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04 17:29:3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

第1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 实践探索 习惯 兴趣 方法 培养

小学一年级学生刚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出来,大多数很不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尤其是数学学习,因此,对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翻阅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学习理论等书籍,并经过有关专家的有效指导,我对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几年深入实际的研究,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自我见解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参阅。

一、学习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要知道上数学课前需要准备哪些学习用具、准备到什么程度,为顺利完成课堂任务做好准备。在刚开学时,先就数学课上需要准备什么物品、怎样摆放提出了如下要求:练习本要用哪一页就翻开到哪一页;要用的文具(比如笔、橡皮、尺子之类)要提前从文具盒里拿出来;课桌上的东西按要求摆好,收拾利落……

2.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要知道作业前如何准备,该怎样书写,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对于作业本的保护和使用,可采用评比展览的办法,不管是学生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还是作业时所用的草稿纸,统统拿来展评,不仅注意作业的书写质量,还要看看谁的作业格局安排得更合理,评选出优秀的榜样进行表彰。

3.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要学会检查的方法,做到注意细节。每当学生做完作业时,有的孩子就东张西望,不知道该做什么,要让他们养成检查的习惯。为此,教师要教给孩子检查的方法,尤其是计算题,应该把题目抄下来,在草稿纸上再计算一遍或者是验算。

二、学习兴趣的培养

1.建立宽松、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多表扬鼓励,多给予一些期待,使“教”为“学”服务。对教材中一些抽象、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要赋予感彩,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要时时处处以大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沟通,给学生提供向老师提意见的机会。教师对他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应虚心接受,并向学生表示感谢。

2.导入时设置悬念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时、分的认识”一课时可以设问:1与60相等吗?如果有人认为相等,你觉得是怎么回事?在学生心想知而未得的时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维,解决认知困惑。

3.在探讨新知中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如上了“圆形的认识”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建立起有关概念,任意从装有不同形体的实物的袋子里摸出物品,闭上眼睛说形状,也可让其他学生猜;接着老师指定形体,请学生摸出相应的物品来,并给说对的同学掌声鼓励。

4.采用积极鼓励的评价方式。教师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言语都散发着情感的动力。当学困生稍有进步就鼓励他:“今天你又进步了,老师很高兴!”当学生书写潦草时,幽默地告诫他:“你长得很漂亮,希望你的字也像你一样漂亮。”总之,教师应多一些肯定、鼓励、启发和希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学习方法的培养

1.鼓励质疑,让学生敢提问。例如,在教学“1-5的认识”时,在主题图出示后,我启发学生仔细观察,提示学生:“看着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们有的直接表示图意:“图上有一把太阳伞”,“图上有5个小朋友”。有的则提出与所教问题不相关的问题:“为什么沙滩上的男孩与女孩不去划船”等等。面对学生提问的误区,一方面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肯定,从而保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要启发学生:“我们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图中有几把伞?用数字几表示?’”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逐渐知道怎么表述问题了,纷纷提问。这样,在学习中学生的头脑中充满了好奇与疑问,并敢于大胆地提出,而且对提问充满了兴趣。

2.主动参与,让学生学会合作。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我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录像统计1分钟内十字路口来往车辆的情况,开始学生各数各的,结果谁也汇报不清,于是我问学生:“怎么办?”学生马上想到了分工合作,即每人只记一种车辆的情况,最后汇总,结果各个组都顺利完成了任务。

每个单元结束,我都会给学生布置一项开放性的作业,通过写一写、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等方式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如:学完“10以内的数字”之后,我让学生写一写数字像什么;学完“加减法”之后,让学生画出生活中看到的加、减法问题;学完“比较”,让学生找一找家中的“大小、高矮”等等。对这种作业形式,学生非常乐于接受,不仅明确了学习数学的道理,而且关注了学习内容、意义和价值,激发了学习、探究数学的兴趣与愿望,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激趣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门课程打基础时期,这是小学生从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要耐心指导,更要科学指导。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数学,会觉得数学过于抽象不容易理解,如果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使得小学生产生厌恶数学的心理,这将影响学生今后对数学的学习,因此,教师要结合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精心设计导入内容

数学课堂的开始阶段是提高一节课教学有效性的最好时段,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内容,使学生在集中力最高的时候,迅速抓住教学要点并展开教学内容。例如,利用小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的好奇心理,教师通过比拟的方式介绍数学,也就是说用一年级小学生生活着常见的内容介绍数学。如,教师在上课之初这样导入:1像旗杆,2像鸭子,3像耳朵,4像红旗,5像钩子,6像口哨,7像镰刀,八像葫芦,9像勺子,0像车轮等,以此来降低学生接受数学的难度。教师还可以这样导入:在黑板上连续写下1、2、3、4等数字,在写的过程中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并提出问题,1的后面是2,那么2比1多1,3在2的后面,那么3比2多几?以此类推,教学生认识1至10这几个数字,同时还可以介绍1至10的加法。这样既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又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改变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

二、利用多媒体增加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简化数学教学的难度,小学阶段,特别是一年级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都会产生好奇感,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多媒体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加减法时,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精美的PPT,把学生的视觉、听觉集中在课件上。如,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先播放一段儿歌活跃课堂气氛,然后以动画的形式依次播放5只猴子,边播边提问,“这是什么动物,一共有几只?”学生回答完毕后,播放正确答案,加一只猴子问“现在有几只?”,再加两只猴子问“现在有几只”,以此类推,加到10只猴子后给全班学生以鼓励,相反,从10只猴子依次递减直至减为0只,请一个学习小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处以画画的形式回答教师的提问,如,教师提问:“现有6只兔子,减掉2只后还有几只”,学生画出2只猴子得到正确答案。以多媒体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比传统的教学方法简洁,又可以迅速提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集中力最为集中的时候讲授课本内容。

三、通过讲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普遍表现出好奇心强,好动,乐于自我表现,这是小学生身体与意志迅速从家庭环境下脱离出来,形成个性的阶段,教师要改变学习任务单调、乏味的外在形态,营造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编成一个一个小故事,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讲授课本内容,使学生感知自我,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而不是被动接受训练。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连加连减时,可以这样开始,同学A与同学B星期天去采蘑菇,天气很凉爽,A、B同学采呀采呀,他们一会到小溪边捉鱼,一会在草地上捉蝴蝶,玩的开心极了,到了中午,他们一起数采到的蘑菇,此时,教师停下来提问,哪位同学为他们出个主意,看看哪种方法能够帮助他们又快又准确的数出蘑菇的总数?当学生讨论完毕后提出建议,教师继续讲故事,两位同学回家后,将蘑菇分给C同学一部分,又分给D同学一部分,这时提出问题,“这时AB同学还剩多少个蘑菇?”。一年级小学生普遍反应小学课堂与幼儿园课堂相比,讲课的速度太快而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教师要通过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过渡到正规的义务教育教学轨道当中。

四、利用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内容

练习题同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练习题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上课时学到的内容,一方面可以将课余时间利用起来,丰富学生的生活。例如,学习认识物体和圆这一节时,作业可以这样布置,组织学生回家之后剪纸,分别剪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另外画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当再次上课时,每个同学来比较自己的小作品。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教学当中应该还原于生活,从生活中挖掘教学的素材,以学生熟悉的方式讲授数学,改变传统填鸭式、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以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学教学当中转变师生的角色,将主角还给学生,打好一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为将来数学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钮英敏.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激趣方法[J].学周刊,2012,25:32-33.

[2]张克.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激趣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4,12:14.

第3篇

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冀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一、班级分析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4名,大部分学生都来自附近村子。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麻彤彤、董雪芬、金伟信、董晓乐、董苗苗、吴高程、汤伟帆等学生。这些同学有的智力有些问题,有的则是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1、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2、学习策略问题,导致学习困难。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习困难。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在外务工,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习,导致学习困难。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的。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的。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1)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素材的。

(2)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的,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的,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的,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的。

五、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的,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

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学进度安排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

继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3一、明确指导思想: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确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旁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旁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旁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采取相应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操作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4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3个班共有215人,每班有65多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

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5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观察物体、认识图形、认识100以内的数、找规律、认识人民币、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统计。

三、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

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

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以生为本;行为习惯;学习情感

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和素养培养的教育。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就要定下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的基调,并结合学情,促成教学活动的有序高质的开展;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爱上数学学习,能够掌握数学学习,获得数学知识、能力的提升。但是,我们知道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如一年级学生刚离开比较自由随意的幼儿园,可能一时半会不能完全适应小学阶段比较严格、规矩的学习生活。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还可能有较多的不良习惯,如注意力分散,爱做小动作,上课按照自己的思维去想和说。因此,我们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就要帮助他们养成学习习惯,树立学习意识,形成一定的学习兴趣,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

一、实施关爱教育,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一个人的成长都会经历幼稚懵懂阶段。我们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数学认识和心理特点。这些孩子刚进入小学校园,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比如,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没有上课下课的概念,不会注意到上课时不能做小动作,会胡思乱想,不听老师的教学内容。这样的一些坏习惯还表现在上课坐姿不正确——想怎样坐就怎样坐,课堂上在下面随便插话等。我在最初的教学中,先与学生交流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如“从三到万”的故事,交流生活中的数学和不会数学就不会生活的道理;提出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如: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学会课前预习,能够在预习中生出问题,要注意工整的书写等等。当然,我依据小学生都喜欢老师的表扬,喜欢得到赏识的心理特点,每周展开一次数学课堂遵守纪律的行为标兵的评选,对表现好的学生,在他们作业本上贴上五角星,贴上笑脸图案,给他们希望。如果他们能获得五次五角星就可以得到一个实物奖励,如铅笔、小尺等。另外,我们还将学习习惯融入这样的鼓励和表扬活动中来,对课堂表现积极、回答准确率高,作业书写工整、认真,不涂改或者很少涂改的学生也一并给予奖励。如此,一年级的比较天真又好强的孩子都积极遵守纪律,积极参与课堂,也尽可能让自己的作业干净、漂亮。如此,他们就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形成一定的自主提升水平。

二、重视教学组织,激发学生课堂激情投入

学生的学习情感需要老师的唤醒和呵护。小学生课堂接受能力和课堂专注能力差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不能不對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组织好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推手。如一年级学生喜欢比赛,有着较强表现欲和展示自我的渴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就多开展比赛竞争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激情。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0的认识”教学时,我创设猴子吃桃子的情景:在情景中让学生明白猴子摘下两个桃子,吃掉一个,还剩下一个;他吃掉剩下的那只桃子后,我们发现了什么?(1-1=0),那么,0表示什么呢?我们能说说我们生活中遇到的0的故事吗?如此,通过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他们获得0获得的方法,引导学生训练数学思维,容易使学生乐学、易学。

可以创设数学游戏,如“5的认识”时,设计“抢橡皮”游戏,将五块橡皮随意放在桌上,用红领巾遮住两位同学的眼睛,让他们去摸橡皮,要求将5块橡皮摸完为止,然后展示摸到的个数。这样的游戏中,班级其他同学会帮助指点,也得出5的组合和分成,从而直观地建立了数的概念,掌握了这一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而且还获得了游戏的体验和愉悦。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直观教具、操作学具和多媒体视频和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合作创新学习,提高学生实践学习能力

以生为本的施教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心理,推动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互动活动中获得认识能力的提升。课程标准提出要求我们多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开展,让他们在合作中获得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规律的认识等知识的学习中,我们就让学生们合作阅读教材,合作地去依据教材提供的图片去找规律,在合作交流中发现自己观察的不足,分析的不到位,在合作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如“10的认识和组成”时,我就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合作去研究教材,在基本内容掌握之后,自己去寻找生活中存在的这样知识的事件。如有小组富有创意地设想了动物森林里举行“保龄球大赛”的情境,还利用教具进行实验,他们在活动中学得开心,并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我们要重视合作学习开展的时机,要促成学生交流个性思维基础上互相启发、相互交流。

我们在较多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实施合作学习,如一些较抽象,或实际运用的问题,通过小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形象、直观中提高理解问题的能力。在问题有多种解决方式时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如分类与整理等知识的学习中,如在布置教室的气球的统计中,可以让学生们合作完成,可以根据气球的颜色、大小、形状、所放的位置等进行统计,加深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解题方法、思路的理解,从而形成一定的解题策略,提高学生对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规范他们的数学学习的行为,激起他们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情感,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手段让他们获得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翟敏霞.试论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策略与学习兴趣培养[J].学周刊,2016,(36). 

第5篇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首要环节就是导入新课,它决定着一堂课能否上成功,恰当的导入语言是一堂好课的基础,它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设计巧妙的导语,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充满好奇,从而使他们的思维紧随着教学思路走。如,在进行第一册中“6的认识的”教学时,我在计数器上连续拨上1、2、3、4、5,边拨边让学生数,又一个一个地拨下去,还是边拨边让学生数,并大声地读出来,然后问:“5比4多几?”学生回答说:“5比4多1。”教师相机说道:“由于5比4多1,所以5就站在4的后面了,那么,5的后面是几呢?”因为学生在幼儿园已经接触过了数字,对这部分内容不太陌生,所以,学生齐声答道:“6。”此时教师点明课题,并板书“6”。这样一问一答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二、运用教具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喜欢运用数实物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投其所好,以小孩子喜欢的图案作为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得数是5的加法”时,我先在黑板上贴了4只小白兔,边贴边提问:“黑板上贴的是什么?有几只?”学生回答后,板书“4”,紧接着又贴上了1只,问:“又跑来了几只?”学生回答后,板书“1”,接着问道:“一共有几只兔子?”同时用粉笔画一个圈,把所有的兔子都圈起来。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该选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学生回答:“用加法。”教师板书“+”。再用双手往一块儿合的手势指着所有的兔子问:“4+1等于几?”学生回答:“4+1等于5。”学生通过观察教具发现:求一共是多少,就是把两个数合在一起,应该用加法计算。再如,教材中有这样一个例题:“有10个梨,吃了4个、还剩几个?”在教这道题时,我事先准备好了10张“梨”卡片并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数一数黑板上有几个梨,学生数了数,答道:“黑板上有10个梨。”我说:“吃了4个就是去掉了4个(同时我摘掉4张卡片),还剩几个呢?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回答说:“还剩6个,用减法计算。”通过上述例子不难看出,教具可以使抽象概念变得具体,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为他们打下了剖析应用题的基础。

三、利用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我们从事教育事业,就必须善于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依据其心理特征,投其所好,方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我们不妨抓住并利用好儿童的这一特性,让这一特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我是这样做的,比如:4+5=( ),我先让学生用两种颜色的花,分别摆出5个和4个,然后再让他们数一数一共有多少花,这时老师再告诉学生,把两种花合在一起,可以用算式4+5=9或5+4=9来表示。

四、采用儿歌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的呈现形式往往是枯燥无味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一定要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儿歌说起来朗朗上口,也是学生较为喜欢的内容。因此,我们要依据学生特点,将教学内容编成儿歌。例如,学习“认识10以内的数”时,我运用下面的儿歌: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去买菜;6像哨子嘟嘟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藤上吊;9想勺子能舀饭;10像铅笔加鸡蛋。

五、巧设练习激发兴趣

曾有一位数学家说过:“数学这一学科是如此的严肃,最好不要失去机会,把它弄得趣味化。”干巴巴地做数学练习,比听数学课更乏味。因此,我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采用充满童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做练习的兴趣。例如,做“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的一个童话故事:森林里住着小兔、小狗、小猪、小马和小猴,它们每家的大门口都挂着一个信箱,小猴子是它们的邮递员,可是小猴子要结婚了,它请假准备婚事呢,近几天不能给大家送信了。下面请同学们都来当一次“邮递员”替小猴子送信。边说边摆“信箱”, 小兔子家的信箱(9)、小狗家的信箱(8)、小猪家的信箱(10)、小马家的信箱(7)。紧接着我把带有算式的“信”发给同学们,并要求他们“信”上算式的得数是几就投到几号“信箱”。这样的练习,不仅强化了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学习的兴趣。

第6篇

一、加强引导,培养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本来枯燥的数学变得更有趣,只有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才是学好数学的根本。对于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大部分已经接受过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能看到的数,例如数人数、桌子等;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都有哪些数;还让学生说出那些和自己有关的数字,看谁说得多、说得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永远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增强兴趣。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是学好数学的保障。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即使是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也能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新的事物。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我设计了不同的游戏、故事,让故事情境将他们带到具体的数学问题中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上《认识钟表》一课时,我给孩子拿来钟表,以游戏的形式演示:1号起床的时间是7∶00,2号将时针和分针拨到该时刻的位置,让学生变换着来演示、操作。这样,学生既能准确认识时间,又能学会思考。在实际活动中,有效培养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引导观察,激发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教材的练习设计具有不唯一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养成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存在困难的时候,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引导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另外,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就具体问题、具体答案做出明晰的指示,让学生了解问题的关键所在,以及自己对问题认识存在的偏颇之处。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勇于发言、敢于发言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手段解决问题,充分意识到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第7篇

一、科学引导课堂气氛

一堂课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如果课堂气氛不好,教师就需要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听课或者管理纪律,从而浪费了很多教学时间。然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年纪尚小,所以注意力不集中和纪律不好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对他们加以引导也是必须的。但是引导也需要方法,如果教师只一味地按照传统的管教方式进行说教和管理,就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恐惧情绪和抵触情绪,也就更难令他们将这名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听进去了。因而,对课堂气氛进行有利与科学的引导是新课程教育目标下一名小学教师首先要做好的事情。

那么,要如何才能正确引导课堂气氛呢?我们不妨利用一些创新的观念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令学生都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当中。比如说,小学一年级学生正是处于渴望被大人夸赞、认可和表扬的年龄,他们的表现欲望一般较强,非常喜欢比赛,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点经常性地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小比赛,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再者,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喜新厌旧的情绪是很常见的,他们经常对事物只保持三分钟热度,所以教师在组织这些比赛的时候,可以时常变换一下比赛的项目和方式,有时进行数字书写比赛、有时进行加减运算比赛;有时分组形式是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有时分组形式是男女混搭等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比赛形式中充满学习热情,同时比赛本身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可谓一箭双雕。

另外,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即使课堂气氛再活跃,他们也很难在一节课堂上从头到尾都保持着集中的注意力,所以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相关儿歌来对课堂纪律进行整肃,以代替传统的说教方式。通过这些既简单又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充满乐趣的方式,便可以很好地对课堂气氛加以引导。

二、教学方式灵活多变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结果,兴趣是活跃人心理的最佳成份,只有对某项事情有了兴趣,人才会愿意主动去做。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数学这门课程的内容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而且数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它既没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又没有精彩多变的故事情节,小学学生是很难对它主动产生兴趣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想方设法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1、情境的创设

情境的创设举个例子来说可以是下面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说:小朋友们,大家都知道小兔子最喜欢吃萝卜,有一天,小兔子到田里拔萝卜,不一会儿它就拔出了2根萝卜,于是它吧唧吧唧吃下一根,你们能说说刚才小兔子吃萝卜的过程吗?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小兔子拔了2根萝卜,吃了1根,还剩1根,所以2-1=1。教师继续说:但是小兔子觉得只吃1根萝卜不够饱,所以它又吃了一根,你们说它现在手里还有几根萝卜?学生就会回答:小兔子本来还剩1根萝卜,但是它又把这根吃了,就没有了,所以1-1=0。再进而,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们解释出“0”这个数字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设计可以把原本枯燥的数字变成学生们所熟知并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将知识收纳入脑中,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愿意学、容易学。

2、游戏的利用

在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小游戏来辅助教学,使学生们的学习氛围更加轻松愉快。比如在教给学生们认识“7”这个数字时,教师可以利用抢乒乓球的小游戏来进行教学:在7枚乒乓球上分别贴上1-7的编号,并设置6个带有1-6编号的凳子,让7名学生随机抢到一枚乒乓球,并根据编号找到相应的凳子坐好,比赛他们的反应速度;这样等6名学生都坐好之后,却有一名学生没有找到位置,学生们也就会自行明白到“7比6多1,6比7少1”这个概念。

3、语言的生动

第8篇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新课程改革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  

(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补给优秀,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第9篇

1.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 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认识数学知识。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的物品,然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小猫钓鱼》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猫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态,再让学生戴上小猫的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答对与否,我都给予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列算式为:2+6(2个摇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就:“有四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通过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