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三年级信息技术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3 04:46: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三年级信息技术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三年级信息技术总结

第1篇

一、获得的成效

(一)三年级

本学期三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学习内容是对计算机的认识以及打字的基本指法,其中打字指法是重点。三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学生打字基本指法,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提高打字的速度。一个学期下来,大部分的学生对键盘都比较熟悉,养成了双手随时放在基准键上的好习惯,对以后电脑的学习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四年级

本学期四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学习重点是画图工具及logo语言的学习,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编程,logo语言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logo语言的一些基本命令,能够在老师的要求下画出相应的图形,有一部分学得较好的学生还能给其他学生当小老师,教学的效果还不错。

(三)五年级

本学期五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学习重点是word表格的制作与设计。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或个人或合作,都完成了一份修饰好的课程表和一份修饰好的月历,通过不断练习,对word表格的操作都比较熟悉。

(四)六年级

本学期六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学习重点是幻灯片的制作。这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powerpoint这个软件,学生对于制作出来的幻灯片动画效果都很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相对较高,在学期末都能交出一份还不错的幻灯片作品。

二、存在的不足

(一)电脑设备不足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一年的教学中也发现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是设备不足,我校计算机室现有计算机46台,其中含教师机一台,学生机45台,但开学初能用的电脑不足二十台,而且机子配置很低,不时出现故障,造成教学不能正常进行。后面经过维修情况有所好转,但还是由于配置太低,教师机无法控制学生电脑,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

(二)上课课时有限

三到六年级每周都只开设了一节信息技术课,且信息技术课在小学不受重视,常常连仅有的一节课也被其他科任的老师要走了,上课时平均每台机子都要有两三个学生使用,很难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上机练习时间,也没有空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很难从中发现培养有特长的学生。

(三)学生差距较大

本校的学生有50%的学生是外地生,平时对电脑的接触较少,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而一些本地的学生家里都有电脑,对计算机的操作相对比较熟悉,学生水平之间的差距太大。同样的一个知识点,有些同学很快就可以接受,但是有相当部分的同学却连打字等一些基本的操作都不懂。

(四)缺少观摩学习机会

信息技术教师几乎没有参加观摩,学习机会少,以至自身信息、素质难提高,无法满足学生对当代信息技术探索欲望,不了解现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趋势,上课时基本上是凭着感觉走。

(五)自身存在的不足

作为一名新老师,对小学的教学教法还不够熟悉,在自己的工作中,尤其是对差生还欠缺耐心,有时产生急躁,急于求成的想法。且信息技术的教材没有配套的教参,教学时只能凭着自己的主观感觉来进行。

三、改进的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第2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微课;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02-0102-02

如今,微课热潮来袭,以微视频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微课教学逐渐流行开来。微课教学能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但其在学习体验方面却比较欠缺,所以在设计微课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体验。同样,体验式教学也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和不足,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自主⒂攵龋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效果明显,而其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学进度较慢。在这种情况下,体验式课堂教学需要一些手段来辅助、促进教学进度,而微课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对笔者来说,将体验式教学和微课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将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如果将这种有效的整合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会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笔者结合几个微课教学案例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微课设计之情境体验

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导入,让学生在预设的情境氛围中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供主观动力。这样的微课设计以学生的内需为根本,以课堂任务为载体,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课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使体验教学发挥良好效果。

微课应用案例一: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复制与粘贴图形》一课。

微课视频中放映了哆啦A梦的动画,视频中笔者讲道:“Hi,小朋友你好,我是机器猫哆啦A梦,今天我要给你变个魔术,请看这里有一盆漂亮的花,现在用我的魔法口袋可以再变出两盆一样的花。”视频中出现了机器猫口袋变出多盆花的动画,接着视频中又讲道:“小朋友你想学会这个魔术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复制与粘贴图形》。”

【分析】因为微课有时间限制,所以教师在微课设计时要做到快速切入主题。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复制、粘贴以及移动图形的方法,掌握对相同图形进行复制、粘贴的技巧(透明模式),简化作图过程,了解计算机作图与普通作图的区别。哆啦A梦是学生喜欢且熟悉的卡通人物,在微课中笔者利用哆啦A梦动画进行情境导入可以快速有效地抓住学生的眼球,引发学生的思考,也能顺理成章地推动他们学习新知,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微课设计之练习体验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只有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自己判断,才能使其真正学到新的知识。

微课应用案例二: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画线》一课。

在微课中,笔者先介绍了单弧曲线的画法,并总结出口诀,又出示了几个其他单弧曲线的样式,要求学生在画图软件中根据笔者提供的口诀来试着绘画;接着,又介绍了双弧曲线的画法并总结了口诀,要求学生练习绘制多个双弧曲线。

【分析】在《画线》中“画曲线”是难点,笔者将“画曲线”这一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在视频中,笔者将难点的步骤总结成口诀,再让学生根据口诀进行练习,加深学生印象,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教师要关注微课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在微课设计中可将微课练习资源分层,实现异步教学,尽可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练习。

微课应用案例三: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组合图形》一课。

在微课视频中,笔者出示不同的任务卡给学生并说:“请你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挑选一个任务完成。①将素材图形“其他朋友”添加到海底世界连环画第四格中,注意调整大小和位置。②创作绘画海底生物并添加到海底世界连环画第四格中。”

【分析】在微课教学环节,笔者出示的两个任务的难度和目标各异。第一个任务主要是让学生充分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第二个任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放大镜等工具在新的画图文件中进行创作后,再组合到之前的画图中,这一任务的目标和要求较高。笔者通过两个不同层次的任务,体现分层教学的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在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往往被迫重复讲解基本操作,满足不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而利用微课教学设置分层教学任务后,教师完全可以实现异步式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挑战不同难度的任务,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微课设计之整合体验

信息技术课堂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是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教师要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使学生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体验,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微课应用案例四: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画方形和圆形》一课。

在微课中,笔者展示了多幅乱砍滥伐、破坏环境的图片并配以悲伤的音乐,在情感渲染后,提出了绘画创作任务:“让我们携起手来,通过今天学习的画方形和圆形的知识,来设计保护环境、不乱砍滥伐的标志,倡导大家保护地球。”同时,在微课中展示了一些实例标志,并演示说明了设计标志的简要步骤,学生可以边做边看。

【分析】在微课设计中,笔者融入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目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破坏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再促使其运用所学知识去设计保护环境的绘画标志。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操作技能,还应在其他领域对学生的情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是信息技术教师所要追寻的教育本真。

第3篇

一、深入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自我加压,才能将信息知识更流畅地、轻松地、完整地讲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始终走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前端,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步伐。积极认真地参加本学科的继续教育培训,积极学习各种理论知识,认真、主动地向其它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深入钻研信息技术教学教材,在备课上下功夫,查阅大量的书籍。特别是三年级没有教材,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征,自编了,集知识性、趣味性、创新性、实用性的教材,使学生变得乐学、好学。

二、努力探索,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

利用网络,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计算机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通过网络,教师可以获得所教学科的各方面资料,拓宽学生视野,优化课堂教学。比如:在微机室里,我可以用操作电脑,展示教学课件;播放vcd、dvd、录像等格式的教学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中的难点;变静为动,突破教学重难点;巧设练习,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练。并适当采用学生竞赛的方法,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和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师生合作,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课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准备,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与学生共同安装“绿坝护航”软件,安装时要跳过还原卡的保护,才能一步步的的安装,让学生体会到维护维护维修计算机的坚辛苦,激发学生爱机护机的意识,并强化网络安全意识,使学生在机房上课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在上机练习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引导优胜帮助一般学生,一般学生协助优生,及优生帮差生。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使学生之间地关系更加和谐,便于学习的交流,促进。走进差生的心灵,给他们鼓励,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对他们的学习不时的进行激励性的评价。

四、共同努力,齐创学校的和谐教育

这学期是一个紧张而忙碌的一学期,全校的师生都因忙碌而快乐着,开学伊始,学校组组织了的各教研组“名师送课” 活动和“人人上一堂优质课的”活动,接着进行了全校的教学能手参评活动,在这些讲课活动中,老师们的课件,有80%的课件都是我帮着指导制作的,做课件可是费脑费时的事情,虽然忙碌辛苦,但我却以为而高兴,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制作课件的水平和知识面也不断的提高。有人说“信息技术老师是学校里的一块砖,那里需要那里搬”。其实,每个教师都是学校的一块砖,都为学校的建设“添砖加瓦”。在举行学生才艺大赛和庆六一的活动中,所有的人都忙碌着,我主要负责计算机的才艺大赛,不但要负责出参赛的试题,还要负责组织召集学生比赛,最后还合计成绩,这项工作繁琐而复杂,可看到学生取得成绩后的喜悦,自己的疲惫也随之消失了。在上好课的同时,我也积极投入到庆六一的准备工作中,特别是在演出那天,我们化妆组的是最早来到学校帮助学生化妆的,我们的认真仔细确保演出质量。

五、辅导竞赛方面

开学初,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大赛,我总结以往参赛的经验,积极帮助指导设计修改作品,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从100多名参赛的学生作品中,优中选优,选出15件作品参赛,这些学生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三年级的刘洋洋同学夺得了济宁市比赛绘画组的第一名,其作品又被推荐到省里参赛。今年参赛的作品,在构思创意,制作技术上,超乎评委老师的想像,我这些优秀的作品都收集学校机房的服务器上,并上传到校园上,让全校师生和家长、社会各界共享,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1】

2010—2011年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 · · · · · · · 

【返回 栏目列表】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总结经验,改进方法,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使我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2)

2010—2011年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第4篇

从直觉上继续学习画图软件的一些功能,以及学会修饰和装扮图形,和学习运用因特网访问网站,下载资源,利用有效的资源帮助我们的学习,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闽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一、情况分析

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根据教学计划,随着我校各种条件的具备,已作为必修课开设。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要求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初步学会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的技能,养成当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三、教学评价

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评价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考试、考查,评估学生的作品和竞赛的方法。不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都应鼓励学生创新,使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像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充满活力。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认真对学生进行辅导。

2.实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3.由于学校存在人多机少的情况,所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一节课的任务。

4.对课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解决一些突发事件,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学习。

5.尽可能地多安排上机时间,让学生更多地熟悉软件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内容安排周次起止日期教 学 内 容课时

一9.3——9.9学习机房制度1

二9.10——9.161.与新朋友见面1

三9.17——9.232.可爱的鼠标1

四9.24——9.303.鼠标陪我玩一玩1

五10.1——10.7

六10.8——4.144.计算器帮你忙1

七10.15——4.215.小伙伴的作品1

八10.22——10.286.小树苗快快长1

九10.29——11.47.整齐的教学楼1

十11.5——11.116.五彩的窗子1

十一11.12——11.189.花香满园1

十二11.19——11.2510.我能画得更好1

十三11.26——12.211.美丽的校园1

十四12.3——12.912.神奇的魔术棒1

十五12.10——12.1613.动物联欢会1

十六12.17——12.2314.参观网上动物园1

十七12.24——12.3015.贺新年1

十八12.31——1.615.贺新年2

十九1.7——1.13期末测试1

二十1.14——1.20期末测试2

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2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根据教学计划,随着我校各种条件的具备,已作为必修课开设。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初步学会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的技能,养成当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三、教学评价

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评价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考试、考查,评估学生的作品和竞赛的方法。不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都应鼓励学生创新,使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像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充满活力。

四、第六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安排

1、信息技术初步: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应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2、操作系统简单介绍:掌握PowerPoint中文本的添加,图片的插入,动画的设置,超级链接的制作。

3、用计算机画画,进行名片的制作,在Photoshop中进行图像处理。

4、用计算机作文,在Word中进行文字的处理及编辑排版,并制作个人的主页。

5、网络的简单应用,学会上网,学会查看网上同学的电脑中的信息。

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世界。为了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确定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课程任务及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的用途。

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技能目标:

1、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对程序窗口的简单操作。

2、学会输入汉字,加强指法练习。

情感目标:

培养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道德观念。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的用途。

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3、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

难点:

1、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对程序窗口的简单操作。

3、熟练输入汉字,正确运用指法。

四、改进教学、落实计划、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在受教育阶段尽可能多地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并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得到发展。

(一)课前准备

1、深入了解学生

教师课前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等,从学生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确定学生的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期望形成的认知结构,找到“原有认知结构”与“期望认知结构”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教学起始点及相应的教学方法策略,为组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设计教学方案要针对课程内容模块化强的特征,注重教学单元的整体设计。对教学单元所涉及到的知识教学内容、技能教学内容以及应用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根据《课程指导纲要》、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将教学单元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统筹安排,避免教学的随意性。

教材处理时,力求做到内容简明易学,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那些与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学习之后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它们的用武之地,通过使用,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捷和快乐。

确定教学方法应根据单元教学实际,合理、灵活地选用讲解示范、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教法和学法。

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互相交流教学设计方案,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及时对原有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调整、补充、完善,形成个性化教案。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而将素质教育的实施融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始终。

3、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做好计算机房内部的局域网软硬件规划和建设。重视教学需要的素材资源、教学软件或课件的构建,通过合作开发,形成网络学习资源,实现共享。

教师要熟练掌握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各种硬件和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课前认真检查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环境,及时排除设备和软件故障,并认真做好教具、学具、教学媒体、教学资料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二)课堂教学

将市教科院“三步四环节五课型”的要求落到实处,在教学实施过程注意以下几点:

1、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创造条件,使学习过程突显主动性与独创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富有创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合作、发现、交流中学习。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2、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注意“以学定教”,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交流、评价等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亲历处理信息、知识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分层教学。

因为家庭条件不同,孩子接触微机的程度不一样,小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时起点不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立多级学习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发展。具体做法可以在设计常规内容之外,另外设计一到二个较高教学目标的内容,或与本节课目标类似的其它目标,或相同目标的其它活动内容。课堂上,已经掌握了常规内容的学生就可以去学习较高教学目标的内容,或与本节课目标类似的其它目标内容,或相同目标的其它活动内容,基础差的同学达到常规内容即可。

4、重视技术学习的实践性

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可迁移性十分明显,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有意识地突出各种应用软件间的关联使用,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和方法,通过积极探索,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5、重视课堂教学的检测评价

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评价,应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如何,是否掌握了知识、技能与方法,还存在哪些问题”等问题,及时掌握教学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反馈。

评价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如知识技能学习的评价可以由教师提问学习情况,小组讨论、归纳后由组长汇报;也可以由组内互相检测评价,然后推选代表上台示范操作与表达;还可以由教师抽调好、中、差三类学生上台示范操作与表达,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评价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及时表扬、多鼓励,对演示表述错误的,也应循循善诱、肯定成绩,指导学习方法。

进行评价时,还应当考虑评价活动占课堂整体教学时间的比例。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要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进行评价。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另外,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要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4一、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信息技术,好奇心非常强,没有基础但兴趣浓厚,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上课活跃爱说话。

二、教材分析

主要为电脑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计算机的了解及基本操作,互联网的认识,画图软件的使用基础,计算器的使用和键盘的操作,信息编码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作用。

3、掌握计算机的组成、用途及使用范围。

4、互联网的初步认识,用浏览器浏览网页。

5、认识Windows桌面,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6、设置桌面背景及窗口操作。

7、初识画图软件。

8、在图画中插入文字

9、学会使用计算器。

10、键盘的操作。

四、教学评价

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评价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考试、考查,评估学生的作品和竞赛的方法。不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都应鼓励学生创新,使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像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充满活力。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认真对学生进行辅导。

2、实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教学任务。

4、对课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解决一些突发事件,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学习。

5、尽可能地多安排上机时间,让学生更多地熟悉软件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5为使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知识,而且学有所用,特制定本学期计算机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小学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共三册,本学期学习第一册(上),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计算机乐园;第二单元:计算机绘画;第三单元:与键盘握握手。教材结构和谐紧凑,内容深入浅出,形式活泼美观,生动有趣,适合小学生的知识特点和认识水平,便于小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教材内容。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的部分基础知识已有所了解,键盘输入也有一定的基础,只是操作计算机有一定的难度,本学期要在教学中不断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操作水平和键盘输入水平。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电脑的组成,掌握电脑的开关机操作及鼠标的各种基本操作。

2.熟练鼠标的操作,了解金山画王的窗口组成,学会用卡通并图,用画笔绘画、给图着色等操作,能设计制作出相对完整的、比较综合的电脑绘画作品。

3.了解键盘组成及指法规则,熟练掌握键盘指法及常用控制键的使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及击键习惯。

第5篇

【关键词】情境创设;原则;策略

一、引言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在外力的帮助下,通过人际间的交流协作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其中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理想学习环境的四个基本要素。可见,情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效的情境则是学习活动的助推器。新课标实施以来,虽然一线教师已经普遍运用情境展开教学活动,但如何避开情境创设的误区,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二、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符合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效的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获得高阶知识的积极性;而且情境中丰富的提示能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运用情境创设展开教学活动的信息技术课堂都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有的可能生动高效,但也有混乱低效。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容易从“情境创设”走进“情境设置“的误区。

情境设置通常是为了情境而设置情境,不以所学知识的需要为出发点,容易造成生硬甚至可能引起学生思维的混乱。而情境创设是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它能与所要学习的知识构成和谐的整体,让学生在情境的作用下更快更好的掌握新知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情境创设的原则

教学情境是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有效手段,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创设情境”而不是“设置情境”,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就需要遵循下列原则。

(一)根据学习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创设情境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知,学习者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身心特点,他们的兴趣和关注点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偏向于轻松有趣、神秘奇幻的事物,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则倾向于具有实用价值、富有挑战性的事物。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情境,才能让学生融入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基于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反之,会使学习轻松有趣”,可见,情感对学习活动具有深刻的影响。它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愿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以学习者的情感体验为依据创设情境,在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同时增强的内心的情感体验,将有效的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顺利进行。

(三)基于学习者已有的图式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个体认知的发展是其已有图式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的方式达到个体与客观环境的平衡,从而产生新图式的过程。可见,基于学习者已有的图式创设情境,一方面能使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情境提示下巩固已有的图式,另一方面为学生获得新图式做牵引,促进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建构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情境创设的基本策略

情境是认知发展的桥梁,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帮助学习者完成有意义的学习。在遵循情境创设原则的基础上,总结并提炼创设情境的基本策略,为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引导。

(一)利用游戏、竞赛等手段创设情境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可得,小学阶段是学生勤奋与自卑的冲突期。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很重视自己的学习情况,他们倾向于在学习或集体活动中获得成功。因此,游戏、竞赛等有竞争观念的活动能有效的激发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三年级下册学习键盘录入时,适当将学生进行分组后开展字、词、句的录入比赛,在帮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的同时,让成就动机驱动学生进行高效学习。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渴望像成人一样认识万事万物,因此,他们的脑海中总是存在着无数个为什么。随着一个个“为什么”的攻破,他们的眼界和学识也逐渐发展。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鼓励他们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如三年级上册《计算机的组成》(闽教版)一课中,在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拥有神奇的“大脑”后,教师邀请学生对计算机提问,并从中选择若干个有效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参考书等方式探索问题答案,从而掌握知识。

(三)以情动人,创设情境

学习者的内部动机是学习活动持续进行的力量源泉,而情感则是开启学习者内部动机的一把钥匙。外在情境的感染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在情感的驱动下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活跃的思维,进而高效的获得所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如学生在学校的日常活动都是既定的,而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都希望能在学校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因此,在四年级下册《制作课程表》(闽教版)一课中,教师将自还给学生,让他们为自己制作一份理想的课程表,从而满足学生内在情感的渴望。

(四)基于学科整合创设情境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理解为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支持,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其它学科的辅助学习工具,其它学科也能够为信息技术课程提供支持。基于其它学科的知识基础创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快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培养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如五年级上册《制作有动画效果的幻灯片》(闽教版)教学时,让学生回顾一年级语文教材中乌鸦喝水的故事,并运用幻灯片的自定义动画再现故事情节,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认识到幻灯片多样化的功用。

参考文献:

[1] 钟晓.信息技术课堂情境创设初探[J].现代教育,2011,(01):59-60.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期;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课程;就业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3―0124―04

自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继续深造。这一举措有力地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在校大学生人数亦随之迅速增加,原本不是很突出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面对这一情况,高校教育课程设置成为备受争论的焦点话题,大家普遍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高校学科设置不合理是有关联的[1]。于是专家学者纷纷提出缓解大学生就业形势需要一个引导力――改善大学生专业课程设置。

一现状背景

截至8月底的最新统计显示,2008年普通高校已就业毕业生超过20万人,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92.51%,比2007年上升0.89个百分点。2009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23.42万人[2],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针对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我们可以参照下表:

从上表可知,自2004年至2007年,不管是所有院校还是地方所属院校的教育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呈递减趋势,由此可知近几年来教育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究竟原因何在呢?

针对这一问题,通过访谈众多已毕业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我们了解到他们在就业求职时面对的最大障碍是在校期间缺乏相应的实践训练,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如果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将极大地改善毕业生就业状况。早在1994年,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在《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与范畴》一书中就将教育技术定义为一种为促进学习,而对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并且教育技术学专业致力于培养的是从事教育技术领域的教育培训、资源建设与开发、环境建设等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教育部长周济在一次报告中也提到“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然而,现在许多学院在设置对教育技术专业课程时并未意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因此,对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并且对其依据社会需求进行调整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教育部于2009年3月28日做出明确规定,本科应届毕业生大学四年内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我们秉持实践项目教学应成为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之一,贯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机进行学科内容教学的原则,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知行合一”人才策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增设小学期实践教学课程来达到提高教育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专业素养以期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二 小学期的特征

小学期在国际上又称暑期学校(Summer School),一般指在不影响春秋学期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安排一个短期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多学习知识,开拓视野,进一步加强专业学术交流的国际化[4]。在小学期里,一般采用小班教学的形式、以实用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注重学生精神风貌和素质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养成优良的职业风范。

小学期制在国外大学普遍常见,许多学校提供各种暑期课程,为一些想提前修完课程的学生提供方便。小学期上课时间各校长短不一,没有明确规定[5]。1920年夏,陶行知在南京高师举办第一次summer school,为中国高等学校开办summer school之始。北京大学于2002年9月开始实行小学期制,邀请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教授、专家学者在“小学期”里开设一些课程或学术讲座,旨在加大社会实践课的比重[6]。今年中国人民大学也以“英文授课,本硕博同堂”的形式开始实行小学期,很多在校本科生都能够与博士生同堂上课交流,目的是提高人大教学的国际性[7],此活动吸引了众多眼球。另外,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校也有小学期制度,主要以实践为主。无论是学术交流,还是实践教学,高校开办小学期课程都是从学生的利益和需求出发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目前我国高校一般是将小学期安排在暑假,为期四周,但是因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安排不一,比如海南大学就将小学期设置在冬季为时三周。

文中所指的小学期实践课程主要是沿用目前工科学生的暑假实践课程的形式,增设一个小学期来训练与提升学生所学的教育技术专业技能。教育技术专业的小学期实践课程安排主要采用学生主导课堂,老师担当“引导”和“教练”的角色,实用、现实的任务交给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贯穿整个小学期实践课程。整个过程教学任务高度计划性和灵活性相统一。

三 教育技术专业小学期实践课程设置

从这两年一些院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教学工作。另外,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技术毕业生选择进入IT或影视传媒公司,从事教育软件及设备研发、数字音视频资料制作等工作[8]。所以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必须有帮助学生发展专业实践技能,养成相关领域的职业素养的实践体系,它包括:信息技术教育、企业培训、多媒体创作、电视教学片创作、教育应用系统设计开发、等五个方面,它们与教育技术学专业能力体系之间的基本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结合当今就业现状并综合各高校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安排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教育技术专业分为三个方向: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方向、数字媒体技术方向和教育软件工程方向,为在校教育技术专业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提供小学期实践课程。小学期课程安排的依据主要围绕前两年重视专业基础教育,后两年针对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着重培养大学生教育技术某个方向的专业能力这个中心开展并侧重为这个中心服务的。在大学三年级这个学年间开办小学期旨在通过实践训练提高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且为其将来的职业发展铺设好道路。

1 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方向

信息技术教学法和教学设计的专业课的教学主要是针对不同内容所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内容讲解,但是纯理论的讲解对于学生的学习并不能起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小学期里安排的教法研讨活动是对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的补充,同时也对教学设计课程的实践运用。这会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且可以帮助学生把小学期实践过程的成功体验运用到实习课堂。

采用网络模拟的方式对企业培训设计与实施课程的实践训练。这类似于因特网上玩一种叫做“MUD”的联网游戏。这种游戏没有图像,用文字来创造一个自己的人物,然后同样用文字来控制、调度这个任务的活动。专业老师担任“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小组成员进行企业文化分析,模拟分析“企业”知识文化建设并配合“人力资源主管”进行培训课程设计开发和实施等系列课程。

四 有效实施方法

针对教育技术专业在校三年级学生,学院将开设持续的三周教育技术学科小学期实践课程,这些课程属于专业高级课程。每个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至少要选一门实践课程,所得学分纳入总的实践课程学分中。

1 时间安排

教育技术专业的小学期课程安排在大学三年级。从本科整体专业课程安排的角度来说,大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基本修完教育技术基础课程,对专业有了大概、基本的了解。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的课程学习中学生能知道自己的专业兴趣所在,可以基本确定所要学习的专业方向,接下来可以理性地选择具体某门实践课程来深入拓展学习专业技能。从学校课程安排的角度来看,小学期课程的设置既不能额外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应接不暇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同时又不能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工作安排。我们把小学期实践课程安排在大学三年级增加一个为时三周的小学期实践课程,具体安排是在大学三年级上半学年安排两周,下半学年开学的第一周作为小学期最后一周的考核周。小学期跨度为两个学期,学生可以在大三上学期的后阶段开始实践课程训练,这时候学校有些课程已经结束,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学习,紧接着还有一个暑期的时间可以深入实践。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的第一周进行考核,学生学习负担较轻可以全心进行实践考核,也不会额外加重教师负担。

2 保障有效实施的措施

(1) 实行指导老师负责制,辅导员监督制,共同监督落实小学期实践课程实施情况

小学期实践课程是以学生为主导、指导老师指导学生的学习,期间辅导员进行监督管理的方式进行的。指导老师需全程给予学生指导和及时地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培养学生注重解决困难的能力和勇于承担责任的职业素质。辅导员在该过程中起监督和管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动手能力的作用。

(2) 进行形成性评价50%与总结性评价50%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实践课程的评价素来是难以明确直观地给出分数,在此我们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保证过程也看重结果。在实践课程进行过程中,指导老师和辅导员同时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定性评价。在课程结束后,每个课程由指导老师指定一个定量的评价表对其作品进行打分,总分为两个成绩按权重计算所得。

(3) 课程与竞赛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动力

课程学习考核包含设计好的作品,我们可以把这些现成的作品拿去参加教育技术项目竞赛。这样一来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二来刺激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实践课程学习。

3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实施效果分析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成立于1985年,并于1986年起开始招生。目前已形成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培养层次,共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师范)、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远程教育和教育游戏)两个方向。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从成立至今一直是国内同行中的引领者,从开始实施教育技术实践课程至今已有四届毕业生。教育技术实践课程分为微型项目和实践项目两个部分,微型项目实践共6个项目,分在1-6学期进行,具体由任课老师带队,在每学期第3-4周布置任务,按组分工完成作品、在15-16周完成作品汇报,由系考核小组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成员由本学期相关任课老师及系教学质量评估小组成员组成;教育技术项目实践板块由多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组成,集中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该板块的课程是动态生成性课程已经纳入本专业学生培养计划,课程学习亦计入学分,四年共11个学分。实践课程的具体内容随着教育技术应用领域的发展而变化,有较大弹性,能够及时反映技术发展与社会需求。从南京师范大学历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工作情况我们可以知道,教育技术实践课程不仅给他们的面试带来莫大的帮助,而且让其工作受益匪浅。小学期实践课程是在原有的实践课程上进行的调整,是对学生的需求和实施过程的问题进行补充。

五 结束语

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就已凸显,今后恐怕亦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存在。有效解决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应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在此,我们从本校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小学期的特点,提出在大学三年级穿插小学期实践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育技术专业知识以便为其就业做好准备。该论文试图从增加实践教学的措施这一角度来解决就业问题,以期抛砖引玉,能引起更多的专家学者探讨并研究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 石小磊,刘璞.就业难折射专业设置缺陷 [EB/O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8年浙江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与去年基本持平 [EB/OL].

[3]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 教育类本科专业近四年就业率一览[EB/OL].

[4] 周伟,唐安国. 短学期制课程设置的利弊分析――以上海大学的调查为例[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06).

[5] 何启东. 国外学期制度漫谈[J].高校观察,2006,(03).

[6] 暑假成小学期――中国高校兴起三学期制[N]. 北京晨报,2002-11-09.

[7] 雷嘉.人民大学今年试行“小学期”[N].北京青年报,2009-02-27.

[8]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与人才定位、培养模式研究[EB/OL].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Summer School Practical Curriculum in the Guidance of Students’ Employment

TANG Xiao-yan WANG Ju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Jiangsu,Nanjing,210097,China)

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材;有效性;策略

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是教会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使问题的解决更具创新性和有效性。教材作为课程目标的载体,对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教材对指导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导性,那么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将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开展自学、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获得新的知识。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获得效率、学生的学习感受来思考教材对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一、研究过程

为了研究教材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我们选择了三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我们选择了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课《我的小画板》进行研究。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教材,学一学怎样打开画图软件。边看边尝试操作一下。看哪位同学看得最认真仔细。

学生迅速地翻开书,开始看书。并尝试操作。

生:老师,在左下角没看到绿色的“开始”按钮,我的电脑左下角是一个蓝色的“小圆球”。一样的吗?

师:你可以试试看。

生:……

师:请同学们继续看书,看看书上是怎么给我们介绍的。小画板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呢?

生1:老师,我这个和书上的不一样。我没有看到菜单栏。

生2:老师,我这个也是的,左边没有工具箱。

生3:左下角的颜色块怎么到右上部分去了呢?

生:……

师:同学们,别着急。你们打开的小画板和教材上是有一些区别。不过,他们的名称都没有变,只是位置变了。变化最大的就是菜单栏,你们可以单击左上角“书”一样的图标试试,看看菜单栏是不是又回来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小画板升

级了。

问题发现:从本堂课来看,学生在使用教材时,为了用教材而思维反而受到约束,总在“找”书上的内容。

原因诊断:教师让学生看书,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方式。因为软件升级导致的界面变化,学生感到非常不适应。

改进建议:教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凭借,但却并不是唯一。当教材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指导性并不明显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不能选择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以教材为基础,自主探索。

二、文献综述

北京课程教材研究所副研究员郭芳老师作了如下尝试:(1)以学科的知识体系来安排一、二级标题,保证明朗清晰的知识结构以及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科学严谨,以任务或活动的内容安排二级以下标题,注重教材内容的可操作性、活泼性、趣味性;(2)在任务或活动中加强总结和归纳性的内容,在一个子任务完成后,及时总结有关知识、技能与方法,引导学生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3)通过设计一定数量的综合性任务或活动,让学生能够多角度、多路径解决问题;(4)从教材的总体上来设计活动任务,把每一个部分的内容,甚至整套教材统筹考虑,使各个任务体现的知识点形成一定的系统性,用知识的相关性这根隐形的线把任务串起来,前后内容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梯度。

江苏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的谢明老师提出:不能让陈旧的教材成为我们教学的“绊脚石”,要摒弃“教教材”的做法,灵活合理地使用教材。由于软件开发速度快,形形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因此,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实施策略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包含“硬件与系统管理”“信息加工与表达”和“网络与信息交流”三个专题,同时设两个拓展模块,分别是“算法与程序设计入门”和“机器人入门”,然而现行教材在知识体系上明显脱离社会发展,内容深度、广度上也明显不足。现提出以下建议:

1.重构教材知识体系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3~4年级中重点开设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的内容,5~6年级中开设拓展模块的内容。让学生在学完每个单元时,对单元主题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

2.丰富教材内容

补充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中的部分内容,同时加入算法与程序设计入门和机器人入门两部分内容。算法与程序设计入门中可以Scratch软件为载体,机器人入门可以用虚拟机器人或者六大功能室中的实物机器人为载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接触和体验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其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和文化意义,增强他们对当代先进信息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和适应能力。

3.改变教材发行体系

教材的发行特点决定了教材始终跟不上软件的更新速度。软件的更新一方面带来人机交互接口(UI)的变化,另一方面可能导致操作方式,甚至学习方式的变化。那么我们的教材内容可以只列出年级、单元、课时要学习的知识以及学生要达到的目标,而不具体到某种软件或具体的软件版本上面,把软件的选择权交给用教材的教师和学生。

4.拓展教学资源

充足的教学资源对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希望信息技术教材也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至少包括两方面:(1)学生课堂学习中需要练习的素材;(2)提供一些优秀和典型的课堂教学实录。让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和学生一同成长,共同提高。

以上只是我们在研究教材在指导学生学习活动中有效性的一些做法和思考,由于自身角度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对此研究可能还不成熟,还请各位专家多多指导!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编的小学科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科学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出来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你要去观察一样事物有时却没有地方去观察,你要去做一个实验往往又没有实验器具。任凭老师嘴巴怎么讲,学生听得无味,没有一点兴趣。如果用上多媒体,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比如,我在教三年级科学下册《茎越长越高》这一课时,课文要求学生去观察凤仙花的茎在四个星期里的生长变化,并做记录。可是凤仙花刚长出地面,不到一周,怎么能观察到凤仙花在四个星期里茎的生长变化呢?我运用了多媒体,做了个课件,播放给学生看:第一周,茎是白色的,又软又细,5厘米左右高。第二周,茎变成淡白色,较软较细,15厘米左右高。第三周,茎变成淡绿色,有点粗有点硬,高约25厘米。第四周,茎变绿色,较硬较粗,高约35厘米。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知道凤仙花茎的生长变化,很快地把观察到凤仙花茎的生长变化记录在记录表里。轻松的学到了凤仙花茎的生长变化的知识。

二、应用信息技术,突破文中难点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往往会碰到有一些深奥的,难懂的问题,在课堂上很难用其他办法解决。用上信息技术,就会把深奥难懂的问题变得浅显易懂。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种子变成了幼苗》时,课文里讲到光合作用,由于涉及到叶绿体等微观的事物和光合作用这一复杂抽象的概念,学生学起来困难。我就制作了二幅动画课件。先播放小树长成大树的动画课件给学生看,并配上音:“一棵小树,在阳光的照射下,一天天一年年地成长,长成了大树,它为什么能长成大树呢?它的‘食物’从哪里来呢?”再让学生去思考。然后,再给学生放了一幅叶的光合作用的动画课件。学生一看就知道植物的“食物”原来是从光合作用中得来的。阳光照射在树叶上,叶片细胞中的叶绿体利用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养料,并放出氧气。这个养料就是植物的“食物”。学生就这样很轻松地理解植物叶子的光合作用过程,突破了课文中的难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具体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一些内容比较抽象,小学生不容易理解。像这样的问题,教师用语言来描述是很难的。如果照着书本讲,学生就不知道。而多媒体的介入,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难为易,学生学起来就轻松。比如,我在上三年级科学下册《水的三态变化》这一课时,我做了一个课件播放给学生看:地面上固态的冰在阳光的照射下开始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又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在天空中凝结成液态的小水滴,小水滴落下来又是雨水;雨水遇冷又凝结成固态的冰。学生看完课件后,就知道自然界的水就是这样往复循环三态变化的,从而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第9篇

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电脑兴趣小组。活动的成果的喜人,不少的学生电脑打字速度,电脑知识水平的很大的提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师期末工作汇报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信息技术教师期末工作汇报一

本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已基本顺利地完成任务。工作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另我担忧的问题。以下是本人本学期的工作情况。

教学上的主要工作: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其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如课程的临时调整,但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太大的影响,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学生没有办法上机,缺少实践机会,这个问题在下个学期要特别加于重视解决。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课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电脑兴趣小组。活动的成果的喜人,不少的学生电脑打字速度,电脑知识水平的很大的提高。

对于三年级,这一学期主要学习让学生了解信息,认识计算机并学会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熟练掌握鼠标操作的操作,掌握一些计算机规律。了解窗口操作,通过学习软件摸索出学软件的规律。学习键盘操作,认识键盘,熟练进行键盘的手指分工练习。在教学工作过程中,主要是采用了演示法和讲解法。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从思想上,利用各种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锻炼自己,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我工作中的遗憾:

工作虽然做了不少,也下了很大的工夫,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给我流下了遗憾。如,学生人数太多,机子不够用,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机子损坏次数太频繁、数量太多,都来不及维修,这直接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所有这些遗憾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下个学期的工作还得关注这个问题,否则情况定不如人意。

信息技术教师期末工作汇报二

一、教学工作任务

本学期承担三年级6个班的信息技术课和四年级3个班的综合实践课教学任务。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情况进行教学,主要完成了与课程内容相密切的课本知识教学,如三年级的Windows窗口操作,画图软件中各种工具及命令的使用;综合实践课中让学生了解新疆的地理特征,有哪些物产、特产,动手制作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1.德育目标:通过一学期的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安全使用网络,争做文明上网的小公民。

2.智育目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掌握“画图”软件中各种工具及命令的用法。

三、主要教学成绩及经验

信息技术课的动手实践操作技术指导这方面取得很大的收获。这主要是注重了教材的钻研,教法的合理利用。

教师对教材认真的领会,教材上提示到的操作步骤教师本人先反复的操作,然后再对学生讲解。这方面具体是这样做的:在上机课教学中尽量做到精讲,把理论知识溶缩,一些很抽象的理论把它转变成一些操作性很清楚的操作步骤或师演示操作方法;把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尤其是把自己的实践操作得出的经验结合起来,注重实际经验的传授,而且教学时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一些干干疤疤的理论讲得很有生色。

教法上: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导入新课——设计问题——学生自读教材寻找答案——讨论实际操作过程或步骤——总结操作要领(经验)——上机操作)。一期来,学生感觉到学到了点实在的东西,学习积极性不断的增强。其次,上机课,组织模式得到一定的探索,逐步找到一种适合不同班级的授课方式。有的班以演示、总结操作知识为主;有的班以实践操作为主,每节课定一个操作任务,再给学生的自主操作时间,自行摸索,形成感性经验。

四、存在的问题

本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学生在上机课中不能按要求带脚套,使这部分人得不到上机实践操作的目的;

2.在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还不太会去合作、交流;

3.在评价作品环节,语言太单调。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采取强性措施,让学生明白带脚套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和带脚套的作用;

2.还需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方法,交流问题的技巧;

3.在评价作品方面,还需要提高自己的评价多元化。

信息技术教师期末工作汇报三

又是一学期的结束,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三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从教学上讲我主要做了这一些工作:

一、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有:

1.认识计算机、鼠标使用操作。

2.画图中直线工具和矩形工具、椭圆工具和文件的保存、图的复制与粘贴、曲线工具和填充工具。

3. 认识键盘、抓键盘手指分工、字母的输入、单词输入。

4.初识智能abc、词组的输入、整句的输入方法。

5. 用ie浏览网页、拨号上网。

6.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用ie浏览网页、从网上下载游戏、ie浏览器的使用技巧。

7.发送电子邮件、接收并回复电子邮件。

8.遵守网络文明公约、计算机病毒及防治。

二、主要采取的方法: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其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比如:学校有活动和教学时间冲突,有时停电等;但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使得大量理论知识得于传授给学生。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学生没有办法上机,缺少实践机会,这个问题在下个学期要特别加于重视解决。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信息技术课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对于课堂上能力较强的学生,我额外教给他们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使得他们知识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4.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耐心细致的对他们进行示范操作,必要时还单独给他们开小灶,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

5.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参加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自考学知识,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6.开展竞技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掌握指法的击键方法。因为指法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又是枯燥的,所以有必要开展一些活动以维持学生学习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比赛的方法进行,每过一个阶段进行一次比赛活动,由每小组先进行,然后由组内评出最好的,再由评出的进行互评,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用枯燥无味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活动,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个个都想争着做个打字高手,从而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另外,本学期在校内开展了“打字小能手”比赛,通过比赛,提高了学生的竞技水平。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

由于打字速度跟不上教学的进度要求,导致部分学生对网络知识的学习操作不够扎实,语文成绩偏差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也较困难;个别学生在电脑上课期间有吃零食的习惯,下学期一定能够严加管理教育引导;部分学生对网络游戏情有独钟,操作中也偷偷的打游戏,这些不好的行为教师一定要加以引导教育。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