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1 16:06:5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设计师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气度不凡的凯旋门式的小区入口处,水清岸绿的湖畔美景,绿草如茵的休闲空间、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落……
眼下,人们对于住房的需求,正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转变。居住空间大、生活环境舒适的低密度住宅,越来越受到购房者的欢迎。近年来,低容积率的别墅房销售量一直走高,正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现在,许多住宅小区的一大特色就是整体的优美怡人环境,许多购房者正是冲着这种小区的氛围而竞相选购。
“消费者买的不仅仅是房子,还有恬静幽雅的环境。”不少房地产开发商如是说。
而恬静幽雅的环境,则需依赖于环境艺术师的创意设计。
景观设计师“一将难求”
要做到这一点,拥有更多的优秀环艺景观设计师,乃是关键。
然而,如今要找到一名优秀的环艺景观设计师谈何容易。景观设计师为何如此稀缺?华东师范大学环境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海归学者徐思基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首先,国内高校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环艺景观设计专业,一般只有园林设计专业。国内对环艺景观设计师培养方面的欠缺,造成了这一类人才的缺乏。几乎业内所有的景观设计师均为建筑、园林专业“改行”。再加上国内景观设计本来就起步晚,缺口大,也造成了这一专业的冷门。
其次,好的景观设计师需要实践磨砺,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经过三至五年的实际工作锻炼才能逐渐胜任这一职位。第三,国外专业人才难以胜任国内的环艺景观设计。虽然在环艺景观设计方面,国外许多专业人士的经验和设计理念值得学习。但是,割断了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设计,可能无法在中国找到根植的土壤。
景观(Landscape),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艺术家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房地产中的园林绿化、小品和喷泉叠水。徐教授说,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集景观分析、规划、设计、管理、保护的科学艺术。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强调设计的基点是以人为本,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以维护人和其它生命的健康与持续。因而,环艺景观设计师必须是能够运用现代设计理念,能够独立从事景观设计的专业技术人才,他或她应该是可持续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者、创造者。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经济飞速发展,与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作为传达信息和宣传自身形象的重要手段,现代设计的重要地位日益凸现,并已逐渐渗入各个的领域。“在当今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环艺景观设计专门人才将成为市场需求的热点。”徐教授说。
目前的尴尬现状
近日,上海市政府决定,从今年起,每年拨款约2亿元对城市容貌进行“精雕细刻”,以提升全市的整体城市面貌。这项浩大工程的开展,就必须要由环艺景观设计师的精心设计。
在一个思想自由的时代,似乎总有越来越多的人梦想成为设计师,也总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在实现设计理想与处理客户关系的商业过程中感到迷惑不解。当我们面对众多令人失望的家庭计划时,无论是客户、准设计师、室内设计师、还是具有建筑学背景的建筑设计师,都应该首先回到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很关键的问题:室内设计师的使命究竟是什么?通常的理解是,室内设计方案就是对天、地、墙的装饰,门窗、设计的选择,以及家具、布艺以及装饰品的布置。这些工作中,有很多已经存在了需要遵守的法规、规范,或可以遵循的知识及规律。但是,除了环境硬件的改造之外,家,更是一个用来居住、充满了个人行为的场所。因此,设计的基本着眼点永远是:生活其间的人,生活其间的家庭。如何把握一个空间环境向参观者所直接或间接地传递某种气质,使使用者对环境产生归属感,则是远远超出规范之外的东西。理解并实现这个目标,便是一个专业设计师的使命。
设计师的背景
在确立了这个基本着眼点之后,我们必须还要严格地界定一下一个合格的室内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专业背景:必须系统地掌握应用心理学、社会行为学、基础室内物理学;必须熟悉建筑学以及环境艺术学;必须不断跟踪世界范围内装饰材料与家具陈设的设计与创新动态;必须不断地从工地与实际生活中补充实践经验与实际生活体验的不足;必须对新的生活方式、人与环境的关系具有高度的敏感心。上述知识背景的要求是基础的,一切个性化的思想、风格、品味都应该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共同的背景之上。对于一个刚刚跨出校门的本科毕业生来说,如果希望成为一个直接面对客户的独立设计师,在一个拥有再教育机会的专业环境中学习5-10年的时间是合情合理的。
好设计的来源
一个好的设计的决定性因素,至今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我个人希望年轻设计师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平衡原则。在着手进行一个空间规划时,必须时刻把握这个原则。因为平衡是人类活动的自然表现,从孩童学步到驾舟乘风破浪,人类的一切自身活动都在努力追求一种平衡。对于一个家庭空间来说,平衡原则也同样重要,空间的布局,装饰元素的组合都需要讲究平衡的原则。
第二,想象力。想象力是如同诗歌一样的艺术表达方式,但决不是对现实的扭曲。想象力应该能够体现出个人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看法以及掌控的程度。想象力来源于时间与空间的组合,来源于信息的接收,来源于个人的知识与修养。
好设计的工作思路完成与实现一个好的设计,应该具备明确的工作思路。
第一,针对一个既有的场所,开始阶段的工作必须从客户目标、优先重点、基本规范、现有局限以及改造余地五个方面入手。
第二,在了解并掌握了上述信息之后,才进入方案研究阶段。即针对上述五个方面的信息,把满足主人一切日常生活基本需求的所有元素在设计方案中体现出来。这些生活需求的基础设计必须得到主人的认同。基本需求得到认同之后,便进入到对于方案的视觉效果及形象实现的共同认可上来。无论是设计师还是客户,都必须意识到,这个认同的过程往往是双方都能得以提高的机会,也是改变、优化生活方式的一个过程。生活环境的变化和人自身的变化必须是同步的。
欧洲室内设计的基础理念
第一,欧洲室内设计的首要目标在于满足客户生活的基本需要;
第二,欧洲室内设计所追求的是包含天、地、墙、家具及陈设品在内的整体环境的风格与质量;
第三,欧洲室内设计注重材料的选择,更注重品牌、质感。因此,更为理性,更重实用性。地面材料的选择上,由于木地板等热材料更适合于休息区域,瓷砖及大理石等冷材料应用于客厅区域,所以,我们不会因为实木木地板更昂贵而回避瓷砖;墙面处理上因空间功能需要而选用不同的颜色,天蓝、蓝、绿更适合休息与思考,较为适合卧房及书房的墙面,而黄色、米色等较为中性的暖色则适用于客厅,餐厅等白天活动的区域;吊顶的应用主要是强调空间的独立性,所以点到为止,决不过分夸张;窗帘布艺的选择方面我们更看重与窗户造型、家具在色彩与风格上的协调性;灯光的选择方面充分注意灯光的冷暖、间接、直接等特点;我们会在方案阶段与客房就一些装饰画、装饰品的采购与布置及时沟通,预先考虑等等。
中国室内设计理念上的差别
东西方室内设计在理念上究竟存在着哪些差异?很多时候,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通过这两年与中国的合作,这里,我谈一下我个人的一些认识:
在中国,持续了近1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给建筑业创造了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我到过的几个大城市中,经常可以看到汇集了当代最优秀的理念及经验的建筑。应该说,作为设计师,我十分羡慕甚至有些嫉妒我的中国同行们处在这样一个充满了机会的时代。
但是,具体到家庭住宅的设计来说,以下问题,我认为有必要提请有关政府主管部门、设计同行以及发展商关注:
例如,自然采光问题还没有引起规划部门、发展商、建筑师的高度重视,这一点不仅表现在朝向与门窗设计上,同时,也体现在很多建筑相互之间的间距上。再如为了充分利用容积率,导致很多多层公寓的面积及高度比国际流行标准要低;又如从设计院到建筑主管部门,都存在各专业分立又经常互不通气的局面,结果往往造成各种管理及仪表排放混乱,很多管道不仅全部外露,而且常常不允许改造,造成客户使用空间的巨大浪费;又如发展商为了降低造价,往往忽视大堂、电梯间、楼梯间的设计与卫生质量,造成物业整体素质的下降。我希望在此呼吁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发展商还是建筑设计院都能更多地加强市场调查,并增进与室内设计师的专业协作,加强基础的家具及家政知识,以便从项目规划、结构设计时就开始考虑未来使用者的切身利益,考虑各空间尺寸的合理性,特别是卧室,卫生间,厨房等这些着重体现生活品质的空间。政府的协助,设计院及发展商的这些用心与考虑,必定能够有效地避免业主不必要的、额外的改造花费并形成“房子好看又好用”的口碑。
而消费者本身对于如何合理地完成一个家居计划的理解与行为,也表现了很多的误区:
最主要的是过分地强调与夸张天地墙的改造与装饰的重要性。很多情况下,对于天、地、墙的装修会花费掉整个家居设计中的绝大部分,而其中很多部分装修出来的效果带有十分明显的、过分的张扬欲及表现欲,似乎很少人真正地意识到房子是给自己用的。我希望业界能向客户更多地引导一种正确的思想,家居计划的最根本目标在于改善、提高生活其间的主人自已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要帮助客人树立关于私密性、功能性、雅致以及文化品位等全面的考评标准。虽然这个行业在时时刻刻地发生变化,但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使命是永恒不变的。
其次,是关于保持传统的问题。在设计领域,保持传统是一种尊重历史与文化的心态,而不是简单的复古或仿古。室内设计风格的变化如同时装,推陈出新的速度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代人的生活需要现代的环境,现代的物品。然而,一件过去的物品,一个年代久远的古董,无论价值多少,都会引发人们心灵深处对于文化与家庭渊源的一些思考。
[1]为了预测产品的成功性,控制并优化其效能,设计师必须将用户的主观需求和客观要求外显化
[2]在工程设计中,许多分析可用性的系统方法被用来获取成功的产品
[3]这些方法对于评估和验证产品原型很有效。但是,仍然缺少有效的方法来研究产品的品味和美学功能(如品牌意象、个人的美学爱好和目前的流行趋势等)。产品的造型设计或者风格表现是一种主观的、个,大多取决于设计师的品味而不是用户的倾向
[4]目前,产品特征与产品意义之间的理解性还比较低,难点在于用户对产品的情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认知过程,有许多错综复杂的因素会影响到感知机制
[5]在工业设计领域,产品语义研究者总是试图解开人们是怎么样感知产品的外观、用途和文法。为了研究用户的感知意象,美国学者Osgood等(1957)
[6]提出的语义差异法(Semanticdifferentialmethod,SDM)是一个基本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学习对象(包括产品外形、色彩等)的语义,将用户的感知反应在Likert量表上,然后运用统计的方法分析其规律。如Maurer等(1992)
[7]运用这一方法研究了人们对街道家具造型设计的感知意象,
[8]研究了手表造型设计的感知意象,通过电话机造型分析了用户与设计师感知意象之间的差别。
国内学者运用意象尺度(Imagescale)
[9],借助科学的方法,通过对人们评价产品造型的心理量的测量、计算、分析,降低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知维度,得到意象尺度分布图,通过意象图(Imagemap)研究产品在座标图中的位置,分别对数控机床的造型设计[9,10,11]、手机的造型设计[1,12]等进行了研究。其基本思想是根据语义差异法和多维尺度法(Multidimensionalscaling,MDS),建立多属性感知空间(Multiattributeperceptualspace),其中空间的每一个点代表一个产品,通过对产品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研究用户和设计师的感知意象,为产品设计服务。
另外,日本学者提出了感性工学(Kanseiengineering)的研究方法[13,14],试图通过构建用户情感的数据库研究人们的情感结构,并将这些感性特征转化成新产品的要素,然后综合分析得出新的产品设计方案。但是他们建立的系统对于设计师和用户而言常常是个黑箱。
1用户和设计师的产品造型感知意象模型
1.1用户的感知意象模型
用户具有自己特有的感知意象模型。用户在认知产品之前,总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期望。每一位用户根据他(或她)过去对这一产品或相关产品的经验(甚至是偏见)会形成目前的产品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一思维概念上的模型,比如"它的功能如何"、"外观造型怎样"、"如何使用"和"个性张扬"等问题。由于用户的知识背景(包括知识经验、受教育程度和所处环境等)不同,这一感知意象模型也不尽相同。这一模型刚刚开始时不太明确,但随着设计问题的深入,经验的不断增加,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即用户的意象模型也不断趋于完善和稳定。
当面对产品时,用户通常会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匹配,将眼前的产品与先前的感知意象模型进行匹配和评价,并且总是藉着一定的意象形容词(Imageword),比如"漂亮的"、"休闲的"和"个性的"等来描述他们的感知。
因此,如何抓住用户的感知意象模型,如感觉和情绪,并且能够将这些信息转化为适当的设计元素,运用隐喻和推理的原理传递产品信息,使设计出来的产品尽可能与用户的意象模型相一致,或者超出其期望,使用户产生"眼睛一亮"的兴奋感觉,是设计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1.2设计师的感知意象模型
同样,设计师也具有自己的意象模型。设计师结合设计目标(用户需求),将构思转化成产品形式(包括符号信息、语义信息和表现信息等),给用户一种诱导。在工业设计过程中,图形化信息(概念草图、效果图等)既是交流的媒介又是用户选择、评价设计质量的工具,是设计师意象模型的显性化。而设计师所拥有但却无法轻易描述的意象,如洞察力、灵感、视觉感受(如美感、秩序感)和经验等,尤其是对产品外观美感的创造能力,常常深藏于设计师的个人头脑之中,是设计师的内隐性知识,它们只有通过线条、色彩和体面等视觉符号表达出来后才可以被人们所感知。
1.3用户与设计师的感知意象匹配模型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使得设计师在了解设计任务之后,往往停留在产品的功能和材质等外显性分析层面,而很少去研究用户的内隐性感知意象,或者研究与设计脱节,致使设计方案要经过多次与用户讨论、修改后才能通过,甚至中止设计,延误了产品设计的时间。设计在线.中国
因此,有必要在设计开始之前,对用户的感知意象进行研究,规范设计知识并使之与用户的感性知识相匹配,使得设计方案获得"一次成功(Rightthefirsttime)"。根据以上描述,我们可以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用户与设计师之间的感知意象匹配模型。
设计师将设计目标(用户需求),结合自己的经验与技术,将构思转化为产品的外观造型(包括界面、符号和色彩等),给用户一种诱导;用户通过自己的经验与需求,借助以前的产品使用方式,以联想的方式与设计师设计的产品外形进行感知交互;当这种交互达到一致或者某种耦合时,那么这种形式的设计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当这种交互达不到一致时,就达不到用户的满足度,甚至会误导用户的行为,需要进行修改或者重新设计。
2研究方法
2.1用户感知意象的外显化
用户的意象是意会性知识,难以编码和度量,并且是在不断演变的,或以数据、信息的形式无序地存放在某些地方,需要人们的相互交流、相互刺激,才能进行外显化表征。
用户的感知意象可以通过问卷、访谈、口语分析[15]、语义差异法、概念草图和多维尺度分析等综合方法获取和表征。
口语分析法又称"有声思维"(Thinkaloud),它通过分析被试者的口语报告(Verbalreports)获取被试者的认知活动信息,是一种较为直观地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的方法。在实验进行时,口语分析法要求被试在解决某一问题或者做出判断与决策时,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报告自己的思考与分析过程,要求边考虑边报告,尽可能说出所有细节,使用可以描述头脑中设计思维的语句说出他的思维活动。同时,对口语报告进行实时录音或录像,尽量捕捉更详细的过程信息。
主成分分析通过线性变换,将原来的多指标组合成相互独立的少数几个能充分反映总体信息的指标,从而在不丢掉主要信息的前提下避开了变量之间的共线性问题。
多维尺度分析法可以从一组事物或刺激间相似性的资料,建构出一个合理的多维度认知空间。通过该空间,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并掌握人们对产品识别认知空间的认知方式,间接了解用户在进行产品识别时判断所根据的因素。
一.什么是规范(Specification)
规范是指对应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设备、固定装置的文字性描述和使用目的阐明。再恰当一些讲,规范是指详细描述指定使用建筑材料与装置的构成、安装施工和完工要求。
与详细的施工图纸配合,规范显示了指定使用的建筑材料是如何被应用的。
规范也可以指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对承包商的施工要求;所有在建筑上应用的材料的性能要求和质量定义;使用这些材料在建筑上所要达到的目的的可靠保证。对建筑承包商而言,规范也是他们在投标时确定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的基础。最后,规范也是业主和承包商之间有法律效应的承包合同的一部分。
二.谁写规范
由于规范对传达设计师和工程师要求和目的起着关键的作用,并且会从法律上保证完成这些要求和目的,所以写出的规范必须精确、清楚、完整并能反映建筑意图。所以说,规范一般是由有经验的设计师和工程师撰写,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受到负责注册设计师和认证工程师监督。规范也可能由外部的咨询专家撰写(如结构、材料、机械、电气工程师等),他们与负责项目的注册设计师和认证工程师关系密切,并且受到他们的监督。
对规范撰写者作用的一个注解
因为规范经常需要由设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和负责人准备,现行约有1/4的事务所有规范撰写人,这些人中的8/10本身就是注册设计师或工程师。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写规范的人都与材料生产商代表有直接联系。
这些规范撰写者对挑选材料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的作用就是将设计师的愿望以“规范”的形式付诸文件,所以讲真正“规范”产品的不是规范撰写者,而是设计师。
“设计”先行于“规范”,设计理念的方向决定了材料规范。
三.规范的主要形式有那些
有五种主要的规范形式
1.排他性或单一品牌产品规范
这种类型的规范声明只有规范上写明的产品(包括品牌、商标名、制造商)才能被接受,通常讲,这类产品比较特殊。对材料供应商来讲,这类规范一旦写上去就等于完成销售了。
举例:内墙涂料,选用某某制造商产品,某某型号系列(色号某某)。
2.多种品牌产品规范
这是最常见的规范类型,名单上列二家或更多家产品(包括品牌、商标名、制造商),这些产品都符合规范者的需求。对这种类型的规范而言,所有列明的产品都有同等机会被用在项目上。
举例:吸音砖:等级A,某某材料制作,表面预涂白色涂料,丁字对接,某某尺寸,某某、某某制造商产品
3.同等要求产品规范
在规范上写明一家或几家品牌,但同时写明,其他品牌产品只要被证明与上述列明品牌产品符合同等要求,也能被使用。
举例:防水剂:某某品牌产品或被证明符合要求的其他品牌产品。
4.开放性或同类型产品规范
产品按照一种类型的属性来描写,包括产品描述、性能等级、尺寸、颜色、符合那种规范或国家、政府标准(如ASTM标准)。当对类型产品标准的关注超过品牌、商标名、制造商等因素时、会使用这种形式的规范。
举例:波纹镀锌高拉伸力钢:E级,波纹镀锌高拉伸力钢材,表面涂覆,镀锌符合ASTM某某标准,具体型号及重量按设计要求由供应商推荐。
5.性能规范
同上述第四种规范相似,指明材料必须遵守某种性能标准,承包商必须寻找到符合这种性能标准的材料。必须注意,在这种规范上不会出现品牌名字。
四.每一种类型规范的使用比例
设计师和工程师喜欢写明产品品牌的规范,因为这种规范锁定了品牌、阻碍了在项目后续施工阶段替换产品的企图。据市场研究,各种类型规范的比例是:排他性或单一品牌产品规范4%,同等要求产品规范6%,多种品牌产品规范57%。以上规范都有指定品牌,总计67%,开放性及性能规范占33%。
五.被“规范”的重要性
设计师和工程师对新建筑产生最初的“购买影响”,他们负责对所有大型住宅建筑和非住宅建筑超出90%的部分进行规范。这种购买影响通过图纸发挥出来,这些图纸决定建筑是怎样被建造、被规范的。建筑由什么材料建造,怎样安装设备。
所以,要想占领新建筑市场,就必须使产品被“设计”与“规范”。
六.规范的效力
当规范写明品牌时,它们的效力非常高。有研究表明,当规范写明品牌时,最终有87%的品牌产品最终投入工程使用,剩余少数变化,也是由于设计师和工程师自己在投标和施工阶段因某种原因改变。
当情况是同等要求产品规范时,与上一种规范相比,就有了可操作余地。承包商有权寻求替代产品,有很多原因让他们这么做,但主要的原因有三种:
2他可以寻找到更便宜的产品;
2指明品牌的产品无法按时按地交付;
2替代产品施工更方便。
由于大多数承包商都会承诺在施工完毕一年内,会对由于材料与施工原因对建筑造成的损伤进行保修,所以他们由理由关心采购指定品牌产品的费用及合同中有关争议、诉讼解决的条件。
另外,也必须注意到,由于分包商施工产品的经验很丰富,所以有时候从保证质量出发,他们也会向设计师提出更换产品。
尽管承包商有很多理由要求更改材料,但他们必须在设计师规范的条件下进行。他们首先必须递交“同等效力”的证明,然后获得设计师的书面批准。
在设计师批准更改规范之前,由于他对原来被规范产品的美学效果、功能、经济性很有信心,所以他会在价格、供货方式、施工方便性方面对新老产品作一个认识上的平衡。
七.设计师怎样改变规范
当设计师和工程师准备接受改变规范或替换材料,他们有几种方式指示出来,下面举例说明:
1.材料批准—只要是在规划和规范中选定了某种品牌的材料,这也意味着设计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和质量要求已经确定了。所以,承包商必须认识到,假如他想用其他材料,他必须得到设计师的批准,以证明他用的材料在质量和适应性上与原来材料一致。承包商必须在工期前25%时段之前提出更换请求,并且要在60天内和在订货前得到批准。
2.被指定材料的品牌、商标、供应商及说明书的内容是供应或投标合同的基础,除非双方另行约定。当规范中列了两个或更多个品牌材料的时候,承包商有权自由挑选。当承包商试图用规范外的材料替代时,他首先必须申明,写明替代品和替代可能发生的承包金额差别,并且最终被批准。
当承包商提出的材料变更请求需要结构上改变或对建筑物或设备进行更改,则承包商必须递交(待批准)图纸以表明这种改变或更改是必须的,在上述图纸被批准前,更改工作不能进行。
由于承包商提出变更材料(经批准)所引起的额外费用,全部由承包商承担,业主不用承担。这些费用包括可能对结构的改变、设备的变更、以及为了变更材料需要额外画的图纸、添置的设备。
假如,承包商经批准后,使用的替代材料或施工方法比原来规范节约费用,则多出来的钱要归还业主。
3.“或者等同”条款:意味着承包商的建议必须以这里规范的材料为基础。
4.当在合同中出现“或者等同”或“或者等同经设计师批准”字样,并不意味着替代材料、设备、施工方法自然就“等同”了,除非在投标前,针对本项目,确实经设计师批准。设计师具有最终决定权。
(一)要有深具专业影响力、团队凝聚力的团队带头人
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团队带头人应该具备以下条件:首先,一定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有实践经验,在本行业内有较强的影响力。其次,能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并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第三,要有一定的高校教学经验,能及时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室内设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本专业建设在当地高职院校中的领先水平。第四,能结合校企实际情况、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现本专业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完善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
通过校企合作双方共同拟定的协议,明确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以及双方的责任、权利。形成一定的制度,来保障行业企业相关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根据校企合作协议,学校专任教师和青年教师最好每学期轮流赴合作企业顶岗工作,使专职教师的企业实践实现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学院专任教师和合作企业兼职教师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这样才能型成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一般而言,专业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的项目和内容由双方共同协商设置,并主要由具有企业选派具备高技能水平、经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讲授。
(三)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团队要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院教学管理覆盖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与企业共同保障学生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院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在教学过程中,把设计师请进来,让高职学生走出去。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有效的形成以资深企业为依托的实训体系,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有利资源,建立对内、对外艺术设计专业学员的实训基地。努力建设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落实实训与就业一体的实训机制。
(四)大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争取条件,大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至少在学校内部场所建立一些基本的技能实践场所。例如:
①室内装饰材料实验室,陈列数百种常用装饰材料和数十种施工机具、设备,使学生在校期间对常用装饰材料的品种、物理性能、加工方法、应用范围等有直观了解,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
②建成室内装饰施工工艺流程实训室若干个,将常用装饰施工构造按照工艺流程顺序进行开放展示,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室内装饰施工的技术和验收标准,提高学生绘制施工图和从事施工管理的能力。
③建成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体的CAD、3DMAX实训基地一所,主要进行项目实训、CAD工程制图、3DMAX效果图制作以及后期渲染、修图的实训教学。
④建立制度化的科学管理模式,要不断完善教学、实训、技能操作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做到教学有教案,实训有手册,操作有制度。
(五)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
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鼓励本专业专职教师多参与室内设计项目的设计和招标工作,这样不仅积累了实践经验,而且为合作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校企合作更深入、更稳定,真正形成了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同时利用行业协会的资源,设立室内设计专业学会学生入会、培训、考核、认证体制,打造良好的培训、考核平台。
(六)建立以科研保证教学团队专业素质的模式
在教学上,定期组织教师听课,开展教案、教学心得交流会议,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在实训上,强调校内教师与企业设计师深入交流。以研讨会、观摩会、文字总结等方式进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历练教师的一线设计能力,培养设计师的实际教学能力。鼓励教学团队成员以专业论文、教学论文、专业展览比赛、精品课程、课题的形式反映、体现教学心得与成果。
二、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学校和企业分别承但本专业的基础课、实践课的教学任务,并进行合理、有效的穿插,将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教学计划制定、课时安排、实训内容、顶岗实习等环节,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协商确定实施方案。
①在实际教学中,把一线设计师请进课堂,结合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训教学工作。
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通过已经建立的设计企业为平台,辐射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用人单位,让学生走进企业,走入市场,培养实践技能。
③把学院的学术气息带进企业,帮助企业提升专业层次,突破设计瓶颈,既为企业的设计师在专业理论、专业素养方面进行继续培训,又拓展了学院的办学理念及方式。
④把一线设计师请进校园,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实际、具体、可行的教学方向,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⑤广泛与省内外相关企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推荐学生就业。
三、教学革新总结
①减少理论课教学课时、加强实训教学力度。
②在基础课教学阶段注重课程衔接和应用引导,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③引入案例教学法和项目同步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
④建设装饰材料实验室,弥补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不足。
⑤建设校内实践场所,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施工的工艺、方法和程序以及各种常用材料的性能。
⑥引导、带领学生积极参加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种学术活动和竞赛,使学生开阔眼界、提前接触行业环境,增强就业的适应能力。
⑦工学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与市场、一线设计师有较深入的接触。
⑧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从业资格认证的培训,学生就业率显著提高。
四、结语
关键词:概念设计虚拟现实技术产品市场
一、产品概念设计与市场
概念设计是工业设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外大公司的产品设计部门包括:1)(Conceptdesign)概念设计;2)(Detaildesign)详细设计;3)(Manufacturingdesign)制造设计。由此可见,产品的概念设计的主导地位和重要性。
1概念设计的内涵
概念的设想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体现,概念产品是一种理想化的物质形式。下面以概念设计教学实例之一来说明其涵义:给出一个概念“断药”,让学生进行座椅的开发设计。步骤是,首先向学生讲述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暗示心理,并分别举出一个“安乐死”实验和一个“挽救少女生命”的文学名著故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暗示对人的健康的影响;然后运用一个“民间故事”阐述如何将“断药”的概念物化到具体的产品上。因为,在民间曾有这样一个说法,就是将一把断了的钥匙用红线穿上挂在小孩的脖子上,取“断钥”的谐音“断药”暗示常生病的孩子挂上“断钥”这挂项链之后,就断了药,从此不再吃药,这也意味着孩子走向健康。所以,将一把断了的钥匙(断药)的概念物化到具体的产品上来为健康做设计时,用折断了的钥匙做椅架为主题,由学生创意出现了形形的座椅开发设计方案(其草图、效果图、视图等技术说明从略),于是就有了一种新型的专用座椅的概念设计。其应用场合为疗养院、医院、不能自理的老人家庭等。
这是传统的产品概念设计。当然,产品的类型不止是这种无障碍设计思想指导下的专用座椅。产品即人之观念的物化,设计是一种思维行为。在这种思维创造活动中,产品概念的构思是丰富的,人的创作智慧是无穷的。概念产品的类型更是多种多样。
2概念设计与产品市场
完成概念设计只是第一步,能不能进行第二步Detaildesign,第三步Manufacturingdesign,甚至投放市场为开发商或企业带来效益等,这是个风险问题。设计师的概念设计毕竟与难以预料市场变化有着许多差距。如何缩短这一差距,是以往概念设计者的难题。在开发设计的许许多多产品中,只要一百件产品中有几件能够投放市场见效益就是成功。在追求“百分之几”的见效益成功的过程中,如何减少做“分母”的被动,扩大见效益的百分比,仍是最关键的,是公司管理决策人士和设计师共同努力的方向。
3虚拟现实技术促使概念设计的市场化
为了更好地接近产品的市场需求,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故事版情景预言法”的概念设计,就是将所要开发的产品置于一定的人、时、地、事和物中进行观察、预测、想象和情景分析,其形式是以故事版的平面设计表达展示给人们。于是,产品在设计的开始便多了一份生命和灵气。然而,设计表达在信息时代已是多元化的展示形式,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的发展,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在产品概念设计中的应用,已使设计师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表达如虎添翼;可以想象面对一种虚拟的“故事版情景预言法”设计出的产品,让人更多了一种直观的、亲切的及交互的感受,这样开发设计的产品与传统相比,就大大减少了投放市场的风险性,也为企业决策人寻找商机、判断概念产品能否进一步开发生产,提供更好的依据。虚拟现实技术能模拟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保证产品开发一次性成功,加快开发进程,甚至使设计者和用户融为一体,设计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
二、虚拟现实技术与虚拟产品
1虚拟现实系统(VirtualReality,VR)
虚拟现实系统又称为虚拟现实环境,是指计算机生成的一个实时三维环境。使用者可以在这环境中“自由地”运动,观察周围的景物,还可通过各种专用的传感交互设备与虚拟物体进行交互操作。用户看到的是全彩色景象,听到的是虚拟环境中的音响,感觉(手、脚或皮肤等)到的是虚拟环境所反馈的作用力,从而让使用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虚拟现实环境的方法有:
1)基于模型的方法(ModelbasedMethod,MM)这种方法产生虚拟环境的步骤为:
①用放置在不同地点的多个摄像机将某环境或事物记录下来;
②利用计算机的视频技术抽取出环境或事物的三维模型;
③从虚拟摄像头的视角展示获得模型。具体的做法是:获得数据标度摄像头分离对象建立模型嵌入颜色交互回放。
2)基于图像的方法(ImagebasedMethod,IM)一般做法是:
用摄像头连续扫描周围空间来获取某一区域完整的景物图像,将获取的景物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按坐标映射到图形工作站的虚拟全景屏上,用户载上头盔显示器就可以看到所摄周围景物环境。
2虚拟现实系统的常用设备及要求
虚拟现实系统常用设备有:三维鼠标(也称鸟标)、数据手套、数据衣、头盔显示器、立体声耳机等。对虚拟现实系统的要求除了应具有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包括软、硬件)外,还必须有下列关键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1)能以实时的速度生成具有三维全色彩的、有明暗、有阴影、有纹理的、逼真感强的景物图像;(2)头盔显示器能产生高分辨率图像和较大的视角;(3)能高精度地实时跟踪用户的头和手;(4)能对用户的动作产生力学反馈。
3虚拟产品(VirtualProduct,VP)
虚拟产品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的产物,是一个数字化的产品。它具有真实产品所必须具有的特征。通过对产品实时的仿真,设计人员或用户就能够像使用真实产品一样使用虚拟产品。由于产品的设计过程是数字化的,因此节省了传统方法中需要制造的物理模型(包括概念模型、模拟实验模型、外观模型和生产模型等)的时间和物质。在计算机中由于对设计的产品进行反复设计、分析、干涉检查、模具设计等过程,使设计绘图的工作量比传统的绘图工作量大大减少。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概念设计中应用前景
在概念设计中,如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方案创意时,可以将体验设计思想更好地融于其中,也就是更多地关注产品使用者的感受,而非产品本身。比如,针对不同用户及爱好者的要求,在不同的虚拟环境中,让他们亲自体验修改模型的感受;利用触摸屏来选择产品的造型、色彩、装饰风格等许多可选部件。在渲染和生成十分逼真的三维模型时,充分感受了自己所喜爱的产品在虚拟环境中的“真实”情况。甚至还可根据用户的建议,邀请部分用户直接与设计者一起对模型提出修改意见,观察设计和修改过程,直至大多数人满意为止。
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设计厂家不能坐等用户找上门订购产品,而应该主动把自己厂家的产品推向市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做出虚拟产品的动画广告,再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使用户能够通过网络来游览设计厂家的设计产品,并能直接在虚拟环境中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外形、色彩等方面进行实时交互、了解、观察;同时,还可以通过Email对产品提出意见和建议,让厂家参照各方面的意见修改和完善所设计的产品。这样可提高设计厂家的竞争力,为设计厂家谋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若用户对厂家设计的产品引起购买的欲望,通过网上游览,将信息反馈到各商家,商家则会主动争先与厂家联系,网上定货,使厂家的产品提前占领市场。由于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工业设计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地研究。将研究的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这是产品迅速占领市场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军等虚拟现实中虚拟景象产生的技术初探计算机应用研究,1999,6
2熊曼辰等数字化与概念化工业设计ICME2000论文集
论文内容摘要:现代设计的大环境中,传统的装饰艺术文化有被忽视的趋势。传统的装饰基础教学课时大幅度压缩,减少了引导性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设计的创作源泉。传统装饰基础课是创作的根源,是从具象到半抽象再到设计的过渡,是对同一物象进行多种变化可能的探索,是从对物象进行重新构想,或简洁或繁复,它的设计创新的系统方法,也能够和现代设计中思维的形式训练结合,它的扩散性思维和多元化造型手法对创意产业也起着一定的影响。
在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国内的设计教育呈飞速发展趋势,社会经济需要设计教育的大步跟上,创造本土品牌需要设计教育合理结合传统设计教育与现代观感的设计教育。我们在赞叹速度带来的各种丰富便利时,也应该感受到面临的某些问题与困难,中国的设计教育至今还是处在发展探索阶段,尚未真正定型与成熟。在现在各种文化互相交融、影响的全球环境中,作为发展中的中国,怎样在吸收国外先进设计艺术教育的同时,发扬本土设计艺术,在日渐成熟的现代设计领域里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是培养未来优秀设计师所应思考的问题。中国历史悠久,人文内涵丰富,东方文化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有其自己独特的民族审美情趣,抛弃原有的艺术文化,那显然是不明智的,我们应在学习西方设计知识的同时,融会贯通,发展国内设计艺术,在现代感中体现中国的文化韵味和民族根基。近些年来,传统的装饰艺术文化有被忽视的趋势,从以往的“工艺美术”教育到现在的包豪斯教育体系,传统的装饰基础教学课时大幅度压缩,学院和学生为了尽快进行专业实践,专业设计课有提早进入低年级阶段班级的现象,这个调整有合理的一面,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从传统装饰基础课程来说,相应地裁剪这些课程的教学时间,一方面会使设计思维的形成少了引导性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设计的创作源泉。WWW.133229.COM另一方面,学生接触到工业设计所带来的抽象思维设计,也可以通过传统装饰艺术课程,得到更好的多元化创作,结合本土文化进行适合现代视觉观念的优秀设计。
一、传统装饰基础课是创作的根源,是具象到半抽象到设计的过渡
传统装饰基础是对具体的物象中体悟,是对原有物象进行再创造,是连接具象与抽象设计的纽带,它既具有现实自然形态丰富的一面,又具有创作中形成的或繁琐或简洁的风格,把作者的观念暗寓其中,有其丰富的艺术魅力。在装饰基础的训练中,通过对植物、动物、人物、风景等抽象的变形,相应地拓宽设计思路,掌握具象事物的最重要特征,掌握具象与抽象之间的思维链接,运用现代的设计形式,进行图像化的形式设计,使设计更加贴近生活,具有人性化的一面。装饰基础课需要运用提炼、概括等手段,把生活中的形象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创造艺术形象。如果缺少了从自然形态到创作这一环,相应地就减弱了对事物的深入观察。毕加索对“牛”的一系列形象探索,也是在对具象事物的观察和形式构造的探索中创作,“牛”的系列形象展示了从具象、半抽象到抽象的多种变体。康德在他的著作《判断力批判》中的一段话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自然只有在貌似艺术的时候才显得美,艺术也只有使人知其为艺术而又貌似自然才显得美。”可见,对自然形象的探索一直以来是形式美感的需要。
有的人认为传统无法跟上现代设计的思维,其实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在传统装饰艺术中也一样存在,清代的笪重光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其实就是构成艺术美。“一以当十”、“似与不似之间”,这些传统装饰基础中常用的手法一样用于现在的构成设计中。装饰基础课程的训练内容来源于生活,对设计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快节奏生活的到来,西方简洁主义的艺术冲击,工业化产品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着设计,设计是为市场和社会服务,和经济、生活紧密相连,脱离生活只讲究形式的设计难免让人感觉华丽的虚构,一个脱离了本土文化的设计无特色可言,一个没有自己特色的设计也无优势可言,装饰基础课程的削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装饰艺术的熏陶,在设计教育中,我们现在不是寻求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模式只会使设计的路子走得越来越窄,豪无创新的可能,只有发展自己的特色,掌握基础设计步骤,结合现代设计的理念,在加强交流中取长补短,在熟悉本国的传统艺术设计中比较外来先进文化,才能拓宽思路,一方面继续提升本国的传统设计,一方面在激烈竞争中为本国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创作了大量文化招贴。他在《2007全国设计伦理教育论坛》上的发言中认为,美的原则有三条: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
二、装饰基础的多元造型手法对创意产业的影响
创意产业是一个经济名词,早在1986年,著名经济学家罗默(p.romer)就曾撰文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装饰基础课作为创作的基础训练,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对各种材质的表现,对各种传统装饰艺术的多元化造型手法进行研究,在图形设计、色彩感觉、构图设想、材质应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探索的可能,这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而创意需要有这种发散性思维,这能启发在思考中释放自己的个性才能,从各个方面进行探索,在探索中找到更切实的表现方式,更好地在现代设计中把握创新。
从图形设计上来说,装饰基础研究的是从现实物象中提炼、概括,是对物象经过细致的观察了解,在观察中寻找切入点,从这些不同的切入点可以得出不同的思维结果,再通过多元化的造型手法,作多方位的图形设计变形,这就要求对观察对象无论从内部还是外部,都进行剖析深入,再进行延展,激发联想,而创意行为就是在这种过程中产生。创意行为需要突破普通的习惯性思维,必须有深入的观察,作多方位的思维,才能有合理的异于常人的创意。创意并非是无物可据,无形自来,创意行为的思维训练中,观察是创造性技法之一,没有形象性就没有审美,也就没有艺术可言,创意的行为起始于设计的初步,装饰基础设计的这种仔细观察多方位思考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创意的迸发。
从色彩感觉来说,装饰基础包括研究各种色彩对人类情感的作用,而各种场所、日用品、大到城市建筑色彩的整体规划,都同色彩研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类对色彩的喜恶,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创意行为,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色彩感觉,那就忽略了人类的感情。装饰基础研究的是人类在生活中积累的各种图形财富,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代表性色彩,这对掌握不同人群的色彩感情有着很好的探索。
构图设想是一切造型艺术的重要一环,装饰基础设计所涉及的图形中,无论对单独的图形还是绘于各种材质上组合的图形等,都对构图作了细致的考虑。在现阶段的装饰基础课程中,并非是要抱着原有的传统内容不放,而是力求在符合现代设计思维的创作中设想,所思考的内容可以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把传统的精华融合于现代设计中,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强调用全新的思维逻辑方式融入现有产业实现价值创新,分析具象造型艺术构图设想的三个必要环节——观察、研究自然;抽象、概括自然;引申、表现自然。这三个环节都是在发展的模式下进行,根据现有的内容通过构图设想进行新的思维来实现创新。
艺术的实用性是传统装饰艺术固有的内容,各种图形在材质应用上达到新的视觉感受。装饰基础设计来源于现实中的物象,通过一定的装饰手法对现有的物象进行设计变形,再通过各种材质表现,使图形在材质上达到观赏效果。在设计过程中,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并对图形作适合于某种材质的考虑。装饰基础设计在材质应用的练习上对装饰艺术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也唯有在实用的基础上才能有所突破。在当今创意时代,具有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材质上的应用教学,无疑使装饰基础设计能够尝试更好地与现代产业接轨。通过装饰基础的模拟教学,把设计与技术、文化、产品和市场融为一体,这样既有利于传统艺术产业的延伸,又可以为现有的产业拓展发展空间,使创意产业成为可能。
设计归根结底是为经济服务,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迫使设计教育切实了解市场所需,只有跟市场结合,具有特色的个性化产品,才有可能闯出自己的市场,才有可能在国际贸易中找到我们的定位,传统的装饰艺术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使装饰艺术真正成为一种创意产业。
系统的设计思维方法的训练,关注美感设计,包括对生活形态的理解、设计管理、战略和产品计划方面的研究。装饰基础设计是从生活形态中,通过观察事物内部外部结构,进行多种思维变化创作,它是界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思维训练方式,是对同一物体进行多种变化可能的探索,是对物象进行重新构想,或简洁或繁复,它的设计创新的系统方法,也能够和现代设计中思维的形式训练结合。
当然传统装饰基础课从现代设计观中来看,思路上也有陈旧的一面,以往有重技法轻创新、重平面效果轻材质塑造等的现象,我们只有在现代设计教育的大环境中完善装饰基础,才能让传统装饰艺术更上一个台面。
参考文献:
[1]李砚祖:“建构新的设计教育体系,发展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2001’清华国际工业设计论坛暨全国工业设计教学讨论会论文集》,北京,2001。
[2]蔡军:“设计·策略·教育——中国工业设计的思考”,《美术观察》,1998.8。
[3]过伟敏:《走向系统设计》,江西美术出版社,南昌,2005。
概念设计是工业设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外大公司的产品设计部门包括:
1)(Conceptdesign)概念设计;2)(Detaildesign)详细设计;3)(Manufacturingdesign)制造设计。由此可见,产品的概念设计的主导地位和重要性。
1概念设计的内涵
概念的设想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体现,概念产品是一种理想化的物质形式。下面以概念设计教学实例之一来说明其涵义:给出一个概念“断药”,让学生进行座椅的开发设计。步骤是,首先向学生讲述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暗示心理,并分别举出一个“安乐死”实验和一个“挽救少女生命”的文学名著故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暗示对人的健康的影响;然后运用一个“民间故事”阐述如何将“断药”的概念物化到具体的产品上。因为,在民间曾有这样一个说法,就是将一把断了的钥匙用红线穿上挂在小孩的脖子上,取“断钥”的谐音“断药”暗示常生病的孩子挂上“断钥”这挂项链之后,就断了药,从此不再吃药,这也意味着孩子走向健康。所以,将一把断了的钥匙(断药)的概念物化到具体的产品上来为健康做设计时,用折断了的钥匙做椅架为主题,由学生创意出现了形形的座椅开发设计方案(其草图、效果图、视图等技术说明从略),于是就有了一种新型的专用座椅的概念设计。其应用场合为疗养院、医院、不能自理的老人家庭等。
这是传统的产品概念设计。当然,产品的类型不止是这种无障碍设计思想指导下的专用座椅。产品即人之观念的物化,设计是一种思维行为。在这种思维创造活动中,产品概念的构思是丰富的,人的创作智慧是无穷的。概念产品的类型更是多种多样。
2概念设计与产品市场
概念设计只是第一步,能不能进行第二步Detaildesign,第三步Manufacturingdesign,甚至投放市场为开发商或企业带来效益等,这是个风险问题。设计师的概念设计毕竟与难以预料市场变化有着许多差距。如何缩短这一差距,是以往概念设计者的难题。在开发设计的许许多多产品中,只要一百件产品中有几件能够投放市场见效益就是成功。在追求“百分之几”的见效益成功的过程中,如何减少做“分母”的被动,扩大见效益的百分比,仍是最关键的,是公司管理决策人士和设计师共同努力的方向。
3虚拟现实技术促使概念设计的市场化
为了更好地接近产品的市场需求,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故事版情景预言法”的概念设计,就是将所要开发的产品置于一定的人、时、地、事和物中进行观察、预测、想象和情景分析,其形式是以故事版的平面设计表达展示给人们。于是,产品在设计的开始便多了一份生命和灵气。然而,设计表达在信息时代已是多元化的展示形式,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的发展,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在产品概念设计中的应用,已使设计师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表达如虎添翼;可以想象面对一种虚拟的“故事版情景预言法”设计出的产品,让人更多了一种直观的、亲切的及交互的感受,这样开发设计的产品与传统相比,就大大减少了投放市场的风险性,也为企业决策人寻找商机、判断概念产品能否进一步开发生产,提供更好的依据。虚拟现实技术能模拟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保证产品开发一次性成功,加快开发进程,甚至使设计者和用户融为一体,设计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
二、虚拟现实技术与虚拟产品
1虚拟现实系统(VirtualReality,VR)
虚拟现实系统又称为虚拟现实环境,是指计算机生成的一个实时三维环境。使用者可以在这环境中“自由地”运动,观察周围的景物,还可通过各种专用的传感交互设备与虚拟物体进行交互操作。用户看到的是全彩色景象,听到的是虚拟环境中的音响,感觉(手、脚或皮肤等)到的是虚拟环境所反馈的作用力,从而让使用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虚拟现实环境的方法有:
1)基于模型的方法(ModelbasedMethod,MM)这种方法产生虚拟环境的步骤为:
①用放置在不同地点的多个摄像机将某环境或事物记录下来;
②利用计算机的视频技术抽取出环境或事物的三维模型;
③从虚拟摄像头的视角展示获得模型。具体的做法是:获得数据标度摄像头分离对象建立模型嵌入颜色交互回放。
2)基于图像的方法(ImagebasedMethod,IM)一般做法是:
用摄像头连续扫描周围空间来获取某一区域完整的景物图像,将获取的景物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按坐标映射到图形工作站的虚拟全景屏上,用户载上头盔显示器就可以看到所摄周围景物环境。
2虚拟现实系统的常用设备及要求
虚拟现实系统常用设备有:三维鼠标(也称鸟标)、数据手套、数据衣、头盔显示器、立体声耳机等。对虚拟现实系统的要求除了应具有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包括软、硬件)外,还必须有下列关键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1)能以实时的速度生成具有三维全色彩的、有明暗、有阴影、有纹理的、逼真感强的景物图像;(2)头盔显示器能产生高分辨率图像和较大的视角;(3)能高精度地实时跟踪用户的头和手;(4)能对用户的动作产生力学反馈。
3虚拟产品(VirtualProduct,VP)
虚拟产品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的产物,是一个数字化的产品。它具有真实产品所必须具有的特征。通过对产品实时的仿真,设计人员或用户就能够像使用真实产品一样使用虚拟产品。由于产品的设计过程是数字化的,因此节省了传统方法中需要制造的物理模型(包括概念模型、模拟实验模型、外观模型和生产模型等)的时间和物质。在计算机中由于对设计的产品进行反复设计、分析、干涉检查、模具设计等过程,使设计绘图的工作量比传统的绘图工作量大大减少。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概念设计中应用前景
在概念设计中,如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方案创意时,可以将体验设计思想更好地融于其中,也就是更多地关注产品使用者的感受,而非产品本身。比如,针对不同用户及爱好者的要求,在不同的虚拟环境中,让他们亲自体验修改模型的感受;利用触摸屏来选择产品的造型、色彩、装饰风格等许多可选部件。在渲染和生成十分逼真的三维模型时,充分感受了自己所喜爱的产品在虚拟环境中的“真实”情况。甚至还可根据用户的建议,邀请部分用户直接与设计者一起对模型提出修改意见,观察设计和修改过程,直至大多数人满意为止。
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设计厂家不能坐等用户找上门订购产品,而应该主动把自己厂家的产品推向市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做出虚拟产品的动画广告,再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使用户能够通过网络来游览设计厂家的设计产品,并能直接在虚拟环境中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外形、色彩等方面进行实时交互、了解、观察;同时,还可以通过Email对产品提出意见和建议,让厂家参照各方面的意见修改和完善所设计的产品。这样可提高设计厂家的竞争力,为设计厂家谋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若用户对厂家设计的产品引起购买的欲望,通过网上游览,将信息反馈到各商家,商家则会主动争先与厂家联系,网上定货,使厂家的产品提前占领市场。由于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工业设计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地研究。将研究的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这是产品迅速占领市场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军等虚拟现实中虚拟景象产生的技术初探计算机应用研究,1999,6
2熊曼辰等数字化与概念化工业设计ICME2000论文集
论文摘要:中国是个几千年文明艺术古国,有着更多自己优良的文化艺术文明,所以在我们的书籍设计中更能对自己国家的艺术特,点触手可及,同时也让它更好的给我们指引设计之路,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展现自己的内在气质!
中国的书籍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书籍的装帧形式,也是随着文字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演变着。中国当代的书籍装帧设计在经历了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正在向传统回归,正因为把握了这种时代特征,才使得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设计更具迷人的魅力。发展自己独有的特色就须有自己的东西,所以在中国发展书籍设计更需认真学习和融合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体现自己的个性与气质。
1传承具有民族特色的书籍设计
任何一种文化或学科都是在传承历史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书籍设计是一门艺术学科,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同样也是如此。但是,现在我们对书籍设计的继承认识是非常不够的,导致目前书籍设计方向混乱不清的状况。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全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但很多从事书籍设计的人,已经理不清设计的路子该怎么走了。一所谓新的东西充斥着我们的头脑,在迷茫中,自觉不自觉地倒向了完全商品化的方向。对于书籍设计来讲,这个趋势是非常危险的。书籍设计丢掉了传承的观念,而去模仿一些流行的东西,看起来这很省力气,能够吃饱饭。但是,如果这种状况一旦成为一种普遍,并在设计界扎根的话,终究会被读者所抛弃。
设计师们必须经过图形、色彩、文字等诸多设计元素的组合与编排来传达设计的某种意念,全方位的了解、学习、发展传统文化,注重对传统艺术语言的继承,同时又必须掌握现代的审美趋向以及对现代艺术的实验性探索。书籍设计无疑需要带着民族文化的自尊,但也应该尊重世界一切优秀文化的精神,汲取各国之长,使图书版式设计保持创新的态势,走向现代的书籍艺术世界。我国著名设计师吕敬人先生的《朱熹大字千字文》和《梅兰芳全传》;张守义先生的《春明外史》;王序先生的《意匠文字》;张志伟的《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等,像这些优秀的书籍设计经典之作,它们的创作根基就是来自传统,又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是传统的而不是古板的,是时代的而不是浮华的。这样的作品是可以使读者读时悦目,品时赏心的。更重要的是可以指导书籍设计的发展方向,成为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脊梁,将优秀的中国文化艺术继续传承下去。
2把握书箱设计创新与传统文化继承间的和谐统一
艺术设计需要追求创新,特别是在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创新离不开对国外先进设计思想的学习与借鉴。然而盲目的抄袭,只能是简单粗放的模仿和放弃自我,只有拥有自主、民族特点的设计才能在国际设计领域获得成功和认可。现代艺术家马哈蒂尔曾在他的讲演中指出,亚洲人如果盲目地学习和模仿西方,就会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文化。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艺术设计的民族性才是一个国家设计文化的生存之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国古代艺术思想、美学原理博大精深,其中所蕴涵的许多艺术理念、哲学思想对于现代艺术设计仍然具有时代意义和可贵的前瞻性影响。在设计中寻求传统文化与创新借鉴的平衡是每一个设计者需要关注的间题。
与文化传承有着最密切联系的装帧艺术设计应当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呢?
首先,我们应立足本民族的文化,从中寻找属于自身文化标记的设计特质,建立对传统设计文化的自信。我国传统书籍装帧文化从书籍形态到印制工艺都有着极为丰富的表现形式,这些传统设计思想和经验是我国装帧艺术文化的灵魂。仅以装帧形态为例,在已发现的敦煌遗书中,古籍的装帧形式就有卷轴装、梵夹装、绳装册叶等多种样式,除此之外,我国古代装帧形式还有龙鳞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袍套装、线装、毛装等多种形制,每种装帧形式都各有其特点,如明末清初的学者周二学在《赏延素心录》中记录:“卷册用旧锦做囊或紫白檀做匣。匣内衬宣德小云鸯白绩。以檀末掺新棉花为胎,不但展舒发香,且能避虫”。由此可见这种纸板木胎的古代锦囊匣不仅工艺精致而且极具艺术内涵与实用价值。这些凝结了古人设计智慧的艺术构造为现代书籍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形态参考。
其次,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局限于简单地使用几个中国元素;而学习国外先进设计思想,也不是照搬几个外国纹样。在学习与继承中,真正的核心是文化。我国著名设计师赵健对此曾有过一段精彩的表述:“对于当代的设计师来说,传承不是简单的加减法的问题,而是借鉴西方人对现代设计原理的理解,来挖掘我们中国人原来没有从现代设计的角度完全整理好的中国的视觉遗产。”原“世界最美的书”评委、德国柏林出版社、布鲁斯帕瑞出版社制作总监雷纳特?斯蒂芬女士在评论中国书籍设计时曾说“我认为你们国家有很好的书籍设计师,并且我希望他们不要受太多的西方国家书籍影响,而要注意你们有自己的文化的书籍设计。”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提高传统文化修养才是创作优秀设计作品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