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5 16:49:3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语文教学模式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语文教学要使学习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本文探讨了在新型的学习模式下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可行性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它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由师与生、教与学彼此互相控制,而且是一个信息量大、内容丰富,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于一体的开放性的系统。因此,为了培养出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全方位人才,我们必须重视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积极倡导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学习中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得学生学会自由学习、自主发展。而惟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实现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根本转变。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角色转化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学氛围关键所在,也是激发学习兴趣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的“交互主体性”关系,以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特点。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实行教与学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语文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具备民主、平等意识,以及优秀的人格品位。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理智地同情、关怀、了解与辅导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查看档案、开家长会、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做相应的记录。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预习、讨论、总结。同样,学生也应该对教师有基本的了解,体谅教师,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其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或精心启发、悉心观察,或耐心等待、有心保留、导而有方,营造最佳的教学气氛,使学生都学有所得。
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与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体验。因此,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营造气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来上,使学生学到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首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教师备课时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目的。其次,应帮助学生设立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只有明确训练目标,才能在教学中尽量减少教与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才能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语文自主探究式学习一定要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内容,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教学目标的制订既要按照课程标准、教材的规定,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和他们的实际需要。三、倡导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
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共同的任务,既有明确分工又相有互协作的互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大家在互相学习中不断地取长补短、相互启发,从而拓宽思维、深化认识,在共同完成学习、工作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工作效率。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导作用,研究和发现学生自身的主体性规律,探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体性特点,并通过一定的教学媒体,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输教学信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减少备课过程中的重复性劳动,使教学活动更趋于优化。其次,鼓励小组式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讨论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一个深化和巩固单元学习重点的过程。讨论的基础是倾听,听取反对的意见,讨论的关键是寻找证据。教师在教学中可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一定的人数编成学习小组,并引导学习小组对那些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交流。第三,合作学习还有许多种方法,如小组活动比赛、交错学习法、共同学习法、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法等等。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进行辅助教学,以最重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重视课外阅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外阅读的延伸
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不断发现、丰富、完善和超越自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阅读量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强。因此,应该重视开展课外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投入、清醒的阅读氛围,并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阅读内容进行引导。其次,注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从做中学,从生活中学。课外阅读材料应注意与课内内容的沟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第三,强调读写结合。养成读写结合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编写、扩写、改写、组写等等,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定期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形、声、光、色等手段可以为语文教学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课外阅读的网络化,使阅读课的容量无限增加,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辨力和创造力;网络技术的交互性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改为独立思考与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文凯.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J].新课程(教师版),2007,(06).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得到进1步的发展,其意志品质、自主精神、问题意识、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得到进1步的升华。针对这1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灵活运用我校构建的"反思探究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反思、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等终身受益的东西。
1、"反思探究型"语文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2、"反思探究型"语文教学模式的理论思考
3、"反思探究型"语文教学模式的实践初探
"反思探究型"语文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得到进1步的发展,其意志品质、自主精神、问题意识、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得到进1步的升华。针对这1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灵活运用我校构建的"反思探究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反思、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等终身受益的东西。
1、"反思探究型"语文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反思探究型"语文教学模式,是1种在反思分析前提下进行探究尝试获取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此当中,反思性分析和探究性常识是分不开的。有反思的介入才有"问题"的发生,才有师生对问题的进1步追究。也正因为"探究"时时随着"反思","探究"才能得以持续;而"反思"由于是"探究"的需要,迫使"反思"必须贯穿于始终。在教学中,有两种反思探究活动并存,既有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又有学生对学习的反思。师生通过反思性分析发现问题,并在教学活动中尝试探究解题的策略,以便及时地对教和学做出合适的调整和修改。这种师生以研究者的心态不断地回顾、解惑和创造的过程,就是"反思探究教学"。
据此,本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反思??问题??尝试。这1流程不象其它教学流程那样1次性地贯穿于始终,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循环往复、多次出现,重复渗透于每1个教学环节,迂回循环于每1个教学层次。由此而构成的教学基本环节是:问题导引??自主尝试??交流研讨??拓展深化。本教学模式既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揭示语文教学的1般结构和特点,又体现了"主动参与、创新学习"教学的鲜明个性,着眼于学生主体的发展。同时,它又不拘泥于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对模式中的各环节进行灵活性的删调、增补。但是不论教学环节如何变化,"反思??问题??尝试"这个基本流程都会反复循环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2、"反思探究型"语文教学模式的理论思考
"反思探究"是1种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它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为核心,以探索为主线,以创新为目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1种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活动。
所谓"反思",就是回过头来思考,即对自己做过的、学过的东西进行再思考。如刚才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如果对了,还有什么别的(更好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做这种引导,学生根据这种引导进行反省,就是反思。学生扪心自问、独立思考也是在反思;教师运用变式、举1反3,是在促进学生反思。这种反思与回想联想、自我剖析是紧密地联系在1起的。同时,对别人思考过的东西和现有的结论进行思考,并发现自己的独特见解或对别人不同的见解进行反驳,也是1种反思。教师鼓励学生凡事都要问1个为什么,并且力图从别人观点和方法中找出漏洞和缺陷,就是1种反思性的教学。
反思具有的强烈的批判性。对自己做过的、学过的、想过的进行反思,为的是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找出经验是为了今后取得更好的经验,找出教训是为了避免今后重蹈覆辙,两者都是为了超越自身。或者借助别人的观点和方法,启发自己提出独特见解,这是为了超越对方。因此,反思是1种具有批判性,也有创造性的活动。创造性不能凭空而来,是建立在对旧东西的超越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对旧东西的批判以及不断超越的愿望和行动,就不可能有什么创造。
而"探究"则是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的。"反思"是导致问题的发生,"探究"是为了澄清问题的所在,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它包括创造性想象和前瞻性思维,也包含"反思"在其中,两者相互依存,循环互动。如果只"探究",不"反思",那么这种探究只是形式上的探究、假的探究,是教学改革中的误区,正是我们把"反思"与"探究"连用的意图所在。
由于"反思探究"是1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先导,改变以往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它特别强调"自主"和"创造"。"自主",就是教师专业自主,减少对教参和课本的依赖,自己思考设计教学过程,对教材分析有自己的见解,并赋予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创造",就是要转变课堂教学观,从预定的教案剧转向滚动的真实的课堂。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性和不可预料因素,及时捕捉学生的创新火花,超越标准答案,标准不是唯1,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容忍错误和不同。
3、"反思探究型"语文教学模式的实践初探
1、问题导引。本环节是进入新课后师生通过反思发现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题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通过适时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质疑能力,而不是单纯为了获得特定的答案。
比如,教学《草船借箭》1课,我紧紧抓住"神机妙算"1词引发问题情境,提出质疑:诸葛亮敢于草船借箭是由于他的"神机妙算",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反思:它妙算到了什么?他的妙算正确吗?为什么他能够神机妙算?……在这里,学生开始会经历这样1个过程:发现不了什么问题发现大量"问题"(无价值的)发现1些问题(有价值的)。无论怎样,教师都应予以保护。重要的是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质疑的方法,懂得发现问题的技能技巧。鼓励学生向教师挑战,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鼓励学生向课本挑战,敢于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权威的结论。可以说,师生通过反思导引问题的出现,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是创新学习的起点。
2、自主尝试。问题导引后,自主尝试是本模式的关键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深入思考,认真推理,得出结论。1般要求是:带着问题1边读、1边想、1边画出不懂得字、词、句和可能又出现的新问题,并由自己尝试释题。如《白杨》1文,教学时我要求学生思考:白杨有哪些生长特点?让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白杨的正直高大、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等特点,并通过推理认识:"爸爸"介绍白杨,是借以表达自己服从祖国需要、为建设边疆作贡献的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边疆的心愿。
当学生自主尝试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以及提示与问题有关的材料(如准备性练习、补充性小知识或教材的重点章节等)。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4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让学生思考:大人能几次碰墙壁,可能发生吗?如若不是,这句子的含义是什么?同时,向学生交待文章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联系鲁迅先生当时的处境去理解这1含义深刻的句子。这样,学生的自主尝试才能获得成功。
3、交流研讨。这1环节包括两个层次,1是让学生汇报、谈论上1节自主尝试的结果,找出难点、疑点集体讨论。2是教师根据研讨情况,对学生的尝试作出评价、总结,并对学法进行归纳和指导。
当学生自我尝试解决某个问题后,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反思总结,力图找出新的普遍运用的东西,以现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这种反思性总结,远比学生单纯解决问题的意义更大。它的教育价值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这类问题的基本规律,而且使学生学到了1些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即学法),有利于学生养成反思学习过程的好习惯。例如学完1则寓言后,让学生反思: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我们是怎样学到这些知识的?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回顾,师生共同归纳出学习寓言的1般方法:读懂内容--感知形象--开展联想--了解寓意。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语文教学要使学习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本文探讨了在新型的学习模式下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可行性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它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由师与生、教与学彼此互相控制,而且是一个信息量大、内容丰富,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于一体的开放性的系统。因此,为了培养出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全方位人才,我们必须重视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积极倡导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学习中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得学生学会自由学习、自主发展。而惟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实现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根本转变。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角色转化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学氛围关键所在,也是激发学习兴趣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的“交互主体性”关系,以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特点。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实行教与学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语文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具备民主、平等意识,以及优秀的人格品位。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理智地同情、关怀、了解与辅导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查看档案、开家长会、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做相应的记录。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预习、讨论、总结。同样,学生也应该对教师有基本的了解,体谅教师,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其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或精心启发、悉心观察,或耐心等待、有心保留、导而有方,营造最佳的教学气氛,使学生都学有所得。
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与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体验。因此,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营造气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来上,使学生学到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首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教师备课时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目的。其次,应帮助学生设立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只有明确训练目标,才能在教学中尽量减少教与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才能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语文自主探究式学习一定要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内容,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教学目标的制订既要按照课程标准、教材的规定,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和他们的实际需要。
三、倡导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
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共同的任务,既有明确分工又相有互协作的互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大家在互相学习中不断地取长补短、相互启发,从而拓宽思维、深化认识,在共同完成学习、工作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工作效率。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导作用,研究和发现学生自身的主体性规律,探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体性特点,并通过一定的教学媒体,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输教学信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减少备课过程中的重复性劳动,使教学活动更趋于优化。其次,鼓励小组式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讨论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一个深化和巩固单元学习重点的过程。讨论的基础是倾听,听取反对的意见,讨论的关键是寻找证据。教师在教学中可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一定的人数编成学习小组,并引导学习小组对那些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交流。第三,合作学习还有许多种方法,如小组活动比赛、交错学习法、共同学习法、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法等等。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进行辅助教学,以最重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重视课外阅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外阅读的延伸
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不断发现、丰富、完善和超越自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阅读量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强。因此,应该重视开展课外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投入、清醒的阅读氛围,并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阅读内容进行引导。其次,注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从做中学,从生活中学。课外阅读材料应注意与课内内容的沟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第三,强调读写结合。养成读写结合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编写、扩写、改写、组写等等,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定期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形、声、光、色等手段可以为语文教学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课外阅读的网络化,使阅读课的容量无限增加,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辨力和创造力;网络技术的交互性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改为独立思考与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文凯.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J].新课程(教师版),2007,(06).
【关键词】语文实践教学;教学模式;职业教育
王洪才《论教育学的三重视界》,指出实践的视界是教育学的第三重视界,是“教育学的归宿”。实践教学这一独特的教学形态,以突出学生主体参与,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实践能力为特征。职业学校实践教学主要指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为核心的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的总称,不仅包括专业课程,也包括文化基础课。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堪称百科教学的基石,职业学校语文实践教学的探索意义重大。
一、职业学校语文实践教学的几种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而设计的,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并体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随着职业学校语文实践教学探索的深入,一些卓有成效的模式也应运而生。
1.模式一:案例探究研讨式
职业学校语文实践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案例探究研讨式,即借鉴基础教育研究性学习的策略,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选择合适的案例作为切入点,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与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这一模式中的案例,既可以来源课文,也可以根据生活的热点选定。如《胡同文化》的教学中,教师提出“北京胡同文化与地域的关系”这一问题后,可先让学生寻找阅读校图书馆及网络中“胡同文化”的相关研究文献,阅读后分析思考形成小论文,先在小组范围研讨修改,然后在全班交流分享。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理论的探究研讨,的主要环节有:设计研讨案例——搜集相关资料——形成初步结论—组织课堂讨论——形成创新观点。
2.模式二:参观考察交流式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日新月异的今天,职业学校的语文实践教学也必须走出课堂,甚而走出校门。参观考察交流模式主要在课外进行。教师在明确实践教学的主题范围后,组织学生个人或分组进行实地的参观考察,最终形成成果。基本流程为:确定参观考察选题—制订参观考察计划——开展参观考察活动——归纳总结形成成果——组织成果交流汇报。
如组织学生聆听学校周末大讲堂讲座《走近孔子》,通过聆听讲座、撰写感悟、交流分享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模式三:仿真项目训练式
借鉴职业学校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尝试经验,语文实践教学也可充分利用教学条件和教学素材,在课内营造仿真的场景,进而调动学生的感官,将学生引入真实的环境当中进行,即采用仿真项目训练模式。
这一模式一般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或在专门的实训室展开。如口语交际的教学,即可在教室利用多媒体创设相应情境进行训练。而应用文写作中也可采用这一方式。如一位老师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讲授“调查报告”时,就结合实际设置了一个情境:为了改善教学条件,学校打算购买100台电脑用于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每台电脑单价控制在4000元以内。要求学生对当前的计算机市场进行调查,完成调查报告,提出购买建议,两周后提交报告并向全班同学介绍调查成果。
4.模式四:综合表达评议式
加德纳在专著《智力的结构》中提出,每个人智力至少有语言智能、空间职能、音乐职能、身体运动智能等七项智能。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多元化职能的发展。语文实践教学中的综合表达评议模式为学生多项智能的展示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综合表达评议式,指教师根据语文实践教学的目标,开展调查研究、采访、朗诵、表演、主持等综合性实践活动,并在活动基础上由教师或学生组织,在课内进行共同分享和评议。经由真实的语言环境和真实的语言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获得丰富多元的感受并提升语言应用的能力。
如戏剧单元的实践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课本剧的编演。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课内或课外选定剧本,并进行修改,确定角色分工,进行练习,最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交流并由学生评委打分。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增强了对戏剧知识的了解,也锻炼了想象、创造、口语表达和表演等能力。
这种这一模式的主要环节有:确定活动内容与形式——调查搜集研究资料——明确分工练习准备——开展综合表达活动——进行活动效果的评议。
5.模式五:专题竞赛提高式
竞争是个体或群体为充分实现自身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处于竞赛之中对胜利的渴望是最强烈的,所做的投入是全身心的。以竞赛方式进行语文实践教学,既可以有效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能使人的竞争意识和自信心得到强化。
运用这一模式,确立竞赛主题时要注意由点到面,有一定代表性,同时选题要使学生乐于参与。如讲到古代诗歌单元时,在学生学习背诵《将进酒》、《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的基础上,可适时在班级、年级举办诗歌朗诵比赛。形式可相对灵活,个人单独参加或小组协作参赛都可,在自主练习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通过比赛,以赛促学,展示学习的成绩,巩固诗歌朗诵技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这一模式的主要环节有:确定竞赛主题——制定竞赛方案——选手训练准备——教师指导点拨——组织开展竞赛——总结汇报经验。
二、职业学校语文实践教学的注意点
著名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如果使学生惯于简单的接受和被动的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职业学校的语文实践教学中,作为参与者、合作者的教师应遵循职业性、实践性、层次性、有效性等原则,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类语文实践,通过实践教学活动诱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力求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
1.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在一定情境中对知识的建构过程。职业学校语文实践教学要重视与学生“先前经验”的联系,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学课文《芙蕖》引导学生以文章为案例研讨时,可以播放荷花各个时期各种情态的图片,通过一幅幅生动靓丽的荷之影,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相关的内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我们也可以通过巧妙设问等方式创建良好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采用新型的评价方式
职业学校的语文实践教学在评价方式上呈现出主体多样化、方式多维度、结果多鼓励等特点。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职业学校语文实践教学评价的主体应和评价的情境有关,可以是任课教师、同学,也可以是班主任老师、相关教学参与人员,并重视自评和互评的作用。评价内容则应联系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将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素质一起纳入评价视野,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并重,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采用包括口试、笔试、观察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结果旨在激发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融入专业的知识元素
“专业课要以文化课为基础,文化课又要在专业课中得到深化。”语文实践教学不能忽略语文学科与专业的联系,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并从这个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同时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挖掘并整合语文教材中与职业素养有关的内容。语文实践教学的成果也可鼓励学生采用专业技术手段表现。如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文字处理与Powerpoint技术进行主题演讲等等。
4.保证充足的训练时间
对于以技能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如果没有大量的时间去磨合实践,就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语文实践教学同样如此。首先必须保证语文实践教学的课时,只有这样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才能获得实际保障,才可能取得质变效果。在保证课时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校内外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张健.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反思与出路研探[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
[2]张巍.关于高职五年制语文课实践教学的新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7(9).
[3](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沈致隆译,1999,10.
关键词:“三三六”教学模式,语文高效课堂
“三三六”模式杜郎口中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要了解借鉴这一教学模式,首先要了解何为高效课堂。什么是高效课堂,说法法不一,我认为高效课堂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内,即课堂教学45或40分钟内,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形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模式。实现语文课课堂教学的高效,学生自学能力是保障,教师的语文素养是前提。
一、学生自学能力是语文高效课堂的保障
1、学生自学能力在语文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从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观摩中,从展示的每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由此说明学生自学能力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它是课堂高效的保障。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就能发现问题,并能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发现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学生在课堂展示中就能体现对问题理解的独到性、解决问题方式多样性,学习的目标性更加明确;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分组学习讨论时,学生才能在学习展示中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对课文或其他内容的感悟和体会。可以说,自学能力是高效课堂的助推器。
由此更加说明,无论是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课堂自主学习的三大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的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还是其他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初中语文论文,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2、语文自学能力的提高要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为基础
学好语文,五种学习习惯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养成正确运用工具书的习惯。运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能有助于学生字词句含义的正确理解,促进学生字词句运用能力的提高。字音、字形、字义需要查字典解决,词义、成语需要查词典解决,要巩固小学查字典、查词典的方法,养成运用工具书的习惯,为学生自学语文打下基础。二是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课前运用已有的知识,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有效促进学生课前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预习习惯的培养要有针对性、实效性,预习的问题是学生能运用工具书、已有知识、文中注释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在预习的收获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加关键词、佳句、名段积累,影视中经典语句的记录,这些都是增大学生知识量、为学生写好作文打基础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教给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养成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增大知识容量,提高语文素养。五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能够有效地促进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提高,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主要从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中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人云亦云中有独到见解,通过教师肯定性支持、善意的指正,逐步实现学生对问题理解的完善,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要以五种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在引导点拨中提高。
二、教师的语文素养是课堂高效的前提
要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素养是至关重要的。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以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为基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提高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式的能力。根据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遵循汉字、汉语自身的规律”,从中研究语文教学的方法、途径。围绕《课标》确立的总目标、年级目标,理清语文教学的总体思路,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以吃透教材为主攻目标,提高语文教师准确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师要通读语文教材,结合《课标》对各年级的目标要求,做到单元教学目标清楚初中语文论文,每课应掌握的知识,心中有数,读写听说的要求明确,结合课后练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此基础上能够灵活拓展教材,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准确驾驭教材。
第三,树立正确的语文课程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指导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必须适应学生“四个能力”培养需要,根据汉字和汉语的自身规律,结合农村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探讨“读写听说”能力提高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引导技巧,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三、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就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而言,高效课堂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模式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我们不能就模式的探究忽略了高效课堂的根本。所以,实施高效课堂要因地、因学生、因教师而定,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寻求自身的教学模式,实现自己课堂教学的高效。
首先,围绕教学内容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可以是教师预设的,也可以是学生通过初读发现的。让学生把这些问题带到预习中,通过预习在解决已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把这些新问题汇集梳理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目标,这样教师教有方向,学生学有目标。
其次,围绕学习目标实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自身教学班级和学生的实际,在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这六个环节中,选择性地灵活运用这些教学环节。预习交流这个环节很重要,要围绕预设或学生提出的预习问题进行交流,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小组合作,个人展示,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对预习问题的理解程度、效果。明确目标这个环节是在预习交流基础之上的,这个目标最好是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或者是学生自学难于解决的问题,把它们作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目标初中语文论文,明了具体。目标设置的内容是结合学生已有知识、通过查阅工具书、小组合作讨论、教师点拨能够解决的问题,目标设置要精要。小组合作这个环节是小组内学生围绕学习目标、相互讨论的学习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学生能通过自学完成的,没有必要讨论,自学完成的问题可以在课堂展示中,直接由学生说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展示或者是学生交流学习汇报这个环节,要充分展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各抒己见,不管学生对问题理解程度怎样,都要求师生耐心倾听,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检测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语文学科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对问题理解程度有深有浅,甚至有些离谱,无论如何,都要充分肯定其正确性,善意纠正有错的地方。既要做到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有效的知识,又要做到尊重学生个人见解,在众多答案中,让学生感悟如何正确理解问题。
其实过去的很多做法都是高效课堂的体现,洋思中学的经验、问题式教学模式(目标教学)都体现课堂的高效。真正做到高效,要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切合自身实际,切合我们农村中小学现有实际,认真探索,创造出自己的能够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模式。
一 中学语文采用辩论模式教学的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科中议论文较不易被学生所接受,枯燥乏味常使他们望而生畏,新课标内容的构建已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使教学内容有了可辩论性,因此构建辩论模式教学,可使学科内容更具条理化、信息化、口述化,也更生活化,因而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口才、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使单纯的学科知识与语言表达、信息处理、逻辑推理、思维方式等各种技能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新的时代,知识大爆炸,信息满天飞,人与人的合作与交流显得更为重要。怎样处理信息,从何种角度思考问题,怎样表达,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辩论中去体会、去提升。因此,在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穿插辩论模式教学,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使学生能善于从正、反两方面去思索问题,并使学生在学以致用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让学生终生受益,对培养新型的现代化人才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二 辩论模式教学具有可行性
第一,现代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适合辩论模式教学。义务教育中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喜欢自我表现,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渴望自我探索,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不知所措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这些正好说明了他们更喜欢一种能让他们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而且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去获取体验与知识。辩论模式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平台,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与同伴合作与交流的心理体验;同时辩论教学方式又让他们体会到作为学习主体在辩论过程中的乐趣,并有时会体会到挫折和失败感,能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
第二,新课标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点适合辩论模式教学。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教师与学生角色在新课标下已发生了转化,新课标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探索学习的苦与乐、得与失。这种角色的体现在辩论模式教学中再明显不过,教师通过设置论题来达到引导学生的目的,学生确定正、反方后,围绕论题而展开搜集相关信息的活动,并从中汲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辩论中不断地疏理知识点,提升能力。
第三,从教学指导思想来看,义务教育的中学阶段适合穿插辩论模式教学。教学指导思想中,要求在教学中要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变换思考的思想、收集与统计的思想、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集思广益的能力,所有这些需要渗透的思想方法和需要培养的能力,都可以在辩论模式的教学中去体现,这也是教师实施辩论模式教学核心的指导思想。
三 辩论模式教学具有可操作性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精心制作一个命题,在辩论模式教学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紧密相连的内容,精心制作一个内涵或外延都能让学生有论可辩的命题,以便让学生能力所能及地去收集相关的论据。命题设立后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让他们分别收集各自的证据材料。
在辩论模式教学课堂中,通过学生的群体发言、个体发言,正反两方互相辩论来完成辩论教学的主要过程。辩论中,要求学生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鼓励说理;辩论中,教师可随时注意辩论的方向,对有理有据的论述应予支持,对偏离主要方向的言论可适当纠偏;在辩论的最后可由学生进行口述总结,也可用布置书面作业的形式进行书面总结,或在教师的帮助下把辩论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使之条理化、具体化,从而达到辩论教学的目的。
四 辩论模式教学具有学习的过程性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是改革,改革才是教育的根本出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集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电视、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计算机等多种媒体实施教育,将为教育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虽然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和发展,但是,多媒体计算机深入到课堂教学还只是停留在某个研究活动的点缀阶段,它对教育改革产生整体作用离我们还较遥远。主要原因在于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不够和多媒体教学的模式还没真正形成,致使多媒体教学研究不能全面深入下去。本文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我校十八年电教实践经验,谈谈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实现和模式。
二、实现多媒体教学的各种因素
(一)物的因素
物指的是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置。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同样,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有现代教育设备和配套软件做坚实的基础。一般要求“六室四系统”。“六室”:(1)普通教室:每班“五机一幕”(即投影仪、录音机、录放机、彩色电视机、多媒体主机、投影银幕)。(2)计算机室:多媒体配置,按最大班额计算需两人一机。(3)多功能电教室: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配有多媒体计算机、录像机、VCD、视频放大器、音频系统、综合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功能的多功能教室。(4)语音实验室:要求64座。(5)声像资料室(兼视听阅览室):面积56平方米以上,配有多媒体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投影仪各一台。(6)设备贮存室:面积56平方米,要求具有防潮、防火、防盗等功能。“四系统”:(1)闭路电视系统。(2)演播系统。(3)计算机网络系统。(4)现代教材系统:各种电教教材成套化、系列化、多媒化,形成教学素材包。
(二)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指教学全过程中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参与者。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和实施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决定因素。这就要求:(1)更新教育观念、增强现代教育意识,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就需要加强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培训。(2)加强电教技能的培训。电教技能包括媒体操作、教材制作、媒体选用、媒体设计与组合、课堂电化教学设计、实验经验总结等基本技能。培训的方式有自学、讲座和进修。
三、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模式
(一)模拟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模拟功能,是较早开发和利用的一种辅助教学功能,特别是传统的电教媒体所特有的,目前学校电化教育辅助教学也基本上属于这种教学模式。
模拟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模拟功能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的实验,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的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同时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模拟教学,主要适用于跨越时空的事物再现。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所描绘的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物变化及其丰富的物产。教学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录像分别再现春、夏、秋、冬等季节的景物特征及其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像这样运用录像资料来展现其真实画面,学生才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有破竹之势,学生的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多媒体模拟教学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为学生获取知识开辟了更宽的道路。
(二)个别辅导教学模式
个别辅导教学模式源于斯金纳的机器程序教学法,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诞生和系列配套教学软件、工具软件的形成以及有鉴于目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实现个别化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多媒体课件具有较强的交互功能,这是它的一大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需要学习的内容,计算机便及时出示学习内容,并且可以向学生提问,对问题进行分析,作出判断,给出反馈。若学生学习遇到困难,它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再渡难关。这样循序渐进,学生所学知识就会得到不断的巩固,学习能力也不断提高。
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学生难以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写会笔顺、理解字义并用其说话。加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进行个别辅导难以实现,对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实现个别辅导教学。如:《我是中国人》一课的识字教学,本文共有五个生字(我、是、爱、国、星),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采用如下步骤:(1)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字的音、形、词、义、写、句;(2)学生利用课件进行交互学习,要求学生找准学习的疑难点,请求计算机帮助解决其疑难点;(3)学习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更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首先要做好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设计的程序分支越多,预想的情况就丰富,就越能全面为学生服务,并取得理想的效果。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个性特性、学习方法、学习风格,从而培养一批有个性、有特色、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方法的学生这一目的就会实现了。
(三)新授课教学模式
新授课教学模式的多媒体CAI课件是以教学课题为主要线索,以强化教育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设计,为充分利用计算机硬件资源,尽量发挥软件的表现手法而编写的。新授课教学模式是以CAI课件为主要信息传输源。它以多种方式、不同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化抽象为直观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
如《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叫声、鹅的形象以及鹅的动作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难以将这丰富的信息表达清楚,而多媒体教学却正好适合表现这些丰富的信息。教学的具体步骤:(1)“曲项”利用动画展现一只白鹅浮在水面上不断伸曲脖子。(2)“曲项向天歌”在前一个动画的基础上,合成鹅叫的声音效果。(3)“白毛”利用一幅静止的大白鹅浮在水面上的图片,突出其白色的羽毛。(4)“白毛浮绿水”展现一只大白鹅浮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突出其“浮”的悠闲的神态。教师在此引导学生观察水、鹅毛的颜色对比以及鹅的悠然动作。(5)“红掌”出示白鹅挥动红色的脚掌向前划水的动作和划水的“哗哗”声。(6)整体讲解这首诗时,出示一幅动画: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一个小孩在不断向湖里那群欢叫着的鹅抛撒谷粒。整个教学过程文图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创造出了原诗的意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理解了诗意,同时强化了记忆。
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首先要透彻地领悟CAI教材设计的意图。其次,教师在备课的同时要认真地备好媒体(即媒体展示的时机、语言的组织等)。再次,教师在运用CAI课件时,不能以课件为中心,应以文字教材为中心,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四)培训与练习模式
快反馈、强矫正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存贮量大、运算速度快、CAI交互性能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练习,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方式、结果的正确与否进行立即判断,以矫正思维过程。在问题出示的同时可以充分挖掘多媒体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增强趣味性,增加问题判定的形式,展现语文之美于其中。这样,学生会感到心旷神怡,在一种美的情境中学习,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如学生刚刚学习拼音字母的大写后,很难做到大小写一一对应辨别,当出示大写字母时,先要想一想字母歌中的前后顺序,然后去对应小写字母,再想其发音和写法。我们在此可设计一个多媒体CAI课件进行训练,训练分为三个步骤:(1)出示小写字母时,学生点按小写字母后,出示大写字母,并发其音,示范其写法;(2)将屏幕一分为二,上面出示大写字母,下面出示小写字母,学生判断后,用鼠标点按对应的小写字母,若点按正确,发出“棒!”的鼓励之声,并奖赏10分和一个笑脸;若点按错误,发出“要努力!”,罚一个哭脸,同时展示正确的答案。(3)在屏幕上只出现大写字母或小写字母,要求学生从键盘上输入与之对应的字母。输入还设计了控时程序,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输入完毕,否则要在成绩栏扣出一定的分数。这样循序渐进、趣味性较浓且带有一定强度的训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知识的内化。
四、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和形式问题。
多媒体教学要以研究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目标为宗旨,不是研究用更多的媒体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媒体的选用过程中不能认为媒体越先进,教学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要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二)为“电教”而电教问题。
多媒体教学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能以运用了电教媒体就说明是电化教学或者运用电教媒体的种类越多、档次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多媒体教学要注重择优性原则,不能认为每次课都得用上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并没有排他性,传统教学的精华我们不摒弃,而要发扬光大。
(三)电教技能滞后问题。
多媒体教学媒体操作技能非常重要,具有良好的媒体操作技能是教师上好一节电教课的前提。教师不但要掌握硬件操作能力,而且还要具有软件设计、制作的一般技能和综合运用各种电教媒体的技能。
(四)师生关系不协调问题。
一、教学模式的本质
任何一种完整、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都应该是由理论基础、教学程序和操作方法这三个层次构成。
从静态来看,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理论结构,它提示了某一教学活动所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从教学过程的角度看,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活动结构或教学程序,它提示了某一教学活动多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综上所述,教学模式从本质上说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影响特定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活动诸要素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的,以教学程序为其外在表现形成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结构和策略体系。它包括了理论基础、教学程序和教学策略或方法三个方面的内容。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模式的特点
1.系统性
从系统科学的观点看,教学是一种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等要素构成的一个教学活动系统。
2.简约性
教学模式是以抽象、简要的直观形式对教学活动过程的描述,既不是对某种教学理论或思想的系统阐述,也不是对具体教学活动过程全貌的展现,而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或桥梁。
3.结构性
任何教学模式必须反映作为动态的教学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多种要素的相互关系及特征,能够反映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具有完整的结构。
4.指向性
任何教学模式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具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并为解决某类具体问题,实现一定教学目标服务。不可能有普遍适用的万能教学模式。
5.操作性
任何教学模式都必须具有清楚明确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要领,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易于掌握和运用,为教学活动提供规范有效的方法,为迅速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服务。
6.整体性
教学模式不是某一种具体教学方法,而是一种科学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不仅应包括科学的指导思想、完整的结构、适应范围的条件、操作程序和要领等要素,自身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也包含由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教学模式所构成的有机的教学模式群。这样的整体结构在教学中才能充分发挥整体功能。
三、当前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
当前最主要的教学模式有掌握学习、发现学习、范例教学和最优化教学四种。
1.掌握学习模式
“掌握学习模式”是一种使群体教学(或班级教学)达到个别化的教学模式。
(1)掌握学习模式程序概述
掌握学习模式的程序大致由以下五个环节组成:
A.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
B.依据单元教学目标的群体教学
C.形成性评价(a)
D.矫正学习
E.形成性评价(b)
(2)掌握学习模式的特点与适用性
掌握学习模式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学习要按一定的程序展开;其二,及时反馈及时强化是控制教学的有效手段;其三,编制得当的习题是获得反馈的重要途径。
2.发现学习模式
(1)发现学习模式的基本程序
一般说来,发现教学的程序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带着问题意识观察具体事实。问题的提出,要符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要有典型意义。第二阶段,树立假设。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它,然后把先前的经验(知识)联系起来,把目前的各种片断知识组织起来,最后提出一个或几个假设。第三阶段,上升到概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学生的感性体验符号化。需要对第二阶段的假设进行逻辑的精选,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达它,使之成为精确的概念或定理、定义。第四阶段,转化为活的能力。就是把已抽象化了的概念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用概念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
(2)发现学习模式的评价
发现学习在某些评价标准上不如掌握学习与程序学习,但在对于学科尖子的培养,对于科学后备军的教育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3.范例教学模式
它是通过典型的事例和教材中竞争性的问题的教授、探索,来带动学生理解普遍性的材料和问题。
范例教学的程序一般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用特例,以具体直观的方法,范例地阐明“个”,使学生认识某一事物的本质特征。第二阶段,根据范例“个”所获得的知识,推论特点,分析掌握整个“类”的特征,使对“个”的认识上升为对“类”的认识。第三阶段,范例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阶段,即根据对“个”所获得的认识,进一步过渡到对“类”的认识,从而达到对更本质的关系——规律的认识。第四阶段,范例地获得关于世界的关系的经验,认识更为抽象或总结性的规律。
对范例教学模式的评价:
范例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求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范例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即通过范例教学使学生具有判断力、行动力乃至自发的继续学习的能力。
范例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教材的编排上存在的困难——课题同整个知识体系的有机衔接的困难,往往使具体的教学不易进行。所以,要真正地实现范例教学的理想,最终还是要有范例课程。
4.最优化教学模式
最优化教学是在教学规律与原则把握的基础上,教师对教学过程的一种明确的安排;是教师有意识地、有科学根据地选择一种最适合某种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方案。
一个好的最优化教学方案的形成过程,包括了以下六个分析阶段:
(1)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的分析。教师应领会教学任务,并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使之具体化。
(2)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根据任教班级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课时数,设计学习的速度,分析教材对班级的困难程度。
(3)教师的自我分析。包括教师对教学技能技巧驾驭的熟练程度与特长,对班级的掌握。
(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已知条件下最佳的完成教学任务的综合性手段与方案。
(5)在计划课时内,逐步完成该项教学任务。
(6)按最优化的标准分析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
最优化教学的方法可以分为四类:讲授掌握式的教学、启发掌握式的教学、引导探究式的教学和自主探究式的教学。它们各有优缺点,根据不同教学目标,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最优化的一种模式,符合我国目前学校教学实践的现状。
四、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从教学模式的总体种类看,趋向多样化。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庞大丰富的“教学模式库”,为教学实践提供了优选教学模式的广阔空间。
从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看,趋向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心理学色彩越来越浓厚,除此之外,还有像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社会学、管理学等理论基础,呈现出多元化、融合化的趋势。
从教学模式师生的位置看,趋向合作化。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师生合作关系的形成,传统的“教师中心论”逐渐被现代教学论的“师教主导学生主体论”所取代。反映到教学模式的发展中,就导致了由教师中心教学模式向师生合作教学模式的发展变化。
基础英语教学任务繁重,但又很关键。然而,基础英语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专业水平跨度太大。由于招生标准的地区差异和高中阶段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呈现地区化的差异。部分学生已经达到专业四级的水平,而个别学生的英语程度依然停留在基础阶段,这就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麻烦。教师在备课时不得不特意照顾这两类学生,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教学进度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某些学生认为教师教授内容太难,不适合自己的英语水平;而又有部分学生认为教师课堂讲授知识太简单,不能从中受益。基础差的学生逐渐产生厌恶情绪,不再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基础好的学生认为没有来上课的必要,逐渐养成旷课的恶习,给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严重后果。这样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评价结果。其次,教师没有发挥好引导作用,不能因材施教。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现行《大纲》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原则。学生是课堂运行的主体、课堂活动的主要实践者,教师则是课堂的主导者,指引着整个课堂的方向。然而,部分教师并没有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课堂上不能积极引导学生,如课堂讨论、课堂活动期间教师没有进行精心的准备和组织,学生处于无组织讨论状态,达不到讨论学习的效果。因材施教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然而,笔者走访了大多数教师的基础英语课堂发现,能做到因材施教的教师不多,大部分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量大,所以,教师上课时一课件多用的现象很普遍。这就不能保证课堂效果,因为每个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有差别的,不能一刀切,教学课件需要随着班级、学生的变化而做出相应修改。不进行这样的教学反思,教学质量就无法得到提高。最后,教学方法单一。方法是成功的钥匙。教学方法的提高是基础英语教学成功的金钥匙,只要方法对,学生的成绩提高就有保障。然而,实际的基础英语教学课堂依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未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得到改变。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提高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尤其是90后的学生,个性张扬,不拘束,对课堂的要求较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喜欢新鲜的事物。而传统的讲解词汇、语法和阅读、翻译、写作的教学方式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希望能够接触到更加广泛的英语文化知识,而不是这种应试考试式的课堂灌输方式。从认知功能角度讲,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解决学生认知差异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各不相同,对英语文化知识的认知也存在个体差异,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加快学生对英语文化知识的全面理解,单一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基础英语教学模式设计
在高校谋求发展、面临转型的新时期,基础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无疑为之提供了新思路,也成为高校转型改革的突破口,基础英语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笔者结合高校转型的新要求,设计了基础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首先,试行分级管理、授课制度。针对学生基础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建议尝试进行分级管理和授课。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或专门水平测试考试成绩,将学生分到不同级别的班级。当然,这并不是终极目的,这些级别班也不是长期有效的,只是临时性的。这样分级的目的是让水平相当的学生能够集中学习,共同提高,教师需要对不同级别班的学生进行特殊的训练: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实施专门的课堂教学,进行专门的语言训练,最终达到这些不同级别班的学生英语程度基本一致,从而进行统一化的教育教学。这样既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利益,也能保证教学任务快速较好地完成。在进行分级化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的有效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基础英语资料室和图书馆的资料,以及实训基地和同声传译室等,为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做全方位的准备和培训。其次,教师演好领头羊的角色,因材施教。英语教学尤其是基础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积极指导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的课堂讨论做好指导和建议工作,不能让课堂讨论成为一种形式,更不能使课堂活动呈现一盘散沙的局面。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发表个人看法;同时,要对学生灌输积极的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一种正确的态度看待生活。只有带着这种积极的态度,学生才能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当然,作为教师,因材施教是必须的。教育学生不能一刀切,教师需考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英文水平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估,传授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知识。再次,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也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应该适当地运用在教学中,尤其是基础英语教学中,它能够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能全方位呈现每一个知识点。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努力让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而不是代替教师的课堂教学。同时,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模式,根据每节课所教授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混合使用。总之,目的是让学生喜欢学、认真学、学到真本事。最后,建立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改进和提高,间接催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评价不仅包括学生的评价、上级的评价,也包括同行教师的评价。同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结论