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1 02:05: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个性化阅读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真正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对内容有个性化的理解。例如,笔者听一位教师上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金蝉脱壳》时,任课教师一味追求“个性化”阅读的效果,让学生做脱衣服的动作来体会金蝉脱壳的过程。这样的课堂,虽然看似“热闹”,但却没有真正体现“个性化”阅读的实质。其实,在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深入探究金蝉的身体构造,以及金蝉脱壳的先后顺序等,以此做出“个性化”的文本解读,这才是本节课的教学实质所在。从这样的课堂内需出发,结合课文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更有深度。
二、紧扣课程目标,鼓励话语自由
阅读教学是一个放飞灵性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自由对话、不断生成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发表个人见解,让学生放心说、大胆说、充分说,这是对课堂上自由话语权的充分表达。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追求这种自由,鼓励对文本的正确解读。例如,一位教师在上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时,有一个学生突然冒出一句:“萨沙有点傻,把蔷薇花看做最弱小的。”这个教师面对这一“意外”,没有被打懵,而是顺势引导道:“是啊,萨沙的确有点傻,但傻得可爱,你们想想,萨沙只有四岁呀!他还是个孩子……”这样来引导学生从关注萨沙的善良这一目标出发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做出了“个性化”的阅读理解。这样的引导鼓励,让学生在“个性化”的解读中自由表达、充分表达,有效地促成了课堂的生成。
三、关注自主行为,加强学法指导
一、不少教师、学生对“个性化阅读”的理解有失偏差
什么叫“个性化阅读”呢?个性在心理学上指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个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同时,每个人的个性既包括许多与众相同的心理特征,也包括许多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由此,我认为“个性化阅读”是指在一定情境中,因个性发展需要而根据教学实际,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兴趣、阅读风格、阅读品质以及养成良好的、富有个性的、健康的阅读习惯,从而在一定阶段内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不同学生的阅读个性既有共同之处,也有独特的心理特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学生却因“独特体验”而片面理解了“个性化”,由“独特”引申出“与众不同”、 “独一无二”,于是学生便挖空心思去找这种“独特”,提出一些肤浅甚至不可理喻的问题,或哗众取宠、或游离主题、或断章取义,诸如“为什么炮弹就是炸不到育乞西呢?”(《蜡烛》)“韩麦尔是一个不务正业,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老师。”(《最后一课》)“父亲是因为失业了,怕儿子不赡养他,所以才爱他的儿子”(《背影》)“美国伞兵是一个怕死鬼,因为他的自私害死了法国一对善良无辜的农村夫妇。”(《勇气》)等等,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一堂课只要有这么一个问题,七嘴八舌争个不休,这堂课就算玩完了。
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未能全面吃透
教师片面地将“个性化”作孤立的理解,导致引导、参与、纠正不力,民主有余,集中不够,放得有余,收得不够,讨论有余,总结不够,改革有余,继承不够。有时甚至沦为看热闹的旁观者、骑墙者,这个观点也称赞,那个观点也表扬,一味“捧杀”。在这样的理解下,课堂或许是活跃了,但走了偏锋,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久而久之,我们也可能将培养出一批刁钻古怪、个性乖张的学生来,这与课程改革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也同样是相左的。
为了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多元化的人文价值取向和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以及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搞好“个性化阅读”教学。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将“个性化阅读”置于“三维目标”之下,尤其是要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核心,逐步养成其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志趣,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积极的、健康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进行辩证的分析、引导、梳理和扬弃。
其次,教师课前教学设计要充分,课堂教学引导要得力。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绝不能停留在活跃与热闹上,要着重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参与度和思维的深度,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除个别生成性问题外,绝大多数都应该在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情境之中,或难点、或重点、或疑点、或关键点,总之是在某一特定的有较高探究价值的“话题”之下进行,绝不能让学生随便读一遍书就海阔天空的各谈各的感受与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民主与集中、放与收的关系,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如在《最后一课》中分析韩麦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是一个可怜的人,是一个有较高教学水平的人,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是一个严厉的人,是一个普通的人,是一个有勇气的人,是一个爱国的人,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教师如何结合文章的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取舍、整合,由散到聚,既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理解,又将目标达成一致,趋于一定程度的统一,就需要教师要有充分的教学设计,且引导要得力,只有让众多个性中的共性得到充分显示,让矛盾的双方或诸多对立面不断转化,个性化阅读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在平衡与不平衡中不断地动态变化发展,让课堂呈现出“多元一集中一多元”的态势,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地充满生命力。
个性化阅读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阅读。究其实质就是要求教师重视、珍视阅读教学中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地位,把握好教学收与放的度,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相辅相成的,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合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能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其阅读的个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张扬。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本文就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进行个性化阅读,首先应立足文本逻辑,保证准确理解。阅读过程中充满了创造,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但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发散思维的正确导向与达成目标,赞赏学生的新奇、怪,使得一些个性化阅读的结果严重脱离了文本。比如《孔雀东南飞》一文,聪明、善良、美丽、勤劳的刘兰芝被驱遣回家,关于她被驱遣回家的原因,有的人拉出《礼记》中休媳妇的七条标准,即不顺父母去,无子去,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然后与刘兰芝的言行一一验证,最后得出一个非常肯定的结论:焦母休去刘兰芝最根本的原因是刘兰芝与焦仲卿结婚两三年了,还不能为焦家养育一个后代。其实这种解读明显脱离了文本。因为这一点文章根本没有提及,并且如果是刘兰芝不能生育孩子的话,焦母根据“七出”的原则,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将之休掉,哪里还用得着罗里罗嗦地绕来绕去?那么,焦母坚决地要驱遣刘兰芝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答案就在文中,那就是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分析文本中刘兰芝的言行,我们可以知道,“生小出野里”的刘兰芝是一个有见识有主张的女性,在她的言语和行动中显现着对自由的追求,这与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焦母的要求肯定是相差甚远,焦母是越来越无法容忍,所以,要坚决地将之赶走而后快。
学生阅读完作品后,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总会对作品有一些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但这些认识和体验,必须要尊重文本。作为老师,确实应宽容学生的异见新见,以多元的视角看待学生的见解,但多元应该有据,学生说的并不都是对的,对于严重脱离文本的解读老师要勇于指出,不要做好好先生。当然,这首先要求老师要尊重文本,并能对文本作深入的个性化的解读。
其次应立足文本思想,把握价值取向。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应该也必须要符合时代精神和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我们不能因为有了多元解读的“尚方宝剑”就无视文本的价值取向和该有的情感渗透,不能置作者的写作目的于不顾。
(作者单位:山西夏县二中044400)
1、源于《课标》的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首要位置,在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显然,《课标》中的这段有关阅读教学的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那么,可以这样说,只有个性化的教学才能造就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无疑地,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走个性化阅读教学改革之路。
2、源于“语文”特点的思考
“语文”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唐承彬老师说过,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是含有不少科学因素的,在语文教学的进程中,牵涉到许多无法定量定序的变项,语文教师个人的特点,往往比某些规定的东西更实际,更重要。这番话道出了语文教学应在理性的传授知识、探索规律的同时,又应该求异、创新,以独特的教学个性,求得多彩的教学风格。
3、源于“主体”的思考
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学生,他们有着个性气质、生活经验、心境、情趣的差异,在每时每刻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内心天地。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们稚嫩的心灵,更要欣赏每个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权力,求得每一个学生多角度的发展。任何一个学生到学校来学语文,都不是从零开始的,学生带到课堂来的有他的生活与经验。我们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这个角度而言,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唤起、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的过程。不断地帮助他们内视、发现、理解已有的生活体验及其意义并使其照亮自己的语文学习的过程。
4、源于“教学者”的思考
我们的语文教师自身是一个个充满生命特征的个体,都有着个性魅力,有着独立意识、创造能力和人格理想,有着独特的人文素质。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愈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只有教师充满个性特征的课堂教学,才能激活整个课堂,激发出课文深层的生命活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热情。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一定要亮出个性,亮出“自我”。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需要教师的激情
没有激情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和源泉,更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关键。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来创设新颖和谐的教学情境,例如,用充满神秘色彩的印度舞曲配合《观舞记》,用欢快明丽的松林、清溪之曲伴读《山中之友》等等。通过激情导趣,增强感受,唤起体验,深化理解,触发创意,促进个性化阅读,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学习《观舞记》时,观看了充满神秘色彩的印度舞曲,我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并说明你的理由。这无疑掀起了课堂的,同学们兴奋不已,交头接耳议论着,最后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几乎每一位学生都能说出不同的词汇,可谓精彩纷呈。“恐怖”一个学生脱口而出,空气凝固了一秒中,我内心也一惊,这么美妙的舞蹈竟有这种感受,故意捣乱,不是,你看他一脸坦诚,于是我不断引导其说出其根据,原来都是那盏铜灯惹的祸,马上有同学提出异议,说这是印度宗教色彩的体现。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阅读教学中,既要充分肯定学生对文章主题感受体验的独特性,又要在课堂上多设置一些诸如“为什么?”“你最喜欢什么?”“你的观点有哪些?”“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等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同学们放开思维空间,畅谈自己的情感体验,或互相质疑,或大胆想象,或你争我辩,旁征博引,以理服人。在质疑释疑中挖掘教材,开启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真正使学生成为思想的主人。
2、需要平等和谐
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获得心灵上的安全感和自由感,使其思维流畅,语言丰富。只有构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真正能体验到理智探索的愉悦,课堂也就成了一个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舞台,成了一方创造智慧飞扬的天地,在这样的课堂,要求我们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让心灵沟通心灵,用尊严赢得庄严,用爱心激励爱心,用生命呵护生命,用自由唤醒自由,并以一颗赤诚的童心去感受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进而把他们的精神生活引向美好的境界,让孩子们在开放的课堂上快乐着学,坦露内心,畅所欲言。譬如,在教学《马》这课的教学中,主人给马戴上黄金链条,将其项鬣编成细辫,打扮得那么漂亮,为什么说是对马的侮辱?这一提问掷地有声,同学们纷纷思索,展开讨论,争先恐后地抢答,有的结合自己的体验,有的自喻,最后感悟出马非马,人非人,这是最大的侮辱。由此使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脉搏的跳动,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从而使思想境界也得以升华。
3、需要旁征博引
文言文教学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疏离感,中华传统文化的名篇佳作成了学生难以消化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古董”。怎么办呢?最好的做法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用现代人的意识去诠释文言文,想办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起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在讲解《马说》时,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毛遂自荐”与“自高自大”本质区别,我讲了一个例子,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在一次世博会上,中国人急中生智打碎国酒茅台酒,顿时芳香四溢,推销了自己。这则故事帮助学生领悟了学习《马说》的现实意义——别在等待伯乐的时光中,自我蹉跎,而要自主地推销自我。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个性化课堂,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增多,就会生成很多的教学细节。我们要随机应变,用语文教师所有的敏感去捕捉、发现课堂的生成点,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智慧引申、深入教学。用我们的智慧,让预设和生成共同演绎精彩的课堂。在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得不断提高,与时俱进。我们得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知识储备、敏锐的思辨、良好的语感等等。
参考文献:
1、黄瑞槐《解读“创造性阅读》
2、吴振华《浅谈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山西教育
3、程芳《不,一百种在那里――谈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湖北教育
4、彭英《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理解――教学课例与解读》云南教育
学生在没有对全文内容作整体理解、把握,还没有做出自己的感悟、体验与文本的作者还没有作深入的对话、交流时,就急于让学生作出个性化的解读,以求得课堂的活跃。这与个性化阅读教学貌合神离了,实质即失之于浅薄、浮躁。我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看到:“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要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在历史与现实沟通中,在文本立意和内容的视角转换中读出新意,读出有创见的感悟。”也就是说,读者的感悟体验只有根植于文本才能超越文本,做出个性化的解读。
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就应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文中作者所提出的主题思想或文本所寄寓的价值观做出自己的独特解读(赞同、反对)。它必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求同――求异――再求同。
1、求同是个性化阅读的基础
求同:指的是学生通过阅读文本,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学习手段,达到对文中作者(或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观点、价值观的认同或引起共鸣。通俗地说,就是理解、感悟作者的价值观,追寻文本意义的过程。首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借助语言文字去理解、感悟作者(或文本)表现的主题思想;其次,在理解到作者(文本)的主题思想的基础上,去体会作者(文本)的观点思想是通过怎样的独特的语言、构思、手法来表现出来的。例如:《藏羚羊跪拜》一文的阅读中,学生首先通过自己的独立阅读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及初步感悟到文章所要赞颂的一种世间伟大的情感――母爱,并为文中的母藏羚羊的行动所感动产生的敬仰之情。而此时教师应深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体会感悟:抓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藏羚羊跪拜、落泪)、心理描写(老猎人在扳动扳机之前的心理活动)、老猎人在剖开藏羚羊腹部发现其腹中已成型的小藏羚羊时的神情及动作。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对文章又一次作了深入的解读,并且做出了个性化的解读,那么,则是水到渠成了。
2、求异是个性化阅读的关键
学生在充分体会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观点及为表现思想观点所采用的形式后,对文本所展示的思想观点和作者所采用的表现形式心定会有个人的看法,或赞同或反对,以至于出现超越作者本身的认识局限,产生对文本的二度开发和创造,发掘出文本所蕴含的价值,实现了自我建构。例如:《草船借箭》一文,老师在求同阶段引导学生已经总结出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人物性格特点。而在求异阶段,由于有了和文本充分的交流,有的学生就提出鲁肃并不忠厚、老实。他既没有向周瑜说实话,也没有向诸葛亮说实话,这难道算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吗?若不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草船借箭,那么,赤壁之战的历史将可能改写了。试想,如果没有对文章的充分感悟,能提出这么一个有理有据的独特看法吗?在个性化的解读中,学生已经摸到人物特点的复杂性,多面性,学会了分析人物的辩证法。
3、再求同是个性化阅读的归宿
学生对文本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后,不但意在追求文本最终价值,更意在要实现文本的人文性。语文的人文性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培养爱国热情,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为祖国建设事业献身。例如:《三峡》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思想后,教师及时的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人文性:我们伟大的祖国像三峡这样的美丽壮观的秀美风景还有许许多多,对此你作何感悟,引导学生去从多角度发表见解;作者笔下的三峡描写的为何如此淋漓尽致呢?正是因为作者有了这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这份美景才溢于笔下。同学们能否把你的这份感情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呢?或者用行动表现呢?这样不但使学生理解了这份文章情感而且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并且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4、努力营造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
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5、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交流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注意学习主体的个性层次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一个人都表现出不同的智力差异。教育的本质功能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教育如果以最大程度的个性化方式来进行,就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会教学内容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语文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充分认识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及智力水平,使语文阅读教育目标尽可能地适应他们应有的发展水平。标准过高,会给学习者造成精神压力;标准过低,将会压抑其对知识探索的激情。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二、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阅读课文只能是个人行为。阅读中主体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来唤回直觉经验。由于不同主体之间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所以即使坐在同一教室里,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同一材料,阅读课文的心理活动也会不同,甚至差别很大。因此每一个读者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寻找自己的直觉经验,按照自己的方式解读作品,不一定非要老师牵着鼻子走。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给学生的独立思考留出一定的时间,尽可能让他们用经验、情感对作品进行解读。其次,要注重学生对阅读作品进行整体感知,运用读诵涵泳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带着感情去与作品的形象进行心灵的对话,在情感的审美中自觉实现思想的升华、灵魂的净化。
三、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的发展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活动及其发展过程。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完整性与程序性,有一定的目标性与针对性,有操作性与有效性。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只是固定的一种。它因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对象和条件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设计与选择。过去单篇课文教学的模式,多数是五步程式化,即作者背景简介范读分段及归纳段意分析思想内容并归纳主题总结写作特点,沿用苏联文学教学的程序,使教学处于僵化状态,教学效率不高。近几年,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有了明显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如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模式,魏书生的“六步自学”教学模式,段力佩提出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模式,还有张孝纯的“一主两翼”的“大语文教育”模式,等等。这些模式各有特点,我们可以因材施教地选用,不必固定一格,而要根据需要和可能灵活运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过程是多侧面的多层次的过程,是千姿百态、变化多端的,没有超越特定教学条件的唯一的万能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它要遵循认识规律,有一定的运动规则;作为艺术,它又充满灵性,生动活泼而富有变化。
四、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关键词:语文 个性化 阅读 教学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个性化阅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如何建构小学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值得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研究与探索的问题。那么,如何建构小学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呢?
一、加强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认识
1、什么是个性化阅读?
所谓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过程,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它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的,是一种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的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包括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过程的个性化等等。理想的阅读境界,就是阅读的个性化。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阅读的个性,主要体现在对文章的理解上,他们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观点,虽然这些理解很可能不同于教参、教师的解释,但却表明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就是一种很典型的个性化阅读现象。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家庭环境、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导致了学生个性的差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格外珍惜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和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2、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个性的张扬,更重视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也越来越需要有个性、不满足于现状、敢于打破常规的,有知识、有思维、有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一定要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教学。
2)阅读教学本质的需要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它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对书面符号产生感知和理解,把握其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这是有很强的个性化行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的积累,面对同一个作品,自然会各取所需,进而产生不同的阅读期待和阅读感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且《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标的这一理念无疑是小学阅读教学的本质的回归。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体验,进行个性化阅读的交流。
传统阅读教学过分强调“同一性”,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堂上要求班级所有学生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进行交流,并主观地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学生的答案要符合教师的答案,不符合的便被无情地否定。这样,学生被引入教师自己的语言思维陷阱,严重钝化了学生的个性。
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互动。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角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阅读与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建构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意识,使学生在一种自由而和谐的氛围中深入体验,畅所欲言,发表见解,张扬个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或朗读,或争论,或动手操作,或进行游戏表演,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感受并理解阅读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与含义,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生成和创造新的意义。
2、营造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
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3、实施对话策略
阅读教学中包含着三个层面的对话关系: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样的多重对话,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以学生个体为主体与文本直接对话为中心的关系,其他的对话都只是为了给学生的个体阅读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不应成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它们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
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是学生直接接触古今中外大量优秀范文的好时机。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学生带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向老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讲解给学生听,也不应该是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拆成若干小问题来步步紧逼的向学生追问,最终仍是让学生被动的认同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总之,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与课本直接对话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过程,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和“被追问”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个性化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在阅读教学加大“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也就是对三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学生能从整体感知文本。
个性化阅读是相对于共性化阅读而言的,所谓个性,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指“有独特心理结构、心理过程和行为特征的个人特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说明了阅读活动个性化的基本特点。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 语文个性化阅,,要避免原来的对文章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我们要认识到,读者对文本的解读是一种基于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结构等,不同于作者创作的“二次创造”活动,因此其认识和感受必然是多元化、个性化的。只有在大力张扬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阅读主体的阅读潜能,才能使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个性得以释放和发展。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具体的课堂操作过程中,首先要选取合适的阅读文本,除了现行的语文教材,也可以选用适合本阶段学生阅读水平的书刊,如选取《读者》《意林》杂志上的相关文章。教学过程可以采用“通览全文-初步感知-局部突破-训练语言-认知提升”的教学步骤。其基本形式如下:
通览全文:以学生的习惯、情趣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选择朗读或者默读,熟悉相关文本,获取初步印象,即文章的题材、内容、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通过调动学生的主观认知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初步了解作者所使用的艺术手法,发现文本的内在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这一环节,学生会形成对作品的初步印象,教师要提倡和鼓励阅读理解的多元化,尊重他们的阅读感受、理解和体验,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解读结果。为保证学生对文本自由、个性的解读,教师应该多导引,不急于下结论,不必对学生作过多或过细的规定要求。
初步感知:阅读并非被动地反应,而是老师和学生一起的主动参与,阅读的过程就是与作者和作品进行交流、对话。这一环节,我们要让学生把第一环节已经形成的阅读感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对于不同的阅读感悟,只要言之有理,符合常理,老师都应该应给予热情的肯定或鼓励,消除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紧张心理,推高阅读兴趣和感知能力。
局部突破:教师总结学生的感受后,针对学生的异议和重难点,尤其是多元的阅读感受,要抓住关键和突破口进行引导分析。比如学习完《愚公移山》,有的学生认为,“愚公傻,为什么不考虑搬家”;有的学生学完《背影》,提出父亲为什么不遵守交通规则?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展开讨论,对学生认识的偏颇与不足合理引导,在鼓励学生思考的同时,提倡真善美的价值观。既不选择对这些问题置之不理,“一棍子打死”,也不应以“阅读就应该多元化”而回避,应该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这既是阅读技巧的指导,也是阅读能力的练兵。训练语言:学生阅读量少,阅读面狭窄,阅读能力低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所在。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的词句、精美的细节时强化对学生字词句的能力训练,比如用文中的写作技巧当堂作文或说话;或者进行联想和想象,对课文改写、续写等,以提高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个性化阅读
按照课改阅读理论,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过程就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将看到的书面语言感悟、体验、内化,继而转换成自己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的过程。阅读是个性化色彩较强的一种活动。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到了《易》,道学家看到了,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鲁迅语),只有在大力张扬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阅读主体的阅读潜能,才能使之丰腴厚实,有智慧,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一、要进行个性化阅读,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感悟文本
阅读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去读,而不是被包办代替。我们往往会因为课时紧、任务重、学生能力差等原因,以讲代读,这种包办代替的做法只能是事倍功半,学生永远不会自己阅读,更不要奢望他们会有自己的见解。于是,呼唤个性化阅读,已成为一股异常强劲的带雨的春潮。
记得有这样一句俗语:“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自品尝。”其实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就存在让学生“吃别人嚼过的馍”的问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完全是教师从教参上得来的,也就是说,学生自己没有感悟,没有独立阅读,只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学生自己的看法、观点得不到展现,所以他们不可能有不同意见和见解。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本,把握文本的内容、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感情,让学生走近文本、走进作者,与之对话,从而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最终达到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阅读课。
二、为保证个性化阅读的质量,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
俗话说“举一反三”,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揭示规律,教给方法,让学生学好“一”,然后放手让学生由“一”中所展示的规律方法,获得启迪,去独立的“反三”,以促使学生的学法形成迁移。比如记叙性文章的阅读,可以指导学生分三步来完成:第一步,略读——掌握字词了解大意;第二步,细读——确定重点,理清层次;第三步,精读——归纳主题,体会特点。运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自学同类文章会得到很好的效果,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授之以渔”。
三、力求给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创设宽松愉悦的环境
因为个性化阅读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体验,这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所以需要学生积极的自愿的参与。如何使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呢?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想象和思考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堂中提出了“以目标为核心,以学法为线索,以活动为手段”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以“活动为手段”就是在阅读课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角色演读活动,句段品析活动,美点寻踪活动,探究发现活动,情景剧展现活动,实践示范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给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一个和谐的环境。
比如在教学《吆喝》一文时,由于时代的关系,大多数同学对于吆喝都很陌生,所以我在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搜集关于吆喝声的资料,然后再模仿这些吆喝声让同学们展示。上课时同学们绘声绘色的对他们搜集的吆喝声进行了实践示范,这样大家对吆喝有了初步的感知,体会了老北京的语言特色,然后再找同学对文中的吆喝声进行展示,如卖硬面饽饽的、卖馄饨的、行乞的等。这些活动大家都非常积极,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更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四、实施差异性教学,促进学生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