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2 03:01: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情感教育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经过一些调查分析,目前我国的语文教学模式还是秉承这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只能成为教师座下的倾听者,难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只能被动的受教师控制。而教师也只是单纯的以分数的高低为评判学生的标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大部分的学生都难以对学生产生兴趣,视教师为猛兽,师生关系一度紧张,而语文成绩更是难以提高。笔者认为导致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2.小学语文教学同情感教育的联系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平台,故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彻底落实语文教学同情感教育的有机整合。这主要是取决于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之于有效的推进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情感教育,利用情感教育的激发功能,让学生通过情感教育对语文产生兴趣,继而诱发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关心学生,体贴学生,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将教学的责任感感染学生,以此强化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在教师的呵护下提高语文成绩。而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情感教育视为累赘,就只是让学生不断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心理变化、思想变化忽视,那么很有可能直接导致了师生关系变得僵硬,教师与学生产生隔阂,学生只会消极的对待语文学习。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对于所有的学科均带有着一定的情感性,在情感与理智之间,往往是情感为主导,故而在学习语文时,一般会以自己的喜好而进行学习。故而,小学语文教师更应重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运用丰富的情感教育去教导学生,对小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善意与关心,让他们在健康积极的环境下进行语文学习。
二、情感的总述与内涵
情感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心理现象,它深深的根植于人的意识之中。在现实生活中,情感有着理智性、社会性与易变性等特征。情感所具有的特征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喜好变化。故而,在基于学生的情感的基础上,语文新课程的设计要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相结合,遵循语言学习的管理,在最适宜的程度上与每一个学生的要求相吻合。因此,新课程下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于学生的情感必须要重视,如此方能创设和谐、科学、轻松的语文课堂。
三、情感教育投入于小学语文教学
在教育过程必须要将情感教育纳入,让情感教育变为教育的一部分。这主要是因为情感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关心着学生的态度变化,情感化与情绪化的方向,对于学生个体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投入情感教育,以下就是笔者自身的一些建议。
1.落实情感课堂教学,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将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是语文教学落实情感教育的重要措施。语文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非常重视的,亦是首要任务,而重视学生的情感同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更是重要措施。故而,教师在进行语文备课时,不但要将所要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划出来,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效的将学生可能会遇到的疑点、难点进行分析,以保证学生课堂学习中获得最大的收获。当然,除了这些,教师还需要将课文中的中心内容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学生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使学生真正理解自己所学的内容。落实情感教学是教师让学生可以在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的重要基础,上课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鼓励,例如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应多多给予“很好“”很棒”等话语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肯定。而在这样具有情感的、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语文成绩。
2.完善课堂教学方式,诱发学生情感
进行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而要有效的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应将情感渗透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此,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在不经意间向学生进行情感的传递。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表演、成语接龙、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形式来活跃课堂,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情感。当然,在设计活动形式时,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学生兴趣、德智发育等方面,要实现在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进行语文学习。
四、结语
在现下的中等职业教育中,教学体系的不完善,学校往往不会为学生开设专门的道德文明的课程。而中国的传统礼仪道德文明一直以来就与传统儒家文学关联在一起,因而,对于学生情感教育的重担落在了语文教学身上。
1.1情感教育的定义
情感教育是通过尊重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修养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生活快乐幸福、对周围产生正能量。从而建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就自己的人生梦想,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有觉悟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2情感教育的缺失
在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由于职业学校的宗旨在于为社会培养有素质的职业技术人员。而不管是在教学评估中,还是在学期总结中,教学效果一般都是以较为直观的学生技术层面学习作为比较参照,对于难以定量的道德素质方面,学校难以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估方案。因而,对于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情感教育显得很薄弱,始终被教师以及校领导所忽略,以至于在很多学校都引起了很严重的后果。例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在《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报告》中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扭曲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他过于以自己为中心,因为与宿舍同学的不和便将室友全部杀死,这明显是对于道德的沦丧,对社会情感的缺失。
1.3情感教学的意义
正确的道德、个人修养的养成对于每一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人,情感教育的意义在于调节学生认知过程,促成学生全面发展,在如今应试教学体系下,对于加强情感教育显得比以往更有意义。当我们翻阅报刊杂志,不难看到一幕幕让我们心寒的事情。药家鑫的冷酷无情,李刚的儿子嚣张撞人事件,可见接受了高等教育的这些人不仅对于基本的社会法律知识如此的缺乏,甚至连最基本的社会道德都已经到了沦丧的地步。
二、语文教育与情感教育
2.1语文教育的基本内容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重视人文教学的理念为现如今语文教育提供了无数的瑰宝。中国的社会道德是构建在传统的儒家思想基础下,而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便是由以往的文人儒客的著作为主。因而,语文的教育也可以说是由文学认知教育与培养学生情感道德组成。现如今学好语文这门课程不仅仅是积淀文学常识,更重要的抓住传统思想,通过对传统道德理念的学习理解古典文学。
2.2为人师表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往往学生都会以教师的言行来为自己设立标准,孙子兵法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自身的素养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一举一动。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学生一般都在15-18岁,正处在最善于模仿的青春期中,这就要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做好表率作用。试想,如果一个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满嘴仁义道德做着猪狗不如的事情”的教师教出的学生能有什么好的发展,一个有修养的老师才能更好的团结学生,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影响。
2.3增加师生交流促进学生情感培养
如今的中等职业教育很多情况还处在学生被动接受教学的方式,由于语文学习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学生对于陌生的文章理解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下,使得师生间交流处在一个很低的程度上。这样便形成,教师的素养再高也难以把自身的思想高效的传输到学生的身上。这就需要教师创造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从而影响学生的情感观念的建设。
2.4通过情景模式的构建引发学生的感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理念;实践方法
小学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书的过程,更是育人的重要环节。对于新时期的小学教育而言,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至关重要,而其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元素就是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有非常多的散文和诗歌,这些是情感教育的最佳素材。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注重增加情感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独立的、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真正意义上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同时还有助于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满足新课改的改革要求。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理念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以外,还要将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学生培养成情智双全的人。这其中就离不开情感教育,它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思想认识上面的一种共鸣,教师通过特定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情感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一方面,教师能够完成教学目标,达成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在文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品格,成为品学兼优的人。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学科具有浓厚的人文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抓住这种人文性,关注学生的个性,从情感因素的角度加以引导,培养学生健全的品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情感和情操进行陶冶,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和专注性,促使学生对自我人格和自我精神的培育。同时,语文教学环境中加入情感教育,有助于提升语文课堂的和谐性,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更加密切,形成良好的沟通交流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学生培养健康的身心。
(二)情感教育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具有显著地帮助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非常多的情感素材,例如,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人民的热爱等情感。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教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从认知的角度去学习这些语文知识,还可以通过这些作品进行情感传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因此,通过将情感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是非常有用的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三、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方法
上述可知,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很有必要,以下是笔者总结的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方法。
(一)教师方面: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
教师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人物,也是教学课堂上的引领性人物。因此,教师应该从自身开始,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注重对情感修养的培养,进而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用自身情感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和生活中都变得积极、乐观。
(二)教材方面:挖掘课本中情感因素
小学语文课本内容通俗易懂,但其中仍然蕴藏丰富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首先需要对语文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充分挖掘情感,通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后,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进入语文课文中的情感状态,进而深入感受课文中主人公的情绪和感情,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内涵。
(三)教学方面: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还需要在教学方法方面出发,通过设置情景式教学既能够满足情感教育的需求,还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比如在较为科普类、景物类的语文课文教学中,单纯的课文讲述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声音等方式还原课本景象,这样既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四)学生方面:结合学生实际生活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还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来开展情感教育。小学语文知识大多源于生活,对语文知识的应用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添加语文课外实践环节来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友情、亲情、同学情以及师生情等等情感观。此外,在相关情感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课堂互动或者提问的环节,让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同时唤起学生的亲情感受等。通过课外和课内实践,让学生充分的接受情感教育。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情感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循序渐进,将情感教育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另外,要对情感教育实施的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更好地将情感教育的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促使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邓金海.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策略分析[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2]臧以霞.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理念及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5:15-16.
[3]吕立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5,11:26-27.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法;问题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尚小,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因此教学中存在的难度较大,特别是对于语文学习,很多学生既觉得困难,也提不起兴趣,因此,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就成为教学者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深刻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感情
小学语文课文主要是以趣味性为主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但是由于课堂教学的制约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引进课文创设的情境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情感教学科研很巧妙地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教师对课文首先有一个深刻的解读过程,在感情上和作者达成共识,然后在教学中和实际生活结合,引导学生准备把握文章感情,使得学生在感情上也可以达到共鸣,就可以增加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发挥语言优势,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语言沟通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语言优势,教师通过让学生诵读文章的形式实现,比如,课文中有涉及几个人物关系时,分别指定几个学生扮演课文任务,并指派旁白,在诵读之前,教师进行指导,告诉学生要注意人物特点,把握诵读时候的感情,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己体会就可以很好地把握文章内容,对于语文教学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三、创设情感情境,引发学生共鸣
小学生相对其他阶段的学生来说,贪玩的特点还比较突出,以往的教学中一直是控制学生“想玩”的念头,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这就造成部分学生对课堂失去了兴趣,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正好可以把握学生贪玩的这个特点,在课文讲解的时候运用情感情境的创设来增加学生的兴趣,由教师组织,学生自由发挥,对课文内容进行情境再现,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增加生活例子,这样一来,不仅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经过自身的实际体验,对于课文的思想感情也会把握得更加准确,语文课堂也不再是枯燥的了。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应该引起每一位教师的重视,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时候,可以深刻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感情;发挥语言优势,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感情境,引发学生共鸣等情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首先,对于情感,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看成一种一般的心理品质。作为主体对于自己所认识和所做的事以及所持态度的体验,它几乎和一切心理品质相伴随,感知与观察、理解与思维都不可能不在一定程度上伴随情感活动。情感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其他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其次,技校阶段学生还处于一种情感迷茫状态,这是一种无法忽视的客观现实。一般来说,这种情感迷茫状态从初中开始出现,到现阶段便十分明显。伴随着青春期的开始,封闭型的心理状态把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和渴望被人理解的欲望同时带来了,而社会、家长、自身的压力及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名目众多的各种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都使这种情感迷茫状态无法回避。如果不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就不能保证他们的心理品质得到良好的发展。
第三,从课程的本质特征来说,语文课与自然科学课不同。它与情感教育的联系很紧密,它兼有认知训练和非认知训练两方面的内容,因而它对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如同情心、利他精神、祖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思想、想象能力、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当然怎样在技校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这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还不如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它无疑和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和教学方法的关系似乎更为密切。它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阔、敏锐的心。
进行情感教育,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教学内容方面
技校语文课本中,几乎篇篇文章涉及到情感教育。这些课文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第一类,表达对祖国、故土、人民的热爱之情,如《泪珠与珍珠》《中国文化的骨骼》《荷花淀》《我为什么而活着》等。第二类,表现一种至爱亲情,如《拣麦穗》《泪珠与珍珠》等。第三类,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如《迢迢牵牛星》《荷花淀》《行行重行行》等。还有表现其他内容的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第一类篇目,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流于疏漏,只照本宣科讲一些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大道理。依据学生这时期的心理特征,对说教式的大道理是很容易反感的,常常把这类课的学习与一些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等同起来。作为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心理,讲述一些古今典型事例。如:现阶段留学归来报效祖国的年轻学子,名人回报祖国的具体行动、言语及落叶归根的想法等。讲清楚作为一个公民为什么应热爱祖国、热爱故土和人民的道理,切忌只讲大话。
第二类篇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紧扣课文的内容,仍要辅以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可抓住现阶段中学生的逆反思想和心理,他们同父母的所谓隔膜、代沟问题,把中华民族瞻养父母的传统思想,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殷之情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对这类课文的学习,树立一种美好的、正确的人际关系思想。
第三类篇目,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也是我们想着重谈谈的问题。面对这类课文,学生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有一种“等着瞧他怎样讲”的心理。过去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个问题多有忌讳,往往顾左右而言他,轻描淡写地一晃而过。这种“回避或禁锢”的做法,反而加深了他们对爱情的兴趣,以及对爱情的涉足与尝试。这对中学生的健康的情感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的看法是,现代传媒及文艺作品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学生成熟早,中学生早恋也似乎成了一种风气。那么何不抓住这类课文来一个“借题发挥”、正确引导呢?如果中学生走入社会没有爱情方面的知识,没有正确的爱情道德观,就很难正确对待爱情。因此,语文老师应转变教育思想,不视爱情问题为,针对中学生身心及思想行为特点,引导中学生小心踏入这片圣洁的土地。因而在讲这一类课文时,我们不应回避爱情这个字眼。如讲到《荷花淀》的爱情内容,要用爱情故事里奏出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赞歌去感化学生。讲《行行重行行》时让学生明了爱情表现出的崇高美德:真诚、挚爱、负责和奉献精神;讲《与妻书》时,阐明国家和小家的关系,从作者令人动容的娓娓叙述中表现出对妻子、对国家的挚爱浓情。
二、教学方法方面
在前面笔者已说明,在技校阶段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它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它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阔、敏锐的心。广博的知识与教学内容联系似乎更紧,它几乎可说是一个纯知识的问题。而博爱、宽阔、敏锐的心则涉及到一个教师的人品修养。中学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敏感而不稳定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一触即发的丰富情感,但又缺乏足够的自持力。他们希望在老师、同学面前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要求老师尊重、信任、理解他们。他们憧憬将来成为有价值的人,更期望人们承认他们的价值的存在。但由于处境不同,加上个性的差异,有很多学生在渴望认同的同时又怕失败,怕被拒绝否定。这种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和渴望人理解的欲望,使教师在态度上稍不注意就容易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而这种影响也许是终生的。因而,在教学态度上,对学生、特别是对差生,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态度,应竭尽全力理解自己的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而动摇、徘徊时,要给以鼓励。对学生的思想要透彻地了解、掌握,工作应反复做。对学生的有益活动,应给予积极的支持和认真的引导,并把这种引导看做是语文教学,特别是把这种引导看做是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一环。要在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因人而异的耐心指导。对学生的每一点健康的情感内省和表达给予充分肯定,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帮助那些还处于自我封闭状态的学生从情感闭塞的天地中走出来。让学生在讲、读、写、说中成为更加乐观、更加自信、更加富有利他精神和广泛同情心的人,从而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就需要将英语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学的内容过于形象,学生不能够感受到教学的乐趣,就会对教学失去兴趣,这就使得英语教学不能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因此,英语教师就应该结合这一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例如,在进行hanksgiving这篇文章的讲述时,英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感恩节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一些话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进行提问:“WhatareyougoingtodoatThanksgiving?”,之后让学生进行讨论,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的扮演。这样,学生能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讨论,有效的吸引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氛围中进行英语的学习,能够促进他们的学习,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此外,英语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合适的游戏情境,使得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游戏情景中能够得到培养。学生处于小学阶段时,往往都比较的好动、爱玩,对游戏也是更为喜爱。因此,英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英语教学,将学生的性格特点充分的发挥出来,做到玩和学的有效结合。英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进行玩球,这就能够在游戏中进行Sorry、That’sOK、Areyouready、yes等词语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到知识,并且通过游戏使得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培养。英语教师应该合理的选择游戏,并进行巧妙的运用,让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培养。
2.凸显个性发展
学生的个性发展对情感态度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挖掘,在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己观点的表达,从而不断的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中得到体现时,才能够活跃英语课堂的氛围,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的有活力。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时,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其得到充分的体现,不断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中,英语教学应该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进行重点的关注,不断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例如,英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Whatdateisittoday?”来引导学生,等到学生说出Christmas时,教师就能够将“WhatwouldyoulikeasyourChristmaspresent”引出,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从而使得个性得到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时,必须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凸显。
3.结语
“情感教育强调的是教育中的情绪—情感向度,关注的是人的情感状态中的生命存在与表现。”就其内涵而言,国内外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从教学层面来说,课堂内外情感教育的实施应该以帮助学习者全面认识世界为目标,重点在于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并有效掌握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及自身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关系的方法,进而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挖掘工作、生活中的情趣及意义,享受人生幸福。就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而言,情感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健康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克服外界不良的干扰和学习上所遇到的困难,使得学生的智力因素得到最大效度的提高。研究发现,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有效的实施情感教学策略能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并能帮助学生有效应对紧张、焦虑等多种不良情感,提高其自信心,使其以乐观心态全面投入到语言学习中,实现学习效果最佳化,从另一个角度完成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整体而言,情感策略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记忆效果;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能力。
二、有关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高、教学成效显著的课堂,强调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要素方面的有效突破。就教师层面而言,指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及教学方法的高效运用;而就学生层面而言,则指学习预期的有效突破,其中包括语言学习预期和有效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其社会性情的有效培养等;而就社会层面而言,则强调该课堂的社会影响力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简言之,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三、大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基础的教学体系。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阵地和学生学习的舞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与坏一方面影响学生的成长,也影响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构建高效大学英语课堂势在必行。首先,树立正确的英语课堂观,切实转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师的课堂观和教育教学的具体方式方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作用和效果。当前,在实行素质教育和着力构建高效课堂的大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下狠功夫,努力改变现有状态,积极主动的调整教学策略以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中心,创设一个语言学习与情操陶冶共生的情境,帮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展示其主体角色,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应该跳出传统课堂的束缚,拥有更高的视野,了解到语言教学的流派,了解英语课堂的现状和动态,关注国内外外语教学理论的最新成果与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以适应当代大学英语教育的要求。其次,充分诠释教材内容,为高效课堂的生成注入情感因素。第斯多惠曾说过:“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别人的情感。”因此,“怎样使自己预设的课堂目标最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搭建什么样的平台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点”、“针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怎样调整教学进程以引导学生走出困境”……这一系列问题应该成为广大教师在准备授课内容过程中思考的重大问题。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不论是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外教社的《大学英语》还是高教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或者清华社出版的《新时代交互英语》等大学英语教材,其内容基本按主题进行单元划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不仅仅要完成语言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将情感分析渗透到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分析中,以更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展开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新能能力,增强情感体验,充分、全面地掌握课文的主旨要义,实现大学英语课堂的育人功能。最后,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实现高效课堂氛围创设。教学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教”与“学”,也包括情感教育,即师生间在思想、情感方面的交流。通过近十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笔者发现,经过高三题海战术的熏陶,许多学生对于大学英语的预期存在一种误区,要不希望在大学英语课堂继续接受语言点讲解,要不希望大学英语完全跳离语言知识讲解而达到一个“未曾有”的高度,当然也存在不少对英语完全不感兴趣的学生。但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还是以过级为目标。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中的特殊群体———职高生,更是对大学英语教师和课堂有一种为难情绪,逃课、缺课、课堂睡觉成为他们应付大学英语的首选。这就要求我们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消除焦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比如引导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加强大学英语课的互动性和交流性,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与学生进行有效情感交流,帮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确保大学英语教学的高效进行。
四、结语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素养 情感教学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认识情感因素,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建立一条师生情感的纽带。
一、利用多种渠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使学生好学、学好就应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有兴趣时,他那愉快的心境就会感到学习内容的丰富多彩,反之会视为畏途。
1、创造情境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入环节设计得好,就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毕竟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上课时,根据学生情况及课文内容,或展示一幅画面,或一个演示,或听一首歌曲,或讲一个故事,或设计一个悬念等。总之,力求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如:教《黄果树瀑布》一文我先放图片,展示黄果树瀑布的美,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接着播放瀑布的声音,学生倾听其声,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2、讲究授课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人们学习情绪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积极地、愉快地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一种最直接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得当,就会使学生获取知识,拓展视野。如在教学《观潮》时,为了让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一个直观、全面、形象的认识,在开始上课时,我播放了钱塘江大潮的一段视频为导入。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被这大潮神奇壮观的自然景观所震撼,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精神愉悦、情绪饱满、热情高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去获取知识,这无疑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
3、善于应用留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授课中应当讲究艺术方法,不能兴之所至就一讲无疑,而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的余地,再创造的空间,这样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感受和体会发挥想象去填补,从而诱发出富有个性色彩的思考来,对学习的内容,既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又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留下空白,就能抓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期待心理,而且这种空白与学生能力之间的距离越适中,就越能激发学生求解的欲望。
二、钻研教材,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课文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真情,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饱含着作者的深厚情感体验。课文中作者对人和物的深厚情感,对大自然爱的情感,对生活爱的情感,以及对祖国爱的情感,贯穿于作品之中。课文愈好,思想感情愈强烈。如:《爱的茉莉》中父母间看似普通却情深意重的真爱,《花瓣飘香》中女孩对母亲的孝心,学生怎会不感同身受?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来激励、感化学生,让学生的心灵被知识的力量所震撼。
三、注重沟通,建立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
语文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堂上有相当一部分时间都用于语言交流的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接纳、理解、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设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到学有所成,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1、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平等”源自一种潜意识,是指向师生双方的共同尊重程度,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相待,真诚以对的。老师和学生都是值得尊重和善待的生命个性,各自有着自己的使命和未来,各自有着自己的生命光彩和重要作用。师生间平等相待、互相尊重是良往的先决条件,平等地位下的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和合作,才会有积极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
2、真诚的情感沟通是连接师生心灵的纽带
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气质性格特征,教师要用宽容和理解去接纳他们的轻微失误,这样才能与学生缩小心理距离,也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当然,这种宽容不是一味地向学生让步,而是一种有原则、有方向的引导。沟通和接纳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做到师生之间心与心相通,情与情相融,努力把课堂变成师生生命的绿洲。
四、加强阅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语文又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阅读文章都饱含了浓厚的感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阅读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握其中的情感脉络,启动学生情感的闸门,激发学生去体验、去思考,做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积极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语文学习没有捷径可走, 仅凭课本中的百十篇范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是远远不够的,只能是杯水车薪。阅读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佳作,许多课文给学生留下了言已尽而意未尽的“绕梁余音”。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只局限于课文,应当在完成课文的教学目标后,引导学生冲破课文界限,适当将思维引向文外空间,向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增加信息量,扩大知识视野,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要求语文教师付出更多的真情,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编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一、情感教育测评的意义和要求
(一)情感教育效果测评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小学德育目标的整体实施
小学思想品德课情感教育目标是小学德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内容。情感目标的测评与认知目标的测评一样,具有形成性、教育性和指导性作用。只有经常不断地开展情感教育目标效果的测试与评价,才能改变目前许多学校和教师只重视道德认识的形成,忽视道德情感培育的现象;才能对教师的情感教育效果作出较为科学的判定,对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情感教育方面付出的辛勤劳动做出公正合理的肯定;才能督促教师认真实施情感教育。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学德育目标的整体实施。
2.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健康发展
在思品课教学中,广大教师已经普遍重视于道德认识的形成、理解、运用等,并把“是非判断法”、“事例分析法”、“故事说理法”等方法的研究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在道德情感教育的领域里,同样可以通过“入情体验”、“情感测评”、“自我情感保健能力”等的培养和研究,来提高学生自我情感的评价能力,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
3.有利于增强人们对情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在我国,凭认知目标来评价学校的教学工作,已有很长的历史了。学校和教师往往只根据学生学业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并以此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优劣等各种等级。那时,学校领导和教师很少有人认为,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态度或性格等等来评定学生,才具有合理性。事实上,处在情感目标某一端的学生,可能受到学校和教师的惩罚;而处在另一端的学生,又可能博得教师的喜欢,得到各种奖励和荣誉。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也应如此,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让情感教育处于可有可无或名存实亡的地位,要通过实施情感教育测评,来提高和强化人们对情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二)情感教育测评的基本要求
实施情感教育测评,其基本要求是:
1.测评的方法,不仅要科学、准确,而且更要易于接受和操作。测评中的信息收集与处理必须简捷、明快、反馈及时。
2.测评的过程应该具有导向性、调性、激励性和促进性等功能。
3.测评的结果,要把定量与定性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有数据的量化,又要有显示内涵的意义表述。
4.测评的素材要规范、标准,以确保测评的可比性。
二、情感教育效果测评的基本方法
就测评的方法与技巧来说,情感领域比认知领域还显得贫乏和幼稚。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个原则出发,下列一些方法可供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情感教育效果测评中参鉴。
1.观察法
这种方法所采取的是对学生言行举止的直接观察。在较长时期内进行大量的不同类型的观察,能减少对情感发展状况作出不正确推论的可能性。运用观察法,要求教师能够系统地记录要使用的观察资料,记录学生的可观察行为和其发生的特定环境,这样就能增强测评结果的可信性。这种方法适合于重点观察少数学生。
2.报告法
通过问卷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行为作自我报告。分隐名式报告和署名式报告两种。隐名式允许学生不论采用何种测量手段,都可以不署名。其好处是可以阻止一些学生试图取悦教师,或喜欢作出他们认为在社交活动中受欢迎的回答倾向。这种形式可以准确测出那些带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署名式报告,是让学生在确信测量的结果是保密的,不受威胁的情况下署名,它可以准确辨认个别学生,掌握特殊情况。
3.会谈法
教师向学生询问精心准备好的一系列问题。分个别会谈和群体会谈。个别性会谈,便于推心置腹,足膝谈心。群体性会谈,便于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无论采用哪种会谈形式,教师都应注意察颜观色,掌握学生答话的神情、姿态,记录学生答话的内容。会谈式的测评最忌学生的沉默寡言和对问题的歧义理解。前者,教师要费时多鼓励;后者,教师要费时多暗示、引导。
4.测验法
这是一种被普遍运用的测评方式。分诊断性测验和形成性测验两种。诊断性测验是教学前对学情的“诊断”(又称课前测试),它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已有道德情感的原状,便于把学生分置在最有益的情感教育序列中。形成性测验,是教学后对情感教育目标达到度的检查。采用测验法,关键是围绕情感教育目标编制一套能够准确测出学生情感发展水平的题目。情感水平测试试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是非题(又称正误题)。它是要求学生对一个陈述句或问句作出对或错判断的测题。这类题目中往往隐含着情感行为或态度,或者以第一人称出现,或者以第三人称出现,要求学生对题中的行为、态度表个态,对,是不对,从而看出学生对类似问题的情感水平。
②选择题。分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两种。要求学生根据题意在所提供的几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测题为单项选择题;要求学生根据题意在所提供的几个答案中选出几个正确答案的测题为多项选择题。选择题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根据题干和选项组合的方式不同,选择题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a、肯定式选择题:从测题中挑选出正确的答案。
b、否定式选择题:从测题中挑出错误的答案。
c、最佳式选择题:从测题中挑出最佳的答案。
选择题适用于各种性质和种种认识层次的材料,学生作答方便,选项越多(4-5个)猜测的机遇越小,所以,这种形式在情感教育测评中被广泛运用。
③情境题。针对情感教育目标,在测题中设置一个具体的情境,观察学生阅读、体验这个情境时的表现,然后记载下来。记载这件事最好不让学生知道。这种测题,与前两种相比,测出的情感水平更具有可信性。但困难的是,教师无法逐课、逐人进行,有时还需要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家长的配合。
三、观察情境测量法
(一)观察情境的设置
观察情境设置得越自然,越巧妙,学生的情感流露得越直接越具体。如果围绕着某种具体的道德情感内容,设置类型不同,层次有别的观察情境,来测量学生的道德情感,其结果会比那种只凭单一的,无层次性的观察情境测量来的结果真实可信得多。
1.从观察情境的特性分,有动态情境和静态情境。
所谓动态情境,是指以活动、操作为主体的情境。情境的参与者总以动态出现。观察者教师通过情境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测量其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立场和态度。动态情境的优点在于观察者容易观察和记载。设置动态情境要使参与者人人都有“动”的机会。
所谓静态情境,是指以观看、倾听为主体的情境。情境的参与者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实际上是明“静”暗“动”,参与者的内心实际上充满着激烈地矛盾运动。因此,设置静态情境,一定要考虑,是否能够把参与者引进“静思”的意境。
2.从参与情境的成员分,有个体情境和群体情境。
个体情境,只有一人参与,具有独立性和排它性。由于不受外来干扰,参与者呈无拘无束状态,所以,情感流露得较自然、真实。设置个体情境,便于准确把握学生的特殊情况。
群体情境,参与情境的是一个群体,是某个集体中的所有成员。设置这种情境最大的优越性在于:造成学生的心理平衡。在学生看来,教师的要求是对准我们大家的,不是针对我们少数几个人。设置群体情境准备工作要做充分,防止学生情感行为的“人云亦云”。
3.从设置情境的途径看,有直接情境和间接情境。
直接情境,具有直接性,设置者将学生直接带进生活现实,让他们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从中观察学生道德情感的具体表现。在教学实际中,经常用到的有参与活动、现场参观、调查访问等形式。
直接情境与间接情境相比,自然性较强,人为痕迹少。但往往受教学时间、空间的局限,观察情境不可能全部“直接化”,还有相当一部分要靠教师去设计、加工和创造,这样来的情境便为间接情境。设置间接情境要巧妙、自然,要独具匠心,还要尽量排除干扰因素,尽量减少“人为痕迹”,要让被试者感觉不到在被试,这样,他们的情感才会不受压抑,才不会出现为取悦测试者而作出违心的反应。
上述几种观察情境,是互相联系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绝然分开的。它们互相交叉,彼此渗透,融为一体。动态情境中有静态情境,静态情境中有动态情境,时而先动后静,时而先静后动;时而又动静结合。若干个体情境,可组成群体情境,群体情境中有个体情境。直接情境和间接情境,也可互为凭借,相互转化。所以,设置观察情境时,一定要注意考虑其联系性,用联系的观点来指导我们的测量工作。
(二)在观察情境中,测量学生道德情感的方法和技巧
在观察情境中测量学生的道德情感,具有以下三个环节:检测、量化和分析。
1.检测:是整个测量工作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关键性环节。它包括立标、观察、记载等内容。
立标:就是确立道德情感测量的目标。测量哪种道德情感,这种情感具有怎样的发展等级,怎样测量等工作,都需要在这个环节里考虑成熟。否则,下一步的“量化”工作将无法进行。确立目标时,一定要紧紧抓住《课程标准》和教材,围绕着教学目的来进行,切切不能偏离标准、教材的航线。
观察:从特设的情境中,审视学生的种种表现:神态、表情、言语、动作……。观察的方法有两种:直接观察式。教师作为情境的参与者与学生一道活动、对话和操作,从中直接观察学生的情感行为;间接观察式,教师作为情境的旁观者,或远离或隐蔽,远观学生的情感行为。不论采用哪种观察方式,最好不让学生知道有“观察者”在“观察”他们。“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大量不同类型的观察,能减少对情感成果作出不正确推论的可能性”。
记载:对观察来的资料作详细的“原始”的记载。资料记载得多与寡、虚与实、真与伪,都与观察者观察时的细心、留神程度有关。观察者观察时,对观察的目标领悟得越准确,和在观察中越细心、越留神,得来的素材就越丰富。如果观察者事先不认真钻研和领会情感目标的内涵及外延,不学习和掌握学生情感表现的特点和规律,就会对某些很有价值的情感表现状态,如皱眉、叹气等,观而不察,察而不记。记载的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可观察行为,而且还包括产生这种行为的特定环境。记载的方式有三种:一是表格式记载,把观察到的有关内容,填写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中,以示学生情感的发展变化状态;二是描述式记载,用语言文字直接勾勒学生的情感行为;三是表格式+描述式记载。不论采用哪种形式,其内容都应具有“原始性”,尽可能不加或少加主观色彩的词句。
2.量化:对学生情感行为的数量化。
对学生道德情感的量化,教师要首先主观规定学生道德情感的不同等级,并指派相应的数字。这是整个测量工作中最困难的事情:因为,学生的道德情感具有不稳定性,既抽象又易变,所以很难制定和使用情感等级。但是,只有我们深入实践,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搜集资料,全面掌握学生道德情感产生、发展的规律及其表现特点,就能够确立较为准确的量化法则。有了准确的量化法则,就能得到正确可靠的测量结果。
3.分析:对量化结果的定性与归因。
分析这个环节是很复杂的,也是很具体的。因为影响、制约着学生道德情感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所以,分析时一定要准确把握学生的道德情感在各个年龄段产生、发展、变化的特点,把握准学生情感产生的现场环境,还要把握准测题及测法的可信度。
四、情感教育效果测评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与理论水平
首先必须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义务教育法》以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等文献,从理性上明确实施情感教育测评工作的重要意义,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彻底更新旧的教学观念。同时还必须认真学习一些有关情感目标分类学,情感教育评价、情感教育论等理论书籍,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师的理论水平、研究能力。
2.熟练掌握情感目标参照表和情感教育测评的几种主要方法和操作程序
情感目标参照表,是情感教育达成和编拟测评试题的主要依据,而测评方法与操作程序,又是测评过程有机、有序、有效实施的关键之所在,所以必须熟练掌握。测评过程实施程序大致如下:
3.不断总结,开拓进取
实施小学思想品德课情感教育测评,是一项开创性工作,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奉献精神,以保证这项工作的长期进行。
参考文献:
[1]《教育评价》,布卢姆,华东师大出版社,1990年版。
[2]《教育测量》,王孝玲,华东师大出版社,198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