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5 02:52: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图书馆调查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馆员培训 调查报告 培训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205-02
为了解我省图书馆馆员培训的现状,课题组于2013年1月,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通过电子邮件、电话、QQ通信等方式,向省内56家图书馆发放了调查问卷,收回有效回复34份,回收率为67%。通过34个图书馆信息反馈,基本上能够反映出目前我省图书馆馆员培训的真实情况,这不仅对于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将为我省相关部门研究馆员培训需求、提高我省图书馆馆员培训水平和效益提供决策参考作用。
下面通过图表具体地说明我省图书馆馆员培训情况:如表1。
1 我省图书馆馆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地方政府对图书馆发展重视不够,馆员培训经费投入少
从表1中数据可以发现,越是基层图书馆,培训的次数就越少,而且培训方式也大多集中在自学和座谈两种形式上,这跟我省图书馆尤其是基层图书馆在培训经费方面所处的窘境有关,据了解,我省大部分基层图书馆的培训经费不足万元,分摊到每个馆员身上不过几百元,而现在的培训费用一般都在3000~4000元左右,面对如此高的培训费用,广大基层图书馆根本无力满足广大基层馆员培训的要求,只能将有限的经费集中在馆领导和少数骨干人员身上,广大基层馆员只能选择费用低廉的馆内学习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广大基层馆员的知识视野。
1.2 馆员培训水平不高
目前我省的馆员培训主要分为馆内培训与行业培训,从馆内培训来讲,由于缺乏优质的培训资源和相关的师姿力量,馆内培训只能是馆内同事之间的交流,图书馆工作人员很难接触到外界的科研信息,这种交流很难具备高的层次和水准。
从行业培训来看,这种培训主要有省、市两级培训,从培训结构来看,这种培训是自上而下的直线型培训,缺乏与其它社会系统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得很多的培训内容缺少来自知识信息产品消费市场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图书馆培训的实用效能。不仅如此,培训与培训之间缺乏内在有机的知识联系,培训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培训学习中知识碎片化情况较为普遍。
1.3 培训方式单一、陈旧
目前,我省的馆员培训主要采取传统的会议培训方式,传播方式主要是直线型单向传播,缺乏双向或多向的交流沟通,这种培训方式由于受时间、地点、师资、设备、经费等各方面的影响,只能是固定的、僵化的,是一种静态的培训方式,而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信息量海量增长的社会,然而目前网络学习还没有在图书馆培训中普及,我省还没有一个专为图书馆馆员学习交流的专业平台,培训者和受训者之间缺乏常设的、动态的交流平台,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员的学习,不利于图书馆员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与进步。
1.4 培训效益不明显
现在的馆员培训往往只注重馆员培训的数量和场次,,满足于表层信息的统计和培训证书的获取,忽视了馆员培训的内在质量,馆员参加培训能够获取多少知识和技能?馆员如何将培训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服务实践?能够提高多少服务效益?都没有一个科学的、具体的、完整的考核机制,这就使得馆员培训的质量大打折扣,馆员培训往往流于形式。
2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1 馆员培训应该做到三个结合
图书馆员作为服务的主体,服务是图书馆员的重要职责,因此馆员培训必须紧紧地围绕着这个目的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与图书馆的发展相结合,根据图书馆的发展来确定图书馆馆员培训的主题、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图书馆员进行知识更新、技能更新,在当前网络信息泛在化的形势下,图书馆员的培训内容应该更多地转向知识信息的挖掘与整理上来。只有这样,才能使馆员的职业能力符合时代的发展。
二是图书馆员培训应该与馆员的职业规划相结合。由于馆员自身的学历、专业、兴趣、经验、服务领域存在者差异,因此对培训的需求也会存在着不同,馆员培训应该根据馆员的自身特点及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为其提供具有个性化的培训方案,由于这种培训更多地与馆员个人发展目标相契合,因此这种培训的效果显然要比一刀切的统一培训要好很多。
第三是与读者需求相结合,图书馆的服务目的是读者,因此馆员培训必须着眼于读者需求,随着网络的发展,馆员培训的内容应该进行拓展,要适当地增加社会心理、公共关系、知识营销、市场分析、情报学等方面的内容,增加馆员对信息的判断力。
2.2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使馆员培训全覆盖、动态化。
现在的馆员培训更多地是采集中式的培训,广大图书馆员尤其是基层图书馆员很难随时随地获得优质的培训学习资源,为解决这些问题,图书馆应该充分采用现代网络技术,为广大馆员提供一个常设的、动态的学习交流平台,使优质的培训学习资源覆盖到广大馆员,馆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随时随地进行学习,馆员可以相互学习、深入探讨,从而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2.3 馆员培训要注重质量和效益
现在的馆员培训大多只是简单地理论知识讲授或者是论文交流,针对工作中的问题却很少涉及,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违馆员培训的初衷,为此,图书馆管理层要积极为培训成果的转化实践创造条件,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在人事、制度、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革新,可以实行培训人员汇报制度、建立培训学习档案、建立健全培训考核制度、加强学习团队建设、实行培训成果实践情况汇报等措施,促使图书馆将培训成果更多地应用于图书馆的服务实践中。
3 结语
馆员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图书馆发展、人材培养规划、培训资源整合、学习方式、受众接受能力、考核制度、经费投入等多种因素,为此要加强对馆员培训的研究创新,从政策制度、培训模式、效能考核等方面积极探索,使馆员培训真正成为馆员职场的加油站和助推器。
参考文献
[1] 盛芳芳.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培训体系 河北科技图苑[J].2006(5):53-56,71.
[2] 黄文.创新基层图书馆馆员教育培训工作刍议[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3):33-35.
[3] 李晓莉.我国图书馆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0(22):207.
〔关键词〕学科馆藏;满足感;生物学;大学生;高校图书馆
2002年国家教育部修订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应积极采用现代技术,实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为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1]。学科馆藏是指高校图书馆所典藏的不同学科文献信息资源,主要分为纸质和电子两种型,是高校相关学科建设及其读者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不可或缺的知识源泉之一。所谓学科馆藏满足感是指高校读者,尤其是相关学科读者利用高校图书馆学科馆藏后获得的满意程度,它是评价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1 调查过程
广西师范大学是一所建校近80年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长期以来,该校图书馆致力于学科馆藏建设,以期满足该校学科建设和读者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之需。本报告源自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大学生对该馆生物学科馆藏满足感的调查。
通过文献检索,在借鉴国内相关调查案例[2-3]的基础上,结合本调查的具体实际,设定大学生对该馆生物学科馆藏满足感的调查7项指标:藏特点、馆藏分布、馆藏培训、馆藏利用、馆藏借阅、馆藏缺失和馆藏荐购。基于这些指标,制定《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生物学科馆藏满足感调查问卷》。
向该校生命科学学院300名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发放《调查问卷》并组织作答。被试者涉及该院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态学3个分支学科方向。共回收有效问卷270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问卷率均达90%,最后,将有效问卷中对各测度选项的选择结果数据套入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馆藏特点
馆藏特点从宏观上反映了该馆生物学科馆藏是否满足大学生需求。调查结果显示:被试者对该馆生物学科馆藏的丰富性、新颖性、专业性和类型比例的满意超过60%。这表明:①该馆在生物学科馆藏建设中始终以大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尤其是近年来实施学科馆员制度,通过学科馆员建立馆院联系,及时洞悉生物学科的发展态势,准确掌握该学科经典和前沿文献信息资源的动向,面对信息爆炸、文献剧增、经费有限的现状,努力实现生物学科馆藏效益的最大化,满足大学生的需求。②近年来,该馆根据文献信息资源载体和传播多样性的趋势,遵从大学生阅读习惯的新变化,依靠日益完善的校园网,采取逐步压缩纸质、增加电子生物学科馆藏的策略,使这两种生物学科馆藏的比例逐步趋于合理。
2.2 馆藏分布
馆藏分布反映该馆馆藏整体布局能否方便大学生使用。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78%的被试者对该馆生物学科馆藏,尤其是纸质馆藏分布比较模糊;被试者或多或少对该馆正在使用的馆藏索引的检索效果不满意。这表明该馆生物学科馆藏整体布局存在不足。究其原因:①该校3校区办学且各校区设馆,纸质馆藏分布变动频繁;也可能是大学生对该馆各种机读数据库所含的具体内容感到陌生。②该馆研发的多机读数据库整合《统一检索系统》使用时间不长,仍需改进;该馆使用的《汇文文献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全校纸质馆藏,生物学科馆藏录入该系统时难免出现偏差;一些大学生对所需生物学科馆藏的篇名和主题词等检索项了解不确切或不完整,也是产生检索结果误差的原因。
馆藏培训直接影响大学生对该馆生物学科馆藏的利用效率。调查结果显示:近3/4的被试者知道并参加过该馆举办的各种生物学科馆藏培训;被试者参加培训的首选是机读数据库使用培训,选择生物学科馆藏使用导引等培训的也分别达40%左右。近90%的被试者建议该馆经常性地发放新增生物学科馆藏的使用指南,293%的被试者甚至提出开展个性化辅导的需求。近40%的被试者分别通过学院开设的文检课或自学,较全面地掌握生物学馆藏检索和分析知识,而通过该馆培训掌握此类知识的不足20%。这意味着:①近年来,该馆生物学科馆藏培训形式多样、组织力度和普及强度较高,满足了大学生的基本需求,但是,该馆生物学科馆藏培训深度不够。
2.4 馆藏利用
大学生通过利用该馆生物学科馆藏解决面临的学业问题而产生满足感。调查结果显示:超过40%被试者分别以专业课学习、开阔视野和科研为目的而利用该馆生物学科馆藏;近40%被试者不挑剔该馆生物学科馆藏类型;超过50%被试者将访问在馆机读数据库视为利用该馆生物学科馆藏的捷径;超过40%被试者在利用该馆生物学科馆藏后能够圆满或基本解决所面临的学业问题;超过1/3的被试者分别因缺乏检索知识等主观因素,或受到IP限制等客观因素制约,影响其利用该馆电子生物学科馆藏。这表明:①大学生对该馆生物学科馆藏利的用目的明确,讲求实用,从解决面临的学业问题中获得满足感。②近年来,该馆采取压缩纸质、增添电子生物学馆藏的策略,正迎合大学生的阅读习惯,而如何更便捷高效利用电子生物学科馆藏,需要该馆与学校各职能部门协调改进。
2.5 馆藏借阅
馆藏借阅方便与否直接影响大学生对该馆生物学科馆藏的满足感。调查结果显示:超过1/3的被试者认定每逢学期末和毕业论文开题期为该馆生物学科馆藏借阅高峰期,但有近2/3的被试者在借阅高峰期仍非常或较容易借阅该馆生物学科馆藏;超过40%的被试者将馆藏已借出视为影响该馆生物学科馆藏借阅的首要原因;当遇到借阅困难时,无所适从者比例较低。这表明:①该馆出现生物学科馆藏借阅高峰期是正常现象。每逢学期末,大学生纷纷借阅该馆生物学科馆藏,迎接期末专业课考试;每当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期,为掌握所选课题的发展态势,大学生都要借阅该馆生物学科馆藏。②近年来,学校投入大量经费,使该馆生物学科馆藏,尤其是电子生物学科馆藏不断丰富,使得大学生即使在借阅高峰期,也能通过访问机读数据库满足需求。但是,纸质生物学科馆藏复本量瓶颈导致借阅高峰期许多纸质书刊借不到。诚然,大学生利用该馆生物学科馆藏的主动性较高,遇到借阅困难时,基本能够各显所能,解决此困难。
2.6 馆藏缺失
馆藏缺失反映该馆生物学科馆藏的软肋,可能降低大学生的满足感。调查结果显示:超过1/4的被试者分别认为该馆无法满足需要的生物学科馆藏是此学科的科研专著和习题集;最缺的生物学分支学科馆藏是营养学,其次是医学。究其原因:①源于该馆学科馆藏定位主要是以满足大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为主,生物学科研专著主要由相关学院资料室典藏;此外,鉴于生物学科描述性的特征,其许多分支学科尚未出版习题集。②《中国知网》之《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是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机读数据库,而该馆曾在一段时期内未购买其《医药卫生科技子库》的全文访问权限,导致这些生物学分支学科馆藏缺失。
2.7 馆藏荐购
大学生主动向该馆荐购所需的生物学科馆藏,既使其从参与中获得满足,又提高该馆生物学科馆藏采访的针对性。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向该馆荐购生物学科馆藏的被试者不足10%;最常用的荐购方式是在线荐购。这意味着:尽管该馆开通了在线馆藏荐购,但是,该馆在生物学科馆藏荐购采访时,主要征求教师,特别是专家教授的建议,忽略了与大学生的沟通。
3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可以认定:本次调查是正向积极的。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生物学科馆藏建设符合国内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通过采访、典藏、培训、管理、借阅和技术等方面的改革创新,该馆生物学科馆藏基本满足该校生物学科大学生的需求。诚然,针对本次调查中反映的一些问题,特建议如下:
3.1 彰显学科馆藏的竞争力
生物学科馆藏是该馆的基础性资源之一。依据管理学资源依赖学派的观点,如果该馆此学科馆藏具有“价值、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4],那么,其竞争力将得以彰显,就能够更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为此:①通过深层次的文本挖掘体现该馆此类馆藏的价值。邀请专家经常性地开展生物学科经典文献导读,并通过学科馆员及时生物学科前沿信息分类指南,帮助大学生融汇此学科知识,了解其动态。②建立特色生物学科馆藏以体现其稀缺性。通过高校间馆际互通方式获得本学科顶端学术期刊《Nature》及其全部子刊的电子版的访问权限,或收集《瑶山鳄蜥专项调查报告》等非公开出版但学术意义较大的文献,确保大学生涉足相关领域时占领信息制高点。③通过该馆悠久的历史积淀、合理的人才结构和良好的团队精神、以及科学高效的组织模式,在形成其生物学科馆藏价值和稀缺性竞争优势的同时,展现难以模仿的内在竞争驱动。
3.2 遴选电子馆藏、建立个人图书馆
机读数据库是大学生偏爱的该馆生物学科馆藏。鉴于此类馆藏种类不断扩大、内容日日更新、特色平台不断增加、支撑技术不断改进的状况,就应该:①建立在馆机读数据库评估制度,组建由该馆牵头、相关专家教授参加的机读数据库遴选团队,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在馆机读数据库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剔旧更新,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②通过《中国知网》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大学生掌握运用《中国知网》建立个人图书馆的技术[5],同时要求在馆机读数据库的出版商以客户免费培训的方式,经常性地开展面向大学生的在馆机读数据库新特色平台推介和新检索技术导引,大幅提高他们对这些机读数据库的利用效率。
3.3 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作用
该馆生物学科馆藏建设是一项多部门,多因素协调的工作。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作用,通过他们在这项工作中的联络沟通,以融入一线且嵌入过程的方式,进一步完善馆内采访、典藏、培训、借阅和技术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同时加大该校生命科学学院、网络中心,各类文献信息资源出版商等馆外单位,以及相关教师和大学生的合作,努力实现采访科学化、典藏规范化、培训实用化、借阅方便化、技术标准化的目标。
3.4 打造服务优势,突出个
该馆生物学科馆藏建设是为了更好开展学科文献信息服务。为此:①依据泛在知识环境特点,秉承Lib2服务理念[6],以大学生为中心,围绕他们对生物学科馆藏的动态需求,以开放性的姿态,通过与其互动互享,提升其对该馆生物学科馆藏的满足感。②综合运用网页书签、RRS和MSN等技术[7],实现该馆生物学科电子馆藏的集成、组织、筛选、聚合和,构建起统一高效、精准便捷的生物学科馆藏服务平台,形成服务优势。③积极开展个,与学院开设的文检课结合互补,以提高大学生深度分析和转化利用该馆生物学科馆藏的能力。
谨此:对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段明广和李军伟老师在本调查过程中提供的帮助致以诚挚的感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部[EB/OL].http:∥/20020610/3058180.shtml,2012-07-06.
[2]张新.高校图书馆管理指标设计初探[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5):60-62.
[3]倪宁兵,孙汝杰,卫菁.高校图书馆面向学科专业的馆藏文献调查与分析[J].现代情报,2007,(11):122-124.
[4](英)安德鲁·坎贝尔,凯瑟琳·萨默斯·卢斯.核心能力战略[M].严勇,祝方,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2.
[5]易彦伶,姜月仙.“中国知网”医生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创建与应用[J].医学信息,2010,23(7):2282.
1 调查思路与方法
(一)调查思路
本次调查以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图书馆为例,以期通过实地走访、自填问卷、个别访谈等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小学生对学校图书馆的评价和需求,厘清南山区中小学图书馆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拓展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模式,建设适应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校园图书馆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
1.文献法
利用方正数据库、中国知网等电子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搜集期刊、论文等文献中反映的研究问题,整理总结现有研究成果,构建合乎逻辑、有据可依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作为调查基础。
2.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学生使用图书馆的过程中,对学校图书馆管理各方面实际状况的满意程度,采用了问卷法,较为客观的全面的呈现学校图书馆管理的实际情况。问卷调查内容设计涵盖以下范畴:(1)校图书馆的阅读基本条件,如是否干净整洁、是否光线明亮等;(2)文献满足学生情况,如图书的种类、数量、更新频率等;(3)借阅制度及开馆管理,如借书制度、阅览制度、开放时间、开放时长等;(4)校图书馆开展文献教育和阅读活动情况,如是否会开展文献信息检索教育、是否会定期开展读书活动等;(5)馆员的基本服务,如校图书馆老师的服务态度、借阅手续的流程和效率等;(6)学生使用图书馆的情况,如是否经常去校图书馆、是否经常谈到校图书馆;(7)对校图书馆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56份,回收1052份,有效问卷1050份。
3.访谈法
本此调查采用结构式访谈,笔者对部分学生以及学校的图书管理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对学校图书馆管理现状的看法、建议及评价等,并用访谈资料佐证问卷调查所得结果。
2 调查的总体情况
(一)基本情况
从阅读的基本条件来看,95%的学生对学校图书馆的整体环境(包括整洁程度、光线、空间布局、座椅的硬件设施)非常满意,但是也有3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电子阅览室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与图书管理员的交谈中,也有35%的图书馆员希望可以引入自助借书的网络平台建设。从文献满足学生情况来看,70%的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的图书种类和数量基本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也有5%的同学表示,希望图书馆能多进一些图书,包括电子书。对于学校的借阅制度及开馆管理,65%的学生都感到满意,更有10%的学生希望开馆时间可以延长,或是周末可能开馆。80%的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能够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98%的学生表示他们的学校开设有阅读课,而且他们非常喜欢上阅读课。但是关于图书馆员的基本服务方面,60%的学生都表示希望图书管理员的服务态度可以有所改进。75%的学生都表示他们经常会去图书馆。
(二)图书馆开展的读书活动
笔者通过与图书管理员和学生的访谈了解到, 近年来学校图书馆举办或参与的各种读书活动,每年每校平均达16.58次;许多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种文学社团、书评会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校报校刊的编制、交流工作步入常规。除了开展常规的图书活动,各个学校还会根据各自的情况,探索开展特色活动,如邀请专家、名人到图书馆共读一本好书;开展教师读书沙龙;成立教师读书协会;开展校级、班级“小书迷”评选活动;开展全校性图书漂流活动等,通过各种形式推动中小学生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对图书馆功能利用情况不足
在访谈中,有60%的学生认为图书馆就只是一个看书、借书、还书的场所,他们对图书馆的功能感到盲然,缺乏利用图书馆的意识。但是,在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推进的今天,学校图书馆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出来,随着学校图书馆已成为素质教育的载体,学校图书馆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能力。
3 学校图书馆建设的一些建议
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笔者对中学校图书馆建设的建议如下:
(一)顺应时展的趋势,加强电子资源的采购力度
目前,大部分中小学图书馆虽然有一定的馆藏量,但主要仍以纸质图书为主,电子阅读还不是主流。但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中小学生的阅读呈现数字化、便捷化、交互化的特点。由此可见,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兴起,学校图书馆的建设要紧形势,关注中小学生新的阅读特点,添置适合中小学生的数字化阅读设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购买电子出版物。同时,有条件的中小学图书馆可以尝试向网络化、自动化转变,实现馆藏资源数字化。
(二)改变资源配置方式,建立“开放式”校园图书馆
“开放式”的校园图书馆,既包括时间开放,也包括空间开放。一方面,在时间开放方面,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应该不分节假日,满足师生借阅需要;另一方面,空间开放可以借鉴国外“图书漂流活动” 的理念,把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联网电脑搬到校园一角、教室里、走廊上,中小学开放式图书馆的功能更加多元化,不再是单纯的借阅书籍,可以拓展出各种“角”功能,例如社团角、自修角、自由开放网络、选修课等。这些“角”不是单纯的图书馆的某一块物理场所,更是图书馆的精神领域,它体现了图书馆的文化氛围与学习氛围,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功能角的建立也是学校课堂教育的延伸,它可以作为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十分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主动延伸工作触角,辅助支撑教育教学改革
在学校,一切活动都具有教育的特性,学校图书馆也不例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图书馆更要主动将工作的触角延伸至学科教学的课堂,通过开展各种层次的阅读推广活动及参考咨询,有效发挥辅助支撑教育教学的职能。学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料要盘活为教育教学资源,与学科老师保持联系沟通,了解教学进度,推荐相关教辅书籍,将图书馆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及教研中,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拓展。
(四)加强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中小学图书馆服务水平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是中小学图书馆提升服务水平的重点。首先,学校图书馆应配备文化知识水平和业务管理素质较高、事业心较强的专职工作人员。其次图书馆管理员应转变工作馆内,将图书馆服务变被动为主动,只有不断转变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意识和能力,才能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最后,建立严格的上岗考核制度,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使我区的中小学图书馆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吕星宇,占盛丽.上海市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问题和对策――兼论国外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经验[J].上海教育科研,2010(1):39-42.
[2]马国华.中小学图书馆(室)事业的现状与思考――鸡西市中小学图书馆(室)调查报告[J].图书馆建设,2005年(4):59-61.
[3]F.少年儿童心目中的学校图书馆――2003上海少儿阅读研究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2013(6):35-37.
[4]王艳伟.浅谈学校图书馆的作用[J].黑龙江史志,2015(11):284
某中学曾做过调查,一年静下心来读完10本书的教师已是少数,学生的平均数更少,探究原因,99%的人反映没时间看书。
从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用好的读物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正能量,依然任重道远。
高校图书馆借阅量创十年新低说明啥
但数据背后依然有隐忧,一方面,该调查是将教材与教辅都计算在内,另一方面,6.97本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与日本人均40本,法国人均20本,俄罗斯人均55本相比仍较低。
关键词:教育信息简报;网络调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近几年,高校图书馆相继创办教育信息简报,旨在收集整理国内外教育、教学信息,力图为学校管理决策、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提供最新、最具价值的参考信息。
一、高校图书馆开办教育信息简报的意义
1.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传递职能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服务性的组织,也是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型性机构,信息传递职能是其立足之本。应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科研课题等,充分发挥信息传递职能[1],而教育信息简报正是围绕上述主题搜集整理报道相关信息,是高校图书馆充分发挥信息传递职能的一种体现。
2.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信息分析服务
在新的网络环境下,人们往往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不能只为读者提供简单的原始信息,而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2]。教育信息简报就是根据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需要,有针对性的收集相关信息,并对原始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加工,从而提供信息分析服务。
3.为各级领导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信息
高校图书馆教育信息简报在收集、整理、加工和报道信息时,会加大对国家教育部及相关部委有关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的关注,以便为学校各级领导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信息。
二、高校图书馆开办教育信息简报的现状
通过对东北地区63所高校图书馆网站的调查,共有6所高校图书馆在网站上设置了教育信息简报专栏,其中吉林省4所,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各1所,详细情况见表1。
1.创办时间
在6所高校图书馆中,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教育信息简报的创办时间最早,其余5所高校陆续创办了教育信息简报。
2.出版周期
除长春理工大学图书馆外,其他5所高校图书馆的教育信息简报均有固定的出版周期,出版周期为季刊和月刊的各2所,1所出版周期为双月刊。
3.是否有栏目设置
有2所院校图书馆的教育信息简报没有栏目设置,其余4所院校图书馆的教育信息简报有栏目设置,每期的栏目不固定。长春工程学院图书馆教育信息简报设有国内信息快讯、国际信息快讯、高端视点、热点探讨和观点交汇等栏目;北华大学图书馆教育信息简报设有热点聚焦、教育基础、学科教育、师范技能和阅读拓展等栏目;八一农垦大学图书馆教育信息简报设有最新动态、谈经论道、校长论坛、院校扫描、教学改革和环球教育等栏目;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教育信息简报分为教育新闻和教育专题两大栏目,在教育新闻栏目下又下设教育政策、高校教改、国外教育热点、招生就业和专家论教等模块,教育专题主要是依据不同专题搜集学术论文。
4.每期信息量
长春工程学院图书馆的教育信息简报每期固定推送20条信息,而其余5所高校图书馆的教育信息简报每期推送的信息量不定,且有的简报每期相差的条数较多。
5.是否进行二次加工
吉林医药学院图书馆和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教育信息简报会进行简单的二次加工,根据信息内容和简报篇幅对原始信息进行摘录。其余4所院校图书馆的教育信息简报没有进行二次加工,直接收录原始信息的全部内容。
6.格式
有4所院校图书馆的教育信息简报采用的是PDF格式,长春理工大学图书馆教育信息简报是直接以网页形式呈现,而长春工程学院图书馆教育信息简报做成了iebook的电子期刊,还配有背景音乐,非常的生动直观。
7.位于网页位置
有4所院校图书馆的教育信息简报位于图书馆主页的一级栏目,其余2所院校的教育信息简报位于二级栏目。
三、对高校图书馆开办教育信息简报的建议
1.形成固定出版周期
教育信息简报应有固定的出版周期,并明确告知读者,以便读者跟踪阅读,且出版周期不宜过短或过长。出版周期太短可能会影响内容的丰富性,同时也可能使读者产生阅读疲劳。出版周期太长会影响内容的时效性,从而失去对读者的吸引力。具体的出版周期可根据每期内容的多少和图书馆实际工作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出版周期为月刊、双月刊和季刊比较适合。
2.设置相对固定的栏目
出版教育信息简报如同出版专业期刊,应有相对固定的栏目设置。可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重点学科建设情况以及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需求而设置栏目,使搜集信息时更有针对性,并将信息分门别类的放置在不同栏目下,更加清晰明了,方便读者阅读。通常可设置新闻聚焦、政策讯息、观点时评和教学改革等栏目。医学院校还可设置医学教育快讯等医学教育相关栏目。也可根据不同时期的时事而设置1-2个灵活栏目,比如每年毕业季开设就业讯息栏目,招生季开设招生讯息栏目等。
3.报道信息量适宜
可根据出版周期、栏目设置和简报篇幅等因素每期收录报道相对固定的、数量适宜的、能够满足读者信息需求的信息,且每期每个栏目收录的信息条数应相对固定,从而使得每一期教育简报收录报道的信息条数相对固定。
4.进行一定程度的二次加工
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二次加工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够使读者在有限的教育信息简报中获取最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可遵循信息最小化原则,在保持信息基本完整的同时,尽量使信息的文件长度最小,则可根据信息内容对篇幅进行删减,将最重要的部分留下来,以便读者阅读。也可根据不同来源信息之间的共同点将多条信息进行整合,使读者在一条信息中能获取更大的信息量。
5.采用清晰直观的电子版格式
如何将教育信息简报的内容完美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问题。目前,各院校图书馆的教育信息简报电子版多采用PDF格式,PDF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阅读器,界面清晰,操作简单,相比Word和网页格式更规范正式,且较为符合读者阅读电子文献的习惯。值得一提的是长春工程学院图书馆将教育信息简报做成了iebook电子期刊的形式,并且配有背景音乐,使得简报的整体效果更加生动直观,色彩丰富,让人耳目一新。在保证内容丰富的同时,也需要不断丰富简报的形式,从视觉上力求做到让读者赏心悦目,从而增强简报的审美价值。
6.位于图书馆主页醒目位置
教育信息简报可单独设立一个模块位于图书馆主页醒目的位置,并为简报设计一个彩色封面来吸引读者阅读。醒目的位置可以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促进读者阅读简报,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中图法》第五版中的同书异号和异书同号现象分析
现代图书馆建筑艺术与生态文化
汉南区图书馆开展“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
浅议文献加工工作
全面质量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之相得益彰——《高校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评析
图书馆团队有效性的思考
网络阅读及其发展趋势
移动终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倡导全民阅读,强化少儿阅读服务工作
浅谈少年儿童图书馆如何引导未成年人养成好习惯
培养图书馆意识应从娃娃抓起
区级公共图书馆如何构建服务网络
浅谈区县图书馆地方文献的集藏和开发利用
合力推进全民阅读 用阅读塑造城市精神——“武汉市2011年全民阅读活动”4月23日在武汉图书馆拉开帷幕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基于若干高校的调查数据分析
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管理
从读者视角看对图书馆藏书的利用
新环境下地方文献工作之我见
浅议图书馆服务五原则
浅谈图书馆古籍数字化
试论军校图书馆的人本管理
“文化共享世博行”大型图片展走进军营
武汉图书馆业务应用系统升级实践与探索
关于图书馆网站新书推荐栏目的探讨
武汉图书馆“名家论坛”网上直播系统的技术实现
浅谈以用户为核心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论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
略论高校图书馆学科导航库的建设与发展
图书馆在改善青少年阅读现实中的优势与作用
试论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
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管理
关于信息时代大学生阅读取向与图书馆读者工作的思考
吴红科学发展与质量兴馆
论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
医学图书馆员应深入诊疗第一线开展信息服务工作
当代图书馆建筑的发展趋势与走向
图书馆政务信息公开查询部门如何为社会弱势群体服务
公共图书馆应大力做好弱势群体服务工作
从图书馆流通部门的读者投诉原因分析中寻找人员管理方案
少儿图书馆特色服务研究
将学校图书馆建设成为课程改革的新课堂
少儿图书馆如何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中发挥作用
基层图书馆工作
共享工程与图书馆分馆建设
知识管理的新视野——高校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
提高本科学位论文质量与完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为高校图书馆管理注入新鲜血液——谈高校图书馆大学生业余管理员制度
武汉远城区首家盲人图书室揭牌
试析图书馆联盟的法律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开拓知识服务
利用数字图书馆培养研究生信息能力
因地制宜建设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关于武汉市蔡甸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的调查报告王发勇
硚口区图书馆开办社区共享工程培训班
从读者分层论视角看图书馆服务热点
“农家书屋”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开展读书活动 营造书香社会
城区公共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探析——武汉市江汉区图书馆延伸服务实践李路
如何保障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浅析汉阳区图书馆现状
论网络环境下创新思维如何在图书馆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于武昌区、街、社区图书馆(室)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图书馆、档案馆、方志馆网站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比较
对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服务;女性阅读
目前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近几年全民阅读率持续下降,但是女性阅读率却持上升势态。男女阅读比率是11 :12,女性中有过半人数,每周阅读时间平均8小时以上。2009年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对英、美两国男女阅读状况做的调查结果:英国男女阅读比例1:2;美国男女阅读比例1:1.5,可见将来的阅读世界里女性是主角了。
一、社会各界对女性阅读的关注
早在唐宋我国就出现了女性阅读现象。而今,我国关于女性阅读方面的研究与关注,只处于少年时期,正待发展壮大。这种关注的必有途径主要是来自于传统出版界、图书馆界、网络媒体。
(一)传统出版界
2004年《光明日报》曾经过的《女性阅读习惯调查报告》中: 多半女性喜欢阅读积极向上的题材,不喜欢阅读低格调的题材。女性阅读的关键是女性正在阅读和将要更多地阅读,阅读什么是次要的,关注阅读、倡导阅读才是首要的。2009年3月10日《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阅读周刊》推出“女性阅读”专题:《女性阅读调查报告》,包括从网络媒体、女性读物策划人看女性阅读风貌;女性群体阅读和购买调查;女作家眼中的女人与阅读。[1] (P.27-29)对女性阅读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与研究。2009年《出版广角》第11期“女性图书与女性阅读”专题报告,界定出女性阅读的涵义及范围,并对女性阅读能力也进行了精辟阐述。200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读书疗法:女性生活各阶段的读书指南》,一书谈论的主要内容是女性在人生各个阶段所读的书,旨在为女性读者提供处理问题或困惑的文学“处方”。2009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阅读的女人》,从世界各地的馆藏中搜集上百幅展现女性阅读的美术作品,言简意赅地解说了13至21世纪女性的阅读史,使女性读者赏心悦目。
(二)图书馆界
2006年《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第4期发表了《女性阅读与女性小说之兴起》一文,自此图书馆界对女性阅读便有了关注的开端。2007年《图书馆建设》第5期《女性阅读情况的调查分析》一文,通过对哈尔滨市女性到馆阅读情况分析,了解了女性读者的基本构成情况和阅读习惯。2007年《山东图书馆季刊》第4期《关于女性阅读的调查与思考》一文阐明女性是当前读者主流,已进入女性阅读时代。女性阅读不仅仅是追求高雅的品位,更具有复杂的心理需求。2009年《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第1期《明清女性阅读活动探析》一文表述:古代女性阅读活跃高峰是明清两代。明清时期阅读的特征为:内容多元性、阅读传承家族性、阅读的自主性、阅读主体地域性等。2009年4月23日,厦门市举行了以“都市女性阅读季”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此活动的目的是为倡导更多女性读书。
(三)网络媒体
2010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了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状况统计报告: 我国网民规模达3.84亿人,男女比是53.3:46.7。1999年,“中文女性阅读第一品牌”的红袖添香网站成立,这个网站现在拥有300万部作品原创书库,为超过300万用户提供涵盖多种体裁的创作与阅读服务。2003年,号称 “全球最大女性文学基地”的晋江原创网成立,它拥有在线作品50万部,作品类型多种多样应有尽有。目前红袖添香和晋江原创的网民男女性别比例是1:9。2008年,“女人馆”新浪读书频道上线,其宗旨是根据现实女性内心的需求,多方面甄选优质书籍,为女性群体提供高品质的阅读体验;为女性群体打造了优质阅读平台。
二、图书馆服务关注女性阅读的必要性
“女性阅读直接关涉民族未来”。著名作家李东华很有远见性的提出这样的说法,确是如此。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将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发展,因此整个阅读体系也将走进多元化的时代,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国民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和细分需求。作为现代化的图书馆服务都亟待细分书刊类型和读者类型。这是阅读发展的新方向,同时也是图书馆服务研究的重要课题。换个角度说,促进和推广女性阅读是图书馆服务细分的一个重要方向。
【论文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和发展模式,然后从读者群、服务能力、阅读方式和馆藏这四个方面入手,分别比较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各自的特征,最后得出他们各自有需求者,因此有各自的发展市场这个结论。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刻的改变了人类已有的各种生活模式,人们如今逐渐习惯了通过互联网做大部分的文字阅读。于是有人开始相信数字图书馆终将取代传统图书馆,但这是真的吗?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分析比较一下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各有什么特点。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严格来说,我们该如何定义数字图书馆,也就是网络图书馆?参考有关文献对其特征的描述,现归纳如下:数字图书馆是指利用互联网或其他网络为其馆藏品和服务作为主要渠道,向信息需求者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它有二大特点:一是网络化,即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传递、服务实现都依赖互联网技术的高效快捷来完成,其中互联网、无线互联网、广电网等都是它的业务渠道。二是资源数字化,将馆藏资源数字化,最终形成海量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结合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数字图书馆主要有二种模式:
第一种,纯数字图书馆。它最大特征是没有物理实体,不管是书库等藏书地甚或是藏书本身,所有服务均通过虚拟信号在网络上进行传播。
纯数字图书馆有二种类型:一种是互联网上各种网站开设的读书频道。2002年新浪网在门户网站中率先开办自己的读书频道,此后不久搜狐、腾讯等各大综合门户网竞相效仿,也先后推出了各自的读书频道。
这种纯数字图书馆具有典型的“草根”特性,正是目前炙手可热的网络新秀,极受时下年轻人喜爱。
第二种,分支型数字图书馆。它是传统图书馆开设的一个分支机构,以网站的形式在互联网上占有虚拟空间,本质是将传统图书馆服务延伸到网上。中国国家图书馆、各大学图书馆以及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均采用这种发展模式,是时下社会的主流模式。
由于这种数字图书馆的母体是传统图书馆,因此和纯数字图书馆相比,在数字资源方面它得天独厚。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例,国图现有纸本图书2700多万册,电子书100多万册,理论上还有95%以上的纸本资源可开发。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对比研究
(一) 读者群比较
众所周知,数字图书馆的读者必须是能上网且会上网的网民,它的读者群要在网民中产生。以下内容摘自cnnic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
1. 网民规模
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其中宽带网民2.7亿人,占网民总体的90.6%;手机网民1.176亿人,较2007年增长了133%。
2. 网民结构特征
年龄结构:10-29岁网民所占比重大增,成为2008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体,其中10至19岁占35.2%,20至29岁占31.5%。
职业结构: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占网民总数的33.2%。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首先,数字图书馆读者群的群体特征突出,主要为年轻网民,且其中大多数为在读学生,拥有大量的潜在需求读书者。《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2008》提供的数据从另一个侧面也证实这点。
服务能力比较
服务能力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图书馆作用的发挥。
1.从服务渠道上看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服务实现的最大差别是渠道不同。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渠道是互联网、无线互联网以及广电网,它服务的对象范围广、人数多,面向全球所有网民。而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渠道是物理实体机构,如市县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以及遍布城乡大街小巷的书屋、书吧、流动书车等,因而限制了服务对象的范围和人数,仅局限于本地区人员。
2.从服务方式上看
服务方式主要是指服务业要开展服务活动时,必须使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交换服务产品的形式(即服务方式)灵活多样,方便消费者,符合消费者的需要。由于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各自的服务渠道不同,导致它们的服务方式差异很大。
(二)阅读方式比较
数字图书馆的阅读方式称为数字媒介阅读或者叫电子式阅读。这里的“书”不再由纸张装订而成,仅由显示在屏幕的“页面”取而代之。“读书”也不局限于手捧一册,一页页翻阅,而是意味着或者在线阅读、或者手机阅读、又或者手持式阅读。数字媒介阅读的优点在于快捷、信息丰富、可交互性,缺点在于容易产生疲劳,不适合深度阅读。
传统阅读又叫纸质阅读,与数字媒介阅读比较,它最大的优点是有助于培养阅读者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纸质经典藏书历史悠久,不仅质量上乘,而且数量大,需要花费读者很多脑细胞去深度阅读。自然,“咀嚼”的功能是不应当退化的。因为,它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对文化传承、整体民族素质提高、国家富强有着重要意义。
(三)馆藏比较
传统图书馆馆藏和数字图书馆相比,拥有绝对优势。首先,藏品历史悠久。其次,藏品种类丰富。传统图书馆是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保存中心,保存蕴藏着人类各民族、各历史时期知识精华的各种信息。最后,藏品经典众多。
然而,传统图书馆藏品体积大,占用空间多,存储密度小也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这点,正好是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另外纯数字图书馆收藏不经出版的“原创”图书,属它馆藏一大特色,吸引了不少青年人在线阅读或下载阅读。
二、结束语
通过以上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的优势不少。首先,数字图书馆的读者群青少年居多,他们和互联网一起成长,网络阅读渐成习惯。其次,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不仅方便、快捷,而且灵活多样,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读书资源。但是,基于传统图书馆馆藏资料的历史性、完整性以及丰富性,需要到其学习、研究的读者大有人在。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如果说数字图书馆是属“下里巴人”的,则传统图书馆就属“阳春白雪”的,他们各自有需求者,因此有各自的发展市场。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传统图书馆读者群服务能力阅读方式馆藏比较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刻的改变了人类已有的各种生活模式,人们如今逐渐习惯了通过互联网做大部分的文字阅读。于是有人开始相信数字图书馆终将取代传统图书馆,但这是真的吗?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分析比较一下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各有什么特点。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严格来说,我们该如何定义数字图书馆,也就是网络图书馆?参考有关文献对其特征的描述,现归纳如下:数字图书馆是指利用互联网或其他网络为其馆藏品和服务作为主要渠道,向信息需求者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它有二大特点:一是网络化,即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传递、服务实现都依赖互联网技术的高效快捷来完成,其中互联网、无线互联网、广电网等都是它的业务渠道。二是资源数字化,将馆藏资源数字化,最终形成海量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结合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数字图书馆主要有二种模式:
第一种,纯数字图书馆。它最大特征是没有物理实体,不管是书库等藏书地甚或是藏书本身,所有服务均通过虚拟信号在网络上进行传播。
纯数字图书馆有二种类型:一种是互联网上各种网站开设的读书频道。2002年新浪网在门户网站中率先开办自己的读书频道,此后不久搜狐、腾讯等各大综合门户网竞相效仿,也先后推出了各自的读书频道。
这种纯数字图书馆具有典型的“草根”特性,正是目前炙手可热的网络新秀,极受时下年轻人喜爱。
第二种,分支型数字图书馆。它是传统图书馆开设的一个分支机构,以网站的形式在互联网上占有虚拟空间,本质是将传统图书馆服务延伸到网上。中国国家图书馆、各大学图书馆以及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均采用这种发展模式,是时下社会的主流模式。
由于这种数字图书馆的母体是传统图书馆,因此和纯数字图书馆相比,在数字资源方面它得天独厚。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例,国图现有纸本图书2700多万册,电子书100多万册,理论上还有95%以上的纸本资源可开发。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对比研究
(一)读者群比较
众所周知,数字图书馆的读者必须是能上网且会上网的网民,它的读者群要在网民中产生。以下内容摘自CNNIC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
1.网民规模
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其中宽带网民2.7亿人,占网民总体的90.6%;手机网民1.176亿人,较2007年增长了133%。
2.网民结构特征
年龄结构:10-29岁网民所占比重大增,成为2008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体,其中10至19岁占35.2%,20至29岁占31.5%。
职业结构: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占网民总数的33.2%。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首先,数字图书馆读者群的群体特征突出,主要为年轻网民,且其中大多数为在读学生,拥有大量的潜在需求读书者。《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2008》提供的数据从另一个侧面也证实这点。
服务能力比较
服务能力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图书馆作用的发挥。
1.从服务渠道上看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服务实现的最大差别是渠道不同。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渠道是互联网、无线互联网以及广电网,它服务的对象范围广、人数多,面向全球所有网民。而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渠道是物理实体机构,如市县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以及遍布城乡大街小巷的书屋、书吧、流动书车等,因而限制了服务对象的范围和人数,仅局限于本地区人员。2.从服务方式上看
服务方式主要是指服务业要开展服务活动时,必须使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交换服务产品的形式(即服务方式)灵活多样,方便消费者,符合消费者的需要。由于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各自的服务渠道不同,导致它们的服务方式差异很大。
(二)阅读方式比较
数字图书馆的阅读方式称为数字媒介阅读或者叫电子式阅读。这里的“书”不再由纸张装订而成,仅由显示在屏幕的“页面”取而代之。“读书”也不局限于手捧一册,一页页翻阅,而是意味着或者在线阅读、或者手机阅读、又或者手持式阅读。数字媒介阅读的优点在于快捷、信息丰富、可交互性,缺点在于容易产生疲劳,不适合深度阅读。
传统阅读又叫纸质阅读,与数字媒介阅读比较,它最大的优点是有助于培养阅读者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纸质经典藏书历史悠久,不仅质量上乘,而且数量大,需要花费读者很多脑细胞去深度阅读。自然,“咀嚼”的功能是不应当退化的。因为,它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对文化传承、整体民族素质提高、国家富强有着重要意义。
(三)馆藏比较
传统图书馆馆藏和数字图书馆相比,拥有绝对优势。首先,藏品历史悠久。其次,藏品种类丰富。传统图书馆是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保存中心,保存蕴藏着人类各民族、各历史时期知识精华的各种信息。最后,藏品经典众多。
然而,传统图书馆藏品体积大,占用空间多,存储密度小也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这点,正好是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另外纯数字图书馆收藏不经出版的“原创”图书,属它馆藏一大特色,吸引了不少青年人在线阅读或下载阅读。
二、结束语
通过以上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的优势不少。首先,数字图书馆的读者群青少年居多,他们和互联网一起成长,网络阅读渐成习惯。其次,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不仅方便、快捷,而且灵活多样,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读书资源。但是,基于传统图书馆馆藏资料的历史性、完整性以及丰富性,需要到其学习、研究的读者大有人在。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如果说数字图书馆是属“下里巴人”的,则传统图书馆就属“阳春白雪”的,他们各自有需求者,因此有各自的发展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