要求。要组建培养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一方面是要得到企业领导层的支持。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内部领导层不能再单纯注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更要具备战略眼光,认识到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注重行政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为行政人员队伍的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另一方面,应加强对行政人员的培训工作。行政人员应该同时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道德素养。企业定期地对行政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不断更新和提高行政人员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提升企业的外部竞争力,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目标。

(四)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

企业应对外引进科学合理的如绩效评估、目标管理等管理方法。当前企业行政管理方法陈旧落后,单纯地注重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降低了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引进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在增强企业行政人员责任感的同时还利于更客观公正地衡量行政人员的工作业绩,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工作质量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目标。

五、总结

第6篇

关键词:提升  执行力  建议

        1 国有企业执行力的内涵

        参考对执行力含义的理解,国有企业执行力就是由企业领导者发起并最先掌握,国有企业的各个管理层次、各个经营决策单位、各个岗位的职工贯彻执行经营者制定的战略决策、方针政策、制度措施、方案计划和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能力。简单地讲,国有企业执行力就是企业各级执行主体按照规定的标准,以一定的速度完成各种任务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应该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企业执行力的强弱程度将直接制约着企业的经营目标能否得以顺利实现。

        2 国有企业执行力存在的问题

        2.1 国有企业高层领导者决策水平不高 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属性,现阶段不少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仍是通过行政任命或行政选拔的,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权利,管理好坏与管理者本人经济利益也不存在密切联系,大大降低了高层领导者在管理方面的激励效果。另外,在许多经营管理者认为自己的角色定位就是描绘企业远景、定好策略,在战略制定后很少有领导者重视战略的执行问题,甚至是一些管理者在执行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不合理、缺乏人文关怀的制度,对职工没有激励作用,反而引起反感。

        2.2 国有企业中层管理者执行战略决策不科学 中层管理者担负着执行和管理的双重角色。企业决策层制定的战略方案需要得到中层的严格执行和组织实施。在国有企业中,大多数中层管理者仅仅满足于简单地执行上级的决定,而不是科学地分析实际情况,提出更加合理的执行方案。另外某些国有企业长期以来的制度和中层组织环节的脱节、缺失,或者是部门之间的壁垒重重,导致了组织结构与企业核心经营环节不配套,出现“责任者缺位”的现象。

        2.3 国有企业员工的执行能力不足 在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中,依靠外在的力量将市场竞争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引入了国企之中。但是国有企业职工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却没有完全与之相适应或同步。现代经济社会和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企业员工必须快速地适应和提高自身素质。然而在企业内部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员工培训机制,使得员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对执行力不够重视,在对企业目标和任务的理解上难以统一,在具体执行时各行其是,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进而影响企业整体的目标执行力。

        2.4 国有企业缺乏执行力文化的塑造 企业文化是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促进企业执行力提升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优秀的先进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形成强大的执行力,没有执行力文化的企业就没有内在的自觉执行力。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已经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但是很少有企业注重培养企业执行力文化。因此,国企改革不仅要注意正式制度层面的改革和建设,还要注意职工观念、意识等文化层面的转变。只有使企业职工的这些观念意识差距消失,国有企业才有可能最终成为真正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

        2.5 国有企业缺少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 执行力的生成和养成是以切合实际的激励约束机制为依托和载体,没有一个好的激励约束机制,肯定没有执行力。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尚缺乏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是没人监督,二是监督的方法不对。前者是只要做了,做的好与坏没人管。或者是有些事没有明确规定该哪些部门去做,职责不明确,所以无法考核。常见的如有些企业中的管理重叠、交叉,导致有事情的时候没人负责。

        3 提升国有企业执行力的对策建议

        3.1 分层次培养国有企业员工的执行力 执行的关键在人,针对国有企业执行力现状的分析,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提升我国国有企业各层次员工的执行力。如果每一位企业员工都能够真正接受“执行”的企业文化,根据各自的岗位特点,提高自身的执行能力,共同培育企业的执行力,企业的战略目标就一定能够顺利的实现。对高层管理者来说,要注重营造企业的执行文化;对中层管理者来说,要切实保证战略的执行效果;对基层员工来说,要通过培训提高战略的执行能力。

        3.2 构筑优秀的国有企业执行力文化 要想让企业达成执行力,将企业塑造成一个执行力组织,就必须首先在企业内建立起一种执行力文化,执行力文化将成为一种新的企业竞争力。构筑优秀的国有企业执行力文化,需要从理念领先入手,引入先进的思路、模式、方法,促进企业经营理念和运营模式的转变,通过流程重组,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效益为目标的经营模式,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从而全面提高企业执行力。

第7篇

根据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协调小组《关于组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自查自纠的通知》(苏高企协[2013]1号)精神,按照《无锡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自查自纠实施方案》的部署、安排,做好宜兴高新技企业自查自纠工作,把高新技术企业自查自纠实施方案部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宜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及时召集各成员单位相关人员召开会议,学习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研究部署自查自纠工作,同时及时布置到各镇、园区、街道科技管理部门,并分别落实到各企业。

一是认真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自查自纠工作。及时召集辖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召开自查工作动员会,强调高新技术企业检查的重要性、严肃性及其对规范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和意义;发放《高新技术企业自查表》等表格,指导、督促企业填写《高新技术企业自查表》、《参与企业专项审计中介机构及相关情况表》和《高企税收及优惠情况表》。

二是做好高新技术(后备)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按照《江苏省高新技术(后备)企业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切实做好拟申报企业摸底筛选工作,提前做好省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申报准备,对于符合《江苏省高新技术(后备)企业管理办法》条件的企业做到应报尽报,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管理,充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为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量、质齐升挖潜开源。

三是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复审)工作。熟悉和领会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组织申报2013年高新技术企业的通知》(苏高企协办[2013]5号)和《关于做好2013年度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工作的通知》(苏高企协办[2013]6号)文件精神,做好2013年第一批相应辖区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和复审工作。

截止去年年底,宜兴共有高新技术214家,高企拥有量位列全省县级城市第三。93家企业入围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入库企业,新增火炬计划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增省民营科技企业141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9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49%。

第8篇

了解人的需要

从心理学来讲,人就是需要与行动的整体。有了需要才有行动,有了需要和行动才有创造力。需求和欲求是激起人们心理活动的普遍原因,也是产生行为的原动力。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要想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正确对待和认真研究人的一般需要和特殊需要。只有掌握了人的需要才能有效地引导人的行为。

管理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了解人的需要就是为了掌握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需要成为人的行动的出发点。作为一个管理者,要实行有效的管理,就必须了解人们的需要。尤其是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人本意识、个性意识日益增强,社会也为人们的选择提供广阔的空间。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对集体无条件服从的状况已不复存在。了解个体的需要、尊重个体的需要已经成为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只有了解员工在想什么,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并给予最大限度的帮助,才能留住人,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尤其需要了解并做到这一点。

哲学家莱布尼兹说过:“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都是个性化的人,每个人都有自身特殊的成长经历,也有个人独特的性格。了解人的特殊需要有利于使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

了解IT人的需要IT人需要的焦点

IT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是一个由高知人群组成的行业,IT人也有特殊的需要结构。他们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上仍然存在不足,但是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对IT人来说会更看重、更强烈一些。所以,IT企业管理者必须认真研究并高度关注IT员工的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他们这两种需要的满足创造有利条件,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与创造的积极性,从而为企业创造优良的业绩。IT员工的自尊与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和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人的创造潜能是无限的,但潜能是需要开发的,没有适当的开发途径与手段,不具有相应的条件,人的潜能是不会自动表现出来的。

了解并充分满足IT人高层次的心理需要,是开发其潜能、激发其创造性的前提与基础。

IT人对需要的诉求

下面是在网上摘录的几段文字,通过这些,IT人的意见与不满可见一斑。

“01年在一家公司,辛辛苦苦、夜以继日地加班,谈好的工资从来都少发几百,我没有计较那么多,但最后为了安排老板一个兄弟,竟然以我没有按时打卡为由(全公司都没有打)要扣半月工资,我性格刚烈,毅然辞职。还按公司规定提前一个月递交了辞呈,这下更惨,两个月工资都没了,我哭啊!现在的公司,每次都要拖后几天发工资,我已经不想搭理那些道貌岸然的家伙了!我已经太失望了!”

“我以前一直想做A类,但发现老板根本看不到你。每个project的奖金也被team-leader拿了大头。我也要吃饭、供房子、赡养父母,我也不想让妻子在菜场里为了几分钱和小贩吵吵闹闹。我觉得在中国只靠你有很好的技术别想加薪水,渐渐的我也学会了拍马屁,在主顾面前靠打太极把死人说活。我终于慢慢地变成了B类,开始做team-leader,开始剥削我的手下。”

“判断一个软件公司是否尊重和关心员工,我提四条简单的标准:第一,是否配置液晶显示器;第二,是否不合理限制上网;第三,员工是否有提出建议的渠道;第四,对员工提出的建议是否重视并及时答复和解释。”

“把员工(程序员)当成生产零件的工人来调动等等,这些问题既是由于行业的年轻程度和大环境的不景气造成的,更是企业的管理者没有认识到行业的独特性而形成的恶性循环。不考虑人的因素,单单关注体制岂不是舍本逐末。”

看了这些来自IT员工的不满,不知道企业的管理者们有什么样的感想?没有人相信当员工的需求与企业现状出现越来越大的冲突的背景下,一个企业会顺利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国家提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了解人的需要、尊重人的需要、满足人的需要基础之上的。人的需要得不到适当满足,就不会有社会的和谐和人们创造力的发挥。

满足IT人需要的途径与方法

第9篇

在当前时间的企业行政管理之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常见的诸如管理的方式和模式手段较为落后,并且管理的政策思路相当不完善,同时对于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等等,均对实践的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在今后还需要加强对企业行政管理基本思想理念和政策方向灯额分析,以更好的实现对企业行政管理基本现状的不断改进。我国企业现行行政管理中,关于行政法规的不健全和不配套现象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缺乏制度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其中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履行职能不明确、人员配备素质参差不齐,还有与企业管理息息相关财税制度、人力资源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员工的薪酬制度等还存在许多的缺陷,正是由于这些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才影响了企业行政管理水平。在当前现代化的企业行政管理之中,不仅需要明确相关思想和核心的理念,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思想观念的应用,以更好的实现对企业行政管理的加强和改进。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时间的企业行政管理之中加强科学化的控制,不仅是企业发展和建设的核心需求,同时也是当前时代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点,同时对企业行政管理的主要思想和建议政策等进行了完善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对相关工作的改革。所以还需要加强对此环节相关内容的重视程度。我国当前企业的建设阶段相当关键,当前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改革的需求可谓是相当的迫切和关键,所以还应当加强对企业行政管理的深入分析,加强企业行政管理的管理,是时展的切实需求,同时也是不断的实现相关企业工作加强和创新改进的关键点,需要广大人员加强对工作的重视程度,一正确的思想和完善的理念不断的实现对工作的加强和改革。

2.企业行政管理的对策分析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现代化的企业行政管理基本现状和难点性层面内容等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可以明确今后工作的难点和核心方向。下午将针对企业行政管理的建议对策和建议的基本方案等进行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对相关工作的改进和创新发展。

2.1确定完善的企业行政管理思想理念

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企业文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等方面要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从传统的观念中走出来,结合国外和本土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树立改革、创新、超越的思想,用探索新形势下企业获取良好效益的精神,为了更好的避免企业在发展过程之中出现不良的情况,并且更好的保证企业的集体利益,还应当建立起严格的、系统化的、科学化的企业行政管理体系政策,更好的实现对企业行政管理相关工作的监督,确定完善的企业行政管理思想理念。另外在企业的建设过程之中还应当重点的从自身的利益角度着手,加强企业行政管理控制措施的制定,并且重点的提升企业的企业行政管理控制水准,增强工作质量,进而真正意义上使得企业行政管理的发展更加健全,确定完善的企业行政管理思想理念走上平稳的道路。所以从整体上加以分析加强企业行政管理对于企业的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加强企业行政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的管理,是时展的切实需求,同时也是不断的实现相关企业工作加强和创新改进的关键点,需要广大人员加强对工作的重视程度,确定完善的企业行政管理思想理念,一正确的思想和完善的理念不断的实现对工作的加强和改革。应当加强对企业行政管理的深入分析,从体制的现状以及管理的思路方式等角度着手,更好的实现对企业行政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更好的实现对管理能力的增强。在企业的长期建设过程当中很好的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全面的运用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更好的明确创新的精神和难点,促进对工作方式的改进。

2.2明确机构管理的重大价值

企业参与市场经济竞争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服务后盾,企业行政管理要在服务中寻找管理的突破口,在服务中获得改革创新的方法和措施。作为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企业发展中的角色和地位,要在职能统一、机构统一的框架内,构建一个具有综合管理功能的行政职能机构,相对应的,在实践的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发展过程之中还应当充分的结合当前工作的发展现状,明确机构管理的重大价值,同时对相关措施的制定法律风险原则和政策的开展方向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对相关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水准的改进和工作制度的完善。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保持很好的地位,明确机构管理的重大价值,是切实的实现企业行政增强和建设发展的关键点。同时对企业行政管理的主要思想和建议政策等进行了完善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对相关工作的改革。在实践的企业行政管理建设过程当中不仅需要关注企业内部的情况同时还需要对企业行政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政策的完善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明确机构管理的重大价值,结合企业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的方向,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之中提出改革的对策和主导的优化技术方案,最终使得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之中。

2.3运用科学和先进的企业行政管理模式

第一是调整政府机构设置;讲一个合理规范党政机构建立在良好的运行环境中;第二是减少行政层级,进一步摆布好和理顺上下级机构之间的关系;第三是要建立公开、公正的选拔和任用人才机制,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人才竞争和选拔环境。第四是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过程和特点相对复杂并且繁琐,同时对今后的建设原则和建设的核心思想等进行了全面和系统化的分析,运用科学和先进的企业行政管理模式,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对相关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发展完善。所以在整个工作流程当中需要制定出健全的政策制度,结合当前相关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难点和营销风险原则,在不断的增强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效益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对内部人才素质的增强,同时对企业行政管理的主要思想和建议政策等进行了完善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对相关工作的改革。运用科学和先进的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深层次之上保证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建设达到现代化的标准,提升企业行政管理政策制度的工作效益。转变行政管理职能,减少企业发展的阻碍因素。在行政管理上要将服务企业放在工作的重点,在谋划企业发展上要有真知灼见,为企业提供和创造一个良好发展环境。在当前时间的企业行政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之中加强科学化的控制,不仅是企业发展和建设的核心需求,同时也是当前时代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点,所以还需要加强对此环节相关内容的重视程度。其已经逐步的成为了制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并且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重大影响。企业在实践之中应当合理的实现对企业行政管理不完善、操作失误风险、法律风险管理的有效控制,同时还应当加强对相关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自身能力的增强,以更好的适应当前岗位的工作需求,以更好的明确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方向和开展原则,加强企业行政管理的效益和水准。总的来讲加强企业行政管理意义重大,应当系统性的进行完善和整改。

3.结束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