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0 01:27: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政府机关汇报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保护和使用正版软件,清理和抵制盗版软件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重点。从而要从有利于为维护政府依法行政和树立党政机关良好形象,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风气,进一步提高认识,带头使用正版软件,抵制盗版软件。为切实加强对全市政府部门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我市于年月成立了市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组,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陆晓华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周喻辉、文广新局局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单位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文广新局负责日常工作。同时下发(办【】16号)《关于印发市年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全市政府部门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继后,作为成员单位之一,文广新局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成立了系统内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小组,指派一名副局长主抓这项工作,社会文化股、新闻出版、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各司其责、落到实处。
二、认真做好政府部门使用正版软件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
按照实施方案的工作布置,年月份我们就着手在全市开展自查清理。具体做法:利用政府的政讯通信息网平台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使用正版软件自查工作的通知》和附:《市正版软件自查表格》,要求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对本单位计算机数量、使用办公软件、杀毒软件、操作系统(含服务器)软件以及其他常用软件的正版数量认真填写,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自查清理。3月下旬市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组牵头组织成员单位对各地、各部门自查情况进行了抽查,从而发现了不少问题和情况。经摸底统计,截止四月底,全市政府机关等单位使用正版软件大概情况是:全市共有78家单位上报(含14个乡镇和1个街道),共有台式机2815台,笔记本329台,服务器75台。其中操作系统总数为3219套、正版数量1210套、盗版数量2009套;办公软件总数2046套、正版数量1031套、盗版数量1015套;杀毒软件总数2360套、正版数量2147套、盗版数量483套;业务软件总数630套、正版数量564套、盗版数量66套。上报自查为正版使用单位计25家,其中市直单位20家,乡镇政府5家。
三、存在的问题
在单位自查和我们复核中不难发现,一是计算机行业属高端产业,信息快,知识面广,软件的盗版区分,没有专业知识很难界定。特别是我们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低,专业知识匮乏,有些专业术语都很难辨别,亟待业务知识的培训;二是不少单位和部门怕财政负担,不愿意填写上报清理自查表,有误区;三是上报的自查表数据不准确,有错报、漏报、虚报,隐瞒等现象,思想认识不到位;四是还有个别单位不理睬、不上报的现象。
自“三服务一争创”活动开展以来,区民政局以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争创优秀服务机关为工作落脚点,努力实现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服务作风明显改进,服务效能明显提高。
“五创五提高” 加强组织建设
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提高综合素质。区民政局将上级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贯穿到日常工作中去,有计划、有重点、有目的地抓好学习。局机关和局属单位干部职工坚持周一学习制度,形成了讲学习的自觉意识、讲正气的政治意识及讲廉政的忧患意识和讲务实的亲民意识,全面提高了全体民政干部的开拓创新意识和自身综合素质。
创造好的调研风气,提高决策水平。该局领导班子坚持深入群众中调查研究,从解决“庸懒散奢”等问题入手,广泛征求社会各方意见建议,查摆问题,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为民解决实际问题当作第一目标。通过一系列的调研活动,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基础资料,为促进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创造好的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深入推进民政窗口服务单位开展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群众评议、党员互评、领导点评的“三亮三比三评”活动,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能,推进问题解决等方面作出承诺,并向社会各界公开承诺内设科室及所属事业单位的服务内容、服务时限、服务程序及标准。通过活动的开展,使民政干部队伍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创造好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实效。在民政干部中积极推行《民情日记》制度,确保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可追溯、可检查、可考核。在工作中,坚持重大决策问计群众、重点工作依靠群众,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重,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及时了解掌握真实情况,帮助困难群众寻求出路、解决问题、走出困境。
创造好的宣传机制,提高典型影响力。在全区民政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向“孺子牛奖”获得者吕绪兰学习活动,与先进典型“比纪律”、“比作风”、“比态度”、“比责任”、“比奉献”,形成了“比、学、赶、帮、超”,人人争做服务群众的“孺子牛”的良好局面。全区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得到有效改善,先后涌现出孝感淄博十大模范人物、全市模范敬老院长顾长美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服务百姓 争创一流民政工作
开展“进千家万户,听群众呼声”走基层活动。局党委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镇(街、开发区)民政办主任利用周六时间走访困难群众,了解人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目前,走访户数达到600户以上,梳理群众反映较多的合法诉求和合理需求150余条,已解决反映问题130余条,受到了基层群众的好评。
一、加强卫生窗口服务考核机制的意义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医疗卫生系统以服务为重的工作职能显得日益重要,医务工作者和工作人员的角色也从过去比较单一的“治病救人”转换到要求各方面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民服务员”的位置上来。随着服务职能的强化,医疗卫生事业今后发展得如何,能不能越做越好,关键在“服务”,因此,创建优质服务窗口,不仅是全面提升医疗卫生工作水平的突破口,而且是关乎医疗卫生事业兴衰的大问题。
卫生服务窗口是直接为群众服务的窗口,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卫生局窗口从“高效、便民”的角度出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公正、便民、廉洁、高效”为基本要求,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严格依法行政,为群众提供满意服务为目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狠抓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扎实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动,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工作作风、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改进和提高。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创新服务方式,努力为办事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精心做好窗口服务工作,并坚持“服务理念求新、服务内涵求深、服务业务求精、服务态度求好、服务形象求优”的宗旨与目标,努力建设创新型卫生审核窗口,进一步擦亮窗口展新貌。制定窗口服务考核办法,建立“行为规范、运行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是为了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和投资者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
二、我(市)县卫生窗口管理机制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卫生窗口的现状
(市)县卫生局成立于年月。目前办理的事项有:卫生局窗口的食品卫生许可证、餐饮业经营卫生许可证、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生产加工卫生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医疗机构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等具体事项。共办理各类许可项目件。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虽然我局非常重视窗口服务工作,但在工作中还存在很多具体的困难和问题:
1、办理证件时间较长。由于办理部分证件后还要送到省里办理,所以时间较长。特别是护士办理时人数分散,我们需要先送市里审核,再送省里盖章,所以办理时间较长。
2、工作难度较大。虽然《食品安全法》已于去年6月1日正式实施,但许多配套的法律法规至今没有出台,使我们的工作十分被动。有的许可工作,如蛋糕店等到底该由哪个部门承担,现在还没有明确,所以我们也无法答复,使我们工作难度有所增加。
3、当前我局窗口政务公开工作还有所欠缺。今后应加大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审批程序、公开审批条件、公开办理时限的,将告知单摆放到窗口明显位置,使办事群众对我局审批事项的办事流程、示范申请材料都能够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三、如何优化行卫生窗口服务管理机制的建设
要进一步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卫生行政审批工作质量和效率,在承诺的时限内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群众申请的审批事项办理工作;要进一步改进窗口工作、完善制度、强化纪律、规范行为,大力争创红旗窗口,努力建设标准窗口;特别要强化窗口工作人员培训,熟练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为群众热情周到地服务;窗口工作要特别注意形象,工作人员的仪表、语言、举止等一定要规范得体;要把卫生厅高效、便民、规范、廉洁的良好形象通过窗口充分展示给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满意。
(一)加强监督激励,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健投诉举报、工作考评、责任追究内部监督机制,对外实行服务监督电话、维权热线电话公开制度,加强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自我监督,不断改进、完善服务工作;同时,建立公共服务督察考核体系,加强服务质量综合监控和考评,统一安装视频监控器,每天不间断地对窗口服务环境、工作人员仪容仪表、服务态度、工作秩序进行全面监管,以此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避免不良现象的发生。
(二)强化服务意识,创建一流队伍
为建设一支“业务精、作风硬、工作实、效率高”的工作人员队伍,卫生局坚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定一流标准,创一流服务,上一流水平”这一目标,组织开展思想作风整顿,查根源、找不足、定措施,强化了主动服务、诚信服务、高效服务的服务意识,制定了接待群众热心、解答问题耐心、办事处事细心的星级服务标准,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效力群众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其次,狠抓业务素质的提高,强化执行力。通过举办业务知识讲座、定期组织应知应会专业知识考试、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竞赛活动,在全体工作人员中掀起的学习热潮,培养一批好学习、懂政策、善管理、会服务的工作骨干,增强基层服务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有关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通过发挥电子监察系统功能、完善考核办法、强化政务公开、实行规范化收费等方式,约束工作人的行政审批行为,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等现象。
(三)重视服务管理,打造服务品牌
一是加强硬件建设,优化服务环境。按照场所建设合理、规范、美观、实用的要求,大力加强基层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窗口服务环境。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统一设置窗口服务、自助服务、援助接待、特殊服务等专属区域。同时,按照行政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施办公区域、业务流程、服务标准公开上墙,增强窗口服务的透明度和诚信度。
二是建章立制,量化细化服务。按照服务用语温馨化、行为礼仪化、态度和蔼化的基本要求,结合窗口工作的特点,制定文明用语、规定窗口工作人员统一着装、佩带工作牌上岗;对服务对象做到主动问候、微笑服务、双手接送物品等,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事管人。
三是建立值班长制度。将服务的关口前置,在大厅进口处设立值班长岗,由了解面上工作、熟悉各项政策、精通本职业务的热源担任值班长,保证前来办理事务的群众办事顺利。
(四)实施便民措施,提高群众满意度
实施一系列便民措施。由于服务工作是无止境的,我们将进一步出台便民措施,实行免费指导、免费提供资料、免费送证下乡等服务,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真正做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帮群众之所需。群众当天能办的事我们一定当天办,绝不拖到第二天;能一次性办好的事,绝不让群众跑第二趟。
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率。按照“公正、公开、高效”的原则,一如既往地秉承良好的服务模式和工作作风,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手续,减少申报材料,压缩承诺时限,实现行政许可服务提速提效,并积极探索创新,以优质服务取信于民,力争群众的满意度有更大的提高。
委群教办:
现将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事项情况汇报如下:
一、机关服务中心需整改问题
1、机关食堂伙食较差,品种单一;
2、住宅区维修、给排水、安保等方面问题较多,出租房屋管理存在隐患;
3、机关用水、用电消耗量较大;
二、已完成整改情况
1、机关食堂问题
一是对现有食堂进行改造,扩大面积;二是增加了设备;三是增加了服务人员,提高了服务水平;四是积极筹措资金,已于2013年12月16日改为自助餐,增加了花色品种;五是每日安排两名监督员对浪费现象进行监督检查,做到了文明就餐。
2、住宅区问题
安保工作:一是请保安公司对安保人员进行了一次培训;二是完善了保安管理制度;三是加强了住宅区出入登记管理工作;
出租房屋管理工作:一是积极与社区联系,对出租屋进行清查逐一登记,已完成了清理工作;二是在日常管理中由保安负责,对新租住户进行信息登记,及时更新信息;三是对出入人员进行严格登记。
3、办公楼水电浪费的问题
一是加强设备管理,安排了对办公区域和住宅区的各类设施进行检查维修,杜绝跑冒滴漏现象;二是加强宣传,在大厅大屏幕上滚动播放节约用水、用电相关知识,倡导节约;三是完成了办公楼照明灯的节能改造工作,已更换为节能灯管;四是完成了各楼层集中供应饮用水工程,做到了节约用水用电;五是建立了巡查制度,每周对办公楼各楼层各类设备设施进行巡查。
三、建章立制工作
完成了《机关车队服务承诺制度》、《食堂就餐公约》、《食堂管理制度》、《食堂服务承诺制度》、《业主代表征求意见制度》、《办公及住宅区巡查制度》、《机关用水、用电及空调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的建设。
___市扶贫办
根据全区扶贫办主任会议的安排,现就___市在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及整合资金方面的情况和主要做法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新时期我市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
进入新阶段以来,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在自治区扶贫办的业务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经过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密切配合下,我们加强了各项扶贫资金的管理,制定了严格的目标考核责任制,几年来,我市扶贫资金到位率较高,扶贫效益较为显著,为基本解决全市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温饱成果,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引导贫困农民发展生产,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提高贫困劳动者的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严格投资方向,确保到村到户。在扶贫资金的投向及项目管理中,我们认识到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在贫困村,难点在能够辐射和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上。为此,我市在安排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时,把20__年确定的146个“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作为扶贫的重点,把以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攻方向,以项目扶贫为手段,按照“循序渐进,整体推进”的战略,动员社会扶贫力量,实行包村包户等方式,将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了贫困村和贫困户。
(二)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自治区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20__年我市以市委1号文件下发了《___市扶贫开发规划》(20__—20__年),各旗县区也相应制定了当地扶贫开发规划,并列入了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规划》的制定,进一步明确了新阶段我市扶贫开发的工作思路、总体目标和具体措施,确立了以“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有市场、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为开发重点,继续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力争在主导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移民扶贫、基本素质教育、基层组织建设等六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由自治区和市确定的重点贫困村,各旗县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编制了“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村级规划,明确了重点贫困村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根据自治区“千村扶贫开发工程”实施方案,于20__年元月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1号文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这些文件的出台,为我市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管理和千村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三)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夯实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我市贫困地区十年九旱,年年春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差等特点,在扶贫项目的选择和扶贫资金的投向上,将70以上的扶贫资金用在了改善贫困地区农牧业生产和贫困农民生活条件,强基固本,提高贫困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对有水源条件的地区,我们积极协调水利部门重点扶持打井、配套、修渠、打坝和建引水工程以及节水灌溉工程等项目,努力扩大贫困地区水浇地面积。对没有水源条件的地区,我们协调农业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和部门,采取深翻、耙磨和生物工程等项技术,努力增加旱作基本田面积,为贫困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积极协调交通、水利、供电等部门解决贫困地区人畜饮水困难、上电、修路等严重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等方面的问题。总之,按照自治区的要求,以水为主,水、电、田、林、路综合治理,缺什么补什么,动员社会一切力量,增加投入,为整体解决贫困村农民的温饱创造条件。
(四)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积极扶持贫困地区发展高效覆膜作物种植。面对我市贫困户增产不增收这一现状,从20__年开始,市政府每年从财政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把我市过去以增加粮食产量为主的“温饱工程”建设转变到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目的的高效覆膜作物种植上,贫困人口人均覆膜种植达到1亩以上。我们与农业部门共同制定种植方案,共同进行检查验收,根据考核评分标准实施以奖代补。每年种植高效作物面积稳定在35万亩,种植品种向优质、高产、高效和名、特、优、新、奇等无公害方向发展,全市形成了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各具特色的高效覆膜作物种植带,为养而种、为卖而种、为加工转化而种逐渐成为贫困群众的自觉行动。据测算,仅高效覆膜种植一项,贫困农民每年可增收300元左右。
(五)以牲畜种子工程为纽带,以产业化经营为龙头,积极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农区畜牧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是稳定解决贫困农民温饱,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重要途径。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牲畜种子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了畜牧业品种的引种力度,通过胚胎移植、冷冻配种技术,加速了我市改良品种的转化率。同时,我们在部分贫困村搞了六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市委、市政府为大力发展贫困地区农区畜牧业,市财政投入70万元用于贫困户优质牧草种植籽种补贴,贫困户户均种植2亩,到20__年户均种植4亩(人均1亩),到20__年实现贫困人口人均种植2亩的目标,这项措施的实施必将为我市农区畜牧业的大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环境。在畜牧养殖业的发 展上,我们依托蒙牛、伊利两大龙头企业,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扶持贫困户发展奶牛业,走公司 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与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在没有条件的地区,结合林业部门的退耕还林还草,积极扶持发展舍饲暖棚养羊业,20__年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养羊业实施方案和产业化扶贫实施方案,今年内我市将完成外购羊20万只。
(六)统筹协调,形成强大的扶贫攻坚合力。为将各项扶贫资金集中用于20__年启动的146个“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协调会和调度会,专题研究三项扶贫资金集中使用的有关情况。各旗县区委、政府也多次召开协调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同时,我们积极协调市计委、市农业银行等部门将三项扶贫资金捆起来,按照自治区扶贫办的要求,进行重点投入。总体来看,各部门已基本形成了共识,将共同向“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倾斜。我们还动员社会扶贫各包扶单位也向重点贫困村倾斜,纳入全市扶贫项目管理之中,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按照层层包扶的原则,实行定点帮扶责任制,并列入市委、政府实绩考核的内容。每个重点贫困村都派一名包扶队员实行蹲点帮扶。每个村都有一名副处以上干部实行定点帮扶,清水河、武川两县每个贫困乡都有一名市级领导作为自己的联系点,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为重点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帮扶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社会扶贫投入到贫困地区的扶贫资金达20__多万元(含实物折款)。
(七)加强了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为确保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在资金使用上,根据自治区《“千村扶贫开发工程”提款报帐管理暂行办法》,我们建立了专户、专帐和报帐制管理办法,确保了资金专款专用并及时到位。市扶贫办与财政等有关部门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扶贫资金的到位情况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实行跟踪管理。各级审计、监察部门每年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审计,从而有效地遏制了扶贫资金挤占、挪用等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在项目管理上,一是我们建立健全了项目库储备制度,凡是纳入项目库的项目才可审批或上报,否则不予审批或上报。二是对扶贫项目实行计划管理,对一经确定的扶贫项目不能随意更改,如确需调整,必须经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审批。三是建立健全了项目申报、审批制度。每个项目的申报必须有项目内容和辐射带动贫困户作为申报、审批的依据。四是对于“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项目,必须在规划的范围内,否则不予审批。五是建立科学的评估、论证制度。对重大项目的申报、审批,我们都聘请有关专家、教授进行科学论证,有专家或教授评估结论才予以申报或审批,否则不予申报或审批。
(八)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主动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为增加透明度,主动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在“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的确定上,我们进行了登报公示,在接受各界的监督下,我们才形成文件正式下发。在重大项目的实施中,我们实行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从而有效地杜绝了腐败现象的发生。对实施的“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我们都建立项目责任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并实行了挂牌立碑制度,明确项目建设周期、建设内容和项目的规模效益。这些制度的实行,对于宣传党的德政工程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受到了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二、下一步扶贫资金整合及管理方面的总体思路和要求。
(一)总体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和自治区扶贫办主任会议精神为指针,以千村扶贫开发重点村为主战场,以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目的,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扶贫开发工作的全局,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增加收入,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实现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总体要求:继续做好协调工作,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超额完成当年稳定解决温饱任务,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1、突出重点,增加投入,确保今年四个重点项目的顺利完成。一是“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各项任务要全面完成。二是清水河、武川两县移民扩镇扶贫工程全面完成。三是全市贫困户户均2亩优质牧草种植任务全面完成。四是通过学习乌盟肉羊养殖经验,按照全市肉羊养殖方案,全面完成20万只羊的外购任务。
2、继续协调计委、农行等部门,按照自治区规定的千村投资比例,全面完成“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配套资金投资比例,确保千村工程明年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同时,要积极协调农业、畜牧、科技、计委、财政、农行等部门共同筹措近5000万元资金完成购羊任务。
3、严格资金管理,继续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今年9—10月份,我们将组织计委、财政、农行等有关部门,根据自治区《“千村扶贫开发工程”检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对全市146个重点贫困村在旗县区组织自验的基础上,进行抽验,确保该项工程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对20__—20__年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和到位落实情况进行重点抽查,确保扶贫资金投向。
4、要进一步搞好统计工作,建立信息反馈制度,使该项工作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为各级领导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5、为严格扶贫资金管理,根据___市实际,我们会同市政府法制办联合出台《___市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实施依法管理。
6、继续推进产业化扶贫。要围绕我市主导产业的开发,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在继续巩固和发展壮大现有龙头企业的同时,重点培育和扶持发展一批有一定规模、有竞争力和带动辐射能力强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要建立和完善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把龙头企业和农户连接起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7、为确保我市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市委、市政府今年将制定“___市扶贫开发工作联动方案”,“方案”涉及40个单位,在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含量、教育扶贫、卫生扶贫、文化扶贫、减轻农民负担、组织人事等8个方面为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制定了更加宽松优惠政策,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三、几点建议。
自市机构改革工作开展以来,XX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巡视行动,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力推进机构改革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综合执法队人员配备情况
按《三定方案》要求应配备X名人员,目前我乡已配备人员X名,均为X编人员。
二、行政综合服务中心配备情况
按《三定方案》要求应配备X名人员,目前已配备到位X人,其中X名全额人员、X名差额人员。
三、场所、制度建设情况
X乡党委政府为全力支持机构改革工作及工作便利,专门腾出机关北院为综合执法大队,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在西院。同时,对执法大队和行政大厅所有办公用房进行了装修,安排专人每日打扫卫生,确保工作环境舒适。严格按照文件有关要求,给执法队配备了房屋X间及办公设备;给综合服务中心配备了X平方、X个窗口的大厅;X平方的信息指挥平台大屏也已安装调试到位。同时,有关制度牌匾已全部上墙。
下一步,我乡将结合上级部门进一步对工作人员业务进行培训指导,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关键词: 美国联邦政府; 特殊教育; 教育机会均等。
一、美国特殊教育法律政策保障特殊教育机会均等。
美国特殊教育的高度发达与其特殊教育立法息息相关。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美国特殊教育法律体系已经相当完善,有效地保障了美国各类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尤其对促进特殊儿童教育机会平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 一) 宪法。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其他法律的制定都要以宪法为依据,不得和宪法相抵触。在美国的法律体系中,联邦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美国特殊教育的立法都要以此为依据。美国联邦宪法的许多条款对特殊教育的立法和司法活动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影响,其中对美国特殊教育影响最大的是美联邦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它规定每个州应该对任何宪法允许的范围内的个人给予平等的保护,没有适当的程序和证据,不应剥夺个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这就以国家最高权威保证了特殊儿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权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美国的联邦制特点决定了除联邦宪法外,美国的五十个州都有自己的州宪法,且州宪法往往比联邦宪法更为详尽。但州宪法要以联邦宪法的精神来制定。联邦宪法第十修正案规定: 联邦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皆由各州和人民保留。所以进行教育的责任一般都是由州来进行的,那么美联邦宪法保护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权利的种种措施和根本性原则往往在州宪法中予以规定。
( 二) 一般法律。
美国的法律包含了国会和各州议会制定的成文的法律,其法律效力仅次于联邦和州宪法,这些法律是美国规范特殊教育最重要的立法形式。美国完善的立法体系是美国成为世界上特殊教育发展领先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美国国会已经颁布了许多重要的法律来维护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具体涉及: 20 世纪60 年代颁布了《特殊教育法( Special Education Act) 》等7部法律,提供了大量资金培养专业人员,这些人员负责培训教育残疾儿童的教师。20 世纪70 年代,颁布了《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 Education for Allhandiciapped Children Ac) 》等6 部法律,要求为所有6 至21 岁的残疾学生提供免费、合适的公立教育。20 世纪80 年代,颁布了《1986 年残疾人教育法修正案( Education for the handiciapped Act Amendments of1986) 》等7 部法律,联邦政府要求各州为所有3 至5 岁具备申请联邦学龄前基金资格的残疾儿童提供免费的、合适的教育。20 世纪90 年代,颁布了《1997 年残疾人教育法( Individals with DisabilitiesEducation Act of 1997) 》,为残疾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且该教育计划小组中至少有一名教师; 学生须能参与普通教育课程。21 世纪以来颁布了《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案(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
等3 部法律,要求所有学区的残疾儿童都要由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来教授,并且选用经过科学验证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这些一般性法律构成了美国特殊教育法律体系的中间力量,其提供的法律服务在不同层次上覆盖了所有残疾儿童,有效地维护了残疾儿童各方面的受教育权。
( 三) 法规。
美国联邦政府为了配合一般的法律实施,国会授权相应的行政管理部门制定专门的法规,这些法规的实施细则为一般性的法律提供了有效支持。
但联邦和州行政部门颁布的行政法规都必须在法律确定的范围之内,与联邦和州的法律一致,否则视为无效。在众多的关于特殊教育公平的法规中,对特殊教育公平影响较大的法规涉及以下几部分:
1. 提供早期教育干预服务法规。
2007 年5 月9 日发表在联邦登记册中的法规制定提案公告中,指出要出台一项资金为4. 36 亿美元康复服务的法规。这项法规旨在确定那些可能有资格接受早期教育干预服务的婴儿,这些婴儿需是两岁以前,可能发育迟缓或已确诊发育迟缓造成身体或精神异常的。这些至关重要的早期教育康复服务能够确保婴儿和这些孩子未来有接受特殊教育的权利。
2. 种族间残疾儿童教育无差别待遇政策。
2010 年8 月23 日,美国国务院特殊教育和康复服务教育办公室( OSERS) 的康复管理处在给国家职业康复机构的政策法规的指导中指出,必须为美国境内的任何一个种族的残疾儿童,提供其康复所必需的资金和一对一的康复、教育服务,以保护他们的受教育权利。
3. 最终学业成绩标准法规。
2007 年5 月20 日,美国教育部部长玛格丽特斯· 佩林斯( Margaret Spellings) 公布了修改后的关于特殊教育与康复服务的最终学业成绩标准法规。
该法规明确地规定了特殊儿童的学业成就标准,要为那些具有挑战欲望的学生制定一份新的学业成绩标准,这些学生的现有学业水平,低于他所在年级的水平且较难达到现在所要求的学业水平。其包括的一些保障措施,确保特殊儿童在修改后的学业成绩标准上,获得所在年级水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达到要求的学业标准水平。
这些法规是对一般法律有效地和现实情况的具体补充,是宪法和一般法律意志的体现,也是维护各类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直接法律保障。
( 四) 判例法。
判例法是产生于法院司法系统,根据宪法及有关法规条款进行裁决后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性原则。随着教育民主时代的到来,在美国出现了大量的有关特殊教育的判例,司法判例对特殊教育的影响日益上升。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有关特殊儿童的判例中,法庭对这些儿童的最终判决有效地维护了其接受教育的权利。其中对特殊教育影响较大的有: 1989 年的新罕布什尔州学区诉讼案———1988 年7 月,新罕布什尔州联邦地方法院法官作出的一例判决中,判定一名重度残疾且四肢瘫痪的13 岁男孩,由于不能从特殊教育服务中获得发展,因而不具备接受特殊服务的资格。
1989 年5 月,上诉法院推翻了该州法院的判决,最终的判决是无论残疾儿童能从教育中获益多少,也不管儿童残疾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如何,公立学校必须为所有残疾儿童提供教育。1999 年的塔特罗诉讼案———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地方学校必须为那些有残疾的学生提供一对一的特殊教育及护理照料所需的资金。这些判例结果都表明了美国对维护残疾儿童合法的教育权的坚决态度和信心,体现了对法律的坚决执行力,是法律权威的最终体现。
二、美国特殊教育现实举措保证特殊教育机会均等。
特殊教育公平的维护除了在法律法规的国家权威保障外,特殊教育的具体实施措施是贯彻特殊教育公平的实际行动,美国为了最大程度保证特殊教育公平,在具体实施上做出了不懈努力。美国之所以能在特殊教育领域保持领先水平,与其特殊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有直接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教育资金与教师,在不同特殊教育层次和特殊群体上的优化配置,对于维护教育公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 一) 美国联邦政府对特殊教育资金的投入支撑特殊教育公平。
美国发达的经济为其发展特殊教育提供了先决条件。美国联邦政府在对特殊教育资金投入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对美国实现特殊教育公平有着重要意义。自从2008 年美国的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经济遭到严重打击,奥巴马上任总统后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力图恢复经济。这其中也包括了对特殊教育资金的投入。奥巴马总统于2009 年签署的《2009 年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中计划未来2 ~ 3 年内,在教育领域的政策性投资约1000 亿美元。美国特殊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大量的政策性资金,这些资金由各州的教育部门和教育管理部门视具体情况发放,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13 亿美元发放到各州; 4 亿美元发放到学前机构; 5 亿美元发放给孤儿和贫困家庭。依据该法规定,相关机构和部门在规划与使用这些政策性投资资金时需遵循四大原则: 一是迅速发放和开支这些资金,以保留和创造就业机会; 二是通过改革和完善学校的设施与制度来提高残疾学生的成绩; 三是确保透明有效地使用资金; 四是尽量投资短期项目,避免资金断层效应。2010 年,美国特殊教育与康复服务办公室的一份教育资金使用说明公告中,还提到资金计划使用的目的是,利用各种教育媒体为残疾儿童提供教育服务,其中包括电视节目、录像带和新兴技术等。
美国联邦政府对特殊教育的资金投入涵盖了美国为特殊儿童自出生到其成年提供教育及安置服务的各个方面,切实有效地保障了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
( 二) 美国联邦政府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与配备保证特殊教育公平。
美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高素质的教师人才,教师队伍的质量和规模直接影响着特殊儿童能否接受良好的特殊教育,是其教育公平的直接体现。美国联邦政府对于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教师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其要求所有的特殊教育教师岗位,都要由合格教师资质的人来担任。美国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实践和工作能力的要求是全方面且高层次的,也是为了满足特殊教育的各种需求,要求教师知道如何做而且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把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用知识指导实践,用实践补充知识。特殊教育教师的薪酬同学生的学业成绩相关联,学校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估,这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特殊教育教学效率。美国教育部还拿出专门资金用于培训特殊教育教师。在培养专业的特殊教育教师的同时,美国也允许普通学校的教师经过一系列的特殊教育专业化培训,进入到特殊教育行业。通过多种方式培养特殊教育教师构成了美国特殊教育教师体系。
( 三) 美国联邦政府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方式确保特殊教育公平。
美国联邦政府对特殊儿童多样化的教育安置方式,直接体现了美国在促进特殊儿童接受教育与普通儿童有同等权利上的公平公正。美国的相关教育部门依据儿童的残疾程度设置了六种教育安置方式,即在家或住院教育、寄宿制机构教育、 隔离式学校教育、隔离式教室教育、资源教室教育和普通教室教育,这些安置方式确保所有的残疾儿童都能接受到与其残疾程度相适应的教育和服务。这六种按照儿童的残疾程度的教育安置方式覆盖了美国的所有残疾儿童,使每个残疾儿童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安置方式,安置到资源教室和普通教室的残疾儿童占了残疾儿童总数的70% 以上,确保了大部分残疾儿童都能与正常儿童共同学习,是一体化和融合教育观念的直接体现。
总之,美国通过一系列特殊教育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切实保障了特殊需要群体受教育的权利,并逐步实现受教育机会的均等。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年) 》中提出:“到2020 年,基本实现市( 地) 和30 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 市) 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接收残疾人入学,不断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借鉴美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现实措施,可以对我国发展特殊教育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1]李继刚。 美国特殊教育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特殊教育,2008,( 8) .
[2]玛格丽特斯·佩林斯。 教育部长宣读的法规制定提案通告。
[EB /OL] http: / /www2. ed. gov /admins /lead /speced /toolkit /index.html2012 - 4 - 25.
[3]冯刚。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美国特殊教育政策动向。[J]大理学院报,2009,( 9) .
[关键词] 社会保障宏观经济困境
社会保障制度自19世纪80年代在德国建立以后,其他欧洲国家纷纷效仿,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但工业国普遍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许多国家发展中国家也陆续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安全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乃至社会的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我国在经历了二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后,出现了诸如收入分配不均、资源浪费严重及内需不足等经济问题。因而,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来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必需,也很紧迫。
一、从传统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分析
政府对经济的关注一般集中在经济的增长、失业问题、通货问题等方面,本文将就这几个方面来探讨社会保障对宏观经济的积极影响。
1.鼓励消费,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借用西方经济学收入循环流的分析方法来分析社会保障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用S表示储蓄,T表示税收,M表示进口,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J则表示对收入循环流的注入,W表示为对收入循环流的撤出,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C表示国内消费。从而:
J=S+T+M,W=I+G+X
一般地认为,注入最初超过撤出越大,国民收入的增加将越大。从而如果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将从以下几方面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其一,社会保障的一部分资金来源于政府,也就是说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无形之中会增加政府的支出,从而政府支出G增加,注入J增加,进而需求增加、企业收入增加、家庭收入增加。企业应对需求增加生产,使用更多劳动力和其他资源,产生所谓的乘数效应。与此同时,税收增加、储蓄增加及进口需求增加,即撤出增加,直至J=W为止,经济重回均衡。用公式表示:
GJ>WYW直至J=W为止
经济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在更高水平上达到均衡;其二,虽然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经突破14万亿元,相对于我国13亿人口来说,人均拥有的存款超过了1万元,但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也在不断上升,目前已经达到0.447,已明显高于国际上收入贫富差距0.4的警戒线。而因为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者,收入悬殊造成了高收入者不想消费而将收入储蓄起来,低收入者想消费却苦于没有钱。社会保障制度被认为具有公平分配的功效,势必能通过转移支付从一定程度上改善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的现状,从而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并减少高收入者的收入,因低收入者的消费倾向高于高消费者,使得消费C增加,储蓄S减少,用公式表示:
SJ>WYW直至J=W为止
储蓄减少,消费增加,出口、投资、消费的畸形比例得以纠正,多动力的需求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其三,社会保障帮助失业者培训,不仅提高了合格就业者的质量也增加了存量,从而提高了潜在产出水平,为今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证;其四,劳动者因为有了保障,对未来更有信心,总体消费倾向提高,内需同样被拉动。
2.解决失业的有效途径,维护社会稳定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企业开始自负盈亏并在市场上进行激烈的竞争,为了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以取得竞争的主动,企业纷纷减员增效。原本在计划经济时期的隐形失业得以释放显形,劳动力市场上一下子出现了许多富余劳动力,即下岗工人;另一方面,随着二元经济被打破,许多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出现使原本不容乐观的城市就业情况更加紧张,竞争也更加激烈。另外,每年新增加的劳动力也加入就业大军,这部分的劳动力因其之前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所以暂时的失业对其自身的伤害要远远少于前两种。从而在解决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问题上,首先,应该考虑前两种人的失业问题,其次,再考虑新进人员。失业保险的保障对象为缴费人员,即参加工作后失业的人员,保障其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需要并加以培训以适应新工作岗位要求,从而达到降低失业率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总的来说,社会保障制度在处理失业问题的过程,与国家处理失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优先次序是一致的。
3.减少通货紧缩压力,挖掘经济发展潜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额在总量上保持较稳定的增长。除1989年国家经济体制作重大改革而引起的投资额减少外,各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力度加大,大大地刺激了投资的增长,其中1993年增长率为61.8%,达到了历史最高点。近年来,尽管各项经济政策逐步成熟和投资的有序化发展,投资增长逐渐趋于平缓,并且稍有回落,但截至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仍达44.4%。然而,投资是不稳定的。一旦投资需求降下来,而出口、消费需求没有及时有效增长,那么总需求将下降,则国民收入将成倍下降,进而失业率上升并导致通货紧缩缺口。失业率的上升将令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数上升,社会保障支出随之增加,社会总需求不会因为失业增加而进一步萎缩;同样的道理,如果经济过热,产生通货膨胀缺口,由于政府税收增加、社保支出减少,可以冷却过热的经济,缩小通货膨胀缺口。故而,社会保障制度又被称为社会的“自动稳定器”。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出路的思考
1.保障范围过窄,发展不均衡
我国多数城镇职工未能享有社会保险,而广大农民则基本上被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这种情况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公平,并且已经成为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隐患。因而,目前应该尽快提高社会保障范围:第一,尽快地把农民工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从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稳定的角度来看,农民工的问题要予以高度重视。很多农民工和城里人同工,却没有一样的待遇。第二,为失地农民提供社会保障。2002年至2004年初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征地5600万亩,4000多万农民因此失去土地。现在失去土地的农民不会少于5000万人。这些人,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农民,就业很难,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就非常迫切。第三,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社会保障。在灵活就业人员中,一部分是下岗失业职工到个体企业、私营企业就业,或者打零工、小时工等,收入不固定、工作单位不固定。这几年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一部分大学生,一部分文化水平、技能水平比较高的在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就业的人员,也采取了灵活就业的方式。而原来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面向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有固定工作固定收入能够连续缴费的人群,所以对待灵活就业人员应该设计更好的、更加灵活的制度。第四,在农村普遍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民和城里人不一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可以低一些,因为农民有承包地,可以种粮食、蔬菜。从补差来看,各地农村也有差别,平均起来,实际补差每个贫困人口一年100元~200元就可以了。亚洲开发银行认为按我国农村贫困人口2700万计算,有27亿元就够了。
2.保障基本生活需要,杜绝平均主义,提高缴费积极性
西方经济学中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换句话说,如果货币从高收入阶层无偿转移给低收入阶层,那么社会总福利将增加。更进一步说,当绝对平均分配时,社会福利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这说明社会保障将一部分收入从富人手里转移至穷人手里的机制是有道理的,但是绝对的平均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说都是行不通的。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平除了社会公平之外,还要求经济公平(要素的投入要求相应的回报),即效率。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经验告诉我们,完全的以社会公平来配置资源是无法调动人们生产积极性的,是无效率的。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提高生产力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因而当前我们必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期今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社会公平。体现在社会保障制度上,一方面,就是现阶段保障的是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在社会可接受的范围内尽可能的提高效率、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社会保障水平低缴费水平低,人们负担得起。配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能较好的调动人们缴费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新网:《我国GDP仍由固定资产投资拉动》[ol],省略/pubnews/doc/read/xxck/154606543.119199762/
[2]李生祥 丛树海:《中国财政政策理论乘数和实际乘数效应研究》[J].《财政研究》,2004年(1):第10页
[3]HARVEY S.ROSEN:《财政学》(第六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JOHN SLOMAN:《经济学》(第四版)[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根据政协××县委员会关于20xx年重大课题调研工作的实施意见(呈协发〔20xx〕2号),结合卫生工作实际,现将我区(县)卫生服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区(县)医疗资源现状
目前,我县拥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04个,床位422张。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5个(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所、县疾控中心、县卫生执法监督局),乡(街道)卫生院3个,村卫生室3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个体私营诊所51个,民营医院1个,厂矿职工医院2个。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40人,副高职称18人、执业医师266人、注册护士177人、检验师46人、药师35人、乡村医生
78人、其他20人,每千人口拥有医生和护士分别为1.64人、1.04人,医疗卫生服务有效促进了全县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已达76.72岁(其中男性寿命74.44岁、女性寿命77.09岁)。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我县医疗卫生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离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和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市级行政中心搬迁和10所大学师生入住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更加突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卫生服务能力不强。城市集中了较为丰厚的卫生资源,农村卫生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尚未全面形成。乡(街道)卫生院由于基础设施陈旧、医疗设备老化、医务人员短缺,群众对卫生服务缺乏足够的信任,“小病进社区”没有得到充分推广普及。
(二)县中医院发展困难。现有的业务用房是租用城内社区商业用房改建而成,年租金25万元,而且结构不符合医院用房规范化标准,存在安全隐患。自1998年起,县政府停止对医院拨付差额补助经费,职工工资自苦,而且每年还要支付租金,医院负债多,随着医疗市场竞争日趋强烈,目前医院的技术水平及综合服务能力难以适应市场竞争,医院发展极其困难,面临着生存的考验。
(三)公共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工作作为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目前卫生事业费中的疾控和卫生监督费用基本上只能保人员工资及部份专项配套。尽管近年来投入有所增加,但要满足基本需求,还存在很大距离,疾控中心、卫生执法监督局装备及实验室建设与新区建设发展不相适应。我县3个乡(街道)卫生院为差额拨款,且无工作经费,由于资金紧缺,多年来各卫生院就医环境一直得不到改善,设备陈旧,卫生院在苦工资、求生存的压力下,不得不将全部精力放在创收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
(四)公共卫生人员不足、素质不高。随着××新区建设的发展,市级行政中心的入驻,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益增多。目前我区(县)医疗卫生人员配置难以满足医疗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云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确定昆明地区人员配置标准为:卫生执法监督人员0.9人/万人、妇幼保健人员1.4人/万人、疾病控制人员1.5人/万人。按我县15万常驻人口,5万流动人口计算,应设置:卫生执法监督人18人、妇幼保健人员28人、疾病控制人员30人。而我县分类卫生人员编制为:卫生执法监督人员10人(目前实有人数8人)、妇幼保健人员25人、疾病控制人员28人;我区(县)三个乡(街道)卫生院现有职工:斗南卫生院12人、吴家营卫生院11人、七甸卫生院11人,其中三个卫生院仅有防保人员7人,现有医疗卫生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
现有的卫生人员队伍,年龄和专业结构明显不合理,学历层次低,技术知识老化,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适应和满足工作实际的需要。
(五)公共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急待完善。一是由于编制体制原因,目前卫生监督人员缺乏,只有8人,按照食品卫生监督相关法规要求,建立县、乡、村卫生监督体系,已远不能适应全县食品卫生监督需要。二是对流动人口的健康管理有待探索。我区(县)流动人口多,并且自我保健意识差,这部分人群往往又是结核病、艾滋病(h1v)、性病、肝炎、寄生虫病的高发人群,是传染病高危人群,易导致传染扩散,是城乡结合部疾病控制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村一级管理职能的弱化,对流动人口缺乏管理、本底不清,为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等疾病控制工作带来极大困难。特别是对民工子女比较集中的一些私立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安全设施的管理较薄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六)卫生应急保障能力不够。卫生应急办公室虽已成立,但人员未落实,一直由 卫生局人员兼职。卫生局机关仅10人,人少事多,人员较为紧缺。
三、对策和措施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保证人民群众公平地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主要目标,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随着新区经济社会超常规发展,人口密度增加,现有的医疗资源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县)医疗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全区(县)医疗卫生事业深入健康发展,现提出解决对策和措施如下:
(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着力改善民生、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迫切需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项卫生政策和措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比例,逐步建立稳定的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真正做到卫生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并重点向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倾斜,努力实现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十七大确定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
1. 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三级卫生网络的枢纽,为保障卫生院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农(居)民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水平,建议政府将卫生院人员纳入财政全额拨款预算内。
2.落实县疾控、县卫生监督局、县妇幼保健所车辆费及办公费。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局、县妇幼保健所一直无工作经费,单位除人员工资外的车辆使用、办公等所有经费得由单位自己想方设法筹措。由于上述单位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无创收,经费的紧缺制约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建议政府将车辆和人员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二)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1.落实斗南、七甸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问题。斗南、七甸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已列为20xx年国债建设项目,但目前新建选址尚未落实,县级配套资金也未明确。
2.解决县妇幼保健所异地新建问题。
县保健所地处偏僻老街,业务用房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建于1989年,现房屋陈旧漏水,加之地处小街,进出极不方便,影响了正常业务及急救工作的开展,不能适应新区建设发展的需要。为此,建议政府将县妇幼保健所异地规划新建。
(三)继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切实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近年来,一些重大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如人禽流感、食物中毒、手足口病、阳宗海水体污染等突发性事件,对我县公共卫生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全区(县)传染病发病率依然很高,突发公共卫生相关事件频繁发生,同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成为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但现有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应急处置救治能力不足,难以适应目前复杂的形势。一是健全公共卫生网络,强化乡(街道)、村(社区)公共卫生力量,定人定责。加强预防机制的建设,为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鼓励定期体检,力争做到重大疾病“早预防、早知晓、早治疗”。二是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加强疫情直报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健全卫生应急储备制度,加强重大传染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
(四)努力兼顾城乡一体化卫生事业发展。
积极推进乡(街道)卫生院改革和村卫生室建设,实行管办分离、政府花钱买服务等措施,理顺体制机制,加强管理考核,逐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尽快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全覆盖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提高筹资标准,简化报销程序,扩大报销范围,逐步缓解农(居)民“因病返贫”的状况,让老百姓满意。
(五)实施惠民医疗工程。完善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以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为依托、以其他医疗机构为补充的覆盖所有困难群众的惠民医疗服务网络。政府对经民政、社保、工会等部门确认的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等困难群体办理“减免优惠医疗(保)卡”等惠民政策,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就医问题。
(六)进一步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医疗人才队伍是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最根本的保证。一是增加爱卫办、卫生监督局、卫生应急办人员问题。二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培养和引进公共卫生服务人才,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医疗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