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0 18:35: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机械认识实训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职业院校;安全;认识实习;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安全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的第一环,安全认识实习尤为重要,如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设置?可采取可行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一系列研究与实践,主要依托学校的实验实训中心为基础,结合校外的实训基地,安排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亲身体验和认识职业安全知识;通过认识实习这一环节,使学生初步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该要掌握哪些安全技能和安全管理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指明方向,打下基础。本文重点对认识实习的内涵进行探讨,提出可行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安全认识实习教学目标
“安全认识实习”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习课程,主要要求学生了解及掌握必需的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认识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方法。认识了解安全检查和安全管理的方法步骤。通过本实习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国家安全生产方针,认识相关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技术,基本认识防灾基本手段,使学生了解安全技术管理设计和制订防灾专项技术措施方面的内容等。
二、安全认识实习内容
1. 安全讲座
(1)纪律安全教育书写规划。一是进行安全、纪律教育,做好认识实习的准备。二是针对相关企业的安全文化教育。三是要求学生讨论如何搞好认识实习,书写实习规划书,做到安全文明实习。
(2)职业安全讲座。学生要学习掌握的技能包括安全意识:健康意识、风险意识、防范意识、科学意识和守法意识的学习和提高;安全知识:生活安全、公共安全、职业卫生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现代社会中安全生活和生产的基本技能,如报警 电话的正确拨打方法、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公共场所遇险的正确逃生方法、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方法和技能。
2.校内安全实训室
(1)防火防爆实训室。认识防火防爆实训项目内容,了解和识别防火防爆实训设备名称。主要有可燃性检测仪、水平垂直燃烧仪、分析天平、爆发点测试仪、尘毒两用采样仪、防爆粉尘采样器、自燃点试验器、点火温度测试仪、闭口开口闪点试验器、指数氧测定仪等。
(2)安全检测实训室。认识安全检测实训项目内容,了解和识别安全检测实训设备名称。主要有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噪声计、微电脑激光粉尘仪、黑球湿球温度计、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等。
(3)安全人机工程实训室。认识安全人机工程实训项目内容,了解安全人机工程实训设备名称。主要有动觉方位辨别仪、脉冲声级计、知觉深度测试仪、瞬时记忆实验仪等。
(4)急救技术实训室。认识现场急救实训项目内容,了解相关急救设备仪器。主要有救护新概念、心肺复苏(CPR)、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等。
(5)安全隐患排查实训室。认识安全隐患排查实训室项目内容,了解相关实训设备。主要是建筑工地、厂矿生产场所一些常见的隐患设置。
3.安全体验
认识安全体验馆体验项目内容,体验不同项目。主要有职业健康安全体验、电气安全体验、尘爆炸实验体验、通风除尘体验、机械制造安全体验、机械加工安全体验、汽车安全体验、心肺复苏急救体验、消防安全体验、信息安全体验、安全知识测试等。
4.走进企业
宜选择一个较近的、有长期的合作关系、毕业生经常去的生产企业,带领学生参观,认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流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等。
三、计划实施
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认识实习时间为一周,计30学时。认识实习地点尽量安排在教室以外,主要有安全实训室、安全体验馆以及和校外实训相关的企业厂房。
具w学时安排:纪律、安全教育、规划、职业安全讲座4学时。防火防爆实训室2学时。走进企业6学时。安全检测实训室、急救技术实训室4学时。安全人机工程实训室、安全隐患排查实训室2学时。安全体验:职业健康安全体验、电气安全体验、粉尘爆炸实验体验、通风除尘体验、机械制造安全体验、机械加工安全体验、汽车安全体验、心肺复苏急救体验、消防安全体验、信息安全体验、安全知识测试10学时。实习报告与答辩2学时。
四、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以现场安全管理为依据,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学习情境,设计学习单元。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设置若干个实习单元,每个实习单元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
2.教学评价
建立过程考评与实习末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
素质考评: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操行表现进行考评。遵守设备安全、人身安全和生产纪律等者,打分10分。
任务考评:由主讲教师考查学生学习完成单元任务的情况、实习记录考评,根据任务完成数量、质量打分,全部完成者计20分。
编写实习报告考评:由上课教师对 学生的实习报告进行考评,完成态度、认真程度、措施预案质量均通过者打分10分。
实习末考评:根据实习情况,选取相应实习单元,进行口述答辩或操作, 总分60分。题型有两种,为分析题、操作题。
3.实习考核要求
(1)所有实习学生必须遵照“安全第一”的规定,遵守安全规程与劳动纪律,特别是实习操作时更要注意自身安全。实习(或参观)时要做到“四勤”: 勤动腿(行),勤动手(记),勤动口(问),勤动脑(思考)。
(2)为了提高实习效果,便于写好实习体会,做好实习考核工作,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要根据实习的内容搜集、整理安全认识实习资料。
(3)实习过程中适当聘请有关企业人员进行现场讲解,提供指导。
(4)实习结束时,要对每位同学进行实习考核。并且每位同学要撰写与实习有关的不少于2000字实习报告。
五、 实习意义
第一,对安全认识实习进行全面分析,使学生了解认识实习的内涵。
第二,给出明确的周计划,便于教学安排,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第三,每项内容都与实际相符,在培养过程中可以具体实施,方向明确。
第四,从认识的角度出发,内容简单,新生易于接受,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加强练习与指导,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创新 实训 机械制造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及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中国要和平崛起,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整个国家就离不开创新精神,整个社会就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目前,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社会的就业压力愈来愈重,但是整个社会急切需要的专业创新型人才缺口也不小,如何将数量众多的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和高校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2007年,教育部提出当代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2012年,教育部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挖掘大学生的发展潜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本文仅涉及探讨其中创新训练项目对机制专业人才教育和培养的影响。
二、创新实训平台实施的现状分析
创新训练项目主要大学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训平台旨在整合校内师资力量、实训资源,打造服务学生的实训平台,充分挖掘学生创新潜能,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
1.创新实训平台对机制专业的必要性。
机械工程主要涉及两个方面,首先是设计、生产和制造出种类众多的各式基础的零件;其次是将这些零件按照规定的工艺要求装配组成一个完整系统。要获得完整机械产品,如汽车、飞机、轮船等,还需要添加电器控制、液压传动等其他辅部件。因应各式不同的需求会对零件的结构、形状、精密度、强度有不同要求,按要求制造出合格的零件就离不开机制专业。事实上,大学本科中的机械制造专业称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的内容主要包含三大块: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和机械自动化,简称为机设、机制和机电。本文中机制专业是指大学本科阶段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而不作特别的细分。
设置制造专业目标在于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机制专业的学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单纯坐在课堂里是不可能掌握生产第一线的知识的,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进入生产实践环节之中,才能深刻理解自己需要学什么,应该怎么做。大学生创新实训平台应运而生,及时满足了大学生的急切需求。搭建好的面向机制专业的大学生创新实训平台运行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锻炼了众多机制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训练了自主学习能力,端正了学习处事心态。
2.创新实训平台对本专业学生学习创新能力的影响。
(1)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多,自主学习能力获得提高。
按照创新训练项目的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解决生产实际中面临的各式问题。学生取得相应课题后,首先需要自己设计、规划实验方案,探讨和论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然后实施实验方案,撰写科学报告和进行学术探讨等内容。为了督促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创新实训项目中,要求学生获得项目后,自行登录“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平台”,按照要求定期填报季度进展报告和年度结题报告。在规定的时间节点下,学生需要自我设计实验进度,学会自我管理,避免办事拖拉和敷衍了事,进而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管控能力。创新实训这一过程教会了学生如何做科研,如何在实践中发现科学问题和解决科学问题,全方位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交流协作能力获得提高。
面向学生搭建的创新实训平台,提供给学生组成团队进行合作交流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鼓励参与项目的学生借助实训平台进行创新,并支持学生带着创新成果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
(3)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创新获得增强。
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训平台时,大多抱有自我追求新知识的强烈诉求,因为受到书本上基础理论知识的限制,使得其创新能力得不到很好展示,但是通过参加实训平台,学生将会获得极佳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得枯燥无味的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充满实际意义。此外,因为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学生的创新不再是无源之水,凭空想象,而是更加切实可行。
(4)学生规范化操作的意识增强,安全意识获得强化。
目前,在校学生大部分时间是用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很难有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少量安排了工厂实习,大多走马观花,根本无法满足所有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厂生产实际状况,大多数学生对工厂还存在一些神秘感,对工厂生产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等内容并不了解,甚至有学生觉得这些内容并不重要。学生在实训平台参与实习的过程,近似于学生参与工厂生产的过程,工厂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要求,学生在实训平台内都要严格遵守,只有树立高度的规范化意识和安全意识,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机械工程师。
3.创新实训平台对本专业教师的教研科研能力的提高。
(1)推动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激励教师在教研上追求更大的突破。
教师的教学方式既不是课堂上照本宣科,又不是简单的知识点重复,更不是填鸭式讲课。教学应该和工程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在课堂上增加新知识以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训项目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意料之外的问题,因此,为了能够顺利指导学生完成项目,教师就必须通过不断学习进修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训项目时,就不只是简单地注满一杯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彻底燃烧学生拥有创意的小宇宙。
(2)促进教师同行之间的交流,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实训平台的过程,就是模拟将学生推向一线生产工厂的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不一样的校园生活。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事先深入企业,与企业导师进行深入交流学习,以便对未来设计的创新实训课题项目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将企业课题带回学校后还需要与同行专家进行交流、评估和科学处理,使得大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并在学习少许课外知识后就能够顺利完成这些项目,毕竟大学生的课堂学习任务也不能耽搁。
三、对于创新实训平台发展的思考
1.同一样的平台,不同样的任务。
实训平台是由多样化的生产设备构成的系统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设计多样化的任务,而不是简单局限于传统的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专业,可以是跨学科的、跨专业的任务,例如超精密制造中的化学机械抛光方法。具体设计化学机械抛光相关的训练任务时,指导老师可以通过传统的金属表面抛光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晶体表面的镜面加工,这个看似简单的制造工艺中可以引申出若干机械的、物理和化学的科学问题,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然,涉及交叉学科的任务有很多,比如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节能环保、绿色生产问题,机械制造工艺中的云数据平台建立问题,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管控问题,等等,这些都要求学生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有开阔的视野,勇于创新,敢于面对问题,善于学习思考,解决面临的各式难题。
2.创新必须是源于真实的生产需求。
建立实训平台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创新,然而创新并不是脱离实际的闭门造车。如果没有相关生产实践,不少学生就会为应付期末考试,获得毕业学分而学习,这样的学习目标势必导致部分学生对大学生活期望值下降,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大学生创新实训平台带来了企业的需求,企业的需要就是实训的目标。通过实训可以培养学生敬业负责的工作态度,经由企业获得相关毛坯材料,指导学生加工出合格的成品,整个制作工艺过程来不得半点虚假,避免实训中敷衍了事的现象的发生。在严格的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明白如何实现学以致用,凡事所作所为能解释清楚为什么这么做,理由是什么。实训内容源于生产实际,实训过程中产生的创意将应用到生产实际中,这样创新才能成为“有源之活水”。
四、结语
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参与创新实训平台接触生产实际、了解技术创新,进而提高创新研究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与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高校通过创新实训平台提升本专业教师的教研科研能力,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优势,立足本土,服务地方发展和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杨雄,周思柱,徐小兵.机械工程创新实训平台建设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332-333.
[2]杨雄,徐小兵,周思柱,张锦洲.开展创新实训培养创新意识[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0:217+229.
[3]陈长生.开设创新实训课程,切实提高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J].机械职业教育,2014,06:17-19.
[4]肖细梅.创新实训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层次[J].成人教育,2011,05:92-93.
[5]李耀富.实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中国职工教育,2013,18:22-24.
[6]徐小兵,杨雄,王本德.多层次模块化机械工程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1:33-34.
[7]王帅.特种加工创新实训教学改革[J].电子制作,2013,16:165.
[8]张贻摇.浅谈提高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管理、创新水平[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6,02:19-22.
高职机制专业的实践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在试验教学中应做好验证性、演示型试验;开办设计综合实训;强化技能型试验;在实训教学中应注重基本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心;举办技能大赛,提升学生技术应用能力。
【关键词】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组织;强化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职业能力、能够适应市场需求,成为“用得上、下得去、干得好”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高职教育相比与其它教育在于其职业性和实践性,培养的学生除具备必要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证明,高职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强弱。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在如何提升学生技能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要提升学生技术运用能力,就必须突出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适应岗位的工作能力,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笔者所在学院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内的机械设计、制造、检验、设备维护等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如何达到培养目标,笔者从提升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出发,谈谈机制专业实践教的组织和强化。
1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能力模块的实训(实习)教学
根据市场调查和专家论证,确定机制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机械产品设计能力、机制工艺编制和工装设计能力、独立操作各种机床加工零件的能力、机床设备维护与维修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等。在实践教学中,紧紧围绕上述能力,设置并实施相应的实践教学。
1.1 基本技能实训
第一学期安排1周机械零部件测绘,通过让学生拆装减速器或齿轮泵,锻炼学生绘图和识图的能力,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拆装工具及测量工具;第二学期安排了72学时的零件2D/3D建模实训以及120学时的零件加工技能实训,实践教学结束后,学生即可报名参加制图员、钳工、焊工或车工等技能证的考试;第三学期安排了机械零部件设计实训,通过设计减速器及绘制装配图,提高学生机械设计的能力,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1.2 综合技能实训
在第4学期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集中2-3周时间进行生产实习。结合专业特点并根据生产现场情况,要求学生了解产品从设计图纸完成到选材、加工、装配、入库的整个生产过程,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第5学期安排3-4周的综合实训,由专业教师指定项目或学生自选,利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完成产品的设计、造型、编制工艺到加工制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融入到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1.3 顶岗实习
一般安排在第6学期,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顶岗实习。这些企业有的是通过学校联系的用人单位,有的是通过学生或家长联系的单位。学生在企业至少进行4个月的工作实践,可以充分利用专业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场问题,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
今年来,高职生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矛盾日渐突出。因此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顶岗实习是非常关键的。部分用人单位要求学生在第五学期参加实习,所以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把第五学期的课程提前到11月初结束。多数学生在在此期间都能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协议,找到自己较理想的工作。
2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创新试验教学模式
2.1 做好验证性、演示型试验
这类试验多为传统或经典的试验,对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定理或定律具有重要作用。改变分组集体完成的方式,完全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随时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试验,既克服了试验仪器不足、学生拥挤状况,又保证了每个学生独立地完成试验。
2.2 强化基本技能型试验
这类试验通常要求学生在熟悉常用设备、仪器或工量具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的基础上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操作。为强化这类试验对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一般先引导学生阅读试验指导书或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或产品说明书,熟悉试验条件、环境后,教师再进行适当的演示和辅导,之后组织学生自主操作完成试验,这样,不仅加强了理论与实验的联系,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2.3 优化整合相关试验,设计综合型实训
对机制专业学生在第5学期开设综合设计实训,即要求学生根据给定参数及工作条件,设计、加工制作单级减速器。要求(1)提供计算机绘制的装配图、主要零件的零件图以及三位造型、加工工艺卡片;(2)利用实训车间或校外实习基地的设备完成轴、齿轮、箱体的加工制造并给出检测报告:(3)完成减速器的装配、调试工作,并递交详细的实训报告。整个实训用时虽长,但学生综合运用了“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AutoCAD”、“Solidworks”、“机械制造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多门课程的知识,综合了大部分相关试验,不但巩固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培养、锻炼和提高了他们综合应用不同课程知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以技能大赛为平台,提升学生技术运用能力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点是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用人企业青睐高职毕业生的原因就是学生具备了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可以很快上岗工作。因此,实践教学标准应根据各项国家职业标准制定。例如机制专业组织的钳工、车工和数控车、数控铣技能大赛,虽然平时教学中安排了零件加工基本技能实训,但是对于相应工种应达到的水平、产品质量标准、完成一个产品所需时间并没有量化要求,学生也没有真实的质量意识和合格产品的概念。通过组织钳工、车工和数控车、数控铣技能大赛,参赛学生对职业操作规范、产品质量标准和操作水平有了明确的认识,也知道了自己距离一个合格的高技能工人存在的差距,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进取心。[1]通过技能大赛,进一步明确零件加工基本技能实训的教学标准,从而将实践教学得到强化,全面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张小菊,鹿路,牛彦飞.浅议技能大赛对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J].教育探索,2008(2):38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完善课程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类课程中的重要基础平台课程,是培养学生机械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在高职各专业的教学中,推行工学结合模式的专业课程,直接为培养职业能力服务.然而,与专业课相比,作为专业基础课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不仅具有更强的理论性、普适性,而且具有较强的技能性、技术应用性要求,教学有其特殊规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如何体现“工学结合”内涵、如何解决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所涵盖的知识如何实现向职业能力转化,是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围绕这一课题,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电学院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进行了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并把该课建设成为具有高职工程教育特色的校级精品课程.
2课程改革思路
职业教育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职业岗位的针对性.经过对珠三角企业生产情况和我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的调查研究以及广泛征求行业专家的意见,我院明确了高职机械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有机械设计、制造、安装、测试、运行、维修等方面的技术、工艺或管理工作.这些职业岗位大多需要解决机械设备使用保养、维修改善、技术改造、故障诊断、仿制或设计制造,乃至发明创造等过程中一系列生产现场的技术问题,同时,面临制造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毕业生还需具备对择业的适应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应顺应满足上述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及知识的要求,同时反映先进的设计思想及课程实施的可操作性.课程内容体系的重构和排序还应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应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与职业素质的培养,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养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首先要进行教学内容体系的重构,再据此来设计教学项目和优化组织教学过程.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将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和机械设备维修维护过程所涉及的工程材料知识、材料强度和刚度分析知识、机械传动知识、机构设计、常用零部件选用与设计的相关知识等进行深度融合,以典型机器的结构为载体,实验任务为驱动,以课程设计为导向,进行课程内容体系重构,设计涵盖课程知识和职业能力目标的典型教学项目.围绕教学项目来组织教学活动,合理安排和设计教学项目的实施情境和流程,做好教学项目相关的课程知识链接,保证教学项目的系统化和系列化.采用教学、实训、综合训练的螺旋渐进式教学安排,尽量贴近职业岗位实际工作需求和过程来组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3课程内容的教学项目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涵盖的内容多,实现岗位工作能力所涉及的知识面广.经过多年来的研究与探索,我院确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体系以两个典型机器(牛头刨床、皮带输送机)和生活中常见机器(如自行车、修鞋机、缝纫机、烤箱、汽车车门开启机构等)的结构为载体,以“机械设计、制造、安装、测试、运行、维修”等岗位职业能力及其支撑知识为目标,设计六个课程内容教学项目,对应十二个课程知识单元,根据典型机器每一部分的构造设置知识群(点),并融合到所设计的项目中去.其中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相应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的需要来进行,以“必须、够用”为度,适当添加现代设计知识,如绿色设计思想,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的运用等,支持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课程主要内容体系结构见表1.
4课程教学组织旳优化安排
教学条件和教学过程的组织安排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保障.我院建立了“机械基础教学实训中心”,其中分设多媒体教学区、机器及模型区、实验实训区等,实现课堂与实训地点的一体化,营造有较强工程背景和职业氛围的教学环境.在此基础上我院将整个教学安排分为三个环节,有针对性的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融“教、学、练”为一体,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发展职业能力的目的.
4.1课堂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在“机械基础教学实训中心”的多媒体教学区和机器及模型区进行,使用PPT课件和机器实物进行讲授,并辅以网络、VCD、动画演示、现场录像等,进行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教学,消除学生对机器的抽象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课堂教学围绕教学项目来组织,面对看得见、摸得着的完整机器,分析其组成及构造,根据每一部分的构造展开相关知识的教学.在具体的机器实物中,每一种机构和零件的作用、结构都显而易见,其受力状况等问题的分析也明显容易得多,可以节省分析的时间,让学生可以专注于教学内容本身,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悉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工程材料的相关知识,材料强度和刚度的计算,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等知识,初步掌握简单机械产品开发设计的一般方法,熟悉整个设计流程,培养对机械运动和机构的分析能力,解决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分析、选用、简单设计和维护问题等.课堂教学中注意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认识-了解-认知"的教学模式.“认识”即通过实实在在的机器结构作为教学载体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对机械的兴趣;“了解”即由老师引导,提出问题,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对机械现象进行分析,从而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认知”即为理性认识的提升,在分析机器机械构造、运动和设计的同时对所涉及的技术知识进行学习,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教学过程突出“兴趣,目标,效果”.
4.2技能实训环节
技能实训环节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技能实训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启迪创新思维,开拓创新潜能.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设计了九个集知识、技能、应用于一体的实训任务,实训任务的安排从认知性、验证性向综合性、创新性逐步提升.技能实训环节穿插于课堂教学环节中,在“机械基础教学实训中心”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学生分组完成9个实训任务.该环节以任务为驱动,由老师布置实训任务,提供实训设备和工具,提示学习情景及知识内容,提出技能要求,由学生自行查找资料,进行小组讨论,确定实现方法和步骤,协同合作,最后完成实训任务,写出实训报告.由老师进行过程督导和结果评价.实训任务和对应的学习情景见表2.
4.3综合能力训练环节
该环节是“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周”,即以机械产品为对象,进行为期1周的产品项目设计.以“机械产品设计”等相关岗位能力为目标,以企业实际设计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团队为组织形式,真实地完成企业中实际机器产品的设计.如以某企业输送设备和自动输送带的设计为载体及工作项目,完成“产品调研及资料的收集—产品设计整体方案的确定—产品材料的选择—零部件强度设计—通用件的选用—产品结构设计"^绘制零件图—绘制装配图—撰写设计说明书—设计答辩”的整个技术流程.通过这个“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周”训练环节,学生可熟悉实际产品开发的设计流程,了解机械设计的全过程,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全局观念,体验实际工作氛围,有效地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充分锻炼岗位职业能力.
5课程考核方式旳变革
课程考核是评价教学效果,检验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措施之一.采用有效的考核方式对课程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传统的“笔试”建立在“知识本位”基础之上,很难对学生的能力做出正确、全面的评价,这种考核方法不再适合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评价.为此,我们对该课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教学的项目(任务)为单元,以学生对每一个任务的设计思路、方案确定、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资料的能力、动手能力、职业素质表现为评价重点,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由学生自评分、学习小组的互评分和老师评卷分共同确定学生的学科成绩,从而完善课程考核的激励导向功能,有效地解决以往闭卷考试无法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综合能力作出检查与评定的弊端,使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更加明确.
6结语
一、实训教学设计理念
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训教学的设计理念是“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用为原则,以够用为尺度,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突出高职特色,重点强化工程机械技术营销和技术服务等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1.1 以职业能力为目标,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职业能力是职业技术的核心,按照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想构建实训课程教学体系,大力开展与工程机械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
1.2 以实用为原则,以够用为尺度进行实训课程设计。教育内容是根据工程机械专业领域的行业发展对高职教学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的深度上本着理论够用的尺度,淡化理论教学部分,强化了工程机械技术营销与技术服务工作岗位实际操作的方法和技能。
1.3 以就业市场对本专业的要求为最终目标来组织实训教学内容。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因此实训课程的开发设计始终围绕当今社会工程机械营销和技术服务领域实际工作岗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和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借鉴工程机械4s店的职业培训模式,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实用性,突出工程机械销售岗位和技术服务岗位的实用能力,使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实训教学设计思路
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训教学的设计思路是依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工作岗位,再以实际的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岗位工作为主线、按照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岗位的职责要求,归纳出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策划和工程机械销售两项工作任务;然后以完成这两项具体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完成过程为导向进行实训课程设计。具体思路是:从分析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所需要的职业技能需求入手,确定岗位任务;根据岗位任务确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三、实训教学具体实施办法
3.1 课堂教学实训
具体形式包括:主题辩论、角色扮演、策划竞赛等。
1.主题辩论
由任课教师针对课程内容提出辩论题目,全班分组进行,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敏捷思维和思辨能力。对主题辩论实训的分析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分析评估包括:自评、他评和实训教师的总评。总评主要从商务礼仪、营销知识、论点分析、主题演讲、辩论技巧和陈词等方面进行。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主要运用在工程机械产品推介上,由学生分别扮演顾客、销售顾问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这种方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同时还可以相互启发、广开思路、相得益彰。
3.策划竞赛
策划竞赛主要是对工程机械的销售进行策划,由学生分组制作完成策划方案,并且要求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上台演示自己的策划内容,并回答评委和其他小组同学的提问。
3.2 电脑模拟实训
由于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堂教学需要了解大量的企业经营实际情况,直接深入企业,往往给企业造成负担,企业难以接待。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理论教学更为贴近实践。电化教学能将实践中发生的事例,企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形象的再现出来。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单一、空洞的语言教学效果更好。
为有效进行电脑模拟实训,可以建立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仿真实训室,配备电脑并购置相关的专业教学软件,从而让学生有机会在复杂的模拟环境中演练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体验企业从工程机械市场调查、竞争战略制定、营销策略分析,到具体的营销活动组织的全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3.3 案例分析实训
案例分析实训,是指任课教师印发与所讲课程内容有关的案例材料给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行补充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最后,进行案例汇报,并由老师总结点评。通过案例分析实训,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实际经济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和评判的能力。
案例分析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小组讨论、口头叙述、书面报告、角色扮演等,或者是多种形式的组合。案例分析重在学生参与,主要责任由学生承担,强调独立学习能力和自学效果,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督促。因此,案例分析所提供的材料应当是杂乱无章的原始资料,学生必须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去伪存真,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工程机械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实训,是把学生放在设定的工程机械市场环境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工程机械企业营销活动进行分析。案例分析教学,最主要的功能在于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具体的工程机械市场营销问题,让学生处理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鲜明的教学目的性和仿真性两个特点。
3.4 专题调查实训
工程机械市场调查实训的教学形式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课堂模拟调查
教师提前准备相关案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方案设计、问卷设计、选取调查方法、模拟实地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等。最后小组汇报,接受其他小组和教师提问。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带着调查任务来学习市场调查的专业理论知识。
2.校内实地调查
这一环节安排在课堂模拟调查之后,学生在系统学习了市场调查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后,以小组为单位,从指导老师处领取一个校内调查的实际项目,从调查方案设计到调查汇报的整个调查过程中,在指导老师的引导督促下,学生自主完成。
3.校外实地调查
由学校负责联系工程机械4s店等销售企业,承担企业委托的调查任务,由学生和老师一起完成。这种方式的教学特征较弱,与课堂教学的协调有一定的难度,调查时间、调查课题的确定都较为被动;但它的真实性是完全的,其课题成果、调查资料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因此,校外实地调查在完成实训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3.5 岗位模拟实训
一、实训教学设计理念
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训教学的设计理念是“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用为原则,以够用为尺度,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突出高职特色,重点强化工程机械技术营销和技术服务等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1.1 以职业能力为目标,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职业能力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按照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想构建实训课程教学体系,大力开展与工程机械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
1.2 以实用为原则,以够用为尺度进行实训课程设计。教育内容是根据工程机械专业领域的行业发展对高职教学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的深度上本着理论够用的尺度,淡化理论教学部分,强化了工程机械技术营销与技术服务工作岗位实际操作的方法和技能。
1.3 以就业市场对本专业的要求为最终目标来组织实训教学内容。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因此实训课程的开发设计始终围绕当今社会工程机械营销和技术服务领域实际工作岗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和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借鉴工程机械4S店的职业培训模式,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实用性,突出工程机械销售岗位和技术服务岗位的实用能力,使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实训教学设计思路
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训教学的设计思路是依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工作岗位,再以实际的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岗位工作为主线、按照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岗位的职责要求,归纳出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策划和工程机械销售两项工作任务;然后以完成这两项具体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完成过程为导向进行实训课程设计。具体思路是:从分析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所需要的职业技能需求入手,确定岗位任务;根据岗位任务确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三、实训教学具体实施办法
3.1 课堂教学实训
具体形式包括:主题辩论、角色扮演、策划竞赛等。
1.主题辩论
由任课教师针对课程内容提出辩论题目,全班分组进行,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敏捷思维和思辨能力。对主题辩论实训的分析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分析评估包括:自评、他评和实训教师的总评。总评主要从商务礼仪、营销知识、论点分析、主题演讲、辩论技巧和总结陈词等方面进行。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主要运用在工程机械产品推介上,由学生分别扮演顾客、销售顾问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这种方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同时还可以相互启发、广开思路、相得益彰。
3.策划竞赛
策划竞赛主要是对工程机械的销售进行策划,由学生分组制作完成策划方案,并且要求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上台演示自己的策划内容,并回答评委老师和其他小组同学的提问。
3.2 电脑模拟实训
由于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堂教学需要了解大量的企业经营实际情况,直接深入企业,往往给企业造成负担,企业难以接待。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理论教学更为贴近实践。电化教学能将实践中发生的事例,企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形象的再现出来。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单一、空洞的语言教学效果更好。
为有效进行电脑模拟实训,可以建立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仿真实训室,配备电脑并购置相关的专业教学软件,从而让学生有机会在复杂的模拟环境中演练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体验企业从工程机械市场调查、竞争战略制定、营销策略分析,到具体的营销活动组织的全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3.3 案例分析实训
案例分析实训,是指任课教师印发与所讲课程内容有关的案例材料给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行补充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最后,进行案例汇报,并由老师总结点评。通过案例分析实训,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实际经济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和评判的能力。
案例分析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小组讨论、口头叙述、书面报告、角色扮演等,或者是多种形式的组合。案例分析重在学生参与,主要责任由学生承担,强调独立学习能力和自学效果,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督促。因此,案例分析所提供的材料应当是杂乱无章的原始资料,学生必须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去伪存真,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工程机械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实训,是把学生放在设定的工程机械市场环境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工程机械企业营销活动进行分析。案例分析教学,最主要的功能在于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具体的工程机械市场营销问题,让学生处理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鲜明的教学目的性和仿真性两个特点。
3.4 专题调查实训
工程机械市场调查实训的教学形式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课堂模拟调查
教师提前准备相关案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方案设计、问卷设计、选取调查方法、模拟实地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等。最后小组汇报,接受其他小组和教师提问。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带着调查任务来学习市场调查的专业理论知识。
2.校内实地调查
这一环节安排在课堂模拟调查之后,学生在系统学习了市场调查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后,以小组为单位,从指导老师处领取一个校内调查的实际项目,从调查方案设计到调查汇报的整个调查过程中,在指导老师的引导督促下,学生自主完成。
3.校外实地调查
由学校负责联系工程机械4S店等销售企业,承担企业委托的调查任务,由学生和老师一起完成。这种方式的教学特征较弱,与课堂教学的协调有一定的难度,调查时间、调查课题的确定都较为被动;但它的真实性是完全的,其课题成果、调查资料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因此,校外实地调查在完成实训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3.5 岗位模拟实训
关键词: 钳工实训教学 增强效果 改变思想 更新理念 改革评价制度
据上学期对本校机械专业的学生调查统计发现有30%的同学不愿意学钳工,50%的同学认为可学可不学,只有20%的同学觉得有必要学。大部分学生认为随着先进的机械设备的不断涌现,现代化机械加工技术冲击着钳工的手工操作,机械加工则可以完成钳工某些基本操作,靠手工作业不但花费时间,而且消耗体力,又脏又累,钳工的前途受到质疑,因而在科技不断发展,钳工技能要求精益求精的时代,势必要加强钳工实训教学,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下就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提几点看法。
一、改变思想认识
机械设备的半自动化、自动化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误以为钳工操作是落后的手工加工方法,将会被现代化技术取代,学了也没有用武之地, 对钳工专业片面认识从而产生消极心理,造成思想偏见。所以钳工实训教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先改变学生的思想认识。
首先,明确地告诉学生虽然先进制造设备及工艺在不断改进,钳工的某些基本操作确实可以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完成,但是目前市场对产品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那些不适合机械加工,或者采用机械加工不能提高效益的操作,更应该依靠钳工完成,而且对钳工的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钳工的各项操作技能非但不能取消,反而应该加强、提高。
其次,在新技术不断更新,要制造出更先进的机械设备时,就凸显了钳工技能操作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机械设备测量、装配、修理都必须用到画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攻、套螺纹、刮削、研磨、测量等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因此机械设备制造离不开从事先进的工、量、模具等工艺装备制造的技术工人;离不开高技能的装配工人;也离不开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维修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较高技能的机械维修人员,即工具钳工、装配钳工和机修钳工。
最后,让学生深入了解钳工,在思想上有充分的认识。在钳工实训刚开始教学时,指导教师不要急于进行项目教学,多花一些精力和时间讲好入门知识,向学生阐述学习钳工的目的、意义、社会价值,组织学生参观本专业的设备、工作环境、工作程序及所制造的产品等,使学生理解钳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钳工在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钳工的过去与未来的发展,引导学生进入钳工的大门,看到钳工的面貌,看到钳工的劳动价值,逐步加深对钳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激发学生从事钳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对学习钳工技能产生兴趣和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学好钳工操作技能是机械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及竞争的需要。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程度,激发学生对钳工操作技能的学习热情,促使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更新教学理念
现有的教学理念虽然是将课堂与车间一体化进行实际的教学,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的状况,且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将教学目标分解成三大模块:第一模块为基本功训练模块。第二模块为综合训练模块,第三模块为考证强化训练模块。教师顺着固定模式,以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却忽略了学生在固定模式教学中会产生疲劳、厌倦的心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而要不断完善和更新现有的教学理念。
首先,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实训教学的实效。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全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训活动中。一是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用亲切的态度对待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当学生有精彩的表现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和激励;当学生操作有错时,教师更应该给予鼓励,为学生营造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质疑,达到获得知识,掌握技能,体验情感,促进发展的目的。二是留有充分合理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根据实训内容的需要,确定参与时间,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二;同时要防止教师唱主角、满堂灌,尽可能多挤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多看、多想、多操练、多实践。三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全程参与实训活动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根据学生年龄与性别、兴趣与爱好、知识与技能、设施与工位的状况,组建若干学习小组,在引导每个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操作的基础上,要求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广泛交流,引导学生向对方学习,向优秀学生学习,收到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在观摩中长见识、在讨论中增长技能的良好效果。四是巧设任务,使学生都参与。根据实训内容及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实训任务,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只要求完成基础的、单一的、带有模仿性的实训任务;中等生要求完成略为综合的、略有变化的实训任务;优等生可布置一些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训任务。这样,既让中等生、学困生“吃好”,又让优等生“吃饱”,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实训过程,都有任务可做,有新技能可学。
其次, 提高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可以在钳工实训教学中,适当穿插讲述本工种的前景、老一辈钳工的先进事迹,介绍本校历届钳工毕业生在生产岗位上发挥的骨干作用、在生产中的发明创新及锻炼成长的情况,等等,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事例,从正面启发诱导,培养学生对钳工工种的热爱,鼓舞学生奋发努力,刻苦训练。在教学中,教师不怕苦和累的精神,文明生产,热心帮助学生的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操作姿势,娴熟、优美的錾、锯、锉等动作演示,以及以物说理的生动讲解和广博的文化素养,在学生的心目中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自觉由欣赏到模仿至对钳工的热爱。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只有当某种知识领域中的实际知识的积累达到了一定水平时,才能产生对这一领域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要有计划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师通过优化实训内容,精心设计实训课结构,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训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掌握技巧的进程出发,结合项目课题计划,逐步实施。只有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感到学有所得,才能使学生对钳工产生追求心理。最终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学好钳工操作技能。
三、改革评价制度
学校对教学效果的评判通常采用结果评价方式,对技能教学的评价大多采用专业技能等级证的获取率是否达到规定的比例来作为评价的参数。这种重理论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制度造成教师过于注重技能等级证书的通过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训课质量的提高。同时实训课堂评价制度不健全,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与实训课特点不相符合,学校以理论课评价标准来衡量教师所上实训课的好坏,误导了实训教学。改革实训教学评价办法完善实训教学评价办法是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促进学生技能提高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实训教学过程优化,提高实训课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师生平时怎么想、怎么学、怎么教、怎么练的导向问题。一是建立实训课评价制度。从实训教学的目标、内容、结构、教法、效果等方面入手,制定实训课量化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采取推门听课、随机听课、片段式听课等方法,对实训课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评价,促使教师上好每一节实训课。二是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以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为重点的考试改革。强调考试内容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操作技能,还要有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能力考核。考试形式应随着考试内容的改革发生相应的变化,采取笔试、动手实操、产品制作、作品设计、综合分析报告和现场解决问题等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建立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课程形成性考试与总结性考试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相结合,开卷考试与半开卷考试、闭卷考试相结合,课堂考试与现场考试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答辩相结合的开放式、多元化考试评价制度,引导师生重视实训教学,提高实训质量。
总之,提高实训课教学质量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是职业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需要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从影响教学质量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的教学理念、实训课管理与评价等因素入手,进行深入持久的研究与探索,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书第,刘圣德.技工教育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
[2]杨彩虹.实习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内江科技,2006.02.
[3]于万成,王桂莲.深化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训,2007.02.
一.实践性教学的内涵
所谓实践性教学,是指从改革教学内容着手,将精选的制图内容与CAD软件相结合,删减纯理论知识,凸显实践操作元素,并以“实验、实训、第二课堂和技能竞赛”四种方式落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二.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条件
实践性教学的实施应依托硬设施和软环境两个条件。硬设施主要有可供课程实验的教学场所,如制图教模库、零部件陈列室、专用测绘室、CAD/CAM专用机房等,这是开展实践性开放教学的物质条件。软环境充分体现在:
1.实践教学占总课时的40%以上;
2. 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使用,如自制电子教案、电子挂图,开发CAI教学系统;
3. 课教师熟练掌握CAD技术,能胜任融合后的双学科教学。
三.实践性教学的实施
实践性教学的实施,即对“实验”、“实训”、“第二课堂”和“技能竞赛”四种教学形式进行落实与贯彻。四个实践环节,将实践教学有效地串接在一起。
1、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中最核心的是制图的基础实验。通过基础实验,学生加深对制图国标及课程中正投影原理、形体分析方法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设计能力。主要可表述为以下6个项目。
下面对认知实验实施,作相关的介绍。
(1)实验途径:通过现场参观实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体现“认体识图”开路教学的教学思路。
(2)实验目标:实践在先,理论在后,诱以直观,适时抽象。
(3)实验措施:
A、下车间参观生产现场,认识各种类型的被加工零件,装配部件和机床设备等。
B、展示典型零件体的工作图样,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
C、由CAD建模下的各种平面图样和实体和模型。
(4)实验评估: 实验后,要求每位学生撰写不少于1200字的实验报告,以反映学生在实验中的“思、学、得”,提高学生的理论研究水平。
2、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在对零部件进行手工测绘时,还必须对测绘对象用CAD技术进行绘制;另外增设 “CAD专项实训”。这些实训项目的设置,既是强化制图基本技能的训练,更是将制图知识有效融入到计算机绘图中。下面即是模块化处理后实训项目,共计50学时。
(1)CAD绘图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和课时分配表
(2)零部件测绘实训项目
零、部件测绘实训,是在理论课程结束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实践训练。实训的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师检查学生的测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讨论解决。测绘实训项目方案的设计如下:
A、实训名称:《机械制图和CAD》课程设计
B.实训方法:用手工绘图和CAD两种方法进行零、部件的测绘。
测绘在工程设计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它是对现有零部件进行实物测量后,绘制出零件图、装配图的过程。这种实践训练,能从根本上把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进行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及CAD绘图能力。
C、实训程序:
按照测绘要求和教学大纲,将实训细化为如下操作程序:
D、测绘任务
(1)每位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采用手工绘图和CAD技术,高质量地完成装配图一张(A0图纸,手工完成);零件图3~5张(A2、3图纸)(以CAD为主);
(2)用AutoCAD绘制并打印2~3件中等复杂零件的零件图。
(3)撰写实训报告,作为答辩必备材料。
3、第二课堂――制图、CAD兴趣小组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入学成绩大多比较低,理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但有喜好动手的共同特点。我们结合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搭建第二课堂和兴趣小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环境,有效补充课堂教学。
通常可设立手工绘图、零部件测绘和CAD三个兴趣小组。因为手工绘图能力、零件测绘能力和CAD绘图能力,对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是必备的专业技能。在“徒手目测比例绘图能力”和“CAD高速绘制能力”这个新课程要求日益加强时,制图、CAD兴趣小组的正常开展,对学时减少而难度加大的前提下,弥补了不足。
每个兴趣小组开设时,必须做到有目标计划、有专任教师、有固定场所、有终期考核。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我们更加重视培养尖子生,这些学生通过专门的训练,在技能竞赛中挖掘出更大的潜能。多年来,我校学生在苏州市职业院校学生制图、CAD竞赛中,获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这与我们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是十分不开的。
4、技能竞赛和职业考证
我校以承办职业考证和进行技能竞赛为载体,作为《机械制图和CAD》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职业考证和技能竞赛,都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以挖掘学生潜质为手段,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做法主要有:
(1)开展机械零部件测绘、计算机辅助二维、三维绘图训练,并定期举办“机械基础知识与技能大赛”、“CAD技能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开展了CAD测绘竞赛活动。竞赛由课程组策划并组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测绘零件实体并手工绘制草;二是要求学生利用三维绘图软件对测绘零件进行实体造型;三是在AutoCAD中生成零件的工程图样。
【关键词】机械加工;综合实习;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机械加工综合实习教学是工科类院校不可或缺的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必要教学步骤。实践表明,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实习,他们对课堂教学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有了飞跃性的提高和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习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大大提高,并对后续相关课程的教学起到启发和时半功倍的作用。
机械加工实习是工程类院校的一个传统课程设置,但传统的设置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与时进行创新和改革,以适应时展的需要,教与学就是为了适应社会去合理的用,教学才有生命力和价值。
那么机械加工综合实习在教学过程应该如何更有效地实施呢?
1 机械加工综合实习的重要性
1)机械实习教学具有涵盖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在进行机械加工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将多个工种、多门课程、多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实现教学价值的提升。
2)通过基于项目的机械加工实习,以自主型的方式实现了学生自主操作机械装备、对典型零件能够自主编制加工制造工艺流程、制定工艺卡片、自主动手加工制作,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
3)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今后进行更多的社会实习(如课外科技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学生在完成项目中,有时会用到一些没有学习过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他们自觉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解决所遇到的新问题,因此,进行机械加工综合实习将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自学、自主能力的提高。
5)机械加工综合实习可有利于因材施教。实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参加机械加工基础实习,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而实践能力强的学生,除进行机械加工基础实习外,还可参加机械加工综合实习,掌握更多的知识,达到更高的要求。
6)机械加工综合实习可有利于促进指导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金工实习各工种之间分工明确,许多指导教师只熟悉本工种的业务,而对其他工种了解较少。指导机械加工综合实习,指导教师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因此实行机械加工综合实习可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2 机械加工综合实习的教学程序设置
2.1 动员、宣传
金工实习的第一堂课是实习动员,实习指导教师除向学生讲明金工实习的目的、实习内容、有关规章制度、安全注意事项外,还告知学生,在实习期间部分学生可自愿参加机械加工综合实习,并介绍机械加工综合实习的内容和作用等。实习场地还应设置实习成品(工件)展柜,以激发学生的好奇性和学习渴望,增加他们对机械加工综合实习的了解和兴趣。
2.2 机械加工基础实习
学生按计划到各工种进行常规的金工实习,学习各种基本的加工方法。
2.3 多项目多套菜自行申报
学生通过一段阶段的机械加工基础实习后,可根据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学分节点需求进行自行申报实习项目。实习项目的命题方式有:学生命题(自选内容)和教师命题(必修内容)相结合。学生命题申报实习项目时,学生需提出作品方案(包括设计方案和制作方案)。教师命题则是教学大纲必需要学生掌握的实习内容和基本技能,由实习指导教师拿出实际实习产品图纸,根据教学规范程序进行工艺设计和加工。
2.4 方案审查
由于机械加工综合实习,设置有学生自选及自编工艺环节,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自选及自编工艺进行严格审核,主要审查实习方案中作品的内容、作品在设计加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面、是否适合项目的实施(包括加工的可行性、加工难度、工作量)、加工成本等。方案获得批准后,学生方进行项目实施实习。
2.5 项目实施
实习项目申请被批准后,学生除要到各工种进行常规的实习外,其余时间用来完成项目。每一个项目组由一位指导教师负责管理和指导。项目实施包括:对作品的结构设计(包括必要的计算、零部件图纸的绘制,教师命题的项目除外)、工艺设计(包括工艺路线设计、工序内容设计)、零件加工、作品组装,撰写机械加工综合实训总结报告等几个部分。
2.6 考核评分
课题结束后,以实习作品和机械加工综合实训总结报告作为结题材料,按照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3 机械加工综合实习存在的问题
1)我们机械加工实习基地,现在承接的学生包括机械类、近机械类及非机械类等,一方面学生对机械加工的认识度及理论知识的掌握度差别很大;另一方面学生、学院对机械加工实习的要求差别也不一。造成部分学生认为机械制造技术实习与其专业联系不密切,实习兴趣不高,使教学实施目的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实习时间短,内容多,是一对存在多年的矛盾,使得学生对一些重要内容理解不透彻,操作不到位。
3)实习教学过程科班老化、简单:讲解、示范、指导、评分。学生则依葫芦画瓢,主动性、自创性、兴趣性有限,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