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党建学习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2-12-18 08:35:2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党建学习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党建学习计划

第1篇

(武汉市东西湖区城市管理委员会,湖北武汉430040)

摘要:教学档案是学校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类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和声像等教学信息载体。教学评估是对各个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考核和评价,对这项工作来说,教学档案信息支撑着学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观测点的自我评述和评价。教学档案信息管理是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之一,因此做好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能有效促进学校教学评估。

关键词 :教学档案;教学评估;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222-02

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作为原始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教学档案是学校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类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和声像等教学信息载体。教学评估是对各个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考核和评价,对这项工作来说,教学档案信息支撑着学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观测点的自我评述和评价。

一、教学档案是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的基础和依据

教学档案承载着学校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的发展过程和教学成果,反映学校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真实面貌和经验成果,是全面了解学校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发展历史及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和窗口。不论过去和现在,学校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各类教学和教学管理信息在教学档案信息中得以真实反映,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活动都可看作是教学档案的形成过程,教学档案管理建设规范与否,集中体现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学校提供的教学评估材料是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是讦估了解学校教育发展历史和现状主要途径之一。它们既有学校档案管理部门集中管理的教学和教学档案信息,也有学校各处室分散管理的教学档案信息。这些教学档案信息收集全面、层次分明、过程连续、查询便捷、规范统一、保管得当,共同对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各观测点的内容提供全面、准确、详实的佐证,也是对学校自述性评估报告自我评价的真实反映,是支撑教学评估报告文件材料的基础。因此,教学档案管理作为学校教学管理和学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和质量高低与否必然会对教学评估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二、教学评估促使学校重视教学档案的建设

虽然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观测点并没有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做出具体的建设要求和标准,对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在客观上会促使学校和相关管理部门改变过去重教学管理、轻档案建设的片面思想,更加重视教学档案和其他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得各学校改变过去存在的被动接收、管理脱节、教学档案搜集不全面、管理不规范等客观现状。采取基层档案管理专职与专业化、教学档案管理即时化、网络化,走上档案建设信息化的道路。目前,许多学校在着手学校数字档案建设,将档案内容信息化,可以将档案人员从日常业务中解放出来,同时也可以大大减少纸质档案占用面积,仅仅将现有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以后压缩保存就可以节约库房面积三分之一以上。这样的保管方法也方便了档案用户的利用,促进了档案信息化的发展。

例如:评估一个学期的教学质量需要动用的人力除了了大量的学生还有教师本人。从班级到年级,形成的文字材料更是量大。所耗的时间也是按月计算。可是通过信息化建设,从在校园网络上通知到收齐材料,到数据统计及公布也就一个星期,大大提高了效率,达到了比过去更完整的数据和最佳的效果,而且能详实完整的获得档案材料,节约了库房的占有。

三、教学档案信息化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纸质档案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利用需求,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档案信息化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档案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包括:档案信息利用网络化、档案信息存储数字化和档案信息管理标准化。它的基本特征是传输网络化、档案数字化和管理智能化。档案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信息利用是有别于纸质档案的,它的方便快捷,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传统的纸质档案内容比较庞杂,且有特殊的保存方法,从全宗到案卷实行层级式管理,给人们的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以我校为例,由于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由此产生的学生学籍档案、教学档案、基建档案也在迅速增多,但与之不相称的是档案保管空间、档案管理员的数量却没有相应的增长。档案数量的激增不仅带来了存储问题,还带来了档案库房的管理问题、档案人员的配备问题。所谓档案建设信息化,就是指用计算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为计算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随着社会科技进步,档案信息电子化管理,已是新世纪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其意义在于:(1)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计算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目前,大多数单位对计算机的应用单一,开发功能简单,有的仅仅用于档案著录或文件打字贮存,利用效率造成极大浪费,使现代化设备不能尽其用。(2)缩短二次文献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手工信息加工工作时间长,造成信息失效,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的应用价值。档案信息电子化,编者可直接利用电脑的功能完成信息加工程序,快捷地出版二次文献。(3)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改变信息加工工作受经费限制的局面。(4)档案信息电子化,信息成果可以多份拷贝,将拷贝送到各部门,拓宽服务范围,发挥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5)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使档案信息顺利与最新国际技术接轨。

四、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注意的问题

1、档案软件开发具有信息管理功能的通用性。开发的软件既要适用于文件检索,又要可用于档案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完成信息管理工作。开展基于移动终端、3G技术、云计算和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教学、虚拟实验、电子书包和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和学习。建立一个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档案系统和计算机管理系统具有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的功能,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加快档案信息化的管理。

2、加强电子文件归档标准化、规范性的管理。借助计算机信息管理网,开通电子文件归档专递网线,由计算机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归档,档案部门负责规划统筹。各业务职能部门把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按照信息管理部门的统一要求进行电子文件格式转换,保证数据可靠性和通用性,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心。计算机信息中心接收这些数据后,进行集中处理,经汇总的数据通过信息中心输送至各业务管理部门共享。随着每年数据的更新,过期数据应由信息中心按档案部门的统一要求,进行鉴定,编目整理,通过网络传输移交给档案部门保存,或直接存入光盘,定期归档。

第2篇

关键词 船舶检验技术 档案 科学化管理

船舶检验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船舶和海上设施安全、防止其造成水域环境的污染,船检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活动。而船舶检验技术档案就是船检工作中所产生的与此相关的科学技术档案,同时也是船舶技术状况和验船师工作质量的真实记录。由此可见,对船舶检验技术档案进行科学化管理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船舶检验技术档案的构成

船舶检验技术档案是船级社在进行船舶检验工作中所产生与此相关的全部工作档案,其主要构成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船舶技术检验档案。船舶技术检验档案主要是对我国内外航行船舶进行法定检验和入级检验时,所形成的技术档案。

(一)产品检验技术档案。产品检验技术档案是对各种船舶内所配备的船用产品以及船上所载的诸如集装箱等物品进行检验时,所形成技术档案。

(三)海上设施检验技术档案。海上设施检验技术档案主要是在对海上各种建造和建造后的设施进行法定检验和鉴证检验中形成的技术档案。

船舶检验技术档案全面地反映了我国船舶检验事业的面貌,真实地记载了我国船舶检验技术的发展成果,它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作用。

二、船舶检验技术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分析

(一)执行中国船级社档案管理办法

1.文书档案管理办法。文书档案的分类方法采用“年度――机构――保管期限”的分类方法,即先将归档文件按年度分类,每个年度下按机构分类,同一机构内按保管期限分类,各分社文书档案的分类方法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定。此外,文书档案应编制《归档文件目录封面》、《归档文件目录索引》以及《归档文件目录》,归档文件装订顺序应为:归档文件目录封面――归档文件目录索引――归档文件目录。归档文件目录索引由档案部门编制,各立卷单位不再单独编制。

2.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档案按照文书档案要求立卷,以装订成册的会计凭证、账簿可装入档案袋(盒)内。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财务会计部门保管一年。期满后,于次年6月底以前,由财务会计部门按照归档要求整理立卷、归档,编制移交清单,移交档案部门保管。1998年以后的会计档案根据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文)执行。

3.科技档案管理办法。船舶检验科技档案依据其特点分为8个大类、若干二级类目和若干三级类目。科技档案的标识是对科技案卷赋予一定的代码,以确定案卷在档案分类体系中的位置,是案卷保管号(包括分类号和项目顺序号)和案卷顺序号的组合。具体标识方法按照《船检科学技术档案分类编号办法》执行,如CJ01(总部全宗号),CJ01-5.1.1代表船舶检验类档案;CJ01-5.2.1代表海上移动平台检验类档案;CJ01-4.2代表规范类档案。项目顺序号通常可采用3位数字流水编号,或者采用项目代号、工作控制号、船舶登记号、图纸批准号等作为项目顺序号;案卷顺序号可采用4位数字流水编号。

(二)推进中国船级社档案信息化建设

当前,随着中国船级社船舶检验业务的蓬勃发展,船舶检验技术档案作为船舶检验工作信息和历史记录的重要载体,其数量也日益增多。在如今信息化技术的大背景下,为了跟随中国船级社业务的发展需要,对总部和各个分支机构的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这就需要大力推进中国船级社档案信息化建设。当前,中国船级社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加强档案管理平台建设。档案管理平台是以中国船级社船舶检验业务和档案行业标准为依据进行开发建设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拓展性,同时还要兼具安全保密功能,以此来满足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档案管理平台的建设,能够实现对船检业务档案信息的可视化管理,能够全面提升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促进其公开共享和再利用。

2.推动数字档案资源的建设。数字档案是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和传统的档案馆相比,具有信息传输网络化、检索系统方便快捷、档案原件存储时间长的特点,能够极大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实现档案的异地查找。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是中国船级社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为档案管理工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对档案资源进行数据资源整合和数字化加工,将从根本上提高档案服务质量,极大地强化档案的信息需求。

三、结论

第3篇

刚开始当老师,学校就对我很重视,也很培养我,大概学校觉得我有当班主任的气质吧,我还没当老师呢,就给我一个见习班主任的位置,让我慢慢的适应工作。

我在作见习班主任,协助吴老师共同管理班级各项事务,我要感谢学校给我们新教师提供了这样好的一个学习的机会,同时感谢吴老师给了我耐心的指导。

学生具体情况:

全班学生40人,男生19人,女生21人。本地学生24人,外省市借读生16人。单亲家庭2人,享受助学券待遇有2人。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党政的领导和政教处的指导下,坚持以德育教育为主线,在班内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教育。坚持提高德育实践为主线,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努力教育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不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真正让全班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

思想上,应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道德情操的培养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信念的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还要进行是非观念的教育、见义勇为的教育等。学习上,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工作上,锻炼学生初步的管理能力,特别是建立、健全班委会、团支部,配合班主任搞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使全班学生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学习。纪律上,加强对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的培养,让学生除能自觉遵守学校、年级的纪律外,还主动维护班集体和学校的利益、荣誉,有一定的正义感。

二、具体工作:

九月份:

1.做好班级的学习巩固,熟悉班级和学生情况,加强家校联系和沟通。

2.组建班级机制、认真学习“泰日学校一日常规”,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及习惯。

3.做好班级、学生的养成教育等工作教育学生爱学习、讲卫生、爱集体等一系列活动。

十月份:

1.继续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做好常规工作。

2.不断回顾总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养成教育。

3.做好常规教育及宣传,及时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并积极参与。

4.做好期中考试的学习安排及复习工作。

十一月份:

1.继续进行养成教育,不断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力度。

2.总结期中考试的得失,研究对策,进一步加强班内辅优补差。

3.完成学校布置的一切工作:做好运动周、科普活动周的一系列统筹准备。

十二月份:

1、加强学生的全面教育,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勤奋学习、努力进步。

2、进一步抓好德育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见习班主任工作是复杂、细致的工作,也是一项有趣的工作,只要你全身心的投入到里面去,一定能感受到当班主任工作的快乐、教师生命的活泼和教育教学生活的充实。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本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出发,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普遍感觉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第4篇

一、中学会计档案创新管理的作用

随着学校的发展,农村中学管理体系逐渐包含了会计档案的管理,它成了该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领域都加入到其中,信息化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而原始的人力管理已经难以达到学校档案管理的需求,加上当今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中学档案的信息化转换成了必要的路径。档案的信息化处理也可以更好地支撑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作为学校档案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化的建设是农村中学发展的唯一选择。同时我国也是教育大国,国家在教育方面抓的很紧,投入很大,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对于学校自身的管理建设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会计档案信息化的实现,学校各管理层人员都可以轻松查阅修改学生的会计档案,不用再像传统的管理方式,人为用笔和纸来记录,减少了档案数据错误的发生,保证会计档案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

二、农村中学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管理认识片面,不理解其真正内涵。当前,许多管理会计档案的人认为信息化只需要在电脑上安装上相应的程序,单方面认为安装程序过后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就可以轻松进行。这种认为是片面的,他们没有抓住会计档案信息化的核心,甚至他们连建设会计档案信息化包含了哪些东西都不了解。

(二)纸质会计档案容易出现装错、遗失、损坏的情况。现在还有很多农村中学在使用纸质会计档案来进行管理,有些会计档案装订过程很长,存放成了大问题,在所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放在一起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装错、遗失、损坏的情况出现。

(三)领导重视不够,计算机能力不够。有很多农村中学领导对会计档案管理看的不是很重要,没有认识到档案信息化的优点,思想过于固化,并没有安排专业的会计档案管理员,也没有对管理员进行相关方面的训练,以至于出现相关工作人员计算机能力不够问题;领导的不重视加上会计档案管理员的不专业,对于档案的管理就没有那么严谨,导致会计档案在经过信息化处理过后没有进行存档,放在档案室的档案在其他人员要使用时存放登记记录没有认真填写,对于纸质的会计档案保护措施不全面。

三、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策略

(一)正确认识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要实现会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一定的资源是必须的,不光只有财力的投入,还需要相关方面人员参与其中,再加上一些物力上的支持,并且要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来建设。程序员负责信息化建设软件的研发工作,会计人员也要辅助程序员开发软件,因为这样研发出来的程序才能更好地符合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程序研发完成安装到电脑上后,关于会计档案的录入跟程序员没有关系,他们只负责软件技术上的问题,软件的实际操作还是需要会计档案的管理者来完成。

(二)合理管理会计档案。信息化的会计档案很少出现装错、遗失、损坏的情况,提高了办公的规范化,管理起来更加方便。但对于纸质会计档案的管理,管理人员应该定期检查档案室清洁卫生,查看是否有昆虫等动物出现,并记录好档案的归还和提取的记录,做到井然有序。

(三)学校领导应注重人员再培训,加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会计档案管理员的职业修养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他们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就要求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要精通电脑专业知识,所以要引进一些这方面的专业人员,逐步改变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满足现代化管理需要。会计本来就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行业,学校可以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再培养,根据各管理职能需要培养不同的管理人员,让他们灵活使用信息技术来进行管理,同时还要建立考评奖励机制,及时表彰信息管理能力强、工作成绩好的单位和个人。另外领导对于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应该加强重视,提高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才能提高竞争力,为了使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人员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应帮助他们及时了解有关会计档案知识和服务目的要求情况。

第5篇

一、初级中学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应有的重视。

相关学校领导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没有清楚的认识,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只是管理保存一些材料,是档案管理员的事情,对于学校的整体工作不重要,没有意识到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学校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缺少政策上的支持,人力财力投入不足,这就导致学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无法顺利有效地开展。

(二)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

很多学校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资金投入薄弱,很多硬件设施老旧,根本无法满足基本的档案保管的要求。虽然一些学校也配备了一些基本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但多是一些被淘汰或老化严重的设备;档案数字化工作滞后,多数学校未建立室藏档案数据库,目录数据库不健全,不少学校只有单一的文书档案目录数据。查找利用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学校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三)档案信息化人员素质不高。

许多档案管理的人员管理观念比较落后,依然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对档案进行管理。相当一部分学校仍然只重视对纸质文件的整理而轻视电子文件,从而导致一些重要的电子文件丢失。多数学校缺少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是由从事其他工作的教职工兼管。

二、初级中学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一)强化对档案管理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大量的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涌现,已经对学校档案工作形成了巨大压力。档案管理的理念、体制和工作方式都面临重大的挑战。因此初级中学必须迎接挑战,适应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迫切需要,着眼于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科技的进步,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已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面对挑战,广大档案工作者必须要增强档案信息化的紧迫感,提高档案信息化的自觉性。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全学校档案建设的共同工作,对于学校发展等各项工作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要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领导规划,从学校领导方面来看,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的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上来,明确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定期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关领导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强化思想的基础上,指导信息化建设。

(二)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

优秀的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还必须做到业务精通。档案管理信息化飞速发展,必然对档案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档案管理人员而言,既要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又要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网络技术知识,提高其综合素质。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员的长期培训和再教育工作,使其具有较好的基础知识、较高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学科知识、较高的个人修养和责任心等,要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要充分认识人才队伍建设在档案工作中的关键性作用,为档案信息化人才的成长进步和施展才能创造有利条件。

(三)加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软硬件建设。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造成了在这方面投入的财力经费都不够,导致学校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即使想建设档案信息也没有扎实的基础保障。硬件设施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也是保障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条件。各学校要克服一切不利因素,投入尽量多的物力、人力、财力,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设立综合档案室等,配备相应的管理设施和必要现代化办公设备,使档案工作从落后的手工操作走向信息化的规范管理。

(四)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资源共享。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对于学校档案管理来说,信息化、网络化成为了今后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推进文档一体化的管理,克服学校各部门之间归档材料衔接不紧等问题,通过网络技术对文件、档案的全部信息进行统一管理。要加强横向联合,实现多部门的资源共享,使学校档案室不仅是管理部门,更是一个信息供应中心,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将管理档案信息及时提供给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提高查阅利用率,使他们亲身体验到档案信息化的便利。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实行一体化的统一管理。通过建立校园局域网系统,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势互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五)强化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

第6篇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教育理念之一就是从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观向学科兼容观转变,在某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其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综合程度越来越高,可查阅的资料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检索相关方面的教学信息,而对于教学理论的研究要求更高,既要清楚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有哪些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以避免重复劳动,少走弯路,又要求弄清楚有待解决的问题,以使自己在这方面的研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这些工作,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单靠图书、报刊或档案的分散服务已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必须打破图书、报刊、档案等文献资料各自为政的状态,紧密结合,互相补充,走信息一体化的道路,充分发挥三者的整体功能,实现资源共享,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取得最佳的查阅效益。同时,实现图书、报刊、档案等文献资料一体化还有利于资源的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开发;有利于控制和协调;有利于信息的纵横交流、相互补充;有利于调动图书、报刊、档案各方面工作的积极性并使其协同发展。

一、信息管理服务一体化的特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和信息数字化的普及,图书、报刊、档案的工作模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其角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于学校来说,也必须充分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成就,主动适应现代教育条件下的教学需求,将学校的图书、报刊、档案等资源实行一体化管理和服务,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文献资料的集中管理

淡化出版物的类型、语种以及信息资源的载体,强化按科别进行分类,使师生能够按照科别分类系统高效查阅相关的信息,而不至于把有限的精力花费在不同信息源之间的转换或重复查阅上。

2.服务方式的多元化

对文献信息的搜集、整理工作,目的是为了给师生提供系统的、连续的、完整的教育教学信息,服务于学校教学是学校图书、报刊、档案等文献资源不变的主题,因此信息的管理与服务就必须根据现代教育理念下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学信息的需求,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及时沟通各种信息渠道和网络资源,利用所掌握的文献信息资源及检索工具,检索、筛选、加工出师生所需要的专项教学信息。将单纯提供文献的浅层服务向提供综合信息等多元化、深层次服务转变,将单纯的收藏、借出与还入向集收藏、借还、阅览、咨询、导读等各种服务形式于一身的综合转变。

3.分类知识的网络化和密集化

依托校园网和教育网或因特网,将电子出版物、学科专业特色文献以及分类收集的网络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链接到校园网主页下,实现电子出版物和网上资源的网络化,资源的网络化便于将相关信息进行筛选、浓缩和密集,方便师生的查询和信息的获取,从而为他们提供更为有效的便捷化服务。

4.纸质文献与数字文献的有效融合

从文献资料构成要素来看,纸质文献多是关注藏书、读者、管理人员、技术和设备,而数字文献则多是关注数字化资源、网络连接、电子设备管理维护人员、技术和设备。由此看来,两种文献既有收藏、整理、传递文献的共同属性,从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又因构成因素、特征、功能、作用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一般来说纸质文献提供的资料教学专业水平高,内容分配和布局合理,而数字文献在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广度上则更胜一筹,并使管理与服务向更深层次发展成为可能,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混合体,以纸质文献为依托,有效融合数字文献应是学校信息管理服务一体化的一个发展方向。

5.管理服务人员的一专多能

管理服务人员的一专多能是信息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又一特征,文献信息的多元化需要一专多能的管理服务人员,他们不仅要精通一个学科,对该学科师生的咨询进行解答,还需要具备对本学科档案文献进行综合利用,甚至是进行二次开发的能力。

二、实现信息管理服务一体化的条件

学校书报刊及档案实现一体化综合服务的条件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1.相适应的硬件建设

相应馆舍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如书架、计算机、阅览室等要落实到位,这是实现文献一体化综合服务的基础,没有这些硬件的支持,一体化服务只能是一句空话。

学校自动化、网络化的工作环境是实现书报刊及档案文献一体化综合服务的前提。学校图书档案没有自动化的管理系统,没有优秀的学校图书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不了书、刊、报等文献资源的快捷检索,也就谈不上快捷的服务;没有网络的连接、没有局域网、教科网、公共网、因特网等的依托,也就谈不上书报刊及档案的检索与利用,更谈不上所有文献的一体化综合服务。

2.高素质的管理服务队伍

观念的转变是实现文献一体化综台服务的动力。书报刊及档案服务方式的变革,要求学校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必须由重藏轻用到藏用并举转变,服务方式必须由分散服务向一体化服务的转变。如果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变化,必将导致学校图书档案管理服务的滞后,因此必须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并以此为动力,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高素质的服务队伍是实现一体化综合服务的关键。学校书报刊及档案文献一体化综合服务需要集多种服务于一身,必然要求一岗多能的服务人员。传统服务框架下,管理人员长期工作在单一的岗位上,技能单一,这已严重阻碍综合服务的效率,因此必须大力进行人才的引进和自身员工的技能培训,以适应现代教育条件下工作的需要。

三、实现信息管理服务一体化的措施

1.人才保障

现代教育条件下的文献信息管理服务需要掌握新技能的新人才,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一般来说可采用针对性地引进专业骨干人员和对现任工作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岗位培训、短期培训、学术活动等方式,使他们掌握图书、报刊、档案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知识,掌握现代的信息技术;使他们具有收集、筛选、整理网上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规划能力和应变能力,能较好地处理可能出现的意外问题;具有一定的外语基础,以便从网上收集调阅相关的教育教学信息。

2.宏观上建立统一的书报刊及档案信息中心

首先将原有的封闭管理和相对独立的运转体系转变为开放性的服务机构,面对师生的信息服务形成统一的整体以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统一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分类、著录、标识等规范标准对文献进行加工、整理、编目等,做好基础工作。

3.微观上进行分门别类的收集与整理

比如可按学科分为文科类、理科类、综合类,每类下面再按文献的相关性设置相应的分类,这样对文献基础层面的管理工作可以做到各司其职,责任明确,为宏观层面的一体化服务提供资源保障。

4.业务机构重组与服务内容延伸

从机构上彻底改变传统的书报刊及档案分别管理、分别服务的模式,设置与图书、报刊、档案以及电子文献一体化综合服务的相应机构,从现实情况出发,机构可设置为某一类文献整理部和文献服务部。

5.夯实常规管理与提高服务层次

从服务内容上除了为师生提供信息咨询、文献查询、新书导读等传统服务外,还应开展新书通报、预约、教改查询、学科导航、教科研选题等服务。另外还应把文献资源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作为一项日常性工作,以提高文献资源服务的层次、服务的水平和服务的针对性。

综上所述,建立学校书报刊及档案一体化管理服务体系,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现代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它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管理服务人员作支撑,因此,在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完善服务体系,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书报刊及档案的资源效益,最大程度地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莲芬.信息时代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的实现.兰台世界,2006(8).

[2]李玉琴.浅谈图书档案情报工作一体化管理.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社版),2005(6).

[3]夏南红.学校图书档案文献一体化综合服务探微.运城学院学报,2004(4).

第7篇

同志们:

根据市委的工作部署,我局自3月中旬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现已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即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任务,为学习实践活动顺利转入分析检查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我们召开全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转入分析检查阶段动员会,主要任务是对学习调研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进行部署。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第一阶段活动取得积极成效

在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指导下,我局强化领导,深入发动,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局党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部署。全市动员大会后,局党组认真贯彻市委的工作部署,认真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和领导工作,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局党组立即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科技系统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结合科技工作的实际,研究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确立了“科技服务发展、惠泽民生、促进和谐”的科学发展观活动主题,建立了局党组负总责、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示范、活动办公室督促检查、党支部狠抓落实“四位一体”的领导机制。3月31日,召开了全局干部职工动员大会,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

(二)采取各种形式,提高学习效果。坚持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专家讲座与专题辅导相结合,向书本学和向实践学相结合,个人自学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努力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力求取得实效。一是重点抓好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培训。采取阅读文件、座谈研讨、专题辅导等多种形式精心组织学习,党组中心组先后进行了6次理论学习,党员干部参加集中学习近50小时,并完成了2万余字的学习笔记,每位党员至少完成2篇以上心得体会或相关理论文章。二是领导带头,身体力行。局领导积极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带头撰写读书笔记和体会文章,带头参加交流研讨,带头研读必读篇目,带头坚持业余自学,带头联系实际找差距;带头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三是学习形式丰富多样。为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习实践活动健康深入开展,专门印制了《**市科技局学习科学发展观笔记本》,发给每位职工,方便记录,便于检查;同时在市科技局网上开辟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栏,下设“文件指导”、“体会交流”、“支部活动”、“信息通报”、“学习论坛”等专题。各支部每周至少报送一条信息,反映动态、交流情况和经验,截止目前,局网上已刊载有关学习实践活动的文件、讲话、理论文章、心得体会、情况通报、经验交流等400多篇(条),成为指导和推动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平台。同时通过专题讲座、观看录像、网上交流、出题考试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深入学习、认真思考,很好地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核心内容和根本要求。

(三)认真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20xx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保持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之年,我局针对全市经济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形势下科技工作的新课题,市科技局党政领导干部共7名,自4月下旬以来,按照《市科技局领导干部调研活动安排》规定的时间、内容、任务,深入企业、农村、基层,下发200份征求意见函,召开7个座谈会,走访40多个企业单位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与企业、院校、科研单位、县区科技部门的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200多人次面对面交谈,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调研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能够解决的立刻进行解决,共解决了“科技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中小企业申报创新资金项目不规范”、“县区科技经费投入计算标准不统一”、“科技人员职业发明和非职业发明区别政策不明晰”等10多个具体问题。领导干部和其调研组,对大量的材料和情况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析,形成了7篇调研报告。这些调研报告将为推进科技事业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四)积极开展讨论,努力提高认识。我局按照“五个深入、五个树立”的要求,结合科技工作和全局职工的思想实际,确定了五个讨论专题:1、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现实意义。2、阻碍科技事业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3、推进科技事业科学发展的对策。4、科技工作如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的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5、金融危机条件下我局能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那些实事。局党组中心组率先开展讨论,形成了“进一步解放思想,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先导作用”的思想共识。为更深入的研究科技事业如何科学发展的问题,决定抽调专人组成课题组对“推动科技事业科学发展的对策研究”课题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争取列入市级科技计划,目前,课题的主要设计、项目申报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局领导班子和各支部在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深入学习理解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推动工作指导转变,促进 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牢固树立抓住机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更好更快发展的意识;深入分析我市同先进市的差距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固树立学习借鉴、争创一流的观念;深入查找制约科技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牢固树立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思想;深入探索把握规律,牢固树立科学领导、科学管理的方式方法五个专题,在全局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向各县区政府、科信局局以及近80个市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征求了意见,发放200份征求意见函,并对反馈意见进行了认真梳理。通过讨论,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开阔了思路、开阔了胸襟,开创了思想解放的新境界,树立了正确政绩观,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五)联系工作实际,注重实践特色。我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市委要求,始终强调联系实际,突出科技部门特色,坚持在推进具体工作中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局学习实践活动活动领导小组高度重视“主题实践活动”,把它定位为整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最重要内容,作为检验学习成果、化思想为行动、让群众得实惠、为整改打基础的重要环节。研究制订了《市科技局“科技支撑发展进企业帮助保增长 进农村帮助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方案》确定了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主线,确定了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内容、调研课题、调研人员、领导干部联系点;确定了基本形式、责任制度、活动时限、具体要求。一是到铁锋区南化社区开展了以“进社区、保民生、科技与民众同行”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与社区共同举办了“南化社区志愿者协会总结表彰大会”;带头向社区的贫困居民捐款1000元,此次捐款活动中其他共建单位和社区居民踊跃参加,共筹款4000多元;动员全局职工捐衣物70件,为南化社区开办爱心超市提供物资,市科技局还计划年内再组织2次捐赠活动,一方面为社区扶贫济困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让南化社区的爱心超市办得越来越成功,同时带动社会各界奉献爱心;向社区赠送科普图书和技术资料,同时还筹划投资2至3万元在南化社区建设“科普书屋”,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的同时提高居民的科技素质。二是深入到拜泉县龙泉镇同乐村(市科技局帮扶点),会同省科技厅开展了“进农村、保民生、科技为富民作支撑”主题实践活动。与省科技厅领导和同志一起在同乐村义务植树300多棵;为同乐村送去20xx0斤脱毒种薯、4000斤马铃薯专用肥,价值近30000元;同去的专家举办了马铃薯种植技术培训班,村民80多人接受培训;召开了五级人员帮扶推进会,共同研究了同乐村扶贫开发工作,通过了同乐村实施大型机械化作业计划,确定了“从科学规划入手、从支持产业发展入手、从基础设施入手”的扶贫开发思路。三是组织启动“万人千企”行动。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我市实体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发展遇到很大困难和压力。为应对挑战、抢抓机遇,市科技局决定组织和动员广大科技人员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迅速行动起来,到基层去、到企业去、到生产一线去,汇聚成共度危机、共谋发展的科技大军,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按照科技部等七部委《关于动员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意见》精神,**市科技局组织启动“万人千企”行动,经过精心研究设计,于4月22日组织召开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万人千企”行动启动会议,下发了《**市科技局组织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参加“万人千企”行动实施方案》。自5月开始,将组织近1000名科技人员和100户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进行需求对接,进入企业的科技人员将积极宣传国家、省、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尤其是省政府出台的《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意见》;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包括企业目前生产和下一步发展的需求,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以推广实施省重大科技成果为基础,进一步增选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积极帮助企业了解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使更多的企业能够晋升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四是全力推进科技“省市科技合作共商”,举全局之力,科学确定合作共商主要领域,广泛搜集重大科技项目100多项,数十次与省科技厅反复论证,在全省率先与省科技厅签订“共商协议”。科技日报给予报道。通过省市共商项目实施,我市在三年内可获得至少5000万元科技资金支持。五是全力举办科技活动周。黑龙江省暨**市20xx年科技活动周开幕式启动仪式,于5月16日上午9时在**市国际会展中心广场隆重举行。省市有关领导及大专院校、中小学生、科技工作者、社会各界群众共20xx多人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当天还举办了全市科技创新展览,展区面积达3000平方米,企业、院校、科研院所近70家单位参展,现场参观人数达数千人;以“感受工业化-走进现代化企业”为主题,组织各界群众代表及青少年500多人到齐重数控装备有限公司、二机床参观现代化工业生产线;在市第三中学科技馆开展了科学仪器、机器人及“四小发明”作品展示及现场演示科学实践活动,有近千名中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科普大篷车也开进校园,开展科普活动。整个活动周将有几十万人接受科技培训参加科技活动。

总之,在第一阶段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局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当然也存在一定不足,比如:我局当前各项工作比较繁重,工作和学习矛盾比较突出,以致个别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交流的时间不充分等。下一步要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扎扎实实把第二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推向深入。

二、深入查找问题、认真分析检查,高标准完成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

分析检查阶段是承上启下、承前启后,把学习实践活动推向深入的重要阶段。按照市委的部署,我局分析检查阶段为5月20日至7月10日,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措施。全局同志要严格按照市委的要求,突出科技工作实际,认真查找工作和学习中的问题,深入分析主客观原因,切实制定好整改措施,积极完成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任务。

(一)广泛征求意见。(5月20日至6月10日)

要求:一是主体要明确。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征求对局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范围要广泛。要涉及到本单位党员群众和服务对象。三是内容要全面。要包括学习、思想、工作、廉政等方面的内容。四是方式要灵活。要采取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多种形式征求意见,并指派专人负责收集整理。五是反馈要及时。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要进行认真汇总和梳理,并及时反馈给组织和个人。

(二)认真查摆问题(6月10日至20日)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查摆问题时,要做到“三对照、三查找”。即: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认真查找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照工作实际,认真查找发展思路、发展战略、规章制度和工作举措等方面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期望,认真查找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突出问题是否得到了及时有效解决。

普通党员在查摆问题时,要做到“三查三看”,即:查思想,看科学发展意识是否明显增强;查工作,看科学发展能力是否明显提高;查作风,看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上是否真正求真务实。在查摆问题过程中,要防止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假、大、空”和敷衍应付等现象。

(三)召开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6月20日至6月30日)

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领导班子及成员要认真分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领导班子要着重从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方面查找问题。班子成员要着重从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方法举措等方面查找问题。在查找问题时,要做到多讲问题少讲成绩,多讲缺点少讲优点,并深刻剖析根源、明确努力方向、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组织生活会上,每位党员职工都要认真分析自身思想、工作、组织、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思想根源,提出改进措施。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干部在会前都要形成《 ××× 剖析材料》,会后由个支部统一送局学科办。

(四)撰写分析检查报告(6月10日至6月20日)

分析检查报告要联系本单位的工作实际,认真回顾总结近年来本单位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情况,要着眼于落实省“经济区”建设规划、市“一大基地、两大园区”建设思路,重点围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大力解决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工作作风、领导能力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确定进一步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要深入开展“四对照、四检查”,即对照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检查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照先进地区科技发展经验,检查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对照工作实际和职责要求,检查在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和服务科学发展方面的不足;对照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检查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情况。分析检查报告要突出检查分析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明确改进措施等重点。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进行充分讨论,同时要听取各方面意见,反复修改完善,使之成为指导全市科技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文件。 班子主要负责人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初稿形成后,要提交党组扩大会讨论,修改完善。各支部也要形成本支部的分析检查报告。

(五)进行公开评议(7月5日至7月10日)

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步形成后,要认真组织各方面代表进行评议,广泛征求意见。在评议过程中要体现参评人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既要注重吸收党员领导干部参加,也要吸收本单位的普通党员和群众以及基层单位和服务对象等选派的代表参加。参加评议人员要着重从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举措实不实等方面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各级领导班子对群众提出的正确意见要虚心采纳,体现在修改后的分析检查报告中,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分析检查报告和评议结果。

(六)搞好小结(7月10日至15日)

第8篇

关键词: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对策

校园文化是学校校园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弘扬学校精神风貌、展现办学特色、凸显教育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更是一所学校办学过程形成的文化积淀。作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的活动场所,校园文化建设是教学活动更好开展的保障和基础。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在小学校园的特定环境下产生和发展的,其内容包括校风校纪、学风建设、师生关系以及环境氛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作为非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是小学开展特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校园文化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够促进自身文化意识的培养和养成,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以及客观评价社会和自我评价。

一、当前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1.物质文化建设――硬件配套设施不齐全

文化建设离不开物质的保障,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小学在建设校园、改善校园硬件设施的力度和强度方面还不够,主要面临着几个方面的问题:(1)在教育发达地区,硬件设施的完备,并未利用好,发展好。许多学校都建立新校舍、引进新设备,大量的新教学楼、图书馆、体育运动场所得到了建立和完善,但是其发挥物质文化作用的效率太低。例如,有些图书馆并未实现对小学生的全天开放,不及时更新书籍,书籍的种类学生并不喜欢。(2)在教育落后地区,硬件设备不完备,受到升学的压力,领导并不重视也无力提供大量的新设备,学生每天只能坐在教室学习。一方面,这是客观现实,另一方面,是领导和教师在思想意识层面上的忽视,强调的硬件配套措施并不一定要新,而是要用“心”。例如,调查中发现,一个山区的小学,每年都会组织特色的运动会,他们没有操场,没有专业的跑道,但是效果却非常好。

2.精神文化建设――不重视引导教育学生

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精神文化建设能够提高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凝聚力,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自我认识和社会认识。而现实情况中,精神文化建设的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不知道或者不了解学校校园的基本知识,甚至连校训、校歌都不清楚,这很容易造成学生缺乏归属感和凝聚力;(2)日常的价值观引导不够,大部分的时间学生都在教室里,日常的校园广播宣传以及公开课教育跟不上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

3.制度文化建设――协调组织管理不到位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离不开协调组织,保证文化建设的有序性和制度性。从制度的角度来说,制度的建立需要体现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在小学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现状中看,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并未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校园管理,管理制度都是教育管理内容,内容单一,更新的速度慢;(2)教师和学生对制度的遵守力度不够;(3)从非成文制度来看,学校和教师,学校和学生,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处理并不融洽。

4.活动文化建设――组织开展收获不理想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小学是塑造和养成个性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小学生都非常爱玩,所以校园就成为他们玩的理想场所。通过学校科学组织、精心安排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玩的同时,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从目前小学校园建设的现状看,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课程安排过慢,活动课较少,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比以前更大,造成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时间被严重压缩;(2)学校开展活动的效果不理想,现在学校开展的日常活动,主要有广播操、运动会、歌咏比赛等等,还缺少相应的符合时代要求的课外活动。

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是建设小学校园文化的关键。校园文化是小学生的个性塑造和价值观念培养的重要载体,所以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个性特点,通过校园文化这一平台,塑造和培养自己的个性。这不仅是为了建设好校园文化,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2.坚持以教育为目的的原则

素质教育理念在新时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校园文化建设调整中,必须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不能摒弃学校教育学生的根本目的。作为开展正规学校教育的开端,是培养社会的起点,这更坚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时刻将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双向带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坚持统筹规划的原则

校园文化是有机整体,所以在建设和组织时,需要统筹规划。从校园风貌到校风校纪,学风学纪上都应有整体的规划和安排,在强调物质文化的同时更注重精神文化。其中,需要重点注意和规划的是校园核心文化建设和校风校纪的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活动文化建设各个领域都要统筹和协调,是组织好、发展好、达到良好效果的关键。

三、提高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1.物质文化建设――投入和规划

小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主要抓住的两个方面是“投入”和“规划”。首先,加大财政支持,提高物质文化建设的经济基础,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拨款,提高学校的经济实力,从而建设美丽校园,实现物质文化的飞跃。其次,规划和设计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单依靠财力的支持是不够的,还要加强内涵修养,提升物质文化建设品质。

2.精神文化建设――引导和激励

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主要抓住的两个方面是“引导”和“激励”。首先,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提升内在修养和品质,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将来面向更大的舞台奠定基础。其次,激励学生潜力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实现,小学生的可塑性和潜力是无限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发挥潜力和创造力的舞台,教师应该激励学生利用好这个舞台去发掘、去创造。

3.制度文化建设――规范和弹性

小学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主要抓住的两个方面是“规范”和“弹性”。首先,校园的校风校纪应该明确和广泛宣传,树立校园核心价值理念和完善的校园规章制度,学生在规范的制度和制约下环境下学习。其次,以人为本,弹性而灵活地处理人际关系,将学校、老师、学生的三者关系处理好,充分以学生为本,把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看成为学生建设的文化乐园。

4.活动文化建设――丰富和长效

小学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中,主要抓住的两个方面是“丰富”和“长效”。首先,学校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通过文化活动学生能够得到素质的提升和能力的培养,活动的范围和内容应该进一步扩大,特别要注重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带领学生去探索社会的“走出去”能力。其次,建立长效机制,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总结活动的效果和经验。争取做到办每一个活动都能有收获,组织每一项比赛都能有成长。

参考文献:

[1]陈芬.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和探索[J].学周刊,2012(06).

[2]李明山.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以呼市郊区小学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3]陈岩.海勃湾地区城郊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产学研机械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2-0051-01

运用信息技术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在目前我国的教学活动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企业发展为导向,学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持的方式对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十分有利。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中,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信息平台可以让企业的人才来源有了保障,同时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研究有了经验支持,这种双向的互利让产学研一体化逐渐向着产学研方向发展,以信息技术和产学研为手段来促进机械专业教学对学生和社会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产学研一体化的意义分析

1.1产学研一体化概述

产学研一体化指的是企业、学校、科研机构三者互相配合,企业为学校和科研机构技术研究的方向指导,学校和科研机构是企业发展的技术支持。这种一体化形式涵盖了技术发展的研发、应用全过程,是一种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的形式。

1.2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机械专业产学研一体化的意义分析

产学研一体化形式在机械教学中的应用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首先,从机械专业的特点来讲。机械专业不仅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有一定的要求,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机械知识在各大产业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它不仅包括人们日常生活所用到的电梯、汽车等,还包括大型机械如飞机、航天器等。这种状况就要求机械专业教学能够结合技术产生的全过程,让学生形成基础性的理论体系和简单的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形式很好地满足了这一教学要求。通过信息技术,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校企合作,科研机构的带动,学生的知识学习不再止步于课本,而相应的走入了实际的机械操作研发中,对推进我国的机械产业发展十分有利。

2运用信息技术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在机械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1运用信息技术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给学生创造实习实训机会,而不仅仅是多媒体观摩和学习能力的训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校企合作是产学研一体化应用的内容之一,创建三方共有的信息技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是进行产学研的基本方式,机械专业学生通过这一渠道能够拥有较为方便和对口的实习平台。在开展实习过程中,高校和企业都应该为学生提供操作机会,而不仅仅是让学生以学生身份参与其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地掌握机械操作的要点,并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的深化理解。

第二,信息技术使用中要各自发挥自己优势,注重三者的互利双赢。运用信息技术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过程是企业与学校、科研机构合作不断地深化的过程,在利用企业和科研机构为机械教学提供便利的同时,学校也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以及自身的优势为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发展提供人才输送的培养,推动三方的共同进步。

2.2信息技术在产学研一体化在机械教学中的应用

推动信息技术在产学研一体化机械教学中的应用是一项需要教研人员认真研讨的工作,只有将三者的优势互相结合,建立能够资源共享的信息技术平台,同时为三方提供信息化服务,人才的培养目标才能够达到,机械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也才能够顺利。首先,高校需要综合产学研一体化的要求,建立符合产学研发展的信息平台,积极推进该形式在机械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高校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为机械教学老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做一定的动员和鼓励,倡导教师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推进校企合作的开展;其次,高校需要综合科研机构的特点和企业生产的特点来进行人才的培养。科研机构的工作模式与高校的培养模式不同,而企业的技术应用也与高校的实际操作有较大的区别,那么共有的信息技术平台就为各自优势特点提供了交合点,高校需要利用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模式为学生的技术知识体系建构提供帮助,而在推进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中,高校需要综合企业发展的技术情况为学生的培养提供目标引导。

3结语

运用信息技术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在机械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为学校和机构的科研项目提供了经验借鉴,更加为人才的培养和技术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导。信息技术创建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对促进产学研三方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运用信息技术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也需要学校和教师综合考虑本院校的特点来进行课程设计,以体现自身的特色。

(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通辽028000)

参考文献:

[1]张轲.论产学研一体化在机械教学当中的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3,(04).

[2]杨健虎,纪志勇.产学研一体化在机械教学当中的实现[J].华章,2011,(11).

[3]鲍加农.中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的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05).

[4]李陶深.产学研合作培养地方应用型、创新型信息技术人才[J].高教论坛, 2009,(0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