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3 22:33:5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柳永 词 以赋为词 赋手法
柳永是宋代第一个大量制作长调慢词的专业词人。他之所以能把简短的小令之词推向长调慢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在词创作中娴熟地使用了赋的手法。这也是他留给后世词人的一条最为宝贵的创作经验。蔡嵩云《柯亭词论》在讨论周邦彦词时就提出“周词渊源,全自柳出,其写情用赋笔,纯是屯田家法”的观点,把周邦彦词的创作渊源追溯到柳永,并把赋手法视为柳永词作的典型特征。柳永词中的赋手法即以赋为词,就是把《诗经》和赋文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表现手法引入到词的创作中。具体以柳永著名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而论,柳永词作中的赋手法主要体现在描写景物注重铺陈渲染、抒感婉转细腻和安排层次细密精巧等方面。下面就从该词入手对柳永词中的赋手法进行简单分析。全词为: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云:“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提出赋文的创作就是要描绘具体景物,要铺排辞藻文采,“写物图貌,蔚似雕画”,以抒发感情传达理思。柳永词在景物描写方面可谓尽得了其中真髓,其对笔下的山村水驿、城镇市集、江川峰峦无不极尽刻画穷极渲染,务以刻红镂翠、穷形尽相而动人心魄。据传其《望海潮·东南形胜》词专咏杭州之奇丽盛景、稠密人烟、富庶繁华,引得金国之主完颜亮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其刻画描摹景物技巧之高妙动人由此可见一斑。以这首《八声甘州》词而言,其景物描绘之工巧亦非同一般。词起“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仅写秋雨,而以“潇潇”“暮”“洒”“洗”“一番”等词修饰之:《诗经·风雨》云“风雨潇潇”,“潇潇”既可见风雨轻细零落之势,也可闻其淅沥飘洒之声,更使人油然而生清冷孤寂之秋意;再以“暮”写潇潇之秋雨,则暮色苍茫、暮意凄迷之感更深矣;继而以“洒”饰潇潇暮雨,“洒”与“落”意思相似而情态有别,“落”有人工拙重刻意之感,难显秋雨经自然造化随意点染轻灵缥缈之意;又以“洗”写秋雨涤清万类污浊尘垢,天地澄澈如洗之爽净情状;又以“一番”来强化此雨的独特动人。经词人如此步步铺叙层层渲染,这场迷离秋雨便如在读者眼前眉间,更如在耳畔心田了。
这首词中,最为人称道的还并非这几句,而是后面的部分。宋人赵令畤《侯鲭录》载:“东坡云,世言柳耆卿词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不减唐人高处。”中国自古有诗尊词卑之说,而苏轼此论把词提到了与诗一般的高度,显示出对柳永该词极大的激赏之意。苏轼所论及之句子乃承接前面之“潇潇暮雨”而来,由“渐”字领起,展示了时间进程上的变化,同时也开启了新的景物描写层次和意境层次,其中描写到“风”“关河”“楼”等景象。写风则以“霜”“凄”“紧”修饰,“霜”见秋风予人肌肤凉爽之触感,“凄”见秋风给人内心凄凉之情绪,“紧”则既让人觉察秋风逐渐猛烈之态势,又使人知悉秋意陡增之感觉。写山河则以“冷”以“落”,词人与心中之山河同凄凉共寥落,天地山川无处不沾染着词人心中的羁旅愁绪,或者说,辽阔山河无不牵动着词人的漂泊情思。写楼则既以“残照”又以“当”,萧瑟西风、如血残阳笼罩着游子登临送目之高楼,衰飒之意、苍凉之感已是满纸淋漓。短短三句,字字为眼前景,又字字带胸中情,造语典雅,景象阔大,气韵涌动,意境恢弘,难怪清代学者刘体仁以为这几句可与敕勒之歌相媲美了。
柳永词不仅摹绘景物工致生动,更以写情细腻委婉著称。清人王世贞《艺苑卮言》载:“学诗者必分其义。如赋、比、兴,古今论者多矣,惟河南李仲蒙之说最善。其言曰: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也……。”其中认为赋不仅是写景状物的方法,而更是一种通过写景状物来传达情思意绪的艺术表现手法。柳永词较好地吸收了这种创作手法。《八声甘州》词上片明明已写词人登楼远目,而下片换头却发出“不忍登高临远”之感叹,内心理智提醒词人“楼高莫近危阑倚”,而深沉的思归情绪却促使其情不自禁登楼望乡,内心理智提醒词人登高会让自己归思难收,而身不由己的登楼远眺却已让自己归思缠绕了。内心的理智是词人对思归之情的强行压抑,而登楼行动却是词人对思归之情的有意释放,在这看似矛盾的压抑与释放之间,词人对思乡之情的书写变得无比婉转深沉。如果说“不忍登高临远”是柳永从反面着笔来含蓄地抒发思归情愫,那么接着的“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则是词人从正面直接表达自己的漂泊之感。“年来”写离乡时间之漫长,“苦”写漂泊异地之体验感触,为何流落异乡,为何长期不归,是扪心自问,是追问天地,亦是词人在叩问命运,这声声发问如洪钟大吕,存在着一股直击人心之力量。而“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则是借用南朝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之句,又化用唐代温庭筠《忆江南》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之语,而不着斧凿痕迹。而且谢、温之语写实,柳永之词以虚写实,想象出佳人,从对面落笔,明写佳人思念自己,暗写自己思念佳人,明写佳人深情颙望,暗写自己情思缠绵,明写佳人误识归舟,暗写自己惆怅遗憾,词人的怀人之情从而曲折地流露出来。词人接着对面料想之笔,发出“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的感慨,这既是对前面佳人误识归舟的回应,又是对现实处境的正面描写,脱口而出却情深意长。整个下片纯是写情,思归之情、漂泊之痛、怀人之苦……万般愁苦纷至沓来,词人将诸般情感从反面、正面、对面细细剖白,深情款款,婉婉转转,沉挚万分。
文章要能铺叙绵延舒展委婉,其内里必有井然之情意脉络与严密之结构层次,不然,即使雕绘满眼也难成杰作。《文心雕龙·诠赋》亦云:“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丽词雅义,符采相胜,如组织之品朱紫,画绘之著玄黄,文虽杂而有质,色虽糅而有本。此立赋之大体也。”其中把能有统摄全篇之主旨本质看作“立赋之大体”,从文章形式而言,则是强调文章应有贯穿全文之脉络与完整合理之层次。柳永《八声甘州》词之所以传诵不衰与其严谨的结构和合理的层次有密切的关系。以全词结构言之,上片为描绘清秋江雨之景,下片为抒发羁旅怀人之情,全词由景写情,触景生情,结构合理又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又前后一贯。以各片层次言之,上片用“对”字领起,以示全片所写为词人登楼所见之景物,而其中“渐”“是处”“唯有”等词的使用,使全片景物既有了时间层次上的变化,又有了范围、对象上的不同,整个上片景物铺陈敷衍又变化多姿,既有全景描摹又有细部点染;下片用“不忍”换头,承上片面对之景物而生下片“不忍”之情思,其间“叹”“想”“争知”等词的使用,使全片的抒情角度发生了从“我”到“佳人”又到“我”的多次变化,情感变化辗转迁回却又章法不苟。周济曾说:“柳词总以平叙见长,或发端,或结尾,或换头,以一二语勾勒提掇,有千钧之力。”今以《八声甘州》词试之,确为抓住了柳永词结构层次特色的中肯之言。
《八声甘州》词是柳永词中长调慢词的代表性作品,也是柳永羁旅行役的经典性作品,综观全词,描写景物铺陈工致,抒感婉转细腻,布局章法自然合理,集中地体现了柳永以赋为词的创作特点。清人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奡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于自然”的评价,可以说是对柳永词赋手法的精辟概括。
参考文献:
[1]胡传志,袁茹解评.柳永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2]褚斌杰著,于迎春编选.褚斌杰文选[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
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八声甘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白话文版】
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面对着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冷清凉。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佳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做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诗情演绎】
又一个傍晚来临了,秋意萧疏,我孤独地伫立江边,面对着洒满江天的潇潇暮雨。
这一片残秋,仿佛又一次在秋雨的洗涤中清冷了许多。苍凉的秋风愈刮愈紧,几乎泯灭了一切生机,处处群芳凋零,落叶纷飞,美好的景物在漫无声息中无奈地消亡。雨停了,落日的余辉照耀在望江楼上,而我满目所见,具是凄凉,就连浩浩长江,也哽咽失语,默默东流。
唉,我真想登高临远,去眺望遥远的家乡。但是又实在不忍心这样做。每每此时,回家的念头总要浮上心头,越是压抑,越是更加强烈。回首前尘,多少年来四处奔波,行踪不定,实无可在他乡久留的理由,该回归故乡了。心爱的人啊,此时可能正在楼上抬头凝望,不知道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做心上人回家的船了吧。可她怎么会知道,此时的我也正在依靠着栏杆眺望着家乡,也是一样在深深地忧愁啊!
【精彩点击】
这首词是柳词中描写羁旅行役的名篇。全词抒写了羁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之时。词的上片集中笔墨写景,渗透的是悲秋情怀。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景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而“残照当楼”则暗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词人将秋雨,秋风,秋阳,秋华,秋水这些景物一一铺陈,在悲秋的同时,渲染了气氛,为下片写“愁”作了很好的铺垫,引发下片抒情。词人说“不忍登高临远”,但还是按捺不住心头的思恋,终于“登高临远”。遥望故乡,却触发“归思难收”之感,加重了思恋之情。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此情此景,诗人遥想家中爱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接着又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相思的苦楚极其浓重。
词作情景交融,陈展铺叙,体现了柳永词的风格特点。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
【名句背诵】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名家评点】
苏轼早就指出:“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之‘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词则·大雅集》:此词为“古今杰构”,是“耆卿集中仅见之作”。
王国维《人间词话》:“长调自以周、柳、苏、辛为最工。美成《浪淘沙慢》二词,精壮顿挫,已开北曲之先声。若屯田之《八声甘州》,东坡之《水调歌头》,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
【小试身手】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两句,词人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曲同工】
长安晚秋
〔唐〕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
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
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
空戴南冠学楚囚。
对比赏读:
一、听声音
万籁有声,声声皆情。“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少女的谈笑声是田园风光中一道绝美的风景线,彰显出山居生活的恬静的情趣,令人神往。而“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这点点的雨声不正是伤心人细数着自己的孤独,在熬煎中拥抱寂寞度日如年的写照吗?
表声音的诗句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等等。
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看,这些诗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直接用声音意象渲染环境,如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石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再加上那哀伤的猿啼,使这深秋的景色更见几分凄清,让人如临其境。
另一类则是借助于声音意象反衬环境的寂静或凄凉。如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残月半弯,诗人早早就准备好行装出发了,他凝视着板桥上的脚印,耳畔传来鸡啼声声,周围一片寂静,思乡人的心里却越发感到孤单了。
二、察颜色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色彩意象作为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最为感性和直观,其内蕴深刻而丰富。在品味意象时,应该明确,色彩本身就是意象的一部分,很值得玩味。
巧借色彩渲染环境、烘托感情的诗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表颜色词语的诗句,从正面渲染环境,烘托人物的心情。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等。这类诗句中常见的表颜色的词有:红、绿、白、黑、紫等,而“红”又与朱、绛、赤等相近,如“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新枣未全赤,晚瓜有余馨”绿也和翠、青、碧等同义,如“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另一类是间接表颜色词语的诗句,从反面衬托环境的凄凉。如:“枯藤老树昏鸦。”“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等等。这类诗句往往没有明确表示颜色的词语,在品味这类诗句时,我们会发现枯藤中的“枯”、暮霭的“霭”、烟波的“烟”等这些词语虽不直接指向颜色,却暗示着颜色,表现力十足。
三、知冷暖
诗歌作为情感的载体,是诗人性灵的流露。在诗词中经常会出现直接或间接表示温度冷暖的词语,鉴赏时要放慢脚步,触摸意象,用心感知,是为“知冷暖”。它们也是打开诗人情感之门的钥匙。
表冷暖的诗句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红藕香残玉簟秋。”“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这些诗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表示冷暖的词语,如:冷、秋、寒、凉、暖等词语,一方面起到暗示环境冷暖,另一方面是作者心灵的感受或心境的流露。“可堪孤馆闭春寒”中的“寒”字,难道仅仅是环境的寒冷吗?当然不是,这其中包含了秦观被贬的哀怨和思乡人心境的凄楚。再如李清照的“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重阳佳节之际,丈夫行走他乡,词人空房独守,夜半的寒气来袭,这“凉”既是词人的的确确触到的寒意,更是她内心寂寞的自然流露。
——题记
我喜欢雨,无论她以哪种姿态出场都能给我留下别具一格的美丽形象。
春雨贵如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春日一举击溃寒冰冻雪时,春雨便偷偷地溜进了这春季的大家庭中。它帮鹅黄的叶褪去冬日的昏黄,帮树木抚平身上的皱衣,帮小草繁衍生机。春天的雨,是温柔的,像少女的眼泪一般明媚,仿佛这空气中总挂着一层水雾珠帘,时时牵动着阳光的折痕,呼吸愈发畅快。这场雨,这场温柔的雨才是完完全全的驱赶走了这寒冬。
夏雨勤去暑
“风声撼山翻怒涛,雨点飞空射强弩。”夏天的雨自然传承着夏天的风格,热烈而粗犷,天边的铅色一大片一大片的汇集在一起,一点预告都没有,还不假思索,那豆大的雨点便密密麻麻匝匝地跳了起来,还好浑身上下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所以那雨点落在身上便像甘露在滋润干涸龟裂的饥渴大地一样,激越畅快。这个时候,花朵怒放了,树木吮吸着浆汁,传递着养料,数不胜数的杂草疯长,暑气也被那不速之客吸收了。树上的蝉鸣,远处池塘边的蛙鸣便也和着雨声奏起了夏日狂欢曲。几经夏雨的浇灌,山河大地便以自己的丰满盈润展开了诱惑。
秋雨悲怯怯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田野、草木都染上了一层金黄,连天边也镀上了一圈金边。各式的果实摇曳着铃铛压弯了一簇簇果树的腰,各种果腹味也冲斥在空气之中。这时的雨,变得多愁善感了,仿佛是一位已出嫁的姑娘,端庄而高贵,也不爱出门溜达了。或许,人们早已忘记她了吧。但突然一天,地上发出了一阵清幽而缠绵的旋律。听!那是秋雨在吟唱,一切都那么使人动情,她仿佛在倾诉,又仿佛在哀怨。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深远的情思。雨更加深情了,更加凄冷了。她又轻轻移足,去净化每个人的灵魂了。
冬雨催人老
“潇潇一晌残梅雨,独立天情绪,且随湖柳入微茫,浑记荷花那日小荷塘”冬天的雨踩着纯白的雪花深情款款的走来,飘然莅临人间,然而她更加吝啬了。现在的她显得自然、平静。在灰蒙蒙的冬季中,雨看着似乎有些透明。冬天的雨是清冷的,却带着分外的柔和,仿佛从那润湿中感受到了朦胧的春的气息。冬雨带着她那独特的气质,将没有叶的枯枝和昏老的天空洗得干干净净。放眼望去,宛如一块空灵的水晶融入了那清澄的空中。然后又任由那些小雨淅淅沥沥的由天上洒弄着,更加惹人怜爱了。
春天的雨是小女孩,调皮而又充满生机。
夏天的雨是处于花季的少女,在喧嚣中尽显了张扬。
秋天的雨是已出嫁的姑娘,少了分调皮,更显得高贵。
冬天的雨是经历沧桑的妇人,安静、沉稳而又分外的温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嗾人狂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
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宋•柳永《八声甘州》
大战双方分为蓝红两组,红组是我和堂弟,蓝组是堂姐和表姐。裁判为老爸,评委是爷爷。
第一战,唐诗。由裁判出题并宣布比赛规则。题目为每队轮流答出含有“雨”字的诗并说出诗名、诗人,直到有一方答不出或答错为止,另一组获胜。我们红组先来,我抢先答:“《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话音刚落,堂姐也毫不示弱地答道:“《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我正苦思冥想,堂弟接道:“《夜雨寄北》,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时,一向安静的表姐一改往常的气质,以50分贝的嗓门“吼”道:“《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表姐刚答完,我心头狂喜,猛地站起身来,转向评委爷爷,说:“爷爷,苏轼不是唐代诗人,蓝组答错了,按比赛规则我们红组应该算赢了吧!”爷爷起身道:“红组所言正确。”于是,裁判判定红组胜,蓝组败。我与堂弟欢呼雀跃,谁说姜是老的辣?乳虎啸谷,百兽还震惶呢!但我明白“战争”还未结束,比赛仍将继续。
第二战,宋词。由裁判出题,题目是答出含有“雨”字的词句,其余规则同上。这次由蓝组先来。堂姐说:“《青玉案・元夕》,辛弃疾,‘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我也毫不含糊地接了下去:“《卜算子・咏梅》,陆游,‘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表姐赶忙答道:“《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我接道:“《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堂姐略微沉吟了片刻,连忙答道:“《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晓来雨过,遗踪何在’。”这时弟弟大声背道:“《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表姐道:“《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该我们红组了,我和堂弟抓耳挠腮地想着,在屋里走来走去,活像热锅上的蚂蚁。堂姐不失时机地火上浇油,催促道:“快点!到你们了!”最后,实在想不出来了,我们极不情愿地认了输。蓝组胜!
裁判爸爸总结发言,一战,红组胜;二战,蓝组赢,双方打了个平手。然后,爷爷总结:“红组以唐诗见长,蓝组以宋词见长,双方难分伯仲。不过,我想说的不是成绩,而是希望你们两组可以取长补短,好好领会一下大中华的文化瑰宝,好好地吸收这些古文化精髓并把它们传承下去。”
红衰翠减,花落叶残,草木摇落,岁岁年年。如果说春天用所有花朵和枝叶招摇舒展,向天空致敬;那么秋天就是用他全部的果实和落叶俯身,向大地感恩。并且心甘情愿,从有到无,用一次彻底的陨落腾空季节,为下轮春风中的从无到有留出足够的生命空白。如果说春天的花朵是草本的,娇嫩、柔弱,让人怜惜;那么秋天的花儿就是木本的,灿烂、磅礴,让人赞叹。秋光照耀在一树一树的叶子上,把叶子燃烧成花朵,把花朵沉淀成醇酒,铺天盖地,让人陶醉得有些震撼。
秋天的盛景如此短暂,草木凋零得迫不及待,逝水带走的不只是落叶,还有流光。经年老去,伫立而立之年,深感人生的匆急。在这个清秋时节里,依窗静立,凝望着无边无际的秋色画卷,淡淡回忆曾经的青春往事,那些残章断片,依然清晰可见,难免心生悸动,阵阵忧伤之感涌上心间。秋叶落,秋花残,秋情深,秋恨成,不知为什么在这个多情季节,自己总会有一丝丝伤感。“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就是这点秋风,他从人间闲淡走过,枫叶在秋风中老去霜红,黑发在秋风里染成白雪。尤如自己转瞬即逝的年华,在眼前步履匆匆,走得越来越急,心生无限惆怅。
词人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忧愁的“愁”字是怎么合起来的?分离的人看秋色,秋色压在心上,愁绪渐起。人生如果没有分离,没有牵挂,单是望着秋色,何来那么深的感慨呢?只有离人望秋色,心中才有不安,这一点不安就叫做愁。“秋雨芭蕉”,总让人想起急迫的时光,流逝的年华。但在这个不堪别离的秋天,芭蕉展开他宽大的叶片,即使没有寒雨,也会觉得秋风飕飕,如此急促,如此清寒。人生走过这个多情的清秋时节,沐浴着飕飕秋风,淋着沥沥秋雨,即便没有分离,也会感到寂寥落寞,无限忧思缠绕于心,实在让你担承不起。今天多少哀愁,乍看是起之无端,其实和季节流光若有若无踩过心上的脚步有关。
每个人的人生都在路上,只不过路上遇到的境况不相同。一直以来,很喜欢柳永的词,每每读来,都让人感触致深。他在《八声甘州》里说:“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一个人独在楼头,眼前天上是潇潇暮雨,整个铺天盖地洒下来,冲刷人间的清秋季节。秋风秋雨愁煞人,秋风紧,秋雨飞,经过一番洗礼之后,满目寥落景象,渐渐地逼紧了。放眼远望,是雨停之后的关河冷落,是雨后的斜阳残照倾洒在楼头。轻吟这阙词,总让人想到这种悲哉之秋气,弥漫宇宙,积郁楼上,压在沉沉的一颗心上。在生活中,即使有着分离、伤感、低落,但是只要心开阔,所有的伤感和低落,就不会变成一味的怨天尤人,而是变成生命中旺盛的一种力量,让你成长,迈过低潮,走向辽阔。
春与秋,节序如流。走过春天,步入秋季,心情也随着季节变化而更改。人生中所经历那么多起伏跌宕,悲欢离合,在每一个多情的清秋季节,都会被勾露出来,让你平添许多忧愁,心生许多感慨。人在秋风秋雨中,不仅可以悲秋,还可以穿越悲秋,走到豁达的人生境界,让生命得到一份宁静安顿。无论今天是喜是悲,是失是得,明天必将来临,这样的春风,这样的秋月,从生命中走过,一直都陪伴着你,无论你在不在乎。人生苦短,有了豁达的心,就会更加从容,穿越春秋。陆机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这些春花、秋叶,我们的悲、喜,都是关乎生命的成长与彻悟。
春是温馨、美丽、灿烂的,无论文人还是百姓都企盼她、赞颂她、享受她。对于人们千百年来数不胜数的荚誉,她都是当之无愧的。
夏是炙热、暴烈、葱郁的。人们看到万物在蓬勃生长而喜悦,但面对如火的骄阳却总有许多怯意。漫漫夏日人们在进取中尝受着岁月的炽烈。
冬是严酷、冷峻、哀凄的。冰雪覆盖,朔风猎猎,万木凋零,生命在大自然的折磨下奄奄一息。人们在造物主的压抑下孕育着希望的根芽。
而秋呢?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秋日发出过数不清的感慨。
这些感慨中,虽然有的人格调低沉,把秋天描写得凄凉冷漠,甚至肃杀可怕,但更多的人是对着秋天欢呼、歌颂、赞美。他们描摹秋色天色彩斑斓、高旷深远、荚不胜收。如:“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唐,王维);“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宋・柳永);“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唐・王勃);“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江汉光翻千里雪,桂花香动万山秋”(明・谢榛)。此类佳句,举不胜举。看,秋景是多么气象万千,引人入胜。
但秋天最具特点的,是成熟和丰收。举目四望,果树的枝头硕果累累,苹果鲜红,梨子澄黄,葡萄透紫,枣子晶亮,石榴裂嘴憨笑……大地更是一幅色彩浓烈的图画:那满山遍野的稻子、玉米、谷子、大豆都变成金黄一片,映得长天都分外光辉照人。霜后的枫叶,红得如火,燃遍了山梁坡坎,使彩霞都顿然失色。这气势磅礴的画卷,除了大自然外,任何大手笔都是描绘不出来的。
我热爱秋天,爱得就是它的成熟和丰饶。
如果把人生比作四季,少年时代是春天,青年中年时代是夏天,老年时代就是秋天。
人生的秋天,也如同大自然的秋天这般辉煌,它最美之处也是成熟和丰饶。
孔圣人对人生的概括有段名言是“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见,人是从四十岁以后才走向成熟,五十岁以后才真正成熟起来,才算进入人生的佳境。
这时,人的思想才开始成熟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万事万物能够进行冷静的理性的思考,对风云变幻的世事具有洞察能力,干事业能从容提出面临千变万化情况的应对措施。
成熟和丰饶是连在一起的。老年人经过长期奋斗在各自的领域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他们大多具有取得更大成绩的雄厚实力。在世界名人中,不乏在晚年做出了更杰出贡献的作家、艺术家、科学家、理论家;即使在我们周围的普通人中,晚年奋斗不辍,做出令年轻人惊叹的成绩的老翁老妪也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